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方法之我见

2024-07-31

科学思维方法之我见(精选8篇)

科学思维方法之我见 篇1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学校教育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在诸多因素里, 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中学生每年能用于阅读学习的时间约为40周, 每周学习约50小时, 总计大约1.2万小时, 它等于一个人参加工作后的全部阅读时间 (3.6万小时) 的1/33) 。 在这弥足珍贵的阅读时间里, 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呢? 首先要有良好的思维方式, 在良好的思维方式的导引下, 逐步习得高效的阅读方法。 下面我推荐几种创新思维阅读法:

一、发散式阅读———其目的在于博览群书, 拓展积累。

发散, 在这里是指思维方向呈多向辐射。 发散式阅读是指在现有的学识基础上, 竭力扩大视野, 增长知识。 读自己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书籍, 读自己兴趣所指方向的书籍, 也适当涉猎一些陌生领域或非兴趣领域的书籍, 这样中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知识面, 并为以后有所发展研究奠基。 那些陌生领域的书籍, 或许更会带来不同于往日的新思维、新思想, 从而使阅读者找回理念全新的自我。

首先我们选择读“第一流的书”。 在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章中, 只要经过认真筛选和比较, 就不难发现传统经典著作, 以及属于某一学科的第一流的代表著作有哪些, 只要熟读这些著作, 就可以领略某学科的概况, 了解学科的全貌, 以及学科的前沿和发展。

其次我们选择读“一流学者写的书”。 所谓第一流的学者, 是指在该学科领域里最知名、最有权威的科学家、学者。 他们站在该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前沿, 洞察该领域的发展源流和发展趋势。 读他们写的书, 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

当然, 阅历和学识都尚有很多欠缺的中学生, 要准确了解“第一流的书”和 “第一流作者写的书”, 其方法是通过推荐书目了解, 或是请老师、家长推荐介绍。

二、聚合式阅读———指定向阅读, 主要用于研究性阅读, 这是前人积累的一种比较成熟的高效的阅读方法。

聚合, 相对于发散, 是指思维聚拢, 指向同一目标。 聚合在阅读教学中, 是指有固定目标、朝向专一的阅读。 当树立专一的阅读目标之后, 在长期的聚合式阅读中, 会积累大量的同一题材的素材, 这些素材往往会是将来学习过程中进行定向研究的基础。 并且, 在长期的阅读中, 培养兴趣, 积累资料, 对于日后的成长, 或对于中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从事研究, 大有裨益。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就确立终生从事的职业。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从小就博览群书,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研究水稻杂交课题, 做到了专精, 他的成功轰动了世界。 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 就立志为国, 书海探宝, 广泛阅读社会科学文史哲学典籍, 潜心寻求治国之道, 终究成就了救国救民的伟业。 阅读, 给了人知识, 给了人思想, 造就了一代成功者。 所以, 在兴趣目标的感召下进行定向性阅读, 势必使目标聚焦, 方向恒定, 读而有获。

在阅读学习中, 运用探究性阅读法, 做研究性课题阅读, 大多需要运用聚合式思维, 以确定阅读方向和目标, 从中定向、快速地获得学习研讨所需资料, 以求在有限的时间里, 获得最大的阅读效能。 有人曾统计:初中一年级学生在一学期内所读的各类教科书约共70万字;而在同一时间内, 他们在课余进行感兴趣的课外阅读, 阅读量分别可达700万字和1000万字, 课内和课外的平均比值为1:9。 挖掘阅读潜能, 面对如此浩大的阅读量, 如果我们能确立自己的兴趣中心, 根据个体的兴趣、目标、能力培养定向阅读习惯, 一定会收获多多。

三、求异式学习———借助选择性阅读实现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求异思维指的是一种逆向性的创造性思维, 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求异思维的内涵具有广博的开拓创新性和迁延性, 在阅读练习中, 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学习, 克服思维的凝固化和一统化弊病, 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 把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相因的体系中解放出来, 在一个新的领域进行思维的创造性、 开拓性的辐射与复合。 求异思维是一种高级水准的思维, 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 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广阔性、 深刻性、 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

阅读学习中的求异, 有两重含义: 一是指阅读内容的选择, 有时要可以选择自己所不熟悉领域的内容、或者非兴趣类领域的内容去涉猎, 这样可以获得思维的启迪和创新;二是指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发生在阅读主体和客体之间, 是指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信息交流, 对文本的个性化态度, 涵盖“想象”、“感受”、“探究”、“创造”、“批判”诸种因素, 阅读中学生根据自身素养要求确定阅读方向, 使个体能够在具体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即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特殊的情感体验。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 丰富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经验。 语文教学领域, 在大量的个性化阅读练习中, 学生的思维会空前地发展, 这将为他们后期的知识积累、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个性化阅读, 对每个生命个体是公平的、人性化的。 在阅读学习中, 每个学生都会有独特的喜爱、独有的选择, 面对个体的世界, 浩瀚书海, 尽可撷珠。 曾有作家评论海子说:“仿佛这个天才, 交出的是生命, 留下的是时间。”无需多言, 在文字记录的历史中, 无情的时间是可以留存的, 有限的生命是可以拓展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 而这源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于阅读。 天天读点有益的书, 对精神有滋补的作用, 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 “无味”和 “可憎”,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小学科学学习方法之我见 篇2

