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2025-01-03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1

中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等: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

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

(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

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a、说说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b、提出下节课的准备内容;对下节课中感兴趣的作品做评述的准备。(可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1、简介17、18世纪欧洲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局背景下了解当时的艺术。

2、欣赏、评述

3、多媒体展示《梅杜萨之筏》、《希奥岛的屠杀》、《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

4、介绍浪漫主义,介绍席里柯、德拉可罗瓦、戈雅的艺术

5、请同学谈谈戈雅的《18☆8年5月3日的枪杀》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找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7、讨论:你了解拿破仑吗?你知道的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介绍拿破仑生平,介绍大卫的艺术。

小论坛: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还不如用照片拍摄一幅历史场景更为真实。你的观点呢?提出来与同学们讨论。

中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技能目标:运用重复构成变化规律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重复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和震撼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将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重复构成作品

学生准备:卡纸、各种谷物

四、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课

1、媒体播放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片段,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2、思考:假如击缶只有一个人,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

(二)寻找重复

1、呈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复现象的图片,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举例说明。

3、教师展示生活中利用重复原理设计的物品,请学生思考:图片中是什么形象进行的重复,给了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为什么要重复呢?

4、感受古人对重复构成的应用。

(三)初步体验

以小组(2人一小组)为单位,在卡片上,以手里的谷物做重复排列,并介绍你是如何排列组合的?

(四)探究重复

1、师生共同分析单元基本型和骨骼。

2、教师小结重复构成的要素:

单元基本形: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骨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为了将图形元素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而画出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称为骨骼线。

3、感受不同的基本形,可以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4、小组讨论:相同的基本形,做不同的重复构成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变化?

基本形的方向变化

基本形的颜色变化

骨骼排列方式的变化

(五)合作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在卡纸上用谷物做粘贴。

要求:

1、小组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2、从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有美感。

(六)展示评价

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组合粘贴,感受组合后的美好的家园。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创意构思。

(七)拓展延伸

1、了解重复构成的其他方式。

2、呈现生活中运用重复构成的设计作品与美术作品,了解重复不仅运用在设计上,很多纯艺术家也同样运用这种手法来进行创作。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2

将优秀的流行歌曲渗透到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会产生以下积极作用。

一、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曲和开场。成功的导入如同缓缓拉开的序幕,促使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精美的布景, 又像打开的殿堂大门,诱使学生竞相进入。设计精巧的导入,能发挥激情引趣、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优秀的流行歌曲导入新课。例如,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三框 《难报三春晖》时,可以用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导入。 在学生欣赏歌曲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歌词含义,感受歌词中包含的我国孝顺长辈的优秀传统文化, 再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在生活中是否能做到像歌星周杰伦那样孝顺。同时,教师要指出学生可以追星,但不要盲目崇拜,要学习偶像的优秀品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尊敬和孝顺自己的长辈亲人,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二、创设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知活动,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并为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流行歌曲,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寓教于乐,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邓小平理论时可以播放歌曲《春天里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邓小平发扬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精神,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伟大贡献,以及富裕后的人们对他的无限热爱感激之情;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播放歌曲 《走进新时代》,让学生去体会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强国富民的坚定信念与决心。通过播放这类歌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坚定对党的信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

在教学临结束时,也可以播放一首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歌曲,达到回归和深化教学主题的作用。如生活与哲学中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时,可以播放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以此告诉学生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不能期望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只有平时脚踏实地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挖掘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意蕴

教师在组织学生聆听欣赏优秀流行歌曲的过程中, 应有意识地将歌曲与学生个人的思想观念和经历体验相结合,使学生在感性上用心领悟歌曲,在理性上科学分析歌曲,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认识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这个过程也是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驱动、自我提高的重要过程,有利于提高他们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等自我教育能力。流行歌曲通过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用其独特的魅力把积极健康的观念植入人的精神中。例如,北京奥运会上刘欢演唱的歌曲《我和你》,传递的是一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这类歌曲可以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如 《同桌的你》《白衣飘飘的时代》《睡着上铺的兄弟》,这些流行歌曲真实地还原和再现了年轻人的生活,牢牢抓住了年轻人青春驿动的心,清晰记录了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心理变化历程。这些歌曲还教会了青少年朋友应该有梦想,有追求;有亲情,有友情;有青春,有成长;有烦恼, 更要有希望。使青少年在自己的成长空间找到了倾诉交流的对象,有了抒发情感的渠道,使青少年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优秀流行歌曲相结合,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有益探索。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搜集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建立资料库,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应用形式,在娱乐的同时配之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理论的知识转化为朗朗上口的歌曲,将理论教育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能使教育过程变得更加愉悦顺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摘要:如何将流行歌曲巧妙运用于政治课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分别从导入新课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三个方面,阐释流行音乐对政治课教学的积极作用。

