小学学困生培养计划

2024-08-31

小学学困生培养计划(通用13篇)

小学学困生培养计划 篇1

八年级六班的学困生培养计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为做好本学期学困生的工作,特制订本计划: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

1、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

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山村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2、后进生形成的学校原因

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对后进生辅导不及时。

3、非智力因素

不少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学,也不想叫别人学,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4.学困生名册如下:以利亚尔,阿布利米提,麦地尼阿依,(汉语)阿迪力,帕日达,阿布杜赛米,布还力其古丽(数学)

二、学困生主要特征分析

1、对一些概念理解不全面、不深刻,往往留于形式,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理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听课时缺乏主动思考,往往只是注意结论,不深究其形成过程,遇到困难消极等待。

3、自学时,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整理出教材所叙述的内容,提不出问题,看书时注意力不集中。

4、做作业时,以抄袭为主要完成手段不以巩固为目的。

三、具体措施。

1、在平时上课中,有意强化学困生对知识学习的敏锐感,多引导他们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如多做一些带有图形图象的直观性题目。思维活动是一切智力活动的核心,现将主要从培养数学学困生的思维能力着手,去转变他们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状况。

2、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的源泉被打开,滚滚的泉水尽情地流淌。给积极的思维以强动力。

3、以合作交流促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学困生思维的发展。这样使他们得到了帮助,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多做一些学困生能够理解的语法问题,让他们由浅入深的相应练习,逐步深化知识的理解能力。

5、克服消极的学习态度。

6、培养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7、增强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1)多鼓励,常表扬。(2)以成就感保持自信心。

8、建立与数学,汉语学困生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所说的各点,加上我们成倍的努力,相信我们的学困生能够得到一个新的起点,取得优异的成绩。

喀什市第七中学八年级六班班主任:

买买提江.牙生

2015年8月25

小学学困生培养计划 篇2

一小学学困生和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1. 学困生的含义

学困生, 就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 在常态学习过程中, 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 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 有必要经过对准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给予补救或矫正的学生, 这些学生一般思考不积极, 注意力不集中, 不自信, 在学习上存在懒惰性。

2. 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自我效能感, 是指个体对自己采取的行为影响行为结果所特有的有效或无效的自我体验, 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 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二自我效能感给学困生带来的影响

1.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困生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简单地说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 能够起到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学习动机往往会很强, 因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会得到肯定、表扬以及奖励, 有成就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困生感受不到这种成功的喜悦, 却能感受到失败带来的痛苦, 有时教师和家长不会考虑孩子的想法, 甚至直接批评他们, 孩子的自尊心无法得到满足, 没自信, 他们会认为自己不行, 因此学习动机不强, 没有积极性, 学习效果不理想。

2.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困生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自我效能感决定学生能否勇敢地面对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的学困生基本不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因此,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 常常自暴自弃, 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学困生也正是因为其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才导致了他们在学习上不努力、不积极的态度。

3.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困生对学习活动的归因方式

著名心理学家韦纳根据实证研究发现, 一般人通常会把自己经历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以下几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其他因素。对学生考试成败的归因主要是前四个方面,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成功来源于前两个因素, 而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低, 对自己缺乏信心, 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的成功并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而是归因于外界因素, 例如任务比较容易, 自己的运气较好, 认为自己失败也是自己没能力、运气不好, 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显然无法提高他们的动机水平, 让学习成绩大大降低。

4. 自我效能感对学困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低已成为事实, 那些孩子每天的生活都很煎熬, 没有学习成就感, 还要去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书本, 在学习上总是失败, 得不到表扬与肯定, 所以大多数孩子的心里都很自卑, 他们会担心失败, 从而产生焦虑、抑郁、自闭症等心理疾病。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样的年龄本是该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 所以自我效能感低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很大, 提高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着促进作用。

三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影响因素

1. 教师因素

影响学困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教师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教师态度及评价。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做到公正、公平, 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眼中无差生, 肯定学困生的地位和价值, 从而避免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 提高效能感。同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也很重要, 如果多表扬鼓励他们, 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归因, 相信自己的能力, 消除学生抵触学习的心理, 不断地增强学困生自我效能感。

(2) 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因为学习不努力, 而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 教师很有影响力, 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喜欢也更愿意听教师的话, 作为教师要担起这样的责任, 面对班级的学困生, 应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逐渐帮助学困生改掉坏习惯,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

