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

2024-10-21

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共6篇)

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 篇1

盐化工产业发展调查及对策建议

长宁县课题组

盐化工产业在我县有一定的发展基础,2008年,全县盐化工产业实现总产值2亿元,创利税4000万元。2009年是我县的项目工作年,盐化工产业的建设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对盐化工产业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盐化工定义。

盐是NaCl(氯化钠)的俗称。盐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是化学工业最基本的原料之一,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工业用盐大部分用于生产纯碱、烧碱、氯气、盐酸、金属钠等。碱和盐酸广泛用于化工、纺织、造纸、肥皂、染料、冶金、陶瓷、玻璃、医药等部门。氯气可直接用于漂白、消毒,也可用于制造漂白粉、毒气及无机化合物,还可用于制造各种有机氯化合物及有机化合物中间体,如合成树脂、香料、除草剂、防腐剂、灭火剂等,也用于合成盐酸,提取溴和碘。金属钠可用作制取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提取稀有元素的还原剂,制造抗磨合金和充钠蒸气灯泡(钠灯)等。在钢铁工业中用熔融食盐和食盐水进行钢料的回火和淬火,作铸造的型砂粘接剂。在有色冶金工业中用于炼铜(氯化焙烧法)、电解金属镁。盐在农业上可用于选种、施肥等,增加作物产量。在畜牧业上盐是牲畜生长和防治病所必需的。盐也是渔业、食品加工和贮藏、水处理、国防和国家储备必不可少的物质,又是换取外汇的重要出口产品。利用盐水溶液冰点降低的原理,盐还可用来溶化道路上的冰雪,减少交通事故。盐又是合成革、人造纤维、塑料、农药等行业的基本原料。据统计,工业和农业中应用的盐及其衍生物约有15000种之多。以盐做催化剂的新用途是盐和开发新能源相结合。而盐化工也逐渐向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领域渗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盐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新的用途将不断出现,下游产业发展空间将不断增大,具备如此广阔的盐资源当之无愧地成为与石油、天然气并驾齐驱的项目引擎之一。

(二)我国盐资源概况。

1、盐的分类。在我国,根据来源和生产方法可分为3类: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开采现代盐湖矿加工制得的盐叫作“湖盐”;开采地下天然卤水或古代岩盐矿床加工制得的盐则称“井矿盐”,我国井矿盐工艺以钻井水溶汲取卤水,进而真空蒸发结晶生产高品质盐为主,因此又称“真空盐”。

按照产品形式又分为固体盐和液体盐,我国以固体盐为主,液体盐主要指汲取的天然地下卤水或注水溶解地下岩盐矿床而得到的卤水,目前我国液体盐的比例不足10%,但国外发达国家较高,如美国达到51%。

2、资源分布。我国1995年探明盐矿储量3824亿吨,资源量在6.2万亿吨以上。我国盐资源非常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盐的品种主要有海盐、湖盐和井盐,其中海盐约占全国原盐总产量的70%,井盐+湖盐+岩盐约占30%。基本分布状况是:东部海盐,中部及西南部井矿盐,西北部湖盐。

渤海湾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海盐产量的70%左右,主要包括长芦、辽东湾、莱洲湾三大盐区;北方海盐区(含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和江苏)为主。

井矿盐矿床广泛分布在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云南、江苏、山东、安徽及陕西等18个省区,其中四川自贡盐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井矿盐工业生产基地,素有“盐都”之称。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查明的氯化钠储量大于100亿吨的盐矿床就有十余个。

湖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及西藏等西北部地区,以青海盐湖最为丰富,储量在3000多亿吨,生产成本较为低廉,但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对盐的需求也较低,远距离运输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三)盐化工供需现状。

1、盐化工产业生产情况。近十余年,受我国盐化工及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对原盐的需求也快速增加。2007年我国盐产能为7594万吨/年,产量5976万吨,同比增加10.6%,表观消费量6076万吨,居世界第1位。从历年统计数据看,海盐产能最大,井盐次之,湖盐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制盐产能约占总产能的60%。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四省市产量占全国海盐产量的90%以上。

2、消费结构。我国盐化工用盐占73%(主要是纯碱和氯碱俗称“两碱”),食用盐占16%,其它用盐占11%。盐化工是我国制盐工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体现在盐化工耗盐比例过大;道路除雪等行业的消费比例过低(美国融雪耗盐达到1900万t);卤水直接消费比例过低(如美国达到51%),而我国液体盐消费比例只有10%左右,可见我国制盐工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3、存在问题。一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公路化雪、畜牧、水处理、洗浴用盐、高纯度工业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从数量、品种、质量等各方面还没有拓展和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液体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折盐产量仅占井矿盐总产量的12%。卤水化工的深加工系列产品,如钾镁肥、阻燃剂、农药、医药中间体等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二是资源利用水平低。目前,制盐工业仍主要以单一的制盐业为主,资源利用率很低。海盐苦卤利用率不足20%,莱州湾地下卤水的掠夺性开采使盐、溴比例失调,这一地区出现水位下降、浓度降低、流量减少等资源枯竭的现象;湖盐区由于单一提取盐,导致镁害严重,使湖盐资源遭到污染;矿盐区的芒硝提取率不足10%。国外则基本做到零排放。(3)产业布局不合理。50%以上的原盐运输半径超过200km。在美国,80%以上的运输半径在150km以内,管输液体盐比例较高。我国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两碱”。“两碱”的发展拉动了盐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纯碱、烧碱等行业的持续扩产,使工业盐的消费量不断上升,供应趋紧,价格上扬。但由于需求促进生产,加之北方近年来连续的少雨干旱气候,海盐的生产放量增长,更由于湖盐、井盐的扩产,使得我国盐的供应总体上处于供求平衡,价格稳步攀升。因此,我国的盐资源可以满足制盐工业长期快速发展的需求,很多省市都有发展制盐工业以及盐化工的资源条件。

