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人及用人的标准

2024-07-31

企业招人及用人的标准(共5篇)

企业招人及用人的标准 篇1

企业招人及用人的标准

目前的企业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外企,包括合资企业,是目前的香馍馍;二类是国企,能活到现在的国企基本都是垄断行业,处于高薪高福利的幸福生活中;三 就是民企,民企可谓大到上市集团公司,小到个体户,是用人市场的主力军,但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我多年的职场经验看,无论哪类企业在招人用人的标准上还是一致的,主要考察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和工作态度。

1.知识技能。企业是完全的经济动物,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真正目标。企业招你来就是要用你的知识技能来解决企业现实的问题。至少我在招聘时是不爱听应聘者说:“虽然我不懂,但我会努力学习„„”一般招聘者都会认为:不懂的时候会好好学习,懂了一点后就会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拿高薪去了。所以,你在应聘的时候就应该懂一点,学校是你花钱你去学习的地方,企业是企业花钱请你干活的地方,不能搞错地方。岗位技能考察的不仅仅是你过去学过什么知识或做过什么事,而是想知道你做成了什么,哪怕是在实习过程中一个细节的创新成功。

2.行为习惯。主要是考察应聘者承受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行为方式,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以消极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其中也包含对性格特征的一些考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培养的结果,不要寄希望于临场发挥,因为你的表情和你思考反应都会出卖你。即使过了,在试用期中也会让面试官大跌眼镜----你给我们又上了一课。

3.工作态度。这是招人是最难看出问题,而到用人时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应聘时急吼吼的表示干什么都行,怎么干都行,三个月没到又急吼吼的要提高待遇,再不就急吼吼地跳槽。这些都是没有职业规划的急功近利表现。大学生要有目标,沉住气,踏踏实实地干,每一次跳槽都是向目标跃进,而不是被逼梁山。这就要越早做职业规划越好,规划的早行业经验积累的就越专业,就越容易找到工作,从而进入角色。

最后,我想说一点,不要过于迷信职场应聘技巧,那是术而不是道。我们考察的是你的道有多深而不是你的术有多少,一般来讲,你掌握的术是不会多过在职场混了多年的老江湖面试官,而一旦被面试官发现你术的痕迹太重,后果也就自负了。

本人就职于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个人如有什么问题可来信交流:jia70518@163.com

企业招人及用人的标准 篇2

1 企业用人标准

本课题组通过企业调查、社会调查、互联网查询等途径进行了解, 发现不同企业在用人细节上不尽相同, 但从总体要求来看, 有许多相似之处。

1.1 注重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 现在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 在企业中的工作业绩却不尽相同, 甚至有着天壤之别。究其原因, 不在于知识水平, 而在于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宋莹说:“我们选人最重要的是看有无责任心。有责任心的人, 什么都能干好。”[1]山东昌华造纸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永光到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校企合作论坛, 在谈到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时说:“对待工作要有很强的责任感, 这是员工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的素质要求。缺乏责任感的员工, 不会视企业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 也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影响到企业的利益而感到不安, 更不会处处为企业着想, 遇事总是推卸责任。这样的人是不可靠的, 企业是不可以委以重任的, 如果长期缺少对工作的责任感, 势必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部分人最终将被淘汰。”[2]许多企业老总在谈到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时都说:在学会做事之前, 先要学会做人。现在的高职生, 缺的不是知识, 不是能力, 而是职业道德和做人原则。知识缺乏, 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补充, 但道德缺乏却是无法弥补的, 因为人的道德观一旦形成, 就很难改变。

1.2 注重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现代社会是团队力量竞争的社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生产中的相互依存日益加强。在企业, 没有哪一项工作是不需要他人帮助就可完成的, 团队力量大于单个力量的总和。因此, 现代企业不仅需要个人能力, 更需要有在不同位置上都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五大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优秀的团队精神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3]。海尔集团就特别强调团队精神, 他们的价值观为:“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 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 社会价值高于利润的价值。”摩托罗拉的用人标准是“5个E”, 其中第五个E是Ethics (道德) :品行端正、诚实、值得信任、尊重他人、具有合作精神。此外, 像微软、通用电气 (GE) 、诺基亚、惠普、波音、可口可乐等国际公司, 清华紫光、金山软件、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等众多国内公司, 都非常重视团队精神。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 将成一团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 也将无所作为。

