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

2024-07-25

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通用12篇)

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 篇1

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一”就是一个指导思想:让课堂“灵动”起来;“五”就是五个课堂教学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展示、质疑补充、教师点评;“三”就是三个支撑: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分组教学”为模式、以“量化评价”为手段。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学生以教材为主源, 以导学案为主线, 以找出问题和疑难为主攻方向, 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思考, 动手、动口、动脑, 解决导学案上的基本问题, 找出难点和疑点, 为合作探究作准备。在“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中, 自主探究是基础。由于我校是普通高中, 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在数学方面都是学困生。那么, 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呢?

一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1. 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为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远大理想做准备

辅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二类高中的学生, 由于学习成绩差, 自卑感较为突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必须先帮助他们克服自卑, 让他们相信自己, 有勇气、有信心克服困难, 排除困扰, 有所作为。其次, 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探索欲。

2. 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增强自主探究意识

利用课余和课前时间搞一些小活动、讲一些小故事或进行一段演讲, 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发展、知晓重大事件, 增强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这些使学生明白:理想是学生腾飞的翅膀, 有了理想, 才会有前进的方向, 有了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还应帮助学生分析自已的潜在优势或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于他的人生道路, 让学生头脑清醒, 树立远大而实际的人生理想。通过各种途径,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 对前途充满信心, 激发其求知欲。

3. 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实现和学习分不开, 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重视自主探究

通过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积极主动地利用一切有利的资源, 选择适合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进行有效学习;可以提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断挖掘自身潜力, 提高自身素质。告诉学生,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方法的人;未来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 而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让他们重视自主探究, 在学习上争取主动权。

二提高课堂自主探究效率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匮乏, 开展自主探究困难重重, 首先学生必须做好在短期内吃苦的思想准备, 让他们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 初读教材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 这些知识内容是原有知识的延伸, 即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 弄清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然后复习、巩固和补习相关旧知识, 浏览导学案, 根据自主探究内容, 再读教材, 解决浅显问题;根据不会的问题, 再仔细研读教材, 解决难点;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标记出来作为课堂上合作探究的内容。这样做可以提高自主探究的有效性。绝大多数学生初中知识掌握得不好, 高中学习时又要用到, 在学习高中知识之前, 应先对其进行复习。

三寻找自主探究多元化渠道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操作,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生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具体的知识, 而数学公式的符号化、数学定理的概括化, 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规范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 指导学生概括数学知识和原理, 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的感知认识, 建立表象, 以此作为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让学生养成阅读数学教材的良好习惯, 就要学会阅读数学教材。

四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针对不会自选学法、学生自主探究效率低的现象, 我的做法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学会“学”。一方面, 数学知识可以分为三大块:代数知识、立体几何知识、解析几何知识。学习代数知识, 首先阅读并记录重点内容, 然后试做例题, 勤做练习, 归纳题型, 最后小结。学习立体几何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办法有: (1) 勤画图; (2) 自制模型协助想象, 如利用模型对照习题多看、多想, 最终达到不依赖模型也能想象的境界。学习解析几何正确的办法是边画图边计算, 要能在画图时寻求计算途径, 数形结合。另一方面, 数学知识有概念、公理、定理、公式、例题等,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应选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 面对知识更新迅速的现实, 我们提供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也就是既教给学习方法, 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如何利用;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以此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在实践上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李冰]

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 篇2

吴德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因素长期形成的,转化学困生首先应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准根源,对症下药,一、学困生群体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进入学校时,几乎一无所知,在与人的交往中,显得被动、压抑、不愿、自卑、不谈学习、不议论他人。在教师走访中知道,在小学时因不完成作业,经常挨批,在家挨打、挨骂,提起学习,便觉茫然无措,完全没有学习意识,对批评教育无所谓,对考试成绩不关心。

智力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表现为一问三不知,说话、表达不清楚,但对人有礼貌,做作业很认真,规规矩矩,不拖欠,只是几乎是全错。上课时表现为盯住教师,面无表情,平时守纪律,听老师的话。

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因为缺少正常、健全的家庭教育,在学校表现差,又经常受批评,或因不良行为习惯没有得到认真的帮助教育愈演愈烈,不思学习,不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使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朝好的方向发展。但该类学生往往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常做好人好事。

思想意识差的学生:这类学生是教育过程中最不好“对付”的一类,表现为不守纪律,经常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发怪声扰乱课堂秩序,对女生动手动脚,早恋,喜欢染发、涂指甲,穿奇装异服,上课传递纸条等。

这些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除去个性形成的原因外,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是形成他们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

二、确定转化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转化学困生的不良习惯,不能操之过急。

2、全面性原则。转化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要和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分析,不孤立看问题。

