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

2024-08-27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精选12篇)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 篇1

现金管理是我国的重要财经制度, 也是重要的金融管理制度, 不仅是央行货币政策中的重要组成, 同时也是商行柜台工作的基础制度, 所以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就显得非常较重要。近些年我国对现金管理的重视度不断加强, 对现金管理的监管力度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加大, 针对一些现金违规的案件得到了严肃处理, 从各方面来看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处在当前的重要发展阶段, 加强银行的现金管理是促进现金正常流通的基础, 银行作为现金管理的主要机关, 更应当在现金管理层面做好带头作用。

一、现金管理现状及问题成因

(一) 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的现金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 我国的金融机构在现金管理方面的状况还不容乐观, 尤其是处在当前经济改革的重要时期, 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现金管理的诸多弊端都纷纷体现出来。其中的现金管理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及滞后问题就较为显著, 在约束力方面还比较缺乏, 我国当前的现金管理办法和实际的现金管理需求的契合度还不是很好, 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现金管理需求, 主要的问题就是现金管理的对象及基本账户和现金的结算起点等规定滞后于经济发展。

第二, 一些金融机构在现金管理的重视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际的管理功能相对较弱, 主要体现在受到利益的驱使, 以及对现金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和没有严格执行大额现金的支付报备制度, 在业务的审批方面没有严格的对待, 所以就存在着漏报以及漏批的情况发生。而在管理上没有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对现金管理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 没有充分发挥一线监管作用, 还有是受到了利益的驱使, 对违规的行为没有进行严格的制止和处罚。

第三, “黑户”支现现象相对比较严重, 也就是金融机构私自为客户开立没有经过人民银行账户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备案的单位银行账户, 和过期没有经过审核的单位账户。这一现象在各大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等领域都存在, 虽然人民银行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但在实际的收效方面并不是很理想。

第四, 基本账户库存现金限额核定进展有着诸多难处, 以及超范围和超限额使用现金的情况屡屡发生。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 使得库存现金限额核定的合理性标准不能得到准确有效的把握, 而对于开户的单位配合也缺乏积极性, 这些方面都造成了核定工作受到阻碍。实际的调研过程中能够发现, 金融机构对开户单位有着超范围及超限额使用现金的情况发生, 而对于不符合规定用途的现金支取有着很大的困难。

(二) 金融机构现金管理的问题成因分析

造成以上的种种问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金管理的法规落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新的现金管理法规没有及时的满足当前先进管理的需要, 所以使得银行的现金管理在法律依据上相对比较缺乏, 管理也缺乏权威性。还有就是先进管理的工作没有一个较好的社会氛围,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时期, 部分公众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现金管理的加强监管不能得到全面的理解, 认为现金管理和存款自愿及取款自由原则是相违背的, 公众认识上的不足也使得金融机构的现金管理在社会基础上较缺乏。

由于制度的执行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是现金管理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库存现金限额核定有着很强的政策性, 在业务量上也相对比较大, 所以在制度的实际落实上要满足诸多的要求。其中明确的执法落实实体及开户单位的现金收支活动的规范, 开户单位的所有账户现金支取的有效控制, 对违规行为的严肃处理办法等诸多要求都要具备。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有着这些方面的缺陷或者是缺失使得基本账户库存现金限额核定工作的难度加大。

另外, 就是在现金管理的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位, 银行的领导对现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 使得现金管理的功能就愈来愈弱化。从而就出现了公款私存的现象发生, 金融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开户银行及人民银行自身, 其是现金流通的重要环节, 开户银行也更是货币流通的一个中心环节, 现金都是从开户银行流入人民银行发行库的。实际情况却与此不相协调, 人民银行的现金管理及管理措施和布置检查等方面都比较严格, 但一些商业银行以及其他的非银行机构在这些方面较为松弛, 这些方面使得现金管理工作的落实就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二、现金管理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探究

(一) 强化金融机构现金管理的法律完善程度

一切管理都需要制度和法律作为依托, 针对现金管理工作的问题首先要在法律的制定上进行完善。要尽快的将能够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金管理条例进行颁布, 并要对现金的使用范围及结算起点进行合理化的调整。还有就是要完善大额现金提取的相关规定, 把现金管理工作和账户管理等工作相接轨, 对大额现金管理要进行登记报备的手续, 对监管的效能进行有效的提高, 与此同时还要对现行现金统计制度加以修改, 要能够涵盖所有经济活动。

(二) 将管理及服务加强完善,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要积极的宣传采取新型的信用工具, 减少现金的流通, 另外, 要加强现金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经济金融的飞速发展也对现金管理的工作带来了新职能以及新业务和新情况, 面对诸多的变化, 现金管理人员也要能够适应这一变化, 所以要加强这一领域的变化, 采取培训、制定计划、落实措施等步骤进行实施。可通过考试及办培训班的形式对现金管理人员加强相关的培训, 尽快的构建一个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队伍, 这样才能做好现金管理工作。

(三) 不断探索现金管理的新思路

当前的经济环境比较不稳定, 所以对银行的现金管理也要和市场的发展紧密的结合, 银行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对现金管理的目标及内容方式等也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现阶段银行现金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人民币的流通规律加强研究, 从而对现金的投放回笼变化趋势进行准确的掌握。还要根据相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等对现金管理的检查进行组织实施, 对现金的收支行为加强规范化, 控制不合理的现金支出。

(四) 充实管理队伍加大现金专项检查力度

为使得银行账户和现金的存取业务得到同步的进行, 要将现金的管理力度得到加强。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现场监管达到上级行规定的检查比例以及检查的频率和工作量, 一定要配合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在检查的人员配备上要有两人至三人到基础业务上实现现金管理监管队伍,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防止工作上的脱节问题发生。要加大银行的现金现场检查的力度。进行不定期或者是定期的抽查现场, 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并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从而来防范现金管理的风险发生。

总而言之, 我国的银行现金管理工作是保证货币健康流通的基础工作, 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大管理的力度, 确保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处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 对现金的管理重要性也已经愈来愈重要, 针对其中的问题要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 从而针对性的解决, 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我国的现金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鑫.企业现金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29) .

[2]孟建华.正确处理我国现金流通中的几个关系[J].新金融, 2013 (12) .

[3]王桂燕.库存现金管理不容忽视——对行政机关库存现金监管的案例分析[J].财政监督, 2013 (5) .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 篇2

一、严格遵守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人民银行制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在规定范围内办理现金收支业务。

二、收入现金要及时按照规定要求入账,不得坐支、隐瞒、挪用,严禁保留帐外公款,私设小金库。

三、严格现金支出范围,大额支付一律实行转账结算。

四、单位库存现金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规定限额,多余现金要及时存入银行账户。库存现金不得以白条、单据或其他不符合财务制度的票据顶库。

五、现金收付必须依据合法的凭证办理,做到手续完备、责任分明、数字准确。收付业务发生后,应在原始凭证上加盖“现金收讫”、“现金付讫”印章,并及时入帐。

六、现金支票由出纳员保管,印鉴由经费会计保管,提取现金时,应由会计审核盖章。

七、健全现金使用账簿,现金收付逐笔记载,账目要日清月结,做到账实相符,确保资金安全。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一、按照财政局要求和银行批复手续设立账户,严格遵守国家银行的各项结算制度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监督。

二、严格按规定办理银行存款的收入和支付业务,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支付结算原则上实行转账支票,由银行直接支付。

四、认真登记银行存款日记帐,按月与开户银行对账,保证账账、账款相符。平时开出支票,应尽量避免跨月支取,年终开出支票,须当年支款,不得跨。

六、严格支票管理,不得签发空头支票。空白支票必须严格领用注销手续。

六、银行账户只限本单位使用,不准出租出借。

七、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每月与开户行进行核对,严防错帐、乱帐。

经费管理制度

1、财政所经费包括上级下拨及办镇安排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财政所的经费均须列入相关会计科目核算。

2、各项经费支出必须符合现行财务制度和上级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3、支出凭证必须真实、合法、手续齐全,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并经所长审批后方可报销。白条等不规范凭证不得入账。

4、所内人员因公借款必须及时结账,不得拖欠公款。个人因特殊情况要借款,必须约定还款期限,当年还清,并经所长批准。不得将所内经费借给外单位(个人)。

5、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不得以白条抵顶库存现金。每日下班前,经管人员必须将超限额现金全额解缴银行。除支付给个人的报酬以及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外,其他支出一律通过银行转账。

6、加强财产物资管理。所内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报废应按财务规定及时记账,对登记入账的固定资产应建立卡片,低值易耗品及其他物资要建立台账,并明确保管责任人,半年盘点一次。

7、财政所经费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办理会计核算,按月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相关会计报表。

8、坚持所内财务公开。按季在所务会公布经费收支情况,接受全所同志监督。

财务管理制度

一、持证上岗,全所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建立健全会计账簿,以真实、合法、完整、规范的会计资料为依据,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报财务报告。

三、严格现金、有价证券和银行存款管理,做到日清月结,定期核对库存,确保资金安全。

四、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整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分类归档,妥善保管。

五、会计交接手续完备,一般会计人员交接,由财政所长和会计主管监交,主管会计交接由本办镇政府派人监交。

六、出纳不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簿的登记工作。

七、各种会计报表于次月的10日前必须报出,数字要准确、真实,内容完整,摘要清楚,种类齐全,手续规范。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 篇3

关键词:现金管理产品发展动因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欧美银行面向优质企业支柱型的中间业务之一,是目前国际银行界一项成熟的金融服务。企业现金管理产品是1999年被花期银行引入中国的,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几乎全部的全国性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现金管理服务。

1 基本概念

现金管理来源于英文中的“Cash Management”。现金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管理是指管理账户、收付款以及流动性管理,即现金以及流动性的管理;而广义的现金管理除了狭义管理的内容外还包括风险控制、外汇管理、电子系统管理、中长期的投资融资、衍生品交易以及银行管理等内容。由于广义的现金管理满足了不同类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客户能够更加合理的管理流动资金,更容易实现财务监控,并且有效地提高了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1]。所谓现金管理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重新整合已有的账户、收付款以及投资、融资等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打造专属现金管理方案,帮助客户重新规划和分配资金,降低客户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提高流动资金的收益率和使用率,平稳资金流量。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的核心服务主要就是解决企业的流动性。细分起来,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①日常结算。包括日常收、付款、账户服务、资金划拨;

