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图报告

2024-10-19

流程图报告(共9篇)

流程图报告 篇1

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全面提升资产效能

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现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实物流”管控。在企业早期的资产管理实践中,如何保障货币性资产的安全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业务内部控制已从如何防范资金挪用、非法占用和实物资产被盗拓展到重点关注资产效能,充分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

鉴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作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同时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着重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旨在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资产管理的总体要求

为促进实现资产管理目标,资产管理指引要求企业加强各项资产管控,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

(一)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一般工商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最大。无论是新企业或是存续企业,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或已经制定了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按照严格的制度管理各项资产。为了保障资产安全、提升资产管理效能,企业应当全面梳理资产流程。

在梳理过程中,既要注意从大类上区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又要分别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进行细化和梳理。比如,存货需要从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进行梳理;固定资产需要从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梳理;无形资产需要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进行梳理。企业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应当贯穿各类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进入到退出”各个环节。比如,对存货通常可以从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出库、盘点和处置等环节进行梳理。梳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流程,不仅要对照现有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而且应当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流顺畅、是否能够不断减少物流风险、是否能够不断降低相关成本费用、各项资产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应有的效能,等等。

(二)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通过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是企业强 化资产管理的关键步骤。这些薄弱环节若不引起重视并加以及时改进,通常引发资产流失或运行风险,或者企业资产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资产管理指引针对当前企业资产管理实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从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三方面入手,要求企业着力关注下列主要风险:一是,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二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三是,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应当在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上述三个方面的主要风险,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细化,全面查找资产管理漏洞,确保资产管理不断处于优化状态。

(三)健全和落实资产管控措施在全面梳理资产流程、查找管理薄弱环节之后,企业应当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健全和落实相关措施。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规范提出的各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的要求,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措施。属于缺乏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属于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对现行制度予以补充完善;属于现行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应当加大制度执行力,避免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一些企业由于“实物流”管控不严,导致重大风险的发生,往往不是属于制度不健全,而是制度一大堆,手册到处有,更多的是用于应付检查,实际执行是两回事。这种做法是自欺欺人,到头来是企业自身遭受损失。在激烈的竞争时代,企业只有科学管理,强化管控措施,确保各项资产安全并发挥效能,才能防范资产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目标。

二、关于存货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转材料等;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存货业务特征和管理模式;即使同一企业,不同类型存货的业务流程和管控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企业建立和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业务流程中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下列图

1、图2分别列示了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流转的程序。

图1 生产企业物流流程图

从图1可以看出,一般生产企业的存货业务流程可分为取得、验收、仓储保管、生产加工、盘点处置等四个阶段,历经取得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原料加工、装配包装、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主要环节。具体到某个特定生产企业,存货业务流程可能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上述所有环节,甚至有更多、更细的流程,且存货在企业内部要经历多次循环。比如,原材料要经历验收入库、领用加工,形成半成品后又入库保存或现场保管、领用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完成为产成品后再入库保存,直至发出销售等过程。也有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较为简单,其存货业务流程可能只涉及上述阶段中的某几个环节。

图2 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流程图

从图2可以看出,作为商品流通企业的批发商的存货,通常经过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和销售发出等主要环节;零售商从生产企业或批发商(经销商)那里取得商品,经验收后入库保管或者直接放置在经营场所对外销售。比如,仓储式超市货架里摆放的商品就是超市的存货,商品仓储与销售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概括地讲,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是其共有的环节。以下对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加以阐述。

(一)取得存货存货的取得有诸如外购、委托加工或自行生产等多种方式,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生产经营计划和市场因素等综合考虑,本着成本效益原则,确定不同类型的存货取得方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存货管理实务中,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考虑到存货取得的风险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采购环节,将由相关的预算和采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加以规范。

(二)验收入库不论是外购原材料或商品,还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经过验收(质检)环节,以保证存货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等有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2.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经验收合格的存货进入入库或销售环节。仓储部门对于入库的存货,应根据入库单的内容对存货的数量、质量、品种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入库;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办理退换货等相关事宜。入库记录要真实、完整,定期与财会等相关部门核对,不得擅自修改。

(三)仓储保管一般而言,生产企业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需要对存货进行仓储保管;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从购入到销往客户之间也存在仓储保管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2.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贮存,做好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防变质等保管工作,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产品要分类存放。生产现场的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同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3.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

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5.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库存情况;发现毁损、存在跌价迹象的,应及时与生产、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沟通。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

