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通用9篇)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1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我们现在的不少学校,班级人数多,学生接受能力层次不一,极易造成英语学习的分化,因此英语教学中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采取分层教学就非常必要。
到底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熟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目标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如教形容词和副词和最高级时,我就问一个学生:“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our class?”这个学生在班里边找边说:Zhang Peng is,这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张鹏的外号就是“白马王子”。这一问之后,学生个个争着举手,人人情绪高涨,抢着回答另外的问题,e.g.:Who is younger than you?等等。这样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坚持不懈。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之具有趣味性;应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学者。
二、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试教育犹如将学生推入题海的深渊,其结果可能导致其学会“游泳”,也可导致“溺死”其中。那些本可以成为“游泳高手”者,由于缺乏指导而“夭折”,我们人为地摧毁了他们想建立的“自我成功意识”,让其过多地体验“失败”、“低劣”、“不如人”。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①帮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②帮助学生特别是优、中等生创新思维。思维的创造性是指面对新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
③帮助学优生、后进生接对子,鼓励互帮互学,改变低效的学习方法,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优化课堂结构是关键。
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①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呈现时可有优生引路,操练时后进生、中等生为主;自由练习时优生先来,然后中、困生在看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练习。
②过好单词关。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面向全体);直观教学,增强感官印象(更适合后进生);总结规律,记忆单词(感觉记忆力差的学生)。
③过好呈现关。“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基础上,巧设情景,引出新语言项目,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由学生尝试去总结悟出新语言的规律。并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例如讲到名词性物主代词时,我就请学生回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再创设情景: A:Put on your coat? B:Which one is my coat? A:The blue one is yours? B:Oh, yes, it’s mine, Thank you.先提问your、my,再问yours、mine的意思,学生容易地回答出来,于是比较巧妙的引出了新的目标语言项目。
④抓好练习关。练习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完成不同类型的练习内容,尽量让大多数学生都机会练,都学会一些基本的目标语言。虽然分层教学最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但是课前、课后也必须要跟上,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更多的机会来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后进生改变现状取得进步,也要让优生开拓眼界,更进一步。在课前的预习中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有区别,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做对相应的题目,特别是让后进生能解决他们学习上哪怕是最小的一个难题,争取各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增强学英语的信心。
四、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当今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展示自我的时机。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这种内容可面向中等生或后进生;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看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主要面向中等生或优生)。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的感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积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基础和生理、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根据学生的社会家庭情况,生理、心理、年龄和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要细心的观察了解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当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要及时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当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适当引导并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表扬并适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分层教学的实施方式比较麻烦,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在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会有所侧重,这也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分成两至三类不同的教学要求以针对不同的学生。
根据自己的经验,分层教学实施力度不够的话,很容易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要么整个偏向优秀生,提高知识讲的太多;要么专讲基础题,使好学生产生不满。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求教师备课先要心中有学生,然后提问、练习也要有分层。总之老师备课一定要下真功夫,两头都要兼顾。
面对学生学英语的实际,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尝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并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既要重视扩大优生面,又要关爱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还要设计好各个阶段的分层目标,重视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让学生由“逼我学英语”变为“我想学英语”,只有各个层次的学生动起来,才能逐步的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2
由于数学是一门以抽象性思维为主的学科, 难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要大得多, 很多学生不感兴趣, 因此, 也导致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分层教学对数学这门学科尤为重要。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 能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材料进行学习, 并给每个学生提供所需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也必须进行分层教学。我把我在新授课和练习课中的分层教学模式的经验简单论述如下。
一、新授课分层教学模式
我的新课教学流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情境导入、导学展示。第二部分互助合作、分层练习。第三部分分层检测、反馈小结。
(一) 情景导入, 导学展示
情境导入就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铺垫, 导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已经预设的问题和材料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展示”就是把自己学习的情况通过教师提问或组内展示或黑板展示的形式汇总到教师那里。然后教师根据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纠正讲解。本环节以学生学习展示为主, 教师纠错讲解为辅。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注重了学生方法和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 合作互助、分层练习
