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文诵读发言

2024-11-05

经典诗文诵读发言(精选15篇)

经典诗文诵读发言 篇1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暨迎六一文艺汇演。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感谢演出的师生们,你们辛苦了!同时也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家长的积极参与。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血液里留下了中华民族的烙印。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文峰中心学校翰林苑分校从办学开始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立足乡村语文教学实际,结合我校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我们要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我们要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形成勤学的读书风气,培养富而好礼,爱己爱人之情操,以营建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经典的校本课程体系。我们要通过诵读中华经典,使学生积累精美的语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大步前进!

具体实践中,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口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学校秉承“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宗旨,围绕“德”字做文章,学校教学楼也分别命名为“厚德楼”“崇德楼”和“润德楼”,意喻“教育为本、德育为首”,校园本来就是文化传承的地方,国学经典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和发展的。

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一方面我们组织人员编写了校本教材,从诵读教材的选择到诵读目标的制定,从实施方案的酝酿到课程的落实检查都有专人负责。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内容分为礼仪篇、勤学篇、感恩篇、孝道篇、爱国篇、诚信篇,并将校本教材作为常规读物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另外我们配套的还有《学习手册》、《采蜜本》、《考级证书》等。另一方面,我们成立了“不忘初心、聆听拔尖的旋 律——让吟诵经典植根于学生心灵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学生经典吟诵方法的探讨进行研究。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上,我们主张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诵读好必读书目的同时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恰当的书目,没有教材的可以让孩子们在诵读的时候自行抄写并积累成册。主要选择了《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在学校的教学实际中,我们的国学经典诵读不能停留在“诵读”的层次上,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从内而外地受到先贤圣人的影响,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能够通圣人礼,知天下事,并且从行动中表现出来。在诵读中品悟,在品悟中传承,在传承中涵养。通过经典诵读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从言语举止,行为习惯、内在修养、内在气质上都能够上升到一个层次。

在活动的落实上,我们通过学校统一课时安排和班级课时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上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诵读量,从而保证了学生的诵读事件和诵读量。

经典诗文如人生,精彩人生如花朵。只要我用心去倾听,总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总能听到历史文化长河那端的回响。如果你是一树凌寒开放的梅花,你就以铁骨虬枝的苍劲去昭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如果你是一丛鲜亮惹眼的迎春花,你就以勃发的热情去探访“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来看”;如果你是一枝临水照花的红杏,你就以豆蔻之年的美丽去驻足“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如果你是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你就以高雅的气质去领略“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不管你是细弱、微小,还是茁壮、硕大;无论你是在霜秋、寒冬,还是阳春、炎夏,有了经典的滋养,你的人生之花,一定会舒心地绽放!

今天我们在这里,带着对经典诗文的虔诚,恪守那份纯净,用我们真挚的情感去触摸历史的心跳,去体味人间的平凡和感动。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开始一次诗文的诵读和感悟,开始一次情感的回溯和体验,去感受民族文化的激励和自豪,共同传递人间之大爱吧!

最后,预祝我校“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暨凶迎六一文艺汇演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经典诗文诵读发言 篇2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经典诗文诵读》正式出版。这套书分为六册, 内容包含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论语、孟子、道德经、格言警句, 还有一些经典的古文等, 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小学生诵读经典的载体。但是, 如何恰当地运用好这本教材, 让学生在读古文、诵经典中不断地积累知识, 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呢?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诵读小误区

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 无以言。”的确, 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校本课程, 使学生对经典诗文有了更多接触, 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拓展了视野。但是,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有的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 步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1. 诵读指导不科学

教材拿到手, 可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 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逐条逐首背诵, 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引领, 学生囫囵吞枣, 不能很好地吸收和积累。而有的教师却又教得过多、过细, 把校本课程当做学习的教材, 失去了原本教材编写的本意, 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2. 诵读时间不充分

为了节省时间, 有的教师采用填鸭注入式的串讲方式, 往往会在一个早读课上一口气学好几首, 致使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 学生诵读的时间不到5分钟。而有的教师为了不打乱教学进度, 就把诵读经典诗文全部安排在了课外或是放学后的作业。缺少一定的检查和督促, 对于一些原本在学习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 这套教材就形同虚设。

3. 诵读示范不重视

语文教学没有读书就没有一切, 读书可以使学生走进书的境界, 走入作者的心灵, 达到“书我一体”的境界。学习课文如此, 诵读经典更是如此。我们经常看见教师让学生自己一遍遍地读诗文, 却很少有老师给学生做示范, 带领学生诵读。而在我们的古诗文中, 生僻字、通假字比较常见, 特别是一些古文的学习, 如果教师事前不做任何示范就放手让学生自读, 那么学生读错字音, 读断句、破句的情况就会不断出现, 这样的诵读效果就不容乐观了。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诵读小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还应讲究几个小策略。

