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营企业

2024-10-02

武汉民营企业(共12篇)

武汉民营企业 篇1

0前言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较低, 竞争力不强;二是企业技术水平处于边缘地带, 创新能力较差;三是企业区域分布不平衡, 合作精神缺乏;四是企业国际营销能力不强, 国际化水平较低。

1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滞后的反思

1.1产业集群不具规模, 产业链配套体系不完善

从发达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出,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型民营科技龙头企业的带动。虽然武汉有像武汉钢铁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 但数量较少。企业主导产品缺乏上下游配套体系, 导致产品供应链延长, 这样既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又丧失了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1.2产权关系不甚明晰, 现代企业制度尚未从根本上建立

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之初未对创业股权、技术股权和管理股权等产权作明确界定, 导致未来发展中产权纠纷不断;初始投资主体不明确, 如创业资本主要是靠借贷、科研经费等方式积累起来的;对优惠政策形成的政府扶持基金, 其所有权归属的界定仍存在争议;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兼并、联营、租赁、承包、合作、股份制改造、收购等形式壮大了规模, 但国有资本的产权归属如何界定仍是问题。

1.3创品牌意识薄弱, 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 企业品牌仅仅是一个名称, 品牌资产很低。即使一些企业拥有一定价值的企业品牌, 但由于企业间实力相差不大, 品牌的差异化小, 因而若干强势企业品牌并没有形成。虽然省内知名的民营科技企业如凯迪电力、人福高科技、精伦电子、华中数控等都拥有自己的品牌, 但诸多消费者和公众对其品牌不熟悉。甚至许多企业领导人虽有名牌意识但并没有将 “品牌战略”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

1.4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创新动力不足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强。原因在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 必然影响企业的即期利润, 自主创新导致较高机会成本, 这种意识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风险太大。发展高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 一旦创新失败, 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融资难阻碍创新。有关资料显示, 政府科技投入体制还倾向于将资金大部分投入到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 投入到企业的很少, 而投入到民营企业的则更少。民营企业大多由于资信差, 寻保难, 抵押难, 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

1.5政府扶持与落实不到位, 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

据了解, 武汉市政府虽然出台了很多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 但并没有很好地落实, 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如大多数企业对政府的扶持政策并不知晓, 有的企业知道政策但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兑现政策。此外,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在管理咨询、人员培训、企业诊断、技术评估、技术经纪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特别是技术预见、产业预测等关系企业技术创新路线选择的重大信息很难获取。

1.6多元化融资体系不健全, 融资渠道有待畅通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不顺畅的原因在于:民营科技企业自身投资少, 规模小, 在融资贷款时往往因无抵押担保而无法向银行贷款, 说到底还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企业信用得不到证明, 银行自然不敢放款;融资渠道单一, 特别是初创期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基本上只有依靠股权融资;民营科技企业对融资知识匮乏, 普遍存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民营科技企业不认同财务顾问服务的价值。企业家往往存在一种偏见, 认为企业直接寻找投资者, 在获得资本的效率和成本方面都是最佳选择。

2加快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2.1引导民营科技企业的合作思维, 加强企业联盟, 扩大企业规模, 为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打造坚强的后盾

现代企业发展离不开“竞合意识”。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市场上, 企业要生存首先应该建立企业间的合作意识, 并在尊重每个合作企业的前提下, 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搭建企业之间力争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 摈除缺乏战略性思维的短期逐利行为。要强化民营科技企业的合作意识, 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 进行跨所有制、跨地区的联合、收购和兼并, 组建企业集团。同时要加大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 实现资产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 促使资金、人才等向民营科技企业的合理流动、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向规模化扩张,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2.2创新举措, 打造垂直型产业集群, 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业

垂直型产业集群是以大企业为轴心, 众多民营科技企业集群在其周围为其做配套生产或服务或发展相关产业的产业集群模式。为了提高武汉民营科技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与知名度, 应做到:提升理念, 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市场导向、产业延伸、产品协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培育龙头企业, 提升工业园区整体水平;发展产业经济, 健全服务体系, 全力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基础上, 重点增加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业。

2.3改革产权制度, 理顺产权关系, 建立以股份制为基的现代企业制度, 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科学的体制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组织保证, 要推动企业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 深化体制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①建立资产结构多元化的企业出资人制度和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通过建立职工股份、集体股份、技术股份和管理成果股份, 使企业内部产权清晰, 责权明确。②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营层各自权利, 责任和利益, 形成三者之间分权和制衡关系。在企业的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 确立既相互协调合作又相互制衡监督的合理体制。③健全企业的约束机制, 使企业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经营者能够自主地运用资金、场地、设备、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 掌握生产经营权, 满足市场需求。④构建“归属清晰, 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 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2.4强化品牌意识, 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品牌建设体系, 为民营科技企业品牌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强化品牌意识, ①要增强科技企业 “品牌质量先行”的观念。产品质量是企业创品牌的基础和核心要素。企业从领导层到基层都要贯彻产品质量意识, 始终视产品质量为生命, 坚持推广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②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品牌观念。企业领导者应当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 尽快实现企业品牌发展思路的快速、彻底转变。③要树立起开放的大市场观念。企业要破除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旧观念、旧思维, 要放眼全球,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努力把品牌做大做强。④政府要利用自身的优势, 引导企业诚信, 为民营科技企业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五是消费者自觉树立品牌意识, 养成使用及消费品牌产品的良好习惯, 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 为科技企业创立品牌提供内驱力。

2.5以市场为引导, 强化自主创新意识, 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鼓励技术革新

武汉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要从战略上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首先, 民营科技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永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其次, 政府要扮演好扶助角色, 积极强化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通过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 解决企业不想创新的问题;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氛围, 让企业敢于创新;完善创新合作机制, 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与大企业的技术战略联盟, 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 推进开放创新, 让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互惠共生的环境中提高创新能力。

2.6完善多元化融资体系, 建立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融资机制, 提供融资服务平台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融资机制, 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服务平台。首先, 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融资机构帮助民营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同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宽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其次, 建立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融资机制, 完善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 让无形资产也能当做财产抵押。再次, 设立科技银行或面向民营科技企业的政策性银行。为了解决民营企业创新创业融资问题, 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经验, 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合投资, 设立为满足创新型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民营科技企业专业银行或科技银行。可以实行配额制, 规定这些银行的贷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是民营科技企业贷款。其运作模式可以是以财政部分贴息的方式, 低息直接向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 或通过本地合作银行的转贷, 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投资。

摘要:武汉民营科技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实力不断上升, 但与我国沿海地区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并提出了加快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武汉民营科技企业,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涂文学, 王朝平主编.武汉民营科技20年[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6.

