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安全文化建设(共8篇)
道路运输安全文化建设 篇1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索
福建省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 吴 松 江
(一)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需要创新。道路运输业是一个关联着千家万户的行业。如果不能做到生产安全,旅客的生命、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社会的安宁都将受到威胁和损害。道路运输业的生产安全,主要是行车安全,它既受内部管理因素的影响,也受道路、桥梁、气候和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大难题。多年来,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道路运输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治理。然而,安全状况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道路行车事故次数、伤亡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恶性道路行车事故不断发生,坠毁、爆炸、火烧车事故也时有所闻。究其原因,是道路行车安全管理严重滞后。沿用了几十年的安全管理措施,适用不了车辆更新、人员更新、企业管理机制更新,运输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也更新的时代,安全管理需要创新。
安全管理创新的方向在那?如果我们把目光仍旧回到旧的安全管理机制上,就会发现,几十年来,不管是交通主管部门、交警部门还是企业领导,对行车安全,一贯采取“管”、“卡”、“压”的管理办法。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待驾驶员,特别是肇事的驾驶员,从来是讲话口气硬,处罚措施严。驾驶员一旦出了事故,领导批评,同事讥讽,亲人埋怨。在这重压之下,驾驶员是慎之又慎,然而,还是事故不断。“硬压”的效果不好,可又有什么好办法呢?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建一种人格化的安全管理新机制,这也许就是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的出路。
(二)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文化是当代世界企业管理的新热潮。尽管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存在着差异,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80年代传入我国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和 探索,企业文化之花已在我们的国土上结出丰硕的果实。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借助企业文化的成果,充分运用文化的导向功能,把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境界,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的精神动力。它包括企业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生产责任感,安全道德观念,安全目标和安全行为准则等,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理论。
在安全生产实践中,道路运输企业首先要根据本企业安全管理特点,提炼培育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科学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理念,用简练的语言给予表述,用以激发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热情,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提倡用安全哲学辩证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理念指导生产经营管理,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的位置;用正确安全价值观对事故突发瞬间自己行为进行调整和约束,做出保护生命财产,减少损失的选择。通过创建企业安全文化达到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促进实现安全行车的目标。
(三)在企业安全行车管理过程中,职工的创造性、向心性思维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心理要素,是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道路运输企业职工对文化情有独钟,早在90年代,在汽车驾驶员中,兴起一股在驾驶室悬挂毛泽东像的热潮,据说就是驾驶员为了祈求平安。以后,人们按照各自的喜好、信仰,把驾驶室布置得色彩斑斓,有的还给自己的驾驶室起了雅号。这反映的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笔者曾在1990年在《汽车驾驶员》杂志上,对这一文化现象按照驾驶员的不同心态,给予不同的归类,提出做为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对萌芽在职工中的文化现象,要站在安全生产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积极加以引导,把职工的热情和创造性引导到安全管理上来,为安全行车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这一看法,越来越成为共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为全行业安全管理共同追求。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越来越多的溶入文化因素,越来越贴近职工心理要求,在企业安全管理上,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全体职工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道路运输,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运输设备的技术性能日臻完善,高速公路的大量兴建,公路快速运输系统的初步建成,现代通讯、各种监控手段日趋先进,这些对搞好行车安全,固然十分重要,但掌握、使用、处置这些先进技术设备,对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的仍是人。生产技术程度越高,人的管理地位越显重要。这就需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职工,加强职工的安全文化修养,培育职工安全自律与他律的意识。
要重视企业职工安全素质的养成教育。各道路运输企业要把全员安全培训放在首位。教育培训分系统教育和自我教育两方面。系统教育方式有:培训、轮训、复训、安全报告会等。自我教育方式有:安全例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谈心、安全帮教等。安全培训的目的一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变安全生产“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要我管”为“我要管”,变少数人管理为全员管理。二是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使管理者和操作者都能了解事故发生规律,掌握先进的安全管理设备,具备妥善处置突发事故的本领。
要重视凝聚各方面力量。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各方面都要根据职工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心理特点,从各自工作角度,设计好活动载体,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创一流,开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活动。比如,各个时期的安全竞赛,安全月、安全周的竞赛,党政领导安全嘱咐,家属安全劝导,共青团安全监督等活动。
要重视安全管理队伍的网络化建设。在原有安管队伍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行政领导为中心,向基层运营片区、运营单车幅射的安全管理网络。每一个层面都要有人负责,每一个层面都要做到人员、制度、措施“四落实”,每一个层面都要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每一个层面都能运用系统工程 的原理、方法,分析、评价系统中的安全状态,及时发现、通报系统中的危险性,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使系统内发生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安全达到最佳状态。
要重视持之以恒做好安全文化建设。文化的熏陶功能是不能一竿见影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做到月有安排,季有打算,年有筹划,每年都有所提高。日积月累,企业安全文化才会显示其独特的功能。
(五)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是为行车安全营造一个亲和力很强的氛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要素是人、车和环境,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人是企业之根本,人是管理工作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能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企业安全管理成败的标志。
