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

2024-10-21

小学数学学困生(精选12篇)

小学数学学困生 篇1

通过对一位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发现, 学困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 学习新知识不知从何入手, 容易产生厌倦、畏俱的心理, 因此减弱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张良虽然主观上还对自己有要求, 可是由于以往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就很容易脱节。

2.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短、稳定性差, 有意注意的转移能力差, 常在解答复杂应用题时, 注意力不能随情节、条件、数量关系的变化而转移, 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 分散注意力。

3.张良感知整体性差, 对数学题的知识结构和形式结构的感知不精确, 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 忽视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 因而容易产生解题失误。基础知识薄弱, 知识结构与联系没有理清, 稍微有难度的题目他就不会做。

4.由于家庭的原因, 没有能够给他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再加上父母很多时候不在家, 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 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呢?

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1) 倍加关爱, 唤起学习动机。在教学中, 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 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 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2) 强化实践操作, 培养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逻辑性较强, 小学生又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 僵滞少变, 他们似乎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 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 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 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 以手巧促心灵。

(3) 适时鼓励评价, 巩固学习兴趣。“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 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 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 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 要及时鼓励。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 因为学生的认知方式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 “学困生”在这些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如果以一种标准衡量定性, 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创设条件, 促其参与, 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1) 优先提问。在课堂教学实际中, 老师提出问题后, 只要发现有“学困生”举手, 立即让他回答, 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 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 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 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 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 努力鼓舞“学困生”的上进心和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

(2) 优先板演。板演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审美情操, 使学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 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以最美的表现和最高的水平展现给观众。教学前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 调查了解“学困生”掌握旧知识情况, 为他们在课堂板演作准备。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目时, 就让他们优先板演。同时不但要求“学困生”用心算、认真写, 还要面对全班同学讲讲这样做的道理, 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 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 强化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3) 游戏活动优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尽量多让“学困生”参与, 使他们在游戏的乐趣中理解掌握知识, 让他们的智慧不断闪光。通过给“学困生”提供优先活动, 极大鼓舞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实现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 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在游戏中能主动探究、理解掌握知识, 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

三、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 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1) 结合教学内容, 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 并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经调查研究,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 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目的的不明确, 自制力差。因此, 在教学实际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不断地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思想和行动, 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

(2) 引导“学困生”在克服学习困难中锻炼意志。实践活动是意志产生和发展的源泉, 而儿童的意志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砺出来的。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 使“学困生”跳一跳, 够得到, 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 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 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3)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榜样是无声的力量, 榜样对“学困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能起最好的示范作用, 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使他们萌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 刻苦钻研, 不怕困难, 永攀科学高峰, 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家进行创造的故事。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多与家长联系、沟通。让家长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 关心和帮助孩子。学困生并不等同于“废人”, 他们形成学困的原因有许许多多, 这需要我们更深层次地去探寻。但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他们都需要老师、父母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要成为他们的良师, 更要成为他们的益友。

小学数学学困生 篇2

一、小学数学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分析

1、个性心理的缺限。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求知欲低,没有一种激励,驱策自己的力量,不想学、不喜欢学、没有学习要求。其次一些学生性格内向,遇事怕难为情,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不能向同学或老师求教,时间一长,形成学习的障碍越多。另外,兴奋性和活泼性个性特征的学习困难生,遇事不冷静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毅力和信心,碰到简单的数学知识易出错,遇到难题又不能透彻分析、全面思考。一听就懂、一做就错。2、自主学习时间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其最低限度掌握基本知识之需,学习的不自觉和无持续,最终无情地使其在数学学习中成为落伍者。3、学习环境压抑学习困难生的同伴交往对学业成绩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接受状态,以便带着兴奋、带着热情和希望去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而现实中,优生会受到来自家庭的百般呵护,同伴的夸奖和羡慕,学校的多种优待,即使有错也会视为“难得一次”。对学习的“落伍者”,部分家长对其视为“不争气的东西”而付诸以训斥、谩骂。在学校,难免被某些教师视为“害群之马”而受到各种“冷遇”,来自中上同学的歧视在所难免,困难生只得与“第三世界”同伴共度时光了,正因如此,学习困难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压抑。4、应试教育的弊端,在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过高过难的要求,且偏重提优,忽略补差;教学中采用“喂食型”的方法,急功近利,背离认识规律,使学习困难生大脑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使知识一知半解,课后作业负担过重,考试次数频繁,这此应试型教学方法对形成学习困难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类型

