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2024-08-26

社会保障调研报告(共8篇)

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篇1

一、调研课题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完善社保体的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日臻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保障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调研设计与组织实施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主要类型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是否落实到位,例如企业是否按国家相关规定为员工建立社会保险、员工是否享受到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得到有效的数据和准确的结论。从XXXX年XX月起,我在XX市XX区、XX区、XX区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向社会各行业人员采集相关信息。

三、调研对象情况简介

本次调研主要在XX市XX区、XX区、XX区开展,我们的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30—50岁左右的城市工作者,通过对百余名不同行业及单位的员工的调查,我们顺利得到了调研报告所需相关数据。

四、调研数据统计简析

我国政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尚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在XX市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原因。

1.城镇企业多注重养老保险,参保险种不全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大多对养老保险较为满意。从险种看,养老保险覆盖面远高于其险种,紧随其后的是医疗保险。分别占有76%和59%的比率。绝大部分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只为员工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同时其他几项社会保障的险种则无人问津。

2.民营企业员工参保比例较低

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员工参保比例低且参保险种不齐。特别是酒店,娱乐等服务行业中(我们在开平区的调研活动中曾走访XX餐饮,XXX,XXX,由于人员流动性大,除中高层管理者大多由公司为其上“五险一金”其他员工均来参加保险。

3.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存在制度不健全、分配不均等问题。

这次调研我们不仅将木管投向了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还涉及到了就业培训,还有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等社会热点问题。在调研中我们看到

(1)67%的人对住房公积金感到不满,集中48%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受益方范围较窄存在不公平,32%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存在严重问题。在与被访者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并未真正落实到城镇生活贫困人群当中,65%的认为实际领取低保人数与省级转移支付核定的领取“低保”数量有很大偏差,并且低保对象的界定标准尚未规范。

(3)对于下岗职工、待业大学生这样的收入不固定的灵活性就业群体,做好就业培训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只是在找到工作后进行过短暂的入职培训,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培训。而零收入和收入不稳定的就业群体又是最需要社会救助的,因此(2)中提到的问题格外严峻。

调研结束后,我们将得到的数据加以汇总和整理,并选取了其中富有代表性的30余份问卷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出了我们对成因的看法。

首先,认识不到位。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中存在着模糊认识,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说,员工只顾多挣钱,对养老保险缺乏切身体会,认为“退休早着呢,参加养老保险不必着急”,再加上本身工资就不高,情愿自己开销,也不愿自己缴费参保。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愿参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非公有制民营企业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利润意味着私有财产。因此,多数企业主普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认识不到为员工参保可以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稳定人心,增加企业效益。

其次,从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大部分企业的有限财力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力不从心。国有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离退休职工及在岗员工的社会保障负担更加沉重。而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其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来解决的,外部融资渠道不畅,原始资本投入不够充足。因此,有限的财力致使许多企业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另外,还有一个民营企业特有的用人特点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这也加大了企业的参保登记工作的难度,同时,约束雇主的劳动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导致被调查者中89%的民营企业员工目前尚未由所在单位为其参加社会保险。

五、改善企业员工社会保障的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状况。

首先,从社会的层面来讲,要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使经营者清楚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对职工乃至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同时,让广大职工都了解社会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使大家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从司法的层面讲,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推行。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商业保险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这一强制性必须通过国家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目前社会上多数就业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社会保险的立法相对滞后或执法力度不够,主要依靠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和宣传动员的作法,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一方面应加快立法,特别是加快地方立法;另一方面,应充分依靠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推进社会保险的改革。

另外,规范用工制度是改善员工社会保障情况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后需要及时与员工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六、结束语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与许多被访者进行交流,其中有一个在税务局工作的公务员说的话让我们感触很深。他说,新中国刚刚建立XX年,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现今社会的欣欣向荣,我们已经在军事、经济、科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失衡也是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总而言之一个刚刚起步的泱泱大国敢于承担起13亿人口的社会保障并在XX年中日趋完善,本身就已经树立了世界社会保障进程中的里程碑。

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希望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总结借鉴前XX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更广地普及,更快地完善,更好地造福中国13亿人民。

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农民工,失业保障,体系构建,扶持政策

一、调研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目前,在很多行业,农民工成为从业人员的主体。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市人口上升13.46个百分点。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其中,所有行业乡镇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3.15%。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人员中占57.3%,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43.9%。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支柱型群体存在。一方面,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权益最得不到保障,最容易大规模失业的群体。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农民工群体作为一个重要但相对弱势的群体存在,农民工失业是一个事关国家经济建设的社会问题。所以,农民工的失业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对于农民工失业保障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农民工失业保障体系的合理思路和建议。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农民工的基本理论

1. 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工是近十年来新兴的词汇,从字面意思理解即农民工人,是一部分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拥有农业户口的人。目前这一特殊人群数量逐步增大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农民工基本的流向是从落后地区流向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以河北张家口市为例,仅建筑领域,农民工人数占所从事行业人数的80%。多数是周边乡镇的农民。(2)农民工逐步规模化务工。最初只有少数人自发外出打工。演化至今,逐渐体现出规模化。每年春运就能发现,以广东肇庆为例农民工返乡的摩托大军达到10万人。(3)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受过高中以上不含高中的从业乡村人口占总人口1.5%,受过教育的农民工占总外出务工人员的94.8%,其中农民工年轻化程度高。近几年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逐步增多,4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数的59%。(如图一所示)

2. 农民工群体的分类和分层。

农民工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群体被过度地泛化了。他们在许多情况下被作为一个利益要求高度一致的群体,而缺乏必要的分类比较。相应的,在此认识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也难免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实际上,中国农民工群体更像是一个“潜在性”的大利益集团,在“农民工”这个泛泛的称谓下,还存在着若干个次级,乃至次次级的“隐形”利益群体,而不同利益群体部分则有着显著差异的政策需求,根据农民工与城市密切关联程度的不同标准把农民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经城市化的农民工,虽然他们仍然具有农业户籍身份标识,但是他们职业稳定、有相对固定的收入,这类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市,基本已经脱离了农村;第二类是大量流动的农民工,他们既长期在外、不进行农业劳动,又在城市没有固定住所和稳定的岗位;第三类是季节性的农民工,他们只在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而平时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农村务农。

(二)失业保障基本理论

1. 失业的界定。

最初国际上对失业的解释是指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通过一系列调查后的新定义是:在指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失业也分为自然失业和经济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当然是社会所不能避免的,人的性格,能力,爱好等个人因素,以及企业的因素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失业的问题,而且这些因素也是难以控制的。经济周期性失业则是当经济活动进入衰退阶段时产生的失业,其原因是社会总需求的不足。

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迅猛增长,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对工作要求高,便很难找到工作,也使得失业率增长。因此对失业的界定也不能仅仅解释为想找工作而找不到,也可以理解为没有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自己的便不去选择,造成自己失业。不是找不到,而是不想去做。

