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精选12篇)
初中数学学困生 篇1
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 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困生”。随着初中数学新教材难度的加深, 知识量的增加, 学困生学习初中数学越来越吃力。如不能及时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转化问题, 后果可想而知。因此, 如何让学困生学好初中数学新教材, 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 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诲, 加强学困生的课外辅导,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理利用学困生的“小团体”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力图摸索出让学困生学好初中数学的路子。
一、用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由于学习成绩长期相对落后, 往往被老师忽视, 遭到同学的嘲讽与歧视, 从而导致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 而不愿与老师亲近。其实,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同学的理解和关心。作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 要想让这一部分学困生学好数学, 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理解他们的心态, 甚至要有所偏爱。让他们能够充分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浓浓爱心和殷切期望, 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我所带的班的王易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例。为了帮助他学好数学, 我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时间与他谈心, 了解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时时参与他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长时间的关爱, 他对我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 进而培植了他对数学这一学科的信心和学习热情。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 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时, 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 而且学得活、学得好, 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为了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积极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氛围。我在所教的班级里还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小组成员中有数学成绩佼佼者, 也有部分学困生。在优等生的带动下, 学习数学有了动力, 学好数学的欲望也大大增强了。
三、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学困生大部分不是因为智力原因, 而是因为其他外部原因, 落下的课程太多, 问题成堆, 失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而形成的。具体到学生学不好数学, 一是心态问题, 二是习惯问题。学困生学习心态端正了, 还要考虑到他们的习惯问题。学困生普遍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习惯, 如欠交作业、上课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小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抱无所谓态度, 抄袭作业等。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 给他适宜的条件, 重视并多花时间、精力和心思, 纠正学困生身上的不良习惯, 再引导他们不停地有针对性地补缺、由浅入深地学习, 后进生就一定会变成优秀生。
四、加强学困生的课外辅导,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于课前的预习, 课堂的引导以及课后对知识的巩固。要打好学困生的数学基础, 提高其数学水平, 尤需如此。
1. 课前给学困生预习提纲, 让他们做好本堂课的知识预习工作。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找出本堂课知识中的重、难点。在预习课本的过程中, 学困生掌握了学习知识的主动权, 从而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 增强了听课的效果。
2. 记笔记也是学困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 让学困生记好听课笔记, 有利于他们听课的思想进程与老师的授课思想进程保持一致, 使他们能够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 认真地听, 认真地记, 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复习。
3. 告诫学生及时复习、 反复练习。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 学过的知识短时间内遗忘很快, 而随后遗忘的速度会减慢。因此, 及时复习是必要的。应要求学困生把学过的知识当天复习一次, 甚至几次。让他们对照笔记, 反复阅读教材, 记忆所学的重点内容。然后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复练习, 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一单元后, 教师可帮助他们归纳重点、难点以及公式理解, 并及时检查, 及时反馈。在学校, 老师常监督、多引导, 课余时间, 让家长多督促, 对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总之, 让学困生学好初中数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需要老师对学困生要有极大的耐心, 允许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反复, 允许他们犯错误, 但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少犯错误。我相信只要我们当老师的, 做个有心人, 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数学学习, 学困生的数学照样可以腾飞起来。
关键词:学困生,师生关系,兴趣,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学困生 篇2
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变得抽象了,对他们来说接受知识的难度增加了,他们的心里必将产生焦虑感.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教师若能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就会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和钦佩.那么教师的忠告与批评就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教师的赞扬就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悦和深深满足,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学困生,教师要多给他们讲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讲科学家、数学家的成长故事等等,培养他们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会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善于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此外,对于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赋予适当的情感色彩,用富有情趣的言语讲解,恰当的比喻、幽默的言语使原本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二、加强学法指导
初一新生,刚来初中,热情高干劲足,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他们来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在传授每一个知识点时都要渗透学法指导,明确指出哪些知识点只需一般了解,哪些必须理解和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教师应培养学生看数学书的习惯,手把手地教学困生看书的方法,要求他们在做作业前先安排看书,搞清概念,熟悉定理、法则,以提高解题质量;教师要善于从他们的作业中,抓住典型错误,评析错因,做到正反相益;教师要编制复习提纲,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期中期末教师还可采用举行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帮助学困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循序渐进,夯实基础
任教新的班级,接触初一新生,作为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在讲解新知识时,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初一新生学习的显著特点就是模仿.他们的很多知识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会的.