(四)领用发出生产企业、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辅料、燃料和零部件等用于生产加工;仓储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开出的发货单向经销商或用户发出产成品;商品流通领域的批发商根据合同或订货单等向下游经销商或零售商发出商品;消费者凭交款凭证等从零售商处取走商品等,都涉及存货领用发出问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适用的存货发出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存货准出制度,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健全存货出库手续,加强存货领用记录。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仓储部门应核对经过审核的领料单或发货通知单的内容,做到单据齐全,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准确;符合条件的准予领用或发出,并与领用人当面核对、点清交付。在商场超市等商品流通企业,在存货销售发出环节应侧重于防止商品失窃、随时整理弃置商品、每日核对销售记录和库存记录等。无论是何种企业,对于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均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五)盘点清查存货盘点清查一方面要核对实物的数量,看其是否与相关记录相符、是否账实相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实物的质量,看其是否有明显的损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工作规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等相关内容,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盘点清查时,应拟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使用科学的盘点方法,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以保证盘点的真实性、有效性。盘点清查结果要及时编制盘点表,形成书面报告,包括盘点人员、时间、地点、实际所盘点存货名称、品种、数量、存放情况以及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账实不符情况等内容。对盘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多部门人员共同盘点,应当充分体现相互制衡,严格按照盘点计划,认真记录盘点情况。此外,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的存货盘点清查,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将盘点清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六)存货处置存货销售处置是存货退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节,包括商品和产成品的正常对外销售以及存货因变质、毁损等进行的处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报废处置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及时、充分了解存货的存储状态,对于存货变质、毁损、报废或流失的处理要分清责任、分析原因、及时合理。

三、关于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分析、归纳、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行。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和淘汰处置等环节,如图3所示。

图3 固定资产基本业务流程图

(一)固定资产取得固定资产涉及外购、自行建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等方式。生产设备、运输工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有不同的验收程序和技术要求,同一类固定资产也会因其标准化程度、技术难度等的不同而对验收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通常来说,办公家具、电脑、打印机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固定资产验收过程较为简化,对一些复杂的大型生产设备,尤其是定制的高科技精密仪器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需要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新增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符要求、进而影响资产运行效果;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

主要管控措施:1.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编制验收报告。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未通过验收的不合格资产,不得接收,必须按照合同等有关规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对于具有权属证明的资产,取得时必须有合法的权属证书。

2.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企业应当通盘考虑固定资产状况,根据其性质和特点,确定和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投保范围和政策。投保金额与投保项目力求适当,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规范投保行为,应对固定资产损失风险。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应当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人,防范固定资产投保舞弊。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及时调查原因及受损金额,向保险公司办理相关的索赔手续。

(二)资产登记造册企业取得每项固定资产后均需要进行详细登记,编制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以便固定资产的统计、检查和后续管理。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1.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列明固定资产编号、名称、种类、所在地点、使用部门、责任人、数量、账面价值、使用年限、损耗等内容,有利于企业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全貌。

2.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卡片应在资产编号上与固定资产目录保持对应关系,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便于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

固定资产目录和卡片均应定期或不定期复核,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三)固定资产运行维护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可能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残次率高,甚至发生生产事故或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将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

3.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施工单位资质和资信,并建立管理档案;修理项目应分类,明确需要招投标项目。修理完成,由施工单位出具交工验收报告,经资产使用和实物管理部门核对工程质量并审批。重大项目应专项审计。

4.企业生产线等关键设备的运作效率与效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操作人员上 岗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特殊设备实行岗位许可制度,需持证上岗,必须对资产运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确保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四)固定资产升级改造企业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升级改造,以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保证生产的安全环保。固定资产更新有部分更新与整体更新两种情形,部分更新的目的通常包括局部技术改造、更换高性能部件、增加新功能等方面,需权衡更新活动的成本与效益综合决策;整体更新主要指对陈旧设备的淘汰与全面升级,更侧重于资产技术的先进性,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可能造成企业产品线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主要管控措施:1.定期对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评估,结合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可持续性,资产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技改方案,与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可行性分析,并且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

2.管理部门需对技改方案实施过程适时监控、加强管理,有条件企业建立技改专项资金并定期或不定期审计。

(五)资产清查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全面清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

主要管控措施:1.财务部门组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需定期进行清查,明确资产权属,确保实物与卡、财务账表相符,在清查作业实施之前编制清查方案,经过管理部门审核后进行相关的清查作业。

2.在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需要编制清查报告,管理部门需就清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可靠性。

3.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报告审核通过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保账实相符,并上报备案。

(六)抵押质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权,而将该财产抵押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也称质权,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企业有时因资金周转等原因以其固定资产作抵押物或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如到期不能归还借款,银行则有权依法将该固定资产折价或拍卖。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抵押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抵押资产价值低估和资产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1.加强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管理,明晰固定资产抵押、质押流程,规定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确保资产抵押、质押经过授权审批及适当程序。同时,应做好相应记录,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2.财务部门办理资产抵押时,如需要委托专业中介机构鉴定评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当会同金融机构有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现场勘验抵押品,对抵押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对于抵押资产,应编制专门的抵押资产目录。

(七)固定资产处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保证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1.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

2.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处置价格等。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3.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及非货币交换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企业应特别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相关授权人员办理,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采取集体审议或联签制度。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4.对出租的固定资产由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出租或出借的申请,写明申请的理由和原因,并由相关授权人员和部门就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应签订出租或出借合同,包括合同双方的具体情况,出租的原因和期限等内容。

四、关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企业应当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分类管理制度,保护无形资产的安全,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无形资产管理的流程无形资产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无形资产的取得、验收并落实权属、自用或授权其他单位使用、安全防范、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处置与转移等环节。如图4所示。

