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建筑设计院排

2024-09-30

2022中国建筑设计院排(共10篇)

2022中国建筑设计院排 篇1

2012中国建筑设计院排名(1~200)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4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6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8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9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10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1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14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16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1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8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20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21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2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 23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勘察测绘院

国家电力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

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

大庆油田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家电力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

北京首钢设计院

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中机国际工程咨询设计总院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

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分公司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24 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26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8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30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32 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34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36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38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0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42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44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46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48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50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52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54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56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58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60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6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64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66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68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70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72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74 重庆市设计院 76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78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80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 82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 84 绍兴市建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86 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88 黑龙江邮电规划设计院 90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92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94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96 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98 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100 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102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04 北方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105 上海市南供电设计有限公司106 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108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新疆时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110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成达工程公司112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14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116 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18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120 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

德希尼布天辰化学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122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124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 126 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28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130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134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36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138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140 中海物探工程勘察公司

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 142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144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46 广州市设计院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148 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 150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151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 152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153 中国通信建设北京咨询设计有限公司154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5 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156 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57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158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159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公司160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161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162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163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 164 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

165 云南省电力设计院166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67铁道专业设计院 16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169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70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71武汉市建筑设计院172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73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74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75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76 北京供电设计院

177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178 深圳市电子院设计有限公司

179 北京市广联惠供用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180 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81 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 182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83 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184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185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186 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187 江西省电力设计院188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89 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190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鞍山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191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192 上海冶金设计研究院

193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94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195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196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97 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198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199 安徽省电力设计院200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

2022中国建筑设计院排 篇2

全球变暖现象和碳排放增加关系密切。我国建筑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大量的碳排放, 是高碳排行业之一,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建筑业在实际生产中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 还应注重减少碳排放量, 尽力提高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因此, 深入探究我国各省域建筑业的碳排放效率, 明确各省域今后建筑生产发展的改进方向, 对实现建筑业的低碳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指标界定及处理

1.1 指标含义界定

建筑业生产碳排放效率是指在建筑业生产过程中单位碳排放量下的实际产出和最优产出 (生产前沿边界) 之间的比值[3,4]。在建筑业碳排效率评价过程中, 选择中国30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西藏自治区、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数据缺失, 故不进行分析。在碳排效率计算中, 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实际研究的需要, 在此选用的投入变量为建筑业碳排放量、劳动力、资本存量, 其中劳动力和资本存量为不可能随意增减或控制的非意愿变量[5,6];产出变量选取建筑业GDP。

各指标具体含义为:资本存量 (kj) 表示第j省域的建筑业资本存量 (万元) ;劳动力 (lj) 表示第j省域建筑业当期从业人员数量 (人) ;碳排放量 (cj) 表示第j省域的碳排放量。由于我国没有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行业碳排放数据, 结合建筑业的生产特征, 建议选用排放系数法测算建筑业碳排放量。各省域建筑业碳排放量计算见式 (1) , 对少数数据缺失的省域 (浙江、重庆、宁夏) 则采用式 (2) 计量。

式中, Cj表示第省域的建筑业碳排放量 (万t) ;Ej表示统计年鉴能源平衡表中第j省域的建筑业能源消耗量;Eej表示统计年鉴电力平衡表中第j省域的建筑业电消耗量;ce表示电量和标准煤的转化系数;ac表示标准煤的碳排放系数;Eij为第j省域的第i种能源消耗量, 主要选取煤炭、原油和天然气三种主要消耗能源;n表示所选能源的种类;ai表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ce和ac的取值见表1的前两项[7], ai的取值具体见表1的后三项[8]。建筑业GDP (yj) , 根据现行建筑业GDP核算统计制度规定, 采用各省域建筑业增加值计算, yj表示第j省域的建筑业增加值 (万元) , 且与资本存量价格保持一致。

1.2 数据采集及处理

根据建筑业碳排效率度量指标的含义, 基于2009—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建筑业年鉴》以及各省域地方统计年鉴, 选取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相关原始数据, 对缺失数据采取上下两年平均值法补齐。由于指标原始数据量级相差较大, 且量纲不同, 故将各年数据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 见式 (3) 。

式中, xrj表示第j省域的第r指标的原始数据;yrj表示第j省域的第r指标的标准化后数据。

2 各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评价模型

2.1 计算包含非意愿变量的综合效率

求解包含全部生产投入要素在内的建筑业碳排综合效率的计算模型见式 (4) 。

式中, kj、lj、cj和yj含义同上。其中, kj、lj为非意愿投入变量;cj为意愿投入变量;yj为产出要素;k0、l0、c0和y0分别表示被评价省域的投入值与产出值;λj表示投入产出的组合比例;θ为被评价省域的建筑业碳排综合效率值。

2.2 分解综合效率

对综合效率θ进行分解, 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求解回归系数, 然后将两个非意愿变量转变成一个复合变量zj, 把碳排效率与除碳排放之外其他要素间的效率影响相分离[9,10],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β1, β2为偏回归系数, α为常数项, ε为随机项, zj表示第j省域的复合变量。

2.3 计算各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

将复合变量zj、碳排放量cj作为投入要素, 代入式 (4) 中, 简化的计算模型见式 (7) , 计算所得结果θ*即为排除了非意愿变量干扰的碳排效率值。由此便得到了降低非意愿变量的数量, 将非意愿变量的影响从综合效率中分离出来, 从而达到计算碳排效率的目的。

