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2024-08-29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精选11篇)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篇1

随着高中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增, 高中数学学困生人数也随之增加, 这不可避免地给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如何快速高效地转化学困生, 使其逐步向中等生、优等生迈进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 学习目的不明确

从高一入学开始, 学困生一直没有思考学习高中数学有何作用、学习数学的意义在哪, 而是简单地认为学习高中数学是为了应付高考、对付老师、满足家长和朋友们的期望。正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肯吃苦, 害怕困难, 学习习惯不好, 不认真、踏实学习和钻研数学问题, 不善于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 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困生缺乏学好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总是认为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更枯燥、更抽象、更难学, 学习数学没意思、没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 避而不答, 不爱动脑筋, 缺少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上进心, 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思考钻研或者请教别人。

3. 学习习惯差, 基础知识薄弱

(1) 学困生学习无计划, 课前不预习, 上课不专心, 课后不及时复习, 作业不能按时独立完成, 解题思路不清晰。

(2) 大多数数学学困生, 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及公式的来龙去脉模糊不清, 对概念理解不全面彻底, 不会灵活运用概念、定理和公式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3) 没有掌握好学习数学的方法, 审题不严密, 往往忽视关键字、关键符号, 分析问题表面化、不透彻, 解题单一, 就题论题, 死套公式, 不会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4. 教师方面

(1) 现在有部分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缺乏爱心和耐心, 批评学生时只考虑这样的批评会不会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而很少考虑这样的批评是否会伤害学生的心灵和自尊。

(2) 教学进度过快。很多教师以为:尽快地结束课程, 然后利用剩余时间搞综合复习, 更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如有些学校将高中三年课程, 通过加班加点缩短到两年甚至一年半结束, 赶时间搞高三总复习。从而使学困生学习紧张, 跟不上教师的步伐。

(3) 有些教师讲课照本宣科, 没有激情活力, 单调乏味。高中数学本身就很抽象、有难度, 而教师如果仍然以抽象语言解释抽象概念, 且布置作业过多, 这样学困生上课难免分心。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1. 重情感教育, 用爱心感染学生

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 觉得很难, 特别是繁琐的三角运算, 没有兴趣。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爱心, 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出现过失, 教师不应大声呵斥, 应先了解原因, 然后和风细雨, 循循善诱, 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教师只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2. 真诚赏识学生, 培养自信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古往今来, 许多成功者之所以成功, 究其原因大多不是智力超常而是他们充满信心。信心是一个人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学困生尤其如此。如果老师能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 就会看到学生的长处和进步, 发现学生的优点, 发自内心地鼓励表扬学生, 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这样他们必然会向老师自己心中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3. 专心致志, 积极学习

专心致志是做成事所必须的精神。学困生往往上课走神, 注意力不集中, 有时虽然眼睛紧盯着老师、黑板, 但是心已飞向窗外。因此, 上课时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困生集中精神, 专心听课。

4. 加强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1) 指导学困生课前预习。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数学比较抽象, 逻辑性很强。指导学生预习数学首先要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多问问题;其次要将看不懂、想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在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解。

(2) 指导学困生上好课。学生数学学习好坏的关键是思考不思考、是否积极思考的问题。用心思考是上课的重要任务和活动。我们要教会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善于积极思考各种问题,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使自己的头脑越来越灵活。

(3) 指导学困生及时、经常复习。依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 听课后要及时复习。由于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性, 复习还要求全面、系统。

总之,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像对待子女一样关爱他们, 教育他们, 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日祥主编.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2]林培文.浅谈转变中学数学差生[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3b4b694233687e21af45a90f.html, 2012-03-10.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篇2

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具体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如下。

