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会议记录

2024-10-25

课题研讨会议记录(通用15篇)

课题研讨会议记录 篇1

校企合作课题建设研讨会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题建设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2年4月12日下午2:00分 会议地点:机械工程系系会议 记录人:周成伟 出席与列席会议人员:

尹梅仙 南京奥特佳冷机有限公司 组织人事科科长 郭加玉 宿迁工程机械厂 车工技师/生产科长 章正华 宿迁长江润发有限公司 生产厂长/工程师 王 健 江苏宿迁市秀强玻璃公司 生产副部长 郭玉成 宿迁精科公司 钳工技师/生产科长 董铁军 宿迁工程机械厂 车工技师/车间主任 韩加平宿迁通用机床厂 钳工技师/工人 吴必才 宿迁机床厂 设计技师/厂长 仲 会 宿迁长江润发有限公司 工程师/ 技术部部长 李建 宿迁技师学院 机械系主任

杨仓军 宿迁技师学院 机械系德育主任 课题组成员 袁辉 宿迁技师学院 机械系教学主任 课题组成员 张德安 宿迁技师学院 机械系教学副主任 课题组成员 周成伟 宿迁技师学院 教务处副主任 课题组成员 单野 宿迁技师学院 课题负责人 会议主持人:机械工程系主任李建

主要议题:

1、校企合作模式可行性的探讨;

2、专业化方向及课程设置;

3、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发言记录:

机械工程系李主任:

1、宣布今天到访的企业家;

2、讲解我们开设校企合作建设研讨会的重要意义。

课题负责人单野首先介绍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借鉴工厂生产管理模式,构建一体化实训平台办学模式”。具体做法就是“在学校内建立生产模拟实训室,全方面模拟工厂生产管理环节,对学生进行模拟生产实习。”的课题研究模式。这种模式预期可以达到几种效果:

(1)学生不用进厂,就可以全面掌握生产实际知识;

(2)企业不用花巨额资金在校内建立生产线,就可以把企业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传授给

学生;

(3)校方全方位模拟企业生产,使教学更贴近工厂,起到实景模拟的效果,而又不用像

工厂一样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生产同一产品;

(4)在模拟生产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完全掌握工厂生产过程,使得毕业后就能立刻到岗

工作,减少了企业的二次培训时间。

(5)避免了学生身份的转换带来的就业的落差感,减少了工人就业的流失率。宿迁机床厂厂长吴必才: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一个机会。校企合作对我们双方都有利,今天召开这个研讨会,桥梁更加牢固,企业提供实践的平台,学校提供理论知识教育,紧密结合、共同培养。

吴厂长的讲话内容结合我院的专业化发展方向,模拟工厂课程开设的合理性,师资队伍要求及建设,对学生培养应达到的目的及要求以及校企合作的具体有效方式提出了诸多中肯的意见的建议。吴厂长认为,数控技术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这个专业领域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所以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应着重潜能的开发,强调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再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想这一点对我们老师、学生包括企业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江苏宿迁市秀强玻璃公司生产副部长王健:讲话结合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对数控技术课程体系进行了彻底的剖析、解构与重构,构建了符合宿迁工程机械厂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企业与学校双方的约定,从接下来的两个月开始,数控专业“秀强班”的课程将由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执教。随后,王健与2011级数控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沟通,并回答了学生关心的问题,组建“秀强班”,并按本次双方商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秀强玻璃公司和我院距离很近,5分钟的路程,“秀强班”可以直接进厂实习,不需要模拟工厂的建立,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其他企业是个很好的福音。

南京奥特佳冷机有限公司组织人事科科长尹梅仙:我院数控专业每一年的就业招聘会上大家都会看到我的身影,是的,奥特佳与我院的数控专业从建专业的那天起我们就开始合作了,吸纳数控专业学生近500人。这些学生中,有一直干下来的,也有半路离开的,但坚持下来的学生在我公司都得到了重用。我要强调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持之以恒,就是一种坚持。学生的知识水平、各方面能力素养相差都不多,只要按其特点分以不同的工作任务都是很好的员工,但为什么最后有些学生步步高升,而有些学生停滞不前,我想只有这种坚持的精神能解释明白。

奥特佳本打算投一条生产线到我院,董事会最终没有批准,对此我们都深表遗憾,但这个时候你们能积极思考用建立模拟工厂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这对于我们企业是件好事,因为这将大大提高我们学生的适应能力,也大大缩短了我们公司的再培训时间。对此我们对你们这种做法表示感谢,并一定会大力支持。

其他几位企业专业人士也结合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谈了关于校企合作的模拟工厂这种教学模式的看法,并纷纷表示支持。

机械系李主任:

1、作总结发言;

2、对企业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本次“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题建设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我院在长期的校企合作实践中所塑造的良好形象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它一方面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育人成果,为学校面向企业和市场,更好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解学校、了解学生的平台,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人才储备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一次校企合作建设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也必将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进一步高层次、多方位的交流与协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题研讨会议记录 篇2

2010年5月26日至28日,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现场研讨会在张家界市举行, 全省56个教师教育专项课题主持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及其子课题主持人参与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上, 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长、博士后李三福,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李倡平和副主任易志勇,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科研部副主任黄佑生分别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 课题结题的程序和要求, 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教师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与会人员进行了科研引领。《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湖南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等6个课题组在研讨会上作典型研究案例发言, 介绍了本课题组在教师教育专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方法、体会和经验。

本次研讨会是在各课题研究进入中期阶段举行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都很强, 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肯定, 也引起了各课题主持人的积极反思。开福区科培中心罗炜老师说:“两天的会议给我们每个人提了个醒, 使我们在即将进入倦怠的时期能继续保持一种高昂的激情, 是一场难得的‘及时雨’。”资兴市教师进修学校欧典南老师说:“无论是当时听课、还是此时已回到工作单位上, 我始终在反思, 自己所主持的课题与省有关专家的要求, 与先进典型研究案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黄佑生邹金生)

