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2024-07-29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精选8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篇1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1.现代语言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题为《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正式揭开了白话文运动的序幕。

3.北京语音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地位,是经过国语运动和推广普通话运动才得以确立和巩固的。

4.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现代汉语方言,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七种: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5.现在汉语语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音节结构上:

(一)声韵配合规律性强(二)元音占优势

(三)有声调变化 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

(一)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

(二)构词法灵活多样

(三)词的来源途径广泛 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

(一)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以语序和虚词作为主要语法手段

(三)有丰富的量词系统。

6.汉字不是仓颉创造的。汉字形体的演变,一般分为古文字阶段和近代文字阶段,先后出现了形态迥异的多种文字。甲骨文、金文、籀文、和篆文称为古文字;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称为近代文字。

7.从文字的表达对象和表达语言的途径看,世界现行通用的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体系。汉字具有的明显特点:首先,在字形方面,文字以象形性为根基;其次,在字义方面,汉字系统中存在着明显的类化现象;第三,在组词成句方面,汉字具有灵活的构词能力。

8.比喻就是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通感就是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让某感官的器官转移到另一感官,借感受相通来渲染意境的一种辞格。对偶是结构相同或相近、音节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对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的一种辞格。双关是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辞格。

9.诗歌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前1100年)至春秋中叶(前600 1

年左右)近600年的诗歌305首,是在孔子时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又叫“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罢除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诗经作为儒家圣典的权威地位被确定下来。诗经的思想内容共分为四个方面:

一、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二、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

三、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

四、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

10.诗经的艺术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中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宋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这是一种不借助于其他的修辞手段而直叙其事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后世叙事文学影响深远。“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也就是今天的比喻和比拟,它用形象生动的事物打比方,给人以真实、形象的感觉。后世诗创作缘此而多有佳作。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就是托物起兴。它是一种用自然界的事物,如鸟兽草木、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等,先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后世诗歌中的复杂的情感关系均由此生发。

11.原来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和调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也称“乐府”或“乐府诗”,乐府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歌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12.汉乐府反映的主要的社会内容是:

一、反映劳动人民穷困生活和受压迫、遭迫害的作品

二、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

三、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迫妇女的诗篇

四、揭露上层社会残暴和腐朽的作品

13.嵇康写的著名散文是《与山巨源巨绝交书》,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孟浩然和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而高适和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其中高适的代表作是《燕歌行》,该篇为必掌握的篇目。详在146页 《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侧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士兵,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收,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战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14.《蒿里行》和 《短歌行》的相关赏析见183和184页,燕歌行的相关赏析见188页

15.《饮酒其五》写归隐之后悠闲恬静的超然境界,本篇是情景和事理的混融,前四句写人生志向,人生态度,结庐在人境,车马喧,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中间四句是图画心远境界;结尾总结自己所歌颂的田园生活。“心远”为本篇之骨,“真意”为本篇的文髓。

16.《过故人庄》的特色是“语淡而味不薄”。详见196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关赏析见203页

17.《行路难其一》为重点篇目,很可能出赏析题,具体赏析详见209页 18.《咏怀古迹五首》的相关赏析见216页

19.《长恨歌》可能重点考第一段,本段写玄宗宠爱贵妃荒淫失政。详见219页

20.苏轼是个应该重点掌握的词人,苏轼的词有很大革新意思,具体归纳如下: 首先,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局生涯等,扩大了词境。其次,苏轼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第三,苏轼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

21.李清照是另一个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词人,她的词以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感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的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21.辛弃疾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有创造性地融汇了诗词、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的风格。辛词中思想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

22.李煜的《虞美人》大多可能出填空题,对于柳永的《雨霖铃》上篇写离别时的场景,下篇设想别后情景。本词从外到内、由远及近;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以时间的推移来写。详见25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详见255页和257页

23.《声声慢》用清凉之景衬托孤寂心境,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秋果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24.《登建康赏心亭》上片写辛弃疾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情随境迁,由远及近,层层推进,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壮志未酬的苦恨联系在一起;下片抒情,由水到山,由无情之景到有情之景。

25.鲁迅称曹操的为“改良文章的祖师”,是指他的文章不受任何陈规约束,说话大胆,词风爽利,一扫汉代儒生的文章动辄援引经义,迂远空阔的习气。

26.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的和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窦娥冤》是其代表作。

27.王实甫写的《西厢记》描写的是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婚姻故事。

28.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白朴的《梧桐雨》主题很复杂,一方面批判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另一方面同情他爱情上的不幸。

29.汤显祖写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孔尚任的《桃花扇》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儿女之情来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30.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它直接描写现实生活,表现世态人情,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1.“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为爱情作品中最出色的篇章,写杜十娘发现自己又被李甲转卖时,毅然与百宝箱怒沉江底,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人格尊严。32.“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二拍”中有一些充斥着色情、宣扬迷信的篇章,影响了作品的价值。

33.《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所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思想内容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复杂的。

文言文翻译

1、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一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用勇,且知方也。

译文:子路不假思索地答道:“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外面受到军事威胁,里面发生灾害饥荒,让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勇敢而懂得礼仪。”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做学问的目的是:发扬先天固有的德行,革除旧的思想和习气,以求达到最完美的境界。知道所应达到的理想境界。是“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而后才能内心宁静,内心宁静而后才能泰然安稳,泰然安稳而后才能达到行事思虑周详,形式思虑周详而后才能达到最好的思想境界,世上万物都有根底和末梢,天下万物都有结局和发端,能够他们明白他们的先后次序,那么就能够接近这大学的原理了。

3、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也!

译文: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爱的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激,人们对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知道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

4、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道不可片刻离身,可以片刻离身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没有看见的时候也谨慎检点,在没有人知道的时候也生怕违反了道,既使在隐蔽之处或在细小事情也没有离道的表现,所以君子独处时也十分谨慎。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译文: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那么丑恶的东西就显露出来了;都知道善良的事情是善的,那么不善良的事情就显露出来了。有和无在相互对立中得以形成,难和易在相互对比中得以产生,长和短在相互比较中得以显现,高和低在相互依赖中得以生存,音和声在相呼应和中得以区分,前和后在相互对比中得以出现。

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真话不好听,好听的不是真话。好人不巧辩,巧辩的不是好人。明智的人不去广求知识,广求知识的的人不明智。圣人毫不保留尽全力帮助人,他自己反而富有;把一切给予人,他自己反而充实。天的运行规律是实利于万物而从不损害它们,圣人的处事原则是帮助别人而从不与人争夺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篇2

一.建立知识系统

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 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在复习中, 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 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 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二.不忘课外阅读

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复习中也应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这也是初三语文复习易被忽视而却不应被忽略的复习内容之一。

首先, 注意选择思想健康, 知识性强, 有利于学习的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读物。这样才能“怡情、博采、长才”。其次, 注意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技能。语文的阅读分精读和略读。精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感知语言。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力是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 读书的关键是“读”。只有通过“读”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深邃与空灵。或读两三遍、或快读、或细读、或细读相关段、或跳读、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 通过感受阅读, 注意学习其中丰富的语言词汇及观点内容、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等, 比如学习《门》就要了解“门”的象征意义、章法技艺、表现手段等。