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当前要创新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对待事故的认识上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事故不可避免论。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受外界因素制约较多,从企业领导到职工都有一种错误认识:“事故不可避免”。事故发生以后,有些管理者采取自我解脱办法,把事故发生原因归咎于客观因素,归咎于“运气不佳”,企业员工中也有同感。人性化的管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事故的发生,采取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认识是行动的向导,对事故的正确态度应是从血淋淋的事实中,找出管理者和操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掌握防止事故发生的本领。同时,将经验教训在企业干部职工的头脑中逐步消化、吸收、积累,成为指导安全实践的意识,达到多数人安全生产的目的。这也就是道路运输企业长期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论升华。二是重处罚,轻教育。事故发生以后,对肇事者轻者下岗,重则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更是免不了的。人性化的管理强调,人是事故的肇事者,更是事故的受害者。有些人就是在肇事中受伤以至丧生,既使没有受伤,精神也受到很大的打击。对事故的发生,多数肇事者是会对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进行自责的。关心事故责任者,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籍,生活上的关怀,化解驾驶员肇事后的心理矛盾,帮助他们从事故的阴影中走出来,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吸取应有的教训,这样的教育作用将更有效,教育效果也会更好。发挥文化的力量,多给人与关怀,使肇事者从事故的阴影中走出来,使其他职工从中受到启示。为行车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对待制度的认识上,无规矩不成方圆,要重视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但对待制度人性化的管理采取的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多数道路运输企业都有十余年到几十年的历史,在安全管理上都有一套规章制度,人性化的管理不能离开原有的管理成果,对这些规章要进行很好的梳理,沿用对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摒弃那些多余无用的,建立适应新的营运环境的新规章制度。使制度真正起约束人,管理人,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
在宣传教育的认识上,人性化的管理重视宣传形式,管好用好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如安全劝导牌、提示牌、标语牌和安全宣传栏,同时把宣传教育的形式向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拓展,开展网上教育。教育形式上,一改我说你听的传统教育形式,开展电视广播专题、安全文艺演出、安全文艺创作,安全体育比赛、安全理论研讨、事故案例等形式。鼓励行车人员和全体职工参与。宣传内容上,人性化的管理少用“严禁”、“不准”,多用“请你注意”,力求形象生动,平等对话,富有人情味。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的繁荣和发展,假日经济的萌生,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使道路运输业的繁荣和发展的势头如虎添翼,方兴未艾。在繁荣和发展的后面,道路运输业也隐藏着巨大的事故隐患。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和新变化,如果我们还沉缅于原有的管理方法而自以为是,那事故的发生将如春风里的野火,扑了这头,那头又生。重视发挥文化的功能,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也许对道路运输管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各类险情及事故的发生,改观道路运输不安全的局面能有所裨益。这是笔者提出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初衷。
二○○三年八月第三稿定于福建泉州
道路运输安全文化建设 篇2
课程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载体,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者的重要工作内容。《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公路运输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 开发与建设了课程资源, 并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平台上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一) 资源开发不足, 内容陈旧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现有课程资源总量少, 内容陈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现有教学资源总量较少;二是资源类型单一, 主要是教材、校内讲义、课件等传统的文档资源, 缺乏业务操作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三是资源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并且存在课程间内容的重复与交叉。
(二) 资源相对分散, 缺乏系统梳理
现有资源的开发过程往往是通过任课教师“边教学, 边积累”的方式实现的, 缺乏专业建设层面的系统规划与设计;同时, 现有资源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 没有规范和系统的资源编码及分类标准, 很难上传到公共平台上, 不支持现代信息技术支撑。
(三) 资源利用效率低, 效果不理想
由于缺乏有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该课程的现有教学资源仍以教师课堂ppt演示或文档材料的邮件分发为主, 没有上传到公共开放的教学资源平台上实现自主学习,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效果。
三、《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建设步骤与思路
(一) 课程资源的框架设计
按照工作任务为载体, 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专家访谈、召开论证会等方式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员需要的岗位能力进行抽象、提炼、整合和序化, 划分课程项目单元, 将课程划分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等八个教学项目。
(二) 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首先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 并针对教学单元安排课程组教师进行文档、动画、视频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三) 资源的制作与开发
根据教学单元的划分, 对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电子讲义、ppt课件、案例库、习题库、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进行完善、制作和开发。
(四) 资源的编码
对现有资源和新开发资源进行整理和归档, 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编码, 并完善教学设计中课程资源部分。
(五) 资源的上传
按照学校教务处统一要求, 将教学资源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公共平台上, 供教师授课及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建设内容
根据我校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K-S-P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开发并建设了以下课程资源。
五、课程资源建设的反思
通过近三年的课程开发、建设与实践推广, 课程组成员认为, 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注重资源的推广与共享
在以往的精品课、共享课等课程资源建设中, 常常出现“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 通过搭建共享资源平台的方式, 在学生中推广和共享教学资源, 充分借用现代信息技术,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二) 注重资源的更新和维护
以《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为代表的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存在知识与技能更新问题。对已建成的课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更新与维护, 是资源能够持续性使用的重要措施。
(三) 注重资源的交互与评价
单纯“仓储式简单罗列”的资源平台无法满足职业院校的教学需要。通过教学资源平台能够进行作业发布和回收, 师生能够自主交互学习, 教师能够科学评价才能够真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章良.工学结合K-S-P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 (35) .
