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

2024-09-18

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共9篇)

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 篇1

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几年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学生在学校上完课后还要继续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中,那么这些兴趣班是否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在兴趣班中是否真正学到了想学的东西?我们身边的学生对兴趣班参与的实际状况有如何?家长对于孩子参加兴趣班又有怎么样的看法?兴趣班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又如何?这些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因此,结合我们自己的思考,着重从学生的感受出发,设计出问卷调查,并在小学中进行了实际调查。并在家长,老师的角度考虑,对家长老师等进行了问卷调查,更利于我们的研究结果。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与讨论,我们认为兴趣班的存在确实满足了学生学习课外知识的需要,也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我们针对调查结果总结了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小学生特点,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对兴趣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并对自己的这次调查进行了反思。

研究背景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参加兴趣班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现象,现象背后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本文对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全面了解小学生参加星期一般的情况,并在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后能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适当的给家长和学校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使得学生们能在兴趣班中真正学到知识,发展兴趣,从而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

研究目的及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方面: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美好的热爱和追求,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实践方面:

1.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全面了解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现状 2适当的给家长和学校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3使得学生们能在兴趣班中真正学到知识,发展兴趣,从而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生参与兴趣班的客观及主观情况出发进行调查。

客观情况包括参加兴趣班所占用的时间、参加的人数比例、参加学习的内容等。

主观情况包括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原因;小学生对兴趣班的态度;人们对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认识误区,小学生因参加兴趣班而受到的影响,进而总结出小学生对兴趣班的期望。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学生们能在兴趣班中真正学到知识,发展兴趣,从而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的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将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家长问卷,老师问卷,校长问卷。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选择题和开放性题,选择题方便受试者回答,节省时间,有利于控制和确定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易于量化和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而开放性试题受试者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做自由的回答,但是这类试题回答比较麻烦,很多受试者都不太情愿作答。

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 篇2

2005年,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经开展过有关全市幼儿园幼儿参加兴趣班情况的调查, 主要了解幼儿参加兴趣班的内容、目的、时间安排、教师来源, 以及家长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观念、目的等情况, 调查结果反映了当时幼儿家长比较普遍的“超前教育”。对此, 市教委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在贯彻执行《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06年~2008年) 》的今天, 这些情况有何新的变化呢?为此, 普教所于2007年再次开展相关的调研。

一、调研结果

(一) 幼儿兴趣班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绘画、英语、珠心算、舞蹈上

1.2005年, 幼儿参加兴趣班学习按百分数由高到低前五位是:“英语”、“绘画”、“珠心算”、“舞蹈”、“乐器类”。

2.2007年排列顺序中第一位和第二位换一下, 其余顺序完全一致。除“绘画”比率上升近10个百分点外, “英语”、“珠心算”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二) 相当部分家长让幼儿参加兴趣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学一些东西

1.2005年, 幼儿参加兴趣班的学习目的, 比例最高的是“让幼儿学一些东西”, 占61.6%, 其次是“培养幼儿的兴趣”, 第三为“让幼儿有一技之长”, 第四为“不参加对幼儿发展不利”, 第五为“可使幼儿进入理想的小学”, 第六为“家长本身喜欢”。

2.2007年顺序变化在于:第一、二位顺序换一下, 其余顺序完全一致。但第一、二位的比例高低发生了明显变化, 第一位的“培养幼儿的兴趣”上升了38.4个百分点, 第二位的“让幼儿学一些东西”下降了17个百分点。这说明家长的目的在发生变化。

(三) 兴趣班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一到周五的下午4点以后、利用双休日的情况在减少, 幼儿一周参加兴趣班学习次数大约在2次左右

1. 兴趣班时间安排

(1) 2005年, 兴趣班时间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以后占37.4%, 安排在周六的占35.9%, 安排在周日的也占11.2%, 双休日相加的百分数超过平时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以后的百分数。

(2) 2007年, 兴趣班时间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以后的比率最高, 占74.5%, 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下午2~4点占16.4%, 安排在周六的占5.5%, 安排在周日的为0。

2. 幼儿一周参加兴趣班学习的次数

从对幼儿的口头调查可以发现, 参加兴趣班学习平均次数是2.6次。

座谈发现, 有些区规定幼儿参加兴趣班的数量, 但也有的幼儿园对幼儿参加兴趣班数量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设置了过多的兴趣班, 势必会造成儿童过重的负担。

(四) 平均每次兴趣班的活动时间过长, 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 兴趣班一次活动时间

2005年, 每次兴趣班的平均活动时间是51.59分钟;

2007年, 每次兴趣班的平均活动时间是40.27分钟, 较2005年减少了11.32分钟, 时间安排相对更合理些。

2. 一周中最多一次用在兴趣班上的时间

(1) 家长卷统计结果表明:2005年, 幼儿一周中最多一次用在兴趣班上的平均时间为109.4分;2007年, 幼儿一周中最多一次用在兴趣班上的平均时间为110.4分, 二者比较接近。

(2) 以每个幼儿每周平均2.6次计, 一次110分钟时间计算, 一周需286分钟, 平均每天占去40.9分钟, 这导致幼儿游戏、交往活动时间的减少。

(五) 80%左右的幼儿回家后还练习与兴趣班相关的内容, 负担较重

1. 幼儿从幼儿园回家后是否做与兴趣班相关内容活动

2005年, 87.5%的幼儿从幼儿园回家后做与兴趣班相关内容活动;2007年, 下降为76.6%。

2. 做什么活动

(1) 2005年, 幼儿回家后练习与兴趣班有关的内容按百分数由高至低依次为:绘画、练琴、做珠心算题、学英语、做数学题、练书法、跳舞、思维训练、下棋、小学入学准备册。做珠心算题、做数学题、思维训练、小学入学准备册合计比率高达35.4%。

(2) 2007年, 幼儿回家后练习与兴趣班有关的内容按百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除“跳舞”由2005年的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外, 其余顺序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 目前的兴趣班中美术、音乐的内容得到了加强。

(六) 出现较多外聘教师是兴趣班老师主要来源的新倾向

1.2005年, 47.1%的幼儿园的兴趣班老师是本园教师, 27.7%的幼儿园是外聘和本园教师结合, 16.0%的幼儿园是完全外聘兴趣班教师。

2.2007年, “外聘和本园教师结合”比率排在第一位 (38.2%) , 其次是“本园教师” (34.5%) , 第三是“完全外聘教师” (23.6%) 。较2005年, 兴趣班教师外聘的比率在上升。

