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重疾保险的注意事项

2024-07-08

买重疾保险的注意事项(共2篇)

买重疾保险的注意事项 篇1

买重疾险的大误区分析

【摘要】现在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卖的火热,最能激起人们购买欲望的无非两句话:

1、得癌症等大病的人越来越多;

2、医学发达,大病治愈率越来越高。这两句话使人们意识到得重疾已经不再是稀奇的事情,而一旦得了病之后,治不治的好不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是你治不治的起!

所以,当大家一听到是针对重大疾病而设置的保险时,会顿生安慰之情,但事实上,买重疾产品是不是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有保证?投保的时候经常会步入哪些误区而使保障打水漂?这就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买重大疾病保险的误区有哪些?

我们约见了一些保险行业的资深代理人,也参照了网上的一些投保案例,最终总结出以下8大买重大疾病保险的误区,请投保人投保前仔细参看!

误区一:重大疾病保险有保25种大病的,有保36种大病的,那保障疾病种类越多的产品就越好?

是不是保险保障的疾病种类数量越多越好呢?很多投保人在比较重疾险的时候会拿这个数据做参考,以为保障越多就是越全,自然也就越好。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听下专家怎么说:

据广州友邦保险资深保险人介绍,重大疾病保险最开始是保7种大病到70岁,随着各公司的竞争发展到保10种、11种,到现在保20、30多种,还有保终生的。

单从病种来看,是增加的趋势。但是,重疾险的保险费是保险精算师按照该险所含各种疾病的发病比率等各种指标综合得出的,保障的病种越多,保费自然越高。而对于具体的投保人来说,有些疾病的发生率几乎为零,几乎不存在保险的必要;而死亡率排名前四位的疾病就占了80%(肿瘤、脑/心血管疾病、呼吸类、损伤中毒症——2002年全国主要大城市统计数字)。市场上各公司的重疾险,在常设病种上是基本相同的。

选择重疾险时最重要的是考察条款中是否包含了常见的脑/心血管、器官性和老年性疾病,有了这三大类,基本上就满足了一般投保人的保障需求。另外,还要注意为自己度身订做,比如儿童购买重疾险一定要其中保有白血病的;女性可考虑购买涵盖了乳房癌等女性多发病种的重疾险等。

还要值得注意的是,从便于理赔的角度看,有些保险公司增加病种的同时,自行提高理赔标准或责任免除范围。有些疾病虽然列入了保障范围之内,但条款对疾病的发生程度限制相当严格,到了条文中规定程度的患者一般已是重症中的重症,即便得到保险金也几乎没有机会生还,这种现象很容易引发理赔纠纷和公众的反感,直接影响“保险的行业信誉”。

所以,重疾险的好坏不是要比保障范围,投保人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条款中有没有规定

常见大病为必保范围,加上产品性价比是否合理,最后,要参考保险公司的实力怎么样,不要投保那些没实力只有“噱头”的保险公司,因为如果是那样,即使他承诺保100种大病,最后你也不可能享受的到。

误区二:既然大病治疗费用那么高,那选择重疾险的时候就应该要尽可能的选择高保额,因为保额高赔的多,就越放心?

保险专家介绍,重疾保额最低以10w为宜,而10w保额的重疾险保费大约每年2-3k元左右。不少人觉得治一场大病十几万根本没有用,所以希望买保险的保额尽可能的高才好。是不是这样呢?其实不然,这也是一种误导。

某寿险公司相关人士称,保额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定,并非越高越好。他建议说,除了要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以外,投保人还应该详细了解目前患重大疾病之后,所需花费的医疗费用。据了解,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少则7万~8万元,多则10多万元甚至更高,因此购买10万~20万元的保额比较合适,低于10万元的保障功能太弱,而超过30万元对普通大众来说也没有必要。该人士同时建议说,每隔三五年,投保人就应该对保单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必要追加保额,并根据家庭人员和经济状况的变化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要想获得利益最大化,该人士建议说,还应特别注意对于投保人年龄的明确规定。重疾险的购买不宜等到50岁以后,那样保费总支出会和保障总额相当,是很不划算的。以一名24岁的男性购买一份10万元保额的险种为例,每年需缴3090元保费,共缴20年,也就是6万多元;而一名55岁的男性购买该险,每年需缴19880元,交5年,与保障额相差无几。“也就是说,要想获得的补偿额越多,就应该越早投保。”

