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

2024-09-11

初中数学学困生(精选8篇)

初中数学学困生 篇1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

凤庆县大河中学 李涛 电话08834639192 邮编675911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困生”,数学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比例较大,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转化这些数学学困生是摆在我们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我们教师应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学困现象,分析产生学困现象的因素,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自身的因素。如智商低,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习惯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其二是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们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者是由于评价标准的绝对统一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数学学困生是学困生中的最大群体,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非常棘手的课题。为此省内外一线教师和学者对数学学困生有非常多的探索,但由于学生情况和教学环境不同解决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根据数学学困生的现状,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采取一系列转化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困境,是我们每个初中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结合大量教学实例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师生情感缺失和学习情商偏差,对学困生来说影响深远。在我的身边有一个数学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非常严厉,学生的行为稍不如其愿,就大声呵斥,把学生骂得体无完肤,从不注意学生感受,时间一长,多数学生有了抵触心理,不愿好好学习数学,大多敷衍了事,导致其所教班级数学成绩每况愈下。

我们在情感领域培养和开发的不足是形成这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力求善于运用情感原理。首先要尊重、关爱学困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喜爱、了解并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与同学的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学伴之间的心理距离,激起他们敢问、想问、好问的学习意识,进而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逐步树立“我能学”的自信心,增强“我要学”的能动性。随着学困生良好的反馈表现后,教师应该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增进师生情感,逐渐让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终达到消除其学习过程中情感心理障碍。这是学困生发生转变的良好开端,也是消除学习过程中产生学困生的核心问题。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张金友,数学成绩一塌糊涂但书写非常工整,有严重自卑心理,我多次和他谈心,首先肯定他的一笔好字并鼓励他如果能多问、多思岂不是更好,听了我的话后,该同学心理逐步有了转变,意识到自己得到了他人的重视、肯定和尊重,逐渐克服了自卑,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兴趣,成绩也有了提高,现在虽然还不能算优秀生,但是和以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考试成绩也由原来的不会及格到现在的每次都能及格。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探索、创造的原动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农村部分中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缺少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降低知识的难度,使更多的同学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中,数学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特别是随着知识的深入,知识难度的增加,一部分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多数表现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我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了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优生,让他们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多钻研一些有难度的知识,使他们吃得饱;B层次是中等生,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的同时,练习一些中等难度的题型,使其能消化得了;C层次为差生,主要解决基础知识,多重复、多训练,让其吃得好。如此做法,学生学习数学少了压力有了兴趣,整体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三、加强指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普遍对概念和基础知识都掌握得差或学得死板,更不能用这些知识去处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对概念要做到:会口述、会判断、会举例、会运用。对难懂的概念、容易出错的运算,老师要多加解释,并且为学生示范“几回”,再让学生完成,并逐一检查完成的情况。但要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初二学生王某,学习非常认真,一般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推论背

得滚瓜烂熟,但考试成绩总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纯属方法不当,学了不会举一反三。对其稍加开导,建议他学习知识之后要勤于练习,理解识记,果不其然,王某的成绩进步神速。

七年级数学中有理数运算法则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是初中数学基础的基础,老师必须要让学困生从掌握这些知识开始,就是到了高年级也首先要从这里补起。有一条行之有效的“蛮干”方法:反复训练。找部分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困生一遍又一遍的做,这样才能克服自己的毛病,理解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增强解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困生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变。

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要根本转化学困生,就必须提高他们较差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研究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水平,找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针对每个知识点列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在新旧知识连接点处去尝试解答新问题,做到不难不易,“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比如抓住七年级数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来发展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有了这两部分内容的扎实基础,就能逐步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总之,注意学困生的思维特点,抓关键的知识和方法,在能接受的前提下来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树立学困生主人翁精神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我的数学课堂是把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各组展开良性竞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开展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方法,使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六、密切与家长配合,共同营造学困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提倡教师家访、家长回访、电话问候等交流方式,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习惯及各种表现,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对学生品行等方面的要求,家校双方就教育学生达成共识,并及时弥补家长有关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良好发展。学生字某,原来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可是后来滑坡较大,一落千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学困生,找他做工作多次,均不得法。后来到他家家访,和他的父亲交流后方才得知是父母对他期望太高,而且扬言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不能升学。学生心里有了压力并自认为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从而自暴自弃。我和他的父母交流后,父母也转变了态度,做了工作之后,字某又回到了正常的学习轨道。

