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旅游营销

2024-07-22

武汉市旅游营销(共7篇)

武汉市旅游营销 篇1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 外出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 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 有相对宽松的时间, 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 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 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武汉, 作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拥有高等院校82所, 在校大学生数达118万人, 位居全球大城市中第一名, 其规模和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却缺乏对武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研究, 致使相关旅游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缺乏相应的指导。因此, 本文在对武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营销策略建议, 以期为相关企业开发武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一、调查对象及抽样的基本情况

由于调查总体数量庞大和调查小组没有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原因, 本次调查采取多段抽样、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76份, 回收率为87.6%。其中, 大一占41.0%, 大二占29.0%, 大三占19.7%, 大四占10.3%;男性有51.5%, 女性有48.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武汉市大学生爱好旅游, 但出游率却不是很高。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 有75.0%的大学生曾参加过旅游, 但一年旅游一次的只占了53.0%, 旅游两次的占了15.0%, 旅游三次的占了10.0%, 旅游三次以上的占了14.0%, 从来没出去旅游的还占了8.0%, 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外出旅游有很大的热情, 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等原因, 导致出游率并不是很高。

2. 火车和汽车是武汉市大学生外出旅游主要的交通工具。

调查结果表明, 火车、汽车、公交车、飞机和私家车是武汉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 其中有36.0%的学生选择火车, 有35%的学生选择汽车, 有28.0%的学生选择公交车, 还有1.0%的学生选择飞机和私家车, 这说明还是经济实惠的火车和汽车深受学生的喜爱。

3. 暑假和平时的空闲时间是武汉市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黄金时间。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 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时间段是暑假和平时的空闲时间, 分别占总人数的32.0%和31.0%, 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放在自己休息时间较多且旅游市场不是很旺的时节, 非常便于出行和游玩。而选择寒假和节假日出游的人很少, 分别占总人数的6.0%和11.0%。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寒假是回家跟亲人团聚的最佳时间,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回家陪伴父母;二是节假日是旅游高峰且时间较短, 不仅出行很不方便, 而且玩得不痛快。

4. 自然风景区是武汉市大学生旅游主要的去向。

调查结果表明, 有80.0%的大学生选择去自然风景区旅游, 非常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另有37.0%和26.0%的大学生选择参观人文历史古迹和民族风情区, 而繁华城市区、海滨城市区和红色旅游革命区则不受大学生的欢迎。

5. 与同学结伴出游是武汉市大学生旅游的主要方式。

关于出游方式, 问卷中共设计了与同学结伴出游、与班级或集体出游、与家人一起出游、独自一人出游和随旅游团出游几种方式。调查结果显示, 有54.0%的大学生选择了与同学结伴出游, 有12.0%的大学生选择了与班级或集体出游, 而只有9.0%、4.0%和7.0%的大学生选择了与家人一起出游、独自一人出游和随旅游团出游, 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觉得与同学结伴出游能够完全释放自己。

6. 网上搜寻是武汉市大学生收集旅游信息的主要信息渠道。

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当今大学生收集旅游信息的主要信息渠道较多, 主要有网上搜寻、亲朋好友的介绍和报纸广播等几种。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网上搜寻可信度比较高 (占57.0%) , 其次是亲朋好友的介绍 (占38.0%) , 而报纸广播 (占2.0%) 和其他渠道 (占3.0%) 的比例则很少, 这说明网络由于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而深受学生喜爱。

7. 低端消费是武汉市大学生主要的旅游消费构成。

在本次调查中, 主要从日均消费额和花费最高的项目两个方面来了解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构成情况。在日均消费额方面, 有38.0%的大学生日均消费额在100元以下, 有42.0%的大学生日均消费额在101~200元之间, 有13.0%的大学生日均消费额在201~300元之间, 还有7.0%的大学生日均消费额超过300元。在花费项目最高方面, 大学生外出旅游花费最高的项目是游览, 占35.0%;其次是住宿和交通, 分别占23.0%和19.0%;最后才是餐饮、娱乐和购物, 共占23.0%。这说明大学生因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不得不选择低端旅游消费。

三、调查小结

通过以上对武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分析, 可以总结归纳出他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武汉市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旅游, 其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火车和汽车由于快捷、方便及价格便宜, 是武汉市大学生外出旅游主要的交通工具。

2. 武汉市大学生偏好于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古迹和民族风情等类型的旅游景点, 对繁华城市、海滨城市和红色旅游革命等类型的旅游景点兴趣不大。

3.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 利用手机或电脑网上搜寻是武汉市大学生收集旅游信息的主要信息渠道。

4. 大多数武汉市大学生出游时间一般选择暑假和平时的空闲时间, 不大喜欢受约束, 乐意与同学一起游玩, 并且在旅游的吃、住、行、购物、游玩中, 相当多的武汉市大学生都非常乐意把钱用在游玩上。

5. 经济支出方面, 武汉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满足中低端旅游产品的消费。

因为家长的供给依然是大学生收入的主要来源, 由于大学生可支配的经济支出有限, 不可能支付得起大酒店高昂的住宿费用。

四、旅游企业开发武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营销建议

不同于普通大众旅游, 企业在开发武汉市大学生这一细分旅游市场时应根据这一群体特有的行为特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1. 旅游产品策略。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最大中心城市, 其旅游资源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独具一格, 并以“一江、二山 (龟山、蛇山) 、三湖 (东湖、月湖、木兰湖) 、四区 (龙阳湖、木兰山、天星岛, 汉正街) ”作为景区开发的重点。基于武汉大学生偏好自然风景区的特点, 旅游企业可开发一系列有新鲜感、娱乐性和参与性较强的以“山、水、情”为主题的中低端生态旅游产品, 使学生们在享受美丽风光、放松身心的同时, 也能感受武汉独特的文化。

2. 旅游促销策略。

由于武汉市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 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及时转变营销策略, 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 把宣传推广的媒介向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介上转变。同时, 要把过去常用的灌输式宣传方式转变为互动式交流。在动态交流的过程中, 及时根据大学生特定的旅游需求推广新的旅游产品。

3. 旅游价格策略。

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武汉市大学生受限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 他们的旅游消费大都停留在中低端消费, 且花销开支最多的就是交通、住宿和景点门票项目。针对此特征, 旅游企业应用长远眼光来看待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 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满足他们的旅游需求, 将来他们不仅成为企业稳定的主力消费群体, 而且他们还会帮企业扩大消费群体。另外, 企业还可针对大学生出游时间, 主要是暑假和平时空闲时间等的特征, 实行分时价格, 推出“反季”旅游, 以更优惠的方式吸引课余时间灵活的大学生前来旅游。

4. 旅游渠道策略。

针对大学生对于朋友、同学的信任程度较高的特征, 旅游企业可采取与学生社团合作的渠道推广旅游产品。现在各高校内社团组织十分活跃, 许多学校还专门成立旅游协会。一方面可以借助于学生社团在校内推广旅游产品, 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可以更深入动态地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的需求信息。另外, 培养学生直销点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销售渠道。现在的武汉市大学生大都积极寻求打工兼职的机会, 锻炼自己。旅游企业可聘用他们, 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大学生, 作为固定的旅游直销人员, 利用其信息广、朋友多的优势, 长期宣传、销售旅游产品, 达到深入扎根武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2]王倩倩.武汉市旅游营销策略探究[J].宿州学院学报, 2014 (2) :52-54

