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学困生

2024-10-24

理解学困生(精选4篇)

理解学困生 篇1

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困生树起学习自信心是关键。尊重、信任和理解,就能擎起学困生成才的天空。

一、尊重

对待学困生,我们要做他们的朋友,充分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在现实生活中,给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敢于想、敢于做。面对他们不良的行为,老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切不可把鄙视的目光投向他们。要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明确自己前进的目标,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只有这样,学困生才会进步,才会转化成优秀生。

有一次,学校举行黑板报比赛。确定主题后,一个学困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想参加出黑板报。”听了这话,我吃了一惊。每期的黑板报都是学习优秀的、字写得漂亮的学生参加,我在旁边指导。这孩子学习成绩差不说,字又写得不怎么样,竟主动提出了自己也要参加出黑板报,我开始有些犹豫,但我还是答应了他。那天,学校进行评比时我很失望,我有些后悔当初怎么会答应他的要求,这回的一等奖成了泡影,得了个三等奖。同学们也纷纷指责他,如果不是他画的画难看,肯定得一等奖。可转念又一想,我应该尊重孩子的思想和做法。上课时,我对同学们说:“这次黑板报比赛我们班获得三等奖,主要的功劳应归F同学,如果没有他的画,我们班的黑板报三等奖也评不上。”下课了,F同学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刚学画画不久,画不好。”我说:“你画得不错呀,你再努力,老师相信你会画得更好,明年我们班肯定会拿第一。”正因为我尊重了他,尊重了他的劳动成果,所以他后来不仅非常努力学画画,也非常努力学其他功课。第二次黑板报比赛,F同学画了一幅很具特色、很有意义的报头,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我们班终于获得了一等奖。正因为我对学困生的尊重,学困生才有立志学好的信心,学习成绩才不断进步。

二、信任

古人云:“有威则可长,有信则可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我想这句古训也充分说明“信任”在人和人之间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学困生如果得到老师的信任,他们会感到愉快,会增强勇气,去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产生锐意进取的心理。

新学期开始了,我接任七年级三班的数学课。第一次的数学作业做完了,有个学生问我:“老师,数学作业交到哪里?”“交到组长那里”我说。一个学生说:“我们还没有选出组长。”于是我就说:“愿意做数学组长的同学请举手。”有一个学生很快就举手,并且把手举得很高。我对他说:“你这个同学很乐意为同学服务,好!第二组的数学组长就由你来当。”马上,同学们就纷纷说:“老师,他很懒,数学成绩很差的。”“老师,他经常不交作业。”“老师,他很不负责任的……”我说:“你们说的是过去的H同学,现在的H同学想进步了,我相信他一定会把数学组长的工作做得很出色,用不了多久,他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甚至会超过很多同学。”当时我想,我先增强他的信心,再指导他正确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下课了,我鼓励他说:“H,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如果工作中有问题,老师可以帮助你。”听了我这番话,H同学频频点头,并说:“老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在我悉心的帮助和辅导下,陈某同学的工作一次比一次干得漂亮,学习成绩也在一天比一天进步。

L同学,数学基础差,经常出现错误。我几次向他以前的老师了解情况,都反映他学习跟不上,上课不听讲,下课抄作业。为使他的学习尽快赶上来,一方面我努力使他切身体会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期望;一方面与家长、班干部抽时间帮他复习,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开始,L同学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大家的帮助更是持怀疑态度。我想这是长期以来师生间缺乏信任造成的后果。于是我开始相信他,见到优点就表扬,发现缺点就帮助。慢慢地我的诚心和信任增强了他学习的信心,给足了他前进的动力。他向我表示要和我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课上他不但能主动回答问题,还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了。这期间,虽然也出现过几次反复,但经过努力,他终于能与同学们齐头并进了。

事实证明,是信任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困生信任了,就会提高教育的质量。

三、理解

理解是教师对学困生的一种明智的爱,是增强学困生自信心的催化剂。“理解万岁”这句话道出了人与人相处的真谛。因为理解,老师会成为学困生的知心朋友;因为理解,会化解学困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误会;因为理解,让学困生看到了前进的目标;因为理解,使学困生也能畅游知识的海洋……所以教师要用好理解这把金钥匙来打开学困生心灵的大门。