②以账户和供应链为核心的收付款交易管理。包括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融资、催收;批量/单笔支付、限额付款等;

③以现金资源共享和集中化控制为核心的流动性管理。包括同一企业内部多个账户之间的资金归集和流动性管理,同一法人主体总分公司之间的资金归集和流动性管理;不同法人主题母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归集和流动性管理;

④以创造现金流价值为核心的投、融资管理。主要指资金升值管理业务。

2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产品发展现状

根据已披露的10家上市银行2012年年报数据计算,非息收入占比最高的银行是中国银行,为29.8%。其次分别为:民生银行25.17%、建设银行23.34%、工商银行22.18%、招商银行22.05%、农业银行18.98%、交通银行18.47%、平安银行16.89%、中信银行15.6%、浦发银行11.56%。据了解,中国银行主要是利用其国际化优势,依托海外市场设立多元化综合经营平台,开展了投行业务、保险业务、资产管理、租赁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接近30%的非息收入占比使得中行已经接近国外先进银行水平。现金管理产品隶属于“资产管理”综合金融服务,创造的收入属于非利息收入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国外现金管理业务突出的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非利息收入的贡献度多在40%以上。[2]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水平依托本土优势覆盖了全国的网络,并且通过不断强大的技术以及高校的结算服务等硬件优势以及日渐成熟的软件和优势的服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有资金汇划、委托贷款、网上银行、授信额度等;建设银行:为一汽集团、中国石化、春兰集团等企业组建了全国性或区域性的销售结算网络或资金结算网络。2005年7月,与美国银行签署GTS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农业银行:ABC-CMP主要提供资金调拨、票据买卖、资金归集、电子支付、到账通知、通存通兑、对公结算账户透支、授信额度管理、支出限额管理和查询对账等功能;中国工商银行:2007年推出临时融资、集中支付、账户管理、资金池、风险管理、短期投资、供应链金融、收款、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和电子银行等10项现金管理解决方案后,2008 年又推出11项现金管理行业解决方案;招商银行:网上信用证、网上票据、网上企业银行、本外币现金池、集团财资管理平台系统;中信银行:产品涵盖账户管理、收款管理、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和风险管理。交通银行:蕴通账户集账户管理、现金管理、票据管理于一体,通过组合账户、现金池、票据池等特色功能。

3 商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动因

3.1 现金管理业务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稳定的收益

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伴随今年央行短期内的连续降息,以及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被进一步放宽,被市场预期已久的利率市场化真正迈出实质性步伐。围绕利率的价格竞争基本趋于稳定之后,以整合化的产品服务为代表的非价格竞争将成为主要的、长期的竞争形式。在新形势下,以现金管理为代表的围绕结算和支付交易的基础性、战略性业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银行在满足客户流动性管理的需要时,可以在银行内部沉淀大量的“闲置存款”,有助于降低存款成本。

3.2 有利于加强和开拓客户关系

现金管理业务的目标客户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集团、优质中小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他们构成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主体。通过为大型企业集团提供资金集中化管理实现银企账务系统互联,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资金占用成本,通过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综合化服务,使企业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和效益,商业银行也收获多方面的成果,包括存款、贷款、手续费收入、价差收入等等。根据国外银行的发展经验,客户认为的主办银行就是能够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银行,银行在为某个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同时也相当于获得了向客户提供了投资金融服务以及获得了综合收益的权利。

3.3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风险分散性

现金管理并非没有风险,如资金池中所涉及的结算账户透支,实际上都是一种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又如网上银行,如信息、指令传递不安全,导致信息泄露,均可能造成银行的经济损失。但相对而言,现金管理业务主要是凭借银行的信誉来接受客户委托,以中介人的身份进行代理业务,其风险主要由委托人来承担。同时通过现金产品管理有助于可靠的认识企业的流动性状况和信用风险情况。

现金管理产品不仅有益银行,且有益企业。向企业提供资金服务和信息服务的现金管理产品实际上“外包”了企业自身的流动性管理业务,顺应了科斯教授的交易成本理论,即一旦外部交易成本大于内部交易成本时,企业应该采用“用市场代替企业”的方法来降低交易成本。

我国的现金管理产品市场远未发展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国外银行的实践经验,在技术、人力、营销、制度建设等方面完善,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同时获得银行自身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博.中资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战略研究[J].华南金融电脑,2007,15(2).

[2]银行信息网.2012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排行榜[EB/OL].http://

www.yinhang123.net/zixun/zuixindongtai/13028.html 2013-4-4.

[3]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中国银行业公司业务创新与营销研究报告[EB/OL].http://www.unbank.info.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 篇4

1、现金管理政策法规明显滞后于当前的经济发展, 导致现金管理处罚难。我国现行的现金管理体制中最主要的管理法规为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人民银行制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但目前关于现金管理对象、现金基本账户、开户单位库存限额、现金结算起点等规定, 以及开户单位现金使用范围等一些现金管理的基本规定已无法约束市场经济, 这种现金管理法规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运行的状况, 致使目前的现金管理的法律依据弱化, 现金管理缺乏权威性。具体表现在:一是现金使用范围狭窄, 使用范围不明确, 为金融机构管理开户单位现金支取业务造成了困难, 影响了金融机构现金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条例》第五条仅规定在8种情况下使用现金, 难以适应目前种类繁多的经济往来结算需要, 导致单位和个人不得不借用多种名义套取现金;二是结算起点低。《条例》根据当时情况规定结算起点1000元, 至今没有进行调整, 已不能满足当前大额现金支付的需要。三是各金融机构对现金管理认识不够。随着结算工具的创新和结算手段的多元化, 现金管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而各金融机构对现金管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谁的钱进谁的帐”, 放松现金管理, 一些金融机构近年来从未对开户单位进行现金检查。对现金管理认识的淡漠, 致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金融机构现金管理中的漏洞进行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只规定了开户单位违反《条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而没有规定人民银行对开户银行现金管理不力作何处理, 从而增加了人民银行现金管理工作操作难度。五是人民银行开户在账户系统中所设置的准予否提现标志与日常审批手续把关部门相互脱节。

2、开户银行对个体贷款支取现金未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对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户发放贷款, 应以转账支付, 如确需使用现金, 应由承贷人提出书面申请, 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后, 可在贷款金额内支付现金”。但在实际执行中, 有的金融机构 (尤其是基层信用社) 为简化手续, 不按此规定执行, 甚至在借款人没有提出申请的情况下, 就将现金支付给借款人, 且没有严格执行审批、登记和备案制度。

3、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违规支现。具体表现:一是专用存款账户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未经人行审批从专用存款账户上支取大额现金。二是临时存款账户支取现金未经人民银行审批;从注册验资账户的临时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三是从一般存款账户上违规支取现金, 而且金额较大。

4、从单位结算账户向个人银行账户违规转款, 变相套取现金。按照现金管理和账户管理规定, 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向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转款, 仅限于支付个人的工资、奖金、小额劳务报酬等款项, 而且5万元以上的必须向开户银行提供付款依据。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由于近几年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经营性资金转储、公款私存等违规问题检查少、处罚更少, 部分金融机构因此纵容开户单位违规从结算账户向个人银行账户转款, 款项只要转入个人结算账户, 基本上就可以视同现金投放。

二、对加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支现业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现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总行:一是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重新修订, 出台新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涵盖面更广, 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前瞻性, 重新明确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开户单位的权利、责任、义务, 对商业银行现金管理职能合理定位, 增加对开户单位现金管理的强制监督、检查和处罚职能, 使商业银行对开户单位的现金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二是尽快修改现金管理法规中有关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支现的条款, 使其与账户管理有关规定相一致, 以利于银行操作, 进而起到控制不合理现金投放的最终目的。

2、加强与开户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 及时掌握开户单位各个时期工资、奖金发放信息, 开发工资、奖金管理系统软件, 利用工资、奖金管理信息查询系统, 加强对开户单位工资性支出的审核。

3、强化现金管理职能。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提高现金管理人员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加强现金管理人员特别是一线临柜现金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进一步健全现金管理内控制度, 落实相关责任, 规范业务操作, 堵塞管理漏洞, 切实做好对开户单位的结算服务和现金管理工作。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 篇5

各支行:

为有效控制柜员尾箱现金额度,防范操作风险,遏止案件发生,现特要求如下:

一、认真执行核查尾箱制度,每日结帐后营业终了前由网点会计主管或转授权人对库管员现金尾箱进行清点;柜员现金尾箱由会计主管、库管员进行清点或实行柜员间换人复核,如实行换人复核应由复核人对所复核现金重新捆把并盖章,做到帐实相符。清点无误后由会计主管或转授权人与库管员、柜员在监控下共同对该尾箱(款袋)进行封箱(袋)且上双锁(柜员管理一把锁,会计主管或转授权人管理另外一把锁),次日营业前由双人在监控下同时开启款箱(袋)。

二、压降柜员尾箱库存限额,营业期间柜员遇超库存情况应将超过部分全额上缴库管员,营业终了前,属次日正常上班柜员,应将尾箱中成把钞全部上缴库管员,尾箱余额控制在1万元以内;属次日串休柜员,应将尾箱中全部现金及重要空白凭证上缴库管员,严禁帐调实物不调,会计主管、库管员对各柜员现金尾箱余额随时进行监测和监督。

三、严格落实查库制度,网点会计主管或转授权人每周内对所有柜员尾箱进行“突击”核查至少一次,法定节假日前一天及周末必须查库;行长坚持每月至少查库一次(行长如遇极特殊情况无法亲自查库的,可由风险经理代为行使),严禁其他人员代替

查库。

四、实行柜员间款箱(袋)不定期调换制度,即每周对柜员款箱(袋)进行随机调换至少一次。由次日当班的柜员将尾箱中现金及重要空白凭证全部上缴到库管员,库管员进行柜员间交叉调剂,柜员收到库管员重新调回的现金及重要空白凭证时应认真清点,以确保帐实相符。款箱(袋)调换后,柜员所保管、使用的业务印章也应一并调换,并登记齐全相应登记簿。

五、关于短期离岗的规定,柜员因特殊情况在营业期间需短期离岗时,应经本机构负责人同意,由会计主管或转授权人对其尾箱进行清点核查无误并办妥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