二是鉴赏技法。鉴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在获得身心愉快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 从中找到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门径, 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

三是比较异同。这是较高要求。学习同类文章, 要就其文体、构思、章法、题材进行不断的分析、咀嚼、鉴赏, 异中求同, 归纳其共性, 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还可“同中辨异”, 学会活用, 在辨识中学会整体性比较, 形成自己的文学批评能力。

三.强化作文训练

一年一度的中考, 让人议论最多的是语文, 而最让人评头论足的是作文, 不管怎样议论, 我们考生还必须静下心来, 认真研究如何进行作文复习, 在复习和写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在此笔者提几点看法。

首先要小处切入。考生应从自己身边的生活, 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事件入手, 才能做到情真意切, 切忌说大话、空话和废话。我想明年的中考作文, 应给考生留下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 应更注意以人为本、强调张扬个性, 这有可能借鉴外国的中考作文。

其次要善于联想。写作离不开联想与想象, 但却讲究想象得法, 不要凭空想象。作文题目总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所以想象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而是在作文命题范围内进行想象。

三要点面结合。议论文的写作不仅要注意面, 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我”的看法, 即“点”。把“我”摆进去, 说自己的思想, 不要人云亦云, 丧失自己的观点。在倡导张扬个性的今天, 写出属于“我”自己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 如果安于一种模式, 那是很可悲的。

四要强化训练。由于初三时间有限, 又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写作能力呢?我想应对自己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 寻找自己满意的地方和欠缺之处, 了解自己的作文毛病在哪里、弱在何处。你可以以自己的一篇作文为例, 分析审题、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在短期内无法克服一些痼疾, 那便应学会扬长避短。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篇3

【关键词】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策略

大学语文《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规定,考生必须掌握汉语基本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以及写作知识等;可见,该课程的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从规定的篇目看,古今中外都有选文;从文体看,各种文体下又涉及到各类知识点;从知识点看,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可谓浩如烟海。面对如此繁杂的内容,考生要如何复习才能在短短的数月内做好迎考的准备呢?

一、紧扣《复习考试大纲》,构建考试知识网络

《复习考试大纲》是命题和备考的指导和依据,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彻底把它读透。大学语文《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给考生具体规定了必须掌握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本的语文知识、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以及作文。“语言知识体系在知识的态度上采取的是一种知识的‘网罗主义’,即从构建系统、完整的语言知识出发,将一个个确定的语言知识罗列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学科的逻辑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种严密、封闭的体系。”[1]面对海量考点,考生不应该手忙脚乱,而应根据《考纲》来概括知识点,构建一张有形的考点网络,这样对各考点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对基本语文知识的概括我们可以这样来操作。

作家作品知识,主要出现在每篇课文前的作家介绍,对此,考生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帮助记忆。

语言知识,体现在试卷中,主要是解释文言字词、翻译古文句子,包括古文篇目中的文言词语、句子,也包括诗歌小说部分的文言字词及现代文部分的现代汉语的词语。文言字词的重点是常用的实词,而文言句子的考核点主要是特殊的和重要句子,如被动、使动、意动和特殊句式等。对这部分内容,考生可用“归类法”,为每一个“点”设置文中所有例句的“集中营”,以便积累、体悟,做到举一反三。

文体知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这四种文体知识,以及每篇课文的的体裁及文体特点。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借代、反复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类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寄情、铺垫、衬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首尾呼应、比兴、侧面烘托、铺叙、白描等。复习这些知识,都可以用归类集中法。

经过上述的归纳总结,考生们对《考纲》中规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此形成知识网络,对复习迎考十分有必要;考生如果这样做,就不至于在浩瀚的知识点中迷失方向,从而丧失信心。

二、吃透教材,正确处理教材与考试的关系

根据《复习考试大纲》要求,“大学语文”试题材料80%为纲内篇目,而这些篇目都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具体分析。所以,我们应该把每篇课文都读懂,读通,读透,因为这是我们考试的主要内容。如何才能把每篇课文读懂,读通,读透?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实施:

(一)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基础上通读课文

《考纲》规定,要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代表作,了解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所属流派(社团)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前面都设计了助读提示,考生只需要稍加重视就可以掌握规定内容。具体操作时可用列表法或卡片法。了解作家生平、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以及所属流派等内容,对我们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事件的是非曲折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二)结合课文注释,重视阅读提示

《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以及诗词歌赋等古代作品占到课文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多数考生一看到文言作品就望而却步,产生恐惧心理。这跟我们大多数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欠缺固然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很多考生因恐惧而懒得花力气去“啃”这些“大块头”。其实,考生们大可不必恐惧,与普通高考不同,“专升本”考试涉及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来自于教材原文,只要我们吃透教材,读书百遍,还怕考不好吗?阅读文言作品时,我们应结合课文的注释,了解大意,抓住重点词句,善于积累感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当然,教材中的阅读提示也不能忽视,通过阅读提示我们可以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以及写作手法等知识,这对我们在考试中解题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检阅2008年专升本语文试题,我们发现文言文阅读部分三道题,两道出自教材,一道来自课外;现代文阅读部分三道题,也是两道是出自教材,一道来自课外。由此可见,吃透《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对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这样说,考生掌握了教材,考试已经胜利了一大半。

三、用好典型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掌握了知识点,也吃透了课文,那么就该检测一下自己的掌握程度。市场上关于“专升本”的辅导练习可谓多如牛毛,有不少练习甚至是某些不法书商为了获利而粗制滥造出来的。那么,面对鱼龙混杂的辅导练习,考生应该如何选择来巩固自己的学习结果呢?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秘卷”,其实,我们手头就有这样的练习,只是经常被我们考生忽视罢了。

比较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编者都精心配备了同步练习。就拿方维保、李铭主编的由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来说,从语文基础知识到课文阅读分析,可谓面面俱到,而且题型丰富,每份同步练习都体现了该课文的学习目标。考生可以在自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同步练习,自测一下,看自己对该课文的掌握达到何种程度,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对于薄弱环节,进一步针对练习,强化训练。如果考生们能够坚持做同步练习,并善于归纳总结,就能有效地巩固该篇课文的知识点,做到温故知新、对比记忆,长此以往,相信对考试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历届专升本语文真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练习对象,“去年的试题是今年的最佳模拟题。”这话有一定道理。如果不做大量习题,做后不去对照“标准答案”,就缺乏答题的准确性。做好近几年的“专升本”语文试卷,可以让我们查漏补缺,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四、熟悉试卷题型,掌握特点规律

“大学语文”“专升本”试卷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关于语文知识以及运用的选择题、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作文。考生只有掌握其题型特点及规律,熟悉试卷布局、题量、考点和评分标准等,在复习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选择题的考核内容包括了上文所说的基本语文知识以及课文阅读和分析中的部分内容,考核范围相当广泛,基本上囊括了教材全部课文的所有知识点。虽然这种题型考核范围较广,但由于这种题型考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是客观题,所以,总体说来,难度相对小一些,容易得分。只要考生在复习时紧扣《复习考试大纲》,构建考试知识网络,复习难度就会小很多。