2. 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 所以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 有一些学困生的产生也是由于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1) 不良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多, 而学困生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的教育方式一般都是不恰当的, 权威型、溺爱型和放任型的教育方式都有可能使孩子最终成为学困生。

(2) 家长不正确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否得体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成绩好, 就会经常受到表扬, 得到肯定和鼓励;而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 家长不会鼓励, 甚至责怪批评孩子, 否定了这是个好孩子。对于学困生来说, 这样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打击, 使他们没有成就感, 否定自我, 自我效能感也就很低。

3. 自身的因素

学困生往往无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 怎样学习, 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 遇到困难从不勇往直前, 而是选择退缩, 这些现象的产生来源于许多自身因素。

(1) 学习目标设置不当。设置远远超过自己能力的目标, 他们不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因此会屡遭失败, 导致自我效能感低。

(2) 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几乎都存在问题, 因为多次的学习失败使他们不断地灰心丧气, 讨厌学习, 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 因此造成了极低的自我效能感。

(3) 错误的成败归因。经过调查, 学困生的归因方式往往是不正确的, 他们会用外来因素当借口, 不相信自己。

四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作为一线教师, 面对学困生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小学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增加学困生成功体验的机会

培养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如果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 不断地鼓励, 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孩子们便会逐渐地喜欢学习,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2. 培养学困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

正确的归因方式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因此, 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小学学困生归因的指导和训练, 让其知道成绩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使其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 从自身出发, 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旦学困生认识到这一点, 就不会因一次失败而否定自己, 进而使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

3. 平等公平地对待学困生

作为小学教师, 每个孩子在自己的眼里都应该是平等的, 若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这样会对学习困难的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使孩子从小产生厌学心理, 所以我们应该用真心和爱去对待他们, 与学生平等地相处, 多关心注意学困生, 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存在的价值, 提高自我效能感。

4. 与家长沟通, 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要想增强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仅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家庭教育方式也很重要, 所以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 使家长意识到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 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 尊重孩子, 做到多表扬少批评,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提高自我效能感。

总之, 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低会对他们的学习、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形成积极的心态,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更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学困生也一样拥有开心的学校生活。

摘要: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问题之一, 小学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往往很低。在小学阶段, 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即教师对其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其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因素。综合分析, 培养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主要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 增强其自信心, 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 教师及家长相互配合, 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 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从而渐渐地提高小学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志红.自我效能理论简述[J].培训与研究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4)

[2]潘乐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及其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 2005 (3)

[3]高翔.谈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龙岩学院学报, 2001 (1)

[4]李艳丽.培养小学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9 (11)

小学学困生培养计划 篇3

【关键词】学困生  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在同类群体中,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要求的学生。

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思想活跃,同时也很脆弱,经不起挫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导致他们对数学的不喜欢、害怕和没信心……因此,针对这些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用爱去唤醒“学困生”。

一、要抓住“学困生”的特征

学困生的主要特征是:(1)基础差,长期处于被动的学校状态;(2)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习惯;(3)学习方法不科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我们在掌握学困生的特征后,在课堂上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要时刻关注。对待学困生必须秉承一颗热心,怀揣一颗公心,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批评和表扬的处理,做好软和硬的处理。

1.对学困生应当做好批评和表扬

在教学中,批评和表扬是经常要用到的手段,批评和表扬这两者要把握好度,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数学学习一直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一次次的品尝失败的苦果,他们自己也很痛苦。教师不能用结果来批评他们,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应该从心理上找方法,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给学困生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起点和健康的心态,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寻找学困生的闪光亮点,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也有闪光点。总之,在教学中,应以真挚的感情,客观的立场,委婉的说法,多一些建议性批评,少一些伤害心理的批评,达到师生心理上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2.对“学困生”应当做好软和硬的处理

在学习中,什么时候采取软的态度,什么时候采取硬的态度,并不是由教师主观决定的,而是由“学困生”的能力和性格决定的。在数学教学中,掌握学困生的个体差异,顺乎他们的能力范围,才能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本来就差,上课听课不够专心,小动作多,教师不能全怪学生。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从不会教会,要针对学困生的特征,改变教学方法,不能把知识强灌于他们,要找出新颖的方法吸引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在需要识记的知识问题上要严格要求,在一些主观题上量力而行,对学困生的要求要软硬适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困生,激发学习兴趣

孔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要知道,兴趣才能是学习的真正动力。枯燥、刻板的数学教学方法既不符合孩子们天真、活泼的个性,也不利于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及时进行相应的课堂调整,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数学知识。

