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纹样课件小学(共5篇)
传统纹样课件小学 篇1
传统纹样课件小学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13册第6课《传统纹样》,通过几组生活中常见的传统纹样进行欣赏,引导学生接触并了解传统纹样的审美情趣,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激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使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本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手脑并用,将传统纹样装饰于日常用品,体会创意的乐趣。
学情分析:
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好的设计意识与造型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已有的美术基础知识上,利用尝试、探究、合作、评价的表达方式参与课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教师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尝试探究各种不同造型的设计能力,并充分感受设计之美,体验探究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折纸、彩笔、图片资料等。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传统纹样,感受传统纹样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2、学习图案纹样的组成方式及特点,并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为白色方巾画一种纹样做装饰
教学重点:
学习传统纹样的组成方式及特点,并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设计一种传统纹样。
教学难点:
传统纹样在生活用品中的巧妙利用。
教学方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体验法、探究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检查工具材料准备情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欣赏导入:《奥运火炬祥云的宣传片》师问:看完这段视频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祥云纹、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二、讲授
1、中国传统纹样渗透了优秀的中国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传统的魅力。出示课题:传统纹样(板书)
2、传统纹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将纹样设计在陶器上,让我们了解传统纹样从古到今的发展。(欣赏图片)
3、欣赏中国古代典型的纹样图例,出示中国传统纹样的概念。
4、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纹样。(生举例说一说)
5、欣赏图片纹样在生活用品上的运用。在重大活动时为什麽用到传统纹样,有何意义?
三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了解传统纹样的种类: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欣赏各种纹样图片加深对传统纹样了解。
探究活动二:
学生作品欣赏 ,了解设计方法
探究活动三:
教师出示一块白色方巾,如果要对它进行装饰,你会选择哪种方法?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示范,展示范画。
四、尝试练习,体现巧妙创意。
为自己手中的方形纸,设计自己喜欢的纹样做装饰。
要求:造型美观,设计工整,色彩搭配合理。
五、展示作业, 互动评价:
自评、互评与点评。学生介绍自己作品设计过程、造型特点与巧妙创意,感受评价他人作品中美的设计因素,发现需要改进的部分,师生共同点评作品的优缺点,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六、拓展总结。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设计纹样,如剪贴、装饰。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绘画的形式来设计传统纹样,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时间有限,知识无限。课后我们还可以尝试用其他方式进行设计创作,比如剪贴方法,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之中,最后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美化生活!今天的课到这里下课。
传统吉祥纹样现代园林设计论文 篇2
现代园林设计注入了现代人的情感和审美意识,突破了传统构建模式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现代新科技、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使园林环境空间及设施更为人性化,即方便、简洁、适用、美观,对土地资源的应用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在有限的地域内创造出更为理想的空间环境以满足现代人休闲、放松、娱乐等多方面的要求。园林中雕塑、凉亭、景墙、景窗、台阶、小路以及园灯、园椅、指示牌,果皮箱等,经过设计师对其造型精心构思、设计、加工,在符合园林景观特定功能需求的同时,为园林意境美及诗情画意的营造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其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审美取向往往是从这些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传统吉祥纹样的应用主要从造型形式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体现出来。造型形式是外观的如形体、图案、装饰花纹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内涵意义则是本质的、情感与精神层面的,是可感而不可见的。在应用上既要借鉴其传统吉祥纹样源于外部有形的、看得见的东西,又要吸收传承其内在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传统吉祥纹样之所以能为设计师们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给予极大的启示,其根本原因就是传统吉祥图纹样和现代园林艺术设计所共有的情感理念和人文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美学中永恒的文化现象。传统吉祥纹样造型形式的重要特征是将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以及生活器物等注入人的理念与想象并赋予其生动深刻的含义。如龙不仅代表帝王也是生命和力量的象征;凤象征幸福、祥和与美丽;蝙蝠象征幸福;鸳鸯象征忠贞的爱情等;牡丹象征荣华富贵;松柏象征常青永驻;竹象征高风亮节等等。这些纹样借物抒情,表达了人的内心情感及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理想意境。由此可见,以形表意、以物传情正是传统吉祥纹样艺术的精髓所在。
