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流动人口管理(共8篇)
农民工流动人口管理 篇1
xxx镇流动人口、农民工管理 方 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的管理工作,树立我镇对外的良好形象。按照县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全面掌握我镇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的动态,加强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的管理,我镇研究制定以下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管理工作方案:
一、成立流动人口、农民工管理办公室
按县的统一要求,我镇成立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镇政法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派出所所长担任,成员由综治办、司法办、各村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派出所,由派出所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步骤
(一)动员发动,展开宣传攻势
我镇组织民警到各村、组进行走访并发放传单以此来大力的进行宣传,使加强流动人口农民工管理的重要性让每位村民都了解,从而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中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我们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摸清底数,确立清理整治重点 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组织力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由领导带队深入到各村、组全面进行清理整治。(1)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房屋出租户依法取缔,对住宿登记制度不落实和租住身份不清,来历不明人员的出租户依法处罚,限其整改;(2)对外来人员底数不清,治安秩序混乱的大型集贸市场、施工工地、文化娱乐服务场所、旅社等场所,要组织力量集中整顿,重点打击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垄断市场、称霸一方的外来流氓恶势力;(3)会同民政部门对辖区内的“三无人员”进行清理,打击混迹于其中的流窜违法犯罪分子,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4)严密巡逻检查和身份核查工作,对身份不清、情况不明的外来人员,通过上网比对或发函调查,力争发现抓获一批在逃犯。
(三)完善管理措施,建立流动人口和农民工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掌握我镇流动人口信息,做到“人数清、去向清、收入清、联系方式清”的工作目标,要认真落实方案的各项措施,巩固整治成果,严密对流动人口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的治安控制,严密旅馆业治安管理,认真落实住宿登记制度,健全居民身份证检查员制度,建立流出人口、暂住人口、“三无人员”的档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公共场所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落实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业主、公共场所主暂住人口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长效管理措施,提高控制打击外来犯罪的能力,维护社会的治安稳定。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流动人口各项方案的落实,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暂住人口登记变动管理制度,减少漏登、漏管;
(二)依法取缔一批非法出租户,处罚一批登记管理制度不落实的用人单位、出租户和个体私营业主;
(三)清理“三无”盲流人员,发现打击一批隐藏其中的流窜犯、在逃犯;
(四)严密以出租房屋、旅社、公共复杂场所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落脚点和活动点的治安控制,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建立长效管理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江西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以及有关法规政策;
(三)要突出整治重点,实行严打、严管、严防与严控相结合,治安问题突出的城郊结合部、房屋出租户、美容美发、、个体旅行社作为整治重点;
(四)要加强信息反馈工作。重要情况随时上报,并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工作进度。
农民工流动人口管理 篇2
课题组通过对吉林省12个行政村庄的调查, 据 (表1) 可以看出到长春打工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6.65%, 12个村平均劳动力人数为1307人, 其中每个村来长春打工的人数为87人。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同时也为城市地区的扩大和向外延伸提供了土地资源, 这样一方面为城市地区解决了扩张的土地来源,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农民获取出租土地得来的收入, 符合多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
二、农民工流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我省在村级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不仅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 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同时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长春市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人力、土地等资源以及产业链条上的补充。但是, 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精英”的外流
据我们对81个村庄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分析 (如图-2) ,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81个村庄中, 总人口数为139264人, 外出打工人数为24277人, 占总人口数量的17%。
2、制度的严重滞后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国制度改革相对于经济改革的严重滞后性, 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制社会制度造成户籍制度、用人制度等对农民工阶层的极大不公正, 农民工阶层在城市地区无法享受其应有的权利, 农民工在城市地区务工时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致使大部分农民工一直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 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例如农民工社保问题,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地区的教育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农民的增收, 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3、农民工自身素质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目前, 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带有盲目性和自发性, 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 外出就业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熟人介绍, 多从事于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技术知识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 增强农村建设后备力量
我们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 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加大对“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的投入, 积极扩大其覆盖面积和覆盖力度, 另外, 在统一的培训制度的基础上, 鼓励各个县市建立当地自身的农民教育和培训机制。并且根据当地情况, 开设适用于本地区的农业科技课程, 培养适用于本地区的农业人才, 在数量上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可用人才。
其次, 扩大农村地区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在继续加强农民适用农业科技培训的基础上, 增设法律、管理等培训内容, 努力扩展农民培训的知识面, 努力提高新型农民培训的质量。
2、加快户籍制度与社保制度改革
首先,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废除严格区分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控制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管理办法;放宽城市对农民户口迁入的管理, 允许农村剩余人口根据自身条件自由进入城市就业和生活, 允许城市居民在城市之间自由流动;裁撤农民进入城市落户的非制度性门槛, 如必须购房或投资等。力求将户籍制度变成城乡统一的居民一元制, 使户籍制度恢复其承担单纯社会管理和人口信息统计功能的本来面目, 彻底消除户籍制度的“等级”功能, 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通。【2】
其次, 大力推行社保改革
农民工阶层庞大的基数和我国现在的国情决定了在短时间内农民工阶层是无法消亡的, 因此农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将长期存在,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社保、医保制度, 借鉴城乡过渡地带的经验和教训,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 使得农村中社会养老比重在整个养老体系中上升, 切实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同时, 在舆论和政策导向上改变农村旧风气, 发挥农村地区差序格局的特点, 发展农民自主组织, 解决农村地区养老, 经济互助等问题, 提高农村经济活力, 以及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农民工流动人口管理 篇3
关键词:“流动农民工”;流动性;社会保障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D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1)10-0054-03
收稿日期:2011-08-19
作者简介:刘鹏(1980—),男,吉林长春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行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家庭经济需求的情况下,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流动于农村和城镇之间,形成了庞大的“流动农民工”群体。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0.89亿人。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阶层。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就是要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以确保其不因特定事件的发生而陷入生存困境,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201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由此农民工社会保障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截止到2010年底,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各项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284万人、4583万人、6329万人、1990万人,参保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明显偏低。确切地说,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完全覆盖农民工,特别是处于经常性流动的农民工。例如:由于各地社保标准不一,“流动农民工”在跨省、跨县市流动就业时,必然存在劳动关系不稳定、工作岗位不确定等问题,而社会保险转移的实践可操作性较差,因此,急需建立特定的社会保障管理模式。
一、从流动性的角度划分农民工与“流动农民工”
⒈农民工。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从总体上看,农民工从事的大都是一些技术要求不高、收人低、缺少福利保障的工作。由于社会保障权益的缺失,他们的生活条件、就业、医疗等诸多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
⒉“流动农民工”。“流动农民工”是农民工的一部分,笔者在这里也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流动农民工”是指由农村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这些农民工由于相对长期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可以逐渐融入到所在的城市,并逐渐得到相应的权益保护。狭义的“流动农民工”是指没有专业技术,在短期内(一年以内)经常流动于不同地区甚至不同行业,从事初级体力劳动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农民工由于流动频繁,没有技术依靠,经常从事危险工作并随时处于失业的边缘,其劳动的收入和待遇很低,缺乏基本生存保障,其权益也难以得到保护,始终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本文研究的即是狭义的“流动农民工”。
二、“流动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问题分析
⒈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问题与我国二元社会结构高度相关。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对农民工的社保影响深远,在这个背景下产业发展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将农民工排斥在外,因而随之而来的农民工维权问题自然增多。改革开放后,城乡间开始有限的交流和开放,但由于城乡户口管理制度和城市劳动就业与保障制度的继续存在,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失犹如城乡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一样,只是有所缓和,其社会保障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在城镇实行大包大揽式的保障,而在农村则实行集体保障,农民基本被排除在国家保障体系之外。近年来农民工权益问题逐渐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社会保障才以不同方式向农民工扩展。但由于“流动农民工”频繁流动的特点和限制就业的环境未改变,因而城镇各种保险制度根本不适合“流动农民工”,加之“流动农民工”就业大多为体力性行业,加班时间长,待遇低且环境差,基本上没有获得社会保障。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各种社会保险中,除了工伤保险有一定数量的“流动农民工”参加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仍与“流动农民工”无缘。以建筑行业的“流动农民工”为例,笔者在吉林省四平市的10个建筑工地进行了访谈,因为迫于政策的压力,包工头与农民工签订的合同只是集体参加了工伤保险,而其他方面的保险根本无从谈起。即便是较大规模的建筑公司,也只有很小部分从事相对稳定工作的农民工才有较低水平的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而不是全面的社会保障,其余的人则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其原因是用人单位想降低雇工成本,“流动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不强,政府为促进本地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对其放任所致。