七、持之以恒,搞好学困生转化教育工作

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困生无论在家还是学校,常受到冷遇、排斥,感受到的大多是批评和指责,久而久之对学习和集体活动丧失兴趣,先是厌学,而后弃学,内心自然产生了一种对教师和好成绩学生的疏远感、冷漠感和对抗心理,这种心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其他原因而不自觉的被强化,并可能泛化到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上。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各人和各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转化他们的时候,要摸清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做到多管齐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缪雷的《学困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分析及矫正》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11 [3]、郑君文 张思华《数学学习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2 [4]、魏清《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4 [5]、中学数学教学案例集 鲍建生等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李涛,男,汉族,1974年10月生,1994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并一直先后担任三个年级班主任。从教20载始终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开拓创新。

初中数学学困生 篇2

一、用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由于学习成绩长期相对落后, 往往被老师忽视, 遭到同学的嘲讽与歧视, 从而导致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 而不愿与老师亲近。其实,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同学的理解和关心。作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 要想让这一部分学困生学好数学, 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理解他们的心态, 甚至要有所偏爱。让他们能够充分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浓浓爱心和殷切期望, 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我所带的班的王易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例。为了帮助他学好数学, 我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时间与他谈心, 了解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时时参与他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长时间的关爱, 他对我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 进而培植了他对数学这一学科的信心和学习热情。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 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时, 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 而且学得活、学得好, 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为了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积极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氛围。我在所教的班级里还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小组成员中有数学成绩佼佼者, 也有部分学困生。在优等生的带动下, 学习数学有了动力, 学好数学的欲望也大大增强了。

三、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学困生大部分不是因为智力原因, 而是因为其他外部原因, 落下的课程太多, 问题成堆, 失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而形成的。具体到学生学不好数学, 一是心态问题, 二是习惯问题。学困生学习心态端正了, 还要考虑到他们的习惯问题。学困生普遍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习惯, 如欠交作业、上课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小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抱无所谓态度, 抄袭作业等。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 给他适宜的条件, 重视并多花时间、精力和心思, 纠正学困生身上的不良习惯, 再引导他们不停地有针对性地补缺、由浅入深地学习, 后进生就一定会变成优秀生。

四、加强学困生的课外辅导,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于课前的预习, 课堂的引导以及课后对知识的巩固。要打好学困生的数学基础, 提高其数学水平, 尤需如此。

1. 课前给学困生预习提纲, 让他们做好本堂课的知识预习工作。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找出本堂课知识中的重、难点。在预习课本的过程中, 学困生掌握了学习知识的主动权, 从而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 增强了听课的效果。

2. 记笔记也是学困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 让学困生记好听课笔记, 有利于他们听课的思想进程与老师的授课思想进程保持一致, 使他们能够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 认真地听, 认真地记, 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复习。

3. 告诫学生及时复习、 反复练习。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 学过的知识短时间内遗忘很快, 而随后遗忘的速度会减慢。因此, 及时复习是必要的。应要求学困生把学过的知识当天复习一次, 甚至几次。让他们对照笔记, 反复阅读教材, 记忆所学的重点内容。然后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复练习, 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一单元后, 教师可帮助他们归纳重点、难点以及公式理解, 并及时检查, 及时反馈。在学校, 老师常监督、多引导, 课余时间, 让家长多督促, 对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总之, 让学困生学好初中数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需要老师对学困生要有极大的耐心, 允许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反复, 允许他们犯错误, 但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少犯错误。我相信只要我们当老师的, 做个有心人, 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数学学习, 学困生的数学照样可以腾飞起来。

漫谈初中数学学困生 篇3

[关键词] 学困生 情感 兴趣 转化

学困生,一个令老师们深感头疼的学生群体,笔者经过十几年的教学体会到,学困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是造成其现状的重要因素,这些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本文笔者就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形成与特点

(一)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且作为青少年来讲,他们的智力水平相差不是很大,很多学生因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成为学困生,大多数后进生的形成与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其看法的偏差有密切关系。

从家长角度来说,很多家长不能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取得好成绩认为理所当然,孩子成绩不好,动辄打骂,让孩子将学习看成了一中负担,慢慢的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额,从教师角度来说,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产生数学后进生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b、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c、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从社会角度来说,一些没读大学的人,在社会上赚了大钱,一些考上大学的找不到工作,这让一些学生产生了大学无用的想法,从而不再学习,慢慢成了学困生。

还有很多的学困生,他们想进步,但是由于自己小学时期的基础差,进入初中后,总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怕自己问问题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于是就“破罐子破摔”,导致越来越差,成了典型的学困生。

(二)学困生的学习特点

1.自学能力差。这些学生可以说不会自学,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也提不出问题,不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不能静心,因此,慢慢导致了学习上的困难。

2.缺乏学习激情。有些学生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对老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缺乏动手意识,造成了知识漏洞越来越多。

3.缺乏竞争意识。这类学生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

二、学困生的转化

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于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改变班级状况、形成良好班风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化学困生,要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的形成。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这便于学困生的转化,转化学困生,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用我们的爱心去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投入我们的情感,让学困生去体验成功,当他们有所成绩时,我们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使学困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可以极大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转化学困生,要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

大多数学困生之所以困,就是由于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要求他们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在解答问题时,自己要多动脑,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学困生自觉思考的能力。为了很好的转化学困生,只是帮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不够,们还要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指导他们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并严格要求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将所学知识通过习题的形式掌握巩固,慢慢改变自己学困的局面。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时间坚持,慢慢地让他们改变当前状况,当然,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们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郭天成.成功教育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04.