2. 失业保障的内涵、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失业保障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援助等方式对失业者进行帮扶。其具体形式可以是政府、社会福利机构直接的失业保障金,也可以是失业保险。

失业保障金的特点如下:第一,失业保障金的领取必须是在正规单位,有用人合同的情况下工作满一年才能领取。第二,支付方式简单,但认证过程繁琐。退工单、劳动手册、失业保障登记表等各种证明缺一不可。需要往返于退工单位、街道、派出所等各类部门。第三,待遇水平较低。

失业保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适用对象的特定性。失业保险只适用于失业的劳动者,而且必须是非自愿性失业。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失业人员只限定为就业转失业人员。第二,享受保险待遇有一定的期限限制。失业保险待遇只能在法定期限内享有。超过法定期间,即使没有实现就业,也不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劳动者失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24个月。第三,待遇水平较低。失业保险待遇只能保障失业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一般都将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控制在社会救济水平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之间,待遇水平比较低。第四,保险功能的特殊性。失业保险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通过预先筹集的失业保险基金,对因失业而失去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经济援助,以帮助失业人员渡过难关;二是通过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组织生产自救等服务措施,为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提供帮助,并尽早实现其重新就业的愿望。

三、农民工失业的现状特点

(一)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

当前,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技能,所以,他们寻找岗位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依靠出卖体力劳动赚点血汗钱。农民工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工作特点,造成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从2005年至2012年11月一项调查表明,农民工中未变动过工作的占50.8%,变动过一两次工作的占23.4%,三次以上占25.8%。如此高比例的农民工长时间失业,在缺少失业保障、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后果令人担忧。

(二)以青壮年为主。

青年农民工在工作经验、社会阅历和知识等方面与成年农民工相比相对欠缺,是导致青年失业率高于成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显示,失业农民工群体中青壮年比重高达75.7%,失业次数超过三次的占一半以上。这表明失业农民工中青年农民工所占的比重大、失业次数也较多。

(三)工资收入低,失业后无生活保障。

城市农民工工资水平低,且很少提高。农民工在失业后只能把自己的积蓄作为生活来源。但由于工资较低、拖欠工资严重,失业农民工积蓄很少,维持生活非常艰难。

(四)巨大的心理压力。

农民工失业后,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社会歧视,心理较为复杂。据重庆市一项关于农民工的调查表明,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在失业后认为自己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各占51.5%、54.5%;同时失业后感到焦虑的比例分别为29.3%、34.2%,甚至有一定比例的农民工表现出绝望、自杀的倾向。农民工失业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贫困,生存无法保障,容易与社会各方面发生矛盾和冲突。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为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工业和服务业大量体力劳动的主要承担者,但是农民工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速度,再加上,政府政策、宏观经济的波动起伏及农民工自身素质低等特征的影响,农民工的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四、完善农民工失业保障的建议

(一)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及保险制度

近几年来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十分严重,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建立起相应的保障制度,才能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很好的保护,建立符合农民工实际情况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工疾病医疗保障制度。再次建立面向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社会救助制度最后,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

(二)建立完善就业促进制度,规范城乡劳动力市场。

首先要大力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化的格局。由于户籍制度和一系列附加的歧视性制度的存在,让农民工不断往返于城市之间,苦不堪言。促进城乡平等就业,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建立针对农民工的就业优惠政策(从企业和农民工两方面)。建立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和培训体制,增加职业介绍和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加强对农民工就业的指导和服务,提高职业介绍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三)提供政策支持,并且为农民工返乡提供创业机会一是要对失业返乡农民工采取就地稳定政策。

通过财政投入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免费培训,让愿意种地的农民工有地可种,加大财政投入,为失业返乡农民工就地创造就业机会。

二是创业扶持。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和城镇各类劳动者应该享有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同时鼓励劳动关系培训中心给予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创业项目推介、场地租赁优惠等创业扶持全程跟踪服务。

五、总结

无论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人群,庞大的农民工队伍是当前制定社会政策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然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模式在目前尚无定论。因此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都将对制度本身的构建与完善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明确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根本出发点,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累计、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政府的责任、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作用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相联手,共同关爱农民工,才会实现输出地、输入地和农民工“三赢”。

参考文献

[1]吴济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职业教育策略[J].职教论坛, 2010 (19) .

[2]刘传江.中国农民市民化研究[J].理论月刊, 2006 (10) .

赴美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篇3

在2014年的炎夏,我去了美国。作为一个参加学校暑期短期赴美项目的学生来说,提高英语,增长见识是我的初衷。

在去美国的路上,有好几个朋友同行,每到一个地方都很新奇。我觉得这次自己最大的幸运就是我的寄宿家庭妈妈Sandra 就是我们离得比较近的三十多个学生的协调员,一下飞机她就很热情的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并说着Welcome! 而且我们到达美国的那一天正好是Sandra 的丈夫Wayne的生日。我去实习的岗位是幼师,地点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附近的一个叫Newburry Park 的一个城市,所以我的住处也是在这里。这里离洛杉矶机场需要一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一到Sandra家,她的丈夫Wayne很热情的向我介绍了他家的一切。

他家的房子非常古老,他们一家住在这里已经三四十年了。可能你们已经猜到了,他们夫妇是一对老年人,Sandra今年69,Wayne今年74,他们已经结婚46年了。家里有一只狗,三只乌龟,漂亮的后院,室内家具都很好看,都属于复古风但真的都是“古董货”。美国人的家庭真的很好看,但是长途跋涉,漂洋过海,困意重磅来袭,虽意犹未尽,但还是乖乖听Wayne的话洗澡睡觉倒时差了。

第一天工作

我工作的幼儿园叫做:WOODCREST PRESCHOOL。这里的负责人,也就是我的领导是一位叫Karen女士, 她很热心。幼儿园一共分为5个room,每个room的孩子都是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划分的,room 1是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这个房间的孩子最少。romm2 是两岁的,room3是三岁的, room 4和room 5你也可以猜到是四岁和五岁的啦。

第一天,我被分到room2体验,这个房间的孩子很多,所以也配备了两个老师。当我进去的时候,正好是孩子们吃午饭的时间,孩子们都在看我,而老师负责分发每个人的午餐。因为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孩子们对不同的食物会有过敏,所以每个人都带了自己的午餐,少数孩子吃幼儿园准备的午饭。午饭过后,我需要帮助老师拿垫子,再把每个孩子包里的毯子和床单铺好,好让孩子们午睡。当孩子们午睡的时候我也需要帮忙清扫。忙完这些,老师们才可以去吃饭。下午孩子们起床后,先在室内玩玩具,然后到下午四点的时候,老师会给孩子们抹防晒霜,摸完防晒霜的孩子可以出去到室外玩。这个防晒霜环节也可以看出加州的阳光真的是很充足。