一、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是指在可控的教育情景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目的地改变一些教育因素(自变量)。控制其它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探究法一般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命题,或者创设实验条件,包括若干实验提示,然后由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探索。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地实验探究,在实验中搜集证据,寻找答案,形成初步的结论。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生实验中渗透如何对实验变量加以控制。实验探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例如,《斜面》一课,首先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斜面的问题,然后集体确定研究的重点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竖直和沿斜面拉起同样重的物体用力进行比较,证明用斜面省力。实验中学生还发现物体的重量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用力也不同。学生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同一坡度的斜面提重物省力与提升的高度有关系;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与重物的重量大小有关系。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假设设计了不同的对比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观察探究法

观察探究法指通过观察来解决心中的疑问,有强烈的观察兴趣,愿意通过观察来求证自己认知的正确性。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观察,搜集证据以求证,并且通过交流完善并建构起新的认知,体验到成功观察的乐趣。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并能参与到学生观察活动中,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搜集证据,指导学生修正已有认知的错误点,理清模糊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愿意进行课外长期观察探究。

例如,在上《植物的身体》课时,教师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画出看到的植物的画像。这种特殊的方式把学生的兴趣带到了本课中。学生说出自己的画中的植物时,可能在专业名词上不很准确。这时教师把注意力再次集中的凤仙花上,教师边解剖边引导学生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这时候教师继续带领着学生们观察各个部分的样子。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课下继续研究植物的长期计划。通过大量的长期观察探究孩子们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懂得珍爱生命,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

三、资料探究法

资料探究法指利用各种渠道对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得间接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愿意深化认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借助资料运用批注、勾画、提炼等方法主动投入查阅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来寻找答案。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到学生资料分析活动中,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搜集证据,指导学生形成初步的结论。也可以联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其在课外利用便捷的网络等手段对相关知识做进一步研究。

例如,在学习《人的一生》时,第一环节,教师先让学生交流课下准备得自己从小到大身体、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身边的亲人的身体变化情况,最后在学生充分汇报交流整理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进行小结。第二环节,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体检表上记录的数据说说自己的身体发育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绘成图形进行分析研究。除了用条形图和曲线图,启发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形式的图表来研究。在学生绘图研究结束后,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分析与讨论,总结出研究结论。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绘制图形并利用图形进行分析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重要意义。

四、制作探究法

制作探究法指学生自主的运用材料,创新设计、制作作品,展示作品,积极评价互动,完善作品,将自己的作品应用于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恰当的运用材料,全身心的投入到制作探究中,在学生自主的评价互动过程中,取长补短,以求作品的完美性和科学性。将学生的眼光投入到广阔的制作空间里,将作品应用于生活及探究实践中。制作探究可以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可作为课后作业。制作探究注重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科学习惯。

例如,《我的雨量器》一课,教师可以把雨量器拆开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这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分析并整理其构造与作用。在这基础上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让孩子们设计并制作雨量器,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周圈划线。沿线将瓶颈剪下。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可模仿尺子上的刻度画)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也可直接将尺子竖直放入瓶内作为刻度尺)将剪下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这么做既实现了材料环保,也克服了雨量器的测量不精确问题。科学制作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搞小创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操作情趣。用所学科学知识把来源于生活的材料再回归于生活。

总之,科学探究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以亲身经历为主的学习活动,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要做到科学教育的要求,又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艺术—创新”之我见 篇3

(课程论文)

“科学—艺术—创新”之我见

关键字:科学 艺术 创新 思维 融合 发展

1885年,一位名叫巴尔末的中学教师在研究了H原子光谱中可见光区域的四条谱线后,提出了一个计算氢原子谱线波长λ的经验公式,后来经过里德伯修改,推广为:1/λ=R(1/k2-1/n2)。当k=2,n分别为3、4、5、6时λ即为可见光的四条谱线波长。由此公式可以很明确的断定:当k、n取其他不同值时便可得到不同的λ值。然而,波长为这些λ值的光波存在吗?惊人的是,在随后的近一百年里,各种波长的光波一一被发现„„我惊羡于那位资质并不深的中学教师,能从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归纳出如此之深奥的科学理论,更为那位给出具有如此预见性公式的伟人而深深折服。我不禁要问自己: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的预见性和创造力?

也许这就是科学:在不经意中发现世间的奥妙,甚至预测数百年后的科学探究。不得不说科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审视和感受它的美感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创造。

科学的本质是观察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的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与模式。有些人认为,科学只与概念、定律、推理、判断这些枯燥的词语相联系,一位科学家的工作无非是绞尽脑汁钻研已有的科学知识,然后苦思冥想地探究现在的科学盲区,最后在两鬓斑白之际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的科学成果。有人甚至无知的以为,选择了科学工作就意味着一生的枯燥乏味。其实不然。科学中也存在着美,甚至可以说蕴藏着多姿多彩的美。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你可以体会到思维火花碰撞的快感,体会到灵感来袭时的喜悦,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震撼„„感受到了科学之美,在攀登科学之峰时,收获的将不只是成果,或许还有一番别致的风景吧。