这种吉祥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激发着设计师们的创作灵感。在吉祥纹样中,龙和凤深受人们的喜爱,运用极为广泛。事实上,自然界并非真实存在的龙和凤,却从古至今一直活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民族的象征。龙凤图形仍然是当代园林设计师们钟爱的图形纹样。坐落在南京百家湖风景区的雕塑,是在传统吉祥纹样凤凰的基础上创新、演变而来的,它由三只凤凰造型组构成一个立体球形状,其造型浑厚、简洁,既吸收了汉代漆器纹样的流畅与活泼,又吸收了青铜器纹样的安定与庄重,色彩则是传统的中国红,应用当代的科技复合材料构筑而成,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雕塑时尚、大方、古朴、典雅,在给景区带来了美感的同时也传达出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与观赏者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龙凤吉祥纹样在当代园林设计中成功应用的实例举不胜举,不仅是雕塑,在园林柱体、花坛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吉祥图形中回旋纹有其特殊的意涵,展现了一种互相契合、互相平衡、如影相随、缺一不可的形式美。这种独特的造型成就了许许多多的中华民族图案。这种一正一反、一左一右或一上一下的形式组合生动优美,极受人们喜爱。这种纹样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理解、认识、想象,表达出了一定的哲理、意念、信仰。众所周知,太极图是典型的回旋纹构成,黑白回旋,虚实相生,互为依存形成一个圆形,形象化地表达了天道自然生生不息、阴阳轮转的哲理。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但人们对祥和如意的美好事物的向往的心理是永恒的。任何时代人们都有着对其现世生活与事物的认识、理解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及向往,人们的心理和情感是受客观社会影响与对生活的体验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正是处于这个时代艺术创造者所探索与寻求的东西,也正是因为此才产生出了富于激情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我们从花坛、雕塑设计中感到这种回旋相互契合的造型中蕴藏着和谐与生机。设计巧妙地应用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又在其造型上加以拓展和创造,使花坛、景观雕塑等呈现出了既有东方文化的意境之美,又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形象。尽管这些造型与传统的太极图形已全然不同,但那种回旋的韵味依然存在,其精神依然存在。园林设计有多元化的选择,设计理念及造型观的不同反映出设计师不同的审美取向及风格,但其共同的追求是将美及情感因素与特定的物象高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对形态作出取舍、强化、最终以特定的工艺来呈现。情感是一切艺术创造、创新之起点,只有赋予情感作品才有感染力,是情感的纽带使创作者和观赏者心灵上达成沟通,没有情感注入的设计是苍白乏味的,更谈不上魅力及生命力。
二、传统吉祥纹样的应用与寓意
中国结是最具典型性的吉祥纹样造型,是由传统吉祥图形“盘长”演变而来。“盘长”由一根线从始至终连接、穿插、循环不断,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一直将“盘长”作为永恒、持久、心物合一的象征,因此受到人们极度喜爱。这种特有的形式与内涵给予了当代园林设计师们极大的启示,激发其创造发展出了寓意深刻而又生动的时代作品。我们从(图6、78)园林装置实例中看到到现代设计对吉祥纹样“盘长”的应用更注重的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在以“盘长”为基本型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其造型概括、提炼,设计出了既富于时代特征,又体现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同时也传达着吉祥寓意——延绵不断、天长地久、幸福祥和之景象的园林装置作品。这些作品应用现代工艺及现代材料制作而成,放置在园林景观的大环境之中构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显得美观、时尚、典雅、大方。“盘长”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对称形式,摒弃了透视、立体、空间的变化,以平面化效果而呈现,使形态完全集中在自身组织结构的变化上形式语言直观、明了,但又意味深长,在当代园林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景窗、护栏、花格等不乏看到以“盘长”作为装饰图案的实例。就对称而言更是一个大的形式概念,许许多多吉祥纹样均以对称所构成,最具典型性的如青铜器纹样、瓦当纹样等,这种实例有许许多多。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坚信成双成对是吉祥美好的寓意,而对称这种形式恰好以轴线为中心将形体或上下或左右对等使形体的两边处于绝对相同的状态,显得丰满、丰富规律、条理,整体处于相对静态之中,而细节上又有动感因素表现出了强烈的装饰性。这种艺术形式之所以被中华民族所喜闻乐见是和它好事成双的寓意是分不开的。
传统纹样课件小学 篇3
作者舒展了哲学思维,他写到,中国传统织绣纹样设计汲中华古代文明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之精华,在造型、布局及配色方面娴熟巧妙地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法则,营造出富于辩证变化且又和谐始终、回味无穷的绝妙意境,堪称中华文化风格的杰出体现。在造型上,中国传统织绣纹样的形体构成无不依阴阳变化之律,或刚柔相济,如该书所举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之龙凤虎纹绣衣;或动静结合,如民间常见之飞蝶花卉纹、明清帝王龙袍及百官蟒袍下脚之海水疆牙纹;或曲直相间,如敦煌莫高窟出土之北魏忍冬团巢龟背纹刺绣花边、明清常见之冰梅纹;或屈伸交感,如唐代之卷草纹;或具象和抽象互现,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朝至唐墓出土之方格兽纹锦、隋唐之连珠纹锦、宋之八答晕和明之天华锦……其有机结合巧夺天工,浑然一体而又毫不做作。在布局上,中国传统织绣纹样的排列充满了虚与实、聚与散、大与小、疏与密的对比和变化,貌似对立的组合取得了生动的和谐。中国传统织绣纹样的配色同样不同凡响,明暗、冷暖、纯度和色相对比强烈,协调有度,在一张一弛间充满变化,予人以一种美学享受。