1.3 注重诚信品质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市场经济的黄金守则,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兴田认为:诚信是企业生存的道德底线, 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他们不但在选人时注重诚信, 而且确立了“心怀苍生, 大爱无疆”的核心价值观, 用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培育员工的诚信意识, 使诚实守信成为康美人的共同信念和自觉行动。GE在招聘员工中, 首先就要看求职者是否喜欢和认同GE“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的价值观。“诚信”是企业最看重的东西, 如果应聘者品行不符合要求, 就算专业水平再高、工作能力再强, 也不会录用。温州晚报经济部曾经对100家分布在温州各县市的企业就“企业招聘时注重应聘者什么品质”进行访问调查, 结果显示, 70.5%的企业首推“诚信”。

1.4 注重积极进取精神和较强的再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创新速度空前加快。同时, 学生在校所学知识, 有的可能已落后于时代发展需求, 有的可能与工作实际脱节。有关研究表明, 在人的一生中, 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 而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因此, 许多企业对新进员工在专业素质上的要求不是那么苛刻, 但对员工是否谦虚上进、勤奋好学比较看重。比如, 北京派克兰帝有限责任公司的用人理念之一就是要求员工要“适应市场的变化, 跟随公司进步的脚步, 不断总结经验, 开阔眼界, 自我完善, 学习进步。”[4]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也强调员工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发展潜力, 可塑性强。诺亚财富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最受客户信赖的私人银行, 就在于其用人之道。诺亚财富CEO汪静波说:“我希望诺亚的员工是心理成熟, 善于学习的人。”私人银行家绝不是一堆证书所能堆砌出来的, 而是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持续去学习[5]。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只有那些不断学习的人, 才能跟上时代要求, 也才能成为公司提拔、使用的对象。

1.5 注重较强的沟通能力

沟通创造价值, 沟通产生效益。沟通能力关系着企业竞争力, 更关系着每个员工的职业发展。一份调查表明, 企业中70%的问题都源于沟通。因此, 不少企业在专业成绩相近的条件下, 都优先选择沟通能力强的学生。有的企业甚至明确表示, 对专业成绩要求不高, 但沟通能力一定要过硬。2011年5月8日, 辽宁人才市场在沈阳科学宫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 240余家企业提供4 500余个工作岗位, 沟通能力被列入企业招聘时的重点考察项目。不仅是营销、客服、管理、行政等职位要求沟通能力, 而且一些技术服务、建筑工程、艺术设计、软件开发等职位, 也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说:“我们招聘的虽然是技术性较强的职位, 但要把产品及技术的情况在我们企业和客户之间进行相互反馈、沟通, 这也要求沟通能力。……我们喜欢开朗、善谈的。”[6]

此外, 企业还较青睐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员工。在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09年毕业生就业夏季招聘会上, 多数企业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招聘要求:是否愿意到第一线, 是否能吃苦耐劳。很多用人单位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毕业生最大的毛病就是怕吃苦。”

从以上用人标准可看出, 企业用人经历了从重文凭到重能力再到现在重品德的转变, “以德为先”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比如, 蒙牛公司的用人原则是:有德有才, 破格使用;有德无才, 培养使用;无德有才, 限制使用;无德无才, 坚决不用。凌科集团也明确提出了“为我所用是人才;七分人品三分才”的用人标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为社会服务。

2 高职生素质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差距

高职院校在突出技术性、专业性、针对性, 强调技术教育的过程中, 过多地关注职业与个人生计的关系、职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经济功能上, 淡化了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 导致部分学生虽然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但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感, 无法适应非技术性职业环境。这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而且削弱了学校育人的终极功能。

2.1 重专业轻人文

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但是, 目前职业院校重专业轻人文的观念却非常突出,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 高职生不但在科学基础、文化基础方面较薄弱, 而且人文素质欠缺, 不善于与人相处、社会公德意识薄弱。

出现这种情况, 与职业教育观念是分不开的。由于一些急需高级技术人才的企业重视业务能力水平而忽视员工“隐性”人文素质, 迫于现实的就业压力与市场导向, 高职教育就形成了只要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就达到了教育目的的观念。因此, 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中, 突出专业课而忽视人文课。受此观念的影响, 在学生中也形成了对专业课较认真, 对人文课则应付了事的态度。

