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质量控制制度

2024-09-22

原料质量控制制度(通用8篇)

原料质量控制制度 篇1

襄阳市宜城市双兴工贸有限公司 原料贮藏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原料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粮食贮藏标准,设计建立了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料、成品仓库,在原料(水稻)贮藏过程中严格按照NY/T1056--200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和国家粮食贮藏标准要求,认真做好原料贮藏防潮、防虫、防鼠质量安全控制工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原料贮藏质量控制的意义

通过原料贮藏质量控制,确保原料在贮藏过程中不被损坏、不受损失,确保原料在贮藏中的质量安全,为整个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二、原料贮藏质量控制环节及控制目标

1、收购前贮藏设施准备(责任人:质检员、保管员)在每季原料收购之前首先要认真做好仓库内外及四周的环境卫生,远离污染源,定期打扫清洁卫生,并对仓库门窗、通风口安装的不锈钢防虫、防鼠网及排风扇进行检修加固或更换。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仓库进行杀菌处理,贮藏设备及使用工具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清理和消毒,防止污染,优先使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清理消毒,消毒剂使用符合NY/T393和NY/T472的规定,空仓杀虫消毒采用90%敌百虫乳油配制成1%的药液喷雾,然后封闭72小时,杀虫消毒结束后,通风24小时以后,才能将检验合格的绿色食品的原料水稻贮藏在库房内。

2、出入库管理(责任人:质检员、保管员)经检验合格的绿色食品的原料才能出入库。

3、合格原料贮藏保管方法

在避光、常温、干燥和防潮设施的专用仓库贮藏专库专存,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在无虫害和鼠害,有明显的表识,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混放,严防污染。堆放时离墙距离不小于20-30厘米。堆与堆之间距离不小于40厘米,保证产品批次清楚,不应超期积压,并及时剔除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产品。

4、粮食检查控制(责任人:质检员、保管员)

粮食检查包括原料的温湿度水份变化、虫害情况,色泽气味及分类,检查时间3-9月,每15天检查一次,10-3月每10天检查一次,检查要分品种,分堆抽一个样,抽样要上中系个抽两个点以上,做好检查记录,并把检查结果以表的形式一式三份(厂长、质检、保管各一份),如发现一次未检查,罚款20元,如检查部认真彻底,出现问题,所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全部赔偿(质检、保管各赔50%)如果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厂长及公司处理。

粮情检查的控制目标是:及时检查,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5、清洁卫生控制(责任人:保管员)

(1)上班时首先打扫库内地面卫生,做到不留死角,库内地面看不到地角粮、纸片、线头等杂物,专人专库管理。

(2)窗户和墙壁做到5-10天打扫一次。(3)粮堆上面保持干净,无蛛网,无鼠便。

(4)不得住库内墙壁、门窗等地方乱贴乱画,严禁在库内吐痰、吃瓜子,违反任何一项,每发现一次罚款20元。

(5)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遵守卫生操作规定。

6、安全防范的质量控制

安全防范的质量控制包括防火、防盗、防虫、防鼠、防潮、防霉。

(1)防火:要做到禁止一切火源进入仓库以免引起火灾,同时库内(包括车间)的电线路经常的进行检查,脱落的线头要按牢,腐化的电线要及时更换(责任人:检修员)(2)防盗:保管人员上班时首先要查看自己所管的库房原料堆是否有异样情况,如果有异样要及时查找原因,下班时一定要关好窗户和门后方可离开。任何人不得随意偷拿公司原料等一切财物,已经发现,处200—1000元的罚款直至开除(责任人:保管员)

(3)防虫:必须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预防方面做到:

①严格控制入库质量,禁止收购不合格的原料,要求晒干进仓,封闭贮藏。减少生虫源头。(责任人:质检员)

②要定期经常打扫库内粮堆四周卫生,防止相互感染。(责任人:保管员)

③合格原料入库后定期采用紫外光杀菌消毒等物理机械的方法和措施。(责任人:保管员)

④经常检查门窗通风口处的防虫网,发现损坏的及时更换。(责任人:保管员)

防治方面做到(责任人:质检员、厂长)①转库隔离处理; ②及时加工处理;

③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药剂;

(4)防鼠:鼠的危害性是咬破袋子,危害粮食,排的粪便影响传播疫病,影响人的健康,因此对鼠害要严加控制采取措施。(责任人:保管员)

①库房外按公司规定定时定期摆放一定数量的鼠笼、鼠夹,严格晚上放,早上收,并对捕到的老鼠进行无害化处理,或死后运外。

②库房门上安装三防门和挡鼠板。

③窗子、地窗排风扣处安装防虫、防鼠网。(5)防潮防漏(责任人:保管员)

①原料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无污染、紧固、严密、不得破损泄露。(责任人:质检员、厂长)

②贮存库房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清洁卫生无污染。③原料贮藏码堆时,应距地20厘米,距墙30厘米,堆距40厘米,禁止与有腐蚀、易受潮、发霉有害货物共同堆放,做到各品种专放,严禁混存混放。

④保管人员要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阴天、雨天要随时关闭门,防止原料受潮增加水份引起霉变。下雨天之前及时清理库房四周排放,以利排水。特别是下大雨天一定要搞好检查接漏工作,如果因不负责任,下雨不及时检查接漏,所造成的损失照价赔偿,同时做好晴天的通风工作,做到库内空气流通,必要时随时打开地窗风扇通风防潮(责任人:保管员)

安全防范的质量控制目标是:无虫害,无鼠例,无毒变,无事故。

(6)不良库存的质量控制(责任人:保管员)不良库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由于水分太大不宜长期保管的原粮。②由于某种品质缺陷,长期被加工的原粮。

③由于数量、质量等原因,长期遗忘,储存时间过长的原粮不良库存的存在,会给公司待来不必的损失,必须及时解决处理。

原粮保管人员应及时,全面地掌握原粮储存的详细情况,并认真做好各项不良统计记录。每十天向厂长汇报一次,统计记录,以提醒公司领导重视,及时解决处理。

(7)记录

建立贮藏设施管理记录程序,保留所有搬运设备,贮藏设施和容器的使用登记表或核查表。应保留贮藏记录,认真记载进出库产品的产地、日期、种类、等级,批次、数量、包装规格、运输方式、并保留相关的单据,以便公司科追溯检查。

