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2024-08-16

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通用16篇)

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作者:南轩

来源:《甘肃教育》2013年第16期

一个国家的精神叫国魂,一支军队的精神是军魂,那么,一所学校的精神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魂。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电脑“写字”的时代,绝大多数高校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都是用电脑打印出来的,而陕西师范大学却回归传统,由学校的老教授用毛笔,一笔一画地给学生填写录取通知书。我以为,这饱蘸浓墨、注满心血的录取通知书已经超出了“通知”本身的意义,而是一种真情的流动、师魂的流动,既表达了教师对莘莘学子的关爱和尊重,又彰显了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传达了一种深厚的职业情感和高贵的职业素养,不经意间输送着社会和谐的正能量,令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这手写的录取通知书是送给莘莘学子的一份厚重礼物,也是向社会传播中华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无可讳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此,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中小学合格师资的陕西师范大学率先垂范,从小事做起,通过教师端庄、秀美、功力深厚的字体给学生传达一种信息,更寄托了一份殷殷的期望,凝聚着厚重的传统文化氛围。我想,学生拿到这个通知书以后,一定会感到无比亲切,增加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其对教书育人这一崇高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走进教师的精神家园,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意识。

笔者认识一位几年前从陕师大毕业的优秀中学老师,他说,他还珍藏着当年的录取通知书,并将留作永久的纪念。这份录取通知书正是学校的老教授用毛笔书写的,颇具鲁迅先生的书法风格,融隶篆于一炉,坚韧而又浑厚,朴实而不质拘挛,古拙又兼灵秀,洒脱且有法度,可谓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当看到这份录取通知书时,他内心深处就激起一泓感情的波澜,有种穿越时空的怀旧与感动。古人说“文如其人”,实在书也如其人。老教授那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学子的殷切期望之情就浮现在眼前,并给了他潜移默化的精神感召,成为他做好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可以想见,这些手工书写的富含文化底蕴的录取通知书,值得拥有它的众多学子一生去品味,去珍藏,去续写更多的辉煌。

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篇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校的教学风格、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的模式重负低效, “加时之风、题海之术、灌输之道”盛行, 结合老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成本高、效率低。教学走进了“低效率———重负担”的怪圈。学生课余生活单调, 直接导致学生厌学和弃学, 严重损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这些情况, 长山乡中心学校的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艰苦的探索, 力图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单纯追求考分的压力下解脱出来,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 即对学生实施愉快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 取得了点滴成绩。

2 愉快教育的实施

愉快教育即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 努力创设一个主动发展、积极进取的乐学氛围。在实施的过程中重点是抓住两个着力点:一是做好课堂上的文章。在转变学习方式, 改善师生关系, 改革教学评价上下功夫, 实施愉快教育;二是发挥好课外 (校外) 活动的辅助功能, 重心放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劳逸结合, 学玩结合, 在愉快的教学情景中学知识、长见识, 使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1 愉快教育目标

从学生的情感教育入手, 给孩子爱和美, 激发孩子的学生兴趣和创造能力, 实施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并重的整体人格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并获得更好的表现自我的机会。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时间, 尽量让学生多说、多讲、多练;通过有效的课 (校) 外活动, 使学生受到人格的感化、意志的培养、情感的激发、精神的升华。

2.2 具体实施

愉快教育的实施是从两方面着手的:一是做好课堂上的文章, 课堂是愉快教育的主阵地, 其方法是从转变学习方式、改善师生关系、改革评价语言三方面进行。

转变学习方式: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 就没有人对表现的追求。”教师的情感在课堂上对学生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阳光, 因为教师良好的情感体验是愉快教育实施的前提。教学只有在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学习才会热情高涨, 才能大胆想像, 有所创新, 因此, 愉快教育的基础是转变学习的方式。

在该校实施愉快教育的初期, 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够深入、彻底, 做表面文章, 搞形式主义。课堂活起来了, 师生乐起来了。但在课堂效果评价上很不理想。

案例:师:燕子的羽毛是怎样的?生:乌黑光亮的。师:燕子的翅膀呢?生:俊俏轻快的。师:尾巴又是怎样的?生:剪刀似的。师:这样的燕子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呢?生:活泼机灵。师:你们看,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剪刀似的尾巴。组成了活泼机灵的燕子, 燕子真可爱。

这是我校马老师教学《燕子》的片段, 初看, 课堂气氛热烈, 师生对话和谐, 教学方式表面上有了很大转变。但实质师生虽在对话, 学生虽在表达, 没有情感的沟通, 缺乏心灵的交流。马老师除了把课文读了一遍外, 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收获。针对这种情况, 我校紧急召开研讨会, 提出教学方式的转变, 绝不能在表面上下文章。要在自由的对话中, 将真切的感受换成个性化的语言。如:讲读《燕子》第一节, 须引导学生具体感悟燕子的外形美, 感受作者的情感美, 品析语言描述的美。要给学生想象、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只有这样, 教师与学生才能共同分享双方的思想、经验和知识, 从面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 愉快教育首先要转变学习的方式, 要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这样学生可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时间的空间, 呵护学生创新思维, 给学生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习环境。这也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基本点。

二是改善师生关系:实施愉快教育的难点是改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解脱出来。逐步完成由主体到主导的转变过程。该校要求全体教师转变观念, 牢固树立教师是学生合作者, 平等中的首席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 针对学生提出的稀有问题, 老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 对不同见解的学生视为“不听话”而加以批评指责。如此使学产生畏惧, 造成了学而无乐的结果, 只有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 敢于表现自我, 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 这样才能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果。这也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初衷。

三是改革教学评价:实施愉快教育的根本是改革教师评价语言。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机智幽默的谈吐, 生动得体的评价, 催人奋进的鼓励性语言像一股涓涓细流, 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这也是实施愉快教育的重要标志。

在一节自然公开课上, 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分别用了“你的答案真准确”、“你的思想很正确”、“如果你能再表述清楚一些就更好了, 请你再想一想”、“有自己的见解, 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 希望今后发扬下去”……

这是在今年乡级公开课上, 该校教师的一节公开课的评价学生语言, 教师的语言普通、真诚, 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语言精确、精炼, 比千篇一律的“你回答得真好, 真棒!”等评价语言更具启发性、肯定性、激励性。整节课, 课堂十分活跃, 师生情绪高涨, 老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语言,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这就是愉快教育。

发挥好课外活动对愉快教育的延伸作用。为了避免愉快教育实施的脱节, 使其更具科学性、系统性。该校决定在课外也大力倡导实施愉快教育。如:校本课程《快乐中有我》。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 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爱护环境, 学会感恩等教育。除了这些还利用节日对学生渗透愉快教育。如:“快乐六一”大型团体操表演、“快乐作文”鼓励学生用笔记录童年的快乐。对于课外活动这块, 还在探索的初期, 经验还不够丰富。

