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思想(精选12篇)
科学发展思想 篇1
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就是坚持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才能做是到创新发展, 与时俱进。做到创新发展, 与时俱进, 就是实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只有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为了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科学发展
一个民族想要生存发展, 就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本质就是创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一条关于保持先进性、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就是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 只有解放思想, 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任务、本质内涵是对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提炼, 发展理论, 形成新的理论, 以此来指导新的实践。人类在认识的基础之上, 运用人的思维、意识, 借助分析、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和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对事物在未来时空序列中运动、发展的规律做出预测、推断, 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未来事物全面的科学认识, 并以思想、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等形式表现出来, 为人类的行为、活动设定正确的导向, 提供科学的范式。得出某个“规律”, 就是创新、发展。
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 严重地束缚人们使其不见事实, 不能面对现实并严重地阻碍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要发展, 就必须解放思想。“思想一僵化, 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书上没有的, 文件上没有的, 领导人没有讲过的, 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1]。当然就谈不上创新、发展。只有把思想从原有认识框架和思维模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才能贴近新的实践, 去分析新情况, 研究新变化, 揭示新矛盾, 从而使主观和客观现实在新的实践中达到新的“符合”。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2]。
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才能做到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 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与时俱进又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目的。与时俱进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方法论, 又是一个实践的范畴。从创新的本身内涵来讲, 就是发现新事物、新规律, 并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创新就是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内在规律, 也就是从“实事”中“求是”。而实事求是, 就是对客观存在的全部事物进行深入研究, 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这种研究工作必须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 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运动的规律。要创新, 就必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抛弃原有的关于事物的局限认识, 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唯书, 不唯上, 只唯实”, 深入实际。
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就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也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从外在表现上看是顺乎历史潮流, 反映时代精神, 其实质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 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 以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开了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 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跟上发展的时代, 才能符合变化的实际。江泽民指出:“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 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弘扬科学精神, 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勇于面对科技发展和各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通过研究和反复实践, 不断创新, 不断前进”[3]。
只有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不创新, 不形成新的理论, 就认识不了事物的规律, 就不能深入实践, 就不能指导实践, 就做不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就必须创造新的理论。毛泽东指出:“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 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 才叫理论和实际相联系”[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为了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在实现人们的利益、愿望、理想、需要等思想意图时, 所要坚持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仅仅是思想方法、思想工具, 而非目的。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切不可缺少人的思想愿望理想需要这个根本前提。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实践品格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它本身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 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这一品质, “真正是马克思主义完全的和无条件的固有的”[5], 即创新的、不断否定的、发展的。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6]。
清楚、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辩证关系, 才能求真务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把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统一起来, 扎实有效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王全书.与时俱进的哲学思考[J].求是, 2002, 16.[1]王全书.与时俱进的哲学思考[J].求是, 2002, 16.
[2]刘泽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高度统一[J].求是.2003, 05.[2]刘泽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高度统一[J].求是.2003, 05.
[3]于莉莉, 李丽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 04.[3]于莉莉, 李丽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 04.
[4]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4]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5].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0-6-7.[5].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0-6-7.
[6].毛泽东选集. (三) :801.[6].毛泽东选集. (三) :801.
科学发展思想 篇2
通过第一阶段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这次在全体党员及干部中广泛开展的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十七大”重要思想,强化工作思路与发展思路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发展与创新各项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学习、反思,进一步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虽然,在支部正确领导下,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上都有一定的进步,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参加党组织生活,在工作中能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勤勤恳恳,追求卓越。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质内涵,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我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增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牢固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在思想上:
1、虽然能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能积极参加学校党支部组织的一切学习活动,但是个人的政治理论学习是比较被动的,如:在下班后的空闲时间,我可能会上上网查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资料,可能坐在电脑前摸索、学习一些自己原本不懂的知识,也可能看看其它感兴趣的业务书籍或者写一些业务方面的论文,却很少主动去翻阅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书籍,主动去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基本知识。
2、对于党内一些不良倾向,我有时见惯不怪。比如:在我们党内有些党员信仰危机、热衷迷信,我虽然不赞成,却很少去作斗争。对党内的一些不正常现象,也多是奉行着“老好人”心态,或者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方法,对一些不良倾向,不是去反对,而是奉行着“多行不义,必自弊”的唯心主义观念,绕着走。
二、在作风上:
1、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我们这一代人听过父辈讲过文化大革命的许多悲惨经历,看过企业中我们的同龄人的艰难生活,自己感觉已悟出了生活的艰辛,能体会和满足自己现在的生活,不想去检讨自己,更不想去批评别人。
2、不喜欢与人沟通交流。在工作中我总是认为自己踏踏实实,埋头干活就可以了。特别是在负责实训基地培训工作后,总有偏安一隅、独享清净的想法,极少向各级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总是觉得自己尽全力干工作,同事看得到,领导也看得到。平时我很少和同事及领导交流。
三、在工作上:
1、全面的考虑问题做得不够。由于性子较急,好像只有自己的工作最重要,一天到晚就想着自己的事情,其余的工作都不想去过问。
2、开拓创新精神还很不够。在工作中有一定的争先创优意识,但思路不宽,创新思想树立得不牢固。虽能熟练掌握所负责工作的技能技巧,但工作中缺乏亮点,不突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及今后整改的方向: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 篇3
山西商务事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取得新成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山西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山西商务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山西商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开放兴省”和“流通活省”战略,全省开放型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发挥了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发展的协同拉动作用,为促进山西对外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中部六省第一。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86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914亿元,年均增长17.1%。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6%,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5805元,居中部六省第一。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4.86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自营进出口总额由2002年的23.1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15.7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38%。5年累计322.1亿美元,是1978-2002年总和的1.6倍。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位次由2002年的21位提高到现在的17位。全口径进出口总额达152.3亿美元,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2.2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取得重大进展。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3.4亿美元,是2002年的5.4倍,年均增长40%。据各市上报统计,利用省外资金648亿元。累计审批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由2002年的2245个增加到2007年的2808个。外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由2002年的2.48%提高到2007年的5.49%。
——开发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山西首家保税物流中心在侯马经济开发区建成运营,省级及省级以上开发区数量从2002年的13个增加到2007年的24个。5年来,科工贸总收入、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均翻了两番以上。富士康、太钢等成为全省外资和外贸的重要拉动力量。富士康太原工业园将建成世界最大的镁铝合金科技制造和研发基地,使太原成为全球的“镁都”。
——“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5年来,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累计9.7亿美元,期末在外人数累计11828人(次),对外投资累计3.5亿美元。2007年,山西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2亿美元,期末在外人数3945人(次),分别是2002年的6.42倍和2.62倍。外经合作大工程项目明显增多,潞安矿务局投资3000万美元在加拿大设立西鹰能源公司;运城制版集团投资6800万美元,在越南、巴西,美国等累计建办22个企业;大同矿务局承建了土耳其1600万欧元的煤矿竖井项目等。天利实业集团通过全国竞标代表国家在毛里求斯承建经济贸易合作区,这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8个园区之一,也是中国中部省份在非洲建设的唯一园区。
