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困生

2024-08-06

中职学困生(精选10篇)

中职学困生 篇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中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切实解决好存在于中职院校的学困生问题, 才能在改革的潮流中取得新的进步, 获得新的突破。因此, 对中职院校物理学困生展开分析和探讨,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院校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学生基础薄弱, 学习能力不强

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还是较为普遍的以学生成绩的结果来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坏, 尤其是在学生升学的过程中, 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很重要的参考数据。当前大部分在中职院校就读的学生都是普高考试中的失败者, 他们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能力不强, 进入中职院校就读是他们迫于无奈的选择, 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喜爱程度也不高。同时这部分学生由于在以往的学习生涯中考试成绩不好, 学习成果不佳, 造成他们在面对中职物理课程教育的过程中, 出现主观上畏难心理和厌恶心理。

2.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兴趣不高

当前中职院校的物理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班教学是中职院校采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老师在一个教室对许多专业的学生进行同一门课程的讲授。这种大班教学课程的内容往往是依据学校中等学生的水平进行设置的, 当高职校的物理教学采用这种模式以后, 物理教师只需要对着教程进行一个照本宣科的讲解即可, 不需要过多的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进行一个新的尝试,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是针对学生的普遍情况进行安排的, 那么就容易导致物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在课程听讲的过程中, 出现听不懂课程内容或者无法跟上教师讲课节奏的情况。长此以往, 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致中职院校物理学困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更加的懈怠。

二、中职院校物理学困生转换策略

1.改变学生观念, 激发学习动力

面对中职院校物理学困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师在顺利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主动的关心物理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 加强与物理学困生的交流和沟通。不能一味的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 也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同而对学生差别对待,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一视同仁。通过与物理学困生的交流, 了解他们学习上的难处,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同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的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不要好高骛远, 发现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 并且予以表扬, 改变物理学困生以往对学习畏惧和延误的不良心态。同时通过组织课堂三分钟演讲的方式, 让物理学习优秀的学生, 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物理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让先进带后进, 最终实现中职物理学生的整体进步。

2.转换教育方法, 加强学生兴趣

中职院校物理教师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 要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 对于教育的探索不能止步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课堂教学上要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物理学困生学习能力不强、理解能力偏弱的问题, 要有针对性的把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一个通俗易懂的转变。使用情境还原的模式或者贴近生活的实践来提高物理学困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实行多元评价, 注重能力培养

中职院校在对物理学困生进行成绩评价的时候, 要改变以往的只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旧有局面。实行多元的评价方式, 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中职院校物理教学的首要目标, 让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师把自己的教学重点, 放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物理考试的形式也可以变得多样化, 减少物理统考的次数, 以阶段性的课程测验为主, 同时把物理实验和物理实践的成果也计入到学生物理成绩的综合考评中, 让中职院校物理学困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物理, 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物理, 帮助他们把物理知识转化成物理能力, 而不是追求高速的物理考试成绩的增长。

当前中职院校的物理学困生, 在物理的学习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学习能力不强, 进步速度很慢, 厌学情绪高涨等, 甚至有些学生因为长期学习无果, 而完全放弃了对学业的钻研。面对这种情况, 中职院校要积极的展开有关物理学困生的转换工作, 帮助这些在学习生涯中一直落败的孩子, 重塑对学习的信心, 让后进学生也获得发展, 让中职教育能够更进一步。

摘要:与高职院校相比, 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整体偏低, 学困生数量较多。而数量繁多的学困生也严重制约了中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实现中职院校学困生的转换工作, 是现阶段中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职院校物理学困生为例, 对中职院校物理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和转换策略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为中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职院校,物理学困生,转换策略

参考文献

[1]胡海刚.如何成功地转化“学困生”[J].考试周刊, 2015 (75) .

[2]丁殿波, 狄艳波.因材施教转变方式树立学困生自信心提高护考成绩[J].科学中国人, 2015 (27) .

[3]韩永平.中职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J].甘肃教, 2014 (13) .

浅谈中职“学困生”的转化 篇2

关键词:中职;学困生;转化

近年来,中职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是生源紧张;二是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很多学生是在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才不得已报考中职学校,甚至还有一些是初中毕业几年的或是还没有初中毕业的,可以说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中职校出现了不少学困生。他们普遍表现出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意志力差等特点。如何转化这些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已成为中职学校教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转化学困生:

一、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中职学困生学习情感的培养

提高中职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首先必须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给学困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多地关注课堂内的学困生,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激发学困生持久的内在的学习动机,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认识事物的过程,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在学习过程中就必须要付出努力。所以中职校教师应该引导学困生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习的结果。

再次,中职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尽可能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学习方式上,要倡导小组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尝试运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定务实的目标,加强个别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关注到每一个学困生,让他们在课堂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另外,由于中职教育没有升学压力,这其实也给我们的教学拓宽了空间,那么作为中职校教师的我们不妨把教室延伸到固定的教室之外如实训车间、校园里、田野里、大自然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只有师生情感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学困生在学习上虽然有不足但他们身上也有各种或大或小的闪光点。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更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各种闪光点,并且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真正激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心态。比如,有些学困生喜爱运动,体育比较好,就可以选他作体育委员,在运动会上可以让他代表班级参加体育竞赛,为班级争光;有些学困生喜欢绘画,写的一手好字,就可以让他为班级出板报,做好宣传策划工作;有些学困生则具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就可以选他为班干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为班集体服务……可以说学困生同样也各有所长,作为教师就要善于用其所长,这样久而久之就能使学困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进步。

三、实施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

以前那种把测验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手段的做法是片面的,它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过程,也忽視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不利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个性发展。他们在过去的学习中很少有成功的体验,缺乏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在这种消极情绪下,他们是不可能积极上进的。作为中职校的教师就应该结合学分制的实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既要从学科教学目标出发,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起点,尤其是对学困生一定要实施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他们哪怕是有了极微小的进步,教师也应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一个学困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逐步走向成功。

四、借助班级常规建设和管理,培养学困生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

有着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对其班级成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约束教育力往往也是巨大的,所以中职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重视班级的常规建设管理工作。比如要重视班级的制度建设,要制订并严格落实切实可行的班规,使班级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引导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班风和学风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用班级学生身边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另外,教师可以推行“值日班长制”,让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继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激励、教育和管理等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要我们中职教师多些耐心和恒心,多些爱心和关心,坚持不懈地一步步走下去,学困生的转化将最终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韩玮,张兴华.职校生学业状况面面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4(3).

