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2024-07-21

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精选12篇)

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1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 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 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 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 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目标整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教学的动力, 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1. 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 是教学的基石, 同时, 它又是载体, 学生对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 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2. 认真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 同时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 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3.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即使定的目标, 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靠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

二、用教材教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教材再加工, 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 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

1. 认真钻研教材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 是一个载体, 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 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 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 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 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2. 创造性地“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

用好, 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或根据教学的需要, 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 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 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 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 富有成效。

3. 创造性地“用教材”并不是无视教材或纵横无度地“创新”和“开发”, 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新教材, 实践新教材, 促进新教材的建设和发展。

三、情境教学的策略

1. 用好新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文本资源。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 一是可用放大的教学挂图, 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具体化。二是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看懂图意, 获取、提练、选择信息, 以利于新知识的引入或发现问题。

2. 教师应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合适的素材, 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如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 操作情境, 趋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 探究情境等, 使学生不仅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而且能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

3. 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

在公开课、赛课中, 有的教师创设了太多太杂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人为地降低思维要求, 变成以机器灌人。这需要进一步明确情境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科学适度地进行情境教学。

四、活动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 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 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 在活动中发展”, 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 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 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2.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 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 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五、学法指导的策略

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现代教学观认为, 教育的真正含义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由传统的重教轻学转向以学论教是现代教学观的核心。

2. 教师要从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做起。

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和时间, 使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 使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一般过程。

3.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 还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 指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4. 辩证地认识和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针对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状况, 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六、激励评价的策略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 即使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 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1. 课堂教学中, 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 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 使学生体验成功, 建立自信。

2.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不仅要注重结果, 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 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 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

4. 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

激励不在于一味地表扬和“藏拙”。

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2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和改革,并逐渐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若干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有着一定的距离,教学方式效率也很低,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严重阻滞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追求。教师要重视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讲究有效教学的策略,形成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累积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形成学生合作研究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学习愿望的满足,完成教学目标。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若干的问题,主要有教学目标不确定,教学主体不明确,教学方式太单一,教学评价太片面,不及时不准确等,这些都形成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难以形成学习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全面运用

1.创造学习氛围,增加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还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创造教学的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

例如:关于“正方形的周长”学习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造教学的情景,走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学习成长。兔妈妈和孩子们为了美化自己的家园,就在树洞的周围搭建了一个正方形的栅栏,栅栏四面的边长是7米,整个栅栏多长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兔妈妈和孩子们。学生们会带着好奇心去探讨,去研究,去计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研究,去学习,去探究,研究正方形的边长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运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让学生更加容易进入教学的情境,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实现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重视学生学习,形成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形成学生学习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式教学,不能只是重视讲解知识,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增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探究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

例如,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的基础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对学生笔算和口算能力的培养。

3.充分运用一切教学的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解析,将各种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引进课堂教学中,运用视频、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直观进行了解。例如方程式的推算中、几何图形等的介绍等,都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学习多样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4.重视小组学习,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进行激励式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倍的认识”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开展学生数小红花的活动,将小红花的道具分成一定的数量,让学生数一数,留给学生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想象才能和探究才能,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得出学习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讲解,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倍的含义,并能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会运用。

总之,小学数学是重点学科,是学生日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应该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有效教学,全面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形成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师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篇3

关键词:中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及其判定方法

(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人,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旨在提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其基本原则是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关注研究。

(二)判断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方法

判断一堂课是否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检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标准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

二、从中学数学专业角度提高其课堂有效性策略

(一)加强概率统计概念教学

概率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随机事

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弄清随机变量的取值规律是用概率和分布

刻画的;会用随机观点处理随机现象;知道统计结果是概率地呈现的,可能有误

差;让学生感受到确定性和随机性数学思维方法的本质区别。

概率统计学习的目标是对基本的概率统计知识的掌握,发展思维能力,不应

过多地将时间应用于计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计算器、计算机来处理

数据,进行模拟活动,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和概率的意义,如可以模拟掷硬币的

试验等。另处,不应让概率统计学习淹没在“数据计算”的海洋中,将数据处理

演变成纯粹的计算训练。概率和统计的教学主要靠编制事件、提出课题、处理实

际问题,多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教材是供教师教学用的资料,其作为思想和知识的承载体,对提高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即教师在教学时需将教材基础内容与社会现实直接挂钩,充分挖掘教材容量,引导学生能够置身于数学生活中,感受数学给自身带来的温暖,全面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充分发挥自身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树立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及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导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对学生的提问由易到难逐步进行,切实使学生多次享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另外,教师需向学生讲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

(2)给学生留有主动思考的空间

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相关问题研究中,学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给学生留有主动思考的空间,即教师在数学教课时需设置各种层次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应答。同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力,踊跃提出新的问题,教师需给予善于提问题的学生鼓励和肯定,赋予数学课堂以活力。

(3)定期进行中学数学期末考试

首先,期末考试体现为两方面,包括综合试卷考试与综合能力测试;其次,期末考试形式表现为传统考试笔试模式与现场面试;再次,合理确定综合试卷考核对象与综合能力测试考核对象,对于前者,其对象主要为汉字书写组与文字表达组;对于后者,其对象主要为口语表达组与朗读组;最后,明确综合试卷考核内容与综合知识测试考核内容,对于前者,其考核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后者,其考核内容主要以数学应用能力等多方面为主。

