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

2024-10-11

学困生转化(通用12篇)

学困生转化 篇1

摘要: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转化学困生, 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 寻找病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习惯, 克服不良心理, 形成热爱学习、自觉学习习惯, 达到自我转化的目的。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自我转化

学困生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 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研究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增长点, 也是每一名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帮助学困生消除心理障碍

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的关键时期, 表现为生理特征趋于成熟, 心理发育还未成熟的状态, 受教育方法、环境、升学及前途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在自信心、意志力、情绪等方面存在心理障碍, 但他们内心深处却蕴藏着不甘落后, 要求上进的愿望, 只要“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因材施教”, 就能消除心理障碍, 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要培植学困生的闪光点, 注意诱发积极的心理因素。优秀老师总会寻找闪光点, 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 不断对其微小的进步精心呵护, 细心培养, 适时鼓励, 让他们感觉受到尊重, 便会使其重新认识自我, 扬起探求知识的风帆。二要创造进步的机会。要经常耐心细致地帮助指导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 组织他们动手实践, 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发现, 在发现中感悟, 在感悟中理解, 在理解中运用, 不断满足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需求, 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增强学好的信心。三要奉献爱心, 重视自我能力的培养。“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学困生在学习上处于弱势群体, 转化工作过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因此, 耐心细致地关爱, 持之以恒地呵护鼓励, 让他们不断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希望, 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目的。切忌讽刺挖苦, 严厉训斥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行, 防止逆反心理的出现。四是利用有关讲座课程等, 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 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 促进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困生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 才会有他们天天向上的行为。

二、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困生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是在需要的基础上, 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习的向导, 创造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的统一起点, 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途径、形式、方法和手段, 通过丰富多彩的主体实践活动, 创设乐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学习意识, 塑造学习精神, 优化学习氛围, 挖掘内在需要, 构建成功平台, 使学困生在浓厚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驱动下, 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提高, 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 巧设悬念, 置疑问难, 创设情境, 实习实验, 亲自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渴望, 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拾级而上, 达到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 有所发展。

三、指导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

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就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而教师要让学困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如面批作业, 上课提问, 及时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给他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促进学困生查漏补缺, 及时纠正学习中的问题, 要针对学困生怕做题这一点, 要积极引导, 使其克服惧怕心理, 反复阅读, 分析题目, 联系平时所学知识点, 揣摸题目意图,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进而寻找出解题的方法、步骤,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改进学习方法。同时, 还要结合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不同情况, 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掌握克服学习困难的钥匙, 真正体验学习。

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 它是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 如何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 要仔细分析学困生产生不良习惯的内因, 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达到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的目的;其次, 要遵循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大处着眼, 小事着手, 科学计划, 严格要求, 长期训练, 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形成。如督促学困生课前预习, 引导他们专心听讲, 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要求他们按时完成作业等。同时注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必须持之以恒, 长期强化, 不断在教育中培养, 培养中教育, 促进他们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 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 达到由被动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的教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名优秀的教师, 不仅要在促进学困生自我转变上下工夫, 还要在改进教法上花力气, 达到会教和善教, 以提高转困工作的实效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实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选择和运用符合学困生学习实际及心理特点的方法, 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勤反馈”等适合他们“胃口”的教学措施;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设计一定梯度的练习题, 运用鼓励性评价的教育方式。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教育转变过程中, 把良好的学习方法贯穿于认识程序中, 把主体参与活动贯穿于教学设计中, 把能力的培养附着在知识的载体之上, 把情感教育融入认知过程中, 在切入点上巧触发, 堵塞点上巧疏通, 总结点上巧回归, 在学困生“心欲通而未通时, 予以达之;口欲言而未能时, 予以言之”, 对他们的评价着眼于未来, 侧重于发展, 以利于改进, 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 注重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 使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总之, 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个体特点具体培养, 力求“一生一策”, 以提高转化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困生转化 篇2