新课程的应用题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现在的教材摒弃“例题—模仿训练”模式,注重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灵活地解题,这本无可厚非.但学困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非常吃力,表现为他们对例题的解题思路还不熟悉,而接下来的练习和作业却变得与原来的例题不甚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他们就不知道从何想起.又如初一数学中的几何知识,令学生不能很快入门,这是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环节.众所周知,几何入门有“三难”:概念多,掌握难;由数到形,内容、方法变换难;语言表达要求高,表述难.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阅读不知看什么,回答不知说什么,答题不知写什么,作图不知画什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通过研究达成共识:教师应加强例题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适当放缓速度,注意公式、概念教学,做到推理规范,保证训练有效,稳妥扎实地帮助学困生渡过难关.
四、渗透思想,形成能力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和策略是完全吻合而又不断提升的,只不过在初中阶段对这些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求更高了. 对学困生,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做到“靠船插篙”.例如在初一大多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只要是在一个相对的知识板块中学习一个相对新的知识内容,其研究方法基本上都是将新的转换到原有的上面去,即将未知转化到已知上来,从而实现方法的发现、规律的发现.如在《有理数》一章四则运算学习中,一个有理数是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构成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确定和的符号后,就转化成了小学里的加减法运算.然后,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又转化成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样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亦如此.
在教科书内容的安排上如此,在学生的日常练习中又何尝不是呢?如:在线段AB上有15个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好多学生遇到这个问题都感到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以退为进”、“转化”等思想:
在线段AB上取一个点,图中有3条线段 2+1
在线段AB上取两个点 ,图中有6条线段 3+2+1
在线段AB上取三个点, 图中有10条线段4+3+2+1
依次下去,在线段AB上有15个点,图中有16+15+„„+3+2+1条线段.与这个题类似的还有:在平面上画10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几部分?从一个角的顶点引20条射线,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篇3
关键词: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困生,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下面就如何转化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谈一些粗浅意见。
一、教师对学困生的尊重和接纳,是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教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学困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數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学困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二、改进教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困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学困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学困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特别应注意学困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学困生上进,增强学会的信心。
三、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一般说来,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因此,对学困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结合所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帮助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对于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其规律和类型都是有限的。引导学生抓解题规律,用规律指导练习,减轻学困生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地转化学困生,使其尽快脱“困”,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已成为每位教师关注的焦点。
五、让学困生在互助中学习
大多数学困生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上进心、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等问题。要转变学困生,最重要的是树立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于是我从安排座位入手,改变了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面对面式,把班级分成六个小组,学困生的左右邻座分别是优等生和中等生,开展“伙伴互助”活动,以优、中带差,以优、中促差,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帮助下,体会学习的愉悦。通过这一方式,学困生有了一定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从某种程度上消除了自卑心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多给学困生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思路,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学困生谈心、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师生间的感情,鼓励他们,逐步消除畏惧心理。在现在的数学课堂上,人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习习惯已蔚然成风。
对学困生要有爱心、耐心和表扬之心。融洽的师生情感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把爱学生的情感投射到每位学困生的心里。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困生耐心辅导,必要时给他们开“小灶”。在课堂上,尽量为学困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并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作为教师,要依据学困生的个性特征,认真分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因素,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 篇4
1.尝试成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是一种荣誉, 更是一股激励学生上进的强在精神动力。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困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甜头。如课堂提问,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 使优生高有所攀, 学困生有望进步。学困生往往害怕老师提问, 我根据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内容, 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且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不感到吃力, 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答错了, 也尽力引导, 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过来, 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 使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任意驰骋, 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 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二、指导学法, 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要让学生能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作为教师应针对小学初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不同, 根据情况对学生加以个别指导, 指导他们如何记忆、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如何听课、如何作笔记等。对于在预习中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放松地听讲;对于已经看懂, 但仍有一定难度的则要认真听讲。对于自己所不懂的则要认真听讲, 积极主动地思考, 这样能够迅速解决自己的疑问。
三、改进教法, 适应当代初中学生的特点
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 教师还应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困难, 学困生在课堂上听课时, 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 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 教师备课时, 必须要备好学生, 一定得在课前充分估计、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困难, 多为学生着想, 上课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恰当的例子, 帮助学困生形成正确的思维:结合生活实际, 使陌生问题熟悉化;通过直观的教具和数形结合, 引导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等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还可以故意设置陷阱, 暴露他们的思维薄弱环节, 再加强数学严谨性的针对训练, 在解题教学中, 应先通过典型示范再结合适当的练习, 逐步提高学困生的审题能力和思维的各种品质。
四、灵活处理, 因材施教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对概念、定理的理解及运用程度, 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讲解, 加强基本方法的培养和运用及对基本思想的渗透和强化,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来。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许多学科的学习,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减少学困生。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 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初中数学学困生研究转化课题 篇5
紫荆学校数学教研组
一、课题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状况异常.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中学阶段、采用新课程标准后,数学学习成绩仍一直处于较差状况,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历次达标测试或调研测试成绩大约在学校(或区县统计成绩)后四分之一范围内,学习成绩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对数学概念不能正确理解,运算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均较差,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常见的数学问题,当然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上必须认识以下几点: —— 学习困难学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差生”;
—— 学习困难学生不是残疾学生;