道路桥梁建设与维护中的安全保障 篇3
关键词 道路 桥梁 安全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出行的要求,极大地催生了道路桥梁的发展,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各类“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老百姓怨声载道。我们如何保证道路桥梁建设的安全、稳定、可靠,如何在设计、制造和维护等方面做足文章,让老百姓走上安全路,放心出行,是我们道路桥梁建设专业人员的工作重心和主要思路。
二、影响道路桥梁安全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
(一)设计方面
桥梁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以最经济的途径来满足结构的功能要求,使桥梁结构在施工和使用期内能承受各种预期的荷载作用。受现在某些不良思潮的影响,设计人员略显心浮气躁,过于注重道路桥梁的美观,忽视了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面对“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道路桥梁基本原则时,不由自主的将安全放在了最后。大量的病害实例也证明,除了施工和材料方面的原因,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决定性因素是设计上的缺陷。安全设计裕度较低,设计荷载偏低,交通发展后车辆荷载增大,道路桥梁可能会因此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损害,一旦出现超载或是自然灾害,很容易对道路桥梁造成损害。
(二)施工方面
由于工期短,任务重,而且想追求最大的利润,经常会将工程分包给缺乏资质和施工经验的工程队。桥梁施工质量差,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未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程实施。而且市场上充斥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钢筋、水泥以及其他的基础工程材料质量无法保证。此外监管不利,导致工程质量不受控。
(三)维护方面
道路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自然灾害、疲劳、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道路桥梁的维护方面缺乏明确的有效地管理体制,不重视桥梁后期养护工作,没有及时消除已产生的病害。近几年来,国内外已有多起桥梁坍塌事故是由于保养维护不力所致。目前我们经常是在道路桥梁出现了明显的问题时才采取维修,此时更是由于时间紧迫,仓促施工,维护质量不能保证,维护效果显而易见。
超载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超载会造成道路桥梁出现应力过于集中,长期会导致出现疲劳问题,会使得道路桥梁的内部构件损伤,对其结构造成不可恢复性的破坏,对道路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造成极大地隐患。
三、道路桥梁常见的病害及加固措施
1、道路桥梁常见的病害有:主拱圈裂缝病害,钢筋锈蚀病害,墩台基础病害,主梁裂缝及主梁变形病害。
2、在桥梁结构发生病害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加固维修或者更换。加固方式一般有桥面铺装加固法和加大截面加固。通常采用重新浇筑混凝土面板和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3、道路桥梁的加固工程一般要进行结构的可靠性鉴定,然后根据鉴定情况编制加固方案,经方案评审通过后进行加固设计。需要进行加固方案的设计评审,当评审通过后进入施工阶段。施工完成后协商有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
4、道路桥梁的安全性维护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道路桥梁的大量兴建,建设养护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了道路桥梁养护责任不明、养护监管缺位。对此相关部门不能等闲视之,要尽快行动起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体制建设,明确权责,加强监管。
落实道路桥梁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各县、区、街道对所监管的道路桥梁定期组织检测检验,并依据检测检验结果强化管理,严防病桥、险桥冒险运行酿成安全事故。
由交警部门负责,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道路桥梁路面管控,保障桥梁安全运行设置道路桥梁的限载标识;由道路桥梁管理单位在每一座桥梁上公示管理单位、检测单位、隐患举报电话。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城市道路桥梁设施运行安全管理,运用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等信息管理设施,监控城市道路桥梁设施安全运行状况和技术状态,增强城市道路桥梁设施服务效能。加快科研,尽快研究和进一步完善桥梁结构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桥梁结构自动监测系统必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更是今后加强特大型桥梁检查、监测技术手段的必然发展方向。对特殊桥梁,养护管理单位应当定期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采取特定的检查手段、监控措施及养护方法。
发现严重病害隐患桥梁,养护管理单位应当立即采取设置警示标志等措施,同时上报上级道路管理部门。对道路桥梁进行养护维修作业时,应当设置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等养护作业安全保护区,作业区两侧应当采取安全防护与隔离措施。
四、结语
安全管理是道路桥梁设计、施工和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道路桥梁维修养护管理单位要实行企业化管理,进一步打破大锅饭,不断探索企业化管理的新路子。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基础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建立数据库、为科学维修养护道路桥梁提供数据。
道路桥梁建设和维护中的安全意识要深入到我们每个公民的思想里。各级道路主管部门必须切实行动,加强监管,使得道路桥梁安全畅通,切实做好道路桥梁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所有运行的城市桥梁始终处于安全受控状态,使其发挥出本身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燕.公路工程施工员培训教材[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
[2]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黄广胜.高强轻质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上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道路运输安全文化建设 篇4
铁路企业文化是以铁路文化为主导的管理理论,是铁路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最新发展形式,也是提升铁路安全管理水平,提高铁路企业整体素质,增强铁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铁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动力,不是在物质、金钱、利益,而是在铁路企业职工的文化思想素质,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三者形成的凝聚力和精神能源。可见,建设铁路企业文化,保证运输安全,塑造铁路企业形象,在当前铁路发展中居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建设铁路企业文化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需要。长期以来,在铁路企业中,在安全运输生产与企业文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上始终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两层皮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铁路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克服这些弊端,通过铁路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文化整体素质,保证运输安全,创造一种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使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适应于当前铁路运输安全的需要。一是建设铁路企业文化是塑造铁路企业形象的需要。铁路企业文化是强化铁路安全管理,提高铁路企业素质,塑造良好形象,适应市场经济的前提。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都迫切要求铁路企业提高从业者的思想文化素质,塑造铁路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这是占领市场的重要之举。铁路企业文化的着力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把企业的民主管理引导到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共同关心企业命运和前途,共谋企业利益和发展的民主气氛上来,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二是建设铁路企业文化是增强职工凝聚力