本园教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比较容易掌握, 但外聘教师专业水平比较高, 各有优势和不足。

(七) 家长对幼儿参加兴趣班的观念——基本持赞同观点

1. 家长赞同“幼儿有必要参加兴趣班”

2005年与2007年相比较, 家长赞同“幼儿有必要参加兴趣班”比例较接近, 都在90%以上。

2. 家长赞同“幼儿参加兴趣班能学到一技之长”

2005年, 家长赞同“幼儿参加兴趣班能学到一技之长”比例为85.3%, 2007年上升为91.5%, 较200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3. 家长赞同“幼儿不参加兴趣班会输在起跑线上”

2005年, 47.2%的家长赞同“幼儿不参加兴趣班会输在起跑线上”, 2007年则上升到52.1%。

二、兴趣班举办中存在弊端的分析

第一, 现阶段兴趣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泛滥、雷同、缺乏规范。不管具不具备条件、不管有没有师资、不管内容是不是适合, 只要有人来参加, 就办起来了。但究竟有没有效果, 谁也说不清。

第二, 有的“兴趣班”直接聘用学校的教师、领导当教师或顾问, 形成利益共同体, 于是这些教师便用各种方法, 拉学生来参加“兴趣班”, 不管学生喜欢不喜欢。

第三, “兴趣班”的办班条件参差不齐, 有的“兴趣班”所需的师资、设备条件都不规范, 损害了被服务对象的权益。

第四,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目前, 社会上有些单位或个人利用幼儿园的房舍举办绘画、英语、珠心算等多种名目的“兴趣班”, 甚至有些幼儿园为获取经济利益举办“园中班”。这些“兴趣班”不外乎健康、科学、语言和艺术四类内容, 而这些内容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都有所规定,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 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由于举办了兴趣班, 将其中部分内容交给兴趣班完成, 扰乱了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五, 影响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 “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 幼儿在幼儿园一天活动下来, 需要得到调整、休息, 但兴趣班的教学时间主要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以后进行, 占用了幼儿轻松休息、游戏的时间, 使幼儿的身心很疲惫;而且每次兴趣班的平均活动时间长约40分钟, 大大超过了幼儿园小班每次活动时间十五分钟、中班二十分钟、大班三十分钟的规定, 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造成兴趣班屡禁不止的原因

第一, 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催生庞大的市场需求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 素有“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现象, 加上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 因此有相当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上兴趣班,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为孩子不止报名参加一种兴趣班, 甚至报了二、三种兴趣班。

还有的家长是随波逐流型的, 表现为相当地盲从。他们从来没有问过孩子在兴趣班的学习情况, 更谈不上跟孩子认真交流, 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只是看到别人孩子报名参加了兴趣班, 也不管兴趣班学习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对此是否有兴趣等, 都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去学。

兴趣班的举办者也正是摸准了家长的心理、看到市场需求, 推波助澜地无限扩大了这个市场。

第二, 管理缺位使“兴趣班”一直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中

在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关于调整本市托儿所、幼儿园收费标准的通知》 (沪价行[2000]第187号、沪财经[2000]第055号) 第五条明确规定:“一级园所具备条件、家长欢迎和符合儿童教育规律的, 经批准可举办特色教育。”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本市学前教育机构收费管理的意见》 (沪教委托[2000]2号文件) 第十条明确规定, “为了减轻幼儿过重的负担, 要严格管理社会团体在幼儿园举办的以幼儿为对象的兴趣班活动, 托幼园所不得以任何名义要求幼儿放学后在园参加以各种名义组织的收费兴趣班。”应该说, 对于幼儿园举办兴趣班, 有严格的规定。

但在园外呢?对于社会力量的培训机构开班呢?就没有规定了!这实际上等于整个市场处于失控。

第三, 短期效果产生轰动效应

提起幼儿阶段的教育, 人们耳熟能详的是“钢琴班”、“珠心算”、“幼儿英语”、“幼儿识字”等。这些教育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教育效果明显, 见效也很快。因此, 家长也很容易因为孩子阶段性的成果而获得鼓励,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 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参加兴趣班。

四、进行教育改革是必然的选择

1.政府要负起管理责任, 加强管理, 是社会“兴趣班”良性发展的必然

对兴趣班一刀切不现实, 关键是政府必须负起监管的责任, 要制定出具体规范。对此, 政府即教育部门要负起责任来。比如, 政府应该制定出一个兴趣班的考评标准、办班资格标准和收费标准来, 进行质量监控等。

通过管理, 引导“兴趣班”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形成良好的“兴趣班”市场;让那些“地下兴趣班”、不规范的社会“兴趣班”从此失去市场, 或者走进规范市场。

2.大力推行准备期教育,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事实上, 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由于准备早, 知识储备足, 因此学习尚能领先, 但进入初中阶段, 优势就开始逐渐丧失, 而进入高中阶段, 后劲不足的问题彻底暴露。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工作中,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案例:

某儿童在幼儿园期参加了英语班、艺术班、绘画班等众多兴趣班, 能歌善舞, 能说会道, 但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学习困难, 成绩平平。

某幼儿在学龄前能够熟练背诵唐诗和1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 但进入小学发生数学学习困难。

这些案例使我们认识到了一个非常朴实的教育原理: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给孩子奠定竞争优势, 不在于在起跑线上比别人早学、多学多少知识, 而在于一旦起跑后, 孩子的持续学习和超越能力。起点的先后在局部看来有关系, 但从全局观之, 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持续的学习和超越的能力。

上述调研告诉我们:0~8岁是儿童基本思维能力的关键期。正如三岁前是儿童获得语言能力的关键期, 8岁前的这段时间决定着儿童的智力水平在遗传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后天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机遇是唯一性的, 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却是可以在人生任何阶段中进行, 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人们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上海市开展入学准备期教育, 加强幼小衔接, 是有其理论依据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3.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基本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必须要认识到:在学龄前阶段, 关注并且发展儿童的基本智力思维能力这个“本”, 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是解决孩子将来读书和就业的“治本”之策。

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课堂 学习兴趣 调查研究

课 题:本文系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课题“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jd201601)研究成果。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重点扶持职业教育发展,应用型技能人才也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也出现了技能人才职业素养不高的现象。因此,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培养技术工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德育课的学习与熏陶。