[3]黄鑫.都市旅游:武汉旅游产品市场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4) :86-87

[4]彭培峰.基于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的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兰州商学院, 2014:8-52

武汉市旅游营销 篇2

节事旅游专指以各种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Getz曾把节事概括为8类, 即文化庆典、文艺娱乐事件、商贸及会展、体育赛事、教育科学事件、休闲事件、政治/政府事件以及私人事件。近年来, 我国各地的节事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势头, 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旅游节事活动, 比较著名的有:山东曲阜孔子文化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广州美食节、北京香山红叶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风筝节、菏泽牡丹节以及武汉的樱花节等。

本文基于节事旅游活动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客流量等方面的意义, 结合武汉东湖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 提出武汉东湖景区借助武大樱花节这一知名旅游节事活动的旅游营销策略。

二、东湖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点

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 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 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 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1982年国务院把其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 1999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1. 秀美的湖光山色

武汉东湖风景区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面积是杭州西湖的6倍, 在33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内, 有12个大大小小湖泊和120多个小岛, 犹如漫天的星罗密布。在112公里蜿蜒曲折, 港汊交错的湖岸线上, 环湖的磨山、枫多山、吹笛山等34座山峰绵延起伏, 1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 山清水秀, 山水如画, 令人心旷神怡。

2. 厚重的人文底蕴

东湖风景区有着浓郁的楚风楚韵景观, 并已逐渐成为全国楚文化游览的中心。湖北在古楚国属荆楚区域, 武汉自古是楚国腹地, 位于武汉的东湖风景区经过50多年的楚文化发掘与建设, 形成了一大批楚文化游览景点, 如纪念屈原的行吟阁、屈原塑像, 屈原纪念馆, 离骚碑, 楚人进行商贾贸易的楚市、浓缩楚国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楚才园, 更有气势磅礴的楚城与楚天台, 展示了八百多年楚文化的博大与辉煌。

3. 别致的园中之园

东湖风景区是花的海洋, 在这里东湖樱花园、荷花园、桂花园以及梅花园等, 形成了别致的园中园, 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有不同的感受。

东湖樱花园:东湖樱花园位于磨山南麓, 占地150多亩, 与日本弘前樱花园和美国华盛顿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樱花园中种植有10000余株樱花,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灿若云霞的单瓣樱花, 雍荣华贵的重瓣樱花, 还有婀娜多资的垂枝樱花。

东湖荷花园:东湖的荷花不仅分布广, 而且数量多, 是武汉市荷花最多的地区之一, 中国花协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荷花研究中心。目前园区内人工种植和天然生长了300多个荷花品种争想吐艳。

东湖桂花园:东湖桂花园位于磨山南坡, 有桂花上千株, 主要是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每当秋季来临时, 金风送爽, 桂花含苞吐蕾, 浓郁扑鼻, 素有“巴黎磨山, 十里飘香”的美誉。

东湖梅花园:梅花是武汉市的市花, 东湖梅花园与南京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江苏无锡梅园共举名为中国四大梅园, 东湖梅花园每年2月份至3月份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梅花节。

三、东湖风景区的旅游营销策略

近年来, 尽管东湖风景区有着秀美的湖光山色、厚重的人文底蕴、别致的园中之园等丰富旅游资源, 并且得到武汉市资金与政策的大力支持。然而, 东湖这个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在三月到五月期间, 其游客接待量却远不能和城市里的另一大旅游景区——武汉大学相提并论, 这期间是武大樱花绽放的时期, 在武大樱花节期间, 东湖风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仅有武大旅游接待量的1/3。因此, 面对武大樱花节所面向的巨大市场, 以武大樱花节为契机采取的一系列营销策略, 不失为东湖旅游风景区旅游营销的一个重要方案。

1. 明确客源市场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曾说过, “顾客便是生意”, “做生意的目的是招徕顾客”因为顾客光临购买之时, 也就是企业走向盈利之时。对旅游业来说, 景区景点的一切营销活动都是围绕客源市场进行的, 选择和确定客源市场是景区进行旅游营销的重要环节。

据调查, 目前, 武汉东湖风景区的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省内市场, 前来东湖游玩的游客中, 大部分是省内游客, 外地旅游客量少, 而武汉大学景区, 每年樱花节期间的游客总量中, 外地游客约占30%, 因此, 外地客源市场的营销是东湖旅游营销的重要部分。对外地客源市场进行营销, 首先要明确外地客源市场的所在。根据调查, 在武大樱花节期间, 武大的外地客源主要以广州人和大学生为主。广州人的人均GDP是国内数一数二的, 在时间和金钱中, 时间是限制广州人旅游的重要因素。往年, 来汉旅游的广州游客虽然很多, 但两地之间长远的空间距离带来的时间上的限制, 还是使得许多广州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武汉游玩。现在, 武广铁路通车后, 350公里的时速拉近了武汉、广州的时空距离, 传统4-7的组团旅游浓缩成双日游, 广州人仅利用双休日就可来武汉游玩, 武汉和广州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广州人来汉游玩的制约因素。而且广州素有花城之称, 广州人、广东人也喜花、爱花, 不过当地没有樱花可赏, 武大樱花便是其观赏樱花的主要目的地。对于大学生而言, 大学生旅游消费有着与广州人不同的特点, 如旅游时间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双休日以及“十一”、“五一”等传统假日) 、消费水平较低、喜欢结伴旅游和去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游玩等。因此, 收费水平较低, 附近有大学的旅游景点是大学生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这样的景点使得他们可以在同学处住宿, 只需要花费少量的门票费就可以享受轻松的旅游。到武汉大学看樱花完全符合大学生的旅游消费特点, 武大樱花节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项目之一。在这里, 花费少量的旅游费用就可以感受到百年名校的浓厚学术气息, 还可以享受漫步在美丽灿烂樱花下的浪漫。对于这两大外地旅游客源市场, 东湖风景区和武大樱花之间没有太大区别, 不同的只是旅游资源, 这两大外地客源市场同样可以成为东湖的主要客源市场, 东湖风景区可以把这两大外地客源市场作为自己首要拓展的外地客源市场, 在武大樱花节期间加大旅游营销力度, 将这些客源吸引过来, 逐步把这一客源市场发展为自己的客源市场。这样, 不仅可以降低开发客源市场的难度, 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游客接待量。

