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成功之道

2024-09-05

中学生成功之道(共8篇)

中学生成功之道 篇1

在许多场合,经常被一些记者和大学生问到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过。因为我的确不知从何说起。首先我成功吗?如果我算成功的话,有秘诀吗?这两个问题是回答“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的前提。但被问得多了,我也不得不认真地想一想,在我人生的经验中可能是有一些事情做成功了,但同时也有一些事情做失败了。那有些事为什么会成功?有些事为什么会失败?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如果就事论事,而不是对人而言,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比较容易。以下是我的三点体会:

1、简单。做事力求简单,繁杂会让我们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繁杂一方面是来自于我们旧的习惯、旧的规则、旧的礼仪,也有一些是来自于我们对知识、技能的卖弄。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很容易的,多余的装饰、多余的构建、多余的想法、多余的语言都会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向上的时候,它总是以简单和大气为主要的风格;凡是这个民族衰败之时,从建筑、家居、服装、装饰到语言都表现出来的是繁杂和多余。能把简单作为自己的世界观,成为自己做事情的指导思想,这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要素,你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力量。

2、信任。要信任对方,相信和你合作的伙伴。因为在今天的社会中,任何一个单个的人都无法做成事情,都需要大家的帮助、合作,需要大家团结在一起,而信任是前提,没有了信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和良好的合作。其实,阅历和经验越多的人吃的亏可能就越多,积累负面的经验也就越多,他们就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吃亏上当。而往往这些人看到别人上当吃亏的案例也会很多,加上自己亲身的经历又很多,就很容易变得不相信别人,这实际上是做事情中最可怕的一点。如果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看不到信任的力量,只看到吃亏上当的事件,你就会失去信任和团结带给你的力量。你防范别人,别人也会防范你,这样就会把精力和聪明才智都用在相互的猜疑上去。所以,如果在当今社会要想做成事情就一定要相信别人,这将会给你带来威力无比的力量。相信别人,包括相信欺骗过你的人,自己的胸怀是敞开的,自己的耳朵是倾听的,这样才能够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我曾给孩子们讲过法国作家雨果写的《悲惨世界》中的故事,他们都很喜欢听,有些细节我记不清了,为了给孩子们讲全故事,我又重新看了一遍《悲惨世界》。小说的开头讲的是,从土伦监狱释放出来的冉“阿让住进了主教家,晚上偷走了主教家的银餐具后被当地的警察抓住,并带回到主教家来。主教说:”你为什么不跟他们说这是我送给你的?还有我送给你的蜡烛台你忘记带走了。“这段话再次触动了我,正是这充分的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爱,让一个罪犯一步步转化成对社会有用,有爱心的人。

3、透明。当你需要隐藏一个秘密时,需要一股比制造这个秘密更大的力量把它盖住。但坏事迟早会暴露,纸永远包不住火。成功的反面是失败,也是不安全,而安全最大的保证是透明和遵纪守法。

我曾接触到一位房地产发展商到某一个城市去投资开发,只有当他认识了当地的领导,能和当地的领导吃顿饭,心里才会觉得踏实、安全,否则,心总是在悬着,要不就是不敢轻易投资,要不投了资也不放心。他把安全维系在这种与领导的关系上。殊不知,最大的安全是在阳光下,而不是在黑暗中。如果放弃了在阳光下做事的机会,放弃了阳光和透明带给你的力量,你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去做事情,并把事情做成功。即使你取得一些小的成功,也是暂时的,因为最大的成功是在安全前提下的成功,失去了安全,所有的所谓成就都谈不上成功。

中学生成功之道 篇2

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成功有很多因素,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学校教育培养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不能一一阐述。下面,从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入手来探讨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心理因素表现

(一)对创业的艰辛缺乏认识

现在很多大学生创业,是认为创业可以为自己干事,工作自由,没人管束,而且容易快速积累财富。找一份工作,为别人打工,收入少不说,总是被别人管,不自由。于是就单干或者找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商量一番,大家议论一番,然后到市场看看,还行,就开始投入到创业大军中去了。原以为工作轻松自由,没有想到创业初期不像电视剧中那么好玩。创业初期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选地址,找人装修,本钱不多时,还要自己去买材料。辛苦一番后,开业了,还要自己花尽心思去跑市场,打开销路。前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市场并不认可,自己要承受很大的生产压力。创业几个月下来,收入没有多少,人却累得身心俱疲。感叹创业太苦,不能坚持下去,就放弃了,创业宣告失败。

(二)对项目的选择缺乏正确的认识

现在大学生创业选择的行业是餐饮、家教、培训、家政服务、服装等行业,大学生认为这些行业的门槛比较低,容易上手,而且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一般文化水平比较低,应该竞争不过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于是在国家大学生创业的号召下,很多大学生投入到了这些行业中去了。由于学生对这些行业的认识有偏差,一旦进入这些行业后,才发现这些行业行道是自己不懂的,或者说是自己创业前想得过于简单。比如说,餐饮业,要在这个行当中立足生存下来,除了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地理位置,即适当的客流量,很重要的是饭菜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口味。有很多大学生认为,炒菜跟别人学学,如在网上学、看几本书,就能把炒菜学到过七八成功夫,这想法过于简单了。有很多大学生真的投入进去后,发现炒菜并没有那么简单,炒出的菜消费者大呼不好吃。于是去招聘一个厨师,而又不容易招到好的师傅,就是招到了,由于前期的工作没有做好,很多消费者流失了,很难在短时间内挽回,创业就草草收场。

(三)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现在大学生创业容易失败,同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由于大学生创业是比较辛苦的一件事,特别是前期,创业的公司的资金不充足,行业经验不很丰富,应变能力不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缺乏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陷入困境。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产生慌乱,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很沮丧,容易放弃。

二、大学生产生影响其创造成功心理因素的原因分析

现在大学都是90后,由于90后的大学生具有同80后和70后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使得90后的大学生容易产生以上几种创业过程中呈现的表现。

