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困生

2024-06-22

语文学困生(精选12篇)

语文学困生 篇1

一些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 这其中有所学内容越来越难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下降, 语文教师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语文课堂远离学困生。

一、农村教师为什么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学困生

1.尊重方能消除学困生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鸿沟。

农村中学的学困生往往有较重的自卑感, 误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们, 厌弃他们, 这样无形中在自己同老师、同学之间形成一条鸿沟。 如果老师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学困生, 久而久之, 鸿沟就会越来越大, 学困生就会越来越远离集体。 相反, 如果老师尊重学困生, 使他们感到温暖, 真正建立感情的联系, 那么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 鸿沟就会逐渐填平, 从而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条件。

2.尊重和理解学困生, 方能畅通无阻地沟通。

学困生处于学困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 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 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 学习不及格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 所谓“教师的期待”, 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因此, 只有尊重和理解学困生, 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成长中的伙伴, 老师才能了解学生, 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 促使他们进步。

3.尊重和理解, 方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

学困生并非一无长处, 他们有表现优秀的方面, 应当扬其所长, 让他们心灵深处有一个强大的自我, 激发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学困状态的信心和勇气, 这一点做过多年老师工作的都深有体会。

二、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到理解和尊重学困生

1.用心关爱, 激发兴趣。

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 对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能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 特别是对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学困生的关心、体贴, 才能帮助其解除身心痛苦, 教师做到情感投入, 师生双方才能敏锐感应、互相吸引, 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有一天我中午值班, 一位个子矮小的母亲要找个学生, 在得知是我班的一位特殊学生 (眼睛斜视, 写字我都不认识, 每次考试总在四十分左右徘徊) 时, 我让这位学生出来。 他的妈妈把一大包的衣服送给他叮嘱他几句要走时, 这位学生说:“妈, 路上小心, 慢点走。 ”在看过许多学生接到家人送到物品感到理所当然时, 当时我的心被触动。 随即我对他说:“马强, 你刚才的一句路上小心, 慢点走, 你妈听到后一定心里暖暖的。你是个孝顺的孩子, 是一个好孩子。 ”也许从没被老师这样夸奖过, 他不好意思地走了。 后来我发现他愿意找我说话了。在一次课上他居然举手要主动当着我和全班学生的面背诵一首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虽然在背诵时有些重复, 可最后还是赢得全班学生的热烈掌声。 相信有爱就会创造奇迹。

2.抓住机会, 正确引导。

学困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 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 因此,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做他们的益友。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得好:“学困生不缺批评, 不缺训斥, 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 ”因此, 他号召全校教师对学困生要“以柔克刚”, 用精神和物质力量感化学困生, 让学困生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和关怀。 学困生在心灵上虽然受到创伤, 但是他们仍然向往美好的未来, 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

上课喜欢发呆, 课上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他就是我班李志。 一次课上练习仿写:“朋友是这么一批人:是你痛苦时第一个想到你的人, 是你___的人, 是你____的人。 ”我刚出示完题目, 发现李志又在发呆, 不知道又在想些什么。 这时我说:“给大家两分钟思考待会我要看看谁最有才气。 ”教室都安静下来, 我轻轻地走到李志的桌前轻声地对他说:“待会我请你说说你想出来的句子。 ”听完我的话一开始他有点慌, 接着开始认真看黑板, 认真思考起来。 两分钟后, 我大声地说:“李志, 你来试试。 ”大家都很意外也很惊讶。 只见他略微思考一下, 认真地说道:“朋友是你落魄时给你安慰的人;朋友是你荣耀时第一个与你分享的人。 ”话音刚落班级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尤其是班级的那些与李志玩得好的“铁哥们”一边使劲鼓掌一边说:“好! ”接下来的半节课我发现他上课明显认真了, 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以后的练习中只要有仿写, 李志总是写得很好。 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质的,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认可, 尽管这种心理需要有时是微弱的, 但它确实是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动力。 所以, 只要做有心人,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理解、激励他们, 就能让他们找回信心, 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3.持之以恒, 坚定信念。

学困生思想觉悟较之好学生有差距, 他们认识能力较低, 思想基础不牢, 容易出现反复。 “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有进步”。 这是我常常后进生说的话。 当然使得许多后进生与班主任交流时总能自信地说“我能学好语文”。

