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实验方案

2024-06-22

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实验方案(共10篇)

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实验方案 篇1

《转化学困生的策略》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为更好地促进学困生的各方面的转变,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我想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迷雾,点燃学生心中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取得成功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如何探索一条更适合学困生转化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最佳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时期进行寻找“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的研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

我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优秀,90分以下的学生有2人。其中两个学生情况特殊。一位同学从小在国外长大,中文说不通。课堂理解能力差。另一个学生智力低下,经相关部门鉴定仅有三岁智力。通过对班级优中差学生的调查、分析表明智力因素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导致学困生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一个人才能的充分发展与发挥,只有经过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实现。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未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本课题《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力图以培养他们的兴趣、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培养自尊心,善抓反复,确保转化。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力求两个方面有成效:

(1)探索小学生差的成因,即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及对策;

(2)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卡尔威特指出:“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孩子的教育。”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神童是后天产生的,只要教育得法,一般禀赋的孩子也能成为非凡的人。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接受,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就会变的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和全新学习的机会。

3.邓小平同志为教育提出战略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积未来。”

有关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

5.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6.新的小学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7.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基础

1.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

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近年来,对歌风小学不同年级的优、中、学困生的了解,对学生的理想、动机、意志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调查表明,优秀生和学困生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智力因素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3.全国掀起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教育思想或策略被教育界广泛认可,具体操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材料,用学生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三、《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标

1.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心理疏导,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创设条件,多给学困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以期引起他们积极的心理反应,树立起追求“新我”、战胜“自我”的信念,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和上进心。

2.要求实验的教师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关心学困生生活,尊重学困生人格,与学困生真诚相等,共同探讨转化学困生的规律和方法,能使学困生早日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把实验班的学生按学习基础分为a、b、c三组,在教学实验周期内,使c组学生接近a、b学生学习成绩。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构想

1.小学生“差”的成因甚多,按时毛泽东哲学思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要转化学困生,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每一个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每个学困生的特点,用人因材施教,不能头疼医,脚疼医脚。

2.培养兴趣,树立信心,适时补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

果。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授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学生喜欢听、乐于学。同进教师要常给学生介绍知识的重要作用,给他们介绍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事例,让学困生树起学好的信心。通过补课、讲座、组织“一帮

一、手拉手”等活动使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备课:不仅要考虑三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应考虑三组学生中各自的不同心理状况,在教学过程设计上要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案。

上课:依据不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信息,对a、b、c、不同的组,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可接受性的发展性原则,应该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使之做到“跳一跳能把桃子摘下来”,并且要力求结合各个下哈声的实际。

辅导: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各环节,从而扩大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辅导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不能忽视课外辅导的补充作用,教师应通过多渠道,接触各组学生,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善于反复抓,抓反复,确保转化。

评价:在实验周期内,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平价标准,做到“分层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分层点拨、课堂作业分层布置、单元检测分层测试,综合评价分层评定等,使教学评价具有“实效性”和“激励性”。

(三)实验操作过程

1.实验准备

①选定实验班。实验教师选定成绩相当的班作为实验班、对照班。

②实验班学生分组。根据升学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分析考查,划分a、b、c三组学生名单。

③设计学困生调查表,建立转化轨迹库,学生个体成长档案。

2.研究分析:分阶段运用谈话、观察、问卷、测评等手段,分析a、b、c三组学生在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方面发展状况,并及时登录实验数据库进行分析。

3.实验数据统计:用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手段,科学的分析“学困生”情况,以及当对照班的比较情况。

4.实验效果的初步验证

①实验教师根据研究的不同阶段写出研究总结论文。

②水平考试升学考试的成绩。

③主管部门的鉴定。

(四)实验计划

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日—2008年12月30日,科学预测,制定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09年1月1日—2009年3月30日,培养实验教师,调查分析阶段;