1.教学中巧用教具、学具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四边形的认识,让学生准备四边形,在课堂上观察,然后总结其特点,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习有成就感,能喜欢这样的课堂。对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困生加以表扬和鼓励,使其不厌倦数学课堂,逐渐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参与到集体学习中,融入到大课堂。

2.教学中精心创设,巧妙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导入的巧妙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鲜艳的色彩、声音、动画等有极大的吸引力,好奇心逐步引向深入。

如情景导入法,创设特定的情景,学生进入教师所设定的角色,去真正体会情境中的数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展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有些学困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应用的不错,通过这种方法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中开展游戏,寓教于乐

打破常规数学课堂模式,创新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发展的的趋势。小学生最喜欢游戏活动,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尝试,发现效果相当不错,例如在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因为教具条件有限,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教具,同时让他们参与游戏,大家其乐融融,一举两得。

4.教学中开展比赛

小学学困生培养计划 篇4

一、辅导思想

为了落实好教学工作让教学成绩大面积丰收,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我从事的是一年级的教学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学习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教学质量。一年级有学生28名,其中学困生占总人数的30%,这近三分之一学生的转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据我调查分析,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年龄小,接受能力差,认知水平低。

2、多数学困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明确,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爱搞小动作,学习的意志力较差。

其次学生不会学习。表现在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语言,不懂得向老师提问,根本完不成听课任务,久而久之,学习总是落后,成为学困生。

3、家庭原因

大多数学困生的家庭都存在一些问题,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父母文化浅,不能有效辅导学生学习,又对学生疏于管理。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父亲或母亲根本没有时间管理孩子,这些学生回家以后不能约束自己也不知怎样去学习,甚至不完成家庭作业。这是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综合以上原因,经过认真分析,计划采取以下措施来转化学困生: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调查分析,明确转化对象

在这些学困生中,存在着不同的学困原因,许志航、朱星健、李芳洁的行为习惯较差。上课不听讲,听不懂老师话。魏航宇、徐婷婷家长的文化水平低,对孩子不能给予家庭辅导,加上学生自身约束力差,成为学困生,谭雯茜、彭晴父母不在家,在爷爷奶奶身边,缺乏父爱母爱,得不到父母照顾,爷奶身体年迈根本照顾不了学生的学习,此外,贪玩也是他们成为学困生共有的原因。

(二)进行转化工作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家长会及转差的目的。介绍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他们还是可以转化,使家长看到希望,能够配合老师共同转化学生。

2、通过不同方式,如家长会,电话,家访了解家庭环境。了解家长能否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能否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对学生哪些地方比较满意,那些地方不是很满意,共同寻求适当方法转化学困生。

3、提出合作方式和内容,根据学校实施的合作学习方案,计划实施“帮带合作学习”实验,“广泛合作学习”实验,以及“补差”实验。

4、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5、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有坚强的意志。

李永芳

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 篇5

在一个集体里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个别差异,就算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也不例外,在我所任的四年级学生中,在数学学科上也表现出个人的不同发展,有的同学在计算方面比较吃力,有的同学则是在应用方面比较困难……

接手新班近两个月,在这两个月的教学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每班的学困生接近十名。并不是这些学生笨,而是在新的课堂上他们接受新知识太慢,不能灵活的应用。为了使这些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学会知识,运用知识与同学们共同进步,特作如下转化计划:

一、辅导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

2、能够正确的计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

3、能够描述简单的图形及其变化规律。

二、转化方案

1、利用每天业务学习时间,把四年级四个班的后十名学生集中到一起,由四年级的两位数学老师轮流辅导。

2、辅导内容从基础知识开始,每天教师只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专门的辅导,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力争使950/0的学生都能够学会,并且能够应用即可。

3、每次辅导后布置一些适当的作业题,来检测本天的辅导结

果日,用来监测当天的辅导情况,如果没有达到预测的效果,第二天再重新辅导此次内容,加以巩固。

4、利用每周四课活时间进行一次周测,了解本周后的辅导学情。

5、进行辅导时不要急于求成,教师要有耐心,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三、辅导措施

1、教师要安排好进度,做好详细的计划。

2、利用课余时间充分的备好所要辅导内容的课时,并留有教案。(可以简写)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辅导计划 篇6

一、辅导思想

为了落实好教学工作让语文成绩大面积丰收,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困生对象

(唐庄一小四至六年级语文学困生)