图4 无形资产基本业务流程图

(二)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企业应当在对无形资产取得、验收、使用、保护、评估、技术升级、处置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明确无形资产业务流程中的主要风险,并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实施无形资产内部控制。

1.无形资产取得与验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取得的无形资产不具先进性,或权属不清,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引发法律诉讼。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无形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明确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企业外购无形资产,必须仔细审核有关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及时取得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同时特别关注外购无形资产的技术先进性;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由研发部门、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无形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移交使用部门使用;企业购入或者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必须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当无形资产权属关系发生变动时,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办理权证转移手续。

2.无形资产的使用与保全。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无形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效能发挥不到位;缺乏严格的保密制度,致使体现在无形资产中的商业机密泄漏;由于商标等无形资产疏于管理,导致其他企业侵权,严重损害企业利益。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强化无形资产使用过程的风险管控,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核心技术保密制度,严格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技术资料,对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的保管及接触应保有记录,实行责任追究,保证无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侵害本企业无形资产的,要积极取证并形成书面调查记录,提出维权对策,按规定程序审核并上报,等等。

3.无形资产的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无形资产内含的技术未能及时升级换代,导致技术落后或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定期对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先进性进行评估。发现某项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时,应当考虑淘汰落后技术,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升级,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4.无形资产的处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在于:无形资产长期闲置或低效使用,就会逐渐失去其使用价值;无形资产处置不当,往往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无形资产处置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无形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等要求。无形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其他部门或人员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应当选择合理的方式确定处置价格,并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批;重大的无形资产处置,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流程图报告 篇2

危急值是指与正常值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 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 说明病人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 需要临床医生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 并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挽救病人生命, 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2010年12月本院门诊部制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通过几年实践, 发现门诊病人出现危急值后出现通知环节不畅, 造成流程执行脱节或梗阻, 通过原因分析, 加强对流程各环节管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统计本院内科门诊2015年4月—2015年9月检验科共报告“危急值”175例, 在“危急值”报告环节中因护士不重视未及时通知医生2例, 因开单医生不在岗至通知延误5例, 因病人电话无人接听4例, 电话录入错误2例, 病人未留信息1例。除1例因电话录入错误导致病人投诉, 未导致医疗事故发生。

2 门诊危急值特点和报告流程

医院在2010年12月制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流程规定各医技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并确定危急值→检验或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分诊台护士→接听电话护士复述危急值→同时询问对方姓名及电话、检查项目→向对方提供自己的姓名→在第一时间将检验、检查结果告知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识别并进行相应处理→护送病人到急诊科或通过医院绿色通道送入相应科室救治。但门诊与病房检验危急值报告存在很大差异。门诊检验危急值报数量及其占门诊抽血量、门诊量的比例均极低[1]。且门诊病人流量大, 就诊结束后即离院, 门诊检验危急值病例容易被忽视, 一旦出现危急值能及时通知病人及时处理是关键。

3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危急值”通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通知过程中发现信息错误

由于门诊病人就诊结束后即离院, 一些检验项目很多都不能当时出结果, 一旦发现危急值, 需要电话通知病人, 但在通知时发现病人信息不全, 只有姓名没有联系方式, 有的是联系电话号码错误或无人接听, 主要原因是就诊卡所填信息不全, 一些关键联系项目空缺, 如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有的是办卡人员录入错误, 原因一是工作量较大, 环境嘈杂, 二是办卡人员有时录入时精力不集中或不认真, 录入后不核对, 导致电话录入错误, 给危急值报告造成困难。

3.1.2 通知时开单医生不在岗

分诊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 无法及时通知到开单医生, 原因一是门诊出诊医生具有不固定性, 有的科室上午出诊, 下午不出诊;二是部分检验项目往往第二天或几天后方可出结果, 报告出来后大夫不出诊;三是个别小科室没有病房, 且出诊大夫少, 只有1人, 当发现危急值时若开单大夫不在岗, 护士很难及时通知到本人, 造成流程梗阻或中断。

3.2“危急值”通知途径单一的问题

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 医院门诊只采用电话报告一种方式, 且接电话者大多是护士, 如果护士因为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认知不足, 有可能发生不及时记录或不及时通知医生的情况, 导致出诊医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2]。

3.3 管理部门没有制定关于“危急值”处理的相关应急预案

2010年12月本院门诊部制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在制定时考虑的是常态情况, 对一些特殊情况没有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同时, 由于门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数量占门诊抽血量的比例较低, 管理部门不够重视, 导致护士在接到“危急值”后, 当通知过程不畅时, 不知晓如何处理, 导致“危急值”处理流程执行延误或中断。

4 改进措施

4.1 修订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2015年9月我院门诊部修订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流程规定各医技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并确定危急值→检验或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分诊台护士→接听电话护士复述危急值→同时询问对方姓名及电话、检查项目→向对方提供自己的姓名→在第一时间将检验、检查结果告知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节假日开单医生不在岗而科室又无其他人员替代时, 护士直接通知总值班并记录时间和姓名, 工作日通知门诊办公室, 协调解决处理, 保证流程不中断。

