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管理

2024-09-20

商业银行经营学管理(共8篇)

商业银行经营学管理 篇1

一、1、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称作《1933年银行法》。在1930年代大危机后的美国立

法,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划分开,保证商业银行避免证券业的风险。该法案禁止银行包销和经营公司证券,只能购买由美联储批准的债券。

2、分行制:是指设有总行,又可以设立分支行的银行体制。又称总分行制。分支行制的总行一般都设立在大城市,作为分支行,所有业务都同意遵照总行的指示办理。

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有哪些功能?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

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金融服务

4、信用创造

5、调节经济五项功能。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为什么会发生大规模合并?其意义何在?

1强强合作,开拓市场,同时通过规模扩张,降低成本,减少所需市场花费,可以快速进入对方市场,减少本土化进程花费等

2、有些银行,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于是倒闭被兼并!例如银行!

3、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于是银行兼并越来越多!

4、金融打破,也对银行兼并产生积极影响!

6、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1)利润最大化原则

(2)扩大市场份额原则

(3)保证贷款安全原则

(4)维护银行形象原则

二、1、外源资本

2、内源资本

3、核心资本:核心资本由股本和税后留利忠提取的储备金组成,包括普通股、不可回收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金。

4、附属资本:由未公开储备、重估准备、普通呆账准备金、长期次级债券所组成。

5、银行资本充足性: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须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2、为何充足的银行资本能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童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自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分为资本数量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资本量不足,往往是银行盈利性和安全性失衡所致。为追求利润,过度扩大风险资产,盲目发展表外业务等,这些现象必然导致银行资本量相对不足,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5、银行如何确定其资本金要求?应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银行最低资本限额应与银行资产结构决定的资产风险相联系,因此银行资本的要求量与银行资本结构及资产结构直接相关。

主要有两种对策:

(一)分子对策:(1)内源资本策略;(2)外源资本策略

(二)分母对策:(1)压缩银行的资产规模;(2)调整资产结构

三、1、大面额存单:按某一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存入银行的资金并可在市场上转让流通的票证。

2、外国金融债券:国际借款人(债券发行人)通过外国金融市场所在国的银行或金融组

织发行的以该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3、欧洲金融

2、简述商业短期借款的渠道和管理重点

主要渠道:

(一)同业借款:指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二)向中央银行借款: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再贷款;二是再贴现。

(三)转贴现:是指中央银行以外的投资人从在二级市场上购进票据的行为。

(四)回购协议: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五)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六)大面额存款:是银行负债证券化的产物,也是西方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短期债券筹集资金的主要形式。

管理重点:

(一)主动把握借款期限和金额,有计划地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分散化,以减少流动性需要过于集中的压力。

(二)尽量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与存款的增长规律相协调,把借款控制在自身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争取利用存款的增长来解决一部分借款的流动性需要。

(三)通过多头拆借的办法将借款对象和金额分散化,力求形成一部分可以长期占用的借款余额。

(四)正确统计借款到期的时机和金额,以便做到事先筹措资金,满足短期借款的流动性需要。

4、“对商业银行来说存款越多越好”,你认为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此观点值得商榷,尤其是在中国目前面临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

一家银行的存款量,应限制在其贷款的可发放程度及吸收存款的成本和管理负担之承受能力的范围内。而如果超过这一程度和范围,就属于不适度的存款增长,反而会给银行经营带来困难。因此,银行对存款规模的控制,要以存款资金在多大程度上被实际运用于贷款和投资为评判标准。

5、在当前我国银行间储蓄存款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请你为某银行设计一个储蓄存款新

品种,并为这个新品种的退出规划营销步骤。

通知存款是指客户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 的存款业务。个人通知存款不论实际存期多长,按存款人提前通知的期限长短划分为一天通知存款和七天 通知存款两个品种。一天通知存款必须提前一天通知约定支取存款,七天通知存款则必须提 前七天通知约定支取存款。通知存款的币种为人民币、港币、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瑞士法郎、澳大利亚元、新加坡元。以上两种属传统的通知存款品种,下面介绍一个储蓄存款的新品种,或许会为商业银行带来 更多的储蓄存款。通知存款自动转存: 该产品具有每 7 天自动转存的强大功能,根据与客户的约定按通知存款 利率每 7 天自动结息,并将本息合计金额自动转存为新的通知存款。客户无须办理预约交易,可随时办理支取而不必担心损失通知存期的利息。

(一)产品特点: 1.具有活期储蓄的便利和高于活期储蓄的利率; 2.适合大额资金存期难以确定,存取较频繁的存款客户; 3.在股市、汇市低迷,或者在法定节假日、短期不用款的时候,选择中国银行通知存款,可 获得更大的收益; 4.通知存款的币种多样,可为人民币、规定外币。

(二)适用对象 中国居民、港澳台居民、居住在中国境内外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和华侨,凭实名制认可的有 效身份

证件在中国银行各营业网点都可开立通知存款账户。

四、1、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

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2、基础头寸:商业银行随时可用的资金量,是商业银行资金清算的最后支付手段,由

其业务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构成。

1、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由那些构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现金资产构成:(1)库存现金(2)在中央银行存款(3)存放同业存款(4)在途

资金

作用:(1)保持清偿能力(2)保持流动性

2、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有哪些?银行如何调节超额存款准备金

量?

五、1、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需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保证而发放的贷款。

2、保证贷款:贷款人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

款本息时,按规定承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3、抵押贷款:债务人在法律上把财产所有权转让给债权人,但债权人并不占有财产,以财产担保的债务一经偿还,财产所有权的转让即告结束,设置抵押的目的,主要保障债权人在债务中不履行债务时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而这一优先受偿权是以设置抵押的实物形态变成值来实现的,所以抵押是以抵押人所有的实物形态为抵押主体,以不转移所有权和使用权为方式作为债务担保的一种法律保障行为。

4、消费者贷款:消费者凭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权,然后按期归还货款以购买商品。

5、不良贷款: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

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6、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

影响因素的贷款。

7、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

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1、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包括哪些内容?制定贷款政策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商业银行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贷款业务发展战略

2、贷款工作规程及权限划分3.贷款的规模和比率控制4.贷款种类及地区5.贷款的担保6.贷款定价7.贷款档案管理政策8.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制度9.不良贷款的管理。

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在制定该行的贷款政策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

2、银行的资本金状况

3、银行负债结构

4、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周期

5、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

2、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原则是什么?

1.当期利润最大化

2.扩大市场份额

3.保证贷款质量

4.改善银行的社会形象

3、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时应重点注意什么问题?

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款人的良好信用而无需提供任何财产抵押或第三者

担保而发放的贷款。信用贷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借款人信用和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保证;2)风险大且利润高;3)手续简便。

10、银行如何发现不良贷款的信号?如何控制不良贷款的损失?

通常,银行贷款人员可以从以下一些表象中分析是否会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1)

企业在银行的账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2)从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预警信号;3)在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的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4)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信号。

1.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款。2.鉴定贷款处理协议,借贷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3.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4依照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5呆帐冲销。

11、商业银行应建立哪些贷款管理制度?其内容是什么?

审贷岗位设置;贷款责任制度;贷款质量的检测与考核。

六、1、国库券:国家财政当局为弥补国库收支不平衡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

2、证券投资组合:投资者对各种证券资产的选择而形成的投资组合。

1、证券投资在商业银行投资组合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分散风险、获取收益:避免资产结构单一化带来的高风险;增加收益。

2、保持流动性:银行投资于短期国库券,既有一定的收益性,也可以低成本出

售满足其短期流动性需要。

3、合理避税:各国政府在发行国债和市政债券时,均有税收的优惠,银行可以

通过合理的证券组合达到有效避税,增加收益的目的。

3、市场利率与证券收益率和证券价格有什么关系?

4、商业银行各种证券投资策略的内容和优缺点是什么?

1、流动性准备方法

流动性准备方法是商业银行传统证券投资策略的一种,被认为是较为保守或

消极的投资策略。

优点:

缺点:这种投资策略比较僵硬地看待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替换

关系,从而把证券简单地划分为流动性证券和收益性证券两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此方法越来越显得被动和保守,由它知道下所产生的银行资产组合已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

2、梯形期限策略

梯形期限策略是相对稳健的方法,它也称为期限间隔方法。该方法强调把资

金均匀地投资于不同期限的同质证券,在保证流动性的同时可提高平均收益率。由于该方法中的投资组合很像阶梯形状,故此得名。

优点:

第一,管理方便,易于掌握。银行只需将资金在期限上作均匀分布,并定期

进行冲投资安排即可。

第二,银行不必对市场利率走势进行预测,也不需要频繁进行证券交易业务。

第三,这种投资组合可以保障银行在避免因利率波动出现投资的同时,是银

行获取至少是平均的投资回报。

缺点:

第一,过于僵硬,缺少灵活性,当有利的投资机会出现时,不能利用新的投

资组合来扩大利润,特别是当短期利率提高较快时。

第二,作为二级准备证券的变现能力有局限性。由于实际偿还期为1年的证

券只是1/n,故有应急流动性需要时,银行出售中长期证券有可能出现投资损失。

3、杠铃结构方法

杠铃结构方法把证券划分为短期证券和长期证券两个组别,银行资金只分布

在这两类证券上,而对中期证券一般不予考虑。这种证券组合结构反映在图上形似杠铃,故此得名。

优点:从理论上讲,杠铃结构方法能使银行证券投资达到流动性、灵活性和

盈利性的高效组合。短期证券保证了银行的流动性,长期证券的收益率较高,其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不低于在梯形结构方法下的投资组合收益率。特别是在利率波动时,投资损益相互抵消。