小贴士:不是保额越高越好,更不是越贵越好。

以友邦保险公司产品为例,30周岁男性投保10万元重大疾病保险。若选择“守御神”重大疾病保险,缴费至59周岁,需年缴保费2840元;保障27种重大疾病到88周岁,并享有身故给付和满期给付。若选择另一款附加“护身符”重大疾病保险,在30周岁时年缴保费仅需280元,其后每5年保费调整一次;保障16种重大疾病和4款手术。

两款重大疾病的保费相差10倍,但难以简单比较它们的优劣。“守御神”是一款主险,可单独购买,而且它是可返还的保险,所以保费教高。而“护身符”是一款附加险,只能在购买了定期寿险后购买,是纯消费型保险。

上述两款保险究竟选择谁?这取决于客户自己的理财需求。

若手上资金宽裕,有储蓄需求并想对家人起到保障作用,不妨选择“守御神”;若资金紧张,想以最低的保费得到最高的保障,则以

“护身符”为宜,待日后资金宽裕时再作调整。

误区三:重大疾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那最好是能保终身的,因为谁也不知道谁哪天可能会得哪种病。终身的重大疾病保险更有保障吗?

就保障期限而言,重大疾病保险一般分为定期型(如到60周岁、65周岁)和终身型两种。定期型产品期满以后,如果未发生过重大疾病,可领取保险金;而终身型产品则保障被保险人终身,去世后由其受益人领取保险金。

很多寿险代理人告诉客户,重大疾病保险能否保障终身非常关键,一定优于定期型产品。事实上,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其辞:我们算一笔账就会发现,终身保障型产品在一定年龄后,实际保障功能已经微乎其微。

以平安保险公司的“康盛”终身重疾险为例,30周岁男性,保额10万元,30年缴费,每年2850元,30年共缴85500元。到他65周岁时,这份保单的现金价值为74860元。也就是说,如果到65周岁时退保,即可得到74860元,离保障额度的10万元已经相差不远。

而如果是选择一款保障至65周岁的定期终身重大疾病保险,到65周岁期满可领取10万元,既可储存下来作为大病治疗基金,也可活用为养老金;在灵活度方面远胜终身重大疾病险。

由此可以看出,在被保险人65周岁以后,能够得到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障已非常有限;所谓“保障到终身”更大程度上是对心理上的安慰。投保终身型和定期型重大疾病保险的实质区别在于:在不发生保险事故的前提下,前者一般由受益人(如子女)领取保险金;而后者则可以在自己年老时领取,作为养老金使用。

以上三点是购买重疾险最常见的误区,也是我们选择重疾险产品的重要依据之一。以下几点同样是投保误区,不过不是那么普遍,笔者列举如下:

误区四:所有疾病重疾险都能保?

很多人一听是重疾险,就以为是重病都能保,因此投保过程或者理赔过程会纠结许多。“并不是所有疾病重疾险都能保。”保险专家说,保险公司已经把能保的疾病以及罹患疾病的程度规定在保险合同条款中,只有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障范围内才能获得赔付。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重疾险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保险合同条款规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同时应向保险公司告知既往病史,以免将来理赔时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误区五:保费趸缴更划算?

有些人在投保重疾险时,愿意趸交,其实买保险不像买房子,买保险你分期付款和一次性付清有很大区别的。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期缴方式,其好处在于:

首先,选择期缴方式,消费者虽然所付保费总额比趸缴略多一点,但每次缴费较少,不会给家庭带来较大

经济压力。

其次,有的保险公司规定,若重大疾病保险金的给付发生在缴费期内,从给付之日起,免交以后各期保险费,而保险合同继续有效。

误区六:退保损失不大?