例行研讨:提升课题研究实效 篇3

2013年,笔者对本区承担各级“十二五”规划课题的19所学校进行了教育科研情况调研。结果显示:21.1%的学校实行了例行研讨(≥3次/学期),42.1%的学校实行不定期研讨(2次/学期),31.6%的学校极少开展课题研讨(1次/学期),5.3%的学校未开展课题研讨。这19所学校中,只有31.6%的学校制定了阶段性课题研讨方案。通过查看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深入课题组,笔者发现,开展例行研讨的学校,课题组成员对所研究课题的了解程度会更高,阶段性研究任务更清晰,课题研究服务于实践的程度更高。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E.A.Locke)和休斯的“目标设定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目标激励的效果受目标本身的性质和周围变量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一理论适用于课题例行研讨效度研究上。因此,笔者做出了“开展课题例行研讨能提高课题研究实效”的推断,并选定5所首次参与区级规划课题研究的学校作为样本校(5所样本校均是第一次开展课题研究),统一执行课题例行研讨制度,探究课题例行研讨对于课题研究的作用。

关于课题例行研讨的研究

完善、落实课题例行研讨制度。为了保证我区各校推行课题例行研讨制度,区教科规划办首先修订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课题管理办法》,制订《武汉开发区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绩效的考核办法》,对课题例行研讨实行“阶段目标管理”。以“规范研究过程”和“改进教育实践”为价值取向,遵循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效归因的逻辑,设置“研讨过程的规范度”“研讨目标的达成度”“研讨成效的显现度”三个一级指标,下设8个二级指标,把控课题的例行研讨效度(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区教科规划办通过培训,将课题例行研讨各环节通过阶段目标管理流程图(见表2)的形式呈现出来,指导学校按流程要求制定学校的《年度例行研讨计划》,扎实开展课题例行研讨活动。

表1:课题例行研讨效度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研讨过程

的规范度\&1. 研讨主题明确\&2. 研讨各环节安排合理\&3. 研讨问题深入\&研讨目标

的达成度\&4. 形成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5. 课题组成员有明确的任务分工\&研讨成效

的显现度\&6. 课题提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7. 课题组成员均成按要求完成研究任务\&8. 通过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实践\&]

表2:课题例行研讨阶段目标管理流程图

[例行

研讨

效度

指标][课题总研究目标与内容][课题年度研究目标与内容][年度例行研讨计划][研讨前][研讨后][研讨目标][研讨内容][成员分工][任务布置][例行研讨][研讨实录][学习笔记][过程资料][阶段成果]

督促、指导学校开展课题例行研讨。笔者组织部分学校教科室主任,充当观察者和研讨效度的评价者,指导课题组关注每一次研讨的“阶段目标管理效度”。现列举5所样本校(为方便表述,笔者将区内5所样本校分别编号1-5)的首次例行研讨的流程。

样本校1:

课题:《3-6岁幼儿排序经验的获得途径研究》。

研讨主题:3-6岁各年龄段幼儿前测游戏设计。

研讨流程:回顾前阶段研究工作→按小、中、大班三组分别展示每组制作的有关排序的前测游戏,阐述设计意图→小组演示试测过程→分组讨论、质疑→研讨结论→下阶段研究任务分工。

样本校2:

课题:《“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研讨主题:“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环节的突破。

研讨流程:教师代表基于实践,分别从小组合作与分工的不同侧面发表意见→其他教师补充、质疑、辩论→研讨小结→下阶段研究任务。

样本校3:

课题:《“三主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研讨主题:课堂“导入”的策略。

研讨流程:回顾、梳理前期理论学习的要点→学科组教师分别从学科角度表述“导入”策略与疑惑→讨论→任务布置。

样本校4:

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研讨主题:小学低段、高段解决问题第一环节的策略。

研讨流程:前期研究工作小结→低段、高段教师在“解决问题”第一环节的实施策略分享→组内讨论→低段、中段教研组长提炼策略要点,并提出小组疑惑→专家解惑→任务布置。

样本校5:

课题:《幼儿园绘本课程研究》。

研讨主题:不同的绘本内容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研讨流程:理论学习→问卷分析→教研组成员针对理论学习和调查表,讨论不同的绘本内容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讨论结论→下期研讨主题及任务布置。

笔者与部分学校教科室主任通过参与5所样本校的例行研讨现场观摩,发现研讨务实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研讨任务需前置,且有明晰分工;研讨完成后将上阶段研究成果与过程性资料一并收集;按研讨结果调整下阶段研究重点、兼顾课题组每一成员布置研究任务;确定下次研讨主题、时间、主持人;结合研讨及过程性研究定期提炼课题研究成果。综合5所样本校历次研讨的经验困惑,笔者指导各校调整研讨流程,把握研讨效度,按年度例行研讨计划开展课题研讨工作,使课题研讨真正达到“例行”的惯性特点。

研究结果

规范了研究行为。通过定期研讨,课题组成员逐渐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进行过渡。研讨给了课题组每一位教师发言的机会,在思维碰撞中,教师对课题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样本校1通过研讨,教师对排序的概念、排序的五类活动(感官排序、双重排序、事件排序、数量排序、序数排序)的理解更深入。在完成阶段研究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们学会制作第一份教师问卷、家长问卷,尝试着设计各年龄段幼儿排序前测游戏,制作幼儿排序水平记录表,科学操作前测实验等。

实化了研究过程。“课题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是课题成果提炼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5所样本校按照课题例行研讨效度的8项指标要求,通过形成研讨实录、撰写学习笔记、收集过程性资料、提炼阶段研究成果等方式,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过程性资料分时段进行整理,避免将学校日常工作与课题研究混为一谈。如样本校4,课题组通过研讨,确定每一阶段的研究目标与主题,开展研究课展示、论文评比、教学设计比赛等,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了一系列有关“解决问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如:习题集、有关“解决问题”各教学环节的实践策略集、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理论论文等,做实了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

凸显了研究效果。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取向在于从学校内部推进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促进参与学校课题研究的教师走上研究、学习、工作相融合的道路。如样本校5,是一所建园仅一年的幼儿园,通过《幼儿园绘本课程研究》,教师通过课题例行研讨与实践,加深了对幼儿园绘本课程的意义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开发了具有本园特色的绘本课程,并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园绘本主题教学策略、亲子绘本阅读指导策略等,充分体现了教育科研服务实践的价值。