(三)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盐业行业效益起伏较大,为避免产能严重过剩,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6年发布《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一是优先考虑与两碱项目的配套建设。制盐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5500万t提高至2010年的6500万t,年增幅控制在5%以内,但实际预测该指标将会被大大突破。二是稳定海盐生产,有序发展井矿盐。主要作为化工用盐,关键是要提高产品质量。井矿盐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生产稳定,产品质量相对较好,在适度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增加低耗能的液体盐的供应量。三是按需发展湖盐。湖盐区地处西部,运输条件还有待改善;但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也具有一定优势。

受沿海地区各类园区和工业等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北方海盐区的盐田面积逐年萎缩,海盐产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产能进一步增加的潜力不大。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成熟,投资门槛不高,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快,在全国盐总产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目前规划建设的制盐产能(主要是井矿盐)超过1000万t/a,盐业产能的增长可以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产业格局。产业链基本上是“卤→盐→两碱→精细化工”,其产品可谓枝繁叶茂。在纯碱、烧碱、氯气、氢气等基础化学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加工,就可获得制药、日化等化工中间体以及精细化工产品。例如有机氯系列的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酸、氯丁橡胶、ADC发泡剂,无机氯系列的氯化铵、氯酸盐,氢气系列的双氧水、催化加氢精细化工产品等。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是:延长现有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寻求突破。

二、我县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长宁县盐化工生产企业只有四丰盐化(以生产销售液体盐(卤水)为主,下属企业新星盐化以生产食盐、工业盐为主,丰源盐化是宜宾天原集团控股的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和宜宾四丰盐化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以工业盐、食用盐生产和液体盐输送为主)和新星盐业2户。盐化工业产品主要是以销售盐卤为主,辅以食盐和工业盐。盐卤开采能力为80万吨/年,输卤能力为60万吨/年,主销宜宾天原集团用于氯碱生产原料;固盐生产能力10万吨/年,主要销往宜宾、泸州、贵州省的毕节、赤水、习水等地。

三、我县盐化工产业面临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长宁现探明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达19种,其中:岩盐储量100亿吨以上,有第二“盐都”之称;天然气储量100亿立方米以上;白云石储量200亿吨以上;煤炭资源储量约5000万吨。长宁岩盐资源有五大特点:①矿床规模大。位于双河镇一带的岩盐呈东、西展布埋藏于地下2435~2885m深部,厚度237.44~368.85m,纯盐层厚213m。根据附近县钻孔资料反映,盐层推测延伸到高县、珙县、筠连、兴文及云南省盐津、威县一带,盐湖长180公里,宽100公里,面积1500平方米,属世界上罕见的泻湖相沉积的特大型岩盐隐伏矿床。②矿石质量好。现探明岩盐矿卤水平均氯化钠含量达到94.21%,最高达99.8%,是氯碱化工和食盐生产的最佳原料。③易开采,成本低。目前采用水溶法开采,封闭性好,易于开采,属大型岩盐矿床,开发价值极高。④利用潜力大。仅长宁双河岩盐矿区已决定开采的2.5平方公里采区内保有储量就达41239万吨,按年产100万吨液体盐计算,矿山服务年限可达400多年。

二是区位优势。长宁县地处川滇黔结合部,是联结西南三省的重要通道,西距宜宾机场50公里,北临长江“黄金”水道。县城至宜宾市区仅需30分钟车程,是宜宾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宜宾后花园”。S308道(宜长路、宜珙路、江长路)、宜泸渝沿江高速公路(正在启动)、成贵铁路(拟建)穿境而过,乐宜高速公路、四川宜宾港(志诚码头、香炉滩码头、二龙口码头)、宜宾机场迁建等重点项目的加快推进,为长宁构筑了更加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基础优势。长宁县工业集中区快速推进,被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集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0.27平方公里,以发展轻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医药、电子信息等集群产业为主。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并初见成效,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入驻条件。

另外,长宁盐化工产业发展所需能源资源也非常丰富:①电力资源充足,工业集中区内110千伏变电站正兴建,县境内还有龙头220KV,竹海110KV变电站。向上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横跨长宁县境。②水、气资源丰富,工业集中区所处的育江河段的年平均流量27.1立方米/秒,自贡输气管道及纳溪—安边输气管道主干线途经长宁。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基础薄弱,规模不大,产品为初级加工产品,对外知名度不高,没有品牌产品,竞争力不强,效益低下。二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长宁盐化工业中只有固体盐、盐卤两种初级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技术人才资源缺乏。缺乏高精特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技术和人员,无技术研发中心,缺乏科技创新能力。

四、建议及对策

(一)科学规划。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盐化工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开始显现,在现有《宜宾市长宁县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基础上,要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理念,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集约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与生产、能源与生产、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划建立好以四丰盐化为基础,以丰原化工为龙头,以精细化工为下游产品的盐化工基地。一是建立以四丰盐化为中心的卤折盐及固体盐基地。将龙头、双河及周边乡镇规划为盐化工基础工业基地。二是丰原化工为龙头,在宋家坝工业集中区建立精细化工基地,园区内布局盐化工下游产品及精细化工类产品和终端产品基地。加大对上联系和沟通力度,争取把长宁列为宜宾市乃至四川省重要的盐化工产业基地,打造成西南第二个“盐都”。