只要我们真心地理解和尊重后进生, 就完全可以转化他们。 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 防止学困生思想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 应该像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 要求他们, 对他们负责任, 既要有慈母之心, 又要有严父之情, 要爱得得体, 严得适度, 积极为他们创造转化的条件。 只有信其身, 才能听其言, 语文教师只有充满善意, 以尊重和理解感化学生, 动之以情, 才能晓之以理, 使学生想学、好学、乐学。

语文学困生 篇2

还有一位后进生叫他是个很懒的学生,对要求背诵的课文总是不想背,作业不想做,如果你叫他做的话他就只做那一天的,前面没做的他是不肯补上的,针对他的情况,我只好每天都去抓他的作业和背诵了,经过我长达一个月的追踪,他的作业差不多全做了,书也基本上有背下来。

后进生并不是没有自尊心。他们在行动上受自尊心的驱使,常常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表现,一对所有人都采取回避的恶意态度,另一种是冒险行事,往往产生严重的道德过错,无论哪种情况,都表明后进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后进生有好胜心,这说明他有上进心的基础,但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太差,道德认识水平低下,一时取不得胜利,对于这种矛盾心理,我们要引导他们能表现自己,在这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补习工作,使他们好胜心得到一点满足,好动而又能动,想表现自己却又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如我班有一名叫李何杰的同学,因基础差,常常自暴自弃,又非常调皮,是一位让人讨厌的学生,同学们常常说他在班上捣乱,影响别人学习和休息,我好方相劝,并进行家访,得到家长的支持,这个同学变化很大,学习也有进步,同学们都祝贺他。

如何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多年来,学困生问题始终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制约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让教师深感无奈和头痛,然而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和有效深入,语文学困生现状已有所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新问题的出现,本文将基于近些年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针对小学语文学困生问题展开探究和讨论,并就此提出一些改善方法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

随着近些年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大范围推广,目前学困生现状相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新的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其最明显的问题是:(1)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是造成学困生不认真听课、上课经常溜号、没有上进心不能适应周围的学习环境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学困生的记忆力、学习力和模仿力相比一般学生而言都比较差,这也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另一主要原因;(3)学困生普遍对学习的热情度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4)有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抽不出时间来辅导和监督学生学习,检查学生的学校效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况愈下,最后就成为教师眼中的学困生;(5)有些孩子因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无法承受连续失败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对语文的学习慢慢失去信心和热情,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厌烦和恐惧的心理,以至于最后成了语文学困生。简而言之,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教师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分析每个小学生成为语文学困生的原因,制订合理、科学的改善方法,最终解决实现学困生的完美转化。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和方法

1.注重学法,改进教法

教师不但要主动为学困生补课,帮助学困生解决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更要注意对学困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指挥。想要学好语文,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从学生本身着手,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勤于动手、动口和动脑,紧跟教师的授课进度,并做好重点和难点的记录,以便于课后能及时地询问和复习。此外,学生还应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尽量多读一些课外读物,这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还有就是,教师应当坚持不懈地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不但要在备课时就吃透语文教学内容,兼顾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成效,还要适当加强字、词、句方面的训练,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来提升学困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帮助他们渡过语文学习难关,让他们尽快地适应语文学习进度。

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他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比普通学生要差一些,且反应速度较慢,适应性也不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语文成绩从来都是最后一名,他的家长文化水平也较低,对他的学习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他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差,但是他从未放弃过,始终坚持语文学习,据我所知,对于同一题目而言,别的同学一次就能做对,但他要重复做很多遍,而就算是这样,偶尔他对题目和答案还是一知半解;他在基础知识方面也不例外,一年级学过的拼音完全不记得,全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新的字词,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全都忘记了,更不用说使用新词汇写作了,认清这一情况之后,我制订了下面这一改进计划:(1)指导该学生复习拼音,从最基础的做起,然后指定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让他按照课后的词语表每天做10个汉字拼音的拼写,然后再重复记忆。(2)每天都练习三道语文基础题,然后认真理解,学会举一反三。(3)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专门补课,针对他不懂的地方进行细致的讲解。(4)降低他的作业标准,不要求他做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长此以往,他的成绩果然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也就进一步证明,找到学困生的成因,然后有目的性地执行训练计划,是帮助学生摆脱学困生头衔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加强家校交流,随时掌握学困生的转化情况

