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的村庄随笔散文

2024-10-18

老去的村庄随笔散文(精选10篇)

老去的村庄随笔散文 篇1

我的故乡在浙江西部某小村庄,它处于千里岗山脉中部,是杭州西部、新安江北岸的交通要道,那里山峦叠嶂、奇峰竞秀,林深竹茂,矿藏丰富。

家乡历史悠久。唐如意元年(692)即为盈川县属地,古称玉泉乡,是芝溪流域居民集中地区。元和七年(812)并入信安县,成为衢县历史上北部属地。

衢州人的最早例证,葱洞、观音洞遗址,它是衢州人类生息繁衍的摇篮,是一个典型新石器时代遗址,正是根据这一遗址的出土文物,将衢州市的历史提早到距今六千年前。

现在,家乡的老街至今仍基本保持清、民国年间的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民国《衢县志》记载:“上方市、多徽商。”上方老街成丁字形,南北向,现为西安路,旧称“大街”,长约500米,街面宽5-6米,街东有条流向芝溪的暗河,上盖石板,街道两旁店铺为民国年间风格。

老镇的大街与横街两侧店铺林立,达数百家,主业灰坪、上方、建德一带的土纸、药材、山贷及从衢州、杭州运进的南货、布匹、日用品,大部分临街店铺以前店后作坊或前店后仓库,有的临街店铺有楼,多数建筑未作改动,仍保持民国年间的建筑,许多店铺仍作商业用房,门前挑檐,牛腿雕刻风格不同,保存完整,处处都显示出民国年间的传统性。

不过,除了镇上老街,还保持原貌外,其它村落的老街,基本在慢慢消失。这不,我出生的小村,那条老街,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顶破墙塌的老宅,墙头长草,门锁生锈,显然已很久没人住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就像秀才已成了老古董一样,故乡也快速进入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来的故乡已经日渐衰败,已经成为一个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我的老舅公,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最终也没有转正,他是一本百科全书,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无所不知,谁家有事都喜欢找他出出主意,有时村里来了外人,他甚至能报出是谁家的亲戚。

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给帮别人续家谱。他通过帮别人修家谱,开始追寻家乡的历史,一座石桥、一棵古树、一坐大坟……。都让他找到了源头,让他说起来,滔滔不绝,觉得什么地方都是文物,什么地方都是历史。

然而,在这个衰落的古村,越来越多的老宅由于无人居住而毁坏。老舅说,村东的黄家秀才府建于清末,原本有十多间,现在只剩下一间,且南墙和北墙都有部分坍塌,梁架上布满蛛网,墙头、房顶长着杂草,东侧的山墙已经向外倾斜,看起来摇摇欲坠。

西家的武秀才宅,也只剩下两进,虽然没有坍塌,却是铁将军把门,老舅说,武秀才后人在外经商,除了过年回来看看外,基本都空着。此宅的不远处,已经盖起一批框架结构、空心红砖的三层小楼。

在故乡,青砖黑瓦、穿斗抬梁式的老建筑越来越少了,加上大部分无人居住,任其朽坏。在屋顶和墙壁坍塌的屋里,野花野草在肆意生长,有些老宅已经彻底倒塌,只剩下木梁架支撑在半空中,上面爬满了藤蔓。

这是一幅意味深长的画面,盛夏的阳光下,草木繁盛,生机勃勃,旁边则是断壁残垣。或许,这幅画面是现代化进程中大多数古村命运的缩影。

当人们纷纷搬进新居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那些代表着传统生活的老宅正在被日渐冷落、抛弃。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忧虑地看到,曾经美丽的古村落,那孕育一代代人的乡土中国,正在失去千年记忆。

故乡的村庄老去,不仅仅是旧居,老去的还有它的声音。现在,每一个小村里很安静,安静得没有活力,安静得让人害怕。或许,狗也怕孤单,村头的狗都不见了。

想当初,乡村的声音美丽亲切,温暖熟悉。“东东——石头——”的阵阵呼唤,是母亲叫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吭哧吭哧”,是母亲在河边洗衣服搓衣服的声音。

牛嘶、狗叫、鸡鸣、羊咩,麻雀、喜鹊、斑鸠鸣叫,听老人家春耕时在田里摇鞭催牛前行的声音,听“三夏”大忙时节割麦、扬场麦秆断裂、麦粒落地的声音……这些声音中,蕴含一种特有的艺术情愫,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乡间的声音,简单实用。公鸡喔喔叫上三遍,天亮起床,做饭下地。母鸡“咯咯哒”地鸣叫,表明刚刚产下一枚鲜蛋。一有陌生人进村,狗会发出“汪汪”的叫声,主人根据狗叫声的高低和频率,判断发生的情况。

乌鸦和喜鹊的叫声,传递村里人家的.吉凶。人们认为喜鹊叫是报喜,心会因此而亮堂,脸带笑意,开始快乐的一天。乌鸦叫不吉利,遇到的人会拾起小头子赶走它。

可现在,耕田机械化了、防盗视频化了、养鸡农场化了……,村头田间的牛、狗、鸡都不见了,或许,是少了玩戏的小伙伴,麻雀、喜鹊、斑鸠也很难见到了。

儿时结伴把学上,乡村琅琅读书声。这是乡间的一大风景,现在却已成美好的记忆。有钱人,把老人接到城里安度晚年,把小孩接到城里享受阳光教育;没钱人,再穷,也要把小孩带着身边,与父母一起在外打工漂流求学。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熊家宗祠,当年我也曾经在此上过学。后来,随着整合教育资源,这所小学已经被废弃。当年的操场上种着黄豆,花坛里长着芝麻,露天楼梯的栏杆上爬满了丝瓜藤,就连小学的大铁门上都爬满了藤蔓。最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现在只如今只剩下一堵一米来高二三十米长的残墙。

我们在故乡,见到更多的都是老人,基本见不到70后、80后、90后,即使有个别身体不好的中年人留下来了,但很多凌晨时分进城打工,很深的夜晚回来休息,他们骑着摩托车、电动车,给故乡带来一丝丝声音。