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优秀课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 实践操作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因此,探讨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措施,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相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顺利引入教学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可以顺利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解《有理数的乘方》前,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假设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足够大,那么将其对折20次后,其高度和一座1000m的山相比,谁的高度更高?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0.1mm的纸和1000m的山对比强烈,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数学教师顺势引入《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又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學情境,如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将风车、天平和蝴蝶等轴对称图形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征?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既可以让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又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中的实践操作,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中的实践操作,将实践活动和数学理论知识相互结合,灵活多变地处理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掌握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勾股定理。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每个学生动手准备一个直角三角形,且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口与b,斜边长为c,要求学生将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并让学生完成如下任务:①用数学表达式表述正方形面积②利用拼成的正方形,可以推导出什么结论?

学生在交流、分析和讨论后,可以将4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上图所示的正方形,并且依据拼成的正方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①S=a2+b2或者S=4×1/2ab;②c2=a2+b2。数学教师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推导出勾股定理,既可以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也不要急于指出,而是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进行改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利用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某商店有A、B两个品牌乒乓球出售,A品牌乒乓球6个/盒,B品牌乒乓球3个/盒,甲同学买了4盒,共15个乒乓球,求①设A品牌的乒乓球为x盒,B品牌的乒乓球为v盒,依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②利用列表法,求解方程组的解。在解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依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顺利找到解题思路,列出方程组,然后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解法中,学会用列表法试着求解方程组,正确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四、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虽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在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一次函数》,让学生分析y=kx+b(b≠0)的图象及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去探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①k>0,b>0;②k>0,b<0;⑧k<0,b>0;④k<0,b<0四种条件下一次函数图象;②k的含义,b为何不能为0;③k和b的变化和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数学教师依据学生反馈的结果,指导学生对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而是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篇4

随后,反馈开始了。

“老师,我画了21条。”

“老师,我画了30条。”

“半径可以画无数条。”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就在教师刚想将教学导入下一个环节时,他看到了几只还坚持举着的小手。

“老师,我认为半径是不能画无数条的。我已经快画满了,再画下去就画不下了!”

显然,这位青年骨干教师也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问题,他一时愣在了那里。所有的学生也都愣在了那里,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老师,我这个圆大,还可以画很多条!”

“老师,只要把铅笔削得尖一点,就能画无数条了!”

“我反对,铅笔削得再尖,只要不停地画下去,最后肯定会画满的!”

看到大家争执不下,教师只有搬出救兵:“大家翻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课后交流时,这位教师一再解释:“因为时间没控制好,才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当我们追问“圆的半径能画无数条吗”,这位教师也觉得“圆画得再大,笔削得再尖,只要不停地画下去,总会画满的”。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虽是个案,但它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却依然强烈。我们经常把教学喻为艺术,所以我们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情有独钟。我们研究教学导入的艺术,研究指导探究的艺术,研究练习设计的艺术……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却唯独忘了研究数学本身,研究那些貌似简单却内涵深刻的小学数学知识。

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篇5

1.情感目标:积极参与点数活动,通过活动感受点数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能力目标:能手口一致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会按数取物。

3.认知目标:通过点数,感知 10 以内的数量关系。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 10 以内的数量关系,能手口一致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会按数取物。

2.活动难点:通过活动感受点数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 1-10 的数字,有一定的点数能力。

2.物质准备:《10 以内的点数》PPT、物品点数操作卡、扑克牌数物匹配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宝贝们,今天数字马戏团要表演魔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魔术师都准备哪些表演呢?

师:魔术师的表演就要开始啦,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1,2,3,咿, 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了这么多的小鸽子,都有几只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哦,原来有 X 只小鸽子。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自主探究,尝试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得出总数1.幼儿点数并得出总数,把数字贴到对应物品旁的圆球上

师:魔术师的魔术要继续喽,1,2,3,哎,这次有点不一样,原来是魔术师要来考考小朋友啦,魔术师把他刚才变的东西藏在了操作卡里,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气球、小伞、彩旗分别有几个?谁能和这些数字宝宝能为朋友, 我们就把数字贴在它的旁边。

2.幼儿分享并验证

师:宝贝们,你们都数完了吗?哦,真能干,我请小朋友分享一下他是怎样帮助数字宝宝找朋友的?

