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研修规划(精选11篇)
教研组研修规划 篇1
理化生科教研组研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局工作精神为前提,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学——研”一体化,务本求实,围绕课堂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工作目标
依据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切实解决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努力使我组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力度,实行集中与自学的方式,促进提高教师科研理论及业务理论水平,转变教育教学旧观念,树立课改新理念,提升教师素质及形象。
2、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力度,以教研组为载体,以主题教研为主要内容,真实、有效地开展好每一次教研组或学校教研活动,通过课例展示、课例研讨、论文撰写等多种教研形式,为每位教师提供锻炼平台,力争一年,使教师的授课、说课、议课水平有一个的“质”地飞跃。
3、继续实行“导师制”,要求结对子的教师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加强之间听课与议课交流,做好《培养日记》或《成长日记》的记录,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迅速成长;使中老年教师发挥余热,永不掉队。
4、认真建立、更新、完善《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养成善于及时记录、及时总结的好习惯,使工作中所得与所失,作为永久记忆,保存下来。
三、各月具体安排
二月份:
教研组拟订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三月份:
1.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标精神 2.课堂教学诊断 3.组织开展物理教研活动
四月份:
1.课堂教学诊断
2.组织开展化学教研活动 五月份:
1.学习名师——于永正教学经验 2.课堂教学诊断
3.组织开展生物教研活动
六月份:
1.课堂教学诊断 2.组织开展科学教研活动 七月份: 工作量化、总结 九月份:
1.学习各项制度、计划及教研工作量化方案2.教研组拟订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3.课堂教学诊断 十月份:
1.观看名师教学录像
2.组织开展其它组主题教研活动 3.课堂教学诊断 十一月份:
1.观看名师教学录像 2.组织开展实验教研活动 3.课堂教学诊断 十二月份:
1.迎接市教研工作评估 2.总结工作,寻找不足。
如意中学2011年2月15日3
教研组研修规划 篇2
在课程改革的漫长过程中, 教师的素质对提高未来公民的素质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 没有教师的协助就不可能赢得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发展就越发显出其重要价值。然而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素质修养培训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即便有机会也只能是少数骨干教师参与。在教师自身的发展中不是很清楚应该学习哪些知识, 提高哪些方面的修养。
因此, 充分发挥英语教研组的作用, 让英语教师在这个校本研修的最小单位中实现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在农村初中英语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的可行性, 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以下优势:
1 研修全员化
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有学历仍较低的老师, 有其他学科转岗的教师, 还曾有代课教师。因此, 以英语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英语学科的教学法、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英语新课程标准等等的理论研修显得尤为重要。有较强专业基础、教学能力强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研组中是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对一般教师做好校本研修准备的同时, 也让自己充足了电, 这样既起了引领作用, 又自身得到了提高。
开展师徒结对, 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 课前指导新教师对教材的分析, 对学情的分析, 新教师便能有针对性地作出教学设计。这样的指导让新教师缩短了自己摸索的时间。派出培训的代表回来后, 再一次给全组教师进行培训, 真正体现校本研修人人参与的特点。
2 研修常态化
以教研组为单位, 由教研组长具体操作, 培训理念、教学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科专业修养。
教研组开学初就安排好本学期的公开课, 按时上好公开课, 及时做好说课、评课活动。每周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同一组的老师同备一单元, 分备一课时, 也可各位老师同备一单元, 分工合作, 有的查资料, 有的设计, 有的制作课件, 或各位老师各备一单元, 精心准备, 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的智慧,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同时要求各位教师要根据各班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修改。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体现同中有异, 异中有通。
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有时间保证的教研活动体现了针对性、实效性和教学工作的常态化。
3 研修高效化
立足于本校教学实际, 英语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讨论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学习活动, 如何使用教学智慧, 如何提高指导水平。开展这些问题的讨论, 对于提高教师研修的效率都是很必要的。
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上不去, 可能不是“不会教”的问题, 而是自身的知识积累很欠缺, 是“没啥可教”的问题。大的问题比如课程、教材、小班化, 小的问题比如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课堂互动、评价学生、试卷评析、如何抓重点破难点、如何对知识进行再加工, 细加工, 深加工、精加工等等, 无一不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探讨的。
在英语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 就是从教师熟知的常规教学行为出发, 借助教学案例, 启发教师发现案例中在教学行为方面教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引导教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教师用一些理论依据来回答教学案例中的问题。例如在听课中教师说了这样一句“How much time do you need to finish this exercise?”这句话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蕴含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种转变, 及教师把对学生学习的控制权交还给了学生, 这句话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 学生在面对各种信息刺激时需要树立自己原有的经验, 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时间由他们自己来定。