(一)90后的物质生活远比80后和70后要好

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中的人,他们在家里生活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农村父母在外面打工,家里是爷爷奶奶管着,爷爷奶奶一般都比较疼孙子孙女,给他们吃得比较好。城里的小孩一般是独生子女,那就更不用说了,在家里是星星,是月亮。好吃好喝的,一般不少。不管农村还是城市的父母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受苦,在金钱上面一般不会管得太紧,手头上总有些零花钱。小孩张口,父母一般会给。这使得90后大学生不知道父母在外挣钱的艰辛,反而他们认为挣钱其实很容易的。所以,一旦全社会掀起创业大潮时,他们就很容易率性而为,不做周密打算。这使得他们容易对创业的艰辛产生不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有点本钱,好好去做,就能产生收益,其实不然。

(二)盲目崇尚个性自由

90后的大学生生活在通讯信息更发达更快捷的时代。这代人小时候由于父母一辈在外辛苦赚钱,没有过多的时间教育他们。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小孩,花了很多时间在电视上。长大了他们更是可以通过电脑、网络、电视、手机等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而这些媒介每天都会产很多西方价值观的信息刺激这批90后出生的人,而西方是崇尚自由的、崇尚个性化的。他们认为无拘无束就是自由,我行我素就是个性。所以当国家号召大学生要创业的时候,他们没有过多地去考虑创业的难度,更多地考虑了创业可以让自己不受别人的管束,自由自在的。这使得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一旦受挫就容易放弃,因为他们感觉创业并不是海阔天空自由自在。盲目崇尚个性自由,使得他们对创业容易产生错觉。

(三)缺乏挫折教育

90后这代人是蜜罐中长大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爷爷奶奶都舍不得他们受苦。到农村看看,农村要干活的,现在,在劳动的,一般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小孩子要么在玩,要么看电视,要么做些作业。而往往是学习为名,其实大部分是在看电视和玩耍。古人说:“习劳知感恩。”就是说通过劳动,小孩才会知道人活着不容易,人生活所需的物资得来不容易,他们就感恩父母和长辈对他们的抚养和付出。而且小孩可以从劳动中学会动脑筋,从劳动中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可是现在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把小孩当成掌上明珠,嘴里含着怕化了,手上捧着怕摔了。现在90后的大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的父母很少让他们去经历挫折。他们从出生到读大学,都是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生活学习顺顺当当。现在创业了,要自己独自挑梁;一旦出现挫折,他们就会茫然无措。

三、保障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策略

(一)提高对创业的认识

对创业正确的认识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创业意义的本身认识。并不是只有投入到创业中,自己开一家公司,自己做老板,轻松自由,赚大钱,生活富裕。创业同就业一样,都是需要付出,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甚至是创业的付出比打工更多,工作更累,因为老板需要考虑的事情比较多,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比较杂,不像打工时,在企业里有较细的分工,自己个人只要负责专业一块。其二是对创业要求的认识。创业成功需要知识,如行业知识、产品知识、对宏观环境的认识和判断。需要技能,创业不能太主观,拍脑袋做决定。如果什么事只是拍脑袋做决定,往往会出现失误。创业需要会写创业计划书,而要写好创业计划书,除了对创业计划书基本要求之外,还需要会收集信息,会分析信息,会制定调查问卷设计,会访谈。创业计划书写好,如果是餐饮业,还要根据客流量还要会选择地址。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后,要懂如何辨别潜在客户,如何吸引客户,如何进行营销,如何进行市场策划。如果不是单干,还要会懂得如何识别人才,好的员工,能够帮助公司解决很多问题;不好的员工,不仅不能帮公司解决问题,可能还会给公司制造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此外,还要懂得如何管理财务,公司的市场前景比较好,但是如果资金出了问题,资金链断了,公司也是没有办法运转下去的。创业需要一系列的创业技能,技能不知便投入创业大军,成功很难。

(二)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比率很难上升。要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比率,可以通过两方面渠道:一方面是利用学校的创业基地,让学生直接成立公司,进行实体操作,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方式,有优点也有不足。优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相对而言失误要少很多,容易成功些。不足在于学校的创业基地场地有限,适合的创业项目也有限,那么参与创业的学生的数量肯定也是有限。为了避免这个不足点,可以通过第二种方式,即是创业模拟训练培训。可以通过模拟实体企业,从计划到计划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训练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分析市场,如何进行市场策划,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能力。那么学生真正投入到创业中去后,就不会那么盲目,盲干。创业模拟训练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很多人。同时,可以降低实体操作失败带来的损失。

(三)加强大学生抗挫折的教育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造成这个情形的原因是,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这使得大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一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的问题。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岂能事事如意。由于经验不丰富,由于事前准备不充分,考虑不周,办事碰到一点挫折,要以正常心理对待。其二要教会学生从挫折中增长见识。学会总结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之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因为我们每次都可以从失败中找到失败的原因,找到改进的方法策略。其三可以通过培训让学生改善受挫能力。现在拓展培训就有这一方面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学生受挫能力不知表现在哪几方面,然后我们来设计培训项目。通过学生参与的项目,感受整个过程;然后,教师进行点拨,相信学生会有很大启发。通过拓展培训,改变学生对受挫的认识,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受挫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2]李小玲,叶平浩.大学生创业意向分析与引导[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5,(6).