的提高。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

求,也是对广大教师能力水平的检验,是初中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

要课题。

农村学困生 职业道德 教育质量

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求,也

是对广大教师能力水平的检验,是初中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

题。这几年,在农村中学,学困生更加普遍,而且人数有逐年上升

的趋势,这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必须引起学校和

社会的重视。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新课

改理念的重要内容。

首先,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育心理学家

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因此,只

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献出爱心、付出努力,就能达到

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切忌只看重学习好的学生,

而冷淡学习困难学生。当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学

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亲切。

师生之间只有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调动学困生转化学生学习的积

如何转化学困生 篇3

一、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发现学困生的潜能教育,想方设法转化学困生

1、我在英语课堂上,每当学困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时,我采取的方法是及时对其鼓励,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去鼓励他们。即使问题回答错了,我也不去指责他们,更不训斥他们,而是轻声婉转地指出他们回答不正确的地方,课后再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不至于在同学面前难堪,更使他们从老师的鼓励中获得以后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的信心。

2、在课堂及谈话时用亲切平和的激励语言鼓励学困生。作为一个教师对学困生的课堂或课外辅导有时很大一部分是从他们的作业辅导开始的,而在批改作业时要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或者符号去评价,鼓励那些在学习中困难的学生,这样能提高其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批改作业时,经常用上“A,☆,优”等带有鼓励性的符号。有时还写上一些激励性语言!其实学习语文也很简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候只要多读几遍,就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哟!当学习困难的学生背出课文或对话时,我在他们的课本上就贴上一个个表示其聪明勤奋可爱的小粘贴。用鼓励性的符号或激励性评语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带来的良好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二、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尝试到自己在学习中成功的喜悦

对于学困生学习上的要求要与其他学生有所区别,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学习基础来定他们的学习起点,面对他们的现实来定目标,对他们要做到起点低而且准,目标具体而明确。只有把重点放在学困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让他们尝试“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甜头,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使他们向着成功迈进并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达到一个目标,受到一次鼓励,心理上得到一次满足,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一次次鼓励,一次次表扬,就会感到层层有进步,步步有提高,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对学困生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这就是尺寸效应的含义。例如:在我们班同一节课上,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注重分层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作业,要求也适当为学困生放低。又如,在班上对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而面对学困生提问题时就要提出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等等。我就是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发展中,使优差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成功的激励。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的、细致、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要我们每位教师树立坚定的信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学困生的转化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三、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几年的实际工作,使我深深认识到了学困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脆弱的,他们平时害怕见到老师,总是疏远老师。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一要靠“亲近”,二要靠“投入”。老师首先要去亲近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倾注老师的情感,做到和蔼可亲,以达到与他们产生心理感应,感情上的共鸣。给他们单独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学习好的与他们一帮一的结对子或群帮一的方式。通过阶段学习,开展学习竞赛,从最简单的开始,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从点滴讲起,使其逐步提高。

四、促使懒惰型学困生养成积极性的学习习惯

老师的督促、言教、身教是引起自身懒惰型学困生得到根本转变的主要手段。督促就要做好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的工作。学校和家庭互相配合,在校教师要督促他们课堂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帮助他们补习功课,指导他们改变学习方法:在家家长要督促他们课后认真复习,完成作业,以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言教即教师和家长要随时通过亲密和蔼的语言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变懒惰型学习态度为积极型学习态度,同时密切注意他们在某些方面稍有进步时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及时表扬和鼓励,促使他们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家长的身教也是带动他们转变的一个重要关键。

如何转化“学困生” 篇4

一、关心“学困生”的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学习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首先要分析他们的健康原因, 因为儿童的精神生活, 智力发展, 思维, 注意, 记忆以及长久坐着学习的能力等都有赖于他们的体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不一定都是智力低下, 对这些学生我们必须注意观察, 先从他们的身体状况上找原因, 比如我们常见到一些学生开始上课时还能专心, 但是过了10-15分钟以后, 两眼无神, 目光呆滞打瞌睡老师讲了什么全然不知, 这是学生常时间坐在教室里而引起的新陈代谢失调。这样, 找出原因后再根据具体情况, 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关爱“学困生”的生活

不少老师认为, 班上的后进生是天生的笨, 是稀泥抹不上墙, 是朽木不可雕也, 根本没有教育的必要。其实, 班上的“学困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 就不难发现, 他们中多数学生和其它学生一样, 都有求知的欲望, 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诚实善良的心。不同的是由于其学习方法不同, 老师的关爱不同, 家长的支持配合不同, 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不同, 成绩低于其它同学, 这样一来, 他们就失去信心, 思想也开始堕落, 因此就成了班上的“学困生”。这时, 如果老师们能及时走入他们的生活, 去理解他们, 关心他们, 尊重他们最初的学习愿望, 巧妙的利用知识固有的魅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相信自己。那收获是显然的。苏霍姆林斯机基指出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落后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他们对学习那种冷漠的态度。的确, 如果孩子失去信心, 那么老师和家长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三、帮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标

