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伤认定申请表(共13篇)
武汉市工伤认定申请表 篇1
武汉市工伤认定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本市工伤认定工作,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武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及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职工、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以下统称职工)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申请进行工伤认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职工工伤认定工作。
蔡甸、江夏、东西湖、汉南、黄陂和新洲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工工伤认定工作。
用人单位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由参保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未参保的,由生产经营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第四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领取《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按规定填写。遇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3个月。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亲属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五条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能够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关材料(包括书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经济合同中有关劳动关系的约定、劳资人事部门的用人证明材料、工资发放表、证人证言等);
(三)工伤发生后,首次治疗工伤的病历,住院治疗的还需提供出院小结;患职业病的职工应提供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所确定的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书;
(四)属于下列情形的,还需提供以下相关证明材料:
1、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的证明或判决书;
2、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受到伤害的,提交公安部门证明或其他证明;下落不明要求认定因工死亡的,应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结论;
3、因公外出或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或相关处理证明;
4、为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而受到伤害的,应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证明;
5、复退、转业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旧伤复发的确定证明;
6、患血吸虫病的职工申请工伤认定的,需提交血防部门出具的《血吸虫病诊断报告书》和用人单位派其到疫区工作的原始证明材料和首次医治血吸虫病的原始病历。
第六条工伤职工个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
直系亲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除按照上述规定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外,同时提供工伤职工委托证明和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用人单位工会组织代表工伤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除按照上述规定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外,还须提交用人单位工会介绍信和经办人身份证明。
第七条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确定劳动关系。依法定程序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的时限内。
第八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及时对材料进行审核。确认申请人提交材料完整的,应当自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完整的,应当当场或者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补正,并自补正之日起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
第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证明材料。
第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对申请人提供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出具证据的部门重新提供。
第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应由两名以上行政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第十二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
(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
第十三条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告知举证责任后15日内没有提交有效证明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第十四条遇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中止工伤认定并向申请人制发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
(一)需要有关部门出具证据,一时不能提供的;
(二)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提供有效工伤认定证据的;
(三)因法律、法规、规章等问题需要向上级机关请示的;
(四)由于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工伤认定决定难以作出的。
中止工伤认定的因素消除或申请人提供新的证据后,恢复工伤认定。
第十五条工伤认定决定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及身份证号码;
(三)事故时间、受伤部位和诊治时间或职业病名称、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四)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或认定为不属于工伤、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认定结论;
(六)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的部门和期限;
(七)作出认定决定的时间。
工伤认定决定应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第十六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10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用人单位转交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的,用人单位应在7日内送达并由收件人签收。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从业人员所在单位时,应当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程序。
第十七条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工伤认定结束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归档,并至少保存20年。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武汉市工伤认定申请表 篇2
