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选择题库(通用10篇)
初中历史中考选择题库 篇1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题
1某校举办:“中华魂,民族根,厚重河南”的图片展。下列哪一选项不能出现在该活动的展板上A《清明上河图》B“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C殷墟遗址D 秦始皇陵兵马俑
2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主要表现的是佛教艺术,是古代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他被评为文化遗产。“它”是()A雕版印刷 B活字印刷 C敦煌莫高窟D 龙门石窟
3比较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下列人物,其中人物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一组是()A林则徐,魏源B 左宗棠,阿古柏C严复,康有为D关天培,邓世昌他们战战兢兢的请出亡灵来,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下列最符合马克思这一观点的是()A三民主义B 文艺复兴 C 启蒙思想 D 马克思主义
5“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性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下列不符合这一结论的是()A新经济政策B 罗斯福新政C绥靖政策D中国改革开放
6“从接触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互相猜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段话最可能出现在()A巴黎和会上B华盛顿会议上C慕尼黑会议上D万隆会议上
7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下列选项中,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是()A.《荷马史诗》 B《马克波罗行纪》C《天方夜谭》D 《神曲》
8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A 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9世纪后半期,面对外侮,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些重大着政治事件,其中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事件是()A 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答案:1 D2 D 3 B4 B 5 C6 D 7 A8C9 B
初中历史中考选择题库 篇2
一、抓纲理线, 理顺结构
所谓“纲”“线”指的是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提炼概括出来能串连相关内容、方便学生掌握的知识框架。这是历史复习教学的基本结构。弄清了这个基本结构, 再去掌握详细、具体的知识, 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首先, 历史教材的目录本身就是一个基本线索和简要提纲, 也是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历史现象的高度概括, 复习时要注重利用。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其四课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四个历史事件实际上就是给了我们概括出了自鸦片战争以来, 国人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追求“富国强国”理想的艰难探索。其次, 我们还可以自己根据复习内容编“纲”设“线”。如复习“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时, 我们可以将“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以及“中国的戊戌变法”设为一个横向归类的复习纲目;可以将日本历史上起到重大转折作用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设为一个纵向归类的纲目进行系统复习。
组织学生复习时, 先以目录和自制纲目为重点, 将一个复习专题的历史知识结成知识网络, 指导学生将知识网络基本理清记熟后, 再据此回想巩固相关的具体内容, 就能使学生较完整地把握基础知识, 不致遗漏和发生错乱。
二、抓住精髓, 浓缩要点
初中三年从中国史到世界史, 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 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 历史知识浩瀚复杂。一般地说, 凡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都必须准确掌握和理解。因此, 复习时有必要将历史知识加工制作, 浓缩成一个个要点来强化, 再由点到面进行发散式记忆, 这样简洁清晰, 便于掌握。我们可以某一时间点来强化相关的历史事件, 如以“1861年”为点, 可以联系起中国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和总理衙门的设立, 美国的南北战争爆发以及俄国农奴制改革等。我们也可以抓住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当做一个记忆点, 然后再去拓展、延伸。如复习美国历史时可以“美国的总统山”为点联系到华盛顿和独立战争、杰斐逊和《独立宣言》、林肯和南北战争以及罗斯福和美国“新政”。
三、注重联系, 中外相容
这种方法也就是将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相关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联系起来复习。比如从时间概念上进行联系,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00年后, 正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强国, 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则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正好相隔30年。像这些知识点只要能记住一个时间, 另一个也就不成问题了。再如, 复习中国历史上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运动时, 不妨将它同日本的明治维新联系, 从背景、性质、内容、结果意义及影响等方面相比较,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可使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更加深刻, 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四、注重训练, 强化运用
有效的训练是巩固掌握知识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考复习也少不了练习和检测环节。九年级历史学科复习时的训练, 更应注意提升“质”和“量”, 不可不练, 亦不可滥练。练习应有针对性、适应性、实用性, 坚决不能搞题海战术。一是要当堂练习。历史复习时最好不要将练习放在课外, 交给学生课外完成。为什么这样做, 我想一线的老师道理都会明白, 就是要做到练习要“效”而控制“量”。二是练习要有针对性。设计的练习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或容易疏忽的知识、题目、题型进行有目的训练, 如填图、识图、材料分析等。三是要注重错题积累。养成改错和错题积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复习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掌握信息, 把握动向
掌握新信息也是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复习策略。譬如, 现在中考, 很多地方实行开卷考试, 可带课本、笔记及资料。基于这一信息, 历史教师在复习教学时就应注意从知识巩固强化向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去转变。复习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 也可将有价值的历史知识或心得体会批注在课本上, 以备考试之用。因为这是中考所允许的, 这也是学生的劳动成果。
信息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中考题型的变化, 内容的调整, 重难点的把握等。甘肃省2006年中考的题型较往年就有所不同, 增加了材料判断题, 且材料分析加重了。近几年来又加重了对材料中的历史插图的考查。2013年, 张掖市中考改革又将历史中考成绩的运用做了等级分规定, 只要能达到B等则不会影响学生高中录取, 不再记如总分。掌握了这样的信息, 我们就可以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总之, 初中历史要做到有效复习, 就需要教师在对学情有准确把握的基础上, 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动向对重点内容、复习策略等因素有清晰的把握和深入思考。
摘要:受中考影响, 初中九年级 (北师大版) 一学年的历史教学任务除要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上下两册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外, 还要利用相当长的教学时间对初中历史全部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因此, 九年级历史教学的复习工作成为影响历史中考成绩的关键环节, 必须要做到有效复习。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要做到有效或高效, 就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 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动向对重点内容、复习策略等因素有清晰的把握和深入的思考。
初中历史中考选择题库 篇3
A.墨子B.孔子C.韩非子D.孙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基本观点。据孔子的基本主张“克己复礼”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B
2.玻利瓦尔、林肯和左宗棠都()
A.领导独立战争B.抗击殖民侵略
C.维护国家统一D.赢得后人尊敬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的贡献及对他们的评价。根据这三个人物的贡献可分析得出正确答案。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抗击了殖民侵略;林肯维护了国家统一;左宗棠收复了新疆,三人都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参考答案:D
3.下列历史人物的语言与启蒙运动有关的是()
A.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伏尔泰
B.“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C.“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爱因斯坦
D.“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解析】启蒙运动是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伏尔泰是其代表人物之一。
