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7篇)
武汉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1
武汉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防御工作水平,高效有序地做好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 394 号令),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
则
(一)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突发性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小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由各区人民政府参照本预案拟订。
(三)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体出现临灾状态时,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
(四)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临灾应急:地质灾害隐患体出现临灾状态后,即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称为临灾应急。
灾害应急:地质灾害发生后,即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称为灾害应急。
(五)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分级分部门负责和依靠科学、因地制宜的原则。
(六)各级政府应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调查、抢险救助以及勘查治理等方面的经费补助。
二、地质灾害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按照因灾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或者临灾受威胁的人数、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 30 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万元以上的;受威胁人数在 1000 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1 亿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 500 人以上 1000 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 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 100 人以上 500 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5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 3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 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 100 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500万元以下的。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成立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一)市指挥部组成人员
指 挥 长:胡曙光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指挥长:罗国风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
林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武汉警备区,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建委、交委,市国土资源、财政、公安、民政、教育、信息产业、商业、环保、卫生、水务、气象局有关负责同志。
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各成员单位派联络员参加办公室工作。
(二)市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收集、分析和报告灾情信息;
2.传达市指挥部的工作指示并监督落实;
3.协调市有关部门和区人民政府做好应急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会商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市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4.组织制定抢险救灾对策和措施;
5.负责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信息发布,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预测、预警、灾害、灾情等信息;
6.完成市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1.武汉警备区:负责组织驻汉部队、武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帮助灾区抢险救灾、转移灾民,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灾区社会治安。
2.市委宣传部:把握抢险救灾应急宣传工作导向;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各新闻宣传单位做好有关宣传工作。
3.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安排灾后重建基础设施项目。
4.市建委:负责组织、协调灾区的道路、路灯等设施的抢修,帮助灾区制定和实施重建规划。
5.市交委:组织维修我市境内中断的国、省干线公路,负责内河交通安全和救助打捞的协调调度工作;组织车辆运送救灾抢险应急物资,组织提供转移灾民所需的交通工具。
6.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救灾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应急调查、灾情核查和灾害监测工作,并对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负责协调组织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织专家提出应急防治措施并提出应急调查报告。
7.市财政局:负责地质灾害应急资金的筹集、安排和拨付。
8.市公安局:负责组织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参与抢险求援,维护灾区治安、交通秩序,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重点目标安全和救灾抢险物资运输畅通。
9.市民政局:负责灾害救助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指导和接收救灾捐赠;组织转移安置灾民;作好灾民临时生活安排,负责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
10.市教育局:指导受灾学校做好转移工作,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工作。
11.市信息产业局:负责保障应急无线电频率的使用,搞好灾区无线电监听监测工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12.市商业局:负责做好灾区灾民急需商品的供应工作。
13.市环保局:负责做好灾区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工作,提出环境污染消除和治理的建议并监督实施,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扩大或转移,公布灾情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关信息。
14.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急救和卫生防疫队伍,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传播、蔓延。
15.市水务局:负责水利防洪工程的协调、调度和水情、汛情的预警、监测,修复毁坏的水利工程和供水、排水设施。
16.市气象局:负责对灾区天气气候、雨情的监测和预警预报适时发布灾害性天气气候的预警预测预报,协助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
四、应急准备
(一)市指挥部办公室要适时组织地质、气象等专家对全市的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论证,搞好地质灾害预测,并将有关情况向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市指挥部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制订具体的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细化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具体职责,保证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有序进行。各成员单位所制订的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要报市指挥部办公室备案;要根据各自职责和专业特点,加强抢险救灾的实战演练,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同时加强对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各区人民政府要成立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抢险救灾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灾发后应急求助手段及时到位;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储备用于抢险救灾的专用物资,确保抢险救灾交通、通讯工具的完好畅通。