由于我们在工作中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思想, 错误的措施, 简单粗暴的方式, 是部分学生原有的的学习兴趣消失了, 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随之淡化, 加之考试的屡次失败之后自尊心受挫伤失去自信心, 有的甚至没有了一点学习信心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加上知识的缺漏, 性格的懦弱, 学习无目标, 方法不当能力差, 等等原因相互制约, 互为因果, 形成一条恶性循环连, 导致学生们的欲望之火渐渐熄灭。魏书生认为, “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 是心灵内部缺乏动力, 希望之火由于种种原因熄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学困生”心灵深处潜在的由于种种原因暂时处于抑制状态的希望之火一旦点燃, 它就会在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下, 在“学困生”上进的过程中起到主动的作用, 促进后进生上进变为现实。从而使他们从厌学变为乐学。

四、鼓励“学困生”消除自卑心理

1与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他们以为学习成绩差, 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 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去接近他们, 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与他们一起参加课外活动, 当面批改他们的作业, 用自己的爱心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2让他们时刻看到自己的成绩, 作为教师,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不足, 并在不同场合, 不同地点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运用。这样不仅会融洽师生关系更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拨动他们那根向上的心弦。如:很多“学困生”虽然在学习上较差, 但在其它方面很突出, 那么, 我们就要鼓励他们把这方面的干劲和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 在教学过程中, 当他们答对一个题时, 就要特别进行鼓励激发他们不断进步。

3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成功的喜悦会给人以力量, 所以我们老师要时常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让他们感受成功的乐趣, 如在课前, 可以对他们做一些简要的提醒, 为上课时的回答打好基础;在课上可以把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先答, 稍难的适当点拨;在课后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安排难易不同的题, 让“学困生”和优等生都学有所得, 分享快乐。

五、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和谐的学习环境会极大的感染每个人, 这对“学困生”的学习效果是很有益处的, 一方面会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另一方面, 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友爱。因此, 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团结, 友爱, 愉快向上的学习环境, 是他们在充满爱心的环境里愉快学习。一定会有进步的。

学困生转化总结 篇5

一、与学困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的前提,爱护学困生是打开后生的心扉的金钥匙。我们班有几个学困生,如王爱民,魏志成,马世龙,高成龙,魏思琪,江咏春, 贾浩楠。

二、在这个学期中,我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继而对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做法。

1、在日常教学中,向学困生提出科学而严格的要求,诸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

2、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不歧视,多鼓励;不粗暴,多宽容。多给他们以爱心,多理解,多尊重,多信任,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上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下课督促他们及时完成和更正作业。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单独辅导。

3、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过去,根据实施情况,调查研究,找出他们的“症结”,对症下药,促使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去学去做。

4、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要正确看待和评价学困生,在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方面下功夫,多表扬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促使他们对其感兴趣,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

5、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经常亲近他们,多找他们谈心,反复教育他们,对于学困生不能歧视他们,还要有耐心地反复教育他们,并且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鼓励。

6、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当给予鼓励,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他们学习。

7、教师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学困生学有所获。

8、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找到自己的长处。

9、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读读、说说、演演,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0、课堂活动中,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11、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用语文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在这个学期中,他们几个进步都特别大,尤其是是贾浩楠,马世龙,平时语文生字词语都不会,经过一学期的转化和帮助,两人成绩都有了特别大的进步,尤其是贾浩楠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作业按时完成,进步特别大,在这次的考试中也考了70分,比起以前进步非常大。让我特别欣慰。还有马世龙为了更好地培养他,纠正他这个多动的毛病,也为了让他和同学们更好地接触和交往。我做了一个决定,让他当我的语文课代表,当我在班里宣读这个消息时,班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几乎所有人都在说他的不好。不同意让他当。我看班里的学生对他的意见很大,心里竟有些动摇了,在想是不是这个决定做的太鲁莽了。虽然在后来把他的这个职务给撤了,但是,马世龙的转化还是很大的。在这次考试中,马世龙以90分进入了优秀的行列。让我感到非常意外,也非常欣慰,一个学期的工作没白费。