4.2 加强分诊护士对“危急值”报告的管理

分诊护士在门诊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中起关键的作用, 他们承担接收危急值报告, 并负责传达“危急值”报告到开单医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危急值关系到病人的生命, 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因此要对门诊分诊护士进行“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培训, 强调新流程方法内容, 强化“危机值”意识, 学习危急值的相关知识, 要求门诊分诊护士对危急值报告和处理流程知晓率达到100%, 同时强调在执行危急值报告过程中应遵循谁接收谁负责原则, 加强责任心, 保证流程处理工作的连续性, 遇特殊情况, 要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 做到环环相扣, 无缝隙连接, 保证工作有序、连贯、有证可循的体制操作, 可减少和防范医疗事故的产生, 提高医疗效率[3]。

4.3 提高办卡人员的核查意识

办卡人员虽非医务人员, 但其工作内容涉及医疗安全, 因此要对办卡人员加强教育, 制定并培训本岗位查对制度, 告知查对制度的落实是保证医疗安全, 防止事故差错的一项重要制度, 医院内的所有岗位, 任何工作环节都会影响和涉及医疗安全,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的查对制度, 信息录入时要集中精力, 加强核对, 对拒不提供联系方式的要做好解释, 说明信息录入的必要性, 取得配合, 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4 规范门诊医生出诊管理

在处理“危急值”报告的过程中, 医生是决定对病人实施诊断和治疗的核心角色, 是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所在。因此, 门诊部对门诊出诊医生加强管理, 召开门诊例会, 培训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强调医生出诊纪律要求, 并要求各科室上报出诊医生电话, 打印后在个分诊台备注, 方便护士联系。同时建议医院信息系统给予支持, 多途径报告危急值, 可通过电话、短信等报告危急值, 使开单医生在第一时间知晓危急值报告, 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4.5 持续改进管理方法

管理部门对“危急值”报告加强督导和检查, 对门诊“危急值”报告的执行和记录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导, 检查办卡人员核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检查医护人员的危急值记录及对流程的知晓落实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对执行不到位的个人与绩效考核挂钩, 以提高护理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工作绩效。同时, 在检查过程中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 对个别科室存在问题及时与门办沟通。

5 结果

本院通过修订危急值报告流程, 对关键节点制定应急措施, 同时加强对办卡人员、门诊医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畅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 2015年10月—2016年3月发生在内科门诊的检验危急值报告360例。所有“危急值”全部及时通知到医生, 经医生筛查确认后通知病人, 在所有需要及时通知的病人中, 除1人接听不及时, 均能迅速通知危急值检查结果, 告知病人病情及解决方法, 未出现医疗纠纷及投诉。

6 小结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当今全球医疗界的共识[4], 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是否能及时传达并迅速实施, 涉及医院许多科室和部门, 由于门诊的特殊性, 病人就诊后即离开医院, 使一些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制度执行上存在一些障碍, 完善的危急值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危急值报告制度顺利进行的关键[5], 通过修订危急值报告流程, 加强对办卡人员、门诊医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畅通了通知环节, 解决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因通知不到的问题, 使危急值报告制度能顺利落实。

摘要:[目的]畅通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 使流程各环节落实到位, 保证病人安全。[方法]根据“危急值”报告在门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修订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加强分诊护士对“危急值”报告的认识和管理, 提高办卡人员的核查意识, 细化环节管理, 畅通报告途径。[结果]门诊“危急值”报告能顺利落实, 避免了因“危急值”报告不及时而发生的不良隐患。[结论]完善的“危急值”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危急值报告制度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门诊,危急值,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姚峥, 安凤梅, 汉业旭, 等.大型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安全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 2014, 18 (1) :73.

[2]臧宝华.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4, 21 (27) :29.

[3]范红玲, 郭晓红.采血不规范造成的“危机值”报告制度[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8) :3226.

[4]孙纽云.我国病人安全管理与医疗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设想[J].中国医院, 2012, 16 (1) :2-6.

流程图报告 篇3

从目前印刷水平来看,无论如何进行防范、管控,至少98%的印刷企业在印刷过程中都会出现色差,差别在于色差的大小是否在客户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减少色差发生的概率,就要从流程、制度入手。印刷现场管理者不但要对色差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深度剖析,而且还要转变印刷色差的控制思路。很多时候,不是不可以控制色差,而是印刷管理不够精细化、数据化、标准化。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生产管理的经验,分享如何从印前、印刷等不同阶段预防、管理与控制色差。

印刷前期准备阶段

(1)看清楚生产工艺单对印刷颜色的品质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2)印刷机长要明确印刷颜色的跟色标准,是跟数码稿还是跟色稿,是跟彩通色谱还是跟成品样。