王明浩王昊鹏冯志斌张安琪姜文青李婷

王玉珂梁静歌赵家豪丁帅张世佳陈彬彬

朱雅静刘帅星杨瑞泽郭帅凌志浩王浩博

郭世豪冯露露杨璐星宋帅鹏杨玉兴高圣卓

三、调查时间

2009年9月-------2010年4月

四、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1、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

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监管不利。(如:梁静歌同学,家长从不过问该生的学习情况。)

2、学困生形成的学校原因

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对后进生辅导不及时,缺少有效的方法,他们自己放松要求。(如:有时为了完成当天的作业,让学困生找作业。)

3、学困生形成的社会原因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有些学生骗家长以学校买资料为由获得金钱)

4、其它智力因素

不少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学,也不想叫别人学,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五、辅导学困生措施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3、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4、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有坚强的意志。

6、老师的辅导要及时。

7、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8、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教师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修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

⑤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课前,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相信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对象

四年级六班40名学困生

二、调查时间

2010年4月

三、调查方式

学生独立填写(或家长协助)无记名填写《学困生形成原因调查表》

四、调查分析(也可以直接用一张空调查表统计)

一、基本情况:

1.学生年龄9岁10个 10岁10个 11岁10个 12岁10个(周 岁)

2.性别男(50%)女(50%)

二、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3.独生子女是(60%)否(40%)

4.孩子学习主要是谁负责父(70%)母()其他(30%)无()

5.父母期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100%)良好()一般

()

6.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大()一般(100%)小()

7.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大()一般(80%)小(20%)

8.家庭经济条件很好()一般(100%)较差()

9.父母职业父(60%)母

(50%)

10.孩子有自己固定的安静的学习场所有(100%)无()

11.孩子的家庭劳动多()一般(100%)少

()

三、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2..语文老师讲课你听得懂吗?听得懂(100%)大部分听得懂()一点儿都听不懂()

13.你觉得语文老师严格吗?很严格(30%)一般(50%)不严格(20%)

14.老师上课提问你吗?经常(20%)有时(50%)很少(30%)

15.你觉得学习的知识难吗?很难()一般(60%)不难(40%)

16.你觉得班里的同学爱学习吗?大部分爱学习(60%)有的爱学习(40%)大部分不爱学习()

四、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7.你喜欢上语文课吗?喜欢(100%)一般()不喜欢()

18.你上语文课爱发言吗?爱(50%)一般(50%)不爱()

19.你上课时最喜欢干什么?(可多选)

听老师讲课(100%)和同学讲话()玩把戏()想其他事情()什么也不想,发呆()

20.跟以前相比你觉得学习进步了吗?很大()有点进步(100%)没有()

21.当你学习进步时,你会放松一下()更加努力(100%)

22.当你学习退步时,你会很担心,努力学习赶上去(80%)很担心,但不知道努力学习(20%)无所谓()

23.你平时看不看课外书?看(30%)有时看(70%)不看()

24.你的学习成绩想超过周围同学吗?很想(90%)有点想(10%)无所谓()不想()

25.你放学后先做什么?写作业(100%)看电视()打游戏机()和同学玩()

26.你想不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作业多,不想做()作业难,不会做(100%)只想玩,不愿做()爸爸妈妈妈不让做()

27.学习上有困难时,你最想找谁帮助你:找老师(40%)找同学(10%)找父母(50%)

关注学困生培养数学兴趣 篇7

关键词:学困生,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 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 在计算和逻辑思维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把数学作为一个筛子, 更多的是起到选择和淘汰的作用, 其结果是导致大量的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 在数学面前自信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甚至以一种被淘汰的心态对待数学, 最终成为数学的学困生。

1 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一是基础知识不过关, 课堂听讲时似懂非懂, 好象听懂了, 自己做时却又不知如何下笔。二是自学能力差, 自我控制能力差, 这部分学生上课听讲效率不高, 课后遇到困难不主动读书, 即使翻开书本, 也静不下心, 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三是课堂上缺少参与的积极性, 对老师的讲解及要求漠不关心, 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对待老师提出的问题保持沉默, 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 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家长没有明确的要求, 学生也就混一天算一天。四是缺乏竞争意识, 认为自己反正是不行, 于是自暴自弃, 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五是缺乏自信, 尽管有的学生学习挺认真, 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久而久之, 就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导致学困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 学习缺乏主动性, 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 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 甚至对学习数学产生逆反的情绪。