教师以平等相处的观点对待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困生成长的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我们班的X同学是一个学习基础薄弱、自觉性差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努力学习,有些知识没学会。课下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知道最近你很少完成作业,你不要担心,这是很正常的。如果让任何人做一件他不懂的事,谁也做不好。特别是老师,如果让我给同学讲一道我不懂的题,我肯定讲不好。当然,由于遇到不懂的问题而完不成任务,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怎样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弄懂,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听了这些话,他激动地说:“老师,以后我遇到不懂的问题会问同学或问您的。可是有时作业较多,我的时间不够用。”“那好,如果你哪天作业多,时间不够用,你就跟老师说一声,我们可以共同商议一个办法。”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他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正确率还很高。

Y同学最近情绪总是很低落,我多次向他询问怎么回事,他总是热泪盈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本来学习成绩就比较差了,近段时间的作业更是错得厉害。后来,经过了解,原来他父母离异了,他很伤心难过。我给他打了个电话,和他谈了一个多小时。从那以后,他比以前更加认真听课了,课后还经常在我的身边转来转去,问东问西,好像我就是他妈妈一样。

十多年来,我就是用“尊重、信任、理解”这三大法宝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转变学困生的思想的。我认为这三大法宝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这种爱是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是一股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这种爱能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受到鼓舞,产生动力,从而使学困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为学生擎起成才的天空。

理解学困生 篇2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以来, 学困生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学困生一般有如下特点:1.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2.学困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环节薄弱, 词汇量比较少, 这个也成为英语听力的一个障碍。3.单词的音与形、义的分离也是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之一。

那么, 如何来培养并提高学困生听力理解能力呢?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培养学困生浓厚的听力兴趣

要让学困生喜欢做听力训练, 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要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消除恐惧心理, 发挥主动性, 积极思考。我经常在课上组织小游戏、小竞赛, 朗诵儿歌, 唱英语歌曲和进行chant等等。如:学Food and drink这一课时, 我先出示学生平时喜欢吃的食品, 如hot dog, hamburger, coke的单词卡片等, 作为对听力练习做得好的学生的奖励。学生一看这些东西, 兴趣高涨。听力一开始, 学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听力练习中,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听的欲望, 降低学困生听力理解难度

1.精心布置语境, 强化学困生的听说能力。小学英语听力的培养宜视听结合, 培养利用情境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里的视听结合是指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师的动作、表情、投影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境, 模拟情境。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提高理解和强化刺激, 加深记忆。如:通过猜词游戏, 由老师或成绩优秀的学生描述单词, 其他学生猜词, 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而且巩固了新词, 提高了听力水平。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激发学困生参与实践。

我们还举行了“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口语大奖赛”、“英语故事大王”、“单词王”和“英语课本剧比赛”等活动, 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深入角色, 踊跃表演。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 又使其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还调节了学习节奏。

3.看图描述, 做好铺垫, 从而降低难度。利用图片, 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减轻了听力理解的困难。

三、重教学方法和策略, 重学法引导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还要教会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

首先, 从基础入手。听力教学应从基础入手, 重视语音知识, 突破语音难关, 训练辨音, 培养学困生纯正的语音习惯。其次, 注意音、形、义的结合。在教学过程当中, 注意音、形、义的结合。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词汇并不只是单纯地了解单词的中文意思, 还要因此联想到单词运用的场景, 单词所指的实物的形象。再次, 听与说相结合。听与说相结合的训练方式主要是培养学困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在听的基础上, 让学困生大胆说出自己听到的东西。对敢说、说得多的学生予以奖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后, “抓主干”, 即通过听关键词、语调等手段来抓内容大意。对于小学生来说, 可以“抓主干”, 即通过听关键词、语调等手段来抓内容大意。教师可教给学生用摘录、画图等方法来做听力, 特别是一些有地点、方位的内容, 或者有比较性内容的短文, 这样的方法对于提高学困生的整体听力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四、了解英美习俗, 渗透文化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反应一个特定民族的生活, 透视这一民族的文化心态, 蕴含这一民族的思维方式。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侧面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 充实语言文化背景。如注意尊重西方人的隐私权;圣诞节、感恩节的来历等。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学困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要根据学困生的心理活动特点, 激发培养学困生英语的听力习惯和学习兴趣, 运用科学的方法, 通过多听、勤练、多实践, 不断增强其语感, 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探究小学英语听力训练.2010.10.1111:05.课外资讯频道