[2]黄克孝.应对中职校生源质量下降之策略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1(9).

[3]赵占发.浅谈对“双困生”的转化[J].素质教育论坛,2009(6).

中职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 篇3

随着普高热的持续升温, 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生源紧缺、新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大量学困生的出现, 给职业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能否搞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的素质问题, 而且牵涉到社会的稳定问题,因此,研究学困生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由于旧的教育体制、观念、方法长期的影响,在许多教师身上还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发展轻心理素质培养等传统应试教育的痕迹,这导致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和低效率的学习之中,素质教育浮于表面。

2. 教师个体素质的差异。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在教师的所有工作中, 育人是根本。但是,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部分教师忽视了育人的根本,反而把成绩放在第一位。于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备受赏识,中间阶层也很受关注,是老师的“推拉”对象,只有那些成绩落后、自卑压抑、可有可无的“学困生”们,常常被老师遗忘。在这些老师心目中,他们是智商低下、性格愚顽的代名词,欲去之而后快。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学困生转化也就难取得实效了。

3. 学生非智力因素缺乏,造成转化工作事倍功半。如,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常抵不住外界因素的干扰与诱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 对所学科目缺乏兴趣; 学生意志品质薄弱,耐挫力差,还有孤僻、任性、自卑等人格缺陷的影响。

二、转化对策

1. 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关爱、尊重、赏识学困生。 (1) 关心热爱学生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有了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尽可能多地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尽可能多地表扬他们的进步,才能使他们逐步感受到老师、同学和集体的温暖,使其主动地融入到班集体,和老师、同学们共同进步。 (2)学会尊重、赏识学困生是做好转化工作的重要催化剂。教育只有在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赞赏他们的兴趣、特长和进步的前提下,才是最有效的。因为受尊重和被赏识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这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糟粕,实行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在矫正学生心理和行为偏差时, 首先要从师生平等的本质出发,来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话语和行为方式,以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使他们乐意接受老师的劝说和指导,进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2. 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中职学困生的转化。 (1)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采用图文信息丰富、实践性强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另一方面,在学习方式上,要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和探究式学习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 让每一个学困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2)中职教育没有升学的压力,这其实也给我们的教学拓宽了空间, 我们不妨把教室放到车间、写字楼、田野里,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中职学困生 篇4

【关键词】“学困生” 自信心 表扬艺术 愉快教学 成功教育

有关专家曾作过一些关于中职生心理问题的调查,结果往往显示出中职生的心理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和冲动行为分值等均高于正常值。据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中职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我们更注意到,那些被称为“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的机率往往更高。因此,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要根据“学困生”各自的特殊情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创造转化条件,点亮学生自信之灯,让其健康成长。

一、个案回眸

开学后不久,我在教室里表扬了一个叫黄丽丽的女生时,全班一片哗然,更有“啧啧”的厌恶声。课后,我找到她,表扬了她的进步,也讲到了同学对她的反应。并进一步说:“黄丽丽,有没有信心让老师总有机会表扬你,让同学们看到你的变化,也让同学们打心眼里认为你是进步了?”她用力地点点头。此后,她的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慢慢上去了,每次考试她都能及格,有几次还考到了班级前十名,再也没有发现同学们看不起她了。

二、现象分析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在周围人的肯定、否定评价中认识自己,寻找方向,不断前进的。肯定性评价会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更要好好学习的激励作用;否定性评价会使学生心理不愉快,一方面可能反思问题,努力改正,另一方面也可能减弱自信,产生自卑,甚至由此产生反感、对着干的情绪。这就要看教育者如何使用肯定和否定评价了。任何一个人,渴望被别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大大超过被别人否定的心理需要,这就是为什么要坚持表扬为主、激励为主的原因。

对于形形色色的“学困生”,只有辨别真伪,才能真正地识别学业不良学生。“学困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业不良学生,二是学习失能学生。学业不良学生是对学习成绩未能达到同等智力水准的学生的总称。而学习失能学生是脑功能轻微障碍的学业不良,又称“特殊学习障碍”。因此,班主任首先要会辨别学生是属于哪一类“学困生”,是学业不良还是学习失能。

具体来说,“学困生”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源于生理原因

身体和心理的联系极其紧密。心理的不安甚至会引起头痛、腹痛、呕吐等生理反应,身体的不适也会对心理产生广泛的影响。因为身体异常引起的学业不良的例子是很多的,但很多班主任老师没有重视这一点。

1. 易疲乏而不能专心学习。易疲乏的身体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慢性的营养不良,日常生活没有规律,体质孱弱等。慢性营养不良的学生少食偏食,身材瘦小,经不起长时间的学习。看电视时间、饮食时间、睡眠时间等的安排,随心所欲,毫无规律,这样的学生自律性发展不好,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体质不好也会引起学业不良。

2. 患有慢性疾病的学生也可能导致学业不良。这种学生旷课较多,在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上难度较大,有较强的自卑感,从而引起学业不良。学生中常见的慢性疾病有:支气管哮喘、周期性呕吐、鼻炎等。

3. 生活节律紊乱而丧失学习动机。一般生活节律往往从心理因素方面注意较多,但从实际看,它同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排泄等代谢功能以及睡眠之类的心向症密切相关。