—— 学习困难学生不是弱智学生。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理念:一是主体教育的出发点,主体教育的直接指向就是完善人、发展人。二是自由、自觉地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活动可以使个体既有素质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成为影响个性发展的现实因素。三是主体教育的近期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困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困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困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潜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提出: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可见新课程标准的设置要求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新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仍存在着大量的学困生,这到底是因为教材问题,还是教学问题,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
每一个人的成功就有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舞台与机会。对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而言,表现性学习更为他们提供了成功的多元化衡量尺度和个性化表现机会,促进他们的转化与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困生同样也具有他(她)的独特性。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学困生的一些独特的见解,从他们独特的视角认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虽然这种理解有可能不符合教师预定的要求,但却是基于学困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尊重、理解、适度地认可学生的这种见解,并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表现机会,就可能会激发学困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潜能。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新课程背景下,学困生的产生的原因。与没有进行新课改之前采用旧教材时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探究学困生的产生与是否采用新课程有没有关系?学困生的问题是几十年来一直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它到底与采用什么课程有没有关系?它是不是在任何教育制度下都客观存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新课程能否降低学困生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拓新的思路。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使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中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内部原因,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学习数学的意志和毅力、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已有的认知水平、数学思维能力;
2、研究中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外部原因,中小学阶段的基础原因、教材原因、应试教育原因、社会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等;
3、根据中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阻断产生学困生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4、对现已出现的学困生,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问题,产生障碍的原因,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1)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2)运用案例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对当前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进行重点实验研究。
2、实施研究阶段:
(1)运用行动研究法,这一课题的研究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进行对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障碍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第二步,对产生这些障碍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消除障碍的方法,探究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途径。最终完成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定期进行全校性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分析学生思维能力较差以及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消除障碍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3)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检测比较,中期汇报,将实验成果向全县推广。
3、总结结题阶段: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2)结题。(3)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技术顾问。
“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指导组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 长:路金科
副组长:韩亚宁
组 员: 王亚红 谢妮妮
薛海洋
宫晓阳
初中数学学困生自卑心理初探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自卑心理预防纠正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34
自卑心理的存在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课堂中不会主动参与,学习效率不高。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提倡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此,认真分析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提升学困生在学习中的自信,这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成因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注学困生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话题,而在研究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前,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首先,来自家庭的因素是关键因素。一些学生并非对数学不感兴趣,是在遭遇家庭变故或父母外出打工的事件后逐渐失去学习自信,从而失去学习信心。其次,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一些学困生因沾染上抽烟、酗酒、上网等恶习,从而无心向学。其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一些学生小学阶段数学成绩较差,进入初中后因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压力增大,逐渐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最后,来自教师方面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评价和练习等较为单一,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上述原因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原因,也是分析学困生自卑心理的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自卑心理类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存在自卑心理的学困生进行分析时发现,大多数学困生会存在自卑露怯、拼搏、挣扎、自轻和自弃等现象。我们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而将存在自卑心理的学困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教学中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教学中教师也极容易将所有的学困生都“一视同仁”,结果因采用的纠正方法不当,没有很好地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可谓“费力不讨好”。
首先,自卑露怯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表现得胆小,如课堂中不敢发言,喜欢沉默,尤其害怕遭到教师的批评或学生的嘲笑。此类学生因自卑而选择逃避自己,希望把自己孤立起来,而这也就需要教学中教师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参与活动。其次,拼搏型的学困生则表现得较为极端,他们极力想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中表现得较为执著,甚至一个概念也要努力地去记忆,但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好,故而针对此类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就需多从方法上进行引导。其三,挣扎型的学困生总是纠结在自己的现实状况中,一方面想摆脱自己的困境,而另一方面又找不到方法,经常表现出焦虑现象。针对此类学生更要注重引导其分析自我现状,认清现状并找到适宜自己的方法。最后,自轻和自弃类型的学困生则表现得较为极端,自轻型的学生看不起自己,而自弃型的学生则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对学习不重视、“无所谓”是这两类学生的突出表现。针对此类学生在教学中要多注重树立其理想,引导其认知学习的重要性。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预防和纠正学困生自卑心理的对策
教育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初中数学是基础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防止和纠正学困生自卑心理就是每一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本身就存在自卑心理,教师的爱和尊重是前提,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改革评价机制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是关键。
首先,要给予存在自卑心理的学困生特殊的关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引导学生探究,教师都要多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如提问中,学生对知识点不理解,教师可再提出问题引导。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注重以情境或直观呈现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如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引导学生在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后画全等三角形,然后对比,在了解对等边和对等角的基础上理解全等的概念。在课堂探究中,要注重多引导学生和同伴进行交流,尤其要鼓励学困生把自己的收获或问题和同伴交流,然后教师再进行指导。如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对比,在对比中归纳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最后,要注重改革传统以过程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而制定个性化评价方案。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需关注学困生,分析其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寻求对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困生也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断的发展。如此,数学教学才算得上是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也才能让学生获得不断的发展。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构建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是中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 而造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不能较好地解决, 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日益高涨, 最后出现不可逆转的结果. 而“乐学”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较为合适的方式, 故本文将对该课堂形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关的意见.