村口有棵老槐树,那是一棵很老很老的树,没有人知道他的年龄有多大。不知道是故乡的清水滋润,还是山脚下那块土地的滋养,老槐树历经风霜,却依然枝叶繁茂,他的躯干要两个人才能合围,他伸展开的枝叶撑开了一个小广场的范围。

故乡的乡亲们,出入村庄都要从老槐树的脚下经过,老槐树见证了村里不知多少代人的足迹,静观着人们的喜怒哀乐。记忆中,老树下每时都有人在。儿时的伙伴们,常常会在树下玩石子儿、踢键子,还有调皮的伙伴们,会想尽办法爬上老槐树,在它粗大、光滑的枝干上,或骑、或躺、或坐,有时还会对着树上的喜鹊窝蠢蠢欲动,拆喜鹊窝,掏喜鹊蛋。

一旦被大人发现,总会被呵斥下来,被大人呵斥的面红耳赤的小伙伴,会招来树下玩耍伙伴们幸灾乐祸的笑声。即便是知道会被大人呵斥,伙伴们还是会偷偷得爬上去,享受在树枝上的乐趣。

老槐树下,历代乡亲们纳凉、聚会,议论着国家大事,谈论着理短家常,期盼着风调雨顺,盘算着秋收冬藏。老辈人不厌其烦地讲着好多好多的故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孙悟空大闹天宫、刘备三请诸葛亮……。

老树下曾给人留下了许多许多美好的回忆,老槐树伴随着乡亲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微风吹来时,那叶子“哗!哗”的声音,象是一种对乡亲们的召唤。每天早上,老树上几个大喜鹊窝里的喜鹊,总会争先恐后地,展示着歌喉,“喳!喳!喳”地叫个不停,给乡亲们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可不久前,当我再回故乡的时候,老槐树已经不见了,听说给卖了,多少钱不知道,只知道很值钱。当年树下光滑的青石仍然存在,横躺在平整的水泥地上,只见二三个古稀老人,坐在摇头椅上晒太阳。

家乡的村庄,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值得分外留恋的。可每次回去,都有不同的感悟,最大的感觉是,故乡的人、故乡的物、故乡的情,在慢慢离我们远去。

其实,离我们远去的,不仅仅是村庄,更是那份难舍的情。尽管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谁也无法阻挡的,可情都不在的时候,或许,轮到我们的后代,连籍贯是什么都不知道,这,该是多大的悲哀。

老去的故乡抒情散文 篇2

住了几日终于习惯了小城的步调。

城里城外可供开发的土地都被日益增多的房地产占据,可它仍是记忆里熟悉的模样。城依旧被那条终日不停流淌的河分割开来,河岸两旁青山层叠伸向远方。

狭窄的主街因为忽然增多的人流而拥挤不堪,几乎不用花上太多时间,就可以在街头来回走上好几遍。城西自来水营业厅旁的那家小笼包店每天人满为患,而松针叶蒸出的小笼包依旧散发着独有的熟悉的清香。肉馅儿也带着家乡的味道,油腻时佐以大骨熬制的海带汤,口齿留香。城东的夜市夜幕初降就开始了忙碌,油锅炸过的牙签牛肉配上本土辣椒,香辣厚重有嚼劲,再点上一个火锅,便可透过袅袅蒸腾的热气看到小城的活色生香。吃过了牙签肉,尝过了小笼包,小城的猪脚粉也不得不提。小城的日常,就是日复一日的在这一碗肉香四溢的猪脚粉里拉开帷幕。

这是我所眷恋的小城,人潮拥挤的街头,熟悉的乡音,还有四处弥漫的烟火气。日子也变得短暂起来,好像才吃了米粉,又走过两条街,再买一点过年的必需品,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小城也不总是好的。民风淳朴却也彪悍,解放之前匪患猖獗,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早就习以为常。

一日在路边等人,一位妆容姣好身材匀称的美女被超市门口堆放的杂物绊倒,起身尚未拍尽身上尘土,就对着店里大声责骂起来,言语粗鄙,口吐脏字,不忍细听。骂了几句见无人搭理,美女骂咧着拍拍尘土继续前行,而我惊呆在原地。

又想起日前坐车去乡镇,年底车上人满为患,大包小包的东西堆放在后排走廊中间。到了下车站点,站在外边的老人已下车,后排里坐的小男孩几次三番才从座位里出来,这时却听到车外传来那位老人的呼喊,你快点啊,挨死啊。男孩在车里高声回道,出来了啊,你催死啊催。从前从不觉得这样的对话有何问题,如今却庆幸与小城这样的距离,而自己的内心亦少了些戾气,多了些柔和。

腊月二十八是二祖父生日,回乡为他庆生,然后去后山祭祖。少有人走的山路荒草丛生,小叔拿着村里人的柴刀在前方清理杂草。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反之亦然。

一路艰难来到山上,远远的就看到了一片丛林之间高高挺立的柏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之色与周遭一片枯黄格格不入。幼时觉得很高的山很远的路,如今走来却如此之短。每当远远看到那两棵柏树树顶,便知道前面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树下埋葬着辞世多年的祖父,而今父亲也已成了祖父。

母亲和伯母在坟前焚烧纸钱,我在树下望尽远山,良田早已荒芜,只能通过田埂的轮廓分辨出田与山的差别。那时与祖母一同走过的长路,在山间采摘的藤蔓野花,还有可以用来灭蚊的自带异响的树枝,都成了久远的记忆。祖母也已辞世多年,可是只要回到这两棵树下,她曾说过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加油走呀,看到那两棵树没,我们就要到了。我努力望去,矮矮的树尖错落在丛林之中,本来已疲惫不堪的我又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坟地就在不远处,已经无路可走。《寻梦环游记》里说,活人的世界再无人记得,他就会从异世界消失,那就是终极死亡。魂归大地,被这个世界遗忘,是我们都无法避免的最后旅程吧。