1.高中数学学困生的特点

在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要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看:第一方面,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不感兴趣,平时数学课堂教学跟不上,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不听讲,心思不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讲课学生自然听不进去,知识点不会,考试成绩差、长期陷入数学成绩不理想,失去学习的动力。第二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差,上课开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学习,高中教学相对初中、小学老师上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学习不能靠老师或者家长的监督,所以在高中学生自主能力差的成绩都会下降,课堂学习中老师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不可能一直监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自主性差的学生,数学知识掌握不扎实,在做题时应用不准确,考试结束觉得自己答的不错,结果成绩远不如自己的预期,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个方面,学习知识死板,不会创新,对于单独的知识点掌握非常好,但综合测试中,结合的知识就不会了,考试成绩不理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数学知识不扎实,学生在高中的整体成绩都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1]。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困生 信心教学  方法 合作学习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随着知识的深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成绩越来越差,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困生。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寻找对策转化学困生。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师生建立一种师生和谐的情感,增强学困生的信心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列宁也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感情,才能使学生对教师亲近并且信赖,从而获得积极进取的力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反之,会给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情感交流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困生的感情的交流,善于走进学困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需求,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对学困生来说,教师的尊重和接纳是他们愉快学习的重要条件,对他们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好数学的热情,使他们享受到成功喜悦,从而树立奋发向上的信心。如在课上提问时,教师一个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一句充满信任的鼓励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困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立一种师生和谐的情感,引起双方的共鸣,才能激发学困生的动力,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法,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困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使学困生真正掌握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立足课堂教学的效率,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低起点。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以课本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为起点,从基本例题开始教起,以所教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再归纳解题步骤;以所教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

2多归纳。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使学困生能够抓住知识主线。

3.勤练习。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能使学困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使学困生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的现象大大减少。

4.快反馈。学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作业、练习测试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这样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学困生的课堂效率。快反馈,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乐于接受下次的学习,又可通过反馈信息进一步校正或强化学习。

三、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帮助学困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学困生学习非常刻苦,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因此,教师要逐渐让他们掌握数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他们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去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慢慢地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对于数学作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搞一刀切,应拉开档次,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其规律和类型都是有限的,用规律指导练习提高质量,减轻作业负担是极其有效的途径。

四、创设合作情境,在合作学习中利用生生互动帮助学困生进步

新课程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精心创设合作情境,让学困生有与同组同学交流的机会,可以根据情感和知识的需要选择适合的组员做自己的老师,教师充分肯定他们合作学习的效果,通过合作学习使学困生感到同学的帮助、教师的期待,使他们真正融入集体而不被冷落。

总之,在“学困生”转化上要以诚相待,尊重理解,多运用适合他们的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将转化工作当做一项长远的工作来做,一定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参考文献:

[1]李明振,庞坤,齐建华.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动态系统模式[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2]陈克胜.数学史知识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于秀慧.高中生认知风格对数学理解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陈锟.高一数学学习困难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篇4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 学生方面的原因:

(1) 学习数学的目标和未来理想的缺失。对于数学学习很多的学困生既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又缺少理想和动力, 课前忽视预习, 课中心不在焉, 课后放弃作业, 数学学习得过且过。 (2) 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缺少系统性、连贯性和牢固性。导致了后续的学习无法理解和跟上, 形成恶性循环。 (3) 思维习惯不良, 思维能力欠缺。高中数学学习明显提高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 数学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 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 教师方面的原因:

(1) 不能因材施教, 形成两极分化。每个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与能力都是有差异的, 但一些教师缺少对学生学情的考虑与分析, 一个班级统一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造成学困生“吃不了”, 而优生则“吃不饱”。 (2) 教法守旧, 效率低下。一部分教师热衷于“一言堂”、“满堂灌”, 教法机械呆板, 教学思路不清, 重点不明,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意识, 思维迟钝。 (3) 过分提高要求, 教学难度过大。有的教师忽视对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而喜欢“题海战”或频繁考试, 搞一些难题、怪题、偏题的训练, 致使学生压力增大, 厌倦心理加重。

3. 家庭社会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学困生的家庭都存在着子女教育的问题, 有的家长只管子女的吃穿用, 不管不问子女的学习, 有的家庭由于其他的原因造成子女学习滑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高中学生的学业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些学生因此精力分散, 注意力不集中, 无心学习, 对学习产生反感心理, 成绩每况愈下。

二、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基本对策

1. 教师、家庭要关心学困生, 特别要解决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

从学习和情感方面而言, 学困生也是“弱势群体”, 教师、家庭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切忌将他们“边缘化”和“冷漠化”, 要把更多的关爱和更多的情感投向学困生, 要与学困生一起找出和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 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和目标, 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建立学习信心, 鼓励他们勤奋刻苦, 发奋努力, 提高学习效率。