[2]马建新著.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3]赵国明.武汉民营科技企业的现状及出路[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9.

武汉民营企业 篇2

武汉明阳天下拓展公司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全面、系统、高效、个性化管理培训服务的专业机构,致力于成为国内最优秀的专业培训服务提供公司。

武汉明阳天下拓展公司为企业定制培训、咨询、公开课为核心业务,拥有管理技能、人力资源、职业发展、企业拓展等十二类课程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服务。

武汉明阳天下拓展公司聚集千余名实战派培训讲师,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专业、贴身的培训方案,为企业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助力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

“个性化”培训设计--结合客户实际情况,量身定制

不同客户的管理问题是不同的,必须采取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在完善的课程体系下根据客户具体问题提供定制式、个性化培训服务。武汉明阳天下拓展公司是武汉领先的拓展培训机构,是体验式培训在武汉发展的开拓者和领跑者!武汉明阳天下拓展公司专业专注、热情服务,以团队建设为核心目标,以公司独特优势服务广大企事业单位!武汉明阳天下拓展公司专业拓展培训服务商,拓展训练课程、军事野战课程、沙盘模拟课程研发商和培训产品供应商!

武汉民营企业 篇3

根据意见,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企业总部,以及国内外大企业的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等职能性总部,都将成为武汉的重点引进对象。

具体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100强企业,国家确定的大企业(集团)以及区域性管理总部,国内行业排名前10位的龙头企业等。同时,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以金融创新和建设金融安全区为重点,支持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和投资公司等总部在汉设立区域总部或结算中心等。

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会上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设立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在企业总部设立、办公用房、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

意见明确,支持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参与政府组织的债券发行、国有资产重组和企业上市。实施积极的土地政策,对总部企业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纳入全市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申报职称、落户、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对总部经济负责人均有优待。

市长与总部企业定期对话

根据意见,武汉市将建立市长与总部企业的对话机制,定期举办“武汉.总部企业高峰论坛”。武汉地区企业家服务机构将对总部企业实行经常化服务,定期与总部企业进行沟通。建立专人、专线联系制度,随时听取总部企业的诉求,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在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方面,新办企业总部办理注册登记时可享受便利。经认定的总部企业纳入大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名单,重大产业项目享受市重大项目便利直通车服务。

鼓励探索“飞地经济”模式

武汉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篇4

核心竞争力, 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 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 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 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肯尼思·安德鲁斯使用“独特竞争力”不仅对一个组织做什么进行描述, 而且描述它做什么做得非常好。根据现代企业能力理论, 零售企业竞争力是指能给零售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迈克尔·利维 (Michael Levy) 认为:对零售企业来说, 建立长远的竞争优势取决于5个因素:顾客忠诚、商店选址、与供应商关系、信息管理与分销系统、低成本经营。这5个因素考虑周到就可以建立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 能给零售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就是零售企业的竞争力。

二、目前武汉零售业存在的差距和不利因素

1. 规模实力

进入我国的外资零售企业大多都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而且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 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等。我国本土零售企业普遍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发挥成本优势。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 2007年销售额3788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约25000亿元人民币) , 而2007年武汉市最大的商业集团——武商集团销售额只有92亿元人民币。另外, 从零售企业的店面数量来看, 一般认为连锁分店发展到l4个时才能发挥规模优势, 开始盈利, 而武汉市现有的连锁企业平均每家拥有店铺8个, 大多数是3个~4个, 即使规模最大的武汉中百集团也只有120余家仓储超市、500余家便民超市, 而美国的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超过7, 000家连锁店。沃尔玛正是凭借其规模化经营, 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业巨头。由于国外零售企业规模大, 实力雄厚, 因此他们在商品采购和物流配送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国内零售企业采购常常需要经过三四道中间环节, 采购成本相对较高。而外资零售企业在这方面就占有很大的优势, 比如沃尔玛, 集中大量采购, 从厂家直接进货, 减少了中间环节, 而且凭借其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 产品的价格、质量和服务都可以达到最优。

2. 技术水平

零售企业的经营业绩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跨国集团不仅能在本国市场上游刃有余, 而且还普遍运用信息技术, 在全球建立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 因而可以自如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商品、信息、人才的布局和运作。如沃尔玛在高科技和电子技术的运用方面, 投资4亿美元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 实现了全球联网。沃尔玛在全球7000多家门市店通过全球网络可以在一小时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这方面技术的优势对我国零售业形成的挑战是致命的。武汉市商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经验型、粗放型管理仍然是武汉市商业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

3. 经营理念

对零售企业来说, 消费者本位理念的确立是其向前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全球领先零售企业成功的共同点就是以顾客为中心, 满足顾客需求, 培育并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它们往往设法保持企业利润、顾客需求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 以顾客为中心来选择商品和经营企业。沃尔玛的“顾客至上”的原则可谓家喻户晓, 它的两条规定更是尽人皆知:第一条规定:“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规定:“如果顾客恰好错了, 请参照第一条!”“顾客至上”、“顾客永远是正确的”、“超越顾客期望”的理念使其赢得了全世界的顾客。而对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 消费者本位理念还仅仅是一种宣传口号, 落到实处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在经营理念上还没有真正做到企业利润、消费者满意、社会利益三方面的统一。外资零售企业一般有明显的定位, 并根据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要求, 积极向其他业态扩展和创新, 保持一种随机应变的姿态, 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的零售业在目标市场上定位不明确, 竞争手段单一, 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

4. 内部管理

外资零售业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较大的经营规模, 具有减少成本、降低价格的能力。进入我国的外资零售企业, 由于其资金实力雄厚, 自身又具有很好的品牌优势, 他们重视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的挖掘, 通过市场机制选拔人才, 不惜重金聘请高级管理人员, 注重对当地经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利用当地的文化背景进行扩张。我国的零售业企业由于单位经营管理水平低, 造成了较高的进货成本和经营费用, 在价格方面不具有优势。这种管理上的差距导致了, 我国零售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例如:中国零售企业单位面积营业额平均约为2.1万元/平方米, 相当于外国零售企业的50%;人均营业额平均约为67万元/人, 相当于外国零售企业的40%。2003年中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平均值仅为9%, 而外国零售企业的则达到了24%, 差15个百分点;中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分布情况来看, 毛利率低于5%的占了30%, 5%~10%的占了35%, 10%以上的只占了35%, 而外国零售企业中, 毛利率在20%以上的占80%以上;资金周转率方面, 中国零售企业为4.24次/年, 而外国零售企业为6.25次/年;流动比率的均值中国零售企业为0.93, 外国零售企业1.01。