宜城市双兴工贸有限公司

原料质量控制制度 篇2

本文从原料矿点质量控制、化学成分控制、难熔矿物控制、水分控制、颗粒度控制等方面, 探究优质浮法玻璃原料质量的控制问题。

1 对玻璃原料矿点的质量控制

浮法玻璃主要原料有硅砂、长石、白云石、石灰石、纯碱、芒硝等。其中, 硅砂、白云石、长石、石灰石是民矿产品, 纯碱和芒硝是化工产品。民矿产品因为其开采和加工单位更多为民营小规模企业, 技术力量较薄弱, 设备较为简陋, 管理较为松散, 产品质量容易波动。其开采和生产过程必须能够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 方能保证有优质的加工产品提供到玻璃厂家。玻璃企业需要定期到矿点了解矿山变化情况, 加强对矿点的加工工艺指导和质量检查, 从源头上控制进厂原料质量。

从表1可以看出, 硅砂和白云石是玻璃原料民矿产品中用量最多的原料, 现重点分析硅砂和白云石矿点质量控制问题。

1.1 硅砂

硅砂占原料比例约60%, 硅砂质量的波动, 对玻璃质量影响很大。硅砂主要成分是Si O2, 中国玻璃硅质原料矿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笔者公司使用的硅砂, 来自北海海底石英砂。广西北海石英砂属于海相沉积石英砂矿床, 为南海岸石英砂矿分布带, 北起闽南, 包括广东惠东、阳西、雷州和海南北部, 直至广西北海, 是中国海砂矿主要开发利用对象, 属于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高的矿床, 北海海底石英砂矿床质量较好。广西北海石英砂开采原来规模较小, 单一的一厂一矿, 没有形成基地, 没有稳定成熟的技术, 矿点质量时有波动, 主要体现在Fe2O3含量的不稳定和细颗粒数量超标、水分波动三个方面。Fe2O3含量在0.10%~0.16%间波动, 细颗粒含量时有超过3%的情况, 因为属湿法生产, 水分存在波动, 有时超标达到7%~8%。笔者公司人员定期前往北海硅砂厂指导工艺改进和进行质量控制指导。近年来, 玻璃工业的迅速发展, 也推动了原料工业的发展。北海目前已经基本形成玻璃硅质原料的基地, 供应多家玻璃企业硅质原料, 硅砂产量迅速提高, 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的重选分级石英砂基地。公司定期对供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装运过程进行考察, 同时, 公司帮助供方建立起标准化化验室, 并为供方培训化验人员, 我司化验室与供方化验室使用统一的主要分析检测仪器和设备, 双方化验室经常交流。供方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供给公司的硅砂原料质量稳定。

防止加工好的原料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被杂质污染, 也是矿点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我司曾经使用湖南溆浦的石英砂, 石英砂的运输为火车散装运输, 在装车和运输过程中, 曾经出现了车皮污染, 石英砂原料中出现铬铁矿杂质, 影响了玻璃质量。防止火车运输的站台和车皮污染, 也是对供方的严格要求。

1.2 白云石

白云石是以Ca Mg (CO3) 2]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 在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蕴藏量, 广西白云石矿藏资源也很丰富。白云石除常与方解石共生外, 菱镁矿亦是常见的共生矿物。此外还有云母、石英、滑石、含铁矿物等杂质。白云石纯者为白色;含铁时呈灰色;风化后呈褐色。当白云石中含有云母、石英、滑石、含铁矿物等杂质时, 就需要进行选矿。公司使用的白云石矿均来自广西境内。过去白云石供方开采方式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 水分含量受气候影响也较大, 也曾经出现供方更换矿点导致成分波动的情况。随着原料工业的发展, 我公司通过考察筛选, 选定生产线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供方, 在供方的生产流程中, 公司要求装设多层除铁装置, 确保进厂原料含铁量合格, 同时要求供方严控水分, 使白云石进厂质量提高并稳定。

玻璃企业把质量控制向上游供方延伸, 能够更好地保证进厂原料的质量。公司通过对各个原料矿点的质量控制, 近几年来进厂原料质量较为稳定。

2 玻璃原料进厂质量控制

玻璃企业对原料制定质量标准, 对成分、水分、粒度都有明确的质量指标, 对根据质量标准对原料进行检验和对外观有无明显污染进行检查。

2.1 原料化学成分及其均匀性和稳定性

中国玻璃企业对原料的化学成分控制高度重视, 但部分企业对原料成分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重视不足, 国外企业高度重视原料均匀性和稳定性。如果一批料出现成分不均匀, 波动大, 或相邻批次间成分不稳定, 容易造成玻璃生产波动。

以硅质原料为例, 优等品质量指标要求如下。

国外企业对Fe2O3要求更高, 波动范围仅允许±0.005%, 同时要求相邻批量间的波动范围应小于允许波动范围绝对值的50%。

原料稳定性要求的严格, 为玻璃质量稳定提供了条件。在实际生产中, 同一种原料有几个不同供方, 原料来自不同产地, 原料的成分存在区别。例如笔者公司使用的长石原料, 供方有广西和湖南, 中国长石资源成矿时代在各地不同, 北方多为加里东期和海西期, 南方多为燕山期, 矿床成因生长不同, 长石从大类分正长石和斜长石, 公司使用的长石, 其中有钾长石 (即正长石) 和钠长石 (斜长石的一种) , 钾钠含量高低不同。对这样的不同产地不同成分的原料使用过程中, 必须要通过配料来达到原料稳定。

玻璃企业要控制原料稳定, 严格控制化学成分波动范围, 必要时采取均化措施, 才能为玻璃生产稳定提供条件。

2.2 水分的控制

玻璃原料如硅砂、白云石、石灰石等水分波动问题比较突出。广西的硅砂原料属于湿法加工, 有时进厂水分达7%~8%, 水分含量高, 波动大, 给混合料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许多企业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仍然沿用传统方法, 即化验室定时取样测定水分, 发现波动后再修改料单的湿基量。由于测量结果的严重滞后, 调整后料单无法补偿水分波动造成的误差。

解决水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是从供方加工企业和玻璃生产企业原料管理上采取措施, 使水分降低到5%以下。加工企业有足够的储量, 有足够时间让水分向下沉积滤水, 有合理的装运管理规程, 硅砂水分可以控制在5%之内。实力雄厚的玻璃生产企业拥有稳定的供应链, 原料供应充足, 厂内建设足够大仓库以便于通过延长原料储存周期来实现滤水, 可以设立均化库, 可以应用在线检测硅质原料水分, 及时根据硅质原料水分的变化修订配料表, 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水分变化引起的称量误差。经验证明, 硅质原料水分降到5%以下, 称量中水分波动已很小, 生产稳定性大大提高。