2. 提升品牌知名度

最好的营销是创造好的品牌。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 旅游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 旅游竞争日趋激烈, 提升旅游风景区的品牌知名度, 成为增加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 武汉东湖风景区仅是一个地方性的品牌, 到东湖游玩的外地游客, 大部分是到武汉观赏其它著名景点时听他人介绍前来的。然而, 距离东湖不远的是国内知名品牌景区——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景区强大品牌的形成在于其准确的品牌定位, 百年历史的丰厚文化底蕴和浪漫美丽的樱花风景是武汉大学的两大重要旅游资源, 武汉大学在对外的旅游宣传上, 把品牌定位于展现日本情怀的樱花, 着重宣传美丽的樱花, 文化只是作为附属资源进行宣传。樱花的准确定位, 使得旅游者在提到武大时, 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樱花, “武大——樱花”、“樱花——武大”已成为旅游者头脑中的固定模式。同样, 东湖风景区拥有秀美的湖光山色、厚重的人文底蕴以及别致的园中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提高东湖的品牌知名度, 就要从这些旅游资源中选择一个优秀的资源进行品牌定位。优美的湖光山色和别致的园中园都属于观光型的风景类资源, 与武大樱花属于同一类别的旅游资源, 将东湖的品牌定位于这类资源上, 与武大樱花形成一个系列, 采用市场营销中借势宣传的方法, 联合武大樱花一起对外宣传, 借助武大樱花节的强大品牌提高东湖风景区的品牌知名度。例如, 在武大樱花节期间, 与武大樱花一起对外进行组合式营销, 同时, 在前往武大校园的主干道上, 采用各种传播媒介, 如户外广告、LED等, 加大东湖风景区的品牌宣传力度, 使前来武大观赏樱花的游客都能够知道武汉东湖风景区, 提高东湖风景区的品牌知名度。

3. 加强营销渠道建设

营销渠道又称分销渠道。禹贡、胡丽芳将旅游景区景点的分销渠道定义为:旅游景区景点在其使用权转移过程中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途径, 也就是旅游景区景点从旅游生产企业到旅游消费者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通道。因此, 旅游景区景点必须通过一定的营销渠道, 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地点, 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旅游目标市场, 从而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实现景区景点营销目标。

据调查, 武汉东湖风景区虽已独自建立了一些营销渠道对风景区进行营销, 可是, 由于东湖风景区原有的品牌知名度不高, 导致它的很多营销渠道并未发挥应有的效用, 尤其是网络营销渠道。在互联网迅速兴起的今天, 大部分的游客都是通过网络渠道来了解和认识景区景点的, 尤其是学生, 学生对旅游景点的了解大部分是从同学的介绍和网上的搜索中了解的。而且有调查显示, 每年樱花节期间, 都会有大量的游客通过武汉大学的论坛、BBS等网路渠道, 询问、了解有关樱花节的相关信息, 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东湖风景区的网站浏览量并不多。东湖风景区可以和武大协商, 在武大的这些网路渠道上开辟一块领地, 对东湖风景区进行营销。对于通过旅行社组团旅游的团体客人, 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和旅行社达成协议, 在武大樱花节的旅游线路上增加东湖风景区这个景点。这样, 不仅可以使更多的游客通过这些渠道了解东湖, 认识东湖, 产生去东湖游玩的需求, 还可以以较少的费用支出为东湖风景区迅速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营销渠道。

四、结束语

东湖风景区拥有秀美的湖光山色、厚重的人文底蕴以及别致的园中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往对东湖开发、宣传的失误导致这一绝佳景点不被游客所熟知, 因此借助武大樱花节的客源市场、品牌知名度以及营销渠道来加强东湖风景区的市场营销, 扩大东湖风景区的旅游客源, 增加游客对东湖风景区的熟知度, 确实是现阶段东湖风景区旅游营销的一个可行性方案。

参考文献

[1]罗秋菊:事件旅游研究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 2002, (9)

[2]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 (上) [J].旅游学刊, 2003, (5)

[3]汪姣:事件旅游发展现状及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J].经济与管理, 2009 (4)

[4]臧良运:旅游学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设.2009

[5]吴珊珊马姣:高校旅游及其市场营销初探——以武汉大学为例[J], 经济·管理, 2005

[6]张庆祥胡月明: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2)

[7]胡雪君:千岛湖休闲度假有营销策略研究[J].旅游经济, 2008

武汉市月湖景区旅游发展探讨 篇3

关键词:武汉市,月湖景区,可持续发展

一、武汉市月湖景区概况

(一) 武汉市月湖概况。

武汉市月湖与长江相邻, 坐落在武汉市汉阳区西北, 东抵龟山, 北依汉水, 西与梅子山相依, 南与古琴台毗邻, 是武汉市城市中心区唯一临江又有湖的地区。月湖历史悠久, 从大禹治水驻足龟山, 春秋战国伍子胥伐楚鏖战;再到三国硝烟的风云际会, “晴川历历汉阳树”的唐宋文骚;“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的现代神话等, 加之与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松风弄清涛”的梅子山浑然一体, 互为依托, 相得益彰, 更显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素有“江城明珠”之称。

(二) 武汉市月湖景区概况。

月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中独优的地理区位、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开发建设旅游文化风景区的最佳地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政府对其进行治理。1959年成立汉阳区治理月湖工程管理处;1961年建立月湖农场;1979年更名为月湖渔场;1982年成立月湖风景区管理处。月湖风景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两山 (龟山、梅子山) 、两桥 (江汉一桥和月湖桥) 、一江 (汉江) 一湖 (月湖) ”, 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与江汉一桥交汇带, 湖面面积广阔, 呈“偃月型”, 交通便捷。月湖主题公园由月湖周边五大景观区组成, 充分体现山水园林韵味。这五大景观区分别为:北岸文化艺术区, 包括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汉江江滩、绿化广场、长江广场等;南岸是以万人露天广场、凤凰广场、月影舞池为中心的文化广场;东南侧音乐森林区, 包括古琴台遗址公园及其西侧风景园林区域;紧邻城市主干道的是东岸为凸显知音文化的知音全岛;西南侧为莲花湿地和月湖天然游泳池。

二、武汉市月湖景区现状

(一) 配套设施

1、餐饮:

餐饮配套设施不完善, 规模、档次分布不均, 缺乏特色。在文化艺术中心区设有3个高档餐厅, 绿化广场上有1个小型咖啡厅;知音岛上设有1个茶社;南岸有3个餐馆。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在景区内的小餐馆购买方便面。

2、住宿:

武汉市月湖景区周边的住宿设施齐全, 以中高档酒店为主, 且距离月湖景区较近。如, 如家快捷酒店距离月湖桥直线距离仅0.98公里;武汉艳阳天时尚旅店, 距离月湖桥直线距离1.03公里。这些酒店硬件设施齐全充备, 兼具住宿与饮食的条件。

3、交通:

该景区位于武汉三镇交界地带,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可以充分利用武汉优越的交通条件, 外部人员来武汉旅游非常方便;月湖四面道路上均有公交站点连接武汉三镇, 市内交通通达性良好;总之到达景区的外部交通较为便利, 但内部交通工具缺乏。

4、游览:

武汉市月湖旅游风景区作为一个观光游览的景区, 自然风景十分优美, 在设计月湖时, 参考了西湖、拙政园等类似环境的造园理水手法, 充分体现湖泊资源和历史典故, 使其逐渐成为一个文化自然生态和城市活力的湖。

5、购物:

景区里购物设施不健全, 数量少, 以小商店为主, 旅游商品也无特色, 这需要进一步改进。

6、娱乐:

景区内部主要是观光游览休憩, 而大型的娱乐设施很少, 只有台球、溜冰、钓鱼、体育健身等一些小型娱乐项目。

(二) 客源市场。

武汉市月湖景区的客源市场主要是近程观光旅游, 以武汉市市区及周边郊区县镇为主, 也有一部分游客来自于外省。从旅游动机和出游目的来看, 武汉市月湖景区主要是休闲度假旅游及节庆旅游等;中、远期定位应逐步扩大到度假、公务、商务、会议、文化、生态等专项客源市场。从客源组织方式看, 主要是组团与散客相结合。从旅游消费来看, 主要定位于工薪阶层市场, 中远期注重开发高收入阶层市场。