(3)明确承印材料的品牌、规格、尺寸,确认无误后再安排调机试印。

(4)在安排印刷生产计划时,尽量将新产品、采用金银卡纸和镭射卡纸的印刷品以及含有容易变色的专紫、专蓝、专灰等色系的产品安排白班印刷,以尽可能减少印刷色差。

(5)对于需要进行表面整饰处理的产品,需要依据表面整饰处理后的产品颜色变化情况,辨识颜色是否符合客户要求。

印刷生产调机阶段

(1)印刷机长根据印刷排期,首先检查资料(如生产工艺单等)是否齐全,生产工艺单对印刷颜色的要求是否清晰明确。

(2)分析产品的颜色特性,确定印刷色序,并追踪以往相同产品的订单是否有质量问题发生,这个可以通过《产品客诉履历表》(如表2所示)来实现,并针对产品工艺与质量特性,提出印刷色差防范措施,告知印刷机长操作注意事项。

(3)确定四色印刷、专色印刷以及表面整饰处理导致的颜色变化给印刷生产带来的难点;确保印刷颜色干前与干后的色差以及表面整饰处理前与处理后的印刷颜色在客户允许范围内。

(4)确认印刷生产所用纸张的纸色与客户色稿的纸色偏差对印刷颜色造成的影响,尤其是浅网部分是否能符合客户色稿。

(5)确认油墨的品牌、配方是否无误以及搅拌是否均匀,尤其要注意专色油墨搅拌不均匀会导致印刷色差的情况。

(6)确认企业的彩通色谱版本与客户的彩通色谱版本是否一致、有无过期,客户提供的色稿有无过期。

(7)确认分光密度仪是否校正,其相关技术参数是否达到标准,如色差计算方式采用CIE2000还是CIE1976,测色光源是D65光源还是D50光源,测色角度是10°还是2°,滤色片是否合乎印刷颜色检测要求等。

(8)确认四色油墨的色相与彩通基准色的差别能否满足印刷产品颜色要求。

(9)确认CTP制版网点是否准确还原,保证高光处2%的网点不丢失,整个版面有无斜纹,网角、网线合乎标准,CTP曝光、冲版合乎质量要求,印刷网点补偿曲线正确。

(10)对于容易变色的特种油墨,印刷时尽量往变色后色相相反的方向调整,比如,对于射光蓝油墨,印刷颜色干燥后会偏红,导致大批量产品的颜色与客户标准色稿的颜色差得太远,因此印刷颜色应稍微偏向蓝色。

首件签样试印阶段

(1)打样和新品第一次正式生产时,必须得到印刷现场主管、技术主管、品质主管、业务主管4方共同在首件上签字确认后,才能大批量进行印刷;对于翻单产品,印刷机长、印刷现场主管以及品质主管3方共同签样后,方可生产;夜班打样或新品第一次正式生产时,必须得到技术主管与品质主管同时签好印刷首件后,才能进行生产。

(2)在没有将油墨颜色调好、调平之前,杜绝一边印刷、一边调。

(3)在首件签样前,必须确保所有的技术质量指标合乎客户要求,如套印、针位、密度、色差值、网点增大率等。

(4)在正式生产前,确保所调配的专色油墨份量足够,避免由于专色油墨数量不足重新调配或者色相反复调整导致的严重色差。

(5)对于颜色敏感的专色油墨或者容易变色的油墨,需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干燥后颜色变化太大,导致色差发生,如荧光油墨、射光蓝油墨、紫红油墨、紫蓝油墨等。

(6)对于表面整饰处理后变色较严重的产品,如覆亚光膜、过UV等,必须进行对色,确保表面整饰处理后的印刷颜色与客户的标准样张一致,且留3张表面未做整饰处理的印张,留3张表面经过处理的印张,以便后续翻单生产时作为跟色参考,亦可用作质量异常时的追溯依据。

(7)首件签样前,必须将颜色调平,印版靠里与朝外、叼口与版尾处的颜色必须保持一致,尤其是专色密度要保持一致;天地处颜色确实难以调好的,必须由印刷现场主管或者品质主管做出判定,方可开印;印版叼口和版尾之间的专色色差值ΔE不能大于1;如是印版叼口和版尾的四色存在色差,须由品质主管、印刷现场主管共同判定。

(8)正式生产前,必须将飞达调节好,避免走纸时开开停停,造成印刷色差。

(9)首件签样前,工艺部门或者印刷车间必须确保打样与正式生产时的版面排列相同。

nlc202309011150

(10)因印刷纸色与客户色稿纸色不同造成的浅网部分跟不上色从而导致色差发生的,必须向印刷现场主管汇报,印刷机长不得擅自做主,待印刷现场主管与品质主管做出明确指示与判定后,才能生产。

(11)印刷首件签样确认没问题后,印刷机长必须填写《胶印首件签样记录表》(如表3所示),并做好相

关的记录与检查,尤其是密度、Lab、ΔE等颜色指标。

(12)印刷首件签样完成后,需要做上下限度样张的,印刷机长与印刷现场主管要用分光密度仪测量标准颜色与深浅色之间的差距,并避免颜色范围太大,客户不接受,或颜色范围太小,实际生产中很难控制到位。例如,对于黑色印刷,标准密度为1.7,印刷上限度样张时,密度应为2.0,如果密度为2.2~2.4,则颜色偏深,客户有可能不接受;印下限度样张,密度应为1.5~1.6,如果密度为1.3~1.4,则颜色偏浅,客户也不会接受。