⒉“流动农民工”本身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权益难以受到保护。“流动农民工”就业的流动性很强,而且转移目的地不确定,今年在这个城市打工,明年可能转到另一个城市,今天在这个行业,明天可能在另一个行业,农忙时还要回到农村。而现行社保制度规定社保关系转移时只转个人账户资金,不转移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即使已经参加了社保的“流动农民工”因为不能肯定自己现在缴了费今后能不能领到社保金,所以在离开一个就业城市时往往会选择退保,只把个人账户的钱领出来,这实际上是损害了“流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而且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缴费标准较高,许多“流动农民工”及使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是难以承受的。此外,我国目前的各项社会保障在计算年限、缴费办法和待遇享受等方面都是依据正规就业情况而定的,对“流动农民工”这种流动性大、范围广、劳动关系不稳定、工作岗位不确定、工作时间长短不一的特殊人群,尚缺乏制度设计和保障。
“流动农民工”的流动性不仅反映在务工期间农民工在不同的就业地区之间流动,也反映在由城镇返回原籍的流动中。由于我国城镇与农村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果将“流动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将使其社会保险关系无法根据流动情况而相应地转移。我国农村目前基本上是农民家庭自我保障,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初始阶段,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其它保障也刚起步。虽然“流动农民工”常年在城镇打工,但因为其农民的身份只能在农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一旦有病只能到指定的医院就医才能报销部分医疗费,养老金的标准也低于城镇职工。如果“流动农民工”在城镇参加社保,当他们返乡时,其社会保险关系没有地方接收,即使有些省份具有农村养老保险,但因二者标准和模式不一也无法衔接,或因为地区经济差异也同样会损害投保者的利益。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特征分析 篇4
摘要:研究不同城市规模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情况,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特征和务工经历与职业流动稳定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平均1 a换一次工作;小城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稳定性低于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男性、年龄较大、已婚、进城务工年限较长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更稳定。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城市规模;稳定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77-04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来寻找务工机会,因而出现了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据《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民工总量为2.69亿人,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为1.00亿人,占60.57%。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人生观、价值观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在城市就业偏向于长期性。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第二、三产业的主力和支柱,因此,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职业流动特征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职业流动的稳定性,对于城市第二、三产业的稳步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据来源及概念界定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2012年7―8月的调研结果。在辽宁省按照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从高到低选取了大、中、小三类城市规模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同时在各个行业进行分层抽样。其中:沈阳市为辽宁省省会城市(大城市);鞍山市、锦州市属于地级市(中等城市);北镇市、台安县属于县级市(小城市)。最终获取有效问卷651份。
1.2 概念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指1980年以后出生,户籍在农村,出生在农村,未受过高等教育,来到城市从事非农就业3个月以上的农民工。
职业流动:指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就业后,再次更换用人单位、职业、工种或就业城市的流动行为。在同一个用人单位中职位、收入的变化不算作发生职业流动。其中换工作的次数是职业流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及职业流动稳定性。样本描述性分析
2.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
职业流动频次指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时变换工作的次数。若未更换过工作,职业流动频次计为0;若从事过两份工作,即为换过1次工作,职业流动频次计为1;以此类推。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33.18%的人没有换过工作,有93.10%的人换工作不超过3次。在大城市中,未进行过职业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高于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同时在大城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达到5~6次的占比高于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可见,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个体间差异较大。
从职业流动频次可以初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换工作的情况,但在城市务工时间较长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必然较多。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稳定性,本文继续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务工时间。农民工务工特征与城镇职工不同,他们过年回农村老家后,来年再回到城市务工有些人就会更换工作地点及工作单位,因此,如果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做到1 a以上,认为这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比较稳定;相对的,平均每份工作做不到1 a就会跳槽,认为这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不稳定。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70.05%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比较稳定;29.95%的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做不到1 a,即职业流动不稳定。在小城市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稳定性低于中等城市和大城市。
2.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交叉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往往会根据其个人条件来决定是否频繁更换工作。本文选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来分析个人特征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稳定性的联系。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男性新生代农民工中有71.40%的人职业流动较稳定,而女性新生代农民工中有66.15%的人职业流动较稳定,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农民工更多的要兼顾家庭,在工作上的精力比较少,因此职业流动稳定性低于男性。年龄大于2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较稳定的占比要高于小于等于2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农民工开始倾向于找稳定长期的工作。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职业流动比较稳定的占比为83.70%,高于未婚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年限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联系,但读过中专或技校的新生代农民工有90.91%的职业流动都比较稳定,这可能是因为中专或技校已经为他们的就业确定了基本方向,因此其职业稳定性较高。
由于在城市务工经历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稳定性也有很大差异。本文主要选取进城务工年限来研究就业经验与职业流动稳定性的联系,选取进城务工前技能熟练程度、是否接受技能培训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与职业流动稳定性的联系。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年限越长,就业越稳定,进城务工大于9 a的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都做了1 a以上。进城务工前的技能水平是新生代农民工务工经历的起点,在进城务工前没有学习过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中职业流动稳定的占比为70.13%,略高于学过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同时,在务工期间未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中,职业流动稳定的占比为70.82%,略高于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两个数据都显示出有技术的新生代农民工换工作的频率要高于无技术的新生代农民工,这可能是因为当新生代农民工掌握某种技能后,其人力资本中专用型人力资本得到了积累,使其找工作具备了一个优势,因此相对其他人来说比较容易找到工作,这样他们会选择多次更换工作,以求最终找到工资、保障、工作环境等相对高质量的工作,因而降低了就业稳定性。结论与讨论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特征,进而研究了个人特征、务工经历与职业流动稳定性的联系。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及在城市务工经历的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寻找长期稳定的工作。掌握技术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找工作上具备优势,但他们却倾向于频繁跳槽,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就业的选择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在注重工资收入的同时也重视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这就使他们找工作有了更多的条件和要求,因此他们多次更换工作以找到最满意的工作;二是很多企业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但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稳定性未升高的情况可以看出,技能培训并没能有效地留住他们在本单位长期就业,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用人单位提供的技能培训正规性较差、质量较低、应用范围较小。
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稳定性,首先,政府和企业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拉进他们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的差距,以增强他们在城市务工的归属感,使他们更愿意在城市长期、稳定地就业;其次,用人单位要重视技能培训的作用,重视培训质量,这样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本单位、本岗位有长期就业的意愿。
参考文献
农民工流动人口管理 篇5
项目信息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西南政法大学8人以上创意类别
其他实施地区重庆(学校所在地 曾住地)创意目前,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欠薪”、“讨薪”和“工伤”等问题成了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重庆作为农民工大省,维权问题更应引起足够重视.为了普及民工法律维权常识,我们创意团队决定结合学校优势,成立“民工维权常识普及与社会调研流动团队”,在暑假期间开展法律维权常识的普及工作。
具体做法为:在学校严格选拔有经验的法学志愿者组成团队,对外联合重庆市各地方政府,以及各律师事务所做团队的顾问,通过文艺汇演、宣讲、培训、座谈、法律咨询、发放维权手ce等方式,到重庆市各农民工聚集点,普及法律维权常识.普及的基本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法>>,信访条例,预防诈骗,劳动工的基本权益和义务,重庆农民工日(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以及城市基本生活常识等.另外,团队将在活动期间,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进行重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社会调研工作,调研报告直接提交重庆市政府。
*创意亮点(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详细计划(复赛)开始日期截止日期xx-07-15xx-09-15辅导老师/顾问:刘云生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肖唐镖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6.根据重庆的实施经验,结合各地的具体实际,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们的民工维权模式。
(二)活动口号
益暖民工,益暖重庆,益暖中华!