(三) 建设现状。

按照“整治湖水、以绿为主、恢复景点、逐步完善”的建设指导思想对月湖景区进行整体建设。

1、整治月湖水体, 改建环湖道路。

首先在月湖景区内铺设雨污水管, 实现污水截流;同时对月湖清淤、沟通月湖与护城河的水体联系;建设湿地生态系统, 实现月湖水体循环;参考西湖、拙政园等类似环境的造园理水手法, 不再填湖, 反而把现有低洼地和鱼塘深挖成湖来扩湖, 还地域本来面目;打通月湖与中山西路、长春路、天一阁接口, 并通过县学街把月湖与城隍庙商城连接起来。

2、以绿为主建设景区。

先后建设绿地面积达14.5公顷, 种植樟树、合欢、湘妃竹、五彩桃、红枫、槐树、五针松、杜鹃、广玉兰、宁波绣线菊等100多种植物, 使景区环境花团锦簇、绿荫环绕, 让人目不暇接, 流连忘返。

3、逐步恢复部分景点。

逐步恢复芳草洲、月岛、花屿、菊花洲等月湖区域传统景点;保留、恢复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街巷和民宅等建筑, 例如最终保留宝奎巷、银台第、蒋宅、李宅、大方岳第、徐氏宗祠、袁宅、月湖庵、杨宅、花果园庙、吴氏宗祠等10处古建筑, 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

三、武汉市月湖景区旅游发展问题探讨

(一) 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

景区内部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景区外部交通便捷, 但是景区内部面积比较大, 内部交通就只有步行, 使得游客游览期间容易产生疲劳, 造成景点间联系不紧密, 也让游客感觉不方便。虽然绿化较好但是绿化不成规模, 仅在月湖南岸有少量带状绿化和梅子山的自然绿化, 缺乏大面积有规模的绿地规划。同时, 一些条件还不具备, 如人工湿地暂时还不能改变月湖的水质等。

(二) 景区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节庆活动举办较少,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汉阳县志》里号称的月湖八景“柳映长堤、板桥花影、古楼钟韵、宵市灯光、荷风曲溆、琴台残月、梵寺朝晖、古洞仙踪”已经荡然无存。月湖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也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的现状。月湖作为武汉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大型文化项目, 被寄予厚望, 但却呈现使用率低、文化底蕴不浓厚的现状, 并没能按照既定目标实现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景区内虽然有古琴台、大剧院等优势旅游资源, 但由于缺乏传承这些文化所需的相关设施和服务, 所以仍然不能创立独特的旅游品牌。

(三) 景区内部管理不到位。

景区内部的管理条例不完善, 不能够很到位地约束游客不良行为。如景区内部随处可见游客乱扔垃圾、游人宠物随地大小便等。

(四) 景区的整体宣传、促销落后。

这样人们不了解月湖的现状, 即使开发建设的很好也无从知晓, 所以在科学规划、合理建设的同时, 加强对月湖景区的整体宣传, 多层次全方位的向客源市场推广也是势在必行的。

四、武汉市月湖景区发展战略及对策

(一) 发展战略。

武汉市月湖景区旅游发展战略:在尊重月湖自然风貌的完整性和历史的真实性基础上,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创立旅游品牌, 开展区域旅游合作, 强化旅游管理, 优化旅游服务, 制定科学的营销体系, 让月湖景区成为武汉市乃至全国城市内部湖泊旅游资源开发的金典景区, 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二) 发展对策

1、完善基础设施, 保护生态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每个景区发展最必要的最基础的条件, 月湖景区要充分发展其优良的资源与优越的区位条件, 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生态环境, 并且还要提升要求、突出特色。基础设施方面, 首先完善景区内部交通, 配备景区内部电瓶车、自行车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建立生态停车场, 方便自驾车游客;做好各种导游标志及交通导引标志;完善人工湿地系统, 建立湖泊水体质量监测系统, 适时对水体质量进行动态检测;建立环卫工人负责包干制, 进行日常垃圾的清扫保洁工作。其次, 对旅游者、当地居民、景区工作者开展生态环境教育, 例如开展“美好环境、和谐家园”的公众活动;举办“环境———人类的家园”等书画展览主题活动等, 培育人们清洁环境美好、玷污环境可耻的习惯和理念, 从小事做起、从景区做起、从今天做起等;多增设垃圾桶等设施;对垃圾进行科学的运输和处理;科学控制游客总量;倡导文明、和谐的旅游消费模式, 鼓励团队游, 控制自驾游;引导公务接待避开游客高峰期等等。第三, 还要强化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建立以法律为主导的环境保护体系, 确实美化、优化旅游环境, 使旅游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创立旅游品牌, 开展区域合作。

月湖景区历史文化深厚, 但除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伯牙摔琴的历史典故以外, 其他的很多都不为世人所知, 所以如何对月湖文化进行整理、挖掘和再现, 是月湖景区旅游开发的核心所在。月湖景区应以“湖”、“月”、“岸”为中心, 重点深度挖掘“知音文化”、“月湖文化”、“中国月文化”、“楚文化”, 在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打造新型主题文化。第二,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虽然月湖资源优良、区位条件很好, 但存在武汉市内湖泊众多、与周边景区距离也较近的现状, 景区之间竞争激烈, 这就更要通过区域旅游合作这一办法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月湖景区可以和附近的归元寺、汉阳动物园、龟山电视塔、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江滩等景点进行区域旅游联合发展。将这些景点整合, 整体宣传, 做成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 让游客在看完月湖景区后不用马上转向其他地区去游玩, 这样有助于留住客人, 发展长线路的旅游。而且整体游玩在交通、住宿成本上都会有所降低,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旅行社进行合作, 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3、强化旅游管理, 优化旅游服务。

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机制, 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源;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服务质量;同时, 还要加强对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等的规范管理, 改善环境, 制定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岗位行为规范, 推行服务承诺制;完善景区标识标牌系统;发挥视频监控作用;实行领导负责的值班制度, 处理突发事件等。

4、开展节庆活动, 实施科学营销。

首先,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广告宣传, 如图片、宣传画报、科研成果展览、橱窗、宣传栏、公交、报纸等;或拍摄以月湖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录像、导游介绍等视听方式;开展大型节庆活动, 如“中国月文化节”、举办“知音夏令营活动”, 给大中小学生提供参观和学习的机会, 等等。其次, 宣传的内容要具有代表性, 除介绍月湖的自然景观以外, 还可涉及到月湖的历史、文化、音乐、园区的建设经验和科学成就等;而且宣传要突出整体特色。例如“月文化博物馆”、“知音文化广场”, 并逐渐开发人工湿地、月湖、梅子山等一系列新的旅游项目, 打造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知音文化”品牌, 还可以和周边景区加强旅游宣传促销的联合, 大力开展与旅行社的业务往来, 掀起一股推介旅游的冲击波, 产生“大轰炸”式的新闻效应。第三, 大力开展地质旅游网络营销, 例如信息咨询、线路设计、酒店预订等, 让游客不仅能通过网络寻找到相关咨信, 还能顺利实现网上预订功能;同时, 加强外语语言在网站的运营, 扩大国际影响力, 让外国游客也能方便的查找信息并能实现顺利预订等。

参考文献

[1]阮杰, 杨敏.麻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N].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熊继红, 张新.论中部五省区域旅游合作现实基础和基本途径.商场现代化, 2007.4.