中华文明崇尚的“天地人和”,在中国传统织绣纹样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作者的研究功力在对于中国传统织绣纹样发展史的把握中反映出来。1929年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出土的戈形兵器上,有明显的织物印纹;1950年安阳武官村殷墓出土的铜戈上,有丝绢印痕;其他墓葬出土的铜爵、铜觚、铜钺等器物上,也屡见丝织物印痕,甚至连织物上的回纹、条纹和雷纹,都清晰可辨。近30年来,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织品文物出土颇多,尤以湖北江陵马山楚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为大宗,这些丝织品色彩丰富,纹样精美,组织复杂。汉代以后,提花技术不断进步。唐代的提花技术更为精湛,丝织物花纹硕大丰满,色彩富丽。常见的绫锦花样有盘龙、对凤、拱麟、狮子、天马、孔雀、仙鹤、芝草、双胜以及吉祥文字等,史籍中有不少记载,实物也有大量发现。宋元以后,有关织造工艺的文献记载更为丰富,元代薛景石的《梓人遗制》、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清代杨屾风广义》等著作不仅对织机的构造、织工的操作有详尽叙述,而且有附图,为人们了解古代织造方面的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明清时期丝织物传世颇多,织绣纹样进一步发展变化,完整的织机也有传存,在南京、苏州及杭州等地,至今还保留着花镂机提花的传统工艺。刺绣与织造不同,刺绣在已经织出的布帛上另作加工,用绣针牵引彩线,按设计好的图样刺扎出花纹。刺绣纹样同样源远流长,绚丽斑斓。从历史传承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织绣纹样的发展,更见其历史的穿透力、文化的凝聚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小学美术《适合纹样》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内容分析、地位、作用。
《适合纹样》是苏教版第八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课型。本课和《相同图案排排队》、《点、线、面》、《会变的花树叶》、《鸟的纹样》、《鱼的纹样》、《人物装饰画》等课形成线性脉络递进地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
作为一个中年段的图案设计类课型,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适合纹样,让学生寻找、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感悟适合纹样的实用性、美观性。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定位离适合纹样高度的严谨性和艺术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我从具体学情出发,降低专业难度,将重点放在“适合”的对比教学上,通过观察、对比、找一找合适的家等趣味活动,引导学生体悟什么叫“适合”。从而按“适应性”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变化的纹样,为后面的图案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手段,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创作设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活中观察美、领悟美,运用创造美的能力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了解适合纹样的“适合性”特点,通过夸张、变形、添加、简化等表现手法计适合纹样。
三、教学难点:
运用形式美法则,组合点、线、面、色彩等绘画元素设计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
四、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范画、上色工具。
2、学生:上色工具、绘画纸。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相同图案排排队》、《鸟的纹样》等课后对图案的设计有一定认识:知道纹样有规律的重复排列能表现出节奏美、韵律美;同时,学生能够用点、线、面设计出简单的纹样。纹样的设计是对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而四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让学生设计纹样的时候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将纹样安排在一定的几何形框架内,使学生体悟纹样必须与外形相适合。
七、教法选择。
感知新知时,以旧知导入,创设情境法为主;学习新知时,以引导发现法、示范讲解法、欣赏比较法为主;形成技能时,以辅导法、练习法为主;评价、拓展时,以多元评价法、激励评价为主。
八、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多处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学生之间能互相讨论、合作学习,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九、教学设计及依据。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认识、回忆纹样。
师用课件出示“鸟的纹样”,今天在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些老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学生课堂展开讨论,回忆“鸟的纹样”。
2、创设情境,了解适合纹样。
鸟儿们在森林里飞来飞去,变换着不同的姿态,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课件出示四种不同几何形)让我们来帮助它们吧,他们分别应该呆在哪个家里面?学生针对情境游戏,开展活动。
3、探索发现,揭示课题。
当孩子们为不同形状的鸟儿找到了自己的家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为了进一步鼓励孩子发现纹样的适应性,教师点击课件,突出纹样的几何形,帮助孩子们发现适合纹样的特点。
教师小结:像这样设计在一定的形状之中,即使去掉了边框,也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图案被称为“适合纹样”。今天让我们来走进“适合纹样”的世界。出示课题《适合纹样》。
设计意图:“适合纹样”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为了让学生觉得本节课的内容不难,首先让学生了解、回忆学过的纹样,并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适合纹样的独特之处,掌握适合纹样的重要特点。
(二)自主探究、感知体验。
