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实践课《踢毽广播操》教学设计(共8篇)
小学体育实践课《踢毽广播操》教学设计 篇1
小学体育实践课《踢毽广播操》教学设计模板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广播操的复习,并能做出示范。
积极参与踢毽活动。
学习内容:踢毽广播操
学习步骤:
一、合作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提出分组练习要求,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3、组织学生比赛展示。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听口令进行队列练习,复习二路纵队行进走。
3、全班分成六组,每大组两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练习踢毽练习:单毽、双踢、两人对踢等
4、定时比赛,看一看哪一组得分多。
组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二、自主学练,改进动作
教师活动:
1、听音乐复习准备操到第五节。
2、提出自主复习要求:对六、七两节广播操要做到精雕细凿,特别是第六节。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巡回指导。
4、组织学生分组过关。
5、听音乐组织学生全套复习。
学生活动:
1、听音乐认真复习准备操到第五节广播操。
2、了解本课学习的要求。
3、自主地找伙伴进行练习,从不断的练习中改进动作。
4、分两组(女生组、男生组)进行过关,男生过关时女生作评委,女生过关时男生做评委,不仅能积极参与评价,更要做到公正。
5、听音乐认真复习全套广播操。
组织:
*******
*******
*******
*************
场地器材:操场、录音机、毽子每生一个
课后小结:本课采用了跳绳一课的教学方法,在布置了任务以后给每个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然后进行小组的.比赛,共采用了左右脚单毽、两种不同的双毽和对踢五种比赛形式,所有的学生练习得都非常积极,在练习毽子以后又进行了绕物赛跑游戏,整节对学生来生理上是比较累的,但心理上是绝对快乐的。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 篇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发展的趋势下,提升小学生的身心素质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概述
在新课程改革趋势逐渐加强的背景下,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积弊已深,严重制约了教师教学实践的开展以及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众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转变思想,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响应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改革发展的号召,促进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逐渐走上更为科学化、健康化的发展轨道。
二、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新策略
1.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游戏元素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生性好动,而从心理学上来说,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占据主要的地位,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适当的游戏环节,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游戏活动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竞争性能够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其注意力的集中,优化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身边的体育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实践中已有的游戏道具和器材确立每节新授课中开展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争取实现其中游戏价值的充分发挥。
比如,在开展相关的球类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体育教学中的球类器材,开展“把球拍起来”“把球传起来”“把球滚起来”等游戏活动,设置体育游戏小组,在小组建开展拍球、传球、滚球接力比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各种球类,懂得各种球类的部分特性,还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开展这样的游戏教学无疑是受到小学生欢迎的,是能够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之一。
2.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随着当前小学教育理论的日趋完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也有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但是受到众多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抑制学生主动性的因素,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体的表现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教师作出示范,最后引导学生练习。在这种较为死板僵硬的模式下,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为学生只需要机械的重复,模仿教师的动作即可。整个教学过程虽然受到教师的整体把控,但是不免枯燥乏味。为了实现这种现象的转变,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自身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桎梏中解放出来,积极探求教学模式的新发展,争取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
比如,教师在进行“二级蛙跳”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此项运动动作原理以及运动技巧之后引导学生主动尝试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动作技巧指导和修正,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体育素养知识,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需要尤其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引导的时候,不能直接、完全的指出学生的错误在何处,需要怎么改正,而是要引导学生慢慢自行体会,争取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自我纠正,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实现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是最为重要的特色。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虽然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但是不免会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造成一定的阻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课堂的组织形式方面做出一定的求新和改变,争取实现能放就放,能收就收,严而不死。
比如,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时,教师可以尝试改变体育委员整队之后学生跟随教师做准备操的模式,播放一些活泼生动的歌曲,在准备操加入一定的舞蹈元素,提升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由做操、自由编口令等都是较为良好的教学方式,都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实现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以往教学效果评价因素较为单一,主要是学生体能以及运动技能的优劣,大多都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合作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评价。为了促进教学效果评价效果更为科学化、合理化,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最终成绩中纳入运动参与程度、运动技能熟练程度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程度以及社会适应程度等个性化元素。在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能够实现进一步减轻,娱乐身心的同时增进健康,调节情绪,真正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以及体育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总结
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的诸多问题开展更为深层的研究和探讨,实现自身教学观念的及时更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教学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花建新.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求知导刊,2015(20):123-123
小学体育实践课教案《游戏》_2 篇3
太仓市实验小学 计雪亚
学习阶段:水平一(二年级)
学习目标:1.正确掌握游戏的方法与规则,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团队意识。
2.通过游戏,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激起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向往。
渗透目标:能在活动中体会到爱护绿化的重要性,从小养成环保的意识 学习内容:游戏
教学重点: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激起对运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遵守游戏规则,明确游戏要点 教学进程:
一、准备充分,创造情境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 师生问好 宣布课务 队列练习
2.情境导入:“今天天气这么好,正适合我们一起出去郊游,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想”)“好!我们一起出发吧!”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图形跑: 螺旋形——“绕过小山坡” 蛇形——“穿过小树林” 直线——“走进了一块大草地”
圆形——“到达了目的地”(用垫子围成的圆形)
二、游戏时间,体会乐趣 1.登山
“哇!这座山好高啊,山顶都插入云霄了,老师真想爬上去看一看,不知道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老师一起并肩作战翻过它?”(“愿意”)
(1)教师讲解登山要求、示范登山动作(2)教师创造情境,师生共同登山
(3)原地休息,教师点评
(“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2.大家一起来种树
“你们看,这里的树木都被砍伐了,绿色没有了,小鸟的歌声也听不见了,老师真伤心。”“我们应该爱护绿化,给大自然多一点绿色是不是?”(“是”)“有谁知道植树的过程?”