[2]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中国纺织大学出版

理解学困生 篇3

一、与学困生交朋友,做学习上的贴心人

调查显示,教师越是和学生走得近,就越是深受他们的喜欢。学困生作为教学中的群体,理应享有和其他同学相应的权利。教师不妨和他们做朋友,多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在激发他们学习潜能动力基础上增强他们学习的原动力。

教师和学困生做朋友, 能在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基础上,更好地主动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在与学困生交朋友时,一方面,多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问题和困难,运用提醒沟通、对话教学等形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深化理解。另一方面, 多以朋友的真诚沟通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学习思维观点,让他们在积极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增强学习自信心。教师和学困生交朋友,能使得教师了解到更多不可知的秘密,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与学困生交朋友,留给学生的不仅是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更多体现了教师的生本主义人文化教学理念。例如,在译林版七年级下 册Unit 4“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A trip to the zoo”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妨引导学困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围绕“What do you find in Sunshine Zoo?”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并以朋友身份,与学困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角色,与他们就“How do you introduce Sunshine Zoo? ”“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Sunshine Zoo? ”“What is your dream zoo?”进行交流 ,帮助他们在贴心交换意见的基础上, 更好地调整学习感知思维方法,帮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问题和不足。

二、让学困生多展示,激活学习内生力

创设平台让学困生在自由展示的过程中更好地激活自身学习潜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理解。给学困生搭建属于自己的平台,不仅能丰富他们的思维感知,还能使得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才华中进一步调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困生多展示自己的才华, 能在丰富认知感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更好地挖掘自身潜能。在搭建平台中,一方面,鼓励学困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疑难问题, 主动寻求学习破解策略方法,帮助他们展现自己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另一方面, 多给学困生的展示以必要指导, 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光彩,对他们的出色表达和精彩表演予以表扬奖励,帮助他们激活学习动力。这样的多样化展示能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产生一定的新鲜感,主动融入互动交流过程,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学困生多展示更能够使得他们对课程学习内容有深刻感知印象。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4“Amazing things”的Reading A“The ghost in the park”教学中,针对课文表达内容,播放相应影视片段资料,创造与公园环境相似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此基础上,分别扮演Millie,Amy,鼓励他们围绕“What do you find in the park?”“Why did they feel fear?”“Can you tell us how they meet?”进行主动表达,让他们主动展现自身才华。

三、和家长互动交流,共同形成整合力

英语教学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多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能使得教师在了解学生课余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调整学习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文化知识。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能帮助学生在深入了解自身学习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予以调整和弥补。

教师在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时, 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了解他们在语言表达、课余练习等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围绕相应学习内容进行主动调整。在沟通交流中,一方面,向家长通报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向家长反映学困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方面, 与家长共同做好转化工作。另一方面,多主动家访,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及家庭情况等,帮助学生剖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引导他们在主动感知的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和家长的主动配合, 能帮助学困生客观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便于他们有针对性地矫正。通过这样的双方配合活化英语教学,更利于学困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和学生家长配合中不妨多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方法, 结合家长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提高课程整体教学能力,促进学困生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以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指导英语教学,从学困生最需要的理解和尊重入手,关注他们的认知感受,能有效激活他们的潜能动力, 帮助他们释放学习激情。借助多方力量,共同关注和理解学困生,能使得他们在主动融入的过程中更好地体味英语学习的快乐,强化课程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拟就随迁子女英语学困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分析,阐述转化的策略方法,以对提高课程整体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根据学困生的学习发展需要,通过贴心交流、鼓励展示及家长互动等优化教学过程,丰富学困生学习认知体验和思维情感,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激情。

理解学困生 篇4

1 教学内容介绍

本节课的阅读语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1》Unit3 Travel journal的阅读板块。文章标题为Journey Down The Mekong, 主要内容是讲述一对中国姐弟“王坤”和“王薇”骑自行车沿湄公河而下旅行的相关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述了“王坤”和“王薇”的骑车旅行的梦想和计划。第二自然段通过对“王坤”的姐姐“王薇”做事的方式的介绍, 让大家了解了她的性格特点, 她是个固执但执着的女孩。第三自然段描述了“王坤”和“王薇”为这次旅游所做的准备, 对旅游路线的选定以及他们通过查阅地图对湄公河情况的了解。全文共480个单词, 其中难度大的单词占很大比例。最难理解的段落是第三自然段。