5. 品牌建设

国外一些知名品牌的零售企业由于其在经营、管理、服务、企业定位和购物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并且它们大部分都通过品牌经营带动资本并购, 以实现超常规的资源占有和稳定的市场份额。外国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5%, 尤其是沃尔玛和家乐福这两大零售巨头的商誉已接近100亿美元, 而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华联超市, 按照总资产5%的比例计算, 无形资产只有0.6亿人民币, 差距不言自明。另外, 外国零售企业也很注重开发自有商品品牌。目前在发达国家, 大中型零售企业经营自有品牌的比例逐年递增。英国主要超市3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 最高者达54%, 美国超市中4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而我国的零售企业往往缺乏品牌优势, 我国的大部分零售企业仍以代销制造商品牌商品为主。它们大多经营范围雷同, 缺乏个性, 很难形成全国知名的品牌。

三、提升武汉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 扩大零售规模, 降低营业成本

扩大零售企业规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扩大单体店规模;二是连锁经营规模化。我国的零售企业应该尽快通过兼并与重组, 实现零售企业向连锁化和规模化方向的发展。另外, 发展连锁经营是一个扩大零售业经营规模的好办法。连锁经营是把是把大工业生产原理运用于零售业, 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 使零售企业由原来分散的、单体的、区域的经营朝着集中的、集团的、跨区域的、跨国的规模经营转变, 能产生包括规模化销售利润、通道利润、管理利润等内在的多元化利润, 从而提高零售企业的竞争力。

2.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要营造独特企业文化。国内零售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使企业文化的建立能够促进企业员工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增强, 能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可以从国外的企业文化中吸收先进经验, 借鉴其成功和优秀的部分;二是要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随着顾客对零售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能否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服务多元化, 真正做到“顾客至上, 保证满意”是每个零售企业面对的课题。只有和顾客保持亲近感, 并且了解顾客的需求, 顾客才会源源不断;三是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零售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彻底改变“只使用, 不培训”、“只管理, 不开发”的短视行为。要大胆聘用和引进精通零售业务、市场营销、顾客服务和国际商业竞争规则的专业人才队伍, 引进熟悉本行业、本企业特点, 能够驾驭现代零售企业的管理人才队伍;四是要加快零售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包括管理组织创新、管理决策创新、管理过程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等。即要求零售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 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再造企业流程, 采用新的管理手段。

3. 加快信息化建设, 及时掌握市场资讯

要加大技术投资力度, 建立完备的网络智能系统, 实现内部管理及经营自动化。从武汉商业实际出发, 重点是要与发展大市场批发、发展超市连锁零售相结合,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商业流通的技术含量。首先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 通过SCM与上游的供应商进行信息交换来改善供应链;其次是电子商务, 零售企业可尽快应用POS (销售点) 管理系统、MIS (管理信息系统) 、EDI、EOS (电子订货系统) 等现代管理技术, 建立电子商务体系和交易平台, 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经营成本, 零售商还可借助开展网上购物来提高公司形象、方便顾客或与合作伙伴开展电子交易, 从而为零售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加快零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 能够加速对内部信息的处理, 合理进行物流配送与库存管理, 及时掌握企业即时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 能够及时获取市场资讯。从而实现零售企业经营技术的现代化, 实现管理的优化与有效控制, 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

4. 加强品牌建设, 打造知名品牌

商业品牌及其无形价值是商业大集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商业自有品牌包括企业品牌、自主商品品牌。一方面, 零售企业要打造自己的企业品牌, 提升产品形象。随着商品的日益丰富, 商品质量的差异不断缩小, 同样商品、同样价格因企业服务水平不同而形成经营效果的明显差异。消费者在购买时, 不仅关心购买的具体内容, 而且十分看重提供服务的企业, 企业的实力、形象、口碑等往往成为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价的重要依据, 为此零售业必须通过塑造优秀的企业品牌来提升所经营商品的形象;另一方面推行零售商自有品牌商品, 零售企业提出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要求, 选择合适的生产厂家或自行生产, 由零售企业定义商标, 仅在本企业内进行销售。自有品牌战略的实施对零售业创服务品牌, 培育零售业核心竞争力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5. 借用政府资源, 营造经营环境

武汉零售企业, 特别是大中型零售企业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推动流通领域立法的制定与完善。针对外资商业商品的大量进入, 完善反低价竞销及行业垄断、保护中小企业、提倡有序竞争方面的立法, 推动政府部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民族商业的健康发展;参与或推动政府部门要尽早制订、公布武汉商业发展总体规则, 提出对商业发展的总量、大型商业设施的布局和面积、商业业态的发展意见。积极推动企业资产重组, 以发展实力雄厚的大集团为目标。

参考文献

[1]Andrew Campbell.Katharine.Summers.Strategic core competencies[M].Thomson-South Western.2007.657

[2]Thomas.J.Watson.A business and its beliefs[M].NewYork:McGraw-HillTrade.2003

[3]Michael E.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M].Berrett Koehler.2001.193~194

[4]虞水:刍议加入WTO对武汉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 2003~2

[5]张:论加入WTO后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7年3月

武汉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考研科目 篇5

我是2014年的考研学子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谢谢了修改

举报添加评论分享? 邀请回答

武汉大学初试参考书目(资料由珞珈武大考研网提供):

1、谭力文、李燕萍主编:《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格里高利·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部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复试参考书目:

企业管理:(资料由珞珈武大考研网提供)

1.谭力文、吴先明主编《战略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史蒂文L·麦克沙恩(Steven L·Mcshane)等著,井田润等译《组织行为学》,2007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人力资源管理:

1.李燕萍:《人力资源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史蒂文L·麦克沙恩(Steven L·Mcshane)等著,井田润等译《组织行为学》,2007年,机械工业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管理初试科目是一样的你看下复试范围在考略下就知道了 不过一般考本专业比较好

武汉大学初试科目 政治(满分100分)英语(满分100分)数学/专业课一(满分150分)专业课二(满分150分)

武汉大学专业研究方向 01企业战略管理 02国际企业管理 03创业管理 04生产与运营管理 05物流管理

武汉大学初试建议参考书目

1、《管理学》谭力文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微观经济学》曼昆 机械工业出版社

近年大纲变化情况 是

珞珈武大考研网?

?

2014武大企业管理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或许不会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定会留下值得自己回忆一生并且值得骄傲的事。我想考研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一件值得我回忆也让我感到骄傲的事情,因为考研让我明白了很多,让我自己重新的认识自己,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人生。所以我觉得,这段路真的走得很值得,虽然痛,但并快乐着。为此我也希望留下我的考研经验,供后来者参考借鉴。以下内容是以我自己为例,分科目简述的个人看法,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给予纠正。?