德育教学对技工院校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为技工院校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技工院校除了要担负培养操作技能娴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技术工人的重担以外,还要担负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的责任。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必须把培养和提高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为国家输出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

一、学习兴趣在技工院校德育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出于对学习的需要而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或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学习德育理论知识当做一件快乐的事,主动运用所学理论去思考现实生活,学习也会更加勤奋刻苦。学生产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后会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及如何更好地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素养,增强学习的毅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技工院校德育课学习兴趣现状,更加有效地提升学习兴趣,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617份,废卷15份,有效问卷602份,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分别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的兴趣水平进行调查,第二部分是从学科内容、学生学习方式与学生情感体验的维度了解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调查结果如表1。

第一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学习兴趣处于低水平,高职班与直升班的兴趣水平要高于技工班,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成正相关。男生的兴趣水平低于女生,男生更易被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所吸引,表明现阶段的授课方式让他们感到无趣。随着年级的升高,兴趣水平呈下降趋势,表明学生对德育课越来越不感兴趣。

第二部分中的学科内容调查结果显示,41%学生想要获取外界时事新闻,只有10%学生想要获得课本德育知识,表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学生更愿意从德育课中了解热点新闻,关注外面的世界,而不仅仅是学习单一枯燥的课本内容(见图1)。有47%学生认为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联系,表明学生对教材编排的满意度较高(见图2)。

在考核上,认为以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的自我总结与同学互评方式进行考核的学生分别占32%和30%,表明学生不愿意以书面考核形式进行学业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德育课都是开卷考试,学生接受度高(见图3)。

第二部分中的学习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爱的课堂环节是“与同学小组合作讨论”,其次是小组竞赛制。表明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更愿意合作学习,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有40%学生会向老师求助,而有19%学生并不打算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习方法上,有51%学生表示并未刻意使用过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方法能促进知识的消化与迁移,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并未在德育课上有方法有策略地学习。

第二部分中的情感体验调查结果显示,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素中,各因素都比较均衡,让老师家长满意、掌握新知识、考试取得好成绩分别占31%、27%、22%。在选择心中理想型教师上,“语言幽默”选择率高达34%,“关心学生”和“知识渊博”分别占29%和28%,这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人格魅力对提升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组织的德育活动中,有43%学生认为比较有趣,也有14%学生不感兴趣,认为浪费时间,表明德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但是在组织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待改进。

三、对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调查分析的思考

技工院校德育课受教材、学生个性特点及教师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德育课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德育课上经常出现学生睡觉、吵闹、吃零食、看漫画书等不良的课堂现象。

根据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德育课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提升专业素养的迫切愿望与坚持新课改观念的有效动力,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陈旧,无法创造性地把抽象的道德理论转化为学生“身边的事儿”,没有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不强烈,存在“德育课无用论”的心态,对德育课的学习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把德育课所学的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更没有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此外,学生对德育课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德育课是开放性与全面性的课程,学生没有带着问题去学习,不懂得如何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校也没有提供有效的实践活动,学业评价也存在扁平化倾向,过于单一,这些都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幽默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用爱感染学生。在教学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时事热点新闻。在教学方式上,教师积极提供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发言权。在教学评价上,改变以往书面评价的单一方式,主张平时课堂表现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之外开辟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综上所述,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保持稳定热度的基础。德育教学作为学生德、智、体、美、劳中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德育课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就业选择与职业素养培养做出正确的引导。

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 篇4

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兴趣的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市场在不断扩大,出外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旅游群体当中,青年旅游者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而在青年旅游者中至少有半数是青年学生(主要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它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青年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

调查目的:为了解广大青年大学生旅游意向和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之类的旅游行为,对洛阳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指导我们对广大大学生的旅游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地区:洛阳理工学院西校区

调查对象: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所有学生

调查时间:2012年2月29日—2012年3月7日

调查项目:出游意向、出游时间和地点、出游态度和偏好、出游次数、旅游方式、旅游花费的来源

调查分析:

(一)出游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表示很喜欢的占30%较喜欢占43.3%无所谓占16.7%不喜欢的占10%,其中女生很喜欢占30.8%,较喜欢占46.2%,无所谓占15.4%不喜欢占7.7%;男生很喜欢的是29.4%,较喜欢的41.%,无所谓的17.6%,不喜欢的11.8%。

在300份调查问卷中,大学生外出旅游的目的:放松一下占60%,寻找乐趣占46.7%,学习、获取知识占13.3%,追求刺激占6.7%,探亲访友占3.3%,其他的占10%。说明大部分学生旅游的目的不止一种,其中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106.7%)和增长见闻(13.3%),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探亲访友的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二)出游地点和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民族风俗区和风景名胜区。其中,旅游目的地选择自然风景区的最多,占了总人数的65%,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人文历史古迹和民族风情区,分别占总人数的23.3%和26.7%。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时间,占了总人数的36.7%,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选择寒暑假期以及除五一、十一以外的节假日出游的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8.3%和15%。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节假日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吸收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另外,五

一、国庆黄金周是大学生旅游的另一高峰(20%),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出游态度和偏好

从调查中表明了,大学生出游的态度都是良好的,他们都乐意或喜欢出游,这跟他们的出游意向是完全符合的。而且大学生在准备外出旅游前,关注的问题通常是出游的费用(53.3%)、景点的吸引力大小(43.3%)、交通便利(10%)、距离远近(16.7%)、住宿条件(16.7%)和安全问题(20%)。

(四)出游次数

被调查大学生在过去的一年中出游(超过24小时的过夜旅游)次数为:0次5%,1次为27.1%,2次为53.6%,3次为10.7%,4次为3.6% 和5次以上为0%。

(五)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70%)占大多数,与恋人一起的占13.3%,数字说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16.7%)和独自一人出游(13.3%)也占一定比例,只有3.3%的人愿意选择随旅游团。

(六)旅游花费来源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在300-400元和400-500元各都占30%,其次是200-300元、500-600元各占16.7%和15%,600元以上的占8.3%。除了家里提供生活费外,而已有15%的大学生每月具有兼职收入,其中平均月收入约为85元,由此看来,大学生消费水平偏低,原因其一就洛阳市整体消费水平来看相对不高,因而洛阳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不高就不足为奇了。其二,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都来自家庭资助,因而学生对生活费有一定的控制,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消费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同时大学生具有兼职收入的较少,这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七)旅游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景点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47.2%,其次是食宿占13.9%,交通占9.4%。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特色娱乐项目上,感觉一般占33.3%,喜欢占26.7%。而特别喜欢仅占13.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没有将其特色表现出来,就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对在没有品尝时给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没有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