(二)源于心理原因

智力发展正常,身体也完全健康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学业不良者。迄今为止,许多专家和教师都进行过大量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是以下几种心理原因导致学业不良。

1. 不良性格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自主性、责任感、自省精神、上进心、积极性、学校适应、自我价值感、自卑感、基本生活习惯、耐性、自觉性12个维度上与学业不良显著相关。这些性格特点可能形成三类学业不良学生。一是学习习惯未规定型,表现为每天不做作业,不预习复习,不安排读书时间,注意力分散。二是情绪障碍型。表现为做什么事都没有自信,对别的事情漠然置之、充耳不闻。这些学生有较多的失败经验,有比较严重的自卑感和焦虑感。第三类是自立精神未发展型。表现为依赖性强,我行我素,未形成同年龄相应的自立精神,不思进取,从而陷入学业不良。

不良的性格特征还会导致一系列的消极反应,比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方法不恰当,最终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当不良学习习惯形成后,这种学生在学业上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2.不良师生关系的影响。师生关系状况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影响。被学生讨厌和疏远的教师,即使教师对学生热心指导,也难以得到学生的接纳,难于取得实效。甚至于在很多方面学生总与教师对立,产生矛盾和逆反心理。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进一步丧失,从而引起各方面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还认为,师生关系对学业不良的影响居于核心地位。

3. 注意力发展水平较低。心理学认为,注意力的发展在学生智力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15—17岁的学生注意集中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如果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低于正常水平,必然会阻碍其学业的进步。甚至在有些教师眼里,这些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不愿意听课,而没引起相应的重视。

4. 对学校、班级的长期不适应。进入一个新的班级后,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学校环境,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感到不适。这些都会引起学业不良。

三、增强“学困生”自信心的建议

(一)充分运用表扬艺术,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老师不能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不要只表扬所谓的优秀生,对“学困生”也要不断鼓励。

(二)愉快教学,把笑声带进课堂,活跃气氛

师生之间关系要融洽,老师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样子,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好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平易近人的老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拉近师生的距离。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如果能向老师袒露心声、诉说心情,作为老师应该感到高兴,而特别是“学困生”能对老师表现出某种亲近、“依赖”,作为老师更应值得庆幸,因为此时的老师已成功了一半,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学生的进步了。

(三)教师要研究“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产生心理障碍的规律,对他们进行成功教育学生一进入各个年级,就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及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经发现有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要及时引导,防微杜渐。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为他们树立不同的榜样,并引导学生进行榜样分析,实施成功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有时甚至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才能获得成功。

总之,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他们思想单纯,思维敏捷,感情丰富,好奇心盛,求知欲强,可塑性极大;他们也正处于仰慕英雄、渴望起飞的时期。我们应该随时赠送他们两样礼物:让他们有欢乐的时候,让他们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增强他们的自尊感,激励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自强自立,让他们的未来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莫定澜.正确归因与“后进生”的转化.中国教育学刊.2009,(5):21-24.

2、唐红波等.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8.

浅谈中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篇5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职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 中职新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对于数学而言, 他们缺乏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没有学习兴趣, 跟不上学习进程, 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 怯而止步, 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 自暴自弃.但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 也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 如何有效地转化中职数学学困生, 对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健全人格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首先要了解中职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中职数学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困生的共性外, 还有其独有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习惯不良

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 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他们经常抄袭作业或不完成作业, 课堂上经常是昏昏欲睡或搞小动作, 下课后则神采飞扬, 判若两人.

2.意志薄弱

数学学困生也强烈要求进步, 也希望取得优异成绩, 得到教师的重视和认可, 同学的赞扬, 家长的鼓励, 但持续时间不长, 他们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在学习上的坏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 缺乏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 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 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 认为自己不行, 不愿意参与课堂, 不愿意接近教师, 对教师缺乏信任, 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 情绪低落、沉闷, 心理上敏感、脆弱, 易形成挫折感, 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二、其次要弄清楚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关于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研究者各有说法.笔者通过对大量数学学困生的调查与分析, 发现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比较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因素

(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意志薄弱.数学学困生对学习数学普遍缺乏兴趣, 并且求知欲低, 意志薄弱.一旦遇到计算量较大、步骤较繁琐的题目或较长的题目时, 他们就缺乏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定理, 更是缺乏突破障碍的毅力与信心;再加上他们的自控能力弱, 一旦数学成绩出现滑坡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如此一来, 想学好数学难于登天.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 只有三分热情, 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习被动, 依赖性强.答案依赖老师, 作业依赖同学, 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学困生依赖心理的存在, 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 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因而学习时表现为模式化, 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 影响了学习效果.

(3) 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薄弱, 知识脱节多, 知识结构不完整, 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 没有深入到实质.

(4) 学习方法不当.课前不预习准备, 上课听课不专心, 对老师所强调的重点难点视而不见;不会听课, 上课只忙于记笔记, 听课效率极低;课后不及时复习巩固, 造成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快速遗忘;不会举一反三, 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

2.学校因素

目前, 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 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赶进度, 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 “轻”知识的发生过程, 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 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 学困生始终吃不了.教材内容增多, 知识难度增大, 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 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 整天应付作业, 没有时间消化, 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教师因素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 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法单调乏味, 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 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个别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 对学生的了解, 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 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 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 出现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 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4.家庭、社会、生活环境因素

(1)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 有的家长素质较低, 无能力对孩子的数学学习进行辅导;有的则是父母离异, 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照顾, 只管孩子能吃好住好就行, 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更是无暇顾及, 这些学生的性格常常表现为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 没有合作互助意识, 吃苦精神和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 厌学情绪也越来越突出, 很容易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

(2) 中学生世界观正在形成, 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 如电子游戏室、网吧、录像、不健康的书刊、一些不思进取的人等的影响,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形成学困生.