按照市政府及社保部门的要求, 参保人员的申报工作在今年3月15日前应完成, 6月底前完成所有审批工作。为此, 全市各区档案局馆紧急行动起来,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在两三个月时间里顺利应对查档高峰, 赢得了百姓好评。2月21日至3月8日, 硚口区档案馆在十多天时间里就接待了查档人员1100多人次, 利用档案3200多卷次, 510人的身份及参加工作经历得到确认。江岸区档案馆共接待查档利用115人次, 调卷226卷, 为24人出具身份证明。可以说, 在每个区的档案馆中, 查档者都络绎不绝, 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各档案局馆在提供档案服务中发现一些问题, 由于企业改制、撤并、破产等因素, 导致企业或个人档案丢失现象较严重, 有些档案并未移交档案馆保管, 致使档案馆无法提供相应档案。为此, 各区档案局馆纷纷采取补救措施, 如江汉区提出为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 特别是原“五七工”和“家属工”参保人员建立健全档案, 在已确认身份的基础上, 按统一格式、统一要求、统一标准, 为每一位参保人员建立档案。
通过此次查档高峰, 武汉市将会加大对破产、改制企业档案的妥善处置和保管, 满足普通百姓对档案的查阅需要, 为普通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患职业病如何申请工伤认定 篇3
读者 方大明
答:农民工由于与用人单位(包括个体经济组织)形成了劳动关系,毫无疑问受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所谓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对职业病的诊断有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请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9月18日颁布、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认定办法》第三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其第四条还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由此可见,你首先应该就自己的硅肺病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病诊断,如果被确诊为职业病,可以按上述《办法》的规定要求所在单位为你申请工伤认定。若你所工作的水泥厂对你的要求置之不理,你本人、你的直系亲属或工会也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就此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样本-工伤认定申请表 篇4
1.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楚。
2.申请人为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的,在名称处加盖公章。
3.事业单位职工填写职业类别,企业职工填写工作岗位(或工种)类别。4.伤害部位一栏填写受伤的具体部位。
5.诊断时间一栏,职业病者,按职业病确诊时间填写;受伤或死亡的,按初诊时间填写。
6.职业病名称按照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填写,接触职业病危害时间按实际接触时间填写。不是职业病的不填。
7.受伤害经过简述,应写清事故时间、地点,当时所从事的工作,受伤害的原因以及伤害部位和程度。
职业病患者应写清在何单位从事何种有害作业,起止时间,确诊结果。属于下列情况应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1)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其他有效证明。
(2)由于机动车事故引起的伤亡事故提出工伤认定的,提交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或其他有效证明。
(3)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提交公安部门证明或其他证明;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认定因工死亡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结论。
(4)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提交医疗机构的抢救和死亡证明。
(5)属于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交有效证明。
(6)属于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转业、复员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医疗机构对旧伤复发的诊断证明。
对因特殊情况,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应书面说明情况。
8.受伤害职工或亲属意见栏应写明是否同意申请工伤认定,以上所填内容是否真实。9.用人单位意见栏,单位应签署是否同意申请工伤,所填情况是否属实,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10.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查资料和受理意见栏应填写补正材料的情况,是否受理的意见。
编号:
工 伤 认 定 申 请 表
申请人:浙江省湖州市XXXX有限公司
受伤害职工:沈XX
申请人与受伤害职工关系:劳动关系
申请人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XX镇XX路X号
邮政编码:313000
联系电话:0572-XXXXXX
填表日期:XXXX年X月XX日
武汉市工伤认定申请表 篇5
一、考核认定
(一)范围与对象(武职改办【2001】11号,2013年后省颁布的各系列(专业)申报条件)
在我市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或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上工作,取得国家承认学历或学位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班毕业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毕业生和职后取得同等学历人员,见习期满,可考核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考核认定的条件(武职改办【2001】11号)考核认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以各系列(专业)的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行)为依据。一般可按以下条件掌握:
1、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后,可考核认定“员级”任职资格;
2、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后,可考核认定“助理级”任职资格;
3、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后,可考核认定“助理级”任职资格;
4、研究生班毕业或获得双学士学位后,可考核认定“助理级”任职资格;
—1—
5、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可考核认定“中级”任职资格;
6、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博士学位后,可考核认定“中级”任职资格。
(三)考核认定工作程序(武职改办【2001】11号,武职改办【2003】7号,鄂职改办【2013】72号)
1、由本人提出申请,准备申报材料提交单位。具体材料如下:(1)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一式两份;(2)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3)见习期内的考核表原件;
(4)见习期内的工作经历证明材料(社保证明或劳动合同等);
(5)业绩证明材料(工作量证明、论文、成果证书等等,依据省2013年后陆续颁布的申报条件要求来提供,与初聘表的业绩栏一一对应);
(6)国家法律规定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的系列(专业),取得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7)身份证复印件一份;(8)其他证明材料。
2、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对申报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在复印件上盖章。单位对申报人见习期间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出具考核结果和聘任意见。录入武汉市职称管理系统,按管理权限将电子数据报上级人事(职改)部门。
—2—
3、上级人事(职改)部门对申报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在复印件上盖章。其中认定中级职务的,还应提交认定委员会提出认定意见。
4、各级职改办核准后印发任职资格文件。
(四)考核认定审批权限(武职改办【2001】11号)初级任职资格,由区、局、市直各单位人事(职改)部门认定。
中级任职资格,由市职改办认定。
(五)其他事项