结合教师的教学案例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校本研修体现了其高效的一面。
4 研修合作化
作为英语教师, 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本领, 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良好的英语文化背景, 视野广阔。同时, 教师必须有新的教学理念, 以创新为宗旨,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新路。教师必须有新的教学技能, 要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 而且要在教学技能上不断革新和提高。
开展组内研修是教师和教师合作的桥梁。以理论为指导, 确定教学内容、目标, 教学步骤, 灵活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不是死的, 固定不变的, 而是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 根据授课对象和授课内容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教科方法, 制定出真正为学生接受, 并且通过师生的互动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 一种教学艺术。解释开来, 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和素质修养, 从而使课堂教学灵活、丰富、保质保量。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主动与教研组的老师探讨教学中的变化, 主动与学生交流,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使教学更加受到欢迎。
教师尽可能地创造环境, 制造氛围,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各样的表演活动, 同时, 充分利用实物和直观道具, 并借助动作、表情等, 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积极为学生创造语言运用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尽量使英语课堂练习“交际化”。
现代教学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是屡见不鲜, 特别是当前不少公开课已经将网络技术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 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结合多媒体来备好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年轻的教师接触新事物快, 这时候就要对年长的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了, 互相帮助, 共同研修的氛围就显现出来了。另外, 由于农村初中的资源配置有限, 更多的时候教研组要安排好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
开展组内研修也是联系英语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教研组内共同探讨培养学生兴趣, 因材施教, 培优补差等问题,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形成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
教研组推选教师参加赛课比赛, 全体教研组的老师走进课堂, 全体试上, 共同切磋, 凝聚集体的智慧。平时观看优秀课录像, 通过学习和观摩, 吸取他人教学的相关知识, 积极自我反思, 促使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教研组中教师之间能够难题共研、优势互补, 真正体现研修的可行性。
5 研修提升化
钟启泉教授:“教育, 教学原本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长期的经验和自觉地研究, 是教师形成优秀教学实践的两翼。”校本研修的理论提升就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必须从教师实际需要出发, 教研的内容要来自于教师教学的困惑、教学中的问题;教研要突出教师集体的智慧, 使英语教研组教师共同参与;要依托教育科研, 专业引领, 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而引导教师认识自我, 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反思意识, 为校本教研提供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
自我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分析, 增加自己对英语学习本质和英语教学本质的理解, 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各种途径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不断地监控和评价, 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我发展的方法和技能。
同伴互助, 是一种人与人的平等的合作和精神的交流, 通过“对话文化”获得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与发展, 对教育实践中的不确定性作出正确的评判与决策能力。主要通过加强对教师之间的研修, 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实践性知识, 依存于情境之中的经验性知识以及案例知识的积累, 运用理论提升来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专家引领, 开展手拉手工程, 聘请市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同时教研组也派出教师上课。请教研员、专家来校听课、评课, 剖析课堂,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专家讲座, 专家的听课评课以及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交流能够丰富教师理论素养, 从理论上指导与提升, 提高的教师反思能力。
6 结束语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培训, 不仅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而且要接触和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教师要参加专业团体的学习, 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来提高他们的影响力。
以教研组为立足点, 以课堂教学为生长点, 以提升理论为突破点,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内在动力被充分激活, 教师能更多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也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力, 苗青.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7 (5) .
[2]殷成勇.高中英语新教材教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 (11) .
[3]邢孟达.再论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11) .
[4]于晖.有效运用教师影响力, 发挥教师权威[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11) .
[5]吕良环.对外语教师忽视自我分析之现象的探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 (7) .