为了使结果更加合理, 将不同年份的碳排效率值赋予不同权重。其中, 第i年权重ωi的计算见式 (8) 。

对2008—2012年各省域的碳排效率进行加权平均, 求取平均值, 见式 (9) 。

式中, 为第j省域2008—2012年的碳排效率加权平均值;ωi为第i年的权重;θij为第j省域第i年的碳排效率值。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以2008—2012年建筑业的碳排效率均值作为聚类所需的分析变量, 对中国30个省域的建筑业碳排效率状况进行聚类, 并针对聚类结果给出相应分类的对策建议。

3 中国30个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排序和聚类

3.1 各省域碳排效率指标原始数据

限于篇幅, 在此仅给出2008年中国30个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指标原始数据及数据标准化处理结果。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建筑业年鉴》以及各省域地方统计年鉴的数据, 查找得到2008年中国30个省域的建筑业资本存量、建筑业当期从业人员数量及建筑业增加值原始数据。根据200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域地方统计年鉴的数据, 结合式 (1) 和式 (2) , 计算出2008年中国30个省域碳排效率原始数据, 见表2;将表2中的原始数据代入式 (3) , 进行标准化处理, 结果见表3。同理, 可得其余年份中国30个省域碳排效率指标数据。

3.2 各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与排序

将处理后的各指标数据代入式 (4) , 求解得到综合效率值θ, 将θ代入式 (5) , 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进而由式 (6) 将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这两个非意愿变量转换成一个复合变量zj;将复合变量zj、碳排放cj作为投入要素, 代入式 (7) , 计算出排除了非意愿变量干扰的碳排效率值θ*;运用式 (8) 和式 (9) , 便可得到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碳排效率的加权平均值, 按大小顺序排序见表4。

3.3 各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聚类

运用SPSS19软件, 对中国30个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情况进行聚类。经过计算, 划分4—6类的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 当30个省域聚为4类时, 除黑龙江、浙江、江苏等6个省域外, 其余24个省域均归为一类, 未免过于粗略, 难以体现出各省域之间的差别;而聚为6类时, 除云南、天津另列一类外, 其余省域的类别均与聚为5类一致。由表4可知, 云南、天津与青海、北京等第5类省域的碳排效率几近。因此, 当30个省域聚为5类时, 聚类结果相对合理, 能很好地体现出各类别之间的差异与特征, 故选择将30个省域划分为5类进行分析。

4 各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分析及对策建议

按照将30个省域划分为5类进行分析。第一类:黑龙江省。相比其他地区, 其碳排效率处于领先水平。这是由于统计年鉴中黑龙江省建筑业的能耗明显低于其他省域, 并且电力消耗又占较大比例, 数据特殊, 因此最终产生的碳排量也远远低于其他省域。第二类:浙江省。其碳排效率为1.27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61的两倍, 达到了有效状态, 原因是在建筑业生产中大力引进了相关低碳技术。第三类:江苏、福建、重庆、安徽4个省域。其建筑业碳排效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561, 但整体上碳排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发展中, 保持现有低碳技术水平的增长, 同时也应优化建筑业生产资源, 使之达到合理有效配置的状态。第四类:辽宁、内蒙古、陕西、广西、河南、湖南、四川、海南、江西、湖北、新疆、河北12个省域。其中, 部分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561, 其余部分比全国平均水平稍低, 在低碳化方面较差。在今后的发展中, 应大力引进低碳技术和绿色环保建材, 政府应大力推广低碳建筑, 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降低建筑业能源消耗, 减少建筑业生产碳排放。第五类:天津、云南、青海、北京、上海、山西、广东、宁夏、吉林、贵州、甘肃、山东12个省域。其建筑业碳排效率处于低水平, 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该类别占据了研究对象的40%, 提升我国建筑业整体生产水平, 实现碳减排目标, 需重点加快这一类省域的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步伐, 重点是在学习第二类和第三类建筑业生产技术的同时, 防止采用传统高耗能生产模式。同时, 需推进建筑低碳化的实施, 尤其对北京、天津、上海等发达城市, 更应积极改进目前建筑业发展现状, 充分利用经济资源、人力优势等加快建筑业的改革, 使其成为全国建筑业生产的典范。

按照年份变化趋势分析可见, 2008—2012年建筑业碳排效率呈明显波动性特征。在2008—2010年效率值上升之后又急剧下降, 各省域变化趋势相同。这是由于我国在2006—2008年制定并出台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 要求2010年全国万元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0%[11]。为了保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建筑业碳排效率上也得到了体现。但从趋势上可见, 在新的发展时期, 建筑业的低碳减排又遇到了新的瓶颈, 这需要全国加大建筑低碳化研究和改革, 推进建筑业碳排效率的持续增长, 这不仅仅是阶段性的。同时也说明我国建筑业虽然不断发展, 但是以高碳排为代价的, 所以在未来的建筑业生产发展中, 建筑业的长期低碳化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 结语

本文对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计算, 得出了每一类别的生产特征、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 未来应进一步强化以下工作: (1) 根据实际情况对碳排效率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进行调整, 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为各省域建筑业存在的问题找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更明确的发展趋向。 (2) 动态地监测各省域碳排效率状况, 尤其注重对天津、云南等12个第五类省域的监控力度, 促进全国建筑业碳排效率的整体提升。 (3) 实施差异化碳减排策略, 采取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碳减排策略原则, 充分考虑不同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布局特点, 给予减排政策指导和资金、技术支持[5]。

摘要:基于建筑业生产碳排放效率原理, 确定了建筑业碳排效率的评价指标, 并对评价指标内涵进行了界定, 建立了碳排效率评价方法与模型。以中国30个省域 (因数据缺失, 故不统计西藏自治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 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2008—2012年的建筑业碳排效率进行了计算, 明晰了建筑业碳排效率较低的省域, 并对5年间中国30个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进行了分类分析, 评价了各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的变化趋势, 提出了未来建筑业生产发展中提高碳排效率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国省域,建筑业,碳排效率,评价

参考文献

[1]Ulie K C.Changing Ecosystems——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金锋淑, 朱京海, 张树东.雾霾与城市规划——后雾霾时代城市规划的思考与探索[A].城市时代, 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3.