很多人投保的时候纯属头脑一热,总以为先投了再说,以后不想要了就退保,损失不了几个钱。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保险专家说,重疾险第一的保单现金价值极少,退保的损失大约相当于投保人所缴的保费;第二的保单现金价值大约只是所缴保费的三成多,即如果在投保两年后退保,投保人所缴保费的六成多将被扣除。

因此,消费者投保重疾险后不要轻易退保,可以考虑以下替代措施:变更缴费方式或更改险种,如将年缴变更为月缴、季缴、半年缴,将高费率险转变为低费率的其他健康险。

误区七:带分红类的返还型的重疾险更好?

很多人不买保险的原因无外乎觉得如果没有得病,保费就打了水漂。正因为人们的这种心理,保险公司推出返还型保险,所以很多人认为带有分红性质的返还型重大疾病保险更好,是不是这样呢?

重大疾病险分为几个种类:一类是消费型,保费具有不返还性;还有一类储蓄型大病保险,有的会定期分红。专家说,偏向于分红型重疾险是没有必要的,购买保险主要是为了获得保障,不要本末倒置了,而且分红型重疾险保费高,消费型重疾险在保费相同的情况下,保障更大。

误区八:投保重疾险什么时候都可以,等以后有钱了再投?

一般来讲,投保重疾险宜早不宜迟,出生满30天即可投保,但最多不超过65周岁,年老时才购买不但可能被拒保,而且保费高。还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种的重疾险保障期限不同,有终身保障也有定期保障,定期重疾险一般在65岁左右终止。因此,千万不要在意一年2-3k元的保费,晚投一年,你就多损失一些钱,只是那些钱是隐藏在你的费率里面了的,你看不见而已。

买重疾险前必须知道的事 篇2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非保险专业人士来说,有没有相对简单的、可靠的理解重疾险的方法和途径呢一方面可以更加顺畅地与代理人进行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开那些试图忽悠你的不专业的保险营销员。

重疾险问答

问:重疾险应该是补偿型的还是给付型?

答:重疾险是给付型,不是补偿型的,只有医疗险才有补偿型的。这也是重疾险和一般疾病医疗险的本质区别。

问:一般重疾险都保25-30种重疾,是否每发生某种重疾都提供此险种的足额保险金,还是所有发生的重疾总保额是此险种保额?

答:25-30是疾病种类,其中任何一种,都是按照约定的基本重疾的基本保额全额赔付。

问:如果发生一种重疾,得到了相应理赔,此后同种疾病是否还会受理赔付?保额会怎么变化?

答:如果发生了重疾理赔,那重疾合同就终止了。之后再发生,就不会赔付了。

但如果是一般的疾病住院医疗,没有达到重疾标准的,在医疗险范围内又是重新规定:一般只要是在合同有效期内都会赔付,当然还要在未达到限额前。这个要根据具体的产品来判断。

问:重疾险的风波一直没有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答:关于几年前的重疾险风波问题,之后保监会随即做了调整,在去年的8月1号以后,国内所有保险公司的重疾产品都进行了标准定义,前25种疾病的定义都统一了,后面的疾病保险公司根据自己的情况添加,当然定义就是自己规定了。所以,现在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具体的搭配和价格有所区别。

消费型PK返还型:谁更实惠

qiyong

当普通人遭遇专业保险术语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茫然无助的,只能听凭代理人的解释。即使你运气好碰到的是一位专业、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未必,当两位同样专业、同样负责任的代理人提出了两套相反的方案,而且都有说服你的道理,这时你又该怎么办?