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部分,一般各包括三个语段(两个课内一个课外),每个语段提三个小问题。应对这种题型,首先必须立足于课文所选段落的分析,把基本分得到手。选自教材的两个段落选自教材文言文部分。一般说来,该部分的提问大致如下:其一,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其二,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其四,段中某些句子的喻义是什么。如此等等。这些,基本都和每篇课文后面的同步练习关系密切。至于课外语段,只要能做到举一反三,也就没有问题了,因为提问的方式、考核的知识点是类似的。

作文部分是考试的重头戏,占考试总分的30%以上。大纲对作文的总要求是: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以2008年作文题为例:

毫无疑问,2008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请以《我的2008》为题,写一篇兼顾叙事、抒情和议论的短文,不少于800字。

上述作文要求看似简单,但是注意点却不少。第一,文体问题,尽管题目没有文体限定,但是不作限定,不等于不要文体,所以考生千万不能写出“四不像”的文章。第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即根据文体需要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其他表达方式为辅。第三,考生平时应该注意积累作文素材,时常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写出新意,避免老生常谈。第四,满足作文文字量,书写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等。其实,作文的得分主要还靠考生平时多阅读、多练笔,千万不能指望“临时抱佛脚”。

综上所述,在“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中,只要我们吃透大纲和自考教材,构建考试知识网络,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及题型规律,用好典型练习,就能如鱼得水,挥洒自如。

【注释】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篇4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大学》全文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大学》篇主要阐述一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弘扬的君子修德之学。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治国平天下为末。修身是内在的因素,也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平治天下是外在的因素,也是只有部分人才可以做的事业。二:诗经的基本知识概述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总共三百零五篇。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大家。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三:史传知识概述

我国古代史著卷帙浩繁,按编撰形式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大史体。其中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的编年体通史,《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一部自称体系的详尽而周密的编年体史书。二十四史都属于纪传体史书。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 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四:唐诗知识概述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五:元曲知识概述

元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绝大多数属北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的《西厢记》被人比喻为“天下夺魁”之作。睢景臣的《高祖还乡》 六:散文知识概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七:新诗知识概述

新诗发展的历史分为:初创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徐志摩/象征派代表:李金发/抒情诗代表:冯至/散文诗代表;鲁迅 九:郑伯克段于鄢

文章记载了春秋初年郑国公族内部为争夺君位而进行的一场斗争,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权谋,暴露了他们贪婪,虚伪,相互残杀的本质。庄公,共叔段,姜氏,颖考叔的性格特征。(结合文章)

庄公:这一人形象较为丰满,既是个颇有远见,处事果断的政治家,又是个老谋深算,虚伪凶险的阴谋家。共叔段扩张自己的地盘,群臣觐见要求庄公除掉他,庄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且待之,体现他颇有远见。等到共叔段想要造反时,庄公闻其期,曰:可矣!体现他处事果断。从对共叔段的放纵到出兵讨伐,体现了庄公的老谋深算和虚伪凶险。共叔段:贪婪愚昧。依靠着母亲获得封地之后不知道满足,肆意扩张自己的地盘,不把国家放在眼里,最后又想举兵造反,充分说明他的贪婪和愚昧。

姜氏:偏狭昏聩。庄公和共叔段同为其子,但他却偏爱共叔段,竟还想暗中协助共叔段谋害庄公,足见其偏狭昏聩。

颖考叔:聪明纯孝。颖考叔觐见,帮助庄公和其母亲和好如初,足见其聪明。他在与庄公吃饭时留下肉给自己的母亲,而自己不吃,足见其孝顺。结合《郑伯克段于鄢》一文,简述《左传》叙写战争的特点。

《左传》叙述战争,其特点有三:1:总是将主观的道德评价抹在客观的史实上面,试图把历史的成败归于道德高下和人心向背,具有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2:描写战争并不致力于战争的过程本身,而是详细写出战争的因果关系,揭示某种历史必然性。3:注重气氛的调节和节奏的张弛,常常在紧张的战争氛围中插入轻松的笔致。以上特点本文均有具体体现。本文首先交代了兄弟交恶的原因,随即写事态恶化,只用很少的篇幅写交战过程,最后细致入微的描写母子和好的细节。既完整地展现了战事的始末,又在紧张的战事之后插入轻松的场面,从而调节了气氛。在作者看来,共叔段的“不义”导致了他的“不昵”,结果众叛亲离,一败涂地,可见他的失败有某种历史必然性,亦即“多行不义必自毙”。十:《春江花月夜》

《全唐诗》仅存张若虚诗作二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少妇思春之情,艺术水准一般。另一首便是这首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语)“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闻一多语)而传诵千载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

诗篇题目通过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中常用的良辰美景意象的连缀,勾勒出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朦胧空灵的美妙图画,强烈地刺激读者不得不去探索这个奇妙的艺术境界。《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字中读xiá,xié是近代编入的声调)。斜(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jié)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如何看待“月”在全诗中的统筹作用? 全诗以月为主题,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的纽带,统筹全诗。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表现了一种执着的憧憬和谈谈的忧伤;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忧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正是这种轻快和轻盈,使全诗透露出一种空蒙,迷茫,柔和的情调,像清梦飘过,却又时刻笼罩心头。诗人是怎样将诗情画意哲理融合在一起?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副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诗人就江月即景抒情,发出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的人生浩叹。又由离人思妇德感慨抒发因江天月色之美所引起的闺恨离情。诗情,画意,哲理融合自然。具体分析诗歌中烘托,铺垫手法的运用

文章第一层次就江月即景抒情,发出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的人生浩叹。为下文写离人思妇德感慨做了铺垫。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艺术结构完整,语言清晰,韵味婉转。十一:《长恨歌》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向来难以理解,你赞同那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诗的主题是“长恨”。先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接着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最后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它并非纯粹叙事,还有机融合了那些创作手法?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情节生动,语言优美,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且叙事,抒情,议论得到完美结合,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第四段对刻画杨玉环的形象对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 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简述《长恨歌》的叙事线索。

爱情的起因——爱情的盛宴——乐极生悲、安史之乱爆发——仓皇逃难、马嵬兵变——爱情的悲剧、刻骨的思念——访求仙山、再结来世之缘。

《长恨歌》中描写杨玉环“闻到汉家天子使”的情态的诗句是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十三:围城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意蕴层次十分丰富的小说,被称为一部新的《儒林外史》。它对“结婚”的经典论述“笼子外面的鸟想飞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和对“城堡”的独特观点“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它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独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围城》主要内容: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条件下留学生及中上层知识分子生活命运的刻划。

《围城》的人物形象:(1)方鸿渐:一个弱质知识分子的形象(2)除方鸿渐外,小说还对其他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讽刺。A 赵辛楣、苏文纨一类的留学生B 孙柔嘉:C 新型的知识投机者们,文化教育界的官僚化、商人化和江湖化的真相。诸如高松年、汪处厚,代表着腐败而僵化的官僚势力。褚慎明、韩学愈之流,是典型的崇洋者和假名士。李梅亭假道学、学术骗子。作者通过对这些“新儒林”里各色人等的描绘,形象地反映了这群知识分子的灵魂空虚与精神病态。