是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宣传教育效果,使宣传教育真正达到入耳、入心、入脑。要利用“双先”劳模会、“七.一”汇演、骨干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教育,积极拓宽宣传教育渠道,提升宣传的文化品味,将安全生产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件通过各种文化载体向职工广为传播,使职工在欣赏中去感悟安全。责任教育约束人。责任意识是良好行为养成的基石,要教育职工“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激发其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促使干部职工自觉养成标准化的作业习惯。二是发挥好管理润滑功能,在互动管理中提升规章制度执行力。最有效的管理是职工认同并积极参与的管理。加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其管理润滑功能,通过亲情关爱、互动管理,激发职工的内动力来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注重亲情感染人。亲情可以增强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激发职工遵章守纪保安全的自觉性。要坚持管理中“严”与“情”有机结合,尊重职工、爱护职工,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发挥亲情的影响,特别对违章违纪的职工除批评考核外,要深入剖析产生违章的内在原因,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疏通职工思想障碍,通过亲情关怀、亲情感染提高职工对严格管理的认同度。互动管理依靠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管理效果,而且还能够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要抓住人这个管理中的关键要素,不断探索和创新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新方式,形成职工参与的互动式管理。通过职工代表视察、随机检查、参与安全考核会和企业经营决策等形式,使职工切实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完善机制激励人。实现职工自我管理既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又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要积极探索职工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增强管理的实效性。要落实激励措施,激发职工
建设工程运输安全文明管理承诺书 篇5
(工程名称)将根据《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阴市工程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澄政办发〔2010〕35号)文件要求,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本工程项目的工程运输安全文明工作,并保证以下承诺:
1、本工程项目的所有工程运输,保证使用专业运输企业的车辆,专业生产企业的散装水泥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自备工程运输车辆。
2、本工程项目在发包工程运输业务时,保证同时与工程运输承运单位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约定双方交通安全责任,落实交通安全措施,办理“工程运输车辆核准标志”、“建筑垃圾准运证”和“建筑垃圾运输处理证”等有效证件。无上述证件不予签订工程运输承运合同(协议)。
3、在日常运输管理中,主动做好对工程运输承运单位安全文明管理的检查,施工场地出入口按照标准进行硬化处理,保证工程车辆冲洗干净后出大门,保证工程车辆在工地出入时的安全管理,按规定设置有关交通警示标志,禁止无证车辆进入施工现场,自觉接受政府部门的依法监管,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广泛监督。
4、配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做好交通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5、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将愿意接受建设主管部门在文明工地评比、企业综合考评、项目经理诚信扣分、安全生产许可证重新评估和取消企业入围“政府工程预选承包商名录”资格等方面的处理。
建设单位名称(盖章):法定代理人:
施工单位名称(盖章):项目负责人:
二O一二年3 月 15 日
道路运输安全文化建设 篇6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
南县公安局 李国文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拓展,国家惠民政策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在城乡统筹兼顾的同时,农村道路交通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村村通”公路建设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农民出行条件和农村文明、安全的交通理念,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起到了强力推进作用,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是,从近几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案情况来看,由于农村道路交通事业发展处于初始阶段,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农民文明交通、安全交通的意识淡薄,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引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多种因素暗流涌动,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竣。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进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创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现状及危害
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调查中,我们把交通安全问题从客观和主观上进行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缺失,农村机动车数量大、分布广、管理失控是客观存在;农村驾驶人文明交通、安全交通素质低下是主观表现;现象严重,危害极大。