1、考核认定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与现从事专业、所学专业相符、相近。(武职改办【2001】11号)
2、职后取得同等学历,且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相同、相近的,可免一年见习期。(武职改办【2001】11号)
3、国家法律规定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的系列(专业),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后方可考核认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武职改办【2001】11号)
4、对卫生、会计、经济、审计、统计、出版、翻译、计算机软件等国家已规定实行中初级职务“以考代评”的专业,不允许进行初定职务。(武职改办【2013】28号)
5、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认定原则上应在本单位岗位设置范围内进行。(鄂职改办【2013】72号)
—3—
6、非公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流动人员,由人事代理部门协同所在单位,办理考核认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备人事档案管理资质的人事代理机构,经市职改办委托授权,可对代理人员进行初级职务初定。(鄂职改办【2013】72号、武职改办【2001】11号)
二、外地调入认定(确认)(一)范围与对象
在武汉市外取得职称证书后调入我市所属企事业单位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二)外地调入认定工作程序
1、由本人提出申请,提供相关材料报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具体材料如下:
(1)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原件及复印件一份;(2)原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时的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原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4)当年申报职称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工作经历证明(如社保证明、劳动合同等);
(5)现所在工作单位工作经历证明(如社保证明、劳动合同等);
(6)身份证复印件一份;(7)其他证明材料。
—4—
2、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其材料的真实性,并在以上材料的复印件上加盖公章;
3、按管理权限报上级人事(职改)部门认定相应任职资格。上级人事(职改)部门认定相应任职资格时,在确认材料真实的前提下,主要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审核:
1、原评审委员会是否具备相应级别的评审资格;
2、原评审委员会是否按我省颁布的职称评审条件进行评审。
(三)其他事项
1、参加全国统考取得的专业技术证书在我市直接使用,不须办理认定手续;
2、湖北省职改办颁发的高级专业技术证书在我市直接使用,不须办理认定手续。
三、军转调入认定(一)范围与对象
从部队转业后调入我市所属企事业单位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二)军转调入认定工作程序
1、由本人提出申请,提供相关材料报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具体材料如下:
(1)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原件及复印件一份;(2)原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时的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5—(3)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4)转业审批表原件及复印件一份;(5)身份证复印件一份;(6)其他证明材料。
2、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其材料的真实性后,在以上材料的复印件上加盖公章;
3、统一上报市职改办审核后印发文件认定相应任职资格。
工伤认定申请 篇6
(一)用人单位未按上述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应当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一、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发生工伤或者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本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申报的,工伤职工或者其亲属、工会组织在1年之内,也可以直接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报登记表》、《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申报证据清单》。并提交下列材料:
1、《劳动合同书》复印件,或确立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2、受伤害职工《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害后诊断病历或职业病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4、两人以上旁证证明(证人证言)
5、属于下列情况的还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交通事故或其它意外伤害的,需提交如“派工单”、“出差通知书”,或者其它能证明因工外出的“原始证明”材料;
(2)、属于上下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的,需提交上下班的作息时间表、单位至职工居住地的正常路线图;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个人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需提供机动车驾驶证;
(3)、属于交通事肇事逃逸的,需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
(4)、属于借用、劳务输出人员,需提交双方单位的协议书;借用或劳务输入单位的事故调查报告;并由劳动关系所在单位申报并提交劳动合同文本或其它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劳务输出职工名单(需经双方单位盖章确认);
(5)直系亲属代表伤亡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还需提交有效的委托证明、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6)单位工会组织代表伤亡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还需提交单位工会介绍信、办理人身份证明;
6、区工伤申报经办部门在接到申诉人提供的材料后,认真审查,对材料完整、符合申报条件的,开具《受理通知书》,并报送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查认定;对不符合工伤受理范围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答: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以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一、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律师解答: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的变更,实质上是当事人双方对尚未履行或尚未完全履行的劳动合同,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原劳动合同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或增删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劳动法》还规定了允许变更劳动合同的8种情形。劳动合同变更一般是协议变更,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变更,双方当事人就变更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一方,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我国《合同法》也规定,合同一经订立,除非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当事人双方必须遵照执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否则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所以,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变更劳动合同的约定。