2. 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落后、主动学习缺失、依赖性强、学习中被动接受是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问题, 对数学概念不求甚解, 对数学公式、定理和法则的运用浅尝辄止, 缺少深入学习与探究, 碰到问题就束手无策, 产生畏难情绪。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困生优化学习方法, 自觉学习, 主动接受,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 反思学习过程。教师应要求学困生认真反思自己对每天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自己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 并对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也进行深刻反思。这样的反思有助于学困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习心态,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矫正,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地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2) 建立好错题集。在平时的数学作业、单元练习、模块训练和检测考试中, 学困生会出现一系列的错题, 教师要强调他们把错题整理好, 归类后建立错题集。首先自己写出错题的解题步骤;其次在教师或同学的指导下找出错误并分析原因;最后自己把错题重做一遍, 写出正确而且完整的解题步骤, 再做一道类似的题目, 加以巩固。

3. 改革对学困生的数学教学方式。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对学困生的转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对待学困生要体现出补缺上的阶段性、内容上的层次性和提高上的渐进性, 做到掌握方法, 突出重点, 使每一名学困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有新的收获和新的发展。对待学困生的教学更要讲究科学性和针对性, 使他们逐渐对模糊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杂乱无章的知识进行有条理性地梳理, 引导学困生把孤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促使学困生的数学知识框架的条理化和系统化。在教学的内容上, 对学困生既不能降低要求, 也不能抬高标杆, 难易度要适中, 把对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和灵活运用作为学困生攻克的重点。

4. 抓住重点题和典型题, 力求多讲多练。

对学困生的“多讲”, 教师首先要找出制约他们学习的“瓶颈”, 然后有针对性地在讲解中教给他们数学的基本理论, 传授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 在讲解中要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消除“瓶颈”。鼓励学困生主动参与讲解的过程, 充分调动他们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困生“多练”, 但并非是“泛练”和“滥练”, 教师要选择各模块和各知识点中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题目让他们反复练习, 在题型上要体现灵活多样, 以提高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形成原因;转化办法

“学困生”的定义是一个学生缺乏学习的信心,学习基础差,缺乏竞争意识,对于自己的成绩感到无所谓。这些思想是由许多主客观的原因综合造成的,下面我就详细地谈谈我对于“学困生”的认识。

一、“学困生”的形成

首先,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因为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全或者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学生的基础差,在步入高中的时候,高中的教师都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进行讲课辅导,使得这些学生与其他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考试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后面,强烈地打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得自己放弃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再者就是学生步入高中时,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及学习习惯没有及时进行转化,高中的数学知识与以前相比更具难度,学生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就会导致与其他人拉开较大的差距,最终使得学生认为数学有难度,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就是外部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在步入高中的时候,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逐渐丧失对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得他们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削弱。

二、“学困生”的转化

想要使得“学困生”实现转化,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关注。首先,教师要通过举生活中有关学习的例子或者是其他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数学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意识。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并积极地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会感到手足无措。接下来,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溜号走神的学生要及时提示,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既然“学困生”可以产生,那么同样也可以消除,只要每一位高中的数学教师加大对自己学生的关注力度,使得他们可以一直在一个积极的道路上行走。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他们的人生就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篇6

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其本身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惯、厌学情绪.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引导他们“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只要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 真心对学生, 就会感动学生, 学生就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要允许学生犯错, 也要允许教师被学生驳倒.学生才会接纳、热爱, 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注意:在备课的环节中, 课堂目标和环节的设置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用动态评价法及时地激励、表扬, 抓住他们点滴进步, 给予表扬鼓励, 使他们产生荣誉感, 增强自信心.经验证明错误行为的纠正往往可以通过新的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加强来实现.所以对学困生的品行要创造一定的氛围, 让他感受到良好品行带来的信任和赞许, 逐步摒弃不良品行.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一味的讲授, 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心情大多处在厌烦的抑制状态, 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 学习没劲头, 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 而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 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则日盛一日.但我们知道, 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 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 根据这种心理, 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 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 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新颖的手段, 给学生展现一个异彩纷呈的数学世界, 从而改变学生心目中数学的形象定位.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提高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最终达到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目的.

三、强化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课堂帮困, 设置最低达成度.

加强备课组建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 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学习, 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备, 尤其要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每节课必须设置最低达成度,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同课异构分层教学.