王者成功之道 篇3

从手写识别,汉字识别,到模式识别,再到智能输入,“汉王”专注着自己的核心技术,身处商机时时诱人的中关村,任凭发财的机会一波又一波地在身边滚滚而过。

在这期间,有人靠“克隆”别人的产品功能将自己的企业带入资本市场,汉王却仍然距离资本市场遥不可及,甚至徘徊在生死边缘;

在这期间,盗版使汉王损失了一次又一次做大做强的机会,屡屡遭受着不合理竞争,它却依旧不屈不挠地埋伏在“人少”的地方……

自主创新十多年,媳妇熬成婆,可汉王还只是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500余人,年销售额不过2亿元。那么多玩互联网的毛头小伙,轻而易举就玩出了几亿、几十亿元,震惊不已、羡慕不已后的表白却是:我心依旧。

一切无他,只为自主创新的基因早已植入骨髓,汇于血液,已然形成一条高效率的流水线,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市场,从市场到科学的循环,丝丝入环,节节相扣,由始到终,由上而下,由表及里。

专注——人少的地方风景才好

“从年纪轻轻到两鬓斑白,我无非就是一心想要做成非键盘输入。”

“做一个创新企业一定要有恒心,耐得住寂寞,在一个很小的市场吃住、吃透才成。尤其是在产业低潮时,能耐得住寂寞,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这很重要。”

科技人员出身的刘迎建,常常出现在汉王研发和生产的第一线,专注和钟情于技术。正是在这样一位老总的领跑下,汉王十几年如一日地专注着自己的核心技术,所有的创新围绕着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色持续着,其主打产品始终专注在识别领域。识别领域中的专注虽然让汉王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占据主流市场的主动权,却让专注的技术得以延续并不断完善。在面对培育市场初期的寂寞和很多可以赚钱的机会时,在得与失之间的艰难权衡时,汉王依然选择低调但坚定地在自己的领域内耕耘。对此,刘迎建深有感触:“对我们来说,首先要选择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最重要的是,要把技术做好。”作为汉字手写输入技术的开山鼻祖,“汉王”早在1997年就帮助商务通、名人、快译通等厂商打下了掌上电脑业的江山;随着智能手机大潮,由于掌握着识别输入的关键技术,手机授权业务带动汉王平均每年51%的成长率,目前在市场上超过130款的智能手机中,已有101款嵌入的是汉王的手写识别技术。对此,汉王安心地担当着上游厂商的角色,“PDA我们能够做,但我们不做,因为我们的客户在做,我们给他们手写技术;手机我们能够做,但我们不做,我们给他们手写驳接技术;PC机我们能够做,我们同样不做,因为我们的客户在做,我们给他们手写笔产品。” “面对诱惑要能忍得住,否则诱惑背后的陷阱会让我们汉王这样的小企业全军覆没。”过去由汉王提供软件,商务通在中国市场做到了几十亿元的规模,“当时我们心里打小算盘,肥水不流外人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这是当年汉王的心态。认为集成手写和PDA功能的产品会有巨大商机,于是不切实际地决定投资做e风电脑电话。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汉王在推出了五六个机型、相继投资近亿元后才意识到:以汉王这样的企业规模,想占领一个潜在的、巨大的通用产品市场是不可能的。正是这些用鲜血换来的教训警戒着汉王:专注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持续——四轮驱动推陈出新

一定要有持续创新的理念,IT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3年,只有源源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打开新市场,才能维持企业真正的生存和发展。中关村的企业平均寿命是3.5年,很多公司靠一个产品做起来,慢慢就销声匿迹,就是因为没有后续产品。

毋庸置疑,汉王是靠技术走到今天的,其每年在研发上都进行着持续地高投入。在国际上,新技术研发投入平均水平为营业额的5%~8%,而汉王目前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比例高达20%~25%,最高时达到40%,在员工的配置上,比例是2:2:1,每5个人中两个研发、两个营销、一个管理。汉王在自主创新上有一个内部创新理念——四轮驱动:技术驱动,根据技术的发展规律,通过原创或者是收购的手段推出有更好技术水平的新产品;用户驱动,不断吸取老用户的建议,及时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市场驱动,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成为市场热点的参与者;政府驱动,国家对民族高科技有着各种期待和要求,也会释放各种资源对科技企业给予帮助和支持,按照国家的需求,发挥优势做出贡献。其中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是两个拉力,而技术驱动和政府驱动是两个原始推力,汉王就靠这一推一拉把自己的创新和市场紧密而持久地结合在一起,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且自成体系自有阶梯,沿着从手写识别、汉字识别到模式识别、智能输入这一技术的创新链,孜孜不倦地让自己的技术以各个形式表现出来,表现在手机里面,表现在数字电视里面,表现在PC上面,表现在银行系统里,无孔不入渗透在行业方方面面,成为业界主要的技术和产品的提供商。虽然是一家典型的技术导向型企业,但汉王在创新时严格遵循着“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合适事情”原则,力求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的和谐一致。早在2002年,微软找到汉王做平板电脑,很多企业遇到微软这样的合作伙伴支持后,都会发疯地跟进,但汉王清醒地意识到,即使这种配置手机功能的笔记本成功了,也只是那些巨头们的收获。时隔三年之后,微软还没有成功,汉王却斥资进入手写电脑,“因为在未来的3到5年里,手写电脑不会成为通用型产品,不会有笔记本厂商大规模介入这一‘小’市场,从而汉王有机会在这一市场发展。”汉王在内部项目决策体系定下这样五项原则:是不是符合汉王主业?是不是长线投资?是否聚焦在专长上?有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符不符合长远利益?