员工被侵权时有3种解决途径:一是被用人单位侵权的、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员工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二是,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三是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5、构成犯罪的条件有(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例如,盗窃罪是对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侵犯;(2)、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其中包含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3)、犯罪的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4)、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6、犯罪的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以积极的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人的积极行为,如故意伤害行为、盗窃行为都属于作为的形式;而不作为是指应当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不实施的消极行为。这种形式的犯罪必须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的,如行为人将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抛弃于荒郊野外以此来逃避自己应尽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则构成了遗弃罪。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8、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观表现为犯罪故意和过失。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又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而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9、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10、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
1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太度。
1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有两个特征:一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13、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若要构成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正当防卫的目的条件,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实施的防卫。
(2)、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防卫;
(3)、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防卫。
(4)、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对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15、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36、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有四类。第一侵犯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第二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第三侵犯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第四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的行为。
37、承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责任年龄的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形:①依法承担其违法行为全部法律后果的年龄,即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是年满18岁以上的人。②依法应当从轻处罚的年龄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称之为不完全责任能力的人。③不满14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是没有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人,他们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免予处罚。
38、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应该受处罚的主要根据是①醉酒的人是有责任能力的;②行为人在醉酒前对自己的酒量是明知的,对自己醉酒后的行为是能够预见的,因而在其醉酒的状态下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能够预见的,因而在其醉酒的状态下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具备主观上的错误。③醉酒完全是人为造成的,是可以避免和戒除的。因此,应予处罚。
39、侵犯公私财物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攫取公私财物的或者故意损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而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侵犯公私财物包括:第一,偷窃、骗取、抢夺少量私财物的;第二,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第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第四,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③条例第23条规定,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处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200元以下罚款。
40、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必须具有的特征:第一,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第二,此行为必须是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此行为必须是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即具有不够刑罚处罚性。
43、治安秩序:是社会治安秩序或公共治安秩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公共秩序中涉及到公民人身权利、生命财产、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运转,以及国家政权的稳定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那一部分公共秩序。
47、治安管理的特点是:(1)治安管理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行为。(2)治安管理由公安机关负责实施,这是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专门职能。(3)治安管理是公开的依法管理。(4)治安管理具有武装性质的行政管理行为。(5)治安管理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
48、以下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处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1)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物财物的。(2)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3)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4)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51、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52、(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53、严重不良行为是指(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58、刑法对故意伤害罪是怎麽规定的?