(13)印刷机长与印刷现场主管在首件签样时,必须控制好签样时间和签样样张数量,通常签样样张数量在500张以内,签样时间为10分钟。

正式印刷生产阶段

(1)印刷首件得到印刷现场主管签名确认后,需将签名确认后的印张剪成多模,用于正式印刷生产时跟色,这是因为看整个印张的颜色,反应会比较迟钝,而逐个模进行对比的话,颜色控制将更加精准。

(2)为了确保正式印刷过程中颜色的一致性,除特殊情况(如上洗手间)外,印刷机长不能离开操作台,原则上不允许机长助手调校颜色。

(3)正式生产前,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在首件签样样张上注明特别需要重视、留意的地方,例如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异常、客户对产品的关注点、LOGO颜色、主体颜色、主体色块等。

(4)正式生产时,每印500张必须进行抽样检查,核对客户色稿或者首件签样印张,检查是否存在色差;用分光密度仪测量专色油墨的Lab值、ΔE值以及四色油墨的密度。

(5)印刷过程中,由于飞达走纸不顺或者停开机而造成色差时,需挂黄色标识牌《多模产品质量异常示意表》(如表4所示),做好产品隔离与记录,并与质检人员、后工序人员做好相关交接,确保色差产品不会混入大批量产品中。

印刷完成处理阶段

(1)印刷完成后,印刷机台人员要将存在色差的产品隔离至不良品区域或待处理区域,进行清晰而准确的不良描述与记录,并上报至印刷现场主管。

(2)后工序人员对挂有黄色标识牌、存在色差的产品,或经工序质检人员提醒后,一定要在生产时区分、隔离,分开生产。

(3)质量部门每周要对印刷车间存在的色差产品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找出色差存在的根源以及色差发生频率最高、发生类型最典型、发生最频繁的颜色、工艺或机台,为印刷色差指明需要重点改善的方向。

(4)成立色差项目攻关小组,集中技术力量进行攻关,彻底解决色差频繁发生的根源,并持续对印刷过程进行标准化、数据化、流程化。

(5)根据PDCA质量循环改善法则,出现色差的机台的印刷机长应规范填写8D报告(8D又称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方法、8D问题求解法,其是一套符合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制程管制与实际的品质提升架起了一座桥梁,如表5所示),进行深刻的分析、检讨与总结,为后续的印刷生产减少色差而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

印刷产生色差的原因很多,但绝大部分原因与印刷现场的操作规范、管理、控制、执行有重大关系。我们长期以来对于色差,都致力于人、机、料、法、环的分析与数据统计,却不知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所有的分析与补救不过是亡羊补牢,事后诸葛亮而已。现代化的G7工艺、GMI认证、色彩管理说到底都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控制手段,要想真正控制好色差发生的范围与机率,保证产品质量,只有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把色差的管控重点放在流程的执行、作业指引的完善、方式方法的控制、质量风险隐患的识别、预防性针对措施上来。

述职报告流程 篇4

提前准备阶段:

1、通知所有成员准时参加带齐必备物品(本子、述职报告、笔等)

2、会场音箱、投影仪、照相机、电脑(需要的音乐)等设备至少三次调试

3、准备好水杯、奖状、奖品、奖章等物品

4、安排好座位,准备好签到表

5、提前2小时给各位领导流程安排表 流程:

1、签到有序入场(除三位高层),2、主持人调节人员位置、提出各项会场要求

3、伴随慷慨激扬的音乐欢迎领导入场(下面人员掌声呼喊声响起)

4、主持人宣布到场领导

5、集体司歌司舞展示

6、由领导带领呼喊校训、誓言

7、领导致开幕辞

8、播放西点成长视屏(教官风采视屏)(先做)

9、主持人分享及报幕

10、按照先前安排好的顺序开始述职(各位家人可以提问、建议)

11、述职期间安排一两名教官才艺展示。

12、述职完毕后领导总结

13、上半年及夏令营表彰,颁奖仪式

14、公布优秀人员及颁奖人(几名协助拿奖品)

15、获奖感言,团队奖可派出一名代表时间为3分钟

16、晋升仪式

17、职位职责,感言

18、领导战略方针以及未来规划做最后总结

19、宣誓,表决心

20、歌唱《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全体动起来

电梯施工开工报告流程 篇5

一、制造单位

委托书、营业执照、制造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各1份)

二、施工单位

合同(2份)、维修许可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各1份)、上岗人员操作证——复印件(各1份带原件备查)

三、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单(4份)加盖公司公章

三、电梯随机资料(3份)

(1)电梯安装用图(2)产品合格证(3)调试说明书(限速器)(4)装箱清单

(5)安全钳调试报告及合格证(6)曳引机性能测试记录(7)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合格证(限速器)(8)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合格证(缓冲器)(9)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合格证(安全钳)(10)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合格证(电梯门锁装置—层门锁)(11)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合格证(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12)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合格证(电梯曳引机)(13)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合格证(无机房客梯)(14)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合格证(电梯控制柜)(15)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合格证(电梯绳头组合—自锁紧楔形)