[2]王昆.关于农村中学暂困生转化的一些做法.教育网,2006-05-11.

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辅导 篇4

潘朝成

我们知道,没有人一出生就烙上数学学困生的标志,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其产生的根源。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困生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方法措施,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具体方法如下: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有很多教师一谈到学困生,总是习惯于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单一的认为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聪明,贪玩,不愿意学等,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问题。对学困生进行责怪,抱怨和惩罚,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和老师对着干。因此,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1)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责任心。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使全体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我把各部分知识都讲到,至于学生学不学是他的事,这种缺乏责任心的行为,原则上讲根本谈不上教育,更不用说如何转化学困生了。作为合格的教师,时时刻刻都要心系学生,心系教学,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和思想上全面发展,同时要时刻关注学困生,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处境,力争不丢下一个学生。

(2)公平的师爱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无论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肯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众所周知,学困生在学习中常常伴随着冷落,喝斥,嘲笑,辱骂甚至是体罚,他们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在同学中没有尊严,更不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激情。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尤其是留守儿童,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师爱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号召班级的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关爱与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人格尊严,从而促进他们自主的改掉缺点,健康成长。

(3)拥有足够的耐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的基础知识往往差异很大,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他们身上往往根深蒂固。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不要寄希望于一时,尤其是数学教师更要做好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衔接性很强,而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存在知识脱节的现象,导致课堂上听不懂、注意力不能集中,对数学更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应对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4)教师要有进取心

在新课程的严峻挑战下,教师不能安于现状,不能只管教书,这种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懂的如何做科研,教师进行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5)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培养“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吸引学生。其次,要善于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和差异评价,充分照顾“弱势群体”。2 做好中、小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过渡

中学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较而言,在知识内容和逻辑思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过渡,还要考虑教学方法的过渡。

(1)教学内容的过渡 首先是双基的过渡。由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造成学生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异很大。因此在讲授初中知识前,可以先拟定小学毕业试题,有目的地侧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便教师通过试题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进行学前补充,尽量统一学生的起点。

其次,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在有理数的教学中抓住负数的教学是关键。负数比起小学学过的数要抽象的多,由于小学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使学生在认识、接受负数这一概念时出现困难。教师要把课本上的实例通过语言或图画进行直观的描述,如天气预报中,零上5℃用+5℃表示,零下5℃如何表示?教师以讲台为定点,向左走3步记作+3步,向右走3步记作什么?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这一共性,最后抽象出用“+”、“-”号分别表示它们。要突破负数这一难题,做到从本质上掌握它,绝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必须多次反复。在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数轴,结合数轴上的点来认识负数;还要结合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等内容,不断的强化对负数的理解和掌握;要充分利用课后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并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列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从而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再次要进行“数”与“式”的过渡。小学知识主要以具体的数为主,而到了初中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式的概念,研究代数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呢?在具体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如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圆的面积和周长S=r²π,C=dπ,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S=ab,C=(a+b)×2等,引出代数式的概念。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等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等等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2)教学方法的过渡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的细、练得多、直观性强、知识反复次数多;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的精、练的少、知识反复次数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困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过渡。

首先,要注意新旧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识的本质。如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数学的乘法法则的不同点,仅在于确定积的符号,而讲解的重点则应放在符号法则上。又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其次,从概念教学看,小学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仅侧重于计算,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念要求强化了,七年级一开始就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困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如,对负数的概念仅仅理解为“带负号的数”是不行的,因为它还涉 2 及到运算。又如,即使对︳a︳的三种类型的结论背的透熟,而遇到|a-3|一类题的讨论时也会感到茫然。因此,对概念一定要通过变式和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让学困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实质,从而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困生对哪个教师有好感,就会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就会提高。所以教师要深入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让学困生感到我们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亲密朋友,从而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近感,在心理上接受我们,认可我们,进而接受数学这门课。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学困生,要理解他们的淘气与天真,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从方式的选择,到难易的程度,都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并且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丝赞赏的微笑,每一个告诫的眼神都应饱含关爱之情,使学困生产生愉悦亲和的感觉,力争使每一个学困生的心境都处于最佳状态。