3.教师总结:小朋友们真厉害,都帮数字宝宝找到了朋友,我们数的时

候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地点数,不能漏数,也不能不重复数就能准确地数出总数啦。

(二)小组合作操作,按数取物

1.幼儿根据扑克牌上的数字取相应红心卡片,进行数物匹配

师:魔术师的魔术又要继续喽,1,2,3,哎,魔术师可太粗心了,变出来的扑克牌数字和红心是分开的,小朋友们我们去帮助魔术师扑克牌数字和红心合起来,好吗?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这些数字宝宝究竟是几呢?然后我们再去数一数到底是哪张红桃能和这些数字宝宝能为朋友,我们就把对应的红桃卡片贴在它的旁边。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找到了请将它们贴在操作卡上。

2.幼儿分享并验证

师:宝贝们,你们都数完了吗?哦,真能干,请每组选一个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他是怎样帮助数字宝宝找朋友的?

(三)集体游戏:听音数数

师:宝贝们真厉害!一下子就能想出办法帮助了魔术师,为了表示对你们的感谢,魔法师要给小朋友们鼓鼓掌,那到底掌声有多少次呢,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注意哟,是蒙住眼睛,用我们的小耳朵去听,听到一次鼓掌的声音数一个数字,然后接着听声音再往下数一个数字,最后一个声音所数的数字就是掌声的总数。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的魔术到此结束,让我们跟魔术师说“再见”吧。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幼儿在操作及游戏环节中细致观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不断验证,基本实现了我教学的目标,幼儿能够手口一致进行10以内的点数,并说出总数,活动氛围轻松、愉快,幼儿沉浸在生动有趣的“魔数表演”情境中,激发了幼儿在操作及游戏环节中细致观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不断验证,体验到了点数的乐趣和重要性。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最后的集体游戏环节中,第一次小朋友闭上眼睛没有数出声音,第二次小朋友因为知道了一点诀窍有数出声音,到后面就开始唱数了,音乐停了还在继续数,所以老师应明确对于游戏经验及规则,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不出声,心理默数,听到1次掌声数1个数,音乐停止,数数就结束。

2.操作环节前应将操作规则明确告知幼儿,出示规则示意图在 ppt 上,

优秀数学教学课件 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实习作业》。本节课程体现数学文化的特色,学生通过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新的学习方式带给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学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积极性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特别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成绩的好坏、家庭有无电脑、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选题时,各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尽量多地选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共享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设计思想

《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的价值。数学教育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理性精神,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3.在合作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准备】

1.分组:4~6人为一个实习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2.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作业的题目。教师应该到各组中去了解选题情况,尽量多地选择不同的题目。

参考题目:(1)函数产生的社会背景;(2)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3)函数符号的故事;(4)数学家(如: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贝努利、欧拉、柯西、狄里克雷、罗巴契夫斯基等)与函数;(5)也可自拟题目

3.分配任务:根据个人情况和优势,经小组共同商议,由组长确定每人的具体任务。

4.搜集资料:针对所选题目,通过各种方式(相关书籍----《函数在你身边》、《世界函数通史》、《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等;

5.投影仪、多媒体;

6.把各组的实习报告,贴在班级的学习栏内,让学生学习交流。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交流、分享实习报告

2.交流、分享:(由数学科代表主持。小组推荐中心发言人;以下记录均为发言概述)

(1)学生1:函数小史

数学史表明,重要的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对数学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对数学分支的产生起着奠定性的作用。我们刚学过的函数就是这样的重要概念。在笛卡尔引入变量以后,变量和函数等概念日益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最早提出函数(function)概念的,是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最初莱布尼茨用“函数”一词表示幂。175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把给出了不同的函数定义。中文数学书上使用的“函数”一词是转译词。是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翻译《代数学》(1895年)一书时,把“function”译成“函数”的。

我们可以预计到,关于函数的争论、研究、发展、拓广将不会完结,也正是这些影响着数学及其相邻学科的发展。

(2)教师带头鼓掌并简单评价

(3)学生2: 函数概念的纵向发展:

该同学从早期函数概念——几何观念下的函数到十八世纪函数概念——代数观念下的函数讲述了函数概念的发展。其中包括18世纪中叶著名的数学家欧拉对函数概念发展的贡献。接着又讲述了十九世纪函数概念——对应关系下的函数。以及现代函数概念——集合论下的函数。函数概念的定义经过三百多年的锤炼、变革,形成了函数的现代定义形式。