一、“乐学”教育的含义
“乐学”意即快乐地学习, 是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上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他们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用新的思维影响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相关调查, 我们发现对于数学学困生, 数学是一门充满神秘色彩的学科, 其中大部分的学困生表示由于课堂中没能理解清楚, 而课下又无人指导, 导致不能完成作业, 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恶化, 进而上课积极性降低. 而跳出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就是课堂形式的转变, 师生关系的缓和, 而“乐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选择. 由此可见“乐学”课堂的构建应该本着以快乐学习为根本, 以主动学习为目标, 以快乐教学为方式, 以生动愉快为手段的原则进行.
由前文对“乐学”的相关介绍, 我们不难总结出“乐学”的基本特征: (1) 教育充分体现自主性, 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 课堂充满趣味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的求知欲, 进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 资源多样性, 教学不再只局限于教材, 而应该鼓励学生与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教育平台,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以上是对“乐学”教育的介绍, 由此可见“乐学”课堂的构建是解决中学数学学困生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乐学”课堂的构建
(一) 爱为基础, 构建和谐课堂
相互关爱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条件. “乐学”课堂的构建首先要求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关爱. 教师方面, 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 特别是对学困生. 对于学生的一些问题要有足够的耐性, 比如当学生多次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时, 老师不能失去耐心, 更不能因为这样而觉得学生笨, 而是应该寻找学生出错的原因, 反思是否是因为上课时没有将相关内容解释清楚而导致的问题. 学生方面, 一定要克服害羞心理, 不懂就要问, 而不是不懂装懂, 敷衍了事, 不然会使学习压力越来越重. 总之, 师生双方要注重感情的培养, 教师要了解学困生的困惑, 用真情去关爱学困生, 用耐心去引导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
(二) 趣为方式, 构建积极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开始, 故在构建“乐学”课堂中, 应该将培养兴趣作为一个手段, 生动有趣的课堂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积极自主地学习. 很多的学生在上课时由于没有兴趣而常常走神发呆, 一节课下来不知老师讲了什么, 但是如果在合适的地方加入一些小故事之类的内容, 会让学生的精神大振, 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 当然这些小故事需要教师花足够的时间思考怎样才能将故事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 这是关键之处.
将枯燥的文字用生动的图片表达出来的多媒体是“乐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 只有公式、数字的数学课本早已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对数学的抵触情绪也因此累积, 多媒体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问题. 我们要仔细地研究课本内容, 这样才能将抽象的课本内容放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上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 另外, 要注意生活例子的融入.
除此之外, 数学史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可让学生对数学有进一步的了解, 另一方面学生会对该学科有更深的感情.
(三) 学为目标, 构建进步课堂
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以期能使学生在每一次的进步中找到学习的信心, 加深对学习的兴趣. 适当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 教师要注意对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的教学, 做到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在合适的时间跟学生交换角色, 改变一下教学的方法.一方面, 角色的互换, 要求学生提前对教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另一方面, 这一方式会让师生双方对彼此都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在“乐学”课堂中, 教师在学生的角度上感受课堂的氛围, 学生站在教师的讲台上体验授课的角色, 让课堂再一次变得生动有趣.
另外, 我们每个人心中对赞美都存在着向往, 都渴望成功. 因此, 我们可以为“乐学”课堂建立一个赏识性评价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 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肯定彼此的优点, 共同庆祝彼此的进步, 并大胆地提出双方存在的缺点, 共同探讨进步的途径. 这一平台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双方的交流进步, 另一方面师生间的了解使师生间的关系能大大地改善. 这一平台的建立对没有学习信心的学生是极其重要的.