3、针对性原则。对个别表现突出,经多次教育帮助,仍无改变的学困生,问题突出,性质严重的学困生,遵循个别现象,个别对待。

4、“爱”的原则。学困生客观上缺少感情慰藉,渴望得到爱的滋润,教师的爱心,会使他们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起着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5、鼓励性原则。学困生的不良习惯很大程度上来自学习的缺陷得不到弥补,日积月累而成空洞,破罐子破摔,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细微的成功与进步,适时鼓励。

6、分层分类原则。要把学习习惯差和思想品质差区别开来,把单科学习状态与全科学习状态区别开来,把一贯和偶然区别开来,“因差施教”。

7、尊重人格原则。即使对做了许多工作,而成效不大,或反复很大的学困生,也不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尊重其人格,尽最大可能地不造成他们在教师教育问题上的逆反心理,让他们随时有配合学习的认识和行动。

8、理解原则。即使面对学困生的不配合,或过激反应,也应冷静对待,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逐步引导。

9、疏导原则。高压与纯道理的教育不可取,易走进死胡同,形成僵局,要对学困生内心的积怨与积虑边疏边导,善疏善导。

三、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新课的习惯

预习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前提,也是为更好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一环。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的大概情况及重点掌握的部分,以便与老师课堂上的教学顺利,更使学生潜意识里存在所学知识的模型,便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把握。就整个学习过程而言,教师是直接的因素也是非主要因素,教师只是个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主因,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2、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生学习,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任何知识的接受,课堂效果占决定因素。曾经听一个老教师说,在课上多认真听讲一分钟,比课后苦哈哈的拼命补习一小时要强的多。课堂这个知识的直接传授渠道,是学生知识取得的最主要因素。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成绩不会差到哪里,而课上只顾两眼发直,或者左转右转,前顾后盼做小动作得学生一般不会优秀。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课上良好得听讲的习惯。

3、认真作业的习惯。

要求学生作业干净整齐,作业时看清想好才下笔写,特别注意不要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尽量避免因粗心造成的错误,尽量少涂改,做到少用或不用橡皮擦。

4、有错必纠的习惯。

作业本发下去以后,要求学生首先看看作业中有无错题,对错题要寻找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避免错误对新学知识的影响。

5、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有的差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课堂作业布置后不马上动笔,东摸西看,浪费时间,别人已经做了几题,他还在找笔找纸,一点紧迫感也没有。往往时间到了,还有好几题未做,因此,成绩总上不去。为了使他们克服这个坏习惯,要严格训练他们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他们作业一布置,立即动笔做。经过反复的重点指导训练后,有这种毛病的差生逐渐加快了作业速度。形成习惯后,他们在测验、考试中也能按时完成,成绩跟着提高了。

6、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往往是因贪玩或不懂,为了应付而抄袭作业。针对这些情况,除了要他们重新做作业外,还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好作业和玩耍的关系,同时,每节课都注意掌握他们学习的情况,及时辅导,并鼓励他们不懂要敢问,对有进步的,在班上进行表扬。

7、练后反思的习惯

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而大部分学生对于反思这个过程很无所谓,甚至在老师评讲题目的时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话,往往做了大量的题目,但效果却微乎其微。而有时,往往精做精思的人即是我们所谓的会学习的人。所以我要求学生及时反思,对于错题更要找到原因。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自己是怎样做这道题目的?(即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我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

依据的原理);3、我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做题目的?(想解题的思路);4、想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去解题?想哪种方法更好一点?(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我是否能变通一下吧原题改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则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做错,是不会还是粗心?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在“吃一堑,长一智”的过程中,逐步不断的完善自己。

四、学困生群体不良习惯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1、学习动机激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重视经常对差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结合应用题教学,以一些生动事例说明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好数学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讲一些古人和科学家刻苦学习的故事,或利用班级中认真学习的典型,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端正学习态度。

2、检查督促。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起点较低,留有余地的计划的同时,严格的督促要求学生完成计划,制定自检、互检、教师检查的制度。开始检查的密度大,每天互检一次,教师抽检一次。半个月后,就每周互检一次,教师检查一次。人与人竞赛,组与组也比完成计划的情况。检查的同时进行作业展览,每个人都是观众,每个学生的作业也都是展品。

3“一对一”、“一帮一”。在学困生对象确定以后,班主任、科任教师都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班,采取一个教师追踪调查转化一个学困生的结对子办法。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交流信息,取长补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班与班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定期或不定期交流转差情况,咨询问题,以达到整体和个别相结合,合理确定转化方式和找到准确的切入点。

4、家、校联合教育促使学习习惯养成。

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 篇3

关键词:初中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自信;素质教育

由于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学困生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乱,心理压力大、自卑,进而发展为厌学。因此,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更新理念,教师要树立教学的素质观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而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在于努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