小学语文教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和联系,以便于及时掌握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频繁来往能够帮助双方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状态,并针对学习现状制订科学合理的转化方案,以利于双方能够全面地帮助学困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秉着坚持不懈的教育理念,反复督导和教育学困生,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转化方案,最终实现学困生的完美转化。

参考文献:

顾海静.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

中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篇4

一、学生个人特质的差异

个人特质的差异包括学习者学习语文的先天素质、学习者在发展中形成的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素质、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 指个体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的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等。不同认知风格的人, 加工语文信息的方式有很大区别。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人, 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来判断客观事物, 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其认知独立于周围的背景, 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进行加工, 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认知方式的人则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 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在写作活动中, 场依存型的人倾向于依赖范文和其他材料, 更易受他人暗示, 甚至人云亦云。认知风格还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一般而言, 场依存型的学生喜欢别人向他们提供结构严谨的教学指导, 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则讨厌“菜单式”的指导, 偏爱自由自在的学习, 较易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沉思型的学生比较适于学习需要详细分析的学习材料, 冲动型的学生则比较适于不太需要注意细节或应急的学习任务。在阅读教学中, 场独立型者对文中的具体细节或部分理解、记忆较深, 但往往把握不住文章的主题;而场依存型者却相反, 能掌握文章总的框架结构或基本思想, 但对文中的具体细节却分析得不够清。教学过程中, 场依存型的学生喜欢与教师有相互关系的互动情景, 而场独立型的学生更注重认知情景;场依存型教师喜欢采用讨论的教学方式, 不太注重教材结构, 场独立型的教师偏向正规的教学方式, 并注重教材的逻辑性。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认知方式匹配时, 教学效果最好。

个人特质虽然不是语文能力的组成部分, 但是它往往通过语文能力的运用表现出来。如从听说活动来看, 性格外向的学生, 通常喜欢与人交往, 经常在他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反, 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较少向他人表露自己的意见。

目前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 一个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 所有问题、材料的呈现方式只能是一种, 而且教师的个人的认知风格、教学风格是相对稳定的, 其结果必然是一部分学生适宜而另一部分学生不适宜。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语文学科尤其如此。长时间地不适宜某位教师的教学风格, 必然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厌烦情绪。学生需要的多样化, 与教学方式的单一化, 这是产生语文学困生的一大因素。

二、知识结构的缺陷与情绪障碍

语文学困生的形成, 家庭、社会、个人的语文天赋是重要原因, 但都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因素, 作为语文教师, 不能操纵, 只能适应。能控制的因素就是知识与情绪。在语文学困生语文知识表征中, 最大的缺陷就是与消极情绪建立起了条件性反射。

知识结构的缺陷, 使其头脑里原有知识经验与新学习的知识之间找不到固定点、相似性。一个人的头脑里某方面知识经验的多少, 对于该方面学习能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如果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中看不到知识的同化机制带来的学习能力效应, 就会仅仅把注意力放到后天练习上, 从而导致对这些学生的补救性辅导误入歧途。自20世纪中后期的智商热过一阵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多数的学生学习成绩落后, 说到底不是智商问题。人们很少想到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学习困难, 是由于来自内心深处的情绪干扰。他们往往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出于无奈, 其中不少人受到的责备是无辜的。

学生在学习或日常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 都与某种情绪体验建立起联系。任何知识经验或信息在大脑中储存或记载、呈现的时候, 都无不“染上”情绪色彩, 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性质, 其实质是一种条件反射, 是一种知识与情绪之间建立的条件化联系。只要把握了知识学习和情绪反应这两个相互作用的环节, 其发展起来以后很难再看到什么别的因素。

所以, 我主张把知识的情绪表征列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知识表征形式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从现实生活中看到更多的学习困难发生的事实和原因。

三、元认知水平低

有关方面的研究及笔者的实际调查、观察和分析都表明, 学习困难学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上均显著低于一般优秀生。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不能很好地期望或计划自己的学习。

他们易受学习内容的支配、控制, 抱着一种向老师交差的思想, 被动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不善于在自我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判明练习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不会或不能利用头脑中的图式形成目标指向性, 因而不能积极地主动地寻找相关的信息, 达到举一反三, 原有的知识结构也就不能得到丰富、发展和改进,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致使知识零乱地堆积在脑海中, 难以形成有效利用的系统。