《围城》的主题:《围城》的题旨多解复义,包括三个层面:现实描写层面、文化反省层面和哲理思考层面。现实描写层面:小说围绕主人公的浪游经历和见闻感受,小说描画了战时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病态人格与畸形生活,揭示了文化教育界的黑幕层张、污垢深积。《围城》中大胆运用词语,使语言有别样的异味,表达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人一种新的感觉。其因大量巧妙使用比喻而被称为“比喻之城”。《围城》的讽刺表现出既深邃又宽阔的力量与气度。

另一方面,钱钟书的幽默是机智的幽默。尤其是大量新奇、犀利、奇巧、多样的比喻句顺手拈来,妙语连珠。一是比喻数量众多。二是“想得深而说得俏”,比喻贴切精妙。十四:变形记

《变形记》是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借以荒诞的情节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上的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生动而深刻地再展现了资本自已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弗兰茨·卡夫卡是二十世纪德国的小说家,表现主义作家,现代主义文学家先驱。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形记》《地洞》《饥饿艺术家》和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等。

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荒诞是卡夫卡小说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首先是荒诞和真实的统一,作品荒诞的主题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描写之上的,荒诞中寓真实,真实中寓荒谬。作者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具体而细致地描写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后的情形,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记的真实记忆。对人变成虫子后的心理描写也没有脱离生活的真实。不是描写人变成虫子后的恐惧,而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正常人的心理,描写他对于自己无法起床去上班是的焦虑和无奈,在这里已经失去了对自身的感觉。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的让人震惊和信服。

语言特色: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的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惕:当可怕变成平庸时,平庸就成为了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十五:行政公文格式 指示性通知

关于×××××的通知 各××××××××××:

××××××××××××××××××××××,为×××××××××××××××××××××,根据××××××××××××的有关规定,特作如下通知:

一、××××××××××××××××××××××××××××××。

二、××××××××××××××××××××××××××××××××××××××××××××××。

×××××××(印)

×年×月 批转性通知

××××关于批转《××××××》的通知 各××××××××××:

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

二、××××××××××××××××××××××××××××××××××××××××××××××。

附件:

1、《××××××》

××××(印)

×年×月×日 转发性通知

××关于转发《××××××》的通知 各××××××××××:

《××××××》已经××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的精神,按照《××××××》提出的指导方针、切实做好××××工作,为××××××××××××。附件:

1、《××××××》

××××××(印)×年×月×日 会议通知

关于召开××××××会的通知 各××××××××××:

为了××××××,定于×年×月×日——×日,在××××举办××××××××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二、会议内容

三、参会人员

四、会议要求及联络方式

五、其他有关事项

××××××(印)

×年×月×日 任免通知

关于×××、××同志的任免通知 ××××××:

×省人民政府决定,任命×××为××××大学校长,免去其××××大学校长职务。

任命××为×××××大学校长,免去其××××××学院院长职务。×省人民政府(印 ×年×月×日 十六:赤壁赋

艺术特色: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仗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科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仍不同,它的书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成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将末,虽都押韵,但换的较快,而且换的处往往就是文义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立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3、形象优美、善于取智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好声的幽咽哀婉:“其声鸣鸣然,如想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十七、怎样理解食指诗歌《相信未来》主旨?人生,不能停止对理想的追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不要放弃理想,放弃对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十八、傅雷对于终身伴侣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对待爱情要宽容,对待自己爱人不能求全责备。年轻人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因纵情而荒废学业。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篇5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填空题

4、解释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5、翻译题

6、简答题

7、作文

二、基础知识

(一)1、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

2、秦观属于苏门四学士之一。

3、《前赤壁赋》中的“赤壁”位于湖北黄州。

4、《拣麦穗》的作者是张洁。

5、《断魂枪》的作者是老舍。

6、“小李杜”中的“李”指的是李商隐。

7、“七绝圣手”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

8、《赞美》的作者是穆旦。

9、被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诗人是张若虚。

1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语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11、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是王安石。

12、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倡导好学。

13、“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白居易。

14、方苞、曾国藩属于清代作家。

15、“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庄子的。

16、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17、陶渊明属于晋代诗人。

18、《菉竹山房》的作者是吴组缃。

19、曹雪芹、冯梦龙属于我国古代小说家。

20、《李将军列传》属于人物传记。

21、李白的诗歌充满浪漫色彩、想象奇特丰富、词彩瑰伟绚丽、感情奔放豪迈。

22、《苦恼》、《舞会以后》、《绳子的故事》、《麦琪的礼物》属于外国短篇小说。

23、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属于唐宋八大家。

24、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提到几类中国脊梁是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

25、辛弃疾、张孝祥属于南宋词人。

26、《双调?夜行船》、《中吕?卖花声》属于元曲的篇目。

27、白居易《长恨歌》、高适《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属于歌行体。

28、白居易《琵琶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杜甫《蜀相》、高适《燕歌行》属于唐诗。

29、《苦恼》中的姚纳倾诉过的对象有青年、看门人、军人、年轻的马车夫。

30、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抒写了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几近绝望的伤痛之情。

31、《蜀道难》的作者是李白。

3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33、《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韩愈。

34、《李将军列传》记叙了西汉名将李广的战斗生涯,赞扬了他抗击匈奴的卓越功绩。

35、《念奴娇?过洞庭》的作者是张孝祥。

36、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37、《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是方苞。

38、舒婷是朦胧诗的著名女诗人。

39、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40、《老子》、《庄子》属于道家经典著作。

(二)41、孟尝君怪其疾也?怪:吃惊

42、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弭:答案:制止

43、及左公下厂狱。及:等到

44、侣鱼虾而友麋鹿。友:以„„为朋友

45、不知东方之既白。既:已经

46、于是梁王虚上位。虚:空出

47、食之,比门下之客。食:给„吃

4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危险

49、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胜:承受、经受 50、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

或:有的人

51、宁可共载不。

52、大军不知广之所之。之:去处

53、属文长代做表。属:嘱托

54、必躬造左公第。躬造:亲自拜访

55、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于是: 在这时

(三)56、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馀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答案:

南霁云向贺兰进明请求救援,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名声威望和功劳业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贺兰喜欢南霁云的英勇和豪壮,不听他求救的要求,硬要留他下来,陈设酒肉,具备歌舞,邀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情绪激昂地说:“我南霁云来的时候,睢阳城内的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这样做,即使吃也咽不下去。”于是抽出随身佩带的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来给贺兰看。满座的人非常震惊,都感动奋激得为他掉泪。

5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标准答案:

封住老百姓的嘴,比堵截江河的水还危险的多;江河的水被堵塞,就要决口奔流,被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禁止人们讲话也象这样。因此,善于治水的人要排除水道的壅塞,使它畅通;善于治理人民的人,要引导他们敢于讲话。所以天子处理政事,让公卿大夫直到列士都献诗,盲艺人献乐曲,史官献古文献,少师进箴言,瞍者朗诵,朦者吟咏,各色工匠分别谏诤,百姓的议论碾转上达,左右近臣尽心规劝,宗室姻亲补过纠偏,乐官史官施行教诲,元老重臣对天子经常劝诫,然后天子亲自斟酌裁决,因此政事施行起来才不违背情理。