艺术的美感无疑是被世人所认同的。音乐给人以听觉之快感,景色给人以视觉之快感,文学作品给人以思想之快感„„然而,实际上,科学的美感与艺术的美感是从同一起点发展起来的。自人类文明萌生以来,科学和艺术就在互动中发展,而这种互动是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的。有时这种互动表现较为直接,而更多则是间接的、深层次的互动。在科学与艺术互动发展的同时,人的自身机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活力的创造源泉。

再回过头思考一下巴末尔、里德伯的杰出成就。巴末尔无非是研究了几组波长数据再加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便得出了正确的经验公式,这与众多的科学家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探究科学知识相比较,可谓是探囊取物。而里德伯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推广,给出了非常精确的计算公式,同时,预测了尚未发现的物质,以至对近百年的科学研究起到了指导意义。他们的成就并非是建立在深厚的科学知识积累以及漫长时间的试验研究之上的,而是在审视了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后,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论断。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紧紧结合,在感悟它的美感之后,发现世间的奥秘。

固然,科学与艺术存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科学强调客观理性,重实验,重推理,主要靠理智,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的奥妙。艺术则强调主观感受,重想象,重美感,主要靠激情,以形象思维为主,探索人类感情的奥妙。然而,这些不同也有互相交融渗透的一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以艺术的眼光审视科学,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发明创造。

由此想起浙大杰出校友上商战明标榜的一种人生哲学:君子不器,文理一身。是的,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应该集各种品质于一身。而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应该在艺术上有所修为。事实证明,古今中外,凡是在科学上有过重大创新的科学家,往往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提出相对论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同时又是一位优秀小提琴演奏家,他热爱古典音乐和文学作品;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开普勒又是一名音乐家,其在音乐上的造诣不亚于在科学上的成就;牛顿也可以说是一位艺术家,他尤其擅长作诗;伽利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文笔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诺贝尔终身酷爱文学,曾写过许多诗作、小说和戏剧;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更是集画家、雕塑家、天文学家、武器制造家、发明家于一身的多才多艺的科学大师;我国数学大师华罗庚写得一手好诗,曾写出不少优秀科普著作;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特别热爱音乐。美籍华裔学者、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对诗词歌赋、国画、京剧都有特殊的爱好„„

艺术不仅是科学大师应具备的素质,更是科学创新中所必备的要素。从这些成就卓越的科学大师身上可发现,他们越是热爱和靠近艺术,他们从艺术宝库中获得的营养也就越丰富,他们也更容易创造出优异的科学成果。很多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断定:不论在科学还是在艺术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艺术对科学的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根本上说,艺术对科学大师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大影响是艺术作用于科学的基本点。艺术可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爱因斯坦如是说到。他的这段话说明了艺术对于他思想启迪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并进一步揭示了艺术对于他在科学领域的创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科学研究本身就潜藏着奇妙的艺术因素。科学家若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并能动用自身的“艺术细胞”,充分调动直觉、想象、形象等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地利用艺术特有的美感、幻想等,其科研成果将会具有更高的创造性。同时,艺术美感在科学创造中往往能给人们意想不到的启迪。特别当一个人在科学创造过程中遇到困难,思路受阻,百思不得其解时,某些艺术美感的启示,很可能使他茅塞顿开,接通已经失掉和忽略的线索,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促使他浮想连翩,触发灵感,使难题迎刃而解,最终做到有所创新。

创新作为这个时代科学发展的主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科学创新 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作用,创新本身也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创新过程通常是“先猜测,后论证”,但在猜测中又有以前的论证作基础,而 在论证中又需要新的猜测。其对应的方法是:科学假设和逻辑演绎。“先猜测,后论证”,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猜测”通常要应用直觉思维,科学的猜测绝不是没有根据“乱猜测”,必定有以前的知识作基础;“论证”通常要应用多种逻辑方法,到底应用那一种逻辑方法,这又需要有新的猜测,新的尝试。对于这样一种创新方式,它的根本还是基于艺术之上的。一个人所猜测的结论或结果实际上是有形可依的,这源于他的艺术积累和对事物形态的基本认识。否则无据可依,猜出的东西也未必有什么科学价值。此外,创新还可以通过“先形象,后抽象”来进行,在形象中以以前的抽象作基础,而在抽象中又需要新的形象。对应的方法是建模方法和原理方法。由形象到抽象这一过程正是从艺术创作过程直接引申出来的。另一种创新方式“先直觉,后逻辑”更是直接采用艺术创作手段,把难以描述甚至难以想象的事物形象化,再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这需要一个人有很强的“直觉”。“直觉”是以一个人的整个知识作背景的迅速认知,是洞察,是顿悟,是灵感。这体现了艺术对于科学创新的巨大作用。

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需要培养人的逻辑思维,操作思维,情感思维,交往思维,以及四种思维模式整合起来的“系统思维”的能力,而这些思维的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艺术,可以说是科学创新之翼。人们已愈来愈多地认识到这一点,甚至将艺术作为创新的灵魂。自1987年以来,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举办国际科学学术会议,不但由世界一流的中外科学家和中国青年学者参加,而且每次会议都邀请画家根据会议的科学主题发挥作画。这绝非仅为追求一种用绘画手段描绘科学特定领域的表面形式,而是探求在一个更深奥地意境中进行科学和艺术间的对话。这些作品闪耀着艺术家的思想火花,又给予科学家艺术欣赏。在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提高艺术的修养也是在为科技进步投资。