(4)教师带头鼓掌并简单评价

(5)学生3:我国数学家李国平与函数

学生3描述了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李国平(1910—),的身世和他的成长历程。李国平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务。学生还通俗地讲述了李国平先生在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领域的卓越贡献。

(6)教师带头鼓掌并简单评价

(7)学生4:函数概念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该学生从历史上重要数学概念对数学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事实出发,讲述了函数概念对数学发展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是贯穿古今、旷日持久、作用非凡,回顾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看一看函数概念不断被精炼、深化、丰富的历史过程,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函数概念来龙去脉认识的清晰度,而且更能帮助我们领悟数学概念对数学发展,数学学习的巨大作用.

函数概念来源于代数学中不定方程的研究.由于罗马时代的丢番图对不定方程已有相当研究,所以函数概念至少在那时已经萌芽.该学生说道,早在函数概念尚未明确提出以前,数学家已经接触并研究了不少具体的函数,比如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双曲函数等等.1673年前后笛卡儿在他的解析几何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因此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莱布尼兹建立微积分的时候,数学家还没有明确函数的一般意义.

从以上函数概念发展的全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联系实际、联系大量数学素材,研究、发掘、拓广数学概念的内涵是何等重要.

(8)教师带头鼓掌并简单评价

(9)学生5:函数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该学生说,数学的抽象完全舍弃了事物的质的内容,而仅仅保留了它们的量的属性,即数学抽象的目的只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就决定了数学与其它自然科学的区别,也决定了数学的特殊性.如果在两个集合元素之间存在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就称为是一个映射.

上述函数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就是一系列弱抽象的过程.学生展示了下表: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7

一、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热爱数学教育事业, 具有献身数学教育事业的精神;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对数学教育的发展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注当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应当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应当为人师表, 严以律己, 以身作则, 以数学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生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热爱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 是热爱数学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 是衡量数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没有爱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教育, 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师只要在认真研究中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成长经历等基础上, 采取合适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策略、数学教学方法,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理念引领, 行为为要

我认为, 当下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为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为数学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可见, 初中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和落实程度, 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了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包括:其一,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二,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三,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四,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其五,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熟悉修订后的这五条基本理念, 在新理念指引下, 开展初中数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数学课堂教学行为, 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转变。

三、充实知识, 开阔视野

初中数学教师应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其一, 通识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具有一般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还要了解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以及信息技术知识。其二, 本体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把握数学发展的动态, 还要深入学习数学思想与方法等知识。其三, 条件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了解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而且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等书籍, 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指向和新要求, 学会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会基于标准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其四, 实践性知识方面, 在反思、积累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同时, 向周围老教师请教默会知识, 领悟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我们说, 进入21世纪, 做数学教师变得更难, 更具责任感, 因此, 只有不断学习知识, 充实自我, 才能站稳数学讲台。

四、能力为重, 提高水平

初中数学教师应提高的能力包括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初中数学教材分析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实施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评价能力、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等。我认为,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和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其一,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 是数学教师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能力。只有深入分析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教师才能领悟数学课程的价值诉求, 才能开展基于“标准”的数学教学和基于“标准”的数学教学评价。其二, 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 是促使数学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支撑。没有初中数学教学科研, 就谈不上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就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五、终身学习, 专业发展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 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1994年, “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 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当下, 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 在学习型社会中, 初中数学教师就应当“活到老、学到老”, 将自己的数学教师职业理想与终身学习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初中数学教师在终身学习的环境下, 增强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逐渐提高专业化程度, 逐渐成为一个反思型、研究型、专家型的名师, 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摘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对如何做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提出如下要求: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理念引领, 行为为要;充实知识, 开阔视野;能力为重, 提高水平;终身学习, 专业发展。

关键词:专业标准,数学教师,师德,理念,知识,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232/201212/xxgk_145603.html.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它传承了思想、情感与文化精神。可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还是一种文化陶冶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教师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气质。因此,如何把握课堂这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话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自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被任意蹂躏。而文化大革命发生之后,中华传统文化再次受到严重的打击。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步履蹒跚。文以载道,我们任重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要承担起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重任。同时,语文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而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既能够防止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又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谓一箭三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教师方面,提升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

语文教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对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探究、研读、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自觉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此外,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逐渐形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评价能力。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无形中也提升了教师的个人文化修养。