我们把本校五年级四个班级52名学习困难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实践与理论推理把他们分成下述几类:1、由行为缺陷造成的学习困难生:这类学生注意力有缺损或有多动症,认知策略水平低。2、由语言表达系统缺陷造成的学习困难生:这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有困难,难以理解符号的意义,但运算操作能力较好。3、假性数学学习困难生:这类学生学业成就低,但智力较好,学习上受过挫折,数学学习相当马虎。4、知识、视觉识别模糊的学习困难生:这类学生往往对空间图形的认识能力差,尤其是女生在图形识别上错误比例较高。

三、小学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特点

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 篇3

1.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学习新知识不知从何入手,容易产生厌倦、畏俱的心理,因此减弱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张良虽然主观上还对自己有要求,可是由于以往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就很容易脱节。

2.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短、稳定性差,有意注意的转移能力差,常在解答复杂应用题时,注意力不能随情节、条件、数量关系的变化而转移,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

3.张良感知整体性差,对数学题的知识结构和形式结构的感知不精确,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因而容易产生解题失误。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与联系没有理清,稍微有难度的题目他就不会做。

4.由于家庭的原因,没有能够给他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再加上父母很多时候不在家,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呢?

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1)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2)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又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他们似乎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以手巧促心灵。

(3)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因为学生的认知方式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学困生”在这些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如果以一种标准衡量定性,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1)优先提问。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只要发现有“学困生”举手,立即让他回答,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努力鼓舞“学困生”的上进心和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

(2)优先板演。板演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审美情操,使学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最美的表现和最高的水平展现给观众。教学前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调查了解“学困生”掌握旧知识情况,为他们在课堂板演作准备。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目时,就让他们优先板演。同时不但要求“学困生”用心算、认真写,还要面对全班同学讲讲这样做的道理,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强化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3)游戏活动优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尽量多让“学困生”参与,使他们在游戏的乐趣中理解掌握知识,让他们的智慧不断闪光。通过给“学困生”提供优先活动,极大鼓舞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游戏中能主动探究、理解掌握知识,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

三、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1)结合教学内容,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经调查研究,“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目的的不明确,自制力差。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地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思想和行动,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

(2)引导“学困生”在克服学习困难中锻炼意志。实践活动是意志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而儿童的意志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砺出来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榜样对“学困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能起最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萌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永攀科学高峰,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家进行创造的故事。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数学学困生教育转化策略 篇4

1. 注重情感交融, 以满足学困生爱的心理需要

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 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过去听到的是批评多, 表扬少, 因而对老师有畏惧心理, 甚至还有逆反情绪。紧张的师生对立关系, 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转变学困生的教育要从情感入手, 教师要由厌烦变成关爱,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找他们谈心, 与他们交朋友, 帮助他们分析自己, 解剖自己, 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向他们提出努力的方向。如有一次我找某学困生谈心时, 我说:“你脑子并不笨, 老师听说你会下棋, 而且水平也不错。”他听到这里, 脸上充满了惊讶的神色, 接着我又说:“你的成绩较差, 主要是因为贪玩引起的, 平时上课喜欢做小动作, 不注意听讲, 回家做作业也马虎应付了事, 从低年级到现在, 基础知识都没有牢固掌握, 导致恶性循环, 成绩也不断下降。老师希望你从今天开始改掉身上的这些缺点,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学习上能更上一层楼, 你说好吗?”看着老师那一双充满真诚、期盼的眼神, 他信服了, 重重地点了点头。通过沟通师生间的情感, 使学生对老师由惧而远之到亲而近之, 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由喜欢这个老师到喜欢这个老师上的这门课。