放射静脉造影流程图的应用与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设备及药物

美国GE16排螺旋CT一台 (CT增强) , 日本岛津普通胃肠透视机一台 (静脉肾盂造影) ;药物:碘海醇 (2013年4月静脉肾盂造影由76%泛影葡胺改江苏产碘海醇) 。

1.1.2 科室设置

放射科登记室、普放及CT诊断室、DR及CR投照室、透视造影室、CT扫描及操作室等7个功能室间。

1.1.3 人员配备

放射科医技人员13名、护士2名。

1.1.4 案例资料

2012年1月18日~2013年6月30日共有造影检查374例, 其中CT增强252例, 静脉肾盂造影122例。其中男203例, 女171例;年龄4~90岁。

1.2 方法

1.2.1 科内培训

对比剂毒副反应预防理论培训2次;急救技能培训3次;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应急演练2次;理论及技能考核平均90分以上。

1.2.2 评估旧流程

放射科护士2009年纳入功能科护理组统一管理, 已制作CT增强、静脉肾盂造影操作流程, 由于CT室与普放室相距较远, 护理工作各由1名护士独立完成;CT增强使用普通头皮钢针 (12#) , 护士手工推注碘对比剂;无观察室专门对造影患者实施造影前后的观察;科室无碘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医生急救意识及技能欠缺。

1.2.3 成立流程再造小组

放射科护士2名, 放射科主任1名, 放射科医生2名, 临床科护长2名 (内、外科各1名) 组成流程再造小组, 分析再造流程的可能性, 并设计、完善流程图。

1.2.4 满意度调查方法

满意度调查分为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科室满意度, 分为四个季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2、2013年度患者及临床科室满意度对比P值均在0.05以内,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3 讨论

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因此对比剂毒副反应相关的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组要, 这与个人的免疫、机体状态、年龄、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紊乱、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1,2]。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和非常专业的医学知识, 其涵盖量很大, 在日常的工作中, 会导致遗漏[3~5], 有鉴于此, 本院在科室硬件设备重建伊始, 对原本的房屋、人力资源进行了重新调配的同时, 对岗位指责也开始明确。流程图在医院各个科室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此种模式对本科室进行管理。

3.1 有利于各岗位人员熟悉工作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放射科房屋、人力资源的整合, 各岗位工作内容也相应调整, 而流程图全面展示了CT增强、静脉肾盂造影预约、检查前准备、检查中配合及碘对比剂副反应的处理流程, 明确了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及职责, 使每个人均能做到遵章行事, 紧密配合, 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浪费及环节遗漏, 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新护士、实习生提供了比较直观的工作程序, 使其更快地掌握CT增强及静脉肾盂造影的相关知识及急救技能。

3.2 流程再造为患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检查流程, 提高了满意度

流程再造打破了旧有流程工作方式, 通过重新评估创造, 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检查流程, 为临床提供清晰的检查指引, 为放射科工作人员提供合理的工作模式, 造影检查前必须由扫描医生对造影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 签署知情同意书;护士测量体重、血压、脉率, 造影后1周内电话回访取得患者及家属对工作的信任, 保证检查质量, 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通过与患者、临床科室及本科医护间的沟通, 对检查各个环节的控制, 使患者及临床科室满意度不断提高, 全年无投诉, 被医院授予2013年度文明科室称号。

摘要:评估旧流程, 论证改造合理性制定流程图, 并申报医院内新技术项目, 按流程图培训实施一年半。2012、2013年度患者及临床科室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 (P<0.05) ;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流程图管理明确医护工作职责, 提高放射科医护人员急救意识及技能, 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并能提高护士评估及健康教育能力。

关键词:流程图,放射静脉造影

参考文献

[1]李新春.浅谈护理单元管理模式在放射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 :66-69.

[2]李雪, 陈金华, 曾登芬, 等.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3) :156-159.

[3]李玉云.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CT) 增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 2010, 31 (15) :2325.

[4]范云, 吴雷.心理护理干预对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效果的观察研究[J].医学信息, 2014, 27 (16) :16-19.

流程图 结构图制作更轻松 篇7

1. 制作订单管理流程图(图1)

选好模板  开始制作

打开“亿图图示专家”软件,在“预定义模板”窗口,点击所需要的模板类型,在子模板处可选择相应的绘图类型。模板类型多,选择空间多。在这里,笔者选择了“流程图”下的“基本流程图”模板(图2)。

流程符号  一键拖入

流程图一般都是由若干个表示不同含义的图形符号用各种连接线连接起来的,所以首要的任务就是在绘图窗口添加所需流程图中的子符号。在模板窗口点击“创建”按钮后就会进入绘图窗口,在这个窗口左侧的符号库窗口就会出现与模板类型相关的符号选项卡,选项卡中的子元素可以通过拖动方式插入到绘图窗口中。当然,可以点击符号库按钮添加更多的符号选项卡(图3)。