控制——聚焦核心计划生育

创新的评估,从对创新进行投入时就开始了,要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就要把资源分配好。对创新型的企业来说,难的不是决定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所以对项目是控制、控制再控制。

天使无处不在,魔鬼藏在细节中。有时看起来很好的一个产品,但是一个“BUG”就会导致全军覆没。

创新的风险很大,创新的成功率很低,但汉王要做到的是,打胜仗要比打败仗多,从而最终获得成功。从1998年到2001年,汉王的研发经费曾占公司销售额的40%,一下子上43个项目,由于每个项目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一个项目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产品出来后市场反应与期望却大相径庭,为此汉王曾连续两年亏损,付出前后亏损一个亿的巨大代价。痛定思痛后,为了提高创新的成功率,汉王总结了新产品开发“聚焦核心计划生育”的评估原则:少生优生,按产品线分配项目,主力产品线不超过两项,战略产品线不超过一项;优质抚养,集中投入,资源投入按6:4或7:3分配,60%(70%)的资源用于维护老产品升级,40%(30%)的资源用于投入新产品开发;优生优育,提高成功率高,每年只推1~2个新产品,每个产品线的新产品成功率要大于50%。确实,与其事后对创新的评估左右为难,不如在创新前进行资源分布时就深思熟虑。在这种思路下的汉王创新,其成功率超过了50%,远远超过业界5%~15%的成功率,基本保证每18个月左右便有新产品出现。同时,在产品创新出来后,汉王的制度也是先试后推,由小到大,先做5个,再做50个,再做500个、5000个。

汉王的企业文化中有一条是“天使无处不在,魔鬼藏在细节中”,强调所有的创新的产品必须要达到“零缺陷”才可能投产,所有可能的问题必须想在前头。汉王曾经做过一款带手写电话,性能非常好,客户也非常满意。在测试时发现有的地方电信系统不支持来电显示,而该产品很多功能都建立在来电显示的基础上。由于不支持来电显示的交换机只在少数地方出现,当时又值临近年底的消费高峰,迫于营销压力,汉王推出了此产品。最后,一些来电不显示的用户退货,而代理商则索性把产品全都退回。虽然这样的缺陷机率可能只有5%,但代理商就无法接受了。实际上,新产品往往存在着很多细节问题,而任何一个“BUG”就有可能会造成全盘皆输,自此,汉王对“细节决定失败”这一理念的认同上下一致、耳提面命。

竞争——做强自己让客户没有其他选择

突破、全有、超越——技术上要突破,别人有的我们都要有,都有的我们都要超越。

要让客户没有其他选择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性价比给客户提供最佳的产品和服务。

以技术起家的汉王在过去14年发展中,遭遇了无数次的竞争之战,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全因其始终做在行业技术中的NO.1,其中最经典的当属和摩托罗拉的“慧笔”之战。1997年,摩托罗拉挟“慧笔”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慧笔”无论是外观还是技术都比汉王强,汉王在市场上的地位受到动摇。后来,刘迎建听说IBM有语音识别技术,连续跑了3趟IBM研究所之后,最后砸锅卖铁、倾家荡产般地花40万美元买下当时并不特别成熟的IBM Viavoice语音识别技术和汉王的手写识别产品捆绑。一个月以后,汉王最新的手写输入版本问世,技术上超越了“慧笔”,从而牢牢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其实,在中文手写识别技术领域也曾出现过上百家企业的产品,例如瑞星、金山、大恒、紫光、联想、华旗、蒙恬、微软、摩托罗拉、WACOM等知名厂商都曾涉足其中,然而汉王始终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手机等企业客户的频繁招标测试中,汉王也总是在技术上胜出。同时,为了在竞争中胜出,汉王还总是用低价格突出性价比优势,以迎合由于竞争激烈而急于降低生产成本的手机生产商的需要。汉王技术授权的价格也从早期每部手机10~15美元降低到现在的每部手机1美元左右,用技术壁垒和高投入门槛把竞争对手死死地挡于门外,通过性价比给客户提供最佳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没有其他选择的最好方法。

坚守技术超越、坚持做NO.1、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在竞争中做强自己的信念,在汉王攻克绘画板项目的过程中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随着2005年国家对于游戏及漫画产业的重视,高校纷纷开辟相关学科,绘画板的市场空间陡然增大,吸引了汉王的关注。在此之前,绘画板产品的龙头企业在日本,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而绘画板与手写板虽然功能相似,但是对于传感度(感应的敏感度)却有很大的不同,绘画板要求有更加敏感的识别能力,汉王面临着有待逾越的技术难题。于是,刘迎建抽调各个部门的精锐,主攻绘画板,“我们做过太多尝试,做电阻实验、电容实验,超声实验,突破有感压力成为当时研发部门头等大事。”经过近半年的技术攻关,终于突破了技术难关。并超越竞争对手。2006年汉王绘画板销量已经突破一万台大关,虽离对方还有一些距离,但对在2007年改写这一局面充满信心。刘迎建如是说:“我们只能争第一,全球只有两家公司竞争,不是第一名,则意味着成为最后一名。”

保证——软硬结合建立组织系统

最近三年我们的创新成功率都在51%以上,就是因为我们有市场和组织支撑打得准了,先瞄准后开枪,指哪儿打哪儿,过去是打哪儿指哪儿。

光研发创新还不够,在营销方面一定也要有创新,一个新产品的出现,一定伴随着新的营销方法的出现。

创新要有组织机构和营销系统的支持、支撑,要有制度保证。汉王体制中,分主体业务群和战略业务群,后者是为新产品而设立。负责新产品的员工、考核机制以及代理商都与原来的产品区分开来。因为新产品是有风险的,渠道和营销体系都不愿意承担这些风险,都愿意去做成熟项目,为此汉王在组织机构将二者分开,战略产品由单独的常务副总建立“工程兵队伍”进行攻坚。

除此之外,汉王还自设工厂,因为一个新产品出来,除了产品本身的技术,还有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线的布局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如果将生产完全委托出去,将不能及时帮助调整生产,创新就有可能被耽误。汉王有了自己的工厂,则可以很方便地投产自己的创新产品,小批量高利润生产,直至生产达到一定规模。

在那场与摩托罗拉“慧笔”的经典之战,让刘迎建在技术之外,看到了一片新的天空,那就是销售网络的建设。从那一年开始,“汉王”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发展了数以千计的代理商。这一庞大的“汉家军”销售网络,为“汉王”此后的销售佳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 “汉王”每年都会推出的新产品,也让代理商们情绪高涨、积极性高调。渠道是技术推广应用最关键一环,渠道能满足用户的购买方便,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服务,为此,汉王高度重视渠道、保护渠道:控制产品价格稳定,防止报价高或者报价低;重视对渠道的培训,强调渠道的专业化,监控渠道的服务质量,保证渠道的合理利润。随着汉王的发展,其渠道也在不断发展,一方面是核心渠道的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向着更多层次、更多的行业发展。