其次, 不能自觉地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学观察中我们发现, 许多优秀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用某种方法不成功时, 能进一步探索问题空间;而学习困难生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依葫芦画瓢”, 画不出来则处于一种消极等待的状态。这是由于学习困难生认知结构中能充分利用的信息量少, 而且信息多是处于浅表的加工状态, 制约了他们对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再次, 学习困难生改进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愿望较低, 导致了对策略使用不够敏感。

最后, 缺乏对学习的有效监控。

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计划 篇5

说实话,农村的学生不如城里的学生见多识广,尤其是农村的语文学困生,认为学习语文简直就是浪费生命,唉!不幸啊!我结合自己的不长时间的语文工作经验,简要的说一下自己的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措施: 1 课堂监督

课堂上时刻注意学困生的“动向”,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多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多动口,体验到语文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使他们爱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并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继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课外辅导

学生们一般家里学校不是太远,一有时间,我就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时可以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晚回家一会,也可以是午休时间,还可以是可见得大休息时间,找个学困生谈谈心,询问一下“今天的课堂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并且可以个别辅导一会。

3、优生帮助

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或“几帮一”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上能取得较大的进步。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向学困生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小窍门等。与此同时,教育优生不要表现出自己学习上的优越感,以免使差生产生反感情绪或自尊心受到伤害,不仅无益与学习,反而有害。那么优帮差就只会是一厢情愿了。

4、书籍开路

一些语文学困生非常喜欢看课外书。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一爱好,积极利用,使他们学语文。多找一些课外书或是在图书馆里借课外书(农村的孩子条件不好,家里很少有藏书,也很少有学生买课外书看,所以他们看的课外书质量和城里的孩子没法比)书籍的性质是积极向上的,也是他们看得懂、喜欢看的,这样不仅能拓宽他们的眼界、知识面,还可以趁此机会要求他们写写读后感、评价人物、写写心得等。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识到语文学科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很重要。

5、多奖少罚

灵活采用奖惩机制,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奖励,并鼓励其再接再厉,继续进取。让学困生要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价值被别人肯定的好心情。对他们的小小不然 及时与学困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并希望和要求的错误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进行诚恳的说服教育,而不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苛责。

6、家校联合

家长与学校一道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即使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上的波动情况。经常、定期家访,适时的给家长一些情报,让孩子在家里能得到表扬和肯定,以促进其转化。

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策略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硬件在不断充实,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一些主观原因或者客观原因,学困生依然存在。这些学困生可能对自己的信心不足,课上不踊跃回答问题,或者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质较差。因此,他们可能就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不利于今后的语文学习。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喜爱语文,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收获,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将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探讨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学困生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人数并不多,但是对于提高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来说,依然是一个较大的阻碍。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观原因。初中学生年龄集中在13岁到1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的感知往往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说理性较强,文字较多的学科。学生可能不喜欢这样的学科,久而久之,对语文失去兴趣,不再参与到语文的课堂学习中,从而成为语文学困生。其次,客观原因。前文提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不断提高,但是,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中,往往是语文教师占主导,学生被动地参与,整个语文教学课堂沉闷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一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就很容易成为学困生。

二、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就需要语文教师创设愉悦、民主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愉悦、民主的心理环境,就是指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同时更加侧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乐于倾听教师的指导,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回答问题,甚至对一些语文问题提出新的看法。那么,要达到这一目标,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注意多以鼓励劝导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讨论。特别是对于学困生,他们表现好要直接肯定和赞美,而表现得不好,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学生改正错误。其次,在教学活动中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中,要多关注学生的性格习惯特点,因材施教。

三、多种方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而学困生由于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从而难以发现语文的独特之处。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就要调动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困生较其他学生可能好奇心更强,更喜欢一些新式的教学方法。那么,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技术集声音与影像为一体,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困生及所有的学生都会被吸引,从而主动进行语文学习。

没有哪一个学生一开始就是学困生,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的艺术进行引导和帮助。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中,使学困生乐于学习,就需要更多的教学策略。转化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张登志.高效课堂下的语文教学[J].初中新课标,2010(02).