参考答案:A
4.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关系。下列事件中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三角贸易
B.法国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
C.西方列强入侵日本——明治维新
D.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解析】本题为因果型选择题。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必须熟练掌握史实,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注意事件之间的联系。B项中的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推动革命的发展,颁布了《人权宣言》;C项中西方列强入侵日本,激化了日本国内的矛盾,幕府统治面临危机,从而发生了倒幕运动,倒幕之后,明治政府进行了改革——明治维新;D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后,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A
5.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三次革命共同点的是()
A.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
B.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是比较分析题,考查了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独立战争前,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不是封建社会,也不存在国王。
参考答案:A
6.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的事件是
()
A.罗斯福新政B.赫鲁晓夫改革
C.匈牙利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及戈尔巴乔夫改革都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参考答案:A
7.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解析】A项中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清政府的战斗;B项中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是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战斗;C项中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体现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这一优良传统。
参考答案:C
8.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解析】“自强求富”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提出的;“变法维新”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维新人士的主张;维新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实行“民主共和”;辛亥革命结束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提出的“尊孔复古”逆流,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参考答案:A
9.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两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解析】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把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1913年的南京相对稳定的局面可能出现;1917年是一战期间,外国资本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纱厂销售、生产良好的情况可能出现;1919年6月,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上海工人开始罢工。
参考答案:A
10.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水力——电力——蒸汽B.火车——汽车——航天飞机
C.石油——原子能——煤炭D.电灯——电脑——电话
【解析】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水力——蒸汽——电力;煤炭——石油——原子能;电灯——电话——电脑。
初中历史中考选择题库 篇4
必备知识汇总
1、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的国家是:意大利。
2、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3.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义)4.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5.达·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6.1492年,到达古巴、海地,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7.1498年,到达印度,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达·伽马。
8.1519~1522年,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科学真理的是:麦哲伦船队。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克伦威尔。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6的光荣革命。
13.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文件是《权利法案》。14.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15.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爆发的事件是:列克星顿的枪声。16.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17.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事件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18.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19.被称为“美国国父”的人物是:华盛顿。
2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2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人权宣言》。2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23.法国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路易十六。
24.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宾派专政(领导人:罗伯斯比尔)。25.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帝国)的是:拿破仑。26.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7.17世纪中叶以后,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的是:英国。
28.到19世纪,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29.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玻利瓦尔。30.印度反英民族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31.工业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是:英国。
32.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部门是:棉纺织业。
3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它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34.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3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36.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7.被称为“发明大王” “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的是:美国的爱迪生;电灯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
38.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39.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总统。
40.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4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封建农奴制。
42.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3.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幕府的封建统治。
44.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有:明治天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等。
45.日本明治维新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46.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7.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有:①都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②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③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8.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9.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新型政权是:巴黎公社。
50.1871年的5月21日至27日,巴黎公社数以万计的社员被反动派屠杀,历史上称为“五月流血周”。
51.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