如何转化学困生 篇6

一、抓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学困生入门

今年我所教的106班,感觉比往年教起来费劲。因为这个班的学困生较多。对于学困生,不要操之过急,要逐步提高,每节课我就有意识地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们举手,我就先叫,答对了,我就在全班表扬。如果答错了,我也不批评,只是指出问题所在。对于他们的作业,只是布置一些基础题,只要做对了,我就在他们的作业本上标注“加油”“你可以的”“你真棒”之类的话语,并告诉他们“坚持”“坚持”。这样他们慢慢地就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从而引学困生入门。

二、用爱温暖,用情动人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而言,他们很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宽容。106这些学生,教了一周,我就感觉到后排的学生几乎什么也不会,上课就像听天书,唉,真叫人头疼,晚上想起这个问题,我有时都睡不着觉。之后,我與他们谈心,听他们的“心声”,他们说,自己很想听课,但绞尽脑汁地听都听不懂;自己很想做作业,但就是不会做,没思路,没写的。作为老师,我没有歧视他们,没有批评他们,而是与他们认真分析听不懂、不会做的原因。

三、捕捉“闪光点”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亮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我班黄永琪(化名)同学也是学困生,但我并没有放弃他。他劳动很积极,经常主动打扫班级卫生,干最累最脏的活,黄永琪总是大包大揽,确实令人感动。我就在班上大加赞扬,他不但劳动更加积极了,而且更加热爱学习了,会做一些简单的基础题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进步。还有一个同学叫李婷(化名),学习上不是太好,但写得一手好字。对于简单的习题,我就让她上黑板来做,不论做得对与错,对于她的那手好字,我每次都是表扬。你不知道她当时是多么自豪呀!学习数学也更有劲了,在她的身上我也看到了进步。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刻不容缓。我们老师应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在情感上关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愿学、乐学,才能会学。多双观察的眼睛,用心帮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只要我们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中,就可以使他们提高、进步,使新课改落到实处,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愉快地成长。

如何转化“学困生” 篇7

一、找准成因是转化的基本要求

“ 学困生 ”的产生原因各不相同 ,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有的家教不当,有的不适应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机制,有的沉迷网络,也有一部分是由于自身素质差造成的。

针对不同的原因,要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案,切不可“ 一刀切”。

二、因人施教是转化的不二法门

“ 学困生 ”大多数基础知识不牢 ,知识断层严重 ,而且零散 、不系统。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降低起点,减小坡度,避免过高要求,并合理安排进度,让这些学生“ 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情况,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 “ 学困生 ”的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推进 。

三、方法指导是转化的根本途径

“ 善学者 ,师逸而功倍 ,不善学者 ,师勤而功半 。 ”这些至理的教育思想无不强调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有些“ 学困生”虽然学习学科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 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科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学科认知过程与方法。 所以加强学法指导势在必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渗透学法指导,适时对“ 学困生”进行学法及心理辅导。 提倡个性学法,倡导和鼓励“ 学困生”去探索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

四、激发兴趣是转化的不竭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的动力,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只有愿学、乐学才能学好,因此要结合学科特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帮助“ 学困生”克服困难,再加以理想教育和必要的课外活动,逐渐培养“ 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使“ 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和激发。

五、互助学习是转化的源头活水

“ 学困生 ”对学习缺乏自觉性 ,需要经常督促指导 。 为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进行异质结合,让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及行为习惯较好的学优生与学习或品行存在一定障碍的“ 学困生”结成互助学习小组。

子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优生和“ 学困生”结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学优生在学习上给予“ 学困生”帮助,无论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是在学习成绩方面,无疑都会对“ 学困生 ”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三心、三爱是转化的不朽灵魂

所谓三心,即是信心、耐心和爱心。 教师必须对他们保持足够的信心,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 罗森塔尔效应”。 他们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但我们一定要懂得忍耐,要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去鼓励他们,这便是“ 耐心”。“ 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 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所谓三爱,即是爱工作、爱学生、爱班级。 在教学中,教师对“ 学困生”应从爱出发,这便有了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学困生”是脆弱的、 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 学困生”的一种鼓励和赞赏!