——积极创建国家级平台。一是搭建煤炭博览会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局对博览会的大力支持。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在太原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山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二是申请设立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2007年初,会同山西省煤炭运销公司积极向国家申请在太原设立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经过多次向国家相关部委汇报、争取支持,现已得到国家批准,目前正在试运行。三是争取煤层气国际合作机遇。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煤层气独家专营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商务部联合下文通知,外资进入中国煤层气领域的相关政策予以放宽。目前,山西焦煤集团等8个大型企业将有望获得煤层气的对外合作开采资质。四是获得“中国面食之乡”称号。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2006年,商务部将该称号授予山西省。新时期山西商务事业将继续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是对外开放30周年。当前,全国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尽管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但是,中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
根据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山西商务事业将以扩大内需、优化结构、加速转型、科学发展为核心,继续又好又快发展。扩大内需就是通过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消费水平,发挥协调拉动作用,促进山西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优化结构就是通过不断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保持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加速转型就是通过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加速山西省产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就是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决不符合、不适应商务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和矛盾。
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消费水平,发挥协调拉动作用,促进山西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山西省流通消费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但还要着重加强市场安全和质量安全,加强市场监测,保证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确保重要商品市场供应。控制物价过快增长,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特别是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等重点工程和新农村商网试点工作,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推进流通业现代化发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不断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保持对外贸易平稳增长。虽然山西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平稳增长,但还要进一步分析国际形势对外经贸发展的影响,抓好重点产品出口,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与重点企业的联系制度,提高企业应对国际风险能力,加强出口基地建设。要增强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用好鼓励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政策,积极推动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进口,推动自主创新,不断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
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加速山西省产业转型发展。这几年来,山西利用外资取得了新的突破,但还要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县级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搞好项目开发,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鼓励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文化、研发中心等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开展境外能源资源类项目投资,开发境外农业综合项目,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快建设天利毛里求斯经济贸易合作区和巴西莱恩仓储中心。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产业集聚作用。抓住“万商西进”机遇,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和境外产业转移,让开发区成为重点招商项目的承接地。
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决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和矛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商务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商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商务工作科学发展的各个方面。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精神指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积极投身、切实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在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学习实践上狠下功夫,在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上狠下功夫,在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实效上狠下功夫。主动投入到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学习实践活动中,全力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促进山西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经济思想解读 篇4
一、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过程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是在肯定发展的前提下, 着重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 发展观也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1) 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中, 将发展等同于增长, 即“总人口人均产出的增长”。这一发展观在推动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政治动荡。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有增长而无发展”, “无发展的增长”。
(2)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二者并重的发展观。这一观点反映了发展理论学者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美国学者胡格韦尔在1978年出版的《发展社会学》中提出, 发展应该把变迁与增长联结在一起, 增长不等于发展, 增长只是一个量的概念, 而变迁是一个质的概念, 只有经济增长加上社会有序变迁才是发展。
(3)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三者并重的发展观。1987年, 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认识上更加注重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
在新的历史阶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 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经济思想内容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总结了国内外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吸收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 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 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指导思想。
1. 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社会发展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但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现代化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各个方面都要综合平衡, 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 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 围绕这个中心, 决不能干扰它, 冲击它。”[1]他告诫全党:“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 关键是发展经济。”[2]在邓小平看来, 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就是经济建设, 离开了这个中心, 就会丧失物质基础。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我们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 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3]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的历史阶段, 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全面发展观,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始终坚持统筹兼顾, 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深刻反思的结果。1989年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指出,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要求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 其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 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 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1995年9月在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 第一次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从我国实际出发,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的关系。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出生率为12.40‰, 死亡率为6.51‰;由于计划生育制度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的比例不断上升,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严重制约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我国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切实协调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关系。我国是资源总量大国, 又是人均资源小国。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在世界上名列121位,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 居世界第53位。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水平低, 资源的有效开采和利用程度低, 浪费严重, 又加剧了资源的相对短缺。解决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 就是技术创新, 开发节约并举, 利用市场机制, 坚决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 环境污染不断加剧。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 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 生物多样性快速减少。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不仅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人民生活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就是要保护与治理并重, 积极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必须明白,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 以生活富裕为目标, 以生态良好为条件, 努力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 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 借助什么手段, 通过什么途径, 怎样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建国50多年来, 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 矿产资源消耗也增长了40多倍。我国每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 单位工业产值生产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 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和20%。按现行汇率计算, 我国资源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10, 日本的1/20, 德国的1/6。这一切造成的结果是:我国长期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 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施。实践证明, 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时期, 往往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验看, 在这个阶段, 既有因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 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 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 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 必须处理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不转变增长方式, 资源将难以支撑, 国际竞争力将难以提升。
所以,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把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数量的投入为基础, 转移到主要依靠知识、技术和提高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必须摒弃传统的观念,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已经具备良好前进的国际环境、体制基础和政治保证。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就一定能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什么为发展目标和怎样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新、最全面的认识, 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其实质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250-251.