缺点:该方法对银行证券转换能力、交易能力和投资经验要求较高,对那些

缺乏这方面能力和人才的银行来讲,其他简单方法也许更为有效。

4、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方法

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如果银行对利率的预测有较强的专家队伍,就可以采

取较为主动和更富有进取性的投资策略,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方法就是其中一种。

优点: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利率波动。

缺点:实施中存在不少难度:第一,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方法运用的环境是利

率呈现出有规律性周期波动。第二,该方法要求银行对市场利率变动方向有准确预测,否则,银行证券投资将损失惨重。第三,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下,由于银行管理人员与董事会成员对投资获利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往往存在差异,容易使该投资策略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第四,长期债券流动性低,在银行需要补充流动性或实施证券转换时,有时不易按意愿价格变现或售出,甚至产生损失。

6、商业银行利用证券投资进行避税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两种以上的可选择的债券利息收入存在税负差异,使这些债券的税前收益和税后

收益不致。

七、1、融资性租赁: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2、经营性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指的是出租人向承租人短期租出设备,在租期内由

出资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等并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因此租金要高于融资性租赁租赁。

3、回租租赁:将自制或外购的资产出售,然后向买方租回使用。

4、杠杆租赁:即由贸易方政府向设备出租者提供减税及信贷刺激,而使租赁公司以

较优惠条件进行设备出租的一种方式。

5、信托投资: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用自有资金及组织的资金进行的投资。

2、什么事融资性租赁?它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供货商)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承租期满,货物所有权归属于承租人的交易。特征:1.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2.租期分期归流3.资金与物资运动的紧密结合。

3、试分析影响租赁的几个主要因素。

八、1、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

益的经营活动

2、备用信用证:开证人(一般是银行)应支付人的请求开给受益人,保证在受益人出

示特定单据或文件,开证人在单证相符的条件下必须付给受益人一笔规定的款项或

承兑汇票的一种书面凭证。

3、互换业务:互换是一种双方商定在一段时间内彼此相互交换现金的金融交易。

1、什么是表外业务?它有什么特点?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发展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

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原因:

1、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

2、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

3、转移和

分散风险。

4、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要。

5、银行自身拥有的有利条件促使银行发展表外业务。

6、科技进步推动了银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的特点:灵活性大,规模庞大,交易集中,盈亏巨大,透明度低。

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贷风险、投资风险、汇率风险、资本风险

7、为何要对表外业务活动加强监管?如何加强对表外业务活动的监管?

大多数表外业务是不反映在资产负债上的,这是表外业务的规模和质量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体现。表外业务主要由10种风险:1)信用风险。指借款人换款能力发生问题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2)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使债权人蒙受损失的风险。3)国家风险。指银行的外币供给国外债务人的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主要由债务人所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因素造成的。4)流动性风险。指在表外业务活动中,交易一方要想进行对冲,轧平其交易标的的头寸时,却找不到合适的对手,无法以合适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完成抛补而出现资金短缺所带来的风险。5)筹资风险。指银行因自有资金不足,又无其他可动用的资金,在交易到期日无法履约的风险。6)结算风险。指在从事表外业务后,到交割期不能及时履约而产生的风险。7)运作风险。指由于银行内部控制不力,对操作人员的授权管理失误,或是业务人员工作失误,内部工作人员利用电脑犯罪作案等给银行带来的损失。8)定价风险。指由于表外业务内在风险尚未被人们完全掌握,无法对其做出正确定价而丧失或部分丧失弥补风险能力的损失。9)经营风险。指由于银行经营决策失误导致在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搭配不当,或在资金流量时间上不对应,而在一段时间内面临风险头寸敞口所带来的损失。10)信息风险。指表外业务给会计处理带来的诸多困难,而无法真实的反映银行财务状况,使银行管理层和客户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不适当的投资决策所遭到的损失。

九、1、个人理财业务:根据财务状况,建立合理的个人财务规划,并适当参与投资活动。

2、投资银行业务: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是投资银行的狭义含义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广义的投资银行业务是投资银行的广义含义包括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即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

3、请你为本市某家银行设计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

十三、1、流动性风险:指因市场成交量不足或缺乏愿意交易的对手,导致未能在理想的时点

完成买卖的风险。

2、利率风险: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3、信贷风险:是银行贷款或投资债券中发生的一种风险,也即为借款者违约的风险。

4、风险控制法:

5、风险财务法:

1、银行为何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试讨论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2、何为利率风险?试从利率风险函数出发讨论影响市场利率的因素

商业银行经营学管理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性,物业抵押贷

一、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的产品特点

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是银行基于经营性物业实际商业运营分析, 依据经营性物业实际商业运营期间的租金现金流和租金贷款率确定最高可贷限额。是以借款人在经营性物业持续商业运营期间的租金现金流为主要还款来源, 以经营性物业为贷款抵押物。

二、影响租金贷款的关键指标

银行基于经营性物业实际商业运营期间租金现金流分析, 尤其是对经营性物业出租率、租金水平、可出租营业面积等关键指标分析, 判断经营性物业和出租人对银行金融价值, 确定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金额及其他商务条件。

1.出租率。经营性物业出租率反映出租人 (也可称产权人或借款人) 对可出租营业面积的经营能力, 也是影响租金现金流的关键指标之一。

经营性物业出租率=已出租营业面积/可出租营业面积×100%。

2.租金水平。经营性物业租金水平反映出租人已出租营业面积的投资价值, 也是影响租金现金流的关键指标之一。

经营性物业年租金总额=已出租营业面积×每平方米平均租金/天×360。

经营性物业租金净额=租金总额-税收-运营成本。

3.可出租营业面积。经营性物业可出租营业面积反映物业的规模效应和借款人的经营实力, 也是影响租金现金流的关键指标之一。

经营性物业可出租营业面积=经营性物业可出租建筑面积-产权人自用建筑面积。

4.关键指标对租金贷款的影响。经营性物业出租率、租金水平和可出租营业面积是银行确定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金额及其他商务条件的关键指标。

三、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相关要求

银行基于第一还款来源可靠和充分之目的, 依据经营性物业在实际商业运营期间的租金现金流测算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最高限额;基于第二还款来源公允和充分之目的, 以收益法评估的经营性物业价值作为确定抵押物价值的重要参考。租金贷款率与抵押贷款率之间的数学钩稽关系, 直接影响构租金贷款金额。

(一) 租金贷款限额与租金贷款率

银行以经营性物业实际商业运营期间租金现金流分析为基础, 依据出租率、租金水平和可出租营业面积等关键指标以及综合调整指标, 测算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最高可贷限额。

租金贷款限额=出租率×可出租营业面积×[租金净额/已出租营业面积]×租金贷款率

租金贷款率=综合调整指标。

出租率、租金净额、已出租营业面积、可出租营业面积和综合调整指标的取值依据, 是借款人申请贷款的前一年或前三年的经营性物业实际商业运营的有关情况。

(二) 物业抵押与抵押贷款率

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以经营性物业为贷款抵押物, 抵押贷款率反映经营性物业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对银行风险的保障程度。

为便于实现以第二还款来源保障贷款归还, 抵押物他项权利登记应按银行分拆要求, 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率=贷款金额/抵押物评估价值, 其中, “抵押物评估价值”是指以收益法评估的抵押物价值。

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率最高不超过70%。

(三) 租金贷款率与抵押贷款率钩稽关系

抵押贷款率、租金贷款率与投资回报率分别反映了银行利益和产权人 (投资人) 利益。三者之间的数学钩稽关系, 反映了银行与借款人 (投资人) 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 并直接限制租金贷款金额。

在假设经营性物业可永续租赁、年租金净额不变的条件下, 抵押贷款率、租金贷款率与投资回报率存在以下简单钩稽关系:

租金贷款率=抵押贷款率/投资回报率。

(四) 信用等级评定

租金贷款信用等级评定指标的系数与权重将依据经营性物业形态、行业平均水平、市场竞争程度和银行信贷政策等因素具体制定与适时调整。

租金贷款信用等级评定指标的取值依据是借款人申请贷款的前一年或前三年的经营性物业实际商业运营的有关情况。

四、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的受理要点

银行凭借款人提供的贷款申请文件, 办理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的受理业务。在受理中, 应要求借款人对其提供的租赁合同、租赁发票、缴税凭证、承租人结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以及其他对租金现金流有重大影响的文件与资料签字确认其真实性。

五、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的贷前调查要点

在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受理后, 应注重根据所收集的合同、发票等资料, 对经营性物业实际商业运营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注重根据区域规划、商圈成熟度、经营性物业定位、物业管理水平等, 对经营性物业长期经营的稳定性和增值潜力进行分析与判断。

(一) 调查核实经营性物业实际商业运营情况

1. 调查核实借款人提供的租赁合同、租赁发票、缴税

凭证、承租人结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以及其他对租金现金流有重大影响的文件与资料的真实性, 并签字确认。

2. 调查核实借款人在经营性物业实际商业运营期间

的收入, 包括租金收入、物业管理费收入以及其他与物业相关的经营收入。

3. 调查核实借款人在经营性物业实际商业运营期间

的各项成本, 包括税务和工资、维修费、保险费、运营费用等运营成本。

4. 调查核实经营性物业在实际商业运营期间的现有

承租人情况, 包括每个承租人的租金与承租面积, 承租人结构 (经营性物业为办公楼的, 是指入住企业品牌度;经营性物业为商场的, 是指承租人在经营性物业场所内实际提供的主营商品与服务的品牌及品牌度) ;经营性物业为商场或工业厂房的, 还要调查核实承租人的营业收入。