二、耐心疏导,增强学生的自信性

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困生,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提升竞争意识,并注意保护其自尊心,提高其自信心。引导他们学会扬长避短,以勤补拙,提高在各种思想压力下的心理承受力,同时,还应介绍好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典型事例,并取得家长的配合等等。

三、创设情境,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学具,以富有吸引力的手段创设最佳气氛和环境,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同时,教师要以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和蔼的态度、优美的语言和娴熟的技巧,创设宽松、愉悦、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逐步建立起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腹,心心相印的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心理、智力、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多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1.低起点

教学中可以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如“正数负数”教学时,以温度计展示为起点;以所教内容的最基本、最需要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证明“三角形外角和等于360度”教学时,用“旋转法”先得此结论而引入,还可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等。

2.多归纳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鼓励学生善归纳,多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归纳出:“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大小小大两头取,大大小小是空集”的规律。只有不断地探索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勤练习

由于学困生在课堂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课堂模式易引起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分散,教学中应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质疑、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事实证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减少甚至没有了。

4.多反馈

学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教师对于作业练习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及时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矫正和强化,逐步培养起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篇4

关键词:学困生,学困原因,自主学习

在各个学校中, 学困生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尤其在英语学习方面, 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为数居多。对于学困生, 我们不能弃而不顾, 可学困生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效率又低, 严重干扰和影响着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弄明白学困生“困”的根源, 寻找出促使学困生转化的途径, 尽可能帮助学困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这在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弄清学困原因是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

首先来分析一下英语学困生的特点: (1) 英语基础差, 课堂上听不懂老师的英文表达, 随之就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 (2) 因长期处于落后, 导致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自信心, 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3) 因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找不到如何让自己学习进步的方向; (4) 缺乏学习主动性, 缺乏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然而学困生学习落后多数不是因为智力因素, 而是由生理、心理、环境、行为、教育等非智力因素造成。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 学困生学习起来就更加困难。教学中, 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困生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 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多方努力合作是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要能因材施教, 耐心、细致地帮助学困生解难释疑, 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从非智力因素, 即情感和态度方面培养。在教育教学中, 情感态度的作用不容忽视, 特别是鼓励和表扬, 对学困生来说更是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家长要做个有心人, 一旦看到学困生有一点进步就给予其鼓励、表扬,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让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坚持付出定会有收获, 这样他们会有信心继续学下去, 从而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可以表扬的机会, 让他们觉得你在重视他们, 这样他们就会认真地对待这门学科;在家里, 家长亦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孩子多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 多展现一个肯定的微笑, 多道出一句鼓励的话语,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信任, 从而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 还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育事业离不开情感与爱, 教师需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只有让学生喜欢你, 才能喜欢你的课。因此, 我们要重视教学中情感的投入, 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2.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方面培养。所谓明确学习方向是指帮助学困生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及如何学。每个学习阶段教师都要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 因为有了学习目标才有方向和动力。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英语相当困难, 他们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于是我就教他们从最小的目标开始, 如每天记忆多少个单词与简单句子、朗读多少段文字等。同时, 要求他们学会安排好自己学习的时间、内容、步骤等。但这一过程中需要家长的配合, 一起督促孩子自觉完成制订的目标与计划。我目前所教的一个班里就有几个特困生, 他们在我的指导、家长的配合及自身努力下, 从每天完成几个单词的背诵、几句英语句子的朗读开始, 慢慢地从不会读、不会背、考试十几分, 到现在能背好多单词、读好多句子, 成绩逐步提高。

3.从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方面培养。

(1) 指导学困生学会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并学会使用学习辅助工具。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对学困生来讲更显其效。同时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联系旧知,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在预习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学习辅助工具, 如通过查英汉大词典来理解与记忆英语单词、借助听录音来学习发音等, 这些都是帮助朗读、记忆词汇很好的方法。对于学困生来说, 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他们很容易在学后的短时间内就忘了。所以, 刚学的知识必须要及时复习。对于学困生的复习教师要给予更多的指导, 要引导学生在复习时做到:及时背诵单词, 大声朗读语句, 结合习题操练知识点等;家长要给予时刻的督促, 督促孩子背诵、朗读、作业等。在学生预习、复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的指导、家长的督促, 直至达到他们能自觉完成这项任务。

(2) 指导学困生善用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方式。即以小组为单位, 加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之间结对子, 老师鼓励学困生去找“小师傅”, 找到能相互帮助的同学一起合作交流, 取长补短,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竞争学习以组织学生之间PK赛的形式呈现, 如PK谁单词背得多、语句读得好、作业准确率高等。学困生在学习上有了对手, 有了目标, 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对待。通过合作学困生在“师傅”那里会得到学习上的帮助;通过和水平不相上下的同学一起竞争, 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就多了些信心, 学习积极性也逐渐提高。