(三)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经费的保障工作,以保障本地区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临灾应急
(一)市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隐患临灾报告后,应根据险情情况,迅速组织应急调查专家组,调查、核实险情,提出做好应急抢险工作的建议。
(二)根据险情,由市指挥部发布启动临灾应急预案命令。
(三)市指挥部应急调查专家组要会同灾发区人民政府成立现场临灾应急抢险指挥部,并根据需要设立若干工作组,组织开展如下抢险救灾工作:
1.调查险情或灾情,组织专家会商,提出应急抢险救灾措施建议,确定抢险救灾方案;
2.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发展趋势,规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重要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人员避灾疏散;
3.对灾害进行动态监测,掌握险情动态,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并做好灾害突发报警工作;
4.迅速组织专业技术和施工队伍,实施必要的应急抢险工程,减缓和阻止灾害险情发展;
5.民政、公安、卫生、交通、水务、气象、电力、通讯等部门要根据险情,做好相关应急工作。
(四)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解除临灾应急状态,确定撤消或者继续保留灾害危险区事宜,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移交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六、灾害应急
(一)发生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后,灾发区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按有关地质灾害报告规定,迅速向市人民政府和市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市指挥部办公室确定灾情后,由市人民政府立即上报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
(二)市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根据灾情立即派出应急调查组或工作组,赶赴灾区进行现场调查、核实灾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扩大,并向市指挥部提出启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
(三)市指挥部接到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建议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灾情会商,研究部署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
(四)根据需要在灾发现场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设立若干应急工作组。现场指挥部由市指挥部工作组与灾发区人民政府共同组成。主要任务是:
1.根据市指挥部指挥长的指令,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工作;
2.协调灾区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工作组和各部门之间做好各项应急工作,并督促、检查、落实;
3.及时向市指挥部汇报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进展情况,统一向新闻单位提供灾情及应急工作等信息,做好宣传、报道等工作。
(五)各应急工作组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分工及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有效开展各项应急工作。各应急工作组的组成及任务如下:
1.紧急抢险组,由驻汉部队及武警、公安和建设、水务、电力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
(1)组织抢险队伍抢救被压埋人员;
(2)组织动员受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人员避灾疏散;
(3)对已经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可能引发的其它“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
2.调查监测组,由国土资源、民政、建设、水务、交通、气象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
(1)调查、核实灾害发生的时间、位置、已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潜在的威胁和影响范围以及灾害成因和诱发因素;
(2)组织灾情监测,实时掌握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
(3)根据灾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
3.医疗卫生组,由卫生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
(1)组织急救队伍,及时抢救伤病员;
(2)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4.治安、交通保障组,由驻汉部队及武警、公安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
(1)维护灾区社会治安;
(2)迅速疏导交通,对灾区和通往灾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5.基本生活保障组,由民政、财政、商业等部门及保险公司组成。主要任务是:
(1)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做好救济物资(含药品)的供应、调配和管理,妥善安排灾民生活;
(2)协同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和保险理赔等工作。
6.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组,由信息产业,电力、交通、铁路、建设、水务、农业、林业、教育、通讯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
(1)组织抢修灾区受损毁的交通、通讯设施,保证救灾物资运输、灾民疏散和临灾应急指挥、信息反馈通讯畅通;
(2)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水、供气、供电、水利等工程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和供应安全;
(3)指导、帮助灾区恢复生产;
(4)组织修复损毁校舍或应急调配教学资源,妥善解决灾区学生的就学问题。
7.应急资金保障组,由发展改革、交通、建设、财政、民政、水务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应急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款物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六)灾发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或者先期到达的上级调查组(工作组)的建议,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并予以公告。
紧急情况下,在上级调查组(工作组)未达到之前,灾发地人民政府应及时划定抢险救灾区,并采取抢险、交通管制等措施。
危险区和特别管制区的边界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排巡逻值勤人员;严防在危险区内进行爆破、削坡、工程建设以及其它可能加剧灾情的活动;禁止与抢险救灾行动无关的人员、车辆进入危险区和特别管制区。
(七)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当地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意见,及时解除灾害应急期,撤消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并予以公告。
(八)因抢险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灾害应急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九)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统筹规划、安排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
七、附
则