开展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读题, “读书百篇, 其义自见”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初步了解数学语言的叙述与表达;抓点学会精读, 数学语言都较精炼、简洁, 对数学中的关键字词划点, 培养学生养成在“点”下面做记号和标序号的习惯, 以便于应用和复习;简化题意, 分析每句的含义, 注重弄清习题的结构及相关联系.只有认真阅读才有可能认真学习.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以书中”例题”为突破口, 让学困生考出好成绩:首先讲例题, 做例题, 考例题;让学生明白学了就会做, 会做就能考好, 增加信心, 促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其次讲例题, 补课本上习题, 做课本习题, 考例题和课本习题.再次讲例题, 做课本习题, 补练习册上习题, 考例题、课本选题、练习册选题.

加强“学困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 一些基础知识, 在课外补充的内容, 在课堂提问中, 多让他发言.即增强了他学习的信心, 又使他得到又一次的回忆复习, 克服以前的自卑心理.多次的成功回答, 使他自己和学生都能另眼相看,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认真完成作业:学困生的作业, 教师当天再忙也得先批阅;且要求面批、及时反馈, 及时订正;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合格完成作业, 同时也克服了抄作业的现象, 培养了其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 建立学困生题库, 有效训练.

教师研讨知识要点及考纲、课程标准, 针对学生实际, 编制学困生基础训练题进行训练, 并根据学生容易忘的特点, 采用螺旋上升、分层递进的方法, 使之回忆、复习、逐步提高.

3. 规范帮困, 针对实施.

“勤”能补“拙”:见空插针, 有空就补, 滚动进行.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指导学生互助, 一帮一或几帮一;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二是教师帮教, 有时个别辅导, 有时三、五个一起辅导;每次记录学困生得失.有效使用题库:关注学生的起点 (难点) 分析每个学生了解多少, 利用学困生题库有针对性的滚动补缺.并把每次题库训练中不会做的题讲解, 出现的错题进行分类, 不懂的细讲, 失误的是审题有误还是计算有误, 通过变式后再次训练, 直到学会为止.

按科学规律训练:根据学生“遗忘”的特点, 各类训练题每隔一周, 两周, 一个月变式后重复训练, 以达到巩固的效果.

抓住要点:多用提示, 必须“提”到点子上, “示”在疑难处, 因势利导;顺应学生的思路及所掌握的知识予以补充、完善.

善于指导学生作解题后的小结, 使训练升华的经验, “解题千万道, 解后抛九霄”是学生常见的事, 善于小结、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和体会, 学会贯通, 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李献林, 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8.7.

[2]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

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 篇7

一、做好思想辅导工作, 转变学生思想观念

高中学生数学学困生转化首先应从思想入手, 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变工作. 很多的高中学生较为自卑, 学习上怕吃苦, 教师需要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 让他们不再自卑, 让他们能够重新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 消除这些学生的戒备心理, 能够更好地和教师沟通, 积极向老师请教; 强化学困生的心理意志教育, 让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挫折.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理想和学习信念教育, 让学生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和研究习惯, 纠正这些学生在学习对待数学和学习数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 让学生能够做到正确归因, 找到自己学习落后的原因, 并及时转变自己的认识, 不断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锐气, 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例如学习“椭圆”时, 为了能够让学困生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给学生播放“嫦娥”一号的视频, 让学生对椭圆有直观的了解, 又激发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特意用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让两名学困生按教师的要求在教具上画椭圆. 画好后, 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 ( 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 , 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 让他们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 这样, 学困生对椭圆定义感知非常深刻, 让他们感知教师对他们的重视, 并从实践中找到感觉, 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

二、结合学困生改进教学策略, 注重教学的针对性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 不少学生数学致困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跟不上, 或者不喜欢教师的方法和模式. 做好学困生转化, 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困生改进教学策略, 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创新, 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数学, 爱上数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感受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优点, 把握好时机, 对学困生实施激励表扬;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方法指导、难度设计都能够体现学困生的特殊情况, 让学困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慢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促进学困生渐进式提升.

