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和花教案(共4篇)
叶和花教案 篇1
叶和花
邗江区汊河学校 范芳明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2单元《植物的一生》中的第4课,要认识的植物的两大组成部分:叶和花。
叶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由于叶的常见,学生平时是不大会去仔细观察的,他们对叶的认识比较粗浅、浮于表面的。本课安排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仔细地观察树叶,发现它们的一些外表的特点,会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能给不同的树叶分类。
花也是生活中最常见、最吸引人的一部分。我们的教学可以从身边最常见的花入手,也可以选择正在开花的植物来进行研究。本课要求学生掌握镊子的使用方法,能用镊子解剖一朵花,从而了解花的基本构造。教材上选用的花都由花瓣、雄蕊、雌蕊三个部分组成,但生活中有很多例外的,教师在选择花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一点。最后学生要了解的是植物的几种传粉方法,书上介绍了虫媒花和风媒花,还提到了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我们要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比较不同树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能够按不同的标准给树叶分类;
●会做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对比实验。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知道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会做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对比实验;
●会解剖植物的花,初步了解花的构造;
●知道花粉传播的几种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要认识植物的最后两大组成部分:叶和花。
二、观察叶片,认识叶片的作用
1.观察叶片。
(1)教师出示一片香樟树叶,提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树叶吗?
(2)学生回答。
(3)谈话: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香樟树,你们平时仔细地观察过这种树叶吗?
(4)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香樟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同。
(5)汇报交流。
(6)教师小结。
【评析】从校园中最多的香樟树叶入手,让学生来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给叶片分类。
(1)谈话:树叶的形状很多种,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接下来就请大家把带来的树叶按一定的标准来给它们分一分类,并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给树叶分类,记录。
(3)汇报交流。
3.认识叶的作用。
(1)谈话:叶子的形状多种多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回答。
(3)看多媒体演示树叶的光合作用。
(4)教师小结。
【评析】光合作用就这样用语言解释的话,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所以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以多姿多彩、形象直观的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4.体验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教师出示两盆吊兰:这两盆吊兰是老师种的,一盆是放在阳台上的,一盆是放在室内的,种下去的时候是差不多大小的,每天都浇同样多的水,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盆吊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观察比较。(3)提问:请大家猜一猜两盆吊兰长得不同的原因。
(4)学生猜测。
(5)师小结: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盆吊兰就是因为长期照不到阳光,所以才长得不如那一盆好。当然,也有一些不喜欢晒太阳的植物它们一般生活在高大的树木下面,如果把它们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是会晒死的。
(6)指导学生做观察植物向光性的装置。(方法见教材第24页)
(7)提问:你们还能对叶子提哪些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8)学生提问,有兴趣的课后去研究。
【评析】大部分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教师先自己做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然后再让他们动手做一做另一个实验,使学生明白植物和阳光的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喜欢阳光,另外有一些植物是喜阴的,所以我在课堂上提到了这一点,虽然只是一带而过,但是使学生脑海里有了这样一个科学概念。
三、认识花朵
1.观察解剖花朵。
(1)多媒体出示各种花卉的图片,请学生来说一说都是什么花。
【说明】尽量选择学生常见的、熟悉的花卉。
(2)提问:想知道花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吗?
(3)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油菜花标本,演示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4)学生解剖油菜花。
(5)指导学生观察认识花朵各部分的名称及各自的作用。
(6)教师小结:花的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其中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别的花的花粉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花就会结出种子。
2.认识花粉的传播方法。
(1)谈话:你们知道花粉是怎样传播的吗?