(三)前期活动分工
活动总负责人:李丽
网络策划组――曾文栋李丽(负责博客更新、团队的组织联络)
法律咨询组――吴天福、谢刘权(负责法律咨询的相关材料准备与活动形式的确定)
实地调研组――杨梦霞、黎奉琼(负责农民工调研的问卷设计与调研报告的撰写)
外联组――殷正凤、李曾、柳叶、毛文飞(负责联系合作伙伴、法律与社会调研方面的专家顾问)
注:以上的负责人就是我们“益暖中华――西政校园行”团队的10名队员,他们的个人简历请见我们的参赛博客。
二、具体流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确定活动实施地点
4月中旬,根据团队成员对重庆各区工矿企业的分布和农民工聚集地地了解和坚持调研地点比较全面集中和节省调研成本的原则,我们确定了从东到西的调研路线。具体方案如下:
活动地点:主城四区(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两区县(长寿区、荣昌县)
具体路线:
第一站:长寿区
近几年,由于政策的变化,重庆主城区的很多污染严重且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搬到长寿区,因此在长寿主要围绕污染型企业和加工制造业中务工的民工进行。
第二站:主城四区:渝北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
调研将围绕以建筑业为中心,兼顾其他各行业的进城务工人员进行。
第三站:荣昌县
进城务工人员主要集中于煤矿工厂,在荣昌县进行的调研主要围绕煤矿企业的农民工进行。
2.确定合作伙伴与方案
(1)与学校相关机构的联系(已落实)
1)共青团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
2)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
3)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注:以上各机构将对团队活动的展开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2)与校内相关社团的联系(到现在为止,已对相关合作事项进行了协商)
时间:(4月3日――4月15日)
1)联系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
分析: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是由本校在校的优秀法学学子组成的法律实践团队(教授―研究生―本科生三位一体组成的法律援助团体),接受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以法律宣传和公益诉讼为主要工作,有着丰富的法律咨询经验,同时与重庆市司法局、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各大媒体都有过多次合作经验。我们的团队中有该法律诊所的负责人,可以充分利用诊所现有的资源,为我们的活动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
方案:确定法律诊所负责法律咨询方面的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工作;
调研结束后,由法律诊所的指导老师(徐昕教授)对调研报告提出相关建议;
活动结束后,在法律诊所成立“民工法律问题咨询中心”。
2)联系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调查中心
分析:“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调查中心”是全国“百优”社团之一,也是重庆市唯一一个大学生社会调查团体。调查中心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有过多次“三下乡”等关于农村、农民、农民工方面的社会调查经验,并在XX年11月受重庆市劳动局委托参与重庆市首个“农民工活动日”的社会调研。我们的团队中有该社团的负责人,可以联系中心的指导老师对我们的调研工作进行指导,以保证本次社会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方案:大学生社会调查中心负责指导老师的联系;
调查中心配合团队确定民工调研的主题、形式并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中心配合团队进行调研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工作;
调查中心参与调研报告的撰写。
3)联系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事迹传播中心
分析:校友事迹传播中心以“传播校友事迹,传承西政精神”为宗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宣传部、校友联谊会三方统管,由学生工作部(处)主管。中心是在校大学生与知名校友的互动平台,与其合作能够最大限度为我们提供西南政法大学在重庆地区的校友资源,为活动寻求更广泛的校友支持。
方案:中心提供在重庆政府部门工作的校友资料;
中心负责联系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校友,取得校友们的支持和帮助.4)联系西南政法大学志愿者协会
分析:志愿者协会有着大批热衷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与协会合作有助于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
方案:协会配合团队进行所有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工作,并负责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
(3)与校外各相关部门以及媒体的联系
1)联系重庆市政府
时间:5月20日――6月10日
简介:重庆市政府的支持可以为我们的团队提供很大的便利,同时政府支持本身就是对我们活动意义的肯定。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同时为增强活动的社会影响,我们将努力争取重庆市政府的支持。
可行性分析:
第一:团队有学校的支持
第二:团队指导老师在重庆市政府各机关有很强的关系网;
第三:团队中有法律诊所三名成员,他们与重庆市政府有过合作经验;
第四:校友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关系网;
第五:重庆市政府历来非常关注农民工的问题,尤其是在去年获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民工维权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心,正是我们活动开展的一大契机;
第六:借助我校的法学优势,可以为政府提出立法性建议;
方案:
5月20日――5月25日寻求重庆市政府的支持,可能的话获得书面支持和相关人员的协助;
5月25日――5月30日政府为我们提供的民工资料,最终确定活动的具体实施地点;
5月30日――6月10日重庆市政府协调各区县政府的相关工作,为我们的现场法律咨询与问卷调查提供支持。
2)联系活动实施地的地方政府
时间:(5月30日――6月20日)
简介:地方政府直接主管该地的相关活动的开展,与地方政府合作将有利于我们召集民工关注我们的活动。
可行性分析: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之前,我们将先争取重庆市政府支持。如果不能得到市政府的支持,考虑到我们团队成员中有不少是重庆本地人,且大都曾和地方政府开展过活动,我们将直接和地方政府联系。
方案:
5月30日――6月10日寻求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确定双方合作意向;
6月10日――6月20日与地方政府确定活动开展的具体场地、形式,并请他们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物力、人力支持。
3)联系重庆市司法局
时间:5月20日――6月10日
简介:重庆市司法局直接管辖重庆市各律师事务所,如果能够得到司法局的帮助,我们将有强大的后盾力量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可行性分析:
第一:法律诊所曾与重庆市司法局建立过短期的合作关系;
第二:民工法律咨询是司法局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我们的活动深入农民工集中的社区、企业和劳务市场,与司法局“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让法律援助更加贴近农民工”的指导思想契合;
方案:
重庆市司法局为我们联系相关律师事务所和法院,便于我们到法院和事务所收集有关资料;
司法局可以为活动提供指导性意见,如有可能可提供专门的法律顾问;
我们的调研报告和立法建议可提交重庆市司法局,以充实司法实践在这一领域的材料。
4)联系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5月20日――6月10日
简介: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于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各种政策法规资料,以及较全面的民工维权案件。联系劳动保障局,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重庆市民工维权现状,丰富我们法律咨询的内容。
方案:劳动保障局为我们提供与民工有关的各种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案例
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探讨民工调研方面的内容;
5)联系重庆市总工会
时间:5月20日――6月10日
简介:与重庆市总工会合作,可以借助其维权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活动。
可行性分析:
第一:重庆市政府和媒体的影响力;
第二:本次活动具有公益性,关注的是工人问题,与工会的工作目标相符;
第三:我们将在工会挂牌成立实践基地,扩大农民工的维权途径;
方案:
重庆市总工会为我们的活动提供经验和可借鉴的资料;
如果有必要,请工会派专人对活动进行指导;
活动结束后,在总工会挂牌成立“民工法律问题咨询中心”,与学校的民工法律问题咨询中心相呼应;同时,并在各个分工会设立分中心,作为我校学生的实践基地,定期为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6)联系媒体
时间:5月20日――6月10日
简介:为了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使民工维权问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将尽可能利用媒体资源。
可行性分析:学校曾经有过多次法律咨询活动,并且与多家媒体有过短期的合作,联系媒体会比较顺利。
方案:
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我们将联系具体实施地的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
借助政府的力量,尽力联系重庆电视台、重庆晚报、重庆时报、大渝网等重庆主流媒体,并择一对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如果不能实现媒体的跟踪报道,我们将招募本校新闻学院的志愿者,进行dv全程拍摄,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和往返路程中发生的有价值的片段以及后续拍摄,将做好的节目寄往四大媒体,联系做一个专题报道。
7)另外,我们还将到法院以及律师事务所收集相关资料以及维权案例,以确定我们法律咨询和社会调研的内容。
(二)中期实施阶段
1.志愿者招募和培训
时间:6月10日――7月10日
1)招募对象
我们招募对象主要为西南政法大学的在校学生,兼有重庆其他高校的学生或者社会志愿者。