[2]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265-375.
全市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 篇5
各乡镇党委、新城街道党工委,高新区党工委,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市直各企事业单位党委、总支、支部:
根据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肥发[2008]5号),现就做好“制定措施,认真整改”阶段(5月16日-6月15日)的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整改阶段是巩固和检验前段学习动员、查摆问题的是,抓整改、见实效、聚民心、促发展的关键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全市及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工作标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整改,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优化发展环境,健全目标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切实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争先进位、干事创业、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二、主要任务
1、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对上一阶段查找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分类、梳理,精心制定整改方案。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委政府要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属于部门单位职责范围内的具体问题,部门单位要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涉及面比较大的问题,要落实牵头部门,落实分工领导。各级领导班子的整改方案,要注重吸收班子成员个人的整改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征求群众意见,并注意听取督导组的建议,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通过发扬民主、上下结合,保证整改方案切实可行,整改措施标本兼治。
2、坚持求真务实,切实抓好整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要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间,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全程督本。对查找出的问题,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要件件有回音。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要立即整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列出时间表,限期整改;对应该解决、但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说明情况,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属于对上级法律政策有规定、基层或群众不理解的问题,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实行公开承诺,提高服务水平。根据市委安排,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都要树立学习赶超的标杆,并就与标杆之间的差距、学习赶超标杆的具体措施,部门单位工作作风、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作公开表态承诺,表态承诺内容要在报纸、电视、政府网站上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
4、完善目标体系,健全考核制度。要按照泰安市委提出的推进“四个创新”、树立“四个意识”、实现“四个提高”和争先进位的要求,进一步确立发展目标、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形成既符合实际又鼓舞人心的目标体系和考核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交流调研成果,完善发展思路。打按照第二阶段实施方案提出的要坟,继续搞好调研活动,将调研中研究总结的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认真进行梳理、提炼、消化和吸收,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办法和措施。这次调研活动5月31日前完成,调研成果报市委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适时召开中心组理论读书会,学习交流调研成果,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要研究制定关于推进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
6、公布整改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本阶段结束后,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整改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凡属涉及群众利益的窗口单位,要将整改情况和修改提升的服务标准、服务规范通过新闻媒体等途径向社会公示。要发挥热线电话、网络监督、舆论监督、信访监督、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的作用,切实把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7、结合实际,研究长效机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查找出为的问题举一反三,切实把抓好整改与建章立制、创新体制和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组织精干力量,着手研究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1、落实领导责任。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作动员、提要求,集中精力抓整改。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首先做好。通过领导干部带头整改,发挥表率作用,推动整改工作扎实开展。
2、加大督导力度。各督导组要切实肩负起沟通信息、上传下达,发现问题、督促解决,具体指导、检查评估的责任,深入所督导单位督促检查,提出意见建议,指导工作开展。重点督促检查整改方案是否可行,整改措施是否到位,整改效果是否明显,党员群众是否满意。要严格把关,对整改措施不力、问题解决不好、群众不满意的,督导组要明确指出问题,提出改正措施,严重的要采取通报批评、帮扶补课等方式,加大督导力度,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以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3、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形式,大力宣传整改工作取得的成效,宣传整改阶段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充分展示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呈现的新的精神风貌,推动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分领域、分层次地推出一批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为推进科学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4、抓好当前工作。要把整改工作与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支援四川抗震救灾、为民办实事、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有机蔬菜、植树造林、三产服务业、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找准整改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以搞好整改工作推进全面工作,确保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中共肥城市委继续解放思想推进 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不断解放思想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篇6
着眼发展机遇,加快思想解放力度。30年的改革开放表明,思想的解放,是把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改进领导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及后来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辩,每一轮思想解放,都极大地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事实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顺应客观实际,抓住发展机遇。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谁思想解放,谁就能把握机遇;谁思想解放快,谁就能领先起跑:谁思想解放彻底。谁就能真正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有所作为。
立足客观实际,坚持科学合理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就必须从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在目前情况下,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国家。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此同时,要针对我国多民族、东西部差距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领导者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科学决策的基点。
江苏地处沿海,除苏北地区相对滞后一些外,大多县市的基本县情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特别是苏南地区)。因此,解放思想,搞决策,谋发展。我们还必须走在全国前列,要有“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既要以辩证态度看待过去的成就和经验,又要以创新的眼光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尤其要打破常规,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而以全新的开放理念,决策处理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引领企业运筹,提高战略管理能力。改革开放30年,企业发展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企业发展快,运转平稳,财政收入逐年上升,地域经济就良性发展:而企业发展停滞,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遇战略性挫折,地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引领企业运筹,帮助企业提高战略管理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就目前而言,许多企业在战略管理上存在认识误区。一是未能从以前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往往把成功简单归结为机遇、幸运、冒险精神和个人魅力等。二是在关系企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上。随意性大、变化大、主观性强,缺乏较为系统科学的决策机制。三是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深层次把握。从而造成许多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四是对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企划战略或可操作的战略规划。这就使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盲动”状态,没有形成国内乃至国际顶级企业具有的竞争力。因此,谋划地域经济。必须从增强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入手,帮助企业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上取得突破,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领先地位。
事实证明,解放思想。拥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可以激活许多企业,而一个企业的崛起往往可以激活带动若干个企业。若干个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集群可以使地域经济的发展始终处于蓬勃昂扬的发展状态。
贯彻人本理念,推进和谐环境建设。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揭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
