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案纹样

2024-09-05

传统图案纹样(精选6篇)

传统图案纹样 篇1

一、传统纹样的形式和装饰要点

劳动创造了一切,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传统纹样也不例外。

在新石器时代, 原始人的劳动场面主要是捕鱼和狩猎, 所以, 当时的图案中, 以水为“根”, 创造了许多相关的纹样, 如水波纹、旋涡纹等, 同时, 也有很多刻有狩猎场面的图案的器皿被发现在相同的地层之中。商周时期由于青铜器的产生和发展, 极大促进了图案的发展, 其主要形式除了表现自然界的云纹、雷纹之外, 还有表现动物的羊纹、鸟纹等, 特别是龙凤纹的出现和发展, 使图案具有了图腾象征意义并流行数千年, 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如“龙凤呈祥”、“九龙戏珠”等纹样, 不单隐喻传统的图腾崇拜, 更表现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 至今仍然深受流行服装界青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也越来也丰富, 越来越细腻, 汉代的图案在云雷纹和动物纹的基础上, 增加了植物这一新的主题, 形象生动, 风格豪放, 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唐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 花卉纹样日趋成熟, 广泛运用于服饰和器皿, 著名的唐草纹更是影响了宋、元、明、清的图案风格。宋代服饰图案以写生折枝花为主。明朝是我国古代图案遗产最丰富的时期, 除了直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外, 还创造性地运用谐音、会意的手法, 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图案, 极大丰富了传统纹样的艺术形式。清朝满族旗袍的引入, 更是将以龙凤为主题的图案发展到极致。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条件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使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纹样的装饰要点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将图案用于服装的边缘部位, 如领部、袖口、门襟、下摆等, 整件衣服一般以清地为主, 这与封建思想的中庸之道是相映衬的。仅以图案点缀来驱散了单调感, 服装上图案规整、有序和中规中矩。

二、现代服饰图案的多样性

1、传统纹样的传承与衍生

传统纹样凝结了数千年劳动人民智慧, 它是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描绘而成的, 是先人们留给我们取之不竭, 用之不尽的最宝贵的资源。现代的服装设计师无不从中寻求灵感, 获取养分。纵观中外服饰图案的设计, 无不或多或少发现传统纹样的影子, 特别是出席重要社交礼仪场合, 其礼服图案的设计更是对传统纹样最明显的顶礼膜拜。

2、现代元素的展示与普及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 都是与它所处的时代是不可分割的, 某种艺术形式能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生根发芽, 并茁壮成长, 其根本原因还是该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契合了某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大量汽车、美女、高楼、别墅、明星等图案在现代服饰中的使用就是这一规律的直接体现。

3、外来文化的渗透与繁衍

与传统纹样相比, 现代服饰图案多样性局面的形成, 除了对传统的传承和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表现之外, 还多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包容这一特殊途径。并对中国现代服饰图案的产生了重大影响, 还卡通形象图案装饰的现代服装系列异军突起。

三、现代服饰图案对传统纹样的引用和借鉴方式

中国的传统纹样, 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大集合。不仅具有浓厚的时代感, 更具有强烈的前瞻性, 至今仍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时代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现代服饰图案更加丰富多彩。仔细观察, 这些服饰的图案, 特别是图纹, 或多或少都有传统纹样的影子。这是现代设计师对传统纹样的引用和借鉴, 是对传统纹样的元素进行分解、提炼、变形和重组, 在保持传统神韵的同时, 完美的融入许多现代的元素, 以现代的形式赋予新的包装和诠释, 使其带有强烈的时代感, 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事实证明, 从传统纹样获取灵感的现代时装, 表现出超强的生命力, 这些时装的图案设计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更是传统与现在的完美结合。这种引用和借鉴传统纹样的方式, 赋予了传统纹样以更高的艺术价值, 使其在现代文化和科技环境下, 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从而绽放新的生命力。

四、传统纹样在现代服装上应用的突破性及流行状况

凡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的现代服饰要想走向世界, 走向国际化, 必然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 同时还必须创新。