例如, 学习“三点共面”的相关知识时, 可以从学困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有个别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平时喜欢用一根手指旋转书本, 笔者就让他来演示, 然后向他提出新的要求. 让这名学生选择一个点来支起一本教材, 不做旋转来保持书本的平衡, 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教师再要求这名学生能否选择两个点来支撑起书本, 反复实践都不能成功. 最后让该学生选择三个支点进行尝试, 他将三个点放在了一条直线上也失败了; 最后他尝试将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很容易就撑起一个书本. 然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原因, 学生结合教材的知识, 分析自己的实践感悟. 这样, 这位学困生不仅能够展示出自己的绝活, 又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具体感知三点共面的知识, 学习起来既有趣又有效, 能够很好地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加强课外特别辅导, 做好学习方法指导

学困生转化需要课外做好特殊辅导, 实现一对一辅导, 了解他们难点的学习情况, 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 做好全面跟踪辅导. 对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全面研究, 做好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工作, 帮助学生从基础做起, 让学生能够夯实基础. 根据学生的进步状况做好持续跟踪指导, 坚持循序渐进策略. 做好学习方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 强化元认知策略, 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解能力和解题思路, 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知识和解题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

例如, 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后, 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时, 教师可以写出如下的导图, 让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 理解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实质:

通过这个导图, 可以让学生对一元二次不等式形成模块化解题, 真正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总之, 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指导和跟踪帮扶, 让学生能够找到自信, 掌握方法, 逐步提升,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更加全面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永垒.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转化策略

一、高中数学课堂学困生的成因

(一) 学生不能够适应初、高中的过渡性变化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内容、教法以及思维要求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一般比较容易、浅显, 而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则容量较多, 难度较大, 起点也较高, 很多学生由于不能适应这种落差, 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而使数学成绩开始慢慢滑坡, 最终成为数学学困生.

(二) 学生的数学基础太差

部分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没有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 掌握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少, 在进入高中以后, 数学学习的难度不断加深, 学生会慢慢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产生了厌学、抵制与自卑心理, 渐渐成为学困生.

(三) 家长或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 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

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害怕自己答错问题遭到同学的嘲笑或老师的责骂和批评而不敢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还有部分学生家长或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担心自己成绩不够理想而受到父母或教师的责骂或者让他们失望, 进而产生焦虑、伤感以及颓废等不良情绪, 随着这些不良情绪的逐渐积累, 学生会无限放大数学的难度, 从而形成畏学、畏考心理, 逐渐失去自己的自信心.

(四) 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存在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实行了素质教育, 但是在很多学校依然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升学率放在首位, 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上.轻学困生重优等生、轻能力重知识是现代高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的过程中用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及统一的教学节奏来要求全体同学, 而不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因材施教, 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辅导.另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的鼓励与关心, 很多教师只是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一旦成绩不符合教师的期望, 则对学生进行斥责或嘲讽.

二、高中数学课堂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 积极探索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来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同时, 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进行及时的纠正, 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 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有效控制教学的节奏并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教学进度, 尽量避免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要通过感情引导给予其更多的鼓励与信心, 有效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以及心理负担.

(二) 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接受以及学习知识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一些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降低学习起点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慢慢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对部分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 然后通过提问基础知识问题的方式来使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 从而不断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 可以通过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的方法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数学教师必须要对学困生进行严格要求, 不断督促他们来学习数学基础知识, 提高他们的上进心.

(三) 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影响, 只有在一个轻松愉快、互助和谐的环境氛围中数学学困生才能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学习小组, 通过分配任务的形式鼓励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与讨论, 然后小组内可以选出自己的学习代表来解答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且无论学生的解答是否标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与表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部分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辅导中来带动学困生不断进步, 对于班级内部一些成绩进步比较快以及作业质量明显提高的同学可以给予必要的奖励, 以此来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结语

在素质教育这一背景下, 要转化数学学困生首先要通过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然后通过调整教学策略与改进教学艺术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同时, 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 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到数学在未来学习或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这样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 努力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汤珉.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4) .

[2]李卫, 王晏平.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7) .

[3]郝向春.如何让我们的学困生走进数学[J].科学之友 (B版) , 2008 (7) .

[4]刘伟芳.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分析[J].数理化学习, 2009 (4) .

[5]邹冬泉.城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J].大众科技, 2009 (12) .

[6]龚桂春.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6) .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篇9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特困生,原因,应对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村普通高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教师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活跃,学习更轻松,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特困生”,这些学生由于学习缺乏动力,跟不上教师的思维,在课堂上要么昏昏欲睡,要么没精打采、开思想小差或捣乱,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特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但大部分“特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其实“特困生”往往也有想学好的愿望,但由于自身的知识、能力有限,而且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督促,学习上困难重重,他们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学习产生厌恶.因此,想要大面积提高农村高中教学 质量,就必须重 视“特困生”的转 化工作,切实了解“特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有效的转化策略.