武汉市旅游软环境建设分析 篇4

关键词:武汉,旅游,软环境

1 武汉市旅游软环境现状分析

博鳌论坛秘书长、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就曾在“东湖论坛”上指出:东西部最大的差别不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别, 而是观念和软件的差别;只要能创造一个好的软环境, 中部地区边缘化的问题就会解决。对旅游业来说, 旅游软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 是衡量武汉旅游业发展潜力的标尺, 而武汉旅游软环境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1.1 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目前旅游行政管理现状, 管理工作条块分割严重, 还存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沟通渠道协调不畅等体制障碍,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分割管理的状况下对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1.2 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国家仍未有旅游业的专门法律, 很多法规都是暂行条例, 在基本法空白的现实条件下, 旅游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并不完善, 依法治旅工作开展困难。对于武汉市来说, 一方面是政策制定跟不上旅游发展形势的客观需要, 存在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一方面是对现有旅游法规、政策的研究不够、利用不够、执行力不够的问题。

1.3 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武汉市旅游企业中也不断涌现出一些高素质、具有开拓精神、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但由于历史原因, 早期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也由于游客激增和旅游服务人员地位下降、旅游业薪酬制度不合理等原因, 使得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服务技能、职业道德水平普遍偏低。

1.4 社会人文环境不佳

武汉人虽热情好客, 善款待四海宾朋, 但武汉人“火炉”似的的辣脾性使得旅游服务缺少了一份宽容、理解和细腻。作为社会人文环境的载体, 武汉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武汉和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降低了武汉旅游吸引力。

1.5 市场环境不理想

旅游市场缺乏自由公平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守法意识。“宁做鸡头, 不当凤尾”的小农思想以及“小富即安”观念, 使得旅游企业间缺少分工与合作, 很难走重组和兼并壮大之路, 也难以建立强有力的旅游企业集群, 没有办法形成合力来推动武汉旅游业的发展。

2 武汉旅游发展软环境的对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促进武汉旅游形象的提升

尽管武汉旅游业不断发展, 但始终未能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中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 除了黄鹤楼这个特殊的标志性景点外, 武汉也始终未能打出响亮的旅游品牌, 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 创造可人的经济效益。是自然资源匮乏嘛?并不是!但武汉的旅游资源并不具备排他性和独特性, 知名度和美誉度暂且不高, 所以武汉市旅游发展也不同于桂林、杭州、张家界等资源驱动型城市, 其吸引力并不能单纯依靠资源, 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是旅游资源、设施等硬环境因素和城市社会人文环境、政府管理、执行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创新力、行业服务水平和亲和力等软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武汉旅游软环境能有效的促进武汉旅游形象的提升, 突破武汉旅游发展的瓶颈。

2.2 促进武汉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发展

良好的行业管理环境、制度环境、融资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和人才环境是打造武汉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重要保障。武汉旅游软环境的提高能促使旅游产业价值链相关的信息服务、文化、教育、会展、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结合、交流和合作, 以搭建强大、高效的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2.3 提升武汉资源的品味和文化内涵

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活动, 在旅游消费过程中, 旅游者更加注重的是心理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高层次和深层次的东西, 而文化的、精神需求的满足与软环境息息相关, 旅游软环境的建设能够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和文化内涵。

3 武汉市旅游环境建设的策略

3.1 行政环境

旅游产品大多为公共产品, 因此旅游软环境的建设首先必须依赖政府、旅游管理等公共管理部门的运作, 加快行政环境建设是当务之急。

第一, 政府需要有个全局观来发展旅游。可以试图设立一个凌驾于各部门之上的旅游发展委员会, 由政府主要领导人牵头, 对武汉旅游发展工作进行协调和统筹管理, 改善解决旅游管理和资源管理一体化的问题, 加快旅游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步伐, 改善整体经营管理环境。

第二, 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调控和引导作用, 赋予行业协会和企业力量, 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 促使形成一个开放的、跨部门的, 具有广泛深入联系的旅游行政管理模式。

第三, 加强旅游业方针、政策、法规的建设和落实, 制定适应武汉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并监督实施, 提高依法治旅能力。在法规政策制定的基础上, 要加大力度培育政府的执行力。同时发挥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的作用, 全面启动并落实城市旅游功能、旅游服务规范、旅游信息系统、旅游资源开发, 包括旅游产品的评价的一系列标准。

3.2 市场环境

第一, 对于政府来说, 要积极的研究制定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 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参与武汉市旅游形象的对外宣传和促销活动。要加强对旅游相关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引导和支持, 培育大型旅游集团, 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链, 加快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要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对旅游企业进行扶持。要鼓励外商进驻旅游业, 大力扶持国营资本参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 以提高武汉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大对于企业的信用监督力度, 进一步加强旅游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建设, 综合治理旅游业信用缺失行为。

第二、对于企业来说, 要把握旅游者需求的变化趋势,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和品牌创建能力, 磨砺对旅游者需求的满足能力, 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 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对于消费者来说, 需要培育理性旅游消费观念, 不断扭转低价导向的产品选择观念, 通过宣传和监督, 从道德和法律角度约束消费者的不良行为,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3.3 人才环境

一是要充分发挥武汉科教优势,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支撑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 为旅游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不同层次旅游人才。二是要通过产学研合作, 加强对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旅游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另外, 要注重对一线员工素质的培养, 让他们真正发挥“城市文明使者”的作用。

3.4 服务环境

对于政府来说, 改善服务环境需要健全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进一步提高武汉市旅游诚信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旅游监管和规范市场的作用, 建立并完善武汉市旅游质量监督、公示制度。建立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旅游质量投诉, 以保障游客利益。另外, 可以在全市旅游行业开展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培育以游客利益为第一追求、以游客满意为第一标准, “游客至上”、“服务为王”、“管理就是服务”的服务理念。

3.5 社会人文环境

社会人文环境的改善首先要注重提高市民素质。市民素质是社会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而市民的素质的提高, 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但也决非可望而不可及。因为人的素质可以通过接受教育逐步加强;可以通过科学知识的应用、现代化的管理、制定和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来加以保障。其次, 要让市民牢固树立“城市旅游”的理念, 确认武汉这座城市就是一个“大旅游产品”的理念, 确立每一位武汉市民都是旅游从业人员的理念, 增强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另外, 要充分发扬湖北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如以荆楚先人为代表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进取精神;以近代工业化先驱张之洞和武汉现代制造业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以辛亥首义革命党人为代表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敢革命精神等。

参考文献

[1]保继刚.城市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诊断武汉市中小旅行社的营销策略 篇5

然而进入2010年, 世界瞩目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武汉的旅行社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在这一片繁荣的景象下, 武汉市的中小型旅行社们, 似乎忘却了金融危机的伤痛, 忽视了来自国字号旅行社、康辉国旅、上海春秋国旅等传统旅游大鳄和携程旅行网、芒果网等新兴网络旅游势力的双重夹击, 无视自身的营销短板。