(2)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集中在一起,如果三尺讲台上的教师不具备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课堂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出于他们的天性往往不是贪玩,就是好动,即便是窗外飞过一只小鸟也会把他们的视线引向遥远的天空,再加上有些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何况是上课听不懂的学困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课堂中单调呆板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数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照顾学困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如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来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为例,① 复习巩固。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如图:

∵∠1=∠2(已知)∴a∥b.();

∵∠3=∠2(已知)∴a∥b.();∵∠2+∠4=180°(已知)∴a∥b.().在课的开始以习题化方式复习已学的知识,照顾学困生的知识缺陷,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② 情境引入。如图,是一块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来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已知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 ∠D=100°.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 你能求出另外两角的度数吗?

一般来讲,学困生对书本知识不感兴趣,但一提到课外知识就特别来劲。因此我们在介绍考古知识的同时,提出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引入新课。

③ 探究发现。活动内容:已知直线a,b被c所截,a∥b.让学生自己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然后提出问题。

a、合作交流一: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并猜测它们有何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

b、合作交流二:找出图中的内错角,并猜测它们有何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

c、合作交流三:图中还有其它位置的角吗?它们有何关系?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结论的?

以上各题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课堂不存在被遗忘、被冷落的盲点,充分体现课堂的民主和教育的公平。同时教师可以对学困生进行必要的引导,鼓励学困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

d、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的特征。

④ 巩固练习。活动内容:a、完成下列填空。a、∵AD∥BC(已知)

∴∠B=∠1.()b、∵AB∥CD(已知)

∴∠D=∠1.()c、∵AD∥BC(已知)∴∠C+∠D=180°()b、如图所示,AB∥CD,AD∥BC, 分别找出与∠ADC相等的或互补的角。c、解决情境引入环节的引例问题。巩固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基础,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的知识,往往应用起来比较生疏(特别是学困生),这就需要一个练习过程,使新知识从熟悉到熟练。并且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不仅要充分照顾学困生的需要,又要满足其他学生的要求。

(4)对比发现,加深理解。填写下列表格,并思考有何区别和联系:

平行线的特征:直线平行的条件 师生共同总结:

此时,对比平行线的特征和直线平行的条件,找出其区别和联系,对学生来说(特别是学困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绝对值的概念时,有些学困生一时不能理解,教师可以打个生动的比喻:把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比喻成“嫌疑犯”,但去掉绝对值符号时,一定要证实是否有罪,才能去掉枷锁,即在前面是否要加上负号。注重数学习惯的养成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转化数学学困生,还必须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抓起。

(1)培养预习的习惯

许多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用说学困生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课前预习,对预习中不明白的知识做好标记,找出不明白的原因,看是基础知识的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如果是基础知识的问题,就通过请教老师或同学自觉补上,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是理解的问题,上课时要认真听、认真记,不懂就问,力争当堂消化。对于那些不知道从何预习的学困生,教师可以设计预习提纲。如在讲“同类项”时,要求学生课前先预习,初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a、什么叫同类项?

b、同类项定义中要求什么必须相同,什么可以不同? c、怎样合并同类项?

d、能否举例说明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2)培养上课注意听讲的习惯

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上课的通病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开小差。因此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要给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如果学困生上课走神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或给一个饱含关爱的眼神等,给予告诫,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3)培养及时复习的习惯 学困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很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使刚刚取得的一点进步又付诸东流。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困生通过团结协作的复习方式回顾概念,公式,定理的含义和推导过程,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一般来讲,大多数学困生都不能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贪玩,懒的做;有的学生想做,但是不会做等。针对各种情况,教师可以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既符合学困生的状况又满足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组成帮扶小组,安排学习好的学生和学困生一起做作业,即起到监督的作用,又能帮助学困生解决作业中遇到的困难。

(5)培养学生善于总结错误的习惯

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中总是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加深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建议他们每人配有一个“错题本”,将自己做错的题目分类地整理在上面,平时学习和考试复习时,拿出来看看,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学学习计划 如果注意一下就会发现,相当多的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他们虽然也想自我提高,但是意志力不强。经常把学习抛在脑后,玩耍,聊天,上网,看电视等,毫无学习计划,这也是阻碍后进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1)计划要全面考虑。

学习计划的重点要考虑学习时间的安排,但是,数学的学习毕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把除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数学上。必须将数学学习与其它各科的学习及活动作有机的安排。此外,还应该把娱乐和锻炼身体合理的计划在内。制作一张合理、具体的学习时间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生理规律有效的执行。