1、专业课?(资料由珞珈武大考研网提供)

专业课针对指定教材复习,若能再参考其他的权威教材并结合国内外最新动态,会让你有触类旁通之感,答题时也能够旁征博引。?

从数学专业跨入企业管理专业难度较大,因此,我除了在平时比较关注学术发展动态之外,也在不断地全面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一方面我重点抓指定教材的复习,并且强化阶段我又得到一本非常有参考性的复习资料,此资料是由珞珈武大考研网出的《2014武汉大学工商管理基本理论考研复习精编》,用了这本资料的时候有一种感觉,仿佛我孤军奋战久了,突然来了个辅导老师,或是个学长帮我指导复习,可谓雪中送炭,我的效率大大提升。?

3、公共课——英语?

武汉民营企业 篇6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个性化服务;网络嫁接

中图分类号:F25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8-0003-02

2008年,中国物流企业遭遇了上游制造企业运量萎缩和运输成本提升的双重压力,劳动力成本、油价和土地使用税等也在大幅增加,物流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据专家统计分析,目前已有超过四成的物流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开始退出物流市场,2009年有可能是中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然而,在今年2月25日,物流业被宣布成为第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据了解,此规划主要针对的是陆路运输企业、经营仓储和物流园区的企业以及进行综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重点突出对物流园布局的规划,全国共划分七大物流区,其中之一是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背景下,处于中部崛起中心武汉的物流企业该怎样发展呢?文章在分析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与优劣势后,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1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

从原来一部电话、几辆卡车就能赚大钱,到现在遭遇客户倒闭、弃货、运费收不回来,业务急剧下降而濒临倒闭的残酷现实,在金融危机面前,这些中小物流企业显得势单力薄。

目前,武汉市的中小物流企业近万家,大多数是以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为单位分布的,比如:武汉东西湖舵落口物流园区是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运输中心、仓储中心、零担快运中心及配套装务功能于一体的华中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武汉沌口物流园区是以省际物流集散功能为主,集货运配载、交易、信息服务、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于一体的,以陆路快运为特色的物流园区,一个这样的物流园区里就可以平均容纳几百个中小物流企业。

目前,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普遍现状是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能力弱、网点分布散等,这些也进而导致了物流成本较高、相互打压价格、货物超载、偷税漏税等行为,这些行为对其本身的发展也是一种伤害,更不利于整个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

2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优劣势

武汉市处于中国腹地的中心,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400千米范围内,覆盖着45个中等以上的城市与1.83亿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4%,具有很强的区域优势。中小物流企业主要是以公路运输为主,而武汉的公路网四通八达,以武汉为中心,沿国、省干道向外辐射,以各级公路联结县、镇、村,为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物流服务的需求同时具有网络性和区域性特点,虽然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网络没有大型物流企业的那样广大,但从地域性分析,中小物流企业往往具有个性化和柔性化的特点,这种需求特点能较为容易地发挥中小物流企业灵活性的优势,能满足客户个性定制化的要求,给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总体上分析,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具有如下优势:组织结构简单,制定决策速度快,信息沟通与反馈便利,经营活动具有柔性,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有进行小规模定制化服务的能力等。

然而,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这些中小物流企业的劣势也日益突出,下面我们将从其四个方面来分析。

2.1网络覆盖面不广

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规模太小,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是专线运输。例如,武汉市某物流有限公司,从事武汉到山东的专线运输,在武汉有四个网点,山东各个地级市都有一个网点,但是,只有武汉市江岸区和山东济南这两个网点负责运输和装卸货业务,其它网点只是负责揽货,如果公司承接了山东济南到湖北宜昌的货物运输订单,则需从济南运到武汉后,公司再联系其它从事武汉到宜昌的专线物流公司中转此货物。中小物流企业正是因为网络覆盖面不广,才导致了它们业务量不多、货源不稳定、单位运输成本过高等限制其发展的因素。

2.2信息化水平偏低

信息化水平偏低直接制约了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它们的业务拓展。目前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据调查,武汉市汉正西物流中心里的很多物流企业的通讯工具就只有几部电话,连一台电脑都没有,采用纸质记录货物信息,更不用说配套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由于信息化程度偏低,导致其不仅物流信息及时性差,而且各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合作也不是很充分。

2.3服务水平不高

服务水平是物流企业规模和发展程度的综合体现,由于这些中小物流企业大多是以门面单独经营,规模小,信息透明度较低,无法准确及时地采集、处理和传送客户信息,不能很好的整合客户订单。有时为了达到满载必须等待,客户需求的准时性不能得到保证,而且由于物流设备的原因,货物的完整和完好性也缺乏保证,从而无法实现较高的客户满意度。

3对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建议

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中生存下去。对于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3.1提供个性化服务

武汉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决策灵活和高柔性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选择产业链中大型物流企业经营的缝隙,实施高水平、差别化经营,获取区域的竞争优势。例如,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兴起了小丑快递,快递员打扮成小丑,为客户的恋人、朋友、亲人送去鲜花、生日蛋糕等礼品,在街上获得了100%的回头率,这样不仅为公司做了宣传,而且给顾客带来了惊喜。这种个性化服务,对在金融危机中艰难挣扎的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3.2扩展业务范围

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大多从事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仓储业务,这些业务的竞争太激烈,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得很小了,所以他们可以尝试扩展经营范围,比如增加货物包装、冷链物流、代收货款等新的业务,这样就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带来丰厚的利润。

货物包装是物流的功能要素之一,是现代物流实现增值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国邮政普通包裹平邮从湖北武汉到湖北宜昌1公斤内邮资是1.4元,挂号费3元,总计4.4元,如果客户自己没有将货物包装好,将加收6元的包装费,而用来包装货物的纸箱成本才几角钱,可以看出包装比运输的利润空间大得多。

3.3加快信息化进程

武汉也有很多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比如武汉物流网、武汉货运信息网、武汉114物流网等,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物流信息交流平台。笔者认为加强行业内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使整个武汉物流系统化,进而形成规模效益,对这些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资金充足的物流企业还应该建立与本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构建信息系统时,企业应该充分分析自己的现状,明确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必须能够提高公司业务工作的效率,必须能够为客户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服务。此外,各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培养员工的技能素质,使他们能与新系统的运作完全接轨。

3.4实施网络嫁接战略

做物流和做网络一样,没有好的网点布局的物流企业是很难在现代物流业中取胜的,物流业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化的服务网络系统。

武汉市各中小物流企业的网络覆盖面太小,也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实力将自己的物流网络辐射到全国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各中小物流企业可以实施联盟发展战略,进行网络嫁接是非常明智的经营之道。处于同一个物流中心从事不同运输专线的物流企业可以结成战略联盟,实施网络嫁接,这样各物流企业不仅能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核心业务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而且扩展了物流网络,利于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亮军.关于中部崛起与“大武汉”物流中心建设的思考理论界,2008(3):61-62.