2 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2.1 深入了解学困生, 真心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表面上对什么事都无所谓, 破罐子破摔, 其实内心很脆弱, 他们渴求同学们的理解, 渴望老师的青睐。我们不妨以此为“切入点”, 从生活上、学习上去关心他们, 用真情去感染他们, 当他们从精神上获得满足后, 就会激发自身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化。事实证明: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先导动力。只要老师真心帮助学生, 学生就必然“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

2.2 多激励, 少批评

不会激励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激励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生长剂, 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有创新或有独特观点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真挚的表扬, 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 对有错误的学生给予真诚的帮助, 多给学生说:“很好”、“非常好”、“非常精彩”、“你真棒”、“真了不起”, 这些赞美之词必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哪怕学生连最简单的问题也没回答正确, 教师也要毫不吝啬地说:“你再想想看”, 经常使用这些语言, 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3 适当降低要求, 让学困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学困生本来基础就差, 如果我们“一视同仁”, 提出统一的要求, 这对他们来说, 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屡次失望之后, 他们就会自认为不是学数学的料, 于是对学习数学毫无兴趣, 甚至放弃。在这种情况下, 可适当降低题目的难度, 减少题量, 让他们从最基本的题做起, 使这部分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数学成绩在不断进步, 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一旦这部分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 他们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从而自觉努力地去学习。

2.4 经常反思教学行为,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数学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在教学中多举一些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例,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是教师唱主角: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配套练习题, 课堂上定理的讲解匆匆而过, 接着练习便如潮水般涌来, 通常是每个题目刚刚展示两三分钟, 教师就匆忙叫“停”, 学生能做的就请其答之, 学生不会做的就自己讲解, 一节课下来, 大容量、高密度的训练使师生都疲惫不堪, 可结果如何呢?基础较好的学生都只能被动地接受, 更何况学困生?基础较好的学生课堂上都来不及思考, 学困生能弄懂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由于获得相应的知识或参与了某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帮助学困生, 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只要能真正落实以上各点, 数学的学困生必然能向着好的方向一步一步转化。

参考文献

[1]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小学学困生培养计划 篇8

关键词:学困生;兴趣;转化

学困生的含义:(1)学困生:指班级中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能力低下、纪律差、厌学情绪严重,自暴自弃、行为习惯差的学生。(2)学习兴趣:指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而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直接学习习兴趣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直接学习兴趣具有有意识性。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无意识性。

一、通过调查法、心理研究引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这些学困生对所学习知识产生兴趣,首先还得了解学困生的家庭状况、行为、能力、心理、表现、多元智力因素等主面着手,才能有力可使,有计可用。如:六年级二班彭青艳同学就是因为是单亲家庭并且又属于留守儿童,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不敢和老师交流,就导致对学业一直上去。通过本班主任老师与她交流、关爱、辅导后语文科成绩有很大的进步。

二、通过动手操作引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操作活动,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由抽象的数学学习提供充分的感性知识,从而使学困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逐步发展到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例如:教学中“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节的例1(34+25)时,让每一位学生课前准备6捆小棒(10根第一捆),上课后,让学生拿出34根小棒(3捆零4根),再拿出25根小棒(2捆零5根),问:一共拿出了多少根小棒?而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后发现不用把每捆都打开数,只用捆数相加,根数相加得到5捆9根,这时教师只用强调写竖式时,数位对齐,先加个位再加十位。全体学生都动手操作摆小棒,边动手边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教学效果好。

三、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困生的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产生疑惑,在学生们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产生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因为能被2、5整除的数要看个,到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顺着老思路就去思考,答:“只要个位上是3、6、9的数就能被3整除”,你能举例吗?答:39个位上是9能被3整,这时老师不要急于指出错识,等这种错识占有一定的市场后再反问:13个位上3能被3整除吗?26个位上是6能被3整 除吗?学生哑然。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判断错误时,会迫不及待地要求掌握新知识、。引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课外比赛活动引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而这些学困生的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也是相当差的,老师就可借助体育课、课外活动课来给予训练。如体育课堂不一定非要让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来教学。如:①接力赛、计算、听写融合活动大比拼,让全班分类两个组,将班中的学困生平均分配给两个组,开展接力赛活动,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做计算题的正确率,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比赛输了的小组会得到小小的惩罚(比如:出错的学生将为全体学生表演一个节目),而当观众的同学不能只在旁边哗众取宠,而是要对这些表演者的形态用口述的方式作出表达,从而让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培养。此后,成绩优异的学生就会主动帮助这些学困生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难题。让学困生们得到小小的进步,在下次比赛中力争少错或不错。由此让这些学困生知道他们并没有被歧视、遗忘,再次树立起自信心②可以组织课外学习小組,开展“学生考学生”活动,让学生互相督促,互相学习;每周安排一次数学竞赛或语文听写大赛,对于进步的学困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还可以通过板报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数学小故事、语文谜语、趣味题等,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扩大知识面,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

曾听年长的教师说过,毕业后的学生往往是当时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更有礼貌,诚心相等,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老师的这份爱心永远藏于他们心中,他们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学困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心,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不断探索转化学困生的科学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钱在森.学生困难的学生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2] 李洪元.陆士杰.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 科学出版社, 1989.