教育家鼻祖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他认为,合理、有效的教育实践关键在于因材施教;同时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认为,育人、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的本体性。由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若想落实好教育则需教育者以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特点,正确认识受教育者的差异性,之后进行因材施教。

三、从教师角度对中学数学课堂提高效率的策略

(一)师生心灵互动,诱发内心感悟

不断完善自身,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高速发展,知识快速更新,教师传统的知识量及教学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需求。因此,需要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必须具备三大条件: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的教学功底、较高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在善于教学的同时必须善于学习,树立教学相长和终身学习的新观念,进而持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激發生命与数学交流,深化启迪内化, “生命与数学交流”指的是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既要尊重学生生命与数学体验,又要做好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小学数学感悟式数学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师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价值效应,准确掌握学生爱好及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逐步拓展课程内涵及外延,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笔者认为,“生命与数学”课堂的数学教学应体现为“活的数学教学”、“有生命与数学的数学教学”,课堂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发挥师生的生命与数学活力,这样以来才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感悟更多真理。

新课改数学教学教育背景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越来越成为数学教师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要素。小学数学感悟式数学教学要求做到“师生心灵互动,诱发内心感悟”,对于“心灵互动”,即情感的倾泻与心灵的互动,数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数学教师的眼神、微笑及动作均要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切实构建起师生平等对话关系;对于“诱发感悟”,即要求数学教师运用多种有效数学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来,用心感悟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涵。

(二)结合学生兴趣与数学学科特点进行分组

(1)数学教师应利用第一次课的时间向学生全面、准确阐述分组数学教学的思路与安排,以便学生正确认识分组数学教学,从而为配合数学教师开展分组数学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2)依托多种测试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其中常见的测试活动有学生自我介绍、自传书写、课文朗读等;(3)在前两周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初步测试的结果对各个学生进行过程测试,以明确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与能力;(4)至第三周,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读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与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

首先,數学教师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基础知识数学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分组数学教学;其次,逐一细化分解重要课堂数学教学内容,尽可能确保各堂课均能够体现出四种能力;再次,数学教师讲课过程中,只要涉及到某一方面能力,在师生互动、回答问题,课上练习等环节,均要求相对应的学习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最后,数学教师应针对于各学习小组的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课下作业。

参考文献

[1] 傅海伦. 对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J]. 教育科学研究. 2009(03)

[2] 杨军英. 浅议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J]. 校园心理. 2009(02)

[3] 赵军. 例谈算法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渗透[J]. 数学教学通讯. 2008(03)

[4] 张丽娟,燕钰隆.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整体结合问题研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06)

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4

课堂教学承载着对学生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及其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的重任, 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教育教学目标的落实达成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决定着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 学生习得知识的多少,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强弱。因此, 构建有效教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然而, 调研发现:有很多教师对中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建构缺乏研究, 对有效课堂的认识以及意义非常模糊;对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益等问题感受不深, 教学方式单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湘西中学数学教师中有很多对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较为认同, 但是, 由于受学校教学评价、学生性格、习惯等因素影响, 执行力不强, 缺乏研究与少数民族学生性格特点相适应的系统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探索。

湘西地处湖南武陵山区, 与鄂、渝、黔三省市交界。少数民族交错集聚, 湘西中学生中少数民族占80℅以上, 虽然他们中绝大部分从小受到经典文化、主流文化的教育, 但是, 由于历史、地理、所处环境等原因的影响, 很多学生性格内向, 封闭、自卑, 不善于与人合作, 主动学习普遍较差, 为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提高湘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构建与少数民族学生性格特点相适应的有效教学课堂已刻不容缓。

为此, 2011年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 探索了中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建构策略问题, 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对中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建构的基本认识

⒈中学数学有效课堂建构应关注的主要因素

中学数学有效课堂建构主要应关注五个因素, 即教学结构、课前准备、教学环节构成要素、教法选择和务实教学。

教学结构是指由构成教学的诸因素 (教学内容、角色活动、教学材料、组织形式) 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在时间、空间方面的组合方式。教学内容不仅要注重现行教材的学习, 而且还要注重校本教材即数学拓展内容的学习。教师、学生、家长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各自定位要准确, 最大限度发挥各个角色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多样, 不仅可以组织班级学习, 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和个人学习, 依据教学具体内容可以灵活安排课内课外学习任务, 课外选学知识与书本必学知识有机结合, 上课地点室内室外结合。教学材料不仅包括现行教材、校本教材, 而且还包括教学多媒体、影像资料及生活背景资料。课前准备是指上课之前对学情、学习小组建设、课本、教学方法以及有关教学所需要的材料等的研究与思考。教学环节构成要素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流程或实施步骤。教学环节分为基本环节和增添环节。基本环节包括自主学习、思考探究、合作讨论、展示交流、归纳整合、实践评价、探究延拓。具体教学过程中应从基本环节和增添环节中选取组合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环节。教法选择是指为落实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师生共同进行的行为或操作体系。务实教学是指教学活动的朴实性、平实性、真实性、丰实性和扎实性。朴实性是指常态下的课。平实性是指在教学中要讲求实在。真实性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 不使课堂教学失去本真。丰实性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扎实性是指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 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各构成因素之间相互关联, 每一因素的存在都会对其他因素作用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 每一因素作用的发挥又要借助其他因素的存在与作用。

