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

2024-08-23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精选10篇)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 篇1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这段时间里,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时刻关注党的最新指示,以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最大收获便是学习了科学发展观。

如果问我,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我肯定无法很好的诠释它。但是,当我看到免除税赋后农民的轻快身影,当我听到一个个下岗职工因下岗证的批复而能够减免纳税额时由衷的感激;当我看到一户户贫穷家庭住进财政补贴的廉租房时的灿烂笑容;当我看到一片片荒山植树造林后被绿荫覆盖的郁郁葱葱;当我看到一座座重工业城市上空又重新拥有的蓝天白云;当我看到电视里偏远山区小朋友拿着免费课本时眼中的光芒;我才逐渐地明白,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正是有了这样的科学发展观,我们才有破雪冻、抗地震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有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举国欢庆、万方景仰;我们才有神州七号漫步太空的傲人之绩和惊世之举。

有人说,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太博大精深,我们找不到落脚点;科学发展太遥远,怎样才能算是科学了发展了呢?

一个普通的农村基层党委书记吴仁宝,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最简单的道理:(1)发展最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2)全面发展最科学,只快不好最不科学;(3)可持续发展最科学,急功近利最不科学;(4)人民幸福最科学,不为民造福最不科学。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留意,生活中许多触手可及的小事也无不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比方说,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节约能源和资源,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节省每一张纸,都是在为社会作贡献,都是在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一个事例,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一名小学生为响应政府和学校节约用水的号召而想出了一个巧办法,她将一个装满了清水的矿泉水瓶子,放进家里抽水马桶的水箱里,这样一来每次冲马桶时就少放掉一瓶水。如果每天冲十次马桶,就少放掉十瓶水,一年下来最少可以少放掉3650瓶水。我想,一个中学生都能够如此用心地为节约水资源而想方设法,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大学生不是更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事情上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作出贡献吗?

践行科学发展观,应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点滴小做起,凭借自身的努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做贡献。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在大学里,由于缺少父母以及老师的监督,很多学生往往因为自制力不够而误入歧途。我觉得在大学生活中,关爱自己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爱护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身心同时健康,才可以适应快色多变的社会进程。

二、坚持“以人为本”

在大学里,我们也要学会关爱他人。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然而在宿舍集体生活中,我们却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要和睦相处。以人为本的自身成长应该是在有利于自身同时也能为他人的成长发展提供机会,带来幸福,实现共赢的过程。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首先就是全面发展。在大学中,除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说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同时,我们还要树立各种社会需要的意识,比如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等等。在大学生活中,要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努力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和时间中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其次就是协调发展。大学的发展是协调发展的过程,身心协调,人际关系协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等等。我们要努力学会把个人的发展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发展与推动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真真正正为社会既不贡献出自己的才智。

最后就是可持续发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中不搞铺张浪费也是我们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同时,我们对于知识的学习不能停滞不前,而是要永不止步,一刻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抛在身后。因此,当代大学生要学会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科学发展观不是大而空的理论成果,是能够指导我们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得有效准则。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对科学发展观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也应当在生活中去贯彻,去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了这个适当的思想指导我们的精神,有了这样的指针明确我们的方向,我相信,我们,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此致 敬礼!

08通信二班 鲍星星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 篇2

在当前伦理学研究中, 出现了重思维逻辑演绎、轻生活逻辑分析现象, “不讲我们应当把什么尊为好事, 却考究道德陈述中通常使用的‘好’字的意义是什么。它不讲在道德危机关头我们应当做出什么决断, 倒要考察道德论点的性质如何”。 (1) 不注重对人类发展的广阔实践领域进行道德的思考, 结果在远离人类社会生活的真空中演绎着抽象的逻辑。

除了伦理学自身脱离发展实践外, 经济学等与发展相关的应用学科也日益失去其应具有的伦理学规范。正如阿马蒂亚·森所说:“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伦理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被严重淡化了。被称为‘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不仅在理论分析中回避了规范分析, 而且还忽视了人类复杂多样的伦理考虑, 而这些伦理考虑是能够影响人类实际行为的。” (2) 阿马蒂亚·森所指出的现象在当前伦理学研究中依然存在:要么拘泥于抽象原则, 使伦理学遁入理性的天国演绎空洞的逻辑思维, 要么在介入发展实践时价值和德性的日益丧失和必要形而上学思维的经常缺乏。上述两种研究偏向使得伦理学要么成为发展实践后亦步亦趋的“后来诸葛”, 要么使伦理学成为脱离发展实践的“天国的霓裳”, 其实“伦理学研究并不是某种超出科学之外的东西, 而是与之相同的, 它仅仅是科学中的一种。” (3)