中国传统纹样注重图腾作用和寓意。比如服装上的龙凤纹样是权力的象征, 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其寓意被弱化, 更多的追求形式美感, 同时在新时代赋予其新的意义。如今当某明星穿着绣有龙形图案的旗袍出席世界级的颁奖晚会, 此时龙形图案已不仅展示一种美丽, 更折射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 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代表和象征。这也是导致现代复古旗袍流行的重要因素。“图案可提醒、夸张或掩盖人体的部位结构特点, 表现人的气质、个性;而人体的结构、部位特点又可使图案更加醒目、生动, 附有意趣和魅力。”与传统服饰相比, 传统纹样和现代服饰的结合, 又增添了饰体的功能。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上既展现了华丽的一面, 又与人体相互补充、相互衬托。

传统纹样在当今流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已是不争的事实。首先要说的是龙纹, 龙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纹在现代服饰中被广泛应用, 而且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尤其是海外的华人华侨, 这是作为龙的传人的一种骄傲和自豪的体现。其次是饕餮纹, 被李泽厚先生称之为“狞厉的美”, 也是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部分, 常用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 呈现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气氛和力量, 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与财富的占有, 让人望而生畏。古代统治者的这种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与追求, 正好与现代年轻人渴望长大, 追求强大, 希望被社会认可的心态相契合, 给饕餮纹新的生命, 并以新的形象如鬼脸、骷髅头等, 出现在许多年轻人的T恤和外套上, 成为一种新的流行元素。

除了以上谈到的传统纹样, 还有很多纹样曾经与现代服饰结合, 但有的纹样如昙花一现, 流行时间很短, 而有的图案却流行至今, 经久不息。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并非是因为其外形的美丑, 而是因为其内在含义的作用, 即是否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精神。这种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更是灵魂。现在流行的传统纹样, 无论是原图还是变体, 都或明或暗成为传承精神的载体。

参考文献

[1]王惠芳.时尚图案[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2]陈建辉.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3]孙世圃.服饰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4]胡红忠, 郑浩华.装饰图案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5]卞宗舜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3.8

[6]罗森 (英) 著.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7

[7]叶兆信, 潘鲁生编著.中国传统艺术 (续)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1

传统图案纹样 篇2

关键词:回族;图案纹样元素;现代室内设计

0 前言

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更承载着虔诚崇高的宗教思想和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图案纹样元素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图形或线条的堆砌和重复,而是一种伊斯兰文化文化下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特别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合理适巧地将回族传统纹样元素加以运用,不仅可以继承回族伊斯兰文化中特色的室内空间装饰语言,也为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赋予了新鲜的设计思路和灵感。结合现代审美的需求,并借助新科技新材料的相关优势,将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的装饰艺术思想有效地运用到室内设计的各个层面,才能使现代室内设计打造得更加精致典雅、更具在民族文化内涵、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趋向及心理需求。

1 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的简介

1.1 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的历史渊源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因此追溯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阿拉伯图案艺术,是阿拉伯式装饰花纹体系,通常又被称为阿拉伯纹样。宗教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制度和物质文化的产物,正是由于伊斯兰教的产生和扩张,伊斯兰教在吸收了当地阿拉伯纹样的基础上,融合东西方艺术不同的特点,再加上伊斯兰教独特的宗教特点和穆斯林本身对于审美的需求,最终产生了伊斯兰独特的装饰风格。由于伊斯兰教中反对动物、人物等具象物体的描绘这一影响,于是在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中多采用抽象线条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1.2 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的宗教意义

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本身就是伊斯兰教文化环境下的一种艺术产物,无论是哪一种图案纹样,都是体现对自然、对先知的无比尊敬和崇拜。纹样元素是阿拉伯文的一种变体,最早起源于手抄本的《古兰经》,也是上层社会流行使用的装饰纹样。在穆斯林的思想中,《古兰经》便是真主的化身,古兰经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句话都会被奉为圭臬。于是,纹样元素成为了另一种书写《古兰经》的字体,将真主的话语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穆斯林生活的各个角落。随着社会文明的整体发展进步,回族传统的图案纹样元素组建走出了阿拉伯文字纹样的束缚,衍变成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原有的笔画也就弱化成形成了一种纹状线条,所体现的不再是《古兰经》里的章节或者词句,而是转化生自然植物纹样或几何纹样元素,采用更加艺术化的形式来表达宗教的内在含义。