2.3 难熔重矿物质的控制

对难熔重矿物含量进行检查、测定, 不允许超标难熔矿物进入生产系统, 对稳定玻璃生产, 提高浮法玻璃质量非常重要。硅砂、白云石、石灰石、长石等属于天然矿物, 这些天然矿物中含有危害玻璃质量的杂质, 有些属于难熔矿物, 许多矿物原料含有硅线石、锆英石、和铝镁尖晶石等。其中硅线石在1500~1550℃时转化为莫来石, 并在1810~1870℃下分解, 锆英石熔点为2550℃, 铬铁矿熔点为2180℃, 而浮法玻璃最高熔化温度为1600℃, 在此熔化温度下, 高温难熔矿物很难熔化分解, 尤其在其颗粒较大时更甚。重矿物难以完全熔化而被残留在玻璃原板上, 形成夹杂物, 这是产生玻璃结石的原因之一。国内某玻璃企业因白云石中含有镁尖晶石及镁橄榄石等重矿物, 连续三个月废品率达40%, 最后经过分析找出原因。我司曾因硅砂中有铬铁矿导致玻璃板面出现“小黑点”造成次品。国内浮法玻璃企业需要对难熔重矿物引起足够重视, 上海皮尔金顿公司在重矿物要求方面有严格的标准规定:

在矿山原料加工前对难熔重矿物要进行检查把关, 控制难熔重矿物的含量。对加工好的粉料在装卸和运输中防止杂质污染, 其重矿物含量可以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检测。我公司对新矿点取样分析时必须检测重矿物含量, 如有超标, 该新矿点不得采用。同时, 对供方现有矿点, 定期检查其难熔重矿物含量。

2.4 颗粒度的控制

在浮法玻璃生产中, 原料颗粒度与颗粒组成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 与混合料混合均匀度、熔化速率及玻璃液的均化密切相关。所以原料粒度和颗粒组成要合理, 它们相互间的粒度分布要匹配。

硅质原料用量比例约占混合料比例的60%, 属高温难熔物质, 其颗粒度大, 会使熔化困难, 容易产生夹杂物等缺陷。其颗粒度小易于熔化, 但并非越细越好。例如当硅质原料中

超细粉含量过高时, 由于表面积增大导致静电吸附效应强, 易使混合料结团而不利于熔化;在熔化时反应速度加快, 发泡剧烈, 产生的小气泡不易排除, 影响玻璃澄清效果;超细粉在窑内受热气流冲击容易飞散, 影响混合料的组成, 还容易堵塞蓄热室, 降低熔窑使用寿命。另外, 细粉多, 夹杂的空气多, 熔化澄清的难度也相应加大。白云石和石灰石这两类石灰质原料的粒径, 则要采用较大粒级。国外企业控制其最大粒径在2.5mm, 其原因是石灰质原料颗粒度的加粗, 能够减少石灰质原料的细粉粘附在硅质原料颗粒表面的可能性, 从而有利于硅酸盐反应过程中初生液相对石英颗粒的润湿和包围, 提高熔化速率, 同时在熔制后期石灰质原料生成大量的CO2气体, 有利于玻璃液的澄清和均化。纯碱和硅砂两种物料的平均粒径比为0.8时, 可获得混合物最小程度的分层。粒径比偏离0.8, 混合料均匀度标准偏差逐渐增大, 偏离越远, 分层越严重。这也是浮法玻璃采用重质碱的原因。

玻璃的各种原料, 各自的粒度分布要合理, 它们相互间的粒度分布要匹配, 其目的在于使混合料分层降低到最小程度, 使混合料均匀度处于最佳状, 使玻璃熔化反应良好。因此, 制定合理的粒度标准, 进货时严格按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非常重要。

3 结语

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 玻璃原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先进的玻璃生产理念中, 原料的质量管理, 是生产优质玻璃的基础。原料质量控制中的多个重要要素, 缺一不可。

随着现代玻璃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原料质量控制已经延伸到原料产地的质量控制。过去原料矿点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薄弱、质量波动的状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玻璃企业的需要, 目前原料矿点在向基地化发展, 质量意识明确, 加工设备先进, 技术力量增强, 规模增大, 管理规范, 并且资源综合利用, 这是玻璃行业的一次变革和进步, 代表了发展方向。玻璃企业自身管理理念也得到很大提高, 接受了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 高度重视原料质量控制, 纠正质量观念上的偏差, 加强设备投入, 找出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 在原料质量管理上实行三分技术、七分管理。随着玻璃行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浮法玻璃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将会更上台阶。

摘要:优质的浮法玻璃原料质量, 是生产高品质浮法玻璃的重要基础。浮法玻璃原料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 需要对原料矿点生产及储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进厂原料化学成分及其均匀性和稳定性、水分、粒度及其粒度组成、难熔重矿物含量进行质量控制。

关键词:浮法玻璃,原料,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JC/T649-1996, 平板玻璃用白云石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2]JC/T857-2000, 平板玻璃用长石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3]JC/T529-2000, 平板玻璃用硅质原料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4]JC/T650-1996, 玻璃原料粒度测定方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如何控制快餐原料质量的标准化 篇3

关键词快餐 质量 标准化

现代快餐经营要做到生产工业化、产品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首先就要做到对快餐原料的质量标准化控制,做到严格控制原料选择、生产、加工、质检等过程向标准化、规范化操作。保证所使用的原料都必须符合食品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达到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质量标准或买卖双方的合同要求等规定,以及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性、卫生性、营养性等方面的需求。快餐企业为保证其产品标准和质量稳定,最佳方式是建立原料基地和建立稳定的供货商合作关系。按相关法规和企业标准控制原辅料质量,从而有效控制产品质量,达到产品的卫生安全、标准统一,同时这种供货渠道也降低了原料的采购成本。