三、最后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

1.注重情感教育,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关键,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往往会对教师的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 师生情感越融洽, 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 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的自尊心很脆弱, 怕别人歧视的眼光, 期待教师的真诚关爱, 常常会因为和数学老师的关系不好, 而放弃数学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困生提供充分参与课堂的机会,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平等尊重, 没有放弃他们, 那就会大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对学困生要尊重, 发自内心地爱学生, 多鼓励、肯定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科学选取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 如果仍用传统的“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一本书, 一张嘴”的教学方式, 教师讲起来难受, 学生学起来痛苦.本来数困生的心情大多处在厌烦的抑制状态, 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 学习没劲头, 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 而逐步丧失学习的动力, 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则逐日增加.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创设问题情境, 恰当地设置认知冲突,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引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教学, 展示数学自身的美,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此外, 我们还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终达到转化数困生的目的.

3.加强辅导,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理解数学概念, 掌握好基础知识, 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大部分学困生由于基础差, 上课又不专心, 他们积累的问题往往会越来越多.学困生有了知识缺陷, 就必须及时查漏补缺.个别辅导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问题,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辅导的内容要注重数学的基础知识, 强化基本概念, 让学生知道“学习没有基础, 就像房屋没有框架”, 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个别辅导包括给学困生解答疑难, 指导他们完成课外作业, 每次辅导要有针对性, 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主, 防止随意性.个别辅导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这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习兴趣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大部分学困生由于多年养成的懒惰习惯, 学习被动, 依赖性强, 回家从不看书, 作业可做可不做, 或者抄袭别人的.要想从根本上转化数学学困生, 重点还是要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学习质量.

(1)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能大致地整理出知识的总体结构和基本内容, 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识, 以便在上课的时候重点地听老师讲解.

(2) 上课要集中精力, 认真参与课堂活动.上课时一定要集中精力, 认真听讲, 勤于思考.为了避免上课开小差, 听讲时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 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地思考, 大胆参与, 不要害怕回答错误;对于老师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和自己不懂的地方, 一定要用笔记下来, 以便下课后向老师请教, 要克服心理上的惰性和自卑感, 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敢于发问, 勤于思考.

(3) 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提高课后要及时的复习, 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整理, 并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问题, 保证每个细节都能弄懂弄明白, 最后的作业一定要自己做, 这样可以及时有效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和巩固.

5.努力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 激励学困生进步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学困生身上也有优点, 只不过他们的缺点多且易见;他们上进的心理因素, 又常常是“闪电式”的.所以, 教师在衡量学困生的进步时, 要因人而异, 捕捉其闪光点, 及时表扬和鼓励, 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 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 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 也感受到后进的压力, 提升上进的动力.教学实践表明,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 往往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 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 就会愉快、积极, 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 也不要全盘否定, 更不能讽刺、挖苦, 要就事论事, 多与他们交谈, 了解其实际情况, 帮助他们寻找弥补的办法和途径.转化学困生的最关键因素还是教师的教学观, 客观中肯地评价学生, 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助推学困生的转化.

6.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要成功转化学困生单靠教师的力量是很难保证的.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家长的集体力量, 与集体成员共同努力.在课堂上要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组成的合理性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 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中, 采用自愿结组与就近结组相结合的形式, 兼顾组内成员的个体差异, 安排不同水平学生在同一学习小组, 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互补, 共同发展.课后补缺补差中侧重于安排相近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在同一小组, 从情感上照顾到这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也便于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 这样有利于激发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兼顾到学习内容的连贯和一致.实践证明, 这种分组方法能有效促进不同层次的学困生在原来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反馈题目的错误率明显下降, 学习效果明显.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联系, 利用家访、电访等方法与他们沟通交流, 家校合作、齐心协力, 共同促进学困生转化.

总之, 转化数学学困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耐心和爱心, 重视转化策略和技巧, 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帮助、鼓励,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 促进学困生综合素质发展.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说明了转化数学学困生的重要性, 提出了有效地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方法:首先要了解中职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其次要弄清楚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最后必须要采取有效转化措施.

中职学困生 篇6

关键词:差生,差生转化,成因,对策

所谓英语差生是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达不到教材、教学大纲所规定基本要求的学困生。英语差生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但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通过学习和考试来淘汰一部分学困生,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素养。作为教师应当分析其中的各种原因,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发挥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信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转化英语差生,必须对其起成因进行分析。

一、差生的心理分析

笔者曾对15年新入学中考英语成绩低于50分的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0份。据统计,认为学习英语不重要的学生有45位,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觉得自己没信心学好英语的学生有55位,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觉得老师对自己学习缺乏关心的学生有48位,占百分之二十七,其他诸如学专业比较重要、基础差跟不上、老师上课乏味占到了百分之十八。不难发现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1.学习态度不端。有的学生认为英语就是难学,学了也没有用,对将来没有多大帮助。2.缺乏自信心。有的学生各门功课都很差,被老师、同学当作“差生”、极度自卑,以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3.基础差、跟不上进度。随着知识水平的不断上升,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知识储备不够,难以接受更深层次的教学。4.老师的课堂教学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外部环境不容忽视

英语考试制度的变革已经在全国各地兴起,,不可否认英语高考改革给英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一是国家、学校和社会在英语教育方面投入的资源相对缩水,二是考试改革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有所降低。如果英语教育受重视程度降低,那么学生不会花很多时间学习英语,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英语差生的产生。也是形成英语差生的原因,一方面,有些职业学校重专业轻文化课,片面追求专业的各技能大赛,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向专业倾斜,片面追求技能大赛带来的品牌效应,忽视对基础文化课的投入。另一方面,学校施教“求同”排异,忽视因材施教。教材相同、课程标准相同,考试一刀切,往往难以作到因材施教或分层教育,这让学生原有的差距拉开更大。