于是在人类发展实践上出现了“我们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但我们却迷失了方向” (4) 的价值与伦理的缺失现象。“价值和伦理的缺失导致的是手段的疯狂 (科学也疯狂、技术也疯狂、经济也疯狂) , 而手段的疯狂又导致了人类乘坐的开往死亡之谷的列车的加速狂奔。” (5) “在人类的历史上, 我们第一次达到这样一个时刻:人类种族的绵亘已经开始取决于人类能够学到的为伦理思考所支配的程度。” (6)

二、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何以可能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指出,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 (7)

科学发展观就是适应中国这样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应运而生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 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8)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基本思路出发对伦理学的研究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即以关注特定社会制度安排的正当性这个‘实质性问题’取代了伦理学研究中脱离实际的‘形式化问题’。” (9)

马克思曾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既定性和选择性做了辩证的论述:“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 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 都遇到由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 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 但另一方面, 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 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10)

因此, 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都不是与以往发展毫无关联的自发过程, 发展作为人类改造世界和自身的活动既要在以往发展基础上进行, 更要为以后更好发展从而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不断提供物质基础和价值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史观, 为理解和实现理想的‘应当’找到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11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首先在制度上确保了发展伦理可能的选择路径。在社会主义中国大地上历经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实践, 古老的中华民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2

马克思曾指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3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改变世界”, 而且特别强调“改变世界”的方式, 这种方式“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4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 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 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15

科学发展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最终旨归, 认为发展是自在形式与自为形式的统一, 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结合, 是为了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从本质上说不仅具有“真” (合规律性) 与否的问题, 而且还具有了“善” (合目的性) 与否的问题。换言之, “社会发展不仅是受利益驱动规律作用的纯‘自然历史过程’, 而且是内含着道德价值意蕴的‘社会历史进程’。”16对此, 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也有相似论述:“发展是应该被看成是复杂的多元化的、经济的、社会的、科学的、文化的……它必须具有一种综合的特点, 即包括社会生活的多种表现形式, 并符合根植于各国人民的历史财富的道德的和文化的目的。”17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在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伦理观。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想是对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道德反思和价值前瞻, 因为“伦理学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与价值就在于反思那个时代的价值合理性根据, 进而提供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依据。”18对此汉斯·昆曾说过, “伦理学应该借助总是估计更严重的可能性的危机来为预防危机服务。今天, 有名望的伦理学家一致认为:我们需要一种预防性伦理学, 而这种预防性伦理学不应在工业品上市才开始运用, 而应在那些 (原子技术与遗传学中后果极其重大的) 试验上即予以运用, 甚至在科学地反馈它的优先权时就开始运用。”19

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一种“预防性伦理学”, 它通过对过去实践的分析达到对现存事实的道德审查, 实现对未来的价值预瞻, 从而以可期望的伦理愿景实现对实践主体在发展实践中的实践方式的道德规束。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价值维度是全方位的, 它的核心和精髓是以人为本, 并具有“人——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多维的属性。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 “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

三、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 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 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 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21党的十六届三种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 ……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22这种新认识是对发展的应当性和正当性的哲学呼应和伦理折射, 是对发展伦理的实践批判和理论重构。探寻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伦理思想, 有助于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和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践行科学发展观, 促进当代中国又好又快发展。

(一) 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继承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 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23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下资本奴役无产阶级绝对恶的无情揭露的同时指出了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相对善。列宁娴熟地将辩证法理论运用的发展实践中, 他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学习——利用——消灭”的处理方法说明他已经透彻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展善恶问题的论述并成功付诸实践。

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对待资本主义的辩证态度, 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要求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要求“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 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24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 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 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25基于这样的发展伦理观,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 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广阔视域, 将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奠定在坚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

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6把对人的关切放在首位,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的人本情怀。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人作为发展主体的创造性和利益主体的受惠性统一起来,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全球化宏伟背景下, 我党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新概括, 是发展观演变史上的一场时代性革命,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实践成果和理论结晶。科学发展观既不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彻底颠覆, 也不是关于发展的理论终结, 科学发展观是以对人类以往发展观的内涵嬗变与价值扬弃的方式实现了发展观的历史超越和时代确证。”27这种“内涵嬗变与价值扬弃”就是在翔实的发展实践蓝本和丰富的发展问题领域的基础上赋予发展理论以深刻的伦理意蕴。