六、关于柜员尾箱钥匙的管理,所有柜员尾箱备用(副)钥匙一律加封入本机构保险柜保管,严禁随意放置。会计主管、转授权人或库管员、柜员各持有的尾箱钥匙在锁箱封包后应统一放置本机构的小金柜内,小金柜内应具备两个以上全封闭、能单独加锁的抽屉,所保管的钥匙应按类别分开存放,切勿混淆。

七、遇周末、节假日或会计主管、库管员串班休息时,由转授权人在营业终了后对柜员尾箱进行核查,次日休班的柜员将尾箱中的现金及凭证调剂给次日当班的柜员。

八、会计主管、库管员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严格遵守各项现金管理制度,并督促柜员按章操作。

九、各营业机构按要求正确使用库存现金科目,严禁出现空库(包括:空库倒贷、空库虚增存款等)、白条抵库(包括:

个人借据、存单、存折、鹤卡、发票等)以及为客户代保管现金等问题。

十、营业机构营业终了后,对重要区域应及时布防,防尾随门钥匙由代班领导保管,如需进入重要区域应坚持双人同进同出原则。

十一、本函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交易银行;营销策略;营销模式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经济增速放缓、新型经济形态持续涌现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往商业银行依赖存贷款利差的经营模式受到挑战,各家商业对于资本占用低、业务风险低、中间业务收入稳定的“交易银行类”产品愈发重视,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将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作为应对“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人民币国际化”等外部变革以及实施业务转型的重要服务载体。

一、 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的定义、特征及价值

1.产品定义

支付结算类产品是各类金融机构向单位和个人提供的货币给付及资金清算类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卡、汇兑等结算方式。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指各类金融机构围绕客户资金流,依托物理及电子渠道,提供的涵盖账户管理、资金收付管理、资金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涵盖资金流、信息流乃至物流的综合性管理工具。

2.产品特征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类产品具有客户群体广泛、产品专业性强、业务嵌入程度高、经济资本占用低、业务收入稳定等特点,同时服务于商业银行最广大的客户群体和最重要的客户群体,是商业银行为目标客户提供的最基础、最常用、最稳定的服务内容。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可与电子银行、投资管理、融资管理、风险管理、卡类业务、个人业务等众多银行产品和服务搭配组合,向客户提供综合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3.产品价值

从企业角度看,各类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的组合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厘清账户体系,降低资金成本,提升支付效率,规避交易、税收、利率风险,实现跨国,跨区域,跨银行的高效资金管理。企业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集中整合,有效支撑企业生产经营,并与银行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获得更优质、更全面、低成本的综合金融服务。

从银行角度看,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对稳定客户存款、防范贷款风险、提升银企合作粘性、稳定中间收入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将从依托信贷资源竞争转变为依靠结算服务竞争,企业的主要结算合作银行将有更多的机会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的效益也越大。

二、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的营销困境

1.客户需求个性化以及产品复杂程度提升对现有营销模式的挑战

随着大型集团客户资金管理需求的提升,客户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迅速提升,对银行产品柔性定制和市场敏捷反应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全球化运营对跨境资金结算、全球资金管理的需求迅速扩张,银行产品的复杂程度也迅速上升,商业银行现有的依托柜面人员和客户经理的营销模式面临挑战。

2.各类金融、非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呈现白热化

一是商业银行间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商业银行间拼价格、拼投入的情形突出。二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支付体验、信息加工、大数据应用、短期投融资等领域对银行业产生巨大挑战。三是国内外财务软件供应商纷纷搭建资金管理平台,借助其掌握的各家银行系统接口以及对企业运营的嵌入优势,搭建跨银行资金管理平台,在业务流程、操作界面、信息集中、操作体验等方面对银行系统形成挑战。四是各类供应链核心企业搭建的电商交易平台,在供应链范围内形成特定优势。

3.结算与现金管理专职产品经理的配置不充足

在传统商业银行中,结算和现金管理产品主要由客户经理和柜台人员营销。然而,随着银企直连、多模式资金池、票据池、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复杂产品陆续推出,对营销人员专业化水平的要求持续提升,银行需要更多懂产品、会营销、善实施的综合专家型人才。商业银行各级经营机构中结算与现金管理专职产品经理的配置不足的状况日益凸显。

4.商业银行内部利益协调及利益补偿机制面临挑战

在为大型集团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时,为保证存款、贷款业务的份额,各家商业银行通常会对结算与现金管理服务的收费予以减免,导致商业银行内部考核时无法完全体现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的价值贡献,降低了结算条线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此外,随着资金池服务的逐渐普及,资金跨区域归集以及后续提供跨区域协同服务时,存款考核指标未予相应调整,直接影响协办分行积极性,对于银行内部管理会计和利益协调机制提出挑战。

三、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营销策略

1.创新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营销服务模式

商业银行应顺应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型经济形式,推进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营销服务模式创新与转型。

一是以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的核心功能和附加利益为出发点,针对客户需求、痛点和业务场景,找到客户营销切入点,开展产品营销。

二是以满足客户的认知需求为出发点,开展知识营销。针对财务管理知识密集、专业性强的特点,与客户交流政策变化、行业领先实践、业界成功经验、新型管理工具。

三是实施品牌营销,以拳头产品和优质服务为抓手,通过产品广告、媒体宣传、客户推介会、客户沙龙、案例宣讲、口碑营销等多种方式,占据目标客户的“心里份额”。

四是以满足客户感知需求为切入点,开展体验式营销。在所有与客户接触的点,从客户角度出发、重视客户感受和满意。通过系统优化、流程再造、大数据匹配等方式,提升客户的感官体验、浏览体验、交互体验和信任体验。

2.实施产品精细化营销,强化综合集成服务

商业银行应结合各类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的特点,分类施策,加强产品的组合化、方案化应用,做好各类重点产品的本地化、行业化应用场景创新。

一是针对简单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实施“套餐化”营销。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特征和实际应用场景,整合账户开立、对公网银、结算卡、电子回单等常用产品,设计“普惠型”产品套餐,促进产品普及应用。

二是针对票据池、多模式现金池、全球现金管理等复杂高端产品,以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促进产品应用。将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作为基础和必须部分纳入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以账户管理和资金结算产品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以票据池、现金池等产品加深银企合作深度。

三是强化客户化、综合化方案营销,提升现金管理综合咨询服务能力。商业银行应协同多条线、多部门,针对客户需求,整合现有产品服务,实现从单一产品到多产品综合覆盖的转变,提升现金管理综合咨询服务能力。

3.开展客户精细化管理,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

一是细化客户分类,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针对银行战略客户、重点客户、商业银行应整合多类银行产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力争成为重要客户的主要结算合作银行;针对新开户客户、中小企业客户、规模以下无贷客户,应设计多种产品套餐,提供优惠服务价格,实现产品套餐化批量签约;针对“圈、链、会、平台”等重点客户集群,应准确把握群体客户共性需求,设计产品服务方案模板,开展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的营销。

二是持续关注政策、环境变化、捕捉营销商机。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家重点领域、政策导向、监管部门动向,加强对新兴行业、国家重点扶植领域的市场研究及客户需求挖掘,从客户类型、规模、需求等多维度细分市场,捕捉新型业态领域的市场商机。

三是用好大数据分析工具,对产品营销和客户应用开展精细化管理。通过客户、产品、渠道、时间、交易对手等多维度分析,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目标客户挖掘模型、产品推荐模型和客户流失预警模型,厘清供应链客户交易链条,梳理关联客户名单,开展链式营销、网状营销,提高产品营销效率和精准度。

四是定期开展客户结构分析。商业银行应定期开展本行客户结构分析,掌握目标客户群体构成、客户行业分布、产品覆盖情况,掌握新兴产业集群、平台、圈、会的发展情况,总结目标客户群体的营销覆盖率、营销成功率,发掘各地行业性、区域性、结构性营销机会,针对性制定后期营销计划。

4.组建专业化产品经理团队,提升营销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商业银行应在各层级配备专职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经理,确保人力资源和财务费用配置到位;发挥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经理熟知产品功能的优势,完成重要客户营销、人员培训、产品创新应用和综合服务方案设计;产品经理积极参与重要客户组团营销,定期拜访、跟踪目标客户需求,发掘重点产品营销机遇。

5.强化协同联动营销,做好银行内部利益补偿

一是加强联动营销,做好跨层级、跨条线业务联动。坚持“客户至上、利益共享、责任明确、资源优化配置”的联动营销原则,加大行际间、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搭建联动营销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集中和资源的有效共享,形成产品部门、客户部门良性互动机制。

二是完善利益分成机制,做好银行内部利益补偿。商业银行应探索建立部门间、机构间利益分享机制,坚持“谁营销、谁受益”原则,确立利益分享标准,探索双边记账和内部转移价格计量方式,对协办行在产品收入、存款等方面进行利益补偿和收益调整,保证主办行、协办行客户服务积极性。

6.做好组织推动、开展各类营销活动

针对重点目标行业、客户,开展主题沙龙、客户答谢、产品推介会等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借助案例分享、专家讲解、宣传手段,在客户管理人员心中加深印象;通过开展专题营销活动,做好人员培训、工具支持、过程通报;开展知识、技能大比拼活动,以营销技能竞赛、产品知识竞赛、营销案例大赛、营销先进个人表彰等形式,提升基层业务人员知识水平、筑牢客户服务基础,提升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和认同感。

7.多渠道开展宣传,提升品牌运作的专业化水平

综合运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户外渠道以及APP、微信公众号、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多渠道、多方式开展产品宣传。积极主动利用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开展专项宣传,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加大电视、广播、报纸、电影院线等媒体以及机场、车站等区域产品广告投放力度,推动多渠道、多维度的品牌宣传推广,有效增加与目标客户的接触点与接触频次,提升品牌的专业化宣传运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申志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研究.财经界,2015.(12).

[2]董兴荣,杨妮妮.何止于金融,基于转型战略下的交易银行.财富风尚,2016(01).

[3]董兴荣.迈向未来的公司银行——供给侧改革下的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创新. 财富风尚,2016(05).

[4]蒋志芬.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新路径探析[J].商业银行,2014(02).

