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障碍跑教案

2024-05-25

体育障碍跑教案(精选14篇)

体育障碍跑教案 篇1

小学体育教案《障碍跑》

《小学体育教案:“障碍跑”》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教学重点:灵巧、协调地跨、钻、爬、绕过单个障碍物,并能掌握过障碍物的正确方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体育教材,本课是障碍跑的教学内容。障碍跑是一项有难度、有实用价值的综合性技能运动,它是在一定距离内自然快跑,途中用跨、跳、钻、爬等方法越过障碍的项目。此项教材可借助校内外自然环境根据条件在障碍数量上有所增减、可在障碍内容上更换,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障碍物高度或宽度,甚至改变过障碍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均能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内容,从而让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二、教学内容

①障碍跑;②游戏:动物王国运动会。

三、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理解障碍跑的锻炼价值。

②技能目标:通过教学80%~90%以上的学生熟练运用障碍跑中“跨”、“钻”、“爬”、“绕”等的正确动作,促进灵敏,跳跃,协调等素质的发展。

③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四、教学重点

灵巧、协调地跨、钻、爬、绕过单个障碍物,并能掌握过障碍物的正确方法。

五、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跨、钻、爬、绕的方法连续过多个障碍物,并能做到动作准、速度快。

六、教学器材

录音机1台、头饰41个、盒子4个、小黑板4块、救生圈4个、大体操垫4床、路标8个、栏架4个。

七、教案过程

八、教后反思

每一种模式的策略都有其利弊,在什么环节用什么策略,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看能否使学生得到发展,是否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合作性、主动性和充分性。充分让师生参与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本堂课我在上体育课中的障碍跑的教材中,不让学生运用规定动作模式完成穿越障碍,而是让学生积极动脑,充分拓宽动作面,让他们自由发挥.接着采用“比赛教学法”,让学生动作做得好的同学先示范最佳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比赛,这样既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也就很自然地进入到我们上课的内容然后采用“比较法”来提高动作的质量。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比较中体会动作。

总之这堂课:

①学生兴趣较浓,上课比较认真,常规纪律基本达到预期要求;

②有一定的负荷强度,对学生身心起到了一定的锻炼作用;

③不足之处仍然有些细节地方没有考虑周全,虽无大碍但对课堂的连贯性也有一定影响,在以后教学中需改进加强。

体育障碍跑教案 篇2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认为:学习是相遇与对话, 是与客观世界对话 (文化性实践) 、与他人对话 (社会性实践) 、与自我对话 (反思性实践) 的三位一体的活动。这也是本课设计的理念, 学生在练习与思考中与客观世界对话 (不断思考问题) , 破解疑惑, 提高自身水平。

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与他人对话, 定位自身在合作中的位置, 在小组中接受他人的帮助, 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或帮助他人实现整体的提高, 以及在小组的练习、在比赛中检验和比对, 实现与自我对话, 反思自身的问题与缺陷, 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 肌肉力量和协调灵敏性也较强, 他们活泼好动, 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 对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有较强的挑战欲望, 但面对单调的练习内容, 注意力差。因此, 在学练过程中, 他们一会儿扮演器材的角色, 一会儿又变成练习者, 并进行分组轮换练习, 每名学生在每1个时间段都有自己的练习任务, 不论是跨越障碍, 还是搭建障碍, 他们始终处于学习的进程中, 身心高度参与, 体现了真正的互相配合,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与运动负荷。

三、教材分析

障碍跑是在快速跑中运用跑过、跳过、跨过、绕过、爬过、钻过等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多种障碍的运动项目。

通过练习, 不仅能够发展学生身体的各方面素质, 还能培养学生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坚强意志, 树立自信心, 通过合作与交流, 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流程

游戏:找伙伴 (确定造型1、造型2、造型3动作) →学习障碍跑:跨过障碍 (学习造型1动作, 学习造型2动作, 学习造型3动作) →学练模式:体验、发现、练习、对比、突破、定位→组合练习:障碍跑接力放松练习 (韧带拉伸) →总结点评。

试教感受:

创设真情境追求真实效

一、亮点

1.重实践、重合作、重反思。本次课充分体现了指导思想中的3个对话, 对话所体现的就是实践, 通过跨越障碍的活动实现文化性实践, 通过合作实现社会性实践, 通过自我选择一定难度的障碍实现反思性实践,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教学过程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梯度性强。教学自始至终紧紧围绕着跨越障碍进行,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首先在准备部分的“找伙伴”游戏中, 找好了整节课的合作伙伴, 各种造型又为本次课的练习作好了辅垫。其次再通过跨越一定高度与宽度的障碍, 使学生明白跨与跳的区别, 最后通过障碍跑拉力, 使已学的动作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二、问题思考

1.学习的实效性。本节课的练习密度为45%左右, 但学生真正跨越障碍41次, 模仿跨越14次, 为什么跨越的次数不多呢?主要是由以下方面决定的, 首先看似练习密度不低, 但准备部分占了一半, 基本部分的练习密度只有20.8%;其次, 学生练习的时间虽接近19.5% (见下页表) , 但没有进行主要技术的学习, 而是在持棒做障碍。