在与台湾蒙恬的竞争中,由于二者的产品非常同质,源程序、界面、市场和品牌亦不相上下之时,汉王在以不输蒙恬的软件再加上硬件优秀的方法取得胜利。自从,汉王建立硬件的研发队伍、自己的工厂,把软件捆绑到自己生产的硬件产品上,让软件和硬件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个性化的改造和功能固化,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反盗版战略,在市场上收到明显效果。

防守——知识产权上的造雷布雷防雷排雷

我们就是靠技术吃饭,对知识产权一定要非常重视。以前不明白,吃了亏;重视之后我们又发现,了解知识产权绝对是有甜头的。去年专利费带来的收入占汉王整体收入的三分之一。

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永远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槛。现在,只要刘迎建说:“对于知识产权,我们要……”汉王公司的大部分员工都会随口跟上:“造雷、布雷、防雷、排雷。”知识产权是一种防守利器,申请并且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是造雷和布雷。造雷除了维护权益,还要给对手企业制造实施障碍;布雷就是先形成可以被保护的技术思想,再写成专利,让别的企业无法绕开;防雷是指绕开其他公司已经申请的专利,以防被告;万一成为被告,也要找出对方的瑕疵,坚决排雷。为什么汉王会如此重视知识产权?因为汉王曾为此摔过跤,也尝到过甜头。

1998年6月,汉王Win CE联机手写汉字识别核心软件V1.0面世,并于当年12月授权给微软(中国)有限公司。2000年5月,汉王发现一件从台湾精品网上购买的样品的源程序跟自己的产品惊人相似。同年8月,汉王又发现,中山名人公司生产的掌上电脑一指连笔王MR-160型产品所使用的软件也涉嫌对自己软件的抄袭复制,而授权方又是台湾精品公司。于是,汉王先后两次把中山名人电脑开发有限公司、台湾精品以及销售商北京当代商城实业公司告上法庭,两案累计索赔1000余万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10月19日和11月27日分别受理了这两起案件,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拉开序幕。 2005年2月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汉王一审胜诉。被告和原告均不服,继续上诉……因为这场侵权,汉王损失了至少一个亿人民币。其2000年授权给商务通的收入大概是3000万元,2001年也接近3000万元,还有其他许多厂商的授权收。侵权事件后其授权价格大幅度下降了,从最高时的15美元,到8美元,再到5美元,再到几块钱人民币,造成2001年2002年汉王连续亏损两年。

灾难令人反省。汉王现在有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部,聘请8名高学历全职人才,还另设法律部,内有3名律师。汉王设立专门的部门监控是谁非法下载其软件。虽然侵权案很难抓,但汉王就曾抓到了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的某下属企业。这次官司仅仅历时半年,却给汉王带来了50万元的赔偿。

在利用知识产权这把防守武器时,汉王强调“三专”:一是专家顾问,积极寻求知识产权方面的顾问、专家、律师事务所给予帮助;二是专利布阵,用专利战略要在创新过程中形成一系列的专利壁垒;三是专人负责,在企业内部设置知识产权部和专门的法律部处理专利事务。

从对核心技术的专注,到新产品持续地推陈出新,再到用计划生育般地提出成功率,进而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不断超越,继而又用软硬结合的组织系统来保证创新果实,最后大举知识产权的防守利器来巩固创新,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下来,汉王已然将创新打造成了一条高效率高成功率的流水线,似乎一开电闸,创新成果便源源不断、成批成量地生产出来,这就是汉王科技的王者成功之道。确实,创新是一门科学,有其独特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可以学习,可以掌握,亦能复制。

主编荐语

汉王值得我们深情关注

我们发现:在对汉王科技的采访、研究中,虽然刘迎建总是隐身在后,汉王却有太多的“稀有元素”让我们惊喜。比如专注,比如持续,比如创新,比如坚守,几乎衡量一家科技创业企业必备的成功条件,在汉王身上都历历在目。

一家企业失败了,我们很容易找到原因并且夸夸其谈,俨然都是成功者的口吻。一家企业成功了,我们同样很容易主观地找到理由,并从此充满艳羡。一家像汉王这样经历14年曲折坎坷、持续创新、坚守成长的公司,其实最值得我们深情关注。

寻找企业的成长、成功的规律,注定将耗费我们毕生的精力,也让很多人因此而枉费一生。

但是,《汉王:王者成功之道》一主席却真的值得认真研读,因为像汉王这样一家在成长中,并且每分每秒都在变化、进步、努力和创新的企业,文中解读出的若干优秀品质,具备了无可替代的参照启迪价值。对创业者而言,这些东西永远只可意会,不好言传,只可感悟,难成理论。

成功之道 篇4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那块?”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一笑:“那好,请吧!”富翁把那块最大的西瓜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

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来。

青年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无青年的瓜大,却比青年吃得多。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有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吃完西瓜,富翁对青年说:“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苦难是道加法题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集团老总,在40岁以前,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没有人看得起他,包括他的妻子。但他只身下海,从小本生意开始,在短短的十年内,把一家手工作坊扩张成了资产达亿元的私营企业。

有记者采访他:“如果你出生在城市,受良好的教育,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你现在的成就会更大。”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也许可能。但我相信,如果我不时生活在农村,没有经受过那么多苦难,而像其他城市人一样有衣穿,有房住,有人看得起,我会心安理得地过下去,绝不会开办自的家庭作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要感谢生活。”

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苦难,幸福也并不意味着永远幸福。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美国曾对一千位富翁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大都出生在普通人的家庭,甚至有一部分少年是在黑人区里度过的。生活有时真的像魔术,会变幻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涵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那么答案你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无穷数。

被斥责的勤奋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

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

勤奋的学生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是在传遍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