科学在发展,人类进步的空间依旧广阔。科技的进步已离不开创新的驱动,这就促使我们要不断汲取艺术的营养合成创新的元素,为科学的发展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科学与艺术》李政道

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4

应城市蒲阳小学 周爱华

一、让课堂在惊奇和疑问中开始

爱因斯坦说:人类的一切经验和感受中,以神秘感最为美妙。为什么塞入杯中倒扣入水中的纸团没有湿?往装满水的杯子中放入一些回形针,水为什么不会溢出来?„„这些现象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就要设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紧扣教学内容的故事、谜语、诗歌、图片等信息、情境,或富有趣味的魔术引入。例如:《神奇的水》一课,教学毛细现象时,让学生把粉笔插入少量水的培养皿中,看到水沿着粉笔往上爬,这与水往低处流的经验相矛盾,学生都充满了好奇,且一时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就能使学生带着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二、让科学实验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科学素质的一种手段。三棱镜的色散观察实验,我利用烧杯装水替代三棱镜,光通过装水的烧杯后发生色散,学生也能观察到美丽的光谱;再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可以使用尾部剪开的空牙膏管,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水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浮„„教师要在课前不断研究实验、改进实验,或寻找替代性实验,尽量开足分组实验和做好演示实验,让实验丰富课堂,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同时增进学生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概念、现象、规律的理解,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只有做足、做好实验,才能拓展学生实验的空间,开拓思维,更好的激发创新潜能。

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如讲述、指导、讨论、对话式教学、多媒体等,使教学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能有效的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教学《动物和环境》一课,课文中有两个引导学生认识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的实验,实验材料主要是蚯蚓。一般来说,学生找蚯蚓是比较容易的事,课前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自备5条蚯蚓,学生在挖蚯蚓时就在无意中获得了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的感性知识。在学这一课时,当问到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的时候,就有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地说,我在潮湿的土壤里挖的蚯蚓最多,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接着让学生用蚯蚓进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他们从实际中得来的感知是正确的,使学生得出了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的结论。这些观察、实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准备,他们才观察得仔细,理解得较深。

三、让多媒体课件锦上添花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这种辅助教学手段,使教育教学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促进了教育技术信息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放大镜下的晶体》这一课时,我校实验室只有石英等几个简单的矿物晶体,很难满足学生的认知,针对实验器材不足的现状,我从网络上下载各种晶体图片,制作成课件,附上文字说明呈现给学生,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晶体让学生大开眼界。他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惊叹:太美了!他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想得到一块漂亮的晶体。看到学生们的表现,我的喜悦也满满的,我觉得多媒体课件的恰当应用真是锦上添花。

四、让学生思维的发展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

上课,不能是简单地把事先谱好的曲子演奏给不同的听众听。如果教师能选取一些灵活性、变通性大的问题,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从而激活创造思维。如在学习“摆”时,教材中原来安排要先了解伽利略发现摆的秘密,然后再来认识什么是摆?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而摆、摆动的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提供了支架、细线、钩码、秒表等材料,让学生做一个摆,并达到每10秒摆动20下的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完成了摆的制作,而且在制作过程中摆线长短、摆锤轻重的调节与摆摆动快慢的关系也一清二楚。学生做摆的过程、途径、方法不同,这些独具个性的经历、体验,说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课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如在研究月球环形山的大小形成原因时,很多学生都会认为是大石块造成的环形山大。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小石块会产生大的撞击坑吗?(2)当小石块在高处,大石块在低处,又会产生怎样的撞击现象?通过学生自行分析和实验,就能意识到原来的答案并不正确,对比试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五、让课堂在肯定性评价和发散性思维中结尾

在近40分钟的专心学习后,学生在心理上迫切需要得到教师对他的肯定性评价与鼓励。适时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兴趣的维持,使得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体现主动性、创造性的活动。

科学思维方法之我见 篇5

司中立

(河南省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 河南平頂山 467001)

摘要:當前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現代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所在。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字:物理教學 培養 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是運用一切已知資訊,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馬婁斯認為:創新能力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特殊才能的創造力;另一種是自我實現的創造力。前者是特殊才能的創造發明,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新穎的、獨特的、前所未有的;後者主要是對個人來說,是新穎的。隨著資訊化社會的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變得尤為重要。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創造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仍十分注重系統知識的傳授,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和研究的還很不夠。教師在教學中也較少考慮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結合創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改革實驗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發揮主體作用,培養創新思維

1、注重物理學史教育,激發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一種願意發現問題、積極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創新的動力源泉。

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適時滲透物理史的教學,結合教材的有關內容,適當向學生作以介紹,如:瓦特由水沸騰對水壺蓋的振動現象受到啟發發明了蒸汽機;牛頓由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看到教堂天花板上掛燈的擺動提出了“擺的等時性”等,通過這樣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無處不有,創造就在身邊,物理這門科學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創新,科學發現過程就是創新過程,這些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同時也要重視課堂教學內容的時代性,適時引入與物理教學內容有關的最新物理成就,介紹學科新動向。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科學技術資訊,增加有關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資訊,增強學生創新的使命感,也有利於學生建立一個發展變化的而不是孤立的客觀物質世界的基本觀點,引導他們去探索更新的知識、培養創新意識,使他們意識到創新永無止境。