1、辨别适合纹样。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出示几组纹样,设计小侦探的游戏,让学生辨别哪些是适合纹样,找出非适合纹样的图案,以此来进一步巩固新知。
2、了解适合纹样的形式。
承接上一个环节,教师提出:适合纹样千变万化,但其实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以此发现适合纹样的对称美。
师小结:图案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体现了美术的韵律美与节奏美,如左右对称、离心式、向心式、旋转式。像这一类适合纹样我们称为对称式。
出示第二组适合纹样。这组还是对称式的吗?它们是不是适合纹样?它又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间再次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这一类纹样虽然不对称,变化很大,但是注重整体构图的协调、平衡,我们称之为均衡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发现适合纹样的组合形式,弄清适合纹样的构成方法,为下面的设计打下基础。
3、学习适合纹样的绘制方法。
继续创设情境:森林里的鸟儿都找到了家,只有小鱼没有找到合适的家。它可着急啦,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它找到适合的家?(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探索发现)
教师出示另一条鱼,让学生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发现可以用夸张、变形以及添加、简化的`方式让纹样适合几何形。
如果我要画出对称式,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发学生讨论,教师出示对称式的画法,最后得出结论,除了均衡式画法,也可以有规律的重复纹样来绘制对称式的适合纹样。
最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完成适合纹样的绘制。并总结绘制过程:
(1)夸张变形画主纹样,使之适合几何形;
(2)添加背景,使之构图饱满;
(3)点线面装饰;
(4)添加色彩,(可以是和谐色、也可以是对比色、也可以是具有黑白灰效果的单色。)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比以及示范让学生学习探究适合纹样绘制的方法。
(三)欣赏交流、启发创作。
1、欣赏发现,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
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适合纹样呢?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小结:自古以来,适合纹样就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如我们熟悉的青花盘、汉代的砖瓦、古代的门窗上都大量使用适合纹样,如今,适合纹样更加广泛地装点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观察力、感受力,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创作,运用方法绘制适合纹样。
设计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妈妈喜欢什么礼物呢,丝巾是不错的礼物,我们来设计一块丝巾送给妈妈怎么样。出示三种几何形:方形、三角形、圆形,在设计之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的,吸取同龄同学作品的优点,寻找灵感。
教师出示作业设计内容以及要求。由于四年级的孩子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提供一些设计素材,以此启发学生的灵感,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把适合纹样运用到生活中,利用母亲节的礼物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以此更好地完成本课的作业。
(四)展示评价。
创设情境——丝巾展销会。在展示区分别贴上色彩美、构图美、纹样新颖,让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作品贴进适当的栏目,完成自评。其他学生则以挑丝巾的形式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表扬作业亮点,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课件,适合纹样除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还有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吗?学生欣赏。
师小结: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无处不在,它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除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适合纹样,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可以表现适合纹样……学了今天的一课,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更多的美,也能把这些美再次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六)板书设计。
十、综述:
传统纹样课件小学 篇5
《中华传统美德-勤学》教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班级:二年级
主题内容:中华传统美德-勤学 授课教师:黄应武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学习勤学苦练的精神,并能在自身实践。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勤学”是中华传统美德并能够立活动重点:注重勤奋意识的培养。
活动难点:让学生适度把握,能够在不伤害自己身体的情况下努力学习。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古文导入,了解勤学一词源于古代。
《悬梁苦读》: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家里人都看不起他。这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常常是废寝忘食。劳累了,还不休息。
读书时间久了,他疲倦得直打瞌睡。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他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二、出示古诗《勤学》。《勤学》——宋代.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译文: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通过一二年级对古诗的学习。学生基本对古诗有所了解。此时出示古诗能够使学生更加生出对勤学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敬畏。