3 愉快教育的成果

自实施愉快教育以来, 参加实验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名列前予。去年六年级在全市统考中名列全市第五。教学质量和师生精神面貌, 都好于未参加实验的年级, 张琳琳等10名学生在第一届“仕林杯”教学竞赛中获得一、三等奖, 这些优秀教师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渗透了愉快教育的精髓。

2005年该校在哈市教育局组织的“童谣创作活动”中五名学生获奖创作奖, 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愉快教育, 也受到学生家长认可与好评, 该校原有在校生98人, 现在增加至185人, 家长的认可, 就是对愉快教育的最好的评价。

实施愉快教育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 对传统的教育观进行了审思, 提出了愉快教育的教育观, 归纳了愉快教育的四要素:即爱、美、兴趣、创新。改善师生关系突出了一个爱字, 即爱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体现了一个创新;改革评价语言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 实施愉快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学习活动的本身特点。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习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精神力量, 才能使学生得到教育和发展。在实施愉快教育的过程中, 虽取得了点滴成绩,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愉快教育目标的管理、规范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 教师的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都影响愉快教育的实施。

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篇3

一、教室标语要合适本班特色

张贴教室标语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班级文化氛围,也是为了能教给学生一些道理,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学生每当抬头看到它们时,时不时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和思考。这样教室标语就能达到引导他们思考标语的内涵,使之内化为他们的世界观或价值观,外化为他们行为习惯的一部分。

在我带高一(2)班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在军训日记中写道:“二班,二班,非同一般,”同学们觉得喊起来有劲,过瘾,听起来振奋人心,就成了我们的班级口号,后来觉得有点短,在同学们中间广泛征集,填了三句,“挑战自我,挑战对手,挑战极限,”意思虽然很明确,又觉得不够工整,同学们提出把“挑战自我”去了,形成了班级口号,在需要喊口号的场合,我们都高呼这四句口号,振奋人心地喊出了我们是谁,凝聚了班级的力量,写出学生的心声,学生对这些标语反响也是积极的。

二、教室标语要面向全班同学提出

标语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太高或太低的要求,摸不着边际的套话,常常会使学生漠然视之、熟视无睹。我校有一个高三平行班的墙壁上贴着“考上重点,回家孝爹娘,”可是他们班的高考指标二本才订了五人,这样的标语目标太高,每次考试统计下来,二本线上的人也寥寥无几,而同样是平行班,我们的目标是“不让一个人掉队”,和同学们商议,我们的后墙标语是“拧成一股绳,很下一条心,竭尽全力拼,共圆大学梦”,这个口号向全班提出了共同的目标,每一个同学都看着舒服,喊着过瘾。

三、植根于班级的个性

当前,好多学校教室的标语都千篇一律的为“团结、拼搏、求实、进取”,缺乏特色。学生都已经看得麻木了,对这些口号视而不见,其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创作自己的教室标语,这可以发挥学生们的潜能,让学生共同参与指定教室标语,从而体现学生们的共同追求和班级特色,这样学生会更自愿的去实现这个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室的标语要有针对性

“有我就是不一样”,当学生犯错误或取得成绩时念上几句,犯错的有内疚的感觉,取得成绩时则有一种自豪感,有特点的标语比大众化的标语更能吸引学生,这样可能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标语要有良好的内容还要有高雅而得体的形式。这会使标语增加底蕴,发挥更好的效果。今年高考结束,我想假若让我带补习班,我就会把前墙的标语写成“檫干眼泪,脚踏实地,从头再来。”后墙的标语写成“让智慧和汗水重新证明,我不是这个水平。”现在果然派上用场。

五、让班级宣传栏成为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班级的情况每个班级都要开设好自己的班级宣传栏。宣传栏是宣扬班级文化,发扬学生个性,展现班级魅力的主阵地。宣传栏可展现班级人员的组成和分工,还可以张贴每位学生的照片,再配上每个人的座右铭。让每个学生都亲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这样更能提高班级学生的凝聚力,树立班级荣誉感。宣传栏还可使设置表扬栏,来表扬班级中的一切好人好事。班级宣传栏还可以展示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这样有助于学生们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在展示中学生肯定会暗地里激励自己,总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做到上宣传栏,让其他学生来向自己学习。

六、办好班级黑板报

黑板报也是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展现学生们自身的才华,也能拓展学生们的课外知识。一般来说,班级板报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办的,且要定期更换,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为班级服务的平台,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平台。学生会很负责地去办好它,这就会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广泛地涉猎新的知识,以提供好的内容和素材。其他的学生也会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要让班级活起来,班主任就要引导学生多思多想,把班级作为自己的家庭来经营和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正确、健康文明、积极向上而又温馨的学习氛围,把教室的布置主动地变成班级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受到鼓舞、受到启迪、受到鞭策,健康而又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存霞.浅谈班级文化建设[J].才智,2015(4).

[2]秦景校.班级文化的功能、特点与建设[J].贵州教育,2015(13).

一道亮丽的风景 篇4

生活因挫折而精彩。张海迪自幼严重高位瘫痪,几次频临死亡边缘,身体极其虚弱。可是在20多年的时间里,她拖着虚弱的身体学会了四种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并获得了硕士学位。而且她还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多人次,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人生犹如珍珠,虽有裂痕但不能掩其光辉,她的生活正是因为挫折而变得更加精彩。

在挫折中寻找乐趣。小溪流水,从岩中辗转出世,汇成溪,一路奔腾入海。但是,如果没有了岩石沟壑的阻挡,小溪就会散漫无形,失去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人生亦是如此,没有挫折的人生,就像一幅平淡的图画。只有战胜了挫折,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他在外国留学时不小心留下了身体残疾的祸根,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体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进行创作,先后写成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和病魔斗争,这斗争是乐趣无穷的。”“斗争是乐趣无穷的的”,正是这种坚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才让高士其的人生充满乐趣。

挫折让人变得更加坚强。雄鹰经过无数次折翅的痛苦才能翱翔天空,成为蓝天的霸主。人生亦是如此。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生活困难,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被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些诽谤者。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弃成功机会的,杰克伦敦和拜伦借挫折助自己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一道亮丽的风景作文 篇5

当我还沉浸在我的思绪中时,一个打扮精致正打着电话的女孩走进了我的视线中,她兴奋的对着手机说着话,突然,她的鞋子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下了头,看到了那个黑钱包。“今天真走运呀,你猜怎么着?我看到了一个钱包!”她踮着脚压低了声音对着手机说“哈哈哈,真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你说我会不会发财呀?今天又可以去买好吃的,我真是上帝的宠。”她微微弯下她的身躯,打量着那个钱包,这是不知手机里说的什么,他如同碰到刺一般松开了手里的钱包,只听“啪”的一声钱包掉到了地上,路人们的眼光一下子就被这声响吸引了过来,女郎一见情况不妙,就不顾人们一脸疑惑的目光,也不过电话里说了些什么,如兔子般飞快离开了现场。