(2)计划的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计划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定,目标要高于现实,但是不能高不可攀(计划必须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补差补缺)。假如忽略了实际情况,一味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实施起来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十分紧张,甚至是要求过高根本无法达到,这样计划就成为一张废纸,毫无作用,而且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果适得其反。

(2)注重效果,及时检查

计划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检查一下效果如何,以便及时的调整,使计划更加切实可行,而且也起到督促学生执行计划的作用。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评价多元化 学生个体之间,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平等的进行有差异的教育,进行有差异的评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简单粗暴的评价学生。应对学困生独有的内心世界多一些尊重与呵护。了解每一个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和感受,深入挖掘他们的潜力,仔细搜索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合理的评价,使学困生感到他和其他同学一样,被别人关爱,被别人尊重,被别人肯定,从而点燃每一个学困生心中的希望,形成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有差异的进步。

(1)制作数学成绩进步卡。教师用精美的卡片,为每位学生制作一张数学成绩进步卡,用折线绘出学生数学成绩的进步情况,使每个学生能够很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历程,来促进自己的进步。

(2)指导学生作自我的纵向评价。教师指导学生要坚持和自己的过去相比较,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总有优劣之分,只要自己努力了,即使是后几名学生,哪怕只是增加了3,5 5 分,也是进步,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帮助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长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或者进行家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使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同时注意教育的方式,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就动辄喝斥打骂,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让家长明白孩子的学习不单纯是学校的事,要靠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家长要充分的发挥督导作用,尽量对孩子做到理解,宽容,严而得当,严而有理,多与孩子谈谈心,消除孩子对家长的隔膜,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数学 篇5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内部的因素。学生本身存在智力缺陷,无法接受正常的学科知识,这部分学生是先天性的学困生,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了他们只能是学困生。其次是外部的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们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次是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和价值观等造成的。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学习中就没能打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基础,到中学,随着数学学科内容难度的不断增加,使这部分学生学习显得尤为吃力,出现课上接受慢,课后无法消化课上知识的现象,进而发展为数学学困生。第四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单一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评价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传统的评价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分数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第五家庭因素也是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家庭不和使孩子缺少应有的爱,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进而发展为对社会不满,对学校不满,对班级不满,对班中的老师同学不满,学习的动力也就无从谈起。这类学生不仅仅是数学中的学困生,其他学科中都会成为学困生。

二、有效地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措施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用真爱去关心和帮助学困生。数学学困生多表现为课上反应慢,课后无法独自完成作业的共同特性,他们对数学学习不太关注,反而更关心教师对尖子生的态度并进行比较,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不满。因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备好“学困生”这一课,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状况,把握好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真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掌握学困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教学画面尽可能新颖,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以吸引学困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力求有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设问力求低起点,让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都能有话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每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错问题的同学,千万不要打击,即使批评,也应婉转表达善意,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在情感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保证。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照顾和关怀。课下多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体谅他们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时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能把老师做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设法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在教学中,教师讲课要力求通俗易懂,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进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点成绩,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课上只要是学困生回答的问题,一定要鼓动学生通过掌声进行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做到以表扬鼓励为主,以侧面教育为辅。

3、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树立学困生主人翁精神。在数学课教学中力求分层教学,让转化工作落到实处。教师对需要转化的学生心中要有数,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后辅导要有目的性,抓重点,促局部。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 课堂上把简单的题目让给他们做,让学困生也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作业有目的布置,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的帮扶小组。教师加以指导。转化学困生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切不可流于形式。

4、密切与家长配合,共同营造学困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密切联系家长,学校家庭双结合,共同辅差。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家长沟通联系,互通信息,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为进一步转化做好信息储备。同时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好坏也从侧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关系好就会让学困生消除对老师的看法,而主动地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对学困生学习的转化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大多学困生都存在着学习习惯不好的普遍现象,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校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在家则需要家长配合教师监督做好这项工作,所以,与家长关系的好坏也是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5、改变评价的方式是转化的关键。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第论好坏。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总有一部分“学困生”无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也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师所做的是适合于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适合于教育的人才。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允许出现反复,充分相信他们。有进步就应该鼓励,让他知道点滴进步都是努力的结果,有付出就有回报。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篇6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转化数学学困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必要的数学的技能,是我们数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如何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从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提高兴趣,增强感染力;做好个别辅导,实行情感倾斜、做好学法指导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有效的转化数学学困生,谈了一点认识,以供同仁斧正。