然而, 人文素质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只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条件, 而人的人文素质, 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知能力、文化教养, 才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标志。”[7]现在企业都要求员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如果离开了人文修养, 要达到这一要求是很难的。

2.2 重专业能力轻非专业能力

企业用人, 在注重德的同时, 也非常关注学生能力, 特别是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思维能力等。但是, 目前职业教育却存在“专业能力本位”倾向, 即以单一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为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 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到具体的教学实施、学生测评等, 都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并以此构建高职课程体系与教育教学模式。面对现代经济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高职教育必须倡导、发展学生能力, 但这种能力绝不仅是指某种职业技能或就业能力, 还应包括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以及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不亚于职业技能。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是企业在人才录用时突出考察的内容, 对人才的聘录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8]。而这些非专业能力又恰恰是高职教育所忽视的能力, 这必然会导致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发展后劲, 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3 重职业技能轻职业道德

对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一般职业院校都已认识到, 并在教学中所占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校内实训基地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是, 对学生职业道德却没有引起完全重视, 或虽然重视, 但没有融入教育体系中。目前, 高职生与企业要求差距最大的就是职业道德。在“2004年中国名师名校长论坛”中的“教育家与企业家共话教育”论坛上, 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在回答“现在的技术人才离万向集团的期望还差什么”时说:“差距在责任心方面。”他认为, 在头脑与智慧方面, 中国学生与发达国家人才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方面还有差距, 确实还需要学习[9]。呼唤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成了到会企业界、教育界人士的共同心声。

3 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高职人才培养途径

根据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在职业教育中, 应全面提升职业素质教育。这也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的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 明确培养目标”。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 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职业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可以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绪等方面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课堂理论教育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

首先,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教育作用。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要想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不但要求带课者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 而且还应形成学院从上至下重视素质教育的氛围。

其次, 在专业课教育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鉴于职业院校的学生重视专业课的特点, 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确定素质教育目标, 特别是将职业态度等内容渗透到专业教学活动各方面、各环节, 寓传道于授业解惑中, 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水乳交融。

3.2 日常养成训练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

强化日常管理, 凸显职业素质养成训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如果从学生入学时起, 就以规范的职业行为标准严格要求, 特别是在实训、实习时, 更要关注职业行为的细节, 并通过学生管理量化职业素质教育考核指标, 使学生在无形中传递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 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3 有效的评价体系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保障

构建培养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体系, 使学生从中获得激励、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克服学习中的惰性, 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潜能。在评价体系中, 应实行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岗位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除要有教师评价, 还应融入学生自我评价及企业评价等。

3.4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育之本在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 教师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营造优良的整体育人环境。其次,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用高尚人格影响学生。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 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 教师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础。第三, 重视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 保证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3.5 营造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依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 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 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 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校园环境既是教育环境, 也是文化氛围。能否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与所营造的校园文化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应注重内涵。从学生全面成才、全面发展的高度去关注和重视人文环境, 着力体现环境育人, 把人与人相互包容、尊重、合作、团结、互助的群体精神, 自尊、自立、自重、自强的独立精神, 公平、公正、守约、诚信的道德精神, 注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将高职院校培养懂理论、会操作、有底蕴、高素质、智慧型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起来,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缓解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 高职教育与企业用人要求相脱节的现象却日渐突出, 成为职业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方提出了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高职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企业,用人标准,高职生,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企业需要什样的大学生?——对话企业家[N].沈阳日报, 2007-12-08 (A03) .

[2]高永光.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EB/OL].http://www.lctvu.sd.cn/showxngg.asp?id=822, 2011-07-20.

[3]李慧波.团队精神: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部分) :团队精神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DB/OL].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elex_38262.html, 2011-07-20.

[4]派克兰帝.公司用人理念[EB/OL].http//www.pl-kids.com/show.asp?id=28, 2008-09-09.

[5]孙婧.诺亚财富谈企业用人观[J].商周刊, 2011 (10) :52.

[6]招聘要求显示“沟通”成为最重要应聘能力[DB/OL].http://news.bangkoow.com/news/20110509/161236.html, 2011-05-09.

[7]郭琪.浅谈高职教育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7) :202~203.