这时一个稚嫩的童声传入了我的耳朵。“奶奶,快看!是个大钱包!”一个身穿校服的小男孩拉了拉奶奶的衣角,这位老人顺着孩子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了那个灰尘扑扑的钱包,只见那个小男孩正要弯腰去捡,却被奶奶一把拦住了。“哎呀!那是别人丢失的东西,我们不能要,乖,听话和奶奶回家去,奶奶给你包饺子吃,昂!”“不嘛,老师说捡到了别人的东西要交给警察叔叔,我想把它交给警察叔叔。”小男孩乞求着奶奶,可这位老人不理会他的乞求,连忙说道:“快走快走,奶奶忙着呢,还要回家煮饭呢,你赶快回家做作业去,乖,听话”。奶奶催促着,拉起他的小手飞快的离开了,小男孩十分不情愿的被拉开,一步三回头,不久后,小男孩就看不到那个钱包了,他早就被淹没在人群的脚步里了……

夕阳西下,那只灰尘扑扑的钱包依然躺在地上,它面朝夕阳仿佛在向夕阳讲述这些天来所遭受的痛苦。

这时一个拾荒者向这边走来,他头戴破帽子,黑乎乎的,脸上脏污不堪面目全非,让人看不清他的真面目,更分辨不出他的年龄,他的目光来回扫视着大街,最终目光定格在黑色钱包上,他毫不犹豫的把钱包打开,从里面掉出了一串钥匙……

“终于有人要把这只无人寻找的钱包据为己有了。”我心里戏虐着。

然而我意想中的事并没有在下一刻成为事实,正当我想走上去说教的时候,只见拾荒者将那钱包和钥匙一起挂在路边栅栏上显眼位置,那钱包像一块面旗帜似的,和钥匙一起被夕阳镀上了金色的光芒,夕阳目送着这位拾荒者,他离去的背影也被夕阳镀上了柔和的光线,一刹那,他的背影给我留下了无数启示,“即使捡到了哪怕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只要不是你的,你也不可以据为己有,因为那是别人的。”

在这短短的一霎,小男孩的奶奶的怕事,打电话的女孩的浮躁,还有和我一样的冷眼旁观,这一幕幕接浮现在我的脑海,而这些最终都被这个拾荒者的金色背影所覆盖……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6

听!旗子在车顶发出呼呼啦啦的声音;卖旗子人的正在介绍五星红旗和奥运旗,忙的不亦乐呼。

看!司机的脸上都洋溢着奥运即将来临的兴奋;路人都在瞻仰那些旗子,露出敬仰的眼神;就连那些小孩子们也拿着旗子在路上跑着,跳着。叫着:“中国加油!奥运加油!”

一个买旗子的正准备买个旗子安在车上,一看卖旗子的是自己的同学,瞧不起似的说说:“是你啊咋在这里卖旗儿?”卖旗子的微微一笑说道:“我并不想靠这赚钱,这不是奥运快到了吗,我就希望咱正阳到处都是红旗和奥运旗,进了一点旗子,按原价卖,你想想,到处都是旗子,多么的涨咱中国人的志气!”“恩,对,我买俩安车上也挺“牛”的!”两个人笑了笑。

这道风景线显示了我国作为东道主的兴奋和全国一心把奥运会办好的心情,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的把奥运会办好,让外国人看到我们中国人热情的一面!

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篇7

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资源, 教师必须对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整理, 并且深入地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 根据原因来思考采用什么具体的策略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感知粗糙, 引发差错

学生在获取、处理信息的时候, 常常只看到表面现象, 而忽略了内部联系。比如在学习了“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后, 让学生计算制造一个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时, 很容易把圆柱体的表面积当成水桶的表面积, 考虑不周全, 从而造成了差错。

2.暂时遗忘, 引发差错

学生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 由于生理、时间等方面的原因, 造成储存信息的消失或者信息中断, 引发遗忘性差错。如学生在五下年级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由于不常用, 等到六年级复习时, 一部分学生早已忘记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3.缺乏自信, 引发差错

个别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或操作练习时, 受到其它伴随信息 (如教师的语气、同学的态度等) 的干扰, 引发差错。如在做一个判断题时, 学生判了“错”, 如果老师用疑问的语气问, 真的是错的吗?马上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改变自己的答案, 改成判“对”。这部分学生缺乏自信, 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 这在低年级表现更为明显。

4.思维定势, 引发差错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 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 学生在思维上先入为主, 计算中常常用习惯的方法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 从而出错。如进行名数互化时, 1.25小时= ( ) 分, 部分学生有时并不考虑时和分的进率, 而是跟着感觉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于是就产生了错误, 写成1.25小时= (125) 分。

二、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 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而更多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中产生的。这其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就是一种教学资源。作为教师, 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 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 要允许学生出错, 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 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

1.接纳错误——让错误生存

(1) 倾听错误, 发现价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实施, 要想捕捉有价值的错误信息, 教师需要学会认真倾听, 而不要轻易否定, 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 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 心灵的对话, 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2) 正视错误, 培养自信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 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 包括“错误”。这一点, 特级教师华应龙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错得好!”是他课堂教学的口头禅。其实, 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还在于华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课堂因融错而精彩”。

在《角的度量》一课上, 笔者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要是没有华老师的三句话, 三次鼓掌, 那同学就会在同学的嘲笑中抬不起头来, 这三句话, 三次鼓掌让他很有面子的, 坦然回到自己的座位。其他学生也从中得出一些数学上常用的思想或方法:首先, 敢于尝试就值得表扬。其次, 度量应该从0开始的。第三, 要量角的大小, 用角来比着看。这就是这个错误的价值。

2.利用错误——让错误转化

(1) 找准错误, 寻找起点

学生有了错误, 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 纠正错误。教师则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顺应”他们的认知, 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 摸清其错误源头, 然后对“症”下药, 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简便计算110-55-45, 有不少学生往往错误地计算为110- (55-45) 。究其原因, 是学生对连减中的简便计算原理没有弄懂。这时, 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小明同学过10岁生日, 爸爸到儿童服装店给他买衣服, 一件上衣55元, 一条裤子45元, 爸爸带了110元, 还剩多少钱?”在这样熟知的情境中, 学生很快想到:可以先算出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钱, 算式是 (55+45) ;再算出还剩多少钱, 算式是110- (55+45) 。这样缘于错误找根源, 根源找准了, 学生理解了, 难题解决了, 错误率自然就降低了。

(2) 将错就错, 因势利导

教学时, 教师如果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法出发, 进行引导点拨, 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 还可以“将错就错”, 拓宽学生思维。

如应用题“桃树有45棵, 比梨树的3倍多6棵, 梨树有多少棵?”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 () +6=45;②3×45-6;③ (45+6) ÷3;④ (45-6) ÷3;⑤45÷3-6;⑥45×3+6……解法很多, 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 结合线段图, 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 ①、④是正确的。这时, 教师“将错就错”, 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 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 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 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这样的“将错就错”, 举一反三, 既丰富了知识, 又拓展了思路, 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直面错误——让错误升华

(1) 从错误资源中发现

数学教学重要目标有: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 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 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 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 笔者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 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 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自主地发现了问题, 解决了问题, 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2) 在错误资源中反思

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 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思作前提。利用学习的错误, 及时引发观念冲突, 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 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更有利于学生的反思。

三、结语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 有错误是难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作为资源来利用。只有那种带有普遍性的、具有一定蒙骗性的错误, 能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或者虽然是个别学生的差错, 但却涉及学科本质, 能挑战其他同学的思维的, 同样是有价值的资源。

摘要: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 有错误是难免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错误并不断改正的过程。只要老师能善于利用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错误资源, 错误就能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学习过程,课堂教学,错误

参考文献

[1]华应龙.我就是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施银燕.让错误价值最大化.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夏亚平.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 正确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小学数学教师, 2001, (11) .