关爱、兴趣、学习是“乐学”课堂构建的三要素, “乐学”课堂的建立需要这三要素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三、结论
本文在对“乐学”教育的概念进行基本介绍的基础上, 对“乐学课堂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乐学”课堂充满自主性、趣味性, 根据这一特点, 课堂构建过程中, 应该将师生之间的关爱、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作为基本的要素, 并依此进行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国秀.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魅力中国, 2009 (16) :56-58.
[2]赵琨, 贾林祥.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9 (3) :23-25.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构建 篇8
关键词:学困生,培养兴趣,初中数学
对于学困生的“脱困”方法,自古以来便是教师们研究的重点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脱困”,就要从其“困学” 的根源着手,了解他们为何成为学困生,找到症结所在,继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首先,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出现逆反情绪,所以,对于传统型的教师授课会产生厌烦情绪,对千篇一律的课堂失去兴趣;其次,处于情感敏感期的初中生,往往会觉得自己是可有可无的,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没有表现欲;再者,初中学生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以及对事物的自主理解与看法,不少学生觉得学习当前的知识都是徒劳,对生活和以后的人生而言,毫无益处. 这些都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针对于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就要相应地采取措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一、丰富课堂,培养兴趣
对学生而言, 个人兴趣可以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并集中精力的学. 乌申斯基曾说: 在学生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强迫他们学习, 只会把学生的求知欲扼杀殆尽.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要让学困生想学、乐于学. 那么,只有学生自己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态度,才会获得强大的学习动力以及较高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去. 老师们一方面要根据教材讲解, 结合相关的内容来介绍我国的数学发展史以及古代数学家的伟大成就, 同时,可以采取课堂活动的形式来丰富课堂.
比如,通过《周髀算经》中周公与商高的对话:“此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来向学生讲解勾股定理,说明这个定理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若需解释黄金分割,就可举例华罗庚, 介绍这一数学家是如何根据黄金分割定律做研究推广优选法的. 再比如,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游戏或者活动的模式来进行,比如学习统计的时候,可以开展学生生活现状大调查,提前作出诸多的调查表,让学生互相调查,并对其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在授课过程中,再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参与进来,从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互动课堂,增强自信
一般来讲,少言寡语,不爱举手,课堂反应冷漠的大多都是学困生,而这种被忽视和冷落的情形也就是教师需要改变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与这些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觉得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并且对他们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更强的探知欲去主动学习.
比如,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再有意识的问学困生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创造这样的情境,让学困生可以相对容易的体验到获得学习成果的成就感. 比如, 批阅学生作业时,教师可以加注一些鼓励性词句,像是发现某名学生有巧妙的解题思路或方法就在相应题目旁批上“思路巧妙”、“解法新颖”等激励词语,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 另外, 也可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的小测验,分A、B、C三个层次要求,让学困生经常能感受到成功的滋味以及解决难题的乐趣和意义. 学困生跟其他学生一样,也有他们的亮点和特长,教师要努力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之突显出来. 另一方面,若是教学进度允许,重难点的部分要讲解的相对慢一些,浅一点,注意表扬能回答老师提问的学生,让他们在班级中有成就感和愉悦感;让优秀生介绍方法,让学困生查找自身不足,并提出自我改进的办法,用成功提起他们的兴趣,再以兴趣促进成功,让学生进入一个用心———成功———更用心的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之中.
三、开放课堂,学以致用
不少学困生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学习无用论,学好学坏都一样. 那么,教师可以领着他们走出校门,来到社会,感受知识的作用和力量. 比如,在学到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时候, 我带他们到野外测量建筑物有多高,河道有多宽,土地有多大面积,以及绘出平面图等. 另外,还用到了书本上利润、利润率等概念的解释,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经济方面的问题,如:销售利润、存贷款利息、让利销售、物价定价、亏本盈利、缴税纳税等问题.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数学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使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数学很重要,认识到数学不仅是基础学科,也是工具学科,另外,作为理科学习的基础学科,数学学的如何还能影响其他学科,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让学困生乐于主动学习数学.
从这些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字都被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可用数学方法求解,来解决这些问题. 利用此类数学活动,不仅可以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还能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学会发现、合作和竞争,从根本上意识到学好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必备方法, 也唯有把数学学好,才能在将来的社会工作生活中更有竞争力.