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篇7

一、了解原因

一个学生之所以后进, 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全面了解情况, 摸清学生后进的原因。有的因贪玩贻误学习;有的在家里因父母不和, 整天争吵, 致使他们得不到温暖和教育, 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有的家庭大打麻将等赌博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每时每刻都在从各个渠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不良教育, 都可为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提供条件。了解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才能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班里的一位学生, 上学期语文成绩较好, 几次单元测试都考到了前五名。可到了这个学期语文成绩一落千丈, 上课无精打采, 打瞌睡, 作业马虎, 且有时不完成。我多次找他谈心, 他总是低下头, 一言不发。后来我了解到他喜欢玩游戏机。我把他的这一切告诉他的父母亲, 密切与家长联系, 找出原因对他进行正面教育, 使他端正了学习态度, 现在他成为了一名进步的学生。事实证明, 只要准确了解后进生的原因, 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现闪光点, 创造成功的机会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 多鼓励他们, 发现闪光点。就算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你的字很漂亮”“你做得很好, 老师喜欢你……”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应在合作、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互信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的转化,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多问他们简单的问题, 让他们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比如在平时的作业训练中, 我总是把机会留给后进生, 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自信。这样, 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建立语文互助小组, 发挥集体作用

把全班学生按“好、中、差”调整座位, 将好、中、差混合分成四人一组。为小组提供讨论机会, 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让学生议一议。回答时, 尽量让“后进生”代表本组回答, 以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班级中还可开展“一帮一”活动, 一个优等生带动一个后进生, 结成“一对一”组合。教师还可以把“竞争机制”引进教学中, 经常进行“优秀小组”“一帮一优秀组合”评比, 以促进全班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学风。这样优生为了本组的荣誉, 主动给“后进生”补课, “后进生”也为了不给本组拉后腿而努力学习。通过集体的力量, “后进生”进步较快, 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持之以恒, 反复教育, 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 在转化过程中, 后进生故态复萌, 出现多次反复, 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 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 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反复抓, 抓反复”, 因势利导, 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教育每个儿童, 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

我们要用艺术家特有的眼光去认真分析研究, 即使是一块最普通的木头, 只要我们用心雕琢, 也会使其能够变成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我相信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 只要遵循教育规律, 了解学生心理, 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 持之以恒, 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五环节转化语文学困生 篇8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所以“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化学科学困生,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了解,做到胸有成竹

作为课任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家庭状况、与同学的关系以及其他同学的评价等。笔者所带的班上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喜欢写作业,也不写练习,上课不听讲,家庭经济困难,常年由爷爷照看,不讲卫生,但爱劳动,喜欢老师夸奖,很少与同学玩耍。获得了这些客观资料,就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最基础的个人信息,使教师的教育心中有数。

二、放大优点,建立自信

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动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他们越学不会就越不爱学,再加上自尊心很脆弱,经受不住刺激,更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由此,教学中,要做到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放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提供一个可以发挥其闪光点的平台,使其在整个班级中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与其他同学建立平等、互相尊敬的良好关系,同时也就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有了自信。例如学生赵明明,学习一般,但爱劳动,在一次大扫除中,他不仅勤快地打扫卫生,而且打扫完还积极地倒垃圾,非常卖力。我看到这种情况,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赵明明,让大家学习赵明明爱劳动的这种美德,赵明明很高兴,也比以前自信了许多。

三、爱严相济,循循善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的转化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时刻关心、尊重学困生。虽然他们对犯错误常表现得不在乎,但内心却常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渴望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去爱护每一个学困生,尊重学困生,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善意,增强对老师的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学生赵明明,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当堂所讲的生字和课文都无法掌握,学习起来特别吃力,刚开始他的作业错误特别多。对他我充满了耐心和爱心,在我的努力和帮助下,他慢慢可以认真地书写,作业的错误也渐渐减少,上课也比以前活跃了许多。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循循善诱持之以恒,用爱心感化每个学困生,严格要求,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信心,不懈的努力就能够使每个学困走出困境。

四、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对于优秀学生、中等生、学困生在布置作业和练习时,应有区别,分层次布置,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例如语文课上的生字学习,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当堂就可以掌握,课后就建议其做些拓展的练习;对于学困生来说,课后作业主要是练习和复习课堂所教的字词,把课本抓好吃透。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循序渐进的积累,建立档案,详实记录学困生的表现,在不断地工作中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不断地完善。

五、教师是引路人,更是朋友

有人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秀生。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提高教学水平,完善个人人格魅力,尽到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的职责。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即要做学困生的教育者,更要做朋友,尽其所能,一抓到底。

探寻语文学困生脱困的策略 篇9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表现

所谓语文学困生, 就是智力正常且无视听障碍, 在语文学习中不能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不能利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 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差, 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为了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我们做过一次基于语文学困生的调查研究, 调查情况如下:67.4%的学生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 31.3%的学生对习作感到有困难, 28.2%的学生对阅读感到头疼, 少部分学生不喜欢语文老师, 部分学生语文基础不扎实。