终于懂得了时间的残忍。

村里喜欢打牌的老人去年走了,那个小时候总喜欢逗你的阿婆也化作一抔黄土。熟悉的人和熟悉的景色一样,渐渐远去了。这是记忆里熟悉的样子,却也不是。

许多人在城里买了房,甚至搬至更远的地方。村里的人越来越少,阡陌交通,却不再鸡犬相闻。房前屋后的柚子树和橘子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无人采摘。那些熟透了的果子不堪风吹雨淋,跌落在尘土里,化作了春泥滋养着这一方厚土。有人跟父亲打招呼,你看过去,记忆里似曾相似的面孔,却不敢贸然相认。那些看着你长大的人呐,他们都老了。

河水翠碧,清可见底,再没有每天下午四点多的哒哒声从河上传来,也没有过往的船只搅乱河面的平静。

乡亲老了,河流老了,故乡,也老了。

毛不易在《消愁》里这样唱:“一杯敬故乡 一杯敬远方/守着我的善良 催着我成长/所以南北的路从此不再漫长/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远方犹在,而故乡,却再也无处安放,无处安放那些无数次午夜梦回处魂牵梦绕的乡愁。

这一生终将要老去的散文 篇3

微雨的秋,清凉,薄雾。银杏正半黄,如我微酣的年龄。对一些旧事的遗忘如田间地埂里开得正艳的牵牛花,紫的,红的,白的,任所欲为。而对一些不能忘怀的记忆,倒像是长在身上的赘肉,执着而坚定。忽然就开始变得热爱回忆了,仿佛那里长着野生的蜂蜜,喜欢甜到腻歪的感觉,就连被蛰过一口的肿痛,也变得有了些意思。据说,这是衰老的前奏曲,可谁又能阻止自己老去呢?

仿佛都还没愿意长大,就被连根拔起了。小女孩的时候,曾幻想自己会成为童话里的公主,穿着漂亮的白色蕾丝裙,举止优雅,日子烂漫,白马王子如期而至,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城堡,有舞会,随意任性,足够骄傲。然而,梦,终究只能是一次次心灵的豪华旅行。

记得在我的词典里是多么抗拒“女人”这个词汇呀,非要矫情地说自己是女生、女孩。然而,生活总是容许不得太多扭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都要毫无悬念地霸占你的青春,解构你每一天走过的日子。在发现额头上冒出的第一根白发时,暮气就像生长在墓地上的草,终是开始有些凌乱。在飞逝的流年里,不得不开始认真审视一个“老”字。就像习惯了一个面容丑陋的人,看着看着竟然是有了几分的顺眼,让人不再那么横下心来躺在岁月的端口,每天都想着为皮肤做些抗衰,为心灵煲些鸡汤,以期让别人看见自己时,不至显得那么老气横秋。

生命中,总有些东西要死无葬身之地,比如,爱情。也总有些人或事,是经得起流年的辜负,最终在身体的某个地方,结痂,长疤,至无痕。终于到了青春的末端,任谁掠过心间,回忆和念想皆无了痛觉。当忧伤和爱情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终是开始走到寂然衰老的路上。这种心灵预期上的微妙变化,终究有些轻微的抗拒,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

摒弃那些爱置华衣美服的铺张,抛弃那些大呼小叫的嚣张,舍弃那些无效的`生活交集。悦纳岁月沉淀的悲欢,容许有瑕疵的日子,愿意俯身听闻老人小孩的诉求,温软地善待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终于,我活得让人看起来像是有些年岁的女人了。渐渐的,诸如气场、气质,气韵这些摸不着边际的东西似乎离我近了。在小虚荣极度被滋养的心池里,我恣意地浏览着生活的网页。那里曾经居住着我心目中完美的女神,她们的美貌、才情,身段、身价,曾是我一生想攀登抵达的高峰。如今,那蠢蠢欲动的念头已然淡去。老有老的底蕴持重,少有少的茂然生机。无一例外,她们都在生机勃勃地活着。我亦如此,在慵常娴静的岁月里,保持着一朵花开放的姿态。

大自然里,每个季节都有盛开的花朵,你不能说玫瑰比百合更娇艳,也不能说牡丹比樱花更有价值。多少人爱慕的青春,不外乎是爱慕青春里那些动人心弦的爱情。除却它,更是抖落一地的鸡毛。各种烦恼和忧伤交缠的华年,因为有故事而让人怀念。就像一部经典的电影一样,情节越惊险起伏,越是精彩纷呈。然,过去终将成为过去,留在未来的日子,珍藏在心底。当心底的纹路一天天凸凹不平,最终成沟成壑的时候,我就真的老了!

在杏花满枝头的时候,我曾站在街口,就着漫天飞花,细看在夕阳中穿城而过的女人们。那些时尚摩登的年轻女孩们,已引不起我的任何兴致,她们终该是少年青春的猎物。而一些上了年纪的女人们,我在她们的眼睛里找到了生活的答案。我把她们分为两类:女老人和老女人。女老人的眼波温暖安祥,一副受过风雨洗礼,饱经沧桑后的太平,上下友善,坦然从容。而老女人的眼睛里,即使七十岁了,还贼光灼灼,面露凶相,仿佛与世界有仇,与自己有仇。我在她们心灵的窗口t望,窥探她们曾经的生活,用以警示我行走的方向。

我常常想像自己老了的样子,除了白发和皱纹,佝偻和疾病要离我远去,不会有叶芝诗歌里爱的意向,更不会有杜拉斯笔下爱我备受摧残面容的男人。但一定要有一道慈祥的眉毛,它弯弯的,细细的,像我家乡门前那条清澈的小河。也一定会有一双慈爱的眼睛,有些混浊老花了,但看人的时候,应该有些力量,它渗透过岁月的悲喜,一定要有些力量,可以看见你想要的,又能原谅你失去的。那时,我可以拄着拐杖,穿着淡紫色的风衣,或许还要佩块温润的蓝田美玉,竹影疏疏处,最是明月心。

回不去的曾经随笔散文 篇4

曾经,丽日蓝天下,追逐儿时的踪迹,曾经,无声岁月中,找寻生命的真谛。

时下有部电影叫《后来的我们》,据说挺火的,我也到现在为止没有去看,依稀从网络上获知了一些关于主题的词语,大概是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却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我们。

