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山韵散文

2024-07-17

莲山韵散文(通用6篇)

莲山韵散文 篇1

春走大莲山写景散文

大莲山,没有庐山的秀美,没有黄山的峻峭,更没有泰山的深幽,它甚至不能算山,只是长了树木在山上,生了些藤蔓在地下。博学的人认为它缺少底蕴,不愿攀登;雅士们觉得它太肤浅,不配神交;爱美的少男少女们偶尔来回一次,只是贪恋它是爱情的私密会所,走了一回就很快忘记了,不想重来。

但是依然有众多的善男信女,凡夫俗子,相约出门,争先恐后,一览它的灵秀,古朴,婉约。

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携数友徒步出发,不亦乐乎。

弯弯曲曲的山路,拾级而上。两边花草争妍,青树翠蔓,好一派明媚春光:只见路边溪流淙淙,山腰藤树缠绕,远处峰峦叠嶂;树林阴翳,鸣声四起,大莲山的春天总是那么灵秀,婉约,如多情的少妇,委婉动人。

山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莲山的石头。有的突立特行,直耸入云;有的耳鬓厮磨,举案齐眉;有的跪地而坐,舌战群儒。。。。千态万状,不一而足。

上的山来,豁然开朗,一大片的桃树,错落在山顶。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桃花开败,散落一地,心中不免些许遗憾。但那脆生生的枝条刚吐新绿,远远望去,如同一片绿色的雾霭,在阳光下顾盼生辉;清风徐来,摇曳多姿,我疑心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错落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只是少了那条清澈的小溪,山上也不曾看见黄发垂髫的童叟,阡陌交通的屋舍,心中顿生失望之情。

再往前走,傲然耸立的将军树就赫然映入眼帘了,光秃秃的枝桠直刺天空,仿佛有一种不屈的力量,在为自己的命运抗争,想到这,心里不禁对它肃然起敬了。这样一动念头,才明白将军树这名字的由来了。但转眼就看见掩映在桃树丛中的巨大的香炉,矗立屋旁,还不时传来鞭炮声声,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的味道,那应该是福寿寺了。

据史料记载,福寿寺建于南朝,那是中国佛教最为繁盛的时代。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曾在这里修行四载,如今大莲山福寿寺的后面,还葬有马祖道一禅师的衣冠墓。马祖禅师出生于四川省,是四川历史上最具影响的文史名人之一,与司马相如、李白、苏东坡齐名。由此看来,大莲山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被世人挖掘,潜在的历史价值还未能得到认可。沉睡了一千多年的`大莲山,何时得以苏醒?

所幸的是,如今,福寿寺里来了两位女僧人,整天与青山绿水相伴,无欲无求,无怨无悔。都说出家人清心寡欲,可是在这物欲横流的凡尘,几人能真的看破红尘,归隐山野?两位僧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山野的灵性,表白着人间的喜怒。春花秋月,沧海桑田,要多少年之后,两位女僧人的衣钵轮回世间?

来到后山,极目四望,满眼青山逶迤,绵绵无绝,长天一色,美不胜收。大莲山的灵秀,古朴,婉约,收尽眼底。难怪它的风水长盛不衰,经久不竭。

这样一想,心里不觉暗笑那些文人雅士,他们的文字里怎缺少一点点赞许,失去一丝丝温情呢?想起一位高僧的禅语: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不觉释然了。

下山的时候,大莲山迎来了又一批登山的人群……

莲山韵散文 篇2

头韵是英语语言, 尤其是英语诗歌、散文的重要语言特色之一, 极富表现力。一般来讲, 头韵有四种类型, 包括词首、词中音节及整个词的重复。

相对来讲, 头韵在英语各类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 古来有之, 比如英国著名史诗Beowulf、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及美国诗人Edgar Allen Poe的To Helen等。当然, 头韵绝不是诗歌的专利, 也见于散文。头韵与诗和诗意紧密联系, 而诗意是一切文学样式不可或缺的, 因此, 散文这一文学样式也免不了要使用头韵。

语言与文化之间既有联系亦有差异, 因此相同的文化内涵会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这种情况下, 英语散文的汉译, 就会产生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如何做到源语与目的语的对等 (包括表达形式与文化内涵) 是译文是否忠实、出彩的关键。英语散文头韵的汉译也须遵循这一规范。

笔者认为, 英语散文中头韵的汉译不能仅考虑音韵和形式, 而应以音、形、义三者整体为切入点, 充分考虑文化的作用, 探求更多英语散文头韵汉译的翻译策略, 使英语散文的头韵在目的语中体现出卓然的风姿。

二、头韵及其种类

“Alliteration”为英语修辞方式之一, 译作“头韵”。历史久远, 早在1400年前, Beowulf中就已出现。此后, 头韵频繁出现于各类英语文学作品中, 比如:

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的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一诗和美国作家Edgar Allen Poe的小诗To Helen等。

头韵一词由两部分组成, 分别是前缀“ad-”, 表示“方向, 变化和开始”, 和拉丁语词“littere”, 表示“反复出现同一个字母”。依照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解释, “头韵”指“the commencing of two or more word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same letter or rather the same sound”。该定义非常简练, 其中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注意, 分别是“commencing, close connection, the same letter和rather the same sound”。据此, 可将头韵分为以下几类:

1.词首字母相同。

e.g. It is a strange thing, that in sea voyages, where there is nothing to be seen, butsky and sea.

(Francis Bacon.Of Travel)

2.词首元音相似或相同。

e.g. when he stayeth in one city or town, let him change his lodging from one end and part of the town, to another; which is a great adamant of acquaintance.

(Francis Bacon.Of Travel)

3.词首辅音相同。

e.g. A servant or a favorite, if he be inward, and no other apparent cause of esteem, is commonly thought, but a by-way to close corruption.

(Francis Bacon.Of Great Place)

4.词首辅音连缀相同。

e.g. Let him sequester himself, from thecompany of his countrymen.

(Francis Bacon.Of Travel)

e.g. the walls and fortifications of cities, and towns, and so theheavens and harbors.