(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组长:余学泉;副组长:高中斯;主要成员:戴斌林、吴显品、彭志祥、刘华贵、张之见、王素培、付国屏、陈必元、韩瑾、张卫波、叶丹、王顺芳)

课题研讨活动通讯稿 篇4

曾竞

9月23日下午,我校小学语文组全体教师齐聚三楼会议室,针对课题《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开展研讨活动。

我校语文组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研究效果如何,课堂实践是否有效,学生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升,这些问题都将影响课题研究的顺利结题。此次活动中,首先由语文组负责人曾竞老师总结课题前期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布置了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任务,使每位教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后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以便积极开展工作。

接着,本次活动中,针对语文组上周推出了两节示范引领课,同时也是课题研究课进行集体探讨。两位授课教师首先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并结合课题对课堂上的闪光点和不足进行了自我评价。随后,在评课环节中,每位听课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各抒己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知识点的突破等方面对两节课进行评价,充分肯定了授课中的优点,并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使评课活动真正成为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平台。

课题研讨二——企业文化 篇5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建设不断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进一步宣传、提炼、培育、总结企业文化,努力培育有公司特色的、广大群众认可的、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是值得我们电气分公司,乃至整个公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目前电建企业文化的特点和我们面临的难题

由于我公司属于电力行业的附属专业,项目工地分散,长期流动作战,如果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用企业文化加以凝聚,只能给人以散兵游勇的印象,战斗力、竞争力也无从谈起。一个有着强大文化根基、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无论是对员工还是业主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必然在竞争中取胜。我们要建设强大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先认识自己企业独特的一面。

电建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从业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这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同时施工现场比较分散、人员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同时电力安装项目大多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大量隐蔽工程除了有限度的检查外,主要还是靠施工人员的自觉性。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约束,需要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教育。

因此,我们不能还把目光停留在单纯的抓生产上,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宣传工作认识肤浅,甚至认为企业文化是玩虚的、抓不着看不见的,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进行一些文化宣贯的形式不屑一顾;对企业的宣传工作也是口头上说必要,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支持。有的领导认为“成绩不说也不会跑,说了也至多是添个彩,表现为“不愿说”;有的认为,宣传了成绩,会给企业添麻烦,还是“低调”的好,表现为“不敢说”;还有的甚至认为,企业宣传工作是“瞎吹”,表现为“反对说”。这都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视行为。

二、研究公司职工的构成、制度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目前我们的企业,主要由基本工和派遣工组成,刨去企业原有的基本工不说,派遣工又主要由以技术为主的各地大学生,和以现场施工为主的民工组成,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性格特征等都有诸多不同,形成了各自的个人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可能是相融、互补或排斥的,错综复杂的文化交融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能否为每一位员工所接受。个人在企业的地位、岗位、收入、前景、人际关系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个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范围和程度。首先,公司的各级管理层本身应该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化身,带领员工去印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用企业文化的作用来整合企业的管理、品牌和形象,从而维护企业经营理念、恪守质量方针。

毋庸讳言,富士康“N连跳”事件,不当制度和管理,正是导致员工跳楼的直接原因。富士康对员工的管理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需求,而是更多的对他们的工作压迫。因此,公司对员工要爱之、利之、安之,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研究其心理,满足其需求,改善其环境,激发其潜能,为公司所用。

公司各级领导只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才能凝聚人才的创造力量,才能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把心思放在抓管理、增效益,重知识、重人才上,用感情、事业和待遇留人。

三、铸造企业文化,增强公司软实力

企业的“企”字,“人”在上,方为“企”;反之,无“人”则“止”。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概括的讲,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以塑造共同价值观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基准,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重点,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共同实现企业蓬勃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根据管理的重点需要,完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现在,我们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企业精神——“承诺服务”、标志、标准色、标准字体等多种文化元素。但是需要进一步运用企业宗旨、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立功竞赛等具体相关标准,来检验和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具体深入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更真实、更具生命力企业文化。例如海尔通过“砸冰箱建立全新质量意识”这一具体行为做好做活了企业文化的大文章,大大提升了其在国际国内的企业形象。他们还针对管理人员办事不及时,提炼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日常行为规则。企业文化内涵往往可以演绎出说服力很强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又升华为大多数职工很容易理解和实行的企业文化原理。今年是公司的成本管理年和安全无事故年,重点就应该在安全和经营这两方面下大力气进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完善。

前不久在网上看见这样一个微博,一傅姓女士因为在公司网络交流平台上发了一句牢骚话,便被公司以损害企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由将其解雇。员工在网上发了一句牢骚就被企业解雇,凸显该企业小鸡肚肠,缺少容人之量,而这恰恰是现代企业文化所缺少的。公司应当给予每个员工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并反思决策和管理是否出了问题。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自己核心价值观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二)、把宣传工作融入到生产和经营工作中

企业宣传有吹旺火势,激活员工激情,为员工提神鼓劲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把握宣传的要点,注重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注重企业以人为本的宣传;注重企业科学管理、创新管理的宣传;注重企业员工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的宣传。并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服务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公司每个时期都有其工作重点,企业宣传工作要围绕中心工作提前造势,事中及时发现亮点及时报道,事后继续跟踪。如每年都有的安全生产月和群防群治月,在这段时间的宣传工作就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

2、日常工作找准结合点:电建企业是技术密集型、高风险行业,企业宣传工作应围绕安全生产进行引导,引导职工遵章守纪,保证自己不违章作业并勇于制止别人的违章行为,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引导员工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引导员工在岗位上攻坚克难,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活动,争做技术尖兵。因此我觉得应该公司可规定:凡有重大的工程项目节点,必要有宣传工作者在场,把宣传作为项目节点任务的一个部分。这既是公司对内外宣传的需要,也是结合安全质量技术各方面进行宣传的绝好时机。

3、找准宣传工作的切入点。要切实发挥宣传工作鼓劲、增色添彩的作用,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找准宣传工作的切入点,增强宣传效果。例如今年的北京项目,我们电气分公司的负责人蔡黎明同志,他在抢受电任务中一马当先克服重重困难,优质准点高效的完成了业主交予的任务,受到了业主的高度好评。我们分公司把他的事迹报道出来。就他本人来说他很高兴,很自豪,认为自己的付出有价值。在北京的我们分公司的职工同时也感到公司在关注他们,感到光荣,内心充满动力,所有的苦累都化为乌有。