1.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策略的中心是激发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 切忌让学生望而生畏, 而应该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古诗文里有丰富的知识, 有动人的故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如诵读《三字经》时,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李, 弟于长, 宜先知……”这里面所蕴含的一个又一个动听的历史故事, 可以让学生兴致盎然, 诵读也就变得特别有趣了。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时, 适时插入有关岳飞抗金的影视资料, 学生心中那种壮志豪情顿时被激发出来, 还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情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被古诗文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所吸引的时候, 经典诗文诵读就是一个挖不尽的宝藏,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捧起它, 诵读它。

2.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此策略的中心是探求意蕴。古诗文的诵读, 须由浅入深, 步步为营, 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 置身其中体味作者情感,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其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之以入情。”体会了诗的情感, 也就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文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 将诗外在的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了自己的内心体验。主要的小技巧有: (1) 想象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 可以感受古诗画面的意境氛围。 (2) 音乐渲染。播放一段符合诗情诗境的乐曲, 并配乐诵读, 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领会诗的意境是大有裨益的。

3.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此策略的中心是合理拓展阅读的边界, 整合教材, 拓宽内容。具体的方法是进行诵读课单元辐射学习:以教材出现的古诗为基点辐射, 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如在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 就把《经典诗文诵读》中苏轼的诗词都进行统一的归纳, 感悟诗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际遇中不同的情怀;学习白朴的《天净沙·秋思》, 就回顾《经典诗文诵读》中马致远的《秋思》, 或是插入其他《天净沙》的词进行教学。这样把语文教材和校本教材结合在一起, 既提高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效率, 又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辅助, 真是一举两得。

经典诗文诵读策略 篇3

一、诵读兴趣巧激发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形式多样,善于聆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诵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首先,诵读形式应多样化。比如看经典诵读的相关视频。我找来一些好的经典诵读视频,经常组织学生听读。再如教师范读。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以打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诵读欲望。此外,还可以采用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等形式来调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恰当地运用诵读方式,可以让学生爱上诵读,并读有所获。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多背诵诗词呢?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配上乐曲表演,增进对诗的理解,与诗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采用激励评价。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地发展,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有效评价,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成长。因此,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习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我采用”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来评出优秀诵读者,采用官衔命名“我是诵读王”“我是小小藏诗家”“我是吟唱家”来激励学生诵读经典。此外,我在每天的课间操活动结束后充分展示学生诵读积累经典的成果,让学生找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诵读方法要指导

当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不断总结,找出科学有效的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引领学生诵读。

1.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并做到“七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音),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次,要保证多读多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练就扎实的诵读本领。

2.选择诵读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记忆特点,我对学生诵读内容的选择不作硬性规定,即使学生选择小时候就能背诵的内容,我也会容许他们拿来作为汇报的成果,只是适当地鼓励、引导他们下一次争取汇报一些内容更丰富的古诗文。除了让学生自由选择诵读内容以外,还可以按朝代、人物、描写内容等,相机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选择诵读内容。如随着时令、节气的变化,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文进行诵读并选择背诵,以便在诵读古诗时能达到“触类旁通”。

3.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我把学生要诵读积累的内容整理打印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抄写在专用的“经典诵读“本子上,然后利用学校每周一和周三下午写字前半小时,带领学生集体诵读,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或早自习之前,或中午上学以后等课内外时间,进行诵读积累。

三、厚积美读常吟咏

让学生自诵自悟、美读吟唱,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1.熟读成诵就是要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朗书声中,把优美的诗文烂熟于心。背诵便是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受到经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不断地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

2.用音乐营造美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让学生放声地朗诵,再次体验、感悟经典诗文。如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配以一首古典《阳关三叠》,能跨越时空,把学生对离别愁情的体验推向高潮。

3.吟唱经典古诗文。大多数经典诗文是有乐曲的。如《长歌行》、《阳关三叠》等,有的古诗是后人帮它谱曲,如《送别》《将进酒》等,我们可以搜集一些诗歌,带着学生吟唱。

有心诵读皆为趣,无意他年柳成荫。当然,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不断总结,找出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经典诗文诵读方案 篇4

塔子湖小学第三届金秋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中华经典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素质,我校开展第三届金秋诵读节活动,同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此次传唱红色经典歌曲比赛,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使同学们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刻苦学习,为红领巾添光增彩。