校本教研与网络研修之思 篇3
一、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根据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校本教研与网络研修虽然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宏观上来讲,校本教研应该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主体,而网络研修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可以选择性作为主导。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乡村学校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等方面都比城镇学校落后很多,因而乡村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师资水平和教学工作特色进行,不必一定以网络研修为主导。
从组织形式来区分,校本教研正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既不是主观性设想,也不是随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科研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和谐统一发展。它必须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能以忽略甚至牺牲师生的发展为代价谋求学校的片面发展或效益。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必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带动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是课题的主持人,而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或科研部门的指导。相反,学校还必须充分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区(县)教科研部门的教研员或各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科研层次和办学效益。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其主体地位。
而网络研修是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其组织形式必须借助网络,对于条件较差、无法提供网络的村级学校和教师,网络研修只能是一个时尚的词汇。因此,在学校教学研究中,它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通过下载资源包、线下观摩等方式,在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时发挥指导作用,应该突出其主导地位。
二、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美国普渡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詹森认为,教师与其他职业一样,必须学会应用新技术,并顺应新技术变革教学方法。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当前,“互联网+”的理念使教育跨入一個新的时代,慕课、在线教学、云班、平板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促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发展和适应。网络研修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新技术而创设的信息平台、资源平台和交流平台。教师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取更多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还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学习技术、下载资源、在线交流、人机对话,不断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从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来看,教师通过网络研修,结合教学实践反思,获得的更多是理性认识,对课堂教学实践侧重的是理论上的指导。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校本教研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而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研究对象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理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利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诸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同时具备了教学研究的性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就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这种研究的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到学校参与研究,或者借助网络研修对校本教研提供指导和帮助,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虽然研究探讨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但这种问题研究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在学校教研计划指导下和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中进行的。这就要求学校重视校本教研的整体规划,分层分类制定全员研究、骨干教师研究、名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力求教研活动方案全面科学,切实可行,能够满足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参与问题研究和课题实验的需要,并能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在研究活动中发展专业,体验成功。比如,学校可结合全员参与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突出“目标导向”和“评价激励”,促进教师真实地参与过程,深刻地学习领悟,并将其学习成果应用于课题研究,优化和提升“创课”水平,创建和推送更多优课资源,从而解决校本教研中教师的被动问题。
而网络研修以其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的独特优势,教师在网络研修的活动中,虽然受网络条件和课程资源的影响,但是相对于校本教研活动,往往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显得更加主动灵活。在具备基本的网络和课程资源条件下,网络研修创设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的多元对话。教师在网络研修中除完成“必修课”包括国家级、省级“优课”推送课例、观评课技术和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外,还可以自主选择研修课程课时,“选修课”包括班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教师艺术修养等专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创课”即自主创建课例活动。“创课”生成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观评课工具、数据分析、评价结果与反思等资源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参与“晒课”活动,成为教学研究的真正主人。
因此,从教师参与角度来看,全面发挥教师网络研修的主动优势,有机结合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在校本研究中变被动为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洪湖市第二小学)
语文教研组校本研修总结 篇4
一、常规教学落实到位
三个备课组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精心安排教学各个环节,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教学目标,保证了各年级段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个基础上,年青老师完成了师徒结对汇报课,高级教师完成了高级履职课,同年级老师开设教学交流课等等,各位老师在落实教学任务方面做得非常扎实。
二、教师专业水平稳步上升
组里的年青人积极进取。z老师积极参加课题立项,z老师和z老师积极参加骨干评比。z老师负责校文学社活动,定期出《百草园》社刊,定期参加市直学校文学社联盟活动,提高了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今年高中语文组又增加了郑文礼老师。他在新课程改革方面积极进取,积极进行新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浙师大进行专业培训时,还获得了浙派新星的称号。周怿老师参加了成旭梅名师工作室,不断地进行提升和交流。邵剑老师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教学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三、教研活动行之有效
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本学期的教研组计划中我们把如何解读文本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按照计划我们以《礼拜二午睡时刻》和《秋声赋》为例,对教材文本进行了挖掘与解读,并就如何建立小说和散文阅读分析体系,明确高考试题与教材文本之间的联系,如何引导学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阅读能力要求形成共识。
此外,还按照学校的要求,开设了期中考试分析交流和考试分析课,参加市论文比赛和教学能力比赛等等。
四、不足之处
在学校布置的有效作业研究方面成效不大。教学专题研究工作只停留在了问题解决的层面上,而没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新课程内容设计还不够完善。
小学数学教研组校本研修总结 篇5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也是盲目的、空洞的。本学期,我教研组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离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每月计算题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学期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团体教研的优势,加强随堂课、互观课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李梅燕、王艳两位数学老师上了2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这两节课的课堂气氛:虽活但乱;调空能力:因势利导,巧妙融合,井然有序。因此,两位老师以学生最容易理解的直观图形为重点突破口,先通过主题情境图,在节日里教室的设计活动经验,激发思维冲突,引导学生将认识找规律,这学习找规律做铺垫。在学生初步建立表象之后,老师又组织了学生在生活里找一找,有了对规律深刻把握。巩固练习两位老师给了一组花,叫学生涂上有规律的颜色。两位教者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安排扎实、开放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主动思考、从容对话,使学生在经历数学思维挑战的同时,不仅扎扎实实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经历了情感与态度的的润泽和熏陶,获得和谐的发展。
课后及时针对上课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成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通过听课、交流、参观、学习,使我们数学组教师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处理生成与预设等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思索。通过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受益匪浅,启迪深刻。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讨、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求真务实。
四、存在的问题。
1、对听评课的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虽然学了不少理论知识,但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也有待于大家继续研究。
3、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把这些理念贯穿与自己的教学之中?