作者简介: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 篇7

关键词:现金管理,经验分享,应对措施

一、现金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1、现金管理的涵义及特征。现金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针对企业资金管理需求而提供的一种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专业金融服务, 是帮助企业实现对现金流入、流出和留存等现金周转期各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式的总和。从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定义和范围来看, 在内容上, 现金管理业务包括以账户和供应链融资为核心的收付款交易管理, 以现金资源共享和集中化控制为核心的流动性管理, 以创造现金流价值为核心的投融资管理以及以保障企业营运资金安全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具体包括账户管理、收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和资金风险管理等各类产品, 涵盖了传统柜台和网上银行等所有银行渠道。现金管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其一, 现金管理是一种具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支持, 只有在通畅和稳定的现代化账务核算系统、资金清算系统和电子银行系统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现代意义上的现金管理。其二, 现金管理是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 非标准化银行产品, 也不是金融产品的简单组合, 而是在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并全面了解客户需求后为客户定制的金融解决方案。其三, 现金管理是一种个性化金融服务, 需要银行针对企业现金流入、留存和流出等现金周转期各环节管理的具体需求进行量身定制。

2、现金管理与支付结算的区别。现金管理服务起源于支付结算, 又有别于支付结算。如果将现金管理视为支付结算的“旧貌换新颜”, 势必影响现金管理服务的定位与发展。支付结算是指以银行为中介, 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单位客户提供的以货币给付、资金管理、信息报告为核心的工具、产品和服务;现金管理服务指银行根据客户需求, 将资金结算产品和投融资产品进行组合, 以整体解决方案形式向客户提供的打包金融服务, 其目的是帮助客户在全球或区域性范围内控制资金的流动和风险, 对资金和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管理和监控, 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增加回报。首先, 双方的着眼点不同, 现金管理着眼于客户业务经营的全过程, 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而支付结算主要着眼于客户的账户和收付款管理, 为客户提供单个产品或支付结算类组合产品的营销。其次内涵不同, 现金管理所涵盖的银行产品既包括支付结算类产品, 也包括投融资产品和风险管理产品。

二、我行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的重大意义

1、发展现金管理业务是企业要求银行提供多元化服务的需要。一方面对于企业集团而言, 集团现金流日趋复杂, 总公司对集团资金的控制感到力不从心, 这时企业迫切需要银行根据其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和资金运行特点, 将现有产品综合运用, 为客户量身定制全面解决方案,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控制资金风险;另一方面广大的中小企业同样存在加强收付款管理、信息服务和临时性资金融通的需求。

2、发展现金管理业务是银行实现经营转型、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需要。目前, 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仍然是我行主营业务, 存贷利差是我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随着利率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日渐丰盈和同业竞争的加剧, 存贷利差空间将不断缩小。为了能够在竞争中探出头来, 银行需要实现经营模式转型, 加快发展高品质的中间业务和专业服务成为经营转型的关键。现金管理从本质上讲是银行专业服务, 商业银行从中获取的主要收益不是利差收入而是服务费用。

3、发展现金管理业务是密切银企关系、带动银行业务综合发展的需要。现金管理服务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系统、网络等优势为客户提供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因其具有综合性、非标准化、个性化和量身订做的特点, 因此一方面现金管理服务是今后银行构建自身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之前提。另一方面现金管理服务业务将客户的财务管理与银行的系统、网络和产品深深地交融在一起, 一旦客户使用了我行的现金管理服务, 除非出现非常特殊的情况, 否则不会弃我行而去, 银行通过提供现金管理服务, 可增强与企业合作的粘合度, 带动包括信贷业务在内的银企全面合作。

三、美国银行现金管理经验分享

美国银行现金管理是通过向客户提供资金管理和信贷服务综合性解决方案来实现的, 美国银行与世界各地超过14万客户保持现金管理服务关系。2008年, 现金管理业务收入占美国银行总业务收入的21%, 成为美国银行三大战略业务之一。贯穿美国银行现金管理服务始终的是“客户是宇宙的中心”这一经营理念, 它已融入到美国银行的血液, 融汇于组织架构、营销流程和专业人才运用等方面, 真正实现了端对端服务客户。

1、成立专门的现金管理部门, 负责向客户提供综合化、一体化的现金管理解决方案。美国银行现金管理工作由全球银行业务部负责, 该部下辖5个分部, 即全球投资银行部、全球资本市场部、国际业务部、全球产品解决方案部和全球商业银行部, 其中全球产品解决方案部是美国银行现金管理的关键部门。该部门的发展战略是:根据客户发展战略, 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提供的综合性;扩大各核心业务客户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客户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在2005年以前, 美国银行在服务客户方面面临颇多困惑:多个独立的部门各自为客户服务;多个部门行使相同的职能;以产品为中心进行营销;这样的组织架构导致不同的销售团队争夺同一客户, 客户感到很迷惑, 客户满意度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真正实现“客户是宇宙的中心”的经营理念, 2005-2007年间美国银行进行多次部门职能整合, 于2007年成立全球产品方案解决部, 至2008年该部发展成为美国银行一流的资金管理、信贷和流动资金解决方案综合提供机构, 极大地支持了全球商业银行部等部门的营销工作, 实现了多种产品的交叉销售, 创造了美国银行总业务收入的21%, 现金管理业务成为美国三大战略业务之一。

2、构造“客户管理流程” (简称CMP) , 成立“客户团队”确保流程实施。美国银行是美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银行, 横跨美国东西海岸, 机构网点遍布全美国。美国银行的特点是:大而复杂, 有许多不同系列的产品, 有许多不同的销售团队;销售以业绩目标为驱动, 遵循客户需求不足。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内部销售团队彼此争夺客户, 产品营销与客户需求有冲突, 经常是哪个部门的影响力大哪个部门的产品就销售得好, 这与美国银行的战略目标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直接导致客户不满意, 客户流失率增加, 损害银行声誉。在内外部因素的驱动下, 美国银行创建了“客户管理流程”, 即CMP流程。美国银行CMP流程真正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CMP流程将市场与银行经营管理紧密融合, 真正实现了端对端的服务。CMP流程围绕五大活动展开, 其核心是客户的购买周期。五个环节具体为:评估 (了解客户需求) -设计 (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执行 (采取行动实现解决方案) -检查 (评价业绩, 确保客户满意) -庆祝成功 (感谢客户, 激励员工) 。为了确保该流程营运流畅, 美国银行改革团队组织模式, 形成“客户是宇宙的中心、核心客户团队紧密追踪客户需求并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外围客户团队支撑服务核心客户团队”的战略营销组织 (见图1) 。

3、客户服务实现精细化管理, 专业人才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协作。每个客户团队里有两个关键岗位, 即客户经理和产品提供主管。客户经理要透彻理解客户的业务, 在银行内担任客户的权益维护人, 对客户扮演受信赖的财务顾问角色;客户经理既是客户关系维护的专家, 也是产品知识通才 (对每项产品都要有所了解) ;客户经理负责选择并开发新客户、通过交叉营销来深化与老客户的关系、提高利润。产品提供主管重点发挥产品与政策方面的专长, 与客户经理合作, 分析客户需求、设计综合性解决方案;产品提供主管在本职产品领域要保持精深的专业水准, 对非本职领域要有基本了解。美国银行现金管理业务产品提供主管分为两类:资金管理产品提供主管和信贷产品提供主管。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 前者充满激情、活力四射致力于客户关系的维护, 后者成稳渊毅、产品知识厚重致力于深化银行的专业形象, 两者共同打造美国银行良好的社会信誉。双方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协作, 共同对客户进行精细化服务工作。

4、以销售收入为标准划分客户, 拓宽业务发展视野。美国银行以销售收入为标准划分企业客户, 关注客户本身而不是关注客户在本行的存贷款资源, 如此划分标准能够从总体上认识客户, 避免了从账户认识客户而带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从而拓宽业务发展视野。美国银行单位客户划分为四类:大客户、中型客户、中小客户和微小客户。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以上的为大客户, 美国银行专业人员配备比例为1∶1∶1, 即一个客户经理、一个资金管理产品提供主管和一个信贷产品提供主管, 三者组成“面对面销售团队”;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20亿美元之间的为中型客户, 美国银行专业人员配备比例为2-3∶1∶1 (涵义同上) ;年销售收入在250-5000万美元之间的为中小客户, 美国银行组织了两种类型的销售团队共同服务于此类客户, 一种是“面对面销售团队”, 专业人才比例为10∶1∶1, 一种是“电话销售团队”, 人员比例为25-30∶1∶1;年销售收入250万元以下的微小企业, 纳入个银条线业务进行管理, 不配备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 通过网银和网点提供服务。

四、我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1、现状概述。2008年总行进行机构改革, 多个部门整合成资金结算部, 内设现金管理团队, 专司现金管理系统开发和产品推广之职。一年以来, 资金结算部着力梳理现金管理产品线, 并着手现金管理平台的开发建设。目前, 我行现金管理服务内容涵盖账户管理、收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信息报告、信贷业务和投资理财六大方面, 通过柜面渠道和电子渠道 (网银、重客和现金管理平台) 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网银和重客是建行比较成熟的两大现金管理服务渠道;现金管理平台是总行新近开发的一种现金管理服务渠道, 具有设计理念先进和产品定制灵活的优势, 目前在浙江和大连等行试点, 将于2010年1月在全行上线运行。从2009年开始, 另外一种现金管理工具———CCBS系统集团账户使用较多, 不少全国性或区域性的集团客户利用CCBS系统集团账户资金归集功能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分 (子) 公司的资金适时归集到总部, 同时又不影响分 (子) 公司日常对外支付。

2、取得的成绩。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 我分行在现金管理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比如:2003年的三峡财务公司资金结算网络;对于信贷客户, 在授信的同时捆绑销售网银和“百易安”;对于非信贷客户, 将简单资金结算产品组合营销;分行在清江支行的现金管理服务试点工作, 等等。虽然以上现金管理服务方面的尝试与客户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但毕竟具备了一定雏形, 积累了一定经验。2009年4月, 我部根据行领导指示, 以**酒业为例制作的金融理财服务方案应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金管理解决方案, 我部也力图在全行予以推广, 但无奈囿于组织管理和人员素质方面的制约, 没能得到有效推行。