[8]龙卫兵, 吴蜀湘.从非专业素质缺失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 :26~27.

企业招人及用人的标准 篇3

关键词;企业用人标准,校企衔接,思想教育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1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一方面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明确指出了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高素质”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 ,这一内涵必然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一个衔接点---以学生就业企业的用人标准为依据和导向,使教育用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有机融合起来。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企业用人标准的表现:

1.重专业技能,轻道德品质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学生家长往往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的培养,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试和教育,最终出现就业时的各种不适应,学生的就业定位不准,情绪不稳定 ,思想波动大,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差,表现为就业率高,跳槽率高,失业率也高的“三高”现象,这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缺陷和不足。

传统的育人主要靠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团组织及学生工作部门。专业教师只负责教学科研与思想教育无关,导致教而不育的现状,缺乏全员育人的思想和观念,出现教学和育人两张皮的现象。

2.思想教育与学生实际脱离

随着时代的飞跃发展,高职学生面临着各种思想纠结:新环境的适应,学习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各种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的调整,恋爱与择偶的困惑,求职与择业的挫折,各种压力纷纷而至,其思想状况令人堪忧,是学生迫切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给高职院校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课教师提出了严峻课题。

多年来,我们的思政教材往往滞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思想日异月新的变化,同时,即使使用相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师讲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水平,产生效果也不一样,中宣部、教育部在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以学情引导教请,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动态出发,已解决学生的问题为本,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实践转化形式。

3.学生在企业就业阶段,思想教育出现真空,弱化的问题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随后,这种培养模式在全国高职院校广泛推广和实践,在这种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对高职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的攻坚任务,一段实践后,高职思想教育存在着“结不上”、“联不紧”、“下不去”的现象,特别是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思想教育弱化,出现学生思想不稳定,面临的困惑问题的得不到释压,学生进入初始就业时,由学生身份转化成企业工人,各方面的种种不适得不到及时的调整,思想教育出现真空时段,表现为:是就业了,但不几天就跳槽,或者失业不干了,这就是“三高”现象。

解决这种问题必需找到切入口,就需要把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衔接起来。

二、就业企业用人标准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衔接的意义

1.树立正确成才观的客观要求

郭学旺在“关于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思考”中对成才观的看法是,“成才观”是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实践和创新能力在内的全面的素质要求,只有素质全面发展才是合格的人才,否则,就是不合格人才,甚至是畸形的人才。

蒙牛企业的用人原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网络有一句话:有德有才是优质品,有德无才是合格品,有才无德是次品, 无德无才是废品。

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要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需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最好的资源和载体,而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是风向标和依据。

2.解决学生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1).从学情上来看,生源整体质量不高。高职招生普遍是在高考招生的第四批,录取分数在260分至400分左右,综合素质跟普通院校相比差距较大,学习能力、对待学习的态度、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生活习惯等都存在问题。

(2).“准职业人”特征明显。高职的学制多数是三年,就业方向是成为企业的技能适用型人才。

(3)就业竞争压力大,工作比较辛苦,就业初期工薪較低。

(4)环境转换比较快,从课堂理论教学——学校实训车间——企业实习——企业就业。

这些现实问题都需要学生内化不断调整适应,而内化的钥匙是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改变育人者与用人者脱钩状况的现实要求

随着“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的推广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也顺应这一办学特色,并探索双方合作的具体方式和契合点,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就业企业这些平台,紧紧围绕用人标准,引导育人模式的改革,探索育人者与用人者结合的新思路。

4,实现企业和院校双赢的有效途径

(1)实训基地和就业企业为高职的思政教育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鲜活的教育素材和教育情境,有利于学生丰富内心体验,增强对职业的认知,深刻理解思政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促进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通过学生的实习实践,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收集学生遇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置换,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改革。使教育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相衔接。endprint

(3)提升思政教师整体素质。通过衔接,丰富思政教师的职业经验,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使教学方案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4

(4)推动企业的发展。高职学生融入企业,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文化的影响力,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参与企业的文化建设,丰富企业的文化生活,增强对企业的感情,推动企业的内在发展。

三、以就业企业的用人标准为导向,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一)顶层设计,树立全员育人的大教育观

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但在實施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渗透德育于教学中往往因教师不同,因专业不同,效果也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顶层设计,全员育人。