2、注重啟發,調動創新思維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創新思維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繫,而更重要的是能產生出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成果。

啟發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運用直觀啟發方法,加強“示範”效應,引入學生“搶答”,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運用設疑啟發方法,將設計的疑難問題發掘深化,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運用比較啟發方法,抓住可比知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運用情景啟發方法,抓住關鍵環節,不斷轉變問題的情景,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運用類推啟發方法,借助於已知的熟悉物件達到對未知生疏物件的某種理解和聯想,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通過上述種種靈活多樣的啟發方法,強化訓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創新人格主要表現為:良好的思維品質,獨立的個性特徵,如懷疑精神、創新意識、不迷信權威;優良的意志品質,強烈的求知欲:不竭的進取精神。

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例如在物理教學中穿插介紹伽利略敢於懷疑、不盲從權威的思想;介紹布魯諾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學習牛頓的勤於思考、善於總結;學習居里夫人的刻苦鑽研、勇於實踐;結合我國當代的物理學家為祖國的強大而奮發拼搏的生動事蹟,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積極進取的科學熱情,這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手段,實驗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為學生創設創新氛圍,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方法,為培養他們的物理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的間接測量的實驗方法、“控制條件”的實驗方法、“以大量小的實驗方法、測量微小量的”疊加法“、”替代法“和”比較法等。教師通過選擇典型的實驗(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實驗、學生實驗等內容),通過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辨析來培養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

1、吃透原理,創新實驗方法

實驗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一種實踐過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往往埋頭於實驗操作而忽視了原理對實驗的指導作用,或對實驗原理不甚瞭解。例如在驗證平行四邊形法則的“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中,有的學生對原理並不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實驗,勢必使實驗成為“按方配藥”式的機械性操作,這只能提高學生對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但不能培養和鍛煉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只有吃透實驗原理,才能在原理和方法上有所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同一個實驗目的,可以選擇不同的實驗原理,從而創造出不同的實驗情景和操作方法。這是學生實驗教學中一種可供挖掘的創新因素,也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和實驗創新能力的一個極好素材。

例如,在“用電流錶和電壓表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教學結束後,可向學生提出:本實驗運用了 的公式通過測電流和電壓的方法測電池電動勢ε和內阻r的值,那麼能否運用我們學過的其他知識來測定ε、r的值呢?事實上,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利用電流錶和電阻箱可以測定ε、r的值,或利用電壓表和電阻箱也可以測定ε、r的值。

2、想方設法,創新演示實驗

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不拘泥於教材或教參的安排,進行一些創新設計,如可以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性實驗。讓學生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方法,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通過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中的標新立異的方法給予肯定、支持和幫助,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和獨立地思考,並通過實驗否定錯誤的假設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信心、毅力、科學的批判精神和創造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教材中有些演示實驗,照搬教材效果並不好,如對它作點簡單的改進,其效果就大不一樣,如做受迫振動演示時,可先照教材做一遍,發現振子難以達到穩定振動狀態,再叫一位元學生上來操作,情況也是如此。然後教師提問學生:做好這個實驗的關鍵在哪里,有什麼辦法改進嗎?讓學生進行探討後,教師再從器材籃內取出一隻裝有水的燒杯,將振子浸沒在水中以增加阻尼,這時搖動手柄,振子就會較快地進入穩定振動狀態,且在水中看起來還有放大的效果。對比前後兩次實驗,學生會發現有時改進實驗裝置並不困難,只要把以前學的知識和技能靈活地應用上,就會獲得較好的實驗效果。

3、結合教材,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能力

現行教材中的學生實驗大多數都屬於訓練類、測量類和驗證類,它對於訓練學生掌握基本儀器的操作,學會對物質的某些特性和某些物理量的測定方法,以及驗證所學物理規律的正確性起著很好的作用,但有關探索性、設計性方面則涉及太少,這又不利於學生通過實驗觀測來模仿前輩科學家的發現過程,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實驗的能力,因此很需要加強實驗設計訓練,使學生從照著教材做實驗逐步過渡到能作部分實驗設計,學會自行選用儀器,確定實驗步驟或設計簡單的裝置、電路等。

例如,在驗證機械能守恆的實驗中,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你能否利用現有裝置測定當地的重力加速度?你還能設計幾種測定當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在學生電學分組實驗中,在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允許學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實驗,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活躍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驗中學生需要在各種因素中取捨,對所得的資訊進行篩選,這就要求學生在追求既定目標的過程中應變、思考和探索,使學生的分析、抽象、綜合、表達的能力都得到訓練和發揮。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發展創新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周圍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以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通常有:查閱資料、實驗操作、社會調查、問題討論、現場觀察等。

結合物理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多讓學生取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經驗,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幾乎所有的課題研究,首要的一步是收集資訊資料。有的從圖書館獲取資料,有的從網上獲取資訊,有的編寫問卷調查表,有的通過實驗獲取資料。第二步是處理資訊資料。或作出統計,或製成圖表。第三步就是加工資訊資料。因此研究性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和加工資訊資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促進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