(Francis Bacon.Of Travel)

另外, Colliers Encyclopedia还提到一个特别定义“the repetition of identical consonants in unaccented syllables or in middle or terminal positions of the syllables”。以此为凭证, 就有了如下头韵分类“单词词中或词尾相似或相同的音节群”, 比如, It is a pleasure, tostand upon the shore, and to see ships tossed upon the sea”。

三、头韵汉译策略

Eugene A. Nida在Language, Culture & Translation一书中, 具体描述了“功能对等理论”, 重点突出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 文化同语言享有同等地位;翻译不仅隶属于语言, 也隶属于文化。

Susan Bassnett在其名作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中, 论述了文化翻译的主要观点, 其中提到:

1 . 翻译单位应该是文化, 而不是词、句、语段或是语篇。

2.翻译本质是文化交流, 而不是语言交流。

3.翻译对等应是多层次的, 而不是单一的:翻译应考虑文化功能对等, 而不是将语义对等视为唯一标准。同时, 翻译不应受制于源语, 而应全面考虑目的语文化中的功能对等。她认为, 翻译只能给出足够的解释, 要想将另一种符号做到完全对等、完全解释是绝无可能的。翻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文化的转换。

头韵是汉语所缺少的修辞格。Susan Bassnett认为翻译的完全对等绝无可能, 因此汉语中头韵的缺失无法避免。

1.语音补偿。依照定义, 头韵具有突出的语音特点, 这就决定了翻译时要进行语音补偿。

语音补偿也要考虑尾韵。尾韵是词、句、语段或者篇章前部相同或相似的发音成分, 能使文章措辞更为对称和谐, 创造出回环往复之美, 吸引读者。因而, 在体现音韵美的前提下, 任何翻译策略都是可行的。

a . 同音词指音同而义不同的词, 比如英语中的“impassable & impossible”, 汉语中“别针”中的“别”和“告别”中的“别”, 以及“码&马”等。

e.g. It was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 sleepy, sluggish - brained sloths stayed at home.

(出来的) 这帮人个个出类拔萃——因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的呆子都呆在了家里。

英语中有许多以/s/开头的词, 像“stupid, stupor, silly”等。Mark Twain于此连用6个/s/开头的头韵词, 表义精准, 营造出一种音韵美, 但也使翻译颇为不易。译者机智地将6个发[dai]的汉字嵌入句中, 既完美补偿了原文头韵在汉语中的缺失, 亦使文字读来口齿留香、气势充足。

e.g.That home is Home though it is never so homely.

家虽不佳仍是家

原句的homely一词派生自home, 与前面使用的home形成对照, 宽泛来讲, 也算使用了头韵。这一巧妙的同源词的重复使用, 使句子充满音韵文辞之美, 且富有哲理。对于这样的句子, 译者非常巧妙地结合原句三词同根同源、音义相关的特点, 以同音词的方式进行语音补偿, 不可不谓妙啊。

b.双生& 叠韵。双声和叠韵归于汉语单义词下的联绵词。双声词指汉语拼音声母相同的词, 如“仿佛 (fangfu) ”, “玲珑 (linglong) ”等, 从这一点来讲, 它与头韵词颇为相似。而另一类叠韵词则指汉语拼音中韵母 (尤其是韵母中的韵腹) 相同或相似, 比如“彷徨 (panghuang) ”, “逍遥 (xiaoyao) ”。

e.g. The moon, one day short of fullness, rode with me, first gliding smoothly, then bouncing over the bumpy stretches.

(Mary E.Potter.When the Moon Follows Me)

它先是平稳地的滑行, 继而又在崎岖的山路上跃动

“崎岖”一词发音为/qiqu/, 恰当地补偿了原句中/b/的缺失, 给读者以音乐之美。

c. 重叠结构。此处的重叠结构包括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包含两个汉字、两个汉语语素, 如“亮堂堂、姐姐、打扫打扫”等, 而叠音词仅包括一个汉语语素, 如“猩猩”等。

重叠结构由两个重复部分组成, 因此充满对称美、音韵美, 能突出词汇的语法意义。

e.g. The silver light washing over dry grasses in open fields, streaking along throughblack branches, finally disappearing as the road wound its way through the hills.

银色的月光泼洒在旷野的枯草上, 沿着一路黑黝黝的枝丛投下斑驳的光点, 最后, 当车道在山间绕了个弯, 它便消失得无踪无影。

e.g. The night after I showed John the moon, heburst breathlessly through the door, calling, “Mom, come out for a minute!”

(Mary E. Potter. When the Moon Follows Me)

就在我让约翰看月亮的第二天晚上, 他气喘喘地一头闯进屋来, 喊道:“妈, 快出去一会儿”。

e.g.His soul swooned slowlyas he heard the snowfalling faintly through the universe and faintly falling, like the descent the their last end, upon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James Joyce. The Dead, Dubliners.)

他听着雪花寂然无声地穿过广宇, 就像他们的最后归宿一样, 寂然无声地落向一切生者与死者, 他的灵魂慢慢地昏沉入梦

2.形式补偿。语音可借形式表现, 故隶属于语音范畴的头韵能通过语言形式得以体现。

a.修辞格补偿。头韵是英语的一种修辞格, 因而用修辞格补偿补偿汉语头韵的缺失, 是非常合适的, 如:对偶和排比等。

对偶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

该策略可使翻译更具音乐美和对称美。

排比指在短语或句子中放置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音调和相关的意义, 这在英语中称为“parallel structure”。对偶包含两部分, 排比则至少包含三个部分。

对偶和排比的整齐性、对称性和音乐性, 可用以补偿汉语中头韵的缺失。

e.g. It was asplendidpopulation-for all theslow, sleepy, sluggish-brained sloths stayedat home.

这是一批卓越能干的人民——因为所有那些行动迟缓、瞌睡稀稀、呆如树獭的人都留在了家乡了。

e.g. For no country have the charms of nature been more perfectly lavished.Her mighty lakes, like oceans of liquid silver, her mountains, with their bright aerial tints, her valleys, teeming with wild fertility, her tremendous cataracts thundering in their solitudes, her broad deep rivers, rolling insolemn silenceto the ocean, her trackless forests, where vegeation puts forth all its magnificence, her skies, kindling with the magic ofsummer clouds and glorious sunshine.

因为纯以大自然的妩媚而论, 此邦确可谓得天独厚, 世罕其俦。试想她那银波荡漾、与海相若的浩渺湖面;那睛光耀眼、顶作天顶的巍峨群山;那粗犷而富饶盈衍的峡岸溪谷;那雷鸣喧于沉寂之中的巨大飞瀑急湍; 那绿色葱笼、好风起伏的无际平原;那庄严静谧、滚滚入海的深广江流;那万木峥嵘、无径可循的茂密森林;那夏云丽日, 谲诡幻变的灿烂天空

排比使译文气势磅礴, 表现力更强, 衔接更紧密。读到如此文字, 一股磅礴之气席卷脑海, 奔腾汹涌, 让人震撼。

b . 文言结构补偿。本文涉及的文言结构主要包括四字格、文言词和文言句式。

四字格为汉语特有结构, 广泛用于成语、谜语、惯用语, 以成语居多。四字格, 亦称“四言”, 最早见于《诗经》, 例如“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等。这些诗句音韵、修辞和语义效果出众, 四字二拍, 重章叠句, 充满文辞之美。

e.g. Some men of good sense and sound judgement

(Joseph Addison.On the Cries of London)

明理善断之士

e.g. There were some very pretty girls, but ragged as colts andas pale as ashes.