[4]陈亚娟.展示“错误”也应有度.小学数学教师, 2007, (11) .

[5]张优幼.关注“粗心”背后的数学事实——“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后测和前测.小学数学教师, 2010, (1) .

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篇8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他指出:“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陶先生认为:“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学生演课本剧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演好一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本剧正独领风骚,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活泼好动而又具有极强的模仿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课本中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有趣的课文,组织学生分小组编演课本剧。抓住典型课例《狼和小羊》和孩子们群策群力,献计献策,给孩子营造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氛围,让孩子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智慧碰撞。在对剧中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神态及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处理上,既不违背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引领孩子积极地探索,创造出四五个不同版本的续集。课本剧表演赛开始了,我很高兴地看到每一个演员都是那么像模像样,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是如此的透彻,就连平时最讨厌上语文课的同学在扮演也是那么投入、那么专注,每一个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在笑声中孩子们懂得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与坏人作斗争。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编课本剧也更有创造力了。最令我感动的是学习《猎人海力布》一文时,班长孙××编导了4集课本剧,为了演好龙宫这场戏,她选了二十多位同学担任虾兵蟹将,顶着烈日足足排了一周。排练的严谨和规模是我始料未及的。只有一个同学的动作不规范,就得重来一遍。演出时把教室布置成了一个神秘的龙宫,看着孩子们精彩纷呈的表演,我感动地流下了热泪。孩子们真的懂了,学会了,创造了!谁能不相信,10年、20年,不出现第二个张艺谋,第二个巩俐?

同学们之所以对课本剧兴趣盎然,是因为课本剧是发展学生特长的好机会,给学生想象、创造的空间。学生是课堂的主角。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9

可那一天,我看见了一幅永恒的,最美的情感的风景。

“累不累啊”一位母亲说。

“不累”背着他的年轻人说:“妈妈,怎样样我们家乡还是很美丽吧”

那个老母亲似乎又高兴又悲伤。神情淡淡,她那苍白苍老的脸上不时有眼泪滑下。

我想:她是不是触景伤怀这么完美的景色还会流泪

这是老母亲去小解了。我也好奇的凑过去问了一问。

本来一问只是想问一问一些关于老母亲的一些事,但我惊奇发现那个年轻一只脚是假肢……

当时,我内心似乎被什么东西猛烈的撞了一下,一个腿有残疾的人居然能背着老母亲走这么远的山路!年轻人说:母亲因为患了病才想出来走一走的,可自我腿脚不便,只好叫儿子一道。当我问他,他的母亲得的什么病时,老母亲被小孙子蹒跚的搀扶着。我这时才明白他母亲的眼睛是瞎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眼泪不禁流下,这时我发现最美景不是险峻的山峰,红花绿草,而是这感人的“三人行”。身边的游客纷纷放下眼前虚无的风景全来帮忙他们,目光越来越多聚集在他们身上,这一催人泪下的场景是越来越多的人帮忙他们……

在那里,我似乎想了想在我身边的我的母亲,我有些愧疚……

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事,大家下午好!

我是杨超群,来自消防车装配分厂总装工段,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首先和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我有一个高中挚友,家境贫困,因买不起复习资料常常借阅别人的在深夜里学习。第一年高考失利,复读时他没有和别人一样努力争取进入一个好学校,而是进了一个免费的民办学校,还好第二年他以刚过录取分数线考入吉林大学,但被调剂到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好久不联系了,前几天突然见他QQ在线,聊天中得知他已被学校保送进了中科院读研究生,谈到此处心中顿时油然升起几分敬意和羡慕。

当下,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功,看到别人梦想之花绽放并结出成熟诱人的果实,心中确实苦涩而无奈。然而,回头细想,他们在风雨交加、泥泞坎坷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艰辛万苦的努力。

有人说山高,却总在攀登者的脚下;有人说路险,却一再被开拓跨越。生于世界上,存在宇宙间,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我们心智不缺、心力不乏,站着就是一座山,倒下就是一条路,我们不必比人多,也不必比别人少,我们没有必要去仰视别人。拥有青春的我们不要隐于云海峰峦之后,也不要藏于青竹绿林之中;拥有梦想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敬畏名山大川,也没有必要去赞叹大漠孤烟,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我们都为心中那个美丽的梦想而努力拼搏奋斗着,希望自己成为一道更加亮丽的风景!我们要学习向日葵,做一个积极吸收正能量的人,哪里有阳光就朝向那里,永远保持着一种向上的姿态,把背影留给黑暗的过去,而将一张笑脸朝向阳光。心中若是充满阳光,人生即便下雨也会变成春天!

作为当代的我们,要拥有伟大领袖毛泽东青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梦想的豪气。我的青春梦想我做主,站在这里,我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11

一yì天tiān的de校xiào园yuán生shēnɡ活huó充chōnɡ实shí、美měi满mǎn。放fànɡ学xué后hòu,十shí八bā个ɡè班bān级jí的de一yì千qiān多duō名mínɡ“红hónɡ领lǐnɡ巾jīn”,在zài不bú到dào十shí分fēn钟zhōnɡ的de时shí间jiān里li,秩zhì序xù井jǐnɡ然rán地de沿yán着zhe桥qiáo中zhōnɡ线xiàn行xínɡ走zǒu。从cónɡ远yuǎn处chù看kàn,犹yóu如rú一yì条tiáo红hónɡ丝sī带dài从cónɡ桥qiáo上shɑnɡ飘piāo过ɡuò,真zhēn是shì一yí道dào亮liànɡ丽lì的de风fēnɡ景jǐnɡ线xiàn啊ɑ!

我wǒ爱ài我wǒ们men的de校xiào园yuán!