1.消除自卑,增强自信

一般来说数学学困生对数学都有一定的恐惧感,害怕学习数学,都认为数学太难学,抽象、枯燥、无味,对自己学好数学没信心,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对学习丧失信心,所以:消除数学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他们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定期或不定期的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刚读初中时,由于对学习缺乏信心,数学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才能过关,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华罗庚对学习增强了信心,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就进入了全班的优秀前列,后来成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实践表明:用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来帮助数学学困生消除自卑,树立学习的信心,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提高兴趣,增强感染力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消除数学学困生的心理障碍,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在心不在的学习是徒劳的,数学学困生往往由于基础差,以前的数学学习出现了漏洞,没有及时的给予补救,以致于出现学习上的障碍。数学学困生由于缺乏兴趣,往往很容易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对学到的知识容易健忘,以致于造成学习无动力,成绩无明显进步,而兴趣则是推动学习的内驱力量,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①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学习数学意义上的教育,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数学知识,要学好物理、化学是困难的;没有高深的数学参与运算,人造卫星怎能上天;没有统计数学,国民

经济怎能正常运转;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衣、食、住、行更离不开数学,因此,数学的运用是广泛的,我们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驾驭学习,驾驭生活。②巧设情境,诱发求知欲,一个富有生活意义的数学问题,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因此,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可有效的激励数学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这些所设计的问题应满足两个条件:A、可行性:即所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要符合数学学困生的认知水平,过难会使数学学困生望而生畏,过易则失去意义。B、刺激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数学学困生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例如:在讲列函数解析式时,可引入一个实例如卖豆腐,一斤豆腐a元钱,用x表示豆腐的数量,用y表示豆腐的总价钱。当a为常量时,那么x与y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式?当x为常量时,y与a存在什么关系?当y为常量时,x与a存在什么关系?以上问题来源于生活且富有趣味性,难易符合数学学困生实际,可有效的激励数学学困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函数关系式中的常量、变量、自变量与函数的理解。③创设幽默情境,幽默可以给人带来情趣,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增添欢乐,幽默能够使枯燥的气氛活跃起来,能有效的改善数学学困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适当的使用幽默语言、幽默动作、幽默问题,可以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效果。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前课堂上以

教师为主体改变成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一个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你的教导他们会当成真理,你的课堂他们会跟着你感觉走,因此要使数学学困生对学习感兴趣,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致关重要。

3.发现闪光点,诱发好奇心,实施尝试教育。

虽然数学学困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大多数数学学困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闪光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都希望能学好,都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例如我班有一个名叫于发松的同学,数学成绩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有一次,我在讲以四边形为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时,他在上完课后也给老师写到:计算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甚至是任意的不规则

多边形不也可用分割法来计算吗?他敢于猜想、发现就是他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数学学困生身上各种层次的闪光点,变成知识的火花,用心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对他们表现的积极性和微小的进步都要引起注意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因为有时一两句赞扬的语言胜过一顿严厉的说教,使他们终生难忘。

多实施成功教育。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应重视这种心理,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成绩考得差,不要过多的批评、歧视。应多用一些古人名言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例如: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等。

实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育。李岚清同志说过:“教师不能够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不能够用一种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由于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优等生、中等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数学学困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要求上要降低标准,不搞一刀切,对于较难的题目,在理解上要求降低难度,只要能正确运用即可。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学习,在教学时只要求数学学困生记住这个定理的内容,能够正确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就行了,定理内容的证明不作要求。

在作业要求和考试评定上也分层次进行。开始时,对于他们应降低作业难度,对他们只要求能完成教材的基础题目即可,中档题目不作要求。若当他们成绩有所起色后,对他们的要求又提高一点,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利于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作业批改及考试评定多进行面批,有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和肯定,并可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这样让他们更进一步得到成功的喜悦。

4.实行情感和辅导上的倾斜。

一些数学学困生是由于智力和思维能力偏低,接受能力差,记不住,对学到的知识课后容易健忘,所以老师对数学学困生应多进行课后辅导,把重点、易忘的知识多给他们及时回顾和理解补救辅导。①在辅导时,要重点突出,不宜面面俱到,因为数学学困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且即使集中了,集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因此要抓紧他们集中注意力的短暂瞬间,不失时机的让他们在这闪烁的瞬间理解最主要的知识即可,如在学习整式的乘法和分解因式时,只要熟练掌握乘法