(William Cobbett. Rural Rides)

其中不乏十分秀美的姑娘, 也是满身补丁, 脸如死灰

e.g. I repair to the enchanted house, where there are lights, chattering, music, flowers, officers (I am sorry to see) and the eldest Miss Larkins, a blaze of beauty.

我现在朝着那家仙宫神宇走去, 那儿灯光辉煌、人语嘈杂、乐音悠扬、花草缤纷、军官纷来 (这是我看这极为心痛的) , 还有拉钦大小姐, 简直是仪态万方、丰姿千状

文言词所表现的事物和现象仍存在于本民族事物中, 但由于为别的词语所替代, 一般口语中已不大使用, 如“磅礴, 矍铄, 须眉, 而已, 如此”等。文言词书面性强, 对称性高, 简洁凝练, 庄重肃穆, 用来补偿头韵缺失再好不过 (黄伯荣&廖旭东2007:261) 。

文言句式可分为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 其中特殊句式又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语前置、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和介词结构。省略句包括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常见的判断句多带有“……者, ……也, 是……也”, 比如“制, 严邑也”等。有时, 判断句也用“是”, “为”, “乃”和“则”, 比如“赢乃夷门袍关者也”、“如今人为刀蛆, 我为鱼肉”等。被动句也有一些固定结构, 如“……见……于”, 或者是“见”和“于”等, 比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固定句式多带有有“有……者”、“有以……无以……”、“如……何……”等其他结构, 比如“楚人有涉江者”、“故不积硅步, 无以至千里”、“巫姐、三老不来还, 奈之何”等。

e.g. Let him sequester himself, from thecompany of his countrymen, and diet in such places, where there is good company of the nation where he travelleth.

(Francis Bacon.Of Travel)

令其谋求当地显贵为之先容, 凡所下榻之处, 以此为要。

e.g. It is a pleasure, tostand upon the shore, and to see ships tossed upon the sea.

(Francis Bacon.Of Truth)

立岸上见浪催船行, 一乐也。

e.g. Whosoever is found variable, andchangeth manifestlywithout manifest cause, giveth suspicion of corruption.

(Francis Bacon.Of Great Place)

性情不定之人有明显之改变, 而无明显之原因, 最易涉贪污之嫌。

以上三例皆用了文言结构, 要么是文言词 (“显贵”) , 要么是文言句式 (后两例) 。选用此译法, 译者是有很深的考虑的, 首先, Bacon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 文风典雅、凝练, 纯用现代汉语对译有失偏妥;其次, 部分和整体文风需保持一致, 故头韵的汉译也应遵循译法的整体风格。

3.文化和意义补偿。头韵所描述的对象可能存在于中国文化, 即便如此, 但由于汉英语的差异, 头韵的内涵可能同汉语所包含的有巨大差异, 故需对其进行文化和意义补偿。

e.g. Thissweltering summerof the Negro's legitimate discontent will not pass until there is an invigorating autumn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Martin Luther King.I Have A Dream)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 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e.g.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today,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Martin Luther King.I Have A Dream)

100年前, 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 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上述译文措辞严谨, 且忠实于原文, 但按照文化翻译理论, 它们并未反映出内在的文化内涵。可取的处理方法是增加注释, 可改为: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 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注:“夏天”在此并不简单的指1963年的盛夏, 亦指黑人们对当时白人歧视黑人的不满。)

100年前, 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 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注:1963年1月1日, 美国总统阿布拉罕·林肯颁布了著名的《解放宣言》, 宣布废除奴隶制度, 而此处的雕像正是位于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的林肯雕像。)

四、结语

依照Nida和Bassnett的观点, 译者在汉译英语散文中的头韵时, 应尽可能实现语言内在文化的转换, 信息缺失虽不可避免, 但译者可从音形义和文化各角度进行补偿, 保证译文自然流畅、真实可读。

参考文献

[1]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Z].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2]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3]王佐良.王佐良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4]文言句式[J].语文教学与研究, 1984, (Z1) :62-66.

[5]杨建华.论英语中的头韵及其与汉语的双声的区别[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11) :48.

[6]杨自伍.英国经典散文[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英语散文中头韵的汉译 篇3

【关键词】英语散文 英译汉 头韵 文化翻译

【Abstract】As one significant lan?guage feature in English, especially in Eng?lish verses and proses, alliteration is rich in lan?guage expressive force, long in history and fruitful in diversity, including repetitions of ini?tial letters, syllables in the middle of words (consonants and vowels) and the whole word. How to translate alliteration in English prose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he paper holds that allitera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as the only factor, when we translate English prose into Chinese, and that we should take phonology, form and meaning of words into consideration as a whole, instead, so that we can do better in dealing with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alliteration in English proses.

【Key words】English pros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lliteration; cultural translation

一、引言

头韵是英语语言,尤其是英语诗歌、散文的重要语言特色之一,极富表现力。一般来讲,头韵有四种类型,包括词首、词中音节及整个词的重复。

相对来讲,头韵在英语各类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古来有之,比如英国著名史诗Beowulf、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及美国诗人Edgar Allen Poe的To Helen等。当然,头韵绝不是诗歌的专利, 也见于散文。头韵与诗和诗意紧密联系,而诗意是一切文学样式不可或缺的,因此,散文这一文学样式也免不了要使用头韵。

语言与文化之间既有联系亦有差异,因此相同的文化内涵会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这种情况下,英语散文的汉译,就会产生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如何做到源语与目的语的对等(包括表达形式与文化内涵)是译文是否忠实、出彩的关键。英语散文头韵的汉译也须遵循这一规范。

笔者认为,英语散文中头韵的汉译不能仅考虑音韵和形式,而应以音、形、义三者整体为切入点,充分考虑文化的作用,探求更多英语散文头韵汉译的翻译策略,使英语散文的头韵在目的语中体现出卓然的风姿。

二、头韵及其种类

“Alliteration”为英语修辞方式之一,译作“头韵”。历史久远,早在1400年前,Beowulf中就已出现。此后,头韵频繁出现于各类英语文学作品中,比如:

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的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一诗和美国作家Edgar Allen Poe的小诗To Helen等。

头韵一词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前缀“ad-”,表示“方向,变化和开始”,和拉丁语词“littere”,表示“反复出现同一个字母”。依照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解释,“头韵”指“the commencing of two or more word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same letter or rather the same sound”。该定义非常简练,其中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注意,分别是“commencing, close connection, the same letter 和 rather the same sound”。据此,可将头韵分为以下几类:

1.词首字母相同。

e.g. It is a strange thing, that in sea voyages, where there is nothing to be seen, but sky and sea.

(Francis Bacon. Of Travel)

2.词首元音相似或相同。

e.g. when he stayeth in one city or town, let him change his lodging from one end and part of the town, to another; which is a great adamant of acquaintance.

