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2024-10-14

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精选8篇)

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1

精细农业改变传统农作方式

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传感器及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器及变量执行设备等信息技术,对大田农作物生产和畜牧生产实施监控,从而提高作物和畜牧产量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10月12日在浙江大学召开的省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信息技术与精细农业”分论坛上,专家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现代农业图景。

千百年来,作物生产都是以地区或田块为基础,在区域或田块的尺度上,把耕地看作是具有作物均匀生长条件的对象进行管理,如利用统一的耕作、播种、灌溉、施肥、喷药等农艺措施,满足于获得区域、农场或田块的平均产量,却很少考虑对农田的盲目投入及过量施肥施药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后果。

专家们认为,传统农业的管理是针对某一片土地的统一管理,而忽略了大多数土地都存在的空间差异。“精细农业”则考虑了在同一块土地里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等条件存在的差异,以及杂草、虫害、病害的发生的不均匀性,进而对灌溉、排水、中耕等农业作业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控制,以收到更好的农业效果。

精细农业技术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农业管理系统,它必须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传感器及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器及变量执行设备。例如,利用传感器及监测系统来收集当时当地所需的土壤水分、土壤含氮量、土壤酸碱度、杂草、虫情、植物病情、降雨量、降雨强度等等各种数据,再根据各因数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由地理信息系统迅速做出决策,调整施肥量、除草剂或杀虫剂施用量、农药施用量、灌水量、耕地深度、播种量及密度和深度、中耕、产量策估等。进而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增加或维持产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项技术不仅适用于种植业,也适用于畜牧业、园艺和林业。

精细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农业科研部门提出的。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已开始这项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精细农业研究中心汪懋华院士认为,我国农业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中,全面推行“精细农业”条件尚不成熟,但启动这一新技术的示范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于推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化与信息化进程,改变传统技术思想,追踪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农用先进支持技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

王立舒摘自“智能农业小组”

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2

一、网络零售势如破竹

2002年全国网购总额只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04%,而到2006年这一比重已达到0.41%,2008年上半年,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中网络购物金额达到了162亿元,其中上海42亿元,占同期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1%。在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占有率70%、渗透率达80%的淘宝网,可谓网络零售的龙头企业,2007年,淘宝网交易额为433亿元,是零售巨头沃尔玛在华销售额的近3倍,增长率远远超过家乐福、国美等任何传统零售巨头的增长。淘宝网从0做到400亿元交易额,只用了4年,而传统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却用了29年。而且未来几年淘宝仍然处于每年100%增长的成长期,而沃尔玛年均增速不超过10%。网络零售之所以成倍数发展,主要原因在于:

1、网民数量激增。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08年初中国网民数量是2.1亿,而截至今年4月18日,已经达到3.16亿,仍保持全球第一。目前每天有近900万人次在淘宝上“逛街”,不重复访问有600万,任何一个实体商圈也没如此之大的消费群体,如果按照大卖场一个门店每天3万人计算,淘宝一天的访问量相当于200个这样的大卖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之中。

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加快。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发展快,网络发展也非常快,互联网基础设施状况由2007年的世界第62名,上升到2008年的57名,互联网正在向农村经济推进。政府在115计划期间要推进村村通电话,保证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电话,同时实现乡乡能上网。

3、零售网站加速发展,商品种类日益丰富。据专家估计,未来5年内,中国网购市场容量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蓬勃发展的历史加上对未来乐观的预期,使得中国零售网站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壮大,投入也相当可观。继2007年8月赢得国际著名投资基金———今日资本成功融资千万美元之后,今年初,京东商城又获得来自今日资本、雄牛资本等计21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未来5年将向淘宝追加20亿元人民币投资。

4、网络购物由时尚变为网民的生活方式。网络购物因其便捷、无时间地点限制、信息量大、效率高、设计人性化等优势,加上零售网站数量的日渐增多和改善,网络购物成了许多网民购物的主要方式。最初的网购主要集中在个性化商品、电子数码、工艺装饰等商品中。然而2008年以来,服装鞋类等日常生活用品出现了飙升的势头。网上甚至出现了出售药品的“商铺”。这一方面说明,消费者已经逐渐习惯网上购物,并开始把相当部分的日常购物行为转移到网上。另一方面,网购人群的年龄分布和地域分布都在扩散,在子女、同事的影响下,原来不熟悉、不习惯或年纪较大的消费者也开始选择网购。

二、传统零售企业网络营销现状

传统的零售行业是一个创新程度最高、变革速度最快的行业,在纷繁复杂的商业活动中,只有那些紧贴消费者的企业才有最长的生存寿命。面对国内网络零售市场每年50%的增长速度,传统零售企业其实早就开始觊觎这块蛋糕了。