1.3 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的美学价值

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是伊斯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穆斯林精神追求的象征和代表。在伊斯兰美学中,运动是万生万物存在的基本形态,也是万物更新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这种动态的伊斯兰美学思想赋予了传统图案纹样元素以鲜活的生命力,而不再仅仅是一种单调的线条或《古兰经》的文字图案载体,更表露出一种对真主的不断追寻,对艺术的不断升华,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虔诚。

2 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的题材分析

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的种类较为繁杂,其图案装饰形式的工整、细腻和精彩华丽使其在世界艺术史上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本文认为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不同的题材,主要包括了抽象植物图案、多边形几何图案和文字图案艺术,这些都成为回族风格装饰的主题。

2.1 植物图案纹样

在伊斯兰艺术文化中,并不喜欢对自然生物或人物进行具象的临摹表述,而更侧重于植物的展现。但对植物同样也不是一种面面俱到的复制,而是使用纹样装饰的艺术手段,对自然界的植物图样进行高度的抽象和简化。在回族传统艺术品图案的植物图案装饰纹样中,由于植物图案被简化、抽象、变形和杂糅,很难找到具体的原型植物。笔者在对回族传统图案纹样进行多次实地调研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尝试采用从图案外形的构成角度出发,对抽象的植物纹样进行归类分析,而不是追溯其原本的具象植物是什么。按照这种思路,植物图案纹样主要可以分为抽象花纹、风格叶纹和卷须纹这三种艺术纹样形式。

2.2 几何图案纹样

回族传统建筑设计中大多采用镶嵌的方法构成几何图形来进行室内的装饰。这些几何图案应用于伊斯兰建筑的外墙贴砖中,通过铺设的瓷砖的边线接成装饰线,以形成连续的网络,平铺在整个装饰面中,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完整图样。回族传统的几何图案纹样的组成有很多,其中以圆形、方形或菱形为基础,最早以棋盘形式或菱形出现在几何图案中,个别的单个图案只做轻微的变化,然后不断重复,形成丰富变化的图形。

2.3 文字图案纹样

穆斯林的文字艺术是文化概念的可视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为不同国度的伊斯兰的信仰之间提供了链接。在光辉灿烂的伊斯—文化中,书法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艺术类型。伊斯兰书法文化底蕴丰厚,伊斯兰经文在发展历程中,大致分为两类:纯伊斯字体和利用书法经字勾画出的图案字体。

3 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回族居住的环境中可以看到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粱柱、窗棂、外墙装饰灯都非常的宏伟壮观,但是室内的设计往往呈现一种相对简约、自然、适用的特点。回族传统图案的纹样元素不再仅仅体现出宗教的价值情感,而是与现代的室内设计理念融为一体,让人类的宗教理念和自我的升华达到了更高的一种境界。这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的追求,使极富有伊斯兰风格的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呈现出一种自由、放松、纯净的氛围,主要体现在软装材料设计方面。

软装材料设计:所谓软装饰,是指装修完毕之后,利用那些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与家具,如窗帘、沙发套、靠垫、工艺台布及装饰工艺品、装饰等,对室内的二度陈设与布置。将回族传统图案纹样运用在现代软装材料上,是民族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现代室内设计艺术元素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一种民族传统艺术的时代性特征。在软装材料的设计中,根据不同的设计主题需要,可以灵活选择多种纹样元素。

4 结语

回族传统图案的纹样元素在现实室内设计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逐渐被现代设计者们运用到各种室内设计中。它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巧妙结合,不仅可以很好地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为跨民族文化的交融做出贡献,更能体现出纹样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中所表现出的新的时代特征。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的实践和运用,为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艺术思路和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帅懿.伊斯兰纹样及其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2]刘帅.伊斯兰文化背景下的商业街空间质量改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

[3]李骐芳.永乐陶瓷与伊斯兰文化[J].装饰,2014(01):72-73.