那时候,我们相逢在人生最初始的起步阶段,一起学习着文化知识,一起憧憬着未来的渴望,在天真烂漫的岁月里,在青葱岁月的时光里,耐心打磨着自己那块原石,那辛勤哺育我们的园丁老师,无不渴望着我们的成才,身为老师,谁人不想桃李满天下,芬芳四溢,作为学子,谁人不想榜上有名,光宗耀祖。

从咿呀学语的幼儿到几近成年的大孩,年月给予了我们人生的经历,给予了我们知识的汲取,更给予了我们人生的初变,原本无拘无束的我们,顷刻间变得男女有别,在某一个清晨里,突然有了异样的目光,从教室里的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里,投射过来,照在自己身上抑或自己的目光落在别人身上,那时情窦初开的我们,并不能深刻的理解那是什么,只知道、只觉得瞬息间对他人产生好感,觉得和她或者他在一起的时光,变的悠长而快乐,在课间的走廊里,在体育课的操场上,在放学后的小路上,一串悦耳的自行车铃声响过,紧接着便是银铃般动听的笑声,在远去的背影里,风拂过脸颊,声音回荡在耳边,随着那道路两边的玉米叶,传递的更久,更远。

无人知晓,那个所谓的情书,是怎么在同学间传播开来的,更无人记起,那书信的格式,是从何模仿借鉴而来。于是,在原本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故事里,可能会突然多出一个程咬金这样的人物来,那收到书信的人,在打开的时候,大多数是不知所措的,是应该交给老师,还是传给自己的好友,一时间也没有什么主意。

每一个后来好好学习的人,都应该感谢那个时候老师们的火眼金睛的,多少次早读期间抑或课间被老师叫去单独问话的人,都有了一些关于生理早熟的端倪。这个时候的老师,便会举一反三,再三佐证早恋的危害,以便能让我们这些大孩子,专心的进入学习状态。在那个叛逆期爆棚的`年代里,每个老师都不容易,后来很多年后,大部分人在想起这段时光时,总是会对着曾经的老师说谢谢的。

除了早恋,那个时候另一个让老师们头疼的事,便是打架。很多人总想不到,原本小学时光里那么好的伙伴,在上了初中高中后,为何会突然变了模样,甚至于有时候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他,还是我认识的那个他吗?受到早年港产片和一些武侠剧的影响,很多人都在一味的模仿那种场景,总觉得自己是在江湖上行走一般,肆意而狂妄。学校里的保卫部和派出所的介入管理,让学校里的那种场景越来越少,更多的孩子有了安全感,不再忧愁去读书了。我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大抵做过一个简单的分析,那种暴力的初始,便是人对于自己的属性认同,以村,镇,县为阶梯,逐渐放大这种属性。

等到学业结束的时候,原本无谓忧伤何物的我们,竟然多了一种无法消弭的忧郁,相互留下祝福的文字和照片,以便以后的某年,可以从照片里,找回原始的记忆,在那个影像匮乏的年代里,这种方式曾经流传了很多年,直到某一天,科技打败了这些,突然就不再有人用这种方式去记忆了,当年那厚重的留言簿,如今只剩下一个微信和那些闪动着影像的朋友圈罢了。

那年分别以后,有人选择继续深造,一展生平之志,有人选择走上社会,历经大浪淘沙。当书信无法寄达,电话尚未普及的时候,原来尚有联系的很多人,便悄然消失了很多年,再也找不到他或者她出现过的影像,不知近况,更无论其他。

再次见到很多人,竟是不可思议的二十年后,我不曾去纠结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们彼此没了联系,我只是觉得,在当下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迟迟没有取得联系,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就在某一个城市里,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有时候可能就在某个街头,说不定也会擦肩而过,却忘却了模样,可能认不出对方来。

推杯换盏间,听着众人说起近况,不乏社会栋梁,更不缺业界精英,但更多的是,聊起以前学校里的种种过往,虽已然时隔多年,却仍留存心间,不曾忘却,难以磨灭。

走过去的路,就不要后悔散文随笔 篇5

朋友家今年可谓是多事之秋。年初的时候,母亲由于胃癌不幸去世,两个月后,父亲由于悲伤过度,再加上多年的积劳成疾,也一病不起,朋友的老公是跑长途运输的,上个月与人发生车祸,虽然命被捡回来,可情况也非常不妙,朋友还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中考,小女儿今年才两岁。突如其来的一系列变故,让朋友的处境一下子变得糟糕起来。我们几个好姐妹知道她的情况之后,轮流去她家陪她,希望可以帮她渡过难关。

上周六是她的生日,我们几个好姐妹瞒着她,悄悄策划了一番。等到周六的时候,我们早早驱车去她家,生拉硬拽把她拖进了车里,车子一路狂奔进入山里,站在山顶上,空气出奇的清新,极目远眺,天地尽收眼底,山脚下的那些村落都成了星星点点的亮光,虽然不是泰山,但由于我们在山顶,多少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气派。我们为她点起蜡烛,唱起生日歌,朋友感动得眼泪直流。那天我们在山顶上呆了一天,喝了好多酒,说了好多话,最后一个个都累得躺在地上睡觉。其实那天,我并没有喝很多酒,因为我想总得有人开车送她们回去。

趁其他人都在呼呼大睡之时,朋友凑到我跟前,她说,米米,我们几个人中就数你最会安慰人,你来说说,为什么别人家都是父慈子爱,家庭和谐,为什么我们家就非要发生这么多的事情,而且还不带给我打招呼的?你说,我之前要是多关心一下我的`父母,也许他们现在还在我身边;如果我没有要让我老公去跑长途运输的话,也许他现在也好好的,你说是不是?我突然间不知说什么好,有些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没有为什么它就是这样。我们自认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看了太多的鸡汤文,可是还是不能安慰自己。我们始终搞不懂生活,谁也不知道生活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以为他会给你万千宠爱,不曾想,一转身你就被打入了万年冷宫;你以为生活会给你掌声,不曾想,一转手生活就给了你重重地一巴掌;你以为生活为你铺设了康庄大道,不曾想,这一路走来是如此的崎岖坎坷;你以为你征服了生活,不曾想,生活稍一出手,你就溃不成军。生活总是出其不意,让你措手不及。我们之于生活,实在是脆弱不堪,而生活对我们而言,却从来都是坚不可摧。