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发展。不能只看GDP,“见物不见人”,如果忽视生态文明,忽视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指标,甚至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那最终会被人民所抛弃。因此继续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关注民生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放思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全力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鼓励创优的人文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诚信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进而促使各级干部提高抢抓机遇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更新知识能力、统领全局能力和廉洁自律能力。而机关行政部门则必须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等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办事难”、“效率低”、“乱作为”和“动力不足”等问题。
说到底,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吸引力,也是生产力。和谐环境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全党在新阶段为之奋发努力的重要目标。
科学发展思想 篇7
1 解放思想, 以人为本, 做好科研队伍建设
我院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并践行到实际工作中, 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工作的重点也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转移到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培养人才、不断扩大人才队伍上来。目前, 现有科技人员110人。其中研究员22人, 副研究员20人, 博士和在读博士3人, 硕士和在读硕士20人。科技人员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市科技功勋奖1人、研究生导师2人、省优秀专家 (拔尖人才) 2人、市优秀专家6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人才层次可以达到省级队伍水平。
2 以项目促发展科研工作成绩喜人
科研是立院之本, 我们抓住国家重视农业, 重视科技的大好机遇,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 围绕项目开展科研工作。
承担项目情况。十一五以来, 我院共承担科研项目23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 省级项目8项, 厅、市级项目3项;院项目5项。四年来共获得科研经费830万元。
科研成果完成情况。共取得科研成果64项, 全部推广应用。其中获奖成果10项, 省级奖励2项, 市级奖励8项。审定、备案新品种45个 (国审1个) 。审定 (备案) 品种45个, 鉴定9项、报奖10项。
推广面积及效益。四年期间我院育成品种的推广面积达三千多万亩, 取得社会经济效益近四十亿元。
发表论文情况。四年期间共发表论文68篇, 其中大豆6篇, 玉米8篇, 水稻6篇, 花生6篇, 创新中心15篇, 高粱2篇, 其他25篇。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科研条件
为加快育种速度, 稳定南繁基地2012年在海南签订了长期土地租用合同。为探索多地点、多生态环境交叉育种、接力育种新模式, 选育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品种, 在建设丹东、彰武、郑州3个异地育种站后, 2011年又新建了榆树异地育种站, 4个育种站也都分别签订了长期土地租用合同。为服务“四个一百万”工程, 在昌图建设了花生试验示范展示基地。院内则增添了部分试验仪器及办公设备。科研条件和手段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4 服务“三农”做好创新中心和科技特派工作
为了更直接、高效、灵活、快速为“三农”提供全方位服务, 探讨和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 推动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我们在原来基础上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四大作物 (玉米、大豆、水稻、花生) 新品种展示;二是与铁岭电视台辽北新农村拦目合作, 进行了先进特色典型宣传报道;三是服务热线继续开通;四是送科技下乡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利用铁岭新农村节目及12580电话和现场指导, 应用新品种及新技术, 仅2012年就带动生产面积11200亩, 采用大垅双行覆膜为主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推广花生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 平均亩产达到281kg, 比当地花生生产模式增产12.4%, 增产荚果34.7万kg, 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43万元。
5 加强学术交流,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源
为了提高业务水平, 拓宽视野, 丰富种子资源, 增加选择机会, 我们对外交流和引进资源等学术活动, 并从中获得了较好的回报。2009年被授予国家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基地的建立更加促进我院不断的开拓视野, 更新观念, 紧紧围绕优质、高产、高效这一主题, 开展农业引智工作, 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近三年通过辽宁省审定的15个玉米品种中有11个是利用国外资源育成的, 今年年底前完成审定试验程序的12个品系中有9个是含有国外血缘的, 所以说没有引智资源的引进, 也就没有我院育种工作的今天。
6 招商引资, 完成企业改造, 增添科研后劲
为了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产学研结合, 进而拉动铁岭种子产业发展, 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银行信用等级AA企业。为了解决公司发展资金不足、现代管理人才缺乏等瓶颈问题, 公司于2010年引进了国内外著名企业益海嘉里集团北京嘉农种业公司进行参股, 由于受政策影响, 2011年北京嘉农种业又决定淡出种业。2011年又完成了铁研种业股权的再重组, 而且重组的结果还是相当理想的, 控股方荃银种业是一家体制好、机制活的民营上市公司, 该公司与农科院签订了对院玉米育种等科研工作进行投资的协议, 使院科研资金又多一个来源渠道。而且, 公司推广的品种绝大多数都是我院选育的, 也加速了院科研成果的转化, 成为我院品种开发推广的又一个重要平台。
论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篇8
一、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发展观的演进大致经历了经济增长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个阶段。
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二战前形成的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为依据的传统发展理论, 盛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种发展观把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发展的标准与目标, 认为增长等于发展, 只有促进经济的增长, 落后国家才能实现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其基本观点是: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第一标志”, GDP的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标志, 发展规划是实现工业化和实行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 落后国家大多沿袭发达国家的老路, 强调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第一”的传统发展战略。但是这种传统的发展战略及其实践模式, 逐步受到来自经济发展自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挑战。巴西、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发展都表明一个事实, 经济增长并未给人们带来普遍的福祉, 相反却带来了分配不公, 两极分化, 社会腐败, 政治动荡, 是“有增长无发展”, “无发展的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全球人口剧增、食物匮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大量失业、社会两极分化等一系列全球性难题的出现, 特别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的出版, 引发了人们对增长极限的思考。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受到了严重挑战, 人们开始对以GDP增长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行反思。
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是检讨和反思经济增长发展观的产物。以往的发展实践使人们逐步认识到, 忽视社会发展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经济增长, 不可能带来人们所期望的普遍福利。增长不等于发展, 发展应该以人为中心, 是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全面进步的过程, 是全体成员分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全面进步。
在这一背景下, 美国学者率先发动了一场“社会指标运动”, 提出建立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生活、文化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1983年, 法国学者弗郎索瓦·佩鲁出版了《新发展观》一书, 把发展视为“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提出了“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发展理论。
此后各国学者相继提出了各种新的发展主题和发展理念, 把发展看作是以民族、历史、环境、资源等自身内在条件为基础, 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水平、文化观念、社会转型、自然协调、生产平衡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观纠正了以物为主的发展的片面性, 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比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更全面更成熟。但这种发展观也是有局限性的, 它片面强调了当代发展的各种综合协调, 未能考虑到后代的发展空间问题。
“悲剧是人类最好的学校”, 在全球日益面临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问题的情况下, 人类开始对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反思, 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开展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探讨、再认识, 使得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和推广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发展观最重要的进步。
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它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其宗旨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以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不仅唤起了人类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 更为重要的是, 它更新了人类对发展的认识。从传统社会发展理论忽视人的单纯经济增长倾向, 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物并重, 再到可持续发展的以人类的永续发展为中心的演变, 触及了人类社会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层面, 使人们不仅从当前而且从未来的角度, 既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 使社会持续发展, 又提高持续能力, 使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础之上, 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 运用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成就, 从哲学高度对人类的起源、人的自然属性进行科学的概括, 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全面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指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应该从改善人与人的关系着手, 并从社会制度运行层面揭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途径, 为我们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了宏观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是随着地球环境的演化而发生、发展的, 是地球环境演化的结果。