如果将棒改为小体操垫, 通过横放 (宽度) 、竖放 (高度) , 将持棒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那本次课跨越障碍的次数将明显增加, 学生练习的时间将达到25min左右, 练习密度达到60%左右。

2.合作的真效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合作不是简单的2名学生或者多名学生一起练习, 毛振明认为:“合作学习是2名学生以上的人群有意识地、善心善意地、为了能帮助对方而形成的交互学习行为, 这种合作学习的本意不是索取、不是被要求、不是无奈, 而是一种发自善意地互相帮助。”合作也有许多层次, 我们培养的是“给予别人方便和力量的合作”, 以及“只要有人需要帮助, 我就会伸出援手”的合作态度、精神与习惯。为此, 我们需要寻找具有深度的合作真情境, 真正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自发的给予他人帮助的行为习惯, 使合作成为一种常态。

3.组织的简便性。本次课实施后最大的感觉就是组织比较繁琐, 学生对棒的高低、宽度、稳定性比较难把握, 执教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和纠正学生持棒时出现的问题, 还有许多学生不明确如何持棒, 尤其是在最后一个游戏中。课中往往出现教师花很多时间讲解练习方法, 学生练习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保证的现象。如果将棒改为小的体操垫将使组织更便捷, 安全隐患也大大降低。

4.安全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只看到一句“注意安全, 交替练习”的提醒, 显得比较单调与空洞。

本次课的练习过程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如, 当学生在练习跨越时, 辅助学生随意地调整棒的高度 (课中就有学生出现) , 就会出现安全隐患。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 必须注明安全的具体措施, 如:拿棒的学生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棒的高度, 不能随意扩大棒的宽度, 不能随意移动棒的位置等,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安全, 又保护了教师自己的切身利益。

以上只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施后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 有许多地方还没有真正理解王老师的设计意图, 有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学体”名师团队专家库成员 曹强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点评:关注教法的多样性, 注重练习的趣味性

认真研读课时计划, 感受到王老师对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理解的认识较深, 在教学设计中, 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较准确, 在教法上更具灵活性, 在学习体验上注重趣味性。

1.教学内容的递进性, 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在设计中, 可以明显感受到王老师在围绕跨越障碍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所呈现的智慧。其设计不是直入主题, 让学生直接认识障碍后再进行练习, 而是在循序渐进中通过小组合作, 一步步发现和攻克动作1、动作2、动作3的教学重点。最后在学生掌握越过一定高度和宽度的障碍后, 以游戏的形式, 进行障碍 (跑过、跳过、跨过、绕过、爬过、钻过等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多种障碍) 接力比赛。教学内容的递进性, 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注意力时刻被教师握在手中,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学难度和所带来的挑战所激发。教师驾驭课堂则变得游刃有余, 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2.教法的多样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王老师在关注“教”的同时, 更关注到学生的“学”。小组合作中的探究和思考需要学生运用智慧去不断克服障碍的高度和难度;小组展示和比赛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师生间的评价则需要学生有不断观察、发现和归纳的能力。本课的教法不是生硬的, 而是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体验越过障碍的动作, 掌握动作的方法和技巧等, 对增强学生的体能,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是有益的。

3.学习的趣味性, 确保课堂得以生成。本课可以从多个视角下发现趣味性的存在:一是学生在学习、体验、合作、比赛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挑战和内心的快乐;二是以学生和纸棒不断组合搭建成的障碍, 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运动体验和合作时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学习;三是不断提高和变化的纸棒高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旦学生自己战胜了自己, 学习快乐的源泉则会源源不断, 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 本节课王老师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习目标引领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高度的“横杆”和不同障碍难度的接力跑中, 都可以让学习目标可操作和可观测。

从本课的设计流程来看, 本设计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本教案中可以看到学生利用小体操垫进行落地时缓冲, 在大多数练习中, 体操垫是作为一个标志物 (起跳点或“横杆”) 出现的, 而不是作为保护设施用于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这样的器材摆放不仅起不到保护的作用, 反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本课主要是下肢练习, 学生在长时间、高密度的练习下, 疲惫感较明显, 如果能在障碍跑接力中进行一些改变, 可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保证学习过程的安全性;三是本课教与学的方法不明, 活动占据了主体, 王老师在教法的引领上缺乏具体的方法, 感觉稍有遗憾。

以上是本人根据王老师的课时计划而发表的个人见解, 难免有浅薄之处, 请王老师及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点评人:“学体”名师团队领衔专家申克才

小学体育教案:《障碍跑》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体育教材,本课是障碍跑的教学内容。障碍跑是一项有难度、有实用价值的综合性技能运动,它是在一定距离内自然快跑,途中用跨、跳、钻、爬等方法越过障碍的项目。此项教材可借助校内外自然环境根据条件在障碍数量上有所增减、可在障碍内容上更换,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障碍物高度或宽度,甚至改变过障碍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均能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内容,从而让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二、教学内容

①障碍跑;②游戏:动物王国运动会。

三、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理解障碍跑的锻炼价值。

②技能目标:通过教学80%~90%以上的学生熟练运用障碍跑中“跨”、“钻”、“爬”、“绕”等的正确动作,促进灵敏,跳跃,协调等素质的发展。

③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四、教学重点

灵巧、协调地跨、钻、爬、绕过单个障碍物,并能掌握过障碍物的正确方法。

五、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跨、钻、爬、绕的方法连续过多个障碍物,并能做到动作准、速度快。