4、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和机制建设。文化需要传播,传播需要载体。公司应当继续利用电花报、项目简报、公司网站、宣传橱窗、灯箱等手段,报道企业的生产、经营、党建信息,展示一线员工的风采;另外对宣传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三点加强。一是要不拘一格从项目挖掘,亦可尝试借用外力资源;二是继续加强通讯员队伍的培养锻炼;三是从制度和机制上为通讯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激励他们多做报道,出好报道。

(三)、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企业一部分员工存在惰性和安于现状有着天然的文化背景,要激活这些人的激情必须要点燃他们,并不断地给风,吹旺火势。即使优秀的员工也需要激励,使之不断超越。所以更应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如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质量、进度评优活动,晋升提拔、物资或精神奖励等手段的运用。不能停留在开开会,发发奖,而是要发掘出人的内在品质及

典型性,通过这一过程,让干部职工了解企业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把符合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加以强化,得到肯定,使之再现,形成员工稳定的习惯或品质。我们电气分公司在这方面也下大力气进行摸索,特别重视职工技能培养和科技创新。规定凡参加在技术比武、竞赛中获得前3名者,给予精神物质双重奖励。以此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电气高压班的“五小成果”——《电气高压封闭母线拖运车应用》。电气高压封闭母线托运车,它是电气高压班的职工们在平日工作中,共同琢磨研究出的一项小发明。它不但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为公司节约了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在成品保护方面,更是表现出色。这项成果在上海电建2011年职工“五小成果”发布会上,并荣获了三等奖。并已申报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奖,这是对职工们技术创新的最佳肯定。

附属丰泽小学课题结题研讨活动 篇6

2010年12月23日上午,苏明强副教授应邀参加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课题结题研讨活动,首先听了《精心预设与灵动生成的数学课堂研究》课题结题汇报课(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汇报课(语文)《圆圆的沙粒》,然后,参加潘东盟老师主持的《精心预设与灵动生成的数学课堂研究》课题结题汇报与研讨活动,对于汪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提出四点建议:

1、建议按照教材的编排将课题改为《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更为准确。

2、建议按照“说――认――读――拨”的顺序进行设计和教学,指出“认――读”是本节课的重点,它的基础在于认识钟面12个数字的顺序以及时针分针的转动方向,建议通过课件进行处理,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为后面的“认――读”奠定基础。

3、建议在“认――读” 整时和半时之前,应该增加一个环节,先让学生围绕“起床、上学、上课、午饭、放学、睡觉”说一说自己的作息时间,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语言,然后进行“数学化”即开始本课的教学,体现生活经验(知识)数学化的过程。

课题研讨会议记录 篇7

【协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

【承办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教育局

【时间】2012年7月16日至7月18日 (15日报到, 16、17、18日三天会议)

【研讨主题】“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论坛

“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法”——读写联动课型的研究

【研讨特色】

名校风采:赤峰市红山区第十六小学, 将通过简单高效的主题阅读课堂、千人主题诗会, 展示主题阅读实验的成果。祖国民校长将现场为大家解读“薄弱学校改造的历程”。

名家报告:主题阅读课题研究核心成员刘俊祥现场为大家做专题报告:《大单元教学法中14课时读写联动的操作策略》, 并现场做课。

直击课堂:来自全国各地近20节“主题阅读”6个年级的读写联动课例。

专家引领:刘宪华、陆恕等专家现场说课。

【参加对象】各市区教育局领导教研室主任语文教研员各学校校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收费标准】会议费600元/人。食宿、交通、考察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

【在线报名】 (0755) 29640257传真: (0755) 27759133 E-mail:ztyd@ztyd.net

(注:《报到通知》可在http://www.ztyd.net下载, 查找报到具体地点及乘车路线等事宜。)

课题研讨会议记录 篇8

一、具体体会

(一)以分工合作的形式,构建起了“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网络

这项课题研究省里的总课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荆门市承担的子课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案例研究》,“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包含四个方面内容: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荆门市又将其细化分解为七个方面的内容,市直6所学校承担平面图形与测量的研究任务,钟祥市2所学校承担立体图形的研究任务,京山县、沙洋县6所学校承担位置、观察物体、图形与变换的研究任务,东宝区、掇刀区4所学校承担角的研究任务,今天进行现场汇报交流的6所学校基本涵盖了这些研究内容,通过这样进行分工协作,就构建起了一个研究框架与网络,支撑起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案例研究这个课题,这样安排非常科学合理。

(二)以案例研究为手段,探索出了“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1.石化一小课题组通过创新性研究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探索。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这一案例中,石化一小的老师们创新性的设计学具3组9根小棒(颜色相同的长度相同),让学生摆三角形,然后通过旋转、平移得出3个三角形完全重合,也就是全等,再让学生摆四边形,同样比较发现虽然边的长度固定,但摆出的大小、形状不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固定了,形状与大小也就完全确定,这就是它的稳定性。

2.钟祥市实验小学课题组通过专题式研究对立体图形的教学形成有效策略。从“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几何概念教学采取的策略是层级推进。首先是直观展示,感知概念。如教学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通过实物教学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初步感知面、棱、顶点。其次是动手实践,理解概念。通过动手操作,制作长方体框架或模型,学生会做,说明他们理解了长方体的特征。再者是空间想象,内化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系统地呈现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空间关系,让学生建构一套关于长方体特征的思维体操,将概念深深印在脑海中。最后是解决问题,巩固概念。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

3.市实验小学课题组通过对比式研究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他们研究的是“圆的概念教学”,学校课题组采取的是“同课异构”这种对比式研究办法,由多位实验教师分别执教“圆的认识”这一课例,来探索不同的设计,哪一种或哪一点更适合教学实际,更为有效。

4.沙洋县高阳小学课题组通过反思性研究进行有效性教学探索。学校课题组通过对教学案例进行反思、研讨,促使课题研究走向深入。如在“位置与方向”这一课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温故知新,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策略准确地把握了确定位置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