一、“特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对学习产生厌恶,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在学习中 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最终落入“特困生”的行列.

3.学习积极性差,不善于思考问 题,遇到难题 不究不问,作业马虎应付,甚至抄袭了事,致使学业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

4.学习方式简单,抽象思 维 能 力 欠 缺,思 考 问 题 不够全面.

5.过度依赖教师,教师讲 什 么 就 听 什 么,严 重 妨 碍了自身智力的发展.

(二)外部原因

1.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在农村,大部分学 生的家长都进城务工,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管,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留给其他亲属代管.这样,缺乏监管的学生大多散慢、自律能力差,再加上学生惰性、贪玩的特点,他们也就无心向学.

2.学校教育方面 的原因.由于学校 片面追求 升学率,实施应试教育,使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这就是当前农村高中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有:(1)应试教育对农村影响比较突出.目前在农村,有的学校仍然是以智育为主,一切围绕着分数转,片面追求升学率.有的学校为了达到提高升学率的目的,把学生分成快、慢班教学.这样对被分到慢班的学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极度自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逐渐产生厌学情绪;(2)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的感受,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的教师缺乏爱心,公开批评学生,甚至辱骂学生等,这些行为往往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日益进步的社会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弊端,电脑、游戏机、电视节目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4.其他方面的原因.学生从初中 升入高中 后,学习的难度一下子增加了很多,这使部分学生无法接受.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新教材要比旧教材更新颖、更有灵活性,有的知识衔接得不是很合理,使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连续积累疑问,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导致学习困难重重.

二、转化“特困生”的策略

(一)尊重和接纳“特困生”

一般来说,“特困生”的情感丰富,且较为敏感,他们外表一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他们都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关爱和尊重他们,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多鼓励.只有教师用真诚的 态度接纳他们,他们才会从内心接纳教师,接纳数学,这样才能唤醒“特困生”的进取心.

(二)对学生进行数学情感教育

1.关爱学生,及时鼓励.高中新课 程的宗旨 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加以总结,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2.注意多为“特困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特困生”一般对数学学习有一种消极的情感:不喜欢、讨厌、害怕.这种消极 的情感造 成了“特困生”心理上 的压抑,成为他们 学习数学 的心理障 碍.对此,教师应多为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激发“特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 习的动力,如果学生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激发较强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首先,要求学生像阅读语文一样带着问题进行数学阅读,整体粗读,不懂处细读,关键处精读,从而知道 哪些地方自己可以读懂,哪些地方还有理解上的困难.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处多分析、多思考,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找到难点.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知识点讲授和阅读结合起来,从已有知识、生活实际和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巧妙地设疑,把难点分散,让学生带着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揭示问题的本质,深化知识.

2.教会学生正确 的学习方 法.第一,课内重视 听、讲、练,课后及时复习.要求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 来交织成知识网络,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要求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多做题可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开拓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3.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数学“特困生”的存 在是必然的事实.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设备的变化,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特困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基础 差,总认为数学繁琐复杂,枯燥无味,与实际脱节,认为数学没物理、化学直接、有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他们的片面认识,在讲课中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现代中学生普遍比较好动,却缺乏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多为学生搭建体验性实践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去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从而增强学生探求数 学知识的 乐趣,使学生由“苦 学”变为“乐学”.同时可让学生把参加数学实践体验的过程写成报告,互相交流,互相评议,对实践工作做得好 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3)加强数学生活化和直观教学

教师应注重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采用的例子尽量来源 于现实生 活,选取一些 学生熟悉 的事物,让学生针对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索.

同时将图、文、声、像等不同 形式的媒 介、媒体与计算机相结合,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刺激,最大限度地吸收信息,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4)习题作业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开头”的精心设计,又要重视“练习”环节的精心安排和形式的多样化:(A)练习题型多样化.选择题、填空题、一题多解题等多种题型交替使用;(B)练习方式多样化.可口答、笔答、板演、讨论,学生自己命题、自测、自评等.