[3]华坚, 任俊, 徐敏, 等.基于三阶段DEA的中国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研究[J].资源科学, 2013, (7) ∶1447-1454.

[4]杜克锐, 邹楚沅.我国碳排放效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收敛性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 2011, (11) ∶32-44.

[5]李涛, 傅强.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研究[J].统计研究, 2011, (7) ∶62-71.

[6]冯蕾.2005—2007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研究[J].统计研究, 2009, (11) ∶31-35.

[7]碳排放系数的测算[EB/OL].http://bbs.pinggu.org/thread-871676-1-1.html.

[8]IPCC.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VolumeⅡ[R].Japan:The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2008.

[9]Ruggiero J.On the Measure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Public Sector[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6, (10) ∶553-565.

[10]Ruggiero J.Non-discretionary Inpu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8, 2 (111) ∶461-469.

建筑设计在中国 篇3

X: 我刚才在读去年我们的电子邮件,您在里面提到中国开发商经常把外国建筑师一概而论。咱们先从你怎么决定来中国谈起吧。

M:我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学习期间,有机会到上海同济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项目,这个经历显然对我决定再次回到中国并在中国工作产生了影响。我想来中国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建筑学教育仍然是以欧洲为中心,而我很想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况。在上海的一年,我收获很大,而且还有机会参加实习,体验这里的工作环境。一毕业,香港大学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位,所以我就搬到香港了。在香港期间,我为Tom Verebes教授工作,和他一起研究计算城市化,就是使用先进的软件工具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研究重点是重庆和天津。香港大学的研究项目完成后,我开始在香港和中国大陆寻找工作。我发现最好的选择仍然在上海,因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设计项目,而且我以前在上海的工作经验也能派上用场。

X:现在很多美国的建筑学院都和中国的大学有交流项目。像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可能有数十家海外合作伙伴,但在几年前,情况可能还不是这样。当时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交流项目是怎样的呢?

M:当然现在的交流项目是越来越多了。许多优秀的中国学生一直都把到美国学习当成他们的目标,但最近几年,想来中国的西方学生也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大学通常只对最有名的中国大学,如清华、北大和同济感兴趣,所以现在与这些大学建立关系的需求特别强,即使这些中国名校在建筑设计教育方面的标准还没有达到西方同行的水准。

当年我和另一个同学为了到同济留学,准备了几乎是海量的书面资料,经历了极为繁琐的行政手续,我们当时想在同济和弗吉尼亚理工两个学校之间建立一种长久关系。我不清楚现在两所学校官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但还是有很多在校生向我咨询到中国学习和工作的情况。我已经和另一位前校友在Facebook上建了一个页面,使国际校友能保持联系,同时为现在的学生提供建议。

X:中国的建筑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很拥挤的地方。由于巨大的工程量,许多国际建筑师已经搬过来,长期在这里工作,他们服务于各种各样的公司和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项目,这些项目大到城市规划,小到家具设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明星建筑师”受到媒体的极大关注,而年轻一代的建筑师,比如像您这样在中国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新生代”国际建筑师却鲜有人知。请您讲讲从建筑学院刚刚毕业就来中国找工作的感觉。

M:我也认为媒体确实将注意力只集中在“明星建筑师”身上,这种情况在中国好像更严重,“明星建筑师”的名字一方面代表外国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代表“外国专家”的身份。年轻一代建筑师鲜有人知,这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是一个通常需要几十年才能建立起个人声誉的领域,而明星建筑师和建筑公司能否成功要看他们聘用的设计师的水平。所以,他们自然一直都会寻找最合适的候选人,而选择标准则每个公司不一样。也有越来越多的很有创意的小型设计事务所在中国扎根,尽管这些公司很少受到媒体关注,但是他们似乎也找到了一展身手的机会,要在这里发展壮大。

至于说在中国开创一番事业,这当然不会适合每个人。在这里工作经常会使我们觉得多年的学校教育是与现实脱节的。如果我读大学时的那些教授能亲眼目睹中国设计与施工的速度和规模,他们肯定会非常震惊。了解在中国做设计的速度是一回事,而在办公室环境下亲身体验这种中国速度却是另外一种感受。每一位优秀建筑师都会在给定期限内竭力改进自己的设计;这些期限在中国通常要短得多,建筑师要能够适应这一点。

如果我读书期间没有在中国的实习经验,那我在初到中国时肯定会对这种速度瞠目结舌,难以适应。对我来说,在中国做大项目令人兴奋,我觉得很多外国建筑师都会有这种兴奋的感觉。与在美国工作比起来,我觉得这种速度能使我学得快,而且学得多。

X:但这里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为难情况。比如说,设计期限一到,就必须停止,即使你知道需要弥补和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对这种无奈的妥协,您怎么应对?