很多时候,其实我自己也感慨,生活真的太难了,但是静下心来的时候,再想想,没听谁说过生活很容易,不是吗?生活中有着太多的苦难与不幸,谁都曾有过灰头土脸的曾经,却只有少数人最后会光芒万丈,为什么?且听我讲一个故事:

老和尚与小和尚一同站在山顶看夕阳,小和尚触景生情,不禁感慨,师傅,天地真宽广呀!老和尚微笑着说,我用一只手就可以将天地挡住。小和尚一脸的不相信。老和尚伸手遮住了小和尚的双眼,小和尚眼前一片漆黑。

明白了吧。生活中的确处处都是苦难与不幸,但你完全可以选择“视而不见”,即使再糟糕,依然好好吃饭,按时睡觉,然后更加努力工作,当你这样做的时候,生活就会偃旗息鼓,至此,你便大获全胜。

生活不容易,对谁来说都一样。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那些走过去的路,就不要后悔了,纵然再艰辛,也要放下。那些没走过的路,依然要充满期待,矢志不渝。

慢慢老去的故乡 篇6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田野依旧平静,炊烟依旧袅绕。除了平坦的乡村道路延伸着一些希望,其他的都早已定格在记忆里。

故乡位于倒水河畔,是著名的老区。那里远离都市,是一个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群山环绕的故乡被高速公路、铁路抛在一边,更不用说机场了。千百年来,人们或吃田地的出产,或靠一门手艺走村串户,或从事服务业,或在小型企业做手工活,养活着穷二代、穷三代。

老家有百多户人家,胡同连通,鸡犬串户。老屋的一条巷子十二户屋连屋,脊连脊。当年,人们吃饭的时候聚在某一家门前,尝“百家菜”;哪家有红白喜事,大家纷纷自愿帮忙,那叫一个壮观。月儿升起了,竹床、藤椅、小凳搬到一块,劣质烟点燃了,一壶茶,几瓶水,天南海北地唠。小孩们则捉迷藏,从第一家一直藏到最后一家。月儿西斜,在大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不知疲倦的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散了。

如今,这条巷子只住着一个独身老人,今年七十多了。其余的都搬家做了城里人。有两间屋子因年久失修、雨水冲刷倒塌,其余的被铁锁封存。走在巷子中,满眼残破、衰败,连鸡犬猫都不见踪影。

新房子很少,穷二代、三代们把从城里挣的钱还给了城市。

村里少见青壮年,他们纷纷到城里打工去了,家里有大事才回来。女孩子开了眼界,宁可嫁给老头、多婚头、残疾人甚至做二奶,也要保留城里人的身份。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守着祖传的家业。晚辈给年迈多病的老父老母雇来保姆,给田地请来小工。一句话,不差钱,缺的是宝贵时间。农村的扶贫款项很多,合作医疗也很完备,但是老人缺的是在身边尽孝心的孩子。

小学荒废了。断壁残垣,荒草藤蔓,紧锁的木门。也不知道没有玻璃的窗户里,除了藏着我儿时的回忆之外,还有什么宝贝物什。随着孩子自然和非自然的递减,农村学校大都被并到乡镇里了。孩子在家门前上学的时代就这样远去。

村子旁有一个工厂,曾经机声隆隆。这里加工里的半成品源源不断地送往武钢。能够到厂里做工是青年人的梦想。他们能够拿一份不错的薪水,每年还有几次去武汉的机会,的确让人眼馋。现在,这里已经办成了榨坊,虽然仍有机器声,但没有当年旺盛的人气。

走近田野,澄澈依旧、碧绿依旧。虽然种植的面积与重点有些不同,但不外乎还是那些品种。欠缺和遗憾却太多了。水间鹭鸶呢?田埂上的王八、水蛇呢?塘梗上的桑葚、梧桐籽呢?望着绿得有些沉寂的田野,我怅然若失。

乡间还有保留了数十年的行当,那就是货郎、赤脚医生(兽医)。自行车是主要的代步工具。只有在年关,摩托、各种小汽车才会多起来。

父母老去的说说 篇7

2、我想慢点长大,因为这样你们就能慢点老去,我也想快点长大,长大了才能当你们的保护伞。

3、一年一年过得真是太快了,希望时间过得慢点,因为不想再让爸妈亲人老去。

4、父母吧,在我心里是我夜空中最亮的星。爸妈慢慢老去,希望时光慢点走。希望他们健健康康。祝福所有善良的人。

5、孩子大了,父母老了!最不想看到父母老去时候,自己还在成长,没有担负家庭重担的能力,不想长大不想父母变老。

6、岁月会老去我们容颜,会消瘦身躯,却无法抹去刻在生命里的点点斑斑,记忆的心灯总在漆黑的`午夜,照亮了,此岸,彼岸!

7、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爸爸已经变成光头了,真想时间慢一点啊,我们待在这个年轻的时光,父母也可以慢点老去。

8、养我的人慢慢老去,我养的人正在长大!时光呀你慢点走!父母慢点老、宝贝慢慢长大!

9、想孩子慢点长大,想自己慢点老去,想父母慢点变老,希望时光可以善待我们!

10、感谢父母对我们的爱,今后也会好好去爱你们,希望你们慢点老去,给我足够的时间去尽孝!

献给悄悄老去的80后 篇8

有些事,只能一小我私人做;有些关,只能一小我私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小我私人走。

人生着实就像一条从宽广的平原通往丛林的路。在平原上,人们可以结伴而行,欢悦地前推后挤、追打嬉游玩;一旦进入丛林,由于草丛和波折挡路,以是大师用心走大师的路,探求大师的偏向。

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感情,那无忧无虑无嫌疑的伙伴蜜意,在人的生平中也只有少年时期有。分开这个纯洁而明涟?髯段,路着实也许越走越孤傲。你将被家庭拘束,被责任绑缚,被本身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伟大和抵牾抑制……你往森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再有阳光似的搭档。

到了熟透的年数,纵然在人群中,你都也许寥寂无比。你的事变能给你几多自由?走进人生的森林之后,自由每每要看你被迫花几多时刻去闪避阶梯上的波折。

有些青年人追求时尚,不谈政治,现实上就是只体谅本身的工作。社会就像一个庞大的开动着的车,总有人在内里自顾自地行乐。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面来看看这辆车毕竟在往那边跑。

头脑必要履历的蕴蓄,灵感必要感觉的沉淀,最过细的体验必要最平安、透彻的观照,哪一样可以在繁忙中发生呢?