教师课前要研究分解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 让学生根据导学案预设好的练习根据自己基础能力的情况先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对应层次的练习, 完成后, 在有余力的情况下, 再去完成其他的提高型习题;等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与自己相对应的练习后, 先组内互相检查完成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先组内讨论纠正。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派代表提出, 然后由其他组回答解决。都解决不了的, 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再由教师去集中引导分析讲解;这样在教师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 不仅节约了讲解的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他们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在本环节的教学中, 不仅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 合理引导学生学习, 及时调控课堂的教学节奏。还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秀生对学困生的帮助落实情况以及每一组中的疑难问题的处理情况。教师对各小组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讲解, 扫清他们学习的障碍。
(三) 分层检测, 反馈小结
在最后的时间里,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分层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检验每个层次的学生本节课学习情况是否达标。教师应该在学生达标测验的过程中, 就开始对部分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作业进行抽样批阅, 课堂中其他没有批阅的作业, 课后应该由组长和学科组长共同进行批阅, 批改完作业后并写出分析交于教师审阅。
此模式的主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始终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 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指导,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学到东西。
二、练习课的分层教学模式
练习课的模式如下:第一, 课前精编课堂的联系题组, 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层练习。第二,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教师精讲并进行小结提升。最后, 把本课练习类型题目进行当堂测验, 教师课上分层批阅、纠错过关。
(一) 精编题组, 先练后教
1.根据学生分层状况, 可以运用多媒体或导学案课前设计好练习题。2.在做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来回巡视, 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 并对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3.练习题做完后, 先在组内展示, 然后教师点名课堂展示, 尽量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 让他们说基础题做题的思路。再给中等生分析体现数学教学重点内容的题目。然后抽部分优等学生分析讲解难点问题, 教师最后作评判或补充讲解。
先练是指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应相应层次的练习进行学习, 或对同一内容, 作不同层次要求。后教是指对班级内出现的共性的学习困难, 进行点播精讲。
(二) 小结提升, 当堂测试
针对课堂的练习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来梳理数学基础知识, 归纳数学学习方法, 构建知识体系, 达到我们练习课复习的目的。
在本节课的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做题速度, 在做题中培养学生比别的学生做得快、做得好的竞争意识, 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三) 分层批阅, 纠错过关
在本节课这个环节, 教师要对学生练习进行及时批阅, 以达到督促学生纠错过关的目的。当然教师为了减少工作量, 可以在批阅环节实行教师批阅、学科组长批阅、组内互批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但教师在批阅练习中, 一定要在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中各占一定比例, 实行循环批阅, 已达到掌握全班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
练习课的目的, 就是对数学一阶段所学知识的练习和巩固, 采用分层练习, 并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要求, 有利于因材施教, 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为目的, 使每个学生在数学教学中都有所收获。
总之, 分层教学的关键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安排, 符合不同能力学生的要求, 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有事可做, 全面参与课堂教学。其实, 学生的分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不同阶段, 不同内容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分层。现在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 无法实行小班制教学, 对分层教学实施有很大影响。但分层教学确实有利于班级的每个人全面和谐发展,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符合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解决了有效分层教学问题, 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摘要:由于遗传、成长环境等因素, 造成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传统教学是齐头并进的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学。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必然会导致班级里的优等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的现状, 长此下去, 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我校和其他学校都较为普遍地存在这种现象。为了有效解决这种现象, 使数学教学达到优化, 我们所有教师都对分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教学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对于数学教学乃至其他学科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一刀切
参考文献
[1]周振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8) .
[2]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 2010 (10) .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必要性 教学措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重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提供如下看法: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不同的发展与进步。分层教学方法的试验施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了我们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标。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然后通过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等来判断学生的可塑性,通过两者相结合将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可塑性好,基础知识扎实;第二组学生次之;剩余的学生是第三组。并且第二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体学生的一半以上,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心理感受。分组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一组的学生属于主观能动性强基础好的学生,二组的学生属于需要教师点拨的类型,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与能力;三组的学生属于依赖同学及教师型,理解能力差。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我会分层提问,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一节中
我设置问题: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每涨价1元,每星期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1)题目中有几种调整价格的方法?
(第三组学生回答)
(2)题目涉及到哪些变量?哪一个量是自变量?哪些量随之发生了变化?
(第二组学生回答)}
分析: 调整价格包括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
先来看涨价的情况:⑴设每件涨价x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也随之变化,我们先来确定y与x的函数关系式.涨价x元时则每星期少卖________件,实际卖出________件,销售额为________元,买进商品需付________元因此,所得利润为________元.
[10x,300?10x,(60+x)(300?10x),40(300?10x),(60+x)(300?10x)? 40(300?10x)]
( 第一组学生回答 )
即:y= ?10x2+100x+6000 (0≤x≤30)
x = ?________= 5时,y最大值 = ?10×52+100×5+6000 = 6250
所以,当定价为65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6250元.