2. 利用好奇心,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颗好奇心, 在教学中善于捕捉和利用, 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例如我在教五年级的“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我特别让学困生说出一些一位、两位、三位、四位、五位甚至更大的自然数, 我立刻说出它能否被2整除, 学生觉得很奇怪, 从而激发了他们好奇心, 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让他们打开课本进行自学, 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1) 预习能力。学困生往往是思维慢、书写慢、动作慢, 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上能与其他同学有共同的起点、共同的语言, 我尝试着指导他们的预习。在上新课前, 利用空闲时间先集中他们一起来看书, 预先学习计算方法, 训练计算, 在计算中掌握法则, 让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先有一定的认识, 然后才与其他同学一起上课。实践证明, 他们在课堂上学得活跃, 积极发言,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起来, 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 阅读能力。课本是教学的依据, 教师教会学困生读书, 也就是给了他们终身受用的本领。平时不难发现, 学困生对数学概念是相当模糊的, 有的甚至对一个定律、法则都不能说出来, 究其原因, 是他们不懂看书, 不愿读书。在读的方面, 我习惯以“领读、扶读、自读”来加强阅读训练。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 学困生看起书来味同嚼蜡。针对他们看书乏味这种情况, 我首先指导学困生学会看书上的文字, 指出哪些是理解解题思路的文字, 哪些是阐明概念、定义、分式的文字, 其次是指导他们会看书上的插图, 指出哪些是帮助理解公式形成过程的图, 哪些是表示几何形体的图, 哪些是分析数量关系的图。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论文 篇5

陶行知曾告诫大家:“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了解学困生,沟通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转化的基础。

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学困生,正如医生诊断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1、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

2、个别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打开与学困生交流的大门,了解其数学学习差的真正诱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

3、做到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时转化一个学困生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因此容易取得家长的支持。但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欠妥,所以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妥当的教育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有利保障。

二、以赤诚之心,赏识之心,感化学困生 ,强化学困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谨言慎行,不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可以通过感情疏导他们“一切可以从头开始,好坏看今后的实际表现”,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自己不是“朽木不可雕”。以爱动其心,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诚心、耐心。与他们建立融洽的关系,使他们对老师的爱与期待有所感触,有所感动,有所感悟,进而点燃希望之火。小林同学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自小由奶奶照管。他上课常分心,喜欢做小动作,作业拖拉偷懒,学习成绩不佳,老师批评他时,他对老师不予理睬且不屑一顾。如何转化这个学困生成了我的一个大难题。我想:要让他接受教育。必须先让他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于是,平时我对他多了一份关注,发现他下课一个人很孤独地坐着,我就找他谈心;活动课上和他一起做游戏,与他平等交流;课堂上用较简单的、鼓励性的提问,给他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作业遇到难题时及时指导,有困惑时悉心开导。就这样他逐渐接纳我,信任我,我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表扬他的同时进行耐心的教育,这时他也能虚心接受,现在他各方面进步很快。

三、从学困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困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断层各不相同,已有知识经验也不一样。学困生在解答这个方程时显得相当吃力,通过了解他们解方程的知识经验不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而是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于是,我给他们补上了基本关系式,他们记得也好,但在第二次练习时同样出错,我最终发现原来他们在认识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名称时出现了知识的断层,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于是我又赶快为他们补上,并通过简单的算式与生活中的联系让他们理解到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式,在以后的练习中,我又特别强调他们说算理。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解答方程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困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课前对学生的了解,帮助他们将各断层补起来,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

四、鼓励大胆提问,在辅导上多下功夫。

1、鼓励大胆提问

学困生虽然知识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帐多不愁”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倡句号少一点,问号多一点。教学中,我提倡不懂就问,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有一个女生,五年级末数学考了34分,被许多教师宣判“死刑”说她肯定考不及格。在我的鼓励下,她不懂就问,如:怎样用量角器,怎样通分,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等,凡是她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她都会问并且执意要我出题给她练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以67分的成绩打破了“预言”,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奇迹。从这位学生身上,我更加坚定了使用“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的教学策略”。每新接一个班,都会提倡多问,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在全班掀起“问潮”。