⒉中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建构基本理念

以生为本、多元互动、情感欢乐、动态生成、实践创新、彰显教学艺术是建构中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以生为本”是指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生命为本。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 注重差异教学, 以学生生命立意, 注重学生生命意义的对话, 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入学生的生命之旅, 从而激活生命意识, 开发生命潜能, 促使自然生命不断向智慧生命、文化生命提升。

“多元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互动。在良好的交往互动中, 双方相互影响、交互作用,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与知识相遇的情景, 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调动, 形成生机和活力, 每个学生都能在认知、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 师生在其中享受到生命价值实现的愉悦。

“情感欢乐”是指教师热爱学生, 热爱教学, 对工作认真负责, 刻苦用心的准备, 满怀激情的上课, 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欢乐带动学生的欢乐。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景,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张扬学生的个性,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发挥才干的机会, 让学生不断获得自信、成就梦想;采取多元评价, 多向评价, 给学生以激励, 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乐趣, 以学生的快乐感染教师的快乐。

“动态生成”是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可变性,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生成性, 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矛盾统一性。课堂教学要根据课型的不同, 学生情况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也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改变。课堂教学中会发生很多的“意料之外”“阴差阳错”“节外生枝”, 面对这些许多的“想不到”, 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而要用教师的智慧对课堂临时生成的资源加以引领, 使学生个性彰显、智慧喷薄, 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走向完善, 让预设与生成在有机融合中生成出精彩的课堂。

“实践创新”是指课堂教学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任, 课堂教学必须成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土壤。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寓培养于课堂知识学习掌握中, 适时的渗透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探究情境, 设置富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究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在自学探究中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彰显教学艺术”是指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的激励、引导学生, 要让学生很高兴的融入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 乐于让你管教, 听你所说, 信你所言, 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让教学成为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问中要讲究方式方法, 对于过渡性的环节、课堂教学的结尾的处理, 包括对学生的赏识等要有技巧的展开, 艺术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⒊中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建构基本原则

(1) 创新性原则。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 掌握方法, 学会解决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 而且还要学会解决别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靠教师“填鸭式”“标准化”教学能做不到的, 也不是靠教师“分析主义”教学能做到的, 而是要将学生置于一种宽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中, 引导学生体验、思考、探究, 要让学生思维不断碰撞, 产生智慧灵感的火花, 不断得到智力开发。

(2) 快乐性原则。课堂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气氛, 按快乐原则行事。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能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语言亲和, 学生开心快乐, 无拘无束, 毫不紧张的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

(3) 互动性原则。构建中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有效课堂不是教师的“单边主义”, 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而是要设置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 师生在教学中能够互动, 不仅做到教学行为上的互动, 而且还要做到师生情感上的互动, 要调控好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有激情的学习。通过设置情景, 让学生“心动”, 有一种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 想学习, 把教学置于适当的活动中, 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真正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行动”起来, 让学生全员参与教学, 有效参与教学。

(4) 预设与生成统一原则。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是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不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 相互间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 课堂教学不能够按事先的预设刻板僵硬的走程序, 而是要注重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感受, 要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 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可能整齐划一, 要注重思维的发散、问题的质疑及其延伸拓展, 注重开放和生成, 注重教学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统一。

(5) 练习原则。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真正练习和实践, 要让学生在练习和实践中通过脑、手、口等多种器官的并用, 并通过观察、模仿、体验, 在互动中学习, 在练习及实践中学习。设置的练习要能面对全体学生, 练习要有梯度, 分层次设计;练习设计既要注意课内知识的复习巩固, 而且还要注意适当的延拓, 既注重广度和深度的延拓, 还要注重向社会生活延拓。

(6) 活动性原则。学生靠什么参与课堂教学?各种教学活动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介质。设置一个个教学活动, 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探究、讨论的场所,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展示自我, 收获自信, 提升能力。

三、中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建构操作

课前准备。 (1) 学情调查。调查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认知水平以及学习本堂课已具备的社会生活经验, 甚至还要充分估计教学对象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偏差。 (2) 学习小组建设。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实际,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 合理搭配学生, 建设好学习小组。 (3) 熟悉课本。认真研读课标和课本, 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 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选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4) 物化材料的准备。导学案编写, 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 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5) 软件准备。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影响学生, 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实际, 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学, 课堂上拿什么给学生, 学生应有什么样的收获等都要了然于胸。

自主学习。对于给定的学习内容, 在规定的课堂学习时间内, 由学生完全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自己的学习自己做主, 采用什么方法, 要思考哪些问题, 要解决哪些问题, 达到什么效果等等全部由学生自己安排。学生可以看书自学, 可以和同学讨论学习, 也可以问老师, 有问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解决。对于新生, 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自学难度较大, 因此, 教师要布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提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引导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自学。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细化, 将学习目标以自学提纲的形式给出, 对学生进行课本助读, 指导学生带着自学提纲进行学习, 组织学生完成预学练习。在学生自主学习时,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 或参与学生讨论, 或指导学生学法, 或解答学生疑问, 尤其对差生要以同学的身份参与其中, 和他们合作学习, 提升增强师生的凝聚力他们的学习能力。