1、传统零售企业纷纷触网。零售巨头国美、苏宁、家乐福、沃尔玛,北京的物美、京客隆,上海的百联,南京的金鹰、新百、中央等,几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上海百联集团属下已有百联e城、联华OK、OK数卡网、OK会员网、加佳建材网、OK手机城等6个网络购物平台,2008年,百联E城共计推出网上购物商品10多万个,百联电商和各合作公司合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5.1亿。2003年国美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开始是借助淘宝商城从事零售,到了2008年2月,国美关闭了其在淘宝上的商城,并把顾客引导到自己的网上商城。

2、受制于软件功能、即时服务、支付手段、物流配送等的滞后,大部分传统零售企业网络销售的品种和区域有限。南京某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实体店经营面积5万多平方、经营商品12大类十几万种,其网站中网上商城只有7、8种商品,网络销售功能形同虚设。北京某超市的网上商城,不仅商品数量多局限在休闲食品、简单百货用品,而且购物金额达到200元才起送,送货范围也限制在门店周边两公里以内。诸多的条件限制,使光顾网上商城的顾客比较少。

3、目前相当多的零售企业的网络平台,还仅局限于形象展示、信息公开、售后服务等曾层面,不能开展实质性的购销活动。虽然不少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初期,在信息技术开发和系统运用等方面耗费了大量投入,但因为出发点不是基于网络零售而产生的经营理念、平台构建、流程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显得不适合开展网络销售。

4、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力挺传统零售企业发展网络销售。网购人数和金额居全国第一的上海市,去年底出台了《上海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规定》,以法规的形式大力支持和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北京市商务委今年5月下发通知,鼓励百货店、超市、批发市场等商业企业建立网上商城,在实体店经营基础上,增加经营品种,并提倡建立虚拟特色商业街。

三、传统零售企业的e路正长

2008年,南京金鹰新街口店实现销售收入226.09亿元,新百16.51亿元(只比百联集团旗下的百联电商多1.4亿元),苏宁电器498.97亿元。苏宁去年可比店面(指2007年1月1日当日及之前开设的所有店面)销售收入出现阶段性下降,全年同比下降5.72%,这个数据不乐观地表明:苏宁发展多年之后目前已经面临一个严重的发展瓶颈———单店经营效率不高。

另一方面,在京东商城刘强东看来,对于未来零售,其中的众多环节将逐渐消亡,一步到位的网络零售因为成本低、效率高,乃大势所趋,而这个趋势在美国也已出现。而江苏周边的网络巨头纷纷涌现,据统计,目前上海、杭州地区以消费购物类为主的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已经占到全国此类网站的40%以上。

网络零售的节节攀升与传统零售业的效益下行,似无形的剪刀绞开了横隔在实体与网络间的界线,是传统零售企业大步走上网络的时候了。

1、继续发挥原有优势。传统零售企业有多年实体经营的经验,拥有良好的信誉、优质的品牌、稳定的货源、强大的物流、专业的人才,有着一大批忠实的顾客和多年合作的供货商,尤其是大型连锁超市,覆盖面广、规模大、商品品种、数量、质量都更有保障,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是许多网络商店所不具备的,因此开展网络零售就有了充分的物质保障、顾客来源、物流便捷和人才优势。更重要的是,传统零售与企业的这些资源、信用优势,可以对网络零售通常出现的信用缺陷做弥补和对比,推动网络零售新用水平的提高。

2、针对网络消费群体特点转变经营方式。首先零售商要转变观念,也就是从原来如何有效地利用空间,变成如何来有效管理和组织数万升职数百万种商品,来全方位地满足不同地去消费者的需求。其次,要提高零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在充分分析商品属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自如运用信息手段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并使之成为忠诚的网上顾客。此外,因为网络的双向性,在营销组合的选择上,从商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狭策略、服务策略,都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从而提高营销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3、政府扶持有助于网络零售的健康发展。相对于纯电子商务企业,传统零售企业由于实体店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大,所以普遍存在资金不足,难以在网络里投资过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东商城将要把获得的2100万美元融资中的70%用于物流配送环节的改善,陆续在天津、南京、苏州、杭州、深圳、沈阳、宁波等14座城市建立自有配送站,配送站网络将逐步覆盖至全国200座城市,并都由自建快递公司提供物流配送服务。面对网络零售商的扩张,传统零售企业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以与之抗衡,必须仰赖政府的扶持。据悉,北京市商务委员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对实体店开展网上零售业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连锁店铺承载网上零售配送业务、中小商贸企业信息化和开展网络营销、用于提高信息安全和服务的信息化改造项目等,给予政策鼓励和扶持,调动企业积极性。

面对市场格局的不断调整和国际经济形势的瞬息万变,传统零售商业企业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网络零售是一个有效又艰难的选择。如何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发展战略,相信各个企业自会有妙招。

摘要:在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地发展的今天,网络营销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愈发凸现出来。面对网络购物市场的不断扩大,传统零售商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渠道营销,开拓网络渠道零售,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零售,企业,发展,网络

参考文献

[1]吴文斌.淘宝网追赶传统零售巨头的步伐[J].现代企业文化,2008,(4):40-4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调查研究报告(2008年6月)[DB/OL].http://tech.sina.com.cn/focus/2008_NS/index.shtml.