也许是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旅游途中,76.7%选择购物,表明购物在大学生旅游中也占主要活动。出游时,偏向购买纪念品的占54.5%,其次为特产(36.4%),其他的(10%)为不多。

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 篇5

亲爱的同学们:

你好!非常感谢你参加本次的调查活动,本课题是调查了解关于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课外体育兴趣,以便为你服务。调查不记名,只是用于全部资料的综合统计。

请你在填写每个问题之前,先看清每个问题的内容和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请在答案后的方框内打“√”。

谢谢你的合作。祝你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您的性别:男□女□

您所在的年级:高一级□高二级□

1.对于课外活动你的兴趣

A.很大□B.一般□C.没兴趣□

2.您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A.学习再紧张也要参加□B.有时间就参加□

C.可要可不要,视情况而定□D.学习忙就放弃参与□

E.不喜欢体育活动□

3.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

A.经常参加□B.有时参加□C.很少参加□D.不参加□

4.您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

A.几乎没有□B.1~2次/周□C.3~4次/周□D.5次以上□

5.您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A.少于30min□B.30~60min□C.60~120min□D.120min以上□

6.您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

A.无明显感觉□B.微微出汗□C.中等出汗□D.大汗淋漓□

7.你们学校的运动设施?

A.好□B.可以□C.一般□D.不好□

8.你们学校对你们的课外活动的要求?

A.严格□B.一般□C.不管□

9.学校是否经常举行一些比赛:如篮球,排球赛......A.经常□B.不经常□C.从没□

10.你是否参加一些比赛?

A.经常□B.偶尔□C.从没□

11.参加课外活动后心情会 ?

A.放松□B.稍微好一点□C.更差□D.没影响□

12.你们学校平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人多不多?

A.多□B.不多□C.一般□

13.你一般参加课外活动是 ?

A.单独□B.群体□C.偶尔单独□D.偶尔群体□

14.你平常是否关注课外生活或时事?

A.经常□B.偶尔□C.不关心□

15.你认为中学生是否应该参加课外活动?

A.应该□B.偶尔就行□C.不应该,感觉像浪费时间□

16.你们学校的运动会开得是否正式?

A.非常正式□B.一般□C.马虎应付□

17.你是否参加过运动会项目?

A.每次都参加□B.偶尔参加□C.从不参加□

18.对于学校的课外活动安排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一般□C.不满意□

19.您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多选)

(1)篮球□(2)足球□(3)排球□(4)羽毛球□(5)乒乓球□

(6)毽球□(7)跑步□(8)健美操□(9)武术□(10)其他______

20.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多选)

(1)增强体质□(2)兴趣爱好□(3)减轻学习压力□(4)消遣娱乐□

(5)人际交往□(6)健美减肥□(7)应付考试□(8)其他______□

21.您认为学校场地设施情况?

(1)良好(2)一般(3)差

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6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大学毕业生供给量逐年增加,导致大学生人才供给的快速增长与社会需求的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怎样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唯一的办法是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如果说,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那么社会实践活动便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课堂。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成功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和教学计划外的一切实践活动;具体是指高校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和设计工作能力,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教育活动。在“十二五”规划中期,重新审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的现状,并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小组展开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与途径的社会调查,以期深入的了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大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提供参照。本次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目的、途径等现状,分析实践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本校在校学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问卷是在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图书馆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92份,有效率为93.7%。

四、调查时间 2012年5月7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收获以及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建议。问卷共向大学生提出了14个问题。(见附一)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人口特征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观不尽相同,对社会实践的认知也会不同。此次问卷调查中的大学生男生占55%,女生占45%,说明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同时,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学生比例也基本持平,说明样本相对均衡,可以合理表达不同年级、性别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其看法。

2、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图(1)显示,44.52%的人认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很重要,44.52%的人认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比较重要,9.93%的人认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一般,仅有1.03%的人认为社会实践不重要,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持重视态度。这也表明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认识的提高,社会实践不再是一个很肤浅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激发自身潜力,挖掘自己的兴趣点及擅长点,另一方面通过发现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各方面能力,社会实践已成为大学生锻炼自身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重要程度认识14012010080人数6040200很重要比较重要图(1)一般不重要130130293

进一步调查发现(图(2)),74.32%的大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而25.68%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不仅只是停留在认识阶段,绝大多数能够付诸实施。当今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有关,他们在以前的生活没有经历过辛苦,但大多数大学生有过社会实践的经历,也反映了大学生独立意识的提高,他们不愿只是温室里的花朵,愿意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实。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程度25.68%参加过没参加过74.32%

图(2)

3、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 大学生属于年轻人群体中最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最敢于接受挑战的一部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如图(3)。调查发现,通过人才市场参与社会实践的比例最低,仅占7%,我国目前的人才市场相对混乱,存在着大量欺骗求职人员的现象,甚至某些公司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少,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专门欺骗压榨在校大学生。而那些通过自己联系或老师同学介绍的学生能够有效识别职位信息,这部分学生平时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或较好的人脉资源。同时学校就业中心所占比例也不高,如何提高学校就业中心在此类活动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学校相关部门深思的问题。

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4712135128人数6学校就业中心人才市场大众媒体老师或朋友介绍途径自己联系其他

4、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类型

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主要为校外兼职和志愿者,这两类活动通常节假日居多,不会过多占用理论课程的时间,而且这两类活动要求同学们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大学生的亲睐,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同学们大多热衷于类似的短周期活动,对于专业性较强和周期较长的社会实践活动态度冷淡,这反映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多只注重其短期效应,并且和专业脱节严重。

大学期间你参加过哪些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200校内勤工俭学1216022校外兼职122394610主题调研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实习志愿者其他人数支教类型

5、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

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有着自己不同的参与目的,针对不同的参与目的,调查也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53.67%的学生希望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了解社会是其首要目的,这部分学生所占比重也是最大。学生们认为目前的大学校园虽然处于一种半社会化状态,但毕竟是学校,与真正的社会存在一定区别,大学课程仍然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经验,而社会实践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大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交流沟通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访谈,充分说明了现代大学生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着高度清醒的认识,高校四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以及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是其从一个懵懂高中生到社会人过渡的最有力跳板。此外,部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最初动机和最大目的是为了缓解家庭贫困的状况,这部分学生比例占到35.33%,他们对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不十分挑剔,赚取生活费和学费以减轻家庭的沉重负担是他们最直接的想法。近十年来,大学教育日益普及和市场化,相当多的家庭为几代人才出了一个大学生而深感自豪,但同时学生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很多贫困家庭无力支付,国家的助学贷款、助学金等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地帮助了一部分学生改善求学的困境,但也并不能帮助所有有需要的学生,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参与了众多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人数力会友活钱用能解社交朋生有所赚作炼工实大了结学锻目的充学其他