5.石化二小课题组通过问题式研究对长度、面积单位概念教学进行了有效探索。他们针对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忽视概念的实质,注重结论的记忆,仅以课本知识为导向,割裂了系统间的概念等进行了一些典型课例的研讨,形成了诸如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等有效策略。

6.东宝区象山小学课题组通过实践性研究形成角的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按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四环节展开教学。

(三)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在“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中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课题研究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在师生的发展上,从今天现场汇报以及通过课题资料展示的学校情况看,通过两年多的研究,真正落实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研究理念,课题学校的师生都在研究中成长、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是注意课题研究的真实性。现在教师对课题研究要么是应付型研究,认为课题研究是负担,纯粹完成任务;要么是功利型研究,研究时不做事,结题时要挂名。其实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当有利的,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研究越来越懈怠,专业发展就不够,专业化程度就不高。如果我们做研究型教师,同样可以越老越值钱。2012年2月份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老师们可以对照标准看一看,自己有多大差距。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在研究中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二是注意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普适性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研究的结论要具有一般性,能普遍适用。但我们各课题学校研究出来的一些结论还是个案式的,零散化的,没有形成系统的,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应将各子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形成几何概念教学中某一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如图形的认识有效教学策略,图形的测量有效教学策略等,甚至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整个几何概念教学的共性的有效教学策略,这些研究成果拿出来别人就可以借鉴、推广、应用。

三是注意研究报告撰写的规范性。结题报告是在收集和整理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提炼,形成结论,升华为研究成果的过程。一般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与主要过程、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该研究的未来展望等。

关于性别歧视课题研讨心得体会 篇9

此次seminar研讨课,我们小组的课题是对四川大学在校学生性别歧视现象的调查。首先,我们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合作,从问题引出,社会背景,历史起源,以及解决前景几个方面做出了资料的搜集。由我和吴禹慷同学负责了关于历史起源方面的资料搜集工作。

在关于性别歧视这一话题中,历史起源往往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由女性所主导的社会体系只能追溯到人类早期社会的母系氏族了,而后由于生产关系的变化,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降低,从而为后来的性别歧视埋下了伏笔。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受到制度和宗法礼仪的限制,女性的地位长期以来就比较低下,深受一些封建礼教的影响,主张“三从四德”。这让女性参与政治的权利彻底被剥夺,女性只剩下被男性支配。在大男子主义的影响下,几乎每一名男子对女性都有所偏见。其中也包括了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孔子。他也曾发出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感叹。而他这句话也几乎被每一朝每一代的人引用。这种圣人的言论也对女性性别歧视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统治者在教化表彰方面的政令法规。在宗法男权统治下,女性卑下的地位逐渐被制度化、法律化、典章化了。

意识形态的形成无不打上国家的烙印,统治阶级对性别关系的制度规范和道德引导,其作用之强、影响之弥深,使得制度本身“锁定”了性别不平等的格局,从而流传至今。

此外,在历史背景之外,我们的课题小组在其他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研究,在性别歧视的现状这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性别歧视。

求职中的性别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招聘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求职者基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或工作岗位无关的因素,而不能给予求职者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损害甚至剥夺求职者平等就业权的现象。

男女就业不平等现象在我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法律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作出了明文规定,但是,现实中许多单位不愿招聘女性或者对男女求职者采取了不对等的标准,“男性优先”的现象层出不穷。有的单位的招聘简章中明确提出,女性一旦被聘用,8年、10年不得生育;在条件相当甚至更优秀的情况下,女性经常仅仅因为性别问题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在毕业求职中,性别歧视成为女大学生应聘时难以绕开的绊脚石。

带着一些疑问,我们的小组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川大学在校的全体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望江校区和江安校区作为主要的取样点,取样的地点也大都选择了图书馆,自习教室等公共场所,随机性较大,不同专业同学分布较均匀。因此,对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问卷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对照试验的方法,即问卷设计上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套问卷进行调查。一份是具有明显性别歧视特征的实验组和一份较为含蓄的对照组。使实验的结果更完善和具有说服力。

在这次的seminar研讨课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社会科学调研基本流程和必要的学术探索的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发挥各自的专长才可能把这一整件事情做好。同样也进一步是我明白了责任心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就我个人而言,可能在整个活动中起到的角色并不算特别重要,因此,在一些重要的资料汇总,问卷设计上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是一直在等待小组其他成员的工作结果,而没有主动的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对此我不得不做出深刻的检讨。在研讨课的整个流程中积极性还不是特别高,从而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

最后,再谈一下对性别歧视的个人感受。关于性别歧视,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对女性的很多观念都已深入人心,很多事情都已经成为了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共同承认的事实,这就对性别歧视的界定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例如在决定孩子的姓氏问题上,相信绝大多数的家庭还是采用父亲的姓氏作为子女的姓,这又算不算性别歧视呢?或许可以这样说男子的姓氏是一个家族的象征,而象征一个家族为什么非要是男性呢?而这是否又构成性别歧视呢?等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考虑。

而在现实社会中的就业性别歧视中,难道已经界定清楚了吗?显然也并非如此。例如在许多行业是严格限制女性的,例如一些高危行业,像高层建筑工人,一线作战部队的一些特殊病兵等一些危险性较高并且对女性生理极限具有一定的挑战的行业,拒绝女性的加入难道是性别歧视吗?如果真的向女性开放了这些领域,难道不是另一种性别歧视的体现吗?

全国德育理论重点课题研讨会综述 篇10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德育学科规划组,于1999 年1月13日至15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了全 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德育理论重点课题交流与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德育理论专家、学者共22人参加了 会议。会议就德育的本质内涵、道德教育哲学、市场经济与学校德育、德育模式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 的研讨。

一、关于德育的本质内涵

一种观点认为,从学理上讲,德育即是道德教育。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坚持“大德育”的概念,我国 的学校德育即是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总称。这两种观点反映了两种 不同的思路:一是学理的思路,一是约定俗成的思路。会议争论的焦点在于,能不能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当作德育。双方都不反对学校应该开展这些方面的教育,问题是应该用什么来概括。从 学理上看,用德育来概括是不理想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究竟用什么来概括目前学校德育的内容?有的. 学者提出用社会性教育,有的学者提出用价值观教育。会议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关于德育的本质 ,从教育哲学的高度来看,主要有两个视角。第一,德育是超越的,还是适应的?第二,德育是工具,还是目 的?

