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民营中小企业(精选3篇)
武汉市民营中小企业 篇1
湖北要承担起中部崛起战略支点这一历史使命, 关键在于武汉市能否迅速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发挥磁场效应, 实现经济资源的集聚, 因此, 武汉市除了要锐意创新勇于改革外, 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现代经济发展思维汇集多种发展资源要素, 因地制宜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而民营企业则将成为武汉市发展战略上的重要一环, 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武汉市具备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武汉市曾在计划经济年代的国民经济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长期是国家的中心城市之一, 由于受改革开放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 地位逐步下降。武汉市地位下降、发展速度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民营企业发展不足有密切关系。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 武汉的民营企业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民营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已经成为企业的主体, 并引领全民创业的展开。2010年武汉全市企业总数17.56万户, 其中私营企业14.55万户, 从业人员75万人、注册资金3310亿元, 同2009年相比, 分别增长了13%、5.6%和23.2%。民营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1年武汉市的100强企业中, 民营企业就有15家。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武汉市全民创业的主力, 呈现出注册资本增加、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的势头。根据湖北省工商局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 湖北省实有私营企业266621户, 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51260户私营企业属于新登记, 而属于武汉市的新增企业就达到27800万家, 这意味着2010年每天全省新增私企140家, 其中有76家在武汉市, 武汉市已经成为全省民营企业创业的集聚地。
第二, 民营企业品牌正在成为湖北实施品牌战略的排头兵, 其示范作用日益明显。民营企业依据自己所在行业的特点, 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 不仅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还创造了好的经济效益。在餐饮业方面, 产生了包括小蓝鲸、口味堂、太子、艳阳天、精武食品等在内的民营企业品牌;在高科技产业方面, 产生了包括楚天激光、凯迪电力、凡谷电子、华工激光、鸿富锦精密工业 (武汉) 有限公司、冠捷显示科技 (武汉) 有限公司、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科技民营企业品牌, 这些品牌正日益成为武汉市靓丽的名片;在商贸流通领域, 九州通医药股份、工贸家电、武汉中百股份等民营经济品牌已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民营企业的成功品牌, 不仅能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机遇和创造经济效益, 还能为武汉市的其他企业提供借鉴的样板和示范。
第三, 武汉市民营企业已逐渐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武汉市的民营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 借助对内注重管理提高效益, 对外承担责任提高社会声誉相结合, 形成武汉市民营企业的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凯迪电力有限公司在1993年公司成立时是一家典型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经过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以后, 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步从传统的家族式的管理逐步转型为现代企业管理, 公司实现了超常发展, 1999年发展为上市公司, 并经过不断增股融资获得快速发展, 目前已经成长为我国清洁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 到2011年整个公司收入达到103亿元, 成为东湖高新区高科技龙头企业。此外部分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引入社会责任, 形成独具特色的民营企业经营模式, 创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 黄陂的信义兄弟借助生死接力偿还农民工工资的感人事迹树立鄂商商道, 好人甘金华的爱心企业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 众多的单位纷纷慕名前来与其开展业务往来, 经营业绩也节节攀升。
第四, 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具有国家发展利好政策叠加的机遇, 其活力将进一步凸显。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以及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等国家政策的落实, 为武汉市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湖北省结合自身发展提出“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 武汉城市圈的形成拓展了民营企业发展与壮大的空间;武汉市提出要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复兴大武汉的战略构想为武汉民营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非共经济36条) 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民间投资36条) 等系列文件,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有了可靠的政策保障。因此, 武汉市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当其时。为了充分利用好民营企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武汉市结合地方实际推出全民创业和工业生产倍增计划, 为民营企业发展量身定制了整套发展策略, 其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激发。