[2] 杨廷英.浅谈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M]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

小学学困生培养计划 篇9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三年级全班学生共有28人,学习成绩全班80%的同学较好,但有一少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书写速度慢,还不会看一句话写一句话;二是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只停留在感性观察,还不能比较准确地说出事物的基本特点;三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研究科学的能力还比较低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制定教学辅导计划。

2、辅导对象

辅导名单:彭庆达、徐娜、周涵、陈政、徐成风等。

二、辅导目标

使全班学生都有研究科学知识的方法,都有一定的研究科学的能力,能正确地开展相应要求的科学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使上述学生的科学能力有一个较大提高,使他们的科学学科成绩达到优秀。

三、辅导措施

1、加强对学困生学习的督导检查,转变学习方法、教育方法。

2、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

3、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校互访等。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5、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成长记录每生一份。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学生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班内“兵教兵”帮教合作学习分组名单;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和教师鼓励性评语、指导性评语等。

6、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制作课件,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做科学的习惯,提高学生做科学的能力。

黄金庄小学

小学学困生培养计划 篇10

上学期自从订下了学困生对象后,经过有针对性地辅导,在期末的检测中,三位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提高,这令我倍受鼓舞。本学期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开学初,咱们四年级组曾丽君老师为我们对教材作了认真地讲解,将本册书中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听了曾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根据我班学困生的情况,结合本册书的知识点制订了这个学期的辅导计划:

知识点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认字写字 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课前预习——课堂指导——课后复习——听写检测

课前预习要求将每课生字注上拼音和部首,借助字典或资料书理解重点词语。课堂上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课后由家长听写,回校后再检测。

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了生字后,要求将课文读四次,做到会读课文。教学时,多请这三名学生朗读,给予指导。课后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每篇精读文章都能流利地朗读,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感情朗读。

体会词句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对于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要求学生多读多记。

把握内容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让学生知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文章讲了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坚持让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写感想),平时多让书写能力强的孩子交流心得和体会,为学困生提供榜样作用,让这些学生在多读多听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体会感情 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书交流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听话转述 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课堂上多给机会这些孩子发言。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这些孩子不一定会概括,但可以先让这些孩子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再请他们去模仿复述出来。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听话转述的能力。

讲述见闻 能清楚明白地讲出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书面表达 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内容可

写,每天坚持写随想,让学生多练笔。

综合学习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安排好小老师,组织好学习小组,带动学困生在小组学习中参与讨论。

小学学困生培养计划 篇11

【摘 要】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硕师计划”培养河南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宏观政策进行解读,将河南省“硕师计划”中的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河南省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作为调查对象。以“硕师计划”中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招生制度、选拔制度、任教制度、培养制度以及就职制度为切入点、系统的解读河南省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现状,探索培养过程的主要障碍,从而分析问题的根源,为培养河南省优秀体育教育专业的农村体育教育硕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硕师计划”;体育教师;培养策略

1.选题背景

2004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 该计划是一项鼓励应届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初高中任教,以解决农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师资队伍匮乏的一项政策。河南省自2004实施“硕师计划”以来,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郑州大学五所培养院校先后培养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1500多名,毕业生在我省44个贫困县进行教学,为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培养了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骨干师资力量。提高了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程度、综合素质,改善了农村教育总体水平、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匮乏的窘境,创新了我省大学生多向的就业道路,弥补了我省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的不足。因此,强化体育学科农村师资的培养已经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对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有效研究更好的推动“硕师计划”政策可持续良性发展。

2.“硕师计划”培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困局解读

2.1招生困境:我省“硕师计划”宣传力度不足,导致生源不足,学生报考资格不合理,门槛过高。“硕师计划”在河南省的推广也没有像“国培计划”和“特岗计划”那样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追捧,这项多赢的政策在河南省的推广出现困境。作为“硕师计划”中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在师资培养上同样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境。