一、严把食品原料质量检验关

随着现代食品的工业化发展,快餐产品大多经过了原料供应商和食品加工生产商对原料进行的成品、半成品加工,中途经过了各种生产、贮藏、运输等环节,这就要求了原料的生产过程都要有严格的卫生标准(无毒、无害、有利身体健康)和应达到的各项质量标准。对快餐原料的质量控制要从多方面把关,从原料的选择、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应严格控制,按标准操作,必须遵循国家食品卫生法的管理规定、具备国家质量认证标志、商品标志等法律法规。其中首要环节,就是要严格选择供货渠道、供货商和按各项标准要求,规范进行原料的质量检验,应检查的内容主要应有:对运输车辆的检查、对商标的检查、对包装的检查、对保质期的检查、对数量的检查和对检查送货人员等六方面的检查。另外,还有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食品条形码检查和商品质量、质量安全认证标志以及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系列标准)等的检查,共同确保食品原料的质量。

二、严格执行快餐原料质量标准

快餐产品的质量要达到标准统一,必须要使用质量标准统一的原料。原料的质量是指原料是否适用,越适用质量就越高。原料的标准也会根据各个快餐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整,根据企业内部需求的变化和市场情况的改变,随时检查和修订原料的进购计划和标准。主要对原料的品种、规格、部位、产地、生产时间、卫生指标、营养指标、品牌、生产地、包装、分割要求等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标准。

三、快餐原料需向健康化趋势发展

近年来,一些洋快餐屡屡爆发食品安全问题,备受消费者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安全、营养、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生态、环境有益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各种技术含量高的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保证快餐食品从原料到餐桌全程安全食品一体化的标准,成为快餐企业生产加工的重要内容。

麦当劳成为全球商界“巨无霸”的秘密之一就是标准化的原料配送体系从原料基地抓起。在麦当劳的《全面供应链管理》手册中,规定从原料的源头步骤选土开始详细记录地段和土壤的资料,其后每一环节:养土、选种、播种、种植、灌溉、施肥、防虫也都详细记录,再加上完善的产品回收计划,包括定期摸拟测试,如有问题发生,可用最短的时间有效找到每一片生菜的来源并及时解决。

现代化快餐业发展的含义不仅包含了健美食品(预防肥胖高脂肪)、营养食品和高质量服务体验,更包括了人们对安全、无害、受污染少、绝对新鲜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基本追求。顺应21世纪餐饮消费潮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是未来食品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人们未来的食品取向。科学、健康发展的快餐生产业,选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几类食品保证其产品的安全性和企业的竞争力,是必然趋势。快餐原料最基本的要求也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这一最基本标准。

四、规范原料的质量鉴别方法和严把流通环节的各个质量关

要确保快餐产品的质量标准,对快餐原料的质量鉴别是置关重要的环节,食品原料品质检验的方法很多,主要通过感官和理化进行鉴别。另外,在快餐原料的采购、验收、贮藏、领发等环节进行严格、标准、规范的管理也是保证快餐质量的重要措施。

五、建立原料配送中心是保证快餐原料质量标准化的重要环节

食品配送中心就是专门从事食品加工配送的物流机构,是根据各快餐企业的订货要求,通过转运、分类、保管、加工和信息处理等作业,备齐食品,并能迅速、准确和廉价地进行配送的物流设施。特别对于快餐业的食品原料配送以生鲜食品的加工配送,要求更加特殊和高标准,如对加工设施设备的全面专业、机械操作、冷藏保管和运输设备等,比一般的配送中心的加工能力和技术要求更加强。

建立配送中心有利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的合作关系,强化快餐企业的集中采购能力,拓宽了采购选择面,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也保证了供货的准确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利于减少企业投资;有利于产品品质、加工和管理标准化;有利于有效控制和减少连锁店的存货和损耗;有利于强化企业盈利能力。一方面降低了初级食品原料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使一些成品、半成品的加工能力大大增强,特别对连锁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大增强。

如麦当劳对原料配送中心的要求非常严格,在食品原料供应中,除了基本的食品原料运输外,还要求提供其他服务,从60多个原料供应商收集原料,进行及时配送,并提供采购和库存等增值服务,如信息处理、存货控制、贴标签、生产和质量控制等,这些服务使麦当劳在竞争中获得了优势。

监理质量控制制度 篇4

质量监理制度

编 制 人:

批 准 人:

批准时间:

新疆天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2014-05-22

为进一步加强现场工程质量,执行我公司质量管理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现行国家、省市行业标准,以及设计图纸、监理合同、监理规划等,坚持总体控制、分项管理、预防为主、重点控制、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质量控制原则,特制定以下监理质量控制制度。

一、图纸会审制度

1.图纸会审包括专业会审和综合会审两种形式。专业会审一般是通知承包商自行组织,问题汇总后,在综合会审中解决。2.综合图纸会审由总监负责组织也可由业主地盘工程师组织,参加单位有质量监督、业主代表及相关的施工单位、设计院和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等。

3.综合图纸会审由施工单位负责做好记录,记录整理后参加各单位签字盖章后生效,作为正式技术文件,与施工图有同等效力。

4.图纸会审记录应在会审后一周内送发给各有关单位。5.图纸会审提出和发现的问题,设计单位或有关单位应及时解决。

二、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制度

1.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总规划,也是工程监理的主要依据。

2.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在建设项目招投标时,承包商连同标书上报给建设单位,做为能否中标的考核内容(议标方式除外,但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

3.项目监理组进入施工工地,要向建设单位索取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图纸和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或直接向施工单位索取)。

4.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工程概况;

(2)工程项目总进度计划(或网络计划);

(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或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4)工程施工所须主要施工机具,实物工程量,主要材料数量;

(5)劳动组织与劳动力动态图;

(6)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安全施工保证体系及措施;

(7)施工总平面图。

5.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应放在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技术、安全和经济是否合理)、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水电、线路、交通、消防畅通、机料堆放合理)三个方面。

6.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要先进行专业审查,然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综合审查,审查结果应用书面形式通知设计、施工、业主等单位。

7.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后填写《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审批报审表》作为现场项目监理组织的档案资料保存。

三、工程开工审批制度

1.开工审批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有建筑主管部门签发的施工许可证。

(2)有规划部门签发的建筑许可证

(3)有工程质量监督站核发的《有完备的施工图或按组织设计规定分阶段所必须具备的施工图纸。

(4)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

(5)有施工安全监督站核发的《施工安全监督登记表》。(6)已签订施工合同。(7)已签订监理合同。(8)施工组织设计已经批准。

(9)已完成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工作。

(10)基本完成施工阶段的组织、材料、机具、劳动力和技术的各项准备工作。

(11)已按合同规定及时支付备料款。

2.由总监理工程师召集工地例会,审议开工条件。

3.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开工报告”,并以批准的开工日期作为合同规定的开工日期。