[2] 程恒堂.中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市场,2008,(19):10-11.

[3] 傅蓉心,刘海林,傅蓉浣.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及发展探讨[J].企业经济,2006,(8):177-179.

[4] 杨文静,赵启兰.论中小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J].铁道货运,2006,(7):9-11.

[5] 戴发山,黄世秀.中小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选择[J].企业活力,2006,(7):12-13.

[6] 盛利锋.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差异化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08,27,(3):132-134.

武汉民营企业 篇7

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超市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这在全国尚属首创。这家特殊的“超市”不卖产品, 只提供与中小企业息息相关的服务, 如:金融产品、信息化服务、培训课程、管理咨询诊断方案、节能减排技术改进等。目前超市按照功能分为金融服务区、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区、节能技术服务区、综合服务区

和企业信息化服务区等五大区域。

武汉市经信委主任余信国表示, 老百姓买东西, 喜欢去大超市, 希望广大中小企业都来逛逛“中小企业服务超市”。

补齐信息化“短板”

武汉作为中部交通枢纽、工业经济金融中心、新型产业基地以及中心城市, 对两化融合的重点部署很明确:以先进制造业作为核心内容, 不断提高工业产品信息化含量。

但是武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国内工业领域起步较晚, 与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部分中小企业决策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缺乏紧迫感, 特别是对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准备不足。数据表明, 只有13%的企业实现了全面的信息化管理 (实施MRPⅡ、ERP、电子商务等管理软件) , 但同时也有23%的中小企业完全没有沾边, 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引导和务实推进。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大型商业城市, 大型商业企业、连锁百货、超级市场、专卖店等MIS普及率达到100%, 单品管理达到了80%以上;涌现出武商集团、中百集团、中商集团、九州通集团等一批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业龙头企业。但是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主要还是通过企业网站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和产品宣传, 少数部分实现了网上电子交易结算。

据武汉市企业信息化推进中心负责人介绍,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 武汉市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在旧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下进行的, 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意识不强, 以致其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 存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等诸多问题。因此, 武汉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压力。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武汉市下决心全方位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据介绍这一工作主要包括:重点推进信息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渗透, 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 深入推广信息技术在重点服务行业的应用, 促进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互动, 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以工业园区为载体, 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 加强人才保障、基础研究等工作, 为企业信息化深入推进营造良好环境, 加大统筹协调推进力度;加大对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咨询服务机构和重点应用示范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 通过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 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免费信息化应用培训活动。

新生的供求关系

武汉市企业信息化推进中心负责人介绍, 现阶段武汉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四项重大挑战:一是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二是缺乏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三是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难以保障;四是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亟待创新。

该负责人归纳, 目前武汉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有:资金需求,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 中小企业很难提供上百万, 乃至上千万的资金来保证;技术需求, 中小企业点多、面广、量大, 不同行业的运行方式表现各异, 一般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个性实施过程繁杂, 技术和服务又难以保证, 同时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IT部门, 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或人员不够, 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管理需求, 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大量的投入和技术上的变革, 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企业信息化上的难题, “中小企业服务超市”信息化服务专区通过聚集优质服务资源形成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产业链上游资源, 每年可为数千家中小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嬴得了中小企业的广泛认同。

目前“服务超市”企业信息化服务区服务功能有:政策法规咨询服务。面向广大中小企业, 搭建各级部门有关信息化扶持政策的宣传窗口, 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引导和咨询服务;技术应用辅导服务。组织信息化专业技术团队, 提供软件研发、技术培训、产品检测等应用辅导服务;技术产品推广服务。主要依托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技术资源和辐射效应, 通过在线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为武汉地区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技术与产品推介服务;项目申报咨询服务。为申报武汉市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的企业提供在线咨询、项目评估、方案优化及项目备案等技术服务;服务联盟对接服务。

展望:打造服务产业链

目前“中小企业服务超市”已经聚集武汉企业信息化促进会、武汉用友软件公司、百度武汉运营中心、武汉纵横科技公司、武汉金讯科技公司、武汉楚天易通科技公司、武汉矩阵科技公司、武汉实为监理咨询公司等2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 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网络基础应用、系统集成、施工监理、企业管理软件咨询、网络营销推广、协同办公管理、“两化融合”专家咨询等全方位信息化专业服务。

武汉台资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分析 篇8

一、武汉市台资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近年来,武汉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台资企业融资问题,并积极采取一系列解决措施。 2011年12月, 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台资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3条措施;2013年5月,又通过了促进台资企业发展8项措施。 同时,湖北省金融机构不断增强服务台资企业的意识,采取各类措施,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服务台资企业渠道,努力缓解台资企业融资难问题。 可是,尽管政府进行了诸多努力,但受台资企业自身资质、两岸银行业服务模式差异以及两岸政治关系波动和金融合作滞后造成的体制性因素等影响,台资企业尤其是中小台企仍面临融资困境。

(一)台资企业与国内银行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本身就缺乏良好的抵押品、完善的财务制度和经营稳定性保证,加之在大陆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若银行为台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就要负担更高的成本,承担更大的风险。 迄今为止,两岸银行间金融合作刚刚起步,监管与信息分享制度缺失,银行无法全面掌握企业实际控制人、资质、信誉、关联企业实力等情况。 很多中小台湾企业是“两头在外”——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均不在中国内地。[1]银行很难及时掌握企业真实的盈利和资金往来状况,风险管控能力欠缺。

此外,不少台资企业至今仍沿袭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隐瞒经济规模和利润,也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导致财务信息失真与资信等级不良。 同时,部分台资企业在经营困难时并没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反而采取逃避债务或者钻政策法律空子的方法,甚至恶意逃债,转移资金和人员,这也极大地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增加了融资难度。 这种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银行对台资企业的放款意愿较低,台资企业融资困境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多元化融资渠道的缺失更加剧了大陆台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二)大陆融资环境不尽完善,融资便利性差