(二) 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的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P·托达罗认为, “发展必须被视为是一个既包括经济增长、缩小不平等和根除贫困, 又包括社会结构、国民观念和国家制度等这些主要变化的多元过程。发展的核心价值是基本生活需求、自尊和自由。它们代表了所有个人和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28

一句话, “发展就是提升一切人和一切社会的全面人性。”29然而, 迄今为止人类的一切发展实践或由于理论的囿限或由于阶级的立场或由于历史的局限都没有真正实现“提升一切人和一切社会的全面人性”这一目标。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开展了亘古未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践活动, 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提供了理论试验的场地和价值提炼的熔炉。在此基础上, 智慧的中国人又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和中华民族的独特的中庸与和谐思维不断地从这一丰富多彩彪炳千古的当代中国伟大发展实践中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增添真理的颗粒和价值的光彩。

(三) 实现对当代中国发展的伦理指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指出:“不仅被尊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曾经是格拉斯哥 (一个充满实用主义的城市) 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经济学科曾经被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30重视伦理学对于人类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特色。马克思主义总是用一种欣喜而又忧虑的深邃目光对人类的发展进行过程审视和远景前瞻,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发展的负面现象的道德批判和对人类发展美好未来的伦理憧憬使我们当代的一些短视的畸形的发展理念自惭形秽。科学发展观承继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关注现实的理论品性, 实现了对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之间鸿沟的卓越跨越。探讨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有助于对当代中国发展实践提供价值支撑和伦理指引。

四、结语

对于当前伦理学如何在自身理论发展和为现实提供价值释疑与前瞻问题, 万俊人教授这样论述:“在今天的知识社会里, 由于伦理学作为一门特殊人文学知识的文化局限和功能限制, 我们也许不能再期待一种全能的伦理学知识体系, 但是, 探索和建构一种或诸种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约束力的道德理论或伦理学类型, 却不仅是可以合理期待的, 而且也是当今中国伦理学界的一份不容推卸的理论责任。”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给我们建构这种“道德理论或伦理学类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土壤。而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则是在这块土壤上成长出来的理论花朵。

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家回应实践、回到实践的理论产物, 并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家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出谋划策”提供了广阔的思想舞台和理论空间。探析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促进当代中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科学发展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最终旨归, 认为发展是自在形式与自为形式的统一, 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结合。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想是对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道德反思和价值前瞻, 它通过对过去实践的分析达到对现存事实的道德审查, 实现对未来的价值预瞻, 从而以可期望的伦理愿景实现对实践主体在发展实践中的实践方式的道德归属。探析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促进当代中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误区 篇3

当下,国内正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但是在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大多数人会碰到以下三个先天形成或者后天接受的思想误区。要使科学发展观得以落实,需要深入分析这些思想误区。只有在思想上清楚了,才能真正产生自觉的科学发展观行动。

误区之一是在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上,许多人简单地认为,经济增长可以持续地提高生活质量。在这一认识支配下的政策行动,是强调要提高生活质量,就需要持续地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虽然在最初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的,但是到了一定的临界点以后,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对生活质量的贡献开始降低甚至消失,所谓边际收益递减。如果用人均GDP表示经济增长,用联合国倡导的人类发展指数(HDI)表示生活质量,那么大致可以看到超过人均1万美元,人类发展的上升状况就开始趋缓甚至停滞前行了。因此,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策措施,应该是在接近临界点左右时,从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逐渐转移到更多地促进社会发展,比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生活质量持续地得以提高。

误区之二是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上,许多人简单地认为,经济增长的效率改进,可以自然地降低资源环境压力。按照这样的认识所采取的政策行动,是强调如果要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只要通过技术与管理持续地改进效率就行了。但是实证研究表明,尽管经济增长的效率可以有惊人的改进,但是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而不是减少。这是因为反弹效应使得技术上与管理上的效率改进,被增长的人口和消费所抵消了。因此,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策行动,是按照环境供给能力来决定经济增长,实现从效率导向的发展政策,过渡到规模控制的发展政策的变革。