Tony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个难题:两位代理人在为他设计重疾险保障计划环节时,一方坚持消费型险种,另一方则强调返还型。

曾几何时,消费型和返还型重疾险已经成为了可供专业人士们激烈PK的保险理念,学术争论可以无限延续下去,但投保人的保单选择可是不允许长时间犹豫的。究竟该选择哪种保单呢?我们不妨以两款市面上常见的产品为例,详尽分析一下。

以男性30岁,保额10万元为例:

第一款:“友邦”消费型重疾险(一年一保,定期重疾险不在考虑之列)可投保至65岁。具体保费缴纳标准如下:

30-34岁:440元/年

35-39岁:790元/年

40-44岁:1560元/年

45-49岁:2930元/年

50-54岁:4790元/年

55-59岁:6770元/年

60-64岁:9080元/年

第二款:“中英”返还型重疾险:每年缴费3554元,连续缴纳20年,保障至85岁(带意外、定期寿险保障功能);若无重大疾病发生,85岁时返还10万元。

另,计算花费时均为本息合计,年息按3%。

情况1:至65岁时无大病风险发生

消费型共花费:183575元。

返还型共花费:153245元。其中现金价值约67000元(即如果此时退保,保险公司需退还67000元),也就是说:至65岁时,实际用于重疾险的花费为:

153245元(保费)-67000元(现金价值)=86245元。

此回合,返还型优胜。

情况2:投保5年后出险。即35岁:

消费型共花费:3196元。

返还型共花费:22988元(保费)-3756元(现金价值)=19232元

此回合:消费型优胜。

结论:年龄在35岁前,经济压力大的朋友可以购买消费型重疾险产品作保障。当然,35岁后买返还型重疾险价格要稍贵,这点也要加以考虑。

情况3:投保10年后出险。即40岁:

消费型共花费:6902元。

返还型共花费:40742元(保费)-17363元(现金价值)=23379元

此回合:单纯从出险来看,消费型优胜。但需考虑的是,40岁后购买的重疾保险产品价格会大增。

结论:40岁前依然可以加一部份消费型重疾提高保额(此时可是家庭责任重大时期)但最迟在35岁时要添加返还型重疾以备年龄大时的重疾保障。

如果59岁之前出险,消费型产品付出的本息合计费用都比返还型产品要少。年龄越小,付出越少。不过,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大病风险的高发年龄段往往在40-65岁之间。

但52岁之前,若投保人没有出险,消费型重大疾病险花费则比返还型重疾险要多。因为此时若是返还型重疾险退保,有较高数额的现金价值可退。而且,即使不退保,其后每年的费用远远比消费型重疾险要低。50岁后的消费型重疾险产品的花费,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了。

情况4:投保30年后出险。即60岁:

消费型共花费:124230元。

返还型共花费:132190元(保费)-61000元(现金价值)=71190元

此回合:返还型优胜。

结论:此时不论是出险还是不出险,返还型重疾险都有优势。

这样比较后,Tony其实已经可以自己比较清晰地看出两款产品的区别了:

35岁前,若经济负担较重,适宜用消费型重疾险作为主力抵抗风险;

35岁后-40岁前,用少量消费型重疾险产品抵护风险。主力应放在返还型重疾险种上。最好在40岁前投保足额的返还型重疾保险。40岁后,再适量添加消费型重疾险产品;

40岁后,消费型产品和返还型产品都很贵了,而且又是大病高发年龄段。因此,投保重疾险还是应该趁早。

重疾PK身故:谁更优先购买

苏卫宏

很多投保人都会遭遇这样的两难选择:应该先购买重疾险还是人身寿险?这里我们的观点是:包括在费用投入上,甚至如果未来真的发生了风险,两种产品都是极其必要的。

举例子来说,返还型的重疾保险,兼有重疾保障和身故赔偿,但在理赔时,两者只可取其一,例如:

假设Tony在36岁时,投保了一份返还型重疾险,100岁时返还,10万元保额,每年4000元保费,缴费期20年。

如果他100岁前发生重疾,赔偿10万元,合同终止。

如果他中间身故了,赔偿10万元,合同终止。

如果他活到了100岁,合同满期,给付10万元,合同终止。

也就是说,Tony一旦真的发生了重疾,赔偿了10万元,这可以缓解他资金的部分压力。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万一Tony的“重疾”没有治好,最终还是身故了。换句话说,Tony身故后保险公司就没有赔偿了,在花费大量资金治疗后,家庭已经不堪重负,这时候还要面临亲人走后的费用支出,再去筹钱处理身后支出,不是很窘迫吗?