三、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勤学的方法,例如天才在于学习,知识在于积累,这句话强调了勤奋与积累在人成长成才道路上的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只有经过勤奋学习,刻苦努力,有了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丰富积累,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才能获得成功。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要勤学苦练。同时也能够帮助同学们积累一些关于勤学的名言警句。
四、勤学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中名人勤奋学习的趣闻逸事有很多,如华佗学医、诸葛亮喂鸡、鲁班学艺、李白铁杵磨成针、王羲之吃墨、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这些故事能够鼓励孩子们刻苦学习。另外“悬梁刺股”这个成语。虽然告诉我们发愤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目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五、小组讨论,感情升华。
将中华勤学故事记下来,讲给同桌听听,通过故事使学生对勤学有深层次的体会。
说说自己身边的勤学的例子,自己以后又会怎样做呢?
六、班主任总结发言:
做到五要:
1、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青春年华的远大理想;
2、要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要有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才实学;
4、要有文明守纪、严于律己的素质修养;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
楠木渡镇胜利小学班主任主题教育公开课
《中华传统美德-勤学》说课
楠木渡镇胜利小学:黄应武
一、说主题分析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平时的教学以及生活中我们经常教导孩子要好好学习,但是很多孩子因为自控力不强,听完便忘却脑后,所以在本次班会中我选取中华传统美德-勤学来引导孩子,利用古文、古诗、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向孩子介绍中华传统美德之勤学苦练,学习传统美德。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对主题的分析,我确定本次主题活动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学习勤学苦练的精神,并能在自身实践。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勤学”是中华传统美德并能够立志发扬传统美德,使其继续流传。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标确定之后,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确定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注重勤奋意识的培养。难点:让学生适度把握,能够在不伤害自己身体的情况下努力学习。
三、说教学方法
本次班会以交流为主,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心理暗示法等方法。
四、说班会程序
本次班会无论是主题的选取,还是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都试图触动感染学生,感染学生的心。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在全然放松的状态下来完成本次主题班会,在班会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努力用自己张驰有度的语言节奏来引导学生。所以本次班会的程序我主要
从以下六个环节中进行:
(一)古文导入,了解勤学一词源于古代。
(二)出示古诗《勤学》。
通过一二年级对古诗的学习。学生基本对古诗有所了解。此时出示古诗能够使学生更加生出对勤学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敬畏。
(三)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勤学的方法,例如天才在于学习,知识在于积累,这句话强调了勤奋与积累在人成长成才道路上的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只有经过勤奋学习,刻苦努力,有了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丰富积累,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才能获得成功。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要勤学苦练。同时也能够帮助同学们积累一些关于勤学的名言警句。
(四)勤学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中名人勤奋学习的趣闻逸事有很多,如华佗学医、诸葛亮喂鸡、鲁班学艺、李白铁杵磨成针、王羲之吃墨、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这些故事能够鼓励孩子们刻苦学习。另外“悬梁刺股”这个成语。虽然告诉我们发愤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目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五)小组讨论,感情升华。
将中华勤学故事记下来,讲给同桌听听,通过故事使学生对勤学有深层次的体会。
说说自己身边的勤学的例子,自己以后又会怎样做呢?
(六)班主任总结发言:
做到五要
1、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青春年华的远大理想;
2、要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要有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才实学;
4、要有文明守纪、严于律己的素质修养;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
楠木渡镇胜利小学班主任主题教育公开课
《中华传统美德-勤学》课件
【传统纹样课件小学】推荐阅读:
传统装饰纹样08-31
传统图案纹样09-05
传统吉祥纹样10-11
传统服饰纹样12-19
民间传统装饰纹样09-13
七年级美术传统纹样07-01
传统纹样对平面设计的意义论文09-20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传统纹样论文12-08
了解纹样课件01-04
美丽的纹样小学美术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