黎锦图案的纹样与色彩研究 篇3

时至今日, 以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为契机, 黎锦这一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艺术将迎来自己盼望已久的历史机遇与希望。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许多有识之士, 纷纷加入了拯救黎锦的保护工作, 成立了相关的保护机构, 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黎锦这一优秀的民族的文化艺术, 同时也更加激发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热情, 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一探究竟, 虽然有相关黎锦方面的理论研究、专著、学术论文陆续相继问世, 但其中所涉及和针对有关研究海南黎锦图案与色彩方面的专题学术论文和主题研究却可谓是凤毛麟角, 少之甚少, 这不符合艺术史全面发展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应该从海南本土出发, 从美学这一独特的学术角度来研究和探寻海南黎锦的图案美学价值, 使它的美学价值大放光彩。

海南黎族织锦艺术, 是我国文化艺术中不可获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和东巴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代表着中国民族文化群体的宇宙观、美学观、审美喜好、内心情感和民族精神, 通过对黎锦图案的研究和解读, 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了解黎族的文化艺术发展史, 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黎族织锦从图案上来分析大体又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通过对这些纹样和色彩的分析与研究发现, 图案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 物我合一的传统哲学价值观, 另外, 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海南黎锦图案, 在图案的构成中, 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元素, 通过它们各自的大小、长短、形态等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方向、构成创作丰富的造型, 在黎族织锦中点的应用较少, 线的应用较为广泛, 相互交织穿插成大小不同的面, 形成了不同的图案, 使得黎族织锦充满调和之美。从造型的功能上分析, 线条是最有活力的, 表达了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韵律之美。具体有归纳法、夸张法、重复法、近似法、对比法等。黎族织锦的色彩配置朴质夸张、浪漫艳丽, 它与人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有内在和外在之美, 有统一于对立之美, 生理与心理之美, 色彩的形式之美对黎族织锦的构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自古就有“黎锦光辉艳如云”的美誉。

黎族织锦艺术是我们今日在众多领域中应当传承与借鉴的宝贵财富和文化艺术资源, 我们应该知其所长, 发扬光大, 挖掘和探索出其中最深层的精妙内涵, 从而为我们在日后的研究、传承、开发中所利用和学习。目前,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了“黎锦装饰艺术”专业, 我们可以更好的将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进一步提升黎锦专业学生的理论与艺术修养,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为黎锦的研究、继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有利于保持海南民族特色, 促进地方经济建设, 弘扬民族文化艺术。

作为从事海南本土高校教育的专业美术研究工作者, 我们不应该把注意力只放在研究那些相对主流的文化艺术上, 而更应该义不容辞的立足本土, 以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为契机, 投身到海南黎锦技艺的研究和开发中来, 继承和弘扬黎锦文化, 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打造海南文化名片, 让海南黎锦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当中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晨, 林开耀.黎锦[M].苏州大学出版社.

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 篇4

染织花卉纹样的兴盛

在现代染织图案中,花卉图案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高度抽象、概括的花卉纹样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和刺绣织物上,汉代,茱萸纹、花叶纹、柿蒂纹成为主要的花卉纹样,其中,因茱萸被当时人们认为具有消灾避邪的功能,而最为流行。但是,在汉代以前,动物纹和几何纹仍然占据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受佛教艺术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忍冬纹、莲花纹成为流行纹样,同时,葡萄纹、石榴纹等新的纹样也开始出现。盛唐时期,逐渐形成了以植物花卉纹样为主的图案新格局,牡丹、宝相花、海棠、卷草、秋菊等花卉成为主要题材,同时,形成了团花纹、联珠纹、唐草纹等图案构成形式。宋代,染织图案的题材更加丰富,花卉纹样有万寿藤、牡丹、梨花、菊花、芙蓉、芍药、海棠、月季、桃花等,图案的组织构成方式主要以团花式、折枝花式、缠枝花式为主,染织花卉纹样在这时期也开始趋于定型,此后,明清时期,图案构成大多在既有形式上进行演变。

唐宋染织花卉纹样的演变

宋代虽然沿用了店代染织图案的构成形式,但由于两个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差异以及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不同,因此,染织图案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差异。