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思考便是智慧的起点。

永远做一个勤奋的人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上著名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出,电话公司因此而掐断了他的电话线。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定金就支付给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大富翁了,可他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国庆节)。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学术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勤奋出灵感。”

成功,只不过是一种心态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很使人感动,也很令人深思。

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总统的工作相提并论,足见其心胸的豁达与坦荡。一国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罢,他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所以,她每天都在认真地收拾红墙内的灰尘和垃圾,同时也把散落在心头的苦闷和迷惘一起清扫掉。

失败是最好的指南针

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却到了南极。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时,他说:“我带的是指南针,找不到北极。”对方说:“怎么可能呢?南极的对面不就是北极吗?转过身就可以了。”

成功和失败本是同一片旷野,它是会令你溺水的深潭,也是能为你解渴的甘泉。谁能一开始便明察秋毫,寻觅到那通往柳暗花明的小径?必得经历失败,把所有不可能的假货、貌似合理的幻想一一排除,剩下的才会是唯一的正确。

当我们在生活中一次次被撞得晕头转向、头破血流的时候,失败是最好的指南针,以它恒久不变的指针说着错误的方向,并提示我们:转过向去,对面便是成功。

一枚金币的推销术

在法国的一个城市的偏僻小巷里,人们拥挤得水泄不通。只见一位50多岁的男人,拿出一瓶强力胶水,然后拿出一枚金币,他在金币的背后轻轻地涂上一层薄薄的胶水,再贴到墙上。不久,一个接一个的人都来碰运气,看谁能揭下墙上那枚价值5000法郎的金币。

小巷里的人来来往往,最终没有人能拿下那枚金币,金币牢牢地粘在墙上。

原来,那男人是个老板,由于他的商店位置偏僻,生意不景气,他便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广告办法:用出售的胶水把一枚价值5000法郎的金币粘在墙上,谁揭下,那枚金币就归谁。

那天,没有谁那下那枚金币,但是,大家认识了一种强力胶水。从此,那家商店的胶水供不应求。点评:

拒绝诱惑

一位年轻人问老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

老者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叠只小船放在身边的小河,小船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一声不吭地驶向前方。途中,蝴蝶、鲜花向它骚首弄姿,它不为所动,默默前行……

老者说:“人的一生,金钱、美色、地位、名誉、诱惑太多。选定了奋斗目标,途中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沦,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故难以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目标默然潜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成功的原因。”年轻人恍然大悟,打点起行囊,迎着风向山顶爬去。

I agree 我同意

A student burst into his professor’s office and says;“Professor Stigler, I don’t believe I deserve this F you’ve given me.” To which Stigler replied, “I agree, but unfortunately it is the lowest grade the University will allow me to award.”

三星成功之道 篇5

四十年后的今天,三星电子已茁壮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从起)、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商(从20起)、最大的LCD平板(连续八年)、全球第二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同时,三星电子在全球的平板电脑市场也占据重要的席位。20,三星电子的销售收入为1,489亿美元,利润120.6亿美元,员工总数22万。

他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1993年,三星电子确定了新的公司愿景:“创新即一切”,公司鼓励员工“除了配偶和孩子不变,一切都有变。”“你不能预测未来并等待,你必须创造未来。”三星电子前总裁尹锺龙曾经说过:“没有变化我们不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能存活的不是那些最强壮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的。”

,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的三星公司出售了旗下100个非核心的业务,更加重视设计并成倍增加年度市场营销预算。

为了将自己建设成为世界上最佳的公司,三星电子同时在六个方面持续创新:

产品创新:三星电子的成功依赖于持续提供时髦创新的、出人意料地愉悦消费者的产品。三星电子的价值创新中心设在位于韩国水原市的一幢五层楼的建筑里。其顶层有42个宿舍房间,每个房间有二张床。只有受邀者才能进入这幢建筑物。研发人员在这个创新中心,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昼夜不分地开展创意生成、创意实验、创意转化。对于许多产品研发团队而言,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回家。

3季度,三星电子的GalaxySIII手机销量超过苹果的iPhone。三星电子的智能手机发运了5,000千多万台,市场份额从年三季度的22.7%突飞猛进至203季度的32%。(数据来源: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的报告)

技术创新:作为一家快速发展的公司,三星电子持续开发关键技术,培养核心的技术人才,对研发的高效投资,使得三星电子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鹤立鸡群。三星对设计的投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年以来,三星电子在国际权威设计竞赛中共荣获210个奖项,在设计领域得到较高的评价。三星在IDEA上获得8个奖项,成为获得最多殊荣的企业。

营销创新:吸引全球客户的竞赛既是一场马拉松也是百米冲刺。在与客户接触的各个层面采用新的方法,三星公司持续建设品牌,推动销售。在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三星公司极尽营销之能,赞助奥运会、特别是火炬接力赛,在伦敦的公交车身上做广告使得1400多万市民接触了解其品牌和产品,GalaxySIII手机和GalaxyNote在网上和现场与奥运会的开幕式完美结合。2012年在全球最大的品牌管理顾问公司Interbrand的品牌排行榜上,三星公司的品牌价值比2011年飙升了40%,达到了创纪录的328亿美元。

成本创新:多年来,三星电子坚持应用精益和六西格玛方法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奖励创新。

全球管理创新:全球成功需要在关键市场有健全强大的网络、对当地市场有深刻透彻的了解。有能力在机会呈现的时候当机立断、占尽先机。三星电子一直发展高度当地化的产品战略,以满足各地市场独特的需求,同时缩短和加快决策的过程。三星电子有七个研发、设计中心,在韩国国内只有一个,各中心设计师不断探索和尝试符合当地文化、生活方式和产业趋势的设计。

组织文化创新:作为一家充满活力的、反应敏捷的公司,三星电子的管理层致力于创建一种工作氛围:积极主动沟通,积极提出问题,人人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养分。每年选派200名年轻有为的经理,在接受12周强化语言培训后派到有关国家工作一年;最初的六个月,这些经理的任务就是学习当地语言、了解当地的文化、建立人际关系。接下来的六个月时间里,这些经理独立完成一个项目;聘请并精心培养数百名非韩国籍的MBA学生。