思考探究:模拟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历或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与方法, 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一般要经历“问题, 激发探究欲望;探索, 形成新观念;命名, 形成新概念;解释, 整合拓展;评价, 修正解释”等过程。探究的问题可以来自导学案, 也可以来自老师课堂上布置的任务, 也可以来自学生在阅读自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及疑惑的问题, 还可以来自学生同伴的疑惑并且自己不解的问题等等。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 设法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探究的组织形式可以采取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方法、探究的材料采取“给问题不给方法与材料”、“给方法不给问题与材料”“不给问题不给方法不给材料”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提升学生思考、探究能力。

合作讨论:所谓合作, 就是指互动的参与者为了执行某一任务, 或达到某一目标所作的持续性的、共同的努力。合作学习是为了解决某一复杂问题, 让几个学生共同思考, 分工合作, 互相交流,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 同伴间优势互补的学习形式。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体。通过合作讨论, 有助于解决靠个人努力而解决不了的问题, 能从别人的方法中获得启迪和帮助, 从而理解课程内容, 拓宽视野, 分享别人的智慧、体验与理解。在合作讨论前要有精心准备和设计, 注意合作讨论的动机和价值, 明确好讨论小组内个人责任。把握好合作讨论的时机, 一般来说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在新授知识的探究中、在解答问题时、在整理归纳知识时、在思维受阻时安排合作讨论较为适宜。合作讨论前要有思考, 或在充分的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 讨论小组的人员可以固定, 也可以不固定, 但是要满足“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具体操作可以先小组内每个人汇报自己的所思所想, 然后轮流提问, 小组负责人要把大家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 再把通过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提供给交流时解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无事可干, 要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掌握学生的疑惑, 指导方法, 引导讨论。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就是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收获、思想等以适当的方式摆出来, 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学习过程, 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展示的形式包括语言陈述即学习小组成员间口头讨论或师生问答、上黑板演示、小组内交换作业答案、小组间的传阅、利用多媒体及幻灯影像等工具展现, 要注意展示形式的多样化。展示的内容包括对指定问题的回答, 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会、疑惑、所思所想等。不论是什么形式的展示, 都要有相应的解释评价, 还要接受别人的咨询、答辩, 有可能是展示过程中的自身的问题, 也有可能是同学在前面学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有展示有交流, 展示交流时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 注意力都集中在这里, 教师要引导展示交流的方法, 恰到好处的引导或点拨展示交流中的疑惑, 什么时候要点拨、哪些方面该点拨, 如何引导疑惑要有把握, 不要学生一有问题就点拨, 要充分利用展示交流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利用好课堂生成的问题, 引导学生向有利于知识学习、情感体验方向发展, 及时评价展示交流中的知识、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突出点, 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 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实践评价:实践评价是指数学课堂练习及其检测。其目的是巩固当堂课所学及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掌握课堂教学的情况。课堂练习、检测题的设计要注重掌握试题的难度、容量, 加强对当堂课内容复习、诊断的针对性。试题不能太难, 要以巩固训练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主, 综合提高要少, 要加强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训练题目的设计, 试题容量不能太大, 一般五至六道小题, 二至三道大题, 以检测本堂课教学目标是否落实达标, 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提供方向。

归纳整合:归纳整合是指对数学知识方法的梳理, 对数学思维的提升。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梳理, 模糊点得到澄清, 重点得到加强, 难点得到突破,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同时,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 形成知识网络, 提升思维的整体效能。小结的形式应该多样, 可以采用学习小组内人人小结发言, 小组长记录结果并汇总后派代表在全班陈述;可以以小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回答或抢答;可以游戏的方式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小结;可以全班举手回答或老师解决等。小结之前应先让学生或看书或讨论, 充分回顾本堂课所学, 老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小结, 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思维水平得到升华。

探究延拓:探究延拓是指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及其拓展的数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练习使知识达到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逐步提升相应的能力。探究延拓的主要方式是数学练习, 其次有数学实验操作、数学小论文、数学辩论会等形式。探究延拓习题的设计既要注意基础性, 又要注意拓展性, 包括方法的拓展、知识的拓展、思维的拓展。既要有点又要有面, 既要有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练习, 又要有发展数学思维的训练, 既要有动脑思考的数学问题, 又要有动手操作的数学问题。既有做的又有说的, 注重层次性、探究性设计, 既照顾到基础差一点的同学, 又照顾到优秀生, 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的学习, 都有收获。

以上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根据需要可以增添环节。如增添“小结升华”“实践探索”等。在实际教学时, 基本环节不是节节课都必须要全部用到, 对基本环节可以合理删减, 如有的不需要“展示交流”或者“实践评价”等, 应灵活使用基本环节。环节的增删可以依据课程内容、课型特点、教法特点、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个性特点等的需要进行。还可以对应用各环节的顺序进行重组。各环节的使用顺序不同就形成不同的课堂结构, 形成不同的教法。如“思考展示—自主学习—实践评价—合作讨论—归纳整合”类似于“五步尝试教学法”等等, 这样就可以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教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走近学生身边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问,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作为教师要积极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教学方法,理解教学理念,建立新的小学数学教学观。

1,创设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些直观形象具体有趣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积极主动到学习中。如在教学 “上下左右” 时,利用自身资源来教学,让学生说出教室上下有什么?小组合作说出你左面右面是谁?左手右手分别做什么?