(一)本预案制定后,要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增强救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重点地区要进行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演练。
(二)本预案由市指挥部办公室督促检查落实。
武汉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2
我国是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 其中尤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这四类突发性的灾害最为频繁, 破坏性最大。它们不仅会对受灾地的基础设施与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构成极大威胁[1]。结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体系, 依托信息技术, 为紧急撤离与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突发性地质灾害一经发生, 要求应急指挥人员根据实地道路交通、人口分布、水利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受灾程度等多方面的信息, 采取快速、高效、准确的应急处置措施。具体包括划定灾害危险区, 设立警示标志, 制定撤离路线, 组织群众转移避让, 监测灾情发展趋势等内容[1,2]。研究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 在对区域二维地图与三维地形数据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 及时获取应急处置所需的各方面信息。如此, 提供快速准确的空间辅助决策支持, 成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体系以档案式管理为主。由于预案内容不完整、信息化程度低、数据表现与分析手段单一, 难以在短时间内汇总受灾地多方面信息。应急处置措施在现场操作中显得被动[3,4]。前人研究的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面向二维地图, 灾害点数据库, 灾害点查询统计, 以及危险性分区、预警预报信息获取与发布等内容[4,5,6]。没有涉及相关的二维地图与三维地形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以及气象降水、应急预案等与空间位置紧密关联内容的集成。本文根据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业务流程, 分析了系统总体需求, 阐述了系统建设目标、总体结构和主要功能模块, 论述了一种集数据库层、Web服务层、WebGIS应用服务层和客户端应用的实现方法, 以及二三维地图联动、预报雨量数据处理与表达方面的关键技术。
1 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需求分析
调查分析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业务流程, 及其各类与地理空间紧密关联的信息[2], 提出系统总体需求如下:
(1) 快速定位突发性地质灾害。由于上报信息的表达形式难以统一, 系统需要根据以下四种形式之一在区域二维平面图和三维场景中快速定位受灾地。包括灾害点坐标、受灾地所处乡镇名称、受灾地周围标志性地名、结构化的上报信息。以此获得实地道路交通、人口分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灾害易发区等背景信息。
(2) 快速绘制防灾避险示意图, 为现场应急处置提供指导。需要参考附近已备案灾害点的防灾预案、群测群防信息, 以及实时与预报雨量, 应急响应方案等。同时, 提供方便的地图量测、打印输出功能。最终将灾害上报信息、应急处置决策、防灾避险示意图统一备案管理。
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组织和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的各类空间与属性数据;快速获取受灾地各方面的背景信息, 绘制防灾避险示意图, 为现场应急处置提供空间辅助决策支持;提供应急响应方案与部门专家信息, 辅助建立领导小组, 指导现场抢险救援与人员撤离。
1.2 结构设计
系统需要具有部署灵活、维护方便、操作简单等特性, 同时, 在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能够快速响应[3]。因此, 采用B/S体系结构, 运行于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门的政务内网中。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如图1所示。逻辑上划分为数据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
数据服务层部署在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上, 以SQL Server 2008存储二维底图、地质灾害专题图、各类业务及文档数据;以Skyline TerraGate 4发布三维地形数据。业务逻辑层包括IIS 6中的Web服务, 基于ArcGIS Server 9.3与ArcSDE 9.3的二维GIS服务, 以及Skyline TerraExplorer Pro 5.3三维GIS服务。表现层基于Asp.Net, 并融合Ajax、Flex技术。
1.3 功能模块设计
依据总体需求,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分为四个主要功能模块, 如图2所示。
对各模块的责任概述如下:
(1) 基础信息管理。对应急处置所需的各类基本数据进行管理、维护、显示, 是整个系统的运行基础。主要功能包括:
①二维GIS与三维GIS基本功能。二维GIS包括地图浏览、缩放、量测、要素查询、图层控制、打印输出。三维GIS包括场景漫游、量测、图层控制、示意图绘制与输出、通视分析、剖面分析、等高线生成。二维底图包括行政区划、道路交通、河流水系、居民区、学校、医院, 以及注记图层。三维场景中预加载的矢量图层包括行政区界线、行政区注记、乡镇自然村注记、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系统具有三种地图显示状态:只显示二维地图、只显示三维场景、同时显示二维地图与三维场景。最后一种状态要求两类地图在视域范围内能够联动, 以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受灾地情况。
②地质灾害专题图管理。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与防治规划图。前者包括易发分区、等高线、地质构造线、地层界线、道路水系等关键图层。后者包括防治规划分区、等高线、地质工程岩组界线、断层线、道路水系等关键图层。两类专题图均可叠加在二维底图上。
③已备案灾害点的管理与显示。具体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这四类地质灾害的调查表、防灾预案表、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群测群防调查表[1]。查询受灾地周围其他已备案的灾害点, 获得相应背景参考。
④应急响应方案的管理与下载。根据应急响应方案, 启动相应等级的防灾预案, 并快速汇总相关专家与人员的联系方式, 成立不同职责的应急小组。
(2) 突发灾害点定位。在紧急情况下, 根据多种形式的上报信息, 在二维地图与三维场景中定位受灾地。具体包括:
①根据灾害点坐标定位。若上报人提供了灾害点经纬度、类型、方向、规模等信息, 可以在二维地图与三维场景中定位, 并以相应符号渲染表达。地质灾害符号如图3所示, 第一排左起依次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未知类型, 第二排依次是对应灾害的潜在类型。突发性地质灾害在三维场景中的定位如图4所示, 该滑坡灾害点经度119.6度, 纬度21.9度, 方向126度 (从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 。
②根据乡镇名称定位。若上报人只提供了受灾地所在乡镇或自然村的名称, 可以根据系统中记录的各级行政区名称及中心点坐标在三维场景中定位。同时, 根据周围地形地貌与上报的附加描述判断突发性灾害点的具体位置。
③根据标志性地名定位。同理, 如上报人只提供了受灾地周围标志性地名, 可以根据系统的地名库定位。
④查询速报库定位。接到下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门提交的规范化信息后, 可以通过查询速报库定位。
(3) 雨量信息管理与显示。通过查询受灾地附近雨量站获得的实时雨量, 辅助判断灾害规模及稳定性。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预报雨量, 判断灾情发展趋势。主要功能包括:
①实时雨量查询显示。访问远程气象数据库, 获取所有雨量站的编号、名称、经纬度。生成并发布雨量站点状要素图层, 加载在三维场景中。点击受灾地周围雨量站, 实时访问气象数据库, 获得近1小时、2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降雨实测数据。图5显示了三维场景中, 杜泽镇附近的雨量站;图6显示了2011年8月16日5时里考坑雨量站的实时降雨数据。
②预报雨量等值线生成显示。基于气象专网中预报雨量下载服务, 可以获得未来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预报降雨量数据包。将其上传至服务器端, 生成未来各时段的预报降雨量等值线图层, 并在三维场景中分层设色显示。
(4) 应急处置案例管理。定位突发性地质灾害, 并获取各类背景信息后, 可以利用三维GIS提供的量算与绘图功能, 绘制防灾避险示意图。对其快速截图输出, 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本模块可将灾害上报信息、应急处置决策、防灾避险示意图汇总作为案例保存, 从而展现系统功能, 学习处置经验。图7显示了新桥乡北侧泥石流灾害点的防灾避险示意图, 其中包括泥石流汇水区、危险警戒区与人员撤离方向。
2 系统实现及关键技术