(3) 指导学困生学会总结与反思, 能自我调控, 增强心理素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 教师要利用与学生交流、开班会等形式引导学困生及时总结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 对于优点给予表扬并要求其发扬, 不足的地方要求其继续努力去弥补。同时, 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学会自我调控, 要让学生看到自己每一阶段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他们努力后的收获, 要让他们明白“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要坚持不懈。

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 篇5

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

我们在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在哪所学校,也无论在哪个班级,总有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出对数学兴趣淡薄或不感兴趣,致使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积极性差,作业错误率高,遇到困难时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等。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如何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成功的机遇培养学困生兴趣

师生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有意地抽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因为成功的学习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就能不断克服对数学的畏惧与厌烦心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注定编造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的表象美、知识结构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等来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班级阵地,树立进取心。

针对学困生学数学兴趣淡薄这一点,我通过黑板报、中队角、阅览角等班级舆论阵地,大力宣传祖冲之、陈景润、高斯、泰勒斯等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求学精神,并通过“你的理想是什么?不学好数学能实现你的理想?”等主题队会,使学困生了解到数学与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树立积极进去的信念。还从班级中找出一两个学困生转化为优生的实例,进行现身说法的面对面的教育。通过这些生动、直接的教育,来渲染勤学苦练出成绩的气氛,树立学困生转化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尊重学生生命,关注和悦纳每位学困生,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真诚的对话关系,创设民主、人文、科学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安全感,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怀,感受教师的激励,不断增强信心,敢于面对学习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施以真实的、本能的、平等的、全部的“爱”、要爱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教师在关注他们每一个个体的成长。

三、抓住有利时机,迁移其他兴趣。

众所周知,学困生并不是对一切活动都不感兴趣。事实上常常是将兴趣用在其他方面而已。若能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曾经教过一名叫张志超的学生,他每次测验成绩很难及格,也许是他受“小巧手”的熏陶,对手工制作感兴趣。我在教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时,先布置他一项“特殊任务”,叫他制作一个圆柱体,上课时问同学:“这个圆柱体做得好吗?”学生齐声说:“好!”当我讲清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他站起来说:“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我说十分正确,请大家为他鼓掌,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能拿到课堂上当教具,而且发言得到了教师的表扬,此后,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成绩明显转好。

四、课堂中适时安排讲故事、设悬念、巧提问、教具实物演示,来诱导学困生对数学课的积极兴趣。教“圆的认识”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做下面实践活动:操场上放一个圆柱形篓子,要求学生往篓子里投放石子,看谁投得准,首先,我要求学生站在一条直线上投。()这时有的同学发现离篓子近的容易投中,离篓子远难投中,不公平,要求改变站法,我让大家站成长方形,站成正方形,学生还是感到离篓子的距离不一样远。我引导学生逐渐调整所站队伍的形状,慢慢地让他们站成圆的形状。学生发现只有圆形,才能保证每个人到篓子的距离都相等。回到教室,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做的活动,得出了圆的定义及其概念。这样做,比单纯在黑板上画圆讲概念多了探索活动过程,让学困生觉得数学知识有趣又有用。

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

一、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一部分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表现在智力上,反应迟钝,感知笼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领悟的能力比较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征就是抽象,大多时候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所以课堂教学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机械训练,这极其不利于后进生的学习。导致他们对学习数学感觉非常无聊,没有劲头。如何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激发后进生的兴趣,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努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方式的教学活动。(2)通过使用数学特有的一些教学工具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模型的真实性,这样有利于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小幽默,这样能极大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不仅有利于教师自己教学,也会使学生愉快的学习。(4)在讲课过程中,讲述一些我国古今数学家成功的一些小故事,来鼓励学生,让他们学习那些数学家的学习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应该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事件,可以通过这些事件来引出课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5)数学是一门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连在一起的学科。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组织一些社会实践。

二、设置适当的教学内容为学困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青少年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学困生在学习上也不例外。因为在学习中总是失败,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入课堂的金钥匙,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因素。为了激发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降低教学要求,放慢进度,抓牢基础,提高素质,保证质量。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两句话,认为非常的抽象。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些定义型的知识具体化,比如,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判断3a与2b是不是同类项时。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将题中的字母与字母的次数当作一种动物,3a就是3只小兔,2b看作2只小狗,这两种动物不是同一种动物,所以它们不是同类项,不能相加减,只有动物种类相同的时候才能相加减。这样一来,这个知识点就容易掌握了。他们也会在小知识上获得成功时受到极大的鼓励。

三、激发后进生的成就感

大多数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态度非常消极、非常被动并且优点永远都被缺点掩盖。所以,教师作为一个班级的引领者,应时刻观察班级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学困生,当他们的优点表现出来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可以让学困生优先发言,如果没有回答出来,教师要耐心引导、启发,使他们能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 篇7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 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 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一类学生。这类学生学习成绩差, 纪律不好, 他们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