后来我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很少看电视,都是老师带着唱歌,画画。每个星期都会有一个幼儿园的主题星期,如果这个星期的主题是动物,那么孩子们画的画都是有关动物的,而且幼儿园会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到学校给孩子们展示各种动物,比如鹦鹉,鸽子,乌龟,蜥蜴,蛇,青蛙等等。他们不教孩子蛇很毒,蜥蜴很丑,他们会说They are friendly.他们会让孩子们去触摸去感受,但是会让专业人士拿着以保安全。

在体验过后,我最终决定留在room1,因为room1的孩子我实在是太喜欢了。虽说他们说的英语还是半半句句的,甚至只能把water說成wo wo,只能用手去指着新奇的事物然后说一声wa~~,但是我真的好爱他们。

最后,我发现我带的中英双语的带图画的幼儿读物和小卡片根本就用不上,不是因为我带的是小班的孩子连英语都不会说,是因为这里的教育理念就是在幼儿园不需要教孩子什么知识,就教他们礼貌,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就好了。不过也不是什么也不教,一些简单的水果,颜色这些单词还是教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room1的老师说:我们的工作不是在孩子后面收拾他们玩过的玩具,也不是让孩子不磕着碰着,而是引导着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给他们You need to share, You need to listen, You need to be nice and friendly. 这里的孩子从小就自己吃饭,哪怕还不会拿叉子,用小手去抓饭吃,甚至是用手去抓稠酸奶喝,吃的满脸都成了小花猫老师也不会喂,而是拿着他们的小手说:拿着你的叉子和勺子,然后像这样放在你的嘴巴里。这里的孩子当他们自己做到一件事的时候,会非常自豪的大声说一句:I did it! 这时老师也会鼓励孩子给他一个拥抱或者亲吻。所以3岁以上的孩子都已经很独立了。

第一次去教堂

我原来对于宗教是一点都不了解的,第一是我不很感兴趣,总觉得他们是歪门邪说,最重要的是在中国接受了那么多年无神论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之后,觉得一切都是神创造的也确实不可信。现在的我仍然不信宗教,但是对于宗教活动确实转变了自己的看法。

信教徒在每个周日都会去教堂,我的寄宿家庭是摩门教徒,摩门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他们相信死后会得永生,信这个教的人比较重视家庭,不让喝酒和咖啡因,所以Sandra家没有酒,而且也不让抽烟,他们的教义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健康,这点我倒是很认同。至于其他的背景知识在美国的时候听Sandra讲了一些,不过由于我对于宗教单词的极度欠缺,导致很多都没听懂,后来我在网上查,也是有很多专业名词。

Sandra家去教堂的时间是在周日上午11:00——14:00,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时间去教堂,上午9:00也会有人去,下午三点也是。在一个地区很多住得近的人都会去一个教堂,从Sandra家到教堂开车也就五分钟,教堂里的人大家都认识。

我们去的这个教堂不大,Sandra带我进去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很友好的问好,他们不介意其他宗教或者不信教的人来这里,只要你想来他们都是很欢迎的。Sandra会把我介绍给她的朋友,我也会和他们简单的聊几句。在教堂里的人都穿戴整齐,男士是西装皮鞋,女士则是裙子和高跟鞋,包括青少年也是穿着白衬衣配西裤和甜美的裙装。这和我原来想的教堂里每个人都会穿白色的拖地长袍是全完不一样的。

nlc202309030058

刚开始我们所有人会在一个大厅里坐着,椅子上会有一本书,这本书上都是圣歌。每周都有不同的人在台上讲话,他们讲话不像中国的开大会,说的都是自己的感受或者经历和大家分享。在此之后,伴随着钢琴声大家会一起唱圣歌。圣歌的歌词虽说是在表达对耶稣基督的赞美和崇敬,但是旋律都非常好听,真能给人一种恬静、平静的感觉。曲毕,会有青年男孩子拿着摆成一口一口的面包和一小杯水供大家饮用,这个过程是为了表达对神赐予我们食物的感激。

教堂除了有很多不同的大厅外,还有很多小房间。青少年在一个房间一起探讨读书心得,成年女士和男士也分别在不同的房间,女人们讨论的一般都是婚姻、姐妹等话题,男人们讨论的可能是政治、军事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吧,因为我也没进去过男士的房间。

教堂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提供给家庭和朋友们交流的场所,他们以耶稣基督为共同点来到这里,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心得和体会,整体的气氛很和谐,很平静,但是也充满幽默和笑声。

我眼中的普通美国人

在美国呆的这一个半月时间很短,但是每天都很充实,虽说在最后两周是跟团在旅游中度过的走马观花的日子,但是给我感触最多的还是前一个月,住在美国人家里的日子。看了原来没有看过的景,吃了原来没有吃过的千奇百怪的食物,去了原来没去过的教堂听了美妙的圣歌,在那么蓝得太平洋海岸吹了凉爽的海风,等着海浪奔跑看夕阳,去各种中国朋友的寄宿家庭参加派对去吃去high,在家里邀请中国朋友一起做饭请Sandra和Wayne吃,幼儿园的小朋友太萌太可爱会让我忍不住抱抱亲亲。

也许是幸运,也许是事实,在这一个月里我遇到的美国人都很友好。Sandra说这种项目很好,因为各国的人们都可以相互交流,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政府在说什么说什么。美国人也不是都不喜欢亚洲人,中国和印度的学生他们也接待了不少,他们觉得都是很棒的人。我觉得美国人也不是像电影里演的自私势力,虽然一起吃饭要AA,如果你想去哪里坐他的车要收你油费,但是他们确实没有义务全包呀。反而觉得他们很实在,好的坏的我都跟你摆在桌面上明说,但是不吵架。虽然离婚率也不低,但是家庭幸福的真的很模范。相互尊重,彼此有彼此的自由和空间,哪怕丈夫喜欢的事妻子讨厌的,自己也不會让对方必须改变,反而自己因为爱对方而主动协调。Sandra和Wayne都六七十了,结婚46年依然恩爱天天有乐子,每天晚上一起洗碗,遛狗,他们比我们更懂幽默、尊重和欣赏。

他们不着急也不像我们这么功利,只要想学习,随时都可以复习上大学,哪怕你和你的孩子是同班同学也没人觉得不可。他们热爱读书,就像Sandra和Wayne每天晚上都相互读书,他们都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读书不是学历高的人的专利。可是现在的中国大学生有多少人能每天坚持读书呢?