四、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

1.隐蔽工程检验的标准应根据工程施工图纸、施工验收规范及其它有关标准或规定执行。

2.在本道工序完成之后,下一道工序开始进行之前,由施工班组负责人填写自检记录,队长和单位质检人员检查合格签注意见后,再交由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检查(1)隐蔽工程检查是分项工程质量检验的重要工序,应检查被隐蔽的材料数量、质量、合格证书和复验报告的编号等。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后签字隐蔽。3.工程在隐蔽前,提前48小时书面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经检查合格签证后方准隐蔽。监理工程师不能按时参加验收,须在开始验收24小时之前向乙方提出延期要求,延期不能超过2天,监理工程师未按上述时间提出延期要求且不参加验收,乙方可以自行组织验收,监理工程师应予承认。

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验收24小时后,监理工程师不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可视为监理工程师已批准,乙方可进行隐蔽或继续施工。

4.隐蔽工程在签署意见前应查明工程部位和实物工程量、施工材料所用标准及合格与否、混凝土、砂浆、沥青等配合比、操作人员、误差尺寸等,不得简单签署“合格”、“按图纸施工”等字句。

5.未按规定填写隐蔽工程记录,监理人员有权制止下道工序施工,未经检查擅自隐蔽的工程,监理人员有权拒绝在记录上签证。由此造成的质量事故及返工损失,由施工单位自负。

6.基础和主体工程完工时,要分别组织中间验收,汇同有关部门对质量等级作出评定意见。

五、原材料送检制度

原材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原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格把好材料关,确保投入工程使用的材料符合设计及现行规范、规定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1.严格遵照国家、深圳市现行规范、规定、条例等的要求进行原材料的有见证送检。送检由双方共同执行,即由监理单位的送检见证人和施工单位现场质检员共同按要求进行取样并送检; 2.材料质量检验取样必须有代表性,即所取样品的质量能代表该批材料的质量。在采取试样时必须按规定的部位、数量及采选的操作要求进行。

3.当对材料性能不清楚、或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对成批生产的构件,均应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或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4.工程中主要的原材及构配件必须具有厂家的批号和出厂合格证。钢筋混凝土成品构件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检查。

5.在现场配制的材料,如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绝缘材料、保温材料等配合比,应先经有见证送检,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6.主要材料取样批量、取样方法、取样数量按南京市质监站《建材检验取样规定》执行。

六、工程变更处理制度

1.设计变更指由设计单位、业主提出的设计图纸修改,而工程变更指由承建商提出的设计图纸修改。

2.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必须通过监理单位审核。

3.监理单位对“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审查重点在于是否符合现行规程、规定,技术是否可行;对工期有无影响,对工程投资有无影响;与工程合同是否相符;变更的性质(设计错误、施工错误)等。

4.重要的变更或涉及经济问题(数额较大)应征得业主的同意。

七、现场工程例会制度

1.工程例会分为第一次工地会议和经常性工地会议,第一次工地会议在开工前进行,经常性工地会议在开工后定期召开,每周召开一次。

2.工程例会由总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工程师代表)主持,参加人员应包括监理工程师、业主代表、承包商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其它有关人员,以及指定的分包商。任务主要是协调施工、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第一次工地会议的主要内容为:

(1)监理工程师向承包商和业主介绍监理工程师现场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就如何配合做好监控工作对承包商、业主

提出要求;

(2)检查承包商和分包的资质;

(3)检查施工准备情况;

通过第一次工地会议,监理工程师对是否签发开工令提出结论意见。

4.经常性工地会议的主要内容为:

(1)确认上次工地会议纪要的执行情况;

(2)检查预测工程进度;

(3)检查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满足工程进展情况;

(4)检查通报进场材料及设备情况;

(5)检查通报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问题;

(6)检查合同执行情况;

(7)其它方面。

5.对于技术方面和合同管理方面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采用专题会议的形式进行研究和解决。专题会议由监理工程师主持,参加会议的人员根据会议内容确定。

6.工程例会上解决的问题和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均应作出纪要,以便备查,并作为归档资料保存。

八、现场协调会议制度

1.现场协调会指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和主持,按一定程序召开的,以研究工地出现的包括计划、进度、质量及工程款支付等许多问题的经常性工地会议。2.现场协调会定期召开一次。

3.参加人:监理单位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有关监理人员;承建商为工程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业主负责人或代表,必要时还可邀请其它有关单位(如质检单位、设计单位、分包单位)参加。4.会议议题一般为:(1)对工地存在问题的解决和会议纪要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2)工程进展情况(对下月、下周进度的预测);

(3)承建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情况;

(4)施工质量、材料设备质量情况;

(5)有关技术问题(具体问题另议);

(6)有关工程款支付及索赔问题;

(7)现场文明施工及施工安全问题;

(8)外部条件问题;

(9)与工程有关的其它问题。5.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整理,经与会各方代表会签认可,然后分发给有关单位并签收。会议纪要的主要内容:(1)会议地点和时间;

(2)出席者姓名、职务及其所代表的单位;(3)会议参加单位提出的主要问题;(4)议决事项(包括何人何时执行)。

6.除定期召开现场协调会外,还应根据需要组织召开一些专业性协调会议,由监理单位或业主主持。

九、监理记录制度

1.监理记录是工程监理不可缺少的环节,监理记录分为:施工协调会记录、拨付签证记录、质量安全问题及处理结果记录、竣工记录等。

2.施工过程记录一般包括监理日志、监理月报和往来文件等。3.监理日志要求各项目监理组所有人员人手一册,逐天认真填写;专业工程师和监理人员的监理日志由总监理工程师(或代表)审阅。监理日志主要记载内容包括:

(1)气象情况;(2)工程进度;

(3)材料;(4)工程质量;

(5)存在主要问题及处理措施;(6)其它记事。4.监理月报是总监理工程师提交给业主的报告,月报一般包括以下资料:

(1)工程叙述;(2)工程进度报表;

(3)质量情况;(4)进度款情况;

(5)承包方施工活动资料(6)承包方提出的问题;

(7)监理方监理活动资料;(8)往来文件;

(9)监理简报。5.往来文件包括:

(1)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商发出的各种指示(以函件为准);

(2)承包商发给监理的各类文件;

(3)监理工程师发给业主的备忘录;

(4)业主发给监理的备忘录;

(5)地方政府及上级机关发出的有关文件和指示;