我信托:奔波,使作家无法写作,使音乐家无法谱曲,使画家无法作画,使学者无法著述;奔波,是头脑家酿成名嘴,使名嘴酿成娱乐家,是娱乐家酿成聒噪小丑。闲暇、停顿,确实是缔造力的有机泥土,不行或缺。

我着实也在厚道地问本身,思索了之后我本身认为:天啊,假如我的孩子可以或许安全并且快乐,不管精巧不精巧,我都已经很谢谢了。所谓的“乐成”仿佛真的不重要。

究竟上,这种气象已经产生了。我的许多台北、香港的伴侣,他们的孩子在哈佛、剑桥念书,都很优越,而我的儿子还在探求人生的意义和偏向,且并不以“精巧”作为人生志向。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差一大截了。可是那一次的“阳台夜话”后,我清算了本身的思路。

是的,我可以接管我的孩子“清淡”,重要的是他们要能在本身的人生里找到意义。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坚实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当社会不再依靠皇权或神权来固定它的底座时,文化、汗青就是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禀、才华、道德、勇气就越多。

每个期间都有思索和不思索的人。

克日看凤凰卫视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节目接头婚姻,说到男女般配,婚姻强势弱势之类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最后许子东老师总结,着实钱多钱少,著名无名,都无所谓,人生就几十年,一转眼就已往了。最后的要害,照旧细节。

题目正是在这里,什么细节?

婚姻与其说是一围城,不如说是一黑匣子。谁知道里头装的都是啥玩意儿?为何各人婚前不良知知彼呢?

可是最近看到男婚女嫁的题目,各人在收集上接头得许多,于是又想起了这个问卷,继而想起两国看待婚姻略有差异的心态来。

在糊口中每小我私人城市遇到许多的题目,按照这个题目你能遐想到什么?一个简朴的题目大概就能讲出一番人生大原理,或者你已经犯了许多错误。

题目一:假如你家四面有一家餐厅,对象又贵又难吃,桌上还爬着蟑螂,你会由于它很近很利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临吗?

答复:你必然会说,这是什么烂题目,谁那么笨,费钱买罪受?

对80后生理题目的盘货,可以让我们看到共性,你面临的,各人都在面临……这些题目,着实并没有什么了不得,假如你可以放轻松一些去悦纳,就算是西天取经式的心灵路程,你依然走得洒脱。

生理题目一:爱情受挫――星散却不懂失恋

80后的岁数,到,最大的30岁,最小的20岁。按照生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学说,18-30岁,正值“操练爱”的人生阶段,必要办理的首要抵牾是“亲昵”与“孤傲”的抵牾。也就是说,在这个年数段上,我们肯定碰着爱,担当它的检验和考验,从一小我私人的小小天下里探出面来,学会用爱把本身和他人黏起来――为爱受挫和失足,都是这个年数肯定谋面对的题目。“我爱的人不爱我”、“爱为什么那么快就消散不见”、“爱莫非就是彼此危险”、“恋爱真是懦弱的对象”、“我失恋后不再信托恋爱”……这些因受挫而带来的悲痛,固然令民气碎,却也让我们酿成大人。我们都是在学会损失后,才酿成大人的。比及我们说“星散”时,不再害怕失恋,我们的爱生怕就练成了。

老去的母亲的作文1500字 篇9

四点钟,或者再晚一点的时间里,有一个老人从两栋楼的夹缝里出来,来到楼后一片小广场上。她刚从一栋楼房内的三楼下来。三楼还不算高,但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已经够高了。她埋怨过儿子,怎么没能要到更低一点的楼层?儿子有点怨气地说,一楼二楼都叫别人抢走了,他也没办法。老人有点怀念棚改前住平房的日子。那时,她打开后窗,就可和赵老婆儿说话,想告诉牛小脚点什么,就出门敲敲她家后窗就行了。现在可好,十几道街的平房拆光了,换成了十几栋楼,都不知道原来的邻居去了哪里。但老人也对新房子有点满意,她满意的一点就是厕所。刮风下雨,或是冬天雪后,再也不用匆匆忙忙或提心吊胆地去公共厕所了。老人总结了一下,住楼房就这点好。老人更满足一点,她住上了新房子。牛小脚就没有住上。这个老太婆,满心欢喜等着住新房子,但就是没福气。老人想想,在外租房这两年,工人村先后有十几个老人没有能回到新房子里。想到这里,她忽然又有点满足了。但老人一直怀疑一点,这一点她也和儿子女儿说过,没有了平房,都变成了楼房,这工人村还叫村子吗?儿子和女儿没有回答她这个问题。

来到一条卵石小径上,老人的脚步慢下来。慢到了小心,老人小心走着,把脚步走稳。这是一个人衰老后明显的迟缓步态,似乎她脚下迈出的每一步随时都有可能到达一个人生的终点,那是一个她经常在抬头的瞬间会看到的地方。她迟疑着,也更加缓慢地、有些不放心地看着自己移动。在一棵柳树摇动着的影子下,她放下手里的塑料凳,然后,像是放下自己一直悬着的心一般,把自己放在凳子上。她坐稳了。这时,她才直起腰,左右扭转脖颈,把目光洒向身边的不同方向。她们都还没有出来。

柳树还在不安地摇动着,老人安坐的影子一会儿被它覆盖,一会儿又显露出来,有点像是捉迷藏。老人似乎也看到了,就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影子上。它们都在摇。