1.唐代与宋代花卉纹样的风格特征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繁荣昌盛的时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和频繁往来的对外交流,共同影响着染织图案艺术的风格。在图案题材上,更加世俗化、艺术化,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并与外来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除了题材,花卉纹样的造型更加圆润舒展,色彩华丽,充分体现出店代兼收并蓄、雍容华贵的时代格调。与唐代不同的是,宋代的花卉纹样更加端庄雅致、严谨规整,或高度写实,或进行规则化的抽象概括,给人以“理”性之感。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写道: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不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琐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由此也可以了解到,宋代的花卉纹样总体上呈现一种清淡柔和、典雅庄重的风格。

2.唐代与宋代花卉纹样的构成形式

店代染织花卉纹样的组织构成形式多样,其中主要有团花纹、唐草纹、联珠纹、陵阳公样。宋代在延续了唐团花纹、唐草纹组织形式的同时,还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写实折枝花,即所谓的“生色花”。

团花纹是先由单独纹样组合成圆形,然后将圆形团花按定规则进行散点排列,形成四方连续图案。唐代团花中的单独纹样既可以是宝相花、瑞花、镜花等单纯团花,也可以是与其它花纹组合而成的复杂团花。其中由莲花纹演变而来的宝相花最具代表性,主要有以牡丹为主体的宝相花和柿蒂变体形成的宝相花。而以牡丹为主体的宝相花最为经典,在牡丹花单一元素的基础上,采用花中套花,以多层结构代替独花结构的添加手法,花瓣层层叠叠,穿插交错,整体图案造型丰满,既写实而又不只是单纯的对客观对象的模仿。而宋代团花中的单独纹样更加注重写实,且比较简洁。如新疆阿尔拉地区出土的宋重莲团花锦,便只是由两个反转对称的莲花组成的喜相逢纹样,再以规则散点构成形式重复排列而成。

唐草纹在西方又叫做植物卷草纹,是以波状连续结构为基本骨架,并填充花卉等纹样构成的植物纹样形式。早期的唐草纹受西方植物卷草纹的影响,以简约的忍冬和掌状花纹为主。唐代,在继承波状连续结构的基础上,将牡丹、石榴、葡萄等花卉与植物叶子以及云间凤鸟相融合,形成雄厚圆润、富丽丰满的时代风格。唐草纹主要形成二方连续的边饰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而后一种形式逐渐演变为缠枝花纹样。宋代的缠枝花纹样便是对唐草纹的传承与创新,与唐代的店草纹相比,宋缠枝花纹样植物种类进一步丰富,以牡丹、芙蓉为主,松、竹、梅花等为辅,花卉更加注重写实与规范,构图上通过枝叶、藤蔓形成的曲线将单位花纹连为一体,形成清秀内敛、典雅平易的风格特征。

在繁盛的唐代除了团花纹、唐草纹外,还出现了联珠纹、陵阳公样这两种重要的图案组织形式。联珠纹以大小相同的圆环规则排列为基本骨架,相邻圆环之间形成的菱形空隙多以花叶填充,圆环相切处以花叶纹装饰,圆环上有圆形珠圈环绕,圆环内主纹以适合于圆形的单个或者是两个对称样式的花卉、动物、人物纹样为主。陵阳公样则是以对乌、对兽为主,横向连续排列,纵向重复出现的纹样形式。而在宋代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独特的“生色花”,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写道“生色折枝花尚好,开始突破了唐代对称图案的呆板”,因此生色花除了以写实为主外,更加注重构图上花纹的起承转合与呼应关系,从而使图案更加生动自然又和谐统。

传统图案纹样 篇5

一、哈萨克图案的历史来源

哈萨克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重要的跨境民族,具统计全中国具有160万人口,全世界约1800万人口。“哈萨克”一词最早出现在15世纪,据传说哈萨克具有“白天鹅”之意义。还有人认为哈萨克译为“战士”“自由人”“避难者”之意。哈萨克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长期生活在草原、高山、深林、大漠环境中、哈萨克族运用无限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智慧,融合富饶美丽的大自然,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草原图案文化。与此同时,哈萨克妇女用灵巧的双手和聪明的构思,把刺绣、编制、挑花等工艺运用在不同年龄段的服装、铺毡、被套、衣帘、床帘、挂毯、地毯、枕套等服饰品中。这些服饰品中的图案色彩鲜艳,风格不俗,都是由几何形、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图案组成。