4、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来期主要研究的问题。
五、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与指导。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
2、建立学习制度。并进行学习交流与评比。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学习。以此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加强学法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以饱满的精神,开拓进取。
教研组研修规划 篇6
关键词:校本研修,语文课堂,教育理念
我们城北中心校本部有73个教学班, 学生3790人。下设小河岸完小校, 有16个班级。几年前, 我们就提出学校规模与教育质量同步、协调发展, 正所谓“花生大, 花生米也要大”。近几年, 我校大量引进新教师, 大多都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 具有合格学历的年轻教师, 但由于刚踏上讲坛, 对教育、教学规律尚处于初步摸索、学习阶段。因此, 我们把师资培训列为学校的重点工程,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进行“三格培训”:新教师的入格培养、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我校教师的培养工作始终围绕绿色教育理念, 自细处着手, 往实处开展。书香阵阵, 绿意盎然;采撷新绿, 沁人心脾。学校呈现出蓬勃向上、全面提升的态势, 这得益于我们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 同心、同向、同步, 用心、用力、用情, 求实、求效、求发展。
一、同心、同向、同步, 向“团队”要动力
团队精神, 是我们历届毕业班教学的第一法宝。每个任教过毕业班的老师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学生在, 我在;我在, 争取质量在!”我们中心校本部现有73位语文老师, 其中有54位是近5年毕业的。所以六年级的任课老师中, 每年都会有几位新成员———首次任教毕业班的青年教师。他们既是这个团队的新鲜血液, 也是这个团队前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教学经验、专业技能等的缺失所带来的对工作的茫然, 甚至是不知所措, 为他们自身的教学带来了阻碍, 更为毕业班语文组这个团队带来新的挑战。为此, 我们将团队精神的落脚点放在“帮扶青年教师, 提升团队凝聚力”上, 以“一根绳子”、“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的形式让青年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跟上、学会、达标、超越。
1.“一根绳子”———凝心聚力、踏稳脚步。
初次任教毕业班的青年教师就像刚刚学步的孩子, 步履蹒跚却渴望着奔跑;更像攀岩途中的勇士, 身附陡壁却期待着顶峰。一根绳子, 可以让孩子定心, 为勇士助力。期初阶段, 青年教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步入正轨。为了帮助他们更快建立信心、找到方法, 我们组织往届毕业班语文老师, 将他们留存好的语文书、补充习题、课堂作业本等一系列资料进行汇总整理, 交到青年教师手上。指导青年教师做好熟悉教材、揣摩作业、梳理思路等准备工作, 让其拥有“从零开始”的底气。期中阶段, 青年教师往往埋头于跟进度、盯学生之中, 随着教学内容、任务的日渐增多, 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的现象也日渐凸显。为了帮助他们整合时间、提高效率, 我们通过随堂听课、作业评比、经验交流等方式, 促使他们抬起头、看一看、想一想, 在理性的审视与思考之中找到重点、有的放矢。期末阶段, 青年教师往往要顶住更多的压力, 与时间赛跑。为了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踏稳步子, 我们采用聚焦课堂、精简作业、适度检测的方法, 让青年教师缓解压力、轻装前进。
2.“一面镜子”———师徒结队、反思提升。
在学校青蓝工程的平台上, 青年教师的“镜子”就是入职时结队的师傅。在毕业班语文教师的配备中, 师傅们大多是已拥有昆山市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荣誉的骨干教师。这样的一面“镜子”, 可以毫无保留地“照出”青年教师在钻研教材、把握学情、运用方法等多方面的不足, 并通过自己的课堂, 实实在在地呈现一个改变与提升的方向, 让青年教师的成长有样可学、有法可依。在学校教研活动的平台上, 青年教师的“镜子”则是一次次的研讨与反思。毕业班语文组每周都会开设一节公开课, 有老教师精心打磨的展示课, 也有青年教师的家常课。在课堂这个实训场上,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3.“一把尺子”———横向比较、自我超越。
竞争与合作是团队的动力来源。毕业班语文组提倡合作的同时, 也鼓励竞争, 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我们给青年教师一把“尺子”, 一则衡量自己的进与退, 另一则衡量与平行班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 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像黄雯老师, 教龄刚满3年, 就获得了“六个一”的好成绩:市语文会教一等奖;市班主任论坛大赛一等奖;市心理辅导课评比一等奖;市“双优”评比一等奖;独立编写的校本教材获苏州市一等奖;毕业班水平测试优秀率100%。
二、用心、用力、用情, 向“课堂”要效益
课堂, 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而且是校本研究的“主战场”。我们北小倡导“绿色教育”, 本着生态课堂“高效低耗”的承诺, 毕业班的老师致力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这一主阵地用心、用力、用情, 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长度、宽度、高度、深度。
第一, 挖掘教材魅力。每开始一篇新课文的教学前, 我们都会挤出时间, 静下心细细揣摩, 像开采宝藏一般, 把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训练点、拓展点等进行全面的梳理、提炼, 并探讨在课堂上有效渗透的策略。对于每一个点要挖掘到什么程度、在这个点上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要达到什么水平, 老师心里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这同时也是后续个别辅导、培优补差的基础。教师应尽力做到把握教材稳、准、狠。
第二, 得法于课内。阅读与写作是毕业班语文教学的两个大头, 其中写作更是难啃的骨头。为了解决难题, 我们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串联, 以随堂练笔的形式实现二者的融合贯通。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关注表达”、“指向写作”, 寻找合适的出发点, 在“语用”层面做文章;在写作教学中, 充分落实“随堂”二字, 舍得花时间、下功夫, 做到现学现用、有思有写、会修会改。
第三, 得益于课外。学校图书馆是学生向往的乐园。我们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阵地, 着力抓好课外阅读。期初我们就定好进馆阅读计划, 在开展整班阅读时做到定时、定点、定班级、定书目。每学期我们都会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而这些图书都是由语文老师提供书目, 同时又与语文教材紧密结合, 如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课, 就会整班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学习了《船长》一课, 推荐学生整班借阅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让这些文学作品成为学生向往阅读的第二教材, 让图书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读书的兴趣大了, 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自然也会逐步提高。
三、求实、求效、求发展, 向“学习”要品质