她看得似乎更专注了。就在她被自已和柳树的影子纠缠住的时候,一个老人来到了她的`身边。她是从她左边的方向过来的。她像是走了很久,才走出一栋楼房躺倒的影子。她背着一把可以折叠的小凳。现在,她把它展开,挨着老人坐下来。小广场上有了两个老人。她们小声说话。她们用手捏拿着胳膊或轻轻拍腿。她们继续小声说话。她们偶尔看一眼彼此脸上的衰老。在看过一眼后,眼睛里瞬间有一片茫然。她们挪开眼睛,看远处一些没有着落的东西。

柳树还在风中轻轻摇晃着,它的影子继续覆盖着或躲闪着两个老人的影子。

又一个老人来了。又来了一个。她们带着像是被时光渐渐遗忘的缓慢从不同方向慢慢地聚在了一起。她们坐成了一排,八个或九个,有时十个,最多再多两个。她们是一小群散居在这个小广场周围楼房里的老人。住平房时,有的还是邻居。不是邻居的,大家都在一个工人村里,也彼此知道。她们都是一些寡居的老人。她们的男人都死了。有的死了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有的甚至更久一些。她们活下来了,但她们都老了。脸上的皱纹,或者白发,佝偻的身子,颤巍的脚步,还有说不清的疾病,也许是疼痛,都在给她们做着有关衰老的见证。不同的、各式各样的衰老,写在她们的身体上,或者脸上,也许还有心里。她们自己也相互取笑自己的衰老,说着说着,就突然有了一阵笑声,她们相互取笑自己的衰老的笑声。这声音是豁亮的,也是含混的;有说不清和道不明的内容;这声音紧紧抱成了一团,在小广场上空荡漾着,荡漾着不愿意散去。

那棵柳树还在摇晃着。只有一两个老人的影子在它的影子里忽隐忽现。其他老人都在下午的阳光里。

下午的阳光很暖,老人们很享受。

像似有人提议,她们集体转过了身,把后背交给下午的阳光。阳光下,有了一排老人的后背。老人们有的坐直了身子,有的半弓了身子两肘支在膝盖上,有的干脆趴在两腿上。有人在小声说话(没有人知道她们说了些什么),有人闭上眼睛假寐(没有人知道她们想了些什么),有人茫然看着远处(没有人知道她们看见了些什么)。只有阳光不动声色地在老人后背上缓慢移动着。老人感到了这种移动。就是这样的缓慢移动,让她们感觉到了衰老的过程。但在这缓慢移动的阳光里,还有一种让老人们安慰的东西,那就是抚摸。阳光的抚摸,那种安静的、带着岁月永恒流逝一般的、温暖的抚摸。像她们记忆中的手,一只带着岁月的温度的手。

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也许还更长一些。或者她们的一生就在这样一个阳光温暖的下午里像风一般缓缓散去。

像是有人说了什么,她们都站起了身。有人在移动凳子。她们慢慢又围成了一圈。她们坐稳了。有一个老人把一个橘红色小唱机放在她们围坐的中央。下午的阳光,把唱机的橘红色外壳照得鲜亮。音乐响起来了。一种很慢很抒情的音乐,带着简单清晰节奏的音乐,这是一种老人健身操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拍,老人在扭动身体。她们的身体是笨拙的,也是沉重的,等待着唤醒的;她们的身体是拒绝节奏的,但仍在音乐的节奏里不合拍地扭动着。有时,该向左了,但却扭向了右边。再改过来时,像是又掉了一个节拍。她们看着自己的错误乐了。一节完了,又是一节,她们认真地、不整齐地做着。有一节需要站立姿势的操,只有少数几个老人能站着完整做下来,剩下的都是坐在凳子上做。她们做操的样子有些滑稽,实在不美。但她们坚持着,坚持着做完,做到音乐停下来。没有了声音,那个小唱机的鲜色像是减弱了一点,但仍然很亮。

柳树的影子又拖长了许多,它连一个老人都罩不住了。但它仍殷勤地在老人身边摇动着。像是它的影子里,风的音乐一直没停过。

老人们开始拍手。她们的手掌彼此接在一起,带着有些迟重又有些快乐的意味,发出一种像是记忆被触碰般的声音。这种记忆相碰的声音很响,在楼宇间形成一股回声的旋流,冲撞着那些在不同楼层关闭着或者敞开了的窗子。这是生活的磨难和岁月的沧桑也无法遮盖的声音。它在下午温暖的阳光里久久回荡。

我就站在某一栋楼的一扇窗后,看着下午温暖阳光中的这些老人。在这些还在老去的老人中间,有一个是我的母亲。

她们都是母亲。

老去的村庄随笔散文 篇10

写给正在老去的60后(感悟人生)作者:风起之股海人生

喜欢安静了,不怎么爱热闹了,小孩都开始叫自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了。

遇到不公的时候,会告诉自己,社会就是这样,似乎已看破了红尘。

我知道,我们已经老了……

1、从在网络上出现的顺序来讲,先有“80后”,后有“60后”;从辈分来说,先有60后,再有80后;从血缘上说,部分80后产自60后。

2、一直以来,不知道一把年纪是什么意思,当有一天审视自己手上的老茧时,突然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3、60后的童年非常贫穷,但是他们的零食都是绿色食品,槐花、榆钱、红枣、桑葚、芦苇根、柳树叶等等甚至可以成为全家餐桌上的美食。用冻红的小嘴吹去上面的浮土,用肮脏的小手擦擦表面的泥巴,就可以放心地大吃特嚼,品尝纯天然食品的醇香,丝毫不用担心会被奸商谋财害命。