可以看出,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的一部分,这条抛物线的顶点是函数图象的最高点,也就是说当x取顶点坐标的横坐标时,这个函数有最大值,由公式可以求出顶点的横坐标
(师生互动总结)
(三)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差异化要求,安排的任务要使学生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四)对评估的方面进行分层
检测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难易度不同的考试试卷,以切实做到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下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做好准备。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范围内得到检测,肯定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总结
初中地理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地理学科淡出中考舞台,成为了一门会考科目,如何实施地理有效教学,优化课堂质量,提高会考成绩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成为所有地理老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实施地理分层教学则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将从地理分层教学的提出、依据、作用、实施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多角度说明分层教学对地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 分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效率
引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由于学生来源各不相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广大教师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学生学习的两级分化越趋严重。在同一个课堂上,优秀生吃不饱、不够吃,中层生勉强够吃,后进生则吃不下甚至根本就不想学。另外自从地理不参加中考以来,学生甚至是家长普遍认为地理是副科是次要的,如何有效地突破传统思维的弊端,实施地理有效教学,优化课堂质量,提高会考成绩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成为所有海南地理老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它的灵魂也在于“因材施教”。它不仅涉及到教育价值观念的改变,还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组织的调整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等等许多具体而微的工作,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二、分层次教学的现实要求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而人的素质由于遗传以及所受教育的影响,客观上形成了高低不同的层次,分层次的教学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虽然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常规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很难在课堂教学的同一时空内实现分类推进、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思想,因此常规的教学被迫采取面对中等学生的折衷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使一些高素质的人才缺乏接受必要的更高层次的、与他们的智能水平相适应的训练,不利于高层次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不合乎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的一般规律;这种折衷的教学同样也不利于差生的学习,由于差生的反应速度慢,他们的思维往往受到干扰和抑制,形成了差生更差的局面。
就初中教学实际来讲,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教学?众所周知,初中阶段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从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学生原有的学习差异随着初中学科的增加(由原来语数英三科增加到语数英政史地生七科),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时间的加长而进一步扩大,并且逐渐演变成为两极分化的局面。笔者曾对所教班级的初一8、9、15、16四个班级256名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做过调查,结果是:
1)认为授课内容简单,有时显得无所事事,“吃不饱” 的有 47人,占 18.4%。
2)认为课堂教学内容适中,有些内容学起来相对容易的有 104 人,占 40.6%。
3)认为课堂上内容虽听懂,但较难理解,不会运用的有76人,占 29.7%。4)认为课堂上根本听不懂,或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了老师所讲内容的有29人,占 11.3%。
以上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确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怎么去面对这个差异,用什么办法去克服这个差异,都是摆在我们广大第一线地理教师的难题。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就必然使部分学生掉队,丧失信心。只有尊重差异,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我们地理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地理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层
为了落实地理课分层次教学,又使每个同学都感到心情舒畅,教师先把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内容及方法告诉学生。在做细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先采用学生自我评价,自愿报名,笔者再根据期中考试情况、平常上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分别进行打分,稍加调整,把班级分成ABC三等,各层次比例大致1:4:1。
1)A:85—100分,“吃不饱”,态度认真、基础好、兴趣浓、思维敏捷、上课积极的学生。
2)B:60—85分,“勉强够吃”,态度较为端正、自觉性有待提高、成绩和 兴趣不太稳定的学生。
3)C:60分以下,“吃不下、不想吃”,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缺 乏克服困难的毅力。
2、指导思想分层
A层次——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
B层次——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做到二激一防(即激发兴趣,激发进步,防止分化)
C层次——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做到一找三跟踪(找优生辅导,做好作业记录跟踪,单元测验跟踪,课后辅导检查跟踪)
3、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制定了地理教学的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要求层次明确,具体和学生的层次相一致。
1)基本目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即A、B、C三层次的学生都一样掌握。
2)中层目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和分析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即C层次学生可以不掌握,了解就好;A、B层次学生必须掌握。
3)发展目标:少数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分析和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性学习,此目标A层次的学生应掌握。
例如初中地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目标可进行如下分层:C级:把握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的起止点和重要铁路枢纽的分布;B级;在C级目标基础上,能草绘主要铁路干线示意图;A级:在B、C级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铁路干线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如旅游、运输选择便捷路线)。实施这一环节应注重,各层次目标虽然有差异,但也只是反映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各层次目标之间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阶梯,使低层目标学生也可向高层迈近。
例如在讲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时,C层学生只需知道昼夜更替和时差就可达到目标,即是识记目标;而B层学生除知道这两种现象之外,还需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A层学生则需更进一层,在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机理之后,还能对这两个现象进行解释、理解和运用并有所拓宽,比如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如果地球没有了自转,只有公转,能不能产生昼夜更替呢?激发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和动手做实验来演示。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分层,避免以往地理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刀切的弊端,强化了针对性、具体性,并使每个学生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探究分层
1)设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用故事、新闻热点等巧妙设疑,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日界线时,可讲一对在跨过日界线时生下的双胞胎,先生下来的反而要叫后生下来的为姐姐,以激发学生的爱好。
2)依纲探究。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及自学能力,在提问的角度上应有所区别。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分布时,B、C层学生只需要知道湿润区、干旱区对应的景观;而对A层学生则可提出问题:黄河的水量和珠江的水量比较,哪个多些?为什么?并提示学生可以在课本图中找到答案。
又如在学习中国的降水情况时,可以让学生分层次探究质疑。C层:我国降水的总趋势是什么?B层:我国降水总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什么?A层:夏季风的进退规律与雨带的推移有什么样的关系。一层一层提高要求。
5、作业分层
课上练习、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都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可以设置记忆填空、巩固练习、拓展练习、探索练习、开放性讨论等多种层次。在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时,要注意所选择的习题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在全体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基础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体验。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不仅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得习题可以量身定做,同时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抄袭作业的现象。