第三阶段2009年4月1日—2009年9月30日,实验阶段,形成初步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2009年10月1日—2009年11月30日,分析实验数据,写出结题报告;2009年12月1日—2009年12月30日申请结题,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实验方案 篇2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 要能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 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 对于高三英语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 我因材施教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用“爱”感染学生, 激发学困生的内在动力。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也就是说, 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所教的课,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我谨记这个古训, 并以此鞭策自己。每接一个班的第一节课, 我从来不会急着给学生上正课, 而是花一节课时间跟大家沟通、交流。先是了解大家对英语这门学科的看法认识, 然后统计班上喜欢学英语的学生及不喜欢学英语的学生, 并且让不喜欢学英语的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要拘束。这样以平等的姿态跟学生相处, 便没有了隔阂, 学生就敢于亲近你。接下来, 我会设计一次有趣的课堂活动, 主要是一些关于英语的趣味题, 让学生互动交流, 感受英语的奥妙及乐趣。结束之后, 我会通过列举一些实例鼓励大家学好英语, 比如“疯狂英语”创办人李阳的故事, 以及自己曾经学习英语的一些经历。这样, 以一颗真挚的心跟学生交流, 在短暂的时间内, 我就跟学生拉近了关系, 让他们感受到我是他们的朋友, 并喜欢上我, 也让英语学困生对我充满好感, 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动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困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扭的瓜不甜, 对于英语学困生来说, 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 缺乏学英语的兴趣, 所以逼迫不是办法。关键是想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学, 从厌学变为乐学。因此, 激发他们的兴趣尤为关键。在课堂教学中, 我不断地创新, 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 每节英课之前有3分钟的自愿小演讲, 以此锻炼学生的胆量, 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并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这样, 学困生难免会产生羡慕之情, 于是便激发了他们潜在的表现欲望, 自然会暗自努力。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我也敢于展现自己, 突破自己, 毫不吝啬自己的肢体语言, 大胆地模仿外国人, 为学生展示情景, 以风趣幽默的语调讲解, 使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 并且适当地加入一些趣味故事, 播放英文歌曲、电影等。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保持对课堂的新鲜感和期待感, 潜移默化中, 他们也融入了情境, 受到了感染, 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英语课, 也就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三、挖掘闪光点, 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用发现美的眼光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英语学困生英语底子差, 可能会遭到同学的耻笑和忽视, 容易产生自卑感。所以我们应该多向他们投去关注的目光, 多对他们灌注一份爱。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其实, 学困生不是缺少失败, 而是太缺少成功。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认真地观察这些英语学困生, 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比如, 有的学生口语较好, 我就经常让他领读, 上课抽他范读;有的学生记忆力好, 记单词记得快, 我就经常抽他上黑板默写;还有的学生书写规范, 优美, 我就让他上黑板给大家抄题, 等等。此外, 我还经常在班上表扬他们, 让大家向他们学习。这些举动让他们不经意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点燃了他们心中自信的火花。渐渐地, 他们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成绩也就一步步提高了。

四、对症下药,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英语学困生基础比较薄弱, 自觉性不够, 因此, 要使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鞭策他们, 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根据近十年的调查及教学总结发现, 让大部分英语学困生感到头痛的是记单词, 其次是把英语语法结构和时态跟汉语混为一谈。针对这种现状, 我为班上的英语学困生制订了一套方案。首先给学生讲授一些单词记忆法, 并重点让学困生学习趣味单词记忆法;每天早读用十分钟时间复习听写20个英语单词, 下午午自习利用几分钟以高考的单词拼写形式练习巩固。单词要在运用中记忆, 所以光写不练不行, 为此我规定让学困生每天阅读1—2篇英语短文, 高中每篇小短文在300单词左右, 如果学困生每天坚持阅读, 日积月累, 单词词汇量就会不断增加。英语单词就好比修建房屋的砖块, 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只要基础打好了, 学起来就会很轻松。所以, 针对学困生, 我把重点放在强化他们的单词记忆上。除此之外, 我还会经常抽学困生到办公室默写、背诵等, 这样不仅督促了他们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跟他们近距离沟通, 为他们辅导, 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怀和爱。长此以往, 学困生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效率也就随之大大提高了。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方法, 我帮助不少英语学困生走出了英语学习的困境, 打开了心结,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语。例如, 我带过的学生里面, 2004年的曹俊, 进入高三时, 英语成绩只有40分, 高考时考了94分;黄峰42分, 高考考了96分。2007年的欧阳, 从35分考到80分;2010年的赵雪从45分考到了88分;2011年的陈家从30分考到了70分;2012年的陈锐从40分考到了95分, 刘康佳从43分考到了90分。这些学生曾经都因为英语而沮丧、灰心, 但经过一番努力, 他们的英语成绩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并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 我也为此感到骄傲和欣慰。

如何提高化学学科学困生学习效率 篇3

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养的人。为此,我们建立了新的课堂学习形式——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那么,又该如何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关注学困生,使之感到平等和关爱

学困生更需要被关心、被呵护。为此我们实施了“育人导师承包制”,即每位任课教师“承包”2名所教班级的学困生,对其进行全方位帮助,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寓情感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随着育人导师辅导工作科学、深入的开展,学困生亲身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不亚于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对他们呵护得更多。于是他们愿意主动找老师交流,在享受全方位关爱的过程中,他们在一点点进步。我所承包的学生,他们的化学成绩在不断的提高,整个学习状态都在改善。

二、充分考虑学困生的综合能力,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依据学生在化学课上的平时表现和月考成绩,把学生细致分组,保证化学学习程度相当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把程度稍弱些的学生定为该组的小组长;在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中都有好、中、差三个层次,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固定的“好”学生来帮助他们学习。在分组时还要充分考虑各个学困生的综合能力,尽量把他们平均分配到各小组。