2,培养好问,激发学生求知欲

思考和提问是所有能力中较重要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一个小学生甚至对一个教师或社会人来说是重要的生存能力。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跳出窠臼,要研究数学思想,分析数学方法,努力让学生去思考去应用去创造。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提问,以解决问题的形式来学习数学,在“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中教学数学,培养他们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际操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有好动天性,可以把他们要理解的东西转化为实际操作,这样映像深刻兴趣更浓厚,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设计一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内容,他们通过动手动脑来学习和理解知识。如在教学“找规律画图”时,○□○○□○○○□()(),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加深了认识和理解。

4,课件辅助,激发学习内在需求

课件教学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细心听讲,激发学习的内在需求,特别是涉及抽象概念、空间想象力的教学内容,只凭语言描述或图形静态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反映出来。如教学“图形的认识”时,采用课件的动态效果,从不同方位、视角来观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学生很容易认识和理解他们的特征,特别是横放的圆柱和球的动态演示,再加上学具的摆放,“易滚动”的特性就浅显易见了。5,评价多样,关心结果和过程

评价要多一把尺子、多一个角度、多一份情感,面对全体、承认差异、尊重个体,评价内容要多方面多层次,评价学生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强调学习过程,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个人成长经历,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66-02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活动,并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笔者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有一位成绩中等的同学,在习题评讲课上,趴在桌子上睡觉。当时,我十分恼火,不由分说,当着全班同学批评奚落了他一顿。事后几天中,这位同学上课不但不听了,连作业也不做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反思自己的做法,知道是自己的错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敌对。我找来这个同学,向他道歉,了解他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然后为他解答一些数学上的疑惑。这样,师生关系得到了缓解,他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浓厚了。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学生竟在几次数学测试中,在全班考第一。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约弗夫所做的调查那样,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跟师生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法宝。当然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好,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学生会不自觉地想逃避。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教学效果自然也就高了。由以上可见,拉近师生距离,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创造性能力才能获得更好发挥,教学的效果才会提高。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优化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方法。可是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常会犯错,常会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果是课堂上,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学生却一头雾水。笔者的做法是:首先,每接任一个新班,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情况,然后因“班”施教,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参与教学过程。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我常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有些相近的概念或性质,比如交集和并集,正弦和余弦,椭圆和双曲线等;有些相矛盾对立的概念或性质,比如指数和对数等;有些相容的概念,比如复数和实数,数列极限和函数的极限……所有这些,尽管名目繁多,但只要在教学中将两方面反复比较,密切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能让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其效果是“单向”教学不可比拟的。正如教育家瓦赫捷罗夫所说:“类比像闪电一样,可以照亮学生学科的黑暗角落。”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通过解题去体现。我们常发现许多学生热衷于解题,但他们就题解题,只重解题的数量和结果,而不善于消化、吸收和总结,学习效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考试时碰到“似曾相识”的题目,又束手无策了。这说明学生的知识没有得到迁移,能力没有形成。数学问题形式多样,变化万千,如能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其教学效率将会成倍提高。在我的教学历程中,特别注重以下两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常规思路和方法。①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②辅导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關注。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在解题过程中反思。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性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虽热衷于大量做题,却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往往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解题中反映出的数学思维方法、特殊问题所包含的一般意义的概括能力,导致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弱、结构性差。①有时多次受阻而后“灵感”突来,不论哪种情况,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重视一下这个思维过程,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②这些方法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他解法,可使学生开阔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要一味代替包办,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可放手让他们自己完成。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些数学模型,让学生动脑去思考,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当学生发现自己能解决问题时,会信心十足,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匀研究中去。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一定会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7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和特征

1.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指引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要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个是指方法和手段, 即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运用的教学工具。

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有如下特征: (1) 学生能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明确目标,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怎么做。 (2) 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 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3) 学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学生能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想一想, 能够进行反思。 (4)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得到帮助, 因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学生特别期望能得到教师的帮助。 (5) 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与激励。

2.有效教学的特征。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数学的角度讲, 我们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 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特别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组织策略

教师应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组织策略首先要研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我们将目标分为两个层次, 基本目标和弹性目标。弹性目标应该抓住本节课的最有难点的一条或两条。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 把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变成师生共同交往的过程。

(二) 备课策略

目前备课、教案的写作方法都需要改变。现在的教案, 基本来源于苏联凯洛夫的课堂教学环节, 主要讲授, 是从老师讲的角度来设计的。新课程标准中, 明确强调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 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因此, 备课要考虑怎么组织活动, 要从怎么讲过渡到怎么组织活动。

提倡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反思的基础是课堂的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反思, 在反思的基础上作记录, 记录的目的是积累资料, 同时思考怎样能更好的教学。这就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

(三) 上课策略

上课策略主要包括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策略、建构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和运用现代技术的策略。