2、落实辅导工作

重视学法指导,不让新知变疑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提倡“笨鸟先飞”。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同样的目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个纠错本,将错误的作业再做一遍,学会对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不让新知识再累积疑点,提倡当天问题当天清,决不留下后遗症。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 篇6

一、营造健康的舆论

健康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心理氛围。学困生与其他学生同处—室,这已给学困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再有歧视、讽刺学困生的言论和行为,会使学困生更加自卑、孤独。所以,班上—定要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不因学困生的缺陷而歧视他们;②上课时,对学困生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应嘲笑;③对学困生表现出的不正常行为持宽容的态度;④对学困生的每次进步、点滴成就给予充分肯定,拍手鼓励。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刻意安排学习较好的学生,在自己的业余时间自觉、主动地为学困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提供帮助。学困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种被尊重、受重视的体验会油然而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增强。

二、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由于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较弱,往往会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非常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使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还强调从生产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进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才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教师期望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中也应给学困生更多的发言、解题的机会,不要因课堂教学效率受影响而忽视他们。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自己的满腔热忱,影响、鼓舞学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让学困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敢大声说话,愿动脑筋,不害怕教师提问。教师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疏导和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另外,教师也要让学困生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已、对自己充满信心,让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

三、有效的个别化教学

学困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思维水平较普通的学生滞后。教师要注意讲清每一个数学概念的意义,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必要的辨析,并要求学困生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概念。同时,教师要多用通俗的语言进行难点的教学,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开展新知识领域的探索活动。

对学困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是学困生学习上获得成功的重要措施。首先,对学困生可采取课前引导预习、提前指导的方法,以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如以个别辅导的方法提前预习第二天要讲的知识,第二天他们回答问题的成功率就会高些,然后教师再进行表扬:看!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出来,真不简单啊!其次,课后对学困生重点辅导。对于作业上的错误,教师要指导学困生及时纠正,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以防他们学习上的盲点越积越多。再次,教师辅导时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对于数学中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要善于用直观的方式或动手操作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如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故事与实例对数学知识进行解析,以帮助学困生真正理解知识。

四、加强家校合作

培养学困生严谨的学习习惯,既要有时间反复训练,又要保证学校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在学校,教师要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学困生在学习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多次失败后,他们就会放弃自己的努力,并对学习失去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如果教师不去关注他们,就会出现“戴个帽子算个人”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要求,减少作业量,使他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但常规上的要求不能放松,如上课—定要专心听讲、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等。当然,要达到这些要求也不是容易的,教师要教给他们方法,甚至进行必要的辅导。当学生违反要求时,教师要耐心、反复地进行教育,使他们渐渐明白应该怎样进行学习。

在家里,有些学困生家长因外出打工而成为留守儿童,有些学困生的家长因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已无可救药,会放弃对他们的教育,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离。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首先,要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存在,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而对他们失去信心,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其次,必须结合家庭,对家长进行指导。如果父母都外出打工,可以对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进行指导,以使他们能真正配合学校的教育。如对学生的要求、每天的回家作业等,可以用“校信通”短信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里充当教师的角色,给孩子提供指导与帮助。

事实证明,通过以上的实践,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觉醒”,“天赋”的面纱被揭开。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篇7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 学生的个体差异。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 数学学习重在理解。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归纳、演绎等过程, 这些都需要头脑的思维活动。因此数学对学习者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

一些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差, 对数学概念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他们主观很努力但习惯于用学习英语的方法如背单词背句子、句型的方式将数学公式和定义死记硬背, 不会分析问题, 更不会解决问题了。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感, 怕数学, 烦数学, 不想学, 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还有一些学生思想懒惰, 学习过程中, 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情绪波动比较大, 不愿意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习惯于被动的接受, 老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所以, 对于一些解题的技巧, 这类学生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 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内部的本质, 题目稍加变形他们就不会做了。