三、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困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力争事半功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往往通过对化学现象的探究、实验观察、比较和分析引入化学基本知识,发展新的知识,而且这一课堂环节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困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比其他学生的少。学困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得很好。在实验课上,学困生通常比其他学生反应更灵活,做得更好,应给他们充分参与的机会。

以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为切入点,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想学、乐学,在课堂演示實验的操作中多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并及时表扬和赞赏,增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坚持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一节的基础学习,逐渐培养他们的“乐学”学习品质。

四、从细节入手,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耐心地引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每节课看书时都要求他们用笔圈划重要的词、句;把知识小结记在课本相关内容旁的留白处……不厌其烦的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 实验探究活动要求他们一定要亲自参与,注意观察别人是怎样操作的?对实验现象如何描述?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妥……养成善于思考分析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 在知识积累中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在化学知识的记忆检查中,一般都要安排各小组长(化学学科的学困生)负责检查,而各小组长必须找任课教师“过关”。待他们检查别人时就多看了几遍,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记知识的印象。在记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过程中,先对他们降低要求,如:每天背10个元素符号,第四天背这30个元素符号,天天进行过关。5天后他们的元素符号也背得滚瓜烂熟。由此,教会他们熟能生巧的学习方法。在逐步的知识积累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 让学困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学习的窍门。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为了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小组成员的讲解,观看同学展示,虚心请教能够帮助自己的人。倾听,就是边思考边吸收,通过比较,理清自己的思路,纠正错误,取长补短。这是学困生最需要的学习方式。“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听过小组成员讲解几遍之后,还是不会或不懂的,一定要教育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

注重物理实验 提高课堂效率 篇4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是科学的实验。”这其中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今的物理课程把实验看成了灵魂。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与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原理、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特别是新教材改编以来把实验纳入了每一堂课程。打开书本,一眼可见多种有趣的实验,以文字和图形的形式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我们的眼中。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应把做好实验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此为基点,提高课堂效率。下面 就结合个人在物理课堂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设计趣味性课堂实验,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引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如讲解“压强”一节时,老师先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1)拿铅笔尖压在自己的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手疼痛的感觉,分析得出“物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产生的

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2)再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顶住这只笔的尖端和平端。轻压后,比较两指的疼痛感,又得出“压力相同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物体受力面积有关”的结论。然后再引入“压强”概念,就水到渠成了。具体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探求真理,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入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

二、设计好课堂演示实验,讲解新课

初中学生,对物理特别是实验有极大的兴趣,但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死记硬背,教师可充分利用其心理特点,做好实验及适当增加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记忆。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教师可寻找合适的玻璃瓶,做“玻璃瓶吸鸡蛋”,或“如何从瓶中完整地取出鸡蛋”(把瓶子倒过来并向瓶里吹气,鸡蛋就“自动”出来了)。相信学生惊讶于实验“表现”,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大气压强的作用真是那样的。学生概念的转化形成也就容易了。

教师演示的示范性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学生模仿力强,因此教师演示,不仅要规范,还要熟练、从容不迫,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影响学生,为此,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教师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现象形成概念,学习有关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或者是示范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还是兼而有之,总之,目的必须明确,实验现象;

现象的本质;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使教师与学生都明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生动直观

演示实验要求实验现象明显、准确。课前教师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教师即使做过多次的演示实验,课前也应动手再做一次,对于现象不清楚的演示实验,必须想方设法加以改进,为了便于后面的学生看清楚,教师可以巡回演示,凡是能动的演示实验最好不用实验挂图,实验录像片模拟演示实验来代替。3.操作规范

教师对演示实验中每项基本操作都要规范化,不要只是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演示实验中才注意实验基本操作的示范作用,而对其它实验则忽略了实验基本操作的示范作用,经常这样,学生也会仿效教师随随便便做实验,在电学实验中经常会碰到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该把滑片放在阻值最大位置等注意点,教师演示操作时一定要操作规范,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改进更新,节省时间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符合实验装置简便,操作容易,现象明显,节省课堂时间,并能达到实验目的,就可以更新原有的实验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兴趣。教材上没有的实验,要尽力创造去做。同一实验也要举一反三。开发自己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

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如:

1.用纸张和文具盒做惯性实验:把文具盒压在一张纸上,然后 猛地将纸抽出,文具盒由于惯性还留在原地。

2.用鸡蛋来说明惯性、摩擦阻力现象: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因为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而熟鸡蛋内蛋清已凝固成蛋白,外力作用时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三、加强一边学一边实验的教学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

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简单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实验通常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地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如果放手直接让学生探究,往往耗费很长时间学生都不一定能找到清晰的像,所以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步骤然后按有效地步骤让学生操作、观察,才能较好完成实验目标。