(5)改变复习方式

复习在数学教学上非常重要,教师要打破常规的复习方法,化“题海”为“提纲”,化“繁”为“简”,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复习中,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6)教学常反思,端正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日记或其他书面方法记录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心理状况,使学生与教师能经常通过一些书面方式进行交谈,达到教学中的双向反馈.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传 授基础知 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重要课 题.作为一名 数学教师,应该学习、掌握、借鉴各种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能根据中学的实际情况,吸收他人教学方法的长处,促进自身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篇10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转化;探究

高中数学学困生,也即高中数学学习上的后进生,是指那些在高中数学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成绩差的成因

高中数学的学困生形成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主观上

(1)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

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

(2)缺乏自信心

长期的,多次的失败体验让高中数学学困生认为数学是很难掌握的一门学科,自己能力有限,不敢奢求取得怎样的成绩。

(3)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4)学习习惯不良,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学困生上课不懂得怎样做笔记,对当天应掌握的知识没有及时去复习、理解、巩固。

2.客观上

(1)家庭方面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的家长则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

(2)教师方面

有些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有些教师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存在问题。

(3)教材方面

高中数学和初中相比,难度更大,内容更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

(4)社会方面

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导致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心思去学习,还有的沉迷于电子游戏等娱乐设施,不能自拔等等。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困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强化。

2.从教学实际入手,触发学困生的学习兴奋点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教师的教学定位应该是面向全体,兼顾学困生的原则,从备课到上课以及作业都体现出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内容。

3.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亲身经历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

(2)做好衔接工作,实现内容、教法的平稳过度。衔接不仅是内容上的衔接,更是方法上的衔接,不仅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更是高中各版块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衔接,教师应找准衔接点,做到心中有数。

(3)做好检测后的统计分析。既要表扬优秀生,也要鼓励后进生,还要关注中等生,与错误明显、典型的学生交流,和他们一起寻找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的缺失还是方法的问题。

4.加强课外辅导,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数学学困生是课堂学习的暂时落伍者,尽管在教学中教师已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梯度,但由于基础的原因他们有的

【摘 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得出高中数学学困生成绩差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并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转化;探究

高中数学学困生,也即高中数学学习上的后进生,是指那些在高中数学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成绩差的成因

高中数学的学困生形成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主观上

(1)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

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

(2)缺乏自信心

长期的,多次的失败体验让高中数学学困生认为数学是很难掌握的一门学科,自己能力有限,不敢奢求取得怎样的成绩。

(3)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4)学习习惯不良,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学困生上课不懂得怎样做笔记,对当天应掌握的知识没有及时去复习、理解、巩固。

2.客观上

(1)家庭方面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的家长则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

(2)教师方面

有些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有些教师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存在问题。

(3)教材方面

高中数学和初中相比,难度更大,内容更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

(4)社会方面

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导致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心思去学习,还有的沉迷于电子游戏等娱乐设施,不能自拔等等。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困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强化。

2.从教学实际入手,触发学困生的学习兴奋点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教师的教学定位应该是面向全体,兼顾学困生的原则,从备课到上课以及作业都体现出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内容。

3.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亲身经历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

(2)做好衔接工作,实现内容、教法的平稳过度。衔接不仅是内容上的衔接,更是方法上的衔接,不仅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更是高中各版块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衔接,教师应找准衔接点,做到心中有数。

(3)做好检测后的统计分析。既要表扬优秀生,也要鼓励后进生,还要关注中等生,与错误明显、典型的学生交流,和他们一起寻找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的缺失还是方法的问题。

4.加强课外辅导,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数学学困生是课堂学习的暂时落伍者,尽管在教学中教师已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梯度,但由于基础的原因他们有的还是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全部,这就要求教师抓好课外辅导,使学困生既能理解当堂所学,又能把握前后联系,巩固所学知识。

5.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

首先,听课时必须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地思考,若遇不懂则作上记号,以备课后把它弄懂。其次,抓住重点做笔记。

(3)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掌握知识很重要的一环是“记”。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多时候都是依赖于“记忆”的。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大部分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记忆力很差,而是因为没有遵循记忆的规律,没有科学用脑造成的。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铸就人生。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练习,课后的复习巩固,作业的完成都需要学生的自觉学习来完成。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成功就不远了。

(2)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习惯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思考。培养学生多从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解题方法等去思考,他们将会发现:要掌握的知识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高不可攀。

(3)培养学生小结、归纳的习惯

对一节课、一个章节、一类解题方法,对知识的结构等多进行小结、归纳,可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学生也会发现数学知识并不会枯燥难记,数学知识的应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学生应学会多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懂的多向同学、老师请教。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探索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互动中学习、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