6、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困难

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困难为联系实践单位难,这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也可窥见一二,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主要看同学老师推荐或自己联系,这样主要靠自身人脉寻找实践单位,不仅范围狭小,而且往往找不到适合自身的单位,在这种状况下学校却发挥不出作用。与此同时,政府的政策缺陷也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比较大的困难,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经常遇见虚假信息,而且在实践中大学生的利益也常常受到损害,但政府却没有有效的政策去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学生们只能有苦自知。

社会实践的主要困难******8人数金位视陷资单重缺践够策实不系校联学政府的政困难缺乏其他

7、大学生实践过程的常见问题

在问卷的基础上,调查小组与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分头对高校教师和部分用人单位等进行了请教,而后笔者整理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常见的若干问题。7.1学生角度

(1)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一类情况是学生抱着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的态度来对待学业,认为只要混一混,肯定能毕业;另一类则是过分重视文化课成绩,带有功利色彩的去追逐奖学金和各类资格证书。具有任何一类心态的学生都不会对社会实践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也根本没有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2)社会实践渠道不畅通,大学生难以自主选择。有的学生提出很多公司了解到学生只是短期实践且尚未毕业,大都表现出对其能力的不信任,导致很多同学只能随便找个单位实践,其效果可想而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校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同时用人单位也害怕实践过程中出现纰漏,承担责任等,这直接增加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难度。

(3)专业知识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很多学生反映,当他们初次参加社会实践时就发现课本知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实践过程中很难将书本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权利受到侵害。部分同学在校外参加活动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到不法商家的利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可能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做出违法的事情而不自知。7.2高校角度

(1)社会实践方式相对单一。虽然高校通常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但高校组织的这些实践活动,内容设置缺乏创新性,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2)实践活动的收益面窄,且持续性不强。学校组织的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大多集中于寒暑假等几个特定时段,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难以很好的组织起来,因此这些活动也仅局限于家在高校周边的一小部分同学参加;而校外的实践活动大多属于兼职打零工的性质,所以很难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连续性。(3)学生社会实践的物质保障不足。一方面,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使得用于社会实践的经费相对减少,部分高校也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中,没有提供专门资金给予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实践基地不稳定或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

(4)高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监督及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学校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很难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指导与监督的平台。高校的通常做法是发给学生社会实践等级表,要求学生在其实践单位签字盖章,但这种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对实践草草了事。7.3用人单位角度

用人单位领导普遍认为,企业是盈利组织,招收员工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创造利润,与此同时学生作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学到各种技能。但是目前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经常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理论知识相对较强但实践操作能力不够。并且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吃苦,难以胜任一些高强度的工作,刚工作就会喊着又苦又累,缺乏忍耐力。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并不会见到大学生就录用,而更多的选择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同时具备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的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考虑恰恰在提醒着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涯不仅要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一般企业很不愿意招收临时工,因为对临时工进行职业培训成本较高,他们更希望招收长期稳定的员工,这也导致了部分企业将参加实践的大学生驱之门外的现实。

七、对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本小组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方案。首先,学生作为主体,要明确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同时要学好法律基础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实践过程中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一方面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实践信息,明确目标;另一方面仍需得益于高校的直接指导。

其次,高校作为媒体,应该重新审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投入力度,本小组认为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由专业教师指导和负责,把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这是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最直接帮助。同时,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非常必要,把高校的专业训练直接与市场挂钩,避免学与用相脱节的现象,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岗位。

最后,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方针激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加强对企业以及商家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不法商家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牟取非法利益,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此外,本小组建议建立专门的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网站,把各类实践岗位分门别类的及时发布,同时学生也可把自己的信息以及对岗位的要求公布,而后进行双向选择,那么大学生社会实践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将会有效解决。

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 篇7

【摘 要】 学习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动力。小学英语课程已普及了十多年,农村地区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现状如何?本文通过问卷对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枯燥无趣、缺乏激励、学校对英语学科不重视以及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关心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习兴趣 影响因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英语已成为国人参与国际交流、学习西方文化科学知识、获取国际信息的必备语言,并成为中国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要让学生学好英语,就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 [1]。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获得知识的动力”[2]。 杜威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3]。还有研究表明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不管课内还是课外都喜欢学习[4]。《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2001年,国家教育部决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从城市小学逐渐扩大到乡镇小学,经历了十多年的小学英语普及教育之后的今天,农村地区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现状如何?针对这一疑问,本文设计了问卷,对农村地区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考虑到不同学校环境存在差异,为了力求调查研究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本文选取了不同类型的三所农村小学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分别是黑水镇中心完小、和平片区完小和梨子水村小。参与调查的总人数232人,调查对象为五、六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开展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本文选取英语学习相关的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四个维度编制调查问卷,共21个问题,面向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发放了问卷232份,收到有效问卷232份。

访谈:本文还就英语教学、学校管理、家长态度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几个方面,与十位英语教师进行访谈。

三、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1. 在232名学生中,有192名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到英语学科很重要, 占总体的82.8%。有37名和3名学生认为英语学科不是很重要或不重要,分别占15.9%和1.3%。

2. 只有75名学生表示喜欢英语,占总体的32.3%。有147名和10名学生表示不是很喜欢或不喜欢,分别占63.4%和4.3%。

3. 在232名学生中只有8名学生回家后经常学习英语,占总体的3.4%。有183名和41名学生回家后很少或从来不学习英语,分别占78.9%和17.7%(合计96.6%)。

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英语重要,但是并不是主动喜欢英语,而且没有从思想落实到行动上,96.6%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教师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

调查发现,在农村小学英语学习兴趣上,教师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在232名学生中有48名学生认为英语课有趣,占总体的20.7%。有96名和88名学生认为不是很有趣或无趣,分别占41.4%和37.9%(合计79.3%)。