公式即可;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即主要会用求根公式和会用分解因式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要牢牢掌握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式的方向即可;为了使他们掌握最主要的基本概念、公式、方法、公理、定理,对某些知识要敢于忍痛割爱。②在辅导时宜以新代旧,不宜全面复旧。如:辅导他们复习分数的性质时,我们不宜全面系统的复习分数,而可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学习中,结合讲些分数的性质即可。如:复习小学的应用题时,可在初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学习中复习。③辅导不能满足于结果,而也要穷追思路,因为数学学困生解题结果即使正确,但解题思路却不一定条理清楚,考虑周全,老师必须根据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如:3+a和3哪个大?有些同学说:“3+a不一定大于3,因为当a=1时,3+a>3;当a=0时,3+a=3,所以3+a不一定大于3”;还有的说:“当a=2时,3+a>3,当a=-2时,3+a<3,所以3+a不一定大于3……”,这些不足之处就是把a看作特殊数字,那就不全面了。有的说:“当a是正数时,3+a>3,当a 是负数时,3+a<3,所以3+a不一定大于3”,这些也不太全面,所以我们在辅导时,应根据他们各有的想法,再给他们指出其中的不足纠偏求全,以便让他们心悦诚服。④辅导要做到牵而勿引,启而不发,辅导后进生必须千方百计扣响学生心灵的琴旋,因此辅导要坚持启发,这样才能激起后进生的思维,做到正确答案水到渠成。

实行一帮一活动,学生互助辅导学习。由于多数数学学困生对学习缺乏自觉性,若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他们就不会自觉学习,况且老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挥学生本身的群体作用,将一个数学学困生和一个优等生搭配,使他们座位相邻,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当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凝难,可得到及时的解决,并在优等生的督促和帮助下,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并从优等生中学到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5.做好学法指导,把打开知识的钥匙交给他们。

古语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可使学生受益终身,可养成积极进取的性格,培养创新实践的能力,形成坚忍不拔的品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原则是在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数学学困生由于志向水平低,不能科学有效的利用时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定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好学习方法指导。

1、教给预习方法,逐步培养自觉能力。例如:初一学

生在刚学习几何时,不知怎样学好几何,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教师应根据几何这门学科的特征,给数学学困生做好学法指导。第一:闯三关、即画图关、识图关、几何语言关。第二:三官动:多动手、勤动脑、善观察。

2、教给听课方法,提高学习效益。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宋代教育家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们在教学课堂中必须指导学生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心到: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围绕着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展开想象,大胆设凝、猜想,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要求学生善于观察,既要观察教师的面目表情和手势,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这是因为数学有诸多抽象概念、理论。通过老师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得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和记忆。手到:一是严格要求学生操作规范,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内容根据教师讲课的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要点在书上相关内容的页码记下重点、难点。教师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也应一一记下,尤其是学生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步形成。但在这三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提高能力的先决条件。③教给解题方法,培养综合能力。例题与习题教学无不牵涉到解题方法与技巧,于是在进行例题与习题讲解教学时,不但要重视理解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注意总结归纳进行循思设疑,引导探索,获得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④教给数学方法,培养概括能力。教给学生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一般有:比较复习法;联想复习法;归纳概括复习法。①比较复习法,如通分、约分有什么异同;分式与分数的法则有何区别与联系等;②联想法,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复习因式分解时,联想它可以解决初中方面的哪些知识,并用网络或树图进行列出、理解;③归纳概括法,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形成竞争、自主、合作的班级学风,为数学学困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

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数学学困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为数学学困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构建 篇7

关键词:学困生,培养兴趣,初中数学

对于学困生的“脱困”方法,自古以来便是教师们研究的重点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脱困”,就要从其“困学” 的根源着手,了解他们为何成为学困生,找到症结所在,继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首先,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出现逆反情绪,所以,对于传统型的教师授课会产生厌烦情绪,对千篇一律的课堂失去兴趣;其次,处于情感敏感期的初中生,往往会觉得自己是可有可无的,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没有表现欲;再者,初中学生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以及对事物的自主理解与看法,不少学生觉得学习当前的知识都是徒劳,对生活和以后的人生而言,毫无益处. 这些都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针对于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就要相应地采取措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一、丰富课堂,培养兴趣

对学生而言, 个人兴趣可以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并集中精力的学. 乌申斯基曾说: 在学生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强迫他们学习, 只会把学生的求知欲扼杀殆尽.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要让学困生想学、乐于学. 那么,只有学生自己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态度,才会获得强大的学习动力以及较高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去. 老师们一方面要根据教材讲解, 结合相关的内容来介绍我国的数学发展史以及古代数学家的伟大成就, 同时,可以采取课堂活动的形式来丰富课堂.

比如,通过《周髀算经》中周公与商高的对话:“此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来向学生讲解勾股定理,说明这个定理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若需解释黄金分割,就可举例华罗庚, 介绍这一数学家是如何根据黄金分割定律做研究推广优选法的. 再比如,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游戏或者活动的模式来进行,比如学习统计的时候,可以开展学生生活现状大调查,提前作出诸多的调查表,让学生互相调查,并对其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在授课过程中,再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参与进来,从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互动课堂,增强自信

一般来讲,少言寡语,不爱举手,课堂反应冷漠的大多都是学困生,而这种被忽视和冷落的情形也就是教师需要改变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与这些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觉得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并且对他们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更强的探知欲去主动学习.