“ 生命如水 ,赏识人生 ,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 。 ”

七、家访工作是转化的桥梁纽带

教育学上有个“ 5+2=0”的理论,意思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 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要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 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 学困生”的转化。

“ 学困生 ”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 ,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但只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 学困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 学困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使“ 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行列之中。

摘要:“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效,感化是关键,转化是目的!

如何转化“学困生” 篇8

一、用爱心浇灌灵魂

鲁迅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 作为人类心灵的矿藏, 开掘得越深, 付出的越多, 回馈的也就越丰厚。”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师只有有了爱, 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该体现在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 尊重他们的人格, 满足他们的需要, 引导他们的发展,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才能静下心来培养学生, 才能更加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施以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 “爱”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学困生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我们教师一定要以爱子之心爱学生, 以精心呵护孩子之心关注学生, 耐心地去打造学生。实践证明, 教师让学生感到有人情味, 并从生活、学习、思想诸方面体贴如微地关怀、帮助和引导学生, 才能真正地“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的谆谆教诲, 会使其如沐春风、如淋甘露, 使他们在自己有可能的某一方面做出显著的成绩。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要是没有情感没有爱, 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我们教师有了这份爱心, 学困生就会有专心。

二、激励就会产生信心

学困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抱着“混日子”的态度, 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应帮助他们明确近期、中期、长期奋斗目标及完成的具体方法, 并在帮助其实施中本着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从初衷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国家、对单位、对家庭有益的人才, 学困生也不例外。教育实践表明, 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差异并不大, 当他们出现一点进步时,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并激励其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长此以往, 他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或成功的喜悦, 获得奋斗成功后的快乐体验, 不断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三、表扬是最好的老师

人的自尊心是人人都有的, 与生俱来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健康教育的实践也证明, 只有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 学生才能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才能积极自信地面对他人和社会。学困生常有一种自卑自弃感, 对老师、同学、父母有一种戒备心理, 认为自己在这些人心目中低人一等, 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孩子, 于是就产生不想学习、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的思想,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切忌随意扼杀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 更不能翻学生老底, 一棍子打死, 甚至冠以“没出息”的称号, 应当公正、平等地对待学困生, 发现扩大其“闪光点”, 多进行表扬。尊重他们的人格, 听取他们的意见, 理解学生, 宽宏大度, 对其多几分尊重、理解、表扬, 少几分指责和蔑视, 改变其自甘落后的思想, 注重我们自身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在和谐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前进, 使每一位学生都产生满足、愉悦的心理体验, 让他们都抬起头来, 勇敢地朝前走。

四、把闪光点送给学困生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场所。也往往是学困生最怵心、最不愿展头露面的地方。首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 应努力做到与学生相见必有良好的心态, 业务精通, 上课认真, 语言生动感人, 板书工整, 处理学生的问题时一视同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 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打心眼里佩服你, 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管理。其次, 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应采取优先政策, 鼓励学困生积极思维, 踊跃回答问题。因此, 可以创设一些层次性较强的练习或提问, 让学困生做一些易答易对的题目, 我们现场给予适当的评价, 并及时给予赞赏, 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 也是学习的主人,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他们知难而进的品质, 从而升腾起他们自信的彩虹, 为他们以后创造辉煌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把工作延伸到校外

定期家访或电话联系, 及时沟通, 全面了解, 注重差异, 正确引导。沟通可以知详情, 沟通可以使家庭做好配合。学校、家庭、社会总动员, 最后达到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这已为许多同行在教育教学中验证。

学困生的转化, 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教研员, 不仅要研究教学, 更重要的还要研究教育, 要明确清楚地认识到:转化一名学困生和培养一名优等生同样重要, 学困生和正常的学生一样, 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 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只要教师用心去浇灌, 学困生同样可以抒写人生辉煌, 学有所成, 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全面提高。

摘要:学困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是亟待教师关注和帮助的弱势群体, 也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献出一颗爱心, 并通过激励、感化、引导等多种方法耐心进行教育, 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转化“学困生”123 篇9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

( 一) 内因方面, 即学生自身的因素

1. 缺乏学习兴趣

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上被动, 对学习缺乏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生理、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对社会的舆论、家庭压力及老师的批评和不公平待遇都十分敏感, 这些都有可能在他们心理上造成障碍, 从而影响学习, 形成“学困生”。