58、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四)59、简述高适《燕歌行》的艺术风格。

标准答案:

善于描写边塞自然环境和渲染战地气氛;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笔调雄迈高亢,苍凉深沉;情韵和谐。

60、略析《雨巷》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雨巷》发表于1928年,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自己沉重的情绪。在绵绵细雨中,他怀着痛苦而朦胧的“希望”,“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独伤感的。但在那寂寥的雨巷里,却也寄寓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61、简析《秋水》所揭示的道理。

标准答案:

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启迪人们不可囿于个人有限的识见而自满自足

62、简析《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的形象。

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展现了冯谖不甘碌碌无为、屈居人下,以深谋远虑报效知己的奇特风采.63、简述《菉竹山房》中的“窥房”艺术。

64、谈谈《长恨歌》的多重主题。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说法:一为讽喻说,一为爱情说,一为双重主题说。

大学语文复习-- 篇6

一、原始时代的文学——远古歌谣,原始神话

二、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学—— 诗:《诗经》 散文:《春秋》、《论语》、《尚书》 【《春秋》】:春秋末年,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史书加工创作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私人撰写的编年史。【《论语》】: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优秀的纯语录体散文。【《尚书》】: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文章总集。它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一部以应用文为主的文集,是我国散文的一个源头。一般认为:“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

三、战国时期的文学——

1、诸子散文:《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2、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左传》。

3、屈原和《楚辞》。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楚国的同姓同裔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外交理念:联齐抗秦 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计作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其中,《远游》、《卜居》、《渔父》,伪托的可能性为大。

一、《诗经》概述: 1.《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三、《九章》概说

 性质:一组汇辑性的诗作。汇辑者肯定不是屈原本人。它集中地体现了屈原文学才华独特的一面,是骚体短章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两汉文学

3、两汉作品举要: 辞赋:

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箫赋》,扬雄《蜀都赋》,张衡《归田赋》等 历史散文: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赵晔《吴越春秋》等。诗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山采蘼芜》,《古诗十九首》

二、汉代乐府民歌:

“乐府”概念: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三、《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

《古诗十九首》产生年代大致在东汉中后期中国古代诗歌,在先秦两汉是以民歌为主,到魏晋以后则以诗人的个人创作为主,《古诗十九首》恰好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对于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乃是《古诗十九首》的中心主题。魏晋南北朝文学

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选集。

2、文学集团的活跃。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二、作家作品

(一)三曹:1.曹操《蒿里》2.曹丕《燕歌行》3.曹植《送应氏》

(二)陶渊明《和郭主簿》

(三)南朝民歌《西洲曲》

1、曹操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曹操的一生大半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其诗,诗今存二十余首,都是采用的乐府古题,反映汉末**,慷慨悲凉。散文,多切政事,清峻通脱。鲁迅先生曾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的著作今有辑本《曹操集》,诗歌注本以黄节的《魏武帝诗注》较为详备。

2、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儿子。公元220年代汉称帝,即历史上所说的魏文帝。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3、曹植

作品有《曹子建集》。“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20)

(二)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思想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更多体现了儒家思想,使他追求道德节操的美好纯洁。

崇尚自然,不仅表现为崇尚客观的山水自然,更表现为崇尚精神上的自然,希望返回人真实的、本来的、未被世俗异化的本性自然。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是这种回归人的本性自然的喜悦。陶渊明的“自然”哲学,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诗歌创作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不仅描写田园景物之美,田园生活之趣,而且真切写出了自已身处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境和隐居躬耕的甘苦,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一览无余。陶渊明的文化意义:

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在他身上寻找新的价值,得到精神的安慰。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堡垒。其平淡自然的诗风,也成了人们向往的艺术境界。

酒与陶渊明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相连。他深识酒中之味,从饮酒中体悟人生真谛,从饮酒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菊是陶渊明的化身和象征,也因此成了中国文学中象征高洁远致的意象。

(三)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²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除吴歌和西曲之外,在《杂曲歌辞》中还有一篇抒情长诗《西洲曲》。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本自多情的青年男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免油然生发出怀春之情。南朝民歌较清丽缠绵,现存的大多为情歌。体制小巧,清新自然,大多为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表达情感委婉含蓄。《西洲曲》在《乐府诗集》中归入“杂曲歌辞”。题为古辞,此诗应是流传于长江流域的民歌,但显然已经过了文人的润饰,是南朝乐府民歌成熟的产物。唐代文学概说与初唐诗坛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 二初唐诗坛

陈子昂(659-700)

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任侠使气。21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永淳元年(682),他再次赴洛阳应试,得中进士,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官至右拾遗。他曾慷慨从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跃马大漠南;后又随武攸(you1)宜军出击契丹,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入狱,于久视元年(700)去世,年仅42岁。

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660——720),字号及生平事迹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风中的顶峰 盛唐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 王维、孟浩然与田园诗 王维(700——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玄宗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开始亦官亦隐的生涯。先后隐居淇上、嵩山、终南山,历任右拾遗、河西节度判官等职。安史之乱中,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因此被定罪入狱,但终获赦免,官复原职,官至尚书右丞。王维晚年皈依佛教,无意仕途,常焚香独坐诵经。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在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一种自然之美与心境之美融为一体的纯美诗境,其宁静之美与空明境界是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又称孟襄阳。孟浩然是唐代重要的山水田园诗人,在当时与王维并称“王孟”。

孟浩然禀性孤高,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曲从。所以终身不仕。其山水田园诗更贴近生活,诗中的情景,常常就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诗的语言也自然纯朴,边塞诗主要是结合雄伟、壮阔的边塞景色的描写,表现边塞将士驰骋沙场、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风格奔放雄伟,豪迈悲壮。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他曾入长安求仕,并于开元十八年(730)至开元二十一年(733)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但却毫无结果。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是:质实粗犷,豪迈雄壮中含着悲壮,显得浑厚沉实,很有思想份量。李颀(690-751),盛唐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正如《唐诗别裁集》中云:“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甚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 这是一首思想内容深刻的诗。厌战怨征是这首诗的主旋律。诗人放眼于历史上和亲与交战反反复复的现象,把笔触伸入到积怨不解的胡汉双方,最后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不惜以百姓鲜血满足一己私欲的统治者。诗中对被征讨的“胡儿”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在唐人诗中不可多得,可说是把边塞诗的思想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

诗风悲壮苍凉。诗中以偶间散,押韵平仄互换的形式和卢、骆以来的歌行大体相承,但气势的动荡开阖却是新的发展。诗中大量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在节奏上又多变化,例如每两句的句尾轮换使用双音词和单音词,读来铿锵跳宕,韵味悠长。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和艺术

(一)主要思想:

1、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

2、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3、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喜爱、歌颂高山大川。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4、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有的写得真挚动人。他歌颂“愿同尘与灰”(《长干行》)那种热烈纯真的爱情。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青梅竹马”从此诗中来。

(二)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

1、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豪情万丈的诗句如: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

