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信函的礼仪知识

2024-08-18

不同信函的礼仪知识(精选5篇)

不同信函的礼仪知识 篇1

写作信函

写作公务信函时,一定要对信函的内容与格式斟酌再三。以下五个具体问题,尤须认真对待。

1.抬头

一般的公务信函均由抬头、正文、结尾三部分构成。作为一封公务信函的开端,抬头决非可有可无,而是应当认真推敲。

抬头的基本内容包括称谓语与提称语,二者均应根据具体对象具体对待,力求恰如其分。

一是称谓语准确。在写作信函抬头时,应以称谓语称呼收信之人。在称呼收信者时,下列四点必须注意:

其一,姓名与头衔必须正确无误。在任何公务信函中,写错收信者的姓名与头衔都是绝不允许的。称呼收信者,有时可以只称其姓,略去其名,但不宜直呼其名或者无姓无名。

其二,允许以直接致信的有关单位或部门作为抬头中的称谓语。在许多时候,以有关单位或部门直接作为收信者在礼仪上是许可的。

其三,可以使用中性名词称呼收信者。当不清楚收信者的性别时,以 董事长 、经理 、主任 、首席代表 等毋须辨别性别的中性称呼去称呼对方是比较稳妥的。

其四,切忌滥用称呼。初次致信他人时,千万不要滥用称呼。诸如 先生 、小姐 一类的称呼,在不清楚收信者性别时就不宜采用。不能图省事,以 先生/小姐 去称呼收信者。不要乱用 阁下 、老板 、有关人士 这一类专用性称呼。

二是提称语到位。在称谓语之前,有时需要使用提称语。所谓提称语,意即提高称谓语的词语。在公务信函里使用提称语,关键是要到位。在一般情况下,公务信函里最标准的提称语是 尊敬的 。平常的公务信函,不使用提称语亦可。在社交场合所使用的 尊鉴 、台鉴 、钧鉴 等古典式提称语以及在涉外场合所使用的 亲爱的 、我的 等西洋式提称语,在普通的公务信函中一般均不宜使用。

通知函?

通知函,又称告知函。它主要用以向外界通报某项事务处理的具体情况,或是某项业务的具体进展。从某种意义上讲,通知函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联络函的作用。写作通知函时,应注意下列五个要点:?一是重在介绍客观情况。通知函的主要作用,是向有关方面通报事态的发展、变化,而并非就此展开讨论或进行争论。?二是注意介绍的连续性。在介绍当前状况时,通知函要注意与此前函件的呼应,以便使自己的情况介绍有头有尾,连贯一致。?三是通报己方今后计划。在介绍客观事态的同时,亦应告知收信者己方的对策以及已经采取的行动。?四是促进彼此合作。通知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推动收信方与寄信方的合作。?五是表达含蓄委婉。不论是介绍己方举措,还是敦促对方参与,在表达上都要委婉含蓄。要力戒语气生硬,强人所难,或者唠唠叨叨。

联络函

联络函,又称保持接触函,它是平时用以培养客户关系、与客户保持联络的一种专用信函。使用联络函的目的,不仅意在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且也是为了与客户保持接触,并借此培养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一般而言,应当定期向客户寄发联络函。写作联络函,通常有以下五个要点应当注意:

一是寻找适当的去信借口。这样一来,就不会让对方觉得不可思议。祝贺节日、生日,寄送简报,都是不错的借口。

二是扼要介绍自己的状况。向对方通报自己及所在单位的发展变化,可以使对方对自己及所在单位加深了解。

三是要表达对对方的关注。在介绍自己的状况之前,可以先向对方表达自己诚挚的关心。例如,可告知自己对对方成就的了解,或为此祝贺对方等等。

四是相机表示合作的意图。在联络函中,不妨大致上介绍一下自己欲与对方进行进一步交往、合作的意图。

五是灵活掌握友善的分寸。联络函并非直奔主题的业务函,因此其篇幅宜短,语气宜友善,主题宜放在联络之上。

不同信函的礼仪知识 篇2

一、东方国家礼仪教育的特点

综观我国传统的礼仪教育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国家的礼仪教育实践, 不难发现, 东方国家的礼仪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 以礼为基础, 仪与礼紧密结合

由于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 东方国家一贯重视以礼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特别是注重东方传统美德教育, 并将仪与礼紧密结合, 强调内在道德要求与外在表现形式的一致性。如,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新加坡政府以极大的力度推行包括礼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 将其作为抵御西方文化消极影响的屏障, 特别注重向学生灌输儒家伦理所提倡的讲究仁爱、遵循礼仪、重视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念, 并将儒家伦理编成教科书, 倡导忠孝纲常等。