以上各种原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产生了心理障碍,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积极性。解决问题要从根源抓起、对症下药,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和交流的媒介,也是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是中外交流的桥梁,因此,我们在学习自己民族语言的同时,必须学习英语。如笔者在上烹饪班的第一节英语课时,就反复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一个不学外语的厨师只能在厨房里干活,一个有英语基础的厨师能走出厨房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甚至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开创自己的事业。酒管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据调查,一个能说英语的服务生可以去星级高的酒店工作,工作环境好、见识广、晋升快还可以拿更多的薪水。因此,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我们必须好好学习达到与世界沟通的目的。

四、赏识鼓励,树立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学习困难的学生,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自信的教育。”失去了自信,就像个人失去了灵魂,一个拥有自信的人就具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英语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好英语的基础是掌握单词。单词相当于地基,地基打的好学习英语就不费力。随着年级的上升,知识难度的加大,单词的数量和记忆难度都在提升,那些自信心稍微差些或较差的,自信心会大受打击,原先的热情、自信心会逐渐消失殆尽,如何帮他们恢复自信呢?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真诚、热心地鼓励那些英语差生们,让他们朗读单词、对话、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去表扬每位英语取得小小进步的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例如有些差生英文书写不错,可以开展英文书写比赛,有些差生绘画不错,可以开展英文手抄报比赛,让学生人尽其才,让差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去学习英语。

五、致以真诚,施与爱心

据不完全统计,职校生六成以上的学生成长于父母离异的家庭,较之正常家庭的学生,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因此,他们生活缺乏目标,学习没有方向,在职校虚度年华。有人说,“职校生的教育,是大苦大爱的教育。“对此,我感同身受。要想做好他们的老师,在情感上必须付出胜过父母的爱,不仅要善于观察英语差生的情绪和思想变化,更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对他们嘘寒问暖,让学生们觉得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在学习上要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的人格,克服因基础差、成绩低而导致的恶性循环。只要老师对学生施于爱心、赋予极大的耐心,学生一定能取得小小的进步。

六、改变考核方式,差生也有一片艳阳天

有些学生不喜欢英语,不喜欢以笔试作为唯一考核方式的评价机制。进入中职教学,升学压力少了,更多的是兴趣教育。以笔者授课的烹饪班为例,开学前对他们中考英语成绩做了摸底,全班五十位学生,六十分以上有二十位学生,六十分以下有三十位学生,其中四十分以下又占了一半,八十分以上更是寥寥,这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是件非常棘手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低,学习习惯很差、课堂上不乏有睡觉、吵闹的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从两方面做了尝试。一、师徒结对。这一想法来源于笔者所在学校的新入职教师,学校要求师带徒,让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期她们快速成长。笔者将班级十五位特困生与英语较好的学生结对,不会读的单词、对话、不懂的语法向师傅请教,由老师不定期抽查特困生掌握单词、对话情况,并根据徒弟考核情况设立最佳师傅奖。二、改变考核方式。开学第一堂课向学生强调,老师重视的是过程考核,而不是结果考核。过程考核包括学生课堂纪律、上课状态、发言次数、作业完成情况、单词、对话朗读等,能在这些方面做好的英语特困生,期末考试给予英语免试通过。英语免试的试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质的飞跃,他们不会在课堂里睡觉、吵闹,作业上交不再拖拖拉拉,也能参与到课堂发言中去,教师课堂教学变的得心应手,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整顿纪律,拍打睡觉学生。这种过程考核方式无形中让英语差生学习有了动力。

事实证明,英语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转化英语差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亟需解决的一项艰巨任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用自身人格魅力、无私的关怀、足够的耐心去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树立信心,英语差生的范围一定会慢慢缩小,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舒自梅.现代外语教育学[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中职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策略 篇7

一、学困生界定

数学学困生即为智力正常,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下,在同类群体中相对于他人来说数学的学习水平较低, 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学生。数学学困生中有部分是数学学习能力低下, 即为与其他人相比花费更多时间才能够掌握相似水平的学生;有部分是由于学习数学环境、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因素导致数学水平较低等。然而数学学困生的共同特征即为无法掌握中职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数学知识与能力。

二、中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 )认 知 障碍

学困生出现认知障碍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种。 主观因素:1学生观察能力有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知识链接断层。2学生思维能力差,缺乏归纳、推理及概括的能力,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知识体系建立的不够完善。3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缺乏灵活与正确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不能深入理解知识,死记硬背教材上的公式、定理,难以灵活变化运用,无法实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客观因素:教师教学方式欠科学。教师存在一种固定思维,教学方式脱离实际,采用死板的灌输式教学,偏重学生机械式的背诵与记忆,没有教授学生灵活运用的方法,大多数只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没有教授学生怎么运用知识。

(二 )情 感 障碍

学困生出现情感障碍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种。主观因素:学困生的主观情感因素即为通常所说的兴趣、学习动机、意志等。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积极性,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迫于教师与家长的压力被动学习,勉强参与学习活动。2学生学习动机低下,没有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克服困难,无法长期保持冲劲主动学习,老师催一催,他们就动一动,勉强应付。3学生学习意志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不愿意钻研思考,一遇到问题就放弃,难以长期坚持学习活动。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可以分为社会因素、学习因素、家庭因素等。社会因素:由于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习对于日后就业没有帮助,读书没用,认识看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将学习看做负担;学校因素:有的中职学校过度关注升学率,仅仅将目光放在学优生身上,忽略了学困生的转化与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僵化,学生十分容易形成情感障碍, 部分学生会出现与教师作对的情况;家庭因素: 有的中职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与学习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而有的家长爱子心切,望子成龙,教育方式急进,导致学生产生情感障碍。