M:人们常说,出色的建筑不仅需要优秀的建筑师,也需要高素质的开发商。最好的开发商是那些理解工作过程,能够与建筑师合作,使其拿出最佳设计方案的人。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中国开发商与西方设计公司有过合作经历。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与开发商沟通的效率比较低—从最基本的沟通到了解开发商真正期待你拿出什么样的方案,整个过程在中国非常耗时费力。很多时候,开发商好像期待用中国标准的设计费用得到高端外国设计作品,这根本不可能,所以就需要反复沟通,改变开发商不切实际的期望。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很多开发商以前从来没有和外国建筑师合作过,而且也没有什么指南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这个过程。所以,对于跨国、跨文化环境里工作的建筑师来说,每一次新的合作都是一次新经验、新挑战。另外,还有很多没有任何结果的设计招标。某个开发商可能会组织一次招标,邀请一些最有名的欧洲公司来投标,他们甚至会支付高额设计费用让这些公司拿出提案,然后决定谁的提案也不采纳。这种情况全世界都有,但在中国发生的频率却高得惊人。这也是适应中国工作环境过程的一部分,建筑师要明白,项目始终都有可能遭遇重大挫折。这种事总是令人失望的,但只要支付的费用与工作量相称,建筑师也不必一蹶不振。

X:我们似乎把“中国”建筑师与“外国”建筑师之间的区别视为理所当然。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关于国家大剧院的争议都集中在“外国”设计这个事实上,但10年后的今天,随着建筑教育的全球化,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学习汉语并在中国工作,这种界限好像模糊了很多。您现在定居上海。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在与主管交流和与开发商打交道过程中, 作为一个外国人,也就是一个非中国人,对您意味着什么?

M:这个问题问得好。在中国,“外国人”有很多含义 ,而且因人、因场合而异。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中国设计院工作,这些设计院希望利用他们在国外接受的教育。我认识一些在这些地方工作很愉快的人,但外国人往往很难在完全中国式管理的环境下工作,特别是如果他们以前没有在中国的工作经历。

与我们合作的开发商非常在意我们是一家欧洲公司,但我却看不出他们是否在意公司雇用的员工多数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在一家欧洲公司的上海分公司工作对我来说非常理想,因为这使我一方面能够亲身体验中国的高速城市建设,另一方面接触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和世界级公司的标准和质量。

可是,对于我的主管,作为“外国人”的含义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分公司的首席代表,所以他们是“外国人”就很重要。很多开发商似乎认为他们在购买进口的欧洲设计,就像他们购买进口车或进口家具一样。他们往往对外国设计师对中国文化了解多少毫不在乎;他们愿意付钱让公司合伙人每隔一周飞越大洋把最新的设计方案象征性地从总部“带”过来,但却不在意这个设计是否是由中国分公司完成的(对于大公司,大部分设计都是由中国分公司完成的)。很多时候,雇用外国团队只是为了把形象卖给开发商,而开发商再把这个形象卖给购房客户。很多开发商和买房客户没有意识到,或者有意忽视,有些中国建筑师并不比他们的外国同行差。在他们看来,“外国人”就意味着好作品。这种想法很落后,但我觉得现在情况在好转。开发商的素质和品位在提高,在我看来,这对建筑师来讲是最好不过的了。

X :所谓“外国建筑师”其实是一个大杂烩,有些人非常了解当地情况,有些人则以前从未接触过中国。有了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以后,再与那些只关心外国品牌的中国开发商打交道,您有什么感觉?

M:“外国建筑师”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情况差异很大。我觉得,很多开发商根本不在乎这一点,他们中很多人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外国建筑师”这个群体的多样性,哪些建筑师对中国了解多,哪些人对中国了解少。 这反映的是开发商的短处,不应该妨碍建筑师去努力了解他工作的国家的文化。从理论上讲,最好的委托人会找到最好的,或至少是最合适的设计师。打造外国品牌的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公司的中文命名。外国公司通常会下很大功夫把自己的中文名字翻译得好,而事实上,中国开发商对外国公司的中文名字却很少关注。他们一般宁愿使用外国名字,免得有人误认为建筑师是中国人。

X:您曾见过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以前的中国。在这两件大事之前,北京和上海都有过大规模的建筑热潮,世博会结束后,您是否注意到上海在建筑文化和设计原则方面有什么变化,比如对绿色可持续性设计的认识在提高?

《中国传统建筑》教学设计 篇4

平谷职业学校

马翠华

一、教材分析

《中国传统建筑》选自高教版《公共艺术》教材(美术篇)第三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按大纲要求为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一节独立的内容,与前后节的内容没有多少联系,但因为中国传统建筑在中国美术史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这节课也很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为机制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全班25人,全是男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课堂参与意识比较强,但是文化基础比较差,没有一点美术基础。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在这节课的所有环节的设计中,我尽量考虑学生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

2、通过赏析,体会中国传统建筑的美感。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和特点。

2、学会鉴赏建筑艺术美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和特点。

五、教学难点;学会鉴赏建筑艺术美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设计:

教法:欣赏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问引入,激发兴趣(3分钟)

课件展示图片和问题,教师提问

1、看这五张图片回答问题:故宫、少林寺、颐和园、天坛、长城都各有什么用途?

2、引入:这五种建筑都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优秀的建筑,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建筑。

3、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最简单的答案回答问题,4、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新授,板书课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出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都来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互动问答,练习巩固(9分钟)

共分两个环节

一、了解中国传统建筑(5分钟)

教师提问:

(1)中国传统建筑从使用功能的角度分为几类?