52.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53.三国同盟指的是:德、奥、意;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其中的动摇者。54.三国协约指的是:英、法、俄;英国是核心。
55.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的是:巴尔干半岛。
5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 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5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5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59.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60.被称为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并著有《物种起源》的是:英国的达尔文。
61.提出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62.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是伏尔泰。
63.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和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
64.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俄国作家是列夫·托尔斯泰,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65.凡·高的代表作是:《向日葵》。66.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
67.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形成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68.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列宁。
69.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的是:十月革命。
70.20世纪20年代,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苏俄采取的措施是:实行“新经济政策”。
71.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72.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12月,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12月。73.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体制。74.巴黎和会的操纵国是:美、英、法。
75.巴黎和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76.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的是: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77.巴黎和会对中国最大的损害是:将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
78.“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哪些地方的新秩序:欧洲、西亚和非洲。
79.华盛顿会议中起主要作用的国家:美国。其中心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80.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会议是:华盛顿会议。8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82.1929年10月下旬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爆发的国家是:美国。受影响最深的国家是:美国、德国。
83.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性特别大。
8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85.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实行“产业复兴法”。
8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是: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
87.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标志: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88.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的事件是:慕尼黑会议。
89.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突袭波兰。90.标志着二战的扩大的事件是: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91.二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莫斯科战役。
92.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93.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94.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9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有: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96.二战后期的很重要会议有: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97.二战后期有中国参加的重要会议有: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
98.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开罗会议。
99.决定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的会议是:德黑兰会议。100.美英盟军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的重要军事行动是:诺曼底登陆。
101.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并使二战后出现世界的两极格局的重要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102.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0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104.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105.冷战信号的发出的标志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106.冷战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107.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108.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①凭着原有的经济基础;②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③.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109.日本的重新崛起的原因:①日本政府实行民主化改革;②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③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④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110.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日本。111.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是:匈牙利。112.冷战结束的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13.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冲突。
114.1960年,非洲大陆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15.1990年3月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的是:纳米比亚独立。
116.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是:经济全球化。
117.重要的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有: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18.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的是:跨国公司。
119.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可从中获得奖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但它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即发达国家以产品、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优势,从经济上冲击一些主权国家的自主能力,部分弱小国家的经济有可能被其牢牢控制,从而使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
120.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121.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122.当今世界格局发展方向:多极化。123.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三大技术的突破。
124.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考初中历史复习资料 篇5
民族融合的几次高潮
第一次:春秋。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秦汉时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加速边疆开发.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北魏时最为突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表现:民族迁移范围广;少数民族汉化程度高;多民族杂居通婚形成新的民族--回族;中央对边疆管辖加强。)明清时中央和边疆地区的联系空前加强.