2.2 选拔困境:选拔标准宽泛简单,学生参与动机失真。查阅文献发现农村教育硕士的招生出现不公的现象,有的学校从内部宣传组织,学生“自我推荐”,学校把条件符合的学生确定为农村教育硕士生,一些学校把该项政策作为一种荣誉甚至福利分配某些学生,这也就造成学校招生人数不足,或者计划招生和实际招生基本持平的原因。

2.3 任教困境:教非所学所选,动机失真“硕师计划”政策执行涉及部门、人员较多,协调监管力度较大。根据“硕师计划”政策规定,硕师生在任教三年同时聘为特岗教师。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硕师计划”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当地教育部门对该政策选择性执行或者曲解执行把资金用于其他空缺。特别是体育硕师生在学校中处于学科方面的劣势,其待遇明显低于其他学科硕师生,这是有悖于公平的。造成体育硕师生对这一政策的初衷表示怀疑,打消了毕业后留在本地任教的念头。体育硕师生普遍存在着把基层从教当做一种权宜之策的心态。

2.4 培养困境: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理论实践相脱节,培养环节衔接不畅,缺乏监管。“硕师计划”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包括从三年远程教育平台课程学习、寒暑假集中培训和任教教学实践到脱产学习一年中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硕师计划”一定程度提高当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程度,助推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改善农村体育教育总体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5 培养困境:人才流失率比较高,与“硕师计划”预期的效益相差较大。其困境表现在体育硕师生的就职去向、回归单位的原因、体育硕师生离职原因等方面。

3.结论与建议

通过相关文献参考,对相关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提出以下建议:

3.1强化“硕师计划”的宣传力度。注重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思想品德教育,发扬其投身农村教育建功立业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热情。

3.2严格程序,真实选材,各级地方教育主管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相关职责,详细制定该政策的监控计划并有效执行。

3.3设立相关政策,激励体育教学开展。强化优惠政策的落实保障制度,加大对“硕师计划”体育学科专项资金的投入,切实保障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切身利益。

3.4开设凸显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特色的课程;加强对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教学管理,学位论文的管理,落实双导师培养机制。

3.5以留住人才为宗旨的政策导向,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真正切实做到政策引人、待遇吸人、情感染人、事业留人。

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篇12

一、融洽师生关系, 创建愉快的学习环境

“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关系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间感情融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 对哪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就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 上课认真听, 作业认真做, 肯下功夫学习这门课, 成绩就会提高。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 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 了解他们, 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 他们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 向老师倾吐他们的心声。有困难才愿意给老师说。这样, 他们会渐渐地喜欢上老师, 从而喜欢上老师的课。同时, 要创建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 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课堂上,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尤其是“学困生”, 要理解他们的淘气与天真, 从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择, 到难易程度, 都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能力。并且作业中的每一个批语, 课堂上的每一句鼓励, 对学生的每一个抚摸都应饱含关爱之情, 使“学困生”产生愉悦亲和的感觉。

二、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学困生”,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学困生”主要表现为不遵守纪律, 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思想觉悟低, 等等。他们虽然有自卑的心理, 但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当他们受到某种伤害时, 就会采取情绪对立等方法来保护自己。面对着这些自尊心很强的孩子, 我们只有用真诚和热情去引导他们。对他们倾注爱心, 尊重他们的人格, 用民主、平等、健康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用爱去感化他们, 让他们同样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 关心他们的。记得我班有个男生, 对人特别有礼貌, 爱劳动, 但学习成绩非常差。上课总喜欢搞小动作, 老师提问也不回答。我找他谈心, 问一句答一句, 有时甚至不回答。但一到上体育课, 他就很高兴。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发现他喜欢体育, 我就让他担任体育委员, 在课外活动中我有目的的让他组织同学们开展有趣的活动, 让他感受到老师是爱他、关心他的。在体育达标运动会中他的200米、400米长跑成绩全班第一。我在班上表扬他, 鼓励他, 同学们向他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他也能回答上来了。当听到来自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时, 他高兴地笑了。慢慢地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对于作业中的每一点进步, 我都当面给以表扬鼓励, 并在作业本上写上“你进步啦”、“加油”、“太好了, 继续努力”、“你真棒”等鼓励的话语, 对于不懂或做错的地方, 我当面加以辅导帮助。该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真诚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 爱护他们, 尊重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三、家校联合,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目前农村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而成绩差、纪律差的也是这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年龄偏大, 文化水平不高, 不懂教育方法, 很难与孩子沟通。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化得不到关心, 久而久之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我班有个小女孩, 以前学习还不错, 这学期父母都到新疆打工, 过年时才回来。她跟爷爷奶奶在一起, 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下降, 经常不能按时上学, 不听爷爷奶奶的话, 想来就来。有一次, 她下午没到学校来上课, 我以为她生病了, 放学后到她家来看她。这时她也刚回家, 原来她去河沟里玩了一下午, 既耽误了学习也不安全。我多次和她家长联系, 家长也多次和孩子电话沟通, 后来妈妈回来了。孩子变化很大, 能按时上学。她落下的功课也补上了, 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 教师和家长的配合, 使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和家长是重视他, 关心他的。