(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礼制建筑、防御建筑、桥塔建筑)(2)中国传统建筑大多什么结构?(木质结构)

(3)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建筑大多是什么朝代建的?(明清以后)学生默读课文1、2自然段,由一、二、三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问答法 设计意图:

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等方法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真分析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小试牛刀:连线练习:(课件展示)(4分钟)长城 宫殿建筑 故宫 园林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 防御建筑 少林寺 礼制建筑 雷峰塔 民居建筑 天坛 桥塔建筑 北京四合院 寺庙建筑

由第四组的一个学生到前面讲台完成连线练习,本组可以派一名代表前去协商共同完成

教学方法:练习法 设计意图

运用练习法,学习和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从而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任务驱动,学会赏析(各类著名建筑赏析)

1、教师引领,学会赏析(9分钟)共分两个环节

环节一:视频辅助,共同学习赏析

(一)宫殿建筑(6分钟)

宫和殿原来都是指老百姓可以居住的建筑和大房屋,秦汉以后成为帝王居所中重要建筑的专用名词

播放视频,归纳故宫的建筑特色: ① 建筑布局:中轴对称 ②建筑结构:木结构为主

② 建筑色彩:红色、金色,油漆彩画装饰 学生默读课文,观看视频,了解故宫

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讲解建筑特色(课件展示图片和重点内容)设计意图:

这一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采用播放视频、归纳总结的方法,目的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环节二:教师引领,学习赏析

(二)庙宇建筑(教师简单讲授)(3分钟)

传统的庙宇以道教和佛教为主。分楼阁和塔式建筑。如山西恒山的悬空寺、洛阳的白马寺、山西的关帝庙、晋祠、山东曲阜孔庙、河南嵩山少林寺等。

课件展示庙宇建筑代表:(1)、《少林寺山门》

(2)、《大雁塔》:用来埋葬佛骨藏置佛经、供奉佛像。

学生看课文和课件展示的范例图片,听教师讲解《少林寺山门》和《大雁塔》 设计意图

按照启发性教学原则,这个环节采用讲授法,由教师讲解,目的是提示学生该如何做一名小导游,从而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2、任务驱动,团结协作,共同分享(15分钟)本环节以我是小导游的身份由学生分组介绍。

(课件展示)

(三)园林建筑

特点: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按性质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宗教园林。

问题: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什么区别?

(四)民居建筑:北京的四合院、徽州古民居、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傣族竹楼、侗族鼓楼、藏族碉楼等

问题:土楼外墙为什么要1-2米厚?

(五)礼制建筑:用来祭祀天地和祖先,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建筑。包括牌坊、墓碑和陵墓

问题:家族祭祀祖先的宗庙叫什么?

(六)防御建筑: 用于阻挡外敌入侵的建筑。著名的防御建筑:长城、角楼、护城河、箭楼、门楼、吊桥等

问题:长城上的烽火台做什么用的?

(七)桥塔建筑:中国古桥有梁桥、拱桥、索桥、浮桥四大基本类型 中国的塔有楼阁塔、密檐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 问题:平谷的大峡谷里面的桥是什么桥?

五个组每组一个题,抽签选题,由组长组织组员讨论,通过学习课文然后选一个代表来作为导游给大家讲解,一个组员协助。教师和其它学生做为游客可以随意提问,由导游负责解答。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体验探究式学习法 设计意图:

按照启发性教学原则在介绍、提问、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本组合作共同完成本环节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归纳组织语言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检测(7分钟)

完成练习题:(发练习题,当堂完成)

(练习题见附件)教学方法:作业讲评法

设计意图:对课堂内容重点知识掌握情况检测。

(四)总结(2分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会从感观上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还要根据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去进行欣赏,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这些建筑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教学方法:总结法

设计意图:安排这样的课堂总结,目的是再次提示学习本节课的目的。

(五)课后作业(六)反思与提高

通过这次课,我总结了几点体会:

1、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文化基础差,美术基础也很薄弱,但他们学习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只要方法得当。

2、教师上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他们如何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的方法。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生怎么去欣赏,如何观察细节、比较分析和联系时代背景去欣赏作品,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通过我是小导游环节的练习,学生们进步很大。

3、全课很好的体现了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实现了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

一、分类:七类

二、结构:大多为木质结构

三、建筑朝代:明清以后 本节课结束。

中国传统建筑课堂练习题

一、填空:

1、中国传统建筑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七种类型。

2、中国传统建筑大多为 质结构

3、现存绝大部分传统建筑都是(朝代)以后建造的。

4、故宫采用 的布局方式。

5、中国园林建筑按照 的思想,虽由人作。

二、单项选择题

1、赵州桥是。南京长江大桥是。A 梁桥 B 拱桥 C 浮桥 D索桥

2、大雁塔是,妙应寺是

A 楼阁塔 B 喇嘛塔 C 密檐式塔 D 金刚宝座塔

3、颐和园是,苏州园林是,大明寺是。A 私家园林 B 皇家园林 C 宗教园林

4、下列 是礼制建筑 A 牌楼 B 孔庙 C 佛塔

5、天坛是,长城是,赵州桥是。A 桥塔建筑 B 防御建筑 C礼制建筑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5

韩丽丽

一、教材分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个单元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本文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普遍兴趣不高,学习本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本课将抽丝剥茧主要选取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透视关键语词抓取语言信息的能力,对说明文阅读和写作,是十分有益的。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建筑与文化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建筑九大特征,列出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理清文章建筑九大特征的具体内容,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探讨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的相关性。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提高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同时激发自己对我国建筑文化的热爱之情。

探讨中国古代建筑在现代社会的存留问题,引发学生思索面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

2、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中国建筑九大特征的分析,学习和领会科普文章语言特色。2.积极探究和体会中国建筑的特征,挖掘中国 建筑背后隐含的人文内涵,激发对我国悠久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导入:建筑是无声的语言,建筑是优美的音乐,建筑是经典的诗篇,它凝结着美学的追求,铺陈着文化的结晶,透露着人生的哲理。通过观察图片,同学们猜猜这是哪国的建筑?