[3]北京市商务委鼓励创建京城网上零售品牌[DB/OL].http://www.jsetc.gov.cn/newsfiles/52/2009-05/43830.shtml

[4]孟雅丽.网络购物赶超传统消费[J].中国纺织,2008,(8):84-86.

[5]秋枫.麦考林——向“多渠道零售”挺进[J].中国商贸,2009,(1-2):24-25.

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3

一、把握机遇、推进改革,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由于农业产业链长、环节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生产服务、加工服务、流通服务、金融服务等方方面面,其中加快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发展的要求尤为迫切。

(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现实选择。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以“三留守”人员为主,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农业生产兼业化、副业化的倾向日益明显,农村用工难、用工贵的现象日益严重。据农业部预计,到2020年,农村人口将降到40%以下,农业劳动力降到30%以下。将来谁来种地,谁来确保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服务替代一家一户的个体劳动,将成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有效途径。此外,种田大户、生产合作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为提高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运作效率,也迫切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的要素成本和要素使用的机会成本还将不断上升,推动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用水成本和能源成本不断提高。通过发展农业生产社会服务体系,利用分工协作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能力,带动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另一个方面,可以将良种、良法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有效投入到家庭经营之中,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引导分散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区域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美国农业高度发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农场经营指导服务、市场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生产作业等服务业的高度发达。可以说,按照“四化”同步的新要求,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应有之意,也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支撑。

(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内在要求。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长期坚持。但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脱节的问题逐步突出,“分”有余,而“统”不足。为解决“统”的问题,各地采取了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多种方式。但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由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对一家一户农民的土地实行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的统一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真正实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有效放活农村生产关系、释放农业生产力,是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在要求。可以预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普及和推广,对于探索由土地规模化向服务规模化的新型农业规模化经营道路转变,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制约,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通过大服务,同样实现增产增收、节本增效,形成大规模、走向大市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进展顺利

我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尚处于自我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主体日益多元、内容不断拓宽,具有一定的内生性和较强的生命力,但也存在定位不清晰、发展不规范,服务能力弱,供需对接机制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为破解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自我发展的瓶颈,切实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发展,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5亿元,支持8个粮食主产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各试点省份对此高度重视,将试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一)精心准备,认真选择试点地区和试点作物。选择试点地区和补助作物是开展试点工作的先决条件。一是试点县市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江苏省在苏中、苏南、苏北共选择6个县开展试点,以保证试点代表性;山东省根据粮食产量、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以下简称服务组织)数量等因素选择13个县进行试点;江西省对有一定市场基础的20个县进行投票,最终确定了10个试点县。二是试点农产品均为粮食作物。农业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为此,我们要求必须将试点作物定位主要粮食作物。山东省和安徽省试点作物均为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江苏省在将试点工作定位于粮食作物的基础上,把试点与良种挂钩,着力推广种植宁麦13号、烟农19号等小麦良种和南粳9108号、武育粳3号等水稻良种。

(二)鼓励竞争,以公开遴选方式确定服务组织。优选服务组织是开展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选好补助对象,各试点省份从严制定遴选标准,通过评估服务组织的能力水平来保证服务质量和试点成效。江苏省在事前对各服务组织的规模、能力、农户口碑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择优选择服务组织并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江西省向24个试点乡张贴宣传公告,并派专人对32家符合条件的服务组织进行核查摸底,最后确定了其中29家承担试点任务;山东省采用服务组织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择优确定,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规定同一区域内同类服务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服务组织承担。

nlc202309041322

(三)细化要求,科学确定关键环节和补助标准。确定补助环节和补助标准是开展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试点地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方式有全程保姆式服务和菜单式服务两类。安徽省同时推广两类服务,全程保姆式服务每季每亩从种到收补助150元,菜单式服务根据不同服务环节确定补助标准;江苏省着力推广全程保姆式服务,按照每亩补助5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江西省鼓励农机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对水稻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每季每亩补助10元,对提供统一育秧、机插、机耕、机防、机收每季每亩补助60元;山东省规定试点县市原则上按照服务作业市场价格的40—60%进行补助。

(四)明确依据,遵循“谁服务、补助谁”原则。明确补助原则是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绝大部分试点省均按照“谁服务、补助谁,不服务、不补助”的原则,要求服务组织与项目区农民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以及服务面积、服务项目、技术路线和财政补助金额等要件,并将服务协议作为拨付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江西省新建县规定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必须与服务对象签订的单一作业合同服务面积100亩以上才给予补助;山东省规定服务组织与乡镇政府签订合同的同时,也应与自愿购买服务的农户签订服务补充协议,明确了在服务后依据服务面积或工时结算补助资金。