武汉市工伤认定申请表 篇7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同时第三款还规定了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1]。一直以来创造性的判断都是发明专利审查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的审查实践中,创造性审查中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否显而易见,通常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简称三步法)。
第一步: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指现有技术中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最密切相关的一个技术方案,它是判断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的基础。
第二步: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第三步: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在判断过程中,要确定的是现有技术整体上是否存在某种技术启示,即现有技术中是否给出将上述区别特征应用到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启示[2]。
存在技术启示的情况:(1)区别特征为公知常识;(2)区别特征为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关的技术手段;(3)区别特征为另一份对比文件中披露的相关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在该对比文件中所起的作用与该区别特征在要求保护的发明中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
由以上三步法可以看出,是否存在技术启示是判断创造性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在创造性判断中是否存在技术启示的认定。
2 具体案例以及分析
2.1 案情介绍:申请号2009102105079(以下简称本申请)
本申请请求保护一种外装房门锁。其独立权利要求1为:一种外装房门锁,包括锁头及锁头装饰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上设有限位缺口,所述锁头装饰圈的装配孔上设有与锁头上限位缺口对应的限位突出部,锁头装饰圈的内侧设有固定螺孔。
审查员对本申请进行检索,检索到对比文件1(CN2415102Y)和对比文件2(CN201195985Y)评价了本本申请权利要求的创造性。
具体审查意见如下: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防盗锁头,包括锁头3以及装饰圈9;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1)锁头上设有限位缺口,所述锁头装饰圈的装配孔上设有与锁头上限位缺口对应的限位突出部;(2)锁头装饰圈的内侧设有固定螺孔。基于区别技术特征(1)可以确定该权利要求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锁头的牢固性和安全性。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门锁,其具有安装在柜门上的底座1(相当于该权利要求中安装在门上的锁头)以及密封条4(相当于该权利要求中的装饰圈),底座1上设有凹槽11(相当于该权利要求中的限位缺口),密封圈4的装配孔上设有与底座1上的凹槽11对应的凸条(相当于该权利要求中的突出部),由此可见区别技术特征(1)已经被对比文件2公开,且其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本发明中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用于提高安装在门上的部件的牢固性和安全性,也就是说对比文件2给出了通过相配合的凹槽和凸起提高安装在门上的部件的牢固性和安全性的技术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面对对比文件2的启示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即可将上述技术特征用于该对比文件1以解决其技术问题;而区别技术特征(2)是本领域的惯用技术手段,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以及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
2.2 案例分析
对于该审查意见,作者认为审查员在判断创造性时对技术启示的认定上存在问题,对比文件2中公开的底座1和密封条4与本申请中的锁头和锁头装饰圈有本质的区别。在对比文件2中,密封条4平粘在底座1上,其作用是使底座1安装在电气柜门配合面时进行密封,在底座1上安装有密封条的端面对应密封条处形成连贯的凹槽,密封条上对应凹槽形成凸条,凸条与凹槽构成卡接配合,这种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在粘贴密封条4时,方便定位,安装牢固,延长使用寿命。密封条4对底座1起不到限位作用。本申请中,锁头通过在其柱体表面上设限位缺口与锁头装饰圈的装配孔上的限位突出部相配合,通过固定螺孔将锁头装饰圈固定在门板上,锁头装饰圈对锁头可以起到在轴向和周向两个方向的限位作用。由于采用该技术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是:锁头通过锁头装饰圈与门板连成一体,锁头不能相对门板转动,因此可以防止通过工具插入钥匙孔转动锁头开锁。由于锁头装饰圈用螺钉紧紧固定在门板上,很难用工具将其撬开,使得无法用虎钳等工具夹住锁头将其强力拔出。可见,两者在结构上和技术效果上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底座1和密封条4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本发明中锁头和锁头装饰圈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底座1和密封条4不能解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提高其安全性能的技术问题。因此,将对比文件2中的底座1上的凹槽11认为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限位缺口,将对比文件2中的密封条4认为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锁头装饰圈是错误的。并且对比文件2中的密封条4与本发明中的锁头装饰圈属于两种不同用途的部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没有动机将两者进行联系,通过密封条4的密封作用想到锁头装饰圈的限位作用。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比文件2并不存在使得锁头提高牢固性和安全性的技术启示,因此对比文件2不能够与对比文件1结合评价本申请的创造性。
3 结束语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对创造性的判断,技术启示的认定应从发明的整体来看,应客观地确定区别技术特征在整体技术方案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对对比文件是否存在技术启示的认定,应该重点关注区别特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案中虽然对比文件2中的特征与本申请在结构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本申请的区别特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缺口与突出部的限位作用提高锁头的牢固性和安全性,而对比文件2中的凹槽与突出部的作用则是方便安装,二者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相同。同时对比文件2中的密封条所起的作用是密封,并不是本申请中的装饰圈,因此对比文件2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启示,从而不能用来与对比文件1结合评价本申请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Z].
武汉市工伤认定申请表 篇8
三个月前的一个上午,我在上班期间由于地滑,不慎跌倒后从二楼楼梯滚到一楼。经送往医院救治,现已痊愈出院。可当我于近日持有医生亲笔签字的治疗病历,向本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时,却被告知我必须提交诊断证明。我坚持认为治疗病历同样能够甚至还能更加详细、具体地反映我的受伤情况、治疗经过,并拒绝补正交付诊断证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则表示不予受理。请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做法对吗?