六、教学器材

录音机1台、头饰41个、盒子4个、小黑板4块、救生圈4个、大体操垫4床、路标8个、栏架4个。

七、教案过程

八、教后反思

每一种模式的策略都有其利弊,在什么环节用什么策略,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看能否使学生得到发展,是否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合作性、主动性和充分性。充分让师生参与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本堂课我在上体育课中的障碍跑的教材中,不让学生运用规定动作模式完成穿越障碍,而是让学生积极动脑,充分拓宽动作面,让他们自由发挥.接着采用“比赛教学法”,让学生动作做得好的同学先示范最佳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比赛,这样既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也就很自然地进入到我们上课的内容然后采用“比较法”来提高动作的质量。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比较中体会动作。

总之这堂课:

①学生兴趣较浓,上课比较认真,常规纪律基本达到预期要求;

②有一定的负荷强度,对学生身心起到了一定的锻炼作用;

障碍跑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障碍跑具有较强的实用技能,是最能体现学生在集体性体育活动是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基本方法。五年级学生运动基础较薄弱;学生对动作练习能力较强,好奇、好学、好动;教材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技巧,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情分析

全班有22名学生,男11名,女11名,他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有一定丰富的想象力,他们集体互助合作观念及综合应用能力较强;在创设情境的中用钻山洞、过独木桥,跳跃河等场景,激发学生勇敢顽强面对困难,机智、灵活战胜各种障碍,情境中将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融合在一起。然后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来设计课的内容,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活动和表现与展示机会,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及体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体会障碍跑,明确过各种障碍物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学习、巩固障碍跑中“绕、爬、走、跨”障碍物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拼搏、坚持的精神,树立良好自信心,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采用多种动作快速安全过障碍的形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年级《障碍跑》教案设计 篇5

1、运动参与目标:知道障碍跑的意义和通过简单障碍物的方法,具有主动参与练习的态度,乐于按游戏的规则进行比赛。

2、运动技能目标:做出钻、跨、绕、滚等为主的简单障碍跑方法,体验过障碍成功时带来的快乐,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增强过障碍的基本活动能力。

3、身体健康目标:体验过障碍成功带来的快乐,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4、心理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突破自我,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验运动的快乐,创新的趣味,感受成功的喜悦。

5、社会适应目标:在富有个性的、集体智慧的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自我表现,具有想像、创造的能力及勇敢顽强、不怕冒险、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在慢跑和快跑中安全地通过障碍。

2、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提高快速穿越障碍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开始部分

1. 师生问好

2. 宣布本课内容与要求

3. 检查服装

4. 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1.慢跑

2.原地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三、基本部分

1.穿越游戏“蛇形穿越”

2.穿越固定障碍练习

3.人体固定障碍练习

4.人体移动障碍练习

5.小组展示人体固定、移动障碍

6.混合障碍比赛

四、结束部分

1. 放松操

2. 小结

3.师生再见

体育教案-高一跨栏跑教案 篇6

跨栏跑的专门练习

身体素质练习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跨栏跑栏侧练习动作技术。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爆发力等身体素质。

3、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实       施       过       程

一、开始部分(8分钟左右)

(一)课堂常规                         组织如图: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ML:NAMESPACE PREFIX =O /><?xml:namespace prefix =w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 />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要求:集合要快、齐、静

(二)准备活动

1、绕田径场慢跑一周       组织:两路纵队

2、徒手操                 组织:体操队形

①活动腕、踝关节

②膝关节绕环             要求:动作整齐舒展

③弓步压腿

④体转运动

⑤腹背运动

二、基本部分(28分钟左右)

  (一)跨栏跑的专门练习

1、原地在栏前或肋木前做摆动腿攻摆练习

2、走动中做摆动腿攻摆技术练习

3、起跨腿提拉练习(如右图上)

4、行进间做起跨腿过栏侧(如右图下)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指出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2、原地练习队形同徒手操队形,学生也可面对

面做

跨栏跑训练中心理障碍的克服方法 篇7

关键词:跨栏;心理障碍;体育教学

【分类号】G822.6-4

众所周知,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对学习者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因此,跨栏跑者不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上也有特殊的要求。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常常会出现“怕栏”的心理现象。这种恐惧心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在跨栏教学中,克服学生“怕栏”的心理障碍对提高教学质量,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栏跑练习中练习者要跨过一定的高度,跑过一定的远度,就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承受极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初学者引起外抑制的强烈刺激。从生理机制上分析,这种刺激在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中达到一定的强度时,上皮层即形成一个与之相应的优势灶一恐惧的有关神经中枢高度兴奋,而与活动有关的神经中枢抑制,导致大脑工作紊乱,失去对运动器官的支配,从而出现栏前碎步、绕栏现象。

学生在以往的训练中,自己经历或见到过别人发生伤害事故,因而使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产生恐惧感,恐惧是受伤的原因之一,因为恐惧感必然造成注意力分散,动作失调,接着带来就是动作失败或受伤。