误区之三是在政府支出与福利提高的关系上,许多人简单地认为,政府公共支出的加大可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因此政策思路就是认为要提高福利,就需要持续地提高政府支出,因而有加大政府税收的潜在动力。但是实证研究表明,政府的公共支出(投资与消费),对于福利的贡献不是可以无限扩张的,也存在一个门槛。这个门槛的数值是在公共支出占GDP的30%左右,其中政府购买服务的比重要求高于政府投资,超过这个临界点,政府支出不会带来福利的增加。实证研究还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在固定资产上的大量投资,对于福利提高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无效的。而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消费,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则可以持续地带来福利增长。因此,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策行动,是政府支出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重。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篇4

尊敬的党组织:

现将我最近学习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汇报如下: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并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党章。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其全面、系统、辩证的哲学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思想理论体系特征,既体现海纳百川、和谐精进的中华文化个性,又反映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而不是机械地理解掌握科学发展观这一党的创新理论,需要我们带着对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对科学发展观真学真信真用的理论追求,打牢深入学习实践报告科学发展观的素质基础。

从思想认识层面来说,作为我们个人,发展更是伴随我们的人生历程,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我们才能在处理各项事务时具有预见长远的意识,及时预见困难,掌握主动;只有用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我们才能认清形势,紧跟历史前进的步伐;只有用发展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的事业才能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应对学习挑战。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种坚定信念建立的基础来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层次的指导。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用正确的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还要将这种思想转变成实在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为我们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指出了行动的纲领和具体的措施。经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可靠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决心和信念,为我今后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进一步培养和完善指出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

从行动层面来说,一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事坚决不办,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坚决不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协调和理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科学规划、统一协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二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民心向背是我们事业成败、为人立德的试金石。三是坚持改革的方向。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近二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并不表明我们的工作一切都到位了,我们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巩固,需要不断深入地改革下去。

开拓进取是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必然要求和推进力量,历史赋予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利用一切有利的机会,推进我们事业的发展。切不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更忌人云亦云、唯上唯书,不尊重客观实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总结和吸取各种经验教训,力争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更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工作,极力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路子,力求把自己工作做实做好。

大学生是成长的群体、发展的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机遇期。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青年人来说很有意义、十分重要。

通过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后一定要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渗透到实际工作中。

汇报人:某某

学习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篇5

科学发展观,从我自身的角度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科学发展的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但是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盲目的追求量的增长,而是要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还要努力做到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就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自身的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作为我们,我们应当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努力的投身社会实践中,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做到学习知识、工作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学习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二). 篇6

(二).尊敬的党组织: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中,我认为,要想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应该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首先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其次是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科学发展观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要任务是解放思想,根本方法也是解放思想。只有把解放思想贯彻始终,实现科学发展才有根基,才有保障。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决消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坚决冲破阻碍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工作,而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然后是运用理论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科学发展观是有关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既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改造客观世界,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良好的作风既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 篇7

关键词:农业为本,工业主导,科学教育,重视人才,珍惜耕地等农业资源

1 历史传统思想当中立国思想定位如下

1.1 农业立国思想

西方经济学流派表现为重农主义, 魁奈经济表很有名。反应朴实农民思想认识, 农业是财富重要来源, 而且应该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最重要位置上来对待。农业立国思想, 或者说农业发家致富思想, 在东方的我们中国古代根深蒂固, 也是农耕文化起源与发展的产物。我国古代官员俸禄, 现代成为工资, 俸禄是多少石粮食来表述的, 重视五谷, 轻视金玉是古代中国的治国思想和指导方针, 有很深刻哲理和科学性理念, 是世界人口大国几千年治国经验总结。因此, 祈求上天赐福, 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成为必修课和祭祀主要内容, 也是中国宗教文化思想基础和渴求上天惠顾的客观要求。

1.2 农业立国和工业立国相结合, 这是我们中国古代立国主要思想和实践

我国古代先哲做出了榜样。我国古代文化基本属于农耕文化范畴, 起源于三皇五帝, 开辟于大禹治水创立国家, 雏形于西周姜太公吕望长子嫡亲家国继承制度, 展现于诸子百家争鸣, 集大成于孔子儒教, 发扬与董仲舒的四书集注, 重大推动者是汉武帝刘彻, 由学派学说, 逐步演变为国家执政思想和理念, 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和理论。虽然姜太公吕望在《六韬》 (公元前1023年前后提出) 中提法与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773-1776年出版) 提法角度不同, 起码姜太公吕望理论管理思想, 从时间上比亚当斯密管理思想要早2700多年, 前者着眼点是国家宏观管理, 后者着眼点是厂商微观管理。前者分工理论是国民总体分工与合作, 后者分工则是工厂内部工艺流程分工合作。前者强调国家管理制度上的定位, 后者强调是资本投入劳动力增加定位, 前者属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 后者是微观经济的管理。从管理范围分析和比较来看, 前者更胜一筹, 而提出时间早于西方古典经济学家2700多年, 事实充分说明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