5. 调查核实经营性物业在实际商业运营期间的承租

人续租情况, 包括原承租人结构、原承租到期日、续租日期、续租原因及影响。

6. 调查核实经营性物业在实际商业运营期间的物业

(经营) 管理公司情况。

(二) 分析判断经营性物业长期经营的稳定性和增值潜力

对物业长期经营的稳定性及增值潜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一是物业所在区域的城市及商业规划影响;二是物业产生的商圈范围是否足够且稳定;三是物业经营定位与现有租户经营是否一致;四是交通易达性;五是竞争性物业出现的可能性及经营定位的差异性, 借款人的应对措施;六是物业拥有者的招商团队的经验、能力、预警、规程, 现有物业业态是否合理、招商定位是否明晰等;七是主要租户期限、实力, 可持续经营能力, 是否已进入稳定状态;八是物业管理水平等。

(三) 分析经营性物业准入资格

分析经营性物业准入资格, 确定所受理经营性物业是否符合银行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准入标准, 包括经营性物业的形态、区域、竞争力指标、时间规范等准入标准。

(四) 确定最高可贷限额

对于符合银行经营性物业准入标准的贷款申请, 计算其租金现金流、租金贷款率、租金贷款率调整系数涉及的各项指标, 确定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最高可贷限额。

(五) 提出实际贷款金额建议值

在最高可贷限额内, 结合借款人的贷款需求等因素, 提出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实际贷款金额建议值。

六、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的贷后管理要点

定期收集和审核租赁变动文件与资料。为及时了解经营性物业租赁变动情况, 客户经理应每季向借款人收集和审核发生变动的租赁合同、承租人结构、租金发票、缴税凭证以及其他对租金现金流有重大影响的文件与资料。动态监测抵押物价值, 原则上应每年选择一级资质的房地产评估公司进行价值评估。

七、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动态监测

为及时了解经营性物业租赁变动情况, 银行每季向借款人收集和审核发生变动的租赁合同、租金发票、缴税凭证、承租人结构以及其他对租金现金流有重大影响的文件与资料, 及时测算租金贷款率以及租金贷款率调整系数涉及的各项指标。

为动态监测抵押物价值, 借款人原则上应每年选择一级资质的房地产评估公司进行价值评估。

贷款发放以后, 银行定期分析以经营性物业的出租率、租金水平、抵押贷款率等为核心的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退出条件。当符合退出条件时, 退出机制将被启动。

八、内部团队管理

应指定专门客户经理 (小组) 加强贷后管理, 每半年向审批行报告贷款运作情况。如遇重大问题, 及时向审批行报告。由于本贷款品种期限较长, 期间如遇问题客户经理 (小组) 变动, 需重新落实客户经理责任制。

浅析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网点管理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下出现的金融媒介,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撑。商业银行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网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

1、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的概念

商业银行网点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对于网点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工作,以达到商业银行网点既定目标的动态的创造性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将越来越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从简单的单一管理模式,日渐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起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监督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心,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实行分工合作、进行功能互补的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

2、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网点发展遍布城乡,方便了广大居民快捷使用,为居民提供了高效的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但是在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

2.1、形成正确的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的理念

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的水平影响着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同是也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和我国商业银行网点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提高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2.2、建立合理完善的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制度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管理还处在一个最基础的发展阶段,无论是管理技术还是管理工具都相对落后,同时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考核系统和评级系统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工作应该从最基本的管理体系升级到电子管理模式,并进行合理化的安排,有效地进行管理和监督。

2.3、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网点人事管理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多数在人事管理方面并不关注,没有很好的进行制度培训。而在今天,市场的竞争无非就是对于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网点管理也不例外。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必须注重人事的管理,正确树立人才观念,抓好人才培养、人才选拔,更充分的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竞争中获得效益和发展。

2.4、建立有效的网点风险管理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管理正处在变革阶段。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信息的不够合理和完整,缺乏严格和科学合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从而导致权利集中。因此,要进行有效地激励机制改革,改变经营者的管理方式,加入监督机制,降低经营者对于商业银行网点管理的权限,避免造假,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3、完善商业银行网点管理的措施

3.1、构建并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网点主营业务管理体系

建立配套的网点管理制度,有序的进行提升和控制信用、市场、操作这三种风险,完善和推动商业银行在资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管理和发展。确定网点战略。根据零售银行战略规划对零售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群、业务种类(产品和服务)、网点类型、渠道战略进行定位,明确网点渠道在所有零售渠道中的定位、不同网点类型的定义、不同目标客户群和相应提供的不同业务类型。简而言之,网点要明确为谁服务和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3.2、构建并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网点营销管理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在网点竞争的两大优势,分别体现在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市场的营销能力。市场的营销能力也称作市场的导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强弱与商业银行网点密切相关。如何进行对市场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开发,都是依靠市场营销人员对市场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商业银行应迅速抓住市场的焦点,开发新的产品,有序推动新产品的使用和扩张,形成相对优势。

3.3、建立商业银行网点业务支撑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管理已经日趋于电子化。建立完善的电子化管理系统,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对于商业银行网点管理的提升具有较大的意义。进行综合性的了解和培训,对于商业银行网点建设管理有深刻的认识,这是商业银行网点管理的基础支撑,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网点的业务管理也需要对商业银行网点业务建立业务支撑体系。商业银行网点业务支撑体系主要负责和支持对商业银行网点的需求和管理,完善商业银行对于网点的以及需求问题管理。

3.4、提升网点产品服务功能,优化业务流程

提升网点产品服务功能,一是完善网点产品序列,使营业网点能提供客户所需点产品序列,使营业网点能提供客户所需求的产品,丰富产品内容。二是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更好地服务客户,逐渐形成银行产品核心竞争力,以产品赢得客户。建议成立专门研究部门,负责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归集客户信息,为业务部门提供客户分析数据,为产品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3.5、加强对网点的业务指导和考核管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首先,适应网点人员结构调整,有针对性地对柜员、客户经理、管理人员开展系统的业务培训,提高网点人员咨询和销售能力;其次,加强考核管理,保证网点考核的合理和公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对商业银行网点管理现状的分析发现,有四个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形成正确的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理念;其次,建立合理完善的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制度体系;第三,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网点人事管理制度;最后,要建立有效的网点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以上措施对商业银行网点管理进行改革调整,最终形成合理化、人性化的商业银行网点管理系统,增强商业银行在当下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郎星,陈胡青.银行网点综合性经营管理论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2,12,74-77.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作业 篇4

加强银行信贷管理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基于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7级工商管理一班

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姓名:李贝贝(0715224154)

日期:2009-12-17

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

——基于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经济与管理学院07级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李贝贝07152241

54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美国以及其他各国的经济极其消极的影响,尽管各国采取积极策略地址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业和出口加工业的冲击,通过直接向金融机构注资、政府投资、增发消费券等各种方式增加社会消费、恢复银行信誉、提高国人信心。然而,金融危机的阴霾仍然未完全消退,特别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影响,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同样受到个反面

关键词:信贷管理商业银行风险金融危机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而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

启示: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认识和防范信用风险,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贷款规范,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和信贷管理。

二,中国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分析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控体系尚不完善。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风险的管控方面刚刚起步, 与国际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相比较, 到现在为止国内尚无一家商业银行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市场风险管控体系。市场风险的管理主要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行长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的管理技术主要采用资产负债管理和利率缺口的敏感性分析, 对市场风险的控制手段主要采用对交易员和交易主管的交易额度授权、交易敞口和交易期限、止损规定等。总体而言, 现行的市场风险管理以各项业务的风险点为主, 没有形成全

面、系统的市场风险管控体系, 因而无法从全行高度综合全面地控制市场风险。

其次,随着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生死线日益临近,资本金的补充渠道还是成为各家银行的扩张瓶颈。股份制银行缺少政策支持以及资本补充渠道,面临的资本缺口将愈来愈大。然而,面对当下金融环境剧变之格局,中国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紧迫感。大部分银行贷款未能摆脱顺周期的行业投向结构,即集中于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房地产、制造、通讯等行业。相对而言,建行和招行的贷款投放行业集中度较低,较好地控制了潜在风险。

再次,风险管理能力及风险定价能力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债券等投资产品出现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动,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我国银行的资产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大幅提高,但抗风险能力依然不足;贷款行业投向结构则表现出较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存在集中爆发风险的可能性。

三,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银行业呆坏账水平居高难下,信贷投放过快潜伏新的金融风险

2002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事实上不良贷款蕴含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不良贷款比率仍大大高于10%的国际警戒线,仅仅是达到了我国15%的监管标准。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二),信用体制及信贷控制不健全,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

由于信息的不可得、搜寻成本过高、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商业银行内控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骗贷案件及信贷的操作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充分暴露了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如,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主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内部控制措施零散等。

(三),金融体系与地方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历史原因,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银行业尤其是地方性银行与当地政府之间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银行经理、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的,地方政府仍然可以通过职权便利对信贷过程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特殊的关系扭曲了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在2004年上半年的紧缩政策中,江苏“铁本”事件是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损失的银行资金、民营资本自然无法挽回。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也是潜在的金融风险来源。因此,改进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这要求管理文化从过去的一致管理转移到个人责任管理,即对权力和责任的清晰界定和分割。

(四),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

这表现为:信贷风险管理条块分割,信贷风险管理框架不完善,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在制度上没有把信贷风险的计量、分析规定为日常性工作。如,缺乏独立的风险报告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贷风险状况。对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管理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详尽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库,缺乏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

四,加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做好如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成立由管理层直接推动的内控机构。二是强调信贷部门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全员参与的工作,内部审计就是这一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业基本情况的审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充分重视企业基本经营管理能力和财务稳健性及其流动性风险,严格审查资金链变化情况和第一还款来源的充分性、可靠性。还要摸清企业的关联方关系,深入研究关联方的影响,研究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多样化风险和关联性风险,研究在经济周期下行压力下对企业及其关联方风险承受能力的状况,密切关注特殊事件风险。