(Francis Bacon. Of Travel)

3.词首辅音相同。

e.g. A servant or a favorite, if he be inward, and no other apparent cause of esteem, is commonly thought, but a by-way to close corruption.

(Francis Bacon. Of Great Place)

4.词首辅音连缀相同。

e.g. Let him sequester himself, from the company of his countrymen.

(Francis Bacon. Of Travel)

e.g. the walls and fortifications of cities, and towns, and so the heavens and harbors.

(Francis Bacon. Of Travel)

另外,Colliers Encyclopedia还提到一个特别定义“the repetition of identical consonants in unaccented syllables or in middle or terminal positions of the syllables”。以此为凭证,就有了如下头韵分类“单词词中或词尾相似或相同的音节群”,比如,It is a pleasure, to stand upon the shore, and to see ships tossed upon the sea”。

三、头韵汉译策略

Eugene A. Nida在Language, Culture & Translation一书中,具体描述了“功能对等理论”,重点突出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文化同语言享有同等地位;翻译不仅隶属于语言,也隶属于文化。

Susan Bassnett在其名作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中,论述了文化翻译的主要观点,其中提到:

1.翻译单位应该是文化,而不是词、句、语段或是语篇。

2.翻译本质是文化交流,而不是语言交流。

3.翻译对等应是多层次的,而不是单一的:翻译应考虑文化功能对等,而不是将语义对等视为唯一标准。同时,翻译不应受制于源语,而应全面考虑目的语文化中的功能对等。她认为,翻译只能给出足够的解释,要想将另一种符号做到完全对等、完全解释是绝无可能的。翻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文化的转换。

头韵是汉语所缺少的修辞格。Susan Bassnett认为翻译的完全对等绝无可能,因此汉语中头韵的缺失无法避免。

1.语音补偿。依照定义,头韵具有突出的语音特点,这就决定了翻译时要进行语音补偿。

语音补偿也要考虑尾韵。尾韵是词、句、语段或者篇章前部相同或相似的发音成分,能使文章措辞更为对称和谐,创造出回环往复之美,吸引读者。因而,在体现音韵美的前提下,任何翻译策略都是可行的。

a.同音词指音同而义不同的词,比如英语中的“impassable & impossible”,汉语中“别针”中的“别”和“告别”中的“别”,以及“码&马”等。

e.g. It was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 sleepy, sluggish - brained sloths stayed at home.

(出来的)这帮人个个出类拔萃——因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的呆子都呆在了家里。

英语中有许多以/s/开头的词,像“stupid, stupor, silly”等。Mark Twain于此连用6个/s/开头的头韵词,表义精准,营造出一种音韵美,但也使翻译颇为不易。译者机智地将6个发[dai]的汉字嵌入句中,既完美补偿了原文头韵在汉语中的缺失,亦使文字读来口齿留香、气势充足。

e.g. That home is Home though it is never so homely.

家虽不佳仍是家

原句的homely一词派生自home,与前面使用的home形成对照,宽泛来讲,也算使用了头韵。这一巧妙的同源词的重复使用,使句子充满音韵文辞之美,且富有哲理。对于这样的句子,译者非常巧妙地结合原句三词同根同源、音义相关的特点,以同音词的方式进行语音补偿,不可不谓妙啊。

b.双生 & 叠韵。双声和叠韵归于汉语单义词下的联绵词。双声词指汉语拼音声母相同的词,如“仿佛(fangfu)”,“玲珑(linglong)”等,从这一点来讲,它与头韵词颇为相似。而另一类叠韵词则指汉语拼音中韵母(尤其是韵母中的韵腹)相同或相似,比如“彷徨(panghuang)”,“逍遥(xiaoyao)”。

e.g. The moon, one day short of fullness, rode with me, first gliding smoothly, then bouncing over the bumpy stretches.

(Mary E. Potter. When the Moon Follows Me)

它先是平稳地的滑行,继而又在崎岖的山路上跃动

“崎岖”一词发音为/qiqu/,恰当地补偿了原句中/b/的缺失,给读者以音乐之美。

c. 重叠结构。此处的重叠结构包括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包含两个汉字、两个汉语语素,如“亮堂堂、姐姐、打扫打扫”等,而叠音词仅包括一个汉语语素,如“猩猩”等。

重叠结构由两个重复部分组成,因此充满对称美、音韵美,能突出词汇的语法意义。

e.g. The silver light washing over dry grasses in open fields, streaking along through black branches, finally disappearing as the road wound its way through the hills.

银色的月光泼洒在旷野的枯草上,沿着一路黑黝黝的枝丛投下斑驳的光点,最后,当车道在山间绕了个弯,它便消失得无踪无影。

e.g. The night after I showed John the moon, he burst breathlessly through the door, calling, “Mom, come out for a minute!”

(Mary E. Potter. When the Moon Follows Me)

就在我让约翰看月亮的第二天晚上,他气喘喘地一头闯进屋来,喊道:“妈,快出去一会儿”。

e.g. His soul swooned slowly as he heard the snow falling faintly through the universe and faintly falling, like the descent the their last end, upon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James Joyce. The Dead, Dubliners.)

他听着雪花寂然无声地穿过广宇,就像他们的最后归宿一样,寂然无声地落向一切生者与死者,他的灵魂慢慢地昏沉入梦。

2.形式补偿。语音可借形式表现,故隶属于语音范畴的头韵能通过语言形式得以体现。

a.修辞格补偿。头韵是英语的一种修辞格,因而用修辞格补偿补偿汉语头韵的缺失,是非常合适的,如:对偶和排比等。

对偶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

该策略可使翻译更具音乐美和对称美。

排比指在短语或句子中放置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音调和相关的意义,这在英语中称为“parallel structure”。对偶包含两部分,排比则至少包含三个部分。

对偶和排比的整齐性、对称性和音乐性,可用以补偿汉语中头韵的缺失。

e.g. It was a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 sleepy, sluggish-brained sloths stayed at home.

这是一批卓越能干的人民——因为所有那些行动迟缓、瞌睡稀稀、呆如树獭的人都留在了家乡了。

e.g. For no country have the charms of nature been more perfectly lavished. Her mighty lakes, like oceans of liquid silver, her mountains, with their bright aerial tints, her valleys, teeming with wild fertility, her tremendous cataracts thundering in their solitudes, her broad deep rivers, rolling in solemn silence to the ocean, her trackless forests, where vegeation puts forth all its magnificence, her skies, kindling with the magic of summer clouds and glorious sunshine.