武汉市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武汉经济腾飞的翅膀和推动湖北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0年, 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7666.88亿元, 比上年增长24.2%,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5%。“十一五”期间, 全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43.3%上升到48.5%, 2010年武汉市GDP规模5515.76亿元, 其中民营经济产值达到2259.44亿元, 比2009年分别增长15.0%,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1.0%。武汉市的民营企业正在依靠自身努力发展来承载历史使命,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获得社会的支持。
二、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民营企业发展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 所面临的现实困难也不容忽视, 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民营企业发展不足, 对外竞争力不强。武汉市民营经济与发达地区同类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突出表现为总量偏少、规模偏小、比重偏低、实力偏弱、发展偏缓。2009年, 武汉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40.6%, 但广州为52.6%, 杭州为64.5%, 成都为53.1%。“十一五”期间, 武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仅增加了1.1%, 而广州增加了20.6%, 杭州增加了19.9%, 成都增加了7.4%。2011年武汉市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共有11家, 在中部省会城市中雄居第一, 但与东南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 其中浙江温州一市就达到25家, 远远超过武汉。武汉市的民营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 2008年, 湖北民营企业户均9.9人, 低于湖南的民营企业户均17.3人, 武汉最大民营企业九州通医药2011年以212亿元的营业额排名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70位, 但湖南三一集团一家企业以产值502亿元排名全国第17位, 产值超过武汉市11家民营企业的总和, 民营企业发展不足导致竞争力不强, 区域经济发展总量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低, 与周边省份同质竞争严重。武汉民营企业分布不合理, 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商贸、餐饮娱乐、简单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从事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的不多。截至2010年底, 湖北省有个体工商户144.7万户,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87.3万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5.2万户、住宿和餐饮业14.0万户, 分别占到了个体工商户总数的60.4%、10.5%、9.8%, 武汉市民营企业从事信息、软件、计算机服务以及文化等新兴产业分别仅占4.06%和1.15%。武汉市民营企业涉足国家现大力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多, 而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多已开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 在江苏的无锡、常州等地,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光伏新能源产业的主力。此外, 从中部六省目前制定的“十二五”支柱产业规划来看, 主要集中在食品、装备制造、钢铁、电子、煤炭等产业, 趋同的产业结构不仅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同时也造成中部地区内部对专业人才、生产原料与销售市场等的激烈竞争, 直接影响到武汉市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 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成长速度缓慢。虽然武汉市部分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则无法形成龙头企业, 从而影响企业的成长速度。以民营科技企业集中的东湖高新区为例, 2009年整个高新区民营科技企业6297个, 企业总收入780亿元, 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值才1000多万, 2010年武汉市最大的民营科技企业富士康的产值才接近200亿元, 而深圳最大的民营科技企业华为公司的产值为1851.8亿元, 北京最大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联想的产值为1467亿元, 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形成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联想总部所在地北京中关村形成的电子计算机产业集群都具有世界影响, 而武汉则因没有龙头企业的引领使其民营科技企业难以形成世界规模的产业集群, 无法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由于受企业规模的约束, 武汉民营企业用于创新技术的研发严重不足, 使其技术水平的提升受到制约。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生物医药的民营企业为例, 2010年273家生物医药企业创造产值248亿元, 每家年均产值1亿元不到, 难以承担开发一个新基因药品3亿美元以上的费用, 民营企业因创新能力不足只能模仿国外产品, 从而缺乏创新而竞争力较弱, 市场开拓能力严重不足, 利润水平比较低, 成长速度比较慢。