(二)强化项目招商。抢抓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加快向内陆转移及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紧紧围绕我县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以企引企、中介招商、代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强盐化工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一是打好“竹海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长宁的形象和知名度,营造国内外客商看好长宁、投资长宁的氛围。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商会的联系,有目的地从国家氯碱协会、纯碱协会、化工研究院等专业单位选聘一些行业专家为长宁县盐化工产业招商顾问,利用他们的专业、人脉优势为长宁县盐化工产业的加速发展牵线搭桥。二是突出资源优势招商。充分发挥我县岩盐储量丰富、质优价廉的优势,着重围绕与盐化工产业相关的氯、碱、耗氯、耗氢等项目和精细化工、硅氟系列产品为招商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盐业化工和精细化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三是着眼延伸产业链招商。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盐—碱—肥”传统产业链的基础上做文章,引进与产业链下游产品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对下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形成盐化产业生产系列化、经营多元化的格局。四是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放眼国内化工500强和世界顶尖化工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积极主动寻求合作的机会和空间。争取中盐集团、山东海化集团、云天化集团、泸天化集团、川化集团等国内知名化工企业及国际知名精细化工企业的相关项目落户我县或建立合作关系,加强资源的深度开发,实现我县盐化工产品的多样化、精深化和品牌化。

(三)发展盐化工产业链。一是依托资源发展产业链。依托丰富的岩盐资源和天原集团的技术优势,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延伸盐——基础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后加工产品的产业链。在发展做好原盐、液卤、烧碱、氯酸纳、金属钠、联碱、合成氨、电石、聚氯乙稀等主要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盐相关的日化产品,以氯碱为基础的精细化工产品,重点开发有机硅、有机氟系列产品及后加工产品,加快发展医药化工产品,以不断完善拉长我县盐化工产业链,使我县成为产业优势明显、产品种类齐全、市场竞争力强的盐化工产业基地。二是发展盐文化旅游产业。利用蜀海温泉、龙头温泉等资源优势,兴建盐水浴场以及盐水乐园,使之成为长宁旅游产业的一道靓丽风景。三是加强岩盐资源管理。岩盐资源属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要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原盐开采准入制度,适当抬高准入“门槛”。新建、改建、扩建盐化工产业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禁止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严重、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高耗材耗能的建设项目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投资项目。将岩盐资源流向资金和技术高的企业,使资源得到集约利用,防止粗放地开采利用资源。

(四)抓实重点项目。一是重点抓好盐化工项目的开发论证、储备和策划包装工作,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充分利用丰富的盐矿资源优势,抓好盐化工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重点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前景好的盐化工项目,积极争取更多的盐化工项目列入国家、省建设计划。二是加快丰原化工100万吨真空盐项目的建设。天原集团与四丰盐化总投资4亿元的丰原化工项目是长宁盐化工产业链能否形成的关键,是发展盐化工产业集群的核心项目,要力争在2010年底建成投产。三是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加快四丰盐化新增60万吨/年卤折盐、新星盐业新增100万吨/年固体盐生产项目建设。

(五)科技创新。一是引进消化吸收高科技技术。盐化工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专业性强的特点,盐产业下游精细化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加强与国内外盐化工产业及精细化工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力度,消化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天原集团与四丰盐化联建盐化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争取省、市对技术研发中心的支持,加快新产品的研制步伐。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合资、合作、共同开发、人员交流、移植转化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盐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聘请国家级专家作顾问,紧紧围绕我县盐产业及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目标,针对产业化项目所需攻关任务进行研发,提高我县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技术的能力,从而实现研究、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提升我县盐化工产品的竞争实力。二是建立专业人才储备机制。通过劳动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等,广泛招引盐化工专业人才,解决企业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企业可委托有关院校定向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缩短人才成长周期,为企业发展打牢良好的基础。三是探索建立技术共享机制。建立技术信息网络,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加强技术和市场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跟踪掌握市场环境变化趋势,帮助企业了解新政策、同行业发展动态、国内外市场状况及投资合作机会。四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劳动部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监督和引导,督促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

(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设立盐化工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在县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中确定一定比例的盐化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盐化工项目引进、成立盐化工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创新等实行以奖代补。二是积极兑现工业奖励政策。全面落实《长宁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长宁县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完善企业发展的激励引导措施,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在政策上对盐化工项目给予支持,全力扶持盐化工产业的发展。三是为加快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能源政策保障。盐化工产业耗电量大,而且电压等级高、用电连续平稳。对新引进的盐化工项目落实合理的用电价格政策,同时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此外,还要科学调剂本县的煤炭资源和外调珙县、兴文煤炭资源,探索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为盐化工产业基地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证。四是用地政策方面。对在工业集中区以外(双河镇、龙头镇)新建盐化工产业,要确保企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对企业政策性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采取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金按招商引资(或工业集中区用地)优惠政策执行,积极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允许投资者采取租赁方式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四是投融资政策方面。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系沟通,充分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关于中部崛起和拉动内需的有关政策,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债资金、专项科技贷款和贴息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探讨利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采取BOT、BTOT等多元化投资方式筹措盐化工产业建设资金。鼓励投资银行以合资和合作等方式,与企业形成战略联盟,要借助天原集团上市优势筹集资金开通丰原化工的融资渠道。信贷方面,要搭建好沟通平台,引导县内各银行放宽准入条件,减免审批手续。五是优化政务服务。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以“提效强能”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减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符合产业规划、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高科技盐化工产业项目,要加快项目审批程序,搞好项目入驻的服务。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等突出问题要落实责任人员专人负责,急事急办,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 篇2

“环渤海地区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更要处理。”以色列IDE海水淡化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总经理王双成对记者说, 该公司在海外做的14个项目, 都是把浓盐水通过高压泵排入深水区10多米。但是, 环渤海与我国东海以及中东的海域不一样, 我国的东海以及中东的海域海水流速快, 直接外排浓盐水影响还不大, 环渤海水循环太慢, 浓盐水排放后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苏州热工研究院高工李新民表示, 环渤海水流与外海交换时间是60年, 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直接外排后, 不断浓缩, 浓度会越来越大。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进一步介绍, 渤海近海海滩地势平缓, 且水深较浅, 海水交换能力较差, 不具备向深海排放条件。渤海主要生物适宜生存的盐度上限是33%~36%, 当盐度超过40%时, 一些生物将会灭绝。近年来, 由于入海径流的减少已经导致渤海湾海水盐度升高了11%~15%。如果把高盐水直接排入渤海湾, 必将影响渤海海域的生态环境, 可能会使部分对盐度敏感的海洋生物如鱼卵、仔鱼死亡。