(五)加强管理,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实行绩效评价是开展试点工作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是以财政资金推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江苏省建湖县建立了机械化、作业质量和社会化服务质量三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山东省采取现场检查、入户座谈、第三方抽查、综合评定等方式,对服务质量进行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和农户满意程度与补助资金挂钩;江西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服务组织和县市有关部门进行了培训,要求各试点县市农业局、农机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全程提供指导和监管,并规定农户满意度在85%以上,作业量达到合同要求的,作业质量达到农业生产技术要求,才能享受补助。

三、开拓思路、壮大力量,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成效显著

(一)推动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增长并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试点政策的适时启动,既促进了现有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又激发了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龙头企业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热情,拓宽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空间。在试点过程中,仅山东一省就支持了246家服务能力强、市场应对水平高、管理规范的服务组织,受政策影响的各类服务组织更是多达近1000家。同时,补助资金也稳定了基层服务队伍,保障并提高了服务组织成员的收入水平,培育了一批以从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主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例如:江苏省部分试点地区农民已经开始主动放弃外出务工的机会,选择回乡参加服务组织,部分原本应在农忙季节返乡务农的农民,也因服务组织提供了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而选择留在外地打工。实践证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壮大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为破解城镇化进程中“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有望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益补充。

(二)促进推广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在试点地区,地方政府依托服务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省略了逐户推广普及这一过程,大大降低了推广难度,提高了农技推广效率。深耕深松、半精播镇压、秸秆还田、“一喷三防”等先进技术的推广效率较以往有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得以大幅提高。例如:江苏省泰兴市以试点为依托,在政府的主导下推广农作物良种良法,水肥一体、低毒农药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当地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取得了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成效。

(三)加快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我国农业经营规模较小,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较低,农产品竞争力不高,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实践证明,由各类服务组织对分散的土地实行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的统一生产,实现了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能够推动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例如: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江西省确定服务组织补助作业量的下限,并细化补助标准,永修县对年服务面积1000亩以上的服务组织给予财政补助。在部分地区,一直难以推广普及的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也因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而实现。

(四)探索了新的资金整合平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如何统筹使用各项财政支农资金,发挥政策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目前财政支农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部分试点地区积极开拓思路、大胆尝试,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补助资金作为一个新的资金整合平台,把与农业生产特别是与粮食生产相关的多项资金有效整合、统筹使用,打破了以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成为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新抓手、新亮点,为地方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一喷三防”补助资金、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等多个专项在这一平台上得到有效的整合统筹。例如:山东省利用中央财政安排的试点资金整合资金约3亿元;湖北省天门市利用1000万试点资金整合资金3746万。

四、巩固成果、迎难而上,加大力度支持构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试点范围。为巩固试点成果,充分发挥试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2014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和有关单位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在原有8个试点省份的基础上增加5个试点省份,选择优势作物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省份广泛试点,扩大政策的试点示范效应。同时,支持各试点地区延长补贴链条,增加服务内容,提高补助标准,在进一步巩固以往政策成效的同时,积极开展更多有益尝试,使政策更好地惠及种粮农民,培育壮大基层服务组织。

(二)进一步完善实施指导意见,提高试点效果。充分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快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自我发展完善,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生产经营新机制,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主要内容。力争实现社会化服务组织从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向全程化社会服务转变;实现从小规模经营服务向大规模整建制服务转变;实现服务组织从兼业化经营向专业化职业化经营管理转变;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的政策目标。同时,为确保试点政策的有效落实,地方财政可根据需要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用于支持基层财政、农业部门加强服务质量监管和开展绩效评价,并将农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进一步探索将评价结果和农民满意程度与补助资金挂钩。

(三)进一步探索政策衔接机制,发挥资金合力。鼓励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遵循“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探索以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补助资金为平台,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结合现行财政支农资金的整体安排情况,从中央层面鼓励试点政策与其他财政支农政策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其在推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推动市场化运作。在我国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在试点之前已经出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践证明,在这一关键历史节点,支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下一步,要继续秉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研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探索将更多的主导权和选择权交给市场,鼓励服务组织之间的良性竞争和优胜劣汰。

(本文作者系财政部农业司巡视员)

责任编辑:宗宇翔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篇4

通常构图有几种基本类型:表现稳定感的三角形构图;具有引导性的S形构图;形成紧张感和动感的对角线构图;表现平和感的平行线与水平线构图;带来重压感和生硬感的垂直线构图等。这些基本的、传统的构图方式为我们的拍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就像我们为了学习数学而背诵九九乘法表一样,要活用这种构图方式需要不断地练习。