第四, 部分民营企业品牌意识不强, 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武汉市民营企业品牌的培育意识不强, 产品附加值不高, 存在重生产加工轻品牌经营的问题, 在产品开发、企业经营管理、品牌策划推广机制上与现代市场竞争需求不相适应。到2010年底, 武汉共有注册商标4.62万件, 但相对52万多家企业、个体户而言, 平均11个市场主体才有1件商标, 2010年6月公布的武汉纳税百万元以上民营企业百强中, 居然有48家企业没有注册商标。而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都非常注重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 江苏省民营企业的壮大伴随着品牌建设的成长, 在服装行业产生了包括江苏阳光、波士登等世界品牌, 2009年全省约有200多个中国名牌产品, 民营企业占有90%以上, 1731个江苏名牌中, 民营企业就有1587个, 占总数的91.7%;浙江的民营企业目前也正走上以品牌引领新飞跃的阶段, 民营企业逐渐从定牌加工走向创牌制造, 从注重仿造走向注重品牌、研发, 从简单的外加工合作步入企业联手打造区域经济品牌的良性循环。品牌意识不强将严重制约武汉市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 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桎梏, 无法实现企业在价值链上地位的爬升。
第五, 武汉市民营企业的外向程度不高, 无法实现企业的提档升级。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比较注重外向发展, 通过积极拓展海外的市场来赢得规模经济的优势和优化企业内部治理机构。这些民营企业先通过出口来作大规模, 在国外市场上站住脚跟以后, 往往采取对外投资的模式就近获取资源和市场, 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盈利。浙江的吉利在占据国内市场以后, 大胆地实施外向发展战略, 收购世界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 借助国际市场推动企业的快速成长, 从2007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的第66位跃升到 2011年的第6位。武汉市的民营企业与沿海民营企业相比, 外向程度不高, 目前还缺乏成功实施外向发展战略的范例。武汉市拥有一定的科技和产业优势, 如果能将自身的比较优势和海外资源结合, 将能推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武汉市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但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 要因地制宜制定武汉民营企业发展战略, 实现发展的跨越。
三、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实现武汉市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做大做强武汉市的民营企业, 选择好正确的路径至关重要, 具体说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环境优化是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武汉催生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高校多, 科技智力密集, 但不少地方政府对自己土地上诞生的中小民营企业不够重视, 觉得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只盯住外来的大企业和全球500强, 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土地资金等宝贵资源支撑。孵化出来的中小企业, 因不能有效解决发展的后顾之忧, 只能走“孔雀东南飞”的道路, 无法植根于本土;国有经济比重大, “重国有轻民营”、“先国有后民营”的现象依然存在, 没有把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了不少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 但缺少创新和因地制宜, 执行层面的实施细则较少, 好的政策并未完全落实。因此, 要以“政府创造环境, 企业和群众创造财富”的理念为指导, 结合国家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 大胆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市场参与, 政府的层面表现为尊重群众首创和创新精神, 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继续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把行政审批的项目和事项减少到最低限度, 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行业自律以及事后备案、监督检查解决的就尽量不要审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增强办事透明度, 各项办事流程、时间、地点等均在网上、办事大厅公开。改变原有的集中授权管理模式, 向营造创新服务环境转变, 推行行政问责制, 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需赔偿, 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要让武汉的民营企业能够培育得出、成长得快和大。
第二, 差异化是武汉民营企业发展的导向。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外企业发展的差异化, 二是区域内企业发展的差异化。区域外企业的差异化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 结合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的资源要素和禀赋特点, 走出一条与发达地区的企业不同的道路, 将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结合, 善于突破发展约束, 走出具有武汉特色的道路。我国民营企业在成长初期都曾走过粗放道路, 受“两型社会”建设政策的约束, 武汉的民营企业不能重走其他地区的道路, 将发展道路和当前的低碳发展模式结合, 在发展初期就制定高标准, 尽量避免出现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的“原罪”, 将企业的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 形成全新的鄂商成长之路, 借助“信义兄弟”、“好人甘金华”、“爱心新洲八建”等模式, 从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引导社会等方面占领发展的道德制高点, 结合社会道德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进行经营理念的创新, 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区域内的差异化主要表现在企业要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 忌讳千篇一律战略雷同。