一、武汉市中小旅行社营销短板剖析

1. 中小旅行社市场定位缺失

多数中小旅行社由于没有专业的营销队伍, 从事市场的人员素质偏低。以我挂职的旅行社为例, 其负责市场的副总和市场部经理都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所以, 武汉市多数中小旅行社的市场部的岗位职责不明, 从老总到市场部负责人很少静下心来思考企业长远的市场定位问题。有的旅行社成立十几年了, 但对于要在目标客户心中和目标市场区域树立怎样的旅行社形象, 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划。十多年来企业的规模一直徘徊不前, 老总是最大最主要的业务员, 老总一天不出去跑关系, 企业的生存就有问题。也就是说, 旅行社成立十多年了, 还没有走上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缺乏自我运转的企业机制。我在分析了其经营环境之后, 从市场营销方面得出的结论是:该旅行社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 导致企业的业务开展起来很困难, 做了十几年的企业面临如同刚成立的企业市场环境。

2. 中小旅行社员工缺乏全员营销的理念

中小旅行社对客服务的一线员工在服务过程中顾客意识和企业意识不够, 从而造成较低的顾客满意度。中小旅行社员工往往营销的积极性较差, 上面的分析也提到了武汉市中小型旅行社的老总们往往是企业最大最辛苦的业务员, 企业的销售全靠老总支撑。并且, 其老总也是最累的。因为其需要经常去安抚那些投诉的客户。归根结底, 武汉市的中小旅行社员工全员营销的意识缺乏, 或是没有统一企业得的高度。从而造成了企业销售业绩徘徊不前、企业利润下降、顾客流失率较高等的现象。

3. 中小旅行社营销手段简单单一且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大部分的中小旅行社市场营销就是上门推销、低价抢单等。其没有正确应用营销组合策略, 或是将6Ps策略分割运作;不少企业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组合决策能力低, 单纯注重目前产品的功能和质量, 对产品的生命周期缺乏认识, 产品定位模糊;风险意识弱, 经常推出市场无需求的新产品, 或选择目标市场时不考虑企业自身现状, 盲目行动;品牌意识薄弱, 缺乏产品整体价值策划, 有些实力不错的企业心安理得地长期模仿别人做旅游产品;对目标顾客和竞争对手分析不够, 分销渠道管理方法落后, 控制和扩展能力不强;营销技术薄弱, 对整合传播认识肤浅;企业促销手段单调落后, 最常用的就是“广告”、“人员推销”、“回扣”和“价格战”;广告成了营销的代名词, 着眼于一时的轰动效应和短期效益, 资金浪费严重, 而对产品质量、服务体系、企业形象、公关建设却很少花力气改进。

4. 中小旅行社营销投入较少

市场的巩固和市场的开拓, 持续的综合营销投入必不可少。许多中小旅行社由于效益差, 加之目光短浅, 对营销投入缺乏正确认识, 陷入营销投入是增加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的误区。企业用于企业形象、公关活动、产品宣传促销的投入不足, 有的甚至没有营销的投入。就以我挂职的旅行社而言, 还是几年前在开发区报上登过几期广告。于是, 出现了新产品研发少、企业形象宣传少、公关建设活动少、营销人员培训少、销售激励不够等的现象。在当前竞争空前激烈、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时代, 没有足够的营销投入, 再好的产品也会被“上帝”遗忘得一干二净。

二、武汉市中小旅行社营销补短分析

1. 树立现代人力资源观念,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中小旅行社营销力的强弱, 从根本上看, 取决于营销队伍素质。企业只有拥有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才能制定与实施高水平的营销策略, 企业才能有科学市场定位。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营销队伍建设, 把人才引进、培养、发展、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立营销人才开发与管理的新机制, 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培训现有营销人员, 定期学习市场营销理论, 把握现代市场营销特点和发展趋势, 严格内部考核制度, 组织营销人员参加全国营销员资格统一考试, 逐步实施持证上岗。

2. 科学地市场定位, 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

与大的旅行社相比, 我国中小旅行社面临着人才薄弱, 管理能力差, 经济效益低下, 资金短缺等严重问题。不仅如此,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 人民的需求档次逐步提升, 价格影响减弱, 开始追求品牌和高质量、多功能的消费品, 没有特色的中小旅行社在低层次的竞争中很难生存。中小旅行社应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 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

3. 实施内部营销, 打造全员营销的氛围

营销工作并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 企业所有部门都应以“满足客户”这一原则为中心, 致力于满足客户需要, 而要在企业创造上述全员营销的氛围, 在旅行社实施内部营销必不可少。

员工不是会自动热爱自己的公司和它的品牌吗?坦率地说, 不会。现实地讲, 有些人工作的目的就是养家糊口。企业可以接受这样平庸的绩效, 但肯定是不提倡的。内部营销被描述为, “将雇员当作顾客, 将工作当作产品, 在满足内部顾客需要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创造满足雇员需要的工作来吸引、发展、激励和保持高质量的雇员, 是将雇员当作顾客的哲学, 是一种使工作符合雇员需要的战略”。

中小旅行社应抛弃视人力成本为负担的错误理念, 主动地实施和贯彻上述内部营销的理念和方法, 从而降低中小旅行社的人才流失率, 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使员工产生“企业为我、我为企业”的意识, 推进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4. 科学系统地运用营销组合

首先, 在产品方面, 旅行社应有整体产品的概念。具体表现在, 积极创新产品, 给客户不一样的体验, 在产品的核心功能上与竞争对手形成区分;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 打造属于自己旅行社的特色卖点;并且注重顾客的满意度和口碑,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注重售后服务, 将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到企业的高度, 从而极力开发企业老客户的购买潜力。

然后, 在销售渠道方面, 中小旅行社也要注重互联网这个销售渠道。

最后, 在促销方面, 除了应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和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之外, 应注重丰富营业推广的方式, 给顾客创造切切实实的财务利益。

5. 树立长远市场眼光, 加大营销力度

中小旅游企业没有大企业的规模优势, 平均成本 (服务成本、营销成本、管理成本) 过高, 然而要想获得市场必定要以不高于其他品牌的价格进行销售。这样, 利润空间被压缩, 进而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市场, 结果是进入没有资源投入销售就无法提升, 销售无法提升就没有资源投入的怪圈。所以, 中小旅行社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 必须在营销方面舍得花银子, 世界上没有白吃的蛋糕。因此, 中小企业应多方筹措资金, 并加强对应收应付款项的管理, 灵活地运用商业信用, 使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投放到市场营销当中。

参考文献

[1]童举希:中小企业营销力提升对策[J].投资与营销, 2005 (10)

[2]熊吉陵郭朝晖:关于中小企业营销发展的思考[J].理论前沿, 2006 (12)

[3]夏达福:中小企业的两种营销战略[J].中外企业家, 2004 (10)

武汉市旅游营销 篇6

一、武汉市旅游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档案工作缺乏统筹规划。旅游档案部门分布十分广泛,各行业、各部门的旅游档案工作各自为政,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因职权有限,无法对全市旅游档案工作做出统一规划,不利于有关部门对全市旅游档案规模及旅游档案工作有一个准确、全面的了解,严重制约了旅游档案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利用,不利于旅游档案价值的实现。旅游档案工作缺乏统一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旅游资源的多头管理导致各旅游景区档案工作缺乏统一规划;(2) 旅游企业性质的多样性导致各旅游企业档案工作缺乏统一规划。