二、哈萨克图案与图腾的关系

哈萨克民族最基本的民间崇拜对象有蓝天、高山、马、狼。这些崇拜都暗示着哈萨克族先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身边事物的渴望。哈萨克语中天是由“蓝”字命名,无儿女的哈萨克族会向天祈求多子多福,因此蓝色也是在图案中运用最广泛的颜色。哈萨克族认为高山是伟大的象征,具有富有和坚强的含义,因此,山形的图案是一种常见的图案。哈萨克族对马的喜爱远远超过中亚任何民族,他们认为马是人的翅膀,是英雄的替身,代表任何事都希望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哈萨克民族对狼也由衷的喜爱,有许多民间流传的关于狼的故事,狼具有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在任何恶劣条件下都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打动了哈萨克民族。

三、哈萨克服饰品中图案的颜色

生活在辽阔草原的哈萨克族人们感受着大自然并时刻关注着大自然的变化。他们对颜色的探索和认识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宗教意识、社会实践紧密相连。自古以来哈萨克民族的图案颜色十分鲜艳。哈萨克图案的颜色一般以蓝、绿、红、黑、为主。在长期的生活中,哈萨克人最喜欢蓝、绿色、白色、讨厌黄色,在大块的布上用绿色绣花线秀出优美的图案可以知道这是象征哈萨克族向往和平,向往自由的心得,让人不由得想起未来欣欣向荣的生活。而哈萨克族认为黄色犹如秋天枯燥的落叶和生命终结,因此绝大部分哈萨克族不喜欢黄色。另外蓝,白,红,等鲜艳的颜色也代表不同的意义,蓝色代表团结,友谊,无尽的天空。白色代表幸福,富裕和洁白,红色代表喜悦,喜庆,绿色代表辽阔的草原,健康。也就是说哈萨克族图案中使用的颜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图案在以上主色调的基础上与其他颜色相互搭配。

四、哈萨克图案的在服饰品中的画法

哈萨克图案的画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和自身的特征。虽然图案属于美术的范畴,但我们不能把它和美术混为一谈,那样会失去图案自身符号的特点。哈萨克民族将各种具有特殊含义的图案运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水平垂直翻转等形式创造出各种哈萨克民族图案综合体。这种巧妙的组合隐含着大自然的心声。原先的图案的画法是:首先要用木头灰在白布上绘制出美丽的花纹,随后按此花纹上色剪出并缝制在毡制的生活用品中。木制品或铁制品上描绘出花纹后就会采用一些工具雕刻或画出图案,图案即有复杂又有简单。

五、哈萨克民族典型的图案纹样

1.“护身符”图案:

一般都是三角形,主要起一种避邪,避难和护身的作用,将具有护身符图案的衣物或生活用品运用到小孩身上代表平安健康。这种图案也可用到花毡帽边上做装饰,此图案多用蓝黑色,大红色,棕色。

2.“角”图案:

是哈萨克民族最最基本的图案也是最古老的图案。哈萨克是游牧民族,长期以牧业为生,造成此图案运用最为广泛。常见的有羊角,鹿角等角图案,一般用角图案处理服饰的袖口,脚口等部位,此图案多为蓝色,大红色,桃红色,紫色,金黄色,银白色等。

3.“骆驼掌”图案:

和角图案一样也是运用比较广泛的图案,其代表着远途。一般雕刻或装饰毡织物和骆驼背盖等生活用品上。此图案多为蓝色,棕色,红色。

4.“脊椎骨”图案:

表示坚强,自由,勇敢,一般用于男士或英雄的服饰上,用刺绣,编制等形式进行修饰。此图案多为黑色,蓝色,棕色,红色。

5.“双圆”图案:

是哈萨克图案中比较独特的几何形状,具有久远之意,当今以失去原有的意思。常用于年轻姑娘和小伙子的服装上或新婚夫妇的服装上。表示长相厮守,忠诚。此图案多为蓝色,黑色,红色。