2.1 系统实现
(1) 数据库层
基于SQL Server 2008存储管理系统二维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前者包括二维底图、专题图、雨量站图层。通过ArcS-DE将其导入数据库, 并调用服务对象实现数据存取[7]。非空间数据包含各类属性数据, 文档、图片、视频资料, 分别以关系表及大二进制字段存储。三维地形数据基于DEM与DOM, 在Skyline TerraBuilder中渲染合成, 输出MPT文件, 并通过TerraGate发布为数据服务。
(2) Web服务层
总体基于Spring.Net IOC框架, 通过XML配置文件, 在IIS中注入实体类与业务处理类, 以在系统层面解决代码耦合问题。具体包含MVC模式中的模型、视图、控制器, 以及各种业务处理逻辑。模型层基于NHibernate ORM框架, 使用MyGeneration自动生成与关系表对应的实体类。视图层基于Asp.Net动态页面, 使用Web控件与富客户端框架, 并以母板页技术避免资源的重复加载。控制器基于Asp.Net MVC, 通过返回视图控制页面跳转, 或调用各类业务处理逻辑。
(3) WebGIS应用服务层
通过ArcGIS Server软件平台发布二维底图、专题图、灾害图层、雨量站图层。它们均可根据需要叠加在二维底图或三维场景中。还提供ArcGIS API for Flex与Skyline TerraExplorer Pro SGAPI供客户端调用, 完成空间数据的业务处理。
(4) 客户端应用
基于ExtJS、ArcGIS FlexViewer两种富户端框架, 采用Asp.Net、HTML、CSS、Javascript、Flash等技术实现。IE7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安装TerraExplorer与Flash插件后 (TerraExplorer插件基于微软ActiveX技术, 只支持IE内核的浏览器) , 可在政务内网里访问本系统。使用具体模块与功能时还需进行角色权限认证。
2.2 二三维地图联动
传统应用性地理信息系统多以二维地图为载体, 具有坐标定位、距离量算、拓扑分析等功能。但其本质上是抽象的符号系统, 无法给人以自然界的本原感受。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 三维GIS在场景漫游、地形分析、三维建模等领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系统可以将二维地图与三维场景联动。二维地图显示受灾地精确位置、道路交通、人口分布、所处易发区等信息, 三维场景显示附近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视域范围等信息。二三维联动具体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地图显示范围的联动, 二是灾害点定位的联动。
地图显示范围的联动基于两者的事件响应机制实现。在二维地图中添加监听显示范围变化的事件处理方法, 控制三维场景飞行。具体内容如下:
(1) 判断三维场景是否存在, 存在则进行下一步, 否则终止;
(2) 获取二维地图当前显示范围的经度最大、最小值, 纬度最大、最小值;
(3) 计算显示区域中心点经纬度。比较经度最大、最小值之差与纬度最大、最小值之差, 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作为显示范围参数, 并推算获得三维场景的视角高度;
(4) 在三维场景中, 以垂直向下的视角飞到上述位置。
在三维场景中添加监听视角变化的事件处理方法, 控制二维地图显示范围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1) 判断二维地图是否存在, 存在则进行下一步, 否则终止;
(2) 移除二维地图中的事件响应机制;
(3) 获取三维场景的中心点经纬度与视角高度, 并推算获得二维地图的显示比例尺;
(4) 移动二维地图显示范围至上述位置;
(5) 恢复二维地图中的事件响应机制。
灾害点定位的联动是将二维地图与三维场景同时定位至受灾地, 并渲染灾害点符号。二三维地图显示范围联动如图8所示;灾害点定位联动如图9所示, 其中显示了林峰寺北侧的泥石流灾害点, 以及西北侧的汇水区域。系统二维地图采用西安80坐标系, 三维地形采用WGS84坐标系, 在视域范围的对应上存在少许误差, 但不影响灾害的定位与分析。
2.3 预报雨量处理与表达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不良的地质条件和岩土结构等内因,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各种外力的作用, 特别是短时间内的暴雨[1,2]。因此在系统中定位灾害点后, 急需获取气象部门的实测与预报雨量数据。以此分析灾害诱因, 判断灾情发展趋势, 为现场避险撤离提供依据。
基于气象专网中的预报雨量下载服务, 获得每小时更新的数据包, 其中包括两个关键文件latlon.txt与wrfout.txt。前者包含所有降雨采样点的坐标, 格式如表1所示。lat表示采样点矩阵的纬度值, lon表示经度值。后者包含所有采样点未来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预报降雨量。2011年5月9日20时未来12小时的降雨预报值如表2所示, 单位毫米。
等值线是反映具有空间连续分布特征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手段, 可以直观精确地表现数据的空间变化和强弱差异[5]。因此, 通过处理上述预报雨量数据, 在三维场景中加载分层设色等值线图, 形成降雨预报的直观表达。技术路线如图10所示。
以latlon、wrfout、等值线间距值 (单位毫米) 、预报范围面状要素为输入。首先, 将latlon转化为采样点坐标集合, 导入ArcMap, 获得点状要素图层;将wrfout转化为与采样点对应的预报值集合。然后, 基于ArcToolbox的IDW空间插值算法生成预报雨量的栅格图层, 并将其转化为等值线。接着, 叠加预报范围面状要素, 裁剪区域外的等值线。逐条计算等值线长度, 删除接近0的碎小要素, 保证其输出不过于稠密。最后, 采用ArcToolbox中的线状要素平滑工具, 处理输出上述结果。基于ESRI ModelBuilder实现上述处理过程, 并发布为ArcServer Geoprocessing服务。
客户端上传数据包, 并选择预报时刻后, 系统自动调用服务, 生成等值线。2011年6月18日20时杭州市附近未来24小时预报降雨等值线如图11所示, 单位为毫米。
3 结语
本文根据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业务流程及决策参考信息, 分析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的总体需求。阐述了系统建设目标, 设计了系统体系结构, 以及基础信息管理、突发灾害点定位、雨量信息管理与显示、应急处置案例管理这四大功能模块。论述了一种集数据库层、Web服务层、WebGIS应用服务层和客户端应用的具体实现方法, 分析了二三维地图联动、预报雨量数据处理与表达方面的关键技术。
运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于实际工作中, 相比传统档案式的应急响应模式, 能够快速直观地反映受灾地的各方面情况。迅速汇总应急预案与人员资料, 使排险救援工作得以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开展。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各级地质灾害管理部门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升, 如何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中有效融入现场应急指挥、远程视频会商等内容, 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摘要: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的总体需求、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实现方式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论述。提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在存储和管理多种地质灾害应急数据的基础上, 满足迅速掌握受灾地各方面情况, 辅助制定应急处置决策的功能需求。通过阐述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突发灾害点定位、雨量信息管理与显示、应急处置案例管理四大功能模块, 给出一种集数据库层、Web服务层、WebGIS应用服务层和客户端应用的具体实现方法, 并分析二三维地图联动、预报雨量数据处理与表达方面的关键技术。相对于传统档案式管理, 该研究成果有利于应急管理人员快速响应与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
关键词: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二三维联动,WebGIS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S].2006.
[2]刘传正.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问题[J].自然灾害学报, 2006, 15 (3) :24-30.
[3]刘传正, 陈红旗, 韩冰, 等.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体系研究[J].地质通报, 2010, 29 (1) :147-156.
[4]唐川.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系统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 16 (3) :104-110.
[5]曹修定, 阮俊, 郑宝锋, 等.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 18 (3) :112-115.
[6]李伟, 王卫红.基于WebGIS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9, 37 (6) :602-606.