从资金来源上看,融资渠道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 理论上来说,大陆台资企业的资金应来源于台湾、大陆以及第三地提供的股票、债券和借贷等, 但由于在武汉的台资企业多数规模较小, 资信和资质较低,故只能依靠内部融资和大陆提供的银行借贷。 因此大陆不尽完善的融资环境也成为台资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大陆的融资市场仍以银行贷款为主,由于融资制度陈旧,大陆银行习惯于办理传统的抵押担保贷款,同时在本身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各银行普遍对信贷方面审查极为严格。 再加上这些中小台湾企业多数是租赁厂房、土地进行生产,固定资产较少,没有充分的抵押品。 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抵押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台商能顺利在大陆银行贷款,也要比内资企业多负担高达50%的抵押物品,且所能取得的亦只是短期贷款而已,并且在还清贷款本金之前,根本无法要求申请新贷款。[2]其次,这些中小台资企业的融资成本比较高。 目前, 大陆银行对台资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要求上浮10%的基准利率,比台湾地区高出约2%,这使一部分本来经营压力就很大的台商望而却步。 最后,大陆银行放贷周期长,灵活性不足,手续复杂也给台企融资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在此次调研中,台商普遍认为贷款手续繁琐是在大陆进行银行借贷的突出问题,审计、评估、保险等复杂中介手续不但带来了更高的贷款成本,也延误了转瞬即逝的商机。

此外,现有的融资服务工具和方式主要针对大型企业,针对中小企业的明显缺乏。 尽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银行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但在长期以大客户为主导的授信模式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不多,在金融产品设计、授信标准、审批流程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仍然缺乏符合台资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 近年来,台商在大陆的产业聚落已经大致成型,但是供应链的现金流尚未充分利用到当地银行的各交易环节,无法实现有效融资。 在台湾,银行可以接受企业使用诸如应收账款、订单契约或者现金流等“准资产”进行贷款,而大陆银行普遍只接受以土地、厂房或者机器设备等动产或者不动产作为贷款抵押品。

(三)经济政策障碍导致两岸金融合作发展滞后

随着两岸关系的和缓,两岸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在2009年11月已经签署,针对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三项中包括资讯交流、资讯保密、危机处置等方面达成了协议。 而影响两岸未来发展甚深的 《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也于2011年1月1日生效,大陆和台湾都已承诺逐步互相放开对对方的政策限制。 但是相对于两岸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金融方面的合作明显滞后。 这既归结于两岸当局人为设定的政策障碍,也与金融业本身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密不可分。 “隐名投资”[3]是在大陆投资的中小台资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顾名思义,“隐名”就是指实际投资者在从事商业活动中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 此次针对武汉台资企业的调研中发现, 高达67%的台资企业来武汉投资是采取 “隐名投资”方式,进入大陆的资金没有通过正规渠道。 同时台湾当局又严格控制大陆台资企业回台融资。 根据“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金融业务往来许可办法”的规定,未经台湾政府许可赴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 除非设有境外公司, 以境外公司名义向OBU(台湾银行国际金融业务分行)申请贷款,否则无法从OBU获得资金支持。 因此,大量未通过正式渠道赴大陆投资的台商无法利用OBU进行融资, 不得不设法自筹资金。

另一方面, 虽然武汉市台资企业发展迅速,但相比之下与台湾的金融合作明显不同步。 ECFA的签定放宽了台资银行赴大陆经营的条件:台湾银行业设立满1年且获利,可申请办理大陆台资企业人民币业务;台湾银行业在大陆设立代表处1年以上, 可以申请设立分行或者子行;在大陆设立分行或子行满2年且1年获利,即可申请人民币业务。 目前台湾银行在大陆已经设立7家分行(见表1),并且已经有两家被批准经营台资企业人民币业务。 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未有台资银行在武汉设立子行或者分行,更不用谈人民币结算业务,因此迟迟不能为在汉台商提供急需的融资服务。 同时,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尚在建立中, 两岸间货币还不能直接通汇, 台资企业之间只能间接地进行资金调度,增大了资金成本。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整理所得。

二、台资金融机构入驻武汉市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武汉台资企业的成长,帮助台企扎根武汉

近年来,台商在汉投资日益剧增,并且以中小规模为主。 这些台资企业不但有中小企业的特性, 也有外资企业的特性,在融资方面有着其独特的偏好。 此次通过对武汉部分台资企业的走访,发现台资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主要来源既不是大陆银行借贷,也不是其他外资银行借贷,而是台湾银行机构提供的贷款。 此外王鹏经过对69家珠三角台资企业的走访,也发现62家选择向台湾银行机构融资, 占可选择外部融资渠道的87%。[4]这说明向台湾本地银行融资是在大陆的台资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其根本原因在于台资企业与台资银行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台湾银行机构对台商知根知底,在掌握信息、文化、习惯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关系型融资[5]是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关注的前沿问题,该理论认为企业与银行的长期交往可以了解许多关于借款企业的相关信息,比如财务和经营状况、企业行为、信誉和业主个人品行等“软信息”。 根据关系型融资理论,双方天然的亲切感和熟悉程度能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融资便利性。 而在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文化影响下,企业的公共关系更是影响台资企业融资行为的重要因素。 因此吸引台资金融机构入驻既可以为台商提供急需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台资企业的发展升级,稳定其扎根武汉的决心和信心,也有利于进一步引进优秀台资企业。

(二)有利于金融集聚区加速形成,完善武汉区域经济规划

金融中心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作用,能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的武汉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域和经济实力优势,正在努力打造立足中部、面向全国、与国际接轨的区域金融中心。 在区政府的努力下, 以中南—中北路为主轴的区域金融中心、总部经济区已经初具规模。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加强了金融市场服务建设,运筹高端金融商务发展体系,构建现代金融业发展平台,大力引进银行区域总部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总部。 武汉正在表现出强烈的金融服务集聚优势。

外资金融机构的多寡是标志一个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发展水平、金融交易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关系着一个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以苏州为例,已具规模的金鸡湖金融聚集区集中了众多台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使得苏州成为大陆台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近万家台资企业集聚于此。 截至2008年底,苏州已经成为大陆利用台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TEEMA)在2008年给出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苏州在十大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中位居第四。 相比之下,作为中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武汉仅仅给出了“勉予推荐”评级,在大陆中部地区入选的前十大城市中反而不如南昌和合肥(见表2)。

(三)有利于两岸金融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实现经济金融互动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产业,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必然是金融全球化。 但很明显的是,大陆的金融产业仍然不很成熟,无论是在资本实力、服务水平与管理机制方面,还是在风险控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都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相比之下,台湾的金融机构虽然资产规模较小,但是其金融产业经过更为完全的竞争, 集中度比较高,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程度也更高。

同时,台湾金融服务业发展也面临瓶颈。 台湾只有2300万人口,而截至2008年12月末,岛内金融机构共有418家,分支机构共5958家,平均每3800人就有一家银行分行,而在发达国家是平均每6700人一家银行分行。[6]金融、保险、证券、信托、邮储、票券、信用合作社、农渔会等各类金融机构林立,竞争压力极大。2002年台湾加入WTO后,境外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地涌入台湾, 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经营环境不容乐观。 近些年来,银行业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见表3)。