总之,几千年来哈萨克这个逐草而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并创造出了属于自己历史文化的经典。同时现在哈萨克民族图案在服饰品中运用的越来越灵活,从造型,色彩,组合方式都具有强烈的哈萨克民族的艺术特色,是世界服装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员。现在为了使得哈萨克图案适应现代并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需要研究它在保持原有的草原游牧文化的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变形挖掘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并对哈萨克图案进行保护性开发,把它作为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得以很好地继续传承和发扬。

摘要:作为哈萨克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哈萨克图案,是哈萨克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哈萨克图案至今还被沿用到各类服饰品中,本文主要是从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入手简单分析哈萨克服饰品中的哈萨克图案纹样来历、与图腾的关系、颜色、绘制方法及种类。为后期现代哈萨克生活服饰品中的哈萨克图案造型变化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哈萨克,民族,图案

参考文献

[1]苏北海.哈萨克族文化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传统图案纹样 篇6

1、造型种类

鄂伦春族萨满神帽的设计造型是“羽式神帽”, 起源于对萨满教“灵禽”的崇拜, 神帽上通常都会有三只到五只甚至十只鸟类的装饰品, 帽子整体组成是铜、铁金属架等相互打叠形成的, 不同鸟饰的造型不一样[1]。鄂伦春族还设计出“角式神帽”, 多数都是鹿角装饰, 含义是为了驱鬼, 但是两个角中间会使用鸟饰。

鄂伦春族的萨满神服多数的设计风格呈现出窝领长袖袍的形态, 整个袖袍的设计材料都是全天然的动物皮肤, 例如, 经常使用的鹿皮。神服设计的前面是开襟设计, 扣子多数是四个, 但是神服没有设置领子, 服饰的颈部设计了佛珠串, 衣服袖口实际上是活口设计, 就像中国古代清朝当时服饰设计的马蹄袖一样。除了以上几种类型的装饰, 神服设计还在很多关节点上面利用铃铛或者项圈来进行点缀, 在服装的后面脊椎处设计了铜镜, 后腰的地方还设计了飘带。鄂伦春族设计萨满神裙的造型特色性很强, 神裙主要包含裙腰和飘带, 裙腰上有很多手工绣上去的装饰图, 服饰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在祭祀活动上穿, 裙子设计的下摆有飘带, 飘带的数量一般都是12个, 代表了一年之内的12个月份, 飘带尺寸很长, 当地人参加祭祀活动跳舞的时候呈现出飘带在风中飞舞的景象。鄂伦春族设计萨满披肩造型十分奇特, 披肩的设计相对华丽一些, 装饰品的数量和饰品种类比普通的其他服饰设计还要华丽繁复, 常见的装饰品包含经常使用到的很多动物的壳和动物的牙齿。披肩设计的名称根据主要装饰品确定, 例如, 使用鱼鳞装饰的披肩被称之为鱼鳞披肩, 还有些披肩的装饰品是动物骨头, 被称为骨饰品披肩。鄂伦春族的萨满鞋靴、手套设计多数都是利用狍皮、野猪皮、鹿皮等设计而成, 且鞋子手套上面还有很多当地符号, 例如, 龟、蜥蜴等动物, 鸟爪、熊爪符号等[2]。

2、艺术审美

1) 神圣性

鄂伦春族萨满服饰其实是宗教服饰, 其主要为了凸显神圣, 服装都是用于萨满的祭祀活动中, 可见服饰已经成为一种艺术, 利用宗教展现服饰文化的美感。萨满服饰的设计是不能缺少神圣性的, 一旦失去了神圣的特点, 其可能和原始艺术相去甚远。

2) 怪诞美

就萨满服饰的设计来看, 很多人觉得神圣, 还有人感觉设计十分怪异, 甚至给人带来恐怖感。原因在于萨满文化十分尊重“丑”, 甚至很多人以“丑”为美。当地人们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幻想了很多的蛇鬼牛神和恐怖的形象, 是为了给人一种对神灵的敬畏之感, 设计呈现出怪诞美。