海水淡化温排水对近岸海域水温升高的影响还会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和高度密集, 可能出现“赤潮”现象, 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自1980年以来, 渤海赤潮频繁发生, 周期越来越短, 面积越来越大。迄今为止, 赤潮总数超过300次, 其中最长的一次竟持续了72天。

据记者了解, 目前, 我国搞海水淡化的公司, 包括搞总承包的公司仅是关注海水预处理、淡化脱盐这两个工艺, 对淡化后浓盐水的处理并不关注。目前, 各地土地紧张, 工业占地和园区建设等原因导致制盐面积不断缩小, 低成本摊晒制盐的土地或盐池并不具备, 如果用蒸发制盐的办法, 吨盐的成本就要达到350~400元, 比井矿盐的生产成本都高。“谁都不愿意 (利用浓盐水) 制盐。”北控阿科凌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白瑜说, 当时曹妃甸新区阿科凌海水淡化项目浓海水用作三友集团纯碱生产的原料, 每年可处理利用浓海水1800万立方米, 节省原盐60万吨, 节约水资源1000万立方米, 大大降低了海水淡化和盐化工产业生产成本。由于具有成本优势, 三友自己出钱修建了管网。

据业内人士介绍, 海水淡化靠近盐化工企业的地理等条件并不具备, 像曹妃甸新区海水淡化项目浓海水被三友集团利用的仅是个案, 从鼓励资源利用的角度, 国家对浓海水制盐应当给予补贴, 弥补蒸发制盐带来的高成本。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张雨山、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孟烨表示, 我国不同于中东, 中东石油资源丰富, 看不上浓海水中钾、溴、镁、锂等物资, 而这些对于我国还是紧缺的矿物资源, 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角度, 都需要利用。

专家介绍, 由于在浓盐水中这些化学组分的浓度约为海水浓度的2倍, 获取相同化学资源的处理量仅为海水直接处理量的一半, 可显著降低提取成本。此外, 浓海水进行化学资源提取不需要另外设置取海水和加菌等预处理设备, 可大大节约投资和工程造价, 并且海水淡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浓海水的温度、流量参数稳定, 便于化学资源提取过程中的稳定操作。

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 篇3

关键词:能源盐化工基地;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榆林市

中国分类号:F292;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3-0077-06

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之一,能源及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全市目前已发现8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盐四大资源富集一地,可开发开采价值量达到46万亿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榆林能源资源的开发建设不仅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支持,也对榆林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促使城市规划做出调整。

一、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对榆林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资源开发对城市和地区财政收入的推动作用巨大

榆林曾经是国家贫困地区,但随着油气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榆林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72.31亿元,跃居全省第二,比上年增长20.1%;财政收入50.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在榆林财政收入结构中,从2000年到2007年,来自煤、气、油的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4%,其他行业收入仅占35%,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每年上缴税利占全市财政收入的近2/3,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成为榆林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

(二)产业结构未及协调发展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产业结构的构成比例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根据榆林市1995年、2000年、2007年三个阶段中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所绘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图(见图1)可以看出:榆林市目前发展处于依靠工业化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第二产业的作用举足轻重,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渐缩小,其地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层次比较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发挥其快速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产业比重上看,2007年榆林的第一产业增加值48.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02.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2.0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7.1%、74.7%、18.2%。而第二产业中主要以资源挖掘业和初级品加工业为主,例如神木、府谷的工业高度集中在煤炭以及煤炭相关的建材、电力、化工等方面,其他产业几乎没有,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当地经济结构缺乏足够的弹性,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严重影响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石油工业则是定边、靖边等石油生产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名副其实的石油财政,石油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不够,一旦受到资源的影响,县域经济的支柱将不复存在。

(三)轻重工业比例悬殊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榆林的工业产值以纺织、皮革等轻工业为主,随着油气资源的开发,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产业,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到2007年,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0.7亿元,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0.6:99.4(见表1),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四)南北地区差距拉大 榆林市辖一区十一县,北六县(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南六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榆林市的能源及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北多南少,处于风沙草滩区的北六县资源极为丰富,支柱性产业是以煤、石油、天然气、化工为基础的能源盐化工,随着资源的开发及资金的注入,昔日的小村庄,变成举国闻名的城镇,如大柳塔、锦界、店塔、青阳岔等。陕西省明星镇共39个,榆林就有15个,全部在北六县。而南六县人口众多资源较少,生态条件恶劣、资源贫瘠,支柱产业是以“草、羊、枣、薯”为主的农业,南北六县的产业链延伸有很大的难度。

20世纪80年代以前,榆林市的南北六县经济总量差异不大,随着资源的开发,南北差距逐渐拉大,到2005年,南六县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12%,人均GDP仅占全市水平的30%,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市的6%,南六县与北六县的经济总量之比由1995年的2:5发展到2005年的3:22。2007年,北六县的靖边、神木的生产总值达203.76亿元、197.32亿元,而南六县的绥德、子洲生产总值只有13.07亿元、8.85亿元(见图2),相差20多倍,这种差距比起国内东西部地区,陕西关中、陕南的差距要大得多。