他们注重家庭,享受生活,但是享受并非奢靡浪费,而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他们每个月也挣几千美金,但是也都很节省,很多人都去一元店买一车东西,也是看着超市减价广告去看东西。他们享受工作,虽然生活上他们会很懒,做饭都是半成品拿到微波炉里加热或者从冰箱里拿出来直接吃,做饭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就不得了了,但是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不会懈怠,要做就做好。就算自己是个幼儿园老师,是个搬运工也自得其乐,这是很打动我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他们分的很清楚,该守规矩的时候也一定守规矩。

美国的天很蓝,海很蓝,每个地方的云都不一样,空气很好。邻居们都相处的很和谐,孩子老人们都笑以待人,在大街上随便见一个陌生人也可以热情的打招呼。美国确实不错,但是我更热爱中国,虽然中国很多方面还是需要改善和进步,但是我们已经在进步了。出国留学的孩子们其实海外生活也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滋润,留学生的生活还是很辛苦的。早去早回吧,中国更需要你们。

男生女生都一样,多读书多走路多思考,努力去做并且去实现那些不因为急功近利而是你真正热衷的事情,然后在时间的缝隙中与三五好友出来喝杯茶或咖啡,父母身体健康,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因为你的独一无二而继续享受生活,热爱生命,这就足够了,我想这是比我提高英语的初衷更重要的心境。

作者简介:饶丹,女,1993年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学生。

党代会社会保障专题调研报告 篇4

一、我县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对我县社会保障工作,县政府领导思想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制度逐步健全,政策不断完善,责任层层落实,工作有序推进,成效不断显现。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与改革,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运行体系。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开。1987年10月实行了离退休基金社会统筹,1998年起建立了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1999年起社会覆盖面不断扩大,2006年1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截止2007年10月,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71000余人,累计结余企业养老保险基金33756万元,养老保险基金实际支付能力达到32.2个月。累计结余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1001万元。医疗保险体系逐3-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占全县农民总人数的88.3%,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100%。筹资标准是个人缴纳28元,县财政每人补助30元,省财政每人补助10元,共筹集资金1723.88万元。几年来的实践,让农民群众看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来的真正实惠,因此从原来的怀疑到比较信任,从不了解到比较了解,从不自觉到相对自觉,思想认识逐年提高。全县参报率、人均医疗费补偿、结报率、补偿率、基金收入等都在逐轮提高,较好地解决了部分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今年全县还专门组织了农民健康体检,全县体检人数198099人,体检率达67.9%,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2、社会保障工作运行机制健全有效。经过不断探索、完善,我县社会保障工作政策体系日趋健全,办事程序严格规范,工作合力不断增强。政策体系日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实行了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制度,建立了“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参保激励机制,推行了退休人员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制度,建全了各项待遇保障水平随社会平均水平提高而相应提高等政策,为社会保险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提高了筹资标准,降低了起付线,设立一般疾病门(急)诊医疗费用补偿,新增六类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纳入补偿范围,提高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封顶线,财政补助力度增加,受益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1998年至今已作了8次调整,使城乡低保家庭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相应提高; 2006年出台了《新昌县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扩大了救助范围,降低了救助门槛,增强了救助时效,特别是对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实施零门槛救助,即时救助,并提高分段救助的额度比例等。办事程序严格规范。劳动部门制订了《社会保险业务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内控制度,增强办事透明度,强化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2005年在全国社会保险内控制度检查中,我县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得到了劳动保障部检查小组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卫生部门对医疗服务机构实行全-4-

程监督、动态管理、年度考核,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合作医疗基金收支情况,保障了参加合作医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民政部门对低保对象按照“户主申请、村级评议、乡镇调查、民政局核查、二次公示”程序规范审批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并及时发放低保资金,做到资金足额到位,按季发放;对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对象按照“户主申请、乡镇调查、评议公示、县合作医疗办公室或社会保障局复核医疗费用、县民政局核查审批”的程序及时进行审批。工作合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管中形成了由社保经办机构核实缴费人数和额度、地税部门负责收缴、财政部门进行专户管理存储,征、管、用相互分离又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中,整合财政、审计部门力量,加大资金监督力度,做到“收支两条线”,“钱财分离,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确保把合作医疗资金全部、公平、公正、合理地用到农民群众身上,提高了社保基金运行的安全性。

二、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社会保障工作现状看,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1、认识尚不到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宣传力度不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一些企业对职工的社会保障缺少责任感,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少缴、漏缴或拖欠养老保险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企业职工特别是外来民工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宁愿多拿点现钱,不愿参加养老保险;有的职工对社保政策心存疑虑,担心向企业主要求参保会被解雇;有的职工考虑务工流动性大,参保不连续,加上享受保险待遇门槛较高,没有参保积极性;一些被征地农民因等待享受时间长,怕政策多变而不愿参保等现象,直接影响参保率的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而对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自筹资金,有的对具体政策了解不全面,对政府信任度不高;有的对自身健康抱无所谓态度,缺乏风险-5-

意识;有的则认为如果生了大病,靠点医保补助也无济于事等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

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5

呼图壁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天山北坡经济带中部,总面积9721平方公里;县辖六镇一乡;总人口21.76万人,其中地方人口13.92万人,驻县团场人口7.84万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

呼图壁县共有各类残疾人8806人,占全县地方总人口的6.33%。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有2124人。按照残疾类别划分:视力残疾234人、听力残疾129人、言语残疾20人、肢体残疾1118人、智力残疾297人、精神残疾219人、多重残疾102人。按照等级划分:一级残疾421人、二级残疾457人、三级残疾670人、四级残疾571人。

一、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

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残疾人,由县民政局全部纳入了低保范围,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二、残疾人社会保险

(一)、呼图壁县2010年被国家列入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新农保方案”要求,我县对一、二级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由县残联给予100元补贴,对三、四级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由县残联给予50元补贴。2010年为符合条件的874名农村残疾人购买“新农保”,补助资 1

金68050元。

(二)、我县对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每人30元的补助。2010年对611名残疾人进行全额补助,补助资金18330元。2011年对797名残疾人进行全额补助,补助资金23910元。

三、残疾人社会福利

(一)、为加快推进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使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呼图壁县按照上级残联任务分配,有组织有计划的为智力、精神和重度困难残疾人提供居家生活服务,2010年完成4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其中:城镇10人、农村30人,补助标准为:城镇2000元/年〃人,农村1000元/年〃人。共为托养对象支付资金5万元。2011年确定完成居家托养对象75人,其中:城镇10人、农牧区65人,补助标准为:城镇1500元/年〃人,农村1000元/年〃人。今年将为托养对象支付资金8万元。

(二)、对听力患者验配助听器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助,2010年对23名成人听力患者配戴了助听器,有5名听力患者享受关爱救助工程。2011年对14名成人听力患者验配了助听器,每名患者享受到1800元的补助,其中3名患者享受全免。

(三)、我县对100名精神病患者实行免费服药,每人每年按项目规定补助400元,共计补助4万元。在精神病住院方面,我县在2007年出台了《呼图壁县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补助暂行办法》,办法中规定对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实行“33211”

政策,即救助补助资金由县民政局承担30%、县残联承担30%、病人所在乡镇承担20%、病人所在村承担10%、个人承担10%。2010年为4名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和5名免费服药人员补助医疗费95269元。