盲目自信,过度兴奋,情绪偏激,总相信能轻易取胜或侥幸成功,对面临的困难抱着消极或轻视的态度,不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克服。对技术缺乏正确的理解,一旦遇到挫折,就会降低自我控制能力。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做练习时显得犹豫、迟疑,左顾右盼,唯恐失误,久而久之,产生恐惧心理。

“怕栏”心理的外在表现

(1)脸色发白,神色慌张,心跳加快,呼吸短促,血压升高;

(2)起跑前两腿发抖,心理胆怯,看到栏架就缩手缩脚,犹豫不决;

(3)两眼直盯栏架或起跑点,上栏前速度明顯下降,捣小步;

(4)情绪不稳定,思想紧张,步伐紊乱;

(5)跨栏点近,不敢大胆跨栏,以至跳栏、绕栏。

跨栏在体育教学中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项目。在初学跨栏时他们往往出现跑的速度很慢,跑到栏前又不敢跨,或者绕过去,或者把栏架推到,有的就是勉强去跨又出现跳栏等现象,正因为这种怕栏不敢学,没有信心心理障碍,阻碍了他们掌握跨栏技术。因此,在跨栏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把该技术看成是一个系统,结合技术形成的规律和跨栏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影响训练效果的内、外因素,选择最好训练方法,所以教学时,教师严格控制教学原则,第一个步子产生错误时,要立即查出病因并给出指导直到成功后,再进人第二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先采用模拟栏架,待动作熟练后,再采用普通栏架。栏架高度由低到高,栏间距离由短到长,这样就会逐步增强信心,诱发兴趣、减轻恐惧心理,尽快掌握节奏。

第二信号系统对情感起调动和支配作用。在训练中,对于“怕栏”的学生利用反馈原理,通过语言及时耐心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通过词语对练习者进行的自我暗示是心理的自我影响最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词语通过大脑对人的心理起作用,然后再通过心理对整个有机体起作用。用自我暗示的方法通过词语的作用去消除学生的顾虑、稳定情绪、放下怕栏不敢上栏的思想包袱,消除心理障碍。提供暗示的口诀,以及当前出现特殊情况时的方法等方面的简短词语或单词,诱导学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及时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学习跨栏跑的开始阶段,为了减少学生对栏架高度、栏架远度以及对栏架个数的心理障碍因素,要将栏架的高度降低与最低限度,使学生在跨栏时很容易过栏,以后再逐渐增加栏高,以免使学生产生“惧高”的心理;在初学阶段要减少跨栏的数量,先从一个栏架开始,让学生完成了单个栏架,然后再增加到3—5个,给学生一个链接跨栏的过渡练习;栏间距也不要过大,以6—8米为宜,以免学生因体力不支而产生恐惧心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几个连续的栏的跨栏跑练习。

在学生对跨栏跑的主要技术基本掌握时,很多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栏感慢慢变好,他们要求增加栏高,加长栏距,增加栏数。由于学生的技术还没有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在全程跨栏跑的过程中会出现技术错误或被栏架绊倒等现象,又会使学生重新产生恐惧心理或动作变形。这时要耐心教育学生熟练和改进跨栏跑的技术,达到跨栏跑技术动作自动化的水平。

学生在熟练掌握跨栏跑技术后,自信心增加,他们会需要增加栏架的高度,教练可以增加栏架的高度。但是如果突然使栏的高度增加很多,学生的心理也会受到影响,这时要采取逐渐增加高度、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增加高度后,先不告诉学生实际高度,让学生仍然认为是原来的高度,当学生顺利完成跨栏跑后,再将新的高度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在跨栏跑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高度,消除了心理障碍。

《合作跑》体育教案 篇8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与伙伴合作的方法,掌握合作跑的要领,发展跑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学习内容:合作跑

学习步骤:

一、体验游戏、学会合作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学习队列:向右转走,初步体验小组协同一致的重要性。

3、分成两在组进行射击游戏,初步体验在圈中手拉手跑及躲闪球的方法。

组 织:四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讲述小火车跑游戏方法和规则。

2、组织学生游戏,尝试纵队合作跑。

3、引导学生尝试两人三足跑游戏,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4、启发学生大胆探索不同形式的合作跑方法,并组织展示。

5、启发学生放松,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学生活动:

1、根据老师的提示概括出小火车跑的游戏规则方法,并积极地参与游戏,体验纵队合作跑的方法。

2、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小伙伴一起尝试两人三足跑,体验横队合作跑的方法。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尝试探索不同的合作跑的方法,并积极地参加展示。

4、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放松,积极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

组 织:分组比赛,分散活动。

*****

*****

*****

*****

*****

体育教案-圆圈追逐跑 篇9

弯道跑技术。

10`

8

~

10

组织:

教法:

1.讲解方法并示范。

2.学生练习、比赛。

3.单人、二人、多人追逐

跑。

要求:遵守规则,勇于拼搏。

㈠游戏:拍电影

方法:

全体学生一路

纵队绕圆依次

慢跑,后踢脚

跑,教师口令

造型动作。

㈡小结评价

7`

4

~

6

组织:

* *

* *

* *

* *

* *

教法:

1.教师讲解方法规则。

2.学生练习(动画片、劳

动、互相帮助、体育运

动等镜头)