又如:小孔成像让学生在纸上戳个洞,然后在课桌上观察日光灯成的像;摩擦这节,让学生用自己的塑料刚笔头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去吸引小纸屑。一边指导,一边做,一边思考,学生手脑并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验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如在训练学生“电流表使用”时,教师要注意在有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掌握要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活动进入探索问题,第一,观察什么,学生刚接触电学仪器时,让学生每人一盏,让他们利用感官去认识,并令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外形到构造,从功能到应用,任其发挥。第二,训练什么?在使用电流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然后让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学生的兴趣直接引入实验,当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充分的调动,出现的问题都

已解决。实验中学生的主动的求知欲,就这在特定的条件下得到充分发挥。

四、设计实验,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课外小实验也是实验的一种形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探究精神,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巩固所学知识。如:例如在讲“光的色散”的现象时,学生对彩虹的现象就十分感兴趣,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彩虹,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许多小水珠折、反射后形成的,观察时应注意彩虹里面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如何?是红的在下还是紫的在下?我们还可借助其他方法得到人工彩虹,满足学生随时观察的需要。比如对着太阳光把一口水喷成雾状,即能观察到一条人造彩虹,其色光的排列与天空中彩虹一样。还可把一玻璃杯的水放在窗台上,让太阳光经杯中的水发生折射,再在地上铺一块大白纸,这也可以观察到一道非常美丽的彩虹,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有趣的现象,不但觉得物理有趣,而且还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验的重视及加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实验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创造能力,克服了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符根宝

《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张 晶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篇5

教师

王程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改变学困生学习的落后状况,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

一、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教育的成功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人的自尊是“自我教育之母”,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的源泉。因此,尊重学生,尤其保护好学困生的自尊心,是一个教师的天职,也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分析、了解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大多学困生都有其共性:成绩差,表现也差,他们在各方面尤其在学习方面,受到老师的批评多,表扬少。他们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深感自卑,缺乏自信,整天灰心丧气,默默无语;另一种则是把自卑深深掩盖起来,以一种极端的情绪来干扰、抵制正常的教学活动,如无故旷课、破坏课堂秩序、打架斗殴等。但无论表现如何,因为学习差而造成的自卑却是挥之不去的心病,妥善地治疗学困生这一块心病,是改变其学习状况的突破口。

二、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困生,更应给予更多的爱,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想要做学困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先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对待他们,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把老师当作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是由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听他所讲的课,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很自然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转“困”学为“乐”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瞧不起和冷落学困生,不能在情绪急燥时指责他、批评他,更不能挖苦他。这样会进一步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形成感情上的对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并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三、善于鼓励,唤起信心,给学困生以动力之源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大多数学困生是班上的“另类”,他们会受到冷嘲热讽和唇齿相讥,感受不到温暖,自尊和自信在这冷

漠孤寂的环境下荡然无存,会使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作为教师应多和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多提善问,当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耐心、热情的讲解、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从很小的成功中体会自己同样很有能力,这样他们的信心就油然升起,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抓住闪光点,给学困生以表现的机会

老师应善于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并给以表现的机会,我班的几名学困生,上课喜欢讲话,扰乱课堂,甚至上课不带书或在看其他的书,我多次找他们谈心,根据他们的特点,在平时的课堂上,我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他们,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每堂课都让他们讨论,在他们之间开展竞赛,慢慢地,他们变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很好,我抓住有利时机,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让其他同学及时评价他们,前提是只说优点,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开始对他们提高要求,尽管这样,他们再也不做其他的了,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性也高了,并善于问答,我及时用准确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浓了,劲头也足了。

“我”及时抓住机会让全班学生重塑他们的形象,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要求大家对他们不提过去,不揭疤子,从此以后他们学习劲头更大了,连发高烧也不愿缺课,课余还主动和同学交流。由此可见,教育学生就得注意发现“闪光点”、“以一当十”、“以小论大”、“以此论彼”。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强烈引起他们心灵的震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使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使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与进取心,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注意发现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加以肯定。例如我班的周曙秋同学,学习表现不佳,但他善于提问且声音洪亮,所以我以此加以表扬,不断激励他,渐渐地他的表现好了起来,成绩有所提高。后来在他的记中看到“老师对我很公平,我不好好学习他会伤心的!”由此可见,他下定决心要学习了。有时,一件小事给学困生的鼓舞却是巨大的。在学习上只要有进步,哪怕是进步了1分,也一样表扬。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里好几个学困生都进步了,成绩也有所提高。总之,在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决不能放弃每一个学困生,因为每一个孩子在学校不管怎样,他都是所有家庭的全部希望。

六、重视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习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要激发兴趣走向成功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正确的学习方法中找到乐趣。解答计算题对他们来说,真是困难极了,我从最基础、最简单的题开始,给他们教方法,记住公式,给他们设计简单的题型,让他们一边做一边悟,帮助他们理解题目,弄清要求,再教方法,就这样,他们转变了,并且挤出时间进行练习,很快成绩都有所提高,学习有了兴趣,正是由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学习才有了一定的进步。