“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曾经被人指责为“理想主义”。对此,有学者指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所 表达的是道德教育“应该”超越,反映的是人类对道德教育“理应如此”的期望,是从“道德教育应该怎样” 来说的。它从教育的本性(超前性)和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中获得理论支持,是对时代 误区(经济至上、物质主义)的超越,是对传统德育指导思想(机械适应论)的超越,它必然要求超越人们习以为常的规范化德育模式。

德育是目的还是工具?一种观点认为,德育是一定社会为教育下一代而进行的活动,它是社会、阶级或集 团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另一种观点认为,德育应该摆脱一时一事的功利限制,坚持以人为本。当前的学校德 育太功利化,以致于失去了自己的目的和价值。有学者在分析中外学校德育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指出 :学校德育只有建立在个体德性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深入人心。在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间,应该是以个人为 本位。

对德育本质的研究,也涉及到德育功能,对此要与德育功能联系起来考察。德育的根本功能是“育德”, 是传递道德文化,延续人类道德生活。还有学者认为,要进一步研究德育何以可能的问题,即学校德育的条件 性。应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要不要道德?要什么样的道德?道德是否可教以及应该如何教?教道德有哪些途 径?学校德育是不是教道德最有效的途径?最有效的学校德育是怎样的?新时期德育理论的突破,可能就在于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之中。

二、关于德育哲学的研究

德育改革需要德育理论思维,这是与会的专家、学者的共识。理论思维的更新,集中体现为构建新的道德 教育哲学,这正是目前德育学科的新的“增长点”,也是“九五”期间德育理

课题研讨会议记录 篇11

暨世界中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2013·韩国)会议通知(第一轮)

世界中联骨伤风湿中韩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联骨伤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将于2013年10月14日-18日在韩国举行。此次会议将由世界中联骨伤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韩国韩医学会主办。期间除了召开学术会议外,还将组织学术考察调研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会主题:发展中医药为风湿、骨伤学术发展作贡献

二、大会征文范围

1.中医临床对风湿、骨伤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治:

风湿病(皮痹、肉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及心、肝、肺、脾、肾五脏痹;西医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痛风、骨质疏松症及其他各种原因的关节痛、肌肉痛、关节炎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风湿病针灸疗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风湿病综合疗法(包括内服、外治等)的临床研究;

2.中西医结合风湿、骨伤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3.韩医理论与临床研究,韩医与中医学的比较研究;

4.替代疗法、辅助疗法,如饮食疗法、音乐疗法、物理疗法等对风湿骨伤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研究;草药或民间疗法对风湿、骨伤病预防、治疗、康复的研究;

5.风湿、骨伤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6.风湿、骨伤名医、名师的临床经验;

7.中医、中西医结合在脊柱、关节、创伤、骨病、软组织损伤、微创技术、康复医疗和药物研究及器械研制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

8.风湿、骨伤手法的临床研究,包括:①手法传承与临床应用经验总结与交流;②传统中医骨伤手法的临床规范研究与推广应用;③手法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④手法的特色优势研究与思考;⑤其他与手法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⑥手法治疗内科及儿童疾病的研究。

详情请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网站http://www.zyfxbxh.com/或http://www.fxbxh.com。

三、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一律采用word文档格式,正文(含参考文献)字数在4000字以内,中英文均可,文章均附中英文摘要,字数200字左右。作者姓名要全部依次列出,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地址要详细;

2.论文收集截止时间:2013年8月31日;

3.请填好论文信息表于2013年6月30日之前提交至:stdzy09@126.com,表格可从世界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网站下载:http://www.zyfxbxh.com或http://www.fxbxh.com。

四、咨询、报名及其它事宜

1.风湿病专业委员会联系人:马桂琴、黄雪琪

电话:010-63329516,51937888;传真:010-51937888;E-mail:stdzy09@126.com

2.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联系人:张军

电话:010-84042327;传真:010-51937888;E-mail:stdzy09@126.com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

课题研讨会议记录 篇12

【本刊讯】《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课题阶段总结与研讨会于2013年7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课题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博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以及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国家资源中心及北京市9个区 (县) 的教委、信息中心、课题实验校的领导、教师共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对自2012年底课题启动以来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听取了与会领导、专家及课题学校对课题开展的建议, 并对下一阶段研究工作重点及研究计划进行了交流。

研讨会认为, 智能终端教育教学应用在北京的开展已走过了接触阶段, 在渗透到主课堂、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显现出积极的变化, 个别学校已经进展到常态化教学应用的程度。课题下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关注两个基本问题, 即如何理性、科学地推进平板电脑类智能终端的“常态化”应用, 如何有效评价平板电脑类智能终端融入教育教学后的效果。为此, 课题推进模式上将有所改变, 一方面仍然推动个体学校在融合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应用实践工作, 在课程规划、学科教学整体推动等方面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将以区域整体联动促进平板类智能终端有效教学应用。依据北京地区实际情况, 课题拟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整体推动试点区域。

下学期, 总课题组将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一方面更有效地实施“以学科教学信息化专家”引领的培训模式, 将课题现阶段积累的成果以培训方式有效辐射到更多的学校、教师群体;另一方面, 在区域、学校层面上, 以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估为导向, 在有条件的学校、学科开展实验研究。

课题研讨会议记录 篇13

一、会议时间、地点:5月13日至5月15日,阳新一中;

二、参会人员:省教研室综合室刘合荣主任主持会议,阳新县副县长致欢迎词,省教研室的杨国金主任讲话,各地的教科院主任、工作人员,各校的校长、教师20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校徐之兵、彭平参加了会议。

三、会议主题:湖北省教研室基础教育综合教研课题研讨会

四、会议内容:

(一)14日上午,黄石市教科院、黄梅县、当阳市、阳新一中、江夏五里界中学、小溪塔三小等10个单位做推进校本研究经验与成果的交流报告

(二)14日下午,1、湖北省教科所彭敦运先生作专题学术报告——《在探索“心距”中寻求学业负担问题缓解的契机》;

2、省教研室王淑珍教授和5名学校发言人做学科纵横互通——有效教学、减负、防治厌学的研究与实践。

(三)15日上午,1、三峡大学黄首晶教授作学术报告——《学生学业负担长期过重的深层理论缘由探析》;

2、黄石市教科院邹从容主任作报告——《区域性校本研究的网络教研尝试》;

3、与会代表交流增效减负防厌学等综合性共通课题研究的深化,刘合荣教授作研讨活动总结并布置课题研究工作有关任务。

五、我校参会的收获

1、学习了其他学校的校本研究经验,聆听了专家的报告,拓展了视野,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2、我校的彭平、徐之兵同志先后做了交流报告,展示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3、在14日下午的交流报告会后省教科所彭敦运先生亲临寝室对我校的彭平、徐之兵同志的交流报告做点评、指导,这是我校在本次研讨会上获得的殊荣。

六、会议后我们的主要任务

1、坚持“小命题、深切入、大文章” 研究方向,调整研究策略,推出校本特色的研究内容,争取申报课题立项;

课题研讨会议记录 篇14

阿克苏市第七小学

甘锡宝

课题改革已经实施多年,由于地域特点的多样性,地区一线教师主观理解的差异,导致课题的实施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阿克苏地区教育局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各位教师能面对面的进行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通过参加本次课题论坛我收获颇丰,现在我将我的收获陈述如下与各位同行共勉。

新课题学习是在新课标下新增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学习不仅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全部内容也是整个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课题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体会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还可以让学生感悟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次课题论论坛共有5所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参加,其中阿克苏市有4所学校,阿瓦提县有一所学校,大家在会场上共同切磋,其乐融融。

参赛的各位选手的实力和水平能代表所在学校的真实能力,他们观点贴近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这些认识源于实践。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阿克苏市三中的两位参赛选手,别看二位选手年纪轻轻但她们的论坛内容和现场的表现得到了在场评委和观众的认可,她们《浅谈提高高中学生对唐诗宋词的鉴赏能力》的论坛题目务实,二位选手互相补充观点,层层递进,并且运用了多媒体设备演示具体的操作流程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她们的表现让人折服。看着她们年轻的面孔,听着她们沙哑的解说,观赏着指导详实的学生习作,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被她们爱岗敬业的精神所动容。

课题研讨会议记录 篇15

一、预设篇

(一) 对侧手翻技术的认识, 即教材情况

1. 该项技能的重难点是什么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技巧侧手翻单元第一课时, 以左侧方向侧手翻为例:笔者将侧手翻技术中的手掌落位正确、双手依次落垫 (由左至右) 、双脚依次落地站稳 (由右至左) 作为教学重点, 直臂顶肩支撑、挺腰摆腿作为教学难点。此外, 针对侧手翻等技能难度比较高, 学生恐惧、畏难心理比较强的技能教学, 如何让学生敢于参与, 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层面上最大限度提高练习密度, 也是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重点之一。

2. 该项技能的练习梯度如何设置

在学练侧手翻的过程中, 如何实现“知识——技能——能力”的转化, 如何优化练习设计的梯度, 达成预设的课时教学目标。所面对的挑战有:在初学侧手翻时, 由于该技术动作难度大, 进行完整练习时, 大部分学生缺少充足的尝试体验, 导致很多学生对动作技术缺乏整体概念, 部分学生 (尤其是女生) 更是存在一定恐惧心理, 不敢翻的现象比较突出, 如何在练习设计上改变练习难度、层层落实练习次数, 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技能练习中。

因此,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中, 把如何引导学生做动作和降低动作难度作为本节课追求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 笔者力争使学生通过学习各种简单的直臂支撑和倒立摆腿、支撑后双脚跨垫落位等练习, 逐步过渡到原地支撑侧手翻、半蹲侧手翻、高位侧手翻。

3. 该技能发展学生的什么能力

为什么要练习该项技能?通过该项技能的学习和练习, 目的是发展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两个问题一直是江干区体育教研团队所执箸探究的。在本次活动中, 笔者作为上课教师, 针对该项技能, 也一直在质问自己, 通过侧手翻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何种能力?笔者认为:通过侧手翻练习可以增强肩、臂、腰部肌肉的力量, 发展人的空间定向能力和平衡能力, 提高其身体的灵活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二) 对教学对象的认识, 即学生情况

小学生年龄小, 认知水平低, 好奇心较强。对技能练习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一般情况下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设置的练习中。但随着年龄增加, 认知水平逐步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 学生越来越不敢动、越来越不愿动的情况逐渐凸显, 课堂表现为练习主动性不够, 不愿主动投入到课堂练习中。所以, 本节课如何消除四年级学生心中的顾虑, 大胆尝试练习, 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前三年的体育课学习, 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巧动作, 如:前滚翻、后滚翻、挺身跳等, 身体具备一定的体操基本姿态。但由于身体还没有完全到达发育期, 手臂力量弱、协调性差、心理素质差等现象还是较为普遍, 所以对掌握侧手翻动作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该教学内容本课次的教学中, 四年级学生到底是否具有完成侧手翻技术的上肢力量?对学生的力量基础如何准确定位?介于此, 笔者以自己所任教学校的四年级学生为对象, 对学生的该项能力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得到的结论是:现阶段四年级学生上肢的绝对力量比较薄弱, 在静止状态下学生的上肢支撑能力比较欠缺, 但在侧手翻整体练习中, 作为过渡性支撑用力, 学生的上肢力量却相对较好一些, 所以, 四年级学生的上肢力量, 能够基本达到侧手翻技能练习的力量要求。

(三) 教学媒介的使用, 即场地器材

1.“V”字型场地布置, 既新且实

“V”字型场地的设计, 充分利用了上课场地的各个角落, 给每个上课学生全面的观察视角和学习体验, 让看课教师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实用且好用, 是本课场地布置的亮点。