4、60后的小学生活简单而快乐,课本只有算术、语文、政治、自然,每本书三五毛。没有人请老师补课,课余也没有家庭作业。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摔元宝、滚铁环、捉迷藏、抓坏蛋等等五花八门,不到天黑不回家。5、60后从小就是毛主席的红小兵、好孩子,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批林批孔、揭批四人帮等等总是站在革命第一线。6、60后童年时代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少年时代的理想是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作一名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学家;青年时代的理想是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中年时代的愿望是有权有钱,孩子争气,家有贤妻,外有艳遇。老年时代么,等等看吧。7、60后是恢复高考制度的最大受益者。考中学时,高考制度基本完善,上大学时,国家有助学金,大学毕业时,基本都有个铁饭碗。虽说是万人挤独木桥,挤上去,就可以一劳永逸了。8、60后结婚时身无分文,也可以娶到老婆;离婚时,发现自己已经赔不起老婆。9、60后结婚时发现家里真的很穷,只好带着老婆去四处租房;孩子结婚时发现自己还是很穷,如果不给孩子买车买房,儿子很可能娶不到老婆,因为没有女孩子愿意跟着儿子去租房:吃不了那个苦,更丢不起那个人。10、60后一不小心创造了70后,养育了80后,主力军是90后,小部队是00后。10后让人恭喜但60后却让人怀疑。11、60后小时候看契科夫的《小公务员之死》,觉得公务员很悲哀;后来当了小公务员,整天给大公务员当差,敢怒不敢言;终于熬成了大公务员,在笑纳小公务员的孝敬后,告诉他们:好好干,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12、60后人到中年,发现自己的辈分在悄悄改变,从兄弟、妹妹慢慢成长为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于是开始怀念过去,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同学聚会、战友联欢热火朝天,尽管聚在一起时还可以找到青春的痕迹,但在90后看来,他们已是地地道道的老头、老太太了,连那些试图用金钱挽留青春的美眉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成了“资深美女”。13、60后的幼年时代大多营养不良,逢年过节能够吃上一块肥肉真是一种享受,新衣、新鞋往往是几年的追求;60后的中年时代开始营养过剩,粗茶淡饭悄然成为一种时尚。

14、60后小时候总是盼着放假、过节,一锅炖肉、半块月饼足可以让他们盼上一年;60后从不让后代挨冻、挨饿,但后代们却很少能够感受到童年的乐趣,写不完的作业让他们无暇玩耍,网络、电视的诱惑逼着他们和60后打游击。

15、60后是社会的中坚,单位的脊梁,父母的骄傲,孩子的榜样,老婆的撒气桶,小蜜的提款机。16、60后好比中午一两点钟的太阳,虽然骄阳依旧,却也有些力不从心。头发白了,面容老了;记忆差了,饭量小了;段子多了,那事少了;外面躲酒场,家里躲老婆。

17、60后凭借渊博的知识、出众的人才可以找到一个漂亮老婆;60后的儿子可以凭借老爸的乌纱、名下的资产每天换一个漂亮美眉。18、60后凭借自己的双脚独闯天下,60后的孩子用老爸的财富享受生活;60后用自己的双拳打抱不平,60后的孩子用老爸的头衔震慑他人:我爸是xx!19、60后大学毕业后凭借自己的文凭就可以找到一份体面工作;60后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仅仅依靠一纸文凭已经找不到稳定工作,外加老爸好话一车,钞票若干也不一定就能捧上铁饭碗。20、60后的老婆年龄跨度之大超过了自己的年龄。60后为主,70后为辅,着急的娶了50后,成功的换了80后,色鬼、流氓惦记着90后,展望着00后,该杀的不放过10后!别着急骂街,这种现象非60后独有,别忘了82岁还能娶个28滴。21、60后考大学很难,毕业后就可以成为公务员;60后的孩子要想落榜比老爸考学还难,毕业后发现要想就业更难,最难的恐怕就是报考国家公务员。百里挑

一、千里挑一没什么稀奇,万里挑一取得成功你才nb!22、60后小时候痛恨贪官,恨不能把他们全杀了;长大了也恨贪官,恨不能也把身边的杀几个,腾出位置,自己干上几年。23、60后小时候痛恨剥削阶级,中学时代明白了资本家如何榨取剩余价值。毕业后学以致用,在榨取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同时,却被社会冠以“成功人士”。24、60后上有老,下有小,心中有天下。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培育栋梁。穿梭于楼堂馆舍,征战于官场商场。事业蒸蒸日上,身体每况愈下。他人儿女婚礼上的主角,不时参加亲友的葬礼。百忙之中还要去去医院探视病人,说不定哪天成为他人探视的主体。健康平安是佳节祝福的主要内容,其实早有同龄人撒手而去。新生命的诞生已不能像儿女降生时那样让自己欣喜若狂,他人生命的终结对自己又有何启迪? 25、60后从小热爱劳动,唱着歌曲去生产队麦地里拾麦穗,跟着大人去自留地里种庄稼;每天放学回家背起竹筐打猪草,将蝉蜕交给药店是儿时的第一笔收入。生产队的纸本是对劳动意义的最好诠释,饭菜里看见久违的猪肉是父母对孩子的最高奖赏。26、60后是最后一批明白“粒粒皆辛苦”含义的人群,可以从容吃下老婆第一次下厨作出的饭菜。即使能够一掷千金宴请他人,家中的剩菜剩饭也不会轻易倒掉。27、60后的父母基本没有能力为他们买房买车,但他们懂得父母曾经怎样含辛茹苦,甘尽孝道。60后不管有没有能力,都要千方百计为孩子买车买房,不论他们将来有没有能力养老。

28、只有抬着父母进过医院的60后才懂得兄妹众多是多大的一个优势,看看自己的独生子女莫不为来日无援暗自担忧。

要善待自己和亲友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附:60后的生活潜规则

周一盼周五,上班盼歇班。

出门前三回头:拿起钥匙再摸摸口袋,走进厨房再看看燃气,走出家门再回头望望。

花钱精打细算,永远不知道钱花哪了。

不愿意想起自己的年龄。

对什么都少了兴趣。

丢失了激情,多了沉默。

学会了包容,感恩。

永远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健康就好。

我们曾经追求过、挣扎过、彷徨过,受过伤,但都挺过来了。

我们明白:平安就是福。

我们有梦不敢追,因为已经过了追梦的年龄。曾经的梦收藏在心中静静的一角,闲暇时悄悄的翻晒。

人前我们装做成熟,有泪不敢流出来。

烦恼时也曾无数次的问自己,人生为谁?平静一下心情:依然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管是班上还是家里,我们心里很少装着自己。

上一篇:毕业答辩ppt的制作及注意事项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作业人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