老师的话

小xiǎo作zuò者zhě通tōnɡ过ɡuò对duì“静jìnɡ”的de桥qiáo的de描miáo摹mó,以yǐ及jí从cónɡ桥qiáo上shɑnɡ走zǒu过ɡuò的de“动dònɡ”的de“红hónɡ领lǐnɡ巾jīn”的de描miáo写xiě,突tū出chū了le这zhè一yì风fēnɡ景jǐnɡ线xiàn的de亮liànɡ丽lì,既jì紧jǐn扣kòu文wén章zhānɡ主zhǔ题tí,又yòu增zēnɡ强qiánɡ了le感ɡǎn染rǎn力lì。

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篇12

“女性绘画”一词的起用,见诸于90年代初,而以“女性”这一概念研究文学、诗歌、电影等文学艺术的学术活动,则发轫于80年代。当“女性文学”、“女性诗歌”、“女性电影”等新名词、新概念,纷纷登场亮相的时候,“女性绘画”的研究还沉默着。可到了90年代,人们却还回避用“女性绘画”这一称谓,摸不清“女性”这一概念之所指,似乎它还带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问题。因而,至今有人(尤其是有些美术界的领导)宁可用“妇女的画”、“女人的画”来指称女画家作品,而对“女性绘画”一词杜口木舌,似乎时代并未推动这些人的思考前进一步。

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这两个外来词,其实质是一致的。在中国谈及“女权主义”这个词,大有谈虎色变的感觉,男人讨厌,女人更讨厌,生怕沾上边。因而内地和港台都谨慎地翻译为“女性主义”,显得平和许多。其实这是泛指西方妇女解放运动中所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而言。20世纪初到50年代,女权运动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为争得男女平等的权力而斗争。60年代,女权主义者一改初期“注重平等”的政治色彩,有了以强调男女的“性差异和独特性”为特点的新女权主义。

她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对男性本位文化的批判,主张将女性世界和女性话语作为研究对象,重新解读传统的文艺史和文艺理论,建立女性自己的理论。由此形成了女性主义的两个学派——英美学派和法国学派,由此又派生出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还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等,形形色色的“主义们”都会聚在“女性主义”的旗帜上,多元共存,不断发展,显示出这一新学科虽不成熟但具有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而到了80年代出现的第三代女权主义者(又称后女权主义),不再强调男女的对立,或女性一元论,将“女权”、“女性”整合折中成为重“女人”的女权主义,强调男女文化互补关系,使世界成为具有新生意义的后现代世界。

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从女权——女性——女人的过程,是一条从求“同”到求“异”,并由“异”再到“谐”的发展轨迹,这表明了两性的矛盾、对抗、冲突将朝向对话、互补、共识转换发展,建立一种男女平等意义上的新型伙伴关系。

中国并没有西方孕育女权主义运动的社会背景,也没有过女权运动,有的是妇女解放运动,两者有着不尽相同的历史内涵。本世纪初,女权主义伴随西方的各种思潮进入中国,被男人接过来反对封建主义。不管哪个政党领导,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都没有偏离民族解放的轨道,也可以说,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攀附在男性进行民族解放运动上的枝蔓。1949年妇女解放了,从父权制家庭中解放出来,从“家庭中人”变成“社会中人”即国家的人(注:李小江《性别与中国》P6)。这是西方妇女梦寐以求奋斗了两百年的理想,但是因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从来不是妇女们自己起来做的事,而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接受男性来解放自己,因而就缺乏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女性自身意识深层积淀着男权时代的文化残渣,女性的怯弱、顺从、依赖等弱质,即使被解放了,也很难成为独立自强的人。况且在“男女都一样”的口号下,客观上更趋使女性向男性自觉认同。

“女性”、“女人”、“妇女”3个词同指性别中的“女”,在中国似乎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但在西语中女性为Woman,女人为Women,一字之差,它们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概念,前者表示抽象、整体的概念;后者则表示具体的人。而“女性”一词的概念还有其双重性,它既是生理性别——指男女在身体构造上的差异,所谓的“自然”部分;又是社会性别——指两性在文化规定、秩序和规范上形成的男优女劣所造成的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因而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西蒙”波娃在她的著名的《第二性——女人》一书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女人之所以成为“第二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男权社会生成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女性”的称谓,却有“在家为女,出嫁为妇,生子为母”的说法,并且随着身份的改变,又有不同的内涵:“有贤女然后有贤妇,有贤妇然后有贤母,有贤母然后有贤子孙;生化始于闺门,家人利在贞女。”(清·陈弘谋《教女遗规》)可见封建社会以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把女性塑造成贤妻良母式的社会形象。

“女性”的称谓,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入中国,并普遍地运用在白话文的新文学中,这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西方性二元论的观念来超越封建的人伦的范畴,“女性”一词也就成了当时“反”的一个新话语,成为一个充满反叛意义的符号。“女性”这个新名词流行不久,早期共产党人批评“女性”一词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物,遂将西语中的Woman译作“妇女”,强调妇女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的利益是一致的,敦促妇女投身到社会运动中去。可见,把“女性”译为“妇女”的称谓是带着政治色彩进入中国的话语之中的。

二、何为“女性绘画”

何为“女性绘画”?一般的概念是从性别来甄别,认为:凡出自女画家之手的绘画作品,均为女性绘画。也有从题材来甄别,认为不管性别中的男女,只要是画女性题材,都看成为女性绘画。如果给女性绘画作个确切的界定,可以这样认为:出自女画家之手,以女性的视角,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女性话语,凡此种种的绘画,称女性绘画。这种较为严格的界定,可看做是女性绘画的内涵,而前两种即可作为女性绘画扩展的外延。

无可否认,作为文化的“女性绘画”它本身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总体文化成员,又有自己的领地。借用英国人类学家埃德纹·阿登那夫妇关于女性文化学的观念来阐述,他们认为女人构成了一个“失声的集团”,而她们的文化与现实生活圈子同(男性)主宰集团的圈子相重合,却又不完全能包容,女性文化圈有部分与主宰的男性文化圈重合,而那溢出的呈月牙形的部分,是女性独有的属于无意识的感知经验领域,这是不能用主宰集团所控制的语言来表达。

因而这部分是“失声”女人的空间,是块“野地”。在这块“野地”上因女性共同的历史经历和感受,形成了女性超越时空的“集体经验”,这是在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交流方式等基础上凝集起来的“集体经验”。形成了同一性别构成了同质的“女性意识”。这女性意识涵盖着女性对历史的反思,对命运的反思,对价值的自省以及内在体验、审美活动等一系列的自我感受、认识评价。这块“野地”上的女性意识,也就形成了女性绘画的内核。

当然女人画的画不一定都具有女性意识,因为她们还活动在总体文化圈内,自然地反映在自己的艺术中;而具有女性意识的画也并非一定具有审美价值。但作为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和立场,我们更重女性绘画中的女性意识和社会作用,关注女性在自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及作品的特色和价值评价。

三、关于女性主义批评史观

中国女性绘画发展的历史与中国整个社会发展历史同步;与从封建社会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程中伴随而来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潮影响下引发的妇女运动同步。女性绘画史所呈现的是从古代的女性绘画缺少独立审美品格,依附于男性绘画的话语模式话语中哀叹“非人”的命运;到“五四”后女性开始了寻求自我的独立人格和在绘画中逐渐显露出的女性话语的发展轨迹,这是一条女性绘画走向自觉的路途。