二、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传唱红色经典歌曲

三、组织机构和参赛对象

活动主办:教导处、工会 参赛对象:1-6年级全体师生

四、参赛内容和形式

本次诵读比赛活动以传统经典古诗、词为主,体现传承中华美德、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取向,朗诵表现形式以群体诵读为主。

歌曲选择红色经典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可采用齐唱、合唱、对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参赛班级自备伴奏带、伴奏碟、或请人现场伴奏,不得清唱。演唱者表情自然、大方、着装要统一、整洁、美观,各班可根据歌曲内容自行设计动作和准备道具。

五、活动安排

1.比赛时间: 11月14日星期五

2、比赛地点 :大操场

六、评比细则

朗诵部分:60分

1、内容(10):选材内容符合主题要求,要切实体现“中华美文”的特点,宜选择影响较大、流传较广、弘扬传统文化较为明显的散文、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

2、语音(20):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准确把握诗词节奏,有诗韵;

3、技巧(10):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音量适中,语速得当;

4、配乐(10):配乐、造型、服装等同诗歌的韵律、内涵相协调,符合作品意境;

5、台风(10):体态语言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演唱部分:40分

1、演唱者声音整齐、音色统一:歌唱声音要清晰、和谐。(15分)

2、演唱的感情要到位: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15分)

3.能够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咬字准确、吐字清晰。(10)

七、奖励办法:

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四个

八、评委名单:

余秀荣、邓明山、阮斌、刘长征、阮芬

九、音响负责人:

黄亮

塔子湖小学教导处、工会 2014年10月 附件1 中宣部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1、《十送红军》

2、《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

3、《红星歌》

4、《映山红》

5、《情深谊长》

6、《过雪山草地》

7、《五月的鲜花》

8、《保卫黄河》

9、《在太行山上》

10、《二月里来》

11、《游击队歌》

12、《延安颂》

13、《南泥湾》

14、《东方红》

15、《歌唱二小放牛郎》

16、《团结就是力量》

17、《谁不说俺家乡好》

18、《红梅赞》

1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咱们工人有力量》

21、《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22、《歌唱祖国》

23、《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4、《我的祖国》

25、《英雄赞歌》

26、《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27、《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28、《快乐的节日》

29、《我们的田野》 30、《让我们荡起双桨》

31、《人民军队忠于党》

32、《我爱祖国的蓝天》

33、《我们走在大路上》

34、《唱支山歌给党听》

35、《翻身农奴把歌唱》

36、《我为祖国献石油》

37、《边疆处处赛江南》

38、《工人阶级硬骨头》

39、《我爱北京天安门》 40、《北京颂歌》

41、《祖国颂》

42、《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43、《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44、《我为伟大祖国站岗》

45、《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46、《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47、《边疆泉水清又纯》

48、《我爱你,中国》

49、《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50、《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51、《我们美丽的祖国》

52、《党啊,亲爱的妈妈》

53、《在希望的田野上》

54、《长江之歌》

55、《我爱你,塞北的雪》

56、《鼓浪屿之波》

57、《嘀哩嘀哩》

58、《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59、《歌声与微笑》 60、《东方之珠》 61、《我的中国心》 62、《龙的传人》

63、《大海啊,故乡》 64、《祖国,慈祥的母亲》 65、《难忘今宵》 66、《小白杨》 67、《说句心里话》 68、《万里长城永不倒》 69、《少年壮志不言愁》 70、《共和国之恋》 71、《亚洲雄风》 72、《超越梦想》

73、《今天是你的生日》 74、《大中国》 75、《当兵的人》 76、《中国人》

77、《五星红旗》 78、《红旗飘飘》 79、《青藏高原》

80、《在中国大地上》 81、《我和我的祖国》 82、《春天的故事》

83、《走进新时代》 84、《祝福祖国》 85、《同一首歌》 86、《爱我中华》

87、《为了谁》 88、《好日子》 89、《最美还是我们新疆》

90、《七子之歌--澳门》 91、《天路》 92、《祖国不会忘记》

93、《说中国》 94、《红船向未来》 95、《光明行》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计划 篇5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记录着民族的智慧,传承着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智慧源泉、感情纽带和行为动力,是极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文化瑰宝。在中学生中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学生每天诵读经典古诗文,通过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浸润于经典古诗文的光辉之中,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滋养,砥砺品行、健全人格,为精神成长打下文化的根基,使他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