(五)城镇功能结构趋同单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华、长庆两大集团先后进入榆林,累计投入300亿元进行资源勘探开发,“十五”期间,榆林市吸引了鲁能、正大、中铝、中盐、陶氏、壳牌等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参与榆林资源的勘探、开采、冶炼、加工、销售等,这些主导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当地交通、电力落后的状况,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交流创造条件,很多临近主导矿业企业的农村已从过去单纯的以农业为主的城镇职能体系逐渐转变为以工矿业为主的职能体系。例如,大柳塔镇职能结构为煤炭开采、店塔职能结构为煤炭开采和运输、锦界镇职能结构为能源盐化工等。但是榆林重点城镇职能结构雷同,趋同单一,必然会造成相互间的横向联系薄弱,在发展过程中,城镇间相互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形成恶性竞争。

二、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对榆林区域人口及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建国之初,榆林的城镇人口总数仅为6.05万人,城镇化率仅为5.16%。1980年,城镇化率为5.99%,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95年,榆林的城镇化率提高到27.7%,城镇化缓慢增长,大大低于同期国家城市化水平。随着榆林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相继勘测和开采为榆林的城镇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1996年以后,榆林的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到2007年,全市建制镇增加至111个,城镇化率提高到39.8%(见表2)。但是榆林的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陕西省城镇化水平,城镇密度也较小,仅为2.5座/千平方公里,远远低于7.11座/千平方公里的关中及4.75座/千平方公里的陕南地区。

(二)劳动力结构趋向合理

榆林绝大部分产业人口都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从1978年的88.3%下降到

2007年的52.74%,虽然逐年有所回落,但是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见图3)。相比较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20.0%到2007年的74.7%的快速增长而言,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缓慢。以资源型工业为支柱的二次产业并没有成为城市就业的主要部分,对城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消化并未发挥显著作用。

目前,榆林工业发展的主体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华能集团、中国石油总公司、山东力诺集团、山东鲁能集团等,这些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一定的排斥作用。例如大柳塔煤矿是投资上千亿元的世界领先水平的煤矿,年产原煤超过2000万吨,全矿只有员工480人。加之,榆林市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多,在受教育人口中,以接受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比例所占最高,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普通劳动力难于就业。榆林的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过剩,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88万人中,有20万人属于剩余劳动力。

三、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榆林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神府煤田的建设、靖定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交通、通讯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引发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一)开采破坏地表,疏松土壤,引发地表塌陷、地下水水位下降

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各煤矿企业加大开采力度,造成山体崩塌、地表塌陷、地裂缝、源泄露等灾害日益增多。截止2006年底,全市因煤炭开采,已形成330平方公里的采空区,其中因采矿形成的塌陷面积达60平方公里。仅神华神东公司就形成塌陷面积52.32平方公里。已造成14村1861户6 194人不同程度受灾,威胁房屋3481间(孔),损毁水浇地207.5公顷,旱地1305.8公顷、林草地3637.2公顷。部分山体破碎,殃及公路等基础设施面临塌方的危险。另外,采煤区地下水均衡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地下隔水层被破坏,导致井泉底漏,矿区村庄普遍发生水荒,采空区已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神木县大柳塔镇防风固沙林场因矿区企业在林场地下大量采煤,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林场地表的沙丘乔灌木植被大量枯萎。

(二)大量弃土弃渣占用土地。破坏植被,侵占河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神府煤田一、二期开发以来,矿区地表破坏面积已达180平方公里,年均新增侵蚀量超过500万吨。矿区内7个露天开采点,弃土量达85亿立方米。大量弃土弃渣堆积于河道、沟渠、公路,占用土地,破坏植被,侵占河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并引发其他灾害。星罗棋布的集体和个体采矿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这些采矿点的动土方量大,植被破坏度大,水土流失更为严重,仅神木县乡镇小煤窑1982—1989年间水土流失面积增加46.4公顷,增加流失量230万吨。煤炭开采中的煤研石、电厂的废渣等固体堆放物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加之这一区域风沙较大,大风携带这些物质对周围地区带来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影响当地及周围地区农田、植被的生长以及大气质量。

(三)废水、废气超标排放,环境污染严重

神华集团位于内蒙伊旗境内的补连塔煤矿、马家塔煤矿、上湾煤矿及洗煤厂废水、废渣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神木境内大柳塔、榆家梁等大矿排污、排渣,直接导致窟野河下游水质污染。长庆集团石油钻采废水未能全部实现管道集输和污水回注地层,一些区块泥浆、污水只做了简易处理,然后就地掩埋,遇到暴雨山洪,经常造成农田、河流二次污染。靖边、定边、横山一些地方开采油井,缺乏统一管理,盲目布井,乱开滥采,加之钻采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开采技术简单,环保设备落后,一些日产量在2—3吨以下的油井,原油含水率高达90%以上,原油就地脱水,含油污水任意排放,使水土污染不断蔓延扩大。

(四)大量消耗水资源,引发河流断流、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等,严重威胁生态环境

随着能源的开发,与能源资源相关的化工、电力等部门迅速崛起,工业用水急剧增加,对地下水的大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植被生长、使树林、草地成片枯死。治沙成果受到严重挑战,一些原已固沙的土地重新出现了沙漠化。

四、榆林城市功能确立与政策建议

(一)榆林城市功能确立

资源型城市既有一般城市的集聚、带动、辐射功能,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又由于城市对资源的依赖性强而受资源量耗竭性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制约,表现出独特的城市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既具备一般城市的共同属性,即地区行政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又具有特殊属性,即一种或数种资源与产品优势,主导产业在城市经济总量中的高比重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这种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属性,必然派生出双重功能:一是城市经济社会的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发展工业的产业支柱功能。弱化任何一种功能都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调。

1.城市性质的调整。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不同的特点,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的布局结构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城市性质也是确定城市的产业发展重点,以及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