3.便步成螺旋形小结

要求:生动、活泼,听从指

挥。

运动曲线预计

8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体育障碍跑教案 篇10

关键词:3 000 m障碍跑;生理生化指标;身体机能;训练监控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9-0070-04

Analysis on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 of Excellent Men Athletes of 3 000 m Steeplechase

GE Bing1,YANG Ming2

(1.College of P.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Jilin China;2.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130022, Jilin China)

Abstract: By the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tes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 of men athletes of 3 000 m steeplechase in national team, during basic stage and concentration training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ning pulse, blood pressure, hemoglobin(Hb), serum creatine kinase(CK), blood testosterone(T),blood urea(BUN) and other indexes reflect body function status, exercise amount, exercise intensity, nutrition and recovery state, and have guiding effect for training monitoring in concentration training period. The significance of variation of CK and T is higher, and presented as sensitive to intensity changes and great individual difference. Hemoglob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exercise amount, nutrition and recovery.  BUN is related to exercise amount and physical adaptation.

Key words: 3 000 meters steeplechas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body function;training monitoring

随着现代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日益受到重视,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对运动员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控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运动项目不同,生理生化指标也表现出不同特点。因此,探索3 000 m障碍跑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为3 000 m障碍跑训练的监控、运动负荷结构调整、生理机能评定、营养及恢复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月26日~2011年3月16日期间,在云南楚雄体校训练基地,对7名国家队男子3 000 m障碍跑运动员集训期间进行跟踪测试,其中基础期为大奖赛结束后和集训前的恢复调整期,集训期的前7 d为集训前期,集训期的后7 d为集训后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身高、体重、训练年限见表1。

1.2 训练安排 本次集训期为期8周,其中每7 d为一个小周期。第一周以适应高原训练为主,第二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第三、四周训练量达到最大,第五周开始逐渐减少量,开始增加强度,第六、七周训练量减到最小,强度增到最大,第八周为调整训练,为高原训练后的比赛做准备。

1.3 研究方法

1.3.1 实验测试法 生理生化指标由随国家队科研人员完成采集,测试设备主要有: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och100i、POLAR-S810遥测心率表、日本便携式血乳酸分析仪(Lactate ProTMLT-1710)、血压计、Rayto雷杜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904等,对运动员在集训期间的生理机能指标(晨脉、血压)、血液指标(血红蛋白Hb、血睾酮T、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进行测试,采集时间在清晨安静、空腹状态下进行。

1.3.2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SPSS11.5对所采集的数 据进行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T检验,设定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理机能指标

2.1.1 晨脉的变化 一般来说,在身体机能正常时,晨脉相对稳定;晨脉升高5次/min以上,并持续3 d不恢复,可能训练强度过大或机体未完全恢复,身体机能好转时,晨脉会下降[1]。

对全队平均晨脉统计(图1),晨脉平均值 M= 49.34次/min,标准差 S =1.76次/min,变异系数 CV =3.6%,表明集训期晨脉相对稳定;集训前期晨脉普遍升高,说明全队运动员有一定疲劳产生,但总体晨脉增加小于5次/min,运动员可以适应训练的运动量和强度;在集训中期,晨脉逐渐下降并相对稳定,但在后期采用了大强度训练,晨脉有所增高但仍小于5次/min,通过对运动员LQB晨脉的平均数、标准差统计(表2),基础期晨脉 M =52.3次/min,标准差 S =0.82次/min,标准差较小,说明基础期晨脉稳定,身体机能状态良好;集训前期心率增高,标准差变大,显示出身体对大运动量刺激的结果,表明身体出现运动性疲劳;集训中期和后期晨脉回落,标准差变小,晨脉稳定,说明身体已经适应训练量。此外,在集训监控中,晨脉的变化也应与主观感觉、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才能更为有效地判断疲劳和恢复。

2.1.2 血压的变化 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安静时收缩压升高20%左右,并连续2 d以上时,可能是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1]。从全队血压变化看(图2),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步升高或下降,说明运动负荷对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收缩压基本保持在100~120 mmHg以内,舒张压保持在60~80 mmHg以内,整个集训期收缩压和舒张压有一定波动,但都在可控范围内,这是大强度训练导致的结果,说明在整个集训期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状态良好。

运动员MZC集训期的收缩压 M =113.47mmHg, S =7.07mmHg, CV =6.2%;舒张压 M =68.72mmHg, S =5.68mmHg, CV =8.3%,变异系数较小,动脉血压相对稳定。图3是运动员MZC在集训期的血压变化曲线,在1月30日和2月10日出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的现象,原因是强化训练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是加大运动量的结果,此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回落,说明心血管系统疲劳有所恢复,是心血管系统增强的表现。因此,在3 000 m障碍跑训练中,血压可以反映运动员机体的恢复和对运动的适应情况。

2.2 血液指标

2.2.1 血红蛋白的变化 Hb是人体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执行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等功能。Hb是决定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因素,其含量直接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男运动员Hb的理想值是16~17 g/dL,此时氧的运输能力达到最佳。当Hb浓度增加,结合的氧量增加,如果由于脱水、营养等原因造成Hb进一步增加,会使血液粘滞度增大,血流速度减慢,心脏收缩阻力增加,反而对运动不利[2]。