【学生谈】美国白宫、罗马竞技场、悉尼歌剧院、日本东大寺、韩国景福宫,这些伟大的建筑已然成为各国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而中国的故宫太和殿、黄鹤楼,这些建筑一看就是中国制造。

这是一座垂花门,它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无不透露着浓郁的中国味,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走进这扇门,探寻中国建筑神秘而精彩的世界。2.作者简介

提起中国建筑史,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我们可以称它为“熟悉的陌生人”,不了解的人可能会称它为“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我们来看看他的三重身份:开创者、设计者、保护者。3.信息筛选提炼训练。

提问:

1、用简洁的词汇概括九大基本特征,并且分条概述每一特征的要点或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2、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分小组讨论,每组确定中心发言人。请找出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归纳这些特点。

注意:把“长文章读短”,筛选主要信息,提炼勾画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并加以概括

(一)单个建筑由立体结构分三部分。

(二)平面布置:建筑群(“所”)、轴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三)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

(四)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显著特征。

(五)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六)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主要特征。

(七)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八)结构部分成为装饰。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性(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4.小结:九大特征的顺序安排。

问题: 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明确】:作者从总体特征说到结构特征说到装饰特征,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5精雕细琢纵深探究

提问: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中国建筑、劳动人民乃至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文章几处表达情感的地方,学生齐读,体会作者民族自豪感,这种感情来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提问:深入探讨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的相关性。注意:合作探究,自由发言。

明确:

1、群体建筑特征,便与情感交流,也体现中国儒家礼教等级制度,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男女有分。

2、房屋或庭院的平面布置左右均齐匀称

一是整体美观。二是跟中国人审美有关,我们中国人一贯喜欢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符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3、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

取得更多的阳光。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一向讲究方位,在坐北朝南的宫室南向为最尊,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4、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为什么?

四角翘起,不但扩大采光面,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态美。整体上翘起飞檐与坡顶、正脊构成柔美曲线,成为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使得中国建筑轻盈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5、屋身的主要颜色用“朱红色”

古代色彩也有等级之分,此外朱红色还代表热烈忠心,具有富贵的象征,杜甫有诗句讽刺为富不仁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文本内容课外拓展

提问:这么符合中国人生活习惯、文化内涵的中国建筑在现代社会保存如何? 明确:在现代文明发展的今天,我们被禁锢于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发扬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明确:立足传统,展望未来。

建筑与人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它绝不是冷冰冰的存在,有的设计者找到了最好的解决方法。(播放视频资料)院落,是在张扬传统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也是在验证一种理想——无论在什么高度,有人分享的生活才是美丽的。作业布置: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简介 篇6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6月1日,是建国初期国家组建的六个大区甲级建筑设计院之一,曾先后隶属于国家建筑工程部、国家建委、国家建工总局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设有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和自动控制、技术经济和概预算等专业,能够承担各类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在各类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大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传统建筑设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院内目前 设有九个设计所、一个技术经济所、在上海、厦门、深圳等地设有分院,并开办有工程咨询公司、建筑电气研究所、监理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多元化经营单位。六十年来共完成各类工程设计约4000多项、标准设计100余项、科研和业务建设600多项、工程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24个国家和地区。

场地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 篇7

关键词: 场地设计 中国传统理论 道法自然

场地设计虽多见于工程技术层面,但在场地设计的实践中,其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建筑理念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同出一辙。

场地设计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具体建设项目所处的地段环境,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以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为基础,有效地组织场地中各要素(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看,场地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从建设流程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相应的用地,然后委托建筑师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影响场地设计,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是主要的即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产生决定性影响。

比较二者,场地设计是在现代建筑理论指导下偏于工程实践。中国传统建筑是人们在理想环境追求的指导下,通过工程实践营建诗意的空间,二者虽然有不同的过程,但在指导思想上是一致的。

1.相同的自然观—道法自然

场地设计赖以依存的对象是自然。作为人类营造家园的工程活动必须以大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不可能妄想征服自然。人类作为一个生于自然,根植于自然,受自然哺育的群体,只在乎有自然的方法寻找并发展与自然系统一致的法则。正如奥尔斯顿·蔡斯所说:“领悟自然是人类生活结构形成的原因,社会的深层框架也是如此。”应该说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划思想。当然,这种与自然的互动与通过一定的要素才能体现出来。这些要素既有纯粹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地貌、大地景观特征、动物、植物等,又有人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场地设计中对诸要素的综合考虑必须放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作用的前提之下。

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创作过程之中,而且始终贯穿于华夏文化与传统建筑观念之中。作为中国所特有的宇宙观,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有机整体性上,不仅认为认识自然的组成部分,自然与人世平等的,而且认为天地运动往往直接与人有关,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这种宇宙观念的指导下,“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总原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论,从天、地、人与自然结合的观念看待事物并且长期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造成我们民族崇尚自然的风尚。同时“道法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成为我们日常行为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

2.相同的有机整体观

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从更大的范围考虑城市各元素之间,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场地设计则是从建筑具体地段环境来协调各方关系。但整体性的观念,和谐的观念始终贯穿其中。在尊重具体地段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协调气候、土地、水、植物、建筑、人及道路、管网等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与具体地段相呼应,成为一个具有自身景观特点的有机整体。建筑与环境之间相得益彰,如赖特所说:“建筑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