企业要通过自身发展要素的培育和对周边环境发展要素的获取, 建立起发展要素系统, 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和能力, 从而突破传统企业生命周期的限制, 快速实现企业由小企业向蹬羚企业, 最终向大企业的转化, 获得跨越式的成长。同时注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关联和战略协作, 形成以企业集聚为依托, 以价值传导为纽带, 以共生共赢为目的, 以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 以抱团模式增强竞争力, 以协作打造龙头企业为引领, 以形成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产业集群为目标, 使武汉民营企业对外具有竞争力, 对内具有凝聚力, 对政府具有影响力, 对民众具有吸引力, 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民营企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通过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来推动武汉民营企业的跨越。
第三, 创新是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创新促进武汉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技术和经营思维模式。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丰富的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是武汉民营企业发展最大的潜在优势, 能否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经营思维模式的创新。受到全球化浪潮冲击、技术变革加快及商业环境变化的影响, 商业模式创新被认为能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 是新时期武汉民营企业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民营企业应该利用自身机制灵活和产权明晰的特点, 大胆地和科研机构合作, 以创新技术为基础, 以企业产业化的转化为平台, 以市场价值实现为导向, 借助股权激励的手段实现发展资源的整合,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要充分利用国家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 利用湖北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实现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武汉要改变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不重视品牌的陋习, 借助品牌拓展企业的无形价值资产, 为企业长久生长提供持续动力;要改变企业治理结构中任人唯亲的不良习惯, 大胆引进和吸收职业经理人的加盟, 借助利益共享维系团队的和谐与竞争力;借助国内外已有的资本市场创新融资模式, 从根本上改变仅依靠自身积累的缓慢成长方式, 尤其是针对武汉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大力引进PE、VC等机构投资者, 发挥杠杆的作用撬动资本市场, 实现资本的集聚。同时, 民营企业的发展还要与现有市场运营网络结合, 将经营模式与市场运营网络优化创新结合, 以便利化和快捷化抢占市场先机, 从而获得发展的优势和缩短成长的周期。
第四, 文化意识再造是武汉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受到传统楚文化的影响, 武汉的民营企业有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并具有爱国兴帮的优良传统, 在清朝末年张之洞督鄂期间, 官督民办了包括汉阳铁厂、武昌纺织厂在内的具有民营企业色彩的近代企业, 1897年民族资本家宋炜臣兴办的汉口燮昌火柴厂年产火柴1亿盒, 成为全国最大的火柴厂, 至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 资本额达1724万元, 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但受传统的“小富即安”和“码头文化”的影响, 湖北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满足现有规模, 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裹足不前, 最具代表性的是民营企业集聚的武汉汉正街, 以其创新精神和经营模式闻名全国, 但最终被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所超越。因此, 武汉市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优良文化传统与现代商业的需要, 再造文化意识, 将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与追求卓越商业服务意识结合, 不仅要大胆创造形成竞争优势, 而且还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建设质量品牌保持市场的占有, 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 促进武汉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2009-2010) [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刘志辉.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2010) [R].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3]许高峰, 王炜.论我国民营经济对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作用——以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1) .
[4]李明武, 李开.中小企业集群:湖北与沿海发达省份的比较及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5]胡大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民营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关性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 2006 (2) .
[6]段世德.“火箭助推”模型—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4) .
[7]彭光辉.论民营企业在武汉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社会科学, 2008 (5) .