学习的品质, 一在实效, 二在发展。本着“教六年就是为学生六十年负责的态度, 坚持学生在校生活质量就是教育质量的理念”, 我们创设了丰富的平台。每天下午三点半以后的课外活动, 我们有序地开展, 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游戏、比赛。老师甩绳、计时、数数, 学生一个紧接着一个穿过长绳的景象处处可见。我们还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篮球、乒乓、羽毛球, 绘画、书法、计算机, 生态园、小邮局、快乐陶吧,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毕业班学生同样发挥着自己的特长, 作为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展现着自己的活力。事实证明, 这些课外活动的蓬勃发展, 为孩子们的写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我们送给2013届毕业的孩子们的毕业礼物是他们自己撰写的作文集“缤纷花雨”;送给2014届毕业生的礼物是毕业纪念册, 图文并茂, 有孩子们自己写下的只言片语, 有六年小学生活留下的精彩瞬间, 这份精心设计的礼物感动了学生和家长。
教研组研修规划 篇7
关键词:主题教研;校本研修;有机结合
从2009年起,我们运用李元昌教授倡导的主题教研理论与实践经验,本着“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课堂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一步一个脚印且富有成效地开展了以主题教研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活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
一、读书活动突出主题
自2009年起,我们实施了用学习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用学习引领教师走进研究,学会研究的浩大的读书工程,提出了做“学习型教师”的口号。长此以往,在主题教研实践中,我们都能结合课改过程学习,结合热点话题学习,结合具体案例学习,结合遇到的问题学习,坚持与同事相互交流学习。我们的切身体会是:读书让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思想深刻了、方法科学了、工作快乐了、生命精彩了。
二、专题性文献研究围绕主题
骨干教师是主题教研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研究与探索起点较高,其研究成果对本校的教学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骨干教师专题性文献研究,我们已经研究了5次,一次比一次质量高,教师研究的态度认真,内容广泛,方式科学,成果丰硕。一是成果集装订精美,有圈点评注,是实实在在搞研究,是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吸收前沿成果;二是研究综述含金量高,不但阐述了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而且还能综合各家之说,谈研究收获,在谈研究收获的过程中,不但举例说明,有血有肉,而且融入了自己的主观看法和分析,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骨干教师在为自己的成长而欣喜的同时,畅谈了今后的设想。其实骨干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一种被引领的过程,同时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他人的过程,对他人也是一种引领。
三、课堂教学显现主题
在多年坚持的学校领导示范课、骨干教师观摩课、科研专题汇报课活动中,我们总结并坚持了“课前试讲,点评引路,集体听课,集中评议,总结提高”的五步课堂教学研究的新路子。这样做,提高了教师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既有利于讲课教师教学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又对听课者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八面学校)
教研组研修规划 篇8
此次校本研修首先由三年级杜xx老师执教《海底世界》一课,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带领学生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妙,凸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随后的评课环节,大家一致认为杜老师的课堂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恰当使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接下来,语文教研员刘坤老师为大家作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线上作业提交培训,刘老师从时间节点、提交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最后,学府小学副校长谢敏作总结发言,谢校长强调:要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与课堂教学研究紧密结合,立足于“三课五环”课改模式,不断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个人研修计划 篇9
一、加强常规管理,落实课堂教学。
本学年,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做好教学常规管理的督查评估,使备课、上课、教学反思、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专题发言等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基本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学期初为搞好教研活动,各位教师献计献策,制定教研、教学计划。
2、一学年来教研组定期教师的备课教案、作业批改、教学反思等常规工作,多数老师的教学常规能做到认真负责,有指导性。特别是教后反思有利今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但个别教师没能按时完成。
3、一学年来美术组教师基本能按要求听课,并及时写好听课反思或评课。新教师积极开展课后的总结工作。
4、各年级段针对作业设计,作业量等问题进行讨论,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下期我组将在作业设计的特色性和创新性上多做思考并予以实施。
二、推进有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
所谓有效课堂,就是在课堂40分钟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释放所有的积极性和热情,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本学年我组认真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组织专家及培训班老师进行课堂教学供每位教师观摩学习。
三、加强师德修养,使德育渗透于课堂,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
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所以除了结合具有德育内涵的教学内容进行有关的爱国主义等德育教育之外,更加注重老师的师德修养,用老师勤奋塌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深厚的知识功底去感染学生,成为他们学习的典范。整个教研组教师的美术课整体上师生关系和谐。
美术教研组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成果、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均有提高。
改进措施:
1、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年龄特征,学习内容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形式应多样化,注重年级之间、学科之间的整合。
2、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操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判断决策能力、总结分析能力等等。