因为纯以大自然的妩媚而论,此邦确可谓得天独厚,世罕其俦。试想她那银波荡漾、与海相若的浩渺湖面;那睛光耀眼、顶作天顶的巍峨群山;那粗犷而富饶盈衍的峡岸溪谷;那雷鸣喧于沉寂之中的巨大飞瀑急湍; 那绿色葱笼、好风起伏的无际平原;那庄严静谧、滚滚入海的深广江流;那万木峥嵘、无径可循的茂密森林;那夏云丽日,谲诡幻变的灿烂天空。

排比使译文气势磅礴,表现力更强,衔接更紧密。读到如此文字,一股磅礴之气席卷脑海,奔腾汹涌,让人震撼。

b.文言结构补偿。本文涉及的文言结构主要包括四字格、文言词和文言句式。

四字格为汉语特有结构,广泛用于成语、谜语、惯用语,以成语居多。四字格,亦称“四言”,最早见于《诗经》,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等。这些诗句音韵、修辞和语义效果出众,四字二拍,重章叠句,充满文辞之美。

e.g. Some men of good sense and sound judgement

(Joseph Addison. On the Cries of London)

明理善断之士

e.g. There were some very pretty girls, but ragged as colts and as pale as ashes.

(William Cobbett. Rural Rides)

其中不乏十分秀美的姑娘,也是满身补丁,脸如死灰。

e.g. I repair to the enchanted house, where there are lights, chattering, music, flowers, officers (I am sorry to see) and the eldest Miss Larkins, a blaze of beauty.

我现在朝着那家仙宫神宇走去,那儿灯光辉煌、人语嘈杂、乐音悠扬、花草缤纷、军官纷来(这是我看这极为心痛的),还有拉钦大小姐,简直是仪态万方、丰姿千状。

文言词所表现的事物和现象仍存在于本民族事物中,但由于为别的词语所替代,一般口语中已不大使用,如“磅礴,矍铄,须眉,而已,如此”等。文言词书面性强,对称性高,简洁凝练,庄重肃穆,用来补偿头韵缺失再好不过(黄伯荣&廖旭东 2007:261)。

文言句式可分为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其中特殊句式又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语前置、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和介词结构。省略句包括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常见的判断句多带有“……者,……也,是……也”,比如“制,严邑也”等。有时,判断句也用“是”,“为”,“乃”和“则”,比如“赢乃夷门袍关者也”、“如今人为刀蛆,我为鱼肉”等。被动句也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见……于”,或者是“见”和“于”等,比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固定句式多带有有“有……者”、“有以……无以……”、“如……何……”等其他结构,比如“楚人有涉江者”、“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巫姐、三老不来还,奈之何”等。

e.g. Let him sequester himself, from the company of his countrymen, and diet in such places, where there is good company of the nation where he travelleth.

(Francis Bacon. Of Travel)

令其谋求当地显贵为之先容,凡所下榻之处,以此为要。

e.g. It is a pleasure, to stand upon the shore, and to see ships tossed upon the sea.

(Francis Bacon. Of Truth)

立岸上见浪催船行,一乐也。

e.g. Whosoever is found variable, and changeth manifestly without manifest cause, giveth suspicion of corruption.

(Francis Bacon. Of Great Place)

性情不定之人有明显之改变,而无明显之原因,最易涉贪污之嫌。

以上三例皆用了文言结构,要么是文言词(“显贵”),要么是文言句式(后两例)。选用此译法,译者是有很深的考虑的,首先,Bacon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文风典雅、凝练,纯用现代汉语对译有失偏妥;其次,部分和整体文风需保持一致,故头韵的汉译也应遵循译法的整体风格。

3.文化和意义补偿。头韵所描述的对象可能存在于中国文化,即便如此,但由于汉英语的差异,头韵的内涵可能同汉语所包含的有巨大差异,故需对其进行文化和意义补偿。

e.g. This sweltering summer of the Negro's legitimate discontent will not pass until there is an invigorating autumn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Martin Luther King. I Have A Dream)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e.g. 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today,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Martin Luther King. I Have A Dream)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上述译文措辞严谨,且忠实于原文,但按照文化翻译理论,它们并未反映出内在的文化内涵。可取的处理方法是增加注释,可改为: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注:“夏天”在此并不简单的指1963年的盛夏,亦指黑人们对当时白人歧视黑人的不满。)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注:1963年1月1日,美国总统阿布拉罕·林肯颁布了著名的《解放宣言》,宣布废除奴隶制度,而此处的雕像正是位于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的林肯雕像。)

四、结语

依照Nida和Bassnett的观点,译者在汉译英语散文中的头韵时,应尽可能实现语言内在文化的转换,信息缺失虽不可避免,但译者可从音形义和文化各角度进行补偿,保证译文自然流畅、真实可读。

参考文献:

[1]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Z].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2]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王佐良.王佐良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文言句式[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4,(Z1):62- 66.

[5]杨建华.论英语中的头韵及其与汉语的双声的区别[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48.

[6]杨自伍.英国经典散文[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梅韵遐想散文 篇4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六角晶莹的美丽,洋洋洒洒下个不停,清逸幽雅的清香一阵阵的,就从窗外扑来,是梅花正在傲然绽放,银絮包裹着娇娜的蕊心,微风习习压枝的抖,羞羞答答像一个个盖着红丝巾的新娘。

我好想;在风雪时,擎着一把青花的油纸伞,雪中的浪漫,在幽深的梅花庄园,掷着雪球,信手摘一枝梅,吻着它的芳醇。在梅花树下,遐绪着梅花仙子出现,搂着梅花仙子那婀娜曼妙的仙姿,或跳一支舞,雪狐,小雪人是观众,让一个画师,留住雪中的风情。

扶在竹篱笆,银装的旷野,朦胧的天空,电线上扑扑的麻雀又飞到了梅树的枝头。我在遐想;驾着长着羽翼的白马,带着梅花仙子,徜徉于长空,追赶着六角的雪花,似与白蝶共舞,或越过云层,在玉琦的城堡小息,一个个暴暴蓝小妖的谄媚……

能在小榭亭阁,青铜壶的.酒炉滋滋的声音,伫视着雪与梅的缠绵,这么寒冷的冬日,亦有红鸟(朱顶雀)在枝头交好,啾啾,眯着眼还眺视着,谁不心动,还是让我悄悄地拨开冰溜里花蕊,就

掀开梅花你神秘的曼娑,轻轻抚摸你,闻你,吻你。让我作一首诗吧!——梅韵!

听;听,一曲飘向长空淙淙的梅韵,夹杂着流动的笑声,知道是你,梅花仙子,是喊着我吗?不知南方的那个人能不能听见!