(四)、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方面,我县按照上级残联每年配发辅助器具的数量,按时按量给予发放。2010年发放残疾人用品用具17件。并按政策给予相应补助。

(五)、为改善我县残疾人就业状况和提高生活技能,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教育培训的机会,全面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鼓励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我县残联对在2011年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残疾人,培训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由县残联给予100元的参训费用补助,培训期限在1个月以上(不含1个月)的县残联给予200元的参训费用补助。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

由于我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86亿元。县域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均需上级资金支持。我县每年的残保金收取数额约为100万元左右,上缴区、州残联70%,自留30%,我县只有30余万元可以支配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农村残疾人“新农保”、“新农合”补助以及精神病住院支出等,但残疾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由于资金有限,我县还未将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

范围。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上,补助资金还处于较低水平;非农户籍残疾人的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也因资金困难未制定相应的补助政策。在居家托养工作方面,服务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补助标准也需要相应提高。残疾人家居环境无障碍建设工作,还没有真正展开。

(二)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多增加一些项目补助资金,并将其真正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建议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上缴比例,使更多的残疾人保障金留在基层,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呼图壁县残疾人联合会

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篇6

第四专题调研组

2006年7月26日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组织省十届人大代表进行年中专题调研的通知》(粤常办函[2006]110号文)精神,江门市选出的省人大代表第四小组成员于今年7月19-20日与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对江门市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司徒捷、副主任黎力行、吴森及秘书长陈丽娟等分别参加了调研活动。代表们听取了市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保部门作关于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情况汇报,并到鹤山市雅瑶镇视察敬老院和黄洞村民委员会实地了解农民五保、低保、合作医疗的情况,听取鹤山市民政、卫生部门作关于农民低保、五保、合作医疗的情况汇报;代表们还听取了蓬江区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保等部门作关于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情况汇报,专题与棠下、荷塘、杜阮镇、村部分干部及农民进行了座谈,了解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实况及有关方面的要求。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探索解决农民社会保障为出发点,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根据第四专题的调研要求,就江门市被征地农

1民社会保障问题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江门市农民社会保障基本情况

据反映,在低保和五保方面,江门市现基本实现“应保尽 保”。截止至今年上半年止,全市享受低保救济人数达24,410户、66,629人(其中农村对象19,229户、51,60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5%;上半年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1,755万元,发放基本医疗救助金140万元。目前,全市共有五保对象5,197人,其中集中供养1,629人,分散供养3,568人,今年上半年落实五保供养费729万元,人年供给标准2,805元。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江门市政府仍在研究中,并刚刚制定了有关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方案,计划今年内予以实施。

二、存在问题

1、个别地方仍存在低保、五保未能完全得到有效保障。如恩平、台山市虽然基本保障了五保老人的生活,但供养经费不足、供养水平偏低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镇级低保资金难以落实和及时发放问题时有发生。

2、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仍在研究中,未正式实施,有关法规有待完善。

3、农改居后,转变为居民身份的社会保障政策不明确,实际难以操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建议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各级政府应将这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明确职责,确保人员和经费,同心协力,扎实工作。

1、提高被征地农民就业率。提高被征地农民就业率是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根本途径。对被征地农民要安排相应的就业岗位或留有必要的耕地,并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以中青年为重点,通过政府组织培训,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是确保其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和长远生计的根本渠道。为此,江门市政府要结合落实江门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议案》要求,抓好相关工作。

2、完善相关政策。制定支农优惠政策,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提高被征地农民增收,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保证。对被征地农民保留下来的必要用地,要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以鼓励其积极增收,确保基本生活和养老保障水平;对于现行法律规定支付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足以支付因被征地而导致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应通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渠道予以补助,并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3、增加资金来源。增加政府和村集体投入,提高个人承

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篇7

一、农垦办社会情况

我省农垦和全国其他垦区相比,虽然规模较小,但有许多共性,所以在创办和建设期间,也同时兴办了一批社会事业等单位,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农垦办社会的现状

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省农垦的省级管理部门,属企业性质,业务归口省农业厅管理,人员、资产由省国资委监管。省农垦集团受省政府委托履行行业管理职能,除直接经营管理10个企事业单位外,还管理榆林、延安、西安、汉中等农垦企事业单位,同时受农业部农垦局行业指导。10个企事业单位是:渭南垦区管理处、华阴农场、沙苑农场、朝邑农场、大荔农场、冯原牧场、农垦职工医院、陕西机电技工学校(农垦技校)、农垦干休所、农垦培训中心。另外,还有1个控股公司即陕西英考鸵鸟股份有限公司,1个海外全资公司即中喀(喀麦隆)英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个参股公司即陕西农垦矿业资源有限公司。行业管理的榆林、延安、西安、汉中农垦下属8个农场和1个乳业总场。榆林垦区规模最大,共有6个农场,其中南郊、鱼河、牛家梁、马合等4个农场由榆阳区农垦局管理,石马坬和新桥农场分别由横山、靖边县政府直管。

我省农垦办社会职能主要有:一是社会行政职能。属于相关政府部门授予或者委托相应行政执行的职能,主要有:土地管理、小城镇和居民点建设与管理、环境卫生与绿化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综合治理(主要是治安管理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农场道路管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林木管理、农机管理、水资源和渔政管理、动物防疫。二是社会事业职能。属于相关政府部门授予或者委托相应管理权的事业性管理职能,主要有:民政(包括抚恤、敬老、助残、扶贫济困、最低保障、赈灾)、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离退休人员管理、人武部、司法所、文化宣传和就业培训、幼儿园、科研站所、电视广播。三是属于为农场及所属企业生产、职工生活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服务性事业,主要包括:危房改造、水电取暖等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与服务、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以上三类合计共有30余项之多。

截至2010年底,我省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机构总数343个,分布在全省农垦各主管部门、国有农场及其各分场,办社会职能职工人数920人。

(二)农垦办社会带来的问题

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农场作为经济主体,第一属性是企业,也要与其他企业一样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由于其仍然承担着办社会职能,这些沉重的支出压力,严重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制约了农场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削弱了农场生产经营能力。

一是农场既要参与市场竞争,追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办社会职能,兼顾社会效益,经营目标不明确,影响了竞争力;二是农场在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又要负责社会职能单位的各项事业正常开展,日常管理事务繁多,不利于集中精力从事生产经营。

2、加重了农场负担,影响了职工增收。

农场作为企业,既要按政策向国家缴纳税费,又要承担办社会经费支出,这种双重支出,影响了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国家税费改革减轻农民和农工负担政策的实施, 农场不可能直接向农工摊派办社会费用,这些费用表面上由农场承担,但农场通过提高土地承包费的办法变相增加了农工负担用于社会性支出,同时由于农场盈利能力变弱,农工福利待遇也受到影响。