因此,如果Tony最开始选择的是:定期寿险搭配定期重疾——则发生重疾,可以赔偿10万元;万一之后身故了,还可以获得寿险赔偿——这同样很必要,费用也不高。

再提到重疾险的险种问题,终身的重疾保障,如保障到100岁,其实目前已经不再是主流。除了可以在万一没有发生重疾的时候起到一个身故后的最后费用准备之外,如留给后人一些钱,其他意义几乎已不存在了。

这是因为,从保障的风险角度分析,重大疾病的高危期,一般呈现在30-70岁阶段,这是医学统计的数据。近年来又提前到了30左右,主要是因为大、中城市中白领人群的压力过大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健康危机。

所以,从2006年开始,目前各家保险公司更新后的产品中,主流的返还型重疾保险,基本上返还的时间都在70岁前后,这是有其道理的。返还型重疾险是有必要购买一部分的,因为至少它还可以作为老年慢性疾病的健康保障专用账户。

说终身的重疾险意义并不大,从投入的角度,可以再做一个计算:

假设一个36岁的人,年缴保费4000元,保障10万元,缴费20年,保障期到100岁。

如果真的在75岁发生了重疾,赔偿的10万元-已缴保费8万元=保障2万元。

因此,重疾险投保计划的合理选择和安排,必须要有一个相当专业的考虑,主要体现在:

1. 购买前家庭财务安全规划的清晰思路与额度厘定,保证投保人不会在未来后悔。

2. 保险产品的搭配组合,保证阶段性的最佳性价比。

3. 良好的售后服务。

重疾+医疗=全能健康险

文/邵丹

一个人最终选择什么方式来安度晚年,往往并不取决于其个人的一厢情愿,而主要决定于他年轻时所作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一定要趁年轻时及早安排好自己以后中年、退休后的生活规划。比如,在健康保险的规划上面,及时购买适量的重疾险和医疗险必不可少。目前国内的健康险主要有医疗险和重疾险两大类,两者在保障功能上都比较专业。

两类产品都有局限

其实,仔细研究目前近千种的各种健康险产品,不难看出,目前的两大类健康险产品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

1、保障功能单一

目前的健康险主要包括医疗险和重疾险两大类,两者在保障功能上都比较专业,但是就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来说,两者都存在缺陷。

医疗险通俗地理解,就是针对具体的医疗责任给予一定的报销。医疗险又分为消费型医疗险和储蓄型医疗险。消费型医疗险保费较低,但需每年续保,手续麻烦,而且年龄越大保费越贵,投保年龄还有限制。

比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其实正需要医疗险保障,但目前反而不能投保。同时,消费型医疗保险与社保挂钩,通常以社保的标准界定赔付,限制很多。而储蓄型的医疗险保费较高,虽然报销相对自由,但是通常只有住院责任,对于人们更为频繁的门急诊费用则涉及较少。

重疾险通过高额给付,能补偿投保人因治疗重疾带来的经济损失,及后期的身体恢复等所需费用。但是,重疾险只在发生大病或死亡后才能给付,如果老年时期没有得大病,资金几乎就是不能流动的“死钱”,无法应对住院门诊等日常治疗需要。其中消费型附加重疾险通常都是定期(5年、10年或20年)的,不保终身。

2、保障范围狭窄

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社会医疗保险具有极强的公益性,目前正在实现“低水平”的“广覆盖”,但其报销限制却非常多。目前的商业医疗保险多和社保对接,即使作为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补充,也还是有限范围内的补充,更难成为医疗保险的有效延展,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医疗补偿需求。

好在一些公司正在尝试突破医保的保险范围,推出能满足投保人多元需求的住院医疗费用保险。比如太平人寿的“高诊无忧”终身医疗保障计划,还有太平洋安泰的“附加住院补偿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限制,能比较全面补偿社保内、外的医疗费用。

3、设计理念脱离国人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消费心理

医疗的保障和重疾的保障,是完整的健康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以目前的产品来看,消费者如果要两者兼得,则需要购买两份主险,或者进行主险和附险的组合。