3、存在问题。其一, 对现金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如果将现金管理片面理解为为客户提供简单的收、付款服务, 而看不到它背后所蕴涵的产品服务整合、综合服务水准提升以及经营理念从产品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等巨大空间将有碍于现金管理业务的定位与发展。由于现金管理涉及多项银行专业化服务, 且渗透到企业内部各个单位、部门和环节, 可以多点绑定银企之间的合作关系, 对其他非现金管理合作银行有很强的排他性, 是防止客户流失的天然技术屏障, 又可实现多种产品的交叉销售, 获取稳定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其二, 缺乏完整的现金管理部门, 现金管理分散化。现金管理不是单一产品, 而是一整套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现金管理的出现将改变过去多个独立的部门各自向客户营销产品、各自为客户服务的局面。目前, 涉及现金管理的部门很多, 比如会计部、电子银行部、信用卡部、公司部、机构部和投资银行部等, 现金管理分散化导致不同的产品管理部门争夺同一客户, 客户经理今天向客户推销产品A, 明天向客户推销产品B, 客户经理只能做到以产品为中心推销产品, 难于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切切实实为客户解决资金管理难题, 客户感到很迷惑, 客户满意度不高。其三, 缺乏现金管理专业人才, 客户经理的现金管理营销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美国银行的现金管理客户经理有两类产品经理做支撑, 即资金结算产品经理和信贷产品经理。目前我行现金管理基础产品日渐复杂, 支撑渠道也多样化, 因此需要专业人才来经营管理现金结算产品, 来协助客户经理设计服务方案, 协助营销客户。要解决以上问题, 需要我行在业务架构和管理模式上做出根本性改变, 或者着力实施“1+N”营销模式, 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办法。

五、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 篇8

关键词:会计教学,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区别,处理方法

在会计教学中, 折扣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影响着购、销双方的付款、收款业务及其会计处理方法。折扣问题包括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种形式, 涉及到对购、销双方产生不同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遗忘。通过这几年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 笔者对会计教学中折扣问题的讲解方法和教授重点做出以下几点归纳:

一、宜用情境导入教学

折扣问题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 唤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折扣与生活的联系、与企业经济行为的关系, 增强会计应用意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 教学时遵循“从生活中来认识, 到业务中去应用”的原则, 引导学生去了解——探究——掌握折扣问题。

事先要求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折扣问题并叙述折扣的经历。这个问题设置得较简单, 能开口的学生很多 (包括基础差、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 。坚持每次新课都以一个或几个简单地问题入手是为了调动所有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了解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宜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

会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 在众多课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重点锻炼, 但是效果往往不佳, 原因是单靠老师的口头表述, 学生很难做到步调一致, 特别表现在一些单据、凭证、账簿和报表填列的学习过程中, 很多时候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急得满头大汗。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 教师在授课时费时费力地讲授有限的内容, 展示少量的实物 (如账、证、表等) , 示范简单的操作, 教学效果不佳, 通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甚至失去兴趣, 而教师则感到疲惫不堪以收效甚微。多媒体的参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方式加以组合, 确定信息媒体的播放顺序和控制方式。教学时就能将单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格式、填列要点以及填列顺序一一地动态表现, 使学生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感知角度获取知识, 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

三、宜用对比展开教学 (商业折扣、现金折扣, 购买方、销售方)

(一) 对比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

1. 概念区别。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可以从货品价目单上规定的价格中扣减的一定数额, (税法中又称“折扣销售”) 指实际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 将价目单中的报价打一个折扣后提供给客户, 这个折扣就叫商业折扣。商业折扣通常明列出来, 以百分数如5%、10%的形式表示, 买方只需按照标明价格的百分比付款即可。现金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早日付清货款而给予的一种折扣优待。

2. 目的区别。

商业折扣是企业为促进销售而开出的。现金折扣是销售方 (债权人) 为鼓励购买方 (债务人) 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开出的。

3. 表现形式的区别。

商业折扣通常以百分比、打几折、购买超过一定数量减价多少等形式反映。现金折扣通常以分数形式反映, 如2/10 (说明10天内付款可得到2%的折扣) 、1/20等。

4. 确认时点的区别造成账务处理的不同。

商业折扣通常是在购销业务发生当时就能确认的, 也就是说商业折扣对入账金额的确认并无实质性影响。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 销售方应收款入账金额的确认有两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 一种是总价法, 另一种是净价法。我国目前的会计实务中, 所采用的是总价法。总价法是将未减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 记作应收账款的入账余额, 同时按此金额确认销售收入额。当销售方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 属于一种理财费用, 会计上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二) 对比折扣问题中销售方和购买方

1. 销售方是折扣的给予方, 购买方是折扣的享受方;销售方确认的是收到或应收的款项, 购买方确认的是支付或应该支付的款项。

2. 现金折扣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实收数额, 随着客户付款的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样, 就产生了应收账款的现金折扣计价核算问题。当买方享受折扣时也就是卖方给予折扣时, 买方支付的金额会小于折扣前的金额、卖方收取的金额也就小于折扣前的金额。

(三) 对比学习后总结

对比学习后总结如下四个因素。一是商业折扣下的买方;二是商业折扣下的卖方;三是现金折扣下的买方;四是现金折扣下的卖方。

以下是一项购销活动中出现现金折扣的例子, A公司2008年10月1日赊销一批乙材料给C公司, 发票上列明:价款50万元, 增值税8.5万元, 付款条件“2/10, 1/20, N/40”, 且现金折扣按照应收账款总额计算, A公司货已发出, C公司货已验收。

1. C公司在此作为现金折扣下的买方应做如下分析:

在总价法下应确认应付的金额为价款50万元加增值税8.5万元总额计算

实际支付时,

(1) 若C公司于2008年10月9日付款, 可享受2%的现金折扣:

(2) 若C公司于2008年10月20日付款, 可享受1%的现金折扣:

(3) 若C公司于2008年11月10日付款, 不享受现金折旧:

2. A公司在此作为现金折扣下的卖方应做如下分析:

销售商品时, 在总价法下应确认应收的金额为价款50万元加增值税8.5万元总额计算

收款时, 视对方付款时间给予折扣

(1) 若C公司于2008年10月9日付款, 可给予2%的现金折扣:

A公司收到的货款额=585000× (1-2%) =573300

现金折扣额=585000×2%=11700

(2) 若C公司于2008年10月20日付款, 可给予1%的现金折扣:

A公司收到的货款额=585000× (1-1%) =579150 (元)

现金折扣额=585000×1%=5850 (元)

(3) 若C公司于2008年11月10日付款, 不给予现金折旧:

A公司收到的货款额为585000元。

在这个例子中重点理解A公司和C公司分别作为现金折扣下的买方和卖方在账务处理上的区别以及现金折扣的享受与给予视付款时间而定。

四、宜用练习、实训巩固教学

由于这个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后容易遗忘, 为了巩固教学成果, 应布置学生完成各类练习。练习的难易程度和覆盖范围都要细心设计和把握, 首先进行单一的商业折扣买、卖双方业务练习, 其次到单一的现金折扣业务买、卖双方练习, 最后到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同时出现的买、卖双方业务练习。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学生系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经过六项练习学生已经完全能牢固掌握财务会计教学要求中的折扣问题。

有关会计中商业折扣与现金折扣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基本掌握了, 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 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应用, 也还是有学生会无从下手, 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 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 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 除了大量的练习外还要加入一系列与折扣问题相关的模拟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曙光.会计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 (9)

[2]郭玲.关于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 2009 (28)

[3]吴超.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尝试[D].华中师范大学论文, 2007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 篇9

一、近年来霍州市现金使用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 霍州市政府抓住发展机遇, 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财政收入增势强劲, 人民收入稳步提高, 直接影响现金投回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辖内现金投放170301.5万元, 较2011年增加到4702万元, 增长2.84%;现金回笼6319.8万元, 较2011年增加1117.1万元, 增长1.8%, 净投放107103.5万元, 较2011年增加3584.9万元, 增长3.46%。由此可看出近年霍州市现金收入逐年上升, 现金支出也在逐年增长, 现金净投放基本保持在逐年上升的态势。虽然90年代以来创新了许多新的支付结算工具, 各种信用卡、支付卡等电子货币应运而生。但由于我国国民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人金融意识淡薄, 传统消费观、习惯根深蒂固, 加之信用卡消费结算的客观环境不完善, 使得电子货币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特别是在减少现金流通方面, 并未从根本上起到减少现金流通的作用, 致使使用现金的客户数量和金额也在不断增多。

二、影响现金使用增长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现金净投放逐年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居民储蓄增长成为现金回笼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 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住宅环境日益改善, 收入不断增加, 使得全市的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一是行业竞争使居民储蓄存款迅猛增长。近年来, 各金融机构为壮大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推动自身的经营与发展, 借助各种手段吸收资金。二是居民投资渠道狭窄, 目前办企业、服务业、种养业、承包荒山等创业性投资业务, 在经济发展中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欠完善, 投资者担心出现纠纷问题后解决起来比较难, 影响了居民的投资积极性, 形成“储币待投”现象。四是居民缺乏相关投资知识技巧, 缺乏投资安全知识, 不进行投资。五是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医疗和就业形势等促使居民储蓄居高不少。

(二)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加大了市场现金流量

近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 投资结构不断完善, 主要用于电力、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拆迁和化学工业升级改造, 大规模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材料等, 绝大部分结算使用现金, 同时也就增加了市场现金的流量。

(三) 煤炭经济效益增长是现金投放增加的另一因素

煤炭产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 在GDP收入中占重要比例。近五年来, 煤炭市场出现了很大震荡, 前几年市场疲软, 价格下跌, 原煤销售困难, 煤炭企业大面积亏损, 从国家实施“关井压产”政策, 到开展乡镇煤矿停产专项整顿以来, 煤炭价格开始稳步上扬, 原煤出现供不应求状况。到2012年底, 月产原煤产量为80万吨, 产销率达到95%, 煤炭经济效益的增长直接影响到工人工资、奖金也随之增加, 同时影响到现金投放的增加。

(四) 资源型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现金外流是现金支出量上升的另一重要因素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导致我市轻工业不发达, 煤焦居民生活必需品主要靠外地区供应, 不仅大件家电等商品, 就是服装鞋帽、针纺日化等居民日常用品也都是拿现金到外地采购, 商品外采导致现金外流。