做好信贷管理中的诚信教育,提高贷款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

(三)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信贷风险管理的关注范围,将商业银行自身价值的所有重大来源涵盖其中,通过分析引起商业银行不确定性的内、外部变量,持续地监督其变化趋势,管理层就可以更有效的经营,在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间找到平衡点,使商业银行躲开前面未知的“地雷”,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对于政府和贷款者也要积极参与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中。政府应该做到政企分开,不直接一行政命令的形式参与银行信贷,尤其是帮助企业贷款。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商业银行的扶持力度。中央银行作为银行中的银行应该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和调节,保证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系,提高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作为贷款单位和个人,要以自身需要和偿还能力为基础进行贷款,提高自身的诚信度,拒绝拖欠银行贷款的现象发生。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收入和企业的盈利收益将不断增多,银行存款也将随之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仍然不完善,尤其是在信贷管理上,金融风险仍然存在,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加强信贷管理,需要政府、中央银行及贷款人的共同参与努力。

参考文献

【1】,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2】,黄国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浙江金融2007-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总结 篇5

(二)1994年起中国商业银行开始制定全面的资本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因素、国际环境、资金供求关系和利率、汇率状况为银行资本充足程度的国际标准,经过修改后,充足率标准 用创造,并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多功能服务的金及决定方式等; 1988年获得12国官方的正式认可。就是著名的《巴

1、《巴塞尔协议》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的影响融企业。直接制约的具体环境包括商业银行的经营条件、金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人民银行决定从1994年开始,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集中体现在其先导性作用方面。主要表现为: 融业的竞争和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使用实行比例管理。其中对资本金也进行规范的管货币供给机制的核心; 间接融资的主导者与直接融资的传导者;中央银行的重要调控对象; 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控制企业的最佳人选。商业银行的特征

这里只从直接制约的具体环境方面加以论述。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条件

1、银行资本

2、金融人才

3、组织机构

4、内部管理制度

(二)金融业的竞争

激烈的竞争使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媒介作用正在就是现在人们常提到的“巴塞尔协议”(即第三个理。1996年12月对1994年制定的规定,进行了修“巴塞尔协议”),内容有四个部分构成 1资本的订。有关资本金的规定如下: 组成2风险加权的计算3标准比率的目的4过渡期(1)资本构成 及实施的安排 应从资本总额中扣除项 《新资本协议》定稿于2004年,2006年底实施。(1)在其他银行资本中的投资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突出特点是它的三大支柱。(2)已在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中的投资

1、是一种企业,但与一般工商企业又有不同。降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在缩小,商业第一支柱是最低资本要求。商行必须要满足8%的最(3)已对工商企业的参股投资

2、是一种金融机构,但又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银行盈利也受到影响。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第二支柱是监管部门的监督检(4)已对非自用不动产的投资

3、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不少商业银行已意识到,仅靠发展完善的银行传统查。第三支柱是市场纪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5)呆帐损失尚未冲减部分 商业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

2、支付中介职能。

3、信用创造职能。

4、金融服务职能。的业务是无法挽回商业银行昔日优势的,商业银行为增强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和风险敏感(2)资产风险权数的规定

必须采取业务经营多元化、服务全能化的经营方性,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分别规定了根据我国规定,把银行资产划分为不同种类,按风针,大力开展多种业务,包括基金、保险、投资银不同的风险权重计量方法。对于信用风险,可以采险程度设立风险权数。风险权数划分为0%、10%、我国商业银行的形成行业务。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大力开展金融衍用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对20%、50%、70%、100%六类。

在我国,最早的商业银行是由大清帝国于1897年生工具交易活动。于市场风险可以采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3)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规定(本外币合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辛亥革命成功后的20世纪

(三)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 量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还明确地将操作风险并考核)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旧的金融业一度繁荣,其

1、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主体 纳入了资本监管的范畴。新协议的争论目前还很资本净额与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中商业银行也较为发达。新中国成立至今,商业银行使监管的主体,各国有所差异,有的国家单独设多,但总体来说新协议力求在风险权重上更具风险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行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其间经历了艰难曲立监管机构,有的国家则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的敏感性 能超过核心资本的100%。折的过程。

2、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 8 如何看待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现状? 资本净额/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8%

(一)建国——1952年,商业银行曾对我国商品经首先是为了保护储户的利益。我国商行资本金问题很严重。它不仅关系我国商行核心资本/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4% 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银行、交通其次,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还在于银行是的生存于发展,而且影响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安全。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资本金制度,但从实践银行)信用货币的创造者。(1)资本金总量不足,负债经营较为突出。我国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

(二)1953年——70年代末,我国照搬苏联的经

3、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原则 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很低,远未达到巴塞尔协议和人现状仍不乐观 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建立起“大银行业经营特点决定,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行的要求。(2)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补充缺乏持

2、《新资本协议》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一统”的金融组织体系,各类专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慎监管为原则。即“CAMEL(骆驼)原则”: 续性。一,附属资本所占比重较低。从我国商行来中国银监会经过认真研究与考虑,提出“至少在十机构相继撤并,统一于中国人民银行

4、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内容 看,附属资本的来源仅指商行提取的呆帐准备金,国集团2006年底开始全面实施新协议的几年后,(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9年),随着经济、由于各国金融体制存在差异,致使各国的金融监管我国提取的时间较短,比例低,数量有限。而且为中国仍将继续执行1988年的资本协议。然而,为金融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逐渐发展起来 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各国的金融监管内数不多的呆帐准备金都被用于冲销坏帐。二,资本提高资本监管水平,银监会对现行的资本规定进行根据20年的实践,可以把我国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容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即预防性监管补充渠道的单一性—国家财政注资。国有商行归属了修改,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内容(即监督检径概括为二条:一是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或新建(市场准入管理、资本充足性管理、业务范围管理、国家,国家理应向商行增拨资金,但又由于财力不查和市场约束)包括在内”。这说明《新资本协议》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二是新建立了一批商流动性管理、风险控制)、存款保险制度、危机处业银行。理制度(贷款、兼并、担保)。

1、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或新建的专业银行向商5 商业银行资本需要量 业银行转化:

(1)组建专业银行

(2)专业银行建立以后,开始了向国有商业银行

足,不能连续向银行注资,造成商行资本补充机制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不强,我国在短期内还无法执行缺位,缺乏后劲。(3)资产质量较差,对商行资本协议的各项标准与规定。侵蚀严重。大量不良贷款不仅增大了商行经营的风《新资本协议》在我国的适用性之所以还不强,主

因为,如果资本金过高,会使银行财务杠杆比率下险,同时作为资本扣减项的呆帐贷款对资本充足率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降,增加筹集资本的成本,最终影响银行利润;如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1)我国大多数银行不属于新资本协议界定的“国果资本金过低,会增加对存款等其他资金来源的需 际活跃银行”

转化的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求,使银行边际收益下降。所以,资本金必须适度。9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的实践(2)现阶段我国缺乏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环境。

首先,1993年前改革集中在企业化经营或经营机制资本充足度的检验标准

(一)1994年前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是否充足,没有(3)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新资本协议中还面临着转换上:

(一)资本/存款比率(10%)法律加以规定。许多问题 一是改革传统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二是实行业务交叉和相互竞争。三是进入金融市场进行资金横向融通。

(二)资本/资产比率(7%)

(三)资本/风险资产比(15—20%)

(四)资本/不同类型风险资产比例

1、新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历史 10

(三)跟踪《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修订

2、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历史 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这种类型的商业银行是由专业银行转化而来的,既2004年2月23日,公布了《充足率办法》

四是加快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第一组:无风险资产(0%)第二组:风险较小资由原四大专业银行转化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它(1)《充足率办法》的重要意义。

其次,1993年10月国务院做出把专业银行转化为产(5%)第三组:普通风险资产(12%)第四组:们的自有资金,是由财政拨付给人民银行,随专业一是有利于强化资本监管的有效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决定后,专业银行的改革力度风险较大的资产(20%)第五组:“疲软资产”(50%)银行分设划分给各专业银行的。二是有利于缩小我国资本监管制度与国际标准的进一步加大:

一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 二是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第六组:亏损资产和固定资产(100%)

3、财政是如何向银行增拨信贷基金? 差距。资本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有那些功能和作用 大致有二种方法:一是在国家预算执行到年终出现三是有利于实现与近年出台的各项监管法规的衔

1、产权资本 结余,留给银行长期使用,充实信贷基金;二是在接配套。

三是按照把银行真正办成商业银行的要求,从加强产权资本,即银行股东享有股份收益权的股权,并国家年初财政预算时,列入财政支出,予以拨付。(2)《充足率办法》的核心内容

国有商业银行统一法人体制、建立商业银行经营机记录在银行资本账户中的基础资本。具体形式包

4、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明确了资本的构成及扣除项。制、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改进金融服务括:普通股、资本盈余、优先股、未分配利润、储财政连年出现赤字,使得财政无力向银行增拨信贷A.商业银行的资本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构成: 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备账户等。基金。尤其是1983年7月以来,国营企业流动资A1、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2、新建立了一批商业银行

2、非产权资本 金由银行统一管理后,财政不再向银行增拨信贷基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继1987年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后,陆续新建立了中非产权资本包括资本票据和资本债券、可转换债券金了。A2、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和重估储备。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

(一)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 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等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基本上可以归纳为营业功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对专业银行的资本金是否充

足,并没有法律加以规定,也很少有人过问。

5、专业银行的资本金是否充足,并没有法律加以

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B.商业银行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资本中扣除以下项目:

一批商业银行。1996年后,在对城市信用社进行整能、保护功能和管理功能三种。规定的原因。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商