2. 强调礼仪知识, 重视礼仪规范的传授

从我国古代的礼仪教育, 到当今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礼仪教育, 都特别强调礼仪知识的掌握, 礼仪在各层次的道德教育中都是重要德目。为此, 各国普遍编写了专门的礼仪教科书或将礼仪知识渗透到相关学科的教材当中。如, 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大量童蒙读物、对韩国形成重要影响的《小学》, 等。

3. 强调知行合一, 重视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如, 韩国的学校礼仪教育在系统传授礼仪知识的基础上, 还组织大量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有的小学, 甚至幼儿园, 专门开辟礼仪室, 里面都是传统的韩式家具, 老师和学生一起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 进行茶道训练。又如, 新加坡非常重视社会实践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系统知识需要到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 不然, 便会造成“知行不一”的现象, 这从其《好公民》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就可以体现出来。

4. 尊重国家意志, 多采用系统的管理体制

这以日本最为典型。日本政府历来重视对学生的礼仪规范教育, 并视其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72年发布《小学生须知》, 1883年发布《小学礼节规矩》, 直到现代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等, 都是由文部省包办或按文部省的意志进行的。另外, 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内容全面且要求严格的规章制度, 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服饰、活动等都有统一的规定。这种大一统的管理体制, 能够有效实现国家意志, 保证教育不流于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有效性。

二、西方国家礼仪教育的特点

与东方国家的礼仪教育相比, 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强调礼仪的工具性, 重视公民礼仪素质的培养

西方人将礼仪视为个人生活愉快、事业成功的重要工具, 认为礼仪能避免品行上的疏忽,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是否能够愉快交往, 是否能够顺利合作并取得事业成功, 为此他们特别注意基本礼仪的培养。他们还将礼仪看成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认为培养公民遵守礼仪准则, 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如:“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不要拥挤”等等要求, 是一切道德之源。

2. 强调责任分担, 重视学校、家庭的不同作用

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 很多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但礼仪教育始终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科目。在英、法等国一些学校的教育大纲上, 有明确的关于学生仪表、礼仪的详细规定, 如:在家和在学校的礼节;用餐的礼节;要守时;在公共场所举止、礼貌、服装的礼节等。德国的一些学校也开始将礼仪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正规课程。如, 很多学校认为德国中小学生的行为不好, 主要和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关, 有些家长根本不注意文明礼仪, 对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为此, 很多中小学开始开设礼仪课。不莱梅市的弗雷芒中学是德国最早开设礼仪课的学校, 该校校长卡尔·维特率先提出开礼仪课, 在课程表上增设了“人际交往和行为礼仪”课程并亲自上课, 每周授课两个学时。在课堂上, 学生们从最基本的礼仪知识学起, 比如见面相互问候;进屋前先敲门;给别人造成不便, 主动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 等等。当学生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礼仪知识后, 维特校长再逐步传授人际交往和言谈举止的必要知识。[1]对于礼仪课程的效果, 维特校长满意, 学生们也感到满意。

3. 反对说教和强制性灌输, 重视全面渗透的教育方式

西方国家大多反对强行灌输某一种价值观, 同时也认为价值观的教育应注重学校德育的多样化。为此, 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一般多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行, 反对空洞的说教和道德灌输。如, 美国虽然重视礼仪教育, 但并不单独开设礼仪课程, 主要通过各门课程和学校日常教育活动来渗透。另外, 西方国家的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 其中包含大量的宗教礼节、仪式教育的内容, 以使学生能用传统宗教的观念来理解礼仪的社会价值。

4. 强调实用适用, 重视有针对性的礼仪培训

在西方国家, 针对某种特殊需要的礼仪培训非常多。最具代表性的是, 在历届美国总统竞选的时候, 都有一套专门的班子为总统候选人进行形象设计, 对候选人的穿衣打扮、一颦一蹙、一言一行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

三、东西方青少年礼仪教育比较及借鉴

古今中外世代延续的青少年礼仪教育, 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对东西方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比较和总结, 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 重视传统礼仪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东西方礼仪教育的历史证明, 礼仪教育历来被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我国古代教育一直把“礼”作为其教育的核心内容, 上至国君下至百姓, “礼”无不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教育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这20字方针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小学德育纲要》也指出: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西方国家将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将礼仪看成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并把礼仪教育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国家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要切实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问题, 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