举例来说,三角形构图可以表现稳定感,但是不可能将所有的被拍摄物体都放入这样的构图中,在实际拍摄中,表现对象所需要的构图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加之为了表现事物的特征,常常会将代表性构图与辅助性构图一并安排到画面中,才可以拍摄出一张优秀的作品。即通过应用与变化,融入只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

就像1+1=2一样,数学逻辑法则并不适用于摄影艺术创作中。同时又不能否认在无法充分消化基本原理与画面均衡感的前提下,必定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在这里着重对应用得最多、最基本的几种构图方式进行简单的说明。

水平线构图

由于水平线自身带来的平稳感,使得画面看起来也更为宽广。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的构图通常是水平线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根据线条的摆放位置而影响画面的总体感觉。一般横向构成拍出的照片比纵向构成拍出的照片更具静态美。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 EOS 20D︱光圈 f/13︱速度 1/25秒︱ISO200︱EV值 O︱镜头 17mm︱多点测光

在全景画面中,葡萄藤蔓、水田埂·,加上位于画面上端的平板顶棚都形成了水平线,构成了画面。整体上以水平线为主线的画面带给人稳定感和平静的气氛。水平线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画面所表现的气氛,所以线条的分布对画面的构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使用时要慎重。

为了表现滴答滴答掉落的雨水,将快门速度设置成1/25秒或者运用闪光灯,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1D Mark2N︱光圈 f/1.4︱速度 1/2000秒︱ISO100︱EV值 0︱镜头 50mm︱多点

测光

如果要表现安静山林中的茶馆,选择强调静态感的水平线构图最为合适。在以水平线条为主构成的画面中,强化了平稳和宁静的气氛。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6.3︱速度 1/60秒︱ISO100︱EV值 0︱镜头 50mm︱多点测光 在山的正面看到的风景画面,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山脊形成了 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拍摄出的照片可以表现出强烈的意志,同时通过其深度感和严肃的气氛又表现出一定的生硬感。这种构图多用于竖画幅中。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4︱速度 1/25秒︱ISO400︱EV值-0.67︱镜头 15mm︱多点测光

在竖画幅照片中运用垂直线构图比· 起横画幅照片更具深度感。使用广角镜头其效果会倍增。但如果是焦距极短的广角镜头,垂直线条会呈对角线效果,往往只能表现出一定的动感和汇聚感了。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8︱速度 1/320秒︱ISO400︱EV值 0︱镜头 17mm︱多点测光

停泊在海边快艇的桅杆形成了垂直· 线构图。加上照射到水中的反光,从画面上端到下端形成的垂直线表现出端庄的感觉。而且画面中的线条起到吸引视线的作用。垂直线上下两端的延长线,如果继续延长的话,还会带来一定的深度感。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6.3︱速度 1/60秒︱ISO400︱EV值-0.33︱镜头 22mm︱多点测光

垂直线构图最适合表现树林的景色。尤其是在弥漫着雾气的清晨,晨曦照耀的松树林的景色是最具梦幻感的。由于晨曦的照射角度较低,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松树皮的质感。对角线构图

线条贯穿于画面的对角线构图,可以在画面中增加动感,是表现明朗和活跃气氛最有效的构图方式。与画面的透视线一起形成消失点用于表现画面的远近感。需要注意的是,画面中必须存在起标杆作用的垂直线,才能拍出具有远近感的照片。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6.3︱速度 1/100秒︱ISO100︱EV值-0.33︱镜头 75mm︱多点测光

前端的大波斯菊花坛和大道对面的林荫树自然地构成了均衡的画面,斜穿画面的行道线将人们的视线聚集到阳光照耀的地方,更加突出了阳光四射的感觉,加之行进中的骑车人,更为画面增添了动感。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6.3︱速度 0.4秒︱ISO200︱EV值 0.33︱镜头 17mm︱多点测光

如果没有贯穿画面的构造物,就可· 以表现出湖水平静和谐的气氛。将这幅利用倒影的对角线构图作了适当的调整,可以构成一幅不错的风景照片。这时要切记不能使水平线发生倾斜。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 EOS 20D︱光圈 f/4︱速度 1/25秒︱ISO400︱EV值 0.33︱镜头 17mm︱多点测光

如图所示,想表现列车进入地铁站前的动态瞬间,对角线构图是非常必要并且不可或缺的。像这样动态物体的表现与动态开始方向的留白部分一起形成对角线构图,才可以构成表现动态的稳定画面。

圆形构图

将被摄对象以圆的形态进行分布的圆形构图可以达到将观赏者的视线从周边的事物集中到中心的效果。在树木或是隧道等照片中出现的轮廓构图也是相同的道理。照片边角模糊的光晕效果以及光量不足也会使视线被集中到中心位置。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 EOS 20D︱光圈 f/6.3︱速度 1/160秒︱ISO200︱EV值-0.33︱镜头 417mm︱多点测