3) 原始稚拙感

众所周知, 萨满教实际上属于一种十分原始的宗教, 且该种原始的宗教本身具备了十分复杂的宗教模式, 且具有十分独特的神灵系统, 由于当地人接触了很多原始性强的设计形态, 因此很多的服饰造型呈现原汁原味的笨拙, 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的萨满服饰都是用兽皮制作起来的, 增加很少一部分的印染工艺, 带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粗狂感和原始感。

二、鄂伦春族萨满服饰的纹样图案分析

1、纹样图案种类

1) 云卷纹样

云卷纹样实际上属于萨满服饰的一种标志性装饰图案, 由于云卷纹样的种类繁多, 例如, 意头形云、蝌蚪形云等。因此云卷纹样的实际排布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其中有单独排列的很多云卷纹样, 也会设计出很多左右对称的一种云卷纹样, 很多的云卷纹样还设计的像流云般十分的灵动活泼。

2) 植物图案与纹样

萨满服饰的植物图案和纹样种类很多, 例如, 不同类型的花朵和缠枝等。植物图案中经常会用到很多鲜艳的花朵, 花的种类很多, 例如, 被频繁设计绣制的穿枝花、叶片花等种类, 由于当地服饰设计喜欢利用缠枝纹, 因此服装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十分奇特的, 图案设计的组合包含了切圆线和波状线两种, 利用不同的组合方式, 并将花朵和树叶等融合一体设计, 服装图案呈现出枝茎缠绕的活力状态, 生机勃勃[3]。萨满服饰设计中的植物图案纹样应用相对还比较广泛, 且还会在萨满神帽、萨满服饰上经常和其他类型的鸟兽图案一起组合搭配使用。

3) 动物图案与纹样

萨满服饰上多多少少都会带有动物图案纹样, 绝大多数都不是一个整体的动物图, 都是选择很多动物的一个部分进行绣制, 最常见的动物图案纹样是兽角图案纹样、兽爪图案纹样等。主要原因是鄂伦春族主要的生活状态是狩猎, 兽角是当地人狩猎过程中经常遇见的一种攻击物, 因此当地人的萨满服饰上多设计鹿角、狍子角、马角等十分具有象征性的兽角图案纹样。

4) 回纹

萨满服饰还设计有回纹, 纹样图案十分类似于汉字的“回”。且很多回纹设计线条婉转, 十分类似于雷纹, 且回纹设计整体上给人连续不间断的感觉, 经常配合应用的图案包含植物纹样、云卷纹样。

5) 角隅纹样

角隅纹样实际上是一种对称性的纹样图案, 且纹样的中心点也是对称的, 其应用于萨满服饰的斜面相对广泛, 经常被设计在萨满披肩的四角。

2、艺术审美

1) 点、线、面的装饰

萨满服饰图案纹样具有显著的装饰性, 其属于宗教文化展现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方式, 由于设计的“点”相对面积较小, 但是点的位置十分准确, 因此萨满服饰点的设计元素通常都是处于十分显眼的地方。“线”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点”的基础上, 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萨满服饰设计中, 长袍的分割线、神裙垂下来的飘带、神帽的羽翎等都利用了线的装饰性。“面”在萨满服饰中运用的实际装饰效果的范围很大, 通常都会采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相互结合设计。综合来看, 点、线、面是萨满服饰设计装饰的重要组成原理, 以上三个元素十分你注重装饰的效果和质感, 提升了当地服饰设计的空间感和变化感, 也有效的突出了服饰的夸张性和神秘性。

2) 对称与统一

萨满服饰的纹样图案设计多数都是左右对称的形式, 例如, 萨满神服的胸前刺绣, 鞋子和手套上等都是左右对称的状态, 由此可见, 萨满服饰的图案设计装饰很少会出现混乱的线条, 多数都是原始且对称的装饰, 能够烘托服饰设计的庄重, 对称主要展现在虚实和长短两方面。

参考文献

[1]田予诗. 满族服饰中的萨满文化元素表现[J]. 满族研究, 2014, 04:122-126.

上一篇:企业知识共享的障碍下一篇:下沉式卫生间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