3、注重知识的综合。知识的综合体现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把感性的美术知识具体化;把美术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统一和联系起来;把美术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将学生美术学习不同阶段的知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进行应用。
4、教师应不断更新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努力的方向:
1、积极实践培优辅差的更有效的方法探究。在“提质减负”问题上能上一个台阶,使培优工作成为一个亮点。
2、探究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简洁有效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实践操作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研组研修规划 篇10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园本研修
对于农村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来讲,园本研修是相对陌生的词汇,其和园本教研既有一定的联系,也存在着区别,要想更好地推动幼儿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适应当前幼教改革的需要,必须弄清园本研修,本文主要围绕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到园本研修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园本研修和园本教研的区别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做得最多的是园本教研,最主要的形式是观摩课、听课和评课,更深入一点的则是观课和议课,这些形式的园本教研缺少深度和广度,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课改的要求。
园本研修在园本性和实践性方面和园本教研有相似之处,但园本研修更强调发展性,注重通过这一活动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并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而提升幼儿园的整体发展水平,这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讲更为重要。
园本研修能够实现教研、科研和培训的有机结合,培训和教研相互联系不能分离,后续活动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有深度、有广度且有温度,而这些都是园本教研中很少涉及的。因此,园本研修是农村幼儿园发展中更高层次的教育研究和学习活动,园本研修以园本教研为基础,又优于园本教研,因此能够更好地推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二、园本研修中各角色的定位
要想更好地推动园本研修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每个角色的定位。下面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要明确园长的职责。对幼儿园来讲,园长是规划者、引领者、管理者以及支持者,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能够深入思考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幼儿园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园长的引导。在园本研修中,园长的定位更需要明确和深入,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农村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在园本研修中,园长还需要发挥培训者的职能,要有较强的策划教研活动的技能、合作解决教学问题的技能、理性管理的技能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实际,在园本研修中精心地策划研修环节,并对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进行科学处理,能够掌握研修的方向,驾驭整个研修的过程,这样才能够发挥该工作应有的效果。由此可见,在园本教研朝着园本研修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园长发挥了关键性的领导和指引作用,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其职责,进行科学定位。
其次,园本研修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明确教师的责任,调动不同层面教师的积极性。在园本研修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主题和目标的确定,还是在问题的设计与案例的预设,教师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具体来讲,需要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注重分析其自身的需求,设计出符合每个教师发展区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让每个幼儿教师能够深入到园本研修中,主动去研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要在这个过程中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这是园本研修中关键的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必须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实际,针对农村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园本研修。例如,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为确保问题的针对性,要深入了解农村幼儿的实际,由浅入深地进行设计,让幼儿能够在反思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而在案例的预设中,教师需要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相关的培训者要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使园本研修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随着幼教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希望教师能够成为研究性和专业型的教师,能够满足农村幼儿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必须通过开展有效的研修活动提升农村幼儿园整体教师的素质水平。在之前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园本教研工作推动幼儿园的发展,但随着教学要求的提升,园本教研逐步向园本研修的方向发展,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自身的工作教学经验,对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到园本研修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园本研修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更好地推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升农村幼儿的整体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荣丽.从园本教研走向园本研修[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
[2]夏历芳.浅论农村幼儿园开展有效园本教研的要素[J].早期教育:科教研版,2011(06).