顿、改组的基础上,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了城市商正如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给银行资本下的定义一第一,全民所有的国家银行,使得专业银行凭着国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业银行。样:资本对不可预见的损失能起缓冲作用;协助维家的经济实力享有信誉,而似乎不需要以增强自有C.商业银行计算核心资本充足率时,应从核心资199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正式持公众对某一银行的信心;在万一发生不能偿债的资金的实力去提高信誉。本中扣除以下项目: 颁布。这部法律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情况下对存款提供部分保护;支持该行的合理增第二,统存统贷的信贷管理体制,使得专业银行依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资本投资的50%;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实践,首次以长。靠中央银行发展业务,而不注重自身的积累。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资本投资的50%。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商业银行性质、职责,确

(二)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 立了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规范了商业银行的权利

1、资本是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义务。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依法规范

2、资本是商业银行承担经营活动意外损失、保护商业银行的行为,维护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提高存款者利益的基础。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信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3、资本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

4、资本是控制贷款规模的尺度。

1、经济效益目标2社会责任目标

3、职业道德目标

5、充足的资本可使银行提高信誉。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环境 7 巴塞尔协议的内容

第三,经营的集中和垄断,排斥竞争,使得专业银第二、明确了表内外风险权重及风险加权的计算办

行缺乏风险意识,不可能注重自有资金的多少。法。第四,利益约束淡化,使得专业银行缺乏补充自有第三,明确了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资金的冲动。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变动而导致表内外头寸第五,不合理的体制,使得专业银行既经营政策性损失的风险。业务,又经营商业性业务,难以从根本上确立效益商业银行应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设立交易账户,交目标,因而没必要关心资本金的多少。易账户中的所有项目均应按市场价格计价。交易账第六,法律不健全,专业银行资本金多少,资产质户总头寸高于表内外总资产的10%或超过85亿元

人民币的商业银行,须计提市场风险资本。第四,规定了充足率的计算公式。14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会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产生怎样的影响? 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第五,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后达标期限。

即2007年1月1日。的控制)2今后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台,提高效益,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缺点:容

融发展的必然趋势)条件下国家统一制定利率的现易形成金融市场的垄断,产生不公平竞争,过大的象必然被打破,既需要商业银行自主定价3对不同综合性银行集团会产生集团内竞争和内部协调困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为了保护存客户进行不同的定价符合竞争及经济效益原则4从难的问题,招致更新,更大的金融风险。

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在金融体系中财务核算角度上看,贷款定价关系到商业银行内部(一)金融市场化程度 设立负责存款保险的机构,规定本国金融机构必须经营效率5从商行经营的角度看,贷款定价不仅仅证券市场运行效率与功能效率充分发挥,上市公司或自愿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保险机构交纳是利率问题。业绩成为股价的决定因素,股票价格充分发挥影响保险金,进行投保的制度。国外商行贷款定价主要方法:1成本相加贷款定价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存款保险制度最初是为了解决银行的挤兑问题,作法2价格领导模型3成本-收益贷款定价(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

(3)与原有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相比,《充足率办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实行贷款定价基本思路:根据银行的筹资成本,直一个具有高素质管理人才并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

法》在内容上的主要变化第一可以保护存款公众的合法利益,增强社会公众接与间接费用,贷款含税率和贷款利润率,考虑中制机制的金融机构能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降到第一,在确定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方面采取了更为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央银行的利率政策,贷款期限和风险度,借款人的最低的程度。审慎的态度。第二,可以减轻政府和中央银行在 银行倒闭中所 存款余额与结算量后,确定贷款利率。第二,将市场风险纳入了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承担的风险。

1、确定贷款平均收益率 第三,要求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分的基第三,可以通过对濒临破产倒闭的银行提供援助等贷款平均收益率=筹资成本均摊率+间接费用率+贷础上计算资本充足率。形式减少破产银行的成本,促使其他银行一兼并的款业务费用率+贷款含税率+贷款利润率 第四,强化了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方式进行挽救,减少社会震荡。

2、调整贷款平均收益率督检查。第四,可以协助金融监管当局事先防止银行风险,一般根据以下内容调整贷款平均收益率: 第五,对资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提出了具体详细的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无论规模大小,对商行都(1)根据贷款风险度调整贷款平均收益率要求。是有好处的。对资信差的有利于获得存款人的信某贷款利率=贷款平均收益率±浮动幅度11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的对策任,可得到更多储蓄,并消除挤兑的可能,对质地(2)根据贷款期限调整贷款平均收益率 增加资本金的途径:(1)股份制改革后上市。(2)优良的银行,虽然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增加竞争,某贷款利率=贷款平均收益率+加浮幅度 政府注资,国家财政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切块,发行但银行间的相互联系使他们有可能受到破产银行(3)根据存款平均余额调整贷款平均收益率特别国债向商行注资,也可通过返还营业税间接注的拖累,因而对他们也是有利的。(4)根据结算量调整贷款平均收益率(包括本、资。(3)商行自身的利润积累。(4)提高普通呆帐15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经营管理目标准备金 的 提取比例。普通呆帐准备金是按贷款余

(一)贷款规模适度

(二)贷款结构的均衡 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用于弥补贷款损失的准备

(三)防御风险

(四)盘活存量(三)法人治理结构

(四)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在混业经营中,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业务交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系更加紧密,风险传递十分迅速,多米诺骨牌效应时有发生。这就要求金融监管部门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提高从外部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有效性。(五)法治环境

混业经营使金融机构的活动更具有灵活性,为保证监管部门对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管有法可依,必须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同市场上的资金分配比例、市场操作规则、融资方

外币)式、主要人员的配备等都要在配套的法律法规上作

综上所述,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完出明确规定,从法律上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行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贷款利率,但在利率管制情况为,使混业经营有序进行。

金。具有资本性质,可作为银行的二级资本计算资16 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分析 下,贷款利率的最后确定还要控制在人民银行规定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与资产负

本充足率。(5)发行长期次级债券。次级债券已经贷款信用分析是商业银行为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的利率政策以内。如果贷款定价所确定的贷款利率债业务是何关系? 普遍被作为银行资本结构中的一个 组成部分。盈利性,在对客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做出是超过了人民银行的规定,则要靠降低贷款风险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第5号令》规定,中12 试述商业银行如何组织存款和管理存款 否发放贷款和发放多少贷款的决策。

(一)扩大存款的增长率

(二)提高存款的稳定性 贷款信用分析的内容:

(三)降低存款的成本率

(四)调节存款的运用率

(一)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

增加存款余额或加大结算比例来解决。试述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 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试述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存款业务创信用评价主要是分析影响借款者偿还贷款的因素,(一)贷款风险的成因义上金融服务类业务)

新? 从而评定贷款按期偿还的可能性。所谓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本息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存款是商行发挥职能的基础。商行作为信用中介,五C评价原则: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导致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上的表外业务)。必须通过存款业务集中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先使自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环境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类型 己成为最大的债务人,才能成为最大的债权人。同(Condition)一般情况下,企业发生下列情况,则需要发布风险

1、金融服务类业务 样,作为支付中介,商行必须以客户的存款帐户为

(二)对借款者的财务报表分析信号: 金融服务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代理人的身份为前提方能办理资金结算业务,发挥货币的流通手段

1、资产负债表分析和支付手段。(1)资产项目分析(2)负债与资本项目分析2存款的规模和种类结构制约着银行的资产规模和

2、损益表项目分析

1、企业的资金运用大于资金来源,借入资金的比

重过大。

2、企业的资产不实。如贷款超生产增长,资产占

客户办理的各种业务,目的是为了获取手续费收入。

主要包括:

结构。存款规模的大小是商行资金实力强弱的主要重点是了解企业的利润多少,这不仅是贷款到期偿用超生产增大,销售收入减少,销售资金率增大(占(1)支付结算类业务(2)银行卡业务(3)代理

标志,也是制约贷款规模大小的决定力量。还的保证,而且关系到经常性的利息支付。用资金/销售收入),信誉下降。类中间业务(4)基金托管业务(5咨询顾问类业务3存款是决定商行赢利水平的基础。银行以吸收的3、现金流量表分析

3、企业出现“虚赢实亏”或“虚亏实赢”的现象。

2、表外业务 存款发放贷款,它必须对存款人支付一定的费用,银行需要确定现金流量和流向,分析引起现金流出

4、企业供、产、销三个环节出现不平衡。同时,银行通过贷放资金所获得的收益只能是借款入的原因。

5、担保单位撤回担保,或不愿续保。人运用贷款所获收益的一部分,所以,商行要获得

(三)对借款者基本财务比率分析

6、企业即将招标,拍卖或改变经营方式。

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是指商业银行

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

利润就必须在降低存款成本的同时通过吸收大量

1、流动性比率贷款风险的防范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它

存款成倍的扩大资产规模。所以,对商行来讲,存(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贷款风险防范的措施有: 通常只包括那些虽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由款的吸收是至关重要的。(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

1、加强信用分析

2、选择适当的贷款方式

3、转移于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在一定条件下现在存款工具过于单一,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争夺流动负债 存款的竞争。在目前低利率条件下,对存款工具进

2、资金营运效率比率行创新,满足客户盈利和支付的双重需要,会大大(1)平均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日平均销售增强银行的竞争力。

或分散风险

4、建立风险基金

5、建立贷款风险保会转变为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因而构成了商业银

险制度

6、对大项目或巨额贷款采取银团贷款形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式。

7、加强贷款的跟踪监测。(1)担保或类似的或有负债。(2)承诺类业务。(3)