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 来源于自然界, 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这是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自从自然界有了人类以后, 人类便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并参与整个自然界的发展。人始终是自然界中的人, 是“站在稳固平衡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虽然人从动物界中脱离出来, 依据自己的目的来改变和支配自然界, 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 但这并不能改变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客观事实。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起源上看, 先有自然界, 后有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出现以前, 自然界就存在着,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自然界可以不因人的存在而存在, 人却不能没有自然界而生存。马克思强调,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离开自然界。
人从自然界产生出来后, 即开启了人类生活的历史。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条件, 但是, 劳动只有与自然界相结合, 才可能创造真正的人类生活。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劳动中, 自然界作为独立的客观存在, 是一个基础, 一种环境, 一种活动的作用对象。人通过劳动和周围的自然发生关系, 通过生产劳动不断的改造自然, 支配自然, 从而创造了一个“人化的自然界”。没有自然界, 没有作为社会的“人化的自然界”, 就没任何人的劳动的可能性。
自然界多样的存在物, 既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也是艺术加工的对象, 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依存于自然界, 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持续进行, 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就要求人不能像动物那样只生产自身, 而要在生产自身的同时“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但是, 在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过程中, 人利用、改造自然的活动是要受到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制约的。人在自然界中不仅有能动的一面, 也有受动的、受制约的一面。人不仅作用于自然界, 也要受到自然界的作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人对自然界的不恰当干预行为会引起自然界的强大的反作用, 从而招致严重后果。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 实现与自然界的和谐一致, 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必须以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为前提, 应当认识到人类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 学会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不尊重自然, 不以自然规律指导的人类行为必然会带来对大自然的破坏。人类的活动不能超出自然环境允许的限度, 否则就会如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 只会带来灾难。”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两个方面。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舞台,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继而又分析了人与社会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出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 其实隐藏着深刻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在社会中结成的关系, 归根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在社会由不同的人群、集团、阶级或阶层组成的条件下, 存在着多元化的复杂的利益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是人类的整体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所在, 但一个社会的主导力量, 如果不是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而是追求狭隘的私利, 就势必会对自然界进行拼命的索取和掠夺式的占有, 从而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失调。
因此,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立足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去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调整、改善人与人的关系着手, “对我们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 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要消除那种导致只关心自己行为的最直接有益效果的制度因素, 构建一种兼顾各部分人利益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利益的制度保证。
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和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连续性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重要内容, 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贯彻, 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是基于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的协调统一。
在生态发展方面, 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 指出发展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发展要以自然的承受能力为限度;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 应以不损害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为前提, 不能毫无限制的发展;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改善和提高自然界的资源生产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 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
在经济发展方面,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肯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 认为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 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物质基础;不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发展, 不提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脱离的做法, 而是要求保护与利用要合理地结合起来, 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 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
在社会发展方面, 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创立公正、平等、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 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人的能力全面发展,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与保障;要求在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基本领域进行变革, 大力提高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生活水平,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晓林.社会发展观的历史嬗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4) .
[2]赵甲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意义[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1) .
[3]黄涛.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J].理论月刊.2004, (3) .
[4]刘曙光.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4) .
[5]易培强.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 (4) .
[6]邓强.论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 (4) .
[7]匡利民.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的全面发展[J].文史博览 (理论) .2008, (5) .
[8]李慧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与当代价值[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S1) .
科学发展观主体性思想探析 篇9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从价值层面进行分析, 对于主体的定义, 除了实践主题之外, 实践主体也同时是价值主体,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中, 对于主体的定义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关于实践主体是这样阐述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第二个事实是, 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使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1]。
马克思将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 社会的需要是人类生产不断前进的动力, 而这种动力在推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 除了人类自身的自然需求外, 还有自然的文化需要, 而这种文化需要,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 推进人类社会的循序渐进。这体现出价值也为实践活动提供了目的,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 必须要进行生产活动, 而生产的目的则是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实践活动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而人类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也应当享受他们劳动所产生的价值。只要人类创造的价值能够不断满足, 人的自然需求和文化需要, 便能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从发展实践的角度出发, 指出发展是第一要义, “发展,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有决定性意义。”[2]我国射虎想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自主性, 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思想, 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的一贯坚持, 能够加强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从而满足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 实现主体性原则向价值理性的回归, 揭示了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
二、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渊源