圆形构图的特点是可以将视线集中到画面的正中。比如在表现荷叶时,由中心向外分布的许多叶脉形成的独特构图最适合于集中视线。像这样在画面正中视线集中区域刻画主体而排除周边其他因素的干扰是圆形构图的最大优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主体周围有其他元素存在,视线通常也不会被吸引过去。这种构图的缺点是视线过于集中,看久了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8︱速度 1/100秒︱ISO100︱EV值 07︱镜头 17mm︱多点测光

如同水道形态的照片一样,由围绕· 在主体周围的元素自然地形成了圆形构图。如图所示的山水风景,将周边的山脉也框进画面中,形成的围合状可以轻松地将视线集中到画面中间。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8︱速度 1.3秒︱ISO200︱EV值 0︱镜头 25mm︱多点测光

拱形的大桥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在画面中形成了圆形构图。在这个圆形构图中,如果重新对钓鱼人的位置进行布局,大桥外侧的画面会从看照片人的视线中被除去,人们的视线自然向大桥内侧集中,这就是圆形构图的特点。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是任何几何图形中最具稳定性的一种。如果想要表达平静的氛围时,采用三角形的构图方式是最适合的。以三角形形态构图布局时,注意重量感应位于画面的下端,这样才能表现出平静和稳定感。三角形构图特别适合于拍团体照和多个人的纪念照。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1D Mark2N︱光圈 f/11︱速度 1/8秒︱ISO100︱EV值 0︱镜头 31mm︱多点测

以雾气弥漫的大山为背景拍摄早晨的霜景,前端的松树与远端处的奇岩峭壁以三角形的构成呈现在广角镜头中,由于有平静与安宁感,使得画面不会显得沉重。三角形构图的形成不会受拍摄位置变化的影响,而且使用望远镜头比广角镜头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1D Mark2N︱光圈 f/6.3︱速度 1/125秒︱ISO160︱EV值-0.67︱镜头 165mm︱

多点测光

如图中所示,形成平行线铁轨的两· 条线,如果从在正面看的话,两条线向着消失点形成汇集的形态。如果从构成上看,其实就是三角形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多用于表现远近感。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8︱速度 1/160秒︱ISO100︱EV值 0︱镜头 28mm︱多点测光

画面右侧的建筑物在画面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而左侧的人物则成了很小的一个点,将两个元素组合起来,即通过人物与建筑物的组合,形成了三角形构图,可以使照片显得更为生动。

曲线构图(S,Z形)

曲线本身有变化,且具有流动感,它能使画面活跃,曲线构图可以表现出美丽的韵律感和曲线的美感。尤其适用于道路、江水、茶园等对象的拍摄。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曲线的开始端或是结束端,才会体现出曲线构图的强烈效果。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5︱速度 0.8秒︱ISO200︱EV值 +0.33︱镜头 17mm︱多点测光

虽然溪川形成直线的线条,但其附近的界石与造型物构成了呈曲线形的水池。水池形成的曲线构图,使得视线从水渠开始,经过瀑布和喷水台,最终延伸到大楼直至天空。而且比起在日落之后,日落时分的景象更适合于夜景的拍摄。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1D Mark2N︱光圈 f/9︱速度 500秒︱ISO50︱EV值 0︱镜头 17mm︱多点测光

沿着崎岖道路前行的汽车车灯的轨· 迹成为曲线构图很好的题材。为了突出车灯的轨迹,光圈值的设置显得非常重要。光圈值设置得太小,光线就会太弱,无法捕捉到灯光的轨迹;光圈值设置得太大,光线就会分散,f/5.6~f/8之间的光圈值最适合。如果可以实现多重拍摄的话,将太阳下山和夜景的轨迹一同放进画面中,会更加生动。

几种传统的构图方式

佳能EOS 20D︱光圈 f/8︱速度 1/800秒︱ISO200︱EV值 0︱镜头 40mm︱多点测光

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5

2014-08-19 中国教育报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翻转课堂很火,很多教师都希望有所了解,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什么差别?翻转课堂如何助力当前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课改?

先学后教符合教育规律

传统教学结构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或者感悟巩固;“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基本的习得过程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的习得与悟得过程发生在课堂。

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悟得是指学生通过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层面得到改变的过程。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碰撞,悟有所得,让知识进入认知本体,才能称为素养。悟得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是一种智慧,是“道”。

默多克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经营方式„„教育是唯一有待开发的领地。微视频能够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素材,便于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微视频的作用就是提供分解、嚼烂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当然学校提供的网络微视频一定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心智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学校的学生对慕课”(MOOC)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不难追溯其端倪。《周易》“蒙卦”有载:“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源于师生交往的教育,不能开始于“我求童蒙”,而必须开始于“童蒙求我”,学生学而不厌,教师诲人不倦,才能志趣相应彼此互动,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揭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我看来,江苏洋思、河北杜郎口、山西新绛的成功经验的内核也就是先学后教。