其表现形式有四个方面:缺乏基本知识积累, 无法正常学习和工作;未能建立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教学秩序;危害学校的声誉。

二、学困生的类型和成因分析

(一) 学困生的类型

1. 情感障碍型———主要表现在兴趣匮乏、情绪急躁、意志薄弱等,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制力, 注意力不集中, 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 遇困难易退缩、易消沉。

2. 动力障碍型———主要表现是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动力不足。这类学生可能是由于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 遭受到失败的打击, 而没能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 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3. 方法障碍型———主要表现在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 思路不对, 基本功不扎实, 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 产生的原因

1. 外因分析:

这类原因与学生自身没有关系, 主要包括暂时性原因和学校课程设置、教师安排等方面的原因。

(1) 暂时性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突发事件的影响。其主要特征是: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 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 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 缺乏主动、兴奋的感情投入, 疲劳、懒散, 有的表现为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同时带有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不良倾向, 心理状态不稳, 闹情绪或消沉。 (2) 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师方面的原因。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高校盲目地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 并且多年不变。随着经济发展, 学校应该及时更新变革原有的课程。如果学校的课程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会有一部分学生虽出勤, 却不听课, 或干脆逃课。

2. 内因分析:

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包括学生的能力偏弱, 心理存在问题等。

(1) 能力偏弱性原因。能力偏弱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表现为:理解慢, 学习总是死记硬背, 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 无法形成知识结构, 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 (2) 动力不足性原因。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 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懒惰, 不爱动脑动手。

三、学困生的转化

要转化学困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学困生的脱“困”工作

(一) 教师对“学困生”的尊重和接纳

一般来说, 学困生的心理是很脆弱的, 经受不住刺激, 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 不歧视, 不讽刺, 不打击, 不揭短。因此, 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 平等的尊重, 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心中有“学困生”, “学困生”心中才会有老师, 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 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 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教学效果最佳。

(二) 加强思想教育, 培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更缺乏学习的信心, 认为“努力也学不会”, 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因此, 对于学困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有着特殊的意义。高校可以通过讲座、座谈会的方式,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也可以通过参观成功的残疾人工厂, 激励他们的个人责任感。也可以树立成功转型的学困生典型,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 加快课程改革, 研究适应学困生的多元化课程

首先要进行调研, 发现学困生的兴趣所在, 而后进行可行性研究, 有针对性地设置合适的课程。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没有兴趣, 不可能在学习上有所突破。课程的设置要有广泛性, 从英语口语交流, 到模拟法庭, 到沙盘规划, 再到人际沟通等课程都有其特点, 都可以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 教师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 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教授式”为主, 辅以其他的方法, 比如“启发式”、“案例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甚至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主的导论式, 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肯定的鼓励。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多媒体, 充分利用多媒体内容充分、含量大、灵活机动的特点;也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 帮助学生推导出实验的结论, 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是研讨班的形式。当然最重要的是,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包括丰富的专业知识, 风趣幽默的话语和优雅的教学教态, 这些都会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1. 选择先进的教学方式

(1) 研讨班制。大学的现代化是从德国开始的, 以柏林大学为代表。1810年, 柏林大学创立, 它的一个基本理念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 由学生去研究, 然后组织讨论, 师生一起交流看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所得到的发展, 很显然和以前只听教师讲授是不一样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 得到了发展。 (2) 班级授课制。这种方式是按照固定的时间, 相对固定的班级, 由教师给学生授课。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提高了教育生产力。班级授课制解决了大学教育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和教育的非组织化问题, 解决了学生人数增加、学习内容扩充和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 (3) 研究型课堂教学法。进步主义教育家认为, 教育并不是强制听讲或闭门读书, 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 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教育。这种方式的核心是要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要让学生得到发展, 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发展, 学生应当自己学, 在做中学。

2. 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我国,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导致的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 教师人数越来越多。但是教师的素质却没有明显的提高。

(1)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教师素质的提高, 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 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在影响, 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目前许多地方采取的教师全员培训就是属于这种方式。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 指教师的自我完善, 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 (2) 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信息社会里, 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所有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创新成为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态度, 进而成为整个民族的基本品质和整个国家走向强盛的根本推动力量。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是因材施教者。信息社会是一个以人的个性化为基础的社会, 它需要的人才是多个方面、多种类型和多种规格的。相应地, 教育应该成为个性化的教育, 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具有个人特点、类型和风格的人才。 (3) 教师心态的转变。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师地位的诠释,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社会按照教师任务的重要性和对教师能力的评价而给予的社会地位或敬意, 以及所给予的工资条件、报酬和其他物质条件。工资的高低常常被人们视为社会地位高低的一种标准。我国教师的职业声望与社会期望高于实际社会地位的事实, 极易引起教师本身的地位焦虑, 容易使教师对自身价值的怀疑与否定而产生心理失衡, 最终导致情绪衰竭、人格分解。虽然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从制度层面上改善教师的收入状况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教师更应该养成主体性专业发展心理, 追求精神层面自我中心和主观幸福感。