读者:张晓莲
张晓莲读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做法并无不当,即其的确有权要求你提交诊断证明。
一方面,诊断证明和普通病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普通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由于它只是代表医务人员个人的意见,由医务人员个人签名出具,而且受病人身体状况、医疗设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治疗过程等多种因素制约,决定了不仅同一病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病历可能存在差异,就是同一病人在相同医疗机构的不同时间的病历也可能不同。诊断证明是包括健康证明、疾病证明、诊断证明、伤残证明、功能鉴定书、医学死亡证等证明文件。它代表医疗单位的意见,而非医务人员个人,由医疗单位出具,盖有医疗单位公章,是司法鉴定、工伤认定、残疾等级评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另一方面,申请工伤认定不能用普通病历代替诊断证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工伤认定办法》第六条也指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即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提交的是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并非普通病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仅有权要求你补正,而且如果你拒不补正,则可以拒绝受理。
申请工伤认定的程序 篇9
一、申报
1、单位申报
员工发生伤(亡)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将伤者立即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抢救并到约定医院医治。同时,应在伤亡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30日内书面向工伤保险部门报告伤(亡)事故情况,填写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和首诊病历本、旁证材料、身份证、工卡等有关材料。
2、员工或亲属申报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申请认定的,员工或亲属可在伤亡事故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一年内直接向工伤保险部门报告伤(亡)事故,填写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和首诊病历本、身份证、劳动合同(或暂住证、工作证、工卡)、旁证材料等有关材料。
二、受理
如员工或亲属的申请超过一年的期限,工伤保险部门将不予受理,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 如申请材料不全的,工伤保险部门出具《收件回执》和《补齐材料通知书》,告知申请人补齐相关材料。
如单位、员工或亲属的申请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且材料齐全,工伤保险部门正式受理,出具《受理回执》给申请人。
三、调查
对员工或其亲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保险部门应对其用人单位发出〈〈关于伤亡事故处理的通知〉〉,要求单位提供相关材料,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如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证据。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提出相反证据的,视为对员工或其亲属提供的证据材料无异议。如有需要,工伤保险部门可对员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单位、员工或家属应如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证据。单位有意隐瞒伤亡事故真相,提供虚假证据或数据等材料以及拒绝配合事故调查的,工伤保险部门可以拒绝支付该项工伤保险待遇的各项费用,转由用人单位负担。
四、认定
工伤保险部门应在正式受理后60日内做出认定结论,开出《深圳市工伤认定书》,并对仍需要继续治疗的工伤职工开出《深圳市工伤员工医疗期告知书》,通知用人单位、员工或其亲属。
对认定为工伤并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参保职工,同时开出《深圳市工伤保险医疗费用记帐通知书》和《深圳市工伤保险住院结帐单》,通知工伤约定医院允许其记帐医疗(门诊医疗费由用人单位先垫付,医疗终结后到工伤保险部门核销)。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武汉市工伤认定申请表 篇10
关键词: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法律研究
一、先行支付制度出台的背景
据人社部统计,2014年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639万人,参保率仅为26.72%,其中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7362万人,参保率仅为26.87%。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小、参保率低,使职工在因公受伤后难以及时获得救济。而现行救济途径程序冗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支付相关费用。但在实践中,如用人单位不予配合,通常职工需要经过劳动仲裁、一审、二审诉讼,最长可达1701天,而诉讼程序完结后,裁判文书执行更是困难,使职工最终难以获得救济。为保障未参保职工能及时获得救助,《社会保险法》第41条明确规定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先行支付制度,体现了工伤保险制度的社会属性,保障了全体职工的权益。
二、先行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先行支付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已有18个省市出现了地方社保机构向劳动者先行支付公司保险待遇的案例,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使许多未参保的职工在因公受伤时能及时获得救助,但实践中先行支付制度仍存在诸多实施问题。
第一,工伤认定难。目前,我国的工伤认定部门是专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认定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是由社保部门举证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工伤认定在工伤事故后通过事后调查做出的,往往因现场证据灭失、相关人员不配合、调查人力不足等原因,以致很难达到诉讼的证明标准,社保部门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第二,确认劳动关系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按此逻辑先行支付以工伤认定为前提,工伤认定以确认劳动关系为前提。虽然我国已承认事实劳动关系,但是劳动关系的确认仍然会在流程上成为工伤认定的阻碍,用人单位常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 “策略”,来拖垮劳动者的维权之路。实践中的问题在于工伤认定部门依据职工提交的申请材料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之后,用人单位以工伤认定部门无权认定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为由对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的请示》的批复中明确了工伤认定部门具有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职权。然而对于此项职权与劳动争议部门的职权之间的关系并未详细说明。