七、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形成合力,使学困生感到“我也是很棒的。”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是多方面的,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把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对他们的表扬及时转告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成功的喜悦,并再次鼓励子女,使学生感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和呵护,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我也是很棒的!”从而将这种自信转化为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有效的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篇6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最为关键的特征是平等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师如果与学生之间不能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关系,他们之间的互动方式就非常有限,在课堂教学中就会经常采用控制学生的方法。当学生感到与教师之间关系相融、和谐,他们就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就更有可能冒着风险去追求自己的学习目标,而这种承担风险的精神是自主学习所需要的。

建立平等积极的师生关系对学困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学困生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教师对他们不公平。为此,我们只有建立平等积极的师生关系,才会有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激起学困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信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平等积极的师生关系以信任、关怀、尊重、理解为基础,真诚的对话是建立这种关系的主要途径。因此,为了建立平等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给予学困生充分的信任、关怀、尊重和理解,更多地给予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负责的机会,营造一种使学习能够愉悦有效进行的富于关怀和安全感的教学氛围。

1摆正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与学困生说话,语言友善亲切,态度和蔼可亲,让他们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教师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充分尊重学困生的需要,努力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

2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师生关系朋友化

教师要深入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注意与他们一起学、一起玩,互动互学,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忙。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使学困生融入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就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困生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积极赏识

心理学认为,人性最深刻的本质是恳求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这在学困生的精神世界里特别重要。心理学又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赏识、信任他们,充分赞许每个学困生所取得的成绩——哪怕是点滴的进步,肯定每个学困生所做出的努力——哪怕结果是失败的,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1允许学困生失败

课堂上学困生不活跃,不敢自主地探究、大胆地发言,原因之一就是怕说错、怕失败,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变得“唯唯诺诺"“唯命是从’’,毫无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尽管学困生的回答不尽完美,教师也要热情地赞扬他敢于探究、敢于回答的勇气,并在此基础上启发诱导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

2赏识学困生的奇思异想

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篇7

我们在实际课堂实验教学中, 往往为了课堂能顺利地进行和知识的传授, 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毫无目标地观察, 对于实验结论学生也只能根据预习到的知识来附和老师,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压制了。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多年来, 本人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对实验教学进行不断地探究、改进和实践。现就几种课堂实验教学的改进作简要的叙述。

(一) 利用实验导入课堂教学

实验导入的方式很多, 有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惊奇导入法等等, 不管用哪种方法导入, 其主要任务就是创设和谐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不仅能迅速将学生从课间带进课堂, 而且也使得课题目标更加地明确。

比如本人在《透镜》课堂教学之前选择了惊奇导入法, 利用上课前两分钟将学生带到教室外的阳台上, 用两种透镜正对太阳光在教室墙壁上形成清晰的亮斑让学生进行观察, 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并说出两个亮斑的区别, 在学生疑惑之时提出两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两个光斑形成的原因吗?它们为什么不同?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透镜的作用产生了好奇心, 同时也迅速地将学生从课间拉进了课堂, 在接下来对区别两种透镜的探究过程中, 学生充满了热情。

又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情景导学环节, 本人充分利用投影仪照射在白板上的光让学生代表进行手影比赛, 进而引导学生根据现象提出心中的疑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 但总结下来几乎都是诸如手影是怎样形成的?影为什么会随手形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自然地就引出了课题。

(二)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 学生看”, 还可以是“教师导, 学生演”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参与范围小的可以请几个学生协助老师完成实验, 也可以让学生读读数……参与范围大的可以引导全班同学参与活动。比如在《速度》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教学场景: (1) 班级第二到第五排学生进行接力比赛——听从教师口令, 学生依次逐个从左向右传递物理课本; (2) 第一排的学生向后转做裁判——判断出哪一排传得最快, 并说出你是如何判断的。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就能很轻松地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

“磁化”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很难意会, 本人在教学时设计了一次释疑助学来引导学生注意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从而激发学生的疑问,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先用钢锯条在磁体上按同一方向划几下, 再将钢锯条靠近大头针, 你将会发现什么?通过观察和分析, 学生对“磁化”的概念很容易就理解了, 接下来本人又创设了一次思考与讨论———你们能否用磁化的知识来解释磁体为什么能够吸引大头针?这样环环相扣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不但引导学生体验了参与实验的乐趣, 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 艺术地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 要发现一个问题必须要经过观察甚至是实践, 通过思考, 并且借助想象力才能把所学知识和现象联系起来, 这是一种能力。作为一个物理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去点亮学生探究的眼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在这个实验中难点有两个: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 本人通过这样两个活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1.在实验前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活动——镜前观像, 即让学生带着以下4个问题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问题1:眼睛在什么位置才能看到手的像?像在哪里?问题2:增大手到平面镜的距离时, 像的大小有何变化?问题3:增大手到平面镜的距离时, 像到镜面的距离有何变化?问题4:你伸右手时, 镜中的像也伸右手吗?创设这样的情境既能帮助学生将生活实际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 又能帮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