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 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我们党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 不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又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3]
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 通过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并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深刻, 在思想资源的探寻并不仅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单向维度, 从文化的历时性层面进行分析,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有着紧密联系。科学发展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的基本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体现出传统文化复杂联系, 社会发展过程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过程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 也能够从2000多年的“人文精神”与“以人为本”相联的痕迹。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 不能损害满足子孙后代需求的能力, 从广度和深度拓展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同时, 需要重视保护和改善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发展观在价值观与方法论上吸纳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理, 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能动的方法论融入其中, 在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中, 人作为矛盾主体, 应当一方面坚持资源开发, 促进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坚持重视节约资源、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促进中华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的主体性意义的张扬
人的主体性是所有问题的实质与核心,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属性。而人的主体性问题, 从本质上进行分析, 可以理解为人的问题,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与创造者, 也是社会物质财务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整体发展的根本同理, 因此需要正视人类社会中人的主体性。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应当以真正尊重的人主体性意义为基础, 在人类谋生手段仅仅局限于劳动的时代, 也形成了对人类主题性意义的张扬, 这正是体现出科学发展观决定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并没有超越时代要求, 也没有落后于时代要求。从这种意义上说, 人的主体性意义张扬本身就需要科学发展观。
对人的主体性功能和作用的强调, 也是对“以人为本”价值的倡导。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和谐发展即通俗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具备相应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作为基础, 而发展则必然会涉及到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与自然, 人与环境的关系,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加限制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虽然会使得人类社会得到短暂的膨胀发展后, 却并不利于最终的根本性发展。而科学发展观对于人类主体性意义的强调, 正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通过哲学的视野来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明确认识到资源积累的重要性, 以后代人的福利作为主体性意义张扬的基础, 以适当消费来确保当代人的福利。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 这种代际发展的良性循环互动中, 体现出科学发展观对人类主体性意义的张扬, 当代人与后代人可以指同一个人的不同时间段, 也可以指不同时段的不同人, 但却能同时体现出富有主体性人的修养和素质。而科学发展观的涵盖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更是人类社会对于生存空间环境质量的深度思考, 以张扬人类的主体性意义作为方式, 明确认识到生存空间质量的重要性。如果空气和水源遭到污染,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必将受到严重阻碍, 因此无论是哪一时代的社会发展都应当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四、科学发展观是动员全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以国际国内形势作为基础, 全面分析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 科学判断新型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坚持以人为本, 并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 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 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 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必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全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中国梦的热情和积极性。
人类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 是崇高的价值追求, 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张扬人的主体性, 就是联系了理想社会的实现同每个人的责任这种美好的、崇高的价值追求, 不能依靠别人去为我们创造, 而完全依靠全人类每一个人的创造。理想社会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向往、憧憬, 人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追求它的实现, 就在于理想社会最适合人类本身之需要。所以, 构建理想社会就成为每个人的责任, 这就将价值追求同每个人的责任、贡献统一了起来, 现在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得党心、民心, 发生如此强大的动员作用, 正是因为把这两者很好地统一了起来。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中, 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动员作用, 以重大战略指导思想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并明确揉奶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 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指导思想, 正因为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之策, 所以能够说服群众、掌握群众、动员群众, 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摘要: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科学发展观, 是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同时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渊源。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原则, 是对人的主体性意义的张扬, 是动员全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理论武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72.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A].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206.
[3]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 2006-4-22 (1) .
[4]韩庆祥.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阐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19.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科学发展观 篇10
一、加大党组织的向心力
首先, 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增强党员的辐射力。通过党员大会, 党课学习, 党小组生活会等方式, 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觉悟。通过民主监督机制, 评价激励制度, 增强党员工作的责任感。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以点带面, 弘扬正气, 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
其次, 抓好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的战斗力。学校党组织要面向全体教师坚持制度化的政治学习, 教育理论培训。通过定期理论考试, 检查心得笔记学生座谈及问卷调察等多种手段, 搞好教师形象纠察活动, 提高党组织对教师进行思想建设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 做好党员纳新工作, 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党组织要有计划的给团员, 积极分子上党课、传授有关党的知识, 搞专题讲座, 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 培养他们对党的真挚感情。制定培养积极分子的远景规划, 形成梯队。明确党员和积极分子结对子, 开展“一带一”活动。对党员交任务, 压担子。在平时动作中注重对培养人的帮助和指导, 随时了解他们的发展动向, 并及时向党组织汇报。
总之, 学校党组织要通过自身的工作, 把全体党员和教师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加大党组织的向心力, 保证学校向正确的方向科学发展。
二、提高领导班子的号召力
首先, 要求每位领导成员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 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分工协作, 密切配合, 共同营造一个奋发向上, 团结协和的坚强集体, 以赢得广大教师对领导班子的信赖。
其次, 每位领导班子成员要有勤奋务实的良好工作作风。在工作重要自加压力, 多思, 求新进取., 用出色的工作成绩, 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以增强工作中的说服力。
再次, 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要廉洁自律, 密切联系群众, 对学校的各项活动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注重对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开展向我看齐活动, 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 带动全体师生, 当好排头兵, 提高号召力, 使学生沿着健康的轨迹科学发展。
三、提高广大教师的活力
工会、职代会, 女工会要发挥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为学校各项方针的确定当好参谋, 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搞好学校的民主管理, 促进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主人翁意识的形成。工会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生活, 为教师排忧解难, 解决好教师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感到集体的温暖。同时, 有计划, 有步骤的开展系列化的文体活动, 缓解教师们的紧张的工作气氛。丰富教师生活。
团委高度重视团委的工作。有的青年教师业务不熟, 思想不够稳定, 要使他们尽快步入正轨, 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 是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保证学校强劲的发展后劲。团支部要密切配合党支部组织开展系列性多样化的活动, 集思想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娱乐为一体, 在基本功比赛, 教学比武等活动中, 培养青年教师的创造力和进取心。
四、增强教师的影响力
作为一名教师, 能够吸引学生是做好工作的良好开端。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以朴素的大方的穿着打扮, 礼貌文明的言谈, 端庄文雅的举止, 博得学生的尊重, 用教师特有的风度气质感染学生。