三、转化中职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 )开 展 差异 化教 学

由于中职专业关系,班级中男、女生比例失调严重,如机械专业几乎没女生,幼教专业几乎没男生,因此在中职教学中需重视性别差异。男女差异主要表现如下:1思维方式不同:大部分男性左脑发达,而大部分女性右脑发达;2能力优势不同:男生记忆物体位置(视觉空间)有优势,而女生在语言方面有优势;3性格不同:男生粗犷、怕麻烦,而女生较细心、有耐性。因此,教师应重视并了解男女性别差异,客观分析男、女生的不同特点,区别施教,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女生在理解符号方面有困难(或有难度),中职会计专业和幼教专业的就业班基本以女生为主。如学习三角公式时,α或β代表什么? 公式中若反复使用α和β会困扰着一些女生,当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的公式使用相同的字母符号表示时,更让她们迷惑。处理方式:(1)让她们用笔(最好是铅笔)在每个相同字母上标上记号,直到她们认识到这些字母所代表的变量为止。 (2)如果字母超过1个,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字母上标记,如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用两种颜色笔标记分别表示公式中的两个角的字母。 (3)课堂板书用不同颜色粉笔标记字母直到学生能识别为止。又如:男生不拘小节,在计算、解答题的书写上普遍存在问题,以致会做题但得分低。主要原因是男生不重视或懒得写过程。处理方法:教师在平时课堂上板书解析例题时,注明例题总分值和各步骤在总分值中所占的分值, 在批改作业时按步骤过程是否完整到位的标准批改, 不是简单的对或错。另外, 督促学生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要先打草稿以免书写混乱,乱涂乱画。

(二 )开 展 直 观 教 学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不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都希望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然而中职数学学困生因抽象思维能力、归纳分析能力等数学能力不强,基础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导致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衔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弥补学困生能力不强和基础不扎实的不足。直观性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是以学生直接感知的形式为主要依据,能够有效降低学生记忆、理解数学的难度,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其直观、形象的直观感受,让其能够运用抽象思维,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手势、图像等调动学生的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例如,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教学道具或者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直观、形象的展现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教学为例,学生无法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因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看不到、摸不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很难理解。教师可以按如下步骤在课堂上制作教具, 让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并看到实实在在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第一步:准备两张能够定型的不用颜色的长方形纸板,一把剪刀。

第二步:将其中一张纸板对折,打开一个角度,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折痕,两个半平面和棱就出现了,一个二面角的模型便做好了。

第三步:将二面角模型合上,在棱(即折痕)上任取一点作一条棱的垂线,用剪刀沿着垂线剪开,但不剪断,将纸打开,此时剪刀在两个半平面上留下的剪刀痕所夹的角即二面角的平面角(此时还是看不见的)。

第四步:将另一张纸板对着已剪开的地方插进去,那么两条剪刀痕在插进去的纸板上形成一个角,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该角,即看得见、摸得着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既能够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又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三 )开 展 分 层 教 学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针对不同学生水平进行教学的方式,分层结果不公开,保护学生自尊心。分层教学法主要可以分为学习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

1.学习目标分层。学习目标能够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针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标分层,充分承认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帮助学困生掌握基础知识, 帮助中等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帮助学优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拓展知识面,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综合问题解答。例如,在教学“对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困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会正确判断函数是否为对数函数,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够根据底数判断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中等生:能够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或者图像比较大小;优等生:了解指数函数的补充性质———性质4。

2.课堂教学分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可以让其完成基础教学任务,增强自信心。在分层教学法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学习参与机会。数学学困生的自卑与压抑心理将会得到改善,学困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热情会被激发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提出问题的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或者可以用不同层次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进而实现教学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例如,问题内容涉及对基础知识的回归、基础概念、性质等方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困生来回答; 一些简单的运算可以让学困生到黑板上解答,充分提高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让学困生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如在“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习题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解决方法,循序渐进。例题:比较20.8与2-1.5的大小。学困生:通过计算器完成;中等生:通过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或者图像完成;优等生:通过性质4完成。这三个层次的难度是逐渐递增的,这样设置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多渠道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避免由于解题方法过于单一及难度过大而导致学困生失去学习信心。

3.作业分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供学困生与学优生选择。比如“函数的单调性”作业,学困生:阅读教材,完成通过图像判断单调性的作业;中等生:完成通过定义法判断单调性的作业;优等生:会用定义法判断单调性,同时寻找生活中单调性的实例应用。

4.评价分层。评价分层是分层教学法的最后保障 。评价的分层充分保障了分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教师并不是使用同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分层评价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获得进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单单要关注学困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对学困生的自我发展进步进行评价,挖掘学困生的潜力,鼓励学困生积极开展数学学习,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困生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转化的,因此教师要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鼓励,细心挖掘其闪光点,鼓励其每一点进步,激发其成就感与求知欲望。

(四 )开 展 情 境 教 学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为了吸引学生而设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构建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够有效强化学生整合信息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对称美的例子,展示图片蜻蜓,故宫博物院,埃菲尔铁塔,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最后回顾初中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 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归纳法相对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要透彻理解十分困难。特别是在数学归纳法中,为何要有第二步十分不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直观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几十张纸牌折弯后一张挨着一张的放在桌上,将其排列成为蛇形的队列,然后用手指将第一张牌推到,紧接着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都全部依次倒下。学生通过观纸牌倒下的过程,要让每一张纸牌能够顺利倒下,除了第一张纸牌必须倒下外,还必须有以下条件:如果前一张纸牌倒下,后面一张纸牌也跟着倒下,因此必须有当n=k时,n=k+1也相应成立。

中职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各种各样,要转化中职数学学困生可从开展差异化教学、直观教学、分层教学、情境教学入手,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困生树立起学好的自信心。转化中职数学学困生是需要长时间坚持的,面对学困生只有选对了转化策略, 再加上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摘要:在高校扩招与普通高中教育不断普及的情况下,中职生源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中职数学学困生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转化中职学困生能够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缓解家庭与社会压力,给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文章主要就中职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与改善策略进行探析,以期能够给转化中职数学学困生提供一定的指导。