(1)请学生讲解植树的步骤
(2)教师与一名学生配合示范植树的过程
(3)大家一起动手来植树(强调一定要细心呵护小树苗)
3.穿过小树林
“我们植了这么多的小树苗,再给那里的小树施点化肥好吗?” 把垫子变成四排四列
“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些有意义的事情,你们有没有成就感啊?”(“有”)“那我们一起绕着自己植的小树苗进行接力跑游戏好不好?”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饶着“小树苗”做“S”形跑,强调不能撞到小树苗(2)学生齐心合力进行游戏,争取第一(3)改变游戏规则,再进行一次比试(4)教师总结,加强环保教育
“可小朋友们平时是怎么做的?有没有细心呵护每一片绿色呢?”(学生沉默)
“让我们从现在起,爱护身边的每一片绿色,让校园更美,让大自然更绿,让小鸟能在我们身边欢歌,好不好?”
4.踏石过河
“我们走啊走啊,来到了一条小溪边,我们踩着石头一起过去好吗?”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方法与规则,每两人自由结合一起过河,强调不能踩在“石头”的外面(2)学生相互帮助完成游戏
(3)教师点评(“相互帮助,共同进退”)
三、郊游结束,一同回家
(1)说一说:“今天出来郊游你有哪些收获?”
生:“只要同心协力我们就能战胜自己都想不到的困难”、“参加集体项目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能只顾自己”、“我们要爱护绿化,细心呵护每一片绿色,让大自然更美丽”
(2)学生整理器材
(3)排着整齐的队形(长龙),一同回家
踢毽子运动会广播稿 篇4
踢毽子运动会广播稿一:踢毽子运动会广播稿
人生能有几回搏?小小的毽子在空中飞舞,阳光下折射它美丽的羽毛。多少双眼睛紧张的注视,一个轻巧的东西,竟让我们的目光为它聚焦。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加油吧,让那美丽的飞鸟,为我们的班级赢得掌声,为自己赢得胜利的希望。
>踢毽子运动会广播稿二:踢毽子运动会广播稿>>(62字)
你是灵动的舞者,是欢乐的精灵,一转,一踢,一俯首间,完美的诠释着“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的精髓。加油,我们相信你。
>踢毽子运动会广播稿三:永远为你喝彩>>(86字)
是谁说过,鲜花与掌声只属于成功者。
这只是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或许,鼓励的话说了太多太多。
但,这掌声发自我们内心。
这鲜花是我们为你送上的最好的礼物!
小学体育实践课《踢毽广播操》教学设计 篇5
关键词:体育;分层教学;学习兴趣
一、当前体育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主动性不高,缺乏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光是对体育学科来说是这样,对任何一门课甚至是对任何一件事来说都是这样,只有自己对这件事充满兴趣,才能激发出对这件事的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这件事。而体育课堂就是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水平的体现。在传统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学始终保持着单一、简单的教学模式,教师单纯地上课,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上不去,如果不能调动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体育课就是在浪费时间。为何初中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原因有以下三点: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多年来,由于社会及家长对体育学习不重视,导致学生普遍都有一种“体育锻炼不重要”的误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下,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学习,体育课可有可无,这些客观情况影响着学生的主观意识,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就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去面对,自然学习兴趣也会消失殆尽。
2.個人心理方面的原因
对于许多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来说,她们正处于一个爱美的年龄,体育运动必然会出汗,弄脏衣服,这使她们开始逃避体育运动,而且,青春期的女生开始出现对异性的一种朦胧感,在男女混合班上课时,她们会害羞,怕动作不标准被男生耻笑,这也使她们宁愿站着不动也要保持自身形象。这些心理方面的因素都在影响着她们运动的积极性。
3.硬件设施不过关
直到现在,仍有不少学校的体育设施处于一种比较落后的状况,地方狭小,设施破旧,学校在体育方面的投资力度较小,使学生失去了主动运动的兴趣。
(二)课堂组织纪律涣散,学生意志力薄弱
在课堂纪律方面,学生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为是体育课,所以学生从心里不重视,一起嬉笑打闹,态度不端正,不服从老师的教学安排。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怕吃苦受累,没有一种拼搏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所以本能地拒绝参加体育活动,在课堂中的表现经常为偷懒、装病等。
二、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足球训练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进行足球锻炼,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体育课堂相较数学等其他学科来说,气氛还是比较好调动的,可以通过给学生安排一些足球比赛等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比赛中明白足球运动的乐趣。
(二)针对学生的不同来分类教学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来进行分类教学,先对学生进行体测,得分90分以上的为一组,得分80~90分为一组,得分70~79分的为一组,得分60~69分的为一组,得分60分以下的为一组,学生分好组以后,根据得分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在适当的体育锻炼中都得到提高。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对体测成绩处于及格边缘的学生要提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课后要多进行辅导,对体测中等的学生,要让他们对教学知识能够有较好的掌握,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对于那些体测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让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更深地去了解,去努力,刷新出更高的体育成绩,学会给自己制定目标,不断超越自己。
分层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成绩,提高自身体质都有很好的帮助。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对于当前初中体育课堂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也提出分层教学的方法及好处,但由于本人学历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引起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永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2014(6).