霜写冬韵散文 篇5

也许是白天重温了那首《独钓寒江雪》的画意诗行,昨夜清梦中,一向不喜垂钓清波的我,竟然一身蓑衣、一顶斗笠地独坐一叶扁舟之上,在一座白色山脚下的一江白水中,执杆苍茫之中……害得自己承受不了那股袭人的寒气,不得不裹紧自己的被角。

夜,再长,也要握手黎明,将时空交给那清晨。刚一睁眼,满屋清辉,昔日泛黄的阳光似乎被勾兑进了秋夜的月华,让我的房间里朦胧着乳白,恍若窗外正在纷纷扬扬地飘着雪。

一番洗漱后,习惯地沏上一杯雨前春茗,为了再次品茗一番那杯中的茶舞灵韵,手指轻轻地捏着那透明的玻璃杯沿,走进了朝阳的阳台,猛然发现那些浅蓝的玻璃魔幻地变成了白色的磨砂,同时又镀上了一层纯白的画面,或川流不息,或山瀑跌宕,或涧溪跳跃,在远山近林、高修竹低盈草的衬托下,俨然就是一幅幅丹青佳作。可那只有一种白色色彩的画面,那只以浓抒情、淡写意的手法,既有古典水墨的静雅神韵,又有现代单反的淋漓尽致,确非凡人所能为之。

原来它确实是天公的鬼斧之作——冰凌花(有些地方叫做窗花)。大约在昨夜星辰相望之时,由于气温的突变,冷暖的气流在那光滑的玻璃上尽情缠绵,留下了看似温软实则冰凉的凝华,有着玉雕一般的神韵。入神的品茗让我竟然忘记了手中的那杯绿茶,它那袅袅升腾的清香气息也许也恋上了那画中世界,想在那山水之间共舞一场。没有想到的是,它的香风飘到哪里,哪里的画面就洞出一处空白,冰凌花就迅速地魂化水珠,雨滴一般地向下流淌。而窗外的阳光不失时机地从画面的破损处斜射而入,将金黄洒进了阳台。

情不自禁地地向窗外望去,对面小楼那红色的琉璃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洁白,毛茸茸的表面散发着粼粼的波光,恰若昨夜在我清梦时,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覆盖上一层白色的天鹅绒,更似昨夜初雪了。

怪不得昨夜让我感到那么冷,原来是寒霜再次飞舞星月下。

倘若你细品,霜,虽然如同雾、露、雨、雪一样,都是水的精灵,可霜与雨雪除了外观不同外,雨雪还都是从天而降,是水的一次长途旅游后的回归,而霜与露的出现却有着十分相似的经历,都是水的汽化升腾,刚刚踏上旅程就遇上了强冷的气流,进而产生而出的凝华现象。一般秋天的气温比较高,在冰点之上,那些水汽就凝聚成为晶莹剔透的露珠。到了冬天,夜间气温会在冰点之下,它们则变成了圣洁似雪的`霜。

霜,拥有洁白晶莹的雪样肌肤,自古以来就让许多文人墨客们倾情泼墨。早在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就留下了千古绝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画般的诗行,将白色的荻花、白色的霜花舞动在白色的河水的上空,想那位佳人无论是否是一袭白色的裙裾,都成为了画面的点睛,也衬托出相思之情的纯洁、悠远、绵长和苦涩。

有一夜的霜舞,悠悠几百年地流韵在江南的姑苏城,从大唐王朝一直至今,都在那一页页素笺之上芳菲。但,它却是来自一位落魄书生张继的文笔:“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如果你除却作者孤寂忧愁的游子心情,那么,我们就不难可以领略到江南水乡的秋夜幽美。《枫桥夜泊》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不仅展示了作者隽秀的文笔,同时,一个霜字,更体现了意境的静雅之美,也将诗行灵动起来。而一个洁白的“霜”字又与鲜红的“枫”字,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红与圣洁白,这二种色彩一直是华夏人的追崇,是一种时尚与古典,活泼与静雅的对抗,从而让作品充满画意,更具有了欣赏性。

在没有领略张继的《枫桥夜泊》的美之前,霜在我的心目中好像没有什么好感,冰凉,严酷,肃杀。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寒冷,也让自然界的千枝万叶进一步枯萎和凋零,一枫之红毕竟不能够与春花烂漫相匹敌,也不能够与那夏日的青绿氤氲相比。后来,随着年轮的增加,渐渐的明白,霜打青绿,那是自然界轮回的规律,没有秋冬的霜飞霜舞,就不会有来年那些明艳的花飞花舞。

来到单位上班时,发现到处覆盖着洁白的霜,成为了霜的天地。在公司的一隅,有一块闲置多年的地方,曾经的绿草在秋风劲舞时就业已枯黄,昨夜的霜已经让那里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每一茎、一叶、一干都将枯黄的外套换成为了洁白的色彩,毛茸茸的霜成了它们的裘装,似乎还有丝丝的暖意在升腾。

如果说雾是磨细的雨,那么眼前的霜就是碾碎的雪。在草地的边缘种植一些江南特色的苏州青,青黛近墨的蔬菜叶面上栖息着各种姿态的霜,或斜刺而出,或直立向上,或平躺而卧……阳光下似一个个细碎的银针,闪闪发光。也正是霜的千姿百态,使霜的外观近似了雪,拥有了雪一般的肌肤。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风景,不仅仅是杜牧一人的喜欢,也不是文人墨客的专宠,许多人都欣赏霜飞枫舞,中国红和圣洁白的同台亮相,无疑就是一道风景。不过,正是这道人见人爱的风景,也让许多文笔误认为枫叶之红是来自霜侵的结果,比如“清霜醉红叶”和“霜落秋城木叶丹”。其实,枫叶之红并非源于霜飞,而是由于天气比较寒冷,枫叶缺少了应有的叶绿素的缘故。

在霜似雪舞的静雅氛围中,还有一份质朴而典雅的美,足以让人迷醉。当车行于西太湖原生态自然风景区时,那广褒的原野中种植着大片大片的三麦,昔日的青绿叶面被霜点缀成为起伏的波浪一般,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宛如风雪中的湖面一般。在这无边无际的田野里,密布着如网的水系,沟河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似母亲的乳汁一般滋润着那方沃土。就在那些水系之滨,密集地生长一道道围墙般的芦苇,走过青黄和紫灰的过程后的芦花,此时已经成熟为洁白的荻花,在沟河之上簇拥成为舞动半空的白色绸缎,池塘上空的芦花则似一片片白云在漂浮,让人无法不想起在水一方的那位佳人,现在的她究竟何方?