(二)学生方面,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充分认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一种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其次,学生应时刻提醒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思想道德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道德修养,在今天对人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之后,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去认识、学习传统文化。

(三)课堂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1.充分利用课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热情。古典文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许多学生对古典文学都不感兴趣,难学,怕学。对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推荐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应趁机向学生推荐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可以尝试故意扭曲《红楼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人说《红楼梦》讲述了宝玉与妙玉的爱情故事,最后与妙玉有情人终成眷属。对于这种说法,许多学生肯定不同意。这就吸引了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学生纷纷地捧起《红楼梦》,欲一探究竟。

2.挖掘作品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古人往往喜欢在作品中表达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作品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从中获得人生启迪,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境界。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抒写了自己愤懑与痛苦的心情。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偷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去分析这种“以生践志”的人生观,感受司马迁的另一种气概。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

3.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现代信息技术集视、听、说等于一体,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高效的学习。如在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PPT对岳阳楼的文化背景作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接着,把这一篇课文的经典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体以加颜色、加粗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一种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接着,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去理解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精神。这样就缩短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4.重视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在教学過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品读、鉴赏古诗词,在精炼、诗意的文字中汲取古典文化的精髓。如上王维的《使至塞上》时,其中“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品读是重点。在品读“直”、“圆”等字词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也使学生吸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5.课外诵读与实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积极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成立国学兴趣小组、开展节日活动等。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积累了文化经典,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丰富了传统文化的知识,提升了人文素养。

结语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浓厚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未来传统文化教育之路,需要不断探索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立志于传统文化的再次复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6-10.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 篇9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样一句谚语告诉了我们做什么事都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有机会成功。然而,数学课程教案就是教师上课的必要准备与客观要求,只有做好充足的教案准备,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此种教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成绩与学习水平,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所处班级排名的那个阶段,然后教师再根据自身所了解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式教学法的安排,例如,每个班都有处于排名前、排名中等及排名较后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这样的排名来进行教案制作。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基础的知识,基础的算术题及基础的理论方面的知识,供排名较后的学生学习,让这些写生学习起来不是那么的困难,由此自身的积极性也没有被打击,信心也得到提升,这是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其次,对于成绩一般的来生来说,他们自身掌握的知识比较混乱,于是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学习成绩,所以,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具有新知识、新特点的教案,用这种方式即巩固了中等级学生学习的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新知识。最后,那些成绩较优胜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些相对来说程度较难一点的教案,对于这一类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思考、喜欢运算、喜欢挑战难题,所以,一些赋有挑战性的知识点是很必要的。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才能在赋有新意的小学数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倡分层的课后练习法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收获

小学数学是一门需要课后巩固的课程,于是,必要的课后练习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部分,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据了解小学课本每一课后面的课后题与课文所讲的知识都互相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中的第五单元《万以内的数的认识》一课中,就突现了课文与课后题联系到一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把这些课后题分为三部分,分别分到各学习阶段的学生,将比较基础的课后题安排给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做,以及类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做课后题的行列中来,让他们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课后练习习题中,学生做这些符合自身条件的课后习题,对学生自身来说是一种好的选择。再者,在这些课后题相对应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给每一个阶段的学生提供一些与其水平相符合的、新颖的题目,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作答,让他们能在短时间里找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及所呈现的不足。通过这样赋有创意的分层教学方式,不仅能鼓励学习差的学生要有信心,还能为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加油打气,提高学习水平,更能避免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骄傲自满。像这样的分层教学方式一定能培养一批数学思维、数学成绩好及不卑不亢,不骄不傲的优秀学子。

三、以分层鼓励法提高课堂效率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越差越不想改变自己,越差越得不到父母及教师的认可,这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之中的情况,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应该采取分层鼓励法多进行一定程度的鼓励与赞扬。就以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例:当教师抽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以微笑面对,让学生没有畏惧心理,然后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论对与错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比如,真不错,回答有新意等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对数学不产生畏惧心理,由此不仅能让学生慢慢地爱上数学,还能无形中以带动学生来提高课堂效率,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分层鼓励法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效的举措。总之,分层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最高效的选择。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板书、形体语言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还有因为时间原因,练习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能得到哪些信息 。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40-01