初中中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提到中考复习,一般都有三轮:即一轮梳理基础知识,二轮专题复习,三轮模拟训练。在这三轮复习中,我将重点放在第一轮。因为中考历史的命题范围是中国古代、近现代史,世界古代、近现代史共六本书,如果平时对基础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想在短暂的时间内答好试题,难度很大。而且一轮是二、三轮复习的基础。所以我的第一轮复习时间跨度很长,从三月中旬开始直到五月下旬,近两个多月。虽说两个月时间不短,但要在两个月内梳理完初中三年六本书,也非易事。每节复习课的容量都会很大,如果光靠老师上课满堂灌,学生不仅容易疲劳,而且印象不深,不一定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所以我将每个单元基本内容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列出来。对照往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在列出的知识框架上空出重要知识点,提前一课时将讲义发给学生,作为作业让学生课下查书、填写。上课时我主要是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强调知识要点。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又可督促学生课下复习,而且学生自己填出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有时空出课堂时间我还补充一些典型中考题。当然在一轮复习中不仅要做到全面系统而且还必须突出重点,把重点放在八、九年级教材上。
经过两个月的知识梳理,一轮复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脉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在这个基础上,我准备二轮专题复习。如果说一轮复习是纵向联系的话,那么二轮复习则是横向联系,联系古今中外一些类似的事件及方针政策,经济措施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二轮复习中不能只讲历史还要关注时政热点问题,最好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讲解热点专题。可以从各类报纸、杂志和模拟卷中搜集相关专题,通过手抄、剪裁、粘贴等手段制作专题。比如去年我就结合热点制作了十二个专题,有中日、中美关系,改革和发展问题,人口与环境问题,科技创新等。专题多少可由课时多少来决定。
初中历史中考选择题库 篇7
一、目前合作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滥用, 其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 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由教师主宰了一切。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形式主义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 而直接让几个学生围在一起, 漫无目的地去合作, 学生觉得无所事事、不知所措。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 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合作学习占用的课堂时间太多
教师普遍抱怨开展合作学习占用的课堂时间太多, 无法真正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 于是合作学习成为展示课的必要方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将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 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去教, 也应该知道教些什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 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正确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
二、适合合作交流的历史学知识
一般来说, 合作学习的长处在于能够集中团队的力量达到仅凭个人的智力、精力无法实现的目标。合作学习也适用于需要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 更全面地看待一个事物的任务, 需要多种知识联合才能完成的任务。历史学包含两大类知识:一类是史实性的知识, 是客观存在过的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另一类是认识性的知识, 主要是依据具体的史实, 对历史的认识、理解、分析和感悟。这类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样的、发散的, 学生的回答质量取决于他们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历史思维活动的水平, 其表述的完整度、认识理解的深度也会因人而异。所以, 在历史教学中, 适宜合作探究的是此类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观点交流、认识互补的认识性问题。而此类认识性问题主要又包括以下几方面。
1.历史事件发生的复杂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学习中, 关于“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思考要从国际和国内背景中分析才能全面。它需要从各种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合作交流, 促使学生认识史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可以提升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对于影响而言, 不可能只从一个方面去分析和理解。比如针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个问题, 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思考。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看得远, 想得深, 具有相当的思维难度和探究深度, 仅凭单个学生的力量, 难以全面思考、认识, 而在合作探究中, 学生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能让问题化难为易。
2.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成败得失、功过是非的评价
对于这类知识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评价角度有不同, 站在不同的角度, 处于不同的立场, 对同一人物的评判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使自己的认识更公正和全面, 从而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
三、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策略
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定量的教学任务, 必须在选择合作内容时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吃透教材, 恰当选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历史教学的重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教师难以讲清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出现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产生了矛盾。单纯依靠教师讲授而忽略学生的参与会造成知识的枯燥, 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采用合作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比如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 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 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其教学难点是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 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针对上述的重难点, 我选择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作为合作内容, 设置了以下问题:“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 从民国开始历届政府曾为收复香港努力过, 都没有能够成功。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港澳回归发生在20世纪末期, 距离今天的生活并不遥远, 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但又无法全面地分析, 因此这样的问题能吸引学生参与和交流, 通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能全面分析这一问题。
2.合作学习的内容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 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时代性, 要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