设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这里的问题在于,学生凭什么要去学全新的东西?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12月3日)曾指出,中国教育必须抛弃死记硬背模式,“就算外国人起初可能被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考试中的优异表现所震惊,进一步考察后,他们对上海的教育模式就没那么感兴趣了。”教育的功能是唤醒人的自觉。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教育;要我学,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人的自我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我以为,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就是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当家”。我主持的浙江省教科院重点课题“内驱型教学推动力建设”,意在倡导学生在学习上立足于无师自通的预习,立足于观点碰撞的听课,立足于真正理解的巩固,立足于全面掌握的纠错。

在国家大力倡导课改的背景下,真正走进我们的基础教育课堂,感觉还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教师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还在用凯洛夫五步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猛灌猛填;课后学生猛练猛写。“翻转课堂”的流程是:教师提出具有热身作用的问题,学生看视频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反馈练习,甄别疑难;教师收集问题,再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归纳成几个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交流互动,释疑解惑。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翻转课堂”的要点和局限

“翻转课堂”的要点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相互关系;多运用归纳思维,少一点演绎思维;尽量让学生归纳整理,教师点拨与延伸。“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两遍——第一遍,带着问题自己学,第二遍,再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这样就有了直接面对新内容、新问题、新情境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课堂与师生互动交流才有效,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知识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翻转课堂”的优势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由此可吸收来自全球的视频知识解读,可以反复看,复习时再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适应于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翻转课堂”的局限是在知识传授中,教师肢体语言、人格魅力缺失;新课、巩固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难以定位;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没有预习,课堂就成为空中楼阁;课堂起点提高后,不同程度学生可能拉大差距。判断一项教改的标准在于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是否针对当下时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有改革的成功经验。“翻转课堂”作为一项改革,也许热一阵就会过去,但它的思想理念一定永存。

来源:教育信息化,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 校稿:中国教育报新媒体实习编辑胡宏超

即日起,中国教育报已开通自定义菜单,设置“每日读报”、“栏目精选”、“互动活动”三个栏目,让您每天在微信上就能读报,就能看到最精彩的内容,就能得到专家的指导,还等什么,退出这篇文章,在手机屏幕下面,就是中国教育报的自定义菜单。

﹡﹡﹡﹡﹡﹡﹡﹡﹡﹡﹡﹡﹡﹡﹡﹡﹡﹡﹡

中国教育报——您身边的教育资讯专家,我们将提供个性化资讯定制服务,无论您是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根据您的职业代码发送到中国教育报,我们将定期发送您所关注的资讯。

为方便读者查阅以往的精彩内容,小编特意精选出今年以来最受关注的20篇文章,回复“精选1”、“精选2”„„至“精选20”或“001”、“002”„„至“020”等关键词查看相关信息

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6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创新精神的影响

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强调整体统一、偏重直觉体验、崇尚中庸调和、侧重内倾意向为主要特点的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于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创造功不可没,但其封闭保守、漠视个性、忽视理性等诸多弱点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提出了在批判、继承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并借鉴西方思维方式长处的基础上,确立起富有个体独立性、科学理性的.、求异多向性和发散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活跃创新精神、加快创新步伐.

作 者:阮爱莺 Ruan Aiying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校刊 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PARTY SCHOOL年,卷(期):“”(2)分类号:B80关键词:思维方式 创新精神

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7

文艺复兴以来, 西方主流意识由上帝中心转为人类中心。人类中心主义在弘扬人的理性, 发展科学技术, 创造现代物质文明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但是人类中心主义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却有失偏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人类中心主义”始终坚信人是中心、是主宰, 自然界只是被用来为人类服务的对象。主观上, 人类中心主义就是征服与主宰自然, 强调人对自然的权利, 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 一切为人的利益服务。客观上, 人类中心主义却导致了环境与生态问题。在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指导下, 人类无节制地彰显人类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一面, 忽视人在自然界客观规律下的受动性。进入20世纪, 人口暴长, 粮食短缺, 资源匮乏, 环境污染, 物种迅速灭绝, 这些后果使得人类中心主义面临严重的挑战并受到了严厉的批判, 甚至否定。