榆林的城市性质由2000年榆林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晋陕蒙接壤区重要中心城市,融科教、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陕北能源盐化工基地管理和服务中心调整为:榆林是陕北国家能源盐化工基地的核心、陕甘宁晋蒙接壤区重要中心城市。城市性质的调整,明确了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建设与能源城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条件,能源盐化工基地的功能得到最多的投资和最大的优惠,并处于城市发展的主导地位,使城市得到合理发展,发挥优势。

2.城市规模的扩大。2000年榆林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25万人,中期(2010年)30万人,远期(2020年)42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为27.5平方公里,远期为44.1平方公里。随着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美国陶氏、南非Sasol、英美壳牌、泰国正大、中化益业、山东兖矿集团等一批大型和特大型项目在榆林市落户,使城市人口出现急剧性机械增长的势头,为工业和企业服务的大型生活区及各项用地的需求矛盾突出,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年限(2000—2005年)已到,近期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2006年榆林市总体规划确定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40万,2020年人口规模为65万。建设用地面积为77.69平方公里。

3.开发区建设。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可将产业布局按园区分工,项目布点按园区集中,充分

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作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节约资源,有利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此外,外部投资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条重要途径,外部投资的进入,不仅带来资金,还伴随着先进的技术、观念和管理,开发区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

榆林经济开发区是陕西省人民政府1999年2月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是榆林国家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载体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经过九年多的开发建设,榆林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一个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多功能、外向型的综合园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完善的配套服务机构,构筑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截至2007年6月底,累计引进项目160个,投资总额162亿元。引进项目呈规模大、层次高、技术新、关联度强的特点,初步形成了能源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材料加工、现代物流、科技教育等特色化产业集群。神府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是由榆林市政府设立,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设有锦界、神树塔、店塔和燕家塔四个工业园区。全区现有大中小型企业153户,从业人员5500余人,项目投资规模达185亿元,形成以煤电、煤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此外,榆林市正在兴建榆神煤电化、府谷火电载能、榆横煤化工及载能、榆米绥盐化工、定靖油气化工和吴堡煤焦化六个工业集中区的中心工业园。

(二)政策建议

1.重视投资环境的改善,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随着能源盐化工类大项目纷至沓来,带动一批相关工业企业的投产建设,大型企业不仅选择中心城区作为管理中心和生活居住地,而且也对中心城的金融、文化、商贸、信息、物流、科教等功能产生了需求。但是,榆林目前市区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偏小,总量不足,种类不全,布局不均衡,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区域辐射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在一定地域内服务功能较为集聚的复合型的公共中心。虽然公共服务并不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率或要素收益率,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快速、高效、优质的服务可以推进整个能源盐化工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榆林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交通、通信、信息、天然气化、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加强发展为区域大型能源盐化工企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广大地域范围内的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咨询、中介、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2.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盐化工基地的开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项目,适度控制开发利用的规模和速度,落实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坚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三同时”制度。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必须科学制定污染防治方案和生态管理措施,以减少对原生地貌的破坏,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采用适当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先进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促进清洁生产,将能源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并及时纠正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行为。避免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嘉宾朋友:大家上午好!

由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2号标段今天正式破土开挖,今天我们在现场举行简洁而不简单的开工仪式,首先我代表安徽电建二公司向莅临现场指导的项目业主、管理公司、监理公司以及地方政府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支持、关心工程建设并为项目营造良好环境的各级领导致以衷心的感谢!

定远盐化工项目是安徽省振兴皖北经济 “一号工程”,是省861重点工程。2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作为该项目的配套工程,对于整体项目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等重大战略意义。安徽电建二公司作为一家有着近60年历史、国内一流、的电力建设品牌企业,目前正承担者安徽首台百万千万机组铜陵电厂和国内最先进的核电机组——广西防城港项目建设,公司承建的60万千瓦机组全部荣获了国家优质工程将奖。在定远盐化工建设中,我们将运用公司先进管理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发扬二公司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铁军作风,弘扬“不断超越,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和“诚信为本、创新为魂、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经营服务理念,以“超前策划样板引路过程控制一次成优”为工程建设指导思想,遵循“严守标准、履行合同、工程优质、信誉至上”的质量方针,与项目业主、工程管理公司和监理公司精诚合作,树立名牌意识,创造精品工程,卓有成效的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安全、优质、环保、准点、高效地干好电厂工程。用我们的心血、汗水、智慧和一流的业绩,回报皖北矿业集团公司对我们的信任,努力把创建的2号标段建成中国3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安全文明工程和质量工艺样板工程。

团结造机,团结开机,是我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承建国产首台60万千瓦机组淮南平圩电厂时形成的良好作风,后来它成为华东乃至全国电力建设共同倡导的和谐共赢理念。我们将视业主的管理目标为现场管理的最高要求,满足业主的需要,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学习兄弟单位的管理经验,充分运用二公司在核电建设中的管理手段和蓝色透明文化理念,精细管理,力争在安全、质量、进度控制中创新管理,做到协调有效、监督有力、服务到位,认真实践科学发展的思想,力争双赢多赢。

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 篇5

关键词:煤化工,盐化工,资源综合利用

0 引言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化石能源, 也是许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盐同样是化学工业的重要源料, 是化学工业之母。江苏沛县地区拥有煤炭、电力和优质的岩盐资源, 这无疑对开展化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煤化工、盐化工同属重化工行业, 以煤、盐两种资源相互支撑, 促进多产业共生的循环链条, 可生产的化工产品非常丰富。如能充分联合利用二种资源, 对提高综合利用价值, 促进节能减排, 应将具有重要意义。

1 发展煤盐化工产业背景

国务院已颁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对化工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对于新型化工企业来说, 既是发展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是要求严格控制甲醇、烧碱、纯碱等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建设和炼油乙烯项目新布点, 另一方面是鼓励发展和研发高端石化产品, 侧重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能源化工结合, 促进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硫回收。