(6)工程例会和专题会议纪要。6.财务记录主要表格有:

(1)工程付款申请和拨款月报表;

(2)费用索赔审批书;

(3)工程变更审批书。

7.质量记录。工程中的每个分项及分部均需按照有关验收规范和评定标准进行验收,主要表格有:

(1)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批记录表(承包商保存);

(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承包商保存,监理留底);

(3)质量事故处理结果、验收签证(承包商保存,监理留底)。

8.竣工资料主要内容有:

(1)竣工图(承包商编制,监理审查);

(2)竣工验收资料(承包商编制,监理审查);

(3)质量验评资料(承包商编制,监理审查留底);

(4)工程付款资料(承包商编制,监理审查);

(5)工程结算资料(承包商编制,监理核定并留结算总数)。

十、巡回检查制度

1.公司以总工程师(或监理部经理)为主,由各有关部门参加,组织巡回检查,对公司承担的所有监理项目进行现场检查。2.巡视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三大项:(1)进度控制情况与存在问题;

(2)质量监控情况与存在问题;(3)投资控制情况与存在问题。

3.在巡视过程中同时向业主回访,征求业主意见,改进监理工作。4.对巡视检查中发现的典型事例,公司监理部组织召开现场交流会。

5.巡回检查应由监理部别做好记录。

十一、旁站监理制度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中的施工质量,防患于未然,及时纠正和严格控制违章操作、不符合设计要求、违反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的施工现象,特制定本制度。

1.旁站监理是监理工程师进行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所谓旁站监理是指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序的工艺操作过程进行旁观,监督各工序操作人员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严格控制违章操作和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2.现场监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正确认识旁站监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项目监理组要认真安排和组织好旁站监理工作。3.旁站监理的主要范围:

(1)特殊结构的关键部位。

(2)重要隐蔽工程。

(3)无法事后检验或返工的工序。

(4)对工程质量重大影响的工序。

十二、单位、单项工程中间验收制度 1.验收条件:

单位工程(单项工程)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和施工图纸的要求全部建成,具备投产和使用条件,如因特殊原因,工程虽未按设计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但对投产、使用影响不大,在征得业主和监理同意的情况下,也可将承建的建设项目报请竣工验收。2.验收程序:

承建商作竣工预检:其中包括基层承建商自检、项目经理部自检、公司级预检、提交验收申请报告。

监理单位初验:由总监组织监理人员进行,初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初验阶段可邀请业主和设计单位参加。

正式验收:以业主为主,监理单位协助,组织设计、施工、质检部门等参加,并由质检部门认定质量等级。单位工程的监理验收意见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

工程项目交接:项目竣工并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竣工验收后,由监理工程师协助承建商向业主进行项目所有权的交接,并由监理单位签发“竣工移交证书”。工程交接时,还应将成套的工程技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目建档后移交给业主。

在办理工程项目交接前,承建商应编制竣工结算书,以此作为依据向业主结算最终拨付的工程价款。竣工结算书应通过监理工程师的审核、确认并签发“工程结算审核表”,同时还须经有关论证部门核准。

3.工程资料的验收:

工程资料的验收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承建商应按合同要求提供全套竣工验收所必须的工程资料,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报质检站审核后,方可安排竣工验收。

(1)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合格证明资料;

(2)试验、检验资料;

(3)核查隐蔽工程记录;

(4)审查竣工图。

十三、监理自检自评制度

1.本制度是指:在质监部门组织进行分部分项验收及竣工核验之前,由公司监理部牵头组织项目监理组对所监项目进行的分部分项及竣工自评自检工作制度。

2.监理自评自检的依据为:有关现行工程验收规范、标准及施工设计文件。

3.在监项目施工进展情况达到规定的分部分项及竣工验收阶段,监理部适时组织项目监理组对现场施工质量及工程资料档案进行监理自评自检,针对现场及资料整理的检查情况向承建商提出整改意见。

4.项目监理组应根据监理自评自检提出的整改意见,督促并检查承建商及时整改,将整改情况上报业主和公司监理部,作为项目进行交验的参考依据。

十四、建立监理日志制度

1.监理日志由监理人员分别填写,总监理工程师负责检查审阅。2.监理日志主要记载内容包括:(1)天气记录;(2)施工部位和内容;(3)完成工程量及工程进度;(4)工程质量情况;(5)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如工程质量问题、材料质量问题

等);

(6)水电供应问题;

(7)上级指示及会议决定有关项目。

十五、监理月报制度

1.每月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编制监理月报,有关监理人员参加,于当月月底前报送业主和监理公司(存底一份)。2.监理月报包括如下内容:(1)本月工程概要;(2)本月工程质量控制情况评析;(3)本月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评析;(4)本月工程进度控制情况评析。(5)本月费用控制情况评析;

十六、分包单位资格审查制度

1.总承包单位应向监理单位申报其选择的分包单位(包括业主指定的分包单位)。

2.监理单位审查的主要内容为分包单位的资质、经验、能力、信誉、财务等情况。

3.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本专业分包单位提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建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批“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4.未经监理单位认可的分包单位,总承包单位不得让其进入现场施工。

十七、工程索赔签审制度

1.工程索赔的类别分为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分别由承建商或业主提出。

2.工程索赔应依据合同有关条款向监理提出索赔申请,并说明索赔的依据和理由,提供必要的记录和证据,注明计算结果。3.工程索赔应在合同规定的期限提出,被索赔方也应在合同规定时间内答复,过期提出,监理可不受理;超时答复,监理可视同批准。

4.当索赔要求不能在工地由合同双方及时解决,应通过协商处理,必要时由监理单位做出裁决意见。若某一方对监理的裁决意见持有异议,有权要求将争议提交仲裁机关公断,或者提交法院裁决。仲裁机关或法院作出的决定具有同样的最终裁决权威,索赔双方必须遵照执行。

5.工程索赔由索赔方填“报索赔申报表”,经双方协商后由有关监理工程师和总监理工程师核签后生效,并签发“索赔审批表”。

十八、监理资料管理制度

1.建设项目监理工作资料,是监理单位对项目实施监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2.监理资料应归档的内容主要有:

(1)监理合同、监理许可证(复印件加盖公章);(2)监理规划;(3)监理实施细则;(4)监理月报;(5)监理简报;(6)会议纪要;

(7)监理指令(含监理通知、停复工指令、不合格工程通知等);(8)备忘录;