2. 有13名学生能经常参加英语课堂游戏,占总体的5.6%。有59名和160名学生很少或不能参与游戏,分别占25.4%和69%。

3. 只有21名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获得过表扬,占总体的9.1%。有157名和54名学生很少或从来得不到表扬,分别占67.7%和22.3%(合计90%)。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枯燥无趣、缺乏激励。另外,通过对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师的访谈得知,他们上课大部分时间使用的是翻译型教学法,而且很少使用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基本不使用全英文教学。

(三)学校对英语学科不够重视

在学校因素方面,本文主要针对英语课时安排、学校举办英语相关的课外活动情况以及学校开展英语课程教研活动情况对英语教师进行访谈。在访谈中了解到,英语学科被作为“副科”,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者下午,学生总是在疲倦的情况下上英语课,课堂参与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同时,英语课时太少,周课时只有两节,有的老师反映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学校对英语学科不够重视,很少组织开展英语教研活动,也从未举办英语课外活动。

(四)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关心不够

针对家长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设计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果如下:

1. 在232名学生中,有124名家长经常询问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占总体的53.4%。有94名和14名家长很少或从不询问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分别占40.5%和6.0%。

2. 有27名家长给孩子买过超出三种的英语学习资料,占总体的11.6%。有64名和141名家长买过一至三种或从来没有买过,分别占27.6%和60.8%。

以上数据表明,虽然社会对学习英语的热情日益高涨,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文化水平以及留守儿童等原因,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还是关心不够。

四、农村地区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根据调查分析,影响农村地区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等几个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培养和引导。孔子曾在《雍也》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为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策略。endprint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态度是激发行为的内在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6]。有了对英语学科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情感和行为倾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 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学科的重要性。

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虽然小学英语没有升学考试的要求,但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发展,人类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家间的交流和交往日益密切,英语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知识。

2.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

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在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让每个孩子都有实现成功的机会,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从被动的强迫的学英语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转变成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英语状态。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吸引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armer(1991)认为,“教师的能力对动机和兴趣的增强影响很大”。提高教师的教学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1)情景教学法。英语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紧密地联系生活,模拟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和活泼。(2)游戏教学法。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把英语学习的内容融合到充满趣味的游戏中,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也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和掌握语言技能。(3)任务教学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在一步一步的成功中获得信心。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总有办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再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和一块黑板。英语课程实用性的特点,适合采用卡片、录音、动画等丰富的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视觉、听觉上的需要。(1)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将静态的课本,通过动画和声音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融入英语环境中去。(2)丰富教师的肢体语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要表达的意思。

3. 教学中多使用表扬、鼓励的语言。

由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入门阶段,加上自身的自控性不强,有的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英语教学中,可以尽量多使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如 Good!/Very good! / Great! /Well done! /Wonderful! /Good job! /Clever boy! /girl! 学生一旦听到老师用到这几个词,原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在学生看来也会异彩纷呈。

(三)学校转变观念,提高对小学英语的重视程度

21世纪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国际化人才,不再是停留在升学考试上。在培养学生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应该转变过去重视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科目,而忽视英语等其他所谓副科的观念。提高对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

1. 合理安排英语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完成英语课程任务。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程要合理安排课时,做到长课时与短课时相结合。小学高年级以长课时为主,配以短课时。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朗诵、英语手抄报、英语口语角等活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也可以在圣诞节、万圣节等英语节日活动中,学习和体验英语文化,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四)积极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英语学习,仅仅依靠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45分钟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共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家庭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写标语,开家长会等,加大英语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英语学科的重要性的认识。

2. 加强家校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通过家访、电话访问、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根据孩子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和需要,以便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总之,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要激发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学校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现状,激发起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孟四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M].2009.

[2]杜威.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M].1913.

[3]张珊.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调查与分析[D].漳州师范学院,2012.

[4]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6]袁强.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的施教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7]颜廷飞.兴趣是小学英语课堂的导航仪[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96).

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 篇8

姓名:贺建勇学号:14111111475

调查主题:关于中学生美术兴趣的调查

调查对象:七年级181班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法、问答法、总结法和统计法

调查地点:岳阳市第十中学

调查时间:2013/10/17

教育部在其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中明确规定“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那么现在对美术的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否也和国家提出的标准一样呢?鉴于此,为了探寻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探究。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你在美术学习中的一些情况,顺利地开展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特做一下调查,请你认真填写。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67份问卷,回收67份问卷。

美术兴趣的调查回收统计结果如下:

1、你觉得美术课重要吗。

36%的学生认为美术课很重要,49%的学生认为美术课比较重要,15%的学生认为美术 课一般,0%的学生认为美术课不重要。

2、你喜欢上美术课吗?

57%的学生认为非常喜欢40%的学生认为喜欢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0%的学生认为不喜欢

3、在美术课堂你喜欢那种教学方式。

0%的学生认为纯理论讲课19%的学生认为讲授与动手操作37%%的学生认为放短片、讲授与动手操作相结合37%%的学生认为放短片、讲授、讨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4、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美术。

87%的学生喜欢绘画(国画、水彩等),5%的学生的喜欢设计,22%的学生喜欢手工制作,1%的学生喜欢雕塑

5、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美术教师

63%的学生喜欢绘画(国画、水彩等)13%的学生喜欢设计22%的学生喜欢手工制作1%的学生喜欢雕塑

6、在空余时间你去看过美术馆、博物馆或展览厅吗?

4%的学生经常去,34%的学生偶尔去,46%的学生很少去,15%的学生一次都不去。

7、周末或者假期你参加美术培训班吗?

22%的学生参加多次,19%的学生参加一两次,48%的学生想参加,但没参加10%的学生从不参加。

8、对学校组织的美术或书法兴趣小组,你怎么看。

48%的学生认为对素质拓展很重要,有必要参加下,42%的学生有参与的想法,但时间不够,6%的学生认为和升学无关,不感兴趣,4%的学生随大众,周围同学参加我也参加。

9、在现在每周一节美术课的基础上,你希望增加美术课的学习时间吗?