[3]葛亚琴.园本教研,乐在田园:农村幼儿园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园本教研初探[J].科教导刊,2009(32).
[4]何放.示范性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教研组研修规划 篇11
一“、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研方式的基本内涵
虽然主题研训渗透着教研理念、蕴含着教研文化,但主题研训的本质是教研方式。具体来说,主题研训有四个关键词,基本上揭示了“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研方式的基本内涵。
1.主题。主题研训中的“主题”,指从教学教研中各种各样问题中提炼而出的、为学科内教师专业成长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需要突破的专题。
2.课例。主题研训的“课例”,是指围绕主题设计教案、围绕主题实施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教学实例,这个实例需要表现“问题解决过程”,这个“课例”应当为主题研训的研讨和培训提供鲜活的样本。
3.研训结合。“研”指研讨,主题研训的“研讨”特指形成课例前后的主题研讨。“训”指培训,主题研训的“培训”特指围绕主题课例、研讨所进行的小型培训。“研训结合”指课例研讨、即时培训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内连续完成,其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的特点。
主题研训的区域教研文化建设研究,就是从栖霞区主题研训的教研方式入手,试图通过研究提炼出教研的核心价值取向,在这些核心价值取向的引领下,从“主题”的调查和筛选、“课例”的设计与实施、“研训”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探索并建设区域教研文化的策略,形成栖霞区教研特色,最终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
二、栖霞区“主题研训”教研文化取向
目前,栖霞区各学科在教研内容、方式和效果方面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为此,主题研训的文化取向基本上要实现四个转变:即基于区域教师成长需要,谋求教师培养由“离散型”向“主题型”聚焦;基于区域教研实施需要,谋求学科教研由“感觉型”向“证据型”转变;基于区域课改行进需要,谋求教研文化由“传达型”向“创生型”发展;基于区域教育发展需要,谋求教育品质由“范式化”向“情境化”提升。
(1)教研主题从离散走向聚焦。以往对学科教研的追求更多的是“无主题的变奏”,所以教研员对“理想教研”的追求往往是“跟着感觉走”,因为没有主题,就不能集中解决问题,好像什么问题研讨了,但往往“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主题研训强调追求“理想教研”需要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明确的课例、围绕课例有主题的研讨和围绕研讨有主题的培训,这种基于“主题意识”的研修文化使理想教研的研究变得务实和科学,对提升“理想教研”研修品质具有重要价值。
(2)教研形式从范式走向情境。“理想教研”的实施是在情境中进行的,它很少采用“五个环节”“六个步骤”的范式化思维,它主张的是一种“用情境说话”的具体化行动。范式化思维是一种从已有思维出发的简单思维,情境化研究则是从实施情境出发的具体化研究。对理想教研的追求,低层次的要求是从散乱的教学环节走向集约的范式化、步骤化的教学环节,高层次的要求应该是从范式化的教学步骤中解放出来,走向更高层次的情境化教研步骤。
(3)教研重点从感觉走向证据。理想教研应当强调教师成长真实问题的梳理和解决。教师成长的真实问题容易表现出“感觉”的特征,教研员在日常学科教研活动中对教师成长的真实问题“好像”“应该”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达就凸显了这个特点,但这种确定教学重点的方法常常抓不住教师成长的真实问题。主题研训的研修文化无疑提供了一个研究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重点的平台,这对解决理想教研的重难点具有现实启示和现实意义。
三、栖霞区“主题研训”教研文化主张
主题研训作为区域教研文化建设的抓手,本身就说明其对教研活动是有文化追求的,因为区域主题研训和校本主题研训具有“相通之处”:研修文化。究其研修文化,主题研训追求有根、有用、有度、有人、有别、有格等“六有研修文化”,成为鲜明的教研文化主张。
(1)教研有根。教研应当注重建立“教师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研活动从主题、形式到具体活动都应当基于“一定的实际”,否则就会陷入无效的境地。在这个意义上,“有根”应当成为教研文化的首要特征。教研有根,最重要的是做到符合区域教师发展真实水平并且指向于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最近发展区”,随着区域内教师真实水平的提升和“最近发展区”的不断拓展,区域教师的专业素养将真实提升,教研部门最终将收获教师成长的丰硕成果。
主题研训的区域教研文化建设,就是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教师,在具有变革特质的教研活动中积极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在强烈的自觉意识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过程。基于栖霞区教师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名优骨干教师不多等因素,试图从“教师最近发展区”的角度全面构建教研文化,促进教师的发展。