声乐表演的美学思维之我见 篇6

一、声乐表演中的形象美学思维

声乐表演一般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体现声乐作品的内涵。因此,声乐表演者需要在表演之前对声乐作品认真阅读和分析,从而详细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并理解声乐作品蕴含的潜在内涵。其次,声乐表演者需要对声乐作品的内容进行想象和再创造想象,从而更好地表现出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此时表演者在再创造想象的过程中,会根据声乐作品创造出一定的美学思维形象,从而将声乐作品的独特情感体现出来。这种再创造想象与之前特定的声乐艺术情境不同,是表演者进行独立创造而表现出符合声乐本体的一种形象,这就是声乐表演中美学形象思维的充分体现。

声乐表演中,只有将声乐作品的客观性与表演者的主观能动性完整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二度创造。因此,表演者不仅需要具有声乐表演的热情,而且需要具有再创造的能力和热情,通过投入全部热情和智慧实现乐谱与歌词的人声化显影,将原作品的基本精神与自己独到的创造性完美结合。声乐表演的创造性没有固定模式,而形象化美学思维也因为每个人的声音和思维不同而不同,这就是声乐艺术的特殊性。例如,演唱《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时,不同的演唱者迪里拜尔与吴碧霞所呈现出的表演就大相径庭,但又各有千秋,独具风格,因此他们两个是两个不同的创造主体,在他们的表演和创作中已经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因此,声乐表演中既要把声乐情感和特殊主旨表现出来,又要体现美学思维形象的创造性,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二、声乐表演中的情感美学思维

声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艺术,因此声乐表演者要在表现出作品内涵的同时,将声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充分展现出来,这对声乐表演的艺术体现具有重要作用。声乐表演者要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对声乐作品进行情感美学分析, 从而将作品的情感内涵充分表现出来。声乐表演者的情感美学思维主要是表演者在不断地实践和练习过程中,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锻炼自己细腻而丰富的情感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声乐作品的情感美学思维主要由人物思想情感美学思维、作品环境情感美学思维以及感受情感美学思维这三 个方面构成。这三方面的情感美学思维体现可以大大提高声乐表演者的艺术表演水平。声乐表演的情感美学思维是表演者在体力和智力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下,进一步更新和表现得心理活动。在歌唱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不仅要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思想实质,也就是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情感,同时还要通过强弱高低不同,语势,气势不同的歌词语调,塑造出真切感人的艺术形象。演唱者要根据自身艺术个性的独特表现,实现艺术个性与审美理想、声乐作品内容的和谐,从而表达出明快、隐晦、含蓄等丰富多彩的情感。

三、声乐表演中的理性美学思维

由于声乐表演的目的是表现声乐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要将作者的思想真实地体现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这种“真实地表现”需要表演者运用理性的美学思维对声乐表现中的“他我”与“自我”进行处理。首先,表演者要通过理性美学思维的应用,将“他我”与“自我”的身份和情感进行分析和正确定位。其次,在表演过程中实现理性美学思维的感性展现,使表演者真正体验到声乐表演的真实性,从而更好地去表演和体现创作者的思想。

在运用理性美学思维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要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高度统一,从而真实地反映出作品的历史背景与表演者所处的时代特色。表演者既不能脱离自己的时代,又要做到从历史的角度去表现声乐作品,实现两者兼容。有些表演者为追求个性发展,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加在过去的歌曲中,虽然令人耳目一新,却失去了作品原有的历史性。因此,要根据作品的整体风格来选择赋予作品的时代性,做到对历史个性尊重的同时,准确地体现时代意义。

总之,音乐艺术的表现过程是反映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声乐作品的情感和思想需要通过声乐表演来体现。因此, 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遵循形象、情感以及理性美学思维的运用原则,在体现声乐作品情感内涵的同时,实现自身个性的发展。

摘要:声乐表演是一种再现性艺术,它不仅可以将作曲家精心创作的音乐作品忠实地传达给观众,而且通过创造性表演,将音乐作品填充上丰富的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声乐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要遵循形象、情感以及理性美学思维的运用原则。

数学思维训练之我见 篇7

一、建构教师的数学体系

数学这门学科的体系到底是如何构成的呢?我认为应当以概念和公理作为基础,依照数学思维和逻辑来构建数学体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授课呢?我认为授课的着重点在于概念与公理的深刻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强化训练。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如果按照知识点和题型的分类来进行教学的话,这类学习更多的是机械式复制,久而久之,会限制大脑。而思维训练是创造性复制,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会更加有利。

二、创建思维训练的条件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者要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动力,这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动力呢?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引入竞争、质疑,创设情境,制造悬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迸发出思维火花。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

三、掌握思维训练的方法

1.一题多解。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路去解答同一道题目。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互相启发,不甘落后,课堂气氛很活跃,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时,出示因式分解练习题-a2+b2,经过启发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解法一:运用交换率的思维方法,得到b2-a2的平方差公式的标准形式;解法二:运用提负的思维方法得到-(a2-b2)。

2.一题多变。一题多变就是在保持问题实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把一个问题化为梯度渐次上升的一系列问题。一题多变可以抓住问题的核心,通过联想、类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和迁移,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又可以暴露学生的思维层次,让学生在不同思维层次中比较,了解自己,吸取数学思维中的营养。