添加文字  美化符号

符号添加完成后,看看,是不是比较别扭,不好看?所以还需要对流程图中的符号进行文字的添加及美化设置。对于符号中文字的添加,只需双击流程符号就可以输入文字了;而对于符号的美化,可利用“开始”选项卡中的按钮或右击符号调出快捷菜单来进行设置(图4)。

流程结构  有序连接

流程图的符号都添加、设置好后,就该用连接线把它们有序地连接在一起了。在“开始”选项卡的“连接线”按钮选择好连接线类型后连接两个符号的相应连接点。连线添加完成后,可选定并右击它,利用“设置形状格式”菜单对连接线进行设置(图5)。

标题装饰  背景美化

漂亮的流程图需要一定的美化、修饰。在“边框和标题”选项卡中拖入所需的页眉到绘图窗口,双击此页眉输入标题;对于流程图的背景可在“背景”选项卡中直接向绘图窗口中拖入喜欢的背景即可(图6)。

2. 制作组织结构图(图7)

总账工作流程报告 篇8

总账核算是一份全面性的财务核算工作。日常处理各资金,往来(应付及其他)及各项费用的计提和摊销,以及月末进行成本核算与结转,并最终形成财务报表的一系列财务工作流程。

一.日常工作事宜

1.每日现金,银行存款原始凭证的收取、核对,并及时入账

(1)在处理现金核算时注意:费用以部门划分

(2)费用实行谁用谁承担原则,费用的划分尽可能明细地分到各个部门。

(3)应付账款的核算:一旦遇到有支出现金的应付账款,应同时向相关人员要合同并

挂账。

2.收到报销单及时入账。

3.每月发生车贷款后及时根据车贷利息确认当月财务费用。

4.每月核算。

5.每日收到备用金入账。

二.费用的预提以及摊销

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2.待摊费用摊销(每月费用完成后)。

3.长期待摊费用(在建工程)摊销。

4.跟踪短期借款的还款和收入明细,计提短期借款利息费用。

5.计提外放借款利息收入。

三.月末工作事宜

流程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 流程图 初中物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现在广为流行的图包括流程图,具有使知识可视化的性质,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形图像表示出来,形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物理教学流程图

物理教学流程图主是利用图表或者是流程式的框图将物理教学中的图式反映出来,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方法,其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直观地表达教学活动的内容以及教学结构,而且在物理教学流程图还可以附带教学时间的分配以及教学方法。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流程图为依据,将准确有效地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并且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课堂,同时,还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中,这为听课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评课依据。但是在教学应用中,一定要保证流程图结构的合理性、表述要简洁、含义要明确。

二、物理教学流程图的应用

1. 流程图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从某种角度时,流程图的应用就相当于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展示知识的连续性和程序性,具有良好的教学应用效果,为此,在这里通过案例说明流程图的应用。比如在学习实验小组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教师可以将正确操作流程图,请根据图示进行实验过程的分析:根据流程图和题意分析,可以知道本研究课题是关于密度的计算,即液体密度的测量。从图中直观看出,烧杯内液体较多的时候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左图中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当烧杯内液体倒入量筒内一部分,剩余质量为右图中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总质量减去剩余液体质量即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从量筒上可直接读出被测液体的体积,然后代入密度公式ρ=m/V即可求出该液体的体积。那么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倒出适量液体后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剩,量筒内液体的质量总剩,被测液体的体积,那么,则该液体的密度.

流程图的展示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本题的重点,物质密度的测定,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整理,因此,在实际教师中,教师可以以设计为主导思想,抓住要点,如本课题就两个关键点:一是以密度的定义、公式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灵活处理问题;二是生活与生产实际,减小误差,从而使得学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

2. 流程图的教学中的应用。在这里通过教学案例来说明,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可以通过流程图将教学思路展示给学生,具体如下: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上述教学流程图,确定具体的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方法和过程的确定,通过流程图可以直观地进行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定。三是教材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以及学习方法。比如本节内容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如对凸透镜的认识,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并且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这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也是教学难点内容。四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字,若适当增加凸透镜与字之间的距离,并调节眼睛与透镜的距离,仔细观察,看到的像有没有变化呢?分别请两位同学观察,把看到的结果讲给大家听。人眼处放一张白纸或光屏,看到了清晰的倒立的像,引入实像的概念,与平面镜虚像的区别。(2)提出问题:针对学生观察到的各种像,引导学生想了解的知识,比如:什么时候成正立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像?什么时候又成倒立放大的像?(3)设计实验,学生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4)实验,收集证据: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督促他们及时记下各种数据,给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提示。(5)分析与讨论:针对记录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同学们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或通过实验来验证,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三、结语

总而言之,流程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需要教师加强对流程图的合理应用,借助于流程图,使得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使得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盖晓宏.基于知识分类观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D].华东师范大

学,2009年.

[2] 解素敏.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游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陕西师

范大学,2010年.

[3] 许尤元.流程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

上一篇:入党志愿书 bc下一篇:关于家庭文明建设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