中职学困生 篇8

一、调查情况

关于中职语文学困生情况的问卷调查是在笔者所在学校——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 (以下简称“我校”) 进行的。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 现有教职员工两百多人, 仅中专部就有六十多个教学班, 五个专业, 近四千学生, 五年制高职一个专业, 一千余名在校生, 因而在同类中职学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调查得知, 造成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十分复杂。这些因素并不是平均地发挥影响, 有的原因是随着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师生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的, 有的原因发挥影响是以其他原因的存在为前提的, 有的原因还具有累积性, 相互影响。因而, 只有找准原因, 才能对症下药, 正确地实行转化。在调查分析中, 我们将这众多的原因, 根据其影响的性质大小、层次、次序及方向等加以比较, 找出其中发挥主要影响的原因以及对其他因素的制约作用进行归类统计。

二、中职语文学困生具体成因分析

1. 学习基础差, 综合素质低

初中升学政策导致初中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实行“分流升学”, 即基础好的学生进普高, 基础差的学生进职业学校。加上近年高校扩招, 普高升温, 考分在三四百分的学生都争相花钱进普高, 而职业学校有的不需要考试, 还有国家助学金的支持, 却只能招收到考分在两三百分甚至总分一百分左右的学生, 以及辍学打工后重新回到学校想学一技之长的学生, 甚至初中没毕业的学生, 相对于升入示范高中的学生来说其基础之差可想而知。

2. 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不足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 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12.9%~13.6%, 学习动机不足的占总人数的6.3%~6.6%。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 曾经的失败让他们对语文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 而专业课是从零开始, 思想上没有包袱, 很多学生进中职就是为了学点技能, 早日找一份好工作, 立足社会, 学习带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3. 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方法不科学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一般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是学生的智力水平, 以及学习动机的强烈程度, 但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很多中职学生在初中甚至在小学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或没有正确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这些中职学生进入职校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总是希望老师明确地指示自己做什么、怎么做, 不会自学。学生不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学习计划的执行者。

4. 家庭因素

我校中职学生80%左右来自农村, 父母受过高等教育 (大专及大专以上) 的不足10%, 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 小学以下的占40%左右, 属文化方面的相对弱势群体。职业以农民、普通工人、私营个体劳动者为主, 母亲无业的比例较高。多数家长在子女学习的问题上关心不足, 教育方式不当, 或忙于生计终日劳碌奔波, 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或放纵溺爱、包庇纵容、疏于管教, 或不问缘由简单横加批评、粗暴打骂。

5. 学校因素

中职学校由于专业性强, 强调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 因而语文教材版本繁多, 且更换频繁, 教辅资料缺乏, 多数没有配套教参和练习题, 造成教学困难。有的中职学校为了使文化课让位于专业课, 大幅缩减语文、数学、英语等课时, 一套语文教材3~4册, 只安排上1~2册, 使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无端被割裂;有的学校语文教材不减少, 但却大幅削减语文课时, 导致语文教师疲于完成教学内容, 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加之学生原来的基础差, 从而导致“语困生”的出现。

6. 社会环境因素

当下的社会处于转型期, 中职学生生活在流行文化盛行、各种思潮激荡的社会环境里, 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中职学生。“脑体倒挂”现象, 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打工做生意照样赚大钱, “学习无用论”等助长了“语困生”的“厌学”“逃学”情绪;社会的功利、浮躁使中职生相互攀比、效仿, 讲究吃喝, 一心玩乐, 使“语困生”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 形成学习困难。

综上所述, 要使中职“语困生”走出困境, 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关注中职“语困生”的生存状况、关注其学习方式、关注他们主体意识的养成;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巧用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改变他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综合矫治, 方能见效。

中职学困生 篇9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世界重大教育问题》指出“学困生”不是个别班级、个别学校、个别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范围的问题。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一直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它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农村中职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学习成绩落后的中学生,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于某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

1.家庭因素

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很多农村的家长意识很低,他们对自己的子女期望不大,对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有些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在生产和生活中用不上数学,学了也无用,因此不支持子女学数学。另外,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不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2.教师因素

农村中职由于地点较偏僻,条件较艰苦,数学教师严重不足,而且大多数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不高,他们缺乏数学教学理论,难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缺乏创设数学学习情境的能力。

3.学生因素,很多学生的基础极差,有的中职学生连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都不会,想学都学不懂,在加上很多学生认为我到职中读书是为了学习技术,数学在生活中无用,对学习技术又无帮助,因此不愿学。

4.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中职的教学设备落后,绝大多数学校缺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由于信息较闭塞,教师和学生接受不到课堂以外的数学信息,数学教学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小空间,难以与社会实践接轨。

二、提高农村中职数学学困生成绩的对策

因为造成农村学生成为中职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就教学方面谈谈提高数学学困生成绩的对策。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让学困生多一点成功感

要提高农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首先要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消除阻碍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作为数学教师,要提高农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就必须给每个学困生建立档案。只有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教师才能以记录的材料为依据,客观地分析、判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为学困生创造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从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勇气和信心。

2.鼓励实践,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想使学困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尽力创设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运用,改变“数学太难,数学无用”的观念。

3.扫除认知障碍,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开展合作学习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体系出现严重缺陷,前后内容衔接不上,并且缺乏坚韧不拔的、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只会退缩,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为学困生提供一个优秀的榜样有助于学困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本人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

1)分组:在班主任的支持配合下,将全班分成几个组,每组5—6人,每组既有尖子生,又有学困生,每组实力相对平均。

2)起名:每组都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如“骑士”、“梦之队”、“蜗牛”等等,目的是使组内成员有归属感,更有小组荣誉感。