1969年1月三星电子工业成立(在1984年2月更名为三星电子)。创始人是李秉喆,现任社长兼CEO是崔志成。

四十年后的今天,三星电子已茁壮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从2011年起)、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商(从2006年起)、最大的LCD平板(连续八年)、全球第二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同时,三星电子在全球的平板电脑市场也占据重要的席位。2011年,三星电子的销售收入为1,489亿美元,利润120.6亿美元,员工总数22万。

他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1993年,三星电子确定了新的公司愿景:“创新即一切”,公司鼓励员工“除了配偶和孩子不变,一切都有变。”“你不能预测未来并等待,你必须创造未来。”三星电子前总裁尹锺龙曾经说过:“没有变化我们不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能存活的不是那些最强壮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的。”

19,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的三星公司出售了旗下100个非核心的业务,更加重视设计并成倍增加年度市场营销预算。

为了将自己建设成为世界上最佳的公司,三星电子同时在六个方面持续创新:

产品创新:三星电子的成功依赖于持续提供时髦创新的、出人意料地愉悦消费者的产品。三星电子的价值创新中心设在位于韩国水原市的一幢五层楼的建筑里。其顶层有42个宿舍房间,每个房间有二张床。只有受邀者才能进入这幢建筑物。研发人员在这个创新中心,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昼夜不分地开展创意生成、创意实验、创意转化。对于许多产品研发团队而言,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回家。

2012年3季度,三星电子的GalaxySIII手机销量超过苹果的iPhone。三星电子的智能手机发运了5,000千多万台,市场份额从2011年三季度的22.7%突飞猛进至2012年3季度的32%。(数据来源: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的报告)

技术创新:作为一家快速发展的公司,三星电子持续开发关键技术,培养核心的技术人才,对研发的高效投资,使得三星电子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鹤立鸡群。三星对设计的投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06年以来,三星电子在国际权威设计竞赛中共荣获210个奖项,在设计领域得到较高的评价。三星在20IDEA上获得8个奖项,成为获得最多殊荣的企业。

营销创新:吸引全球客户的竞赛既是一场马拉松也是百米冲刺。在与客户接触的各个层面采用新的方法,三星公司持续建设品牌,推动销售。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三星公司极尽营销之能,赞助奥运会、特别是火炬接力赛,在伦敦的公交车身上做广告使得1400多万市民接触了解其品牌和产品,GalaxySIII手机和GalaxyNote在网上和现场与奥运会的开幕式完美结合。2012年在全球最大的品牌管理顾问公司Interbrand的品牌排行榜上,三星公司的品牌价值比2011年飙升了40%,达到了创纪录的328亿美元。

成本创新:多年来,三星电子坚持应用精益和六西格玛方法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奖励创新。

全球管理创新:全球成功需要在关键市场有健全强大的网络、对当地市场有深刻透彻的了解。有能力在机会呈现的时候当机立断、占尽先机。三星电子一直发展高度当地化的产品战略,以满足各地市场独特的需求,同时缩短和加快决策的过程。三星电子有七个研发、设计中心,在韩国国内只有一个,各中心设计师不断探索和尝试符合当地文化、生活方式和产业趋势的设计。

《老子》与成功之道 篇6

关键词:老子,成功,厚黑学

一、老子与成功

成功与爱情一样, 是生活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也许人们对成功的认识各不相同, 但不可否定的是,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成功的人生。这也是为什么古今中外会有如此多的书籍来介绍成功的经验, 它是每个人都渴求的。由于这个原因, 我们对成功的正确认识则显得极为重要。

那么, 究竟何谓成功?我们又当如何去追求成功呢?

首先我们引用丁肇中教授的一段话:“考试能拿第一名并不代表一切, 因为考试是解决别人解决了的问题。我所认识的20世纪的物理学家, 化学家, 拿诺贝尔奖的, 几乎没有在学校考第一名的, 考最后一名的倒有几位。但是这些人都能挑一个题目, 根据客观情况认定这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这个, 其余的东西都可以放到次要位置。”

读过这一段, 你是否已经明白, 要想成功什么最重要?是的,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又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是最重要, 但是仅仅是寻求“成功之道”这个过程就是艰苦和不确定的。哲学家冯友兰曾经说过:“人成功要有三个要素, 一个是天才, 一个是努力, 再一个就是命”。命, 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宿命论, 而是一种机缘, 一种适时而发。

老子说: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老子》第二十一章) 属于我们的成功之道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要你不断地努力地探求才能看清自己的成功之道。所以, 成功实则是在人们长期地积累, 执着地追求, 不懈地努力之下, 在恍兮惚兮之中找到的, 没有捷径, 无法唾手可得。

而老子所认为的成功之道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为而为

这实际是老子所反对的一种成才之路。纵观当今社会, 各类补习班, 特长班, 兴趣班层出不穷。家长为了孩子“成才”往往将孩子送去补习班学习这样补习那样。这种行为在老子看来就是揠苗助长, 无疑是在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而这种片面地加速, 不顺从自然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它的不良后果现实已经给出了沉痛的教训。我们的家长往往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有为”得太多, 反而给孩子的成功之道加上了更多的阻碍和岔路口。让孩子迷失, 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除了学习。

2、无为而为

《老子》有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做法则是老子所提倡的。在他看来, 要想有所作为, 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无作为的态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就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数学研究所所长时说过:“办这个所最重要的是把有能力的数学家找到一起, 找来之后就不要管了, 任他们自己搞去。”这就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 不限制所有人发挥自己的机会, 反而会取得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所以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 家长应注意“有为”和“无为”的辩证统一,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道”, 给予他们应有的指导和帮助。

3、大器晚成

这句话的原意是:越是贵重的大器物, 越是最晚做成。而老子用大器来比喻人生, 那么晚成则是因为生命需要雕饰, 大事业需要雕琢, 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更丰富的底蕴。与之相对的则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张爱玲也说过:出名要趁早。那么我们又应当如何来中和“大器晚成”与“大器早成”的关系呢?