三、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现金管理法律法规滞后

目前, 我国现金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人民银行相应制定的《实施细则》。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通状况也不断发展变化, 特别是电子货币的出现, 对现金管理工作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机制上, 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规章已不能覆盖现金流通的全部, 也很难适应今天现金管理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条款已经过时, 比如说《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结算起点为1000元, 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一些条款规定得不够具体, 操作性差。三是对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 《条例》没有做出原则规定, 如私营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商品交易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问题, 通过信用卡异地提取大额现金问题, 以及开户单位通过存款转账进入储蓄账户提现问题等, 都没有在《条例》中有所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涉及到上述问题无法定性, 如霍州市中镇五交化公司等多家霍州市用现需求比较大的民营企业, 为了图现金交易方便、效率高, 其进货、购原料等基本上是用现金结算, 少则几十万元, 多则上百万元, 有的是从基本账户中提现, 有的是以个人名义或以银行卡的形式转入储蓄, 用时随即提现, 用大量的现金结算, 在《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规章中对此类用现问题找不到依据, 目前体现的只是对大额支付现金审批和登记备案。四是随着监管职能的分离, 哪些现金管理行为属于基层人民银行管理的范畴, 哪些属于银监局管理的范畴, 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 开户银行现金管理偏松

开户银行是现金流通的中心环节, 处于现金管理的“第一线”, 一切现金都是从这里流向社会, 也是从这里流入人民银行发行库。从目前情况看, 开户银行作为现金管理的中心环节, 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随着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 为争客户, 争存款, 一些机构放松了对现金的管理, 即使有也是应付上级检查, 作表面文章, 没有真正重视和加强管理, 把开户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视为“上帝”, 为争夺客户, 在现金支付上往往是有求必应, 有章不循,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于帮企业出点子, 想办法, 打“擦边球”。一部分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库存现金不敢检查, 或检查中发现问题不敢处罚, 使得有些开户单位超额库存现金情况十分严重。在执行人民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时, 一些开户银行流于形式, 没有落实专人负责, 账表记录不完整, 少登、漏登或有意不登时有发生。有的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支现用途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不把关, 登而不审, 敞开放行。根据我们平时对辖内金融机构现金管理的抽样调查显示, 存在大额现金支付漏登记、漏报备, 超用途、超范围支付现金, 支大额现金无审批, 同日超权限、化整为零等现象时有发生, 如:某信用社大额支现的审批权限是30万元, 而该社在同一工作日内分四次为开户单位支现50万元, 化整为零, 不仅没有上报审批, 也没有向当地人行备案。

(三) 大量现金通过非正常渠道进行流通, 影响货币流通秩序稳定

一是开户单位多头开户, 并编造用现名目套取现金。二是通过支票转储, 套取现金。个体经营资金通过储蓄账户结算较多, 增大了储蓄现金的收支额, 目前, 虽然新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开立个人结算账户, 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开户手续复杂等原因, 有80%的个人不使用结算账户。三是公款私存现金比较严重, 一些企事业单位将销售款、罚没款、土地管理费、拍卖收入等公款转入储蓄存款账户, 表现为储蓄存款增加, 但没有储蓄现金收入, 而通过储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使用。四是由于目前普遍存在商业信用危机, 企业、个体经营者为避免结算风险, 逃避银行收贷和少交费税, 较多地选择“一手钱、一手货”的现金交易方式, 使现金交易量普遍增加, 造成现金“体外循环”。

四、政策建议

为了预防和打击利用现金结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和化解现金结算风险, 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 调查人员提出如下建议:

(一) 应加快现金管理相关法规的调整、完善工作

为使现金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应重新规定金融机构对开户单位现金管理的范围、职责、要求, 适当放宽现金管理的某些限制规定, 尽快调整、充实和修缮现金管理法规, 使其更具严肃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是强化现金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 建立全方位的现金管理体制

首先, 促进货币金银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横向沟通。货币金银部门应加强与行内其他股室的协作, 合力打造多功能, 全方位的监管平台。人民银行的多项职能不是相互孤立的, 也不应该各自为战, 如果账户管理、信贷管理、现金管理、人民币流通管理等各项职责能够协调起来, 相互弥补, 形成合力, 现金管理就能很快收到实效。人民银行应加大账户管理与现金管理的结合力度, 调整职能部门的权限划分, 创造条件, 运用品种多样、安全快捷的金融工具, 疏通结算渠道, 提高转账效率, 减少现金结算。另外, 积极支持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将储蓄账户、单位账户、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性资金的基本账户严格区分, 加强对单位、个体户的金融服务, 以服务促管理。其次, 在现金管理的具体操作中应形成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的纵向联合。各级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工作上, 应该做到事前在全社会进行广泛、深入的现金管理内容的宣传, 事中经常深入到商业银行与企业现金管理实际中去进行指导, 事后对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商业银行与企业能够实施有效的批评与处罚, 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形成宣传、指导与查处相结合全方位的现金管理机制, 使其自觉地把遵守现金管理规定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当前, 由于投机需求、结算习惯、银行宣传不够等原因, 群众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现金管理各项法规的严肃性和现实意义, 对银行的现金管理制度要么间接逃避, 要么直接抵制。而某些金融机构显然也不明了其现金管理职责的严肃性, 对开户单位违反现金管理制度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大开绿灯。加强现金管理工作, 对金融机构和开户单位而言, 能够加强其资金安全性, 提高其结算效率, 减少其不必要的风险;现金管理的各项条法, 具有不容侵犯的法律效力, 金融机构没有对其灵活掌握、随意变通的权利。当前, 加强现金管理工作, 首先应加大对现金管理条法的宣传力度, 货币金银部门一年一度的“爱护人民币, 反假人民币”宣传, 应适当加入现金管理条法的宣传内容。第三, 练好“内功”, 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工作的内部制度, 强化现金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 提高现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促使现金管理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多走, 多听, 多看, 多问, 多想, 使其精于业务, 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 勇于创新, 进行“动态式管理”。

(三) 组织学习, 加强培训, 提高现金管理人员素质

针对当前人员对现金业务不是很熟悉的情况, 人民银行应尽快组织现金管理人员上岗业务培训、相关条法的学习, 促使现金管理人员尽快转变观念、通晓业务、提高素质的同时, 明确职责, 进入状态, 以提高现金管理业务水平。

(四) 改善金融服务, 实行结算电子化和票据化

各商业银行系统内发行的银行卡以及银行卡联网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大中城市减少现金投放的作用非常明显, 但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要通过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普通居民认识到电子化货币和个人支票结算方式的优越性。同时, 特约商户的发展以及基于网络基础的技术支持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这是控制现金投放、减少不必要现金流量的关键所在。

(五) 加强账户管理, 合理控制现金投放

企业现金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篇10

在微观经济学中, 企业最为重要的目标被界定为在局限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里的局限条件当然包括各种风险, 现金管理所存在的风险就是一种重要的风险。也就是说, 企业在实现最大化利润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现金风险, 并且利润和风险之间往往呈正相关关系。因此, 企业在追求最大化利润过程中必须关注风险。就现金管理而言, 一方面现金不能过多, 以免因现金资产闲置而使得企业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 又不能让现金太少, 以免陷入现金流断裂的风险。企业现金管理就是要在现金过多而闲置化和规避现金流断裂风险之间进行权衡, 实现无风险或低风险的利润最大化。

1 现金和现金管理的含义

在企业理财 (或财务管理) 业务中, 企业的现金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手持现金, 而是指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还包括现金等价物, 即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容易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等, 也包括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本文所说的现金就是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概念。而现金管理就是对这种现金的计划、预算、调配、控制等以无风险或低风险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很显然,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也不等同于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 比如, 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中, 被冻结、查封、作为保证或质押, 或者因为其他情况导致其用途受到限制, 不能随时不受限制地用于支付用途的, 都不能作为现金流量表上的“现金”。企业持有现金,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 是基于三种动机:其一是交易动机, 指企业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业务而需要持有现金的动机, 出于交易动机而持有的现金, 其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途一般事先可以确定。比如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需要购买各种材料、用品、设备等。其二是预防动机, 是指企业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现金的动机, 出于预防动机而持有的现金, 用于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比如意外的订单、设备事故、罚没等。其三是投机动机, 是指企业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 需要持有现金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因为现金是最灵活的流动性资产, 具有周转灵活性, 持有它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进行金融投机。

2 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就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一重要目标而言, 企业的现金管理从大的方面来讲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现金流断裂, 企业现金不足将会使其无法满足三种现金需求动机的需求, 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 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现金流断裂, 最后破产倒闭;其二是现金闲置, 企业的现金过多可能因发展战略不当或者缺乏较好的投资机会而使现金闲置, 从而丧失更大的盈利机会, 同样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

2.1 现金流断裂

如果把企业现金比喻为人的血液, 那么企业的现金流就是人身的血液循环。正如人体血液循环停止人就会死亡一样, 企业的现金流断裂企业就只有破产倒闭。比如2004年的德隆集团倒闭和2013年无锡尚德的破产, 其直接原因都是由于现金流断裂。

而归纳起来企业现金流断裂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 企业盲目扩张。企业领导缺乏合理的发展战略, 只是一味地求大求全而盲目扩张。当过高的扩张速度超过其资金承受能力之时, 将会导致企业营运资金严重不足, 进一步则会导致企业存货增加、付款提前、收款延迟等, 资金周转率严重下降, 最后导致现金流断裂而破产倒闭, 这是中国企业破产倒闭的重要原因。

(2) 投资失误。企业在投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投资失误, 而所投资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又因投资的盲目性而大大超过财务预算, 并且所投资的项目往往又不能按照预期投入生产, 导致企业不能快速获得投资回报, 过长的投资回收期 (甚至彻底不能收回投资) 而使得企业现金流断裂进而破产倒闭。

(3) 过度利用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又叫筹资杠杆或融资杠杆, 是指由于固定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如果企业过度运用财务杠杆筹集资金, 将会使财务杠杠系数增大, 从而使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风险之中, 最后可能使得企业现金流断裂而破产倒闭。

(4) 信用风险。当信贷政策宽松时, 企业的信用贷款管理可能也会随之放松, 过度信贷可能使得应付账款到期而无力偿付的状况增多。在交易过程中避开银行转账和支票而大量使用商业汇票, 会在短期内透支商业信用。另外,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可能会选择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 最后可能会因种种原因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这些信用风险都可能会使得企业现金流断裂而破产倒闭。

上述企业现金流断裂的原因是多数企业会遇到的主要原因, 因此应予以重视并进行防范和规避。此外, 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 比如企业之间相关联企业之间开展相互担保进行借贷过程中会出现关联方损失产生连带风险引发的现金流断裂;企业资金周转率过低, 而应付账款又过多时也会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