正是由于人类中心主义客观上导致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所以才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决不是自然界与物种的利益, 而是为了人类。因此从哲学上说, 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开拓出一条背离“神性之天”传统的自然主义之路, 要求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主张“天道自然无为”的老子提出了“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的命题, 认为人取法地, 地取法天, 天取法道, 道的法则是自然规律, 追溯的是天地万物的总和及根本, 讲的是顺应自然的行为准则, 在天、地、人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求得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因此, “天人合一”从本质上就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那么, “天人合一”这种朴素的唯物辩证自然观对可持续发展具体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 人类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无限的物质需要而疯狂地征服自然, 以为征服自然便可满足自我欲望, 但是, 自然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也会以无限的仇恨向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这就是说, 人类保护生态、保护自然, 就是保护人类自我;人类破坏自然生态, 就是破坏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要协调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 要创造条件给它以补偿, 在开发利用的同时, 要进行保护, 开发和保护要同时进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共存荣、同灭亡的基础之上。《庄子》所谓“人, 天也;天, 亦天也”, 可以说是天人之间的自然联系与自然统一的一种表述。

其次, 人类既要爱自己, 也要爱让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之万物。不要把自然作为人类征服和利用的工具, 而是把人类作为自然中的一员, 平等对待其他物种,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动物是平等的, 就居住地球的资深程度而言, 某些物种在地球上的年龄甚至比人类还长, 人类是自然进化过程中出现较晚的一种高级生命形态, 大自然将进化的智慧更多地贡献给了人类, 因而使得人类比其他动物有诸多方面的优势, 但人类不能因此就以自我为中心, 因为人和动物都是生态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链条, 所以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第三, 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 还要为后人留下一个好环境, 就是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人类必须要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 当代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资源为代价。必须通过有效措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使资源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时候, 不会损坏后代人的发展的权利。要建立一种与环境相协调、低能源消耗、高消费质量的适度消费体系。提倡绿色消费, 既节约资源又无污染或者少污染, 既对环境有利, 又可为后代人节约资源。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最高的人生境界, 具有人文主义宗教精神, 在本质上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历史逻辑的起点看, 天人合一是自然界与人的合一, 是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因此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要求我们的一切活动都要遵循客观规律, 在维持生态环境的再生产能力的基础下, 满足人的利益需求, 在天、人相生相克的有机融合中, 真正的做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傅治平:《第四文明:天人合一的时代交响》, 红旗出版社, 2007, 978-7-5051-1503-3。

直面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 篇8

为了树立其新观点,楚渔先生从比较的视角,以证明的论证(目的是为了发现事实)而非论辩的论证(目的是为了取胜)的方式,援引大量精确的历史材料,说明中国落后的根源既非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体制,亦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而是中国人以模糊性和功利性等为特征的传统思维模式。

楚渔先生坦陈:“概念模糊是我们中国人致命的思维弱点。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你就不可能和他讨论清楚任何问题”,“我们中国人思维重视直觉和经验,满足于通过直觉得到一个整体的粗浅的印象,而不作周密详细的分析。”回顾中华文化的源头,儒家的“仁”、道家的“道”等范畴,的确都未有精确的内涵,而给后人留下了宽绰的阐释空间。早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便发现了中国古学的这一弊端。他说:“吾国古学之弊,在于混杂而无章,分类则以经、史、子、集,政教合一,玄著不分,此所以累数千年而无进也。”在他看来,中国传统学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尚停留在比较笼统的整体把握阶段,不像西洋学术有一种分解的尽理之精神。

概念精确是推理判断的基础。出发点有问题,则讨论便不知伊于胡底。楚渔先生有鉴于此,大声疾呼中国的教育应加强形式逻辑和辨证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为了确立中国的现代文明,应尽可能剔除模糊性这一原始思维的特征。

与思维的模糊性相比,楚渔先生对中国人思维功利性的批评更为尖锐和凌厉。他指出,中国先人把学问的正途限制在人伦日用的范畴,让后人形成了一种“求利”的思维路径依赖,因而对知识的吸取有着强烈的兑现欲和物质上的补偿欲。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古希腊哲学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从一开始便有一种“求真”的气质,对事物的本质刨根问底,而不论这种追问能否带来现实的功利。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的:“长盛不衰的好奇心以及热烈而不带偏见的探索,使古希腊人在历史上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

将中国晚近科学和文化落后的原因归结为中国人思维模式的缺陷,是一个颇能引起争议的话题。如果有人指出楚渔先生的书“语带偏激”,当然是可以举出许多理由的。但我想说的是,有新意的偏激之书相比四平八稳的平庸之作更有存在的必要。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在许多人看来都是偏激之作。马基雅维里为了意大利统一这一崇高目标,不惜呼唤一个兼具狮子与狐狸双重性格的君主,这不是很偏激么?难道他就想不到,用卑劣的手段达到崇高的目标可能吗?韦伯说新教伦理那种勤奋节制、为上帝增添荣耀的理念塑造了资本主义精神,可也有人论证,是奢侈而非新教伦理带来了资本主义。但没有人会因此而否定两本书的价值。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培养理性而健康的思维方式是极为重要的。无论就科学发展而言,还是就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说,中国人都面临一个改造和健全思维方式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楚渔先生的书,至少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思维模式的反省。

(楚渔著:《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版)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清单下一篇:会计专业学生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