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师怎样讲, 一个是教师怎么问, 即讲授的策略和提问的策略。对于讲授的策略, 我们提出讲授要“精、准、活、趣”。要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 同时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 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创意和困难。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精、准”, 这才是有效的教学。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教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而且发展了思维。提问的策略, 我们认为提问是课堂的骨架。那么是小步提问还是大步提问好呢?有一个研究发现, 我国的老师比较喜欢小步提问, 美国的老师比较喜欢大步提问。如果只有大步提问没有小步提问也是不行的, 应该把二者有机结合。怎样提问实际上反映了怎样引导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策略。第一, 组织讨论的策略。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怎么组织讨论, 我们觉得有效的讨论应该包括这样几个要素:有效的组织形式;有趣的研究问题;具体的工作任务。第二, 激发学生思考的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指“思考的教学”。主要是指将思考教学溶入其他活动中, 在数学教学中, 进行一些思考训练。这样的训练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将思考训练作为一个课程内容来教;如西师版小数第四册中的探索规律;另外一种是将思考教学溶入其他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如解决问题的教学。第三, 布置作业的策略。我们把作业分为及时作业和长期作业。在“动手做”活动中,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经历了研究的过程, 学会了探索的方法, 也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交流。

建构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教学环境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是思考的环境, 也就是一节课的思考度;第二是情感环境, 学生是否兴奋;第三是人际关系环境。建构教学环境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另外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通过教师的语言, 使学生敢思、善思。

运用现代技术的策略:现代信息教育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恰当运用现代技术可促进有效教学。

(四) 评估策略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篇8

一、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之所以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一方面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僵化,以讲授方式向学生灌输,另一方面则是在知识呈现方式上过于单调,以教材为主,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实际进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认真分析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结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以活动、话题、图片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通过情境让学生熟悉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入新的课题,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过程中.否则,单刀直入式的导入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探究活动难以顺利展开.

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中,结合教材以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如此实际的问题,学生也不难想到采用一一排查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找中点,缩小范围,再找剩下来一半的中点的方法解决,此时教师抛出问题:假设电话线故障点大概在函数f(x)=lnx+2x-6的零点位置,请同学们先猜想它的零点大概是什么?我们如何找出这个零点?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了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主题探究中,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参与度更高.又如“指数函数”中以细胞分裂的案例引导学生列出解析式后引入;又如“向量的概念与表示”中以“猫捉老鼠”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哪些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再如“空间几何体”中以多媒体演示长方体、正方体类物体的三视图,在观察基础上归纳其特点.

二、注重提出问题引导,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了按照教材向学生讲授知识,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很难在学习过程中生成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在机械的记忆、背诵基础上.新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分析、解决问题,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频繁,这更利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

三、加强课后针对练习,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经过课堂探究后,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构建,此时要注重以课堂练习来引导学生巩固.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喜欢把练习放到课后,且题量较大,要求较为统一,学生在练习中的兴趣不高,练习效果不是很好.提倡课堂练习,要注重以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来引导学生巩固基本概念、计算公式等.就课后练习而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展开,在要求上要区别对待,无论是在题量上,还是难易程度上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同时,在引导学生解决综合应用问题时,在解题方法上的引导是关键.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学生在解题中不会审题,对问题中所给已知条件分析不到位,从而导致解题中出现错误.因此,在解决综合应用问题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去深入分析,然后再寻找解决办法.如: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f(x+1)的定义域.错解:由于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即0≤x≤1,∴1≤x+1≤2,∴f(x+1)的定义域是[1,2].错因:对函数定义域理解不透,不明白f(x)与f(u(x))定义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实在这里只要明白f(x)中x取值的范围与f(u(x))中式子u(x)的取值范围一致就好了.在引导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纠错并反思,这样才利于学生从解题中归纳方法,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9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快乐学习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与乐之是学生对学习发自内心的喜爱, 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 才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对数学学习保持持久的注意力与活跃的思维, 进而为实现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 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 以激起学生内心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 促使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参与。

(一) 改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试想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是讨厌数学教师, 他们怎么可能会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因此, 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兴趣应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对立的师生关系。不仅要尊重学生, 将学生视与平等的学习个体, 尊重学生不同的心理与情感需求, 信任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 还要在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换来彼此真挚的情感, 从而真正拉近师生距离, 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喜爱与认可。这样, 学生才能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上来, 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讲究教学技巧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技巧, 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那么教学自然枯燥无味, 尤其是数学学科。数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枯燥性,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生性活泼好动、天真的小学生, 他们更加喜爱新鲜、有趣的事物, 如果只是枯燥地教学, 自然无法激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 我们要讲究教学技巧, 并借助其他教具、教学媒体等来为学生构建一个富有魅力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这样才能激起小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与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让学生主动探究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 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 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更应如此, 我们应运用情境教学法, 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点与生动的事物、真实的场景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 这样更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以及创造性地运用。