(一)交通安全基础设施缺失,农村道路通行安全无法保障。2006年,农村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农村道路建设逐步加快,但在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未能与道路主体工程做到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道路竣工安全设施留下“空白”,通村公路成了缺失安全设施的“欠债”工程。由于道路安全防护配套设施缺失,没有安全设施的农村道路给农村带来了事故多发的危害。过去农村道路路面没有硬化,车辆行驶速度慢,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低;路面硬化后,车速高了,在窄路、弯道、临水临崖、陡坡路段缺乏警示标志、标线,在村道和主干道的交叉路口没有设臵减速让行标志和减速带等等,导致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迅速上升。
(二)农村机动车管理失控,事故频发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汽车、摩托车下乡”惠农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农民买车的欲望,农村机动车特别是摩托车呈“爆炸式”发展,以南县为例,近三年该县净增摩托车2万余台,由于警力有限,管理措施和手段难以到位。因此,无牌无证、违规载客、擅自改装、脱检、脱审、脱保等交通违法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城市的报废车、拼装车大量流入农村市场,脱保、非法行驶成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定时炸弹”,安全隐患严重,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一是技术生疏,违法严重。很多农民购车后,立即从事非法客运,超员超载、客货混装;不少驾驶人 “捉得猪叫就是屠户”,驾驶技术粗糙,安全意识淡薄,遇到紧急情况,往往手足无措,临危处臵措施不当,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多发势头;二是农民参保、续保意识不强,交通肇事引发社会矛盾。有的群众认为机动车参保既花费资金又手续麻烦,因此干脆不投保、不及时续保。一旦发生事故,由于没有保险部门的经济支持,事故赔偿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农民抬尸拦路、堵桥现象时有发生,事故难以调处,因交通事故引起了农村地区的不和谐、不稳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三)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农村农民文明交通素质缺乏。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公安交警的重要业务工作,但农村道路驾驶人数量多、分布广,难以经常性地进行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教育,由于警力有限,公安交警独木难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触角无力延伸,偏远村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形成了“空白”,缺乏了文明交通、安全交通良好习惯的正确引导,农村驾驶人安全观念差异尤为突出,危害更加明显。农村群众的交通行为本来就随意性大,自律性差,习惯性交通违法层出不穷,主观上的安全认识不足导致了农村道路机动车辆不检验、不保养、不维护、不保险现象普遍;农村驾驶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载人、骑二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大量存在,时时刻刻对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危害。
二、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问题多发的原因分析 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大形势下,农村公路里程长了,路面质量高了,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但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难以管控,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不断攀升,交通安全问题频频暴露,通过认真分析,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道路建设、维护资金短缺,安全配套设施“打白条”。受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道路多是在乡、村道路原有路基上直接铺设水泥,很多路面的宽度只在2.5米至3.5之间,乡村干部希望农民家家门前有一条水泥路,因此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尽量延伸水泥道路的里程上,无力建设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即使建设了安全设施,一旦损坏,也无资金进行维护,导致安全设施“债台高筑”。
(二)人为损害设施、设臵障碍,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急待提高。在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有的交叉路口新设臵的警示标牌、减速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人为损坏,标牌被挪作他用,减速带被农民变成自家小院的“垫脚石”,农村农民自觉维护交通安全设施的意识差;还有部分村组,他们在进出村子的道路上加装水泥墩,或堆物堆肥、打场晒粮,人为造成交通安全隐患,引发交通事故,农村农民公共安全意识急待提高。
(三)农村交警队伍警力缺乏,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失控。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但交通安全管理警力编制却无明显增加,拿南县来说,从2002年起,该县三个农村交警中队,当时有9名民警,现在也只有11个民警,要担负源头管理、路面管理、事故处理、交通违法处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安全隐患排查、护学岗、值班备勤、部分车驾管理业务受理等诸多工作,几乎是一个民警管理一个乡镇近20个行政村,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全方位管控,因此造成农村区域的摩托车无牌无证、挪用号牌、脱检、脱保等违法大理存在,该县6万余台“五小车辆”,参检参审只有4万台左右,给交通安全留下巨大隐患。
(四)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走过场”,农民安全意识淡薄。虽然公安交警一直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摆在重要位臵,但农村交警警力不足,经费紧张,无力在农村展开全面宣传教育,只有采取就近发点宣传资料、贴几张宣传图片的形式,难以收到宣传教育效果;正因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在农村不够深入,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导致群众缺乏主动接受安全教育,也无法激发其积极参与交通管理,加上农村驾驶人素质较低,受教育的程度有限,因此,农村区域驾驶人超载、超员、超速、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农用车违章载客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三、化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 农村道路交通发展,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传递文明、辐射经济、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要把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作为服务人民的“亮点工程”和“民心工程”。
(一)要强力推动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进程。解决好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单靠公安交警一家难以完成、建立“政府主导、交警主管、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交通管理模式是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乡、村的职责、目标、任务;要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和标准,把交通安全工作纳入综合治理年终考评;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部门、乡、村参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将管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队、户,激发农村群众主动参与交通安全管理。