招募10名团队志愿者,跟随团队做全程的咨询服务与社会调研的活动。其中,5名的法律咨询志愿者,5名的社会调研志愿者。对志愿者的要求是有较强专业知识、吃苦耐劳且热衷公益事业,我们将采取严格的招募方式,以确保我们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模仿“开复学生网”,在每个活动实施地招募1个地区大使,以及2―3人的地区联络者。要求大使与联络者均为重庆本地人,且暑假期间有足够的时间安排我们的活动。由大使带领联络者,负责该地区的政府及媒体等各个部门的联络工作,以及前期各种活动的安排。要求地区大使与联络者熟悉当地的情况,能够很好开展活动前期的工作。
2)招募方式
第一:联系西南政法大学团委和各个学生社团,以宣传通知的形式,公开招募团队志愿者;
第二:联系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和社会调查中心,推荐有丰富经验的诊所工作人员与调查中心工作人员作为本次活动的志愿者;
第三:在本校(西南政法大学)以及重庆市其他高校bbs广发帖子,招募地区大使与地区联络者;
第四:联系“我学网”在重庆的地区大使,帮忙宣传招募志愿者。
3)志愿者培训
第一:法律志愿者的培训在法律诊所进行,由诊所的老师以及负责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法律咨询的具体内容的学习,法律咨询的技巧,法律宣讲的技巧,座谈会的技巧等与法律咨询具体内容相关的知识。)
第二:社会调研志愿者的培训在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由中心的老师以及负责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调查技巧以及调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三:法律志愿者的自我学习。(因为法律咨询对自愿者专业要求比较高,我们特别法律咨询志愿者的自主学习,包括自主收集民工维权的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找专业老师学习民工维权方面的知识,寻找维权小短片,学习新的劳动合同法等。)
2.活动分工
时间:7月10日――7月15日
在我们目前10人的团队中,李丽负责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
两名重庆本地的团队成员柳叶和黎奉琼负责与活动各实施地区的合作伙伴以及地区大使的联络工作;
吴天福和谢刘权负责现场的法律咨询具体工作;
杨梦霞和殷正凤负责现场的社会调研工作;
毛文飞负责活动现场的拍摄,维权手册的发放,以及团队成员和志愿者食宿问题;
曾文栋负责博客的更新与维护;
李曾负责物资采购与后勤工作;
团队各个成员之间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
注:详细内容请见我们的参赛博客
3.实地咨询与调研
活动时间:7月15日――8月6日
具体的实地咨询与调研进程表
7月15日――7月17日长寿区的民工维权与社会调研工作;
7月18日返回主城区,并对长寿区的工作进行总结与相关数据初步整理;
7月19日――7月20日渝北区的民工维权与社会调研工作;
7月21日对渝北区的工作进行总结与相关数据初步整理;
7月22日??7月23日江北区的民工维权与社会调研工作;
7月24日对江北区的工作进行总结与相关数据初步整理;
7月25日??7月26日沙坪坝区的民工维权与社会调研工作;
7月27日对沙坪坝区的工作进行总结与相关数据初步整理;
7月28日??7月29日九龙坡区的民工维权与社会调研工作;
7月30日对九龙坡区的工作进行总结与相关数据初步整理;
7月31日??8月2日荣昌县的民工维权与社会调研工作;
8月3日对荣昌县的工作进行总结与相关数据初步整理;
8月4日??8月6日返校、修整;
实施步骤:
(1)在整个团队到达实施地区前,派4个团队成员前往目的地与地区大使一起,进行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落实团队的食宿问题、采购物资、联络当地政府、确定活动场地及活动的设备等);
(2)由于我们的实施地点主要分为区县与主城区,因此采取两种不同的活动安排模式:
分析:考虑到重庆夏季的高温天气,我们将主要的现场户外活动集中在上午11点之前与下午5点到晚上8点之间;而将个案访谈安排在下午2点到下午4点左右。
模式一:区县模式(三天)
活动第一天:
7:30赶往目的地,大约中午到达
中午到14:00队员休整及准备下午的工作
14:30到17:00发传单、布置场地、调试设备,准备晚上维权短片的播放
17:00到18:00晚餐时间
18:00到20:00维权短片播放
20:00到20:30整理设备,清理场地
21:00??回住宿地点,完成当天总结(更新博客、写活动日志等)
活动第二天:
7:30到8:00布置场地
8:00到11:00现场法律咨询及问卷调查
11:00到14:00午餐及休息
14:00到16:30进入厂区、社区进行个案访谈
16:30到17:30晚餐
17:30到20:00现场法律咨询及问卷调查
20:00??回住宿地点,完成当天总结(更新博客、写活动日志、整理调查问卷及访谈资料等)
活动第三天:
8:30到10:30与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及厂方代表进行座谈并反馈活动所得的相关调研数据
11:00??14:00午餐;物资清点;准备向下一站出发
注:团队成员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如火车发车时间及班次)对第三天下午的时间进行灵活的安排。
模式二:主城区模式(两天)
活动第一天:
7:30到8:30赶往活动地点
8:30到9:00发传单、布置场地、调试设备,准备室内维权短片的播放
9:00到11:00维权短片播放
11:00到14:00午餐及休息
14:00到17:30进入厂区、社区进行个案访谈
17:30到19:00坐车回校及晚餐
19:00??完成当天总结(更新博客、写活动日志、整理调查问卷及访谈资料等)
活动第二天:
7:30到8:30赶往活动地点
8:30到9:00布置场地
9:00到11:00现场法律咨询及问卷调查
11:00到14:00午餐及休息
14:00到17:30与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及厂方代表进行座谈并反馈活动所得的相关调研数据
17:30到19:00坐车回校及晚餐
19:00??完成片区总结(更新博客、写活动日志、整理调查问卷及访谈资料等)
附:具体实施形式的分析
(1)维权常识普及
可供选择的形式有维权短片的播放、法律宣讲、现场法律咨询、发放维权知识手册等。具体为:
1)法律宣讲
内容:以《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为主,辅之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操作程序:宣讲场地和设备由事先联系好的当地政府提供,发放传单进行活动宣传并请当地政府通知民工们宣讲活动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并由当地媒体负责宣传。
2)现场法律咨询
内容:以有关劳动合同、工伤保险、农民工权益等案例纠纷为主解决民工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法律建议;
操作程序:宣讲结束后,联系当地司法局和律师界的相关人员进行法律咨询,如有民工需要,我们可以提供免费诉讼服务,并将安排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的成员与之联系。
3)发放维权知识手册
内容:①民工维权小案例;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③农民工日的宣传,对农民工的祝福话语;④重庆市司法局,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及有关部门的联系方式
注:维权知识手册详细内容请见策划附件或参赛博客。
4)维权短片播放
内容:民工维权成功的经典案例;
操作程序:播放短片的场地和设备由事先联系好的当地政府提供,团队成员提供短片资料,由当地工会配合团队成员组织民工集体观看。
5)维权知识有奖竞猜活动
内容:农民工维权相关法律知识、维权常识、纠纷解决途径等问题
操作程序:宣讲结束后,我们将有一名主持人及两名工作人员在广场进行有奖竞猜活动,奖品主要由民工日常生活用品组成,如洗衣粉、肥皂、面巾等。有奖竞猜环节主要是为了激起农民工朋友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兴趣及让他们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其他工作,如问卷调查、法律咨询等.注:“4)维权短片播放”和“5)维权知识有奖竞猜活动”可以给农民工以维权方面的感性认识以及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吸引农民工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2)社会调研
确定主题:团队的指导老师结合重庆民工的实际情况为团队提出意见和建议,团队成员综合重庆市各政府部门(尤指重庆市司法局、市工会)获得的调查数据,开会讨论并设计调查问卷,并将制作好的调查问卷交指导老师审核。
调研的形式:主要包括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
注:调查问卷样本请见策划附件或参赛博客。
(3)座谈
内容:了解民工维权障碍,探讨如何有效解决民工维权难的方法;
操作程序:参与人员有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厂方代表。座谈中,团队成员做好记录并反馈活动所得的相关调研数据。
备用方案:
如果没有如期获得政府的支持,我们将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例如工地建筑公司或厂家。因为学校中有不少在外挂职的法学教授,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帮助(我们有信心他们不会拒绝帮助我们)获得社会力量的支持。
再如果,我们无法与建筑公司或厂家管理者协商一致,我们将直接在工地或厂房或民工宿舍附近租用场地,在农民工休息娱乐时间用有奖竞猜(相关法律常识、维权常识、纠纷解决途径等问题)、派送生活日常用品、播放维权宣传片等方式吸引农民工的参与。直接深入农民工群体,进行法律咨询和问卷调查等活动。
注:假如没有政府的支持和无法与建筑公司或厂家协商一致,那我们将自己租用场地、音响、放映设备和桌椅等活动所需器材。
(三)后期反馈阶段
8月6日――8月14日整理并统计案件登记表、咨询笔录及调查问卷、个案访谈资料
(1)案件信息整理
针对调研反映出的各种信息和问题,我们将分组向不同的专业老师进行咨询,整合各方意见并寻求解决方案,如:针对某一劳动法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联合法律诊所的同学向多个劳动法老师进行咨询。之后,我们将针对民工朋友提出的具体问题或反映的信息,在整合老师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一份法律意见书或解决方案。将它作为对民工的救济途径之一并送达该求助者。
如果,我们的法律意见书或解决方案并不能使当事人感到满意,我们将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合作,对该当事人提供免费诉讼代理或帮助代理劳动仲裁或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商解决该问题。(总之,我们将尽全力帮助求助民工解决其困难。)
同时把案件登记表、咨询笔录进行综合整理,并将结果作为撰写调研报告的原始资料。
(2)调查问卷及个案访谈资料的整理
①对调查问卷编号及对选项进行编码,将具体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软件),并对数据做初步整理;建立模型,利用统计软件,寻找变量间的关系;针对得出的数据资料,作出预测分析。
②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出总结。
8月15日――8月30日将调研数据提交团队教师指导组,听取意见,撰写调研报告,并将此调研报告提交重庆市委和市政府,为重庆的城乡统筹发展出谋划策。随后,配合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重庆市总工会挂牌成立“民工法律问题咨询中心”。