武汉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3
关键词: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管理
重庆地处我国西南部,素有“山城”之称,由于重庆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因此突发地质灾害比较多,尤其以山地灾害、洪涝等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加强对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是降低突发地质灾害威胁、减少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我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重庆突发地质灾害的概括
重庆位于川中褶皱带,川东褶皱带和川东南褶皱带以及渝东北大巴山地弧形褶皱断裂带等四大构造单元地带,重庆地层出露较为齐全,主要以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松散岩石土体为主,地貌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因此受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重庆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现象比较多。据不完全统计重庆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从一百多起到三千多起不等,据《中国统计年鉴》记载,重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崩塌以及泥石流较为多发,给当地的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造成重庆突发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诱发因素。自然诱发因素包括:雨水、气温、地震以及地表水变化等。滑坡产生主要是雨水渗入到坡体造成的,由于雨水进入到岩石裂缝中,导致土壤岩体软化进而造成坡体出现下滑;二是人为诱发因素。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在不断地向环境索取,例如人类无节制的开采矿源,导致山体环境不断恶化,进而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对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价、建立预报预警与监测体系以及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其主要目的就是将突发地质灾害危害性降到最低,以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由于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突然发生性,因此通过对重庆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分析发现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突发地质灾害与防治预案体系有待完善
建立完善的预案是提高社会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有利手段,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5个层次的预案机制,但是应急预案对于具体的实施程序缺乏明确的规定,突发地质灾害预案之前的关联性比较少。突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表现在地质灾害,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地质监测部门、气象部门以及民政等部门联动,但是当灾害发生后常由现场指挥部根据具体灾情及相关应急预案具体制定灾害应急方案与应急程序时,容易降低应急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甚至由于一种灾害与另一种灾害存在着相互矛盾的救援方案要求。
(二)预警监测和应急管理系统技术还不先进
突发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将信息共享,因此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加强预警监测和应急管理的信息共享,但是我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中缺乏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例如突发地质灾害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仍然以传统的电话等通讯工具为主,而缺乏具有高精密的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等。
(三)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属于联动工作体系,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虽然现在已经实现联动,但是联动的层次还不够,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地质灾害的隐患排查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导致部门在联动排查地质灾害时存在相互推脱的现象;二是应急管理部门职能存在冲突问题。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需要依赖于不同部门的职能配合,并且不同的部门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灾害监测管理体系,这样就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最终影响高效统一的应急管理工作效率的发挥;三是灾后重建监督机制不完善。
三、完善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发生时间上的随机性、地域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变化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构建监测预警预报是对应突发地质灾害的关键,因此要建立“一早三广”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做到灾害早发现、部门广联动、预警广覆盖、群众广参与。具体就是:一是要建立全社会的灾情速报点,以此提高社会对突发地质灾害发生信息的第一时间掌握,提高政府的应对能力,从而第一时间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二是建立以气象为依托的灾害监测网。由于突发地质灾害发生会有气象反映,因此要注重气象因素;三是加强灾害信息汇总、综合分析与共享。
(二)提高突发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技术
一是应急技术平台建设。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GIS、GPS 等高新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门互联互通的基础平台,形成满足应急响应协调指挥和应急管理需要的应用技术系统;二是应急装备建设。根据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工作的装备需求,分轻重缓急配置必要应急装备,建成基本满足应急需求的装备系统
(三)加大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
保障经费来源、加大经费投入是确保我市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建设、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保障。各地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应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经济发达地区提高保障标准。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实现部门间的信息联动,建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以此降低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所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许瑞山.徐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07).
[2]胥良,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13(06).
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4
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保障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我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为灵宝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专业组,办公室设在市地质矿产局。
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的职责:接受市委、市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指令;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对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出论证意
见,领导、指挥、部署、协调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部署组织各防灾救灾专业组实施救灾行动。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各专业组主要职责分别为:
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组
市人武部负责调集部队赶赴灾区,抢救受灾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特种工程抢险组
市公安局、建设局、水利局、电业局、物资总公司、石油公司等部门负责特种工程抗灾抢险,包括地质灾害发生时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它严重灾害的抢险任务。
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
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紧急救援组
市民政局、粮食局、教委、物资总公司等部门负责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的教学秩序。
市政保障组
市水利局、建设局负责组织力量对灾区居民的给排水等公共设施进行抢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对灾区房屋进行抗灾性能鉴定,组织搭建临时住宅。
治安与交通管理组
市公安局负责情报信息工作,密切注视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做好灾区治安管理、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通讯保障组
市网通、移动、联通等公司负责修复通讯设施,保证抗灾救灾信息畅通。
电力保障组
市电业局负责组织修复输变电设
施和电力调度等,尽快恢复灾区供电。
应急运输组
市交通局负责组织修复公路和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灾害调查及监测组
市地质矿产局会同市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应急资金保障组
市财政局负责应急资金的预算、筹措和拨款。
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负总责。
二、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灵宝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各乡镇、各专业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成立抢险救灾领导机构,组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配备抢险救灾装备,备足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灾害后,抢险救灾队伍能够快速出动,及时救援灾民。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成员单位务必于5月30日前将抢险救灾机构及抢险救援队伍人员名单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备案。
三、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地质灾害的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