作为女性主义批评与一般的艺术批评所不同是在指认为女性绘画时,更多地是从作者所持的女性主义立场和女性经验的表达评判,而不完全是一种审美价值的评判。因而会常常碰到这样一类情况,往往被男性批评家认为无足轻重的人物或作品而我们则视为珍宝。如三十年代上海有位女画家周丽华,她画的一幅油画《嫠妇》,画面中是一个寡妇的头像,在她身后,周围出现了隐隐约约许多的人头,大概是公婆、妯娌、叔伯等家族和左邻右舍们。他们冷眼相看,监视着这位寡妇,这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紧箍在这位不幸的女人头上,画面给人有种巨大的压抑感。这幅画给我的触动极深,我想只有女人才能有这么深切的感受,并借电影化出化入的手法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绘画话语(这种电影手法直到80年代才又有人运用),画出这么撼人心魄的画。

因而站在男权文化中心的立场上对女性的艺术评价亦以“阴柔美”为指归。其实人的个性(包括艺术个性)是多重的、多面的、多样的,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男性中有的偏于刚,也有的偏于柔,或外柔内刚,或外刚内柔,女性亦然。如果说,中国古老的哲学以太极中的阴阳鱼来解释万事万物的相生相长、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话,先哲们对阴阳的解释是科学的,也是唯物的。阴柔美、阳刚美作为审美欣赏是相为互补的。

作为美学品评标准,男女都该是同一的。然而,站在男性文化中心的角度,品评女性艺术就进入了一个误区:因为传统的观念中男女有尊卑之分,阴阳也就有高下之分。如果有的女性艺术显出了强健的画风,也会以“无女子的纤弱之态”或“有丈夫之气概”来赞誉,来表明女性艺术超越了自身的阴柔而进入了男性美学的高层次,实质上仍是褒阳贬阴的审美观。如果跳出这种樊篱,站在男女平级的水平线上审视,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女性艺术不单以阴柔为指归,阳刚也同样是女性艺术美学品格之一。

由此可见,女性主义批评观和女性史观与传统批评史观不尽相同的是:更注重人物的女性立场和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在妇女运动进程中的历史意义。

四、中国绘画史是女性“缺席”的历史

人类由男女两方共同创造,人类的文化历史也是由两性共同创造,缺一不可。人之初,女人曾作为女神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相传舜之妹——名嫘,是绘画的祖先,故称她为“画嫘”;依据现代科学的测定,原始彩陶上留有女性的指纹,也留下了人类最早的绘画。然而历史进入男人时代,女神一步步沦为女奴,失去了作为“人”的价值。虽然历史上曾有不少在绘画艺术上有创造性并影响后人的女画师,如山水画的胚胎出自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赵夫人之手;被文人一再传扬的“墨竹”的艺术形象,又是最早出自于五代后唐(公元923—936年)的李夫人之手。她们的功绩,在美术史上是不该被抹掉的,然而,她们并未进入所谓的“正史”,只在野史、杂记等断简残篇中才能捕捉到她们的影子,她们也只被称为李氏、赵氏等,连名字都不曾留下。以男性文化中心观念编撰的史书,女人的功绩,往往被偏见和片面所湮没。

她们是被放逐在男性中心权力文化之外的“边缘文化”。因而流传至今的史书,是男人的历史,却是女性“缺席”的历史。因而作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基本立场,就是要把那“失落”的历史找回来,填补人类文化历史中那残缺的历史,不可回避地以女性的立场和视角去填补历史的空白,这也许是我们与以往传统的历史观所不尽相同的女性史观吧。

参考文献

[1]《儒家伦理哲学》陈名嘉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中国女性文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文 篇13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去年元旦,我的.干外婆突然得了脑瘤到福州动手术,回来后又住进了人民医院继续治疗。手术后的干外婆讲话吐字不清,而且全身难以动弹,全家人都非常难过。一天,老妈带我去医院看干外婆。一进病房,就看见干外婆脸色憔悴地躺在病床上,舅舅、舅妈在一旁照顾着,就连刚读大三的煌煌哥哥也赶回来了。突然干外婆叽叽咕咕的,大家都不知道她在讲什么,干外婆见我们不明白,就十分生气。煌煌哥哥见了,立刻趴下身子,低声细语地对干外婆说:“奶奶,别生气!不着急,慢慢说。”后来总算明白干外婆是要喝水,煌煌哥哥连忙去端来开水,先试一试水温,然后再用吸管给干外婆吸。每次吃药的时间到了,煌煌哥哥总是端起药先吹一下,然后又用嘴巴试一下药会不会烫,之后才给干外婆喝……放寒假了,煌煌哥哥整个寒假都在人民医院精心照顾着干外婆,喂饭、喂药……有的时候干外婆要去看风景,煌煌哥哥就小心翼翼地把她抱上轮椅坐好,并在一旁耐心地陪着;有的时候陪她说说话、捶捶背、揉揉脚等等,周围的人都表扬煌煌哥哥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这正如: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我看了以后好感动,情不自禁地对老妈说:“老妈,煌煌哥哥真的好孝顺哦!”

让我深受感动的人还有我的二舅舅。二舅舅幽默、风趣,对老人特别贴心、照顾,外公、外婆特别爱跟他一起住,生病了也就爱他照顾。记得有一次外婆生病了想吃雪梨,当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村里又没人卖,二舅舅硬是骑着摩托车到六公里外的白沙镇上买回雪梨给外婆吃。还有一次外婆的脚被车撞伤了,二舅舅听了,立刻赶到医院去照顾外婆,出院以后将外婆接回家精心照顾。有的时候外婆要看电视,二舅舅就将外婆从房间抱到客厅,还不断提醒外婆好好休息……外公生病住院也是二舅舅照顾。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敬老的故事。比如: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我们班的同学到敬老院做义工等等,敬老之花真是随处可见啊!

童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作文 篇14

这天上午,是大年初一,我带堂妹去玩鞭炮,玩得差不多了,却还剩下几个大西炮。我们前面是一个牛粪堆,我心想:好了,我有主意了,这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呀!我在玩鞭炮前得先告诉妹妹该如何做,不然她又给我闹出点幺蛾子,那我就遭殃了。我对妹妹说:“一会儿我放鞭炮,我一点燃你就跑,千万要跑快点,不要把牛粪炸到身上去了。还有,一会儿妈妈问起来,你我都说不知道,懂了吗?”妹妹一个劲儿点头,这个有趣的游戏正在进行中。

我点燃了鞭炮,示意妹妹跑,可是她却站着不动,我正要拉她走的时候,她却以为我在跟她玩龟兔赛跑,居然围着粪堆跑,我只能去追她,但是正要去追,“砰——”一声,牛粪飞溅,溅得我们俩全身都是。

这一次,我们俩可真是哭笑不得,闹了个“臭气熏天”!