从场地规划的实践中,它既包括整个建筑项目与地段环境的协调,常常采取尽可能少破坏自然环境,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或采用合理的方式,适当改造地段的环境使之符合人的理想环境要求,又包括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人工环境,建筑与室内外空间的相互贯通和交融,效仿自然界有机理念,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中国的风水学与场地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是中国古代一种有关建筑环境的基址选择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又称“地理学”。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瞩目,恰恰是风水的术学中记载了规划、设计、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建筑的辉煌助有一臂之力。古代风水师也承担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的角色。研究风水渊源、沿革、流派、宗旨、方法及其成就,关联中国古代城市、村镇、住宅、陵墓等,其中包括地理、地质、生态、小气候、绿化、建筑群及外部空间设计、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话题。

风水学包含的这种有机整体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但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它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风水学充分注意到环境的整体性。《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他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特点。

3.具体处理手法上的一致性

在具体场地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观察地形、地貌,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植被及水文资料,做出合理的判断,进而形成符合具体地段环境场地规划设计。与此同时,在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相地理论里,同样讲究望、景、观、卜,“望”是从远处观看地形、地貌;“景”是考察地段与太阳高度角,风向的关系;“观”是去实地考察植被、水文情况;“卜”是指用龟背等器具来进行占卜。古人在进行完这些程序之后才具体来规划用地建造房屋。

而且在上述“天人合一”的认识论、“道法自然”的方法论及有机整体论的指导下,场地设计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上,例如建筑的处理,树木的处理,水体的处理,道路的处理及景观视觉处理都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营建方式极其相似。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原则讲究“虽由人做,宛若天开”,因此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树木、建筑、水体及其道路的营建都极力模仿自然有机形式,恢复人对自然共生本性的回归,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空间环境。

在场地设计中主张合理和充分利用自然河流和水体,净化周围环境并保护这一最优景观,并使用步道、桥梁和甲板增加水景层次,满足人们向往水,希望悠闲得沿着河流或湖泊漫步,在水边休息以享受齐声其景的一种对水的本能的倾向。自由、自然的驳岸设计及水池、喷泉、小瀑布等景观元素运用都会给规划景点带来声音,动感和扑面而来的清凉气息。植物的种植在利用基址固有植被的基础之上,结合规划的整体需求,结合各种不同植被的特点进行合理搭配。符合自然的有机形态,有层次,有重点,有聚有散。结合地形道路,突出重点,高可遮阴蔽雨,低可渗透空间,限定界限,强调地域,并通过景框的选择,透景、借景等景观视觉处理手法提高环境层次,加强彼此之间的视觉联系,从而深化景观意境,形成有机的整体。

4.建筑的处理—与环境共鸣的人工环境

建筑往往是一个基址上最重要的人工环境,是精神与物质的载体。物质可以通过具体的建造完成,而精神需要与环境的共鸣设计达到。西蒙兹认为理想的居所是自然场址和景观环境的最佳组合,并把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居住成败及居住者适应性、健康程度的标准。于是在建筑具体处理上,往往通过分析场地已结合地形恰当布置田园和建筑,适应地质构造,尽量减少对现存生态系统的干扰,反应气候条件并且考虑景观的布局强调最佳的效果,整和各种要素,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

中国园林中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园林景物之一,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任何建筑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而园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做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并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例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这与场地设计中对建筑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达到很高的境界。

因此,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在场地设计的理论体系里面有许多中国传统理念的影子。特别是在约翰·O·西蒙兹的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更能体会到这一点。现今,场地设计在的建筑实践活动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对于环境的珍视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建筑师更不应该始终沉迷于自我的世界,不断地忘记自己的身份,使我们的聚居环境时时处于令人尴尬的境遇,而应该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及他们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这不仅是场地设计追求的最高宗旨,而且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所推崇的最高宗旨。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篇8

自创建以来,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以上优秀设计奖50余项,赢得了业主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公司强调国际化交流,与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外设计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我公司积极承担建设主管部门等部委科研项目,并与知名大学联合,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

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将不断超越自我,进一步提升设计水平和服务品质,追求规模、品牌、效益,为社会奉献更多的设计精品。

公司项目覆盖:

1、公共建筑:办公建筑、酒店建筑、教育建筑、医疗建筑、展览建筑、文化娱乐建筑。

2、居住建筑:居住区规划、居住小区规划、各类住宅设计、住宅技术设计。

3、工业建筑:高科技及工业园区规划、高科技及工业建筑单体。

质保体系:

1、精心设计:注重设计构思,进行严密的设计计算,符合各项建筑法规、标准要求。

2、优质服务: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尊重与理解顾客的期望,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尽一切可能让顾客满意。

3、信守合同:重信誉、守合同。确保合同顺利履约。

公司理念:

公司以“科学管理、竭诚服务、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原则,随时关注顾客的不同需求和期望,为业主提供优质和专业的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精彩独创的建筑精品。

为了节约您宝贵时间,无邀请请勿上门面试。

联系方式

联系人: 屈女士

地 址: 天津开发区第四大街天大科技园B7四层 【显示地图】

2022年建筑承包合同 篇9

第一条:待建民房概况

1、建房地点:本合同建房位臵为 。

2、房屋类型:普通 层民房,可附房屋设计图或参照乙方样板房。

3、房屋面积(允许实际误差± %):房屋总面积为平方米。其中一层为平方米;二层为平方米;三层为平方米。

第二条:承包方式:包清工。

第三条:工程款及支付方式

1、本合同为固定工价,根据房屋面积按每平方 元计算,工程总价款为 元。其中一层工程款为 元;二层为 元;三层为 元。

2、一层石基础完成甲方支付乙方该层工程款的百分之三十,一层主体完成甲方支付乙方该层工程款的百分之八十,内外粉刷完成后三日内,甲方全额付清该层工程款(其余楼层付款方式与一层相同)。