9月1日――9月10日在西南政法大学做关于此次活动的专场报告会。并邀请活动主办方google代表、活动的受益方农民工代表、团队的专业老师、重庆市相关政府部门等校外合作伙伴代表、校内合作社团代表出席我们的专场报告会,同时欢迎广大师生的入场观看。
9月10日――9月15日收集从农民工、重庆市政府部门等校外合作伙伴、用人单位对我们此次活动的反馈信息,拟定在重庆市第二届”民工日”时的活动合作方案.同时,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与不足,并撰写项目实施报告,提交主办方google,为在全国推广我们的农民工维权项目作准备。
附件材料:
附件1:案件登记表
附件2:调查问卷样本
附件3:预算细目
附件4:维权知识手册样本
附件1:案件登记表
?案件性质:
?接待日期:
?接待人姓名:
?当事人姓名及联系方式:
?当事人地址:
?当事人请求:
?案情简介:??
?关键问题:
?已有证据:
?接待人意见:
?法律咨询小组意见:?
?老师意见:
?结案:??
?当事人是否需要代理:?诊所是否接受代理请求:
?当事人签名:?记录员签名:
?接待人员总结(当事人是否满意、案件处理上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附件2:调查问卷样本
关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________
农民工朋友:
您好,当您接过这份问卷时,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问候。为了深入了解重庆市农民工们的生存状况,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切身关心的问题,我们特组织此项调查。
本次调查只为了解您的真实情况,问题的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您如实填写。此次调查的结果,将提交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作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参考。
再次感谢您对本次调查工作的支持。
(请您在符合您本人情况和意见的答案序号上划“√”或填写具体内容)
西南政法大学民工维权常识普及和社会调研流动团队
xx年月日
一、您个人与家庭的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1)男(2)女__
2.您属于下列哪个年龄段:__
⑴16岁以下⑵16岁~18岁⑶18~50岁⑷50~60岁(5)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__
⑴小学及文盲⑵初中⑶高中中专(4)大专(5)本科及以上
二、您的工作情况
4.您现在所从事的工作:__
⑴服务员⑵建筑工人工厂生产工人(3)管理人员(4)做小生意等自谋职业(5)开办企业⑹其他
5.您目前的月平均收入:__
⑴540元以下⑵540~680元⑶680~1920元(4)XX元以上
6.您平均每天工作的时间?__
⑴8小时以下⑵8~10小时⑶11~12小时(4)12小时以上
7.您的节假日主要是?
⑴法定节假日⑵周末⑶视工作情况而定(4)没有
8.您看过《劳动法》吗?(1)有(2)没有__
三、关于权益保障的问题
9.您在工作中遇到过哪些不公正待遇(可多选)?__________
⑴打骂等人身攻击⑵无故扣工资或恶意拖欠工资⑶同工不同酬或没有基本劳动保护等安全保障⑷没有基本生活设施⑸其他_____________
10.您与目前所在工作单位是否签订劳动合同?__
⑴没签,但有口头约定⑵签了书面合同⑶既没签书面合同,也无口头约定
11.您为什么没签劳动合同(上题选择⑵的跳过此题)?__
⑴我要求签,但用工单位不愿签⑵签了也没用⑶有人担保,没有签或熟人关系,不需签⑷怕丢了工作不敢要求签合同⑸其他原因
12.您拥有下列哪些社会保险(可多选)?__________
⑴医疗保险⑵失业保险⑶养老保险⑷工伤保险⑸什么保险都没有
13.您不参加社会保险的原因是(限上题选第5项者作答)?__________
⑴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⑵社会保险的费率太高⑶社会保险关系无法转移,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⑷没必要⑸所在工作单位没有社会保险
14.以下您最关注的法律事件有:__
⑴人身伤害⑵民事纠纷⑶家庭婚姻纠纷⑷工资纠纷⑸其他
15.您所在的用工单位存在拖欠工资吗?__
经常(2)偶尔(3)从不拖欠
16.您遇到权益纠纷的次数?__
⑴0次⑵1~2次⑶3~5次⑷5~10次⑸10次以上
17.遇到不法侵权现象,您的解决方式是下列哪一项?__
(1)暴力解决(2)沉默妥协(3)寻求法律途径解决(4)靠政府部门(5)其它
18.您对自己遭受的侵权行为不维权,其原因是什么?__
(1)想保住饭碗(2)维权的成本费用太高,划不来(3)不清楚如何维权(4)其它
19.在维护城市农民工权益上,您觉得应该做点什么?__
(1)制定完善法律法规(2)设立维权热线(3)发放维权手册(5)其它
20.您觉得政府和社会采取什么措施最能维护你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件3:预算细目
一、人员费用:总计¥322801、保险费:20人×25元/人=500元(保险时间为一个月)
交通费:20人×344元/人=6880元(在重庆的交通方式有火车和汽车两种,本着节约原则,我们的选择的主要交通工具为火车)
餐费:20人×25元/天×30天=17500元(经过我们的调查,区县的最低餐费约为20-25元一天,主城区的基本餐费为25-30元一天,两者取其平均值,故我们将平均餐费定为25元/天)
住宿费:20人×40元/天×6天=4800元(我们的实地咨询和调研时间一共有20天,其中有6天需要住在区县;另外的14天我们在主城区开展活动,因为每天返回学校,故不需要住宿费用)
通讯费:5人×100元/月×2月=1000元(我们确定有5人需要经常联系合作伙伴,因为合作伙伴比较多,我们考虑给予每个联系者每个月的通讯补贴100元)
水费:20人×4瓶×1元/瓶×20天=1600元(重庆夏天天气十分炎热,在露天做法律咨询与调研又十分辛苦,故我们考虑每个团队成员每天供给4瓶水)
注:队员的服装和帽子向校团委借用,工作牌团队自制
活动费用:总计¥8399
宣传费:总额¥25
5横幅:15米×9元/米=135元(做咨询时贴于咨询的桌子前,以宣传我们的团队)
传单:200张/地×6地×0.1元/张=120元(在每个活动实施点,我们将于正式的咨询进行之前散发200张传单,宣传我们的活动)
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合同时应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1)用人单位不得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它证件,不得要求农民工提供担保或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等财物。
(2)劳动合同必须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与农民工本人直接签订,不得由他人代签。建筑领域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施工作业班组、包工头等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不能作为用工主体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内容:
a、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b、农民工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c、劳动合同期限;
d、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e、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
f、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g、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用人单位与农民工协商一致,还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其他条款。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3、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如何确认?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XX〕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4、法律法规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及时办理参加工伤保险的手续,农民工本人和城镇企业职工一样,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依法进行认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农民工发生工伤的,企业必须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支付工伤费用。
5、哪些企业应参加工伤保险?那些人有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用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这些职工或雇工均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6、哪些情况属于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下列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sha的。
7、怎样申请工伤认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没有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工伤认定申请表;(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
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所在单位。
8、怎样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并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该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其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残情发生
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9、国家对非法用工单位的职工工伤待遇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9号)的规定,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
10、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怎么办?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农民工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
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
强制执行;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1、遇到工伤怎么办?