四、结束语

学困生成因错综复杂, 转化学困生方法各异,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因而排除他们的障碍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 自尊心, 渴望进步。孟子说过: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拥抱学生, 才能真正感化学生, 才有可能细致观察, 正确评价, 宽容对待学生们。学困生转化, 是不离不弃的思想境界, 是科学, 是艺术。

参考文献

[1]马书蕊.浅谈学困生化学教学辅导优化策略[J].科学教育家, 2009 (2) .

[2]秦茂盛.浅谈学困生的转变[J].中国教研交流, 2009 (5) .

[3]唐国明.高校“两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之我见[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 (3) .

[4]高有华, 王银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课程改革述评[J], 当代教育论坛, 2009 (10) .

[5]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 篇8

一、学困生的成因

1.学校原因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实施多年,不少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新课程老教法成了时下欠发达地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对教材教法的理解在教师的层面出现了问题,这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严重忽视 , 更谈不上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了。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一味地听记,无趣厌学,于是学困生越来越多。

2.学生原因

在教师的“填鸭式”灌输下,大部分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没有耐心,面对困难退缩畏惧,做事情没有恒心。以上这些因素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对学生的传输,而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困生只是某一阶段学习困难而已,其智力水平并不低,有些学困生的智力水平远高于学优生。学困生只是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导致而成,在教师或者同学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变成学优生的。那么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二、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加强欠发达地区教师培训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培训的功效,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的管理。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应做报告,并在教学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学校要监督,加强培训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以切实提高欠发达地区学校教师的素质,彻底扭转新课程老教法的局面,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走入课堂。

2.唤起学困生的学习激情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是因为天长日久枯燥的听讲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动机,知识漏洞越来越多,导致其对学习愈来愈不感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使教学内容接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感觉到学习并不困难,在课堂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会重新唤起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

采用结对子的办法,发挥优生的作用,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学困生,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让优生介绍方法给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让赏识教育充满课堂

长期的漠视、长期的挫败是导致学困生丧失自主学习能力的杀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好学生,更要关注成绩靠后的学困生。让赏识教育在课堂上绽放,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学困生,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一言一行。要允许失败,允许学生陈述哪怕幼稚的回答,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要用心去观察、发现学生的长处并激发学生的潜能,多给学困生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以使学困生的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日积月累的成功的喜悦中学困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升。

4.为学困生另开小灶

学困生的知识漏洞终究太多,这就要求教师讲奉献,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给“学困生”进行无偿个别辅导。

给学困生以学法指导,在认知策略上予以帮助。如:如何定目标、如何预习、如何思考、如何阅读、如何积累知识、怎样的学习才更有效,等等。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使其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要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才能成为现实。

摘要:新课程改革虽然实施多年,然而农村教育,尤其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依然不容乐观,学生进城使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出现了大量的学困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学困生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整个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针对现在中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剖析,从四方面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为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投石问路。

浅析“学困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9

一、“学困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困生”由于其学习成绩不好, 各方面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因而, 是被教师打入“另册”的对象。他们很少能有机会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也很少把能激励和培养创新创造力的机会如实验机会、单独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长期的不良教育致使“学困生”的创新思维受到压抑甚至扼杀, 创新意识几乎丧失。细究起来,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严重分歧, 使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可能。

几乎所有的中学生, 包括“学困生”, 他们都能对自己的学业能力和品德水平做出初步评价。在自我评价得到确认的前提下, 学生和自信心得到支持, 当外界评价与学生评价出现分歧, 而外界评价又以强权形式强加给学生时, 学生的自尊心, 自信心遭到破坏, 面对难以接受的外界评价, 其反抗形式转变为一种内隐性的表现, 对一切评价漠然视之, 受此影响, 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行为的退缩。因此当“学困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否定的评价后, 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更为严重, 因而在各种活动中畏缩不前, 失去积极性, 导致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几乎没有可能。

2.自主性被严重忽视, 导致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机会。

这一部分学生, 大多数学习习惯不好, 学习成绩较低, 很难被老师同学认可。他们被注意、被认可、被尊重的机会和空间都很小。他们的内心需求和意见, 很难被他人注意和重视, 即使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某种特长和潜在的特殊能力, 也很难得到承认和关注。久而久之, 造成“丧失自尊、丧失自我、丧失积极的进取之心”这一结局, 其自主性发展受到严重妨碍。而自主性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自主性丧失,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没有机会。