谈初中数学课堂学困生教育 篇9
研究表明, 学困生主要是因为其内部学习动力机制发展水平低, 普遍存在着失败的心态, 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有些人想学数学, 有些人不想学数学, 有些人厌倦数学课, 有些人期望数学课, 这是与数学的价值以、师生间的感情是否融洽、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是分不开的, 即与对数学及数学教师的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对学习动力机制产生深刻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情感教育推向极致, 他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 种子就会萌发幼芽来。”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知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情感教育有四大特点: (1) 兴趣性。 (2) 成功性。 (3) 审美性。 (4) 创造性。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就是利用各种手段, 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数学学习的成功以及数学审美体验, 强化学困生的内部动力机制, 提高认知水平, 并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协调, 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创造能力。
针对数学学困生出现的原因,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 提高他们学习的潜能:
1、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视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 平时多鼓励, 少批评少埋怨, 让他们不断有成功的喜悦, 消除畏难情绪。通过对学生的热情帮助, 寻找解决数学学困生的突破口, 以情感人, 以情导学, 以情促学, 全面开发学困生的潜能。
2、介绍数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 介绍数学在金融、保险、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用途, 利用数码电视、数字压缩与数学间密切关系, 反映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数学课外活动中有意地让学困生阅读数学科普读物, 让学生理解数学在当今经济、科技中的巨大作用, 形成较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 如在学习数列后, 让学生计算银行存款的单利、复利。在学习方程组后, 要学生解决盈亏问题, 如有一间面门和一间房, 各卖了2万元, 门面赚了2万元, 房子亏了两万元, 总体来说, 是亏还是赚?总之, 淡化数学的形式, 注意数学的实质, 重视数学的应用, 是解决学困生问题, 特别是数学教学中的厌学问题的重要举措。
3、处理好尖子学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像关心尖子学生一样关心数学学困生, 不刁难学困生, 要看到数学学困生的优点, 善意地指出学困生缺点, 热心帮助学困生, 给学困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让他们深刻地体现到数学学习的兴趣, 成功感, 增强数学学习的内部动力因素。
4、找准学生的数学“最近发展区”, 研究每个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水平、结构和经验, 把握每个学生的思维特征, 提出相应的要求, 针对每个知识点列出符合学生能力的问题, 做到不难不易, 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5、创设问题情景, 提供丰富的数学知识背景材料, 培养学困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不断创设问题情景, 给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背景材料, 让学困生感受到活生生的数学, 认识到数学不是“天外来客”, 是人们为了解决生活、生产、天文等实际问题的产物, 使学困生惊吧人类奇妙无比的数学思维活动。如学习等差数列求和时, 介绍高斯小时候巧妙地求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和的故事, 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时, 介绍那位高明的棋手赢了国王时要求礼的故事:第一个格放1小粒小麦, 第2格放2粒, 第3格放22粒, ……, 第64格放263粒小麦。让学生知道1+2+22+……+263粒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些例子足以说明, 不存在有也不可能有没有情感的数学认知活动。数学教学应与真实的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趣闻轶事联系在一起, 从而丰富、加深学困生对数学的情感, 让学困生认识到数学是数学家对数学痴迷的结果, 体会到“数学家实际上是一个着迷者, 不入迷就没有数学”, 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是数学家经过刻苦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追求, 才获得成功。
6、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特别注意教给学困生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受益无穷, 从而达到变“学会”为“会学”, 最终做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我们通过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 逐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类比、归纳、抽象、综合、概括、分类等方法, 让学困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习。对记忆出现障碍的学困生, 我们重点放在记忆的方法和数学知识的整体教学, 如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把握数学要领的内涵与外延, 联系新旧数学知识, 建立学困生网状的数学认知结构体系, 以提高识记、保持、再现的学习质量, 多进行数学的概括和小结, 以知识块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减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的负担。
7、注意数学学困生的分层教学。针对数学学困生的具体情况, 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对那些对数学学习出现情感障碍的学困生, 首先全面了解数学学困生的情感世界, 改善师生关系, 利用教师的高尚人格去影响学困生感化学困生, 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并抓住一切有利的条件, 让学生获得数学上的学习成功, 强化学困生对数学的愉快体验, 逐步形成健全的情感修养, 随时注意观察数学学困生的情况, 注意教育和引导学困生确定恰当的期望水平, 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不良的情绪, 减少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波动情绪。
对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的学困生, 想方设法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如与学困生一道, 制定出合理、明确、具体的数学学习计划, 并每天督促、检查学生学习计划, 鼓励学生执行学习计划, 从而培养学生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总之, 对数学学困生要对症下药, 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转化数学学困生。
8、加强数学的审美教育。加强数学审美教学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数学审美教育让学困生体验数学的对称美、秩序美、简洁美、统一美、和谐美。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每一个美的数学思想、方法, 都体现出一种美妙的“音符”, 使人的心灵感受到一种愉快的惊奇, 让学困生获得数学审美活动的体验, 诱发学生的愉悦感。
摘要: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 没有感官障碍, 而在数学学习上出现困难, 暂时不能达到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学生。本文浅谈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育问题。
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篇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困生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学困生的, 而是有一个过程。如很多学生是因为内容逐渐加深, 不知所措, 进而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 逐步变成学困生;父母不在身边太自由, 没有将学习放在第一位, 因而变成学困生;少部分学生是由于智力因素影响了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主要表现
(一) 定义概念理解不全面。
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定义是学好数学的基本条件。记住概念和定义不等于就能够理解, 不理解就不能够掌握所学内容。如对于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学困生往往不明白概念中的轴到底应该放在哪里, 不知道中心对称到底需要旋转多少角度。