(9)质量事故调查及处理报告等;(10)工程验收记录;(11)赔审批表;(12)工程结算审核表;(13)竣工移交证书;(14)监理日志;(15)监理工作总结。

3.监理档案应立卷装订,有编号,有目录,责专人负责。4.监理档案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及时送交监理公司档案室保存,并按地方档案馆规定,报送甲方归档。

十九、工程停工制度

1.为确保工程质量,杜绝安全事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总监理工程师有权下达停工指令。

2.未经检验即进行下道工序时;

3.工程质量下降经指出后,未采取有效措施或虽采取了一定措施,而效果不好继续作业时;

4.擅自采用未经认可或批准的材料; 5.擅自变更图纸的要求; 6.擅自将工程转包;

7.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贸然施工,已出现质量下降征兆时;

8.施工中出现安全异常,经提出后,施工单位未采取改进措施或改进措施不符合要求时;

原料验收管理制度 篇5

为切实加强产品生产加工所使用的原料的质量安全管理,从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源头和前端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安全关,制定本制度。

1、供销科长负责动态收集产品标准、所有原材料标准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有效文本,及时提供给相关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组织开展培训,充分掌握原料进货把关要求。

2、原料采购前,供销科长要编制采购计划,确定原料合格供方,查验供方的相关资质,不具备资质生产企业的原料不得纳入采购范围,采购订单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报企业厂长审批后予以组织实施。

3、由供销科长向做首次交易的原料供方采购原料时,索取供货企业的相关证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属强制性认证范围的有效的强制性认证证书、产品标识上标注的相关质量标志、商标和专利的有效证明文件,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有效证明文件。

4、对来源渠道不清晰,提供不出上述有效证件的原料不得予以采购使用,对提供的证件与标注不符合的原料不得予以采购使用。

5、对长期购买的原料供方,要查验供货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主体资格合法性证件的有效期,合法性证件超过有效期的原料不得予以采购使用。

6、在购进原料时,按批次向供货单位或生产单位索取证明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原料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复印件,作为质量安全管理档案予以妥善保管。

7、仓管员对原料实物验收检查时,发现产品来源渠道不明,所采购产品与采购计划产品不符或属假冒伪劣产品,原料不在有效的生产许可范围产品之列,产品检验不合格,实物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损害,不得予以接收入库,并及时报告供销科长、厂长,由供销科长与供方取得联系沟通,予以调换或退还。

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篇6

一、为了使采购的原辅料(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能够满足

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单位购进的原辅材料一律应当进行实地查验,经过验证后方可入库。

三、在进货查验原辅材料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时,应查验供货方主体资格的合法有效证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的相关文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记录生产许可证编号、复印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备日后检查。

四、进货查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以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及批号、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对本企业自行检验食品原料的,要记录检验结果集保存检验记录。其中,联系方式中应当注明供货者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

五、对原辅材料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查验内容包括:

(一)查验包装标识是否有中文标注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置清晰标注净含量、规格、型号等项目。

(二)(三)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

(四)(五)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

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末检验、检验,是否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情况。

(六)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标注的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已经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

(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检验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采购。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由供货者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方可采购进货。

六、应加强原辅材料的外观质量检查,对包装不严、破损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变质的,不得入库,并立即停止进货和使用,进行返厂或无害化处理。

七、在进货查验时,发现产品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应拒绝验收。发现有假冒伪劣时,应及时报告。

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 篇7

内部控制是单位领导人员和职能部门通过管理工作使得经济活动按标准对其调整以达到目标的过程。1992年, 美国会计学会 (AAA) , 美国注协 (AICPA) , 财务经理协会 (FEI) 和管理会计学会 (IMA) 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的“内部控制委员会 (COSO) ”发布公告, 提出了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框架, 成为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概念。COSO认为,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 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同时指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从以上关于内控制度的概念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对于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表现在:

1.内控制度能够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现在企业内部贯彻执行。因为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 都能及时反映, 及时纠正, 从而可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 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和及时地反映企业状况,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2.内控制度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这主要是因为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如实地反映, 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 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3.内控制度有利于防止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 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贪污腐败等行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监督不严密的基础上的犯罪行为, 会带来资产的损失。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入库、记录、保管等各个环节, 确保财产物资的完全完整, 从而也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度比较高。

二、我国内控制度建设的局限性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为什么我国会计质量低下尤其是真实性程度很低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呢?究其原因, 应该说是由于我国内控制度建设的局限性导致的,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产权主体看,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产权界定不很明晰, 从而使健全和这完善内控制度的受益主体也就不明确, 缺乏来自委托方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强烈要求。虽然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公有制经济, 国家应该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 但是对于由谁来代表国家行使这个权利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造成了事实上的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缺位, 内控制度建设的受益主体和监控主体都不明确。

2.从内控制度本身来看, 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和执行难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 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 比如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 会计人员兼职过多, 使会计的事前审核, 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第二, 虽然建起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流于形式, 更多的是“有章不循”, 将已订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变成印在纸上或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条文;第三, 内控制度执行比较困难, 主要是由于人们法制观念淡漠, 习惯于按经验和传统办事。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从内因方面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受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 其中内因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 加强企业内控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保证。

为了解决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现状, 需要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正确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由于内部审计是内控环境的一个特殊因素, 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 且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 可见,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特殊因素, 又要监督着企业内部控制支行, 因此,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部门或人员, 且直接向企业最高层负责并报告工作。

(2) 正确处理常现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对象是企业的常现业务活动, 如果企业发生求预料事项或不常发生的事项, 则现有的控制将会失去效力, 所以常现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内部控制中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关系。其中一般授权是对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作出的规定, 特殊授权处理的是非常规性交易事项, 内部控制应该明确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的责任和权限, 以及每笔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3) 正确处理“硬控制”与“软控制”的关系, 其中“硬控制”是指内控制度中具有普遍约束力, “必须”的和“硬性”的规定, 而软控制主要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 如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及内控意识等, 主要靠道德习惯等发挥其作用。与企业以前的内控制度相比, 现在更加强调软控制的作用, 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只有软硬兼施, 实行综合控制, 才能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4) 正确处理内部控制的灵活性、经济性和简便性的关系, 内控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 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如果内控制度太刚性, 可能会对企业形成障碍, 从而影响效率, 同时, 内控制度还应该简单易懂, 以免产生理解歧义, 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1) 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 具体应包括三个相互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层次是在企业“供产销”活动全过程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制度, 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 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 即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和周期性的检查, 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三个层次是以稽核、审计、纪检部门为基础, 成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通过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 建立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 建立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 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公司必须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 实行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评、晋升、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 确保公司员工具备和保持正直、诚实、公正、廉洁的品质与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特别应当加强高级管理人员的教育, 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领导的责任, 同时也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减少由于会计人员本身造成的舞弊。