1.3 工业立国思想

美国是最为典型工业立国的国家, 为立国思维和资本家集团, 北方各州与奴隶农场主集团爆发激烈冲突与南北战争。结果林肯领导资本家集团胜利。此外, 人才富国, 科学技术教育兴国,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 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军事威慑, 以及利用国际政治、经贸、银行组织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战略重要特征。

1.4 工业立国和技术强国思想, 德国就是范例

1.5 工业立国与海外扩张相结合

日本就是范例。时间证明, 只能得逞一时, 不能永远。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充分说明这一点。

1.6 重工业立国和强国, 原苏联、俄罗斯就是范例

1.7 宗教立国

印度、穆斯林国家十分明显。必须指出, 宗教立国适合于蛮荒时代的古代, 现代就不行。此外还有打渔、旅游、港口、狩猎、农渔猎采摘等立国方式, 种族群体人数稀少, 氏族、部落群体生存方式方式, 地理位置特殊。

2 我国目前广义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与担忧, 以及实际威胁与危害

2.1 广义农业的概念与范围

一般来说广义农业是农业 (种植业) 、林业、牧业 (天然放牧) 、副业 (农林牧产品加工、编织业、养鸡、养鸭、养鹅、养狗、养蜂、养蚕、栽培中药, 养林蛙, 养青蛙, 养蛇) , 养殖业 (养猪、养牛、养羊、养马、养驴、养鹿规模养鸡鸭鹅狗、规模养飞禽鸟类、规模养野生动物) , 渔业 (江河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近海养鱼、远海捕鱼) 的总称。我国目前1.3亿hm2耕地, 人均耕地仅仅是接近0.08hm2, 而世界当前人均耕地是0.3hm2上下波动, 由于我国人多耕地少, 粮食生产的压力今后仍然很大, 而每年人口净增600~800万, 到2030年, 我国人口增加到16亿人, 而耕地还会人均减少到0.07公hm2上下波动, 吃饭仍然是头等大事。

2.2 我国广义农业生产

在全国从19个产粮食大省, 到不生产多少粮食, 甚至几乎不生产粮食, 只能生产部分蔬菜供给本地区消费省、直辖市、自治区, 普遍存在农业生产乱用农药和添加剂 (实际也是农药系列) , 过量使用农药问题, ;粮食生产普遍使用农药, 经济作物普及使用农药, 水果、瓜果、蔬菜普及使用农药, 养殖业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还有更甚者, 暗中使用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使用十分有害化学剧毒药-苏丹红、瘦肉精、硼酸等违禁药物。

2.3 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

我国农产品质量随着化肥、农药、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普及和加大使用, 与监管不好到位, 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农村大面积地方是蝉鸣、蛙鸣、鸟鸣, 逐年变得稀少起来。北方夏季里燕子、蟾蜍、蚊虫、蚂蚱、蟋蟀等也变得稀少起来。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农药和化肥以及工业污染三个方面综合产物。

3 粮食价格是我国物价波动的基础和导火线

3.1 粮食生产是头等大事

重视五谷杂粮生产, 是我国千百年以来的最重要基本国策, 因为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 而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7%, 粮食充足, 一切问题都好办。没有粮食, 一切问题都难办。所以国家财政支持农业, 就是稳定国家的重要手段。世界强国手中有五把宝剑, 农业, 工业, 教育科学技术, 商业, 金融, 农业是基础, 工业是主导, 教育科学技术是推力与动力, 商业是催化剂, 金融是重要工具和手段。

3.2 粮食是人类、动物生存基础, 也是各行各业发展基础

俗话说: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财产当中, 粮食是第一位的。广义农业包括粮食生产、林产品生产、牧业产品生产、副业产品生产、渔业产品生产、养殖业产品生产, 现代化农业生产, 人工养殖业已经从传统牧业和副业中分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农业新产业部门, 主要手段是工厂化养殖业, 手段是机械化、电气化、技术化、专业化、医疗化, 以及基因优化, 人工养殖业是与动物、禽类医疗进步相关联。人工工厂化养殖的基础, 就是粮食充足供应和价格稳定, 养殖业需要饲料, 最主要成分是粮食。