[2]李济明.《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北京教育》.北京教育杂志社出版,2003年第1-2期总第302期

[3]李洪元.《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1月

关于高中“学困生”转化的思考 篇11

(1) 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消极影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社会上甚嚣尘上, 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包括一部分家长认为既然“毕业即失业”, 那么用功读书考大学已经没用, 不合时宜了。学校也不是一片真空, 这种消极错误的思想也从社会上传到了校园里, 高中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可塑性非常强, 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甚至家长“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下, 一部分本来在初中学习就不积极的学生学习态度更为消极, 在这种缺少动力的学习状态下, 一部分学生久而久之进入到了学困生行列。

(2) 信息时代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 大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网络作为新生事物是一把双刃剑, 在提供大量信息, 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大量的不良信息。一部分高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 意志薄弱, 不能抵抗网络游戏及网络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带来的诱惑, 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疯狂地玩游戏, 浏览不良信息, 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荒废了学业。

(3) 教师方面原因。新课标虽然已经推行很长时间了, 但有一部分教师尚未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型过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老师往往以知识的主动者和掌握者而存在, 学生为知识的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提问少, 教师满堂灌, 课堂成为了教师的天下, 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陈旧落后的授课方式很容易导致课堂一片死气沉沉, 一部分学生犯困是必然的。

一部分教师满足于将教材上的知识点罗列清楚。这是教师的一个任务, 但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学活动中, 教师更多关注的是逻辑条理、语言清晰, 重点难点明确, 记忆把握等等。应该说, 这些是教师教学必备的、基础的。

另一部分教师虽然教学方式很新颖, 但自身知识储备不够, 在授课和评讲练习时不能很好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久而久之不能服众, 进而影响了在学生中的威信, 学生不积极主动地和教师互动, 一部分学生上课听讲不积极, 作业敷衍了事, 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也使一部分本来想积极向上的学生沦为学困生。

(4) 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家长素质差,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聚众赌博、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对学生缺少关爱) , 对学生无形中产生了消极影响, 使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

正是上述原因的存在, 加上周围对他们的消极评价形成一种消极暗示, 使学困生出现自学能力差, 依赖性强, 不善应变, 不诚实, 不爱学习, 自暴自弃, 意志薄弱, 学习不专心。

学困生的存在既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必须要重视并加以有效解决。如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国家和社会:国家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缓解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造成一种良性的社会环境, 使“读书无用论”的消极思想不攻自破;另外国家的相应部门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实际接受知识能力。

(2) 学校和教师方面:积极开展一些符合高中生年龄的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 积极主动地研究新课标, 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定期给自己充电以满足学生需要,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 不搞一刀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学困生往往被边缘化了, 长期缺少关爱和重视, 因此心理上容易造成自暴自弃。

(3) 从教师角度。学生在学习阶段主要接触的是一些现象性的东西。很多东西不系统、不全面。高中阶段个学科的特点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 而要挖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不能不从总体上去把握问题, 然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捕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为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原由的简单的教学方法, 不是简单地将知识讲清楚, 而是在教学中, 充分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实现从给答案转向到给问题, 或组织学生提问题, 解决问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自己首先要成为对问题的感兴趣者和对问题解决的高手。因此教师要勤于思考, 勤于研究, 勤于学习, 勤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多的付出, 更多的劳动, 更多的汗水。如果教师满足于教书, 自身懒于提问和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和任何体验, 也就无从向学生提出问题, 或是提出问题, 也是停留于表面。这些现象说到底, 归结于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因此, 教师加强责任意识举足轻重。

教师的广博度和敏感度至关重要。教师对社会和现实问题要保持广泛的关注, 自身在知识的积累上要广博, 在捕捉信息上要有敏感性, 对一些问题不应成为过眼烟云, 而应成为深入思考的起点。而要做到这些, 教师不能简单地坐而论道, 而要接触社会和世界。

教师也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授者, 重要的是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 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真正体会原有知识的特点与局限, 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现知识中的问题, 进而实现对原有知识的突破。没有这一方面的训练, 学生只能做到被动地接受知识, 其透视问题和把握问题能力和习惯不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建立,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要随着社会的要求而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改变原有的简单的教学方法, 不是简单地将知识讲清楚, 而且要在教学中, 充分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实现从给答案转向到给问题, 或组织学生提问题, 解决问题上来。

上一篇:药品风险分类研究下一篇:动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