武汉市民营中小企业 篇2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较低, 竞争力不强;二是企业技术水平处于边缘地带, 创新能力较差;三是企业区域分布不平衡, 合作精神缺乏;四是企业国际营销能力不强, 国际化水平较低。
1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滞后的反思
1.1产业集群不具规模, 产业链配套体系不完善
从发达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出,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型民营科技龙头企业的带动。虽然武汉有像武汉钢铁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 但数量较少。企业主导产品缺乏上下游配套体系, 导致产品供应链延长, 这样既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又丧失了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1.2产权关系不甚明晰, 现代企业制度尚未从根本上建立
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之初未对创业股权、技术股权和管理股权等产权作明确界定, 导致未来发展中产权纠纷不断;初始投资主体不明确, 如创业资本主要是靠借贷、科研经费等方式积累起来的;对优惠政策形成的政府扶持基金, 其所有权归属的界定仍存在争议;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兼并、联营、租赁、承包、合作、股份制改造、收购等形式壮大了规模, 但国有资本的产权归属如何界定仍是问题。
1.3创品牌意识薄弱, 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 企业品牌仅仅是一个名称, 品牌资产很低。即使一些企业拥有一定价值的企业品牌, 但由于企业间实力相差不大, 品牌的差异化小, 因而若干强势企业品牌并没有形成。虽然省内知名的民营科技企业如凯迪电力、人福高科技、精伦电子、华中数控等都拥有自己的品牌, 但诸多消费者和公众对其品牌不熟悉。甚至许多企业领导人虽有名牌意识但并没有将 “品牌战略”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
1.4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创新动力不足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强。原因在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 必然影响企业的即期利润, 自主创新导致较高机会成本, 这种意识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风险太大。发展高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 一旦创新失败, 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融资难阻碍创新。有关资料显示, 政府科技投入体制还倾向于将资金大部分投入到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 投入到企业的很少, 而投入到民营企业的则更少。民营企业大多由于资信差, 寻保难, 抵押难, 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
1.5政府扶持与落实不到位, 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
据了解, 武汉市政府虽然出台了很多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 但并没有很好地落实, 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如大多数企业对政府的扶持政策并不知晓, 有的企业知道政策但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兑现政策。此外,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在管理咨询、人员培训、企业诊断、技术评估、技术经纪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特别是技术预见、产业预测等关系企业技术创新路线选择的重大信息很难获取。
1.6多元化融资体系不健全, 融资渠道有待畅通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不顺畅的原因在于:民营科技企业自身投资少, 规模小, 在融资贷款时往往因无抵押担保而无法向银行贷款, 说到底还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企业信用得不到证明, 银行自然不敢放款;融资渠道单一, 特别是初创期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基本上只有依靠股权融资;民营科技企业对融资知识匮乏, 普遍存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民营科技企业不认同财务顾问服务的价值。企业家往往存在一种偏见, 认为企业直接寻找投资者, 在获得资本的效率和成本方面都是最佳选择。
2加快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2.1引导民营科技企业的合作思维, 加强企业联盟, 扩大企业规模, 为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打造坚强的后盾
现代企业发展离不开“竞合意识”。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市场上, 企业要生存首先应该建立企业间的合作意识, 并在尊重每个合作企业的前提下, 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搭建企业之间力争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 摈除缺乏战略性思维的短期逐利行为。要强化民营科技企业的合作意识, 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 进行跨所有制、跨地区的联合、收购和兼并, 组建企业集团。同时要加大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 实现资产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 促使资金、人才等向民营科技企业的合理流动、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向规模化扩张,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2.2创新举措, 打造垂直型产业集群, 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业
垂直型产业集群是以大企业为轴心, 众多民营科技企业集群在其周围为其做配套生产或服务或发展相关产业的产业集群模式。为了提高武汉民营科技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与知名度, 应做到:提升理念, 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市场导向、产业延伸、产品协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培育龙头企业, 提升工业园区整体水平;发展产业经济, 健全服务体系, 全力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基础上, 重点增加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业。
2.3改革产权制度, 理顺产权关系, 建立以股份制为基的现代企业制度, 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科学的体制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组织保证, 要推动企业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 深化体制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①建立资产结构多元化的企业出资人制度和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通过建立职工股份、集体股份、技术股份和管理成果股份, 使企业内部产权清晰, 责权明确。②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营层各自权利, 责任和利益, 形成三者之间分权和制衡关系。在企业的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 确立既相互协调合作又相互制衡监督的合理体制。③健全企业的约束机制, 使企业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经营者能够自主地运用资金、场地、设备、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 掌握生产经营权, 满足市场需求。④构建“归属清晰, 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 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2.4强化品牌意识, 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品牌建设体系, 为民营科技企业品牌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强化品牌意识, ①要增强科技企业 “品牌质量先行”的观念。产品质量是企业创品牌的基础和核心要素。企业从领导层到基层都要贯彻产品质量意识, 始终视产品质量为生命, 坚持推广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②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品牌观念。企业领导者应当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 尽快实现企业品牌发展思路的快速、彻底转变。③要树立起开放的大市场观念。企业要破除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旧观念、旧思维, 要放眼全球,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努力把品牌做大做强。④政府要利用自身的优势, 引导企业诚信, 为民营科技企业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五是消费者自觉树立品牌意识, 养成使用及消费品牌产品的良好习惯, 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 为科技企业创立品牌提供内驱力。