6、测试分层
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即进行单元测试,试卷中对A、B、C三层学生的题目明确分类。A层同学在完成规定题目之后,另外做一些难度较大题目,并计入总分;B层同学只做规定的题目;A层同学只做基础题。实行“有选择、无淘汰”的分层考试模式,“有选择”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考试时可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无淘汰”是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7、评价分层
每次作业评改,不按自然组上交,而是按A、B、C三个层次上交,教师同层批改,按该层次的训练要求,进行同层相比评价。有当面批改,浏览抽改,选择评价。有时采用自改互评,在小组内,由A组学生改B、C层学生,这样差生得到优生的广泛帮助,优生又在评改中进一步施展了自己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用公平、公正、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善于看到A层学生的不足,促进其更好发展,也要善于看到B层、C层学生的点滴进步和不断出现的“闪光点”,对于B、C层(尤其C层)学生的进步要及时提出表扬,并适当放大其优点,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阶段性检测中采用B、C卷试题,C卷题目难度为中等偏下,B卷题目难度为中等偏上,让B、C层学生检测C卷,A层学生检测A或B卷。在评价时,C层学生即使成绩不是很理想,只要平时表现良好,有进步,也可定为优秀。
由于分层教学接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分层评价则是这种动力机的加速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表扬次数多的,有进步的及时调高一层次,无进步而相对落后的从高层调到低层次。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8、课后辅导分层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树主干,那么课后辅导就是树的枝叶,所以抓好课后辅导也是搞好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分层教学课后辅导的总体原则是根据学生成绩梯度,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好的A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辅导活动;成绩中等的B组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活动;基础差的C组学生成立补课小组,从最低起点开始进行补课性辅导活动,平时也可以让A组学生对C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
教师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
四、地理分层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的实施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既注重整体的提高也关注个体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同时,分层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长帮助组员,组员也能够为小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奋起直追,最终在班中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
在笔者运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所教的班级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年级平均分。如在初一第一学期期中全市统考中,所教的4个班级中,有3个班级成绩名列年级前3名;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体现了既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尊重个体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得到发展的良好教学效果。
当然,分层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要深知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进行与学习相关的辅导工作。在分层教学中,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外,还需要学科内教师加强研究与协作,共同设计好教学目标、教案、导学案、训练、评价等环节,以推进整个地理学科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
五、实施地理分层次教学的几个问题
1)实施分层次教学后,备课授课,配置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分析都得分层进行,教师工作量无疑成倍增加,所以这一教法的坚持,虽对学生有利,对提高教师水平也有很大帮助,但必须建立在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上。如何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减轻教师负担又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5
Guangzhou Zengcheng shilei
【摘 要】新课标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理论、策略和方法作了一定的实践和探讨,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努力让每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进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关键词】分层教学;理论依据;实施办法
“如何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中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但几千年来,“因材施教”还是难解之题.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它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一、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
2006学年期末笔者在增城中学高一年级做了一项关于数学学习方面的调查,统计数据中明确反映出高中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感受:最喜欢的课程有数学,最不喜欢的课程有数学,压力最大的课程有数学,实用性最差的课程有数学,内容偏多的课程有数学,内容偏难的课程有数学„„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数学教和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分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创新是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民族的振兴,科技的发展都以拥有大批创新性人才为前提.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实施分层教学能使各类学生的学习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
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如果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势必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培养兴趣、激发潜能、因材施教,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改变学困生的自卑和落后心理,促进优秀学生的发展,达到全面推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三.分层教学的依据
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不够理想,但现实情况是这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自我意识明显,同时新课标又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原则,有意识地将平行班进行学生分层尝试,争取学生个体进步,推动学生的全面提高.因此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必然.(一)心理学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二)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家布鲁明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爱好,情感,动机和注重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存在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的进行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因此,只要把个性指标和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鲜明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的布置,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之中,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好与差,快与慢等学习特征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有很大的改善.从而让活泼的学生主动和协地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使分层教学得以实现并突显成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六个理念之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这些理念表明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四、分层教学具体实施办法
(一)合作讲解、全员互动