第四条:工期

工期 个月,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第五条:工程质量

1、房屋主体以及内外粉刷质量符合一般民房建筑质量,以适合日常安全居住为准。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甲方随时监督施工质量,如存在施工质量问题,甲方应及时提出,以便乙方修正。

2、因乙方施工不善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乙方应及时修正,相关损失概由乙方承担。

3、若因建筑材料问题导致工程质量瑕疵的,责任概与乙方无关,若进行返修或返工,相关损失和费用(包括由此新产生的工程款)概

由甲方承担。由此导致的工期延误与乙方无关。

第六条:安全责任

甲乙双方应积极配合,保证施工现场安全,防止事故和意外发生。

第七条:房屋验收交付

房屋整体施工完毕后,乙方通知甲方进行验收交付,甲方应自接到通知后三日内对房屋进行验收,房屋验收合格,甲方签订房屋验收合格材料并结清工程总价款,乙方交付房屋。甲方拖延验收超过一周的,视为房屋验收合格;甲方未经验收手续对房屋提前使用的,视同房屋验收合格。

第八条:违约责任

1、因乙方责任导致工期拖延,房屋未能及时验收的,每迟延一日滞纳金为 元。

2、非因乙方责任导致工期拖延的,拖延部分双方互不追究,工期相应顺延。

3、甲方迟延付款的,每迟延一日按应付款金额的 1 %加付滞纳金。工程施工过程中甲方迟延付款达一周的,乙方有权停工,迟延付款达半个月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

4、因甲方迟延付款而使乙方解除合同的,甲方应承担工程总价款 20 %的违约金。

第九条:其他约定

1、工程施工过程中,甲方中途提出工程变更的,应由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后进行,工期相应顺延。

2、本工程保修期为 年。

第十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甲乙双方签字生效,对本合同的任何修改均须以书面形式进行。

甲方: 乙方:

2022中国建筑设计院排 篇10

摘要: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很多都运用到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下面我们来具体的阐述一下该怎样在现代建筑中体现传统的建筑元素,该怎样才能把中国的传统建筑元素发扬光大,让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现代建筑;传统元素;建筑设计

0 引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冲突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各式各样的国外建筑风格占据了主导市场,而中国的传统建筑逐渐被市场所淡化。当今的消费市场中,欧式建筑逐渐成为了主打风格,人们喜欢追逐潮流,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说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出现了危机。但是,近几年以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一些消费者、投资者、设计者等等开始意识到了这些问题,逐渐在觉醒。他们也开始在不断地把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运用到了现代建筑之中。也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学会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放在中式建筑的设计当中,事实证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值得运用和发展,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例如苏州桐芳巷的改造、深圳万科第五园等等,这些都是完美的体现。更加说明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人和世界的财富。

通过对大量实例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对比,得出了初步的理论总结,认为在现代建筑中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人文观念的应用

“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自然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蕴藏着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同时,还有很多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历史条件产生的建筑,中国建筑的发展必须要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适应。将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植入到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说讲的植入是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含蓄、婉约、素雅之美很恰當的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不能仅仅限于对传统的复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既要注意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还应该注意现代技术的运用,两者有效地相结合,这样的建筑也可以减少对当地原有环境的破坏,运用现代技术来尽量的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污染,更好地协调社会的发展。[1]

2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中最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就是北京的四合院,它是具有围合式的院落空间。最初的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建筑物能够有独立的空间,也就是能够给自己一定的私密空间,让室内空间与外界环境有所分离。然而就是这些传统建筑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代名词。根据当今的社会发展状况,可以考虑L形房屋围合结构,让建筑体现一定的空间思维,这种建筑中也会给人一种舒适、大气的感觉。我们还可以很好的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其他文化元素结合,把木雕、石雕、彩绘、竹林等运用到院落的设计之中,这样也增添了艺术气息和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空间。[2]

3 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建筑符号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建筑的发展同时也是文化的发展,没有建筑符号的建筑师不具有生命力的建筑。因为建筑符号中凝聚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传递给人们传统的信息和共鸣。不同的建筑符号带给人的感觉不同,他们可以借助人的思维发展空间,让人能够不由自主的回忆起中国传统文化。将这种建筑符号元素直接提炼到现代建筑的设计,再加上一些通过整理以及升华之后再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这样就可以很有效地传承具有浓郁色彩的传统文化。让现代建筑不失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发展,让传统建筑符号的精华与核心得到最好的体现。现在这样的设计以后将得以实现,例如安阳殷墟博物馆,它在中央庭院的墙面上点缀了一些传统饰纹和点题的印章饰,这种简单而朴素的点缀一点不失厚重的环境,同时还能更直接更明确的反应了主题思想,充分的展示了青铜器的发展,具有很好渲染气氛的效果。[3]

4 结语

全球化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西式风格的建筑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中国传统建筑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传统的建筑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适当的融合共同发展,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有机的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让传统简单的工艺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达到建筑与环境一体化的统一,从建筑中也能体现节能减污的效果,让建筑设计也成为一种新的环保方式。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中很多都是很珍贵的财富,将这些传统设计元素恰当的提炼和简化之后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必将让现代建筑设计得到质的飞跃。让我们一起期待现代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元素更加完美的结合,让现代、简洁、舒适具有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建筑风格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美好向往,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而又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中式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粟亚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2] 魏海涛,任志纲.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J].河南建材,2011(05).

[3] 梁佩佩,徐青青,苗蕾.中国传统建筑语言特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当代艺术,2011(04).

上一篇:青苔演奏生命乐曲作文下一篇:上海书法家协会书法9级理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