3、制约了农场社会事业发展。

由于农场资金普遍困难,社会事业仅能维持低水平运转: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农场社区管理、水、电、暖、交通、道路、环境保护、危房改造等由于缺乏资金,发展滞后,有的场区甚至落后于当地农村。二是部分机构设备陈旧,管理落后。比如医疗卫生单位,长期以来,农场对这些单位投入不足,医院设备得不到更新,房舍简陋,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致使病源日益减少,各医疗机构处在艰难维持运行状态。三是规模小。为了减轻人员负担,压缩开支,农垦办社会机构一再精简,人员缩编到极致,有些机构甚至只有1名工作人员,有些机构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四是缺乏人才。由于办社会机构人员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直接导致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农场只能聘用农工代替,工作水平越来越差。

4、影响了农垦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由于农场办社会支出巨大,农场经济效益差,社会事业、公益事业、服务事业落后,导致职工收入低、场区环境差、生产生活很不方便,极大地影响了农垦职工对建设农垦、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省农垦国有农场社会事业自我兴办,自成体系,游离在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之外,缺乏公共财政有效支持。目前,国有农场场域社会事业还没有列入当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利于政府对农场社会公益事业的统筹规划、投入和管理,不利于政府把农场内应该由政府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政府对农垦社会事业的管理服务渠道不通,政策不明确。农垦是国有企业,从事的又是农业行业,国家给国有企业的政策因农垦是农业行业而享受不到,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因农垦是国有企业也享受不到,农垦被“边缘化”问题比较突出。

二、农垦分离办社会进展情况及面临的困难

(一)分离办社会的进展情况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要求以后,我省农垦以此为契机,在分离办中小学校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一是2003-2004年,榆林市垦区各农场共移交中小学校21所;2006-2009年,在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的支持下,省直农垦、延安市农垦、榆林市农垦将其余1 1所中小学校全部移交地方政府。二是顺利化解了九年义务教育债务。2009年,省财政共给农垦解决化解九年义务教育债务资金1 807万元。以上两项,已经基本解决了农垦办教育负担。

(二)分离办社会存在的困难

分离国有农场办社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任务艰巨,难度很大,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农垦自身看,主要是一些农场对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决心不够坚定、方向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得力。这也是农场游离于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外,“政策边缘化”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农场地处偏僻,长期以来,当地政府对农场发展建设重视不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农场担心社会职能移交后,地方政府仍然不承担应有的责任,反而影响场域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受传统体制及思维定势影响,农场对办社会习以为常,不仅缺乏忧患意识,而且缺乏改革的意愿和动力。三是农场认为自己办社会可以统筹垦区农场经济社会发展,便于管理,便于职工生产生活,减少与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矛盾,如果移交地方,反而会产生新的矛盾。

从外部环境看,部分地方政府承接农场办社会职能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主要也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政府对农垦在新时期的定位和改革方向不确定,影响了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及国有农场分离社会职能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二是农场办社会支出较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并形成大量办社会债务,加上农场办社会基础差,要赶上周边农村水平,需要继续付出大量资金、时间和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当地政府对承接农场办社会职能望而生畏,感到很棘手。三是农场在分离办社会职能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是钱的问题,如原有人员的安置和待遇问题、原机构遗留的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对农场社会如何实施规范管理、农场社会职能和农村社会职能协调平衡问题等,都需要研究解决。即使是实行内部政企分开,也存在内设机构的合法性及经费如何保障,与农场经营职能如何划分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接收的决心。

以上问题,都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研究,循序渐进,在稳步推进的原则下积极加以解决。

三、政策建议

目前,推进我省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时机基本成熟。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此做出过明确要求;二是2006年推进的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国有农场各项收费,推进了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为分离办社会职能奠定了基础;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各级财政逐步具备了承担农垦社会职能的能力;四是全国其他垦区在分离办社会职能上的试点,为我省提供了经验。

根据赴外省农垦考察了解的情况和参阅其他垦区的资料,全国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将农垦企业所承担的行政性和社会性公益性职能、机构、人员及相关资产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主要有两种具体方式:一次性全部移交,如北京垦区等;分项分批移交,成熟一项移交一项,如辽宁、江西垦区等。

二是将农垦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及社区管理机构、人员、经费预算等在农场内部与生产经营职能分开。主要是在农场内部设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专门负责社会管理等工作,如江苏、安徽、宁夏垦区等。三是将具备条件转化为经济实体的社会机构推向市场,向社会开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河南、广东等垦区等。四是在农场辖区内建立新的政府机构或政府派出机构,负责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主要有两种形式:保持农场建制不变,同时在农场设立县或乡政府机构,如上海垦区等;在农场区域设立管理区、开发区等派出机构,建立财税体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与农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如河北、湖南垦区等。五是撤场建政,以新建立的县、乡(镇)机构取代农场等,如河北、湖北、湖南等垦区部分农场。

综合以上情况,全国其他垦区情况各不相同,差异很大,我省农垦虽与他们没有可比性,但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鉴。根据全国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的经验,结合我省的实际,对我省农垦分离企业办社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总体思路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生产经营市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服务社会化,进一步解决农垦政企不分、社企不分问题,促进农垦和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农垦,关心农垦,支持农垦的发展,帮助农垦减轻办社会职能负担。我省农垦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近年来,农垦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业“走出去”等领域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自身经济效益有所增长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农垦作为共和国“子民”,理应同等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享受公共财政。为此,省、市、县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应该尽快制定落实政策,为农垦同等享受公共财政疏通渠道,排除障碍,确保国家惠农强企政策顺利覆盖农垦。

二是明确目标,坚定信心。

一是农垦自身要坚持深化改革,坚定企业化改革方向,坚持以生产经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二是农垦要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汇报,争取了解、理解和支持。农垦的各项改革都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要在农业部农垦局、省国资委及各级政府的指导帮助下,明确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在当地区域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融入当地社会,不能长期游离于区域经济社会之外。三是要下决心分离办社会职能,充分认识办社会职能给农垦带来的利与弊,打消各种顾虑和担心,主动配合当地政府把国有农场社会事业办得更好,为农场经济发展和职工群众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循序渐进,稳步实施。

我省农垦办社会和全国农垦其他垦区一样,由来已久,情况复杂,应该借鉴全国农垦“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经验。改革方向和思路明确后,逐步推进,不强求一步到位。既要考虑农垦的需要,又要考虑地方政府管理水平和承受能力。从全国农垦的情况看,一次性将全部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的垦区和农场还是少数,大多数采取先易后难,先分项、分期、分批移交,先内部分开,后彻底分离。

四是因地制宜,多策并举。

我省农垦管理体制比较复杂,有省直管的,如省农垦集团;有市管的,如延安、汉中、榆林榆阳区农垦局;有县管的,如横山县石马坬、靖边县新桥农场,还有行业管理的,如省农垦集团对全省农垦的行业管理、榆林市农垦服务总站对榆林市农垦的管理。因此,在推进分离办社会职能时,应按照不同的体制和当地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