3.3 国际供给市场粮食涨价

石油进口价格涨价, 也拉动我国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一再上涨。国内养殖业大发展, 促使粮食需求日益旺盛, 需求旺盛, 价格必然上涨。

3.4 凯恩斯赤字财政扩展

美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货币宽松政策, 客观上刺激世界市场物价上扬, 粮食价格也扶摇直上, 加上世界上多年以来自然灾害频发, 世界人口增加数量巨大, 目前世界总人口达到70.5亿, 而耕地数量反而下降。

4 稳定粮食种植业生产措施和具体办法探讨

4.1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国家财政的农业生产补贴, 应该持续不变, 并做好按农业生产节气, 及时发放, 预防变相截留和占用。

4.2 农产品收获的秋季

国家按保护价格收购农民粮食, 预防谷物价格低伤害农民种粮积极性。

4.3 坚持国家严重自然灾害时国家政府及时扶持政策, 以保证农业丰收

2009~2010年期间, 我国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发生干旱自然灾害时,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到干旱地区视察和调研, 温家宝总理亲自部署抗灾救灾政府扶持措施, 还有调动军警帮助干旱地区农民打井、拦住黄河, 建立提水灌溉站, 国家及时投资帮助农民度过难关, 是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 大旱之年夺丰收, 没有党和国家关怀, 仅仅靠小家小户农民自己, 解决大旱之年灌溉问题是十分困难的。

4.4 保护耕地存量

全国耕地存量1.3亿hm2红线不能越过, 耕地是农业之本, 植树造林, 植树种草, 不合乎植树造林特别干旱地区, 能种草的地区就种草, 不搞花架子, 要因地制宜, 不能一刀切植树。4.5保护好我国的珠江长江、黄河、辽河、黑龙江五大水系的水源清洁和全国8.6万个水库的水清洁, 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逐年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和农民按受益出工自建和修缮河道、灌区、水库, 也是保证农业丰收重要措施。自然灾害越严重, 水利工程建设越重要。

4.5 保护好我

国的珠江长江、黄河、辽河、黑龙江五大水系的水源清洁和全国8.6万个水库的水清洁, 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逐年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和农民按受益出工自建和修缮河道、灌区、水库, 也是保证农业丰收重要措施。自然灾害越严重, 水利工程建设越重要。

4.6 预防工业

企业对江河水库环境污染保证淡水资源水质量, 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4.7 鼓励农民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积攒农家肥和使用农家肥,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抓好化肥生产和质量监督检测工作。

4.8 国家粮库

要有充足粮食储备不能被连续5a丰收冲昏头脑。

4.9 国家财政

要单列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基金以及国家外汇设立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安全基金, 每年进口谷物要保证粮食安全需要。

4.1 0 国家政府

鼓励我国公司在东南亚泰国、柬埔寨、越南, 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耕地多国家的农业生产领域的投资, 兴办合资、合营、独资的农业公司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开辟国际农业市场, 保证谷物来源多渠道, 以求我国粮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日本农产品质量科学管理-兼谈我国加强农药管理的重点, 农业科技管理, 徐允成、宋艳宇、卢宗志, 2004 (3) .

[2]发展高效农业的意义, 吉林林学院学报, 石庆龙, 2000, 16 (12)

[3]吉林省发展绿色品牌农业的研究, 长春大学学报, 石庆龙。2000 (6) .

[4]发展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对策探讨, 玉米科学, 石庆龙, 2006年 (6)

[5]我国发展特用玉米经济的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石庆龙, 2006 (5) .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教学就是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和思想政治教学主体需要的知识传递过程。思想政治教学应从理性的高度上重视教学的能力和方法,提高觉悟,获取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学观,可以让整个教学传递过程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价值,深刻认识知识、能力、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和质量。

一、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

1.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基础认识。

思想政治教学本身是一个传递价值取向的过程,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所需不同,以至于社会、老师、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同,出现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难以深入,社会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不满意。

2.注意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学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就教师而言,注重的是教学知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的是不同的政治思想,首先在统一价值取向上形不成合力,无形中会削弱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上,注意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教学

1.协调思想政治教学和社会事物的发展。

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正在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处境却比较困难,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况也不例外。而在处在转型过程并充满变化和无序的社会环境里,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反差逐渐变大,这种条件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就比较困难了。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随着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对所学知识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应,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表面上看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所以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自然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结果社会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