如果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事故伤害,应当马上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同时,及时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如果自己长期在煤矿、采石场或有毒有害等场所工作,发现自己身体不适,一定要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职业病防治所进行诊断,确认为职业病后,再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如果对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如不认定为工伤),还可以在收到工伤认定书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还可以在15日内
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被认定为工伤后,应拿着工伤认定书到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拿到工伤认定书和伤残等级鉴定书之后,就可以到用人单位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如果所在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的,就由工伤保险
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标准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12、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保留哪些有关证据?
劳动者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或者申请工伤认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都需要提供证明自己主张或案件事实的证据。如果劳动者不能提供有关证据,可能会影响自身权益的维护。因此,劳动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保留有关证据。主要包括:
(1)来源于用人单位的证据,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工资单、收取押金等的收条、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出勤记录等;
(2)来源于其他主体的证据,如职业中介机构的收费单据;
(3)来源于有关社会机构的证据,如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寄出举报材料等的邮局回执;
(4)来源于劳动保障部门的证据,如劳动保障部门告知投诉受理结果或查处结果的通知书等。
另外,《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XX〕14号)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
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13、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的,由谁承担责任?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热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法宝或者分保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4、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由谁承担责任?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应当向雇员追偿。
15、重庆市农民工日在什么时候?
根据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重庆农民工日的决定,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都将成为农民工自己的节日。
二、维权小案例
用人单位什么情况下扣减工资不属于“克扣”劳动者工资?
案情简介:老刘所在的某家用电器销售公司经常出现扣减职工工资的现象,老刘每个月领到的工资数目都不相同,在问单位财务人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时,财务人员解释说是由于每个月扣减的项目和数额都不一样。老刘知道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克扣”职工工资,否则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老刘不清楚用人单位什么情况扣减职工工资不属于“克扣”职工工资,也不知道单位扣减自己工资的行为是不是属于“克扣”职工工资的行为。问:用人单位什么情况下扣减工资不属于“克扣”劳动者工资?
权威解答
用人单位在具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发生时扣减职工工资不属于“克扣”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5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该《规定》第16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第3条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中所称‘克扣’系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即在劳动者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不包括以下减发工资的情况:(1)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2)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3)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4)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下浮的(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等。”
因此,在符合前述规定的情况发生时,用人单位克扣工资不属于“克扣”劳动者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扣减职工工资不符合前述条件,那么这种扣减就属于“克扣”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在此种情况下就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博客http://blog.sina.com.cn/swupl00
1(项目博客属于可选补充信息,由各团队提供、负责维护,大赛不对其内容负责。)
复赛评语/修改意见项目详细计划中,准备工作部分较为充分,而具体实地实施部分的内容可以提供更多具体细节来更好地支撑项目团队的整体计划。创意较有新意。
项目计划中,合作伙伴板块十分详细,但是项目具体实施方面稍显单薄。例如,维权知识手册的内容,印制数量,价格;如何召集民工参与此次活动;若政府不提供放映设备,则有什么后备方案等等。
除此之外,有部分实施步骤稍显模糊,例如“事后将相关问题请教西南政法大学的专家们,给出意见和建议,提交当地相关部门及其上级机关。”――这并未能解决农民工心中的问题,与预期效果有一定差距。
项目预算(决赛)项目
金额说明餐费17500(元)20人×25元/天×30天=17500元交通费6880(元)20人×344元/人=6880元住宿费4800(元)20人×40元/天×6天=4800元保险费500(元)20人×25元/人=500元通讯费1000(元)5人×100元/月×2月=1000元水费
1600(元)20人×4瓶×1元/瓶×20天=1600元宣传费255(元)横幅:15米×9元/米=135元 传单:200张/地×6地×0.1元/张=120元物资费4344(元)包括礼品、太阳伞租用、问卷、药品等费用场地、音响、投影设备租用费3800(元)场地租用费300;音响租用费500;音响租用费3000专场报告费1255(元)包括海报、展板、横幅、传单等物资其他4200(元)以上预算的10%预算总额:
46134(元)决赛后最终修改部分(6月26日)增加一名辅导老师:曾德国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终审项目预算(6月25日)项目
金额说明交通费5664元前期实地考察864元+暑假活动实施4800元=5664元
通讯费660元活动前期联系340元+暑假活动实施320元=660元
餐费6192元活动前期考察补贴360元+暑假活动实施5832元=6192元
前期宣传与志愿者费用460元包括喷绘海报,横幅,志愿者材料,培训资料费等住宿费
3600元只涉及长寿,荣昌两地人员费用1674元包括水费,保险费,药品费法律咨询费用4950元包括横幅,传单,有奖竞猜奖品,太阳伞,维权知识手册,案件登记表及整理费用等社会调研费用3432元包括问卷打印,问卷礼品,笔记本,笔,访谈礼品等活动其它费用1640元包括场地,音响,cd制作,媒体宣传等后期费用5284元后期材料制作费用3520元+专场报告费504元+建立民工法律问题咨询中心1260元=5284元流动人口管理方案 篇6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树立久长路社区对外的良好形象。按照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全面掌握我社区流动人口的动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特制定以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方案:
一、流动人口管理具体为以下工作:
1.宣传、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
2.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3.对流出人口督促办理《婚育证明》,对流动人口查证验证,对无证和计划外生育对象予以处罚。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各种帐、卡、册等台帐,定期统计汇总上报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数据。
4.进行调查研究,培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
5.组织开展各种有利于已婚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生殖保健等方面服务,努力作好“三查两清一服务”工
二、工作步骤
(一)广泛动员,做好宣传工作。
由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到各居民小组进行走访并发放传单以此来大力的进行宣传,使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性让每位村民都了解,从中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我们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摸清底数,确立清理整治重点
在做好宣传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组织力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深入到各居民小组全面进行清理整治。(1)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房屋出租户依法取缔,对住宿登记制度不落实和租住身份不清,来历不明人员的出租户依法处罚,限其整改;(2)对外来人员底数不清,治安秩序混乱的大型集贸市场、施工工地、文化娱乐服务场所、旅社等场所,要组织力量集中整顿,重点打击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垄断市场、称霸一方的外来流氓恶势力;(3)对辖区内的“三无人员”进行清理,打击混迹于其中的流窜违法犯罪分子,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4)严密巡逻检查和身份核查工作,对身份不清、情况不明的外来人员,通过上网比对或发函调查。
(三)完善管理措施,建立流动人口档案管理制度。
全面掌握我社区流动人口信息,做到“人数清、去向清、收入清、联系方式清”的工作目标,要认真落实方案的各项措施,巩固整治成果,认真落实住宿登记制度,健全居民身份证检查员制度,建立流出人口、暂住人口、“三无人员”的档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公共场所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落实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业主、公共场所主暂住人口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长效管理措施,提高控制打击外来犯罪的能力,维护社会的治安稳定。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流动人口各项方案的落实,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暂住人口登记变动管理制度,减少漏登、漏管;
(二)依法取缔非法出租户,处罚登记管理制度不落实的用人单位、出租户和个体私营业主;