通过对全队基础期和集训各期运动员的Hb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配对数据 T 检验(表3),结果显示,基础期和集训各期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说明全队运动员Hb的含量相对稳定,但全队集训期血红蛋白含量保持较高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为了克服缺氧引起的不利影响,人体机能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调节的结果[3]。

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运动量加大,造成运动员有不同程度脱水或营养干预的结果,导致血液浓度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图4)。因此,在集训期,定期测量Hb含量有助于了解运动员的氧运输系统功能、营养和恢复状况。

2.2.2 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 血清肌酸激酶(CK)是骨骼肌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酶之一,正常情况下,肌细胞膜结构完整、功能正常,CK 极少透过细胞膜,血清中的CK浓度较低。研究证明,无论是大强度还是小强度的训练,都会使血清CK活性增加[4],主要原因是运动时骨骼肌局部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自由基增多,细胞膜受损和通透性增加,使肌细胞内的CK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循环而增多。

从集训期CK变化特点看,全队平均值( M =375.125 u/L)处于较高水平,说明集训期的训练强度较大,且标准差 S =135.548 u/L,变异系数 CV =36.13%,表明CK个体差异较大的特点。

图5为集训期全队CK变化曲线,由于第3-5周进行加大强度训练,CK达到最大值614 u/L,结合运动员主观感觉和其他指标监控,仍在承受范围内。经过一周的训练调整,第6周加大运动强度,CK达到531u/L,增加幅度变小,说明运动员逐步适应了训练强度。血清肌酸激酶是反映运动强度的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波浪起伏变化特征,具有标准差大、变异系数高、离散程度大的特点[5] ,因此,CK数值对训练强度刺激较为敏感。

2.2.3 血睾酮的变化 睾酮刺激组织摄取氨基酸,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纤维和骨骼的生长,加强磷酸肌酸的合成,促进EPO分泌,增加肌糖原储备等[6]。

从全队的血睾酮平均水平看,集训期血睾酮( M =676.12 ng/dL)处于较高水平,反映出全队运动员身体机能良好,但标准差( S =118.16 ng/dL)和变异系数( CV =17.48%)较大,显示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负荷安排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区别对待。通过对7名队员基础期与集训期血睾酮水平的差异比较,并进行配对数据 T 检验,差异显著( P <0.05),集训期血睾酮水平有所下降。

图6为运动员LQB集训期血睾酮变化曲线。集训前期血睾酮平均值为712 ng/dL,集训后期血睾酮平均值为476 ng/dL,血睾酮水平下降,但未出现疲劳症状,运动能力较好,并呈起伏变化趋势,这与负荷结构调整相关,意味着机体的合成代谢过程和恢复速率随之减慢,如果在此基础上仍继续增加训练负荷而不做调整, 将会导致训练后难以及时恢复,影响训练计划的完成[7]。当血睾酮水平下降,说明身体承受负荷能力降低,提示在赛前要调整血睾酮水平,使运动员生理机能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2.2.4 血尿素的变化 血尿素是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分子内氨基的代谢产物,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消除处于平衡状态,血尿素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研究表明,训练使运动员体内蛋白质代谢保持较高的水平,我国优秀运动员晨起的血尿素正常参考范围在4~8 mmol/L之间[8]。运动量增大、运动时间延长或疲劳积累时,血尿素增加,恢复也较慢[9]。

表4为全队集训期各阶段血尿素值。集训前的基础期进行了训练调整,进行加大负荷的适应性训练,血尿素水平较高(5.37 mmol/L);在集训前期的大负荷训练,血尿素值(5.87 mmol/L)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集训前期与基础期进行差异性检验,差异不显著( P >0.05),说明基础期和集训前期运动量相当;集训中期血尿素(7.35 mmol/L)增加,接近最高值,与集训前期相比,差异显著( P <0.05),可能原因是大负荷训练使运动员身体没有完全恢复,是疲劳积累所导致的;集训后期血尿素值(5.70 mmol/L)与中期相比,差异显著( P <0.05),出现显著下降,原因可能是通过前一段训练机体产生适应性改变,是身体机能状况良好的表现。因此,血尿素对大运动量训练反应敏感,大运动量训练会使得血尿素显著上升,运动量越大血尿素增加越明显[10]。

图7为运动员 YT集训期血尿素变化曲线。从总体上看,在集训期血尿素( M =7.05 mmol/L)相对稳定,但在2月16日测试晨起血尿素达9.74 mmol/L,分析其原因是前一周的公路跑距离加大,运动量过大,导致疲劳积累,基于以上原因上午大运动量课取消,改为调整训练。可见,当训练量加大,血尿素增加敏感,且血尿素恢复到正常状态需1~2 d。

3 结论与建议

1)监测3 000 m障碍跑集训期晨脉和血压,可以反映机体恢复和对运动的适应情况,但应与其他生理生化指标、训练水平和个体差异相结合,综合评定运动

员的身体机能状态。

2)在3 000 m障碍跑集训期,血清肌酸激酶可以反映运动强度大小,且表现出变异系数和个体差异较大的特点;血睾酮变化敏感,起伏变化较大,在高强度、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期血睾酮水平下降,提示在赛前需对血睾酮水平进行调整,保证运动员最佳运动状态;血红蛋白变化幅度较小,血红蛋白会因运动员高原低氧和脱水等因素而发生改变;血尿素对运动量的变化较为敏感,运动量大和身体不适应,都使血尿素显著升高。

3)集训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训练监控时,应该以“横向比较为辅,纵向比较为主”的原则,关注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建立运动员个体的训练前和训练后、平原和高原生理生化指标评价标准,帮助教练员对训练的合理安排,为实施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3] 李振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生化指标监控[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83-84.