资料来源:2008 年 TEEMA《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

数据来源:范越龙《浙江引进台湾银行业的意义与机会》,载《国际经济合作》2012 年第 7 期。

为了缓解岛内激烈的行业竞争,生存空间狭小的台湾金融机构也更倾向于赴境外寻找更广阔的投资空间。 而大陆有着最多的台资企业和更大的金融市场,毫无疑问将是台湾金融机构的首选。 武汉金融业可以通过借鉴与学习台湾金融业发展的理念、经验,促进自身成长。

总之,“十二五”时期既是湖北省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又是武汉市着力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和金融聚集区的重要时期,吸引台资金融机构入驻武汉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中介功能, 为台资企业入驻提供各种专业服务, 促进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也会从整体上提升武汉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 促进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大力推动台资金融机构的发展还可以更好地发挥武汉的比较优势,拓展金融资源运作空间,进一步推动两地经贸往来,带来新一轮的台商投资热潮。

三、武汉市引进台湾金融机构的政策建议

(一)立足服务武汉台商, 积极招商引资, 扩大两岸金融往来

首先,鼓励台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并支持其尽快开展人民币业务。 台资银行在武汉设立营业机构将为周边中小台资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以及多元化的金融业务。 要积极引入大型台资银行入驻武汉总部经济区,增加若干个“航空母舰”,并以此为据点发展中部地区的银行业务,体现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对整个区域的辐射作用。 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台湾中小银行的招商引资工作。 考虑到很多中小银行的规模尚未达到大陆对境外金融业所设的准入门槛,可以由政府牵头,以合资、入股等合作方式展开单项业务。

其次, 吸引台商进入证券业和风险投资领域, 并聚集落户于武汉。 截至2012年1月,武汉地区共有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共271家,金融资产达1.4万亿元,数量和规模在中部城市中居第一位。 可以充分发挥武汉市证券业聚集优势,吸引更多的台湾金融机构来武汉设立代表处,同时注重引进台湾知名证券咨询公司并设立合资企业,开展证券咨询业务,做大做强武汉证券业。

最后,要加强两岸征信合作。 目前不少城市和地区已经在摸索解决上述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 不少大陆银行与台湾岛内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间开展了汇款、信用证、贸易融资、担保等业务合作。 今后,应该加强两岸征信合作,逐步推动资讯资源分享,这既有助于减轻因信用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融资障碍,又可以进一步提升银行对台资企业的金融服务效率,优先帮助台资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武汉市可以参照厦门和泉州的做法,设立专业的服务网点,为台资银行开辟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等。

(二)不断创新合作业务模式和金融工具

一方面,两地金融机构要合理利用政策,创新合作业务模式,敢于“先行先试”。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附件4里特别承诺大陆将对台资银行赴中西部、东北地区开设分行开辟绿色通道。 可以预料的是,台资银行在这些地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武汉市政府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在这一框架协议里充分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可以尝试优先放宽台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优先放开台资金融机构的相关金融业务,以吸引更多的台资金融机构入驻武汉。 例如,可以鼓励台资银行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适当降低准入条件。 根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台湾的银行在大陆设立的营业性机构可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允许在武汉设立的台资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开业即可开展台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以加快推进两岸金融合作,协助化解台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另一方面要创新金融工具,完善风险控制。 这可以借鉴香港与台湾地区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的经验,针对台资企业独特的融资需求制定一些既可以帮助银行拓展业务,又可以减少银行风险的具体管理办法,尤其是要加强在信用评级、贷款授信、贷款担保、贷款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三)充分发挥武汉教育、 人才优势, 落实金融业人才政策

纵观伦敦、 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 未来金融中心的发展将呈现出一种“以发达的金融服务网络为基础, 以金融创新和个性化服务为核心,以智力资本为第一资源,以学习型的金融机构为主题”[7]的发展模式。 武汉作为教育、人才中心必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研发支持,做大做实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 具体可实施如下措施:

首先,由武汉市政府主导,整合政府政策研究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校等方面的智力资源,组建武汉金融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本地金融专家的作用,合力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如重庆市政府为促进当地金融产业发展, 已于2006年组建重庆市金融专家咨询委员会; 西安为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也由当地人民银行设立了西部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也设立了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等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

武汉金融专家咨询委员会应致力于组织金融专家学者和企业、法律等各行各界人士对加快武汉金融业发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金融风险和强化金融监管问题进行专业化研究, 开展多层次、 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研讨活动,通过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决策咨询等形式,有效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与此同时,武汉可以利用武汉台商、湖北省金融学会等各方面的人脉资源,采取召开学术年会、定期互访的形式,充分沟通,加深了解,就业务往来、金融监理、金融产品创新等两岸金融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研讨,积极组织和承办国际性或全国性的金融论坛等活动,提高武汉在金融领域的知名度,提升武汉建设金融中心的行业认同。

其次,由政府主导,通过建设汉台两地合作交流的官方平台和民间平台来吸引台资银行落户武汉。 官方平台可由武汉市金融办、台办等部门牵头, 与台湾方面举办金融合作论坛,推介武汉金融发展的机遇、优势和政策,扩大在台资金融机构中的影响力,努力实现交流活动常态化。 另外还需在在鄂台商台企中大力开展武汉金融发展政策、战略的宣讲,定期向台商宣讲最新的规划和政策,让每个在鄂台商成为宣讲员,实现以商招商。

最后,要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引入,落实金融业人才政策。 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必须充分发挥武汉作为教育中心的优势, 优化武汉人才发展环境。 浙江、重庆、苏州、上海等多数正在构建金融中心的城市都一直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武汉可以加强相关院校与台湾金融研训院等机构的交流合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两岸金融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 通过设立金融实训基地或者金融研究院等方式,重点发展相关的产品研发、业务培训、专项研究等金融外包服务, 完善金融区的金融配套服务功能。 武汉还需要完善金融人才的激励机制,可以考虑对在武汉的台湾金融机构的高级人才住房支出给予补贴,并在科研经费、子女教育等方面适当照顾,对为两岸金融合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等。 例如购买商品房税费减免或者直接补贴、减免个人所得税、就近安排其子女进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等。

(四)健全金融法规和制度, 加强金融监管, 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金融环境下,台资金融产业生存与发展才能得以保障,进而不断吸引更多台湾金融业投资。 根据近年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若干经验和教训,维护良好的制度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大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台资企业的迅猛发展在相当程度上离不开当地较完善的金融环境。 可见,只有先逐步健全金融制度和法规,维护金融活动中各方的经济利益,才能保证金融活动有序进行。