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先把班级同学分成十个讲课小组,每组六人,每小组同学的数学学习能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笔者通常是提前三天把教学内容转交给一个小组,要他们参考我的教案、课件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可以进行讨论,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图书馆、教师等解决问题.通过组内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不断向新知探索的兴趣,也为学困生创造了学习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正式上课时小组推荐三名不同程度同学分别与老师共同讲解学习内容.中等生、学困生参与基础问题的教学,优生参与疑难问题的教学,老师在旁边有时起辅助作用,有时要发挥主导作用,比如在疑难问题上面要及时的承接分析,在错误认识上要及时的更正处理.这个环节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让每名学生体验活跃的课堂氛围给予学习上的充实和快乐.(二)分组、分层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的实际,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最好的命名为“拔高组”,成绩中等的命名为“提高组”,成绩较差的命名为“进步组”.笔者每堂课准备三套练习(分别是基础题组、中等题组、拔高题组),课前分配给讲课小组思考探讨,期间笔者会给予方法、细节等方面的指导和更正.课堂上三套题组会在投影、黑板、教辅资料等不同的媒体上呈现,要求全班同学练习适合自己的题组,讲课小组成员和老师一同在下面关注同学们的练习情况,给予帮助指导.这样操作要远比老师一人关注的范围广,几乎每名有疑惑的同学都能得到帮助,遇到典型错误可以叫同学去黑板板演,接下来就是讲评.三套题组讲评哪一组更合理呢?其它题组该怎样处理呢?一般情况下,笔者会与讲课小组配合对中等题组进行讲评.因为中等题组更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要,基本方法、解题过程是要每名同学必须掌握的.笔者会用投影提供其它题组的详细答案,如有疑问可以与讲课小组、老师课下交流探讨.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就是吃大锅饭,而大锅饭并不适合每个人的口味,分组分层练习解决了优生上课“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现有的智力能力发展水平走向另一个更高的智力能力发展水平.笔者在10届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让每名同学都走上了讲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学习上的乐趣和成就感.这与笔者一直追求课堂多样化,让数学课堂发挥每一名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课堂让每名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是分不开的.(三)分层作业、使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作业分层布置是从我们教学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大部分学生从成绩到心理品质上都会造成很大影响.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个样,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笔者尝试使用“学生分组”、“作业分层”、“及时校改”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1.作业分层
学生分组按照上面所讲的分组方式(即进步组、提高组、拔高组).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结构设计:分为基础题,中等题,拔高题,设置作业类型难度要依照教材、符合课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命制题目,在作业中尽可能弥补课堂教学中的缺憾.要求进步组必做基础题,选做中等题,提高组必做中等题,选做基础题或拔高题,拔高组必做拔高题,选做中等题.进步组、提高组、拔高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可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2.及时校改
校指的是校对,教学实践证明反馈越快,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就越有效,校应采用自校、互校、师校相结合,对日常的解题训练,为使学生尽快找到自己出错的根源,自校是理想的选择;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往往关卡重重,学生不小心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采用互校比较合理;当学生对解答题目不得要领,规范化较差时,师校就如盲人手中的拐杖,使学生解题逐步走向规范.改指的是学生对做错的题目或方法不当的题目进行改正.粗心或基本知识上的错误,学生只需在作业本上改正;方法、规范性上的错误,要求学生分析做错或不会做的原因,整理到错题本上,并对出错环节做进一步的思考,强化对解题规范及思想的理解,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学生懂得认真反思做错一道题就能学会一类题产生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善于运用表扬方式评价肯定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对进步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多发现闪光点,哪怕有一点进步也要表扬,如一次大胆的发问、一次偶然的发现、一次主动的探索,都要充分肯定,多加鼓励,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要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鼓足上进的勇气;对拔高组的学生在给予鼓励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提高组的学生即使回答问题不完整,也要及时激励,使他们保持继续进取的学习积极性.五、实践分层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一)学生之前几乎没有上台讲课的经历,起初学生讲课时比较紧张,数学语言表达不标准、不顺畅,板书速度慢、无条理,课堂驾驭能力较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解决办法:在起始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要承担相对多的教学任务.同时要鼓励学生要增强自信、勇于挑战,提高学习要求.效果:大约经过三个月的实践与探索,在课前的自主学习及课中笔者的指导帮助下,十个小组基本能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课堂上承担的任务越来越轻,课堂效率大幅提高.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课堂疑问基本能在学生内部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二)起始阶段笔者发现组内推荐到讲台讲课的学生都是优生,真正得到讲课这方面训练的都是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不敢走上讲台,得不到更多的锻炼.解决办法: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带动所有人共同富裕.笔者制定了讲课小组的评价机制,有一条是讲课小组要让更多的同学走上讲台.优生带动中等生、学困生共同进步.开始尝试让讲课小组中等生、学困生讲一些相对基础的知识,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效果:中等生、学困生找到了学习兴趣和信心,数学课堂已达到了全员互动的合作学习.(三)分组(即分进步组、提高组、拔高组)期间会有很多进步组的同学有想法,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偏爱那些学习好的同学.解决办法:为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笔者及时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要他们意识到这样做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发展,争取他们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班大多数同学数学学习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部分进步组的同学进入了提高组,部分提高组的同学进入了拔高组.班级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四)分层作业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态度很积极,三类题目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也有部分同学钻规则的空子,比如进步组的只做基础题,提高组的只做中等题,拔高组的只做拔高题.解决办法:教师及时了解情况,找部分学生谈话,鼓励他们要挑战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更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合理的设计作业难度和题量.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偷懒的同学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同学能认真完成所有类题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提出新时期的教育应以人为本,让学生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虽然我们认为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是素质高的学生,但是我们更认同一种观念:素质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会差.分层教学的根本作用是激发了每名学生的思维潜能,以不均衡的发展破解了发展中的不平衡,促进了每名同学素质的提高.笔者在2007-2010学依托“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2010年高考,本人所教两个班级平均分是全年级第二、三名(增城中学10届所有班级都是平行班),学年数学单科前十名有六名同学在我教的班级,差生率年级最低,超额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6
德阳市罗江县鄢家镇小学教师:范荣轩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依据。所以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学习条件(包括先前语言学习的经验)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
2、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自我评价
有效评价要求学生投入。这种投入使他们进行反思,也可以使他们肯定自己学习的努力,并看到改革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的评价,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具体制定。要落到这一点,仅仅进行交际陈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具有语言表现特点与要素的实际范例,并让他们见到和听到这些范例。这样,学生就能够知道优秀作品是什么样的,进而对教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其后还需要有机会应用,用这些标准对实际作品或行为进行评价。首先他们可以以小组形式对范文进行评价,然后开始独立地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学习目标,教师针对学生的弱点和需求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使课堂指导更有效。例如,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英语实践活动卡”,记载学生课外使用英语交际和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如:本单元学习阶段上课纪律好不好?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不积极?课外有没有使用英语交流?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手抄报、精品册、演出、演讲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学以致用”,和培养及提高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能力。
2)、互相评价
互相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独立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依据评价标准,同伴之间对学习条件、过程及效果所做的评价。我们可以让四五个学生评一个学生,每一个评价者为某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写出评语,重点在优点以及改进建议。反过来,被评的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语写一个总结,确定自己的改进方案。学生互评的成功和自评成功一样,需要教师提供榜样,展示优秀的互评范例。通过评议,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评价的标准,树立“我也能做!”的信心。同时,让他们学会信任他人、诚实、公正地对待他人。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对方的学习,包括学习经验,让学生意识到同伴合作的力量及友好气氛在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互评鼓励学生合作和与他人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可以消除他们的忧虑和困扰,吸取他人的优点,从而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3)、教师评价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必须与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的作用是展示,展示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评。如预习的方