(二)要建立健全农村道路安全隐患综治机构。由于农村道路在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方面“欠账”较多,政府要健全完善乡镇交通安全隐患综治机构,切实搞好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维护、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齐全规范、安全隐患整治到位。一是要在农村道路建设中,全面实行道路建设和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三同步”。二是要明确农村道路管理和养护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实行有效管理和有效维护。三是制定安全隐患实时排查、及时整改制度。四是落实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增设、调整、维护等的资金来源。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三)要建立农村道路“五小车辆”管控网络。农村“五小车辆”数量多、分布广,在管控上要针对农村车辆行驶特点,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充实形式内容、创新管理方法,以适应农村道路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县有交警大队、乡有交通安全管理站、村有安全员、组有信息员”的四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控网络是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一是聘请村干部为本村安全员。主要完成所在村机动车、驾驶人台帐的建立,对本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上报。二是聘请村民组长为本组信息员。及时掌握本组机动车安全技术状况和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组长和驾驶人一对一沟通,面对面交流;一级包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就能确保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漏管、不失控,减少事故隐患。
道路运输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7
道路运输业已成为运输行业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是短途运输的主力, 而且在长途运输的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它机动灵活, 运送速度较快, 原始投资少, 资金周转快, 掌握车辆驾驶技术较易。但同时它的道路运输运行持续性较差, 安全性较低, 污染环境较大。每年都会因交通事故而致死、致残大量人员, 财产损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由此带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1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公路总量和公路运输能力呈现较快增长。交通安全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公路运输系统得到了全面的高速发展, 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也取得了新成效。然而与此同时我国也是每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官方数据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 造成67759人死亡, 275125人受伤, 死亡率为世界第一, 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
2 采取措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维护道路交通运输的安全
2.1 交通安全事故分析
道路交通伤害是可预见和可预防的, 这需要有良好的资料和科学的方法。要积极开展系统收集道路交通伤害资料的工作, 为指导制订交通安全政策, 确定干预措施和进行监测做准备, 卫生部门在建立伤害及其干预效果的资料系统和传播这些信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要找出路人、驾驶员、车辆和道路等有关可能促成事故的原因, 以便进一步拟定防治措施, 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要结合事故模拟试验, 详尽分析事故的形式、成因及其规律, 展开科学研究。其中要做好对单个事故的成因分析和对大量交通事故的综合分析。从众多事故中取样出典型的交通事故, 对其做全面的成因分析, 探求主、客观原因, 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或者从大量的交通事故中总结出共性的普遍规律, 为制定对策, 采取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分析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肇事占交通事故总数的92%。其中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比较突出。
(2) 恶劣天气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增加。
(3) 年末年初月份交通事故较多:各月事故呈“鞍型”分布
(4) 下午至晚间时段交通死亡事故多发
(5) 大货车、小客车和摩托车肇事突出, 营运车辆交通事故逐步缓慢减少, 占事故总数的35%左右。
(6) 低驾龄驾驶人肇事减少, 但所占比例较高。其中3年以下驾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大货车肇事较多。
(7) 二、三级公路交通死亡事故突出, 其中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所占比例较大
(8) 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其中营运车辆肇事突出。占总数60%。
(9) 营运车辆肇事导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比例上升。其中驾驶人超速行驶过错占42.1%;营运车辆肇事比例居高不下。
2.2 交通安全度预测、安全评估工作
建立事故预测模型, 做好交通安全评估、预测, 为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如采用多元性线回归预测模式、质量管理法或冲突技术、交通事故强度指标等技术方法来科学评价道路交通安全度, 进而提高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的水平。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3 实施措施
交通安全措施要在车祸发生碰撞前、碰撞时和碰撞后的三个阶段中能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机会;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减轻在事故中伤害的严重程度;碰撞后的救治来减轻伤害的后果。只有这样才能明显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和重度损伤。其中, 以预防为主。具体方法措施如下:
2.3.1 国家立法, 依法管理交通运输安全。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依法治理交通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汽车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内容, 它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交通政策。是交通参与者的行动指南。
2.3.2 道路修建、设计合理, 标志、警示牌设计规范, 道路环境良好, 管理科学规范。
道路、停车场和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 要加强交通规划, 并能根据交通需求作出适当的调整, 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如道路的平面线曲率要尽可能的小;纵坡坡度要小, 坡长要短, 车道要宽;道路的线性设计要合理。给交通参与者提供安全、通畅、舒适的交通环境。以免因此出现交通事故。