学习了《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这一课的重难点内容后, 在解决“你能说出我们身边扬州与台湾交往的例子吗?”“虽然两岸关系日益密切, 但要完成祖国统一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障碍?”等问题的基础之上, 设置“请你在港澳回归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为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出谋划策”这一活动。各小组学生在组长的主持下有序交流, 形成共同认识, 然后进行了全班交流。
通过这一活动的设置将历史知识的时间过去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达到展现历史真实、引出科学结论、指导现实的目的, 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价值。
3.在课堂教学中,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具体、适量
问题设置太多会使学生没有充分交流的时间, 使合作交流成为走过场。合作内容设置太过空洞, 没有明确的指向性, 使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于是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要精心选择适量的合作内容, 敢于舍弃不必要的合作安排, 节省时间, 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的时间, 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内容的设计要具体、有层次,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将“你对明清帝国君主专制统治有哪些认识?”这一问题修改成“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可能效果更好一点。
总之,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 精心预设, 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中考选择题库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历史学习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初中历史复习策略,让复习真正建立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互动,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
1.紧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的复习过程,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复习。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掌握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复习进程中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每一次复习都能够环环相扣,跟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精选习题,拔高学生创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在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的本章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展示出来。在知识树的构建中,教师要让学生整合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研讨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涉及面广,时间紧迫,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并不容易。教师在确定复习策略的时候要将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历史的中考是开卷考试,越是开卷考试的科目学生学习能力的运用就需要的更多,教师要把握学生能力的提升策略,精选习题,抓好学生反馈,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让学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进行复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首先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历史学习能力相比较,确定自己的上升空间。教师要整合不同层次的历史能力的不同,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研讨过程中,思考自身复习策略。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明考点、夯基础、突主干、成系统的复习专题教学模式中进行复习。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1.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的优势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系统了解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参与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历史教研组要抓好集体备课,搞好集体教研,凸显团队合作,由集体共同研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夯实历史复习重点。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复习过程中,教研组要做好组内教研,加强复习专题研讨,将历史专题复习运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学习专题进行高水平、深研究,然后再将研究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研究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已经具备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让学生展示复习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体系的研讨中来,让学生讨论在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遗漏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学生需要拷贝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多媒体课件拷贝到家中进行自主复习,更好地完成对历史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的掌握。
三、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1.重视教材,重视基础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复习经验交流,研讨命题经验。教师要重视教材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从知识点、考点思考复习重点,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复习资料做好复习,如何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解答历史问题。教师要摒弃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的观点,要让学生懂得历史命题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要将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复习,针对学生的识图、读表、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提升向学生出示复习重点。
2.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教师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时候,要关注中考历史命题的角度,解读各届中考历史命题特点,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以时政为依托,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角度去分析时政热点。从命题看复习,可以让学生远离题海,回归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教材为本,选好复习指导用书,做好知识移栽。在课堂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课本的提纲和要领,对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新知识点,要记录在教材的醒目位置,便于考场上能够随时翻看到。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整理历史线索,在这个基础上背诵基本知识点,然后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运用历史学习能力做各类历史问题的练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好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以单元复习为主,采用构建知识树的形式,以点带面,侧重历史细节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思考。