金融衍生业务。

(一)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

1、中间业务是资产负债业务的先驱。

开发新存款业务品种,使存款在安全性、流动性、(3)总资产利用率=销售额/总资产

效益性的前提下更具灵活性。一加大科技投入,不

(4)固定资产利用率=销售额/固定资产平均总额

断提高存款业务的科技含量,推出高品味、多元化

(5)现金周转率=(现金总额/日平均销售额)+平的金融工具。例如:自动转账服务、货币市场存款

均应收帐款周转比率+(平均存货总额/日平均销售

账户、货币市场存单、可转让定期存单、定活两便

成本

存款,通知存款、礼仪存款、住宅存款、个人退休

3、财务杠杆比率

存款等。另外,可以开发使用个人支票、旅行支票、(1)负债资产比率=总负债/总资产

多功能的银行卡,大力发展自助银行、电话银行、(2)负债自有资本比率=总负债/总自有资本

网上银行等服务手段。

(3)收入利息费用比率=(税前收入+利息)/利息费用

二是注重存款的可转化性。既增加客户的收益又增(4)收入固定费用比率=(税前收入+租金+利息)强流动性,推行存款证券化,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利息+租金费用)存单。存款证券化是将银行的存款凭证变成能够在4、盈利能力比率金融市场上流通交易的有价证券,对于商业银行来(1)销售收益率=税后净利润/销售总额 讲,这是银行的主动性负债,其中大额可转让定期(2)资产收益比率=税后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存单、银行本票和回购协议都属于存款证券化的内(3)股本收益率=普通股分红利润总额/普通股股容。本=(净利润总额—优先股红利)/普通股股本商业银行贷款定价

额 19 通过比较分离经营和融合经营优缺点,分(2)存货周转率=(年)销售额或销售成本/(月)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应具备哪些条件?平均存货1分离式经营模式的利弊分析。优点:第一,有利

于提高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第二,分

2、资产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

业经营为两种业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

3、中间业务是资产负债业务的延伸,但绝不是资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与混业经营可能出现的综产负债业务的附属。合性银行集团的竞争和内部协调的问题。第三,分21 比较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差异所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在 止商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风险活动上,第四,分业

(一)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 经营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保证国家的金融从目前来看,国外商业银行不仅服务类中间业务品和经济安全。缺点:第一,以法律形式所构造的两种多、规模大,而且,表外业务发展迅速,完全可种业务相分离的运行系统,使两类业务难以展开必以根据客户的需要.量体裁衣,适时地、有针对性要的竞争,具有明显的抑制性。第二,分业经营是地开展多种类型的表外业务。商行和证券公司缺乏优势互补,证券业难以利用,(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 依托商行的资金优势和网络优势,商行也不能借助各家商业银行已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其转轨证券公司的业务来推动其本原业务的发展。第三,时期的战略重点。各行以服务类的中间业务(如结分业经营也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算、代保管、银行卡等)为基础,以代收代付业务2融合式经营模式的利弊分析。优点:同时经营银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其他类型的中间业务。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可以使两种业务相互支持,促

1、代收代缴业务。

2、代理企业资信评价业务。

3、进,优势互补。第二,混业经营有利于降低银行自代理项目评估。

4、存款证明书。

5、企业银行远程身的风险。第三,混业经营是商行充分掌握企业的终端。

6、私人理财业务。

性:1在现行浮动区间内,经营状况,降低贷款和证券承销的风险。第四,实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无论三是开拓与资本市场关联的业务,积极组织资本市我国商行贷款定价的必要

进行贷款定价是必要的(有助于收益的提高及风险行混业经营,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在发展规模、业务范围、业务品种和业务收入上都场的回流资金,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相差甚远。高对表外业务的认识。动性、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实行全面风险监管,计算提取,不同的贷款种类提取的比例不同。首先,中间业务发展地区结构不平衡。东部沿海及

(三)商业银行应科学而合理地确定开展各项表外《核心指标》对这四类风险分别设计了监管指标。2,92年,财政部规定贷款呆账准备金按各类贷款开放城市发展迅速,西部及边远地区发展缓慢;大业务的路径选择 最后,《核心指标》有助于我们的监管技术逐步与年初余额的0.5%提取,从93年起每年增加0.1%,中城市发展较快,县级商业银行发展相对缓慢。

1、以提高服务为目的的表外业务。国际惯例接轨,其中的一些指标体现了国际银行业当新提取的呆账准备金和扣除经批准核销的呆帐其次,中间业务品种不均衡。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2以传统业务为基础,收取手续为目的的表外业务。监管的最新技术,比如风险迁徙、新资本协议中预损失外,按规定的税率补缴所得税和调节税,补税提供的中间业务,主要局限在结算性服务(结算、3、以渗透经济管理领域为目的的表外业务。期损失(EL)与非预期损失(UL)的概念。后的余额可结转下使用。信用卡等)和管理性服务(代保管、代理业务等)

4、以金融国际化为目标的表外业务。《核心指标》的基本定位 3,93年财政部颁布《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上,咨询性服务(财务顾问等)、表外业务(担保、25 表外业务有哪些风险?如何管理? 首先是替换原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规定,贷款呆账准备金自93年起按银行全部贷款承诺、衍生工具交易等)开展得较少或基本不存在,1、信用风险。

2、利率、汇率风险。

3、流动性风标和考核办法》,成为银行监管新的指标体系和标余额的0.6%全额提取。从94年起每年增加0.1%,而这些业务恰恰是国外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非利息收入来源。22 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原因分析

险。

4、清算风险。

5、经营风险。

6、法规风险。杆。直到历年转帐的贷款呆账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贷

表外业务的危害 第二,《核心指标》不是现有指标的简单“汇编”,款余额的1%,从达到1%的起贷款呆账准备金

1、表外业务给监管当局的监管工作带来困难。它有自己的逻辑和层次,在三个层次上包括了四类按银行年初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

(一)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以衍生产品业务为代表的2、表外业务加大了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风险的两级指标。4,98年又作了修改:从98年起按年末贷款余额(不

新型表外业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26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第三,为银行监管提供参照系,在实际应用中单项含委托贷款和同业拆借放款)的1%差额提取普通

1、为防范金融风险而产生的对新型表外业务的需资产负债管理(也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现代指标不与监管措施直接挂钩,监管措施需要综合考准备金,当年核销的呆帐准备金在下年予以补提,求。

2、商业银行为满足监管当局的资本管理要求而产生的对以衍生产品业务为代表的新型表外业务的需求。

3、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谋求自身发展而引致的对以衍生产品业务为代表的表外业务的需求。

商业银行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比较安全、高效虑各项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对实际核呆比例超过1%的部分,当年应全额补提的资金经营管理模式。第四,在用途上,我们概括为“一套核心指标,多准备金。但缴纳所得税时应作纳税调整。其含义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各类资种监管用途”,也就是说,《核心指标》既可用于风5,01年,财政部颁布《金融企业呆帐准备金及体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调节和监督的一种经营险评级也可用于风险预警,既可用于非现场监测分积呆帐核销办法》。扩大了计提呆帐准备金的范围,管理方式,以实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结构上合析也可指导现场检查,既可针对单家机构分析也可规定了不同风险资产的计提比例,最低1%,最高理,从而达到最大盈利的目的。进行同质同类分析。100%,要求呆帐准备金应以原币分币计提。

(二)从供给角度分析以衍生产品为代表的新型表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核心指标》的特点 33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意义

外业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1、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

2、结构对应的一是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

1、对银行的业务活动,从财务的角度实行监督,1、金融理论的发展 原则

3、组合效益的原则 办法》相比,在指标及标杆选择上有重大完善。新确保国家的财政金融政策、财经纪律得到贯彻执

2、新技术的发展

3、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形成

4、金融市场的发展

以上三原则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缺一不可。负债增了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外汇敞口头行,保障银行资金和财产不受损失。

约束资产是基础;结构对应是条件;组合效益是目寸比例、利率风险敏感度、操作风险损失率以及所

2、保证银行经营活动中合理开支的需要,促进银的。有迁徙类指标等13个指标,修改了授信集中度、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授信关联度、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

3、严格成本管理,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费用,用

率、核心资本充足率6个指标,并根据银行业改革好用活资金,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节流、开源)。成果和进度调整了部分指标值。

4、综合反映和监督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二是体现了风险监管的内在逻辑。首先衡量风险水盈利性的执行情况,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及时发平,然后分析风险迁徙,最后评估银行的风险抵御现问题,为银行的决策者提供制定银行自身发展战能力。略的依据。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不发达的原因分析 27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的需求分析

(一)资产管理方法

1、计划体制和封闭经济环境下金融风险缺乏影响

1、资金总库法

2、资金转换法

3、管理科学法经济运行的基础,各类经济主体没有金融风险观

(二)负债管理方法 念,从而没有防范规避风险的制度需求,表外业务负债管理方法实际上就是讲银行筹资渠道的多样的产生与发展无从谈起。化。

2、计划经济体制下表外业务需求主体的经济行为

1、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2、发行债券。

3、三是覆盖了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领域和风险点。既

5、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股东和债权人可以异化,不构成对表外业务的实质需求;转轨时期商同业拆借。

4、向中央银行借款。

5、向国际市场借覆盖了信贷资产风险,也覆盖了非信贷资产风险;通过银行定期公布的财务报表,发现银行经营中的业银行行为的异化有所校正,但仍面临体制环境的款。既反映了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也反映了市场和问题,以便决定是否继续向这家银行投资。约束。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的供给分析

1、资金缺口管理(Gap Management)

2、持续期

1、非市场金融机制的确立和运作,使商业银行丧(Duration)缺口管理

3、比例管理法 失了开展表外业务的能力。

2、金融市场建设滞后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构成市场基础约束。

3、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薄弱和商业银行科技手段落后对表外业务的供给产生技术约束。24 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开展表外业务的重要性

操作风险;既反映了各类风险的总体水平,又反映

6、便于国家对金融行业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有利

了风险结构与波动性。于金融业的稳定和发展。四是引入“风险迁徙”概念,反映了风险的动态变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原化。从技术层面看,这种技术以五级分类为基础,因 同时又弥补了五级分类只能衡量风险静态水平的(一)资产负债管理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区别不足;从应用价值看,这类指标不仅可用于风险水