2.“左红右黄”标示, 直观有效

以两种不同颜色不干胶剪贴而成的左掌、右掌, 直观有效地体现了练习中的重点, 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学生在学习时左右手撑垫技术中的落位、先后顺序等难点, 价廉效高。

3. 一张小垫玩转整节课堂, 既实且巧

一张朴实的体操小垫结合四个预先黏贴的手掌印, 正反两面、纵横位置的变换, 在垫子的使用上做足文章。在起到保护的同时,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处有练习参照, 层层提高练习难度, 使本节课中侧手翻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化教学讲解无形为有形, 从而达到技能的扎实掌握, 于平凡处见奇巧。

(四) 教学主导的魅力, 即执教者

1. 消除顾虑, 提高胆量

在教学中, 教师积极引导, 在语言激励学生的同时, 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逐步减轻学生的畏惧心理。比如, 采用从原地支撑落脚——蹲立——半蹲——完整练习地逐步过渡, 整个过程是学生心理适应的缓冲期, 对掌握动作也是一个很好的逐步感知过程。

2. 动作迁移, 由易到难

在体育课中, 一种技能促进另一种技能的掌握即为正迁移。因此, 该课次中, 从双手直臂支撑, 摆腿的分解练习过渡到侧手翻。在准备活动中, 笔者设置了明确左右、卷起右脚裤管和倒立摆腿等几个游戏练习, 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拥有本体感觉, 同时通过教师引导, 前后不断联系, 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 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让学生从原地支撑摆腿——蹲立侧手翻——半蹲侧手翻——高位侧手翻——完整侧手翻动作, 整个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更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

3. 巧妙设计, 突破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侧手翻双手落位、四肢依次落地的正确技术动作概念,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原地支撑跨垫落位环节。该环节的设置, 使学生在跨越垫子的时候主动做到双手直臂支撑, 双腿依次落地转体。同时该环节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 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4. 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在课堂中, 教师必须承认学生个体差异, 所以如何解决优生“吃得饱”, 学困生“有提高”的问题, 显得尤为重要, 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为了让优生更加有发展的空间, 设置了大体操垫展示环节, 在垫子上设置标志线、手印、脚印, 让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去挑战更高难度, 促使其更好地完成双手直臂顶肩支撑, 挺腰摆腿, 四肢依次落地这一难点动作;而教师更为关注辅导学困生, 通过语言激励及各种练习, 促使其动作在本次课中有进步, 从不敢翻到敢翻, 从敢翻到乐翻。

二、实效篇

(一) 环环相扣, 层层落实

整堂课在教师激情投入和学生互动参与中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预设充分发挥了课堂的主导作用, 以课前预设为蓝本, 借用场地器材的巧妙设置, 指导、鼓励性语言的激情引导, 在课堂上步步落实教学环节。学生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技术, 发展能力, 体会成功。25分钟的教学互动后, 学生基本达成了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 梯度合理, 练习落实

本堂课中, 教师的练习设计意图得到充分实施和落实, 整堂课的练习效果和教师前期预设相符, 在各项练习的实施过程中都能契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练习设计的梯度合理, 各练习之间衔接紧密却又化重难点于无形之中, 对学生技能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破中求立, 解而求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直把握住了侧手翻的技术特性, 设置了不同练习目标的课堂练习, 看似将侧手翻技术进行了分解教学, 却在奇巧之间, 打破了常规侧手翻教学中的一些固有教学模式, 于分解练习中显现了侧手翻动作的技术原理, 让学生在正确的动作概念下进行体验式学习, 逐步提高。

(四) 气氛宽松, 相得益彰

整堂课课堂教学气氛融洽, 教师以激励性语言作为上课语言, 在侧手翻这一难度较高的技能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考虑到学生怕做、不敢做这项技能的心理基础上, 通过有效的语言鼓励、梯度练习设计,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练习, 激情投入课堂练习, 取得了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反思篇

(一) 学情不同, 教而有异

1. 区域不同, 学生的技能基础存在差异

由于侧手翻教学技术难度比较高, 尤其是在四年级阶段实施该项技能的教学, 如果授课班级没有一定的技巧专项能力储备, 很难在一个课时教学中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借班上课的教师, 笔者没能提早介入了解本次上课学校该年龄段学生的技能基础情况, 导致在上课的实施过程中, 在技能形成的要求上定位不准, 个别练习环节的落实还是欠扎实。

2. 学情不同, 授课方式需异

本次上课中, 令笔者感触最大的是:很难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往的借班上课经验是只要组织得当, 学生的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定会高于平时。而本次上课却是截然相反:一个提问, 应答的学生寥寥无几。布置几遍练习, 学生练一遍过后, 目光殷切地看着你, 身体却岿然不动。

课后反思:可能这个班的学生, 从来没有经历过200多号教师齐聚一堂看课的情况, 重压之下能有几个四年级的学生轻松得起来呢?错只在于自己发现这一情况后没有及时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调整授课方式。

3. 自身课堂应变, 尚欠磨炼

学生突然经历众多教师看课, 在上课表现压力情况极大的情况下, 作为授课教师,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练习主动性上的能力, 还是略显欠缺, 缺乏有效及时的调整手段, 是今后从教过程中需要着力弥补的地方。

(二) 预设有余, 变而欠透

1. 技术教学环节预设到位, 但临场应变欠火候

本课次的教学内容, 在练习方式的设计、各个练习环节的优化组合上, 笔者经过全方面精心准备, 甚至已经预设了不同种的课堂实施方案, 但在具体上课过程中的调整上还是有些欠妥之处。

作为本次活动6位上课教师中最后亮相的笔者, 通过观察之前5位教师的课堂实况, 已经意识到学情有所不同, 在练习方式的采用和练习要求上, 需要改变, 而且在自己上课过程中也尝试了改变, 如:降低女生的练习要求、尽量采用鼓励性语言, 尤其注重对个别薄弱女生的辅导等。但纵观整节课, 学生的主动参与练习、自我展示、课堂投入与我的心理预期差距还是比较大, 说明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自己在临场应变上还是欠火候。

2. 练习器材设计到位, 实用上可再商榷

上一篇:延安市建筑工程资料整编管理规定下一篇:西藏民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