(二)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一些小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科的内容抽象, 有的题目计算量比较大或者脱离现实生活, 使学生觉得枯燥, 感受不到数学的乐趣。课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数学知识环环相扣,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知识的断层, 渐渐失去兴趣。还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 平时贪玩, 经不起诱惑, 不能坚持学习, 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弃的念头。

(三) 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严重,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灌输式教学, 忽视学法指导, 题海战术, 致使学生学习压力大, 教学方法单一, 对学困生缺乏爱心, 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二、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具体策略

(一) 精心备课, 激发兴趣。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材特点合理的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要具有多样性, 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如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自学指导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 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加强直观教学。使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接受所学内容,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介绍一些数学的发展史、数学小故事以及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注意因材施教, 避免出现“好学生吃不饱, 差学生吃不了, 教师吃力不讨好”的怪现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挥。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差, 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 在教学中尽量从学困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循循善诱、深入浅出, 降低要求的标准。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起着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一旦形成, 将造成长期的学困。因此,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 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某些优异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 并创造条件, 促使其重复出现, 直至形成习惯;对某些不良的表现要及时给予否定, 以减少其出现机会, 直至杜绝为止。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通过学生的内部强化, 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 激励评价, 加强师爱。

“小成功”带给小学生的愉悦感能提高其自信, 促进师生关系, 同时能激起学生更浓烈的学习兴趣。给学习困难学生多一点关爱, 用心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对学困生进行提问, 多挖掘闪光点, 对其进步及时表扬鼓励, 耐心激励他们上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促进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发现学生的长处, 多鼓励, 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掌握学生的心理,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下要做有亲和力的老师, 多接触学生, 融入学生群体中, 舍得感情投资,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主动找学生谈心, 关心其学习、生活情况, 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 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及时帮助他们纠正缺点改正错误, 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点燃学习的热情。教育也是一种“爱的艺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使学困生“亲其师, 信其道”, 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总之,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而又复杂的。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原则, 以真诚的爱生之情, 以发展的眼光欣赏学困生的进步, 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健康的发展。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 致使身心智力未发展完善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数学学困生已经成为阻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我主要从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出发, 探讨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

参考文献

[1]贺泉丽.小学生数学障碍的认知诊断研究[D].西南大学

[2]杜玉祥、马晓燕.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谈 篇8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为了提高对学习困难学生诊断的针对性和辅导的有效性, 就必须把学困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能力和动力两个维度将学困生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和整体性困难。

暂时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潜能与现实学业水平差距甚大, 这里面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参加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考, 缺乏主动、兴奋的情感投入。有些学生因一时没有掌握某些章节的知识内容造成阶段性的学习困难。有些学生则因受到外界突发事件影响 (如父母闹离婚、生病、早恋、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而情绪受到严重干扰, 学习分心等等。

能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少, 能力较差 (如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记忆方法不对、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及独立性差等) 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 而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 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

动力型困难学生:这是占比例最多的一类。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 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

整体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低, 大多是由于小学阶段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 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 对自己缺乏自信, 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二、学困生的需求

1.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上给予关照。作为学困生, 由于成绩欠佳, 因而备受外界的冷落、薄待甚至岐视, 内心十分缺乏自信, 有的还出现自卑和逆反心理。在这种阴影下, 学困生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喜悦, 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 厌学情绪始终强烈, 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学习成绩进而受到影响。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上给予关照。“亲其师, 信其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是相互作用的, 教师对学困生关心和照顾, 必然受到学困生的亲近和信任, 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转化工作打好基础。

2.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要求上降低标准。教师在教学要求上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学生, 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毕竟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较差, 要求他们同优等生一样学习以及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 既不可能实现, 又加深他们的“挫折感”。因此, 对于学困生的教学要求, 要适当降低标准, 实行分层教学的策略, 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3.学困生需要教师在课外辅导上多下功夫。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 改进课堂教学策略能够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然而, 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较低, 反应速度较慢, 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教授和讲解, 远远不能让学困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时间里加以辅导。