四、挖掘学生优点, 树立成功的信心

“学困生”往往受到同学们的歧视, 作为教师, 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 让他们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 展示他们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利用班级联欢会、诗歌朗诵、体育运动会等, 挖掘他们的优点, 展示他们的特长, 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我经常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让他们演示给同学们看, 他们很容易就回答出来, 马上给以鼓励。教学中还要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情境, 通过激发“学困生”思维和灵感, 让他们去表演操作, 让“学困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通过各种形式, 为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使他们能充满自信地“走”进课堂,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五、欣赏自己的优点, 克服自卑感

“学困生”一旦出现自卑心理就会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放大自己的短处, 总是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 结果越比越灰心, 越比越没有信心。作为老师, 我们要引导“学困生”正确地评价自我, 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接受自己的缺点, 克服自卑感, 调整好心态, 只要有信心, 学习一定会有进步。要经常鼓励自己, 如“我能行”、“我能做好”等。教师还要多鼓励他们学会交流, 交流能够使人变得自信, 变得开朗。请好学生帮助他们, 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中去。

小学贫困生资助工作计划 篇1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探索资助新机制。为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而不懈努力,逐步向全体学生快乐学习、阳光生活、健康成长的目标迈进。

二、加大力度,认真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是一项极好的利民政策,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抓好宣传工作,使广大师生人人皆知国家以及学校的资助政策体系,个个熟悉资助程序与办法,确保我校学生资助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一)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板、橱窗等方式,宣传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及学校落实各项政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在学校网站上宣传学校各项资助政策及工作动态,并开展经常性的交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接受师生对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通过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倡导师生关心弱势群体,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

三、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一)为了保证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程序。确保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本学年将在总结上一学年资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强制度的指导性,建立“双线摸底、三级评审、学校公示”的贫困生受助资格评审机制,规范资助程序,确保资助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接受社会监督,杜绝人情、关系资助。

(二)紧紧抓住学生资助的贫困认定环节,规范认定程序,加强认定过程的规范管理,进一步细化经济困难学生贫困认定办法,规范认定程序,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为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要认真总结上一学年资助审核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全过程监督的操作程序,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使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真正成为惠及学生的阳光工程。

四、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做好20xx年度学生资助的审核、认定、发放工作

(一)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10月份,学校召开救助工作大会,进行宣传发动,贫困学生向班主任上交户籍复印件、村委会出具的贫困证明、低保证等证明材料,并上交《淄博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表》,班主任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对本班提出申请的学生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并逐个走访了解学生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核实后,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审查。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认真做好学生资助的评定工作。通过查看贫困学生家庭相关证件,调查了解学生日常表现、生活消费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逐个进行走访了解核实,严格规范程序,重点做好受助学生公示和全过程监督,通过公示,有效化解矛盾,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开支情况、走访家庭等,实现评定工作的合理与公平;同时,要坚持对整个评定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通过规范评定程序;通过公布公示监督电话,及时听取师生、家长、社会对评定工作的意见及投诉,及时快速地对家长投诉予以协调处理;组织各班主任就评定工作进行研讨,总结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评定模式。

(三)严格审核,做好资助学生信息系统的网上填报工作,确保资助信息上报的准确、及时。

1、严把贫困学生信息的录入关,确保学生个人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完整性。

2、严格按照《淄博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要求,认真审核,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及资助资金。按要求及时上报,做到不少报、多报、错报一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进一步健全贫困学生资助档案,确保各种材料齐全、完整、规范。

(四)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资助资金发放管理的力度,确保各类资助资金及时发放到学生的手中。

要进一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同时要倾听家长呼声,进一步改进工作。丰富资助工作内涵。将资助政策宣传、受助对象的确定、资金的发放系列德育化,让贫困学生得实惠、师生受教育,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和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

(五)加大监督力度,严禁违纪违规。

上一篇: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下一篇:《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