四、合作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1.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复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复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复习的薄弱环节,而团队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可能地减少失分现象。同时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合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小组的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的薄弱环节,学“活”历史,“活”学历史,加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同时复习“中国近代史”,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世界历史事件的认识,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2.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在材料题的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学生先分析问题,再阅读材料,同时紧密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师要以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历史的中考。
参考文献:
[1]葛春华.论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作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2]冯亚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0(2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
初中历史中考选择题库 篇9
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 张晓慧
备考对我们来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果不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历史教材使用率的提高,历史学科的命题更加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006年长春市中考单独命题中历史学科得以平稳过渡,探究课改实验区中考历史试题,在2007年的中考中,我们应即得循其规律,又得据其实际,采用新方法、新策略来应对。
一、06年中考试卷命题特点分析
2006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学科命题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遵循《2006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精神。命题专家们遵从课程标准,拟出了许多鲜活的精彩试题,认真研究这些题例及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发现其命题轨迹集中凸现在五个“走进”,即走进能力立意、走进知识综合、走进实际应用、走进科学探究、走进思想道德教育。领会这些“走进”,对引领历史课教学改革,应对07中考是大有裨益的。
二、题型类型与考查要点分析
1.选择题
选择题的考查范围较广。选择题是历史中考中必用题型,也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题型。06年单项选择题在呈现方式上体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命题者已把“识图”、“材料”等题型引入选择题,并使该题型的考查目标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这类情况的出现要引起大家注意,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审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在选择的过程中注意从本质上去把握、区分备选项。
2.归纳列举题
归纳列举题一般为举出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历史知识。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目前也有部分地区采用此题型。近年部分地区把列举题的形式与其他题型整合应用,把此题型的考查功能提升到“简单应用”的层次。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3.史实辨析题
史实辨析题是去年中考中新设置的一种题型,在呈现方式上通常是创设一种历史情景,提供一段对史实的文字表述,或一段对历史事物的总结评价,并针对一些主干知识设计几处错误,用来考察学生对具体史实掌握的准确程度,以及分析、辨别的能力。该类试题一般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辨别,准确找到错误之处,摘录出来,然后针对具体的错误点作出相应改正。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课改实验区此题以有所突破,将改正变成说明理由,这样该类试题的知识跨度会增大,涉及领域会拓宽,综合归纳性要增强,所以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而且要求学生在表述上要明确。
4.材料解析题
此题型属于大型主观性命题。它以提供“历史材料”的形式,要求分析“材料”并解答有关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应用能力”或“综合应用”能力。这方面的试题是最为缤纷多彩的部分,其表现形式更加灵活、生动、直观,以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形式呈现出来。建议教师做重点的研究和训练。要善于在知识群体上对历史的再认识,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突破该类试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古今中外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把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与所学的相关史实联系起来,并且在语言表述上要求精练、准确、同时要有是非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5.延伸探究题目
延伸探究题是05年中考中开始设置的一种题型,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它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也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此题型的功能定位于“应用能力”考查层面上。即解题的过程应体现知识的迁移,需要运用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类题强调一种历史思维的延伸,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强调历史事物间的交叉与渗透。同时强调一种探究能力,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类试题在以后的中考中在呈现方式上会更加体现综合性、概括性、分析探究性的特点。比如撰写小论文、辨析观点、问卷调查、史实报道、观点评析、撰写解说词、绘制图表、信息整合等多样的形式都可能出现。
三、探究中考历史命题方向
06年中考命题加大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与科技社会发展实际的联系。继续注重能力考察,改变死记硬背的现象。考察学生掌握规律的能力,比如学习知识的规律。重视创新精神,在试题中给学生展示才能提供空间。继续加强学科内综合,增强探究实践的能力。重视双基,体现基础性,突出历史学科最基础,最突出内容。关注过程与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思想性、教育性。那么,建议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侧重。
1.重在考查基础知识,比较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
将互相关联的知识“整合”在同一试题中,避免过多地考查孤立的知识点,这是近年中考试题中表现出来的特征。相关知识很多具有内在联系或存在某种共性。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了解得越多,把握得越准确,越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而非仅仅记忆知识。因此这样的试题对改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在问题中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此类试题采用“小切口、多层面”、“小切口、大跨度”等多种形式加强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力图考查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这类试题在06年的试卷中应该比较普遍了。
2.试题力图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历史试题的教育价值 史学与现实结合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历史试题能不能体现这一价值,会直接影响历史教学。从05年至06年以来,各地试题中注重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做法上有四个特点:其一是试题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表达更符合青少年的特征;其二是将德育的意图渗透在试题之中;三是直接把思想教育和“情感测量”结合在一起;四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历史试题。