一、活动目的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

2、规范学生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习惯。

3、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二、活动内容

经典诗文诵读,它可以提高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根据我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内容,我初步拟订了本班本学期以《弟子规》、《中华经典诗文》、《三字经》等为主要诵读内容,这项计划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将在实施过程中视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作出适当调整,实行分层教学。以达到此项活动的目的。

三、活动主题

背诵中华经典,积累民族文化底蕴,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四、活动口号

诵千古诗文,做中华赤子。诵经典书,做有根人。

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五、具体实施办法

1、每日吟诵、确保时间。每位教师要要充分认识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高度重视诵读课程,坚持常抓不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诵读,与学生一起真心感受经典古诗文的魅力,真切感受诵读带来的生命的律动与成长。

2、熟读成诵、不求甚解。诵读,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的黄金季节,对于经典古诗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重

在让学生熟读成诵,就如种下一颗颗充满生命潜能的种子,在特殊的情境里自然会发芽成长,“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与时俱进、发展继承。经典古诗文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去了解,去学习。

六、具体要求

1、“晨读”:按一早到班就读书的要求,利用早晨时间,大声诵读5分钟,早读老师带领。

2、“午诵”:利用中午时间安排学生诵读,班主任老师带领。

3、每节课上课前诵读古诗一首(两遍),课任老师负责。

4、每周周五晨会课安排进行学生自主诵读活动,可采用诵、讲、唱、演等形式,班主任负责。

5、每周利用班会课进行集体诵读,并组织每周总结,班主任负责。

6、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经典古诗文的朗读或者是经典古诗文音乐,课间铃声采用古诗新唱音乐,创建特色班级。

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总结 篇6

清明节经典诗文集体诵读比赛

活 动 总 结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4月9日——4月13日,我校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了“清明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次诵读比赛让学生亲近中华经典,从而热爱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推进学校民族精神教育。

这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是由教导处牵头,各年级组组织,由语文教师指导,采用集体诵读的形式,分年级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经典诗文篇目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朗诵比赛。活动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精心部署,师生踊跃参与。要求各班级结合各自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诵读诗文的篇目,并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外阅读、班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主题教育等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诵读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采用师与生、生与生、班与班、年级与年级间的诵读交流、比赛等方式,推动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活动期间,学校立足创新、坚持多元,以崭新的视角、灵活的手段和方式开展诵读,努

力使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师生充分感受中华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及其艺术魅力,接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中华文明的熏染。

经过班班角逐,历时4天的比赛在同学们滔滔不绝的诗词声中结束了。他们脱稿诵读,韵律整齐,书声响亮,你追我逐,最终一年级2班、二年级3班、三年级4班、四年级2班、五年级2班、六年级4班这六个班级在本年级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优胜。

通过这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使同学们无不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不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比赛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了中华经典,从而更加热爱中国文化,要为弘扬中华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典诗文诵读发言 篇7

一、关注故事诵读方法, 加强对学生古诗诵读的指导

学生对古诗诵读兴趣不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好的方法, 学生没有真正深层次挖掘古诗文的内涵, 体会不到古诗文的魅力, 所以就会对古诗诵读丧失兴趣。通过长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经验积累发现, 小学古诗诵读教学中, 要激发学生古诗诵读兴趣和热情, 教师必须关注古诗诵读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要求,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形成科学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为古诗诵读目标的实现形成充分的保障。

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悯农》为例, 诗词内容为“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某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 采用了想象入境法, 即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想象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词想象出一幅烈日炎炎下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画面, 再联想到自己吃的食物。经过教师的剖析, 学生自然而然就可以意识到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学生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逐渐形成, 就可以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提供充分的保障。在学习杜甫《绝句》这首古诗的时候, 教师同样使用了想象入境的方法, 根据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引导学生在脑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两只黄鹂鸟站在青翠的柳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 湛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飞过, 这样充满趣味的画面, 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景,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对提高小学生诗词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 缺乏科学、合适的古诗诵读方法, 学生的古诗诵读效果难以体现出来, 诵读古诗变成学生的‘催眠曲’, 这会对古诗诵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不利影响。所以, 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中, 必须根据长期教学经验,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古诗诵读经验进行提炼, 选择合适小学生的古诗诵读方法, 让小学生真正掌握良好的古诗诵读方法, 从而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式, 以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古诗诵读热情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针对小学生对古诗诵读兴趣不大的问题, 在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中, 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将轻松的活动融入到古诗诵读教学中,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感受到经典诗文的魅力。