3、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梁甫吟》、《蜀道难》、《梦游天姥吟》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体现了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幻、语句纵横变化的特色。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成为其明显特征。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李白的诗歌是“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而杜甫的诗歌则是“乱离时世的悲歌”。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称为“诗史”。他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中唐诗

白居易,字乐天,白居易的艺术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的功用: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1、叙事、绘景、写人、抒情完美结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宋代文学概说及北宋词

婉约派: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 豪放派:苏轼、陆游、辛弃疾等

“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六家都在北宋。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是北宋五大家,他们真正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此外还有杨亿等为代表的“西昆体”诗派;黄庭坚等为代表的江西诗派。

南宋时期诗坛最突出的人物是富于爱国主义精神的陆游。此外还有杨万里、姜夔、吴文英等诗人。

4、戏曲、小说的发展:

在“说话”艺术基础上产生的话本,是用口语和比较浅俗的文言写成的。主要包括小说话本和讲史话本,是我国白话小说的发端。但宋代刊刻的话本今已难以见到。2.北宋前期的词人词作:

晏殊:(991-1055)字叔同,临川(今属江西)人,官至宰相。有《珠玉词》,其词言情纯净雅致、雍容和缓、清丽 淡雅、情中有思。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属江西)人。作词是“以其馀力游戏”,其词多抒 发人生感受,有通俗化倾向,与柳永呼应。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有军旅生活经 历。前期词情柔语丽,后期词意境朗阔,沉郁苍凉。(略)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其词 善于描形摹声,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之美名。3.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词到柳永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一,发展了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八、九十至一、二百字),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二、三十至五、六十字)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为苏辛慢词创作开创了道路。其二,改变了词的声腔体式。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其三,雅俗并陈。柳词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而又能吸收前代诗歌的精华,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及情调。

4.北宋后期的词人词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1037~1101)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经历坎坷。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成就

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

 书法、绘画: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 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

 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风格柔媚纤巧。在文人的观念中,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性、婉媚性)。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

 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一、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李清照早有诗名,为晁补之赏识。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婚后夫妇唱和,共同从事书画金石的收藏、研究。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亲历变乱,颠沛流离,在寂寞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词为宋朝一大家。其词今存者仅45首,约3500字。

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南渡词人。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作长于以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长于白描,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前两句与下文的“任”遥应,只是“慵”的表现。第三句点出“慵”;1至5句皆写“慵”: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奁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日上帘钩,无心欣赏,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致其极也。易安写“慵”,意在写愁。“慵”字是词眼,从易安的慵态中能感到她内心深处的愁情。上片不说离愁,却说生怕离愁,不说因离愁而消瘦,却说不关病酒和悲秋;下片不说云遮视线,却说烟锁秦楼,不说想寄情流水,却说流水应念我:都是深一层写法。

二、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龟堂老人。12岁即能诗文。人称“小李白”。

三、辛弃疾: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稼轩词的特色:

1.主观感情的浓烈、主观观念的执着 2.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元明清文学概说 杂剧、散曲,合称曲,成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南戏也在南宋以来戏文的基础上,产生了《琵琶记》等著名作品。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杂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 南戏:高明《琵琶记》、《荆钗记》、《拜月记》

散曲:马致远《天净沙²秋思》雎景臣《高祖还乡》张养浩《山坡羊²潼关怀古》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

二、明代文学概说:

明代文学可从嘉靖元年(1522)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明前期文学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元末的社会**在文学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由元入明的诗文作家宋濂、刘基等,写了一些富有社会内容的作品。

由于封建政治高压的存在,文学创作不活跃。不过,在文学作品的整理方面成绩显著,如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加工整理,南戏的改编等。

叙事文学走向全面成熟,章回小说和传奇戏曲的体例日趋于完善。明后期,戏曲步入中国古代戏曲的全盛期。

汤显祖的《牡丹亭》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剧目。临川四梦中最著名 小说方面,出现了众多的长篇和短篇小说。其中神魔小说《西游记》影响最大。而《金瓶梅》则是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和淫乱生活。此外,还有《北宋志传》等英雄传奇和《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以及冯梦龙的《新列国志》等历史演义小说。

三、清代文学概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名著;是清代最杰出的短篇文言小说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为讽刺小说的颠峰;曹雪芹《红楼梦》,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十九世纪初叶,出现了李汝珍的《镜花缘》。此外还有英雄传奇小说、历史小说、才子佳人小说。这些作品,在小说史的发展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戏曲方面,明末清初苏州派作家对戏曲的创作和演出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南洪 北孔(孔尚任)是当时著名的传奇作家,他们分别创作的《长生殿》、《桃花扇》都是传奇中传世的作品。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和倾向:

《三国演义》敷演了东汉末年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共96年的历史,主要描写了曹、刘、孙三家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盛衰兴亡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宫闱斗争等大小事件,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展现了一幅汉末三国时期风云变幻、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首先,《三国演义》是以描写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种种特征。如:自私、残暴、奸诈等。曹操:奸诈、残暴 “不用则杀”:忌杀孔融,疑杀崔琰、恨杀许攸(you1)、妒杀杨修、误杀蔡瑁迫杀荀彧、„„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刘备:虚伪、自私

刘备城府极深,善用韬晦之计。他自领益州牧,取刘璋而代之,他一面要刘璋“交割印绶文籍”,献城投降,一面又口称“吾非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

赵云单骑救主以后,刘备将阿斗掷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因此有了一个民间歇后语:“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 鲁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孙权:阴险多谋

当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孙刘联盟破裂,三家又都使用各种权术,保存自己的实力而让另外两家互相残杀。

曹操重病时,孙权派遣使者上书,劝他“早正大位,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并表示愿意“率臣下纳土归降”。这一阴谋当即被曹操识破,他大笑着对群臣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结果司马懿替他出主意,利用孙权“称臣归附”之机,对孙权“封官赐爵,令拒刘备”。其次,《三国演义》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分裂割据和军阀混战,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的灾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罪行。

第六回写董卓迁都长安时,驱赶数百万人口,死于沟壑,百姓啼哭之声震动天地,以至“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修髯子在他所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中就说过:“欲知三国苍生苦,请听《通俗演义篇》”。

第三,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一些经验和规律,有些方面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 之战、彝陵之战。

三、《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首先要处理好的即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对此,小说的处理相当出色。

2、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艺术上的杰出成就。3、《三国演义》的艺术结构也很有特色。(以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为线索,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虚实相间、首尾照应)

4、语言上,在浅近文言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一些口语成分,“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雅俗共赏。

四、《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 《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杰出的章回历史小说巨著。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和小说创作两个方面。思想文化上,与其有关的故事、典故、成语、思想等早已汇入中国文化思想之中去;而它对后代文学尤其是小说、戏曲,同样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红楼梦》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 《红楼梦》的创作: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曹雪芹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为满人包衣,即家奴)。清朝建立后,曹家成为管理宫廷杂务的“内务府”成员。脂本是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各种手抄本,在这些被发现的手抄本中大部分有脂砚斋的点评、回批,是极珍贵的研究资料,也是程本和今本的最原始母本。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

贾宝玉是一个封建家庭和封建秩序的叛逆者。全书以贾宝玉为轴心,以他独特的视角来感悟人生,书中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围绕这个人物展开的。