五是坚持自愿,维护稳定。

推进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牵扯到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政策性强,工作难度较大。各项工作一定要在农场自愿、各级政府部门自愿,特别是农垦职工群众自愿接受的前提下开展。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让他们享受到改革成果。要做好职工群众思想工作,掌握思想动态,深入开展宣传、讲清形势、交待政策、扎实工作,避免因政策不到位,造成不同群体利益反差引发不必要矛盾,影响农垦稳定。

(三)具体措施

一是分离农垦办社会职能先采取内部分开,再逐步过渡到彻底分离的办法。建议农垦各级主管部门和各农场,将办社会部门、职能、人员、机构、经费、资产、财务、会计核算等在内部分开,成立专门的社区管理委员会,统管农垦社会事业。二是各级政府应将农垦社会事业纳入统一规划和财政预算。国家出台的有关涉农涉企政策,要积极向农垦倾斜安排。三是省农垦集团每年向省财政厅统一上报全省农垦社会事业经费预算,由省财政厅核准批复后下拨各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农场社区机构。市、县财政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农垦社会事业配套资金。四是对农垦2010年以前发生的办社会事业债务,由中、省财政帮助化解。五是为了加速国有农场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议将农垦国有农场自行实施的道路硬化、小型水利、人畜饮水、电力设施、环卫、绿化等公益项目纳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有农场政企不分、社企不分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国有农场发展。适时推进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不仅可以促使国有农场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也必将使其成为带动农村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中坚力量。

社会调查报告 篇8

被调查对象:本地籍未成年人

一、基本情况

Q,男,1996年出生,汉族,B市人,职高在校学生,曾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缓刑期间再犯罪。

2014年3月4日14时30分许,Q在其学校教室内,趁人不备盗窃同学放于桌兜内的金色苹果牌iphone5s手机一部。

二、成长经历

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Q出生后主要由奶奶照顾,到学龄后在奶奶家附近上小学,平时学业主要由姑姑照看。据Q及其父亲描述,在他小学5年级时父母离异。父母离异时考虑到他的感受,向Q隐瞒了一段时间,他是后来从姑姑处得知的,父母的离异给当时的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我把眼睛哭坏了,在医院住了三天”,Q称,自己学习有一定的惰性,同时因为家庭的原因,自己的学习成绩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但是家里对他的学习比较重视,尤其是姑姑,曾在他初三时花费近十万元给他报班补习功课。“那段时间学习还行,有提高,考个高中应该是没问题”。但是在临近中考前,家中发生矛盾,Q称自己的情绪受到较大影响,“坐在考场里想起家里的事脑子一片空白,大半张卷子没写”,也因此中考失败。后Q选择到某职高就学。Q曾于2013年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此次案发时他还处在缓刑期间。

三、个体状况

(一)个人综合特质

Q身体状况良好,未见异常。在认知和心理方面,Q描述自己平时是个较开朗的人,在职高上学期间老师认为他较其他同学懂事和积极,并且人缘好能服众,所以让他担任班干部。但是在父亲印象中,Q不太爱说话,“不知道他想什么,麻木”。父亲的描述与其自述在外和在校的情况截然不同,这与家庭对其心理状况缺乏了解,以及他与父母缺乏沟通有关。Q还表示,自己有时候“会犯糊涂”,其父亲也称“他做事不过脑子”,此点应归纳为Q思维和处事习惯较简单、片面,缺乏理性思考。Q表示,在上职高后,自己习惯在他人面前突显自己,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比别人强”。

(二)个体生活习惯

在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据Q描述,家里在花钱方面管的比较严,在上学期间家里给的零花钱很有限,例如上职高后,父亲每周三和周日会分别给他50元钱,用于在校吃饭。除此之外,姑姑和母亲有时候也会给他一些零花钱,有时姑姑给的会多一些。Q的父亲称,Q“手里留不住钱”,缺少节制,平时手里有零花钱了,或是嫌家里的饭不好吃叫外卖,或是买饮料等,在家长眼中存在浪费的情况。Q的父亲称,他很少向家里提要求,“因为他知道有的要求我们不支持,他就不敢说”。在初三时,Q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些社会青年,其中多数人既不上学也没有工作,整日无所事事。Q称,跟那些朋友混迹在一起的那段时间,自己常和他们去网吧、台球厅、KTV等场所,也曾和他们一起参与打架,后因参与抢劫被司法机关抓获并处罚,判处其缓刑一年。Q及其父亲称,在被判刑后,他的行为改变较大,每天基本保持学校、家、健身房,三点一线的生活作息,“健身卡是姑姑给办的,让我没事去锻炼锻炼”。

(三)法律法规认知状况

Q称自己此前知道盗窃属于违法行为,但是他在事发时没有考虑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当时脑袋是糊涂的,什么也没考虑就拿了,我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拿他的手机”。Q称,事后他曾想悄悄将手机交还被害人,但没有找到机会,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自己设法变卖更换了一部新手机使用。Q称,此前虽然涉嫌抢劫,但是觉得自己有迫不得已的情形,并且自己发挥的作用较小,加上没有被羁押以及后来的缓刑,他觉得自己此前对涉罪“没有太当回事”。此次被抓获并羁押后,自己才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有了直接而深刻的理解。

目前Q认罪悔罪态度良好,认识到自己此次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性,对自己的行为给被害人和家人带来的损失及影响感到歉疚和后悔,并希望表达歉意。

四、家庭及社会关系状况

(一)家庭状况

Q自小一直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由奶奶、姑姑照顾较多。爷爷奶奶早年离异,爷爷居住在某区,后来父亲为了方便照顾爷爷,搬去和爷爷共同居住,Q则仍在奶奶家居住,“上学近,比较方便”。据Q父亲称,他与Q的母亲在孩子5年级时离异,Q由父亲抚养,其母亲每月支付一定生活费。两年多前,Q的奶奶去世,此后Q跟随父亲,与爷爷生活在一起。目前Q的父亲有了新的对象,双方居住在一起,Q称其阿姨。据了解,Q的父亲为出租车司机,月收入两三千元。母亲此前曾干个体,经营过美容店等,目前在与朋友创业从事教育咨询方面的工作。总体而言,Q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在家庭成员关系和教育沟通方面,据Q描述,他印象中爷爷和父亲脾气比较急,而母亲也比较要强,“属于女强人”,并且爱唠叨,在一起居住时家中经常发生争吵。即使父母离异后,母亲还因为探视他的原因跟奶奶起过冲突,Q曾为此感到烦恼。在家中,Q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较长,与奶奶关系较亲厚。其次是姑姑,因为姑姑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不遗余力的照顾。但是据Q及其父亲描述,姑姑的教育方法有时不当,曾经动手打过Q,事后后悔向他道歉。“姑姑管得严,但是对我是真好”。在与父母的关系方面,Q表示,与父亲缺乏良好的沟通,父亲对他的想法并不了解。Q上职高后,“基本不在家吃饭,回到家就在自己屋里不出来,听歌玩游戏,没有交流”。在母亲方面,Q觉得此前自己对母亲的说教和她的处事感到不耐烦,但是随着自己慢慢长大,观察到一些细节令他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现在的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