2.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类学生自觉性较差, 常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 课下不完成作业, 日积月累, 导致知识残缺, 成绩不稳, 形成“学困生”。

3. 本身智商不高

这类学生虽然数量不多, 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常常碰到, 是学习中的“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 一定要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 二) 外因方面, 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因素

1. 家庭因素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 已把家庭因素看作是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因素。

那么, 在学生的家庭里究竟有哪些因素导致的产生呢? 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 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漠不关心, 养成了孩子自私、独断专横的性格, 一旦想法得不到实现, 便任性胡闹, 导致学习下降。

同时, 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 当孩子考试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时, 就严加训斥, 导致孩子厌学。

有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早期和现阶段的教育, 凭自己有关系、有门路、有票子等为孩子将来工作夸下海口, 导致学生学习失去目标, 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会认为学不学都一样, 将来都会有工作, 学生成绩直线下降。看来, 这样的家长的想法是多么无知啊。

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 家长生活情趣低下, 只顾自己享乐, 等等, 这些家长的做法, 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有的家庭不和睦, 甚至父母离婚, 都会让孩子在家中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 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使他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 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以打代教等, 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 以不学习来报复家长。

2.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学校周边环境状况的不好, 如“网吧”“游戏厅”的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抬头, 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部分社会青年的教唆、胁持等, 这些都将成为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

二、摸清根源, 对症下药, 这样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 对“学困生”要倾注真挚的师爱

“一个好的老师, 首先意味着是这样一个人, 他热爱孩子, 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都不忘自己曾是一个孩子。”这就告诫我们, 教师要懂得去爱学生, 尤其要把真诚的爱给予全体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 尊重他们、关心、理解、宽容他们, 对他们热情关怀, 循循善诱,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2. 区别对待, 对症下药

(1) 对于内因方面所造成的“学困生”, 一方面, 教师要把近期教育同远大理想教育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挖掘出内在的学习潜力; 另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勤奋刻苦, 养成自检、自律、自强的习惯。再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查能力, 克服厌学、贪玩等不良习惯, 扎实认真地完成作业。

对于智商因素造成的“学困生”, 教师首先要从感情上、生活上、学习上体贴他们, 转化中要有极大的耐心, 不可急功近利, 要时刻尊重其自尊心和人格, 在生活和学习上不可将他们当“弱智”对待, 鼓励他们多与周边孩子进行交流, 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 对于由于外因方面所造成的“学困生”, 如家庭方面的因素,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对于缺乏家庭温暖的“学困生”, 教师应该是温暖的火把, 适时地点燃他们那渴望腾飞却又孤寂的沉睡之心。

3.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 我的做法是, 将“学困生”分到不同小组, 然后制定奖励措施, 规定在某一时期内, 如果某一“学困生”, 在学习上有了进步, 那么就给小组内每位同学给予学分奖励;如果效果不明显, 获退步, 就要扣除每位同学相应的分数。另外教师上课时要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多鼓励, 少批评。实践证明, 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使部分“学困生”成功脱“困”。

4. 要学会“开小灶”

有些“学困生”由于自己在考试或测验中, 分数较低, 与“优等生”的差距较大, 影响他们的进取心, 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 都不会赶上“优等生”, 怎样缩短他们与“优等生”之间在分数上的差距, 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我是这样做的, 考试前我将部分后进生召集在一起, 故意将试卷中的某些题目, 以辅导的形式讲给他们 ( 当然大都不是原题, 一般稍微改动一点) , 而且要求每个人必须会做, 并讲给其他同学听, 这样一来, 他们在考试中肯定会得高分, 让他们明白自己也行,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也拉进了他们跟老师之间的距离, 对老师感兴趣, 进步就会越来越大, 为“学困生”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三、勇敢面对“新问题”

就生活环境而言, 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十分复杂, 对我们教师而言, 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如果在“学困生”的队伍中出现了“早恋”, 如何将他们转化为“优等生”,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记得有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每个早恋的孩子背后, 都站着绝望的家人, 孩子的父母尤为如此。”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 不仅转化了“学困生”, 同时又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总之,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需要教师对他们全面分析, 既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有点, 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缺点, 找出原因, 然后对症下药, 耐心帮助。还要善于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抓住机会, 及时表扬,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重视他们, 甚至要“高看一眼”, 同时, 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多积累经验, 多摸索一些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多与同仁交流。我想,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高峰。