(一)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数学教学无法离开生活。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避免枯燥、孤立的知识讲述, 而要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现象入手,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 这样既可以避免直接教学的枯燥性与单调性, 增强教学的亲切感, 又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如在学习认识小数时, 我以学生所熟悉的超市购物来导入新课, 学生大多有过独自购物或与父母一起购物的经历, 让学生回忆各种商品的价格, 这样便可以引入小数, 这样的教学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热情, 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 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故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以问激趣、以问导思,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我与全体学生展开对抗, 让全班学生一组来与教师比赛, 互相出数, 由对方判断能否被3整除。此过程中, 学生发现教师即使对于一些较大的数字也能准确而快速地进行判断。这样, 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 进而猜想教师一定有什么简便算法。由此来导入, 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更高。

三、注重课堂练习和反思, 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

(一) 实现精练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对于学生技巧的形成、数学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练习题时, 教师要进行精心的挑选, 不能机械重复, 更不能搞“题海战术”, 要设计弹性化的作业, 即要有层次性和发展性。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一刀切的作业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并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 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应富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展性, 既照顾基础差的学生, 又要给学优生留有发展的余地。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练习题, 做出个性化的答案, 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有效反思

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反思, 深入剖析, 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保持, 认真总结, 找出有规律的东西, 经过科学的反思, 完善知识结构, 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此, 我们要重视课堂反思, 在反思中不断地总结成功, 吸引失败的教训, 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而除了要做好教学反思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后反思中来, 让学生学会反思, 这样学生通过反思, 才能明确哪些知识已经熟练掌握, 哪些还存在问题。唯有如此, 学生才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反思中总结方法, 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中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篇10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语文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作文教学必须改变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

1. 注重生活积累,夯实写作基础

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学生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的再现,学生的生活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学生只有走进生活、深入生活、热爱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才会体验到写作之快乐。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让他们在雨中观景,夜晚赏月或看电视、读书、听故事等。同时,在学生用心观察、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可通过随笔、日记等形式,让学生及时用几句话或几段话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并定期进行介绍、交流,让学生掌握第一手材料。实践表明,让学生坚持积累写作素材,不但可以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长期如此,一篇篇佳作终会如汩汩清泉从笔下流出。

2. 关注热点话题,激发写作情感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对于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学生会特别关注和敏感,若搜集一些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素材,让他们动笔练习一些片断或短文,学生一定会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例1:在奥运会期间,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给郭晶晶姐姐的一封信》,学生们立刻专心致志地写起来。作文中他们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决心。例2:学生在完成了对“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事迹介绍和摘录任务之后,可让学生利用其中的一二个人物的事迹去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定主题,写一篇关注社会和生活,关注个人心灵成长的文章。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感,还强化了学生运用积累材料写作的意识。

3. 创新批改方式,增强写作信心

“三分文章七分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对于作文批改,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生写师改,并且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式。《新课标》中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叶老先生提醒我们:“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周一贯教师认为:“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着作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因此,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应创新作文批改的方式。具体方式:

(1)面批谈心。谈家庭情况消除戒心,谈理想前途激发信心;让学生看其他同学的同题作文,寻找差异;让学生谈心中感受,比较口语与书面语的异同。找到灵感后,再行写作;发现进步后,大加赞赏;看到不足时,适当点拨。如此让笨口开窍,让石头成金,让秃笔绽放异彩。(2)师批生改。即学生独立写完后,教师粗略地看一下,在作文本上作一些修改提示,让学生自己修改,再由教师复查,落实修改的要求。(3)小修改。(4)传阅评改。(5)独立修改。

4. 阅读教学延伸,培养写作能力

4.1 读写结合练笔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读写结合。例:教学《三味书屋》一课时,课前笔者精心绘制了《三味书屋》的方位插图。课上充分利用投影展示“三味书屋”的摆设。然后指导学生按空间方位说明图意,并复述与图意相符的重点段落,结合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结合本班教室的摆设,以《我们的教室》为题进行作文练笔。

4.2 强化课外阅读

强化课外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较好方法。如,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大量阅读书报及科普读物等,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还可激发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课外书刊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获得了搜集生活素材的启发和联想,拓宽了思路,增长了知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5. 提供发表平台,促进能力提升

“赏识是最好的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满怀激情精心营造一篇文章之后,自然希望得到肯定,这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肯定,并提供一定的发表平台,能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并促进写作能力提升。在平时的作文评讲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发表的园地、举行多样的展示活动,从而升华学生的写作的热情。如评讲课上朗诵优秀作文;黑板报上刊登优秀作品;利用班级的刊物发表优秀诗文和日记;借助计算机和美术,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图片加工;利用学校网络建立班级作品展;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在文学网站上投稿或建立自己的专栏;编著自己的作文集等。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不断优化作文教学,想方设法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训练写作能力,让学生从“要我作文”变为“我要作文”,从而实现中学作文由“高耗低效”向“低耗高效”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陆瑞光, 马爱华.初中写作教学指导拾零[J].山东教育科研, 2002, (07) .

[2]吴志强.写作教学漫笔[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22) .

[3]郝建锋, 李且燕.写作教学中的心理开启[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14) .