2. 注重礼仪与道德的融合教化

礼仪教育绝不仅仅是整齐规范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 更要注重挖掘礼仪的道德内涵, 通过礼仪教育达成道德教育的目标。我国传统社会的青少年礼仪教育, 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 始终贯串着一条清晰的思想主线, 即:以礼仪教育为主进行道德教育。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至今仍沿袭着重视礼仪和道德教育的传统。即便西方国家强调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工具价值, 注重实用, 但其背后也是有强大的道德力量来支撑的。如, 绅士教育中的礼仪教育, 直接目的是培养骑士学会以得体的方式与女主人相处, 但其道德内涵是骑士要尊重、效忠于女主人。任何割裂礼仪与道德之间联系的做法不但是错误的, 也是有害的。

3. 礼仪教育“灌输”和渗透并举

礼仪教育的核心是道德, 但主要内容却是礼仪规范。礼仪教育必须有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的“灌输”, 以便青少年学生对“应为”耳熟能详。我国古代不计其数的童蒙读物, 很多都以礼仪规范要求作为主要内容, 朗朗上口, 便于识记, 如, 《弟子规》、《三字经》等童蒙养正教材, 传播的主要方式就是朗读和背诵, 在此基础上生发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同时, 也应注重环境的浸润和熏陶, “孟母三迁”在这一方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对于青少年礼仪教育而言, 要注重营造尊礼重仪的良好礼仪文化氛围, 要注意发挥榜样对于青少年文明礼仪养成的示范作用等。

4. 实现礼仪教育的社会生活化

教育缘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是晦涩的, 没有生命力的。我国古代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 就是将“大道理”融入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教育内容之中, 通过“细枝末节”的教育内容, 实现远大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如, 朱熹非常注重用儒家的礼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想, 但其作为教科书的《童蒙须知》, 却无不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身边小事。朱熹在其《题小学》里强调, 古代小学所教给孩子的洒扫、应对、进退一类的礼节, 以及爱亲、敬长、尊师、亲友的道理, 看起来都很简单、细小, 但是, 这一切都是孩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基。小小年纪就懂得洒扫应对、入孝出悌的礼, 无论何时何地都谨记不忘;洒扫应对, 入孝出悌, 必须在童稚时期讲习, 一步一步引导, 好的习惯就会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而增长。可见, 礼仪教育如果脱离生活需要, 必然会失去真实的意义, 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5.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分工协作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学校和社会分别担负着不同角色, 具有不同功能, 三者应协同配合, 凝聚合力。目前, 对于不尽如人意的青少年礼仪素质状况, 以上三方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互指责、各自推卸责任的嫌疑。学校认为, 学生的礼仪素质应该是在家庭中由父母来打好基础, 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良好的家庭礼仪教育, 到了学校难免缺失礼仪;家长和社会则认为, 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 礼仪教育搞不好, 学校应承担主要责任;当指责社会时, 学校和家庭达成了一致, 社会大环境有问题, 孩子在家、在学校受到的良好教育, 都被社会环境抵消了。事实上, 各方力量与其相互指责, 不如各负其责, 并加强联系和沟通。在封闭、落后的古代社会, 老祖宗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 如通过冠礼、笄礼等教育形式, 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理论整合起来, 凝聚合力, 达到倍增的教育效应。当代青少年礼仪教育中, 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应该协同配合, 目标一致, 共同承担起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历史责任。

总之, 当代中国的青少年礼仪教育, 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青少年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 又要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正如牛顿所言:“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才能看得更高、更远。”做人做事都当如此。

参考文献

[1]秦俊峰.德国:礼仪课帮学生改恶习[J].小读者, 2006 (2) :46.

[2]蒋璟萍.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9) :144-148.

不同国家的礼仪禁忌 篇3

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礼仪,这使游客们经常无法意识到自己触犯了禁忌。无论你到哪里旅行——你绝不能对当地人做无礼的事情特别是无视他们的风俗习惯。下面是一些在日本,法国,俄国和印度的禁忌事项。

Japan

No tipping. Tipping your servers in Japan will just confuse them.

Escalators have one side for standing and one side for passing. Make sure you’re on the correct side. But keep an eye on what people are doing since in some cities you stand on the left, and in other cities you stand on the right.

Don’t walk around while you eat. This is just not acceptable in Japan.