1、目的不同:前者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后者是促使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保持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2、内容不同:前者归纳为三性原则,后者着重于

平的评价,也用于对风险变化的预警。此外,《核心指标》还体现了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及两道防线,并兼顾操作性和前瞻性。

与对策。资金的流动性与安全性 30 我国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意义

(一)发展表外业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手段不同:前者资金集中法,线性规划法,利

(一)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有助于中央银行和

(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率敏感性法,持续期管理,后者现场非现场检查,商业银行更为系统、全面地评价和把握贷款质量。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银行信用评级制度,早期预警系统,违规处理等

(二)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有助于商业银行建立

(三)提高资本充足率和国际竞争力要求我国商业

4、对象不同:前者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身以及资产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呆帐准备金的计提和冲销制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运营全过程,后者只针对商业银行的一级法人而言 度。

(四)开展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

5、理论基础不同:前者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后者以要。巴塞尔协议为主要内容为基础

(五)发展表外业务是金融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二)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三)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有助于贷款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有助于信贷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四)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有助于有关人员业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对策

1、资产负债管理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础。务能力的全面提高,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

(一)在政府的主导下创造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

2、两者在总体内容上有交叉之处。

(五)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可以加快银行信贷的市场化条件

(三)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原因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拓宽非现场监管的路子。

1、通过金融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运西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一般都具备比较

(六)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还有助于我国的银行机制,使我国商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真严格的前提条件,即以盈利为目标、利率敏感、资行监管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正实现商业化,从而有效提高其开展表外业务的能本负债化。而从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看,上述三个31 如何理解贷款风险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关力。条件基本上都不具备。

2、通过改革,规范已有的金融市场,逐步建立期29 试述《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指标》的内容和货、期权等新型金融市场,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开特点 展表外业务提供市场基础。

3、建立建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金融市场进而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提供法律保障。

(二)商业银行从总体上努力提高开展表外业务的综合能力

1、商业银行要彻底转变认识,更新经营思想,以适应商业化经营的要求。

2、商业银行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机构设置,适应表外业务的专业化经营要求。

3、商业银行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科技投入,提高表外业务的科技含量。

4、商业银行要注重新型金融人才的陪养,从而满足表外业务发展的迫切需要。

5、商业银行要加强表外业务知识的培训,从而提

1、贷款分类是计提和评估呆帐准备金的基础;而计提和评估呆帐准备金的充足性是贷款分类的目

商业银行经营学管理 篇6

资产管理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银行资金的来源大多是吸收活期存款,提存的主动权在客户手中,银行管理起不了决定作用;票据贴现是贷款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指银

行应客户的要求,以现款或活期存款买进客户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

保付代理简称保理,是指商业银行以购买票据的方式购买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在账款收回前提供融通资金之外的各项服务承担倒账风险等。流动性缺口: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银行能获得的资金和应偿还的债务之但是银行掌握着资金运用的主动权,于是银行侧重于资产管理,争取在资产上协调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问题。负债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实现。借入负债业务:又称主动负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将非市场化、信用质量相异的资产重新包装成新的流动性证券,亦即银行将贷款或应收款转换为可转让的证券的过程。现金资产: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现金及与现金等同,随时可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是银行资产中最富有流动性的部分。

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它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基础头寸: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可用头寸:又称可有资金,是指商业银行扣除法定准备金以后还可以运用的资金,它包括基础头寸和银行存放同业的存款。贷款:指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利率提供给借款人使用,并到期收回本金利息的一种资金运用形式。

活期贷款:又称通知贷款,即银行发放贷款时不预先确定期限,可以随时由银行发出通知收回,客户也可以随时偿还的贷款。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需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保证而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是指用一定的财产或信用作还款保证的贷款。根据还款保证的不同,具体可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

59、贷款承诺是指银行承诺客户在未来一定的时期内,按照双方事先确定的条件,应客户的要求,随时提供不超过一定限额的贷款。间的差额反映了该银行的流动性能力。为了衡量这种能力,我们把未来一定时期内资金使用和资金来源之差定义为流动性缺口 资金缺口:利率敏感资产和利率敏感负债,是指那些在一定期限内(考察期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这类资产和负债的差额便被定义为资金缺口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或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货币市场工具:指可以在货币市场进行交易,到期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进入工具或证券。资本市场工具:指可以在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或证券。汇率风险:指由于外国货币与本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造成证券投资收益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回购协议,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用出售金融资产的形式取得短期资金的行为 资金成本是指商业银行为筹集资金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即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之和。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是凭借自身在机构信誉技术设备及人员等方面的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相关委托事项,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信托业务:指商业银行接管客户委托,代为经营管理和处理指定的财产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票据: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在业务发生时不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总额和结构,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定的监测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且监管乏力2从商业银行的执行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资产负债管理的真正要求。

商业银行改善内部控制机制的原则有哪些?及时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简述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一般来讲,商业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业务收入或减少风险的那些业务,也称“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业务。

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远期合约,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期段的协议利率,并指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时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差额利息的现金金额。ROA: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纯利润与全部资产净值之比。

ROE:又称净值收益率、股东投资收益报酬率,是纯利润与资本总额的比。

杜邦分析法:又称综合分析法,是将银行的经营业绩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内盈利能力和多风险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入手进行分析

简述商业银行的形成和发展。1由旧式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2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以股份公司的形式组建而成。商业银行的发展基本上遵循。一是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二是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简述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多数商业银行都是按照《公司法》要求组建起来的股份制银行,它们的组织结构一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决策系统主要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组成。执行系统由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其领导的各业务部门组成。监督系统由监事会和稽核部门组成。

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哪些?1这一理论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2这一理论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3它还忽视了贷款自偿性的相对性。

简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存在的缺陷。1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说,目银行的资本具有三大功能:保护存款人利益;满足银行经营;满足银行管理。

商行资本的构成?1)核心资本(1股本:普通股本,永久非积累优先股;2公开储备);2)附属资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长期附属债务)简述资本充足度的涵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度包括数量充足与结构合理两个方面的内容。数量充足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指各种资本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以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强经营管理与进一步筹资的灵活性。

商业银行筹集资本的途径有哪些?。一是资本的内部筹集,二是资本的外部筹集。资本的内部筹集一般采取增加各种准备金和收益留存的方法。资本的外部筹集可采用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发行资本票据和债券等方法。

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的特点。⑴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这一点是所有银行的共性。⑵银行盈利规模的差异使得未分配利润构成资本的比例不同。⑶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中基本没有附属资本。简述银行负债的重要性。(1)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2)银行负债是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手段。(3)银行负债构成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4)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同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的主要渠道.(5)负债业务是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单一制。单一制银行是指那些不设立或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美)2 分行制。

是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以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这种商业银行的总部一般都设在大都市,下属所有分支行须由总行领导指挥。3 持股公司制。又称集体性银行,即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

商业银行传统存款负债和创新的存款业务有哪些?1 传统的负债业务种类: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2 商行存款负债业务的创新:可转让支付命令;自动转账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协定存款;大额定期存单;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存单;股金提款单账户。

商行现金资产由哪些项目构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构成: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存款;托收中的现金;存放同业2 作用:a,保持清偿力的需要;b,保持流动性的需要;c,同业清算及同业支付的需要;d,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

商行资金头寸调度的渠道有哪些?1同样拆借 2短期证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 3总行与分行之间的资金调度4 通过央行融通资金 5出售中长期债券 6出售贷款和固定资产

商行的贷款价格的构成及贷款价格的影响因素?

构成: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余额;隐含价格。因素:资本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费用;借款人的信用及银行关系;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关系;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贷款供求状况。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区别有哪些?1 业务性质不同。2 风险性和收益性不同3 流动性不同。4 作用不同。商业银行证券投资所使用的金融工具有哪些?1货币市场工具: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票据;央行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短期融资券。2资本市场工具: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 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能力。2 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避免或减少资产损失、保证资金安全的程度。3 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取利润乃至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如何做到“三性原则”的协调统一?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全面协调“三性”之间的关系,审视度势,即应照顾全面,又需有所侧重。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银行的资金来源充足因而银行首先考虑的是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次之。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由于企业贷款的还款风险加大,因而银行应将流动性和安全性放在首位,获取盈利应居于次要地置。在银行持有较多的流动性,安全性好,但盈利性差的资产情况下,银行就应首先考虑盈利性,设法增加中长期贷款之类的盈利性较好资产的比重,反之亦然。

什么是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如何利用? 是商业银行根据对利率波动趋势的预测,相机调整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结构,以规避利率风险或从利率风险中提高利润水平的管理方法。如何利用:当银行很难准确预测利率走势采用零缺口配置资金是比较安全的;当银行有能力预测利率变动趋势而且比较准确,这时可以主动采取利率敏感资金技术,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缺口策略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当预期市场利率不上升时,银行可以构造资金配置的正缺口使利率敏感资产大于利率敏感负债,从而使更多的资产可以按照不断上升的利率重新定价,扩大净利息差额率;当预期市场下降时银行可以构造资金配置的负缺口使利率敏感资产小于利率敏感负债,从而使更多的负债可以按照不断下降的利率重新定价减少成本,扩大净利息差额率。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义、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意义(1)流动性管理是扩大银行业务、增强银行实力的基本手段。(2)足够的流动性是维护和提高银行信誉的保证。(3)流动性管理是避免和减少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4)流动性管理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标(1)适度控制存量(2)适时调节流量 原则(1)相机抉择原则(2)最低成本原则 试述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趋势。混业经营趋势;经营手段电子化;制度同质化;金融创新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国际银行的并购与扩张风潮;注重市场营销