2.5以市场为引导, 强化自主创新意识, 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鼓励技术革新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要从战略上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首先, 民营科技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永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其次, 政府要扮演好扶助角色, 积极强化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通过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 解决企业不想创新的问题;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氛围, 让企业敢于创新;完善创新合作机制, 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与大企业的技术战略联盟, 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 推进开放创新, 让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互惠共生的环境中提高创新能力。
2.6完善多元化融资体系, 建立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融资机制, 提供融资服务平台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融资机制, 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服务平台。首先, 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融资机构帮助民营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同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宽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其次, 建立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融资机制, 完善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 让无形资产也能当做财产抵押。再次, 设立科技银行或面向民营科技企业的政策性银行。为了解决民营企业创新创业融资问题, 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经验, 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合投资, 设立为满足创新型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民营科技企业专业银行或科技银行。可以实行配额制, 规定这些银行的贷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是民营科技企业贷款。其运作模式可以是以财政部分贴息的方式, 低息直接向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 或通过本地合作银行的转贷, 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投资。
摘要:武汉民营科技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实力不断上升, 但与我国沿海地区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并提出了加快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武汉民营科技企业,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涂文学, 王朝平主编.武汉民营科技20年[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6.
[2]马建新著.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武汉市民营中小企业 篇3
在此契机下, 2013年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年会将于金秋10月26-29日在商朝古城、九省通衢之地武汉隆重开幕。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年会是我国民营医院领域首屈一指的年度行业盛会, 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届, 因其层次高、规模大、观点新而素有民营医院发展风向标之称。众多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权威专家、全国民营医院投资者、公立及民营医院院长及相关从业人员届时将共聚武汉, 围绕诸多民营医院发展核心议题, 以专业性、国际化的视角与业内同仁展开多维度、多层次深入交流, 共同寻求破解民营医院发展困局之策。
解读政策“红包”, 看地方政府如何支持民营医院发展
随着新医改进程如火如荼, 中国民营医院的重要性被明确肯定。从模凌两可的态度到明确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 民营医院在大政策层面终于和公立医院平起平坐了。新医改方案还明确指出: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将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不过业内声音一致认为, 民营医院要真正解决医保覆盖问题, 还有相当漫长和艰难的路要走, 特别是地方, 民营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地方政府的扶持, 民营医院的繁荣必然是地方政府支持的结果。
2013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年会将邀请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孙志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峰等领导, 医院管理专家、知名公立医院到会发表专题演讲, 并特别邀请北京、温州两市卫生局领导重点介绍促进本地区民营医院发展的成功经验、介绍当地民营医院发展的扶植政策。
民营医院评审操作实务详析
近几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开放, 我国民营医院已获长足发展, 截至2013年3月, 民营医院数量已达10166家, 约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3%。民营医院的发展已成为医疗行业激活经营机制、改善服务质量的一大亮点。民营医院人性化的服务、快捷的办事效率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医疗需求, 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虽然民营医院在数量规模上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民营医院等级评审, 正是推动民营医院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医疗行为, 引导民营医院走上规范化管理之路的有效路径。据悉, 以往医院等级评审只有公立医院参加, 自2012年起, 民营医院也可参与评审, 民营医院的评审体系已在稳步建设当中。
【武汉市民营中小企业】推荐阅读:
武汉民营企业10-02
202210武汉市食品工业企业诚信宣言09-02
关于印发《武汉市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12-17
武汉市创新创业在武汉05-11
武汉企业所得税的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12-02
武汉市中考作文07-03
武汉市旅游营销07-22
区位分析武汉市10-02
湖北省武汉市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