(三)清理“三无”盲流人员,发现并打击隐藏其中的流窜犯、在逃犯;
(四)严抓以出租房屋、旅店、公共复杂场所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落脚点和活动点的治安控制,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建立长效管理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久长路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以及有关法规政策;
(三)要突出整治重点,实行严打、严管、严防与严控相结合。
(四)要加强信息反馈工作。重要情况随时上报。
久长路社区
农民工流动人口管理 篇7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数据, 虽然近几年农民工的平均年龄略有增加的趋势, 但农民工流动就业仍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2004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9岁, 其中16~25岁的占45%, 30岁以内的占61%。表1显示, 近几年外出非永久迁移者平均年龄有所上升, 比较明显的是16~20岁的农民工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22.2%下降到2004年的18.3%, 30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重则提高了3.8个百分点。但是, 非永久迁移者仍然以青壮年为主。
在非永久迁移群体中, 表现出的这种明显的特征, 与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交易成本密切相关。非永久迁移就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比未迁移就业劳动力低,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 一个人越年轻, 他从任何人力资本投资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也就会越高, 同时, 从一项投资中获得收益的时间越长, 这些收益的现值就越高。其次, 迁移成本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是心理上的, 其中主要包括离开朋友、丢掉因熟悉周围环境而享有的收益等所造成的心理损失。当一个人还是刚刚步入成年的时候, 这种心理损失相对来说还较少一些, 显然, 他们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尚未真正立足。然而, 当一个人年纪大了以后, 社会关系变得更为紧密, 与迁移相联系的心理损失变得越来越大, 这种情况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迁移。再次, 身体的健康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加, 生病的几率也相应增加, 因此, 治疗成本也随之增加。而非永久迁移就业劳动力的工作稳定性差, 劳动强度高、环境差, 生活压力大, 在这种环境下, 只有身体条件好、家庭负担相对较轻的年轻人更能适应。最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 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就越丰富, 技能就越熟练, 如果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 就意味着较高的机会成本。而现阶段的年轻人通常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 并羡慕城市的生活, 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对他们来说, 机会成本相对较小。最后非永久迁移者的家庭状况决定了只有青年人有更多的机会出来打工。目前, 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责任田, 在一个家庭之中, 一般是老弱者留在农村, 看护孩子, 青年人外出打工, 农忙时回家帮忙。这一方面使一个家庭获得更多的收入, 另一方面也为非永久迁移者解决了后顾之忧。另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提供的流动空间更多的青睐于青年人, 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规定使用年轻人, 只有年轻, 他们才有机会通过迁移来改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 这在客观上也促使非永久迁移者的年轻化。
也就是说, 年轻人在非永久迁移过程中发生的交易成本相对较小, 而迁移的预期收益却相对较高。因此, 非永久迁移者在年龄构成上以青壮年为主。
2 性别特征、交易成本与迁移选择
肖云等 (2005) 在重庆随机调查了1000多位外来农民工, 其中65%的外来农民工为男性。白南生、宋洪远 (2002) 对安徽、四川两省62个县、5484户、14561个农业劳动力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在外出就业的农业劳动力中, 男性劳动力的比重明显高于女性劳动力, 如表2所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数据, 近几年农民工流动就业以男性为主, 2004年, 农民工中男性所占比例为66%。
这些研究说明, 非永久迁移群体在性别构成上以男性为主。这主要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 女性青壮年在成家后, 要抚养和照顾子女, 而且城市的非永久迁移者目前无法享受市民待遇, 教育、医疗费用太高, 因此, 许多女性不得不在农村照顾子女。其次, 在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 对非永久迁移者需求最多的就业岗位是脏、累、苦的工作, 而这些工作一般需要男性来从事, 适合女性从事的工作相对较少, 需求相对较少决定了女性非永久迁移的供给自然相对较少。再次, 女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她们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差, 并且发生危险无法自救的几率增加, 即女性非永久迁移所面临风险的成本更大。所以, 女性非永久迁移者少于男性非永久迁移者。
3 教育程度特征、交易成本与迁移选择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数据, 从文化程度看, 2004年, 在非永久迁移就业人群中, 文盲占2%, 小学文化程度占16%, 初中文化程度占65%, 高中文化程度占12%, 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85%下降到83%,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15%上升到2004年的16%, 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高达83%, 仍说明非永久迁移者总体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 非永久迁移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始终高于未迁移者。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迁移的交易成本相对较小。在这里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需求方看, 城市里企业在招工的时候通常对学历有一个基本的要求, 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等。这样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就业的机会相对较多, 这样就使非永久迁移者在城市里寻找工作的搜寻成本相对降低;从供给方看, 非永久迁移者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或接受过高中教育, 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一方面,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的相对萧条, 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持续下降, 农村对相对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来说, 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 从事初高中教育的老师通常都接受过大学的正规教育, 他们的观念新颖, 思维活跃, 对都市生活有着美好的回忆。受到他们感染的初高中学生也都充满了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他们渴望感受都市里的文明, 这样, 作为非永久迁移者的他们, 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 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 会很快克服在陌生城市里的心理成本。可以说工作搜寻成本和心理成本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此外, 正如上面所分析的, 年轻人占非永久迁移者的比重很大, 并且他们都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受益者, 进而决定了非永久迁移者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所以, 非永久迁移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始终高于未迁移者。
可见, 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能够提供农业劳动力外出就业必要的文化素质和认知能力, 平均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农业劳动力从事非农工作的可能性, 从而对农业劳动力的外出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4 小 结
通过对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的分析, 可以认为农民工主要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男性年轻人为主, 因此在促进农民工进行永久性迁移的过程中, 必须考虑他们的特点, 为他们顺利地定居城市做好相关的政策引导。
摘要:农民工选择非永久迁移是在约束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 而这种非永久迁移却给经济增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 得出农民工主要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男性年轻人为主的结论。因此在促进其定居城市的过程中要根据这一特点制定能吸引这一群体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农民工,交易成本,人口学特征
参考文献
[1]周皓.迁出地、家庭户的角度看迁出人口——对1992年38万人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 2001 (3) :17-23.
[2]段成荣.影响我国省级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分析——兼论“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J].人口研究, 2000 (4) :14-22.
[3]马九杰, 孟凡友.城市农民工第二市场择业与其自身因素关系研究[J].开放时代, 2003 (4) :21-25.
[4]白南生, 宋洪远, 等.回流还是进程?——中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16.
农民工流动人口管理 篇8
【关键词】阳光体育;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
Benefiting the Childre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with the Sunshine Sports Movement
LIU Hu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e childre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are subject to unequal education opportunity and comparatively lower family investment of education fund. And their parents are unaware of good ways of bringing up the children. Sunshine Sports Movement can help these children establish confidence, enhance their self-awareness, enrich their lives, and strengthen their physique, and live a healthy and happy life.