[4]甄旭明.用语文教学对话观指导写作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刍议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11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要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及何为“有效”?何为“教学”。其中,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选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在一定阶段的实施后,是学生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和获得发展;而有效教学的“教学”,则是教师的主要劳动。是指教师在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所实施的引导、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的劳动过程和行为策略。

有效教学就是要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追求高效的教学效果。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追求高效。同样,小学数学也要取得相应的教学成果,追求最高的教学效果。而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地发挥所有力量、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追求并达到一定的数学教学效益,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要树立一切以培养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将小学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交流和创造等活动,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相应的数学理论,并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评价教师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主要标准,而有效教学的关键就在于要解决什么样的教学是最具效果的这一问题。而这里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所要教学的内容或是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即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或学生的学得好不好。因此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通过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之后,新的小学数学教材的设计更加注重对教育情境的设置,很多数学知识的引入和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精心地设计了相应的图案和情境。此外,还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和“学生学习生活化”。这种对情境教学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为了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要营造良好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需要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课堂氛围把握、课后讨论引导和课余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加以完善。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后展开自由、活跃的学习讨论,让学生能在讨论中创新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学知识、巩固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中真正地做到想要学习、愿意学习和乐于学习。

2、通过建立相关的激勵机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应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小学生,他们还处于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阶段,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更应该要合理地利用鼓励、奖励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助推动力。

而学习积极性作为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对有效教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实现有效教学,除了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外,还要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这样才能这真正保障学生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其一,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做到在表扬中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批评中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其二,注意多维度观察学生、激励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其三,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相互沟通、帮助和协作意识。

3、通过灵活使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有效学习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好坏,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效果不佳。没有任何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工作再努力也是无效的。同样,如果学生学习过程很辛苦,且通过学习后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也不能算是实现了有效教学,可见学生是否取得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标。因此。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教师应该在活用教材所给材料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各种内容之间的相互衔接点,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将数学知识点有效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并得到有效发展。

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12

一、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 有效教学绝对是一个热词, 是我们每一名一线数学教师热衷追求的一个目标, 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准的重要参考标准。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强烈地感受到通过创设情景来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性是一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譬如, 我在讲授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的知识时, 就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问学生:“假设我们每名学生在这次考试中都得到了61分, 那么你们小组一共是多少分呢?”这时, 学生会把自己小组中的6个61分加起来, 列好算式, 很快便加出了答案。接着, 我又说, “我们班一共有49名学生, 那么我们班一共得多少分呢?”这时学生面面相觑。有学生说, “这样太麻烦了, 列式太长, 就是加一节课也加不完啊!”于是我因势利导, 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乘法。我告诉学生,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会经常遇到, 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需要学习一种新型的计算方式, 就是乘法。这节课上, 学生的学习状态相当亢奋与投入, 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要从形式走向实质

课程标准推出以来, 合作教学模式的推行与构建得到了众多专家与一线教师的一致认可与肯定, 上级领导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措施加以推行。这一点本无可厚非, 但同时我也发现在具体的合作模式推行过程中, 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与缺陷, 需要我们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加以改正。首先, 就是要坚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当前的合作课堂上, 有很多教师坐在讲台上高枕无忧, 一上课就抛给学生诸多问题, 让他们互相交流, 自主解决, 丝毫没有给出学生自主思索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如此一来, 没有合作交流的基础、自主探索的实效, 合作交流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合作教学也就仅仅停留在了形式的层面, 与我们课改的初衷背道而驰, 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其次, 合作教学要注重师生合作。很多人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分组, 热烈讨论, 教师只是稍加重复性的整合与总结就好了。我以为, 我们当注重师生之间的互相合作, 既包括传统意义课堂中师生问答的形式, 也包括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与适度点拨, 要知道, 这些也都是有效课堂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通过“有效思维实践”, 引导学生提升数学智能

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思维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 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智能。如教学《等边三角形》一课时, 在学生初步了解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后, 我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自己“做”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在动手操作中, 有的学生用三根等长的小棒“围”, 有的学生用书上介绍的方法“折”, 还有的学生“画”出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教师鼓励“画”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先画一个60度的角, 以角的顶点为一个端点在角的两条边上分别截取同样长的线段, 再将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就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样画出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在这里我引导学生用已有的三角形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等知识进行推理论证, 作出判断, 得出结论。

四、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

如在学习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之后, 我结合当时需要在班级里制作一个课外图书角的铁箱这一实际, 告诉学生我们需要制作的铁箱尺寸, 又拿出已有的铁皮让学生进行计算, 说说这些铁皮是否够用, 这个项目正好契合了这一数学知识的应用, 学生经过计算得出了铁皮不够的结论, 在我的鼓励下, 学生又开始作图琢磨, 最终得出可以把这些铁皮进行合理焊接就可以做成铁箱的结论。经过这两步运作, 不但夯实了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 还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名言真理: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人人成才。这句话折射着我们教育者的远大目标及良苦用心。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需要切实联系当前课改理念, 从构建有效课堂模式入手,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让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通过有效思维, 提升学生的数学智能, 再加上有效联系生活实际, 笔者相信, 我们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绝对不是一个梦想, 希望在我们数学教师与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 可以利用我们辛勤的汗水与不竭的睿智, 让有效课堂早一日来到我们的身边, 实现学生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晓燕.对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时代 (教师) , 2010 (05) .

[2].苟奕平.浅议教学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 (教研版) , 2008 (02) .

[3].倪红梅.有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5) .

上一篇:中美小学美术下一篇:个性审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