大力发展煤、盐化工产业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国际上看,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发达国家正将大量的化工产品的生产基地转向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的是,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 一些化工企业开始用盐、煤取代石油作原材料制造化工产品。从国内看, 伴随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 必将带动盐、煤化工业的快速成长。从产业链延伸空间上看, 盐化工产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正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产业迅速崛起。盐通过一次或多次加工, 可以生产出盐产品系列、烧碱系列、纯碱系列、氯化工系列、金属钠系列等产品, 产业链条长, 行业集中度高, 产品增值空间巨大;煤化工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焦炭、煤气、甲醇等, 随着进一步的开发转化, 附加值也在不断提高。

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来看, 国家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托煤盐矿, 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煤化工、盐化工, 延伸煤炭产业链条, 促进资源转化增值, 注重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可以说, 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是国家大力支持的。

2 煤盐化工目前产业状况

2.1 煤化工产业状况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 通过煤气化 (生成合成气) 、煤液化和煤焦化加工, 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产业。煤化工行业包括煤焦化、化肥和电石等传统煤化工, 以及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和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煤化工产业中煤间接液化、煤制甲醇、烯烃、二甲醚和煤制天然气均需要经过煤炭气化这一工艺过程, 因此, 煤炭资源是否适合煤炭气化也是煤炭资源要素的重要条件, 且煤炭种类应符合国家关于资源利用的政策。2008年中国的煤化工产业继续有序发展, 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逐步完善, 煤基甲醇和煤基二甲醚的试点应用取得可喜进展, 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新型煤化工产品逐渐走向市场, 并被市场接受。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 中国煤化工产业面临成本压力, 行业发展趋缓。由于国家政策总体上仍支持煤化工发展, 节能减排已是大势所趋, 故中国煤化工产业虽短期受困但前景仍十分可观。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 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 (甲醇、二甲醚) 等, 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 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说, 煤化工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2.2 盐化工产业状况

近十余年, 受我国盐化工及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影响, 我国对原盐的需求也快速增加。2007年, 我国原盐生产和消费量5 920万t, 居世界第1位。

我国盐化工用盐占73%, 食用盐占16%, 其它用盐占11%。盐化工是我国制盐工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 主要体现在盐化工耗盐比例过大;道路除雪等行业的消费比例过低 (美国融雪耗盐达到1 900万t) ;卤水直接消费比例过低 (如美国达到51%) , 而我国液体盐消费比例只有10%左右, 可见我国制盐工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 主要是纯碱和氯碱两大行业 (俗称“两碱”) 。近年来, 氯酸钠和金属钠也发展较快, 但这两种下游产品的盐的消耗较低, 不足总消费量的1%, 对全行业的供需平衡影响较小。“两碱”的发展拉动了盐业的发展, 我国已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 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产业格局。特别是作为盐的下游产品聚氯乙烯 (PVC) , 是合成材料中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 具有良好的物理及机械性能, 在建材、包装材料、电子材料、日用消费品等各种领域广泛应用。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PVC消耗量多在25 kg, 而我国PVC人均消费量约6 kg, 因此, 我国PVC市场仍然潜力巨大, 预计2010年我国PVC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1 200万t左右, 而按照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推算, 40%需要从国外进口。

受沿海地区各类园区和工业等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 北方海盐区的盐田面积逐年萎缩, 海盐产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产能进一步增加的潜力不大。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 技术成熟, 投资门槛不高, 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快, 在全国盐总产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盐化产品所需的原材料正从海湖盐向高纯度的真空制盐、制卤方式转变, 这些都为大力发展盐化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3 煤盐联合化工模式探讨

煤化工是化学工业中资金和技术密集性很强的基础产业, 其特点是技术含量和自动化程度高。煤化工和盐化工同样都具有规模效应明显、能耗大、安全性要求高、对生态环境负面作用大, 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紧密, 对水、电、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要求严格, 产品上下游联系紧密, 适宜以化工园区的形式建设发展。

煤盐联合化工以煤、盐、石灰石资源为基础, 通过卤水开采生产真空盐、烧碱、纯碱, 真空盐与煤气化制成的合成氨生产纯碱;石灰石和煤焦化生成的焦炭制电石, 供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用;电石反应生成的电石渣和卤水精制过程中生成的盐泥作为原料生产水泥;煤发电供电解、电石、园区动力电使用 (直供或过网供电) , 发电副产蒸汽作为园区热源使用。整个产业链生产过程形成闭路循环, 各生产单元之间实现原料、产品和副产品的互供, 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煤盐联合化工产业链图如图1所示, 各种物料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4 江苏沛县地区发展煤盐化工的优势分析

4.1 政策优势

沛县煤化工产业园已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成为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江苏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将江苏煤化工重点产业煤制甲醇、二甲醚等项目均定点在沛县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规划了15 km2的煤化工产业园, 成为沛县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重要载体。徐州市《关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意见》提出将依托煤盐化工产业基础, 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

4.2 资源优势

沛县地区依靠煤、盐资源建设煤盐联合化工产业, 与同类企业相比资源优势非常明显。主要体现为: (1) 资源丰富。沛县地区是江苏重要的能源基地, 煤炭资源丰富, 辖区内还有上海能源、徐矿集团、天能集团等大型能源企业。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 也遇到了国家限采的高硫煤资源, 合计储量约4亿t, 集中在17#和21#煤层, 但高硫煤资源赋存结构好, 煤质优良, 便于集中开采。根据煤质分析结果, 高硫煤层为低水分、低灰分、低磷氯砷等有害物质、高挥发份、高发热量气煤, 是优良的化工用煤。所属沛县及周边地区卤水资源十分丰富, 盐矿品面积64 km2, 总储量220亿t, 当前进入开采阶段的盐矿面积5.22 km2, 盐井9眼, 日产卤水4 500 t。岩盐平均厚度100~200 m, 氯化钠含量达90%以上。盐矿品位高、盐层厚、储量大, 层次稳定。以卤水为原料做盐化工产业成本明显低于原盐, 仅相当与原盐的65%左右。 (2) 资源成本低。资源就地开采, 就地转化, 运输使用成本低, 盐井至沛县盐化工工业园建有专用输卤管道。 (3) 资源供应不受市场影响。产业链所需的煤、盐、电自给自足, 不受市场的影响。