某教师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这一心理特征, 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 开展了故事背诵比赛活动, 要求学生背出迄今为止学习过的古诗, 对比赛活动的结果进行了等级划分, 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有相应的奖励, 在游戏活动奖励的刺激下, 小学生积极背诵古诗。 统计背诵结果发现, 学生背诵情况非常好, 背诵古诗效率非常高。而且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 学生真正享受到背诵比赛活动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背诵古诗的数量进行了统计, 有学生背诵不低于10首古诗, 学生背诵低于5首古诗的情况非常少。

这种情况充分说明, 创新教学方式, 将轻松的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 创造轻松、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 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中, 充分展现游戏活动的优势, 对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立足课堂, 深层次挖掘教材中的古诗文内涵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 要掌握古诗诵读与积累方法, 课堂学习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生真正参与到古诗诵读教学中, 由教师以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诵读经验, 逐步提高学生经典诗文欣赏水平。而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中如何立足课堂呢?

现以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教学为例, 教师引导学生将古诗诵读分解为“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三个部分, 要求学生从三个部分诵读古诗。首先, 在诵读古诗前, 需要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的创作心情和创造目的;然后边诵读边思考, 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诵读剖析, 对古诗蕴含的感情进行剖析, 通过深入剖析古诗的内涵, 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由此可见,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要开展高效的古诗诵读教学活动, 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 就需要立足课堂, 深层次挖掘教材中的古诗文内涵, 从诵读和剖析古诗中, 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节选的古典诗文大部分都是名篇佳作, 且短小精悍、语句优美、节奏性强, 适宜小学生诵读。教师要关注故事诵读方法, 加强对学生古诗诵读的指导, 创新教学方式, 以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古诗诵读热情, 立足课堂, 深层次挖掘教材中的古诗文内涵。

关键词: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积累

参考文献

[1]王向阳, 张增荣.指导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实践与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 (上) 2014年12期

[2]刘小红.小学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10年02期

[3]王朝玲.经典诗文背诵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 (小学) 2014年03期

[4]王月华.试论指导诵读经典诗文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 (教研版) 2009年01期

[5]仲海燕.巧用游戏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2013年20期

[6]李双群.经典诗文, 语文学习的魅力之花[J].小学时代 (教育研究) 2014年09期

[7]张昕颖.吟诵经典诗文秉承传统文化[J].散文百家 (新语文活页) 2011年06期

诵读经典诗文 成就精彩人生 篇8

首先是培养语感能力。诵读,要强调一个“读”字,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它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反复诵读中,可以理清思路,明确主旨,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享受汉语言独特的音韵美。这样就自然能把古今语言的精华吸收和储存,逐步内化为鲜活的语感能力。诵读,还要突出一个“诵”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胸中能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诵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正因为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终成大家。可见,通过反复诵读,一旦形成了语感能力,听,可以把握精髓;说,可以一语中的;读,可以入情入理;写,可以文采飞扬。

其次是积累语言材料。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勤于积累,方能厚积而薄发。而积累的过程如同化蛹为蝶,想成为蝴蝶,必须经过成蛹的过程,相对于蝴蝶短暂的翩翩飞舞而言,这个过程极其漫长,然而又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背诵引导学生品味并积累一些经典的诗文,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语言的过程,更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同时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还十分有利于学生成语、格言警句以及精美句段的积累。

再次是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学习完一首优秀的古典诗词之后,除了熟记之外, 更要深思从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可以为我所用。例如在素材上,很多诗词中都有着独特的创作素材,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我们的描写对象,由此营造出一个如诗如画的情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 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这种相思、这种牵挂,把它扩写,多渲染,加修辞,细描写,定然能写出美文来。中国古典诗词不仅留给我们以审美的精神享受,而且其中更凝结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他们留下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对社会、民族,对亲情、民生的思索拷问,这些思索拷问恰恰是民族精神中极其宝贵的财富。这不断延续不断壮大的精神长城,创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陶渊明的“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是对世俗礼教的一种反叛;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老当益壮斗志未衰不断进取的豪迈情怀;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对权贵的蔑视;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对天下苍生的无尽的挂怀,这一切都在不断的构建充实着学生健康的精神大厦,不断的完善着学生的人格。反映到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则是积极向上健康意识和情怀,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把诗歌精神意蕴渗透到写作教学中,大大丰富了学生习作的源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境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后是形成健全人格。诵读中华经典,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在中国,犹如《圣经》在西方,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如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的人生观,“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世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和教学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方式等,是那么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对学生开启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增强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路径。

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 篇9

在职50周岁以下的教师(50周岁以上教师欢迎积极参加)。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1月中旬(第12周),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三、比赛要求

(一)比赛作品以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诗文为主,可以是中国古代、近代、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诗歌、散文体裁不限。