(二)社会关系状况

在访谈初期,Q表示,在初三之前的社会交往群体较为简单,朋友基本都是发小或在校的同学,平时在一起的主要活动就是一起邀约出去在各自住家附近或是朋友家中玩。在初三临近毕业时,Q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帮社会青年,Q称与这些朋友交往并非完全出于自愿,“有点受胁迫的感觉”,因为这些朋友无所事事,常去学校或家附近“堵他”,让他无法回避。而且跟这些朋友在一起时,他们不时会“给我几下”,“有一次踢我把我弄烦了,我把踢我的人摁到墙边,他们后来才没怎么招我”。据Q称,此前所参与的抢劫行为也是这些朋友去找他,要求他给找个人“切点东西”,“我要不找他们就该找我了”。在与社工交流过程中,Q虽然向社工表示自己对这些朋友的一些言行举动和生活习惯感到厌恶,但是自己与这些朋友又关系密切,常一起出去娱乐场所,并一起参与打架。

随着访谈深入,Q反思自己在交友方面的问题。Q表示,自己在初三和上职高后,慢慢接触到一些行为较闲散的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年,其中不乏具有打架、抽烟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Q称,自己对这些学校限制的行为“没有什么感觉(不反对)”,并且逐渐发现“我认识这些人,和他们在一块,别人看我的感觉都不一样了,觉得我自己还挺厉害的,别人也不敢怎么招惹我”,于是接纳了这些朋友,也接纳了他们的不良行为,“慢慢变坏了,没有底限”。由此可见,Q在与这些朋友相处时行为习惯受到他们较大影响。

五、回归社会状况

(一)本人对今后发展的期望

Q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Q希望自己能有机会继续完成学业,“家里让我上职高肯定还是想让我继续学,参加高考”,“如果不能上高中,今后也可以通过自考什么的继续学,反正家里肯定不希望我就这么步入社会”,“我自己也觉得,如果就高中水平,在社会上也找不到好的工作”。目前Q较担心自己面临的处罚结果会影响自己今后上学。

(二)家庭及社会关系对其将来回归社会的支持态度

目前Q的父母已得知其此次发生的盗窃行为,为了不对其爷爷的身体造成影响,Q的父亲暂时向其他家人隐瞒了此事。在沟通过程中,Q的父母都表示对其回归社会持接纳态度,同时希望社工能够多对其进行疏导,帮助其纠正自己的问题,家里也会尽可能地做好对他的引导和支持工作。Q的父亲在一次会面时表达的支持态度给Q带来较大的触动,有助于改善目前较疏离的亲子关系。

(三)其他社会支持资源

社会工作者是Q可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之一,在帮教过程中,社工与Q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通过社工与Q的沟通,能够帮助其进行自我剖析,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己,同时帮助他调整自己的行为。

六、综合评估意见

(一)此次违法行为因素分析

通过与Q的多次访谈,以及对其父母的调查了解,本报告认为导致其实施此次违法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Q称,自己此次实施盗窃是因为一时冲动,“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拿别人的东西”。但是根据Q的描述,他自身缺乏明晰的是非观念和良好的规范意识,没有严格的行为界限,所以也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有效约束。这些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对Q此前和此次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2.根据Q的描述,他出现认识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变化是在他初中和职高阶段。在此期间,他经历了家庭结构的变化、重要家庭成员离世,加上青春期的年龄特点和父母的简单的教育方式,Q与家庭的沟通越来越少,直接导致关系的疏离,家庭也因此出现对他了解和引导上的空缺。家庭环境是导致Q出现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

3.由于家庭关系疏离,Q在家庭环境中感到“孤独”,进而通过朋辈寻求支持和陪伴,因此在初三和职高阶段,Q在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朋友。在和这些朋友玩乐、相处的过程中,Q感觉到融入这个群体带给自己的好处,例如陪伴、虚荣心等方面的满足,也促使他接受了友伴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与不良友伴交往对其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4.据Q的描述,此前他虽然因抢劫被判处缓刑,但是在司法流程期间自己一直处于取保候审状态,使得其没有深刻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进而使他在此次行为时产生了一定的侥幸心理,导致其此次违法行为的实施。

(二)回归社会的不利因素

1.Q性格特点和处事习惯较为冲动、片面,缺乏明晰的是非观念和原则立场,行为自律性较差。

2.Q此前存在不良社会交往,与这些不良友伴的紧密关系容易对其回归社会带来行为风险。

3.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Q此前与家庭的关系较为疏离,缺乏沟通,造成家庭在教育监管方面的疏失。

(三)回归社会的有利因素

1.目前Q对自身违法行为具有良好的认识和反思,认罪悔罪态度良好,对此次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后果有了较直接的认识,对法律的敬畏感有所提升,回归社会的思想基础较好。

2.Q的家庭对其回归社会持接纳态度,能够为其回归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管环境。

七、帮教过程及效果

(一)帮教问题

1.Q性格特点和处事习惯较为冲动、感性、片面,缺乏明晰的是非观念和原则立场,行为自律性较差。

2.Q此前存在不良社会交往,而他的交友需求与其和家庭的关系有直接关系,需要加以调整。

(二)介入过程

社工自2014年3月开始对Q进行帮教工作。期间Q羁押于看守所,社工与Q进行帮教访谈七次。2014年3月10日、5月5日、5月8日、5月15日、5月19日、5月29日、6月16日,社工与Q进行访谈。

社工与Q的父亲联系时,其父表示目前不希望Q的爷爷得知此事,因此拒绝了社工进行家访的要求。由于其父亲工作较忙,帮教期间社工主要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和家庭支持工作,并在家庭教育方式方面加以引导。帮教期间,社工共与Q的父母进行较深入的电话访谈六次。由于Q及其父母未能提供学校老师的联系方式,社工未能到其学校了解情况。

(三)帮教效果

1.在访谈中,Q表示“我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拿别人的手机。我自己也会去想原因,但是想不明白,而且想起来就烦,就不愿意再去想了”。在帮教过程中,社工借用生命线等习作,通过回溯Q的成长经历和关键事件,帮助其探索自己的成长轨迹。经过引导,Q逐渐深入剖析自己,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经过反思,Q表示,自己以前没有明晰的是非观和原则。Q认为规则只要有人没遵守,那自己也可以不遵守,而且从他的感受而言,只有规则符合他的利益,他才会去遵守。Q意识到,自己以往没有明确的行为界限,才会导致自己接连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经过这一次教训也有好处,至少能让我知道什么是底限”。在帮教过程中,社工与Q探讨了规则制定的依据、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等,帮助他树立良好的规范意识,取得了一定效果。

上一篇:教育经济学论述题下一篇:我的妈妈-9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