管理部门应通过科学管理, 如改进大小客车前端设计以及在道路设施和车辆间设计隔离防护界面等主动措施来预防交通事故, 保护行人。道路系统在设计规划时还应确保弱势道路使用者, 通行的路线既相对短又比较安全, 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3.3 做好车辆的维修养护。
根据连霍高速公路连续三年事故统计资料的分析, 由于汽车机械故障如制动失效, 转向失灵, 爆胎等所致事故占所有交通事故的12.63%。即汽车的性能优劣、维修保养程度的好坏等都将直接影响交通的安全。因此, 必须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一二级维护、换季维护、走合维护和及时维修。通过汽车维护修理可以平衡各个零件、总成、整车的使用寿命, 对车辆的可靠性、耐久性和交通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避免因此酿成大祸。当然, 还要重点做好出车前的车辆检查:围绕车辆巡视一周, 检查制动器、转向器、灯光、喇叭、信号灯等安全部件是否正常, 检查燃油、机油、冷却液量, 轮胎外表和气压 (包括备胎) , 检查有无“四漏”, 启动发动机, 听声、辨味、观色, 并检查各仪表的状况。
2.3.4 灾害天气预警, 做好事故防范。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如, 雨雪雾冰雹将改变路面的状态, 破坏轮胎与路面的正常接触, 加之部分驾驶员对此认识不够, 因而极易诱发交通事故。在可见度低的夜间或者灾害天气情况, 要提高车辆、骑车人的可见度, 可采取的方法有:小轿车安装顶置式刹车灯;自行车安装车前镜、车后镜和车轮镜以及车灯;亮黄色衣服、装饰品, 反光背心和车辆配件等可以更容易相互识别。
2.3.5 交管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责, 联合管理。
要通过政府统一组织各职能部门共同行动来预防道路交通伤害, 创建高效的合作关系。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 形成更安全的交通安全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各级政府和政府的不同部门, 如公共卫生、交通、交管、财政、执法等, 也包括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协作关系。要提高社会各界对交通管理任务重要性的认识, 狠抓基础建设, 综合治理, 严格管理,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1) 要严格驾驶人的考试、考核、管理,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减少马路杀手。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事故一主要因素, 所以提高驾驶员的道德水平、思想觉悟和技术本领, 对预防交通事故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严把考试关, 严肃考试纪律, 严格资格管理。并不断提高驾驶员对安全礼貌行车、礼让三先、保护交通弱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深刻认识。
驾驶员引发事故常见原因有:感知不准, 反应不当, 判断失误, 生理状况异常, 违章行驶, 驾驶经验不足等。安全教育方面要让驾驶员学习安全行车常识, 分享安全行车经验, 分析事故原因, 排除隐患, 熟练掌握安全行车规律, 取得安全行车的主动权, 正确规避风险。
(2) 加强交通安全法制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完善一些法规、标准等。建立健全交通安全行政监督制度。并严格实施, 用比较严格的措施和手段来保证交通法规的实际效力。
(3) 交通安全要依靠政府统一领导, 在政府中成立一个指导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机构, 负责管理资源配置、协调政府各部门工作, 多方服务, 综合治理。交管、交通、建设、卫生等管理部门明确各自职权范围和任务, 并形成多方联动监督管理机制, 信息共享, 打破分开而治的局面, 建立起伤害监测系统, 共享可靠的道路交通碰撞事故和伤害方面的资料, 提高认识、加强交流和合作在建立和维持国家道路安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通过对城市建设加以合理规划, 推广高效率的土地使用模式, 建立配套的交通系统, 促使人们就近活动, 选择步行等交通方式, 降低了人们危险暴露于道路交通危险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减小了道路危险程度, 有效预防了道路安全问题。从长远来看, 安全设施应与土地使用规划和运输规划以及道路设计等相结合。
2.3.6 加大宣传、教育, 强化市民安全意识, 生命意识。
交通安全人人参与, 人人有责。要使公民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使全社会都来关心交通安全。提高公众对道路规章制度的认识和自觉遵守法规。
2.3.7 道路运输企业的职责。
道路运输安全更重要的还是要依靠企业自身的自律, 依靠企业强有力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按照“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原则, 建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制。
运输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 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增强广大职工的安全观念, 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率。
其次, 要研究、制定、实施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使公路运输生产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其中主要包括:改革落后的安全管理体制, 研究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实施先进的教育培训方法;建立监督、检查、考核制度, 研究和采用现代化的安全技术和装备;建立安全理论研究的体系, 不断充实、完善企业的安全章程、制度和管理设备。
2.3.8 救援力量及时, 救治措施行之有效。
碰撞后救治的目标是避免可预防的死亡和残疾, 减轻创伤严重程度及其引起的疼痛。要实现这些目标应把握住一系列的机会:碰撞现场的自救等;获取急救系统帮助;创伤的医疗护理和康复。
改进现场救治、院前救治, 减少致死致残伤害程度。获得及时、行之有效的急救服务。建立从车祸现场到医疗机构的伤员急救绿色通道。改进医院救护, 改进康复效果, 加大各种专业人员提供康复服务的力度, 并展开医疗救治的研究。
3 结束语
我国因处于经济迅速发展, 交通量不断增加、汽车法规很不完善, 加上交通参与者交通法律意识淡薄, 交通事故还远未达到已完全可以控制的阶段, 道路拥挤、秩序混乱, 车速很低, 运行不畅, 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且目前还有上升的趋势。应采用统观全局的综合方法, 把道路安全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来处理。给予道路安全足够的重视, 联合包括车辆设计、道路网络和道路设计、城市和乡村规划、道路安全立法和执法、碰撞后伤员的救护和治疗等部门, 实现多部门、多学科间的密切协调工作, 认真组织研究交通事故成因、规律及机理, 采取工程、法规、教育、管理等有效措施, 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力争在短时期内扭转这一不利的发展趋势, 建立起安全、高效、经济、协调、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 实现资源、环境、安全的和谐统一。
摘要: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事关重大。全社会都应该高度关注这个问题, 减少恶性事故的发生。本文从多视角、多方面入手, 就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展开系统研究, 提出新的观点, 以期能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水平, 进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关键词:道路,汽车,运输,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H.E.Wolford.University of Oklahoma.SOME ASPECTS OF STREET ANDHIGHWAY SAFETY[C].University of Oklahoma.THE ACADEMY OFSCIENCE, 2006. (156-1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0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2010.