(2)学生回答。
(3)看多媒体课件演示花粉的传播方式。
(4)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5)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每人利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回去种一棵植物,并记好观察日记。
【评析】学是为了用,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把本单元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种一棵植物,记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片断赏析
师:大家猜一猜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生:雄蕊和雌蕊需要昆虫来传播花粉。
生:我认为花和人一样可以生种子。
生:我认为雄蕊和雌蕊是让花结种子。
生:花柄可以给雄蕊和雌蕊还有花瓣传营养。
生:我认为雄蕊和雌蕊在秋天会结成种子。
生:萼片是用来保持植物体水分和温度。
生:雄蕊和雌蕊可能是用来结种子的。
生:花瓣是用来补充营养的。
生:我有不同意见,花瓣是用来吸引蜜蜂的。
生:花粉可以制成蜂蜜。
生:雄蕊和雌蕊相互碰撞,才会结成种子。
生:花茎可以治牙痛。
生:如果花瓣干枯了,可以吸收萼片的水分。
生:花瓣、雄蕊和雌蕊可以吸收养分、贮存营养,供给其他的部分比如花之类的。
生:花瓣在下雨时可以储存水分给雄蕊和雌蕊。
生:我认为不是花瓣引蜜蜂,是花心引蜜蜂。
生:我认为花瓣能包住蜜蜂。
生:雌蕊可以做颜料。
生:如果没有花瓣的保护,雄蕊和雌蕊就不能结种子。
生:蜜蜂把雄蕊的花蜜带给雌蕊,雌蕊就能生种子。
生:如果没有花柄的支撑,上面的花就不能展现自己的光彩。
生:我也认为花瓣是保护雄蕊和雌蕊的。
生:雄蕊和雌蕊可以保护花蜜。
叶和花教案 篇2
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教授梁海弋博士介绍说,传统观点认为百合花瓣的中脉向外弯曲,或者花瓣内面生长快于外面的双金属片弯曲,是百合花开放的根源。他说,“这看起来似乎能够理解花瓣的弯曲,但仔细观察发现,百合花瓣边缘在开放过程中逐渐呈现波浪形褶皱是传统观点无法解释的。”
两位学者根据摄像机记录的百合花盛开的全过程,发现白合花瓣的边缘比中间部分要长,而这一不均匀生长特性在花瓣上产生力,最终使花朵绽放。为此科学家们沿着香水百合花蕾花瓣的边缘和中脉标记上等距点,以测量花朵从含苞到绽放过程中在尺寸和形状上的细微变化。并将未开的香水百合的茎浸泡在水中,连续拍摄4天半,直到花朵完全开放。实验发现,花瓣边缘比中脉的生长速率快40%以上。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花瓣生长速度上的差异,使边缘受到很大的膨胀力而中间区域受到拉力;花瓣在这种不均匀生长导致的内力作用下逐步向外弯曲,在花瓣边缘上逐步产生褶皱,最终完全绽放。
进一步的理论与数值模拟揭示了开花过程中花瓣内力的变化。科学家发现,在花蕾开放初期,边缘膨胀力不能有效地弯曲花瓣,但达到某个临界点后则可高效地向外弯曲花瓣,这正是百合花快速开放所需要的。
“1790年,德国博物学家约翰•歌德曾经在《植物的改变》一文中宣称叶子和花是同源的。该研究证实了树叶和百合花同样的边缘过度生长机制,也是200年来第一次在植物器官层次上证实约翰•歌德的预言。”梁海弋说:“这会为仿生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设计原理。”
据悉,该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21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小雨和花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大胆创编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2、乐意与同伴合作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flash、动画曲谱、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前几天,老师在花园里玩,看到花园里的花都很没有精神,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是花园里的小花,因为好久没有下雨了,所以,我们好渴、好没有精神呀!我们难受得都快要睡着了!)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这可怎么办呀?我们想个办法帮帮它们吧!(鼓励幼儿想办法)
过渡语: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我们除了可以给花浇水,还可以请小雨点来帮忙。
2 、引导幼儿感知音乐,并在分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大胆创编身体动作。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讲的就是小雨点在帮助小花,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小雨和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雨是怎么帮忙的。”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大胆想象:
提问:你听到小雨是怎么帮忙的?他们后来又做了什么呢?
过渡语:到底小雨点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播放
A段图谱:导入语言:“小花们渴得没有精神了,闭上了眼睛,小雨滴来了,敲敲花瓣,小花睁开眼一看是小雨滴,马上有了精神。”
提问:小雨滴落下来做了什么?小雨滴敲在花瓣上,敲了几下?小花这时候怎么了?
①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小雨点是怎么从天上落下来的?
②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小雨落下敲花瓣的动作(把腿当花瓣),提醒幼儿做“不一样的小雨”(教师有语言提示“咚咚”)
③引导幼儿创编花的动作:小雨落下来的样子不一样,小花也是各种各样的,小花是什么样子的?