法,小学英语处于起始阶段,学生对英语如何自学,学些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不大清楚,教师有必要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督促学生自学,预习作业的安排要细,而且做到有布置就要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这也让教师的教学与了解对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自主学习的习惯。
当学生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他还必须给予指导和支持,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确定目标,收集和编辑档案材料,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目的,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抽查,自评和互评,仔细检查他们自定的改进目标,给学生提出反馈意见,教师的评价语应该具体,有针对性,评价应包括优点和缺点,教师评价还可适当运用日常记录的方式或采用学生行为评价表等。
再如,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除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外,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除了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各种奖项;得奖者发一个小星星,在“我的荣誉站”中。例:在听录音时,设“模仿秀”奖;在对话表演时,设“明星奖”、“创意奖”:整节课下来,评出“纪律奖”、“参与奖”等。以上奖项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除评价孩子们听、说、唱、做、玩、演(评价标准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要求)等方面的能力外,有机地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三个目标的整合。如“模仿秀”奖,不仅能使孩子有正确的发音,而且能使孩子们的语音带上“洋味”;“创意奖”就是表彰那些在拓展练习中,能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或选学部分知识进行创新性表演;“纪律奖”和“参与奖”正是孩子们学习情感、策略和态度的充分体现等。
4)、合作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各种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与学的信息。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个人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也是教育评价的主体,家长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家长对学生,教师及整个教育都会经常使用自己的价值判断。
3、形成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人文主义原则、过程性原则、学评结合原则、全面评价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元多层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化,评价标准层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和评价过程透明化原则
4、形成性评价的工具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分测试性评价和非测试性评价。测试性评价大家较熟悉,不作详解。非测试性评价包括日常记录,评价表,评价量表,学生学习档案,书写作业的样本,平时测验,自我评价表,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变评语,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报告,访谈或座谈,问卷调查,表演节目,其他等等。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值得我借鉴的是:
讲座中王芳老师提出的1.关注学生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基本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总结:发展性评价首先要做到:
•给孩子更多的微笑 •给孩子更多的宽容 •给孩子更多的赞赏 •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给孩子更多的理解 •给孩子更多的关怀
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会发现:
•孩子冲我们微笑 •孩子变得自信,表现出责任感 •孩子变得自尊,不再故意捣乱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教学,分层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特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同时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 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激发数学学习潜力。
1. 了解学生差异, 进行合理分层
准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过程。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就要全面进行前期的调查, 包括学生的心理、技能、智能、家庭环境、在校表现等, 做好分类归档工作。[1]
在这个基础上, 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 教师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 让其有效学习知识的同时, 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2. 不同教学环节的分层教学
(1) 教学目标的分层。学生层次分清以后, 教师要遵循照顾集体、兼顾头尾的原则进行教学, 主要依据是数学教学标准, 根据相关的教学知识和学生自身的认识能力将其融为一体, 为三个层次的学生拟定各自的学习目标。
为了保证分层教学目标能够贯穿所有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 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再分为五个层次, 分别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复杂综合应用。[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为其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 C层次学生只需要达到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的教学目标, B层次学生则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加简单综合应用, 而A层次的学生则需全部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 在学习“均值不等式”的课程时, 教师可以要求C层次的学生牢记相关公式, 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题目;要求B层次的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方法, 熟练运用公式解决有一定综合性难度的最值题目;而A层次的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推导公式, 还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综合性难度较大的最值题目。
(2) 课堂提问的分层。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也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 在具体的问题中设置分层, 体现出一定的分层性, 让每一类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在这个分层提问的过程中, 教师要保证公平和中立, 提出的问题不能偏向于某一个层次的学生。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解答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 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知识, 提高其数学学习效率。
(3) 作业布置的分层。课后的作业布置要遵循分层教学的步骤进行, 教师根据课程要求考查不同层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C层次作业为基础性作业, 主要目标是让C层次学生感受并理解简单的习题;B层次是基础性作业加以少量的思考运用类型题目;而A层次则是在B层次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思考运用能力, 要求A层次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能融会贯通, 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和拓展。在做出解答的基础上, 教师再向基础更好的学生提问, 写出答案, 并让全班学生举例讲解解题的方法。由于教师在教学前已经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强调了具体要求和目标, 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既定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 很少会出现看不懂题型而厌学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还能有效帮助学生轻松应对课后作业和复习工作, 培养其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将分层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 尽管对教师本身而言是一种挑战性教学, 考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对学生而言却是一种学习福利。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进行充分的个性化学习, 基础较差的会得到更多的照顾, 教师的教学改革行为也具有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创新意义。
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 教师还需要更多地摸索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 帮助学生全面地提高数学成绩,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丽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张杰亭.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
一、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水平