2.为了帮助学生设计出简单有效的实验, 本人依着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 在错误中自我纠正,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创设教学情境。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后我引导他们:“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器材, 你打算利用哪些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在他们尝试操作过程中, 注意观察他们所遇到的困难, 比如:有的同学没有选择玻璃板而是选择平面镜做实验;大多数同学无法找到像;找到像的同学不知道怎么测量物距和像距……我适当提示他们如何去解决, 过会儿我问他们:“在刚刚的尝试过程中, 你感受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这时候同学们交头接耳地讨论交流起来, 我也适当地作一些补充, 最后通过所有同学的努力, 明确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和实验方案。

再如: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其实这个实验得出结果是次要的,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主要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说出一些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让大家讨论如何解决和避免, 这样学生还是很被动地接受知识, 对提出的问题也比较模糊, 更不要说能力得到提升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 就让他们直接去测量 (因为测量速度的原理很简单, 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 当然他们在测量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操作难点和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会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就是很好的点拨机会, 教师可以适时地提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你们觉得在什么方面操作难度最大?你是怎么解决的?同学会很兴奋地七嘴八舌地说出来, 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既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将多媒体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将极大的促进物理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多媒体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 为学生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 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充分引导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其次许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 多媒体能够将一些较抽象深奥的知识动态地展示出来, 形成鲜明逼真的物理情景, 可以增强感染力, 比如:在讲到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时,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用教学挂图, 或结合模型讲解, 由于无法看到汽油机的动态工作过程, 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时, 本人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 形象地将汽油机整个工作过程显示出来———每个冲程中, 飞轮如何运动、活塞运动方向、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情况一目了然。

另外在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中, 有些实验的可见度不理想, 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若将实验仪器作某些改进再配合实物投影的放大, 便可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比如:在玻璃板上用铁屑演示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时, 若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 学生根本看不到实验现象。老师捧着玻璃板走下去, 既浪费时间, 效果又不好。对于这一类的实验本人在实际操作时直接把实验放在实物投影仪台上去做, 或者将实物投影仪的镜头旋转对准实验操作台 (一定要调整适当的放大倍数) , 将实验现象直接放大在屏幕上。

(五) 变习题为实验

在实际教学中, 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 学生在练习中也会遇到很多和实验相关的习题, 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 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和问题联系起来, 导致分析问题不到位甚至错误, 我们可以将一些习题“改革”成实验, 比如在学习蒸发吸热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在酒精中蘸一下, 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又如本人在讲授物体的浮与沉条件的时候, 利用容易取材的鸡蛋、清水、食盐和烧杯, 演示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 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 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 鸡蛋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 最终沉入杯底, 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鸡蛋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情况,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本人认为作为一名成熟的物理教师一定要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尽量做到生动有趣, 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使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率的作用, 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

摘要: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是物理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演示实验的直观性能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文章通过例举笔者在一线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教学案例, 循序渐进地探讨了演示实验在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景、教学难点突破等教学环节中的有效性, 以达到让学生在轻松学到知识的同时, 实验技能也能得到提升。

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实验方案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19-02

摘 要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困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要给学困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尊重他们人格,张扬他们个性;要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使学困生在一个平等和谐的情感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困生的有效学习效率。

关键词 优化;课堂情感生态环境;学困生有效学习效率

何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感生态环境”?它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覺悟的催化剂。

1 尊重,培养学困生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将学困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因为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才能使师生之间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他们压抑的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

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经过短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扬东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地把他叫了起来,但他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再看杨东,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感觉到他想退却了。我走过去,抚摸他的头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能举手,老师就特别高兴,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他终于鼓起勇气,用微弱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我第一个带头鼓起掌,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2 期望,充分发挥预言效应

教师的期望是一种无形的感情生态环境,它能有意无意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心里学家罗森塔尔关于教师期望的经典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困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位学困生都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对学困生的高期望值、积极态度以及客观的评价,都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困生努力上进的进取精神。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激情,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困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困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3 规范,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中,各种社会心理生态环境因素,如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人际关系、教师的管理作风和集体规范也是制约课堂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各种社会心理生态环境因素中,对学生课堂行为影响最直接、最具体的莫过于学生集体的规范了。集体规范一经形成,就作为一种无形的生态环境力量影响和制约学生的个体的行为,使他们遵从集体所赞同的目标和价值。实践证明,健康的集体规范能有力地约束学困生的课堂行为,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良好的集体规范有效控制学困生的课堂行为,努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4 兴趣,源于每一小步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教师对传递知识的准备,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应成为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调控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外,还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当学困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经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考试或者设置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要让学困生从考试、学习的阶段性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困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