面对学困生的课外辅导, 教师“重在耐心, 贵在坚持”。对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帮助解决, 并且持之以恒。教师还要讲究辅导策略, 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辅导巩固, 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辅导运用。但是,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 不可能时时顾及, 面面俱到。这时,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来教学生, 充分借助优等生的能力辅导学困生。

三、转化学困生的一般方法

1. 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 依赖性强。教师在解答问题时, 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 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对待学困生, 要放低要求, 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采取逐步诱导的方法, 从起点开始, 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 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布置的作业, 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 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 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篇9

一、用细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每接一班新生, 为了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 我尽力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 尤其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 给他们树立威信, 争回面子, 让他们找回“我能行”的感觉. 因此, 要想转化学困生, 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二、用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 可以使浪子回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对学困生不要操之过急, 要逐步提高. 教师要主动跟学困生谈心,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每节课我有意识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习题, 他们一旦做对, 我就表扬鼓励. 即使做错了, 我只是指出错误, 不允许其他同学讽刺, 他们的作业一旦完成, 我就当面批改, 稍微有进步, 我就在上面写“你真行”, “你真聪明”之类的话语, 并告诫他们贵在坚持. 作为教师, 对学困生要像慈母一样, 关心他们的生活, 经常帮他们排忧解难. 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 当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 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要爱学生, 尤其要爱学困生, 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三、用真情改变他们的行为

学困生转化效果的好坏, 除了看他们的自信心、兴趣是否提高, 还取决于学习成绩是否提高. “学困生”中有一些是比较捣蛋的学生, 常常想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 这些学生干起事来劲头十足, 只是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如果他们能把这样的劲头放在学习上, 那么他们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学生, 教师就要用真情促动他们行为的改变. 在他们做错事时, 不要横挑鼻子, 竖挑眼, 把他们说得一文不值, 俗话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要给他们改过的机会, 了解他们做错事的原因, 多关心他们, 耐心跟他们讲道理, 使其明白事情的后果, 转变他们的思想, 要做到这样, 教师就要付出更多.

四、用真诚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小学生心理还很不成熟, 比较容易走极端, 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 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 如果老师对学困生冷眼相待, 他们稍有过失, 便加以训斥,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自暴自弃, 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在这种心态支配下, 你越是强迫他学习, 他越产生反感, 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 因此, 对于学困生, 教师要对学生真诚以待,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心平气和, 与他们谈心, 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五、布置适量的作业, 降低作业的难度

学困生反应较慢, 理解能力较差, 对一些思维拓展和灵活性较大的题目很难完成, 为了保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不让学困生整日在作业堆里纠缠, 感到完成作业的困难, 我有意识地把作业量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并降低难度, 这样学困生不会因完成作业而丧失学习兴趣, 同时对自己能顺利完成作业甚感欣慰和自豪. 便于他们的学习.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篇10

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1. 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 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2. 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又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他们似乎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 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以巧手促心灵.

3. 适时鼓励评价, 巩固学习兴趣. 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 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

二、加强“有效辅导”,构建“帮扶支点”

一个老师,几名学生,面对面,手把手,这是“学困生”辅导的常态. 这种课余辅导,较好地弥补了“集体教学”中学困生受关照度不高的缺陷,有利于数学教师针对每位学困生的具体学习“对症下药”,实施辅导. 但值得反思的是,在学困生辅导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喜欢将一些“解题窍门”无私传授给学困生,意图让其凭借“解题窍门”去应对所有同类型的数学题, 结果学困生对数学题的解答确实好像由不会到会,甚至由会到熟练,但有些学生其实只处于未理解却已熟练地模仿的解题水平上. 事实上,这种传授窍门式的个别辅导,由于偏重表面现象, 因此无法给学困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笔者认为,对于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教师仍旧要有耐心,以展现知识的发展过程为切入点, 以澄清真实的认知困惑为重点,适当引入“思维窍门”. 真正让学困生借助教师的有效辅导,经历自主的思辨感悟,逐步积淀更为殷实的成长能量.