道路运输安全文化建设 篇8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了我国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关于道路运输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交通事故的频发、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的增加,这对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针对道路运输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研究出具有实用性的安全管理措施,为我国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势在必行。
1影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的主要因素
11驾驶员因素
在道路运输中驾驶员因素作为安全运输中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因为驾驶员没有按照交通规则进行操作、超速行驶导致在道路运输中埋下安全隐患,这也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1]。
12车辆因素
虽然车辆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比例较小,但车辆如果维修不及时、保养不当,导致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从而威胁道路安全运输。如车辆职工系统、电气系统等出现故障,对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13运输道路因素
运输道路对运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涉及道路路况、坡度、照明情况、道路宽度、道路环境等方面。如果道路路况较差,就会成为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近年来我国因为道路路况较差引发的安全事故数据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重视道路因素对运输安全性的影响[2]。
14交通环境因素
在车辆运输过程中由于道路交通管理薄弱,道路环境差,造成交通拥堵、秩序混乱。从而给驾驶员增加心理压力,导致交通不安全因素的增加。另外天气的情况对车辆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在雪天行驶,道路路面结冰安全性较差,对驾驶员的行车技术要求较高。
2构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对策
21重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211针对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
道路运输企业应该针对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四大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针对驾驶员因素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对策,加强对驾驶员安全驾驶的教育,不断完善驾驶员驾驶管理的制度,为监督和管理驾驶员提供参考,强化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为道路安全运输提供思想保证,在根本上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3]。其次,针对车辆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加强对车辆元件和主要系统的日常维护,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无故障运行。再次,针对运输道路因素,合理设计交通道路,确保道路路面符合运输的要求,加强道路保养,减少因为路况因素发生的交通事故。最后,针对交通环境因素加强交通信息管理、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科学规划绿化带、提高交通环境的合理性,在适当的位置树立提示牌,提高驾驶员注意力,确保交通的通畅。
212完善安全管理
道路运输企业应该转变过去事后处理的管理模式,不能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处理,应该树立全面的安全事故预防意识,在安全管理上不仅要进行事后处理管理,还应加强事前干预管理、事中控制管理,将安全事故消灭在源头。如要求驾驶员在行驶之前阅读车辆维护手册和驾驶要求、了解运输路况,在行驶过程中安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保证安全进行,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强事后管理。
22完善约束机制
道路运输企业应该建立道路运输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利用合理的制度和考核机制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首先,运输企业应该针对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制度,大多数运输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驾驶员违规操作、超速行驶或疲劳驾驶造成的。因此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约束机制,提高对交通参与者的约束力,促进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遵守国家交通法,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加大管理约束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约束制度的执行。运输企业制定约束制度后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落实制度。如运输企业可以根据约束制度建立执行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内容与驾驶员和其他员工的工资、福利等直接挂钩,加大员工违规操作的成本,从而提高员工遵守企业制度的自觉性。另外企业可以制定奖励措施提高员工遵守公司积极性,将员工的被动遵守转化为主动遵守。最后,使用绩效管理加强对驾驶员的控制。运输企业不能片面的以驾驶员为公司创造的利益决定驾驶员的收入,更应该重视驾驶员在安全行驶方面做出的贡献,安全事关运输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将其纳入对驾驶员的考核中,制定绩效管理制度,促进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遵守国家交通法律和企业制度,减少驾驶员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从而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完善安全管理的硬件设施
要强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构建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不仅需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完善安全管理硬件设施。道路运输企业可以在运输车辆上安全监控设施,加强对车辆行驶动态数据的管理。如给运输车辆安装全球定位系统,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获取车俩行驶数据和信息,加强对驾驶员驾驶的监控,提高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4加强执法检查
首先道路运输企业可以自行建立检查站点,对驾驶员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从而控制安全事故的频发。如检查站可以对驾驶员的操作和车辆情况进行检查,提高驾驶员安全操作的积极性、确保车辆无故障运行。
其次道路运输企业可以借助交通部门的执法检查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企业可以根据交通部门的执法结果对责任驾驶员进行相应的处罚,提高驾驶员按章操作的自觉意识。总之运输企业应该主动配合交通部门的管理,维护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环境,保证运输道路的畅通,减少因为交通环境劣质导致的安全事故。
3结语
运输事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道路运输企业应该针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四大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尤其是驾驶员因素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道路运输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约束制度提高驾驶员按章操作意识,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为道路运输事业提供可靠的保障,减少因为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和鹏高速公路行车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12(03).12
[2]邱安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与综合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15(03).8
【道路运输安全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道路运输春运安全培训09-11
道路运输安全检查制度09-26
道路运输安全警钟长鸣06-18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手册11-07
道路运输安全标准化10-19
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安全11-07
道路运输安全员证考题10-26
道路货物运输安全承诺书08-19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05-31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