提高工作效率方案 篇9

为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我曾经混迹于各类时间管理、GTD网站、论坛,购买了多本书籍,并结合自身情况反复实验各类方法,终于在经历一年多的时间后,找到了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养成每天写“工作日志”的习惯。

工作日志简单的说就是把你每天做了哪些事情都记录下来,以下是我的工作日志表。

在每天下班前我都要安排好下一个工作日的工作计划,并要求细化到小时。

工作日志-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每天的工作计划

等一天的工作完毕后,以上的表格就变成了下面的样子:

工作日志-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每天的工作总结

解释一下表格填写要求:

1、按照PDCA循环(戴明环),将工作日志分为4个部分:计划、完成、检查、总结;

1、在“今日计划”里,标红的工作项目是当日重要的工作任务,必须优先完成;

2、每完成一项工作,就在“今日计划”里将该项工作上划删除线,同时在“今日完成”区进行填写,表示该项工作完成;

3、在“今日完成”区里的“ [临] ”代表临时的工作任务,不在“今日计划”中;

4、如果某项工作当日未完成,就用红字标注,下班后统一放置在后期的工作计划里;

5、每天在“检查”区里给自己打分,A为优秀,完成全部工作任务;B为良好,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C为合格;D为最差。

定期汇总分析,如果发现近期打分较低,就要考虑是否工作任务过重还是临时任务过多等原因,找到原因后就要想办法解决,免得压垮自己不说,工作任务也完成不了。

6、每天在“总结”区对今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记录并在后期的工作里推行,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避免以后再犯。

仅仅做每日工作记录是不够的,每周每月都要进行计划和总结。

原理大同小异,都是在月初、周初的时候,对本期的工作目标、内容作总体的计划安排,设置优先级,然后每天记录。

到月末、周末的时候,再进行总结,看看计划的工作是否完成,效果如何等等。

具体到产品经理这一职位的工作记录,首先我将自己的工作内容分解为5个方面:

1、市场研究:包括研究市场发展趋势、竞品分析、用户调研等;

2、产品设计:产品规划、需求整理、产品设计等;

3、项目开发:跟踪各类研发项目、对外合作项目的进度等;

4、产品运营:参与运营数据分析、客服、运维支撑,将运营数据、用户反馈转化为下一个版本的需求;编写各类产品文档扥等;

5、市场推广:为营销、市场提供相关的产品支撑等。

然后在月计划、周计划里,将当前的各类工作任务进行适当地安排。

各类工作的时间、

资源分配比例大致为:市场研究10%,产品设计25%,项目开发:20%;产品运营:35%,市场推广:10%。

工作安排好后,每天就按部就班地执行下去,如果遇到临时任务,或者情况变化,随时都可进行调整。

经过大概1年的实际运用,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具备掌控工作内容的能力了。

每天写工作日志,可以给你带来如下几点好处:

1、提高计划能力。

有助于培养自己具备将整体工作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分解到日常工作里的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提升执行能力。

让你工作分清主次、更加专注、高效。

制定工作计划后,还需要强悍的执行能力,确保工作一步一步完成,直到完成工作目标。

让你工作分清主次。

重要的工作事先要多多安排资源、时间,不要吝惜。

不重要的工作可堆到一起统一处理,实在处理不完延期一两天也不影响大局;

让你工作更专注。

有任何临时的工作任务你先记下来,然后再安排到某个日子某个时段,而不会打搅到你现在手上的工作;

让你工作更高效。

将每日的工作安排到每个小时里,督促自己必须按时完成工作,否则每天的工作总结会很难看。

3、增强业务能力。

通过每天检查记录的工作内容,进行自省、反思、总结,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有助于增强业务能力。

最后我跟大家分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优秀是一种习惯。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仰慕优秀的人,我们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又似乎感觉优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很难达到。

其实,优秀离我们并不遥远,优秀体现在你的一言一行,你做的每一件事之中。

有意识地培养好的工作习惯就是在追求优秀。

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实验方案 篇10

《如何提高学困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前期课题组成员调查摸底、搜集资料,课题组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后期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展开具体的研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研究归因并及时总结成果。在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进展顺利。目前,实施方案中所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业已完成,申请结题。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目前人类正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整体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语文教学必须把“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就颇丰,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涉及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研究很少。目前尚缺乏对语文学困生问题的系统理论阐述,只有零星的关于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研究。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是吻合的。

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来源比较单一,农村学生多,现有200多名学生,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教师不对症下药,不注意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造成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整个班级的语文学困生一定会呈上升趋势。语文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二、研究的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可以找到学困生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将研究成果向全校的语文教师推广,有助于提高学校的语文教学成绩。

3、概念的界定

语文学困生:在学习语文学科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具体地说:语文学困生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在语文学习中(如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等)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成因: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转化策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语文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情感意志得到培养。