三、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1. 预习能力. 学困生往往是思维慢、 书写慢、 动作慢, 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上能与其他同学有共同的起点、 共同的语言,我尝试着指导他们的预习. 在上新课前,利用空闲时间先集中他们一起来看书,预先学习计算方法,训练计算,在计算中掌握法则,让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先有一定的认识,然后才与其他同学一起上课. 实践证明,他们在课堂上变得活跃,积极发言,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起来,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 阅读能力.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教师教会学困生读书,也就是给了他们终身受用的本领. 平时不难发现, 学困生对数学概念是相当模糊的,有的甚至连一个定律、法则都不能说出来,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懂看书,不愿读书. 在读的方面,我习惯以“领读、扶读、自读”来加强阅读训练,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 学困生看起书来味同嚼蜡. 针对他们看书乏味这种情况,我首先指导学困生学会看书上的文字,指导哪些是理解解题思路的文字,哪些是阐明概念、定义、分式的文字;其次是指导他们会看书上的插图,指出哪些是帮助理解公式形成过程的图,哪些是表示几何形体的图,哪些是分析数量关系的图.

四、给数学学困生更多的关注

我们要将数学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平时的辅导帮助中去. 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眼神,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教学中要特别照顾学困生,使学困生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一要多倾听学困生的声音, 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的问题,让他们能回答,想回答,在鼓励与表扬声中激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二要多让学困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创造机会多让学困生上台展示自己,能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还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把握;三是学困生往往依赖性比较强,因此更需要老师的辅导,老师要抓住机会,发现问题,及时辅导,给学困生帮助提高的机会,同时也要让学困生感觉到老师时刻关注着他们,没有忘记他们,时刻盼着他们成长.

五、成功激励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情感障碍,一方面由于学生每次以失败的心态去学习, 学习无兴趣, 消极对待. 另一方面,由于戴上无形的学困生帽子,班级里的事都不能沾边,失去参与的机会,学困生与教师、班集体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鸿沟,从而导致情感交流的中断,因而要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发现学困生的特长、优点和潜能. 一旦发现就要创造条件,积极扶持,使其发展,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萌发获得成功的欲望. 其次, 教师要把爱生和知识结合起来,“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 以真诚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碍. 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去争取成功.

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8-01

面对数学学科的学困生,小学教学教师要有实际有效的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对学困生要进行帮助和改变。这就要对数学教师的观念做彻底的改变,对教师自身进行转化。新课程目标的实质要求是要真正理解和执行,了解教育和教学是对所有的学生全面数学发展,是针对学困生的数学发展。

1.学习困难生的心理和成因

在数学学科中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的偏见或者是家庭和学生本身引起的,也有的例子显示是因为其他同学瞧不起排斥造成的。

学困生的产生还和学校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对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力,有的学生接受的程度高,有的学生接受的程度较低,这样教师带动学生的求知欲就会有所不同。有的教师讲课的节奏高低起伏不同,要求不同,而采取的模式又过于刻板,所以就对一些同学来说消磨了兴趣,也很难适应,接受的知识又不能全部的吸收,渐渐的对新知识有了抗拒也没有了自信。