(2)教研有用。教研应当注重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教研活动中的学习环境不能仅仅拘泥在教研部门的研训教室之中,研训教室之中的“班级授课制”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活动,但并不能代表有效地开展活动。换一个思路,如果在教研活动中能够创设若干真实的“学习环境”,让所有研修教师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既看到他人问题又照见自己,就会有难得的体验,从而迅速提升研修教师的研修认知。
主题研训的区域教研文化建设,就是通过主题贯穿整体设计课例、研讨和培训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注重课例和研讨的“环境创设”工作,倡导全员全程参与整个主题研训研修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认知,增长能力。
(3)教研有度。教研应当注重扩大教师的“专业视野”。教研活动无疑是需要“度量”的,这种“度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研活动应当注重度与量的结合,即追求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二是教研活动让所有受训教师在参与研修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分工和任务驱动均能获得真实的收获,都有利于在整个研修过程中扩大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视野”。
主题研训的区域教研文化建设,就是主张通过研修制度、研修文化的研究提升教研活动的品质,而这种品质首先是寻求教研活动度与量的结合。更重要的是,主题研训通过研修制度、研修文化的研究,谋求研训主体、研修主体等多重主体在研修过程中形成互动交流的机制,最终实现专业素养上的多重提升。
(4)教研有人。教研应当注重研修主体的“参与互动”。教育哲学是一种反思追问的智慧,“研修主体”与“研训主体”是教研活动的双主体。实现“研修主体”与“研训主体”融合涉及教育哲学的深水区,实现教研双主体融合关乎教师成长,因为教师在受训的过程中教学思想逐渐丰盈,教学实践逐渐科学;实现双主体融合关乎课程成长,因为课程教育理论在不断完善,课程教师的教学实施在不断精细;实现双主体融合最终关乎学生成长,因为学生当下生活的不断拓展,学生的未来生活在不断延展。
主题研训的区域教研文化建设,就是主张“研修主体”和“研训主体”双主体在整个研训过程中交互参与、互动交流,并逐步实现双主体融合。从当前西方教育哲学流行的“主体间性”的教育哲学视角来分析教研活动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的相关通融性,基于“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的教研和研修无疑提供了研修主体和研训主体之间深度调节与通话的契机。
(5)教研有别。教研应当注重巧妙地利用“任务驱动”。参与式教研无疑是教研活动的有效形式,参与式教研也反映了教研活动针对不同对象有区别的特点。在参与式教研活动中,如何通过巧妙的“任务驱动”让所有研修教师既是研修者也是亲历者,这样的教研活动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主题研训的区域教研文化建设,就是主张在整个研修活动过程中通过“大工作坊”“沙龙对话”“专家引领”“任务驱动”“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即将教研活动以“任务驱动”形式形成“研训结合”,受训教师在教研员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
(6)教研有格。教研应当注重区域文化的校本辐射。教研活动无疑是需要格调与环境的。教研活动的格调是指教研活动的正式性,通常情况下,名师等研训资源越丰富教研活动的“格”越高。有“格”的另一个层面是指教研文化需要品格,即注重文化观念的输出并在此过程中研训文化的互动交流。
栖霞区“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的研修方式目前只停留在区域教研阶段,但随着主题研训的区域教研文化建设研究的不断深入,栖霞区已经确定将“主题研训”作为一种研修文化进行纵深拓展,放眼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主题研训”将是栖霞区中小学所有教研组、备课组校本研修的基本范式。在这个意义上,“主题研训”注重区域文化的校本辐射,是一种有“格”的教研。
通过课题组的多年实践,栖霞区主题研训逐渐成长为外地教研部门认识栖霞的窗口,上海嘉定、浙江杭州、海南乐东、江苏徐州、江苏海门等地教研部门纷纷通过“主题研训”与课题组研究进行联系,共商“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下的“理想教研”,栖霞区“主题研训”已经逐步成长为栖霞教研的独特名片。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职业的本质[J].教育科学论坛,2002,(2):1.
[2]王枬.论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J].教育研究,2000,(9):60~65.
[3]徐吉洪.教师是什么:源自教师隐喻的理解[J].中国教师,2006,(10):25~26.
[4]刘力.脑科学与教育:值得关注和拓展的研究领域[J].教育研究,1999,(8):29.
【教研组研修规划】推荐阅读:
政体教研组 研修计划06-02
校本研修计划教研组意见10-21
12.15教研组校本研修总结07-21
中学英语校本教研个人研修计划10-22
高中政治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07-09
初中音体美信教研组发展规划10-22
高校教研室建设规划08-29
数学教研组教研主题10-06
理科教研组教研记录10-18
语文教研组教研计划参考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