2.旅游档案规章制度欠缺。旅游档案工作需要专门的政策法规进行宏观指导和控制。目前,武汉各旅游相关部门、旅游景区(点)的档案工作大多采用的是《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根据机关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来管理本单位档案。专门性政策法规的欠缺导致武汉市有关部门无法依法治档,旅游档案工作进展缓慢。一些旅游档案的拥有者没有意识到旅游档案作为重要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与作用,对其拥有的旅游档案没有进行妥善保管和有效的开发利用;一些档案部门和旅游部门却因征集不到旅游档案、旅游档案不完整,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3.编研工作有待加强。武汉市利用丰富的旅游档案资源研发了大量档案文化产品,但相对于武汉市的悠久历史、旅游档案规模以及其他地区对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程度来说,编研工作仍有待加强,表现在:(1)武汉市旅游档案资源的编研成果从全局来看数量并不多。笔者发现,除了档案馆因馆藏优势以及重视编研工作,编研成果比较多,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编研成果都比较单薄,大多只有旅游营销方面的宣传材料。编研工作的开展相对于武汉市旅游档案规模来说,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编研成果在促进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实用性不强。许多单位开展编研工作完全是为了完成升级达标的硬性指标,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这样的编研成果基本上就只能沦为迎接领导检查的道具,而不能服务旅游者和旅游业。

4.信息化建设水平低。武汉市旅游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主要表现在旅游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不全和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完成档案工作目标认定工作、实现旅游档案规范管理的相关部门和行业中,基本上都只完成了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全文数据库建设却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旅游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制约了旅游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武汉市旅游局主持创建的武汉旅游数据采集管理平台,旨在推进全市旅游行业的智能化管理,实现旅游领域有关信息的统一采集和存储,以及信息的互通互联,为游客提供汇集“食、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3]。然而,由于各类商家信息化建设进度不一、资源共享意识普遍不高等原因,到目前为止,仅有包括黄鹤楼公园、东湖风景区在内的六家商家在该平台注册,这严重制约了智慧旅游惠民、利民功能的实现。

5.资金投入不足。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要求将档案馆(室)在档案征购、保护、抢救、安全保密、数字化、编纂、陈列展览及设备购置和维护等方面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科学合理核定档案工作经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因档案工作处于基础服务性地位,无法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相关部门将有限的资金更多投入到景点的建设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中,如此一来,专门用于旅游档案工作的资金就只有很小一部分,即使档案数量在不断增加,档案事业经费也不会有所增加。武汉市档案事业经费几乎全部来自财政拨款,整体投入不容乐观。旅游档案经费数量并没有随着旅游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旅游档案工作滞后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6.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旅游档案工作和旅游档案开发利用要求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档案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旅游专业知识。然而,由于对旅游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武汉市旅游档案工作人员数量较少,技能较低,服务意识较差,缺少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二、武汉市推进旅游档案工作的对策研究

1.武汉市旅游档案工作的原则。

(1)统筹规划原则。在大力发展大旅游的时代背景下,旅游档案分布十分广泛,无论是旅游主管部门,还是各旅游景区(点)、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无论是档案馆,还是文化、园林、水务、宗教、交通等各个相关部门,都藏有丰富的旅游档案。对旅游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落实各单位旅游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进而实现全市旅游档案信息的集成增值、序化增值和开发增值,改变“孤岛式”的旅游档案信息提供模式,实现旅游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协作、宏观配置,避免各自为政、随意开发带来的各种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

(2)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旅游档案工作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旅游档案,特别是一些珍贵的历史档案,需要及时归档,并用科学的手段妥善保管,利用时尽量使用数字化档案信息或档案复印件,避免出现档案原件的丢失、破损、涂改等问题,同时还要对旅游档案进行深度开发,努力挖掘旅游档案的核心价值与内涵,创新旅游档案利用方式,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源”,充分发挥旅游档案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使旅游档案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文化传承服务、为社会需求服务[4]6。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原则。旅游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有助于旅游档案发挥作用,创造社会、经济价值,获得社会关注与支持,产生社会影响。但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需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无论是旅游资源的建设和修复,还是编制图书、画册、期刊,制作电视片、纪录片、音像制品等档案文化产品,或是研发旅游周边文化产品,都能吸引旅游者,增加经济收入,弥补经费不足。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将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此外,相关旅游部门和档案部门根据其职能范围,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如电子期刊等,举办各种形式和主题的档案展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科普教育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能有效完成旅游档案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使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如果只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旅游档案工作就缺少了动力,无法更好地为旅游经济甚至是社会经济服务。

2.武汉市推进旅游档案工作的措施。

(1)建立健全旅游档案相关规章制度。1政策法规。政策法规的建立能更好地引起各旅游相关部门、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对旅游档案的重视,督促他们做好旅游档案工作,协调各单位、组织旅游档案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为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出台了旅游档案相关政策法规。如扬州市档案局、旅游局、园林局于2004 年联合制定了《扬州市旅游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海宁市旅游局2013 年也出台了《旅行社经营管理档案规范》,这些都为武汉市建立旅游档案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武汉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联合旅游局、园林局等相关部门,针对武汉市旅游档案产生的范围、特点和规律,制定适合本地特色的、操作性强的政策法规。通过具体政策条款的制定,明确武汉市旅游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使旅游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统计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2管理制度。旅游档案管理制度是旅游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旅游相关行业和部门的交流,结合行业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档案管理制度。作为旅游档案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制度,三合一制度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做到类别设置要科学化、归档范围全面化。

(2)大力支持编研工作,严格把控编研成果质量。近年来,全国档案工作正呈现出从重保管向重利用转变的新趋势。编研工作是旅游档案整理保护与开放开发利用的高级形式,做好旅游档案编研工作,对弘扬档案文化、城市文化,促进文化旅游、知识旅游的发展,满足利用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武汉市既要大力支持编研工作,丰富旅游档案编研成果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严格把控编研成果质量[5]。

(3)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旅游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快旅游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武汉市智慧旅游城市创建的迫切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逐步推进武汉市各旅游相关部门、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的旅游档案信息化工作,将旅游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单位档案工作信息化甚至是整个单位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中。其次,加快馆藏档案及增量档案的数字化。既要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也要重视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优先对利用率高、保存价值较大的旅游档案进行全文扫描,以数字化档案代替原件提供利用。最后,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以智慧旅游建设为契机,推进档案馆、各旅游相关部门、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的旅游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推进武汉旅游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建设,争取早日实现旅游数据的集中统一采集和存储、信息的互通互联,提供及时的数据服务;集中力量创建统一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门户网站,为游客提供综合性咨询服务、行程计划辅助服务等综合一体化的智能服务[3]。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网状结构,既有利于旅游行业的现代化管理,能够为游客随时随地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众的信任度与参与度,让智慧旅游更加惠民、利民。

(4)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收入。目前,我国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旅游档案工作所需的经费绝大多数都是完全依赖财政拨款,但这往往无法满足其实际需要。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为旅游档案工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积极动员社会公众进行募捐。旅游档案资源作为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众同政府一样,享有利用旅游档案资源的权利。因此,政府应积极动员、鼓励社会公众对旅游档案工作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加强旅游档案文化商品的建设。首先,推进旅游档案编研成果的商品化。如武汉市委宣传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等多家单位联合出品的微电影《八七87》,作为十佳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6],笔者认为可将其制作成音像制品推向市场,在弘扬红色文化和武汉城市形象的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其次,加强旅游景区知识产权保护,对带有本景区标识的商标进行注册,自行研发销售带有本景区(点)商标的纪念品,拓宽创收渠道。

参考文献

[1]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http://www.whrd.gov.cn/cwhgb13j23/5093.shtml

[2]武汉旅游网[EB/OL].http://www.visitwuhan.cn/Default/wuhan/Home.