3.希望被剥夺, 致使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内在动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部分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是被否定群体, 由此把他们打入了“另类”, 这样一来, 老师在这些学生尚未完全泯灭原发的、本能的人生梦想时, 就已经提前剥夺了他们的希望。失去了希望, 也就失去了动力, 没有他们自身创新的渴望和需求,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二、“学困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思考

1.改变评价体系, 改善师生关系, 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首先, 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教师要全面、完整地评价一个学生, 既要看到优点, 又要看到缺点,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从教师的评价中找回自尊, 得到自信, 才有可能萌发创新需求。

其次, 要改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的、民主的、互相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理解“学困生”的需要, 体谅他们的困难, 对他们能持宽容态度, 不歧视、不厌弃, 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保护和鼓励。托兰斯曾经指出, 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开发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获得创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 发展独立的人格和创新意识。

2.要关心和爱护“学困生”, 尊重其人格, 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强大的内在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们需求结构中最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理论还指出, 人们只有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需求适度满足后, 才能充分表现出自我实现的需求。对“学困生”而言, 要实现其创新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首先应满足其爱的需求和尊重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关心和爱护“学困生”, 尊重其人格。

前苏联一位教育学家说过, “教育的技巧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还有另一位教育家也说过, 爱可以使冰雪消融, 使枯木吐绿, 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的意见学生就会乐于接受, 相反, 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冷淡, 既使是一片好意, 学生也会往往置之不理, 师爱能形成师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学生在这种关系中能得到熏陶和感染, 能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运用多种手段努力培养创新思维, 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思维基础。

首先, 要鼓励和培养“学困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 创新教育是鼓励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 要相信每个“学困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在教育实践中, 要根据“学困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从“学困生”实际出发, 尊重差异, 有的放矢。对于那些思想素质较好, 有一定学习基础, 因种种原因而厌学的“学困生”, 要帮助其找清原因, 努力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 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情感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那些学习基础过差, 但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爱好和特长的“学困生”, 就要鼓励他们发挥特长, 勇于创新。要鼓励他们敢想、敢问、敢做、敢于怀疑和批判。对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少批评多诱导, 尽最大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 要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要学习和培养四种重要的思维方法。第一, 学会系统思维, 掌握由点到面分析问题的方法, 系统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主要方式, 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第二, 学会逆向思维, 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可以增强其思维的独立性、新颖性、开拓性。第三, 学会辨证思维, 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的辨证思维, 对于创新思维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第四, 学会发散思维, 掌握全方位考虑问题的学习方法。学会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沟通所学知识, 开拓思路, 从多角度提出新的设想, 通过分析, 理清思路, 做出正确答案。

4.要鼓励“学困生”勇于实践, 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研究表明, 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也是在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不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培养“学困生”的创新能力, 不仅要培养良好的能力, 还要充实其文化知识, 提高其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困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多引导他们思考, 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课外活动中让他们广泛涉猎, 多看、多想、多动手。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困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表现和发展, 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篇10

一、融洽师生关系, 创建愉快的学习环境

“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关系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间感情融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 对哪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就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 上课认真听, 作业认真做, 肯下功夫学习这门课, 成绩就会提高。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 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 了解他们, 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 他们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 向老师倾吐他们的心声。有困难才愿意给老师说。这样, 他们会渐渐地喜欢上老师, 从而喜欢上老师的课。同时, 要创建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 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课堂上,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尤其是“学困生”, 要理解他们的淘气与天真, 从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择, 到难易程度, 都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能力。并且作业中的每一个批语, 课堂上的每一句鼓励, 对学生的每一个抚摸都应饱含关爱之情, 使“学困生”产生愉悦亲和的感觉。

二、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学困生”,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学困生”主要表现为不遵守纪律, 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思想觉悟低, 等等。他们虽然有自卑的心理, 但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当他们受到某种伤害时, 就会采取情绪对立等方法来保护自己。面对着这些自尊心很强的孩子, 我们只有用真诚和热情去引导他们。对他们倾注爱心, 尊重他们的人格, 用民主、平等、健康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用爱去感化他们, 让他们同样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 关心他们的。记得我班有个男生, 对人特别有礼貌, 爱劳动, 但学习成绩非常差。上课总喜欢搞小动作, 老师提问也不回答。我找他谈心, 问一句答一句, 有时甚至不回答。但一到上体育课, 他就很高兴。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发现他喜欢体育, 我就让他担任体育委员, 在课外活动中我有目的的让他组织同学们开展有趣的活动, 让他感受到老师是爱他、关心他的。在体育达标运动会中他的200米、400米长跑成绩全班第一。我在班上表扬他, 鼓励他, 同学们向他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他也能回答上来了。当听到来自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时, 他高兴地笑了。慢慢地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对于作业中的每一点进步, 我都当面给以表扬鼓励, 并在作业本上写上“你进步啦”、“加油”、“太好了, 继续努力”、“你真棒”等鼓励的话语, 对于不懂或做错的地方, 我当面加以辅导帮助。该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真诚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 爱护他们, 尊重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三、家校联合,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目前农村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而成绩差、纪律差的也是这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年龄偏大, 文化水平不高, 不懂教育方法, 很难与孩子沟通。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化得不到关心, 久而久之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我班有个小女孩, 以前学习还不错, 这学期父母都到新疆打工, 过年时才回来。她跟爷爷奶奶在一起, 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下降, 经常不能按时上学, 不听爷爷奶奶的话, 想来就来。有一次, 她下午没到学校来上课, 我以为她生病了, 放学后到她家来看她。这时她也刚回家, 原来她去河沟里玩了一下午, 既耽误了学习也不安全。我多次和她家长联系, 家长也多次和孩子电话沟通, 后来妈妈回来了。孩子变化很大, 能按时上学。她落下的功课也补上了, 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 教师和家长的配合, 使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和家长是重视他, 关心他的。