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害影响分析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情影响分析见附件
四、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分临灾和灾后两种情况:
临灾时的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地质灾害处于临灾状态时,隐患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要及时向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报告,并立即做出临灾应急反应,做好启动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领导必须亲赴现场,根据灾情发展情况,组织避灾疏散;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措施,避免因险情扩大,危害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建议及险情
实际,决定是否启动市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通报市地质灾害各抢险救灾专业组做好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密切注视和跟踪灾情,随时将灾情变化趋势报告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若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由地质灾害发生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立即启动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乡镇主管领导必须亲赴现场指挥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同时将灾情规模等情况及时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措施,避免灾情进一步扩大。
若发生中型、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乡镇人民政府在启动乡镇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的同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主要领导必须赴现场进
行应急指挥,采取应急措施,启动市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部署、指导和协调各抢险救援专业组进行救灾工作,安置和疏散灾民,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接待安置救援人员及救灾物资,平息灾害谣传,解除群众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安定。
市地质矿产局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及时将情况报告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五、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警信号见附件
发生地质灾害时的应急通信保障
发生地质灾害时,由灵宝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通知有关通讯公司检查修复通讯设施,保证抗灾救灾信息畅通。
六、各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启动
各乡镇及交通、水利、建设、旅游、教体等有关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责范
围,制定完善行业和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发生时,按照市政府命令及时启动本部们应急预案,扎实做好各项防灾救灾工作。各乡镇、各部门的应急预案务必于5月30日前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备案。
七、人员财产转移路线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点的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见附件
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专业组应急预案和各乡镇的应急预案作为本预案的配套预案,一并实施。
附件:重要隐患点灾情影响分析、预警信号及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表
庙台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5
为了提高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扎实做好突发性地灾害应急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条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乡域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二、全乡地质灾害现状及危险性评价
我乡地质结构复杂,山大林深,山陡坡险,是一个极易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山体塌陷的地质灾害地区。加之多年来一些人为不规范的工程活动,严重破坏了地质环境,加剧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
目前,我乡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其中滑坡6处,崩塌1处,潜在水石流1处,威胁着17户,63人,80间房屋的安全。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标准,综合分析,现已查明的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危险的2处,较危险的6处,分别占总数的25%和75%.而突发性地质灾害,其隐蔽性强,使人始料不及,而且暴发迅猛,危险性大,危害面较广,因而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
三、地质灾害的等级及影响分析
根据地质灾害等级划分标准,我乡已查明的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等级和影响分析见表一。
四、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及处理程序
1、地质灾害、险情一旦发生,监测人员或发现灾、险情的村组或个人,应当立即向乡政府和国土资源所报告。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报告。
2、灾、险情发生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所接到报告后,要立即派人赶赴现场,会同当地村组干部进行应急处理,并开展灾、险情调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险情扩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调查报告要及时,内容要全面祥实。具体内容包括:(1)灾、险情发生的行政区域及具体位置:(2)发生时间:(3)地质灾害灾、险情类型、规模;(4)伤亡人数和受威胁情况:(5)已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6)灾、险情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诱发因素;(7)发展趋势 ;(8)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对策;(9)今后的防治建议等。
4、接到灾、险情报告后,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灾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采取强制手段组织避险救灾。
五、灾、险情应急预警及应急措施
1、地质灾害险情一旦发生,要立即发出预警信号,迅速组织受威胁人员向安全地段撤离。
2、严格警戒管理。预警信号发布后,乡政府、国土资源所和当地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及地质灾害管理组织要立即发布实施地质灾害警示制度和警戒制度。在警戒制度未能解除之前,严禁人畜进入危险区域。对不听劝阻者,可采取强制措施。
3、警戒制度的解除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作出评估后确定,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解除警戒制度。
4、乡政府、国土资源所和当地群众组织要在县地质环境监测管理站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排险排查措施,及时排除危险,消除隐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六、应急组织及职责分工
1、成立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组织。为了保障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乡政府成立庙台乡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决策、协调和指挥。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乡政府主管乡长任副组长,乡国土所、民政办、农技站、财政所、广播站、畜牧站、林业站、安检站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调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所,由国土资源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的具体事务。
2、齐心协力打好应急处理工作总体战。地质灾害防治及应
急处理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事业,事关全局,责任重大,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各级各部门都应按照“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搞好工作。
3、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抢险救灾责任制,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合例》的规定和要求,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工作责任落实到村组和受威胁灾户及各相关单位。要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应急处理岗位制,各村委会主任对本辖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工作负总责。要高度负责地抓好四项责任落实:一是建立地质灾害巡查队伍,落实巡查责任,确保地质灾害灾、险情早发现、早处置;二是落实灾、险情传递责任和手段,确保灾、险情及时报告,减灾指示迅速传递到群众;三是落实群众避险和防灾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一旦发生险情,各项措施及时到位。同时对落实的各类责任人,要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四要落实带班责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地质灾害灾、险情信息及时快速传递。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6
1总则
1.1目的为了预防各类因自然灾害发生而导致的地质灾害,同时在万一发生了地质灾害的时候,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客人、员工和酒店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预案。
1.2工作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抗灾减灾方针,增强酒店员工防灾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安全避让、应急抢险等综合能力。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反应灵敏、整合资源。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酒店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事故时。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当酒店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事故时,现场最高级领导为最高指挥,最高指挥员有权力调用一切资源(包括财力、人力资源),同时有义务将事件的影响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组长:张彬