4.3 区域优势

沛县地处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 距离国内化工产品主消费市场较近, 物流运输十分方便, 运输成本低, 产品辐射面广, 非常适合发展煤盐化工。化工产品应利用该区位优势, 与国内富煤地区而产品市场在东部或南部的项目参与竞争, 可考虑生产国内需要但西北部不便运输的产品。与同类型企业相比, 具有原材料价格低、生产消耗低、产品成本低的优势。

5 结语

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 篇6

关键词:煤化工 技术路线 煤制油技术

0 引言

为保证我国的能源供应,逐步建立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研究开发以替代油气的燃料和化工原料为主要目标的煤化工利用技术,是我国发展煤化工的政策取向。为此,对我国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路线进行探讨,对煤化工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煤制油技术

煤制油分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工艺技术路线。间接液化技术,先进行煤气化,再经过催化合成,生存汽柴油。该法煤化高约5吨煤制一吨油。在国外只有南非、SASOLE公司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国内还处在中间实验阶段。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煤炭研究所,目前具有年产16万吨的工艺技术。山东兖矿集团年产100万吨间接煤液化数据。已获突破行进展。直接液化技术,反映条件苛刻,设备材质要求很高,可直接反映汽柴油。国外日本、美国、德国均声称拥有成熟技术,但均尚未转入大规模产业生产,国内只有神华集团历经数年努力奋斗,已建成1万吨/年煤制油直接法工业示范生产线。煤制油实质是一种资源,煤转化成另一种资源,煤,汽油,柴油。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只是有一种资源的有偿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又付出大量的资源。煤制油前期资金投资巨大,面临巨大的环境成本和低能源的利用双重风险,按中国的目前国情,煤制油属于高风险的投资行业。因而在我国是有“争议”不断的工艺技术。

我国首个煤制油项目在神华集团实施应该说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大于经济意义”。2004年8月我国四大保险公司出具了75亿的大保单才开始建设的。但该项目成功的意义非凡,我们期望成功的佳音。

温家宝总理2006年曾视察的正在建设中的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他明确表示,煤制油项目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次重大的科技探索,要尊重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先行试点不可一哄而上。由于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在建,我们也应关注到地方上一大批煤制油项目纷纷上马,这正是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月下达“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所处的背景。因而,煤制油项目属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2 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的方向

传统的煤化工技术包括焦油化工、煤合成气化工及电石乙炔化工等等。煤的气化技术在煤化工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先进的催化合成技术、分离技术、生物化工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环保技术与大型工业装备制造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基础,新型煤化工技术就是以煤气化为龙头组合应用现代先进的化工生产技术,生产可替代石油的洁净能源和各类化工产品为成品油、甲醇、二甲醚、乙烯、丙烯等,进而发展为煤气化技术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已经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世界上目前拥有的新型煤化工技术主要有——煤气化技术,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的技术,-煤路线合成烃类的技术。最令人关注的是煤制油合成气生产烯烃的技术,IGCC技术在国外也是煤气化技术发展的一个热点。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引进国外煤气化技术,但国产化的煤气化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可以预见以生产可替代石油的洁净能源和化工产品为主的现代煤——能源——化工一体化产业,即将在我国兴起并得到可持续发展。

3 煤制甲醇工艺

我国煤制甲醇工艺相对成熟,投资较低,煤耗也低,生产成本不高,这几年发展很快。2007年,新建成的甲醇装置能力约达530万吨,预计今年新投产的甲醇装置生产能力将超700万吨。甲醇已具有替代车用汽油清洁燃料的竞争性。山西省已在临汾、阳泉等地区进行M15(在汽油中掺入15%甲醇)低比例甲醇汽油的试点封闭工作。去年8月,奇瑞甲醇燃料汽车的技术改造已基本结束,研制生产的10辆M85(汽油中掺入85%甲醇)的高比例甲醇燃料试验车辆已在山西投入试运行。

4 二甲醚生产技术

二甲醚是液化石油气LPG和车用燃料柴油的替代品,2007年8月我国建设部颁布了二甲醚民用燃料标准,二甲醚替代城市煤气和液化石油气LPG成为可能。二甲醚车用燃料替代煤油也取得了突破。2007年9月,由上海有关单位研制的二甲醚公交车投入147路车队试验运行,还配套建成我国第一个二甲醚加注站,预计今年可能出台二甲醚燃料的国家标准。

据报道,上海市拟制造并投入30辆二甲醚公交车作为亮点示范。2007年,我国煤基二甲醚的生产能力约为200万吨,正在新建的二甲醚项目产能可能超过1000万吨,预计到2010年我国二甲醚的产能达1500万吨左右。

我国二甲醚生产技术目前大多为气相甲醇脱水法,以合成气为原料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技术,在我国研发工作也很快,即将进入工业化生产。特别是浆态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目前清华大学的研发工作处于领先水平。

2006年10月,正大集团和陕西省合资在陕西榆林建设甲醇300万吨/年,烯烃产能100万吨/年的MTO工业化示范装置。

由中国化学工程公司,清华大学、安徽淮化集团合作开发建设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工业化试验装置。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与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成功褐煤制乙二醇技术,2008年底内在内蒙古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有一套20万吨/年的EG装置投产,这将是世界上第一个让褐煤生产EG的工业化装置。

上一篇:接待管理方案下一篇:对帮扶村走访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