二、学困生脱困的策略

1. 赏识学生, 激发兴趣

用教师的慧眼, 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让其体验成功, 激发兴趣, 从而让他喜欢学习。

(1) 习作——不吝赞赏。 (1) 全面赞扬, 人人成功。我上作文讲评课, 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味成功。具体做法:展示优秀达标的习作;展示习作中闪光的词句段;展示习作用到的好素材。发掘闪光点, 扩大展示面, 增强成功感,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2) 加分激励, 引导自改。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是培养责任感的需要, 是学生的权利, 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我们班级的规定, 自己修改一次, 加一次分,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单元测试时, 当堂作文难免会不尽如人意。我就充分利用“加分”政策, 在老师评分的基础上, 修改加分,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学习效果很好。这样, 习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试卷上的分数也能高高兴兴拿回家给父母汇报。

(2) 阅读——分类要求。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 如果强求一个标准, 确实有失公允。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水平各不相同, 教师应该分类要求, 分层设计阅读量。对于阅读水平较好的学生, 教师还可适当适量推荐一些课外读物, 以丰富他们的阅读量, 开阔他们的视野。

2. 授之以渔, 注重能力

(1) 习作无话可说怎么办?学生习作无话可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除了教育学生要观察生活、增加课外阅读量、勤动笔外, 面对学困生, 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呢?让学生选择一吐为快的内容写:《说给××的心里话》《我最想告诉你的一件事》……让学困生先做后写、先说后写, 要放慢速度、降低要求, 逐渐达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让学困生从写好片段入手, 立足片段、着眼篇章, 尝试成功、享受快乐、培养兴趣。让习作特别困难的学生写看图作文, 坚持一段时间, 习作困难生会从中得到很大进步。

(2) 阅读不会做题怎么办?根据我的理解, 让学生把握阅读课文的目标——明白写的什么 (主要内容) , 为什么写 (表达的情感) , 怎样写的 (怎样用文字表达情感的) , 再结合完成课文后面的练习题, 阅读学习就基本达标了。会阅读也要掌握一些阅读答题方法, 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本义+文义。理解句子的含义,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生活”。概括段意 (内容) 的方法:组合法、摘抄法、拓展法。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题目揭示中心思想, 如《伟大的友谊》;中心句揭示中心思想, 如《落花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这句话是在篇中点明了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很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含在内容之中的, 要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需要我们边读文、边细想、边体会。同时, 组织语言时, 可以回答两个问题: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如本文通过叙述了 (介绍了) ……表现了 (赞扬了, 抒发了) ……这就形成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让学困生掌握一些阅读答题技巧也是必要的。如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 然后在文章中间勾画出来, 再把语句抄下来, 最后写自己的理解。回答“为什么”的题型:教会学生写清楚因为……所以……, 这是答题的习惯。

3. 严格要求, 培养习惯

良好的习惯, 对成功求学意义十分重大。学生智力差不多, 但发展差距大, 原因在于习惯:视自觉、认真学习为己任的态度与习惯;先学后玩的习惯;学习专注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有疑问必须尽力解决的习惯……

4. 面向全体, 关爱学困生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希望、家庭的未来。教师要面向全体, 关爱每个孩子, 不能厚此薄彼。

一位老师在教学多音字“差”时, 学生回答:“差 (chāi) , 出差;差 (chā) , 差生”。这位教师接过话头, 随口就说:“差生, 就是指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同样的内容时, 也有学生组词“差生”, 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们班里没有差生, 大家都差不多, 差距不大。学习暂时困难的, 只要努力, 也会赶上来。”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该肯定谁不言而喻!