3)竞赛:不定期的进行一些比赛。如:口算测验,概念公式准确记忆测验,期中考试等等,计算出各组平均成绩。

4)评价:设计学习园地,每次竞赛优胜组的每名成员均可获得一朵红花。学期末进行学期总评,对红花最多的小组和个人予以奖励。

4.改进课堂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 S. Bruner)倡导学生用自己的大脑亲自获得知识。他认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授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就数学学困生而言,教师应从加强数学语言教学,进而加强对学生公式概念、典型例题记忆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课前预习、听课和课后复习的指导。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可靠保證。

5.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职学困生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困生,教育对策

学困生指对学习缺乏兴趣, 基础比较差, 失去学习信心, 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明显缺陷的学生。

1 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及其心理特点分析

1.1 对学习缺乏兴趣

学困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 认知水平较低, 接受能力较差的问题。由于他们成绩差, 信心不足, 因而学习自觉性差, 注意力不集中, 不遵守秩序, 课堂自律能力差, 聊天、睡觉现象屡见不鲜。他们依赖性很强, 一旦离开教师的管理和指导就不知所措。

1.2 自卑感强, 行动退缩

来自特殊家庭的中职生人数逐年上升, 他们原本在学习、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 进入中职学校, 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 容易产生自卑感。他们由于基础差, 成绩不好, 从小学到初中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与肯定, 受到的多是批评、斥责、伤害和不公平待遇, 于是自尊心下降, 具有强烈的失败感, 学习消极, 不愿作出努力。他们自认为不如别人, 不愿与人交往, 不爱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 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

1.3 心理矛盾冲突强烈, 情绪激烈, 行为极端

中职学校学困生存在诸多矛盾心理和行为[1]。如自我评价方面, 要么盲目自大, 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自暴自弃, 丧失信心, 悲观消极;对周围充满敌视, 却又渴望被人理解、被人爱;对集体远而避之却又对其有依赖性;争强好胜却又过度自卑;情绪极其忧郁, 一旦有烦心事便一触即发, 情绪十分激烈, 行为极端, 打架斗殴和出走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他们长期受到诸多矛盾心理煎熬, 因而形成扭曲的性格, 出现偏常的行为。笔者身边就曾出现过学生不服管教、辱骂教师、动手打教师的恶劣行为。

2 教育对策

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也妨碍了其品格和个性的发展, 更是成才与成功的绊脚石。能否转化和教育好他们是关系到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笔者结合国内同行总结的经验, 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

2.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一是学校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引导学困生采用合理的心理保健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加强学困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帮助其正面评价自己, 正视现实和压力, 乐观向上, 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欣赏。教会他们与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改变和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 塑造成功的心理品质。三是建立学困生心理档案, 追踪调查, 关注进展, 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帮助。

2.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与学困生沟通的技巧。适当、委婉的批评能够使他们乐于接受, 也愿意自我反省并改正错误,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反之, 则无法获得学困生的信任, 当教师批评他时, 他会认为教师在故意为难他。同样的批评结果却相反。例如以前在笔者的课堂上, 学生有说话或者玩手机的现象, 笔者会命令他们安静, 或者没收他们的手机, 学生虽然稍微安静了, 但是却不一定在认真听讲和思考。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后, 笔者学会了委婉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例如在一次健康评估课上, 笔者讲授“自我认知”的内容时, 一名女生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大约过了3分钟, 她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笔者就委婉地说道, 我发现咱班的某某同学最近越来越漂亮了, 眉毛修得越来越细了, 充分体现了自我概念的提升。其他同学都乐了, 该同学也不好意思地收起了镜子, 然后笔者又邀请她结合刚才照镜子的感受, 谈一谈其对“体像”的定义是怎么理解的, 该生的注意力马上回到了课堂上, 其他学生也对“自我认知”与“体像”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

2.3 选取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具有根本性的转变, 即应该从“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发展”转变[2];努力实现从“以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是初中生, 他们年龄较小, 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差, 在学习中难以进入职业情景, 因此, 笔者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如“活动—体验—案例表现”等形式, 选取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体验, 便于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比如在讲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一章时, 笔者让学生动手模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实验。学生有的用铅笔模拟血管, 有的用透明塑胶管模拟血管, 有的用粉笔灰模拟粥样斑块。通过实践活动,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爱心教育

教师的爱心教育是学生消除不良心理及行为、获得自信的关键。首先, 在课堂上, 教师不应该只关注表现好、听课认真的学生, 还应该多关爱学困生, 消除其自卑心理。要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内心想法和实际困难, 帮助他们找出应对策略。另外, 从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和鼓励, 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展示专长和优势的机会, 使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而增强自信心;在学习上给予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要用尽一切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其感受到教师的爱与真诚。同时, 又时刻保护其脆弱的、曾经受过伤的心灵, 尽可能地维护其自尊。

其次, 创造机会, 帮助学困生克服胆怯和交际困难。对于性格内向、胆子小、不善言辞和社交的学生, 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肯定他们的优点, 同时也使其了解自己的不足, 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口说话, 锻炼胆量。如情景模拟表演, 课堂上让他们多提问, 轮流做值班班干部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他们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再次, 对行为偏常的学生多点宽容和爱护, 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学困生认为自己缺点多, 名声不好, 老师和同学都瞧不起自己, 再努力也难挽回影响, 因而会自暴自弃。因此, 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宽容和理解他们。比如学困生犯了错误, 尽量避免在众多学生面前给予批评, 以防引起正面冲突。笔者认为采用背后单独交流的方式效果会更好。只有注重学困生的内心感受, 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 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师长, 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学困生的困境。

综上所述,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学困生群体, 中职教育者应该更加耐心, 积极应对, 探索先进可行的教育方式, 使学困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呼唤美容院的春天下一篇:学习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