四、挖掘学生优点, 树立成功的信心

“学困生”往往受到同学们的歧视, 作为教师, 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 让他们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 展示他们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利用班级联欢会、诗歌朗诵、体育运动会等, 挖掘他们的优点, 展示他们的特长, 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我经常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让他们演示给同学们看, 他们很容易就回答出来, 马上给以鼓励。教学中还要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情境, 通过激发“学困生”思维和灵感, 让他们去表演操作, 让“学困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通过各种形式, 为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使他们能充满自信地“走”进课堂,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五、欣赏自己的优点, 克服自卑感

“学困生”一旦出现自卑心理就会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放大自己的短处, 总是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 结果越比越灰心, 越比越没有信心。作为老师, 我们要引导“学困生”正确地评价自我, 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接受自己的缺点, 克服自卑感, 调整好心态, 只要有信心, 学习一定会有进步。要经常鼓励自己, 如“我能行”、“我能做好”等。教师还要多鼓励他们学会交流, 交流能够使人变得自信, 变得开朗。请好学生帮助他们, 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中去。

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 篇11

在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更能有效转化“学困生”。如何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成為最终转化“学困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这是教学中的普遍真理。

一、为“学困生”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创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基础。教师要真正尊重“学困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困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的“学困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出蓬勃的生机。

二、要关爱“学困生”,唤醒“学困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不但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而且是学生人生目标的导航者,学习的顾问。教师的期望、集体氛围的营造,无疑给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取得学习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学困生”的心,敏感而脆弱,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多么需要鼓励和支持,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一阵来自全班同学鼓励的掌声,都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困生”,时时从语言、神态、动作上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多给“学困生”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学困生”平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学习数学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三、建立一个能激励“学困生”的评价体制

激励的评价,给“学困生”以鼓励,给“学困生”以信心,给“学困生”以更大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中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及“学困生”个体的思考变化发展,要减少学生间的横向比较,积极倡导“学困生”自我的纵向比较。教师要经常利用一切机会,或创造机会,给予“学困生”鼓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困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给他们创造机会,就能使他们从自身的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使“学困生”能和优生一样公平地学习,“学困生”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找回自信,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从而逐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困生”能真正地得到转化。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第二中心小学)

如何培养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12

一、上好“导言”,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学生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浓厚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导言中, 要注意培养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并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例如, 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燃烧、爆炸等, 以此来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困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 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用成功的体验, 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二、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中介, 是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 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化学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来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 尤其是学困生。教师要热情的关心每一位学困生, 尊重学困生, 不讽刺挖苦学困生,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通过与他们的情感交流,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训练技能, 让每堂课都充满欢声笑语, 使优等生因成功而笑, 使学困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 克服困难, 积极进取。同时, 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并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 使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稳定下来。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帮助学困生分析难点, 进一步强化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并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用成功的体验, 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亲其师, 信其道。”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只有心中充满对学生真挚的爱, 能够平等的对待学生, 积极营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能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热烈而持久的兴趣, 愉快地开展学习。

三、用“肯定、承认和赞扬”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虽然化学中的实验生动有趣, 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因此, 学困生更容易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需要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采取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科学探究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来提高学困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 适当地赞美学困生, 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 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 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从而能激发他们要学化学的欲望, 进而达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强化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中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 如果他们在困难面前栽倒过几次, 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 学习兴趣就会锐减。因此, 要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 就需要帮助他们化解学习中的难点。经过多年的实践, 我总结出,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果我们从这几个地方展开突破,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中, 我主要引导他们做好总结工作。例如, 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 采取分批识记, 从绪言开始, 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化学式写得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 重点授以方法, 让他们多练, 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 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 教师帮助总结。这样,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没有了畏难情绪, 能对化学学习保持较为长久的兴趣。

上一篇:拉动增长下一篇: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