摘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对他们全面分析, 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 耐心帮助。还要善于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抓住机会, 及时表扬,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谈谈转化学困生 篇10

一、克服偏见

在对待学困生的问题上, 一些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种心理偏见, 既给学困生教育工作增添了主观上的困难, 也会使学困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增加工作难度, 因此要做到:

1.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

有些教师认为, 学困生是“出窑的砖———定型了”。有的教师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 总想通过几次谈心、洗脑、告状、家访就立竿见影。学困生一旦出现反复, 就指责讽刺, 认为“朽木不可雕”, 甚至轻易做出“不可救药”的结论, 这势必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因而, 在做学困生的工作中, 教师应自觉克服定型心理, 对待学困生, 要在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们。

2. 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学困生。

一些教师, 对学困生抱有厌弃心理, 认为学困生是“拉分生”, 是班集体前进的“阻力”。是影响班级成绩的包袱, 甩开这个包袱, 可以轻装前进。这种厌弃心理, 使对学困生的教育变得简单粗暴, 甚至想方设法劝他们转学, 激他们退学。结果使一些学困生得不到培养而中途辍学, 有些可能会被坏人引诱而走上犯罪道路。事实上, “爱是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即使是学困生, 教师也需要用严父慈母般的“爱”去感化他们受伤的心灵,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3. 用全面的标准衡量学困生。

大部分教师总喜欢规矩、机灵、漂亮、会说话的学生, 受这样一种“偏爱”教育出来的学生总是有缺陷的。学困生并非样样都差, 有的虽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 但在品德上往往有可贵之处, 如诚实、爱劳动、有正义感;有的虽然纪律散漫, 却可能是体育健儿、制作能手。教师切不可有偏见, 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

二、对症下药

要研究学困生的个性特征, 学习科学教育理论, 按客观规律办事。许多教师并不缺乏教育学困生的积极性, 他们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留学困生补课、谈话, 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甚至用恐吓、体罚的办法, 但总是收效不大。究其原因, 还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 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品德的客观规律, 故无法对症下药。

三、家校配合

大多数学困生是由于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对而形成的, 要加强家访, 交换意见, 使家、校意见达成一致, 教育同步是十分必要的。

学困生转化对策 篇11

一、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一样,也有其自尊,有其尊严,有其人格,他们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班主任,必须像对待其他学生,特别是像对待优秀学生一樣尊重其人格,这是做好学困生转化的必要前提条件。只有使学困生内心感到自己同样得到老师的尊重,才会欣然接受老师的教育。否则,教师的任何教育手段和方式在他们面前都会失去效力。尊重学困生的人格要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不贬低、不冷淡,不使其当众下不来台。

二、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学困生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如父母离异、智商低、家庭困难等,使之在某些方面表现不佳,有劣迹甚至是恶习。如果班主任因此而视之为眼中之沙,则很难做到尊重其人格,也就很难做到其转化工作。只有有慈母般的爱和宽容的态度容纳这个人,才会在此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这里的母爱和宽容是指对学生这个人,而不是对这个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对其缺点必须明确指出,令其改正。宽容就可以使老师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在他众多暗色中捕捉其闪光点,这闪光哪怕是微小的,并以此为引线,有效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之中的地位。这样学困生就会努力发扬自己的闪光点,抛弃自己的暗色,促使自己的转化。经过持续不断的教育,一定会使其优点不断扩大,缺点不断减少,并最终战胜缺点,成为一个具有众多闪光点的学生。因为十句批评不如一句鼓励、表扬。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以防学生自暴自弃。

三、讲究谈话艺术

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必须要通过谈话这个方式进行。这是班主任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同学困生谈话必须讲究艺术,这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以尊重其人格为原则,切忌恶言恶语伤人。谈话要使学生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感到严厉,使学生不能不接受,又不得不接受,使其改变自己。

四、给学困生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

任何人要前进,都要有一个明确而又合适的目标。优秀的学生如此,学困生也是如此。给学困生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即有一定的实现难度,又要使他感到有能力达到,就是跳一跳才能摘到李子。这样,摘到李子后就会有成功感。然后再定下一个目标,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就是迈向成功的一串足迹。