2.2 资金闲置

人体血液过多相当于出现淤血的情况, 淤血时间长了人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 企业的现金闲置时间久了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金是流动性最强、而盈利性最弱的资产。如果扣除掉通货膨胀率 (如果通货膨胀率较高) , 那么即使是以银行存款形态存在的企业现金, 也在不断地发生资金净流出。而按照会计学中资产的定义, 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才称为资产, 这就意味着, 反映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资产并不构成资产 (当然要扣除掉企业三种动机所产生的现金需求) 。这显然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悖。

而企业资金闲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 企业经营存在淡季和旺季的分别。这是由产品本身的属性和客户的需求特性导致的必然情况, 经营者的主管能动性至多能够缓和这种季节差异, 但很难彻底消除。在经营的旺季, 企业产品销售状况较好, 资金相对容易收回, 从而导致出现大量现金, 这些现金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闲置状况。

(2) 企业缺乏比较好的投资机会。企业的任何投资都是在企业战略指导下进行的, 如果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 即使看似比较好的投资机会也应该放弃, 而有些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投资机会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之交臂。更多地情况则是缺乏在企业管理者看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此时, 虽然企业拥有大量的现金, 但却缺乏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良好投资机会, 只有让资金闲置。

当然, 上述只是资金闲置的主要原因, 一个企业可能还会因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现资金闲置的情况。

3 解决现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应对现金流断裂的对策

(1) 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制定适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合理的发展战略, 确保企业主营业务发展的顺利健康和稳定, 这样做就可以保证企业拥有稳定的内部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防止企业现金流断裂。其中, 在财务方面确保主营业务现金流充足通畅是重中之重。并且, 非主营业务和主营业务在现金流的使用方面要维持一定的比例, 这可以保证主营业务的常态化。

(2) 保持理性, 约束投资。一方面需要企业领导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认识到企业盲目地进行多样化战略和盲目地扩张投资规模都是伴随着极大风险的, 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始终专注于本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即使要进行企业规模的扩张, 也要在合理的企业战略指导下, 在企业主业稳定的情况下, 有步骤地、逐步地进行扩张, 避免快速扩张;另一方面需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用严格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确保企业现金流的充足和流畅。

(3) 设定财务杠杆率标准。为了避免过度利用财务杠杆而使财务杠杆比率过高, 需要在财务上设立合适的财务杠杆比率标准, 确保财务杠杆比率处于限定值之下, 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过度运用财务杠杆工具。财务杠杆率标准的制定既有对企业管理者风险警示的作用, 也有制度约束的效果。

(4) 设定信用标准。限定贷款比率, 防治过渡信贷;设定使用商业汇票的限额, 防治过度透支商业信用;设定赊销产品比率标准, 防治过度赊销。这些信用标准, 即是预警机制, 又是制度约束。通过这些标准的设定和严格遵守,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

3.2 应对资金闲置的对策

(1) 提高企业现金管理水平。企业现金管理是指对企业现金流进行有效的预测、监控及管理。在确保公司的主要业务经营顺利的前提下, 充分合理第利用货币市场中各种现金管理工具来使用流动资金,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收益率。除了传统的活期存款、票据、短期国债和拆借等方式外, 企业还可以运用一些新的现金管理工具或管理方式, 比如货币市场基金、通知存款等。

(2) 站在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当企业出现较多的闲置资金时, 企业领导很容易头脑发热产生投资冲动, 进行不符合企业利益的盲目投资, 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此时, 企业需要站在发展战略高度, 在规划好企业财务状况的前提下, 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4 结语

本文针对现金管理中两种阻碍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 即现金不足导致的现金流断裂和现金过多导致的资金闲置, 分析了导致这两种问题的成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当然企业的现金管理问题绝不止这两种, 要想做好现金管理, 需要在企业领导支持和配合下, 由财务管理部门做更加细致的预算、规划和统筹, 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2]贺志东.如何做好企业现金流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3]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 篇11

关键词:现金管理; 库存现金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67-001

库存现金是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包括业务库库存现金和营业网点库存现金两个部分,它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为城镇居民、经济发展即时提供现金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价格总水平的趋势与城镇居民消费的意向。商业银行管理库存现金状况如何,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近日,选择部分商业银行就此情况进行了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目前库存现金管理的状况

1.库存现金总量保持稳中有增态势,股份制银行发展较快

2010年,各调查行日均库存现金额为142429万元,同比增加7096万元,增长幅度为5.2%。其中: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日库存现金额为87229万元,同比增长4291万元,增长幅度为5.2%。中小型股份制银行日库存现金额为13105万元,同比增加1515万元,增长幅度为13.1%。地方法人机构金融机构,日库存现金额为42095万元,同比增加1290万元,增长幅度为3.2%。

2.库存现金节日性因素影响明显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商业银行现金投放回笼季节性波动更加突出。春节、十一等假日投放回笼占全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超过35%,与此相应,各调查行日均库存现金波动十分明显。净投放行在春节前出现最高值,净回笼行在春节后出现最高值,节前大投放节后大回笼特征明显。大型股份制银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之间表现变化基本一致。

3.库存现金网点分布差异较大

由于受农村消费减缓影响,农村地区银行营业网点日均库存现金出现小幅下降。据统计,2010年农村网点日均库存现金额20101万元,同比年减少155万元,其中:大型股份制银行9342万元,同比增加1105万元,增长13.4%;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0758万元,同比下降1505万元。城区网点库存现金总体呈增加之势。2010年城区网点日均库存现金额84751万元,同比增加2784万元。

4.业务库库存现金有所增长

2010年业务库日均库存现金39431万元,同比增加2683万元,增长7.3%。其中,大型股份制银行业务库日均库存现金23017万元,同比增加4207万元,增长22%。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业务库日均库存现金6277万元,同比增加317万元,增长5.3%。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业务库日均库存现金10138万元,同比下降1839万元,下降1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与对其要求承担的社会责任不相适应,库存现金券别结构不合理

近年,商业银行随着资金成本意识、效益考核和管理内容的逐步细化,各行开始加强对非盈利资产的管理,现金库存余额逐步成了管理的重点,普遍存在将“现金库存”作为量化考核的主要内容,从而导致商业银行业务库侧重于保证每天现金收支活动即期周转金的基本作用。

2.商业银行库存限额核定方式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库存现金数量偏小

各商业银行在核定业务库存现金时,通常根据总行“必须根据现金收付情况,核定本外币库存及尾箱限额”,具体包括:(1)依据各支行现金收付量以及年现金平均余额核定其库存限额;(2)根据离行式自助设备现金存取量以及布局需要,核定存款机、取款机、一体机的库存限额,由上级行进行核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各商业银行自己核定库存时,往往采取现金最小量进行核定,现金供应中往往存在脱节,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个别金融机构库房面积不足,核定存在库存限额与所承担职责不相适应

金融机构对其库存现金限额核定时,往往根据本库点日常现金收支量进行测算,没有考虑作为现金供应中心所担负对其它支行的现金保障任务。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多数属投放行,每年的现金投放量相当大,往往通过一家代理对其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分别独立核算)的现金投放、回笼任务,而且营业网点多、偏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代理行实际承担着现金中心金库职责,但其库房面积不能满足需要,除满足本行的现金收支活动外,难以承担对其它多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现金供应保障工作。

4.商业银行中心金库所承担的责任与所处的地位不相适应,与农村地区现金供求脱节

随着2000年底人民银行逐步撤销四个县支库后,各商业银行在市区依托原来市行业务库,分别建立了中心金库,承担现金供应中心的职能,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各行对中心金库重视程度不够,在操作手段上落后,管理措施上不到位,突出的表现在对县支行现金管理中问题较多。现金供应中心要承担对全辖网点的现金供应工作,实时掌握全辖库存现金余额信各个券别结构分布,分析其存在的内在规律,准确、及时掌握全辖现金流动、分布状况、券别结构、票面整洁度等流通状况,统筹考虑城乡网点差异,合理调度辖区库存现金,适时满足社会用现需要。

三、对策建议

1.改进不合理的库存限额核定和考核方式。为加强对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的管理,各商业银行总行应制定《关于辖区分支机构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办法》,放松对现金供应中心金库库存限额的控制,充分发挥业务库“蓄水池”作用,为社会及时提供现金需求,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2.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通过人民银行联席会议制度和发挥窗口指导作用,进一步督促商业银行主动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有力维护人民币市场形象,增强商业银行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公众对人民币票面结构、整洁度的需求。

3.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依托市中心金库对各县支行要承担起现金供应中心的管理职责,加大科技投放,提高其操作水平,完善措施,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现金的需求,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手段。

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2

关键词:现金管理,问题,对策

一、现金管理的目的

现金是对其他资产度量的标准尺度。它作为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意义的现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仅仅指库存现金,即企业金库中存放的现金,是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的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包括人们经常接触的纸币和硬币等。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等。本文论述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

企业进行现金管理的目的是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与资金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追求。现金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遵守现金管理原则,保证现金流动的透明化;其次,保证资金充足,迅速为企业提供即时可用的资金;再次,避免企业资金冗余,保证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功用。总之,现金管理的宗旨就是以最少的现金冗余量去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现金管理理念缺失,管理者素质堪忧

1.企业的现金管理观念错误。目前,许多企业对现金管理存在观念性错误。部分会计人员误以为现金管理仅仅是为了控制成本,他们简单地统计日常现金流的流出而忽略了现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这种忽略也使得现金的利用价值大幅度缩水,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之相反,部分会计人员对效率的理解过于片面,他们出于提高资金周转为效率的目的,自己随意选择结算种类,不理解也不配合银行对现金支付的管理。其次,“紧急关头,用了再说”理念的盛行使得部分企业现金管理相对主观随意,主要表现在:滥用自有资金甚至是专项资金;消费基金和面子工程占用过多资金。此类行为使得资金的运用难以落实,财务管理制度陷入困境。

2.财务人员素质堪忧。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准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而言,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薄弱,这与企业领导任人唯亲和专业人员培训机制的缺失密切关联。会计从业人员只是单纯记录现金的流动而非去有效管理。甚至有些从业人员并未获得从业资格,这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此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样影响着企业的现金管理水平。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应本着客观的原则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与道德心,对非法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自己也与其同流合污,互相串通,弄虚作假。此类行为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管理秩序,不利于公司的有序运行。