首先, 认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 就要学会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以平等、公平、公正、真诚、严格、挚爱对待每一位学生。遇事要善于控制情绪, 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客观评价学生的行为。摒弃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手段。要以平等与真诚的姿态与之交流, 使之心服口服。化解矛盾是教师的管理艺术, 教师要善于避免师生对立;完善自我是教师的良好素质, 教师要善于在解决问题中反思己过。
其次, 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家长要以诚相见, 以礼相待, 在家长面前不徇私情, 不失教师尊严。发现学生学业懈怠, 品行不端, 不迁怒于家长, 教师要反躬自省, 恪守职责, 拥有问题少传唤家长到校。要勤于家访, 并身体力行去感化家长, 感到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是教师、家长、学生三力合一, 相互促进。
再次, 摆不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鲁迅先生曾提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思想, 那么教师就是就是教育工作的孺子牛。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 照亮他人。从而教师要在工作中摆不好得与失的关系;立足干好本质工作, 不图名利, 不讨价还价。面向全体学生, 对学生全面负责, 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 影响和带动学生, 使师生行动上同拍。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为适应时代的需要, 学校必须努力培养创造型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是抓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 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求知欲会使人去探索科学, 去进行创造新思维, 而且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的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其不枯不竭, 永为活水, 青少年的求知欲最强, 然而, 若不加以有意识的转移到开发智能, 追求科学上去就会自然萎缩。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欲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其次,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建立各种兴趣小组,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是发现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使教育同社会生活, 实践性结合。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 多给学生创造展示才能, 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篇11
领导有力,组织有序
思想政治工作有保障
公司党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机制、人员、经费保障落实,加强阵地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公司先后成立了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员工辅导计划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定期研究解决涉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推动了工作开展。
加强机制建设。公司采取党委(总支)成员和行政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等任职方式,要求行政领导在抓业务工作的同时,也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中,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和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检查、同考核,建立健全了目标明确、责权分明、运转协调、渠道畅通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总支)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队伍为骨干、以员工广泛参与为特色的大政工工作格局。
加强人员经费保障。按照精简、高效、协调、务实的原则,成立了政治工作部,与行政干部一视同仁、同岗同酬,落实政工人员待遇;与专业院校和专业机构合作,举办不同层次的政工人员培训班、支部书记培训班,提高队伍素质;将思想政治工作经费纳入公司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就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设立专项奖励经费。
加强阵地建设。公司创办了《南方电网报·云电新闻》《云南电业》、云电视频、云电新闻网、《党群工作简报》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各基层单位建立了图书室、活动室,为丰富干部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搭建更多载体;开设“网上课堂”、手机报“学习园地”,创办“网上论坛”,建立“QQ”学习群等,为广大员工提供立体、丰富的学习资料库,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宣传党的大政方针的有效载体。
坚持理论教育
注重发挥思想引导的作用
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制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安排意见》,以问题为起点和切入点,建立发现问题——问题研讨——自主学习——知识共享——深入研讨——创新突破的科学学习模式,推广应用“团队式”“共享式”等10种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吸引力。修编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等相关学习管理制度,规范基本学习制度,严格考勤纪律,提高学习质量,细化量化干部员工学习时间、内容、目标。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员工。建设五个工作载体,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学习理论的热情,引导干部员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是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轮流讲学活动。利用“观点交流”“学习成果分享”“中心组学习论坛”等载体,拓展中心组学习深度,提升学习质量。二是打造精品党课。开展“精品党课”征集评选活动,利用网上党校实现党课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公司党课课件质量和学习质量。三是打造“网上党校”平台,形成集资料汇集、党课教育、理论培训、学习测评、学习档案记录于一体的公司网上党校教育平台,实现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四是打造“职工书屋”,为党员搭建学习平台。有条件的可以为基层站所设立“流动书箱”。五是开展“翰墨云网 书香云电”主题读书活动,推荐“我最喜爱的书”、征集读书心得体会、召开读书交流会,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加强员工价值塑造。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务实、为民、清廉”成为公司党员自觉的价值追求。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贯PPT,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践行者。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与内涵”专题辅导学习,制定印发公司《道德讲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道德讲堂”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确立仪式化和规范化并重的“五个一”活动流程,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宣扬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南网文化理念,坚守“辛苦我一人,点亮千万家”的企业精神,引导公司全体干部员工投身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用崇高的道德和人格力量进一步引导员工提升人格修养和道德素养,建设员工“精神富有”的幸福家园。目前,以“弘扬雷锋精神”“崇尚孝道 感恩父母”“为民务实责任担当”为主题,举办五期道德讲堂,基层单位共举办“道德讲堂”32期。大力选树宣传先进人物,开展年度员工表彰立功工作和党内创先争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正气。
坚持推动发展
注重发挥服务中心的作用
坚持把推动公司中心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和团结公司广大干部员工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期间,公司资产、售电量等指标实现又一个翻番。
在振奋精神中推动发展。加大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宣贯,通过制作手册、招贴画、宣贯片、新闻专栏深度解读等形式,宣传公司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需要继续坚持的六条经验,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及时向员工宣贯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十二五”公司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紧密围绕“成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战略目标,重点引导员工把握好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把握好一体化、规范化管理这一方向,用公司辉煌前景振奋员工精神,激励员工积极投身公司的重大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中。
在凝聚力量中推动发展。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强化职工代表提案征集与办理。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持续推进以“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活动等,充分凝聚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力量推动公司发展。认真开展职工代表巡视工作。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认真分析、解决劳动争议,认真接待员工来信来访,大理供电局等24家单位为此被授予“云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在保障安全中推动发展。抓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利用安全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强化员工安全意识。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咨询日”“关爱生命 安全发展”大型安全展览和主题征文、安全提示短信、平安幸福连心卡等活动,以“有责、知责、尽责”为主题,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巡回宣讲活动,为公司加强安全管理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公司安全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做出了积极努力。
坚持文化建设
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
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工作指导和载体支撑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和规范公司和员工行为,提升管理水平,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公司和员工的和谐发展。
在文化宣贯中传递企业价值。充分利用、整合公司系统报纸、期刊、网站等媒体资源,长设专版专栏。坚持专题策划、深度采访、故事讲述与视觉表达的有机结合,试点建设文化心工场。通过制作《南网文化宣讲光盘》《宣传手册》,制作南网文化培训电子课件、培养内训师开展现场巡回宣传讲解。通过“中国梦 南网情”文化故事讲述大赛等活动,深植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价值,引导员工深刻认识电网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历史使命,履行电网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不断增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在典型示范中传递企业价值。广泛开展了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党员、“金牌员工”等的评选,开展“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的争创活动,积极发现、挖掘、培养和评选系统内的优秀人物。编印《行动起来——让文化落地》企业文化故事集、《先锋——云南电网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图文集》,开展“讲述身边人的故事”DV大赛、“岗位实现价值、责任成就事业”主题DV视频宣传、“庆五一弘扬劳模精神”座谈会,生动展示公司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塑造了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模范和专业、岗位楷模。用身边的人和事诠释南网文化,传递企业价值,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员工对文化理念的认同度,使企业文化成为统一思想、凝聚智慧和力量的精神支柱。