也谈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篇10

一、尊重学生人格, 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青少年学生血气方刚, 自我意识、自尊心理尤为强烈, 他们渴望被人理解, 受人尊重。在生理、心理、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更是如此。由于涉世未深, 阅历不丰, 他们又比较稚嫩脆弱, 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 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学困生比较顽皮, 成绩偏差。在老师眼里, 他们是后进生;在家长眼里, 他们是不争气的孩子。老师的歧视、家庭的冷落, 使他们深感自卑和压抑, 渴望改变环境, 获得理解和尊重。然而,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往往从思想上轻视他们。他们的自尊心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伤害和践踏, 希望一次次破灭, 冷漠的环境使他们变得更加抑郁, 甚至“破罐子破摔”, 如此恶性循环。

尊重对方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得到应有的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教师如此, 学生同样如此。杜威曾经说过, “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 “好言一句三冬暖”。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 给人以鼓舞, 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 使人感到友善, 产生信赖感。杜威还说:“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只有尊重学生, 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才能相长。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他们具有独立人格。作为教师, 应处处从学生的立场考虑, 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研究他们, 了解他们, 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这才是真正的良师。

二、用平等的观念促进情感的交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是高高在上的, 它强调师道尊严,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主观感受被忽略, 情感的交流被抑制, 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 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语文老师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 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 把学生看成是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 而不是可以任意摆布和要求的工具。

例如, 我班有个学困生田某, 曾听到不少老师抱怨说他太狂;而田某却说老师不近人情。有人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归结为:在农村, 绝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由老人照顾这些留守学生, 老人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 不懂得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是一种道德的缺失。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 小题大做。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 这种矛盾的实质根源于观念上的冲突。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放下架子, 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不要习惯于单纯从老师的角度去进行说教、指正, 要善于倾听, 了解学生怎么想、怎么看, 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 要巧妙地利用一些小事, 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 如学生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 老师碰巧经过时, 不应旁若无人地走过去, 而应帮他捡起来, 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是容易亲近的, 借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从爱出发, 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 让学生觉得语文老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 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长出“隐形的翅膀”, 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中学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很多, 再加上有的学生基础差, 想要提高学习效果实属不易, 科学的学习显得至为重要, 对此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 从而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教《孔乙己》这篇小说时, 教师一边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孔乙己这个不幸的畸形儿, 用他的手走出了咸亨酒店, 离开了他渴望能飞黄腾达的社会舞台”, 一边轻轻地拭去黑板上醒目的“孔乙己”三个歪歪扭扭的大字。这一擦, 不仅能造成学生视觉上的“空白”效果, 而且能勾起学生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联想。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篇11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1.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分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天生的智力,以及后天的智力培养都不相同,所以学困生形成的因素之一便是智力因素,这类学生在学习之时,存在学习能力中的障碍,比不上别的学生。学困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要比别的学生要迟钝一些。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之中,学生受到智力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记不住、不能理解、不能感悟的现象。但是这些学生们基本都属于学习认真型的学生,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弱,自然会出现今天记忆住的成语、汉字、课文,短时间内便又忘记了。这样学生便会感受到自己与别的学生有较大的不同,便会心理越来越脆弱,感觉自己是怎么学习也学不会的,长久发展下去,学生自然会放弃学习。

2.学生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分析。非智力因素的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个人的心理导致的,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比其他同学弱,甚至比其他学生还要聪明。但是由于他们的学习需求、动机、价值等方面的不同会让导致他们出现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愿意主动思考,这样便会使他们逐渐成为学困生。总而言之,学生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便是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致,出现了旧知识还未学会,新知识不明白,这样恶性循环下去,自然学生会逐渐放弃学习。

二、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1.重新认识自我,树立学习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与生俱来会有所长,也会有缺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此点,不能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没有学习的能力,更不能放弃学习。要想帮助学生摆脱此学习困境。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之后,自然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有些学困生的记忆力特别好,教师便要时常鼓励他,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记忆力确实比其他学生要好,然后引导学生将其小优点无限放大,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外延,这样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学习喜悦之后,便会从原来的自我认识“我不行”转化为“我肯定行”。

2.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引导,使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学校是学生的第二生活场所,教师是学生最尊敬的,对学生学习的方向。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和学困生的沟通,对于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要及时关注和引导,使他们遇到问题之时,可以先想到向教师求助,这样懂得质疑便是学好语文科目的第一步。然后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薄弱,教师在讲课之时,要从基础性之时讲起,这样学困生明白之后,便会逐渐熟悉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对于学困生的指导,必须做到耐心、用心、亲切,这样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之后,便会萌生暗示心理,我不能让老师失望,自然会自发地萌生学习语文的兴致,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热情。

三、引導学生广读,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学生具有健康的素质,才能够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之时,必须全面了解学困生,从他们的爱好着手,培养他们爱阅读、广阅读的习惯,这样学生通过长期的阅读,便可以使身心得到陶冶,体会语文学习的魅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略说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篇12

不光如此, 语文学习的困难与障碍, 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更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品德修养, 由“学困生”发展成为“后进生”。这类学生往往厌恶学习, 不思进取, 进而闲则生非, 进网吧, 玩游戏, 课堂上要么精神萎靡、瞌睡连天, 要么恶作剧、什么花样都玩, 唯恐天下不乱;要么早恋, 写情书、约会、逃学;要么寻衅滋事, 打架斗殴……

那么, “学困生”也好, “后进生”也罢, 他们就真的令人讨厌、真的无可救药吗?回答是否定的!