武汉民营企业 篇9

在此契机下, 2013年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年会将于金秋10月26-29日在商朝古城、九省通衢之地武汉隆重开幕。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年会是我国民营医院领域首屈一指的年度行业盛会, 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届, 因其层次高、规模大、观点新而素有民营医院发展风向标之称。众多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权威专家、全国民营医院投资者、公立及民营医院院长及相关从业人员届时将共聚武汉, 围绕诸多民营医院发展核心议题, 以专业性、国际化的视角与业内同仁展开多维度、多层次深入交流, 共同寻求破解民营医院发展困局之策。

解读政策“红包”, 看地方政府如何支持民营医院发展

随着新医改进程如火如荼, 中国民营医院的重要性被明确肯定。从模凌两可的态度到明确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 民营医院在大政策层面终于和公立医院平起平坐了。新医改方案还明确指出: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将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不过业内声音一致认为, 民营医院要真正解决医保覆盖问题, 还有相当漫长和艰难的路要走, 特别是地方, 民营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地方政府的扶持, 民营医院的繁荣必然是地方政府支持的结果。

2013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年会将邀请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孙志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峰等领导, 医院管理专家、知名公立医院到会发表专题演讲, 并特别邀请北京、温州两市卫生局领导重点介绍促进本地区民营医院发展的成功经验、介绍当地民营医院发展的扶植政策。

民营医院评审操作实务详析

近几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开放, 我国民营医院已获长足发展, 截至2013年3月, 民营医院数量已达10166家, 约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3%。民营医院的发展已成为医疗行业激活经营机制、改善服务质量的一大亮点。民营医院人性化的服务、快捷的办事效率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医疗需求, 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虽然民营医院在数量规模上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民营医院等级评审, 正是推动民营医院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医疗行为, 引导民营医院走上规范化管理之路的有效路径。据悉, 以往医院等级评审只有公立医院参加, 自2012年起, 民营医院也可参与评审, 民营医院的评审体系已在稳步建设当中。

武汉民营企业 篇10

武汉市在集体企业改革中,参照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从2001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通知》以来,全市集体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大部分集体企业以明晰产权、转变企业体制机制和转变职工身份为重点,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发展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增强了企业活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有部分企业深层次的矛盾比较突出,处境十分艰难,至今难以启动改制。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精神,努力推进集体经济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通过对全市集体、合作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了支持困难集体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于2008年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市工业合作联社关于解决未参加医保职工困难问题报告》和《关于进一步推进联社所属集体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联社的报告和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是市领导主持召开由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困难集体企业职工医保问题,并形成会议《签报》,市长阮成发和分管副市长孙亚分别在《签报》上作了批示,确定由市国资委和市工业联社牵头,组成市困难集体企业工作专班,起草市属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的暂行办法。二是市委常委、副市长岳勇到联社进行专题调研困难集体企业改制问题,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将联社企业改革的政策待遇问题列入议题,并原则通过联社的意见。

市联社注重发挥在集体经济政策协调中的重要作用,使集体企业的政策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一是更加关注困难企业的改制问题,强调在推进困难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将联社所属困难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纳入市国有困难企业改制工作范围,享受相关政策待遇。二是更加关注集体企业职工民生问题,在企业改制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解决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保待遇问题,加大对困难集体企业社保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三是更加关注维护职工在集体企业改制中的合法权益,强调在制订企业改制方案、资产处置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中,要严格履行职代会审议程序,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在资产审计和评估、资产转让和处置、产权交易等重要环节,强调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公开、公平、公正操作。

武汉民营企业 篇11

资金周转困难的重点工业企业 对新增订单最高补助200万元

《意见》中说,至2014年,在继续实行成长性企业流动资金贴息和小微企业贴息政策的基础上,对于信用记录好、产品有市场有订单、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重点工业企业,按企业当年新增订单额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企业技术改造 贴息资助门槛放宽

《意见》提出,至2014年,我市对符合产业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按不超过项目完工后实际固定资产投资2%的比例给予一次性补贴,单个项目补贴总额原则上控制在500万元以内。

据悉,此前我市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贴息资助门槛是5000万元,这次放宽到3000万元。

新上工业固定投资项目贴息资助门槛放宽

《意见》提出,至2014年,对新引进的固定资产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按照实际投资的2%给予补贴,补贴金额由市、区各承担50%。单个项目补贴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

据悉,此前贴息资助门槛是2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项目 市区最高共补助1000万元

《意见》中说,至2014年,我市将整合使用50%以上市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对符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目录、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新兴产业制造业项目,按上年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贷款贴息或补助,市、区财政各承担50%。

市、区财政对企业同一投资项目投资贴息补助数额各不超过500万元。

政府采购年度预算超三成份额 面向本市中小企业

政府采购项目年度预算总额30%以上的份额,专门面向本市中小企业采购。在政府采购评审中,对本市中小企业产品可视不同行业情况给予8%—10%的价格扣除。

5000万元全民创业资金 直接扶持小微企业

支持银行发行中期票据,通过流动资金贷款展期、延长授信期限、增加授信额度等措施,扩大对我市工业企业的支持。对申请担保的小微企业,其担保费用的50%由市、区财政补贴。市属银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速度,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金融机构择优给予奖励。

在2014年年底之前,对小微企业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小微企业收取的服务收费和会费,减按60%收取。

武汉民营企业 篇12

据黄鹤农机制造公司总经理刘世顺介绍, 不断注重新产品研究开发, 是黄鹤公司这个曾困难重重的老牌农机生产企业焕发生机的源动力。2008年, 公司产品品种由单一的手扶拖拉机发展到耕种、直播、收割等多个系列, 产值将首度超过亿元。武汉农业集团注资后, 3年内, 黄鹤农机产值有望达到5个亿, 从而“领飞”华中地区农机生产企业。

黄鹤农机制造公司前身是武汉拖拉机厂, 1958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 红极一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 企业由于品种单一, 市场狭窄, 难以适应激烈竞争, 陷入困境。1993年被列为特困企业, 资不抵债。2001年, 企业开始股份制改造, 次年搬迁到武汉市汉南区投产。

改制后的企业立足服务“三农”, 针对农业生产小型化、设施化等特点, 重点研制“三小”农机:小型耕作机械、小型联合收割机、经济作物小型机械, 迅速走俏市场。投产第2年产值达600万元。2005年, 武汉汉南启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建设。黄鹤农机制造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联合, 研发生产油菜地免耕直播作业机、林果园作业机等机械, 公司产品进入国家农机补贴和推广目录, 补贴价占整机价格20%~50%。现在, “黄鹤”牌农机已走出湖北, 畅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40%产品还远销非洲。

上一篇:音乐性格下一篇:景观配置