坚持聚焦于情
注重发挥情感培育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情感塑造、情感培育、情感激励的作用,不断培育员工服务客户之情、回报社会之情、归属企业之情。
培育服务客户之情。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加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在公司系统开展了《员工守则》的宣贯,明确员工的行为禁区、职业操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秉承服务永无止境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公开向全社会做出供电服务九项承诺,认真落实省国资委党委的安排,在主要供电营业窗口全面开展了“四亮四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优质服务对标和客户“挑刺”活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持续开展“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优质服务系列活动,通过寓教育于服务,寓教育于管理的方式,公司员工自律奉献的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公司“万家灯火,南网情深”服务品牌日益深入人心,连续五年位列云南省服务行业满意度测评第一名。
培育回报社会之情。组织员工参加志愿者、爱心助学、扶贫济困、抗洪、抗震等社会公益活动。在云南省百年一遇的旱情灾害面前,公司创造性地提出打建“饮水思源南网情深井”,开展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援建共青团希望水窖近100口。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公司29个青年志愿者服务分队,3 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完成注册工作。持续开展“六走进”活动,仅2014年上半年,各单位就走进困难家庭7 075次,走进企业2 691次,走进社区654次,走进农村1 982次,走进学校407次,走进医院265次。以“做好事做善事做志愿者”为主题,组织开展了272项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时间累计942小时,向社会竖起了公司“青春梦·爱心桥”志愿服务形象品牌。
培育归属企业之情。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积极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在暖人心中稳人心,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政工人员利用员工恳谈会、基层调研、谈心交流、家访等有效形式,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身边群众思想状况,认真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公司各级党、工、团组织积极开展家政援助计划、“24小时在外员工服务热线”“志愿服务队”“员工互助队”等形式多样的温馨服务活动,主动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急难事件和实际困难。2014年上半年,公司系统建立领导联系点335个,领导走访点240个,到一线工作1 607人次,撰写调研报告288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接待日活动150次,接待群众736人次,解决问题1 060个。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与党员谈心7 590人次,结对帮扶党员8 062人,走访党员3 821人次,慰问党员4 106人次,慰问金额205万元。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开展“同心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比赛,“同心结南网,携手迎亚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祖国颂、南网情”文艺晚会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加强公司员工互信了解,提高组织凝聚力。
坚持人文关怀
注重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公司紧密结合实际,适时引入心理学的方法与手段,以改善员工心理感受为关键,以提高员工主观幸福度为核心,开展了员工辅导计划工作。深入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培训,利用心理健康网页、自助手册、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员工掌握压力管理、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定期普查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状况,实时评估重点人群心理状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切实关注和维护员工身心健康,营造情理和谐的企业氛围。开展幸福巡航·员工辅导工作室试点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组建“云南电网公司心灵驿站QQ群”,组织41名辅导员入群工作,实行每周轮值制,向员工发布心理学相关知识信息,荐文品书,传播心理学知识,为员工提供亲子教育、婚恋家庭、职场减压等方面的心理咨询,不断提高员工自我调适能力和合理改变员工自我认知,着力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探索过程中公司所形成的《员工心理自助手册》《员工心理在线评测系统》和《员工心理帮助预案》三大富有企业特色的重要成果,完整构建了员工心理健康预防、预警、干预三大子系统,构建了一个预防与干预相结合,以预防教育为重点的员工心理帮助系统。在人本管理、后勤设施、文化娱乐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和谐温馨”变电站创建,积极拓展员工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给予员工强有力的心理支持,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氛围,促进变电站员工快乐健康工作。
科学发展思想 篇1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核心,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 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邓小平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 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
当前, 我国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教育改革越深化, 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就会越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更需要我们的科学决策和科学观念的引领。党的十七大把教育作为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 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要实现科学发展, 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让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改革发展中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因此, 高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最高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 办学以教师为本, 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使高等教育进步的过程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要始终牢记广大师生员工是学校的办学主体, 是学校各项事业长盛不衰的根基, 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 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行使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权利, 集思广益, 民主决策, 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群策群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 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高校党的宣传部门, 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 凝聚人心, 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我们要牢牢把握大局, 始终坚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将宣传思想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不同的历史时期, 我们的宣传重点有所侧重, 宣传思想在表述上也有所不同, 但是, 必须看到其中的关联性和继承性, 与时俱进地学习, 与时俱进地宣传, 始终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
我们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宣传理念。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宣传思想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我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更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成就人。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全体大学人的智慧和才干, 共同谋划学校未来发展大计。
我们要不断创新, 努力开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创新作为力量源泉。多年的工作实践, 使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方法的同时, 更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在宣传体制、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 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我们应牢牢把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占领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阵地, 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大网络”。
学校过去五年取得成就的根本经验就是发展, 在新的基础上使学校各项工作继续上质量上水平, 还是要靠发展。过去, 我们在发展中破解了许多难题, 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事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归根到底, 还是要靠事业的科学发展来解决。
参考文献
[1]万晖.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成才之路, 2008, (28)
[2]刘静.论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党史博采 (理论) , 2008, (01)
[3]王彦斌, 胡春光.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兰州学刊, 2006, (09) .
【科学发展思想】推荐阅读:
科学发展观思想06-01
科学发展要解放思想11-03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11-2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10-13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研报告08-15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08-23
以学习推动思想解放以实践落实科学发展05-29
预备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08-16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思想汇报09-04
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情况汇报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