比如,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再有意识的问学困生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创造这样的情境,让学困生可以相对容易的体验到获得学习成果的成就感. 比如, 批阅学生作业时,教师可以加注一些鼓励性词句,像是发现某名学生有巧妙的解题思路或方法就在相应题目旁批上“思路巧妙”、“解法新颖”等激励词语,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 另外, 也可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的小测验,分A、B、C三个层次要求,让学困生经常能感受到成功的滋味以及解决难题的乐趣和意义. 学困生跟其他学生一样,也有他们的亮点和特长,教师要努力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之突显出来. 另一方面,若是教学进度允许,重难点的部分要讲解的相对慢一些,浅一点,注意表扬能回答老师提问的学生,让他们在班级中有成就感和愉悦感;让优秀生介绍方法,让学困生查找自身不足,并提出自我改进的办法,用成功提起他们的兴趣,再以兴趣促进成功,让学生进入一个用心———成功———更用心的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之中.

三、开放课堂,学以致用

不少学困生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学习无用论,学好学坏都一样. 那么,教师可以领着他们走出校门,来到社会,感受知识的作用和力量. 比如,在学到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时候, 我带他们到野外测量建筑物有多高,河道有多宽,土地有多大面积,以及绘出平面图等. 另外,还用到了书本上利润、利润率等概念的解释,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经济方面的问题,如:销售利润、存贷款利息、让利销售、物价定价、亏本盈利、缴税纳税等问题.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数学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使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数学很重要,认识到数学不仅是基础学科,也是工具学科,另外,作为理科学习的基础学科,数学学的如何还能影响其他学科,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让学困生乐于主动学习数学.

从这些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字都被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可用数学方法求解,来解决这些问题. 利用此类数学活动,不仅可以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还能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学会发现、合作和竞争,从根本上意识到学好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必备方法, 也唯有把数学学好,才能在将来的社会工作生活中更有竞争力.

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探析 篇8

一、基础知识薄弱

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直接升到初中的学生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这使得许多学生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此外,有些学生入学年龄偏小,学习数学的意识未形成,一旦遇到计算量较大、步骤繁琐的问题,尤其是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时,更是在心理上产生畏难,缺乏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部分学生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定理,更是缺乏突破障碍的毅力与信心。许多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极差,家长对此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孩子完不成作业也不加以督促,这导致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就很薄弱。初中的考试课程增多,学生顾此失彼,一旦数学成绩出现滑坡,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这在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了“数学就是拦路虎”的念头。

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差

大多数数学学困生基础差,缺乏上进心,不愿意独立思考。而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逻辑性比较强,课堂上需要学生认真地与教师进行知识互动,课后需要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巩固。如果学生的课后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无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学生大脑里的知识就会比较零碎杂乱,无法适应数学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所以,即使是智力属于中上水平的学生,如果无心付出,结果也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缺乏自信心

许多数学学困生脑子并不笨,之所以出现讲过的题仍旧不会解答的现象,原因是其根本上没有从教师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依赖心理极强,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善于反思和总结,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不善于动脑动手,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这都严重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提升,从而形成了学业发展相对滞后。学困生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心理上敏感、脆弱,总认定自己是差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随着自信心的缺失,学习的愿望也一再下降。

四、缺少教师的关爱

对于学困生,教师的心里多少会有些偏见,认为他们天生懒散,对他们的关爱较少,教师的脚步很少在他们身边过多的停留,何况有些学困生纪律也相对差,常常与老师作对。但是学困生的骨子里是渴望老师的关爱的,因此,他们会做出更多令人头疼的事情以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课堂上忽视学困生,在教学时急于求成又不能因材施教,讲课的内容和进度无法让学困生的思维紧紧跟上,又没有照顾到他们的感受和尊严,这使得他们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却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教师应意识到学困生更需要别人的呵护和关爱,尤其是来自人生教育路上的教师的关爱,教师要意识到学困生得到的表扬少之又少,感受到的鼓励微乎其微,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们要多给学困生一些必要的关爱,这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会有许多帮助,教师应当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宽容和耐心。

五、家庭社会因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等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得学生厌学,甚至弃学。一些突发事件也严重影响学生学习, 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心灵遭受重创,出现心理偏差,甚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因此作为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师,我们更应多学习,多思考,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摒弃自卑的枷锁教师还要给予他们全身心的爱和真诚的关注,处处时时为他们着想,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帮助学困生确立学习目标,使其依据自身能力可以循序渐进的完成,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申报2010年度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的通知下一篇:增值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