[2]李振起.浅谈初中生学习主动性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9).
小学体育实践课《踢毽广播操》教学设计 篇6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实现目标的动力。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任务和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效果,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时,他们总能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却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采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评价不应只从运动成绩、运动技能出发,而是看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和在进步幅度。在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以表扬为主,对学生一点儿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用表扬鼓励的言语,如“很好”,“不错”,“继续努力”等给学生的心理以良性刺激,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4、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学中比较活跃,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体育差生由于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要求,没有表现的机会,容易产生失败感和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差生,区别对待,在运动强度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二、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价值和作用,教学中尽量多的安排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的教材。
2、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3、对竞技性的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4、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许多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我们将竹竿舞、跳绳、沙包、毽球引入了课堂,形成学校的校本教材。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的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
(2)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3) 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鼓励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加强教法的改革
(1)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管体育教学如何改革,我们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
(2) 探究式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接力跑的起动时机、传接棒技术、垒球游戏中如何合理运用技战术、障碍跑的起跨距离等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分层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每一名同学都有进步。
四、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学会锻炼的方法。
2、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
3、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五、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評价是教师的专利,教师仅对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和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明确了的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改进教学。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4、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的指引下,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体育学习的评价不仅只有教师参与,同时还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育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及相互的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
2、注重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体育学习评定具有激励和促进的功能。通过即时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肯定学生的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即时评价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挫伤学生自尊心。这时应采用延时评价。
3、注重能力评价与学习态度评价相结合
能力评价是体育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但在评价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小学体育实践课《踢毽广播操》教学设计 篇7
【关键词】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论 研讨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18-02
体育教学论是未来体育教师的必修课程,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体育教学现象、要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科学和学科[1]。它是架构在“现在的体育理论学习”与“未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2]。
现行的体育教学论就是围绕着《新课程标准》体育知识学习的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领域”和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3]。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在翻阅了国内外大量的资料的基础上,从中发现研讨课的理念对于《体育教学论》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借鉴,下面我把我的教改研究项目相关问题加以阐述。
研讨课的理念源于教学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思想,这种教学简言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一课题结成小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最早的研讨课实际上是针对大一新生的“新生研讨课”。后来,它的内容得到了拓展。研讨课的教学形式已被很多国家认可,在我国大学中发展也有十多年的时间。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教学模式的转变。《体育教学论》是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重要的必修课,对指导大学生日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有重要意义[6]。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极为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此,基于研讨课的形式,我们对《体育教学论》的传统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大二年级的学生共120名,4个班,每班30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获得相关信息。
(2)实验法:
将大二年级的学生共4个班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在授课中适时采取研讨课的形式。学生自由结组,组成学习小组(9人为一组),组内讨论与组间讨论相结合,回顾式学习与前瞻式学习相结合,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试讲。回顾式学习:在某节课结束之后,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布置题目,小组在课下通过查阅文献、相互讨论完成题目,带到下次课上进行交流讨论,已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前瞻式学习:根据下一次课程的内容,教师布置题目,由各小组预习下次课学习内容,完成题目,待下次课由各小组交流讨论完成题目同时完成课程学习。在讨论中,教师只发挥引领作用。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边讨论,边学习。小型试讲:先就教师安排的试讲题目进行课下的组内试讲,再推举前三名参加课上的组间试讲,全班互评,在试讲和讨论中使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另一组为对照组,授课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
(3)问卷调查法:对所有参加本研究的4个班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对不同教学形式的认可度。
(4) 访谈法:随机在每组抽取20名学生进行座谈,听取其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信息。
(5)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讨论
1.《体育教学论》课程重要性调查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体育教学论》这门课程很重要。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是指导自己如何成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基础课程。因此,学生实际上都对这门课程有很高的期待值。
2.目前授课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对知识掌握帮助程度的调查
对照组的学生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教学形式对知识的掌握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满堂灌”的教学只是暂时将知识进行了被动记忆。这也是我们在课堂上看到的实际情况,老师讲的很累,学生却没有认真听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种教学形式不可能将老师讲的内容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无益于为今后学生自身教学提供帮助。而实验组适时采用了研讨课的形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后课程的成绩与每次讨论中每个人的表现都息息相关,因此课上不容许学生做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事,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加入到课程的讨论学习中,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学习互动。这种主动的学习使实验组大多数学生认为,既帮助自身理解了原本枯燥难懂的原理,又与实际结合紧密,增加了实际教学经验,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三、结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是今后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毕业之后面对的主要是中小学生,既有传授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知识,也有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责任。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论的学习,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为今后成为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做好准备。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教学论》的教学改革,重视提升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研讨课顺应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尝试,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获的过程,其中不乏失败与成功,但是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一起努力,做出自己一份贡献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子建. 体育教学细节的理论考释及资源生成的策略[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6(7): 91-95.