【Keywords】 Sunshine Sports Movement, Rural migrant worker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适应市场对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欠发达地区涌向发达地区,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波涛汹涌的“民工潮”。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人口流动中家庭迁移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批学龄儿童随父母流入城市,数量急剧增加,流动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最突出的是在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上,城乡分割旧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加清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执政理念充满了人文关爱,让人不禁对社会、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美好的期待。
目前,我国流动儿童的数量约为1982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在全部流动儿童中,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的占74%。也就是说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从数量上看已将近1500万。他们不能接受或不能良好地接受义务教育,这不仅仅会影响儿童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国“普九”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社会公平体系的建立,以及我国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必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隐患。解决这一庞大群体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1阳光体育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06年12月12日,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1〕,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通知》明确规定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2007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并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2007〕7号文件)〔2〕,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提供了强大政策保障,促进了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健康发展。
2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
关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早在2003年9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流入地政府应采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负担。2004年3月份,国家又出台规定,从2004年秋季开始,农民工子女入学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实际上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地政府都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公办学校资源紧张,而且各地教育局又是按照学校学区内常住人口的数量设置班级容量,根本没有为流动人口预留容量,加上公办学校的高消费超出农民工家庭的承受能力,城市农民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相当困难。当前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方式主要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家庭教育。
2.1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现状
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借读,仍须交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或赞助费,这对于广大处于社会低收入阶层的农民工家庭来说,大都不能够承受。另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教学环境的改变、使用教材的迥异、课程进度和难度的不同也都会影响其选择借读。同时,农民工身份遭受的社会歧视也会给其子女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有些家庭即使具备经济实力,最终还是把孩子送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相对低下的农民工子女,除了一部分在公立学校借读外(具体数字不详),很多家庭只好将子女送入外来人开办的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简易学校就读。这类学校或被称为“棚户学校”、“打工子弟学校”〔3〕。有人认为,它们根本不能被称为学校,因为多数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不具备,充其量只能算作“民工自发办学点”。但这类学校在城市发展十分迅速,数量增长快,学生人数增加也十分迅速。
总体上看,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特点是投资来源以个人投资办学为主,办学层次以小学教育为主;学校多设立在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广泛聚居的地区;达到正规办学水平标准的寥寥无几,学校收费低廉,教学环境差,办学条件简陋,很多学校没有正规的教室、课桌椅、教学用具,更不要提活动场地了;学校规模差异也很大,从十几人者到几百人者均有,学校的师资水平良莠不齐,许多管理者与教师根本没有教育教学经历,状况令人担忧。
2.1.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具体反映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他们的就学渠道主要有:第一,在公立中小学借读。第二,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第三,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第四,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第五,在家乡学校接受教育。抽样调查显示有65%的适龄儿童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的父母亲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处在教育的边缘地位。第六,部分农民工子女失学或辍学。
2.1.2就学过程不平等
第一,与城市孩子同处一校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必须比城市孩子多缴纳高昂的赞助费或借读费,尽管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要低很多。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公立学校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类是城市中基础薄弱的学校,二是城郊的乡镇学校。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经常是“插班”或者是被‘单独编班”。由于户口不在当地,经济条件薄弱,常被公办学校的城市学生排斥;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理;由于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甚至无机会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三好学生”的评选和一些体育竞赛;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往往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甚至剥夺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4〕。
第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短缺,且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降到最低,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设备奇缺、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弱以及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等。所以农民工子女尽管有学可上,享受的依然是比公办学校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还有比较严重的城市本位观念,不但不落实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学校进行财政补贴,改善教学环境,反而以地区、部门利益为重,动辄以办学规模太小、条件太差、不合规范为理由将学校关闭,不给予其合法的办学地位,全然不顾流离失所的学生。
2.2城市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人格、个性、智力、自我观念、学习成就感都有密切关系,但凡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越多,给子女的指导、鼓励、肯定越多,子女的发展就更为健全。学校的教育,如果缺乏家庭的配合,其教育功能有多大,令人怀疑。由于特殊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农民工在对其子女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表现出许多不同,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与家长的文化素质、社会地位有关,一方面与其群体特征、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有关。
2.2.1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落后
农民工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重言传,轻身教。许多家长对子女提出合理要求,但在日常行为中自己却不拘小节,难让孩子信服;二是训斥多,表扬少。农民工家长工作繁忙,自身素质不高,往往以命令指责的形式教育子女,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难于收效,往往适得其反〔5〕。
2.2.2家长与子女缺少沟通
由于家长工作忙碌,常常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辅导子女功课,加上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也难以在学习上为子女提供很多帮助,协助他们解决课业上的疑难。有些家长对子女的考试成绩比较关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在行动上具体指导。另外,家长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很少为子女购买课外读物,县由于时间和经济等原因,家长也很少陪子女外出活动。
3在农民工子女中开展阳光体育教育问题的对策
随父母流入城市的广大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与城市本地儿童一样,农民工子女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教育应当受到重视,但是他们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人群,权益容易被忽视。再过十多年或者更短的时间,这些民工子女都将逐渐长大成人,因此,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
3.1加强户籍、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
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他们是城市的合法纳税人,按照纳税盈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他们理所当然应该获得城市的公共福利,其中也包括利用城市的教育设施的权利。为此,有关政府部门有责任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好教育问题,要充分认识农民工子女就学与城市长远发展的关系,改变单纯把外来人口儿童入学问题看成包袱的思想,树立人口流动观〔6〕。一方面要建立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登记卡在各地教育部门、公安部门都要有,家长也有,当人口流动时,登记卡连同流动人口的三证(暂住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一起经有关部门检查登记,作为子女随时入学的依据,减少入学手续上的繁琐,避免政策不健全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和剥夺教育权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按照“高中向城区和县城集聚、初中向建制镇集聚、小学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集聚”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新一轮各类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把学校布局调整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内。
3.2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体制
明确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责任,首先要加强流入地、流出地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各自在流动儿童少年教育管理中的职责,将其就学管理落到实处;其次,要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且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公安部门做好本地区流进、流出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向教育部门提供有关情况,人事、劳动部门应禁止经商办厂或从事其他劳动的组织或个人使用童工,物价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学校收费情况等;最后在教育经费中专门分类设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专项拨款,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弟学校或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改善其办学条件与质量,经费来源依靠财政拨款。
3.3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
拓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给农民工子女选择的余地有利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发展,为此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挖掘办学潜力。
第一,充分利用公办学校资源。公办学校可以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当生源数减少时,可将其多出的实验设备、运动场地、图书等硬件设施支援给农民工子弟学校。城郊结合部的一些分散的村校被撤消、合并后节省的教育资源(例如校舍、师资)可以将其改造为民办公助学校,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并制订政策鼓励和支持公办学校的富余教师流动到民办的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任教〔7〕。另外,在公办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班级。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吸引本地就学。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根本在于实现儿童教育权的平等。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之所以把子女带到城市,就是为了子女能够接受城市的较高质量的教育。这就要求国家应把教育投资重点转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机会,缩小质量差距,吸引一部分儿童在本地就学。
第三,鼓励社会办学。发挥社会力量,鼓励支持社会团体、个人举办服务于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在土地、办学条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这些学校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营造此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氛围。而且,要采取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等形式,壮大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
3.4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常规管理,这不仅包括对办学者办学行为的管理,还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籍、学习质量等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对它们的督导评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农民工子弟学校特点的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并把其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中。使他们由地下转为地上,由无证转为有证,由无序转为有序。要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激活用人机制,拓宽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来源渠道,利用一些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学校任教〔8〕。
4结论
五年来,在各级有关部分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阳光体育进展较为顺利,对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阳光体育普及和影响力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加快了体育强国的建设进程,体育强国首先要从青少年体质健康抓起,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强国的根本之本,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EB/OL〕.新民网,2007-04-2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Z〕.
〔3〕王建民、胡琪.中国流动人口〔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4〕陆炳炎.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金鑫.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浅谈〔J〕.《财经界》2007(4).
〔6〕韦克难.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及其对策探讨〔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7(1).
〔7〕邱云慧.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6(9).
〔8〕李玉雪.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透视〔J〕.政府法制,2006(15).
【农民工流动人口管理】推荐阅读:
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07-26
农民工管理11-23
农民工档案管理06-15
管理新生代农民工09-05
农民工管理领导讲话稿07-13
建筑业农民工工资管理简报06-15
农民建房管理06-29
企业如何加强农民工工资管理5则范文11-28
农民林业增收管理05-10
农民工、临时工安全生产管理规定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