④引导幼儿合作表演:现在,我请几个小朋友和我一起当小雨敲敲花瓣,其他小朋友来当各种各样的花。(提醒幼儿:花的动作要不一样,雨的样子也不一样)
(3)现在小花们精神了,小花和小雨又做了什么?(播放B段图谱)
提问:小花精神了之后,和小雨做了什么?
①教师请1~2名幼儿当小雨,其他幼儿来当花表演B段。
②引导幼儿创编:除了这样玩游戏还可以怎样玩游戏?
(4)完整听音乐,教师请2~3名幼儿当雨,其他幼儿当花。“现在我们来完整表演一下《小雨和花》。”
3、引导幼儿合作表演。
(1)一部分幼儿当雨,另一部分幼儿当花。
表演要求:
每一个小朋友找一个朋友商量好谁当雨,谁当花,然后面对面站好,前奏的时候,请点点头。
(2)换角色再次游戏。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叶和花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旋律,尝试随着三拍子的音乐按下雨、浇花和喝水的情节做动作。
2.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3.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位置呈马蹄形,以便活动时幼儿两两结伴。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幼儿用书:《小雨和花》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教师:春天来了,鸡宝宝、鸭宝宝们急着要破壳而出,出来玩了,我们一起来唱《小小蛋儿把门开》,把它们请出来吧!
(二)幼儿感受乐曲《小雨和花》的旋律和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随音乐有节奏地做下雨,喝水长大、开花的动作。
1、教师:春风吹起,大地复苏,盼来了绵绵春雨。春雨滴答滴答地下,滋润着小花小草。(A段音乐起,教师带着幼儿按乐句做小雨从上而下飘落的动作。每2小节为一句,在每句的句末休止符之前,轻声说出“滴答”,并用手指轻触双腿,表示雨滴落到花上)
2、教师:小花在小雨温柔的呼唤下渐渐醒来,她轻轻抖动着花瓣,舒展着身姿,享受着雨露的滋润。(B段音乐起,教师带着幼儿随乐句做花儿点头、逐步向上生长的动作。每4小节为一句,4句之后,小花长大)
3、教师:看着小花的成长,小雨满心欢喜,他再次辛勤地播撒雨露。(A段音乐起,动作同前)
4、教师:感谢你,小雨滴,呼唤我、呵护我,我要为你开放。(B段音乐起,教师带着幼儿做花儿长大,开放的动作,每一句开一朵花,鼓励幼儿用身体做出不同的花朵造型,及时反馈幼儿的动作并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学习)
(三)幼儿两两结伴,在教师的启发下岁音乐舞蹈,表现小雨和花之间相互关爱之情。
1、幼儿观察幼儿用书《小雨和花》,感受小雨和花之间的友情。
教师:你们来说一说,小雨和花事什么关系?假如我是小雨,我该怎样表达我对小花的喜爱?假如我是小花,我该如何表达我对小雨的感激?下面请小朋友两两结伴,听音乐来表演。
2、教师反馈几组幼儿的表演,引导幼儿通过眼神交流、动作交流,表达小雨和花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
(四)幼儿分角色,在圆圈上表演《小雨和花》。
教师:现在请所有的女孩子扮演美丽的小花。请你们到中间来,手拉手围成一个小圆圈当花坛,然后你们蹲下“睡觉”,等待着小雨的来到,请所有的男孩子扮演辛勤的小雨,请你们到这个圆圆的花坛边,找一个小花,准备好播撒春雨。(A段音乐起时,教师带男孩子按逆时针方向每一个乐句“浇灌”一朵小花;B段音乐响起时,男孩子蹲下,观察小花的生长,教师不断地运用赞美的语言和积极的神态对幼儿的表演给予及时的肯定;B段音乐再次响起时,鼓励小雨和花做出不同的合作造型)
(五)玩游戏“碰一碰”
教师:小雨和花成了最好的朋友。小朋友们都来跳舞,为他们庆祝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帮助幼儿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内容,表现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动作。幼儿能用不同的动作创编小雨落下来的动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时候,小花喝水和长大的动作幼儿表现动作不明显。特别在分角色表演时,孩子没有分清两段音乐的区别,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动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叶和花教案】推荐阅读:
白米饭和花衣裳语文教案07-22
教案比赛教案07-28
生活教案教案08-24
劝学公开教案教案05-14
初中物理教案教案05-20
辩论教案两课时教案10-22
语文教案-《林海》教案05-09
好汉查理课时教案教案06-05
小马过河教案中班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