写: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篇15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呢?只要认真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不难发现,许多语文课堂上只一味注重学生品词析句、有感情朗读,而忽视“写”的环节。“写”的缺失,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成为一道“残缺的风景线”。那么,怎样弥补这种缺失?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一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读一篇文章如打开一扇窗,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阅读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更好地习作。“劳于读书,逸与作文”,不就是读和写紧密结合最好的说明吗?

在阅读教学中,到底怎样有效进行读写结合呢?怎样真正让“写”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笔者认为,教师要钻研教材,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精髓,寻找读写结合的衔接点,设计出多样的小练笔。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衔接点,我们要充分挖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

一、续写,意犹未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也会迥然不同。只有个性化地阅读,才能写出属于自己个性的文章。翻开小学语文教科书,不难发现,有些课文的作者有意识地在课文的结尾处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空间,让学生练笔。续写,就是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对原文故事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属于自己个性化的续写。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聂将军在战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在课将要结束时,可以让学生想象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学生的笔尖,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时间带不走情感。续写灵活易操作,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补写,锦上添花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好这些“空白”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以习作的形式“补白”,锦上添花。这样既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段写道,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送给肖邦一份特殊的礼物——装满祖国波兰泥土的银杯,希望他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肖邦接过银杯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热泪盈眶。这是作者有意识留下的“空白”。我们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当时肖邦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此时学生的想象力犹如开闸的江水一样,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可见,学生的想象之门被打开后,说起话来就滔滔不绝了。这样的读写结合,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仿写,妙笔生花

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是模仿。仿写也可称之为“依葫芦画瓢”,即利用课文所提供的原型,让学生举一反三,加以模仿,创作出类似的短文。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广玉兰》第三段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广玉兰花“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着一凋谢了”的四种不同形态。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感受花开之美的同时,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模仿这段结构,去写家乡的油菜花。同学们有了这个“引子”,就能妙笔生花了。这种以仿代写、以写促讲的方式,既有利于顺利完成由读到写的迁移,又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并逐步过渡到独立自主习作。

四、悟写,真情流露

悟写即是写感悟。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自读课文时,就要求学生边读边写“批注”或“感受”。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感情得到升华,形成特有的感受。写感悟可以使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感随着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而变化。这样,一方面习作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更好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情感比较浓的课文最适合写感悟了,可以针对文中某个环节,也可以是学完课文之后。记得学完《海伦·凯勒》之后,同学们都被这位身残志坚的小女孩深深折服,心中有道不完的赞叹,说不尽的感慨。此时,我心头一亮,立即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我做一天海伦”,即: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家里闭上眼睛洗漱、吃饭等,然后写感受。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通过模拟场景,身临其境,感受到人在失明情况下的生活,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写成的一篇篇感悟型的习作言之有物,真情流露。

简笔画,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篇16

张 勇

(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2)

【摘要】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立足文本理解,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简笔画板书,将图画意义与文章意义相结合,能较好地产生关联性思维,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简笔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学媒介的使用,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可是每每看到一堂课下来那空空如也的黑板时,心里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板书设计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板书设计,可以积极带动课堂教学有序推进,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收效。图形简洁,内涵丰富的简笔画板书,便是其中较为生动的一种板书形式,运用得当,课堂将更加精彩纷呈。

一、以简笔梳理,呈现文章脉络

简笔画的点线变化非常丰富,可以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文本的思路脉络。设计此类板书,首先要就文章的文字内容进行结构分析,了解文章的内在文脉变化特点,然后以点线变化与文章的文脉变化相契合,形成富有动态感的板书形式。比如《口技》一文,作者不仅描写了口技表演者模拟的几个不同的场面,而且将场面中呈现的氛围——起伏闹静也生动地描写了出来,如果板书设计只是简单的文字概括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观看这幅简笔画,自然能够随着线条变化,体会到声音场面的节奏变化——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闹到静,由缓到急,再陡然全部消失,从而使学生能随之融入其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有序。

二、以简笔描述,彰显思维过程

图画亦是一种语言,它在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中,清晰地表达了课堂师生学习交流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图画,可以直观地体会到整个思维流程,从而提升思维品质。《都市精灵》是舒乙先生的一篇极具思想的随笔,在看似简单的语言背后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考。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就学生从字面上理解的文章基本内容,初步形成了这样的简笔画:

这一图形看起来是松散而缺少内在的关联,学生从图中自然感受到一种思维困惑——这些零散的表达是要集中阐述一个怎样的思想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继续回到文章具体文字之中品析,最后形成的简笔画是这样的:

这穿射而过的箭羽,让整个画面整合了起来,也深刻了起来。这每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准,便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至此,随着学生的语言文字品析体悟,逐步形成的简笔画板书,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图形的表达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了清晰的思维过程,提升了他们对文章阅读的思维品质。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有思。

三、以简笔勾勒,丰富想象空间

简洁明了的简笔画,呈现给学生的不仅是画面的内容,更多的是留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美的体验。《柳叶儿》一文记叙的是那个特殊年代里的特别记忆,那苦中带涩、难中有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感动着你我。但那样的年代毕竟离学生太过久远,如何能拉近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呢?在教学中,简笔画发挥了作用。结合文章的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在这幅图的启发下,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与之相关的丰富想象。不同的想象蕴含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结合同学们的想象,我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体验和作者的感受关联起来,我们所体会的春天郊游的愉悦和惬意,是作者在文中所没有表现的。在作者的记忆里,那一片片的柳叶,承载着的是一个个苦涩而又淡淡幸福的记忆,串联柳叶的枝条,便是融在生活之中的人生感悟和家人亲情。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有情。

四、以简笔启发,延拓思想深度

简笔画的图形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形象而深刻的理解,从而拓展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产生与作品的共鸣。《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文中的父亲以其深广朴实的父爱,打动了亿万读者。文中父亲的言行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显得平淡琐碎,但那朴实的背影里蕴含着的深广的人生况味,却是打动读者的深层原因。如何让学生理解父亲在内心深藏起生活的种种不幸,一个人默默承载,从而真切感受那份伟大的父爱?我们利用了简笔画。

这幅图很简单朴实,就像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朴实背影,但这微显驼背的脊梁,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支撑起父亲衰老羸弱的脊梁的是对儿子的爱和责任。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深刻。

图画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对读图者来说可以更好地刺激形象思维的发生和发散。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立足文本理解,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简笔画板书,将图画意义与文章意义相结合,能较好地产生关联性思维,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简笔画,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张 勇

(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2)

【摘要】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立足文本理解,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简笔画板书,将图画意义与文章意义相结合,能较好地产生关联性思维,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简笔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学媒介的使用,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可是每每看到一堂课下来那空空如也的黑板时,心里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板书设计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板书设计,可以积极带动课堂教学有序推进,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收效。图形简洁,内涵丰富的简笔画板书,便是其中较为生动的一种板书形式,运用得当,课堂将更加精彩纷呈。