(二) 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常常是遇到一些小困难就退缩, 缺乏向别人请教的勇气, 往往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答案直接填到算式上去。这就使得学生抓不住重点, 找不到问题的关键, 更为自己以后的运用埋下了隐患。
(三) 学习数学缺乏思考。
数学教学中教授给学生的不是照搬答案, 更多的是学会解题思路。很多学生存在惰性心理, 不能积极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 只是在等待教师讲解。教师讲完后又是满头雾水,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四) 学习中不注重温故而知新。
数学学习一环扣一环, 每一章节都是有所联系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时流于表面, 不去探究问题的根源, 只是了解当节课所讲的内容, 却不明白与前一章节的联系, 不去思考这些知识间的关系。解答问题时不按照数学解题的步骤, 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弄明白习题的要点。
(五) 基础差的学生多抱怨。
很多学生在出现学习困难时, 不是去追寻真正的原因, 而是抱怨自己不够聪明、抱怨自己没有到重点中学去就读。很多学生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 在测试的时候去抄袭别人的试卷, 从不想自己为什么会不会。
当然,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还有其他一些客观因素, 但初中数学教师要对其作出分析, 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诸如以上所分析学困生的种种表现, 都是我们掌握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确定合适的目标, 并循着目标一步一步前进。
三、转化初中数学课堂学困生的具体办法
(一) 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 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直观教学强化学生的兴趣。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强、训练思维严密的学科。这是造成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数学的一个原因, 所以我们要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在教授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内容时,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将图形做成纸质图形, 这样再将其图形旋转180度或者360度,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看到了变化。这样直观教学, 对那些在课堂无所事事的学生分配了任务, 让学生喜欢数学。
2. 语言幽默, 为学生提高兴趣。
数学课堂就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场所, 如果教师不容学生半点走神, 那么课堂将是凝滞的课堂, 学生和教师之间课所建立的互动、探究等就难以实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在枯燥无味的问题前适当夹杂一些幽默的插曲, 不仅不会削弱教学效果, 反而会成为课堂的润滑剂。学生只有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上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才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 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每名学生都是有感情的, 教师对学生怀有关爱之心, 学生就会为之而努力, 可谓“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在教师的关心呵护下, 成绩就会逐渐提高, 并因此而产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鼓励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时刻关注自己。走下讲台, 弯下腰来是现今教育的典范。数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要走进学生中间,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讨论中来, 让学生感受到, 教师和学生没有距离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途径。
4. 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课外活动。
在课外活动中, 很多基础较差的学生无事可做, 所以数学教师要巧妙地为他们设立一方兴趣场所, 让他们参与进来, 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中得到肯定。
(二) 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困生往往对定义概念理解不全面、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学习数学缺乏思考、学习中不注重温故而知新、过多抱怨, 这些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无非就是他们对数学没有信心, 所以我们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1. 作业布置要具有针对性。
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子就将所学内容弄懂的, 可以从基础上进行训练。由简单的习题开始, 让学生慢慢地深入综合性习题。当学生有所进步时, 教师要给予表扬。当这些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学习时, 数学教师要有耐心, 让他们接受所讲授的内容, 进而一点点地进步。
2. 根据他们的特点,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很多基础差的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总是在教师不断督促下才能完成所不知的作业。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不能批评, 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好处, 并发现自身的闪光点, 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断跟踪, 学生自然会慢慢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 学会宽容, 多做鼓励。
学困生可能会让我们失望, 但在失望的同时要发现他们的优点, 抓住优点多加鼓励。不能只看到学生的缺点, 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方法 篇11
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薄弱
由于小学学习成绩较差,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较差,使得这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倍感吃力,困难重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思考,又不及时向同学和教师请教,只接受一些简单的新知识,不去考虑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对新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长时间积累下来,就会感觉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继而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方法不当
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讲究方式方法,只看到表面而不进行深入思考,没有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原理,只是一味地机械记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同样的考点换个题型就不会求解,学习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初中数学的抽象思维方法,最后成为后进生。
3.缺乏竞争意识
一些学生自我认识不够,缺乏自信,甘愿平庸,在学习方面缺乏竞争意识,对待学习和考试永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认真对待学业,有的甚至从内心就抵触考试和学习。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只能硬着头皮去学习,有的学生难以忍受教师和家长的喋喋不休的教导,自暴自弃,甚至放弃学业。
4.家庭的影响
俗话说的好,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但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正确认识到该角色所起的作用,没有认真思考应该如何对孩子们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和家庭教育。一些家长对待孩子骄纵放任,一味地满足孩子们的要求,生怕孩子们受一点委屈,导致孩子们缺乏解决问题的毅力;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讲求方式方法,依然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旦孩子犯错,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拳打脚踢,导致孩子们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些家长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对孩子们的教育中来,不良的家庭环境使学生们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
二、转化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对策和途径
1.关爱后进生