2.协调思想政治教学背景,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面对社会的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处于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只能努力消化和适应社会变化给教学带来的影响,这无疑弱化了教育本应起到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导向性的功能。這就使教育的作用下降,而社会的影响作用上升。在掌握大量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要精通教材,熟知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方法,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能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动作把学生的心固定在课堂上。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和教学案例的新颖性,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统筹兼顾

1.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的统筹。

有很多观点认为思想政治课不值得一学,理由是思想政治课听之无味,学之无趣,思想政治课理论听过忘记,考过抛弃。作为思想政治老师,这种说法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多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思想政治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状况。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这些都要求教师能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当下时事政治形势。

2.各章节知识体系学习方法的统筹。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 篇9

敬爱的党组织:

近期学校开展了多项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报告会、动员大会,引导我们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并将其精神深入到生活实践当中,令我们感悟甚深。在学习过程中让我深刻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要求、原则及其积极意义,令我深有体会。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应当时时关注科学发展观,在党组织的鼓励和关怀下,我坚持每天学习最新的内容,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根本目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好注解。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面建设达到全部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仅要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翻两番的目标,而且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是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令我明确了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方向。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多一点人性思考,也就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去研究去思考。要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人在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这些需求的满足就是人们的利益所在。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和他们的利益有关”。就是说,宣传思想工作是无法回避利益的。因为市场经济已把人们的利益动机和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了。不讲利,不参与市场的交换与竞争是无法生存的。如果宣传思想工作仍延续过去“空对空”的模式,不仅难以奏效,还会使人反感。多一点人性思考,就是要讲清利益关系,进行利益引导。宣传思想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和最大量的工作就是帮助工作对象分析并理清各种利益关系,确立正确的利益观,克服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从而作出符合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行为选择,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讲清大道理和小道理之间的关系。多一点人性思考,宣传思想工作就要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应该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尊重人、理解人,真正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感受力。要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坚持平等的态度、民主的作风。要引导而不训导,深刻而不深奥,平和而不平淡。毛泽东说过,报纸的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是对的,软些,软些,再软些要考虑一下。不要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看,可以把软和硬两个东西统一起来。文章写得通俗、亲切,由小到大,由近到远,引人入胜,这就很好。板起面孔办报不好。这对我们是很好的启迪。

其次是要把握人们的心态和需求,通过心理疏导和人情关怀,化解人们的心理矛盾、理顺人际关系,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亲和力。我们学校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就是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价值的接受和认同,需要理性的思考,同时也需要情感的支持。建立在健康心态基础之上的、积极的情感将使宣传思想工作“亲和”作用得到有效性的提高。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难”。

最后是要察民情、知民意,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说服力。要通过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大家的思想动态,了解大家的情绪,做到有的放矢。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重功利、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心态极易浮躁。利益的分化、贫富的差异,城乡结构二元化等等,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心态上,影响到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针对人们思想心理的新特点,积极做好“说服”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只有讲群众能懂的话,说群众想说的话,解群众所愁的难,办群众所盼的事,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担负起认知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促进社会进步的神圣职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加强先进性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的时代性课题。去年以来,在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几场重大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始终做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始终做到富有活力、团结和谐,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感谢学校积极组织我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这一思想,让它在我们中间传播,促进我们的进步。我们一定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组织证明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党组织对我们的期望。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思想汇报 篇10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天地,必须要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内涵。

把握以下几点,才能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第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任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切实防止片面和单打一,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第三、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果、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应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好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第四、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各方面工作。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注重解决发展中(公文有约欢迎你)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更快更好的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我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要立足本职,尤其在财务核算、工资套改、职称晋升等事关职工利益方面尽心尽力,不出毗漏,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我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依据,尽量为同事提供多的服务和帮助,切实让同事得到解决困难的帮助。

四是、我要按照科学、客观规律来办事。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要全力以赴的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迟疑的去改正。

五是、要牢固树立环保的意识。这是全球公民的共同责任,因为人类生存的地球是唯一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一旦人类必要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人类不久必将失去活力,必将是自食恶果实,走向灭亡,那么我们如何谈生产,如何谈发展。因此,我们要带头去保护、宣传爱护身边的小环境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们,让他们也积极的加入这个环保队伍中来。

六是、我还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本身。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益不讲建设。在我能力范围内,我要坚决禁止破坏自然的行为。

上一篇:网络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下一篇:西部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