增加2节的学生占到43%,增加1节的学生占到42%,不增加,现在就够了占到7%,无所谓占到7%

10、你是否会为了学校主科而放弃美术。

64%的学生肯定不会,28%的学生有可能会,3%的学生肯定会,4%的学生无所谓

二、问答题

你心目中理想的美术课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要幽默风趣,有动手操作,放视频,课堂生动有趣、能多有一点互动,老师作示范,并且动手指点学生画,有专业的教室,老师素质高,对学生负责,热心。根据问卷数据分析来看,可以反映以下问题:

一、大部分七年级学生最喜欢幽默风趣的美术教师

87%的学生最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5%的学生最喜欢专业知识扎实,5%的学生最喜欢对学生负责的老师,3%的学生最喜欢对学生有爱心

二、大部分七年级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高,但把它看成副科。

有57%的学生非常喜欢上美术课,有40%喜欢上美术课,说明七年级学生大多数对美术课的热情高,认为有趣,没有压力。其中有36%的学生认为美术课很重要的,有49%的学生选择了比较重要,证明七年级学生在心态上把美术课放在重要的位置,这直接联系到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美术还存在着一点那种儿童对美术最率真的喜爱。面对美术课是否增加,有43%的人希望增加2节课,有42%的人希望增加1节,这说明七年级学生大多数对美术课的热情高,面对美术课与其他学校主科进行选择,有64%的学生肯定不会放弃美术,28%的学生有可能会放弃美术科,3%的学生肯定会放弃。这种情况说明了,七年级从潜意识里已经把美术看为副科了。

三、七年级对美术课程类型偏好国画、水彩之类纯艺术

学生的兴趣主要存在于绘画活动过程中,对于活动结果他们也会感到一定的自我满足,这阶段学习兴趣偏好渐渐进入客观写实期,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分析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他们接受的信息也在成倍增长,促进其审美观念,逐步趋向整齐、规律,以及写实期的成人化标准。在画面上儿童画的特点逐渐减少,画面上显得拘束了。有63%的学生喜欢如国画、水彩之类的绘画。在七年级学生这一群体中,他们也偏好手工操作,调查有28%喜欢手工制作。由于七年级年龄才12岁不知道什么叫设计所以才只有13%的人喜欢设计,只有1%的人喜欢雕塑。

四、七年级的美术兴趣受到影响普遍不高

美术培训机构都将侧重点放在了训练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统一的教学模式扼杀了中学生原有的创造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渐渐的被一些功利性想法取代。从而导致67%的同学想参加但没参加美术培训或仅仅参加一两次。对于学校的美术或书法兴趣小组也只是仅有其名,学校没有很好的重视,没有有效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对学校组织的美术或书法兴趣小组,32%的学生认为对素质拓展很重要,有必要参加下,48%的学生有参与的想法,但时间不够,6%的学生认为和升学无关,不感兴趣。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七年级的美术兴趣存在,但没有很好地施展平台,也没有学校的合理安排引导,导致扼杀了他们的兴趣。

五、七年级学生对的美术知识了解过少

家庭美术教育和学校组织的课外教育也相当薄弱。在空余时间去看过美术馆、博物馆或展览厅,34%的学生偶尔去,46%的学生很少去,15%的学生一次都不去。

六、在美术课堂学生不喜欢纯理论讲课

0%%的学生认为喜欢纯理论讲课喜欢19%的学生认为喜欢讲授与动手操作37%%的学生认为喜欢放短片、讲授与动手操作相结合37%%的学生认为喜欢放短片、讲授、讨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针对调查问卷反映情况提出若干建议和展望:

国家政策方面:

发行了优秀先进的引导政策,在此基础上,也要建设一些与此相应的硬件设施,同时改变这种应试方法,采取人才途径多样化,保护好学生的创造力。

学校方面:

为美术提供一个较好的硬件设施,可适当开展美术类讲座,学校领导要纠正心态,不要把美术科看为杂科。组织和安排好美术活动,加强学生的认识,促进竞争,提高学生的兴趣。让美走进校园,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创造氛围。环境造就人才,良好的环境能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提供一个好的艺术环境,以境育趣,美好的环境使学生产生奋发进取的学习风气,可以把愉快的情绪组织起来,调动起来,让学生学而有“获”养成良好的求知欲。以知育趣,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一些活动,参观画展,欣赏名家名画,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师方面:

首先要摆正美术是杂科的观念,对美术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有自信。

将美术与生活作紧密联系,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体会到美术的趣味性。同时加强人文思想的渗透。

要努力尝试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通过学生走入社会去记录生活点滴等,让学生在生活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美术。

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不要让它成为完全孤立的学科,它应该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为美术学科的展开服务,真正做到美术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美术课应该生动有趣,应该运用多种方法调动课题气氛,使美术课生动有趣。

家长方面:

学校应多多宣传家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多去看看艺术展览等,增加这方面的素质。

家长要改变美术是杂科的观念,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

关于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调查

一、选择题

1、你觉得美术课重要吗?()

A.很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

2、你喜欢上美术课吗?

A.非常喜欢B.喜欢C.无所谓D.不喜欢

3、在美术课堂你最喜欢那种教学方式

A纯理论讲授B讲授与动手操作C放短片、讲授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D放短片、讲授讨论动手操作相结合4、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美术教师?()

A.幽默风趣B.专业知识扎实C.对学生负责D.有爱心

5、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美术?()

A.绘画(国画、水彩等)B.设计C.手工制作D.雕塑

6、在空余时间你去美术馆、博物馆或展览厅吗?()

A.经常去B.偶尔去C.很少去D.一次都不去

7、周末或者假期你参加美术培训班吗?()

A.参加多次B.参加一两次C.想参加,但没参加D.从不参加

8、对学校组织的美术或书法兴趣小组,你怎么看?()

A.对素质拓展很重要,有必要参加下B.有参与的想法,但时间不够

C.和升学无关,不感兴趣D.随大众,周围同学参加就我也参加

9、在现有每周一节美术课的基础上,你希望增加美术课的学习时间吗?()

A.增加2节B.增加1节C.不增加,现在够了 D.无所谓

10、你是否会为了学校主科而放弃美术呢?()

A.肯定不会B.有可能会C.肯定会D.无所谓

.二、问答题

你心目中理想的美术课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调查研究报告 篇9

09级财管(01)班杨凤坤20091071243

社会实践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对当代大

学生价值观构建与个性塑造与检验的良好方式。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认识人生意义大有裨益。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题记当代的学生,在知识和信息量的累计上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的前辈,但与此

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助人为乐意识等方面依旧有所缺乏。因此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摔打一下,在历练中弥补不足就成为了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对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扩展视野提供很大帮助。

校园里朗朗书声,充盈着我们的知识与思想的激荡,也躁动着一颗颗渴望实

践的心。楚雄师范学院又开始了一次假期生活,行囊就要背好,旗帜就要飘扬,离校的学子在赢得假期放松的同时,又拥有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遇。

大学生过去一直被称为天子骄子,时代的精英,然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式和就业压力,使许多大学生都感到迷茫,甚至有些学生对走向社会已经产生恐惧感。那么,社会和就业对于这些大学生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怎样才能顺利地迈出象牙塔呢?