日本

没有小费。在日本给服务生小费会让他们无法理解。

扶梯的一侧用来站立另一侧用来通行。请确定你在正确的一边。但也要注意其他人的做法,因为有些城市你需要站在左侧,而另一些城市是右侧。

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四处走动。这在日本也是不可接受的。

France

Parlez francais. Don’t expect to get by with English in France. The French have great pride in their language, and are somewhat resentful of its decline on the world stage. They don’t appreciate switching from French to another language at home.

Avoid talking about money issues. The French have a strong distaste for discussing financial matters openly. You’ll put people in an uncomfortable spot to talk about how much they make or spent on something.

Don’t rush while you eat. If you eat your food quickly, people will assume that you are a slob. The French take great pride in their cuisine, so savor what you eat. French lunches are known to last three hours long!

法国

说法语。不要期待在法国可以用英语来应付。法国人对自己的语言感到无比自豪,对它在世界舞台上的没落有些心怀不满。他们不喜欢在自己的祖国使用另一种语言。

不要讨论钱的话题。法国人很讨厌公开讨论资金问题。讨论他们的收入和花销会让人们感到很不自在。

不要狼吞虎咽。如果你吃饭很快,人们会觉得你很粗俗。法国人对自己的美食也非常引以为傲,所以要享受你的饭菜。持续三小时的法国午餐也为人们所熟知。

Russia

Leave home without it: you probably won’t find that many places where your credit card will be accepted. Cash is king.

Avoid making casual political criticisms. Russians view these kind of statements from tourists as personal insults, as if you consider them personally at fault for these problems, and not the government.

Don’t go with the flow. If a situation arises and you’re not sure what is going on, try to ask someone. If you keep quiet, people will assume you understand what’s happening and won’t go out of their way to help you.

If you bring someone flowers, make sure the bouquet has an odd number of flowers in it. Even numbered bouquets are reserved for funerals. A dozen roses would creep Russians out.

俄国

不用带信用卡。你很可能找不到几个可以刷卡的地方,现金是王道。

不要随便评论政治。俄国人把游客的这种言论看做是个人攻击,尽管只是你个人认为这些问题本身不对,而不是政府的错。

不要随波逐流。如果有情况发生而你并不清楚怎么回事,尝试去问别人。如果你保持沉默,别人会认为你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就不会竭力去帮助你。

如果你送花给别人,请确认花束里的花有奇数朵。即使花束是为葬礼准备的,12朵玫瑰也会吓到俄国人。

India

Do not complain about the food. It is insulting to your host. Don’t eat something you don’t want to eat, but don’t offend the people who served it to you.

No public kissing. This can even result in jail time.

People usually don’t socialize while eating in India, and may take offense to being interrupted while they eat.

印度

不要抱怨食物。这是对主人的侮辱。不要吃不想吃的东西,但也不要冒犯招待你的人。

不要在公共场合接吻。这甚至有可能让你坐牢。

人们通常不在吃饭的时候进行交谈,打断他们吃饭可能是很无礼的行为。

(陈会文 摘)

职场礼仪:不同场合的介绍礼仪 篇4

双方见面后,宾主就应相互介绍。在无第三者的情况要进行自我介绍,其常用语言是“我叫×××,在某单位工作。”“ 恕我冒昧,我是某某单位的×××。” “您就叫我×××好了”。如果一方是二人以上,则由身份最高者出面做自我介绍,然后再将其他人员按一定顺序一一介绍给对方。

被第三者介绍给对方时,要说“您好”“久仰久仰”或“见到您非常高兴”,并主动握手或点头示意,表示友善、创造良好气氛。

若宾主早已相识,则不必介绍,双方直接行见面礼就可以了。可以微微点头微笑示意。

在双方介绍时,如遇有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我方人员可作相应的表示,万不可推却或冷淡处之。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做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介绍顺序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女子。为宾、主充当介绍人,应按一定顺序进行介绍。一般是,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以示 对客人、年长者和女士的尊重。

介绍礼仪

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不同国家的待客用餐礼仪 篇5

瑞士:吃喝定量多吃自费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却十分精打细算,节约成风。

在瑞士承办的世界性高层活动上,一日三餐只固定供应每人一份份餐,或是把餐费直接发给个人,请客人挑选地方就餐。除此之外,每人免费供应一份茶。谁要是多吃多喝,就得自己另外付钱,国内外客人一视同仁,概不例外。

德国:厌恶浪费厉行“吃光”

德国人视浪费为“罪恶”,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没有奢侈的习惯。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如与他们进餐馆进餐时,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自己要的饭菜必须吃光。

文莱:吃多少主随客便

上一篇:党的‘刀把子’活动总结下一篇:比赛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