第三,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难。在确认劳动关系成立,并且持有工伤认定决定书后,申请先行支付的另一个条件是要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根据现行规定,申请先行支付的情形是用人单位撤销、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申请人本身不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以及职工认为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其他情形等4种情形。对于这4种情形,现在社保机构在操作中标准不一,指向不明,往往作出狭义解释,增加职工的证明责任,常常以职工未明确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而拒绝职工的申请,间接阻碍了先行支付制度的实施。
第四,支付后追偿难。先行支付不同于垫付,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保机构可通过查询、划拨、通知或申请法院执行等方式向用人单位追偿。然未参保企业往往是小企业,特别是现在公司注册资本改为认缴后,一旦发生工伤,其现有资本无法承担工伤保险待遇,特别是现在公司注册资本改为认缴后,发生工伤后更是几乎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不仅使工伤社保基金财产流失,更损害了其他依法参保用人单位的利益和积极性。
三、先行支付制度的完善
(一)改变劳动关系确认与工伤认定的主体
为解决目前劳动关系确认和工伤认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劳动关系认定上,应赋予职工选择权,既可申请劳动仲裁,也可自申请工伤认定部门一并处理劳动关系确认,且只能择一,一事不再理,因为工伤认定部门本身就具有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职权。其次由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在裁决工伤案件时一并认定工伤,因工伤认定实际上是一种法律事实,对法律事实的认定和调查核实有争议解决部门来处理时其职责应有之义。
(二)降低职工“单位不支付”的证明责任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对于证明单位不支付规定了社保经办机构的催告制度,对于用人单位不支付的情况下,社保机构可书面向用人单位发出书面催告通知,告知其不按时足额支付的,社保经办机构在先行支付后即取得要求其偿还的权利。笔者认为,对于单位不支付的证明并不要求达到确定无疑的程度,只要申请者单方提出,社保经办机构经初步认可进而通过催告制度来确认用人单位是否不支付,而排除因申请者对单位不支付证明不力而不能获得先行支付的权益。
(三)加强行政监督,单独设立先行支付基金
为提高公司保险参保率,社保部门应加强行政监督,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以此提高工伤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工伤保险基金面对先行支付制度的申请足以良好运转,依法追究用人单位不参保的法律责任。其次改变先行支付主体。低参保率使工伤保险基金背负称重的支付风险。工伤保险制度兼有保险与社会属性,劳动者的风险应当通过国家的强制作用来使社会一起承担,而未参保职工的出现实为国家强制作用不足所致,因此对于如此低的参保率,国家应注入资金成立独立的基金会为低参保率“买单”,国家先行支付后,再以国家的名义向用人单位或连带责任人追偿。由单独的基金会来先行支付,既可以保障申请人及时获得救助,保护合法用人单位购买社会保险的权益,又能保证工伤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王显勇,未参保单位职工职业伤害法律问题研究,当代法学,2009年第4期.
企业工伤认定申请报告 篇11
申
请
人: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
性别:,****年**月**日出生,民族:
籍贯: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请求事项
请求依法认定被申请人
在 受伤为工伤。事实与理由: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被申请人的受伤属于工伤,鉴于被申请人为主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申请劳动部门对被申请人受伤一事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认定被申请人此次受伤为工伤。
此致
宁阳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申请人(盖章):
工伤认定申请书 篇12
申请人:张XX,男,汉族,19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址河北省XX市XX县XX镇XX村。公民身份号码XXXXXX。
被申请人: XX市XX厂
地址: XX市XX镇XX村
法定代表人: XX
请求事项
请求劳动部门依法认定申请人张XX在2012年XX月XX日所受伤为工伤。
事实及理由
申请人于2012年XX月成为XX市XX厂职工,所做工作是用输送机和提升机把木料送入车间上方的料仓。2012年XX月XX日早晨,我正在工作时左手被卷入输送带和辊子外侧,致使手和腕部受伤。后由老板的妻子、儿子和XX师傅开车将我送往XX医院治疗。我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特申请劳动部门对申请人受伤一事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认定申请人此次受伤为工伤。
此致
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申请人:
工伤认定申请书 篇13
金寨县人社局工伤认定中心:
申请人:冯克芝,女,1980年8月出生,安徽金寨人,现为金寨县全军乡中心幼儿园教师。2103年11月日上课期间,大班幼儿园孩子到操场上游戏,在下教学楼楼梯时,因同学摔倒,我急忙赶过去扶他,不幸跌倒,造成左脚受伤,不能行走。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金寨县医院)检查为左脚踝骨骨折,住院天,花费大约2600余元。根据相关法律和文件规定,本人认为此次事故符合工伤条件,故向贵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望予批准为谢。申请人:冯克芝
【武汉市工伤认定申请表】推荐阅读:
武汉市创新创业在武汉05-11
武汉市中考作文07-03
武汉市旅游营销07-22
区位分析武汉市10-02
湖北省武汉市08-22
武汉市教师进城考试05-20
武汉市基本情况05-30
武汉市积玉桥学校09-11
武汉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06-17
武汉市房屋租赁协议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