五、共同关心学困生

共同做好学困生工作,更主要的还要让周围的人都关心、爱护他,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使其有上进心。

总之,只要采取合适的对策,学困生一定能够转化为一名好学生,使整个班主任工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学困生转化浅谈 篇12

我认为转化学困生就如同医生给病人治病,只有查清了病因,依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才能治愈疾患。作为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摸清情况,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只有全面掌握了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所以我觉得做好学生转化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成因诊断

学困生的成因较多,如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个人爱好、家庭影响、习惯、性格等。如我班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不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同学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求知欲不强;有的同学上课听讲不认真,学习目的不明确;还有个别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由于父母长期只顾做生意赚钱,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使孩子的学习一落千丈;还有个别学生表现出记忆力较差,思维操作缺乏条理性,思考问题比较迟钝,特别是他们的“思路”在学习中常常容易中断等诸多因素。教师只有摸清每位学困生的根源,才可能对症下药,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做到因材施教,各个攻破。

二、开出良方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要给予他们亲人般的爱,不嫌弃、不放弃他们,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其次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为他人负责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投入感情、投入精力,义不容辞地用爱心浇灌他们,培育他们。

1.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困生基于各种原因,心里感到压抑沉闷,情绪低落,但又敏感,更在意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神情。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我要求自己微笑着接近他们、接纳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过问,或给予炽热的情与爱,让他们渐渐地喜欢我、走近我,进而喜欢上数学,喜欢上我的课,以此点燃学困生心中上进的火花,激起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与激情。

2. 有目的的交流。

交流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许都在影响着学生,成就着他们的未来。所以我在平时与学生的言谈中特别注意。每当闲暇时,我故意找机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思想情绪,给予及时的引导拨正。如有位同学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自控能力差。在一次交谈中我有意深情地说:“老师发现你挺聪明,凭你的聪明和智慧,若能克制自己,树立理想,并坚持下去,你准能赶上甚至超过优秀学生,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相信老师,更应该相信自己。”结果这位同学期末考试从班上原来的倒数升至第四名,从此以后他数学成绩出类拔萃,各方面表现也很突出,乐观积极,见到我时脸上总是面带微笑。于是这样的“伎俩”我如法炮制地适用在其他几位与他相近的同学身上,均得到良好的效果。我想:这些学生也就是从那次谈话后对自己有了信心,心中树起了一个美好的而不被别人所知的梦,并为美梦而努力拼搏。

3. 课堂中过多的关注。

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接受比较慢等原因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多关注他们,多一些期待的眼神,多一些赞许的表情,多一些提问的机会,多一些思考的空间。长此以往,他们感到了老师的真诚与期待,感到了学习的喜悦,感到了学科、课堂的魅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课堂,参与了课堂。

4. 注意教学的技巧。

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划分层次,实施分层次教育。教学既要体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拓展和延伸,让优等生“吃得饱”,又要呈现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应用,使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有机联系和衔接,适时调控难度、进度,让学困生“吃得了”,在教学中巧设诱导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沿着诱导的方向提高。教师诱导得好,学生的思维就得到开发,智慧就得到激活。

5. 适时准确的评价。

由于学困生成绩差,各方面表现都不够理想,于是他们的心灵更脆弱,自尊心更强,稍有不慎就会刺痛他们的心,扼杀他们的激情,他们更需要、更渴望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尊重、认同和发现。因此,对于学困生的评价一定要做到及时、准确、到位且真诚,对于他们的每一次回答,每一次成功的作业,每一次独到的见解都不放过,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赞许,如课堂中的鼓励的眼神、赞誉,作业中不失时机的批语等,通过各种评价使他们产生自信心和上进心。

三、及时记载、跟踪

学困生转化要因人而异,疏导不但要有可行的措施,还应对他们及时跟踪。对有些学生,我们虽然付出了许多精力,但收效甚微,这时,我们不要着急,要有耐心、信心、恒心,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随时记载,建立台账,继续定计划、谋策略,根据实际订出短、长期计划,逐步转化。慢慢地,学困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管理自己,主动学习,我们再及时跟踪记载。对于记载,几天或几周与他们进行当面分析、交谈,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更在意、更关心,使他们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心存感激。

上一篇:光伏支架下一篇:大气环境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