(二)参赛作品朗诵时间个人节目不超过4分钟,集体节目不超过8分钟。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不可兼报。

(三)朗诵可以适当配以音乐、舞蹈,以增强艺术效果。集体朗诵节目参演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

四、比赛分组和奖项设置

比赛分个人组和集体组。

各组按参赛节目的10%、20%、30%的获奖比例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五、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评分标准

项目 标准

内容与表达(70分)

(1)朗诵内容符合本次比赛要求,突出主题,健康向上,思想性强。

(2)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表达自然流畅。

(3)感情真挚饱满,语调处理到位,节奏把握得当。

(4)能正确把握作品内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5)朗诵为主,表演为辅,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

形象(15分)

(1)衣着得体,与朗诵内容相协调。

(2)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3)手势、表情等态势语言表达合理,能正确反映作品的内涵。

创新(15分)

(1)朗诵形式富有创意,朗诵者使用的诠释方式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特色的形式朗诵。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弘扬文学艺术,营造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

二、活动口号: 日有所诵,快乐阅读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2)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自身素质。

(4)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四、诵读内容《语文经典诵读》,《诗词过级4》,继续让学生背诵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唐诗》、《宋词》、《论语》、毛泽东诗词、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

五、教学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六、活动安排和措施

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诵背优秀诗文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每周传统文化课,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周周吟诵。

2、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3、设立经典诵读读书卡。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建立扑克牌式的古诗文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4、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评价分别由教师、家长、小组和自评四个部分组成,使学生形成习惯,持久地进行。

5、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年级 “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班级“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指导学生撰写诵读经典的体会和感受,评选优秀诵读日记。

7、利用家访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七、诵读评价

诵读经典诗文的实施与策略 篇11

1. 融入校本课程

为保证诵读经典活动能有效地开展,学校应重视“经典诗文诵读”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在读本编写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语言与思想的典范性,一是能保证语言文字的根基:诗文警句、俗语谚语等要琅琅上口,声韵铿锵,造句畅达,易于诵读;二是能指导思想行为,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以这些哺育过无数民族英雄与仁人志士的经典之道,奠基学生的道德基础。诵读的内容涉猎各个朝代的多部典籍,体裁上有语录、诗词、楹联等。古诗文诵读的内容,低年级段以背诵一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诗歌为主;高年级段则以学习一些难度适宜的诗词、优秀古文和古代学者带有哲理性的文章为主。

除编写校本课程之外,学校还可以开设每周一节的“诵读经典品味乐韵”校本课程专题课,开展每节语文课前诗文一吟,每半月一堂课外阅读课,每月一节诗文汇报课,每学期一次“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会课,每年一次诵读经典成果展示会。

2. 融入于课间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那些边唱边跳的游戏,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所以教师就应当将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做游戏的童谣改成有节奏的经典名句。比如,跳皮筋的女孩子将“小皮球,敬个礼,马兰开花二十一……”的童谣改成了“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连周一的升旗仪式和每天的课间大活动时间,操场上都会响起悦耳动听的诵读经典声。同学们一边背诵《三字经》等,一边整齐地做着学校独创的韵律健身操,手、脑、口并用,对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大有好处。不仅如此,还可以将经典诗文诵读融进传统的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皮筋、踢毽子、拍手歌等十几种课间游戏中。甚至在每天中餐前,大家都可以先背诵一下《锄禾》等古诗。这样原本枯燥的背诵与趣味性极强的游戏相融合,孩子们更快乐了。

二、经典诗文与课程资源整合诵读

1. 与多学科课程整合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环境里,学生与传统经典文化的接触必须与学校的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还应注重经典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以诵读经典诗文熏陶学生的人格为教育切入口,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启学生的智慧;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运用现代科技与优秀民族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譬如,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月教育专题的形式渗透经典诗文。九月,结合孔子诞辰,向学生宣传有关中国古代数学名人的故事;十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诵读有关数学名人故事的美文,或含有数学知识的(如数字、方位等)诗文诵读;十一月举行含有数字成语的比赛等等。以此感受中国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经典诗文与音乐、美术学科整合,更能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古诗词歌曲像写意画十分讲究韵味,能充分调动发声器官,运用声音共鸣,调节声音大小、刚柔、强弱,在行腔当中自如地运用平、曲、直、弯等对比手法,准确演绎符合诗词的情境。我们可以采取古诗新唱的方式,重新演绎《天净沙》、《刺勒歌》、《虞美人》、《悯农》等作品。结合优秀的古诗词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特点,可以让孩子进行古诗配画,诱发学生想象和思索艺术境界。

2. 与实践活动、队活动整合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地强调积累,却忽视了孩子们对经典诗文的感悟和感受,更忽视了对诗词和儿童当下生活的编织。如果孩子们背过的诗词与他们当下的生活没有任何关联,孩子们能有诗的情绪,能感动于花开花落吗?