[3]武汉市旅游局.武汉市旅游局智慧旅游数据中心及公共服务门户平台[EB/OL].http://www.wuhantour.gov.cn/zhlv/2828.jhtml,2014-2-25.

[4]张东华,刘名福.文化共生环境下档案文化发展动力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4).

[5]武汉档案网[EB/OL].http://www.whdaj.gov.cn/8/.

[6]百度百科.八七87[EB/OL].

武汉市旅游营销 篇7

一、前言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国内民众环保意识的高涨,自行车旅游作为一种健康、绿色的旅游方式被高度推崇。自行车旅游能够满足游客健身、游乐的需求,符合当代人追求游乐体验的旅游心理,更符合低碳旅游、绿色旅游的大趋势。

国内外学者于20世纪末才开始关注自行车旅游这一新现象和新兴旅游市场,现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较为分散,主要包括自行车旅游的性质和特点、自行车旅游的经济社会影响、自行车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自行车旅游发展的模式、对策建议、发展趋势分析及游客体验等。总的说来,目前国内外对自行车旅游的学术研究都相对滞后于自行车旅游在全球的发展实际。

武汉市自行车旅游发展迅速,相关研究多为对政府政策的解读分析,以及游客行为特征和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研究。研究时间早,无法准确解读快速发展的武汉市自行车旅游现状。因此,本文拟以武汉市为例,研究分析自行车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以及自行车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

二、武汉市自行车旅游现状概述

武汉市近几年着力建设自行车绿道系统。根据2012年发布的《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规划》,武汉市十年内将建成绿道2200公里,包括市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并设置服务区70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停车、自行车租赁、商品租售、休息餐饮、医疗救助等服务。绿道建设为自行车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证。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武汉连续三届圆满举办,极大地调动了武汉市民的骑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骑行氛围。另外,武汉大学城的学生群体热衷于自行车骑行,对于推进自行车旅游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高涨的自行车旅游热情推动了自行车租赁行业的发展,大量个体租赁经营点在景区周围、商业网点出现。然而,政府大力推广的公共租赁自行车却难以赢得游客的青睐。

三、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调研小组在东沙绿道、滨江绿道、知音湖绿道、汤逊湖等发放问卷,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78%。访谈调查共计得到访谈资料共18份。

(二)研究方法

对于问卷数据使用SPSS进行分析,对人口统计学特征、游客行为模式和满意度三类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研究需要进行相关分析。

四、分析与发现

(一)武汉市自行车旅游市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整体来看,在武汉市进行自行车旅游的游客,主要是青年男女群体,大学生群体占到了66.6%,自行车旅游群体表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

(二)武汉市自行车旅游市场动机与需求特征分析

1、骑行需求较为旺盛

调查发现,超过65%的受访者有在武汉市进行自行车旅游的体验,武汉市已有大量的自行车骑行群体。同时,武汉市潜在的自行车旅游需求未被满足。在没有骑行经历的受访者群体中,有将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进行自行车旅游。但由于道路状况差、自行车租赁不方便等因素限制,受访者没有进行自行车旅游活动。

2、骑行动机多样化

据调查,游客骑行动机主要包括放松心情及缓解压力(31.8%)、游览景点及欣赏沿途风景(25.6%)、锻炼身体(19.2%)和亲近回归自然(15.%)。动机呈多样化,反映出自行车旅游具有文化功能、康体功能、美育功能和社交功能等。

(三)武汉市自行车旅游市场消费行为特征

1、自行车旅游目的地优先选择环湖和环山旅游路线

旅游者骑行的地点多为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景点。东湖景区(38.5%)、黄鹤楼景区(20.3%)及江滩(18.7%)位列前三,成为骑行者的重要选择。从骑行者的动机来看,游览景点、欣赏自然人文风光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2、喜欢与同学一起骑行

有53.3%的受访者选择与同学一起骑行,家人、情侣也是其主要游玩伙伴。这与自行车旅游者的年龄层分布主要为青年群体有关,其社会关系主要就是同学、家人、情侣。

3、喜欢在春秋季节、节假日和周末出行

由于武汉市夏季高温、动机湿冷的气候特点,短暂的春秋季成为游客骑行游玩出行的主要季节,共计76.1%。游客多选择在市内和郊区骑行,范围小,距离近,属于短程一日游范畴,这一点很好地适应了学生和上班族周末和节假日的旅游需求。

4、旅游消费水平不高

自行车旅游消费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骑行群体以青年人为主,学生和刚步入职场的上班族消费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自行车旅游时间短,旅游活动以体验骑行乐趣、欣赏风景为目的,主要花费为租车费(41%)和餐饮费(29.7%)。

5、自行车自有率高、个体租赁自行车更受欢迎

自行车旅游者中有49%拥有自行车,较高的自行车自有率表明自行车旅游在武汉市得到了相当的普及。有29%的自行车旅游者选择向个体自行车租赁企业租赁自行车。品牌车行车辆种类多,骑行体验好,租借方式灵活,成为游客租赁自行车的首选。

(四)武汉市自行车旅游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1、有利因素

武汉市自行车旅游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自行车骑行游客市场基础较好。自行车赛事的开办,民间车协纷纷成立,骑行群集较大。自行车旅游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武汉市政府将绿道纳入市交通建设规划,增加公园绿地建设,增设服务设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初具规模,个体自行车租赁市场快速发展,这两个系统的自行车租赁服务为游客骑行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2、不利因素

在实地考察中发现:自行车绿道建设尚未完善,绿道建设呈现片段化,缺乏合理衔接;绿道缺乏有效管理,经常被行人、机动车和摊贩侵占,影响骑行体验。同时,公共自行车主要是为解决上班族“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而设计,在规划设计和租用手续上并没有太多考虑自行车其行车需求;此外,由于管理不善,自行车受损严重,导致骑行体验差。

五、武汉市自行车旅游市场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着力开发自行车旅游产品

积极开发自行车赛事旅游产品。通过自行车越野竞速赛、自行车公路赛、“BMX小轮车”技巧挑战赛等一系列自行车比赛,激发武汉市民参与自行车运动的热情,扩大武汉自行车旅游的影响力。

开发自行车会展旅游产品。借助会议、展览会和节庆活动等各种展览和活动的开展提供自行车相关产品,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展会平台为武汉自行车旅游提供宣传和推广。

(二)引导市场需求、规范市场供给

发展武汉自行车旅游市场要靠政府部门宣传引导。政府应当大力宣传绿色低碳、健康环保的旅游方式;对自行车旅游市场及相关行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结合武汉市旅游特色,开发有吸引力的自行车旅游线路,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三)加强支撑和配套建设

上一篇:贵州省榕江县下一篇:高职人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