比如此题:已知函数y=(5m-3)x2-n+(m+n),当m、n为何值时,此函数是一次函数?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此题多加一问进行了变形:当m、n为何值时,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这样的一题多变加强了学生对于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在一次函数y=kx+b(k≠0)中,当b=0时,此函数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3.尝试错误。所谓尝试错误就是人为地设置一些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学生的新知探究越是貌似正确、对错莫辩,就越能诱人深入,给学生留下充分的主动探索的思维空间,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出对错。

比如,我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中,首先在情境中回顾正比例函数,通过正比例函数画图回顾作图的三步骤,然后引导学生仿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利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来画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此时教师就会发现具有特点和代表性的作品,可能是有折线连成的,可能是有端点的曲线,可能是将两条曲线连在了一起。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大胆想象与大胆操作,同时提示要讲究数学科学依据才行。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到底是折线还是曲线?其实每两点之间还有无数的点,只是没有画出来,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应该是光滑的曲线。既然还有很多点我们没有描出来,那么图象是具有延展性的,而且我们会发现延伸的方向会越来越靠近坐标轴。最终一起得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是双曲线。

4.敢于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答”,还要学会“问”。教师要发扬教育民主,鼓励学生质疑,允许质疑出错,这是敢于质疑的前提,并且要树立质疑的榜样。

比如,我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教学时,出示如下题目:一个运动场的环形跑道为400米,甲乙二人同时同地跑出,160秒后相遇,已知甲比乙跑得快,请问甲乙二人的速度分别为多少米/秒。其他同学思考后质疑题中只涉及了一个等量关系,没办法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经过探讨后改为:一个运动场的环形跑道为400米,甲乙二人同时同地跑出,如果甲乙二人反向跑,25秒后相遇,如果甲乙二人同向跑,100秒后相遇,已知甲比乙跑得快,请问甲乙二人的速度分别为多少米/秒。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十分重要,这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着力去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科学思维方法之我见 篇8

我们已经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她不仅使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且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而形成的互联网思维更使得我们的思想、意识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把握和决策物业服务企业的转型升级,对物业服务企业乃至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在未来能否健康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想和意识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说法各异,智库百科中的说法较具代表性:互联网思维是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那什么是互联网精神呢?比较一致的说法就是开放精神、平等精神、协作精神、分享精神。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这三个“大”可以称为工业化时代企业经营的“三位一体”;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三个基础被解构了,产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渠道垄断、媒介垄断被打破了,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社会已经进入了消费者主权的时代,用户至上已经不能再只是口号,你必须这样做,并且必须得真心讨好用户;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并且自带了媒体属性;企业组织呈现扁平化,内部管理、内外联系有着互动和高效的特征。归纳起来说,互联网思维有以下九个方面的内涵:

1、用户思维即用户至上;

2、简约思维即产品设计、规划的专注精炼;

3、极致思维是服务即营销,打造让客户尖叫的产品;

4、迭代思维即细微创新,不断升级;

5、流量思维即从免费到收费;

6、社会化思维即社会化众包协作;

7、大数据思维即将数据资产作为关键竞争力;

8、平台思维即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9、跨界思维即从用户出发,跨行业颠覆性创新。

我们已经耳闻目睹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工作对互联网的日益依赖,这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也消亡了或者转型了不少传统行业。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直接寄生于互联网的产业相对于中国社会众多的传统行业,就总量而言毕竟还是少数;即使所有现代的企业都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那也仅仅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在使用;可以说,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仅仅从工具角度去利用和适应互联网时代;作为物业服务企业,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互联网思维并不仅仅是使用互联网技术本身,其根本是要用互联网思维的上述内涵形成各行业、各企业领导者管理和发展企业的思想和意识,只有在这种思想与意识作用下,才能运用好互联网技术对行业与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更能在互联网思维下不断创新、变革,催生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物业管理转型重在掌握互联网思维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互联网思维呢?

现实中,有许多片面理解互联网思维的例子,往往以为只要和数字技术或互联网技术扯上关系,就好像转型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我们所说的互联网思维,除了确实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在所在的行业与企业进行变革外,更重要的,恐怕是重在掌握互联网思维,在思维方式、思想意识上进行转型。如果从互联网思维角度来分析物业管理行业,我认为有必要明确以下转型思路:

1.物业管理的手段必须变革

物业管理行业既然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自身转型,就必须针对问题,按照客户至上原则,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对物业项目配备各项管理控制系统,比如楼宇对讲、车辆管理、车位管理、安全监控、互联网服务平台等,使得项目管理更便捷、更高效,通过技术设备投入来减少人力安排,降低管理成本,密切与客户的互动,形成和谐局面。同时,物业服务企业还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按照企业组织扁平化的原则,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对管理项目的物业服务管控系统,将日常的各项物业服务计划和流程要求,通过二维码设置、移动终端应用、基础服务及管控控制系统等等,将所有物业基础服务人员的工作纳入必须自动执行范畴,从而极大降低管理成本;通过这两方面管理与服务手段的改变,必将促进企业的生存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谁在这些方面不思改变或行动迟缓,必然在困境中发展越发艰难!