副组长:
成员: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信息的来源主要为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台风、洪涝等信息发布中得来,根据实际的强度等级来确认。
3.2预警预防行动
各部门在得到自然灾害等信息的行动
1、前厅部:
A、准备各类提供给客人的灾害警报资料,并在客人入住登记时提
醒客人。
B、前厅做好因为一些灾害工作所对客人造成不便的解释工作。
C、关闭一些需要关闭的门窗,并做好对宾客的指引和疏导。
D、对本酒店的员工,负责发放酒店房卡以便员工入住。
2、客房部:
A、对所有客房进行检查,关闭所有客房及公共区域窗户。
B、协助前厅部将灾害警报资料发放至各客房。
C、对所有外围花卉进行保护处理,防止被损坏。
D、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3、工程部:
A、准备好各类抢修器具,以便在发生各类紧急情况时能立即进行
抢修。
B、做好各类停电停水情况的准备工作、对室外的设备进行安全检
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
C、对一些特别是高空中存在可能有危险的物品设备进行加固处
理。
D、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4、保安队:
A、加强对酒店所有场所的巡查,对酒店所有平台进行检查,清理
平台上的杂物,防止各类高空物品坠落,防止部门山体滑坡事故发生,拉出警戒线。
B、做好各类应急设备如应急照明、应急广播的准备工作。
C、做好通信器材的检查工作,确保各场所通讯的正常。
D、对一些危险场所进行暂时的封闭工作,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E、对酒店员工宿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员工生命安全。
F、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5、餐饮部:
A、对部门所管辖的区域进行检查关闭所有窗户。
B、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6、其它部门:
A、综合部对酒店住宿员工进行统计,并分配好房间以便前台房卡的制作。
B、中厨房负责台风等自然灾害期间员工的伙食,望泉楼一律不许
员工接近。
C、各部门对部门所管辖的区域进行检查关闭所有窗户。
D、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4应急响应
4.1响应程序
1、酒店领导进行值班,并对酒店工作进行最高级别指挥。
2、保安队加强对各区域的巡查力度,对重点部位进行每1小时不
少于1次的不间断检查,部门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3、工程部加强对室外设备的检查,加强值班力量,做好各类抢修的准备。
4、在灾害影响严重时为确保员工自身生命安全,酒店设立临时员
工休息区域保证员工的正常休息。
5、在地质灾害未解除之前,任何员工不许靠近灾害点,安排的值
班人员必须在三人以上对酒店内灾害点进行巡视,杜绝单人行动。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当发生自然灾害事故中有涉及港、澳、台胞及境外人士时必须统一由酒店保安队通知公安部门外事办。
4.3通讯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前厅部总机负责进行对各相关部门、人员的通讯,确保应急情况下通讯的畅通,同时严格控制消息的传播。
4.4指挥和协调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酒店总经理为最高指挥长官,当酒店总经理不在现场时值班经理为最高指挥长官,最高指挥长官对事件进行统一领导、决策,各部门应全力配合、参与应急救援。
4.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当突发治安事件时,应急人员应对自身安全进行必要的防护。5后期处臵
当灾害解除后,由各部门负责人通知本部门员工,并严密监视动态。
(1)所有部门和员工在未查清事实的情况下,都要注意保密,尽可能减少影响面。
(2)未经总经理同意,任何部门或员工都不得向外界或新闻界透露有关情况。
6保障措施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现场最高指挥长官对酒店内的一切人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必须尽一切可能保障应急的需要。
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酒店综合部负责对本预案的评审、备案及修订,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更新。
7.2奖励与责任
在应急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酒店将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对在事件中有相关责任的人员酒店也将根据情况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7.3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7
一、编制说明................................................2
(一)编制目的.............................................2
(二)编制依据.............................................2
(三)编制范围.............................................2
(四)实施实效.............................................2
(五)工作原则.............................................2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3
(一)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小组.........................3
(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3
(三)领导小组组成及主要职责...............................4
(四)统一调度、分工协作...................................6
三、应急准备................................................6
(一)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6
(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6
(三)应急方案和救灾培训...................................7
四、临灾应急................................................8
五、灾害应急................................................9
六、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启动程序与要求................11
七、培训演练...............................................11
八、应急物资...............................................12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防洪应急预案 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建指、局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项目部全体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项目,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上级部门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项目分部施工区域的地理环境,以及当地历年的地质灾害情况编制。
(三)编制范围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指挥部第三项目经理部突发性地质灾害引发的施工人员和机械等的防灾应急撤离和处置。
(四)实施实效
2010年05月01日至2012年12月30日。
(五)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依靠科学、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快速、处置果断。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防洪应急预案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小组
昆枢铁路第三项目经理部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刘劲松
副组长:王保平、张伍
成员:李银川、靳宝华、李保军、李永涛、韩健中、王立、房永生、李彩娜、李春保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靳宝华担任办公室主任。
(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指挥现场抢险救援队伍;
2、迅速有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开展地质灾害的调查、预测、分析、评估工作,判断灾害的等级和影响范围及其再次发生灾害的可能性。
3、制定并组织实施防止或减轻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扩大的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的具体措施。
4、负责迅速组织和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及有关设施、设备。
5、出现较大级临灾险情或发生中型以上地质灾害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迅速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并接受地方政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防洪应急预案 府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6、执行上级领导下达的其他关于地质灾害防灾救灾的工作任务。
(三)领导小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紧急抢险、调查监测、医疗卫生、治安保卫、基本生活保障、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应急资金保障等工作组,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如下:
1、小组办公室
督促、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险情调查和评估,提出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根据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命令,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联络、接待等指挥部的各项日常工作。
2、紧急抢险组
由安质部牵头,项目其他部门和各施工作业架子队主要领导人员组成。人数由小组根据险情或灾情确定。
主要职责:调集抢险救灾队伍和必要的设施设备,指导和支持现场救灾,抢救被压埋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调查监测组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防洪应急预案 由工程部牵头,有关技术人员和信息联络员组成。主要职责:调查、核实灾害发生的时间、位置、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潜在的威胁和影响范围以及灾害成因和诱发因素;组织灾情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根据灾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现场指挥部。
4、医疗卫生组
办公室牵头,由办公室人员和当地医疗机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5、治安保卫组
由办公室牵头,门卫及后勤人员等组成。
主要职责:维护工地道路交通秩序,负责救灾物资和受灾人员、财产及重要部门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6、物质保障组
由物资部牵头,物资人员和后勤人员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协助项目部做好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做好救济物资(含药品)的供应、调配和管理,协同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和保险理赔等工作。
7、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组