2 通常的教学方法与问题所在

对于本节课的阅读语篇, 常规的教学方法是先整体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 再详细理解文章。即在引入话题之后, 首先让学生快速通读全文, 把握文章大意, 找出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然后逐段设置一些细节问题让学生回答,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这样的教学方法, 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是没有问题的。然而, 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行不通。你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 找出各段大意。学生阅读文章, 根本不知所云, 大大影响了学习的信心, 甚至有些学生直接选择放弃阅读, 去看别的书, 学习别的科目去了。后面通过回答问题理解文章的环节更加无法进行。

3 把握学困生特点设计教学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考虑, 重新做了教学设计。

首先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文章标题Journey Down The Mekong告诉我们,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谈论与旅行相关的事情。旅行的目的地是湄公河。获得了理解文章的两个基本要素——事件和地点。

然后进一步, 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有关湄公河的介绍, 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观看视频, 学生知道湄公河是亚洲重要的跨国水系, 流经中国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最终流入南海。由此, 提出问题:“Which kind of transport are they going to use? (他们将采取什么方式的旅行?) ”在第一自然段, 学生很容易找到“take a bike trip”这个表达, 从而知道旅行的方式是骑自行车。这个答案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为学生对这种旅行方式感兴趣。对于学困生而言, 能自主找到答案, 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信心大增, 拥有继续阅读文章, 了解更多信息的欲望。

继续抛出问题:“How many people are mentioned inparagraph one? (第一段中提到了多少个人?) ”“What is their relationship?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Who planned the trip to the Mekong? (谁为湄公河之旅做计划?) ”“When did they get the chance to take the bike trip? (他们什么时候进行自行车之旅?)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对第一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也更强化了阅读文章的信心。

此时, 让学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概括本段的大意, 大部分学生能找到“dream”这个单词。

在这个基础上, 让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的topic sentence (主题句) 。第二段主要讲述姐姐“王薇”的一个shortcoming (缺点) , 就是stubborn (顽固) 。在这个环节, 教会学生一个阅读技巧, 就是英语文章的主题句通常出现在这一段的段首或者段末。整段文章通常都是围绕着主题句展开。

扎实地理解完第一、第二自然段之后, 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 学习信心倍增。虽然第三自然段是本篇文章中最难的段落, 但学生已经消除了害怕困难的心理。进入第三段的理解, 势如破竹, 非常顺利。第三自然段讲述“王坤”和“王薇”姐弟俩到图书馆里查找地图和资料, 为旅行做准备。在这一段里, 对湄公河的描述是难点。我让学生展开想象, 湄公河起源于青海省一座山上的冰川 (glacier) , 因此水是既清澈又冰冷的 (clear and cold) , 起初由于地形落差大, 所以河水流动快 (move quickly) , 当流到宽阔的峡谷 (wide valleys) , 河流就变宽了 (wide) , 变暖了 (warm) , 河水也变成了黄褐色 (brown) 。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常识, 运用起学生的常识, 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 也帮助学生增长了地理方面的知识, 开阔了视野, 感受了文章描述的生动。最后, 让学生想一个合适的词来概括这一段, 也是很多学生都能想到“preparation (准备) ”这个单词。

4 反思

总体而言, 这节课是成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积极思考, 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主要在于把握了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 运用了合适的方式进行指导。

如果一开始笔者就让这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去阅读整篇文章, 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大致内容, 然后再去理解文章的细节。学生会被过长的篇幅, 过多的生词吓怕, 放弃阅读。因为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 觉得老师布置的任务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无从下手, 没有信心阅读。有的甚至对要阅读的文章望而生厌, 产生排斥抵触的心理。这是最糟糕的结果, 学生连文章都不接触, 就谈不上学会了。

面对这种情况, 采用化难为易, 由浅入深的指导方法。首先从学生感兴趣、能把握的知识点入手, 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然后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因此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文章通过一个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实际教学案例, 探讨如何由浅入深, 帮助学困生理解文章。

上一篇:室温制备下一篇:建筑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