要分层教学,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对班里的学生预先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给学生分层不一定仅仅以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心理情况等等。初中生刚刚步入花季,学习能力普遍不差,可塑性极强。了解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解学生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平时的作业情况,上课的表现等,也可以不时的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是不断进步的,要及时地调整对学生的定位,所以要一直保持对每一位学生的密切关注。了解好每一位学生,做好分层,为分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教师行业的尊重。同时,教师需要学习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把自己融入到学生这一群体中,成为一名有水平,受尊重,受欢迎的教师。
二、上课提问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提问
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差异,简单的可以问一些稍差的学生,让他们觉得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爱上语文的学习,不再害怕学习。而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提问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味地跟着老师走。
比如,在上《社戏》(《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时,可以让一些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朗读一下课文,回答一些在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比较直白的问题。而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介绍一下鲁迅的一些事情,分分段落,赏析一些写作手法,概括一下文章大意什么的。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让每一位学生回答时有一定思考,又在能力范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每一位学生注意力牢牢抓住,不断地思考问题。这不是简单地教学,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让所有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落后的学生逐渐赶上大部队,一同进步。
三、教学内容分层,有重点,有舍弃
不仅学生好差有一定的分层,课文之间的难度,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像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关注科学中,《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等等,这些文章更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没有多大难度,只要稍作一些了解就可以,不需要在这些课文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这些文章上花过多的时间,很多学生并没有多少问题,对于课堂就会失去兴趣,也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对于这些文章完全没有必要详细讲解。而对于一些文言文,像《黔之驴》,《小石潭记》……这样的名家名篇,就需要多花几个课时,详细讲解,充分挖掘,带领学生感受文学大家的风采。因此,教学的内容也需要做好分层工作,有详有略,有轻有重,切不可毫无重点,完全同化地去讲解所有课文。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有限的,一定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学内容的分层其实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学期开始时就要统筹规划,对整本书有一定的了解,制定好一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把有限的课时多花在重点上。
四、教师团队的分层合作
和学生一样,教师也存在着分层,各自有各自擅长的方面的。有些老教师经验丰富,且教学水平较高,就可以带一些毕业班,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考入理想中的高中,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同时,老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分享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让年轻教师快速地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年轻的教师虽然经验较少,技巧不够成熟,但是思想相对先进,而且富有激情,就可以多带一些基础年级。既能磨练年轻教师,积累宝贵的经验,又能让学生容易与老师相互熟悉,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在教师的带领和感染下激发学习的热情。让同学对学习产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教师也有了一定进步。教师团队的分层,各自发挥最大的作用,其实在校园中非常普遍。所以只要进一步地完善即可。合适的教师,用合适的方法,去教授不同的学生,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结语
班级中学生的水平各有不同,统一教学虽然省事省力,但会促使优秀的学生觉得学到的东西很少,失去学习积极性,稍差的学生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教学内容、教师、都存在着分层。合理有效地利用分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分层教学的理念非常适合当下的中国大班教育,为每一层次的学生打造合适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跟上大部队,优秀的更加优秀,落后的迎头赶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帮助他们进步,是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苏教版),2005年6月第五版.
[2] 杨艳.《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发展研究》,2011年3月.
[3] 王义. 分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12月.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9
江苏江都市武坚中心小学 钱爱银
【关键词】:发散性 敏捷性 深刻性 周密性 创造性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笔者认为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应加强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广度;
二、应加强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速度;
三、应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深度;
四、应加强思维周密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精度;
五、应加强思维创造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新度。
【正文】
1978年,吕叔湘先生曾经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老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效果依旧不明显。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读写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可见,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他的语文素养就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对此,《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这里,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应加强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广度。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适应现代科学研究,从孤立、线状、静态向综合、立体、动态转变趋向而提出的思维形式。它包含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起点”、“多种逻辑规则”、“多个思维角度”,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正确的方式,多种正确的答案去解决同一问题。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1、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发散思维。
思维时侧面多、角度多,是使人产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首要条件。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其中不少篇目是经典之作。虽然许多专家的注释、评论已沿用多年,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或其他原因,有些方面还可以重新认识和评价。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引导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得出更丰富的结论。
2、在作文实践中激发发散思维。
用发散性思维来指导作文,让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用不同构思、不同方法进行创作,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清代文论家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异而不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我在写作教学中,对于标新立意的文章给予鼓励肯定,并向学生推荐一些立意新奇的作品。我在指导写作时,经常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小”中见“大”。有的同学在经过指导后尝试写了一篇《天线的变迁》,通过写家乡的电视天线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后又
由多到少,即从人们没有电视到多数人家拥有电视,再到收看有线电视的变化,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变的大好形势。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在以小见大、以点到面,形成发散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二、应加强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速度。
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训练思维的速度,使学生的反应更加迅速。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据统计,本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科学技术新发明、新发现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人类智能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需要更多书籍加以记录传播。因此,无限增长的书籍与有限的阅读时间构成了尖锐矛盾,对阅读的选择、速度、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敏捷才能善于迅速地处理应接不暇的信息,驾驭层出不穷的知识。思维的敏捷与记忆、联想等能力的强弱,与听说读写技巧的熟练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各种类型思维训练都应有速度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1、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语言描述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要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