[4] 冯连世,李开刚.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5] 崔玉环,刘丹,安楠,等.国家男子足球队运动员生化指标的特征与评价[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3)48-55.

[6] 杨明,田野,赵杰修.中国国家女子马拉松队备战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J] .中国体育科技,2011,47(2):21-25.

[7] 马丽华,孟宪华,周军.北京市中长跑队运动员冬训阶段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4):50-52.

[8]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9] 张爱芳,唐玉成,姚国强,等.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冬训期间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35-38.

体育教案-玩纸--学习快速跑 篇11

何自谦(深圳市福民小学)

本课设计成一张“纸”贯穿课堂,意在探讨:

1、课的学习任务把传统的学习快速奔跑任务揉进游戏中“完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就学到快速奔跑的技能,发展快速奔跑的能力。

2、课题把学习什么改叫玩什么,更符合小孩心理特点,也完全符合体育的本质就是“play”,以“play”的观点来看体育课也许更能实现水平

一、体育课教学的五大领域目标。

3、通过一堂“玩纸”的课,设法告诉学生生活中许多小东西、器材都可创造性地用于体育锻炼:诸如废报纸、桌椅、板凳等等。

4、整一堂课通过一张简单的纸为道具进行不断的变换、创新,设法让学生脑海里产生“生活中到处充满体育的乐趣”。体育并不仅局限于体育课堂。课间、家里、乃至工作中的间隙,随处可见的桌椅板凳都可成为我们进行play、happy的道具、工具(也可叫它们为器材)。让体育、play、happy成为他们的潜意识、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5、课前折纸风车,意在培养动手能力及乐趣,diy的意义也可体现。自己的diy作品练习起来更有兴趣。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习惯。

“玩纸”——学习快速跑

何自谦(深圳市福民小学)

学生:水平二

1、学习目标:

(1)发展灵敏素质和奔跑能力

(2)启发学生认识到许多小东西、器材都可以创造性地用于体育锻炼,体育可以贯穿生活。

(3)运动时意识到别人的存在,不冲撞别人。

2、学习内容:

“玩纸”——快速跑

3、学习和活动步骤:

(1)游戏:“老狼与羊”(模仿性操化动作与慢跑结合)

绕场一周进行,(1、扩胸

2、体侧

3、体转

4、跨步走

5、慢跑)。通过游戏进行准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启发式提出了学习主题——快速跑。

(2)讨论:怎样才可以不被老狼抓住,怎样才可以跑的快。选定小组长组织汇报

(3)动作要领学习

(4)学好本领跑的快

高抬腿、小步跑的辅助性练习。通过上述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快速跑应注意到的几点,并进行快速跑的辅助性练习。

(5)“追飞机”(自由练习)

自己掷飞机,自己追,锻炼快速跑的启动能力(如果学生启动练习积极性不高,改用分小组“抢飞机”,以调动积极性。)

(6)贴纸跑(自由练习)

将一张纸放置于前胸,快速跑,看谁的不掉下来。用纸做道具,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

(7)推“风车”跑(自由练习)

想法让“风车”转起来。(要有一定的速度)

(5)—(7)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道具”进行练习。

(8)推“风车”、贴纸跑等形式的接力跑

通过接力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发展奔跑能力。

(9)合作与创造

每人一张纸,分组讨论纸还有何创造性的折法和玩法,培养合作与创新精神。

(10)评价:

学生进行自评或由组长来进行小组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11)游戏:“老狼与羊“

放松性动作进行,呼应课的开始部分,“检验”羊们的锻炼效果。

(12)布置课后的补充活动:

a 课余尝试与同学一起用纸进行新的折法、玩法。

b 在家试着找某“器材”进行锻炼。(有家长参与更好)

初中体育与健康《耐久跑》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1、耐久跑:3-5分钟定时跑;

2、游戏:打“排球”。

课的任务:通过定时跑练习让学生掌握跑的节奏和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游戏培养其组织能力

进一步学习耐久跑的方法,发展学生耐久力;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及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重点:途中跑时步幅均匀,动作轻快 难点:呼吸自然,有节奏 准备部分

组织:

一、上课仪式 1

二、游戏:打“排球” × × × × × ×

× × × × × ×

三、队列练习:(1)反口令(2)列队走、并队走

× × × × × × 要求:步伐一致,精神饱满

× × × × × ×

四、准备活动:《健康歌》 △ 组织:四列横队相向站立;第三段音乐时队伍首位相接跑跳步由教师带领

教法:

1、音乐伴奏,师生共舞

2、动作、队形变换时,教师语言提示

要求:

1、动作准确到位,姿态优美

2、严肃、活泼、认真。

五、基本部分 1、3-5分钟定时跑

重点:途中跑时步幅均匀,动作轻快 难点:呼吸自然,有节奏

(1)慢跑:体会脚着地动作。

教法:

1、教师做耐久跑示范,讲解动作要领(2)绕场做圆周慢跑,注意体会动作要领。

要求:全脚掌滚动着地,步幅均匀,动作轻快。

2、讲解呼吸方法。

教法:

1、教师讲解呼吸动作要领;

2、原地练习呼吸节奏;

3、踏步、齐步走、跑步中练习呼吸节奏。要求: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与摆臂配合好。组织:由教师或指定学生带领成一路纵队作蛇形、对角、交叉等图形跑。3、3分钟编队图形跑。

要求:

1、注意动作要领;

2、紧跟前一名同学跑。

组织:站在圆周上。教法:

1、分组讨论动作完成情况;

2、个别示范;

3、教师总结; 4、4分钟定时跑(分组轮换)

第一组:两队绕场作定时跑练习,听到教师的信号后作转身跑练习。第二组:板羽球投圈

要求:跑时注意动作要领,发扬顽强拚搏精神,坚持到底。

教法:学生分组轮换练习,进行曲伴奏。

5、游戏:打“排球”方法:分男女两组进行,用气球打“排球”。球落地或从“网下”穿过算失 一分,规定时间内看谁失的分少为胜。组织:分男女两队在各自半场进行。

六、结束部分: 5`

一、放松歌舞:《请你和我跳个舞》

二、小结

三、归还器材

体育障碍跑教案 篇13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新课标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为主要目的,通过各种跑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和参与意识,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互帮互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分层教学,努力降低学生对耐久跑的恐惧心理。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课学习目标,为中考体育打好身体素质基础。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耐久跑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常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往往被迫完成教学内容,学习浅尝则止,技术领悟不完整,往往一节课上完学生并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相对克服长跑带给身心的不适。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如下:

1、认知目标:知道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并能初步做到呼吸节奏与脚步动作的协调一致。

2、技能目标:通过变速跑、结伴跑和自测心率法初步掌握耐久跑有效控制速度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小组协助,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从而更好的提高个体承受极限的忍耐力,最终提高1000米和800米成绩。

四: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1、重点:掌握耐久跑呼吸方法。

2、难点:克服突破“极点”时的心理障碍。

五、场地和器材

200米田径场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学练与要求

时间

次数

强度

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并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教师介绍本次教学内容并提出希望和要求。

3、安排见习生。

集合站队图示:

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

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

T

要求:精神饱满,集合快静齐,报数时声音短促洪亮,注意力集中。

2分钟

准备部分

1、原地徒手操

伸展运动

扩胸运动

体转运动

公布压腿

膝关节、脚踝关节活动

2、跳大绳3分竞速

组织: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

全班分为四组比赛,见习生负责计数,教师裁判。

要求:老师领做,并通过语言口令调动学生,学生根据老师安排慢跑,认真听口令进行练习。

10分钟

4x8拍

基本部分

一、跑的专项练习1、20米小步跑2、20米高抬腿跑3、20米后踢腿跑4、30米加速跑

组织:6人一组,在直道练习。

要求:积极参与,动作努力做标准。

要点: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当

10分

.二、教师讲解耐久跑的呼吸方法

三、集体慢跑400米

四、记心率

五、小组编队跑

1000米

“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同时加强呼吸,控制节奏。

练法:跟随老师原地慢跑体会呼吸和步子之间的节奏。

练法:教师带领下,慢跑。

男女生各一组练习。

练法: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耐力好且有责任心的同学领跑,将耐力较好的同学安排在队中把耐力差的同学“裹”起来,最后队尾安排1-2名同学跟跑。

要求:

1、教师讲解编队跑的方法,学生认真听讲。

2、帮助同学分组。

3、学生在练习时鼓励他们坚持。

4、学生完成练习后自测心率向小组长报告。

5分

6分

7分

六、自测心率

七、放松走200米

教法:教师带领学生边走边放松四肢

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

2、课堂小结

3、师生再见,下课!

要求:

1、充分放松身体;

2、师生共同评课;

3分

预计脉搏

准备活动:平均90—120次/分

基本部分:80—160次/分

结束部分:70—80次/分

练习密度

体育50米跑教案教学设计 篇14

(1)、知识目标:了解短跑的发展史学习蹲踞式起跑短跑的技术。

(2)、能力目标: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奔跑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真处于发育,运动能力较差、身体素质差。学习动作慢。对运动项目学习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但另一方面,学生对同一动作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另一方面都希望有成功体验的获得。所以根据这些特点,采用由易到难,距离由短到长,以及比赛的方法,合理安排上课时间,使学生逐步养成竞争的习惯,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节课是采用理论和实践向结合,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竞争意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解法:①通过揭题、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②精讲、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①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愿望。②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纠正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发现动作不规范等动作及时给予纠正。

(4)、说学法:①通过尝试练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领会动作要领等。

②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开创一个和谐、平等、高效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在学习过程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创新思维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学习沿着我学会与我会学的正确方向发展,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程序:

(1)开始部分:①全班集合整队 ②清点人数 ③师生问好④宣布内容及任务

(2)基本部分:①了解短跑的发展史,学会正确的摆臂技术

上一篇:土十条细则下一篇:于惊蛰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