中国自古便有:“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之说, 也许你还记得王安石的那篇《伤仲永》, 一个很有天赋的天才少年, 就是因为缺乏了时间的磨砺和雕琢, 最终沦落成一个凡夫俗子。老子的“大器晚成”运用到成功的智慧上来说也并非绝对地强调年纪之大, 而是指:功到自然成。只有不断地积累、充实、精心雕饰, 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 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齐白石的国画等等, 他们都是终其一生心血, 才取得了光耀于后世的成绩的。

4、功成身退

这是老子论成功智慧的又一个亮点。

“功成身退, 天之道也”。 (《老子》第九章)

与其说“功成身退”是成功之道, 倒不如说它是一种处世哲学。“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家贵而骄, 自遗其咎。”老子对人生的观察相当深邃, 因为他看透了深层的人性内核。放眼历史, 名利谁能守得住, 反而是适时而退的人名垂千古。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成功者只有正视自己的地位, 功绩方可永久。

战国是的吴国大臣范蠡便是功成身退的典范, 而大秦首任丞相李斯则是不知功成而退的典型。

二、老子与厚黑学

厚黑学, 是一种与老子成功之道背道而驰的一种成功理论。并且在当今官场、职场广受认可, 我们肯定了老子的“道”, 那么“厚黑学”之道就应在被否定的范畴。那么我们看看, 为什么厚黑学的成功之道是不可取的。

“厚黑学”是李宗吾先生1912年提出来的, 他在成都《公论日报》发表“厚黑学”引起轰动。它的主要内容就六个字:脸厚, 心黑, 学问。试想把脸皮厚, 心肠黑当作学问来做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当然不可厚非的是“厚黑学”到现在很多观点是被曲解了。李宗吾在文中还提及了两个代表性的人物, 他们都出自《三国演义》, 一个是脸皮厚的代表人, 刘备;一个是心肠黑的代表人, 曹操。无论是刘备还是曹操, 在中国的历史上, 两个人都是响当当的成功人士。即使他们的成功手段都是有不怎么“君子”的。如此看来, “厚黑学”似乎是在被肯定的范畴。实则不然, 《老子》六十七章有言:“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 故能勇;俭, 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 故能成器长。”老子还教导我们:“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而不居其薄。” (《老子》第三十八章)

这样看来, 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 都是被老子鄙视的对象了。显然这还是在李宗吾先生的意识控制下的“厚黑学”。而“厚黑学”一旦被曲解, 后者被无知者无知滥用, 后果则会更严重。比如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最成功的“厚黑学”代表人物——袁世凯。不错, 他那套处世之道确实让他取得了他所认为的成功, 然而我们看看他的下场就知道, “厚黑学”就如同武侠小说中崆峒派的七伤拳, 在伤害他人的同时, 自己也在受伤。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 是谓代大匠斵。夫代大匠斵者, 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第七十四章) 。

于是我们应当听从老子的教导, 充实我们的内心, 从“大道”取得成功, 即使“而人好径”, 但是那样的话只会叫我们心田荒芜, 迷失自我, 得不到应有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老子[M].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0.

[2]文选德.《道德经》诠释[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成人达已 成功之道 篇7

约瑟夫自小患上了糖尿病,不能吃含糖过多的食物,特别是冰淇淋。为了解馋,他为自己做了个不含糖的冰淇淋。后来,他又研制出好几种不含糖的糕点。在美国,胖人多。这种低糖食品很受欢迎,约瑟夫尝试着把自己研制的糕点拿去卖,结果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这位40岁的企业家已开发了50多种无糖食品,畅销全美,每年的销售额都能超过2亿美元。

安德鲁年轻时最热衷的就是旅游,为了省钱,他想方设法去弄打折机票、火车票以及汽车票。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问自己:我为什么不直接与航空公司、铁道部和汽运公司协商,给那些热衷旅游又想省钱的消费者提供优惠待遇呢?没想到这一简单的主意给他带来了巨额财富。现在,人们通过他的网站,不仅可以享受到美国各大航空公司、铁道部和汽运公司的优惠服务,还能找到各地的旅游信息。网站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亿美元。

事业成功之道 篇8

美国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曾经是大家眼中不可能成功的小公司,但今天却成为这么庞大的国际快递龙头。到底创办人-佛雷得德.史密斯(Fred Smith)是如何办到的呢?他说:「成功=智谋+冒险」。从创立开始,这家公司连续两年半都出现赤字,为了支付员工的薪资,他甚至跑到拉斯维加斯赌钱,把赢到手的二万七千美元用来偿还薪资。为了买汽油,他将生活用品变卖抵押;为了逃避执法检查,他竟然将飞机藏起来。他用尽所有的方法,拼命支撑着公司的运转。他非常明白,要在这一行生存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拓展业务。他时时刻刻密切注意着各种机会,一旦发现机会就紧抓不放。同时也不断克服营业上的问题,如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信誉等,来赢得客户的支持。从公司营业第一天,史密斯就把服务质量摆在首要的地位。定期向顾客徵求意见,只要顾客提出的事项,即使再微小,也不轻易放过,并且立即加以改进。他认为,解决顾客的不满意见,就等于增加了公司的利益。而宣传公司的形象,扩大公司的声誉,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公司,一直都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在公司还在亏损时期,就拿出经费来做广告,有了盈余之后,更是不遗余力的加以宣传,最高纪录曾经拿出净利的百分之十来大肆宣扬公司的业务。史密斯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冒险的精神加上正确的决策。从事任何一种行业,不论是多困难,多艰险,如果没有冒风险的勇气,是很难获得成就的。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下一篇:温馨的课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