由此,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更应将经典诗文融入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如参观、游览、访问、调查、收集等,将经典诗文的情景融入现代景物之中。所以,把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更能够体现经典诗文诵读的优越性。

比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等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代诗人也写过很多关于这些节日的诗文,如与中秋节有关的诗文就有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月》等。而相应的童谣、民谚更是无数。所以,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就应当组织相应的中秋赛诗会,孩子们一边品尝月饼,一边画月赏诗,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感悟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

经典诗文诵读发言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古诗文,诵读

1.引言

近年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小学古诗文教学, 并且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一直以来, 古诗文用精湛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智慧, 其被誉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诵读经典古诗文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应大力加强经典古诗文诵读。

2.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部分小学语 文教师将 诵读与背 诗混为一谈。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在讲古诗文时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背诵, 以致将诵读曲解为背诵。虽然通过诵读可以达到熟读甚至背诵古诗文的目的, 但这并不是经典古诗文诵读最根本目的。由于过于重视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 教师将诵读与背诗混为一谈, 以致在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为了背而读的现象, 将学生引入一个错误的诵读方向。

2.2课堂上缺 少让学生诵 读经典古诗文的时间 。

小学一节课就短短四十分钟,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内容及知识点的讲解, 因此, 课堂诵读时间短, 这是经典古诗文诵读存在的问题。由于缺少诵读时间, 经典古诗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就只是走走形式, 学生往往心不在焉地读课文, 毫无目的性。

2.3小学语文教 师对古诗 文诵读不 够重视。

教师对古诗文不够重视是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小学经典古诗文的诵读, “有感情地朗读”恐怕是教师安排学生诵读之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那么, 怎样才是有感情地朗读呢? 通常情况下, 教师会对每一句的读法进行简单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讲的来模仿, 或者机械地模仿教师的语气、语速。由于教师对诵读不重视, 只是指导学生怎么读, 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读。从表面上看学生读得还不错, 但是实际上学生迷迷糊糊, 很难理解古诗文的内容与感情。

3.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施措施

3.1确保学生有充 足的诵读 时间。

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不是一种形式, 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体会古诗文的情感, 为了让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真正发挥功效, 教师应为学生留下充足的诵读时间。首先,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合理的诵读计划, 每周安排几节课让学生诵读, 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早读时复习诵读过的内容,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古诗文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诵读环境中体会古诗文独特的魅力;最后, 课间广播时间教师可以安排播放一些名家朗读的经典古诗文, 从而让学生时时受到陶冶。

3.2创新诵读 方式 , 使之多样 化。

对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并不是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进行, 它可以在很多条件下进行, 而且诵读方式多种多样。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创新诵读方式, 用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引导学生更好地诵读。例如, 教师可以在班内组织一场经典古诗词的诵读比赛, 让学生自愿参加。为了取得好成绩, 学生一定会不断练习, 正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学生通过不断练习, 对古诗文的理解必然会加深。

2.3教学内容与 诗词诵读 相结合。

诵读与教学不是对立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诵读联系起来, 争取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 教师在讲解经典古诗文前, 先让学生自读该篇文章, 通过自读对该篇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其次, 教师对古诗文进行讲解, 由于学生已经对该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教师讲解时, 学生就会着重理解自己不明白或者比较模糊的知识点, 对该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 在听完教师的讲解后, 学生对古诗文的内容就有了全面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该篇文章, 加深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理解文章, 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情感。

4.结语

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对古诗文诵读的认识, 践行经典古诗文的诵读。

参考文献

[1]梁淑媛.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靓丽风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学周刊, 2012 (34) .

经典诗文诵读 教案(优质课) 篇13

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大胆地熟读诗歌。

(2)、能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1)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古诗《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2)引入:(师)同学们读得真棒,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学习一首新的晨诵诗,题目是《小花的信念》。

(二)熟读诗歌(1)生自由读诗歌(2)抽读诗歌、(3)齐读诗歌。(4)小组朗读诗歌。

(5)引导:同学们、喜欢这首诗歌吗?喜欢诗歌中的什么呢?(是小花还是石头)并说说为什么呢?(6)生自由说。

(7)引导疏通诗歌大意:在肥沃的土地上我们能看见鲜艳的小花,但是今天我们在石头缝里也看见了了鲜艳的小花,这就是小花坚定的信念。当小花遇到周围一切冷漠的态度时,他一点也不自卑,反而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感化他人。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读出小花坚定的信念。(生齐读诗歌)