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命题中结合“热点”问题设计试题,涉及的范围包括长征70周年纪念、中美关系、863计划、世界博览会、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批判“台独”、神六等。上述例题中,“历史”与“现实”结合得都比较好,无论是引用材料,还是提出问题都自然贴切。能够从现实出发,自然地引出历史,又从历史学习中导出学生的思想认识,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现实”、思想教育和“情感测量”的关系。3.重点关注:历史试题“开放性”改革,考评触角深入“情感、价值观”领域 05、06年“开放性”试题的总量不断增加。涉及的题型越来越多,涉及到识图题、材料题、问答题等。这一趋势应当为历史同行在教学与备考中重点关注的方面。主观性试题应增强开放性的意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命题者所接受。“开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让学生跳出教材的结论范围谈感想、谈体会、谈认识,二为写命题或自由命题“小论文”。考查的目标直接触向情感和价值观领域。评分标准也越来越科学。
历史考试引入“小论文”是近年来的事情。历史小论文命题形式能够较大限度地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的创造力,这对于历史教学的改革具有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经过近几年的尝试,历史小论文的评阅也有了一个较科学且具体的评价标准,保证了评分的公正性,能使不同的能力和情感等有具体的比照物。
4.乡土史涉题面会扩大,命题方式也趋于多样化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在教学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各地历史中考命题中,将乡土史甚至校本教材纳入考试范围的地区会增加。近几年已有不少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使乡土史考查时的命题方式也趋于多样化。
初中历史中考选择题库 篇10
九年级历史复习中的几点体会
历史复习比较复杂,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依据课程标准
中考试题注重关注的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积累,重大历史事件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影响)要记熟。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温故,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能产生很多疑问,这些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又不能解决,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如复习中国近代史“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时,学生会产生疑问: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说明什么问题?只有在老师的讲解、点拨下,才能引领学生排除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师生互动,构建知识网络。梳理专题,回归课文,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 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 寿命 ”。知识网络就象一根线,它把历史事件纵横贯穿起来,从而使学生整体感知历史。因此在历史复 1
习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认识深刻化,使知识体系进一步条理化。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创新打下基础
在二轮复习时,我们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将知识综合为诸多专题,有利于历史知识古今联系和中外联系。有利于学生总揽全局,又能以小主题为中心进行重点突破。如我们在复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可从50年代的外交、70年代的外交、80年代的外交、90年代的外交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外交几个小主题入手,同时联系与美国、日本的外交关系,这样纵横联系,形成专题问题。即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便于记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整合、比较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曾经有人这样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所以在历史复习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听课要做好笔记,做笔记时把材料归纳成条文或图表。其次,做练习题时,遇到疑难问题,先尝试独立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看答案或问别人。再次,喜欢跟别人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善于吸取别人好的学习方法。最后,培养学生反思的好习惯。通过对学生局部知识、整体知识反思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比如,在复习完中国近代史后,引导学生反思:在近代中国,为什么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进行的活动都失败了,而中国共产党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充分说明什么问题?把复习得知识进行重组,发展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创新
由于历史知识较繁杂,容易混淆,在复习中,我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编制口诀法 如复习“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用简短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一次近代化、两个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三个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四次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周年记忆法、3、自制复习卡片(收集重要且不易记的问题)
4、建立错题档案库
四、关注社会热点,抓住时代脉搏,把握命题趋势
“知古通今”、“以史为鉴”。近几年来很多中考题结合热点问题考察学生。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考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科学命题训练,力求实际成效
历史复习中,训练是不可缺少的。但训练的效果,同时又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与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明确复习方向。所设计的训练题应该反映新的方向,以便把新精神及时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
2.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中考命题涉及四册《中国历史》和两册《世界历史》的内容,知识多覆盖面广。因此,命制的模拟试题,必须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突出重要的主 3
干知识,一是便于减轻学生负担,二是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而对三个不同层次知识的明确定位,显然可以帮助学生抓主干知识,在回答问题时也就心中有数了。
3.立足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目标。不同学校的学生和同校的学生在素质上是有一定差异的,总复习中教师应明确这些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对优秀生应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运用能力要求;对中等生应在重点内容上下工夫,提高迁移能力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立足学科基础,提高知识掌握要求。具体到模拟题的命制与训练,就是必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来组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4.加强训练,夯实基础。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六、注意审题技巧、答题的规范和技巧的训练
每次抽测之后,都要讲评试卷,分析错题原因,掌握做题技巧。
1.认真审题,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成分、中心语等。
2、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做题时要注意一下分值。
3、答题要规范,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语言精练。
4、把握做题技巧,遵循做题原则。
【初中历史中考选择题库】推荐阅读:
初中历史中考如何进行有效复习07-02
中考历史选择题05-24
2023年中考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电子版有答案)10-02
中学高级教师申报对象专业素质考核冲刺复习题库 《新课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评价》试题卷一参考答案09-20
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07-23
初中历史08-08
初中历史10-18
初中历史教材05-28
初中历史数学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