[2] 毛振明. 体育教学论(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65.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教学 小学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这对体育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挑战,体育任课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作为依据重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出审视和改进,以小学体育新课标为指导灵活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授课模式就是常说的“灌输式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这是因为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健康课程关注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应该是学生的需求和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以教师的经验为准,只有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授课方式的设计、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以前模式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固定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就像一把枷锁,牢牢的框架在学生的身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特长的发挥。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体验到的是压力,而不是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快乐,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堂和体育锻炼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降低课堂授课效率的同时,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应严格遵循体育课堂的教学规律,结合实际的学校情况、授课环境以及学生的现有水平等多项因素,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以及创造性,达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另外,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每堂课的组织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得每个学生在身体和思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锻炼打下基础,如果单单以某一项目的成绩为作为考核标准,那无疑是对学生具体情况和认真努力的漠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培养。所以,体育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技巧,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灌输,想尽办法使学生得到来自课堂推动力,而不是桎梏,让学生自觉自愿的融入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当中,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还有限,他们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是肤浅的,在任课教师不做讲解的情况下,他们无法理解开设体育课程的意义,也不明白体育锻炼对他们身心发展的作用。如果任课教师不顾学生疑问,一味只把重点放在课堂内容的讲授上,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形成“自己被要求学习,自己被强迫锻炼”的印象,认为体育教学的就是老师的个人任务,从而缺乏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学习和锻炼的效率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而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在小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在体育课程开课之前,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开设体育课程的意义和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开始每节课堂内容的教授之前,首先要为学生讲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本次课程的学习,本次课程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自愿的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教学优势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学好这门课,能够给自己带来心理的愉悦和健康的体魄,能够体验到学习和锻炼的乐趣,能够为以后顺利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在讲述这些内容的时候,任课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组织和运用,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最好是通过列举一些小学生容易理解的案例或故事的形式,绘声绘色的讲述给学生,使学生在思考中间接的明白这些道理,明白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已多元化,学生知识的来源,以及知识的获取方法和途径也早已不再单单限制在任课老师身上,任课教师无法教授学生所有的东西,也没有精力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详细的进行单独教授和指导,体育任课教师也不例外。体育任课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课时和教学安排,能教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也是有限的,但是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途径,正确的方式获得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信息和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并进行自我学习与提高。在体育课堂上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各自的体育学习经验和锻炼心得,相互学习。即发挥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动性,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不是单一的,适用于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非常多,如:语言讲解法、动作示范法、观摩讨论法以及多媒体教学等现代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变的更加生动和高效,所以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搭配组合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建设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多以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为主,即,以期中或期末一次达标测试的成绩作为此段时间内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评价方面单一、评价模式过于刚性和僵化,忽略了学生之间先天条件和个体情况的差异,无法准确的考察出学生在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所以不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就针对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的要求。要求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打破了以往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体能水平、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合作精神等多个方面都列入了评价范围,并且评价主体由固定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了“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以及“学生间互评”的模式,这样的评价模式,更能充分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题地位,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姚强华.立足新课标 努力探索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新规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28.
[2]邓仰报.解读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J].菏泽学院学报.2007.04.15.
[3]胡专能.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05.
【小学体育实践课《踢毽广播操》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跳绳课教学反思08-08
体育实践课教学06-13
体育实践课教学艺术08-30
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09-03
小学体育跳绳观课反思07-26
初中体育《接力跑教学(实践课)》说课稿07-19
云灌实验小学体育优质课比赛方案07-22
小学体育课教学论文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09-29
体育与保健实践课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