当然,在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业率,学术研究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伴随着金融危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教育制度改革,这些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值得关注,现在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员,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对我们来说就是有很重要的意义了。

中国的高考制度自从1977年恢复以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社会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提高,社会阶层构成也在变化,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日益明显,包括文化价值观,职业,社会分工的多元化,市场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对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技能要求愈来愈高,特别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将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军团,大学生这个巨大的人才供给市场的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能否缓和,这对大学生提出很大的挑战,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素质,意义当然也就不能容忽视了。

首先是哲学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社会实践的定义,社会实践即通常意义上的假期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

留校勤工俭学,家教、零工等更侧重经济利益,是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的首要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选择做义工、支教,既锻炼了能力,又奉献了爱心;更多学生则是倾向于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

因此,我们可从社会实践的定义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第一 社会实践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学校园毕竟不是完全的社会化,实践提供这样一个契机,让大学生们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象,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从实践中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所从事的工作,一方面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综合能力往往是一个学生在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多方面能力的体现,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已有的能力得到锻炼,亟需提高的能力使大学生对自己缺陷有所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为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第二 社会实践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与个性塑造与检验的良好方式。高中时代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视野局限于纯粹的知识中,告别高中时代,大学的自由度提高很多,特别是思想的自由度,价值观通常在这个时期形成,很多学生的思想仍旧停留在高中阶段,思维模式的转变,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我判断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主动积极的吸收利于自身发展的思想方法,由于文化思想的多元并流,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也有影响,这就考验他们的判断力与决策力,种种不同方式的实践从许多不同方面检验学生的价值观,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修复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个性塑造是与性格自身的素质紧密相连的,学生可以在社会大浪中尽力展示自己,也可能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学生对社会的诸多不适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要求,实践使学生发现自己性格特点,行为特质,生活习惯与社会标准的距离,为将来完善自己探路。

第三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认识人生意义大有裨益。这同时也

是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文化有纪律,社会实践正式这些优良精神品质的试验方式,学生可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对学生的价值追求,政治文化信仰都将有影响。

第四 以上几点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的内在表述,此外,大学生实践从以后走入社会来看,社会实践大多数人关注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此专业的最新动态,关心行情与就业前景,培养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技能,为就业找出路,同时也不乏一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报酬,增加物质生活来源途径,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不同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以上所述也可以说是所有社会实践的共同普遍的意义吧。因为社会职业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实践方式也多元化。因此我便观于实践途径方式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调查研究。从实践客体的商业性和实践主体的个人倾向出发,可以把其分为有偿性与无偿性,有偿性包括,商品促销,家教,翻译员,家政员,商业贸易,校园代理人,文化演出,打杂工,文化宣传员,广告张贴发布等等,无偿性包括,义务工作者,志愿者,社区义务劳动者等,大学生的个人倾向不同,对实践客体的选择也不同,学生们普遍希望获得报酬,对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补充,对于义工来讲,体验不同,意义自然不同,学生们从中获取的不是物质金钱上的鼓励,没有功利性,完全是自愿,精神上得到的影响会更大些。

此外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似的职业是最优的,比如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旅游区做义务讲解员,法律专业的学生在社区做法律宣传,法律调解员,师范生最好是家教工作。

另外实践客体的多元化,也就是职业角色的多角度化,包括文化教育,经济,娱乐等领域的职业,能够培养大学生们在不同方面的兴趣,锻炼不同的能力,比如做主持人与做家教是两种不同的形式,分别侧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也依学生们的兴趣所为。

总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次有益的对社会环境的积极适应,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初次测评,对以后的学习自身素质的养成都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以后在社会上的作用不容忽视,社会实践使

学生们逐步走入职业化道路,感受到职业人士的行为生活习惯,社会发展,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大学生们自身素养的提高。因而社会实践很重要,实践方式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当今社会,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亟需,社会实践也是一种磨练自我的途径。

云南楚雄师范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也接近了尾声,在历时两个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同学们到底以怎样的方式开展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呢?而在长达两个月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多少,而又收获了什么?在等到同学们凯旋校园的同时,能否向学校交出一份满意的暑假调差报告呢?

其实,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应该更多的关注社会,与社会接轨。注重社会实践的效益性,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为活动宗旨。同时,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会如何解决面临的各种难题,不断的提升自我能力以及实践价值,让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真正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但是,通过以前对统计资料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大致的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会选择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希望在实践中有所收获,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提高,这就很好的说明了社会实践真正满足了大学生的对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同样存在少数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生本身的惰性问题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

2、活动的趣味性不大,提不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3、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意义认识上显然不足,总是抱着完成学习任务的心态;

4、学生的参加活动的态度不够端正。

当然,促使学生不敢兴趣与社会实践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那么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大学生们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呢?首先,选择课题上要花功夫,怎样的选题更有意义,更能贴近于社会,跟紧社会步伐,而且学生也对这一主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其次,让每一个人都重视起学生社会实践,包括学生本身,只有重视,才会踏踏实实的为之努力;再次,选择合适的实践方式方法,要求多方面,多角度的反映社会的真实现象,以服务与社会为根本,进行多类型的实践活动;最后,在反应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上也要多花工夫,怎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

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不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有所收获了,而且当自己把实践成果展现出来的时候,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一点对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应当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结语态度决定一切,怎样的态度就决定怎样行动,也就决定将有怎样的结果。在这一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适合的时间,合适的实践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因为他们真正认识参加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因此他们不但参加了活动而且在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并出色地完成了自己应该担当的工作。然而,存在一个令我们感到痛心的事实——部分同学根本不重视参加实践的实际意义,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学习任务来完成,从而没有亲身参加实践活动,仅以挂名方式获取相应的学分。这种现象出击在各个院系各个班级,上学期我也深深感受的到。也许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考虑怎样让大家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体会实践活动本身带来的深刻记忆与快乐感。其实每一位真真正正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都有着同样的感触,实践能认识自己,更加深刻地体验生活,学到很多课外的知识,学会怎样与人打交道,怎样与社会接轨。在实践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若能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便是自身能力的一个提升。曾听过这样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

上一篇:电视台实习周记下一篇:申论精选:让中华民族文化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