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切实促进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

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语文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年龄特征等方面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状。

2、认真调查、分析我校目前学生现状,通过深入、细致地汇总统计,了解学困生在我校的具体学习生活情况。

3、分析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科学分析,总结出其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

3、研究转化语文学困生的策略。

在理清学困生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研究对策,加以实践,探索出一些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力争转变学困生的落后面貌,解决他们的学困问题,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为了解本校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明确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对全校师生及家长进行调查,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并对调查结果和学业水平测试进行客观分析,对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进行诊断,探索相应的策略。

2、语文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研究。

3、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专题研究。

4、语文学困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协调、目标分层教学、主动学习、学法指导、习惯养成、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策略研究。

5、语文学困生个案分析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从各角度对学困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运用观察、问卷、谈话、家访等科学方法,对语文学困生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作出科学的归因分析,从而使后期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语文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4、个案研究法。在本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语文学困生,通过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教育、谈话、家访等,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个体案例研究报告。

5、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进行经验总结。

六、课题的实施过程:

(一)初期(2014年9月—2014年12月)设计实施方案;准备培训相关理论知识;设计学困生状况调查提纲、问卷。

(二)中期(2015年1月——2015年3月);调查统计分析,根据分析情况找出问题结症,形成最佳方案。

(三)后期(2015年4月——2013年6月)

1.将专题论文汇集成集,撰写完成理论专题研究报告 ; 2.总结推广成果,为课题的研究成果推广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两年来,通过本课题研究,我校教师对学困生问题认识更加清晰,各班的学困生人数比例有所下降,学困生转化效果明显。

(一)理论成果一:语文学困生现状及成因的分析。

通过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科学分析,每班的学困生大约在3-5人,且随着年级的提高,知识的加深,学困生也日益增多,学困问题凸显。经分析研究,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有:

1、个人因素: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缺乏学习目标,学习不能持之以恒。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作业好拖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学困生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自信,心理上敏感、脆弱。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不知道做笔记或标注,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巩固,不爱课外阅读,知识面狭窄,造成语文学习困难。

2、环境因素 :

(1)社会的因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游戏、网络的盛行给人们带来快乐和便捷的同时,也强烈地吸引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使其沉迷其中,造成厌学、弃学等。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大部分是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教育,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管教。有的虽父母都在家,但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粗暴简单,致使这些孩子产生学习困难。

(二)理论成果二: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心得体会。

1、聚焦课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分层备课,学困生转化才能有的放矢。教师针对本班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分层备课,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和转化学困生同时并进。我们进行集体备课,通过典型课例,研究分层教学的方法,把教师典型的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汇编成册。

(2)课中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3)课后,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加强辅导,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

作业设计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为学困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的学习练习机会,在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自由选择性作业中,使学困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作业评价要人性化。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多种形式的表扬激励,使他们感觉到只要积极投入,自己也会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在班级开辟专栏展示学困生的优秀作业,每学期学校都对各班学习进步的学困生颁发了“学困生学习进步奖”以资鼓励。至今为止全校有65名学困生都获得过此项奖励,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班级开展一帮

一、多帮一的活动,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教师利用课外时间,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帮助学困生分析原因,找出方法,争取进步。

2、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以学校开展的“十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一生”主题教育为契机,对学困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强化养成教育,促使学困生形成“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困生的家长大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引导,与学校失去沟通和联系,孩子的教育往往在学校进行得很顺畅,回到家里又回到了“起点”。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下方法:

(1)利用网络宣传阵地,向家长传递最新的家教理念。(2)通过家长会,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每学期的班级家长会请一些家庭教育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家长介绍他们家庭教育的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真正起到家教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通过访谈家长及学生,及时发现家教中的新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新对策,从理论上、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三)学困生的可喜进步

历时一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关注学困生,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引导,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学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困生很多是“困”在行为习惯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他们学习上的落后状态,教师致力于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付出了爱心、耐心、恒心。长期的培养,使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对阅读产生的兴趣逐渐提高。另外,教师还与家长合作,帮助孩子制定学习习惯养成的计划,约定孩子执行的好就给予奖励;如果不完成,接受适当的惩罚,目的是改善孩子行为,让孩子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替大人做事,觉得每天做的是有意思的事,逐渐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个性,能够主动自主学习,形成“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记

2、学困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各班级的学困生在老师的关爱中,在学困生自身的努力下,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八、课题研究的体会与思考:

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收获之路是艰难的,我们普遍感受到要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过程更艰难,但更有成就感。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1、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学校教育,但家庭、社会的配合也不可缺少;学困生的转化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只要各方面重视起来,相互协作,学困生的出现是可以避免的。

2、转化学困生的策略还需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加以改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的职责,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来实施。教师今后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3、学困生的教育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转化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才能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得到实效。

上一篇:教师一级职称自我评价下一篇:2023年小学生中秋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