1.每个专业,每个学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让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单元的课程设计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体现灵活性,趣味性,实用性。

2.发挥两课教师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作用,创新思政课的改革方案。

3.统筹辅导员,班主任,党团组织及学生工作部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与策略。突出专业性特点,学情特征,阶段目标特点,把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起来,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教育。

(二)阶段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建立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

1.阶段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高职学生从入校到离校,大致经历五个阶段:新生入学阶段,在校学习阶段,在校实训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就业阶段。每个阶段的思想教育侧重点都不相同,授课内容和方式突出阶段性,这五个阶段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性教育,制定全过程育人的实施方案。

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思政课教师到企业采访学习,然后将所得整理、提炼并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悟、体验企业文化及用人标准;其次,通过到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学生在工作中亲身感受、企业用人标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自己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团结合作、遵守劳动纪律等观念,强化对企业用人标准的认同感,为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三)依托企业用人标准,精选教学内容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

“精“就是一统编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阶段特点、现实需要、身心发展特征、热点关注选择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取舍以学生“必需”“够用”“管用”为尺度,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进行,把学做人和学做事有机结合起来;适当删减教材中与中学重复的内容,同时将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及学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纳入课堂,通过大家的交流、争辩得出正确的认识。探究思政课教学与就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来安排组织教学,使每一堂课都与学生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紧密相联,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从而使有限的课时成为教学精品。

(四)改革考核方法引进企业评价机制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量化考核,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实行多元化考核。避免少数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和出勤、期末考试临时突击的现象。在动态的考核管理中还引入了企业评价机制,通过企业实训反馈,及企业人事部门考核使考核更具公平性和透明度,将企业用人标准融入到考评当中。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承受着百年树人的长期重任这需要思政教师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地开拓创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最佳结合点,为服务地区经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014)(9)。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z】。

3.刘彤,汪晓萍. 利用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4)。

4.毛加明.“两段衔接、三方共育”式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013,(8)。

5.刘书华.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以学生职业未来生存发展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企业招人及用人的标准 篇4

一个企业在创立之初可能就是几个人打天下,当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必然会引进新的人才为其企业的发展壮大服务。这个时候还靠某一个人的能力来推动企业发展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引进不同专长的人才,进行分工协作,发挥他们最大的才能来为企业服务。而如何去招聘优秀的人才,怎么去用,还要让他们不离开呢?这是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大问题。企业也要有一套完整的招人、用人、留人管理机制,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第一、招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新的岗位,我们企业都要把眼光看得远一些,我们要对将来可能会产的岗位进行分析,分析它的工作性质、职责范围等,为招聘做好充份的准备工作。在招聘过程相对而言经验能力应放在第一位。而有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不管什么职位及职位的工作性质,最低的学历是本科,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当然这要看是什么职位而言,比如操作性很强的职位,学历是次要的,主要一点就是你能胜任这份工作并把它干好就行了。对于一些管理类职位,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经验那是不同的概念。当一个大学生刚毕业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时学历所占的比重可能很大,但是当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时,学历往往就不那么被看重。这样做对企业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省企业的用人成本。

第二、用人,企业把优秀的人才招来,企业如何去用?上述招人方法可以节省成本,因为企业可以不必要发很多的时间去进行培训,可以尽快的为企业创造效益。但不是不用。用人的准则八个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果有一天公司对某个人说,你没有利用价值了,那这个人就可以走了。正因为我们自身有利用价值,所以才能找到工作。如果一个人能终身被利用,那说明这个人很了不起。所以企业要利用好每个人,发挥他们的专长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企业在用人时要给员工充份发挥的舞台,这样员在工作时就会如鱼得水,尽情为企业服务。可以工作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辞职呢,要知道公司为他们也花了不少钱呀。他们一走企业又得从头再招人上岗,花钱不算,公司的正常运营可能会中断,对公司的损失非常大。那如何避免员工辞职呢?