霜,一般在晴朗而无风的夜间星月下凝华而成,一旦那毛茸茸的阳光斜铺而下时,或魂化为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水珠,沿着植物的茎秆浸入土壤,去滋润大地;或成为袅袅升腾的水汽,再度寻找它的雨雪之梦。

自然之韵散文 篇6

【崇明岛西沙湿地的芦苇】

千百年来,我一直静静矗立在崇明岛的这片沙洲上。

以我为界,长江在西,大海在东。每到秋冬,我便竖起一面穗状的旗帜,在江风海啸中迎风飘扬。

每年春夏,江水们总带着许多传奇和故事从我的身边汤汤入海,我便作一名专注的听者,精彩处我轻轻挥舞着鲜绿的枝叶应和那歌声。实际上许多传奇并不新鲜,而我也一直没有听到我想要的答案。那些路过的江水一路喧哗,已经无法让沉默中的思考继续。

鱼蟹们把我的脚下当作乐土,其实那里不过是些江水们丢下的泥沙和我的家族错综复杂的根系。螃蟹们永远在搬运,有时是些上游漂来的碎藻,有时是鱼虾们的尸体,有时甚至不过是些泥土,他们或大或小的蟹钳挥舞着,八只脚都在忙碌。我不知如果上帝再给他们八只脚,他们是否仍然忙碌?既然搬运已是螃蟹们生活或者生命的全部,于是我便乐着螃蟹之乐。毕竟我们同处一片湿地,生命从来不会给你过多选择。

不过,对湿地的访客多少年来我仍然多少有些心存羡慕。那些候鸟,那些有着锦羽的鸥或鹭,那些有着长腿的鹳或鹤,他们在湿地上踱步,在蓝天里飞翔,生命充满着优雅和自信。我时常想,如果我的那些长长的枝叶变成翅膀会怎样?

这时,沉寂的湿地热闹许多,小鱼和小蟹们都在此前得到关于躲避鸟类的强化培训,仍不免在躲避过程中乱作一团,把一洼清水搅得混浊不堪。饱餐后的鸟儿们时常会上演决斗或者爱情片断,我只是他们游戏的观众或者道具,看水里与天上每日上演的生存故事。

秋将尽时,海天间最美的只剩那一片雪白的芦花,那是饱含我们生命张力的旗帜,齐齐整整在风中波起浪伏。夕阳下山前醇红欲滴,在远处那棵已经光秃的柳梢少作停留,用最后一抹余晕把芦花们染成淡淡的红晕。我的身体已经枯黄,我用尽最后的力气思考最后一个问题:那些候鸟飞过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如火?还是如荼?

我不得而知,候鸟们开始起飞。他们毫不留恋那些芦花苇叶做成的曾经生儿育女的家,他们次第起飞,先是雄鸟,然后再是雌鸟,飞行动作尚有些笨拙的小鸟也掠过我的头顶。数月前他们还只是粉嫩的一团,从草巢里跌撞而出,蹒跚饶过我的脚跟,歪着头,转着圆圆的眼珠,打量着这个密布着芦苇、水洼以及泥淖的小洞里突然会爬出一只八条腿的怪物的纷繁的世界。而现在,他们欢呼着,他们用力扇动翅膀,他们将第一次到达一个温暖的南方。

虽然我的生命将近,但我们无需道别。明年春水至时,我会以一棵新芦苇的形式重生,而他们仍然将在葱绿的沙洲筑巢,渔猎,育雏,进行他们与鱼蟹之间永无胜负的游戏。

他们在空中排起胜利的队形,不过同样胜利的还有蟹们,他们挥舞着已经长得颇为壮观的巨螯在我的脚下横冲直撞,他们在庆祝重新夺回了似乎只该属于他们的世界。我用最后的力气给他们一个微笑,我只是一株崇明岛西沙湿地上的芦苇,我无法逃离这个四面环水的世界,所以我得快乐地忍受他们的八只脚在我的根系上爬来爬去,爬来爬去……

终于,枯寂的冬天来了,我有大片的安静可供思考,寒风吹过我的旗帜,它在轻快地吹着口哨。我欣赏生命这种姿态:你可以把我吹断,但无法让我弯腰。只是这种姿态不必过多思考,在我亘古漫长和充满轮回的生命中我不断思考的只有一个问题:

我在长江尾,那么谁――住在长江的那头?

【西山梅花胜雪】孟春时节,曾有闲小走苏州太湖西山,不意访得梅园千亩,繁花胜雪,是以记之。

记得一行人先是钻入“天下第九洞天”,在一喀斯特地形的溶洞里随人流蜿蜒往复,洞中有石、奇形怪状,有水、滴答成潭,石间狭处一人侧身方过,敞处却如威虎大厅,我以为并无多少可观之处,世间事多穿凿附会。此生到过导游所谓天下第九洞天,不得已亦记之。

洞口豁然开朗,拾级而上,风劲如割。方觉得洞内温暖如春,此当为第九洞天第一妙处。山不高,多石,石间有梅若干,梅花有红、白、淡绿、粉红之属,皆盛开。山风拂动,虬枝粉蕊,别有一番风致。

山顶平台有塔三层,塔内破败,售珍珠、挂件之类的旅游工艺品。山南即为太湖,水波无垠,极目处天水一色。转目山北,不期却是梅花之海,无垠的梅树随山势高低起伏,一片银色翻卷延伸铺展,如太湖之浪,花海间有人、有路、有车、有木桥居家,皆隐约花海中,宛如平松礼二(日本画家)的山水。雪胜梅三分白,却逊梅一段香,出入其间的该是些神仙罢。

下午时分,一行乘摩托艇去三山岛,夜宿小姑旅社。三山岛仅百户人家,有娘娘庙,一线天,狮身人面像、江南第一绝壁等景致。然一线天人工痕迹太过浓重,狮身人面像过分牵强,娘娘庙房仅一间,却有人硬收门票,大煞风景。唯江南第一绝壁,乃太湖巨石,无所旁依,矗立百尺,嶙峋多姿,颇为壮观。

夜宿农家,然“小姑旅社”了无农家痕迹,不过个体旅馆罢了。好在同行少有农家出身,吃些坡上种的菜,湖里捕的鱼,院里养的鸡,便大叫鲜美,以为珍馐也。

晚间湖山俱静,灯光七八点,寒鹘三两声,更觉寒意袭身。房内大家和衣而眠,却也享受城市难得的静谧。

第二天早起,绕旅社小转,发觉三山岛依然有梅,就在店主的屋后坡上,红梅十几株开得正艳。店主果然是农民,毫不在意梅花清香,粉蕊诱人,梅枝已修剪去大半,只为将来青梅的收获。剪下的花枝横陈地上,花朵依然绽放。

店主看来失却农民的淳厚,我在院内杂石堆里发现一石,如游鱼状,正把玩间,店主见我喜欢,过来搭讪却无意送我,欲要侃个好价。同行七嘴八舌,弄得他乱了方寸,嘴里仍是欲说还休。

摩托艇终于把我们送回湖岸,回望三山岛已隐于太湖深处。包中有奇石,同行有挚友,另带一腔西山的梅花香气慢慢回吐反刍,此行亦当不虚。

【杭州湾潮间带里的招潮蟹】掣一只巨螯,我在杭州湾的潮起潮落面前指挥若定。那只珊瑚红的巨螯就像滩涂上一面鲜艳的旗帜,我鼓起腮帮,瞪出眼睛,大喝一声:潮来!