(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主要需要通过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临时的检查与考核, 看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 执行中有何成绩, 出了什么问题, 然后据此进行鲜明的奖励与惩罚, 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 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4) 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因为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 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 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 使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和透明度都得到提高。

总之, 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 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良好的内控环境可以为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 以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客观真实。

参考文献

原料质量控制制度 篇8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实施问题;建议措施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凭借着专业的鉴证技能,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公信度,为投资者、债权人、公司内部管理层等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信息,为其提供决策的依据,所以注册会计师作为专门职业深受社会公众的尊敬。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日趋复杂,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非理性行为也越来越多。国内的银广夏、琼民源;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等世界级大公司的财务欺诈案让很多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卷入其中,引发了震撼世界股市和会计职业界的“诚信危机”。会计师事务所在痛定思痛之后,也在悄然进行变革,许多希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仁人志士,把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建立与完善上。原因极为简单,如果没有完善、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及实施根本无法重塑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信心,行业健康发展也只能是虚幻的目标。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发展沿革

1980年财政部颁发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正式允许在中国建立注册会计师制度,成立会计师事务所。198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始步人政府监督和指导、行业协会自我管理的轨道。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启动了注册会计师行業法规建设的步伐。1996年底,中国注协拟定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准则》,进一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保证执业质量。2004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Ⅸ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全面建立执业质量检查制度。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了中国注协拟定的两项质量控制准则:一是《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二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明确了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

由于公众、审计客户以及政府机构对审计职业的批评和高标准要求,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已成为会计职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众学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很多深入的探讨。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外部监管力度不足

从质量控制新准则发布至今已施行多年,但由于外部监管不到位,比如注册会计师协会自设立以来,一直扮演双重角色:既是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的守护神,又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监管者,本身就存在着利害冲突。因限于人力和财力,各监管机构除了少量抽查外,一般不对审计报告进行核查,而是主要依靠审计行业的自我规范和同业监督,监管机构只是在问题暴露后才进行追查,因此绝大多数违规审计案件都是在某些公司突然破产后才牵扯出来的。正因为如此,不少事务所本身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对质量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实践中很多措施无法落实。

2.会计师事务所难以保持独立性

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允许会计师事务所为被审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税务咨询、法律咨询等非审计服务,其初衷是希望借助注册会计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规范被审企业的会计业务和依法纳税等。但会计师事务所过度地介入被审企业的业务活动,必然会将两者的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在巨大的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事务所无法保证独立性。在我国国内就曾发生过审计人员违反独立性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的案例。北京市长城机电产业公司,利用科研成果,以高息回报为诱饵非法集资,集资款高达十多亿元,而该公司将大量款项挥霍和侵吞,1993年在被投资者怀疑时,该公司找到中诚会计师事务所第二分所出具验资报告。该所接受吃请,收受红包,存在超越常情的经济往来,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在未认真履行审计职责的情况下,按照长城公司的要求以中诚会计师事务所的名义出具了虚假验资报告,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强

在我国会计体系与国际接轨阶段,许多注册会计师不注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业务发展日益复杂的需要。如果不胜任,再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比如,在对“银广夏”进行年报审计时,CPA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未对关键证据亲自取证,在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时,若能亲自发函,亲自收函,就能查出企业的虚假业务记录,就能避免审计失败,而CPA恰恰相反,询证函的发出,收回均由被审计单位执行,结果给其伪造证据提供了机会。所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4.事务所组织形式不完善

中国注册会计师法明确规定,可以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制和合伙制两种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选择有限责任制的事务所占绝大多数,而选择合伙制的事务所仅占很少的一部分。对于有限责任制形式,投资人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审计上的法律责任,且投资人之间无连带责任,显然投资人违规成本较低。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降低了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以及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法律风险,使道德违规成本相对较低,不利于道德风尚德形成。

三、完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实施的建议

1.强化法律监管,明确政府监管角色

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可操作性不强,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质量控制制度的法规得不到落实。这种低风险的法律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偏低。所以我国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在法律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行业监管制度。其中最关键的是政府角色的定位问题,政府作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决者,应提供市场运作所必需的制度保证,以法律和法律授权作为主要监管手段,明确审计关系各方的责权范围,并通过实施必要的监督与处罚措施来约束其行为,从而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公平的市场秩序,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2.限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等,加强独立性建设

允许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委托人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业务,但必须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如果绝对禁止,虽然可以解决形式上与实质上的独立性问题,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取信于社

会公众,但这种做法并不能达到社会效率的最优化,因此我们应根据重要性原则,权衡社会效率的丧失与独立性所受到的损害程度,最终做出恰当的选择,明确当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收入额及其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某一标准时,应停止为同一委托人所提供的两种业务之一。并且,当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业务时,应注意信息披露。被审计公司应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非审计服务的类型及程度,尤其是上市公司應该公开披露支付给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服务费用的明细数据,事务所也应该披露因提供非审计业务而增加的明细数据。只有这样,才能让投资者判断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一揽子审计、非审计服务时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应有的谨慎和独立。

3.提高和培养专业胜任能力

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新方法、新制度的不断涌现,要求注册会计师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要求。如果没有专业胜任能力,所有的质量控制都是虚设。首先,学校教育应着重于专门知识的掌握,在我国,大学会计教育特别是注册会计师方向的会计教育应以“为学生成为执业会计师做准备、为将来其从事会计职业打基础、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比如据此设置课程、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或培训,着重于学生专门知识的掌握。其次,适当延长执业前的从业时间,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执业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判断能力,这些能力都来自于注册会计师的实践经验。目前,我国申请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两年的审计工作经验。最后,完善执业后续教育十分重要。对于工作时间比较繁忙的注册会计师,空余出完整的时间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比较困难,可以考虑增加适合自主化学习的方式,如网络学习等等。加强后续教育的评价与考核也是必要的,在我国,对于未完成后续教育的注册会计师可以给与暂缓注册等处罚,借此强化后续教育意识,提高整个行业的执业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4.建立健全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完善事务所退出机制

上一篇:向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汇报材料下一篇:牧童古诗改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