(8)师范读:看见同学们读得那么棒,老师也想读一读这首诗,我想把这首诗送给我们的同学,我知道我们班有的同学由于家庭的因素,心理产生了有些自卑感,所以老师在这想把这首诗送给他们,希望他们不再自卑,像小花一样坚定的生活下去。(师范读诗歌,生认真倾听)(9)抽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方案 篇14

“吟诵经典·爱我中华”大赛方案

为推进我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营造经典诗文诵读的学习氛围,深化经典诵读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为宗旨,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主题,以经典诗文为载体,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积极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推动构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进程,神。

二、比赛时间安排1、3月29

指导,班主任负责维持纪律。

2、5月6日(星期五)下午,全校分班级进行。

三、比赛地点:本校大操场

四、比赛具体要求

1、鼓励全班同学参加,2、参赛内容以中华古今经典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课内外均可,篇目内容要健康向上,催人进取,体现传承中华美德,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取向,节目时长约6分钟左右。

3、表现形式以诵读、吟诵为主,配以演出服装、舞蹈、演奏、书法、特技等表演手段辅助烘托氛围,表现手法可以采用领诵、综合、多重组合等,鼓励生动活泼新颖的表现形式。

五、奖项设置

分年级取一等奖

六、评委组织(待定)

七、参赛报名表格(请与

经典诗文诵读发言 篇15

一、读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古诗文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欣赏一首诗,读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在抑扬顿挫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来,才能再现人物和意蕴,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及深邃的哲理,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朗读

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对话的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不仅可以体悟古诗文的含义、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在课堂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朗读时如果再选用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读,学生不仅会产生新鲜感,而且能在音乐或雄浑激越或婉转悠扬或幽怨低沉的乐曲中十分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文句所传达的情意。

(二)品读

在古诗文学习中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品读, 可以继承传统的“老夫子”读法,摇头晃脑,忘乎所以,“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在反复品读中,感知诗文节奏、韵味, 体味语句中的含义,咀嚼文字中的意蕴,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思情。另外还可以把两首艺术手法、风格流派相同或相反的古诗文放在一起对比着读。如学习了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再把张志和的 《渔歌子》与之比较阅读。两首同样是写渔者的诗,可通过让学生找出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解两位文人的不同心境, 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二、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因此,在古诗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缘疑质难,以疑促思,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让学生思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时的哪些要素 ? 这对于表达词人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习《陋室铭》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刘禹锡不愿意与白丁来往呢?简单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在思考时体会诗人的感情。这样深挖内容,积极思维,自然就可以收到不错的学习效果。

三、悟

诵读的过程也是赏文析字的过程。教学古诗文,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文的内在涵义。

(一)感悟关键句

解读文本时要抓住诗眼分析关键句。关键句最能引发鉴赏者的情思,余味无穷。如鉴赏张先的《天仙子》,只要抓住“云破云来花弄影”这一句具体感悟,作者运用拟人修辞,将云、月、花人格化,用“破”“来”“弄”等动词,写出了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 抒发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感。又如,《琵琶行》一诗,篇幅较长, 但只要抓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关键句, 就可以提挈全篇,理解作者感情了。

(二)感悟关键词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词。例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其碧柳、春色、黄鹂本是春光美景; 但这些表达美景的词汇前,却明明白白地嵌着“自”“空”等字眼, 点出其景色虽好,却无人踏赏,写出了英雄的寂寞,更写出了诗人的孤愤。感悟古诗文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诗中蕴涵的形象,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体味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认识,进而深入诗境,引起共鸣,获得无尽的审美享受。

(三)感悟关键意象

意象是诗歌最为基本的元素,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诗歌作品。如陶渊明的《饮酒》 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意象,将菊花素雅、 淡泊、超凡脱俗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的联系在一起。

四、想

吟读古诗文,进行联想、想象具有帮助学生生成形象、深化形象,深刻感受诗文的意蕴,体会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展开大胆、合理想象,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的形象画面,体味诗情画意,感悟作者的情感。如诵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时,眼前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个景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一道孤烟直直升起,长练般的黄河托起一轮圆圆的太阳,这横与竖,直与圆,线条单纯,相互映衬,使画面变得那样雄浑开阔, 和谐明快,光彩夺目,此景被誉为“千古壮观”。 而诗中一个“圆” 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把诗人出使边塞途中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了。

上一篇:教师招聘心理学题库下一篇:浅析社区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