2、物业服务的内涵必须扩展

当物业管理的手段变革以后,物业服务基础员工的工作量、工作品质、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控制,员工的数量特别是管理人员的配置必将大大精简。对一个项目的驻场管理人员而言,他们的作用就如谢家谨会长所形容的是“维持会长”,他们的基本职责是维持项目物业基础服务的有序开展和服务状态的稳定;而项目经理或区域管理人员,则就有更多的时间、人手、精力,在物业服务企业的系统安排和项目特定需求下,去组织开展物业衍生服务或定制的服务,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互联网思维下,物业服务的内涵必须扩展,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里要强调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是在物业费范畴为客户开展免费的超值服务,当然从服务推广角度可以按照互联网思维先免费试点,但最终必须走向明码标价的菜单式服务。

3.物业服务的模式更要转变

当物业管理的手段和内涵得到变革和扩展后,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如果按现有的物业项目管理模式,即物业所有基础服务和衍生服务都由物业服务企业直接作业和实施,对于一个项目管理处来说,必然要形成庞大的工作团队并且决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做得专业,由于业主的需求是无限的,都要由物业服务企业来提供那是决不可能的;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是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物业服务的各项事务和业主的各类服务需求都有其专业性,物业服务企业要摆脱三脚猫的状态、转型升级管理模式、开展无限的衍生或定制服务,只有按照互联网思维,即社会化思维,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途径,众包协作,按照管作分离的模式,物业服务企业只做各类物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的组织者、协调者、监管者、集约者!物业服务企业联合各类专业服务企业,将物业基础管理事务、业主服务需求发包给他们去作业落实;从而让所有管理和服务事务都能专业地实施!唯有如此,物业管理行业的管理手段变革才能显示出效率、服务内涵扩展和转型才能实现、物业管理行业升级的目标才能达成!

科瑞物业的转型升级探索

科瑞物业在不断向行业先进学习、不断汲取时代先进思维、不断尝试管理与服务的变革等过程中,特别是学习互联网思维并用互联网思维审视以往自己企业所思所做,似乎有豁然开朗之感,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物业服务企业,必须立足于物业管理行业的本质,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去改革或替代传统的管理或作业方式;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组织和凝聚社会资源,统筹开展物业服务或现代生活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度身定制服务。科瑞物业在这些年的改革实践中,逐渐将转型与变革凝聚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专业管家定位的落地

科瑞物业已经开展了近10年的管作分离模式的改革实践,从角色上将科瑞物业定位在了专业管家上,通过定位于物业管理层,以区别于具体服务的作业层,科瑞物业的员工队伍人数大大减少而整体文化技术素质大大提高,从而在客观上使得科瑞物业从一个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为一个管理技术型企业;使得科瑞物业能集中注意力全员提升专业素质、合力优化服务流程、便捷复制服务模式、有效扩展事业规模。

2.供方管理体系的完善 由于科瑞物业坚决实施管作分离模式,着力做专业管家,随着企业管理规模的扩大,与科瑞合作的服务供方队伍不断扩大,就物业四大基础服务而言,目前仅仅上海地区作为科瑞合格供方的保安公司就有17家,保洁公司24家,绿化维护公司8家,设施设备维护机构6家,合计57家供方,全年外包合同总额超亿元。除了物业基础服务外,根据项目特点和业主需求以及开展衍生服务需要,和科瑞合作的还有众多的保险、家政、中介、便利超市、快餐企业等等机构。这些年,科瑞物业在服务供方的选择流程、外包合同的招投标、双方履行合同的诚信要求、服务监管和客户满意度评价、奖惩措施等方面积累了较完整的经验;通过对这些方面供方管理内容的整合,初步形成了供方管理体系,以最有效地确保各类供方按合同约定的范畴与工作流程及标准进入物业区域开展服务,并从整体上集中彰显科瑞物业专业管家的作用,来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中的约定,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

3.物业管控系统的建设

科瑞物业定位于专业管家,并将作业事务外包给专业服务供方,这从本质上看还仅仅是进行了角色的分工,在整体管理与服务方式和手段上还是传统的做法,因此,实际上是增加了管理的成本。从2012年起,科瑞响应中物协转型升级突破生存困境的号召,学习行业推广的先进物业服务企业的做法,开始建设基于物业基础服务日常工作全过程的物业服务管控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我们专业管家的管理层计划、布置、监管、评价等日常工作与专业服务供方作业人员的任务安排、作业流程、问题报告、工作结果等等整合在一个管控体系中,从而实现以互联网思维中管理组织扁平化的目标。

4.客户定制服务的尝试

作为专业管家,科瑞物业整合了各类服务供方,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管控基础服务。这些年,科瑞物业的基础管理状态始终保持稳定并不断提高;在客户满意度较高的前提下,客户才有可能请物业服务企业为其提供其他有偿的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以上的措施,科瑞物业的管理层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客户的需求,去设计、组织、实施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目前,科瑞物业在社区文化、社区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投入少、效果好的活动,和上海部分企业联合正筹备建设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和专业人士合资组建商业地产经营管理公司,针对科瑞物业已经承接的许多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展专业的商业推广、维护服务;和酒店专业人士合作成立了酒店管理公司,针对科瑞管理项目中的公寓类型进行酒店式公寓的经营。

上一篇:雅思听力复习方法技巧下一篇:围绕中心工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