做一名数学老师容易,做一名好的数学老师就不容易了。工作16年,我力争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但仍相差甚远。参加国培以后,通过听专家的讲座,我感悟颇多。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我认为至少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1、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有幸福感。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最灿烂的职业,我们肩负着整个中华民族的艰巨任务,用尽毕生所学去浇灌祖国的新一代,源源不断地给祖国输送振兴中华的资源与力量。将弘扬人类精神与传承人类文化发挥到极致。如此来说,作为一名教师是光荣的,幸福的,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首先我们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2、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社会是在不断地进步,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即使现在已经评上的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阻力。因为很多优秀教师是基于传统教育背景推选出来的,如果没有向自己挑战的勇气,不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甚至拒绝新的观念,而他们的态度又会在教师中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种阻力。因此不论哪一层次的教师,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变以前的传统教育为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成为技术型的人才,更要培养学生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把以前的双基教育转变为四基教育,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更要把以前的两能转变为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不断充实专业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必须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类文明在不断地进步,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快,我们本身的知识本来就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与书籍为伴,勤于学习,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好榜样,做一个有追求的好老师。

4、不断实践和创新。

我们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老师就要有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即使自己有丰富的经验,也要勇于向自己挑战,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突破陈旧的观念,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产生兴趣,总结出一套自己受用,并且受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更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思索,让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技能。传授知识固然重要,启智更是良师。

5﹑从细节入手,关注学生的成长。

多关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注很重要。有一种学生,他喜欢一名老师,然而那门课学的不好,他会默默用功,努力使自己的成绩提高;而另一种学生,不喜欢那名任课老师,便会慢慢地厌烦那门课程,上课不听,课后不完成任务,时间一久,成绩便会一落千丈。所以,在认真教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平时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发光点,平时多与学生打招呼,关心学生,并且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对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表现好坏都要一视同仁,对每一位学生都尽责尽心,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成为真正优秀的小学教师。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育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琐碎的小事情,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情,“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只有在教学工作中注重细节,把细节做精,我们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将工作做的出色。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次谈话,都能够体现出教师的工作态度与个人素质。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树立榜样。

6、不断反思和提高。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应该还要做到善于积累、善于总结、反思与提升,在课堂上要精力充沛,富有活力、朝气,保持一贯的激情,这样才能够带动全班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与渴望。让学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继续攀登,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12

一、培养求知欲望

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非常强调“好”和“乐”对“知”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呢?

1.矛盾中强化求知欲望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从高效课堂入手, 巧设悬念, 促使学生积极探究, 从而培养强烈的求知欲。例如, 某教师在教学“认识整万数”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印在纸上的只有四个数位的计数器, 带着学生一起做完拨3、30、300、3000这四个数的游戏后, 该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能在这个计数器上拨出30000吗?”有的学生说:“不能, 因为这个计数器上没有万位。”有的学生说:“能, 只要在万位上拨上30个珠子。”该教师立即出示相应的课件, 学生看着像大糖葫芦似的一大串珠子, 哈哈大笑, 有部分反应快的学生抢着说:“这样不符合计数的规则, 计数器每个数位最多只能拨10个珠子。”此时矛盾产生了, 老师接着引导:“那我们能不能通过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立即以高度的热情投入了学习讨论。

2.趣味中发展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善于挖掘趣味因素, 学生就会被有趣的数学知识所吸引, 使求知欲在趣味中发展。

例如, 教授“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 我们可先鼓励学生任选一个数, 考考教师:它能被2或3、5整除吗?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样的数, 都没能难倒老师, 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太厉害了。这时我们就可以说, 其实不是老师我有什么特异功能, 而是掌握了有关的数学规律。相信此语一出, 学生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训练意志品质

数学课, 除了培养学生能力, 又是培养锻炼意志品质的重要学科, 在数学课堂上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训练意志持久性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这句话足以说明坚持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持久性。比如说, 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中, 我要求学生不忙于解题, 一定要把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搞清楚。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让学生先把题目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这时多数学生叙述不清, 就要求把题目再读一遍, 一次、二次……反反复复、多回合的碰撞, 在学生懂得了审题重要的同时, 意志持久性也得到了训练。

2.训练意志独立性

教学中,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 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 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根据心理发展的情况, 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 勇于独立钻研, 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 他们能看懂的内容, 不喜欢别人先讲;自已会做出的题, 不想问别人。为此, 我们应改进教学方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 给学生提供独立克服困难的机会。

三、渗透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 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的渗透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渗透自主学习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培养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 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 多一些活动的余地, 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 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 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 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 促进每一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启发他们产生疑问。因为疑问是学习的需要, 是思维的开端, 是创造的基础。

上一篇:弘扬民族精神电子小报下一篇:九三学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