浅论“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篇5

我党历来重视选拔干部, 始终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 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赋予它新的含义。早在我党的初创时期和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就是我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毛主席反对“任人唯亲”, 提出“任人唯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平建设时期, 我党提出培养接班人要“又红又专”, 它首先强调“红”, 如果不“红”, 用陈毅的话来说, 就会是“飞行员学会了本领就把飞机开到国外去了”。在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又提出干部必须“四化”, 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干部“四化”首要的就是“革命化”。按当时在中央工作的习仲勋的说法, 叫做“首要要看本人的思想品德”。正是沿着这条“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选拔干部的基本原则, 我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培养出成千上万的优秀干部和有用人才, 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建立了新中国。

2008年, 胡锦涛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 明确提出“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去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则进一步强调, 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 为民服务, 勤政务实, 敢于担当, 清政廉洁”。这二十个字言简意赅, 内涵丰富, 是对“以德为先”的诠释, 也是我党新时期选拔干部“以德为先”具体量化的新标准。

“德”的本意是道德品质。“德”字会意, 含有“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意思。儒家认为:“德”包括礼、义、仁、智、信和忠、孝, 等等。习近平提出的“以德为先”的二十字, 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与“才”的辨证与统一的关系。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什么样的人该用, 什么样的人重用, 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 而患德之不崇。”孔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 而众星拱之。”《战国策》里说:“德不厚者, 不可以使民。”所以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 纯洁政府权利, 也是国之所需, 民之所盼。

我认为, 习总书记提出的“以德为先”的二十字中, “信念坚定”为最主要的特征。因为“信念坚定”是检验是否是好干部的核心和灵魂, 因为它着力解决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有了它, 才能为好干部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一“观”的首先解决, 已由我党的初创时期到现在的成千上万的革命者的努力奋斗, 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事实一再证明。因为有了远大目标和理想信念才有了革命的思想和行动;因为人们追求真理, 追求自由和幸福。如果接受了革命的真理, 心中有了远大目标, 就会为我们的事业奉献一切。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重庆解放前夕牺牲在白公馆、渣滓洞的几百个革命先烈。因为他们明明知道新中国就要建立。譬如王朴, 他家原在重庆江北、巴县有一千四百多石谷子, 又做猪鬃生意, 是一个富家子弟。而他一旦接受了马列主义, 信念坚定, 为了革命不仅自己无私奉献, 视死如归, 而且用“剩余价值”的革命理论教育母亲, 让她认识什么是剥削, 还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宽广心怀、高尚品质影响母亲, 让母亲也为革命尽力。王朴于1948年4月被捕至他一年后牺牲, 其母亲金永华先后将田产变卖加上自己的私房钱将近两千两黄金交给地下党组织, 给了川东地下党极大的支持与帮助。

同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如设在重庆红岩村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 他们艰苦奋斗, 不怕牺牲, 战斗在敌人心脏。当时的重庆是蒋介石的陪都, 也是国民党的中央所在地。街面繁华, 餐馆林立, 戏院众多, 入夜灯红酒绿。若是迷恋享乐, 意志稍不坚定, 就很容易消沉、堕落、腐化。然而他们出污泥而不染, 抵御住各种诱惑。在红岩村南方局领导下的经济战线上的同志为了给党筹集经费, 经手的货币成千上万, 自身却两袖清风。出现了清贫富翁的卢绪章 (创办广大华行) , 倾其所有一次性交给党一百万美元作活动经费。节衣缩食的肖林 (做生意为党上交资金约合当时的黄金十二万两) 。还有“宁亏自己, 不损组织”的王辉。王辉在1943年返回延安时, 发现所携带的大后方的捐款经费少了一万元法币, 就主动承担责任, 每日工余纺纱织布, 历时数月, 用其所得补上了一万元法币。后经南方局查明, 这个差错是由于捐赠者交钱时漏交了一万所致。这些同志, 都是首先解决了“坚定信念”的革命者:愿意舍去一切去壮大革命事业。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 时代的最大特征已从上世纪的“战争、革命”转为本世纪的“和平、发展”时代, 对于“坚定信念”的检验内容应有发展变化, 也没有过去那么及时和集中, 而“以德为先”的“德”又内向隐蔽不好考量, 往往会让人“走眼”。怎么办呢?我们现在就可用习近平提出的二十字来考量, 即“以德为先”的能否“坚定信念”, 就看你能不能经得起“为民服务, 勤政务实, 敢于担当, 清政廉洁”这后十六个字的检验、选拔。这样一来, 考核“德”就有了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

上一篇:浅谈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下一篇:数学类中文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