后进生往往脆弱自卑,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家长们在生活中应少批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让孩子重拾信心来面对学习和生活。而在数学教学方面,数学教师则担当着更重要的角色。教师们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走出自卑阴影,从而端正态度,好好学习。
2.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通常后进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提高成绩的关键就是在短期内把基础知识知识补上,以跟上当前的教学进度。因此,要着重了解每一位后进生成绩差的本质原因,是没记住重点的知识和概念,还是没理解重点的定理和公理,抑或是没有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等。找准问题的关键之后就要对症下药,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补习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培养他们的解题的习惯,遇到不会的问题,首先要思考,然后查看相关的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主动问教师或者同学。此外,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教会后进生一个可操作的学习方法
一些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是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归根结底是学习方法不当。后进生不会做计算题和证明题的关键是解题方法不对,不懂得如何转化已知条件,然后进行求解。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讲求教学的方式方法,还要教会后进生们如何科学有效地解题。比如,可以鼓励学生们“说题”,分析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说出解题思路,主要是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4.定期测验,增强后进生的自信
按照前面的方法,后进生们的学习一定会有明显的进步。为了让后进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加继续学习的意愿,数学教师要定期进行测试,重点是全班同学一起考试,这样才能让后进生真正了解到自己的进步有多大。一般以一个月为一个阶段,月末进行测试,不要让间隔时间超过两个月,时间太久,前面学的知识可能会有遗忘,所以效果不会很好。此外,测试后,进步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错题要找出原因,然后继续努力。
5.要求学生利用好“错题本”
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把经常出错的题型记在错题本上,写清楚出错的原因、求解思路和答案。周期性地翻看,以防“一错再错”。此外,也可以把学习中遇到的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重要和易忘的知识点、总结的规律性知識、解题思路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记下来,以随时查看,熟练记忆。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篇12
当前,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 应杜绝“学教相背”的现象。所谓“学教相背”,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缺乏考虑学生的知识的基础与认知规律, 处理教材过于简单, 教学照本宣科, 学生提不起兴趣;而学生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课内不专心听讲, 课外作业不能很好地完成, 课后不去巩固复习。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 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教学过程中, 怎样消除“学教相背”的现象呢?我的体会是, 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 负起重责, 切实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法, 设计出新颖的教学方式, 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 或把课程开到教室外 (参观、访问、观察与测量) , 尽量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 把枯燥的教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 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
二、运用情感原理, 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困生有多方面的需要, 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 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 教师要偏爱他们, 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 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 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 一句口头表扬, 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 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 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 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 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上课时, 鼓励他们尝试发言, 并对每一次发言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对他们提出希望, 希望他们能够克服自身困难, 取得更大的进步。我认为及时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就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 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使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肯定。对于学生来说, 老师的每一句赞美的话语, 每一次微笑, 眼神的交流都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肯定。例如:当学生总结出数学中的定义或规律时, 我可以表扬他们说“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 数学家能总结出的定律, 今天让我们也总结出来了”“某某同学总结的非常准确, 如果声音再大点儿就更好了”这种评价即肯定了他的回答, 又提出了建议, 希望他有更大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 引导学困生形成科学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向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加强对学困生的作业辅导教师在布
置作业时, 要注意难易程度, 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 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 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 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学困生, 要放低要求,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谆谆诱导的方法, 从起点开始, 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 让他们逐步提高。
四、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教学之余应给学困生以特别的关照
在教学中, 要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同时对教学中的难点应给予个别辅导, 并且引导学困生参与问题, 共同分析、探讨和再发现, 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享受发现的乐趣, 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 适当选择教学方法, 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施教的原则主要是面向中等学生, 同时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
【初中数学学困生】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学困生09-11
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10-21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06-12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育11-21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预防11-28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11-21
初中数学微课对学困生的积极影响论文05-14
如何提高初中学困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研究07-30
初中初中数学09-29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