(二)企业现金管理机制缺乏严谨性

1.对现金的使用过于随意。企业现金使用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没有遵循《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中1000 元的限额;将库存现金用于不恰当的会计科目等。随意的使用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

2.存在“白条抵库”与“坐支现金”现象。企业在应对临时的应酬,支付出差人员的差旅费等情况下经常有人写下一纸欠条并挪用库存现金,这就是“白条抵库”行为。此类行为给企业带来了“账实不合”的困扰。与之相对的还有“坐支现金”的现象:单位用自己的现金收入直接支付各项支出的行为。很多企业为了方便省事,将收入直接用于其他开支而不存入银行,“坐支”现象时常发生。二者都影响了财务管理机制有效率的运行。

3.多头开户。企业以同一个身份在不同的金融机构或同一银行的不同网点开立多个户头办理存取业务以套取银行信用,方便大额贷款进而隐瞒收入和支出来逃避纳税。这就是“多头开户”。有的企业甚至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债务逃避或者诈骗行为。此类行为无视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一方面破坏了金融系统的秩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体系。

4.私设“小金库”。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企业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的外观各异,内在复杂,性能各异,“小”已经难以掩盖其本质,在某些方面,它已经成为腐败的温床,严重干扰了企业对现金的管理。

5.岗位分工不明确。相容职务岗位的分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但会计和出纳相互串通或者由同一人担任出纳和会计两个职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无疑增加了舞弊、掩盖错误和越权管理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起不到内部牵制的作用。

(三)资金运用效率低

1.闲置资金过多。现金管理涉及到企业资本的利用效率问题。这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金的持有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一方面,现金的持有要保证企业的日常开支和资金的周转;另一方面,由于持有现金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价值,故而闲置资金也要遵循效率最优和适度原则。在大多数企业中,现金的大量冗余仍然存在。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着企业市场目标的实现。

2.企业现金周转不顺。资金周转速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资金占用量。不顺畅的资金流转使得企业无法吸引足够的劳动力,无法购置固定资产以实现规模经济,进而影响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顺的原因一个是应收账款管理不当,一个是存货管理不当。

(1)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应收账款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企业为了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战胜竞争对手,争夺客户,被迫采用赊销的手段。这种手段虽然可以增加账面上的收入与利润,但由于售出货物和客户还款之间存在时间差异,企业的现金数量并不能马上增加,这无疑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运转。而且如果客户的信誉水平不高,偿债能力较差,那很可能造成财货两空的下场,“坏账”的风险也会更大。

(2)存货管理不当。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企业为了营业活动所购买或制造的商品,都属于企业的存货。存货数量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过大的存货存量会占用很多流动资金与劳动力资源,增加企业的负担与风险。由此可见,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与企业存货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存货管理水平的降低必然会造成资金周转不顺。

(四)企业资金缺口加大

1.企业内部融资缺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进行外部融资以利用财务杠杆减少赋税乐此不疲,而对内部融资的作用明显缺乏认识。所谓内部融资,就是把自身的储蓄用于经营和投资。该融资方式更倾向于利用内部资金,在企业内部进行现金的融通,它是外部融资的基础,共同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由于内部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也没有融资费用,不会给企业带来偿债风险,所以相比外部融资,内部融资的成本要相对低很多,但是由于内部融资合法性的界定问题存在争议,且偿还压力较大,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的内部融资机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企业外部融资困难。我国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外部融资的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却更愿意放眼于国有企业或大企业,这造成了现在绝大部分企业都感觉借款难,融资难。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这种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的放贷带来很大的风险;第二,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票据进行抵押,缺乏担保机构进行担保,贷款项目往往泥牛入海;第三,银行大多青睐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在同样的评审标准下难以对抗大型企业。

外部融资的缺乏使得企业绞尽脑汁挪用现金,进而加剧了现金管理的混乱。

三、提高现代企业现金管理水平的重要对策

(一)增强现金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1.提高现金管理意识。提高现金管理意识是对现金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意识的提高应该从管理层开始,企业领导要摒弃以前将营销、成本、利润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对现金管理的思想,认识并接受“现金为王”的理念。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要积极关注现金的流入、流出及运用情况,并及时总结现金流管理的经典案例和经验,然后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企业员工自觉注重现金管理,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团队的建设。

2.保证财务人员素质。高素质的财务团队是企业珍贵的财富。财会人员素质的保证需要企业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要保证只有符合基本要求的员工从事财会工作,杜绝没有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其次,企业要通过培训及再教育的方式纠正财会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升其业务素质与法律意识。知识的更新对于会计人员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学习。与此同时,与会计领域相关的经济法和公司法也要称为会计人员必须娴熟的法律法规,进而可以提高其核算水平。最后,企业要完善奖惩制度,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朝着符合企业需求的方向发展。

(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企业应明确职责分工。企业必须由不同的人分别承担不相容职位的工作,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氛围,杜绝舞弊或串通舞弊的行为,努力做到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具体要求包括:钱、财、物要分管:负责仓库保管的人员只能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管理,而对它们的相关信息登记任务则要交给财务人员管理;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者不能同时担任审核人员和记录人员,而财务的保管者不能同时担任记录者;在入账方面,记录明细账或者日记账的财务人员要和记录总账的人员相分离;货币资金的收付和保管只能由特定的出纳人员负责,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非货币资产的登记、货币资金审批等工作,还应与稽核人员、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

2.完善审批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审批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约束,避免权力的滥用。审批人应对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采取谨慎的态度,认真规定经办人在处理事务时的工作要求与职责范围,并将这些要求形成书面文件要求经办人必须遵守。对现金支付的审批也是重中之重,单位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确定企业的现金开支方式与范围,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着力控制资金支付,尤其是大额现金的支付,以便及时发现违法资金收付行为。

3.完善审计工作。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监督、检查和评价行为,内部审计部门只从属于企业最高的管理部门。对现金的内部审计主要针对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是否充分有效,管理部门制定的现金管理目标是否合理可行,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合法,各项经营业务的执行是否到位等进行审计。这些信息可以直接报告到企业最高的管理部门。企业还要定期进行外部审计,以保证现金使用有效,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配合更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做日清月结,并定期盘点。为了防止挪用现金、贪污腐败、舞弊或串通舞弊,保证现金安全,相关人员应定期进行账实核对,账账核对,并对现金进行盘点,如果发现账实不符或账账不符的情况,应立刻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加强投资管理,减少闲置资金。第一,申购新股。为了避免高风险,获得稳定的收益,企业可以将短期资金投入到一级市场来申购新股,而不必购买收益很诱人的高风险股票。第二,购买国债。国债流动性很强,参与者也较多,如果企业不愿长时期持有某一债券,那购买国债相比购买其他债券更容易及时脱手。因为国债由国家发行并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再加上上市国债的品种都具有较高收益性,所以最安全的投资方式便是购买国债。第三,委托理财。专业的理财机构拥有专业的理财专家,面对现代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证券市场,企业与其自己投身于二级市场进行投资,委托信誉良好、经验丰富、规模较大的理财机构要更加保险一些,也能更大地减少企业风险,保障企业利益。第四,培养理财人员。当企业拥有一定的财力与规模时,可以考虑聘用或培养优秀的理财专家或理财团队,让他们随时观察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变化、研究利率走势并为企业提供最新信息,帮助企业高效利用现金,合理制定计划。

2.控制现金收支平衡。企业对现金收支的控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通过制定以信用条件、信用标准和收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政策,根据客户的经营状况以及以往的交易信息来对其进行信用评级,然后对不同信用程度的客户采取不一样的应收账款回收策略。第二,增加预收账款也是加速现金周转的有效方式,客户先付款企业后发货,这样可以减少坏账损失,有利于企业现金的回流。第三,尽量推迟偿还应付账款,争取充分利用对方的现金折扣等优惠政策,但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晚的付货款。第四,加强存货管理。过多的存货存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人工费用,这无疑会增大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利息支出,还会造成货物积压,面临跌价或者毁损的风险,所以控制存货数量可谓十分重要。采用优惠的信用政策促进客户进行赊购,以此来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四)提高公司融资能力

1.加强企业内部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和信誉的问题经常不能从银行得到所需数量的贷款,所以进行票据贴现是从银行得到资金的有效途径,而且商业票据大多是企业间交易时买方开给卖方的,贴现行为也可认为是变相的提前获得货款。资产典当融资就是企业对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或者财产权利进行典当而获得的资金,这是民间融资的主要渠道。资产典当具有灵活性,企业可以用作抵押的资产多种多样,抵押给典当行以后只要在一段时间内赎回即可,期限最多可以达到半年,赎回后可以再次抵押。资产抵押对融资者的信用度要求很少,所以资产典当融资十分方便。商业信用融资是指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商业信用向自己的客户筹集资金,比如向客户收取预收账款、定金,延缓向购货方支付货款等。但也伴随着还款期限短,压力大等风险。

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为了缓解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国家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法律并大力贯彻实施来为其提供帮助,比如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实施结构性减税,也可直接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另外国家应该通过强制力大力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纠正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歧视。银行不应只注重不动产类型的抵押担保方式,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于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可以考虑让其以存货或者应收账款等动产进行抵押,企业也可以借助其他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企业间互相提供担保。另外,银行应转变观念,将对企业的评估更多地转变到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分析上来,不要拘泥于形式上的“企业分析”。

(五)银行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首先,银行根据被监督企业的现金使用情况、违规使用现金情况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可能产生问题的方面进行特别的关注,比如私设“小金库”、坐支现金等,并以此为突破口坚决纠正现金管理工作,同时对违反规定使用现金的企业进行罚款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银行应严格管理企业多头开户的行为,按照规定一个企业只可在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出基本存款账户,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只可以办理临时存款账户进行转存款收付。最后,企业减少 现金交易而使用转账的结算方式可以减少现金交易产生错误的概率,银行可以对除用于发放工资、福利或者采购农副产品等行为以外的现金提取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为了节约成本,企业便会放弃使用现金结算转而使用转账方式。

参考文献

[1]邓一帆,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探讨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3(12)120-122

[2]顾丽,企业现金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07):125-126

[3]万怡,现阶段我国企业现金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08)063-064

[4]陈巧楠,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78-279

[5]薛明芳,企业现金管理状况分析[J],会计师,2011(05)039-040

上一篇: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下一篇:降低风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