贷款定价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是什么?贷款定价都有哪些方法?贷款价格的构成包括:率相对而言也降低5,国际经济形势。随着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融合进一步加强,一国经济参数的变动,特别是汇率、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利率的波动。自然,国际证券市场的涨跌也会对国际银行业务所面对的利率产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余额和隐含价格。影响因素:1)贷款供求状况2)存款及其他资金来源的成本3)业务费用4)管理政策5)借款人的信用等级6)贷款期限及方式7)通货膨胀8)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定价方法:1)差额定价法2)优惠加数与优惠乘数定价法3)交易利率定价法

差额定价法是指以借入资金成本加上目标收益来决定贷款利率的一种方法,即: 贷款利率= 贷款资金成本率  目标收益率 什么是利率风险?讨论影响市场利率的因素。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银行金融风险,具体来说就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资本损失和对银行收支的净差额产生影响的金融风险。1,宏观经济环境。当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阶段时,投资的机会增多,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增大,利率上升;反之,当经济发展低靡,社会处于萧条时期时,投资意愿减少,自然对于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减小,市场利率一般较低2,央行的政策。当央行扩大货币供给量时,可贷资金供给总量将增加,供大于求,自然利率会随之下降;反之,央行实行紧缩式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可贷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会随之上升3,价格水平。,市场利率为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市场利率也相应提高,否则实际利率可能为负值。同时,由于价格上升,公众的存款意愿将下降而工商企业的贷款需求上升,贷款需求大于贷款供给所导致的存贷不平衡必然导致利率上升4,股票和债券市场。如果证券市场处于上升时期,股票和债券能够为人们带来较多的收入,人们会更愿意投资于证券市场,则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下降,市场利率将上升;反之,当证券市场处于低靡状态时,人们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的收益率下降,此时银行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吸收存款,贷款的利生风险。

什么是表外业务?它有什么特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原因?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

与表内业务相比,表外业务的

特点1,提供非资金的金融服务,资金与服务相分离。2,表外业务形式多样。3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的金融杠杆性极高。4表外业务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原因1.全球金融环境动荡、风险加剧2.对银行的监管进一步加强3.金融市场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4.金融市场竞争加剧5.科技进步的推动

证券投资的风险有哪些?如何积极防范风险? 1)信用风险2)市场风险3)利率风险4)通货膨胀风险5)流动性风险 在证券投资业务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投资策略和方法,以求尽量减少风险和增加收益。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活动,应尽可能使投资收益最大化,并尽力使投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具体方法分散投资法、有效组合法、梯形投资法、杠铃投资法、计划投资法、趋势投资法

商业银行如何管理其负债业务?

包括存款成本的管理和非存款成本的管理。1)实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是指全行、全员和全程的成本管理,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2)建立负债成本责任制

是指应将商业银行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所有有关员工的业绩同负债的经营成本对应起来,定期考核,奖优罚劣。3)确定“三总”制的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经营学管理 篇7

一、现阶段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 管理制度缺乏标准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银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和成就, 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 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 银行内部的各种纪律条款和规章制度也在日渐增多, 但是, 银行业务的发展速度要远远快于规章制度的制定速度, 因此, 目前很多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都存在着滞后性等问题, 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要求, 有些条款规定仅仅停留在原则性的层面上, 不具有实际的操作性。而且, 由于银行自身结构的特殊原因, 使得银行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 这些分支机构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和管理往往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一些条文规章, 这些条款一般缺少一定的标志性, 导致了制度上的混乱局面。这些缺乏标准性的条文规范使得银行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化的管理, 进而在无形中增加了经营管理成本, 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不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长远发展。

2. 对综合经营风险管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对综合经营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 简单地将风险管理视为银行业务操作方面的风险。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银行相关从业人员在实施具体的业务的时候不能够有效地意识到当前的操作所隐含的综合经营管理风险, 也许单一的操作行为不会引发系统性的经营管理问题, 但是, 如果这种不合理的操作行为广泛存在于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的时候, 将面临严重的管理危机, 将给银行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因素。银行的商业信誉从根本上来源于全体银行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 同样, 银行的综合经营风险管理水平也最终取决于每一个银行工作人员的实际落实情况。因此, 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高层管理人员所面对的问题, 同时也是普通银行工作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 目前普遍存在的银行综合经营管理风险意识的缺失是制约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 风险管理的职责定位不合理。

现阶段, 我国的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管理主要局限于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对相关业务定期地监督和检查、打击洗钱行为等, 但是对于具体管理问题出现的时候应该如何对相关人员进行处分或处罚存在制度上的缺失。这就使得相关的银行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实施具体业务的时候控制经营风险的意识淡薄, 而且在管理问题出现后想方设法地推卸责任, 而不是积极地对相关管理漏洞进行填补和评估, 这样在无形中便增加了银行综合经营管理风险。所以, 我国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管理的职责定位与巴塞尔银监会所倡导的“风险的监控、识别、量化、评估和报告”等管理制度相比存在了较大的差距。

二、完善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1. 制定规范化的经营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为了更好地进行银

行综合经营风险管理, 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经验来制定一套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一个银行从业人员的具体职责, 并对实施相关银行业务作出具体的程序方面的规定, 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利用规章制度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为控制银行的综合经营管理风险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同时, 相关的规章还要对管理问题发生后的责任处理进行明确的规定, 具体将责任分配到每个人承担, 这样将极大地规范银行的监督管理行为, 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并端正其工作态度。与此同时, 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其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绩效评估相结合, 将银行的整体发展同个人的发展相结合, 进一步提升每一个相关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经营风险管理意识。

2. 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对银行的综合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授权其相应的监督和管理职权, 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经营风险管理规则, 了解和跟踪与商业银行管理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外部市场动态以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的变化等, 在此基础上对本单位的综合经营管理风险进行合理评估, 通过这种专业化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为银行的高级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该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因具体银行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既可以设立专职的风险管理部门, 又可以在银行其他部门内部设置相关的管理人员对本部门范围内的经营风险进行监督、控制和管理。不论如何, 一定要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以确保其职责履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因此, 在机构的设置方面可以将该部门划归银行高层垂直管理, 避免各个下级部分对风险管理的评估和监督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干涉和影响。

3. 培养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目前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相关银行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造成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和责任心的缺失, 因此, 提高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培养和更新相关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理念。银行应该定期组织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其业务素养和风险管理意识, 同时也有利于其工作责任感的培养。只有具备了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才能够切实贯彻落实银行的综合经营风险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峰.德国新加坡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对我国银行业合规管理的启示[J].金融纵横, 2008, (1) .

[2]张林.国外银行合规管理经验[J].农村金融研究, 2006, (2) .

商业银行经营学管理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

1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同时建立管理会计制度也是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电子化、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金融产品及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资金结算和周转速度不断加快,资金将不再受地域和国界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可实现全球任何地区闻的流动。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其作用主要有下列几种。

1.1促进商业银行实现集约化经营,加强成本核算随着外部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通过外延扩张型经营模式已难以取得经济效益,商业银行必须探索开展集约化经营,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管理会计在业务体系上倡导实现垂直管理,强调建立一体化的责任中心,并建立成本控制的责任制.这有助于商业银行在其内部降低成本、挖掘潜力并实现集约化经营。投入使用现代管理会计,使成本核算的基础进一步加强。能在编制综合经营计划解决了经济增加值在部门、产品、客户之间分解的基本参数中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风险计量及经济资本分配的问题后,成本费用分摊就成为准确度量分行、部门业绩,确定产品、客户的赢利性贡献度的重要工作。

1.2有助于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的业绩考评商业银行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其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并实行相应的奖惩,才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商业银行长期稳定发展。而管理会计体系中有一套进行业绩考核的完整、科学的方法,为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了客观、合理的依据。

1.3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作为内部控制的支柱的管理会计体系,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行为,给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给控制提供科学的标准,并且有助于形成奖优罚劣的机制,使企业充满活力和效率。银行管理会计一方面通过实时掌控银行的日常经营及管理中各环节、全过程的业务绩效状况,始终围绕实现企业总体绩效进行不断调控和完善:另一方面强化成本控制、加强对各种成本对象的绩效考核,通过应用最新的成本控制技术手段,为银行在当前及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帮助银行实现战略目标。

2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结合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实际及未来发展的管理需要

2.1优化组织架构,建立责任中心提供决策信息并不是决策本身,但是有关的管理会计人员和领导他们的财务主管通常会参与银行的决策,并在决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结合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实际,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一级分行,可在财务部门设管理会计岗位(或由财务分析人员兼职),承担管理会计相关职能,管理会计人员直接对财务主管负责。财务主管根据管理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综合平衡其他信息,直接为决策层提供建设性建议和决策信息。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前提条件就是建立责任中心,即把商业银行所属的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及个人,按照各自目标大小和责任层次高低划分为若干个单位,把责任单位视同相对独立、自负盈亏的核算单位,这些责任单位就是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应对其所控制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承担责任。

2.2提供有力的管理会计理论支持加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理论指导,给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为给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我们首先要在管理会计理论建设上很下工夫,要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并考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进行深入探讨,为应用管理会计提供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指导。其次要借鉴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成功经验,吸收其有益的内容为我所用。另外,学术界应深入实际,努力增进对企业管理会计实际的了解,进行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并参与创新管理会计工作的实践,以及帮助解决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2.3更新观念,积极培养管理会计的专门人才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管理科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方法灵活多样,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果断的应变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所以,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既要认识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大量的管理会计的专门人才。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科学的基本识,熟悉国内外银行的各项业务的优秀人才,是管理会计能够顺利实行的关键。

2.4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会计需要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对会计数据的采集、加工、整理形成管理会计有用的信息。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创造条件,加快建立管理会计基础信息系统,为业务决策提供完整准确的各类数据。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主要有基础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决策系统、业务控制系统、责任会计考评系统、评价分析系统等。同时建立金融信息系统,即将日常收集到的金融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各个责任中心执行责任预算情况的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控制业务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

上一篇: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下一篇:工作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