笔者多年来一直在农村初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 也一直与许多“学困生”、“后进生”打交道。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等教育专家为我指点迷津, 让我能面向所有学生, 关爱全体学生, 尤其对差生投以更多的爱。

实践让我体会到:爱, 是教育的前提, 对“学困生”“后进生”来说, 这种“爱”尤其应该是真诚的。

张东亚, 曾经是一个令学校领导及所有任课老师望而生畏的学生:已上初中了, 朗读一篇简单的现代文都很困难;交上来的作文潦草得让老师看不懂几个字;英语课上给女生“烫发” (用打火机烧前座女生的头发) ;化学课上耍蛇, 吓得全班同学哗然;午休时高声开放“随身听”……

我怒不可遏地把他找来, 严厉批评, 大声训斥, 他都若无其事, 甚至不屑一顾。我越发怒火中烧, 劈头盖脸地责问:“你这样下去, 对得起生你养你的妈妈吗?”他立即恶狠狠地抛出一句:“我没有妈妈!”

我愕然了。

后来, 经过多方了解, 我才得知:该生六岁时, 母亲就因其爸爸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而离家出走了, 从此, 他只好跟着年老多病的爷爷过, 爸爸也时常回家, 但心情特别:有时想起出走的妻子就伤心;有时欠下了赌债又悔恨;有时面对家中老的老、小的小则无可奈何。要是小东亚稍不乖巧, 轻则一巴掌, 重则拳脚相加。据说该生在小学六年级时, 因偷了家里的钱被父亲一阵毒打, 然后又被父亲装进麻袋扔到河里, 要不是邻居把他救上岸来, 他早已没命了……

我立马找到他, 而且我当初的暴怒、凶狠相早已荡然无存, 与他谈心、交朋友, 请他吃饭, 给他买学习用品, 并且语重心长地要他正视现实, 先改变自己, 然后去感动父亲、感化母亲, 以致改变家庭……

我跟他谈呀谈呀, 他开始微微点头了, 谈着谈着, 他居然流下了泪。

我知道, 这孩子被同学欺负时没有落过泪, 被父亲拳打脚踢时没有掉过泪, 被老师严厉训斥时没有淌过泪, 而今天, 这泪则止不住地往下流, 此时此刻, 我心潮湃澎, 这是教育的力量在他的内心深处起作用了!

我知道, 他从幼小起就失去了父爱母爱, 性格孤僻, 脾气暴躁, 动辄发怒……总之, 其心灵无时不在遭受着折磨。

我更知道, 其特殊的家庭, 不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 那样的爸爸妈妈, 无疑在他心中投下了生活的阴影, 扭曲了他的道德是非观念。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应该充当严父慈母加良师的角色, 我不断寻找并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 比如他认真的时候也能写得一手工整的汉字;我让他当劳动委员, 他每天都能组织并指挥有关同学把教室内外及包干区打扫得干干净净, 自行车也排放得整整齐齐……

该生如此明显的变化, 使我心头一乐, 我赶紧向他爸爸报了喜, 并指出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 要求他亲近儿子, 并以实际行动为儿子创造温馨的家。这位家长很是感动, 其实他早已发现了儿子的进步, 自己也开始检点了。一种良性的态势在父子间循环起来了, 期末, 本班一致公认该生首当其冲应为“三好生”。

快放假了, 我进一步找了他:“你与爸爸都棒起来了, 这样的喜讯为什么不向你妈妈报告一声?”他心领神会, 很快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寄给妈妈, 向妈妈发出爱的呼唤。

很快地, 东亚的妈妈终于回家了, 这个破碎了多年的家, 重又团圆, 相亲相爱, 其乐融融了。去年高考, 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交大录取而去。

谁说差生“朽木不可雕”?谁说“学困生”、“后进生”“屡教不改”、“本性难移”?

上一篇:负压引流管下一篇:资源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