如果两份主险都买,难免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如果以主险搭配附险的方式购买,对于消费型的那部分,消费者心理上难免会有“白花钱”的顾虑。所以,目前健康险产品的设计思路并不符合国人的实际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另外,由于保障范围狭窄,很多超出社保范围的项目和支出,在商业健康险的范围内还是得不到解决,造成理赔纠纷增多,而且大部分的负担最终还是要落在消费者的身上。

目前,保险行业内已有公司对现有的健康险进行了原创性的变革,提出了“重疾+医疗”的全能健康险概念,通过进化和解冻的方式,能够尽量满足人生不同阶段的健康保障需求,对于现阶段的市场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打通“重疾”和“医疗”壁垒

由于年龄的不同,其实人们对于重疾险和医疗险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年轻人,身体好不常得病,偶尔小病自己和社保完全可以应付。他们缺乏抵御大病的能力,一旦患上大病,未来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年轻人最应该拥有的是大病的保障。

中年人,身体状况有所下降,有一定的经济储备,但是抵御大病的能力还是比较弱,最需要的仍然是重大疾病保险,以避免因患大病使家庭在经济上陷入困境。

数据显示,60岁或65岁以后花费的医疗费用,大概占人一生医疗费的一半。相比年轻人群,人到老年,就医频繁,医疗费用普遍偏高,这时虽有一定的经济储备,但经济来源毕竟有限,在这个阶段,医疗费报销保障往往有时更为必要。

正因为如此,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号称“全能型”健康险的产品理念,其实就是根据人生阶段的不同需求特点,打通了重疾险、医疗险之间的转化通道,让被保险人在关键时刻能够同时拥有全面的健康保障。

这个进化的规律是:在被保险人66岁之前,全能产品以重疾险的形式提供三项保障,包含重疾保险金、身故保险金和高度残疾保险金。

66岁保单周年日以后,产品升级进化,既可以当医疗险又可以当重疾险,同时也有人身高残保障,这意味着投保人到了这个年龄段后,通过一款产品,既拥有重疾保障又能拥有医疗保障。

在被保险人100周岁之前,如果发生重疾、身故或高残,可一次性得到高额赔偿;而如果发生医疗费用支出,则以赔付医疗保险金的方式解决高龄被保险人日常医疗的费用需求。

“全能”的其他体现

1、报销限制减少

以往的医疗险赔付大多参照社会基本医疗制度,对被保险人的诊疗过程有诸多限制,如,用药要求、自付比例、高端检查项目等。全能产品可以实现在保单可赔额度内,无论是去医院,还是在药店,客户可以自己决定去哪里看病;无论是多是少,客户可以自己决定花多少钱;无论是今年还是明年,客户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花钱;无论是住院还是不住院,客户可以自己决定以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2、保额逐年递增

“保额递增”的设计还增加了全能型保险的性价比优势。如保单生效已满两年的,自第三个保险单年度开始,至被保险人64周岁的保单周年日止,按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金额的5% 逐年递增,递增额直到保险金额的50%为止。

3、保单越来越通俗化

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保单条款中往往含有很多保险责任、医学及法律专业术语,受过专业保险产品教育的专业人员都不愿意研读保险条款,投保人更是对着长篇大论、晦涩难懂的保险条款心有余悸。

全能健康险产品保险条款非常简单,一般只有一页纸内容,简洁清楚,一目了然。客户很容易理解自己得到的保障利益和应承担的义务。相比动辄四五千字,术语、概念、公式繁多的保险条款来说,全能产品的保单通俗化工作又前进了一大步。

案例展示:

Tony在29岁的时候,如果他选择投保了一款名为“喜康人生”的全能健康险产品,那么,他年缴保费为4960元。这是一款纯保障型产品,保单生效后,他马上就可以拥有10万元的重疾、人身、高残三项保障。有了这些保障,Tony就可以放心去打拼事业了。

上一篇:2104年春季学期期末工作总结下一篇:“齐鲁名师信息技术”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