1、他反对封建教育,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父亲骂他“不肖的孽障”母亲叫他“混世魔王”。

2、他反对既定的封建等级秩序和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与此相比,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却深深吸引着他。对于丫鬟、伶人一律平等相待,并将其中一些人引为知己朋友。

3、反抗以家族政治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封建包办婚姻,追求个性自由和纯真的爱情。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爱情,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热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

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林黛玉也是一位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的形象。

1、天性纯真,自矜自重。

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这种性格最不宜寄人篱下,可是她却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使她用真率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以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2、禀赋高奇,诗才绝代。林黛玉是唯一的、能够与宝玉在灵性的天宇里比翼双飞的姐妹和灵犀相通的知音,同时也使她总是能够赢得宝玉的珍爱。另一方面,高超的智慧与深刻敏锐的洞察力,也使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承受比常人更为深巨的孤独和痛苦。

3、爱得深挚而绝望。

在贾府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她遇着热心、真诚的贾宝玉,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瞬间就彼此达到了了解和默契,他们都在对方的身上发见了自己,在自己心灵上照见了对方。他们由青梅竹马顺乎自然地发展成爱情。林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向贾宝玉要求着彼此“知心”、“重人”、严肃专一的爱情。然而“金玉之论”以及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却使没有自主能力的她,不禁自怜自叹,深为绝望。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薛宝钗:是一位典型的封建淑女形象。

1、执著于现实的利益:

她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薛家是商人与贵族的结合,既有注重实利的商人市侩习气,又有崇奉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的倾向。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薛宝钗秉赋着与林黛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质。她们同样都博览诗书,才思敏捷,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丰富的精神生活,薛宝钗却牢牢把握着现实的利益。

2、人情练达,熟谙世故:

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贾母喜好的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薛宝钗以她的人品和才干,逐渐在封建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宝二奶奶”非她莫属的牢固地位。

3、世事洞明,圆滑机智:

薛宝钗是一个处世冷静、圆滑机智的女子,她禀有在众人中优雅应对、从容周旋的才能,使贾府上下人等无不敬服。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宝钗扑蝶”。

薛家母子三人在贾家长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实现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薛宝钗深知自家的境况和母亲良苦的用心,而贾宝玉的人品和才情在一般王孙公子中是十分难得的,故她在初次和贾宝玉单独相处时,即探问宝玉的“通灵宝玉”,并委婉地让他认识自己项上的金锁,她的要取得未来的“宝二奶奶”名分的意图一开始就已表露。薛宝钗理想的丈夫是功名富贵中人,她比贾宝玉的父母更敏感到贾宝玉离经叛道的危险倾向,因而不断地以自己少女的妩媚和婉转的言词,同时还笼络了贾宝玉身边的丫鬟袭人,从正面和侧面规谏贾宝玉改弦易辙,劝他留心功名仕途,走上正路。这种规谏总是使贾宝玉从对她的潜意识依恋中惊醒过来,看到他和她分明站在两条永不相交的人生道路上,渐次冷淡了对她的感情。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有着深厚的社会内容。围绕着爱情婚姻悲剧,同时铺开一个由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风俗画,从而展示了封建社会渐趋没落的真实内幕。小说第58回以后,就较少描写爱情了,转而大量地描写环境。着重表现了五个问题: ①贾府与外部社会的矛盾: 贾府与四大家族有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的一面,同时也遭受着来自皇宫内院以及其他官僚势力的盘剥、欺压。前者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后者如忠顺王府的欺压、宫中太监的盘剥以及最后被抄家。②主子与奴仆的对抗性矛盾:

如晴雯屈死、鸳鸯抗婚、金钏投井、鲍二媳妇上吊。③家庭成员的内部矛盾: 如贾母与贾赦(母子)、贾政与宝玉(父子)、赵姨娘与探春(母女)、贾环与宝玉(嫡庶)、邢夫人与王熙凤(婆媳)、邢夫人与王夫人(妯娌)、王熙凤与贾琏(夫妻:尤二姐)等,相互之间都充满了矛盾,表面上温情脉脉,暗地里却互相谋算,用探春的话说:“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④家族后继无人的危机:

贾、王、薛、史四家都面临着这个问题:贾家赦、珍、琏、蓉、兰皆是道德败坏、荒淫无耻、有欲无能的纨绔子弟,全不能继承祖业。贾政虽然人品端方,但为人古板平庸。薛蟠、王子胜、王仁兄弟等也都是不成器的东西。正如焦大所骂的那样:“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柳湘莲也说贾府是“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⑤经济上入不敷出的危机:

由于整个家族没有多少官俸,元春及皇家的赏赐也很有限,贾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地租,但即使是这个收入也经常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贾家主子又个个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王熙凤等人又中饱私囊,造成了财政的空虚。而在贾家人看来,贾薛联姻乃是重要的补救途径之一。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红楼梦》一书,写了贾家五代五辈:水、代、文、玉、草。水字辈:贾演、贾源;代字辈:贾代化、贾代善;文字辈: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贾敏;玉字辈:贾珍、贾琏、贾珠、贾宝玉、贾琮、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草字辈:贾蓉、贾兰、贾巧姐。到了贾蓉正好是5代。贾家的灭亡是必然的,即使不因外来的力量,也会因为整个家族的堕落而灭亡。

四、《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人物塑造上的巨大成功:小说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而又富有社会内蕴的人物形象。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480多个,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至少也有几十人。1)曹雪芹写人物完全“打破了历来小说窠臼”,也不再是“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法,写出了“真的人物”。2)《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人各一面、各具特色的。不仅不同身份、不同境遇中的人物,即使是身份、境遇相近的人物,也各有自己的性情。

3)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向来不大重视人物的内心描写,但在《红楼梦》中则有许多地方描写得极为深入、细腻,成功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的内心秘密。4)《红楼梦》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来烘托出人物的内心情绪,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如林黛玉住潇湘馆,贾宝玉住怡红院,薛宝钗住蘅芜院,李纨住稻香村„„再如黛玉葬花。5)《红楼梦》中的诗词能和人物、故事紧紧揉合在一起,它们被熔铸在整个艺术形象中,从而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高超的语言艺术:

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最成熟,最优美。《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会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和加工,形成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的文学语言,极富于生活气息和感染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3、结构艺术:

 《红楼梦》在艺术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头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在第五回写宝玉游幻境,听红楼梦乐曲,曲词中已将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预示出来。可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红楼梦》把大小事件错综结合着写,小矛盾凝聚成大矛盾,小事件积累成大事件。善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掀起大波澜,使情节有起有伏,不会给人以沉闷的感觉,并且“注此写彼,手挥目送”,使每一个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近代文学:

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杭州)人。是近代得风气之先的杰出的 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人。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的激荡之下,开始诗歌上的新的探索,发起了“诗界革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诗派。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既是“文界革命”的倡导者,也是新文体的成功创造者。变法前追随康有为,大力宣传变法唯心思想;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更加热情地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思想。他的“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文章也形成浩大的声势,震撼了当时的文坛。这从他的《少年中国说》即可见一斑。所有这些新气象都为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现代文学:

(一)文学革命和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三)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xu4),笔名南湖,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詩人的影响。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散文也自成一格,《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戴望舒

1、卞之琳(1910—2000)

&S226;

卞之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诗的新月派有关联,但他的风格实际上更接近于象征派,曾与象征派代表诗人戴望舒一起编过《新诗》杂志这一时期的诗作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S226;

初中语文毕业复习策略 篇7

一、透视考点, 把握命题规律优化复习策略

认真研究近几年自从课改以来的中考语文试卷, 我们可以发现, 试卷结构是稳定的, 由三大版块组成。在第一版块中有四题, 分别是古诗文默写、语段综合练习、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 每题中有不同小题, 涉及语文知识及运用的各个考点, 覆盖面很大。第二版块主要是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的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九大能力, 分别是: (1) 认识了解能力; (2) 读题审题能力; (3) 体验感悟能力; (4) 信息筛选整合能力; (5) 综合概括能力; (6) 品味语言能力; (7) 欣赏品析能力; (8) 语言表述能力; (9) 运用创新能力。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文言词语的积累, 主要是实词和一些重要的虚词, 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写法的赏析等。第三版块是作文, 分值占据三分之一多一点, 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加大训练力度, 巩固训练效果

语文学科虽不属于理科, 看似不太需要过多的题目练习, 其实这个看法也不完全正确, 实践证明, 必要的题目练习是不可少的, 只是你要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题目的数量和质量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合理安排的重点, 语文题目应力求少而精, 要避免“狂轰滥炸”式的“题海战”, 做得好与不好, 将直接影响语文复习成效的高低。毕业班时间相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来讲显得特别紧张和宝贵, 所以教师事先一定要精心选题、编题, 这是保证训练效率的前提, 坚决杜绝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之后, 还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错题和难题进行整理和筛选, 建立错题难题集, 对一些普遍性的疑难困惑要进行适时解答和重点强调, 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会审题, 规范答题。同时还不忘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总结, 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高, 从而达到能力的飞跃和升华。我想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同目标。

三、运用技巧, 夯实文言字词

在试卷的命题上, 对文言文的考查, 主要体现为对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历次考查,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这一项目上失分较多。每一篇文言文都会出现大量的实词和虚词, 其实解决了字词, 翻译也不再是难题。所以我们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经过扎实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字词, 这是最关键的。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就总量而言, 其实也并不是太大, 我们完全有信心做到了然于胸, 点滴落实。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文言文字词大体可以归纳为四大类:一是通假字, 二是词性活用, 三是古今义异同, 四是一词多义。而每一类当中都有重点字词, 对于这些字词, 我们要倍加重视, 反复训练, 以达到熟练自如, 在具体考查时不失分。另外, 在此基础上, 加强句子的翻译训练,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之分, 对于这一点, 我们首先强调的是根据原文直译, 要特别提醒学生关注重点字词, 然后再要求学生意译, 力求使句子完整生动。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此项考查时提高得分率。

四、紧扣文本, 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时间长, 跨度大, 通常情况下, 学生对先前所学会有不少遗忘, 有的课文甚至会一点印象也没有, 那么怎么办?当然是要做一定量的重复, 当我们在进行章节或分册复习时, 不能局限于所复习的内容, 要注意前后联系和串联, 以此帮助学生回忆起原来的知识, 唤醒沉睡的神经。另外, 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测, 印发校本讲义进行及时巩固记忆。这样的话, 学生就能有效掌握所学, 逐渐形成知识体系。

五、现代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

(1) 课外书籍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水平的提高,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要在平时博览群书。只有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实现积累, 才能获得精神熏陶, 积累语言素材。如:课文阅读中对唐诗宋词的鉴赏, 阅读文章时个人对文章内容的独到感悟等。

(2)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要能独立思考并予以解决。要深入文章的内部, 解剖文章的内涵, 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能够对作者的前后心理活动进行鉴别, 对作品具有更深透的了解和认识等。

六、强化作文的复习训练

要写好作文, 平时就要注意素材积累。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推荐一些阅读素材, 如《读者》《青年文摘》以及一些名著等, 每天抽出二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同时对于一些好的素材按不同的主题进行记录整理。有着丰富的材料打底, 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百思而难以下笔了。同时要注重作文审题的训练, 要教会学生审好题、立好意。

七、指导学生正确表达, 规范答题

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篇8

一、认真总结、明确重点

高三的一二三轮复习各有侧重。一轮复习对知识点的梳理细致而全面,要把知识点前后连贯起来,织成网络,形成体系,因此用时较长,速度也较慢。二轮复习是粗线条的,侧重对一轮复习中存在问题较大的考点进行专项攻坚,同时快速循环重要的考点,一般用时短,速度较快。三轮复习主要是进行综合题的模拟训练,巩固一、二轮复习中总结的知识网络,同时对一些零碎的小知识点查漏补缺。因此,在一轮复习的后期,考生一定要认真总结自己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二轮复习的重点,据此制定出的二轮复习计划,针对性才强,二轮复习的效率才高。

二、夯实基础,循环考点

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零碎,容易遗忘,可以采用循环反复的方法来进行复习和训练。因此二轮复习时,要让考点尽快循环起来,强化知识点在脑中的印象,巩固知识体系。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及一些贴近生活的词语(如2013年重庆卷考到了“消防栓”“踮脚尖”)是近年高考考查的热点,而高考一般不侧重对生僻词语的考查,因此考生不必过多关注。另外,如果在某一个时段对病句和成语进行较长时间的集中训练,同学们可能就会草木皆兵,满眼都是病句,很多成语的意思和用法也容易混淆,效果很差。考生可以坚持每天做两三个小题,不要贪多也不要放弃,坚持几个月以后,再结合典型的例句进行分类总结,并经常翻看,这样复习效果会更好。

三、纵横比较,总结规律

高三中后期,一定要重视“文言文、古代诗歌、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鉴赏训练。采用在某一时段内集中训练的方式复习这类考点,效果会比较好。比如古代诗歌鉴赏,通过对专题复习期间出现的阅读文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命题的规律;如果我们能结合考纲,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诗歌的写作技巧”等几个方面,对古典诗歌常见题型的命题规律、解题思路和技巧等进行分类总结,并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训练,那么解题能力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历来都有“得作文者得天下”之说。虽然作文片段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但是,作文片段练习对于提高考场作文的写作能力非常有效。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可以经常进行“审题、开头结尾、一事一议”等方面的片段写作练习。对于大作文而言,主要是练习文章的结构,如“首尾的呼应、过渡、各部分的详略安排”等等。同时要重视对文章的修改,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等。

四、三研真题,把握方向

高考之前,研究最近几年(最少3年)的高考真题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通过对高考真题纵横比较,我们可以总结出高考各类考点的命题规律,从而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如果发现平时训练的考题和高考题的方向不一致,命题特点出入较大,考生不必太在意答案的正误,只需把这些题作为一种拓展即可,同时及时进行调整,尽量选择规范的考题进行训练。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备考思路越来越清晰,答题感也越来越好。

上一篇:一次难忘的聚会作文下一篇:课程教学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