2.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困生自身的因素教师无法改变,教师要从自己的态度、言行,举止上找方法,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学困生。(1)主动亲近学生。在春天,有一天,很热,我们穿着秋衣还想把袖子挽起来。而同学们课间活动量很大,一上第四节课,我见坐在前排的学习成绩很差的郭韵涵同学满脸亮晶晶的汗滴,再看他穿的衣服,里边是厚毛衣,外边穿着加棉外套,一看就觉的很憋闷,我没开始讲课,先走到他那,告诉他,快把外套脱下来,他赶紧脱了下来,然后,看着我微笑了很久。以后,数学课,他很认真听,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及时表扬他,他学习进步更大了,他的妈妈告诉我,说我把他的孩子当成了自己孩子看待,孩子很喜欢我,孩子一定要送我一个礼物,我说礼物没必要,只要孩子有进步,老师就高兴。那年升级考试。这孩子数学考了93分。我想是我的一丁点的爱心给了他的学习动力,使他改变了。(2)不能有偏见。我班有个眼睛很小视力很低的学生,叫刘成奥,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我知道后,心想肯定是个垫底的,以后我就没过问过他的学习和作业。可是,有一天,一个同学告诉我说,老师刘成奥老跟我们说话,我猛然觉得,同学们谁也没放弃他,家长也没放弃他,而我当老师的怎么就放弃他了呢?他也是我的学生呀。以后,每次数学课,我都给他留几分钟,帮他理解题意,多次让他到黑板上做题,鼓励他遇到不会的要举手,对他说,你的眼睛不好用,你就好好用你的耳朵听吧。以后,小成奥很努力,基本能完成作业,我对全班学生说,刘成奥眼睛那么不好用,他还能完成作业呢。小成奥听了,更努力了。春节期末考试,他数学得了91分。我为刘成奥的努力感到骄傲,为我的付出感到欣慰。(3)因材施教。我班有个很奇怪的学生,叫陈浩东,就是一次作业也不交。老师多次和他谈话,他还是一个字也不写,跟他说话,他就会点头和摇头,他使我很郁闷。可是有一次,我说谁到黑板上写这道题,我发现他举手了,我赶紧叫他,并且他做对了,我对全班学生说看陈浩东在黑板上做对了,他真了不起,他真牛。从那后,他还是不在本上写作业,但是每次举手到黑板上写,并且还能全对,我对全班学生说,陈浩东真神了,在黑板上做了8道题全对。我每天让他到黑板上做题,每次都作对了,我鼓励他,他脸上洋溢着微笑。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想我宽容一下吧,他不在本上写就算了,只要他学会了就好,那在本上写也不是为了学会吗?殊途同归吧,我自我安慰自己。

在年级增高的同时学困生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多,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已经是所有在校教育工作者所共同思考的問题。对学困生要有更多的照顾和关爱,在没有关爱的教育中是不会有学习兴趣产生的。在很多的实例中表明教师的关爱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关心学困生的自尊和人格,持续的保持教师的爱心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数学知识相比其他的学科来说可能过于抽象,小学生对形象思维比较熟悉,而对数学的逻辑思维需要很长时间的过渡。在班级的活动中教师要对表现良好的学困生多做表扬,善于发现和寻找他们的优点并对其鼓励。因为学生的认知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要实行分层评价,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说,如果只用一种标志来做标志只会消失掉学习的自尊心和信心。

3.结语

教育是重复性的工作但是时光却不能重复,所以对小学的教育要充分的重视。教师要把更多的亲情、“爱情”、友情给学困生,把更多的关心、耐心、热心给学困生,使他们这片枯黄的小草变绿,使他们这片污染天空变蓝。

参考文献:

[1]王恩国,刘昌,赵国祥.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加工速度与工作记忆[J].心理科学.2011(04):3-10

小学数学学困生 篇12

一、爱心育人,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

所有的“学困生”都自卑感严重, 表现出胆小、懦弱、不敢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 对数学学习充满畏惧心理。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和教师、同学、家长的态度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因此, 教师要转变观念, 有一颗博爱之心,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主动去亲近“学困生”,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赏识激励, 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自信

在课堂预设中,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困生”的学情设置一定的师生互动环节, 保证“学困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并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这种表扬和激励要与“学困生”的某一种学习活动有关, 这样不但能起到帮助其树立自信的作用, 还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策略, 能让学生时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被赏识的喜悦, 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动力, 这是“学困生”摆脱学困、走向成功的动力。

三、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走上主动学习之路

在“学困生”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恶性循环:学困———厌学———增加学困———抵触学习, 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学困程度的不断加深。要想让他们彻底走出“学困生”的泥潭, 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通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式, 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 使他们自己能摘得下“苹果”。然后, 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联系生活、小组合作、当堂训练等教学策略, 让他们能体验到学习的新鲜感和不断进步的成就感, 逐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从而帮助他们彻底走出学困的阴影。

上一篇:阅读的方法下一篇:洛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