由副经理牵头,施工员和作业队人员等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力量协助项目部抢修受损的通信、电力、供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防洪应急预案 水、驻地等设施,必要时采取架设临时通讯、供电设施,保证应急通讯联络畅通和应急供电,保证道路交通畅通,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尽快恢复破坏的基础设施。
8、应急资金保障组
由财务部牵头,项目经理和财务人员等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项目部应急救灾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款物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四)统一调度、分工协作
进入临灾应急或灾后应急状态时,指挥部各工作组以及其它担负抢险救灾任务的单位、个人,必须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责任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应全力参加,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做好地质灾害发生地周围群众的防护工作。
三、应急准备
(一)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
1、抢险救援的人员主要由项目部各部门人员和施工作业架子队组成。
2、抢险救援人员由紧急抢险组指挥调度,在相关领导指导下,按照分工,尽职尽责,把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物资保障组和应急资金保障组平时要做好救灾物资的储备。财政部门要把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款列入财政预算;物资部储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防洪应急预案 备一定数量的救济物资;架子队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和工程机械,保障交通的畅通;办公室负责其他生活必需品物资的储备和调运。
(三)应急方案和救灾培训
1、项目部各部门应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抢险救灾行动方案,内容包括监测、预防责任人、预警信号、人员财产撤离路线、临时避险安置点的安排等,并报办公室备案。
2、预警信号的形式和发布方式,必须告知所有受灾害威胁的人员,对有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隐患点,同时要告知可能受次生灾害威胁的人员,不得随意变换。
3、预警信号必须由专人发布,一般为灾害点的监测人或领导小组负责人,预警信号发布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4、人员财产的撤离和转移路线,必须遵循安全和迅速的原则,原转移路线遭到破坏时,要根据领导的意见重新确定路线。
5、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架子队要组织建立应急抢险救灾队伍,应急抢险救灾队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灾后应急求助手段及时到位。
应急小组各成员,要根据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组织人员,根据部门职责范围和专业特点,加强岗位技术培训,组织实战演练,提高抢险救灾人员的素质。同时要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防洪应急预案
四、临灾应急
(一)应急小组接到一般级地质灾害险情报告后,应立即会同各部门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核实险情,采取有效应急防范措施,防止险情加剧。必要时可请求上级主管部门共同进行现场调查,并向上级部门提出是否启动本预案的建议。一旦启动本预案,项目部各工作组要指导、协助现场有序地组织抢险避灾工作:
1、调查险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会商,提出应急抢险避灾措施建议,确定抢险避灾方案。
2、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重要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对灾害隐患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 其发展趋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并做好灾害突发的报警工作。
4、组织施工力量,实施必要的应急工程,减缓和排除灾害险情发展。
5、项目部各部门根据险情状况,做好相关应急工作。
(二)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险情和抢险避灾情况,得到指导,争取支援。
(三)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应当根据调查组的建议,宣布结束临灾应急期,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危险区事宜,提出下一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防洪应急预案 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移交架子队组织实施。
(四)接到中型以上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报告后,项目部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立即成立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并启动本预案,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等工作组赶赴现场,接受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统一调度、指挥。
五、灾害应急
(一)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后,项目部应及时向局指报告,同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灾区调查、核实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和失踪的人数、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灾害发展趋势和已采取的对策、措施等内容,采取有效应急措施,防止灾情扩大。
(二)发生中型地质灾害后,项目部立即成立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小组并启动本预案。小组应于24小时内速报局指及公司主管部门,并且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等工作组赶赴现场,接局指和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
(三)发生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后,项目部立即成立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小组并启动本预案。小组应于6小时内速报局指和公司主管部门,以后每24小时向局指和公司有关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调查结束。同时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等工作组赶赴现场,接受局指和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本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应急工作组,根据组长的指令和职责分工,指导、协助现场高效、有序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主要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防洪应急预案 任务:
1、应急调查组应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潜在的威胁、影响范围及成因和诱发因素,组织灾情监测和评估,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对策措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应急调查组应及时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2、紧急抢险组组织紧急抢险救灾队伍,抢救被压埋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组织受灾害威胁的人员和重要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医疗卫生组组织急救队伍,可设置急救站,抢救伤员,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4、治安保卫组维护灾区道路交通秩序;根据调查组建议,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排巡逻值勤人员;禁止与抢险救灾行动无关的人员、车辆进入危险区。
5、物质保障组协助作业队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协同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和保险理赔等工作。
6、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组指导灾区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的通信、电力、供水、水利、交通、校舍等设施,保证应急通讯联络畅通、应急供电和道路交通畅通,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尽快恢复现场施工秩序。
7、应急资金保障组负责应急救灾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防洪应急预案 应急款物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8、以及小组办公室及时向局指及公司主管部门报告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得到指导,争取支援;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做好新闻报道、受灾人员慰问、接待等工作。
(四)灾情、险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应当根据调查组的建议,宣布结束灾害应急期,撤销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危险区事宜。项目部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统筹规划、安排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
(五)抢险救灾工作结束后,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将地质灾害损失和抢险救灾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局指和公司主管部门。
(六)禁止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
六、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启动程序与要求
(一)接到初步灾情或险情报告后,灾情达到中型以上或险情达到较大级以上的,本预案立即启动。
(二)灾情为小型或险情为一般级时,由局指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三)本预案一经启动,立即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小组,行使组织领导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职能。
七、培训演练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演练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活动,使
新建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工程防洪应急预案 防灾深入人心,一旦遇险,有组织、有纪律,临危不乱。
八、应急物资
1、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
2、防灾物资:水帐篷等。
【武汉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地质大学武汉10-0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9-14
武汉市创新创业在武汉05-11
武汉市中考作文07-03
武汉市旅游营销07-22
区位分析武汉市10-02
湖北省武汉市08-22
武汉市教师进城考试05-20
武汉市基本情况05-30
武汉市积玉桥学校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