我每天都在重复这些雄才大略的指挥动作,几乎成为一种本能。有若干次,因事耽搁我并未按时指挥,那潮水照样如山墙般涌来。环顾四周,我犯些糊涂:潮起是因我的指挥?还是潮起后我便指挥?

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好在别的招潮蟹并未看出破绽。潮来的时候,他们飞快地消失在滩涂上的密密麻麻的一个个小洞里。潮去的时候,他们立即出来赶海,再次密密麻麻布满滩涂。他们游走飞快,他们你争我夺,把那些细碎的藻类飞快地塞进嘴里。如果哪天发现某条小鱼的尸体,他们会欢呼起来,甚至想要山雀般跃起。

这时杭州湾畔的潮间带里生机勃勃,草甸固然稀疏,却是一片难得的绿色;芦苇亦显憔悴,但在海风里颇显风致;最夸张的是我们甲壳目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夺回广袤的`滩涂并恢复车水马龙般的繁荣。我并不时常参与这些,高而蓝的天空下,宽而阔的潮间带,我信步闲庭,状如巡疆的将军。我的巨螯像一面胜利的旗帜永远举在面前,珊瑚红的铠甲是这滩涂上醒目的仪仗,那些小蟹们、跳跳鱼们飞快地逃遁,我不会伤害他们,望而生畏是他们的本能。甲壳目是动物界里的奇迹,而我又是甲壳目里的奇迹,我的巨螯占到我体重的一半,并且以一种伤痕累累的残缺之美成为潮间带的传奇。

少年时代我是一只本份老实的招潮蟹,潮来潮去我忙着捡食那些碎藻或是修筑我的居室,我准备迎娶邻家的女儿----一只端庄温雅的招潮蟹,梦想一种郎才女貌、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可是一只强壮的招潮蟹破坏了这些即将进行的传说,在抵抗中我的大螯被折断,女友成为他的奴隶,我则带着遍体鳞伤成为潮间带的笑柄。

大螯的断处终于长出一支小小的新螯,小得可怜。我像人类中一个叫勾践的国王一样躲在滩涂的角落卧薪尝胆,直到另一支受伤的小螯逐渐长成新的巨螯,长成状如一面巨大的残缺的战旗。我轻易打败我的敌人,看着他肢离破碎蹒跚地走向大海深处,曾经的臣民已是如今默默的看客,曾经的荣耀只会在我胜利的传奇里成为一味点缀。

海风吹来,芦苇沙沙。我感到莫名的孤独。年轻的雌蟹们的双眼脉脉含情。然而――爱情于我却早已远走。

我每天都在滩涂上巡视,但我不知我到底在寻找什么?每天挥舞着巨螯,潮来潮去真的是我指挥的吗?我是这滩涂唯一每天忙碌却不自知的招潮蟹。有时在没蟹的地方,我会放下沉重的巨螯,然而,我无法释放心中的那份沉重。

许多时间以前,滩涂上曾经有一条跳跳鱼,他曾经爬上一支高高的芦苇,我曾经嘲笑他:难道是想变成一只鸟吗?!

在潮间带的民间传说里,那只爬上芦苇的跳跳鱼被描绘成一个疯子,而我成为英雄,每年数度的招潮蟹集会上都会有关于我的新的传奇被演绎成各种文体广为传播,成为许多父母教育小蟹的励志故事的主角。

但我开始怀念那条跳跳鱼。

扛着沉重的巨螯,我知道我走不出这杭州湾畔的潮间带。潮起的时候,我仍然本能地挥舞着巨螯,却不知在招唤什么……

【桥街人行道边上的蜗牛】今夜,我决定横穿这条长长的板桥街。

作为一只谨小慎微的蜗牛,我相信这已超出遗传基因的范畴。我们是个有名的谨慎缓行的家族,正如担心居无定所,我们永远地背着我们沉重的房子。虽然许多前辈一生都未到过树丛的第三棵树,但他们很满足,满足生命的无私馈赠,满足于他们风吹雨打都不怕的家。但在今夜,我还是做出这个大胆的决定――横穿一条马路,一条这个小城仿佛有些僻静的板桥街。

小路对面是大片绿化,在这个春风刚过,夏雨充沛的季节,绿化带里有无数的植物嫩芽和幼果。而我这边,天地不过是几棵横砖乱石边上的灌木。许多时候,我只能站在那棵灌木的最高枝上,凝望远方一片丰茂的绿色在风中波浪般起伏。父母远徙去了,实际上他们只是到那边的第三棵树上拜访一家远亲。但他们的反复叮咛一直回响在耳边,但我愈发坚定这次横穿板桥街的冒险。

我慢慢从壳中探出头来,柔柔的黏黏的身体一下浸润在夏风的微凉里,软软的黏黏的触角在微风里轻轻摆动。我大面积感知的世界――微风,雨后,云深,月暗。正是探险的好时节,最关键的是我已经储备足够的能量和勇气应对这样一次远足。

我轻轻爬下街沿,很慢。沥青的路面显得粗砺,不过有了雨水再加上我的润滑剂我并不担心。同样因为夜已半深,我也不必担心诸如麻雀之类的鸟儿。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来去如风的汽车……

我努力向前爬行,尽管仍然很慢,但我已经到达板桥路的三分之一。蜗牛的家族被嘲讽的历史已经够长,我不知我的那位先祖是否吃到那粒成熟的葡萄,然而那支《蜗牛与黄鹂鸟》却成为家族永远的饱含屈辱的话题。母亲时常告诫:暴雨时要爬到树的高处,清晨时要当心飞鸟的袭扰,感觉到危险就快躲到壳里……母亲没有提到汽车这种移动的钢铁的庞然大物。作为长者,她时常教育我们庆幸家族每个成员都有坚实和便携的房子,她从来没有想过蜗牛家族有什么必要去经历横穿马路这种冒险。

我继续向前,当然,仍然很慢,但我已经到达板桥街的一半有余。爷爷在时告诫我要相信命运,但我不知命运是什么?是背着沉重的壳在矮树丛里踌躇满志吗?我放慢速度,稍稍回头,暗色的板桥路上有一条亮晶晶的痕迹,那是我的路。接下来的时间,我不知会不会有汽车或者其他什么危险会来,但我仍然很兴奋,因为我已经在这条路上第一次留下蜗牛的足迹!

我奋力向前,或许我更加慢了。这时的我已经疲惫不堪,背上的房子仿佛愈发沉重。但我无法摆脱,这是家族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传统?积习?遗传?我很难静想这个问题,接近目标的兴奋和激动成为我最后的动力。我终于触到板桥街高高的街沿,一个新的世界已经在等我。

实际上我并不知目的地到底有什么?!也无法改变已经有的和已经没有的什么!我甚至无法改变我是一只蜗牛的命运,但那条将板桥路分为两段的亮晶晶的线已经足够让我自豪!

上一篇:优秀毕业生评选材料下一篇:2010-2011第一学期103班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