例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再现诗歌所描绘的“荒山变绿洲”的情境,我播放了录像,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老师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接着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我的耳畔响起了那丁丁当当的锹镐声,那哗哗流淌的溪水声。”“我的眼前出现的是同学们植树造林的欢快场面。瞧,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扶树苗,有的填土,还有的在给小树苗喝水。”„„我再次引导:“是啊,这里春光无垠,生机昂然,如果你就是绿岭中那可爱的小动物,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翅膀再次展开了,有赞美家园环境舒适的;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生活的;还有发出诚挚邀请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情趣浓厚,在积极、主动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
2、强化速度,使学生明理。
教师在教学时安排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时间要求,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某种速度上进行。当然,教师提出的速度要求,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达到的速度要求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某项训练内容的速度要求,可以逐步提高。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就会逐步增强。
三、应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深度。
深刻的思维是指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表现在思考时善于遵循逻辑规律,做到概念明晰、判断准确、推理符合规则。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的认识了该事物。所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其关键是教师采取措施,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步步深入。这就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措施,应具有使思维向深层发展的导向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介绍两种训练方法:
1、引导学生追根溯源。
学生对课文的领会,往往是搞清了说的是什么和它的性质,便以为完成了阅读的任务。但是,他们不知道如果把思维再向前推进一步,就触及到了更深层的东西,使自己获得对事物深刻的认识。这里说的“追根溯源”,是指对事物刨根问底,非彻底搞清楚不可。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当教师指导学生读懂了文中叙写的事情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提问:文中的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姐姐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经教师这么一启发,学生认识到,小女孩幻想幸福的生活,在那种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道:“作者把幻想和现实作对比,说明小女孩尽管有美妙的幸福的幻想,但现实的遭遇却是悲惨的。这就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要过上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只有穷人团结起来,推翻吃人的社会制度。”从这个教学实例中不难看出,当学生对课文的领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追根寻源,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从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2、指导学生据理析事。
据理析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公认的理论去认识事物,从而获得深刻的认识。有些事物,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可以认识它。由于个人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学生尚未走入社会,他们在这方面更显得不足,因此,有些事物单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还不能认识它或者不能彻底认识它。而公认的的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道理,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思想武器,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 5
教给学生使用某些公认的理论去认识事物,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又一有效途径。
四、应加强思维周密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精度。
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做到精细、周到、全面,没有漏洞,不疏忽大意。这便是思维的周密性。如果遇到问题只是粗略的草草一想,所得到的认识很可能是片面的或存有漏洞的。这样就影响了思维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认识。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呢?下面介绍两种主要做法:
1、关注事物联系,通篇考虑。
如果孤立的去看一个事物,就有可能得出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结论;如果把有关事物联系起来去认识,就有可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所以,在认识事物时,指导学生关注事物联系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同志的信任》一文时,教师请学生谈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说是鲁迅,一说是方志敏,而且两方各执己见,却又谁也不能说服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大家说;“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因此,大家应该从这两个人物彼此联系中找到正确答案。具体说就是:想一想文中对鲁迅先生的描述对表现方志敏同志有什么作用;想一想文中对方志敏同志的描述对表现鲁迅先生有什么作用。”经教师这一指点,学生的思维走上了正轨。通过联系起来看问题,他们很快统一了认识。即:文中对鲁迅先生的描述,说明方志敏同志很有眼力,把此事托付给鲁迅先生是正确的。文中对方志敏同志的描述,说明这样一位有着不平凡经历的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在这样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把这样异常重要而又无比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鲁迅先生,这对鲁迅先生是何等的信任。这就突出地表明:鲁迅先生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员,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 的、最可信任的同志。显然,文中介绍方志敏是为了称颂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本文的主人公。由此看来,指导学生“关注联系”地认识事物,是培养学生思维周密性的有效途径。
2、多方探求答案,全面认识。
多方探求答案,是指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满足于一得之见,而是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寻求种种答案。
五、应加强思维创造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新度。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这样评价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它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谁的创造力强,谁将走在前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创造教育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而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种层次,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在生产或生活方面必须具有实际意义;只要他们所进行的思考,对他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就可以了。因为,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只是一种训练,是为他将来具有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打基础的。
1、正理反推,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拓宽思路,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学《掌声》一课,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问:“小兰变了,是什么给她带来的变化?她变成什么样的人了?”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想想划划。通过感悟,学生很快体会到了掌声的作用和重要。学完课文,我又向学生设疑:“假如那次小英走上讲台时,没有得到掌声,又会怎样”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顺着学生的回答,我顺势以课文最后一段总结:“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样,学生通过正反两面的思考及总结,升华了认识,求异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2、弃旧图新,培养新向思维能力。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08-1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10-12
浅谈初中英语如何进行情景教学10-04
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8-02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05-10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09-25
浅谈中职英语分层教学12-21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11-04
浅谈小学英语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1-21
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