一、以简笔梳理,呈现文章脉络

简笔画的点线变化非常丰富,可以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文本的思路脉络。设计此类板书,首先要就文章的文字内容进行结构分析,了解文章的内在文脉变化特点,然后以点线变化与文章的文脉变化相契合,形成富有动态感的板书形式。比如《口技》一文,作者不仅描写了口技表演者模拟的几个不同的场面,而且将场面中呈现的氛围——起伏闹静也生动地描写了出来,如果板书设计只是简单的文字概括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观看这幅简笔画,自然能够随着线条变化,体会到声音场面的节奏变化——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闹到静,由缓到急,再陡然全部消失,从而使学生能随之融入其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有序。

二、以简笔描述,彰显思维过程

图画亦是一种语言,它在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中,清晰地表达了课堂师生学习交流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图画,可以直观地体会到整个思维流程,从而提升思维品质。《都市精灵》是舒乙先生的一篇极具思想的随笔,在看似简单的语言背后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考。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就学生从字面上理解的文章基本内容,初步形成了这样的简笔画:

这一图形看起来是松散而缺少内在的关联,学生从图中自然感受到一种思维困惑——这些零散的表达是要集中阐述一个怎样的思想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继续回到文章具体文字之中品析,最后形成的简笔画是这样的:

这穿射而过的箭羽,让整个画面整合了起来,也深刻了起来。这每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准,便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至此,随着学生的语言文字品析体悟,逐步形成的简笔画板书,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图形的表达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了清晰的思维过程,提升了他们对文章阅读的思维品质。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有思。

三、以简笔勾勒,丰富想象空间

简洁明了的简笔画,呈现给学生的不仅是画面的内容,更多的是留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美的体验。《柳叶儿》一文记叙的是那个特殊年代里的特别记忆,那苦中带涩、难中有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感动着你我。但那样的年代毕竟离学生太过久远,如何能拉近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呢?在教学中,简笔画发挥了作用。结合文章的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在这幅图的启发下,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与之相关的丰富想象。不同的想象蕴含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结合同学们的想象,我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体验和作者的感受关联起来,我们所体会的春天郊游的愉悦和惬意,是作者在文中所没有表现的。在作者的记忆里,那一片片的柳叶,承载着的是一个个苦涩而又淡淡幸福的记忆,串联柳叶的枝条,便是融在生活之中的人生感悟和家人亲情。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有情。

四、以简笔启发,延拓思想深度

简笔画的图形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形象而深刻的理解,从而拓展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产生与作品的共鸣。《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文中的父亲以其深广朴实的父爱,打动了亿万读者。文中父亲的言行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显得平淡琐碎,但那朴实的背影里蕴含着的深广的人生况味,却是打动读者的深层原因。如何让学生理解父亲在内心深藏起生活的种种不幸,一个人默默承载,从而真切感受那份伟大的父爱?我们利用了简笔画。

这幅图很简单朴实,就像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朴实背影,但这微显驼背的脊梁,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支撑起父亲衰老羸弱的脊梁的是对儿子的爱和责任。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深刻。

图画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对读图者来说可以更好地刺激形象思维的发生和发散。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立足文本理解,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简笔画板书,将图画意义与文章意义相结合,能较好地产生关联性思维,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简笔画,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张 勇

(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2)

【摘要】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立足文本理解,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简笔画板书,将图画意义与文章意义相结合,能较好地产生关联性思维,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简笔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学媒介的使用,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可是每每看到一堂课下来那空空如也的黑板时,心里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板书设计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板书设计,可以积极带动课堂教学有序推进,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收效。图形简洁,内涵丰富的简笔画板书,便是其中较为生动的一种板书形式,运用得当,课堂将更加精彩纷呈。

一、以简笔梳理,呈现文章脉络

简笔画的点线变化非常丰富,可以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文本的思路脉络。设计此类板书,首先要就文章的文字内容进行结构分析,了解文章的内在文脉变化特点,然后以点线变化与文章的文脉变化相契合,形成富有动态感的板书形式。比如《口技》一文,作者不仅描写了口技表演者模拟的几个不同的场面,而且将场面中呈现的氛围——起伏闹静也生动地描写了出来,如果板书设计只是简单的文字概括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观看这幅简笔画,自然能够随着线条变化,体会到声音场面的节奏变化——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闹到静,由缓到急,再陡然全部消失,从而使学生能随之融入其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有序。

二、以简笔描述,彰显思维过程

图画亦是一种语言,它在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中,清晰地表达了课堂师生学习交流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图画,可以直观地体会到整个思维流程,从而提升思维品质。《都市精灵》是舒乙先生的一篇极具思想的随笔,在看似简单的语言背后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考。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就学生从字面上理解的文章基本内容,初步形成了这样的简笔画:

这一图形看起来是松散而缺少内在的关联,学生从图中自然感受到一种思维困惑——这些零散的表达是要集中阐述一个怎样的思想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继续回到文章具体文字之中品析,最后形成的简笔画是这样的:

这穿射而过的箭羽,让整个画面整合了起来,也深刻了起来。这每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准,便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至此,随着学生的语言文字品析体悟,逐步形成的简笔画板书,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图形的表达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了清晰的思维过程,提升了他们对文章阅读的思维品质。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有思。

三、以简笔勾勒,丰富想象空间

简洁明了的简笔画,呈现给学生的不仅是画面的内容,更多的是留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美的体验。《柳叶儿》一文记叙的是那个特殊年代里的特别记忆,那苦中带涩、难中有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感动着你我。但那样的年代毕竟离学生太过久远,如何能拉近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呢?在教学中,简笔画发挥了作用。结合文章的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在这幅图的启发下,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与之相关的丰富想象。不同的想象蕴含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结合同学们的想象,我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体验和作者的感受关联起来,我们所体会的春天郊游的愉悦和惬意,是作者在文中所没有表现的。在作者的记忆里,那一片片的柳叶,承载着的是一个个苦涩而又淡淡幸福的记忆,串联柳叶的枝条,便是融在生活之中的人生感悟和家人亲情。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有情。

四、以简笔启发,延拓思想深度

简笔画的图形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形象而深刻的理解,从而拓展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产生与作品的共鸣。《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文中的父亲以其深广朴实的父爱,打动了亿万读者。文中父亲的言行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显得平淡琐碎,但那朴实的背影里蕴含着的深广的人生况味,却是打动读者的深层原因。如何让学生理解父亲在内心深藏起生活的种种不幸,一个人默默承载,从而真切感受那份伟大的父爱?我们利用了简笔画。

这幅图很简单朴实,就像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朴实背影,但这微显驼背的脊梁,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支撑起父亲衰老羸弱的脊梁的是对儿子的爱和责任。这样的简笔画,简而深刻。

图画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对读图者来说可以更好地刺激形象思维的发生和发散。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立足文本理解,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简笔画板书,将图画意义与文章意义相结合,能较好地产生关联性思维,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上一篇:员工在“转正”期辞职该如何处理?下一篇:大班讲述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